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胡洪营《环境工程原理》(第2版)配套辅导用书(第1~5章)【圣才出品】

胡洪营《环境工程原理》(第2版)配套辅导用书(第1~5章)【圣才出品】

胡洪营《环境工程原理》(第2版)配套辅导用书(第1~5章)【圣才出品】
胡洪营《环境工程原理》(第2版)配套辅导用书(第1~5章)【圣才出品】

环境工程原理.doc

1. 增大传热的措施: 1. 增大传热面积 2.增大平均温差 3.提高传热系数 2.热量传递方式主要有:导热,热对流和热辐射 3. 萃取剂的选择: a 的大小反映了萃取剂对溶质 A 的萃取容易程度。若a>1,表示溶质 A 在萃取相中的相对含 量比萃余相中高,萃取时组分 A 可以在萃取相中富集, a 越大,组分 A 与 B 的分离越容易。若a=1,则组分 A 与 B 在两相中的组成比例相同,不能用萃取的方法分离。 4.膜分离是以具有选择透过功能的薄膜为分离介质,通过在膜两侧施加一种或多种推动力,使原料中的某组分选择 性地优先透过膜,从而达到混合物分离和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等目的。条件:在选择分离因子时,应使其 值大于 1。如果组分 A 通过膜的速度大于组分B,膜分离因子表示为aA/B;反之。则为aB/A;如果 aA/B=aB/A=1, 则不能实现组分 A 与组分 B 的分离。 5.离子交换速率的影响因素: 1. 离子的性质 2.树脂的交联度 3.树脂的粒径 4.水中离子浓度 5. 溶液温度 6. 流速或搅拌速率 6.本征动力学方程实验测量中怎样消除对外扩散的影响:加大流体流动速度,提高流体湍流程度,可以减小边界 层厚度,使边界的扩散阻力小到足以忽略的程度。 7.吸附剂的主要特性: 1. 吸附容量大。 2. 选择性强。 3. 温定性好。 4. 适当的物理特性。 5. 价廉易得。常见 的吸附剂 ; 活性炭 , 活性炭纤维 , 炭分子筛 , 硅胶 , 活性氧化铝 , 沸石分子筛 8.固相催化反应过程:反应物的外扩散—反应物的内扩散—反应物的吸附—表面反应—产物的脱附—产物的内扩 散—产物的外扩散 9.测速管特点:测得的是点流速,特点: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流体的能量损失小,因此较多地用于测量气体 的流速,特别适用于测量大直径管路中的气体流速。当流体中含有固体杂质时,易堵塞测压孔。 孔板流量计特点:结构简单,固定安装,安装方便,但流体通过孔板流量计时阻力损失较大。 文丘里流量计特点:阻力损失小,尤其适用于低压气体输送中流量的测量;但加工复杂,造价高,且安装时流量计 本身在管道中占据较长的位置。 转子流量计特点:必须垂直安装,流体自下而上流动,能量损失小,测量范围宽,但耐温,耐压性差。 10.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的区别 物理吸收仅仅涉及混合物分中某一祖分的简单传质过程,溶质在气液两相间的平衡关系决定了溶剂在相同传递过程 的方向,极限以及传质推动力 化学吸收指溶剂 A 被吸收剂吸收后,继续与吸收剂或者其中的活性组分 B 发生化学反应,气液相际传质和液相内的 化学反应同时进行 11. 简述温室效应产生的机理(资料:地球和太阳表面温度的平均温度分别为288K和5800K) 地球吸收太阳的辐射能量才能如此巨大的辐射能量,但是,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波长要远短于地球向空间辐射的波 长,这种波长的变化扮演了温室效应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相对透明,但是 它们往往吸收那些由地球辐射出去的长波。所以在大气中积累的温室气体,就像一床包裹在地球表面的毯子, 搅乱了地球的辐射平衡,导致地球温度升高。 12.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需要防潮 多孔材料的孔隙中保留大量气体,气体的导热系数小,从而起到保温效果。水的导热系数较大,如果保温材料受潮, 将会增大整体的导热系数,从而使得保温性能降低,所以要防潮. 13.球体在空气中运动,试分析在相同的逆压梯度下,不同流态的边界层对运动阻力的影响。 若球体体积较小,运动速度较快,球体主要受到阻力有摩擦阻力和形体阻力,且形体阻力占主导。在相同的逆压梯 度下,层流边界层靠近壁面侧速度梯度小,边界层分离点靠前,尾流区较大,形体阻力大。而湍流边界层速度梯度 大,边界层分离点后移,尾流区较小,形体阻力减小,运动阻力也相应减小。 14..某工业废气中含有氨,拟采用吸收法进行预处理。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提高氨去除效率的方法和具体措 施 一、采用吸收能力较强的洗液,如酸性溶液;二、可采用喷雾等方法增大接触面积;三、适当增加压强;四、加快 废气流速,加强扰动;五、逆向流动等等。 15.边界层厚度 : 通常将流体速率达到来流速率 99%时的流体层厚度定义为边界层厚度。边 界层分离的必要条件:黏性作用和逆压梯度。 层流边界层比湍流层更容易分离。 16.圆管层流流动的平均速率为最大速率的一半。 17. 对于圆管层流流动的摩擦阻力,流量不变时,产生的能量损失:(1)当管长增加一倍时,阻力损失引起的压降增

0401701环境工程原理

^^沉淀的污水处理方法主要去除对象是_______。 A、相对密度>1的颗粒 B、溶解性有机物 C、相对密度<1的颗粒 D、难溶性有机物 ^^A ~~01|1|1|2|0 ^^污水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_______。 A、生物膜法 B、好氧处理方法 C、生态处理技术 D、厌氧处理方法 ^^C ~~01|1|1|2|0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中,化学吸收法主要去除对象是_______。 A、粉尘及飘尘 B、溶解性有机物 C、颗粒状污染物 D、气态污染物 ^^D ~~02|1|1|4|0 ^^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强烈的_______。 A、综合性 B、时间特征 C、空间特征 D、地域特征 E、经济性 ^^A、B、D

^^按照化学性质分类,污水中的污染物可以分为_______。 A、悬浮固体 B、无机污染物 C、溶解性污染物 D、有机污染物 E、胶体性污染物 ^^B、D ~~02|1|2|4|0 ^^污水处理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_______。 A、好氧处理法 B、化学法 C、物理法 D、厌氧处理法 E、生物法 ^^B、C、E ~~02|1|2|4|0 ^^主要用于固体废弃物的废物资源化技术是_______。 A、堆肥 B、离子交换 C、沼气发酵 D、焚烧 E、活性污泥法 ^^A、D ~~02|1|2|4|0 ^^从技术原理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可以分为_______。 A、隔离法 B、转化法 C、好氧处理法

D、分离法 E、厌氧处理法 ^^A、B、D ~~03|1|1|1|0 ^^隔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者其他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者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 ^^对 ~~01|1|2|2|0 ^^环境工程原理中的“三传”是指_______。 A、动能传递、势能传递、化学能传递 B、动能传递、内能传递、物质传递 C、动量传递、能量传递、热量传递 D、动量传递、质量传递、热量传递 ^^D ~~01|1|2|2|0 ^^若当地大气压力为1atm,p1(表)=0.4atm,p2(真空度)=400mmHg,p3(绝压)=4000Pa,则实际压强_______。 A、p1>p2>p3 B、p2>p1>p3 C、p3>p2>p1 D、p1>p3>p2 ^^D ~~03|1|2|1|0 ^^重力沉降法可去除污水中相对密度<1的颗粒。() ^^错 ~~06|1|2|1|0 ^^在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中,化学吸收法主要去除对象是______________。 ^^气态污染物 ~~03|1|2|1|0

第五章 资本成本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资本成本既是筹资者为获得资本必须支付的最低价格,又是投资者提供资本所要求的最低收益率? 2.如何确定债券、优先股和普通股的资本成本?它们之间有什么异同点? 3.留存收益是公司内部经营产生的,可以作为公司再投资的资本来源,因此可以认为这种资本对公司而言成本为零。这种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 4.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可采用两种权数: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哪一种权数较为合理?为什么? 5.项目资本成本与公司资本成本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 1.债券资本成本一般要低于普通股资本成本,主要是因为()。 A.债券的筹资费用少 B.债券的发行量小 C.债券的利息是固定的 D.债券风险较低,且利息具有抵税效应 2.某公司发行面值为1 000元10年期的公司债券,票面利率12%,每年付息一次,10年后一次还本,筹资费率5%,公司所得税税率25%,该债券采用溢价发行,发行价格为1200元,则该债券的资本成本为( )。

A.7.50% B.7.89% C.9.47% D.10.53% 3.某公司向银行借款100万元,年利率为8%,银行要求维持贷款限额20%的补偿性余额,那么公司实际承担的利率为()。 A.6.67% B.8.00% C.10.00% D.11.67% 4.下列项目中,同优先股资本成本呈反比例关系的是()。 A.所得税税率 B.优先股年股息 C.优先股筹资费率 D.优先股的发行价格 5.某公司发行普通股5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格为每股18元,筹资费率3%,预计第1年年末每股发放股利0.8元,以后每年增长6%,则该普通股资本成本为()。 A.10.44% B.10.58% C.10.86% D.11.73% 6.W公司目前发放的股利为每股2.5元,股利按10%的固定比例逐年递增,若不考虑筹资费用,据此计算出的资本成本为18%,则该股票目前的每股市价为()。 A.15.28元 B.28.13元 C.31.25元 D.34.38元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 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 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 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1.7《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解: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控制工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以及其它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某室内空气中03的浓度是0.08 X10-6(体积分数),求: (1)在1.013 X05Pa、25C下,用口g/n3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 X05Pa和15C下,0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环境工程原理 思考题教程文件

环境工程原理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 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快速去除。 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三章流体流动 第一节管流系统的衡算方程 1.用圆管道输送水,流量增加1倍,若流速不变或管径不变,则管径或流速如何变化? 2.当布水孔板的开孔率为30%时,流过布水孔的流速增加多少? 3.拓展的伯努利方程表明管路中各种机械能变化和外界能量之间的关系,试简述这种关系,并说明该方程的适用条件。 4.在管流系统中,机械能的损耗转变为什么形式的能量?其宏观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5.对于实际流体,流动过程中若无外功加入,则流体将向哪个方向流动?6.如何确定流体输送管路系统所需要的输送机械的功率? 第二节流体流动的内摩擦力 1.简述层流和湍流的流态特征。 2.什么是“内摩擦力”?简述不同流态流体中“内摩擦力”的产生机理。 3.流体流动时产生阻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什么情况下可用牛顿黏性定律计算剪切应力?牛顿型流体有哪些? 5.简述温度和压力对液体和气体黏度的影响。

5第五章 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五章教育制度与法规 第一节教育制度 一、教育制度概述 (一)内涵 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 的实质 (二)教育制度的类型 1、根据历史发展:古代学制和现代学制 2、根据学校教育层次: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 等教育 3、按学校教育的类别结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成人教育 4、按学校教育的形式: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业余制学 校

二、现代学制的确立与发展 教育制度的制定受政治、经济、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学制本身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一)中国现代学制的建立【从清末开始】 1951年10月1日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 国的第一个学制 我国现行学制以这一学制为基础,小学和中学有“六三三制” 和“五四三制” 1995年通过《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教育 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2006年再次修订《义务教育法》,提出了我国义务教育学制主 要有“六三制”和“五四制” (二)西方现代学制的发展 西方现代中小学系统的形成有两条基本途径:自上而下、自 下而上 西方现代学制的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

三、义务教育制度【起源于德国】 (一)义务教育的概念: 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二)我国的义务教育制度 1、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1986年通过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 教育,标志着中国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2006年6月29日,再次修订通过《义务教育法》 2、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基本性质 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四、终身教育制度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929年,英国,耶克斯利,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的概念化和体系化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标志是 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1970年出版的《终身 教育导论》

环境工程原理79329

1. 2. 3.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处理技术利用的主要原理主要去除对象 客土法 隔离法 清洗法(萃取法)吹脱法(通气法)热处理法 电化学法 焚烧法 微生物净化法 植物净化法稀释作用 物理隔离(防止扩散) 溶解作用 挥发作用 热分解作用、挥发作用 电场作用(移动) 燃烧反应 生物降解作用 植物转化、植物挥发、植物吸收/固定 所有污染物 所有污染物 溶解性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物 有机污染物 离子或极性污染物 有机污染物 可降解性有机污染物 重金属、有机污染物 4.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3.简述沉降分离的原理、类型和各类型的主要特征。 原理:将含有颗粒物的流体(水或气体)置于某种力场(重力场、离心力场、电场或惯性场等)中,使颗粒物与连续相的流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沉降到器壁、器底或其他沉积表面,从而实现颗粒物与流体的分离。

4.比较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主要区别。 与重力沉降相比,离心沉降有如下特征:①沉降方向不是向下,而是向外,即背离旋转中心②由于离心力随旋转半径而变化,致使离心沉降速率也随颗粒所处的位置而变,所以颗粒的离心沉降速率不是恒定的,而重力沉降速率则是不变的。③离心沉降速率在数值上远大于重力沉降速率,对于细小颗粒以及密度与流体相近的颗粒的分离,利用离心沉降要比重力沉降有效得多。④离心沉降使用的是离心力而重力沉降利用的是重力 5.表面过滤与深层过滤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的定义? 表面过滤: ①过滤介质的孔一般要比待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②过滤时固体颗粒被过滤介质截留,并在其表面逐渐积累成滤饼③此时沉积的滤饼亦起过滤作用,又称滤饼过滤④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的情况。 深层过滤:①利用过滤介质间空隙进行过滤②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滤料的过滤操作中③滤料内部空隙大于悬浮颗粒粒径④悬浮颗粒随流体进入滤料内部,在拦截、惯性碰撞、扩散沉淀等作用下颗粒附着在滤料表面上而与流体分开 区别: 表面过滤通常发生在过滤流体中颗粒物浓度较高或过滤速度较慢的情况,过滤介质的孔一般要比待过滤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的粒径小。 深层过滤利用过滤介质间空隙进行过滤,通常发生在以固体颗粒为滤料的过滤操作中,滤料内部空隙大于悬浮颗粒粒径。 参考答案:从两者的过滤介质、过滤过程、过滤机理和应用范围加以比较。。

第5章 资本成本 参考答案

1.资本成本(1) 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已知某普通股的β值为1.2,无风险利率为6%,市场组合的必要收益率为10%,该普通股目前的市价为10元/股,预计第一期的股利为0.8元,不考虑筹资费用,假设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股利增长模型计算得出的普通股成本相等,则该普通股股利的年增长率为()。 A、6% B、2% C、2.8% D、3% 2、甲公司3年前发行了期限为5年的面值为1000元的债券,票面利率为8%,每年付息一次,到期一次还本,目前市价为980元,假设债券税前成本为k,则正确的表达式为()。 A、980=80×(P/A,k,2)+1000×(P/F,k,2) B、1000=80×(P/A,k,5)+1000×(P/F,k,5) C、980=80×(P/A,k,5)+1000×(P/F,k,5) D、1000=80×(P/A,k,2)+1000×(P/F,k,2) 3、大多数公司在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时,采用的权重是()。 A、按照账面价值加权计量的资本结构 B、按实际市场价值加权计量的资本结构 C、按目标市场价值计量的目标资本结构 D、按平均市场价值计量的目标资本结构 4、下列关于资本成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是已经发生的实际成本 B、是最低可接受的报酬率 C、是投资项目的取舍率 D、是一种失去的收益 5、下列关于资本成本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投资项目与现有资产平均风险不同的情况下,公司资本成本和项目资本成本没有联系 B、在评价投资项目,项目资本成本是净现值法中的折现率,也是内含报酬率法中的“取舍率”

C、在管理营运资本方面,资本成本可以用来评估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D、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其他风险项目资本的调整基础 6、ABC公司债券税前成本为8%,所得税率为25%,若该公司属于风险较低的企业,若采用经验估计值,按照风险溢价法所确定的普通股成本为()。 A、10% B、12% C、9% D、8% 7、根据股利增长模型估计普通股成本时,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使用股利增长模型的主要问题是估计长期平均增长率g B、历史增长率法很少单独应用,它仅仅是估计股利增长率的一个参考,或者是一个需要调整的基础 C、可持续增长率法不宜单独使用,需要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 D、在增长率估计方法中,采用可持续增长率法可能是最好的方法 8、ABC公司拟发行5年期的债券,面值1000元,发行价为900元,利率10%(按年付息),所得税率25%,发行费用率为发行价的5%,则该债券的税后债务资本成本为()。 A、9.93% B、10.69% C、9.36% D、7.5% 9、某公司的信用级别为A级。为估计其税前债务成本,收集了目前上市交易的A级公司债3种。三种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5.36%、5.50%、5.78%,同期的长期政府债券到期收益率分别为4.12%、4.46%、4.58%,当期的无风险利率为4.20%,则该公司的税前债务成本是()。 A、5.36% B、5.50% C、5.78% D、5.55% 10、某企业预计的资本结构中,债务资金比重为30%,债务税前资本成本为8%。目前市场上的无风险报酬率为5%,市场上所有股票的平均风险收益率为6%,公司股票的β系数为0.8,所得税税率为25%,则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 A、8.66% B、9.26% C、6.32% D、5.72% 二、多项选择题 1、在个别资本成本中,不受所得税因素影响的有()。

182051_第五章 控制测量

第五章控制测量 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 第二节导线测量外业观测 第三节导线测量内业计算 第四节高程控制测量 第五节GPS全球定位测量系统 第一节控制测量概述 测量工作中,为统一坐标系统和限制误差的积累,应先进行控制测量,再进行碎部测量,这是测量的基本程序。控制测量就是在测区中选定若干具有控制意义的点,用较高的精度测量出它们的平面位置(x、y )或高程(H)。 这些具有控制整体和全局意义的点称为控制点,它们按一定规律与要求组成网状几何图形,称为控制网;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或高程的工作,称为控制测量。其中,测定控制点平面位置的工作,称为平面控制测量,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工作,称为高程控制测量。 ●教学视频 第二节导线测量外业 导线测量的原理是将选定的控制点连成一条折线,依次观测各转折角和各边长度,然后根据起始点坐标和起始边方位角,推算各边的方位角,从而求得各导线点的坐标。 由于光电测距仪的出现,量距已经比较方便,因此导线测量现在用得很广泛。再加上导线测量只要求前后两点通视,布点灵活方便,故成为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形式。 一、导线布设形式 根据地形情况以及与高级控制点的不同连接方式,导线布设可分为以下几种基本形式:闭合导线、附合导线和支导线。 1.闭合导线 起讫于同一已知点的导线,称为闭合导线,亦称为环形导线。如图,导线从已知控制点 A和已知方向αAB 出发,经1、2、3、4等一系列导线点,最后仍回到原已知点 A,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它本身有严密的几何条件,具有检核作用,在小地区平面控制测量中,常用作首级控制。 检核1:内角和应等于(n-2)×180°,可检核水平角观测精度。

检核2:X、Y的坐标增量分别之和应等于0,可检核水平距离观测精度。 2.附合导线 布设在两已知控制点间的导线,称为附合导线。如图,导线从已知控制点A和已知方向αAB出发,经1、2、3等一系列导线点,最后附合到另一已知控制点C和已知方向αCD上。此种布设形式,也具有检核观测成果的作用,常用于平面控制测量的加密。 3.支导线 由一已知控制点和一已知方向出发,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控制点,又不回到原起始控制点的导线,称为支导线,亦称自由导线。如图所示,A为已知控制点,αAB为已知方向,l、2为支导线点。因支导线仅一端为已知点,则测角、量距发生错误时,无法进行检核,有关规范对其点数均有限制。支导线一般只用于图根控制测量。 二、导线等级与技术要求 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一样,也是分等级布设,按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精度到低精度的原则逐级布设。不同的等级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同时,不同的等级满足不同的需要。对小地区来说,一般分为基本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1.基本控制测量 用导线测量方法建立平面控制网,当测区较小时,其基本控制测量等级一般为一级导线和二级导线。一、二级导线应以已有的一、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为基础加密,其边长一般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角度用DJ2 或DJ6 经纬仪测量,主要技术规定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一、二级光电测距导线技术要求 2.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导线包括光电测距导线和钢尺量距导线,一般不超过两次附合,困难地区允许再发展一次,在无法布设附合导线和闭合导线的困难地段,可布设图根支导线,其长度不超过附合导线长度的一半,边数不超过三条,边长应往返测量,角度分别按左、右角各观测

环境工程原理必看

简答题 1.简述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概念及其各自内容。 环境科学的定义:就是以人类与环境这对矛盾为对象,研究其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和发展调节和控制以及利用和改造的科学。环境科学要探索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演化规律;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以及区域环境污染的防治技术和管理措施。 环境工程的定义:运用工程和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防治污染,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技术、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防治技术、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等传统的内容,还包括生态修复与构建理论与技术、清洁生产理论与技术以及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等。 2.什么是浊度?浊度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浊度是用以表示水的浑浊程度的单位。浊度是由于不溶性物质的存在而引起液体的透明度降低的一种量度。不溶性物质是指悬浮于水中的固体颗粒物(泥沙、腐殖质、浮游藻类等)和胶体颗粒物。常见的单位有以下几种:JTU-杰克逊浊度,NTU-散射浊度,FTU-乌洛托品-硫酸肼配制浊度。1JTU=1mg/L的白陶土悬浮体。40度FTU=40度NTU≈40度JTU 3.简述活性污泥法的净化机理。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底物从废水中被去除的实质就是有机底物作为营养物质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与利用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污水得到了净化,微生物获得了能量而合成新的细胞,活性污泥得到了增长。 一般将这整个净化反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初期吸附;(吸附) 2)微生物代谢;(稳定) 3)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与浓缩(分离) 简述除尘的本质机理。 4.简述除尘的本质机理。 将含尘气体引入一种或几种力作用的机器,使颗粒相对运载气流产生一定的位移,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最后沉降到捕集器表面上。其中作用力包括:外力(重力,离心力,惯性力,静电力,磁力,热力等),流体阻力,颗粒间相互作用力。 5.煤的工业分析是工业用煤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同时也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 标,试简要说明其测定内容。 在国家标准中,煤的工业分析是指包括煤的水分(M )、灰分(A )、挥发分(V )和固定碳(Fc ) 四个分析项目指标的测定的总称。煤的工业分析是了解煤质特性的主要指标,也是评价煤质的基本依据。通常煤的水分、灰分、挥发分是直接测出的,而固定碳是用差减法计算出来的。广义上讲,煤的工业分析还包括煤的全硫分和发热量的测定,又叫煤的全工业分析。 6.工程上常把固体废物沼气化处理的生物化学反应分为液化阶段和气化阶段,试简 述液化阶段和气化阶段中的微生物类型及其在有机固体废物沼气化过程中的作用。 产液阶段:主要菌为非产甲烷菌,分为水解菌和酸化菌。主要的作用:为产甲烷菌提供养分,创造适宜的氧化还原环境,为产甲烷菌消除部分有毒物质。和产甲烷菌共同维持发酵系统的

第五章资金成本及其运用

第五章资金成本及其运用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资金成本 二、单项选择 1. 企业每增加一个单位资金而增加的成本,称为()。 A 资金成本 B 边际资金成本 C 取得成本 D 机会成本 2. 公司赊购商品一批,价值为100万元,(付款条件是2/20,n/45)如果一年以360天计算,则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为()。 A 29.39% B 36.73% C 31.24% D 16.33% 3. 公司的长期债券收益率为11%,所得税税率为33%,风险补偿率为4%,则该公司普通股资金成本率为()。 A 15% B 14% C 10.05% D 12% 4. 在筹资突破点范围内筹资,原来的资本成本率不会改变;超过筹资突破点筹集资金,维持现有的资本结构,其资本成本率一般会()。 A 增加 B 不会增加 C 保持不变 D 降低 5. 企业发行面值为500元、年股息率为5%、筹资费率为2%的优先股股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其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为()。 A 3.42% B 3.57% C5.1% D 4.32% 6. 企业发行债券1000万元,票面利率12%,偿还期5年,发行费率3%,每年付息一次,到期还本。所得税率33%,则债券资金成本率为()。 A 8.29% B 8.04% C 12.37% D16.45% 7. 如果无风险收益率为9%,市场平均风险股票收益率为13%,那么公司股票β系数为1.5时,其普通股资金成本率为()。 A 10% B 14% C 15% D 16% 8. 如果无风险收益率为10%,市场平均风险股票收益率为14%,那么公司股票β系数为1.5时,其普通股资金成本率为()。 A 10% B 14% C 15% D 16% 9. 某股份公司发行优先股,面值总额为200万元,年股息率为15%发行价格为400万元,筹资费率为2%,所得税率为33%,则优先股资金成本率为()。 A 7.5% B 7.65% C 5.13% D 10.26% 10. 某投资方案贴现率为16%时,净现值为6.12,贴现率为18%时,净现值为-3.17,则该方案净现值为0时的报酬率为()。 A 16% B 16.5% C 17.32% D 18% 11. 为比较期望值不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案的风险程度,应采用的标准是( )。 A、概率 B、标准差 C、标准离差率 D、风险报酬率 12. 下列个别资金成本中,通常资金成本最低的是( )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1.“环境工程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污染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3. 简述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体系。 4. 简述废物资源化的技术体系。 5. 阐述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体系。 6. 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处理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利用隔离、分离和(或)转化技术原理,通过工程手段(利用各类装置),实现污染物的高效、 快速去除。试根据环境净化与污染防治技术的基本原理,阐述实现污染物高效、快速去除的基本技术路线。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第一节常用物理量 1.什么是换算因数?英尺和米的换算因素是多少? 2.什么是量纲和无量纲准数?单位和量纲的区别是什么? 3.质量分数和质量比的区别和关系如何?试举出质量比的应用实例。 4.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中经常用体积分数表示污染物的浓度,试说明该单位的优点,并阐述与质量浓度的关系。 5.平均速度的涵义是什么?用管道输送水和空气时,较为经济的流速范围为多少? 第二节质量衡算 1.进行质量衡算的三个要素是什么? 2.简述稳态系统和非稳态系统的特征。 3.质量衡算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以全部组分为对象进行质量衡算时,衡算方程具有什么特征? 5.对存在一级反应过程的系统进行质量衡算时,物质的转化速率如何表示? 第三节能量衡算 1.物质的总能量由哪几部分组成?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2.什么是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3.简述热量衡算方程的涵义。 4.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封闭系统,其内部能量的变化如何表现? 5.对于不对外做功的开放系统,系统能量能量变化率可如何表示? 第四章热量传递 第一节热量传递的方式 1.什么是热传导? 2.什么是对流传热?分别举出一个强制对流传热和自然对流传热的实例。 3.简述辐射传热的过程及其特点 4.试分析在居室内人体所发生的传热过程,设室内空气处于流动状态。 5.若冬季和夏季的室温均为18℃,人对冷暖的感觉是否相同?在哪种情况下觉得更暖和?为什么? 第二节热传导 1. 简述傅立叶定律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2.分析导温系数和导热系数的涵义及影响因素。 3.为什么多孔材料具有保温性能?保温材料为什么需要防潮?

环境工程原理第三版课后答案

1.2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1.7《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的任务是什么? 解: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系统、深入地阐述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即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包括室内空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管理和资源化工程、物理性污染(热污染、辐射污染、噪声、振动)控制工程、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工程、生态修复与构建工程以及其它污染控制工程中涉及到的具有共性的工程学基础、基本过程和现象以及污染控制装置的基本原理,为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质量衡算与能量衡算 2.1某室内空气中O3的浓度是0.08×10-6(体积分数),求: (1)在1.013×105Pa、25℃下,用μg/m3表示该浓度; (2)在大气压力为0.83×105Pa和15℃下,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解:理想气体的体积分数与摩尔分数值相等 由题,在所给条件下,1mol空气混合物的体积为V1=V0·P0T1/P1T0=22.4L×298K/273K=24.45L

教育学第三版复习1--5章

(2012-2013)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版《教育学》主编:周瑛李晓萍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的教育。) 2.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 4.教育的功能:1、个人发展 2、社会发展 5.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在中国,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学记》,它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A、学科成立的条件:1.要有自己独特而专门的研究领域 2.要有自己专门的概念或范畴体系 3.要有专门的、系统的论著或理论体系 4.有自己的科学方法体系。 B、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论证了班级授课制度。是教育学的奠基人。 C、卢梭强调“以儿童为中心,强调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D、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 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这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被确定。赫尔巴特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教育学创始人。6.教育学: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的一切,表面的和本质的,包含了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规律) (A.教育学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三论法。 B.教育学的学科特征:体现在理论性(实验法、统计法、三论法)与实践性(历史法、调查法)的有机结合上。 C.教育学的根本目的:指导教育实践。)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指个体在身(生理)心(心理)方面及其整体结构与特征的联系不断变化的过程。(身体的发展:指身体各器官的结构与机能、机体系统的结构与机能的生长发成熟、退化等变化,以及人的体质的强弱变化等各个生理方面的变化。心理的发展:指个体活动的心理机能及其品质的发展变化,包括个体心理的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 2.人的发展各个阶段及对应的年龄: 婴儿、幼年、童年(7-12)、少年、青年、成年(18-50)、老年。 新生儿期(<4周)---儿童期(4周到12岁)---青春期(13到18岁)---生育期(18到40 岁)---更年期(始于40岁,历时10余年至20年)---老年期(60岁以后)3.人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及规律: 1.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身心发展的个别过程和特点的出现也具有一定的顺序。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2.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3.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儿童发展的顺序以及每一阶段的变化和速度,大体上是相同的、稳定的,稳定性是相对而言的,可

2017年环境工程原理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环境工程原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填空题 1、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 2、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中,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物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3、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当上述物理量不仅随位置变化,而其随时间变化时,则称为非稳态系统。 4、当系统中流速、压力、密度等物理量只是位置的函数,而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态系统,其数学特征是α/αt=0。 5、当能量和物质都能够穿越系统的边界时,该系统称为开放系统;只有能量可以穿越边界而物质不能穿越边界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 6、流体流动存在两种运动状态:层流和湍流,脉动是湍流流动资基本的特征。 7、雷诺数综合反映了流体的物理属性、流体的几何特征和流动速度对流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可用以判别流体的流动状态。 8、流动阻力指流体在运动过程中,边界物质施加于流体且与流动方向相反的一种作用力。阻力损失起因于粘性流体的内摩擦造成的摩擦阻力和物体前后压强差引起的形体阻力。 9、管道内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一般采用两种方法,即阻力系数法和当量长度法。 10、以伯努利方程为基础的测量装置可分为变压头流量计和变截面流量计两大类,转子流量计就是后者中常见的一种。 11、热量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传热可以以其中一种方式进行,也可以同时以两种或三种方式进行。 12、导热系数是物质的物理性质,气体的导热系数对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的导热系数对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3、换热器传热过程的强化措施多从以下三方面考虑:增大传热面积、增大平均温差和提高传热系数。 14、在深层过滤中,流体的悬浮颗粒随流体进入滤料层进而被滤料捕获,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行为:迁移行为、附着行为、脱落行为。 15、重力场中颗粒的沉降过程受到重力、浮力和流体阻力的作用,当三者达到平衡时,颗粒以恒速作下沉运动,此时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 16、反映旋风分离器分离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临界直径和分离效率。 17、反应器一般主要有三种操作方式,即间歇操作、连续操作和半间歇或半连续操作。 18、反应器设计经常用到四类基本方程:反应动力学方程、连续方程、热量方程、动量方程。 19、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反应层中某组分的反应量或生成量称为该组分的反应速率,有时可用反应物浓度减少到初始浓度的1/2时所需要的时间即半衰期来表达。20、反应器设计经常用到的基本方程主要基于质量恒定原理、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它们都符合“输入=输出+消耗+累积”模式。

胡洪营环境工程原理标准答案

第I 篇 习题解答 第一章 绪论 1.1简要概述环境学科的发展历史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学科是随着环境问题的日趋突出而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经历了20世纪60年代的酝酿阶段,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从零星的环境保护的研究工作与实践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 环境学科是一门正在蓬勃发展的科学,其研究范围和内涵不断扩展,所涉及的学科非常广泛,而且各个学科间又互相交叉和渗透,因此目前有关环境学科的分支学科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划分方法。图1-1是环境学科的分科体系。 图1-1 环境学科体系 1.2 简要阐述环境工程学的主要任务及其学科体系。 解:环境工程学作为环境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任务是利用环境学科以及工程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污染控制理论、技术、措施和政策,以改善环境质量,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存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图1-2是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图1-2 环境工程学的学科体系 环境工程学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 生态修复与构建技术及原理 清洁生产理论及技术原理 环境规划管理与环境系统工程 环境工程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 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 空气净化与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管理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土壤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 废物资源化技术 环境学科体系环境科学 环境工程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规划与管理

1.3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有哪些可能的方法,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水中悬浮物的方法主要有:沉淀、离心分离、气浮、过滤(砂滤等)、过滤(筛网过滤)、反渗透、膜分离、蒸发浓缩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重力沉降作用、离心沉降作用、浮力作用、物理阻截作用、物理阻截作用、渗透压、物理截留等、水与污染物的蒸发性差异。 1.4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去除有哪些可能的技术,它们的技术原理是什么? 解:去除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主要技术有:物理吸收法、化学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生物法、燃烧法等。 上述方法对应的技术原理分别为:物理吸收、化学吸收、界面吸附作用、氧化还原反应、生物降解作用、燃烧反应。 1.5 简述土壤污染可能带来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 解:土壤污染的危害及其作用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通过雨水淋溶作用,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周围地表水体的污染;②污染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物等形式能直接或间接地为人或动物所吸入;③通过植物吸收而进入食物链,对食物链上的生物产生毒害作用等。 1.6 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哪几类?它们的主要作用原理是什么? 解:从技术原理上看,环境净化与污染控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隔离技术”、“分离技术”和“转化技术”三大类。隔离技术是将污染物或者污染介质隔离从而切断污染物向周围环境的扩散,防止污染近一步扩大。分离技术是利用污染物与污染介质或其它污染物在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上的差异使其与介质分离,从而达到污染物去除或回收利用的目的。转化技术是利用化学或生物反应,使污染物转化成无害物质或易于分离的物质,从而使污染介质得到净化与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