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江油田长8层注水井酸化增注工艺

环江油田长8层注水井酸化增注工艺

环江油田长8层注水井酸化增注工艺
环江油田长8层注水井酸化增注工艺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第一阶段在线作业(自测) (2)

试题 1.第1题单选题压裂液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压裂效果和成本高低,下列那项不属于 压裂液的选择要求() A、粘度高 B、滤失少 C、悬砂能力强 D、性能稳定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2.第2题单选题防蜡剂主要有活性剂型、高分子型以及防蜡剂。 A、超分子型 B、稠环芳香烃型 C、低分子型 D、分子膜型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3.第3题单选题防砂方法一般分为砂拱防砂、化学防砂、机械防砂、复合防砂以 及。

A、砾石充填防砂 B、焦化防砂 C、树脂砂浆防砂 D、滤砂管防砂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4.第4题单选题 声波采油的作用机理是机械振动作用机理、热作用机理以及机理。 A、空化作用 B、增注作用 C、解堵作用 D、降粘作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5.第5题单选题 高能气体压裂的增产作用主要包括机械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和四个方面。 A、热力作用 B、造缝作用 C、物理作用

D、解堵作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6.第6题判断题微波加热油层开采稠油主要是利用了微波的加热效应和裂解效应两种效应。() 标准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7.第7题判断题采油指数是指单位油层有效厚度和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 标准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8.第8题判断题限流压裂一次能压开几个层至几十层,并能压开厚度小于0.4m 的薄油层,但对套管、水泥环及隔层损坏较大。() 标准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9.第9题判断题 高能气体压裂测试的主要方法有静态测试和动态测试。() 标准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注水井酸化节点控制办法

注水井酸化节点控制办法 一、制定控制办法必要性 为更好的管理注水井酸化作业,满足油田开发需要,提高酸化施工成功率、延长注水井酸化有效期,减少不必要的酸化作业,提高施工的经济效益;系统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注水井酸化,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二、注水井酸化工作包含节点 注水井酸化工作流程包括以下节点:1、筛选满足条件施工井,2、查询井史、落实井况,3(达不到要求)对水井进行整改,4、制定注水井酸化计划,5、编制地质设计,6编制、优化施工方案,7、审核、审批施工方案,8、施工准备(投捞、倒料、洗井等),9、施工,10、(施工出现问)对注水井进行整改、11、(不能及时完成整改)换井,12、施工完成,13、反应开注,14、效果评价,15、费用签证。 三、注水井酸化节点具体控制办法 第十三条注水井酸化施工井的筛选 1.筛选满足条件施工井(关键点) 在选择需要酸化的注水井时,按照以下原则选井: (1)注水井单井或单层段,欠注量达到配注的30%以上。分注井,通过调配后仍不能解决欠注的问题。 (2)注水井与周边对应的油水井连通性好,能形成对应的注采关系;或新转、投注注水井欠注。 (3)注水井有酸化增注井史,并且酸化后增注效果明显。或进行过同类型的增注措施,并且措施已过有效期。 (4)井下管柱完好,注水井能够正常洗井。 (5)注水流程及注水井井口完好,能够满足酸化施工要求。 需酸化注水井由开发地质研究室、注水项目部和采油作业区根据以上筛选原则进行选井,在选井过程中满足前三条即可初步定为酸化作业井,如果不满足地(4)、(5)条,可先制定整改作业计划,待整改完成后进行酸化作业。 2.查询井史、落实井况 初步筛选出待酸化作业注水井后,由注水项目部、开发地质研究所、采油工艺研究、技术科协调落实初步筛选井井史、地质资料,以往同类型措施效果根据注水井欠注情况,开发需要,进一步筛选需要酸化作业的注水井。 3.对注水井进行整改 根据落实注水井的实际情况,如果注水井选择整改后才能进行酸化作业,由注水项目部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整改。具体情况如下: (1)注水井井口刺漏、井口闸门关闭不严、法兰渗漏等由注水项目部安排采油作业区对井口进行整改。 (2)如井下管柱不适合酸化作业,如油管被堵死、洗井不通等,由注水项目部走注水井动管柱流程,先作业后视注水井的注水情况,安排是否进行下一步工作。(3)如注水井不能整改,或整改后不能满足酸化作业要求,取消该井计划从新选井作业。 4.制定注水井酸化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端部脱砂技术是阻止裂缝的延伸,同时让缝扩张(增加缝宽)并被充填。大量支撑剂在缝前缘趁机,阻止缝进一步延伸时产生端部脱

砂。因此,整个处理方法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造缝阶段和缝拓宽、充填阶段。 2.脉冲放电:井下放电技术是在充满水或油水混合物的井里产生一定频率的高电压 脉冲电波对地层激发周期性压力(放电瞬时压力可达50MPa)和强电磁场,利用产生的空化作用解除油层污染,并对地层造成微裂缝,其影响半径可达0.5~10.0m,从而达到解堵、增产增注的目的。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就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来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SAGD技术是在接近油柱底部油水界面以上钻一口水平生产井,蒸汽通过该井上方与前者相平行的第二口水平井或一系列垂直井持续注入,从而在生产井上方形成蒸汽室。蒸汽在注入上升过程中通过多孔介质与冷油接触,并逐渐冷凝,凝析水和被加热的原油在重力驱替下泄向生产井并由生产井产出,即利用油层内高干度蒸汽与重油、水的密度差,不断扩大蒸汽腔、加热油层,使重油依靠重力下泄入生产井。 5.测试压裂:在逐步测试确定缝扩张压力和缝闭合压力上限后,采用测试压裂以更改或重新设计HPF处理方案。这个测试的关键时处理前的诊断测试。 6.防砂压裂是指不进行井内砾石充填,单纯靠压裂作业起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视粘度被定义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8.流体效率(流动效率?):在钻井、完井、采油与修井作业以及增产处理中常会导致油层的伤害,通常可以用流动效率来衡量这种伤害程度的大小 9.空化现象:一定频率的震动波会使液体中原有的或新生的气泡产生共振。在波的稀疏阶段,气泡迅速膨胀;在波的压缩阶段,气泡又

对注水井酸化工作的认识

对注水井酸化工作的认识 王鹏鸿 丁 川 宗 峰 翟永强 李 华 魏 巍(中原油田 采油四厂 河南 濮阳 457176) 摘 要: 酸化是利用酸液的化学溶蚀作用,以及向地层挤酸时的水力作用,溶蚀地层堵塞物和部分地层矿物,扩大、延伸、沟通地层缝洞,或在地层中造成具有较高导流能力的人工裂缝,以恢复和提高地层渗透性,减少油气流入井底的阻力和提高注水井注入能力,从而达到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目的而对地层所采取的各种酸处理措施。根据我厂的实际情况,通过资料的统计与对比,对注水井的选井、选层以及措施前后的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今后进一步搞好酸化工作、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依据。 关键词: 酸化工艺;吸水指数;指示曲线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2)1210170-02 某采油厂共有注水井378口,从2010年到2012年上半年,从柱状图中可以看出,两级酸化效果最好,平均单井日增33注水井共采取增注措施76井次,其中酸化56井次,占措施井总注36m ,新型土酸酸化平均单井日增注32m ,常规土酸酸化平3数的73.7%。统计资料表明,酸化是注水井增注的主要措施。 均单井日增注23m 。这说明两级酸化避免了油层污染,所以起平均单井酸化效果对比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56口酸化井中,有效井36口,占总各类酸化方法效果对比柱状图 1.2 酸化前后注水井管理工作将直接影响酸化效果 井数的64.3%,平均单井注水压力下降0.3MPa,日注量由333109m 上升到146m ,增加了37m ,目前增加29m ,效果很好。 酸化前后的洗井和放溢流是酸化中的重要工作,对于不酸化无效井20口,占总井数的35.7%,注水压力下降吸水的井层来讲可能是关键环节,是质量管理中的第一要3330.1MPa,日注水量由116m 上升到129m ,上升了13m ,在6个月素。纠其原因,一般不吸水井层的束缚水在地层中所占的比3以后平均单井日增注3m ,措施效果很不理想。 例较大,再加上原滞留的注入水,如在酸化前不洗井、放溢从以上的统计资料可以看出,酸化效果的差异还是比较大流进行清洗和降压工作,那么酸化溶液很难进入地层有可能的,造成这种情况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酸化工艺及措施滞留在井筒内,致使油、套管中的铁锈被溶解掉,再加上注前后的管理工作,二是地质因素的影响,下面主要讨论这两个不进水,很可能对油层再次污染。我们把两种情况进行对问题。 比,具体情况见下表: 注水井酸化效果对比表 1 酸化工艺及措施前后的管理工作 砂岩地层酸化是通过酸液溶蚀砂粒之间的胶结物和部分砂粒来提高地层渗透率,或是通过溶蚀地层孔隙中的泥质堵塞物或其他结垢物以恢复和提高近井地带渗透率,提高吸水能力。从统计资料来看,酸化工艺及措施前后的管理工作对于酸化效果有着明显的影响。 1.1 酸化工艺不同,措施效果不同 从指示曲线可以看出,放溢流洗井的水井在酸化后,指示近几年,某油田东部主要采用常规土酸酸化、新型土酸酸曲线明显向水量轴方向偏移,说明增注效果明显,而没洗井放化和两级酸化。常规土酸酸化是由盐酸和氢氟酸按一定比例配溢流就酸化的井指示曲线向水量轴偏移较少。目前的指示曲线制而成的,酸化时盐酸和氢氟酸可溶蚀掉油层中的Fe 2O 3、和酸化前的指示曲线是重合的,说明已经没有酸化效果了。 CaCO 3等井筒近井地带堵塞物,扩大孔隙通道,实现增注的目的。此类酸化我们对比了15口;新型土酸酸化是用多功能添加剂取代土酸中的表面活性剂和冰醋酸配制而成的酸液,它能够降低酸液的表面张力、界面张力,提高酸液的穿透能力,加大酸化半径,由于沉淀低大大减少有机物对储层的伤害,从而达到酸化的目的。此类酸化我们对比了6口;两级酸化是采用少量稀盐酸酸化井筒内及近井地带,反映10-20分钟,开套管闸门放空,依靠地层压力返排,然后再使用相应解堵酸液进行正式酸化。这样通过初次酸化预处理可使酸液能够与岩石中的石英、长石等更好的溶蚀,避免氢氟酸和地层水接触,造成二次3污染地层,从而达到酸化的目的。此类酸化我们对比了5口。 3酸化后放大注水,过三至五天后洗井,排除污染是酸化后的重要管理工作,尤其是注水量比较小或注不进水的井,这一过程往往不可缺少。例如W井10.9.5日酸化,该井配注80m ,日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680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一般厌氧发酵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衰退阶段和甲烷化阶段。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应过程控制在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在水解阶段,可使固体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有机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在产酸阶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得相对较快,一般难于将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细菌。 废水经过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设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减轻好氧系统的有机负荷,使整个系统的能耗相比于单独使用好氧系统大为降低。 本项目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增强措施: a、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装有大阻力布水系统,利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搅动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处于悬浮状态并且与进入的废水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第二阶段在线作业(自测)

1.第1题单选题防蜡剂主要有活性剂型、高分子型以及防蜡剂。 A、超分子型 B、稠环芳香烃型 C、低分子型 D、分子膜型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2.第2题单选题 高能气体压裂的增产作用主要包括机械作用、水力作用、化学作用和四个方面。 A、热力作用 B、造缝作用 C、物理作用 D、解堵作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3.第3题单选题压裂液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压裂效果和成本高低,下列那项不属于压裂液的选择要求() A、粘度高 B、滤失少 C、悬砂能力强

D、性能稳定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4.第4题单选题防砂方法一般分为砂拱防砂、化学防砂、机械防砂、复合防砂以及。 A、砾石充填防砂 B、焦化防砂 C、树脂砂浆防砂 D、滤砂管防砂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6 此题得分:0.0 批注: 5.第5题单选题 声波采油的作用机理是机械振动作用机理、热作用机理以及机理。 A、空化作用 B、增注作用 C、解堵作用 D、降粘作用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6.第6题判断题 蒸汽吞吐井在一个周期内的生产规律表现为高产期、递减期、低产期三个阶段。() 标准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7.第7题判断题采油指数是指单位油层有效厚度和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 标准答案:错误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8.第8题判断题微波加热油层开采稠油主要是利用了微波的加热效应和裂解效应两种效应。() 标准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9.第9题判断题油气层敏感性评价实验包括速敏、酸敏、碱敏、盐敏及水敏。() 标准答案:正确 您的答案: 题目分数:7 此题得分:0.0 批注: 10.第10题判断题在相同条件下,PKN模型计算的缝长值比GDK模型大,而缝宽小。()

注水井酸化

注水井酸化操作 1酸化设备组成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 1 主箱体 2.7mx1.5mx1.5m 件 1 2 液罐 1.2m 3 个 1 化工液罐 3 米顿罗隔膜泵Milroyal 台 1 2.20KW/380V/50Hz/24MPa 最大流量47L/min 4 耐酸高压管60MPa/15m 套 1 内衬聚四氟乙烯 5 耐酸管12m 套 1 化工耐酸管线 6 单流阀25MPa 个 1 哈氏合金 7 防爆启动器台 1 8 浮球液位计台 1 9 耐酸接头25MPa 个 3 哈氏合金 10 高压截止阀30MPa 个 1 不锈钢316L 11 自吸式离心泵台 1 12 密封球25mm 2 工作流程图 液体由储液罐进入隔膜泵,在隔膜泵作用下,通过出口接头、不锈钢高压截止阀,进入高压耐酸管线,通过井口单流阀接头进入单流阀,在隔膜泵压力作用下,酸液进入进口注水主管线,随主水管线进入地层,酸解底层。

3酸化操作规范 (1)操作程序 井场设备摆放→添加微弱酸酸化液→连接泵的进出口→连接电源→高压胶管连接→导通所有阀门→启动泵 (1)操作规范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摆放设备。 使用自吸式泵将微弱酸酸化液加入储液罐中(检查储液罐下的球阀是否关闭),直至液面距离储液罐口10公分左右,停止加入微弱酸酸化液。 将米顿罗泵的进出口连接好,进口通过PVC塑料管连接到储液罐,接好后将储液罐出口处球阀打开,液体流入米顿罗泵的入口,将泵头端的释放阀打开并排净入口管中的空气,用扳手将释放阀复位。泵的出口通过接头连接到高压管线。确定管线连接好后,检查防爆启动器连接到浮球液位计和米顿罗泵上的电机电路是否连好,将380V电源线连接到防爆启动器上,启动器的红色指示灯亮,点动启动按钮,观察电机转动方向与规定方向是否相同,若方向相反则调整三根火线中的任意两根,直至电机转动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 先将单流阀连接到井口,然后将高压管线通过接头接到单流阀上,锥扣需均匀涂抹铅油,确保各丝扣拧紧,确定所有管线连接好。 将整套装置所有管线导通(单流阀处泄压阀始终是关闭的),然后开启井口闸门,检查整套管线是否有刺漏现象,若有刺漏立刻将井口闸门关闭,重新连接管线,尤其是接头处需重新涂抹铅油拧紧。 整套设备连接好即可开泵注酸,操作人员需观察30min确定微弱酸酸化设备无问题方可离开。 该设备适合注水压力在20MPa以下井口注水加药。

酸化措施工艺流程的描述

一、酸化措施前的准备工作: 1 根据我厂生产实际情况,根据厂、所领导的措施工作量安排。上报药品材料计划,包括药品数量、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预计价格。 2 药品进来后由物资管理部门负责验收。按油田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通知采油院进行药品检测,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准备。 3严格按工艺措施要求,围绕“三个清楚”和“三关”即酸化目的清楚,对结垢井分布规律、程度、部位认识清楚,酸化的潜力清楚;把住酸洗前选井关、酸化中的监督关、酸化后的管理关。 三个清楚: 1、酸化目的清楚: 酸化的目的:维持油井正常生产需要、解除近井地带堵塞,发挥油井最大产能,延长油井免修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结垢成因及分布规律、结垢程度、结垢部位认识清楚: 扶余采油厂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注水开发,存在着注入水与地层水配伍性不好、水质差等问题,且频繁的井下作业,使大量的压裂液、洗井液及其它措施的工作液注入油层,在采油过程中,流体由地层、井底、井筒的温度、压力等条件的变化,促成油水混合物中的Ca2+和Mg2+在油层中、套管、油管外壁、泵筒等部位形成化合物CaCO3、MgCO3等沉淀,原油中的重组分与垢共同析出,使油井产量下降。注水见效越好的区块、越容易造成结垢。即酸化目的清楚,对结垢井分布规律、程度、部位认识清楚,酸化的潜力清楚;把住酸洗前选井关、酸化中的监督关、酸化后的管理关。 二、酸化措施目的: 维持油井正常生产需要、解除近井地带堵塞,恢复油井生产能力,延长油井免修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三、选井方向: 从全厂结垢现状,酸化的适应性等分析看,选井方向还要放在主力区块和注采完善区块,对其它区块进行控制。主力区块含油饱和度高,注采井网完善,地层能量补充及时,地层压力稳定,酸化后增产幅度大,并且有效期较长,有效率也高,80%以上的结垢井适合酸化。接替区块和其他区块注采井网完善程度差,能量补充不及时,增产效果较差,有效率也低,只有小部分井适合酸化。所以我们要合理分配资金,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四、选井原则: 以增产为目的,调整区块开发平面和纵向矛盾为主导思想, 优化酸化井。 具体原则如下: (1)为了维护油井正常生产,对结垢特别严重的,在修井作业过程中,油管和套管被垢粘连在一起,导致油管拔不动,甚至不能进行各类措施的井,实施酸化处理。 (2)对结垢速度较快,每次修井都发现滤网堵这样的井,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酸化,这样即维护了油井正常生产,延长了油井免修期,又解除近井地带堵塞,达到了增产的目的。 (3)对已到结垢周期、或对结垢认识清楚,有结垢描述或处在结垢区的近期产量下降的井实施酸化。 (4)物质基础好,投产初期产能发挥好,经压裂改造后有过高产历史,目前油井产量下降,动静不符的井进行酸化。 (5)酸化井最好是处在一线的油井,周围水井的注水状况好。 (6)、近两年产量下降幅度较大又没有进行酸化,地下注水效益好,地层压力高的井,应考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概述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概述 ——高众 在回用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解——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酸化——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是回用水废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单元的原因。 水解酸化池的两个最基本作用是:一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二是去除废水中的COD,部分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胞。 本岗位的水解酸化池采用下进上出的翻流运作型态,上升流速取0.765 m/h,有效水深为6.5m。设计进水流量为900m3/h,水力停留时间按8.5h,总有效容积为7600m3。水解酸化池共4座,每座9格,共36格。每格水解酸化池设置有4个梯形泥斗,在泥斗下部采用水平喷射布水方式能使布水均匀。每格池顶部沿四周池壁设置集水槽,用于产水导流,以及排泥。每格水解酸化池内除了一根布水管外,还设有一根排泥管和供气管,其采用负压气提排泥方式,可使泥排至水解酸化池出水槽,与水解酸化池出水一起流至接触氧化池。 水解酸化池内采用了立体弹性组合填料,填料高度 3m,上部1m保护区,底部2.4m布水区,每座池子组合填料为972m3。池内采用的立体弹性填料的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均匀地着床在每一根丝条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 填料的作用事实上就是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平台,微生物附着再填料上可增加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端部脱砂技术是阻止裂缝的延伸,同时让缝扩张(增加缝宽)并被充填。大量支 撑剂在缝前缘趁机,阻止缝进一步延伸时产生端部脱砂。因此,整个处理方法可以明显分为两个阶段:造缝阶段和缝拓宽、充填阶段。 2.脉冲放电:井下放电技术是在充满水或油水混合物的井里产生一定频率的高电压 脉冲电波对地层激发周期性压力(放电瞬时压力可达50MPa)和强电磁场,利用产生的空化作用解除油层污染,并对地层造成微裂缝,其影响半径可达0.5~10.0m,从而达到解堵、增产增注的目的。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就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以水力振 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来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SAGD技术是在接近油柱底部油水界面以上钻一口水平生产井,蒸汽通过该井上方 与前者相平行的第二口水平井或一系列垂直井持续注入,从而在生产井上方形成蒸汽室。蒸汽在注入上升过程中通过多孔介质与冷油接触,并逐渐冷凝,凝析水和被加热的原油在重力驱替下泄向生产井并由生产井产出,即利用油层内高干度蒸汽与重油、水的密度差,不断扩大蒸汽腔、加热油层,使重油依靠重力下泄入生产井。 5.测试压裂:在逐步测试确定缝扩张压力和缝闭合压力上限后,采用测试压裂以更改 或重新设计HPF处理方案。这个测试的关键时处理前的诊断测试。 6.防砂压裂是指不进行井内砾石充填,单纯靠压裂作业起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视粘度被定义为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8.流体效率(流动效率?):在钻井、完井、采油与修井作业以及增产处理中常会导 致油层的伤害,通常可以用流动效率来衡量这种伤害程度的大小 9.空化现象:一定频率的震动波会使液体中原有的或新生的气泡产生共振。在波的稀 疏阶段,气泡迅速膨胀;在波的压缩阶段,气泡又很快破灭。在破灭的瞬间,气泡内部温度可高达几千摄氏度,压力达到几千大气压(1atm=101.325kpa),在破灭过程中所产生的加速度是中立加速度的几十倍,这种现象就是“空化现象”。 10.裂缝净压力:是裂缝内任一点压力与闭合压力之差 11.液电效应:液体介质中高电压大电流脉冲放电时随产生的热、光、力、声学等物理 效应的总称。它的物理本质是能量的高速转换,即电能通过放电方式直接转换成热、力、光、声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12.基质酸化是指在低于岩石破裂压力下将酸注入地层孔隙(晶间、孔穴或裂缝)。基 质酸化的目的是使酸大体沿径向流入地层。 13.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 的一种工艺。 14.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的渗透率和平均缝宽的乘积,无因此导流能力的大小, 基本代表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自然渗透能力的差异大小。 15.

常用酸化工艺

常用酸化工艺 酸化工艺作为增产措施自应用于现场以来,为了满足不同改造对象和措施作业的要求,酸化工艺得到了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类型酸化工艺。酸化工艺按照岩性主要可分为碳酸盐岩和砂岩储层酸化技术。考虑到水平井酸化的特殊性,本部分对水平井酸化工艺也做了简单介绍。 1. 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工艺 在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改造中,主要形成和发展了基质酸化技术和压裂酸化技术,习惯上用酸化表示基质酸化,用酸压表示压裂酸化。 1) 基质酸化工艺 基质酸化也称为常规酸化或解堵酸化,如前所述,其基本特征是在施工压力小于储层岩石破裂压力的条件下,将酸液注入储层。碳酸盐岩基质酸化的重要特征是酸蚀蚓孔的形成和微裂缝的扩大,其增产机理与蚓孔密切相关。 2) 酸压工艺 控制酸压效果的主要参数是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和酸蚀缝长。影响酸蚀缝长的最大障碍有:一是酸蚀缝长因酸液快速反应而受到限制,其次是酸压流体的滤失影响酸压效果。另外,为产生适足的导流能力,酸必须与裂缝面反应并溶解足够的储层矿物量。因此,为了获得好的酸压效果,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和酸蚀缝长从降低酸压过程中酸液滤失、降低酸-岩反应速度、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等几个方面入手。 酸压过程中酸液的滤失问题通常考虑从滤失添加剂和工艺两方面着手;降低酸-岩反应速率也可以缓速剂的使用及工艺上来进行;加入缓速剂,使用胶凝酸、乳化酸、泡沫酸和有机酸并结合有效的酸化工艺可起到较好的缓速效果;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可从选择酸液类型和酸化工艺着手,其原则是有效溶蚀和非均匀刻蚀。 压裂酸化工艺以能否实现滤失控制,延缓酸-岩反应速度形成长的酸蚀裂缝和非均匀刻蚀划分为普通酸压和深度酸压及特殊酸压工艺。 (1)普通酸压工艺普通酸压工艺指以常规酸液直接压开储层的酸化工艺。酸液既是压开储层裂缝的流体,又是与储层反应的流体,由于酸液滤失控制差,反应速度较快,有效作用距离短,只能对近井地带裂缝系统的改造。一般选用于储层污染比较严重、堵塞范围较大,而基质酸化工艺不能实现解堵目标时选用该工艺。 (2)深度酸压工艺以获得较长的酸蚀裂缝为目的而采用的不同于普通酸压工艺的酸压工艺称为深度酸压工艺。 a. 前置液酸压工艺 前置液酸压工艺是先向储层注入高粘非反应性前置压裂液,压开储层形成裂缝,然后注入酸液对裂缝进行溶蚀,从而获得较高导流能力,使油气井增产。 前置液的主要作用表现为:压裂造缝;降低裂缝表面温度;降低裂缝壁面滤失。这些作用能够减缓酸-岩反应速度,增加酸液的有效作用距离。前置液的表观粘度比酸液高几十倍到几百倍,当酸液进入充满高粘前置液的裂缝时,由于两种液体的粘度差异,粘度很小的酸液在前置液中形成指进现象,减小了酸液与裂缝壁面的接触面积,这增强酸液非均匀刻蚀裂缝的条件。 前置液酸压工艺可采用多种酸液类型搭配,除了前置液与常规盐酸搭配使用外,前置液还可与胶凝酸、乳化酸或泡沫酸进行搭配应用。上述搭配有各自的特点和应用范围,现场应用中可根据储层和井的情况进行选择。 b. 缓速酸类酸压工艺 缓速酸酸压技术在工艺特点上与普通酸压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采用的酸液是胶凝酸、乳化酸、化学缓速酸或泡沫酸等缓速酸,通过缓速酸的缓速性能达到酸液深穿透的目的。不同缓速酸的特点参见酸液类型部分。 c. 多级交替注入酸压工艺 Coulter&Crowe等人(1976)提出前置液与酸液交替注入的一种酸压工艺,类似前置液酸压工艺,但其降滤失性及对储层的不均匀刻蚀程度优于前置液酸压。80年代中期后开始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90年代成为实现深度酸压的主流技术。它适用于滤失系数较大的储层,对储层压力小,岩性均一的地层。如果能有好的返排技术,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为获得理想的酸液有效作用距离,有时交替次数多达8次。这一工艺在中、低渗孔隙性及裂缝不太发育储层,或滤失性大,重复压裂储层均有较好成效。 美国在棉花谷低渗白云岩储层、卡顿伍注湾油田曾在大型重复酸压中采用了该项技术,油藏模拟表明有效酸蚀裂缝长度达到91-244m,增产效果显著。国内在长庆气田、塔河油田、塔里木轮南油田、普光气田和川东等气田等增产改造中取得了显著效果。 (3)特殊酸压工艺 针对某些特殊类型储层或为实现特定要求,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上述酸压工艺、具有独特理论及工艺特点的一些特殊酸压工艺,如闭合酸压、平衡酸压、变粘酸酸压及不同酸化技术的复合工艺。限于篇幅,在此简要介绍目前应用较多的闭合酸压工艺。 某些油气层用上述酸压工艺不能创造出满意的必需的流动通道和高导流能力,这类储层主要特征如下: a.酸裂缝面溶解不均一,不能产生明显的流道,也不能获得必需的裂缝导流能力;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docx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 名词解释 1.双线性流动模式:油井压裂后(设为双翼对称垂直流),其流动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三个阶段:①底层深部流体以拟径向或椭圆径向方式流入近裂缝地带;②近裂缝地帯的流体沿着垂直裂缝面的方向在流入裂缝;③流体沿裂缝直线流入井底。①②合并,最后形成双线性流动模式。 2.自激震荡:由信号发生、反馈、放大的封闭回路导致剪切曾大幅度地振动,甚至波及射流核心,在腔内形成一个脉动压力场。从喷嘴喷出的射流,其速度、压力均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脉冲射流。这种振荡是在不加任何外界控制和激励的条件下产生的,称之为自激震荡。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即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來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5.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6.防砂压裂:不进行砾石充填,单独依靠压裂作业达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渗透率及裂缝半长乘积的比值。 8.超声波增产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等作用于油层,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阻塞,以达到增产增住目的的工艺措施。 9.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艺。 10.复合压裂:是油、水井压裂时,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影响人工地震采油效果的因素可分为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地表土层丿孚度和振动时间和周 期等 2.在增产措施规模优化选择过程屮,常用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有净现值和投资冋收 3.使油层产生裂缝的方法对分为水力压裂、爆炸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 4.表示油井伤害程度大小常用的参数有表皮系数和流动效率。 5.常用的酸化工艺方法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精选文档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精 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水解酸化池工艺详解 在回用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池的作用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水解——是大分子有机物降解的必经过程,大分子有机物想要被微生物所利用,必须先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这样才能进入细菌细胞内进一步降解。酸化——是有机物降解的提速过程,因为它将水解后的小分子有机物进一步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并分泌到细胞外。这是回用水废水处理工艺中水解酸化作为预处理单元的原因。 水解酸化池的两个最基本作用是:一是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将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小分子;二是去除废水中的COD,部分有机物降解合成自身细胞。 本岗位的水解酸化池采用下进上出的翻流运作型态,上升流速取 m/h,有效水深为。设计进水流量为900m3/h,水力停留时间按,总有效容积为7600m3。水解酸化池共4座,每座9格,共36格。每格水解酸化池设置有4个梯形泥斗,在泥斗下部采用水平喷射布水方式能使布水均匀。每格池顶部沿四周池壁设置集水槽,用于产水导流,以及排泥。每格水解酸化池内除了一根布水管外,还设有一根排泥管和供气管,其采用负压气提排泥方式,可使泥排至水解酸化池出水槽,与水解酸化池出水一起流至接触氧化池。 水解酸化池内采用了立体弹性组合填料,填料高度3m,上部1m保护区,底部布水区,每座池子组合填料为972m3。池内采用的立体弹性填料的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均匀地着床在每一根丝条上,保持良好的活性和空隙可变性,而且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 填料的作用事实上就是给微生物提供一个生长平台,微生物附着再填料上可增加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提高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率。简单的说填料就是细菌的附着床,就是增加生物量和提高微生物与废水接触面。 水解和酸化是厌氧消化过程的两个阶段,水解是指有机物进入微生物细胞前、在胞外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微生物通过释放胞外自由酶或连接在细胞外壁上的固定酶来完成生物催化反应;酸化是一类典型的发酵过程,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各种有机酸。在不同的工艺中水解酸化的处理目的也不同。水解酸化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中的水解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的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溶解性有机物,主要将其中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续的好氧处理;而在混合厌氧消化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的目的是为混合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发酵提供底物。而两相厌氧消化工艺中的产酸相是将混合厌氧消化中的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分开。 水解酸化处理方法是一种介于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之间的方法,可以将其视作厌氧处理第一和第二个阶段,即在大量水解细菌、酸化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有机物,将难生物降解的大分子物质转化为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质,或者说是使较大的难降解的物质开环断链的反应过程。因此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水解酸化池实属兼氧池。 水解酸化池在当前调试阶段的重要工作就是污泥的培养,活性污泥培养采用间歇式培养方式,设定了临时进水管,根据需要以及营养物质投加设施或人工投加培养,进水采用前段污水处理厂预培养的污泥液,进水量按照池容积负荷递增投加。因为水解酸化池的污泥培养比较慢,所以要保证营养物质的均衡。由于该岗位水解酸化池的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站SBR 的,而污水站SBR的污泥是外接其他厂家的。虽说这种方法可以缩短污泥的驯化周期,但如果不及时检测,使得池内营养物质匮乏,很可能造成微生物不能适应环境或饿死。因此要及时分析COD、氨氮、总磷的含量,低于要求值时要及时投加营养剂。而且每天进行两次提气污泥循环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总的来说水解酸化加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中的水解酸化目的,主要是将原有废水中非溶解性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

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_曾羽佳

理论 ? 实践 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新技术 曾羽佳(长江大学武汉校区石油工程院, 湖北 武汉 430100) 摘要:随着油田的发展,油田开发进入到三次采油阶段,为了最大的挖掘油田的潜能,获得更多的油气资源,石油行业在不断研究油水井的增产增注措施,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做着不懈的努力,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一代又一代石油人的科研攻关,各种行之有效的油水井增产增注及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被不断的发掘,并在油气田内推广应用。关键词:三次采油;采收率;增产 目前油气田的开发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 :利用油藏天然能量开采原油的方法,如利用溶解气驱、气顶驱、天然水驱、岩石和流体弹性能驱及重力排驱等能量;二次采油:采用人工补充地层能量(如注水、注气、注汽)的采油方法。许多油藏一开发就进入了注水的二次采油过程。这样可以使注水后的采收率有所提高;三次采油:向地层中注入流体(化学剂或气体溶剂)、能量。包括聚合物驱、各种化学驱(活性水驱、微乳液驱、碱性水驱)及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驱(不是以保压为目的的注气)等。 油藏在经过一、二次采油(天然能量采油和注水采油)后,还有很大一部分原油滞留在岩石孔隙中,如何将这一部分原油采出就是提高采收率的目的。经过注水后滞留在油层中的原油包括两部分,剩余油和残余油。一个油田开采的效果如何,通常用采收率来衡量,采收率=可采储量/原始地质储量。可采储量综合体现了油藏岩石和流体性质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影响,油藏采收率的高低与油藏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有关。 1 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1)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①提高波及效率类(流度控类): 聚全物驱、泡沫驱、复合化学驱、水驱(注水井调剖和采油井堵水)、微生物采油(调剖)。②提高洗油效率类:活性水驱、胶束溶液驱、微乳液驱、碱水驱、复合化学驱、气体混相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③降低原油粘度灯:热采、气体混相驱和非混相驱、微生物采油。④改变原油成分类:微生物采油。常见的几种提高采收率方法机理:通过向油藏注入化学剂,以改善流体和岩石间的物化特征,如降低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等,从而提高采收率。包括:聚合物驱、活性剂驱、碱驱和复合驱。 驱油机理:聚合物的流度控制作用:聚合物可以使水相粘度增加,渗透率降低,以提高波及系数为主,降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或碱与原油中的酸性成份反应就地生成的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相间界面张力和残余油饱和度,另外:复合驱还有碱驱所具有的乳化携带、捕集、聚并、润湿反转等机理。(2)气体混相驱油法 混相驱:指向油藏中注入一种能与原油在地层条件下完全或部分混相的流体驱替原油的开发方法。包括:注液化石油气驱油法、富气驱油法、高压干气驱油法和二氧化碳驱油法。驱油机理:气体与原油之间建立混相带,消除界面张力,提高驱油效率。(3)微生物采油法 微生物采油:通过有选择地向油层注入微生物基液和营养液,使得微生物就地繁殖生长,其代谢产物与原油产生物化作用。 2 国内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概况 ①发展历程:1979年开始揭开我国EOR 技术高速发展的序幕;1982年,在对国外主要石油生产过10种EOR 方法综合分析基础之上,对我国23个主力油田进行了EOR 方法适应性初选;1984年,开始与日、美、英、法等国在大庆、大港、玉门等油田进行聚合物驱和表面活性剂驱的技术合作。②主攻方向:从经济和才产量角度综合考虑,化学驱是我国提高采收率的最佳选择。原因:油藏和原油条件决定水驱油效率和波及系数均不高。③聚合物技术发展:目前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产量已超过1000×104吨/年,已成为世界上聚合物驱规模最大、增产效果最好的国家。 3 提高采收率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长庆油田注水开发产量占全油田的95%,随着注水开发不断深入,一次井网下注入水平面和纵向上突进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受储层物性和裂缝发育影响,剖面治理难度不断加大。为了提高一次井网下的水驱采收率,大力开展了调剖堵水剖面调整技术研究。 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堵水技术研究,先期在油井中开展水泥堵底水、颗粒型高度固化调剖、聚合物堵水调剖、聚合物+粘土堵水调剖、聚合物+粘土+封口剂等工艺技术研究。在学习其它油田及高校的先进技术基础上,发展至今以自主研发为主,在调剖机理认识、堵剂体系配套研发、工艺优化、现场试验上均取得长足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应用,堵水调剖已经成为改善水驱开发效果的重要技术手段;近年来 实施调剖井数逐年增加,2005年起长庆油田调剖现场实施初具规模,截至2013年底,已累计调剖1961井次。其中2013年实施475口。实施效果明显:增油降水总体效果良好,2010~2013年累计调剖1656井次,年均增油8.4万吨、降水11.2万方。通过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长庆油田调剖见效率、有效期等主要工艺指标逐年变好。 4 结语 我国在化学驱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化学驱不论理论研究水平、应用规模、年增产原油量、技术配套均属国际领先。预计年化学驱增油量占全国陆上油田产量的15%。聚合物驱技术在我国各大油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增油效果,此项技术将会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各大油田广泛应用,但是也有急待我们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改善聚合物效果,做好聚合物驱过程中注采调整工作、减少聚合物用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开发抗盐、耐温聚合物,解决污水配置和环境保护问题,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石油工作者在近阶段开展化学驱工作的努力方向。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水解酸化池的工艺操作规程 一般厌氧发酵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水解阶段、酸化阶段、酸衰退阶段和甲烷化阶段。而在水解酸化池中把反应过程控制在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在水解阶段,可使固体有机物质降解为溶解性物质,大分子有机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在产酸阶段,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降解为有机酸,主要是乙酸、丁酸和丙酸等。水解和酸化反应进行得相对较快,一般难于将它们分开,此阶段的主要微生物是水解—酸化细菌。 废水经过水解酸化池后可以提高其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pH值,减少污泥产量,为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设置水解酸化池可以提高整个系统对有机物和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减轻好氧系统的有机负荷,使整个系统的能耗相比于单独使用好氧系统大为降低。 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增强措施: a、水解酸化池底部安装有大阻力布水系统,利用二沉池的回流污泥搅动水解酸化池底部的污泥,使其处于悬浮状态并且与进入的废水充分混合,从而提高了水解酸化池的处理效果,减轻后续好氧处理的负荷。二沉池的污泥回流水解酸化池,可以增加水解酸化池内的污泥浓度、提高处理效果,同时使污泥得到消化,减少了剩余污泥的排放量、降低污泥处理费用,从而减少了运行费用。 b、在水解酸化池内安装弹性填料,对搅动的废水进行水力切割,

使悬浮状态的污泥与水充分混合。为水解酸化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c、水解酸化池底部还装有排泥管道系统,是由UASB厌氧反应器排泥系统改进而成,可以保证水解酸化池长期稳定的运行。 为保证设施的稳定运行,必须保证均匀进水!根据车间的日产生污水量,分次分阶段的从调节池提升至水解酸化池。 污泥回流量控制在总污泥量为池容的1/3即可。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docx.doc

《油水井增产增注技术》综合复习资料01 名词解释 1.双线性流动模式:油井压裂后(设为双翼对称垂直流),其流动模式发生改变,出现三个阶段: ①底层深部流体以拟径向或椭圆径向方式流入近裂缝地带;②近裂缝地帯的流体沿着垂直裂缝面的方向在流入裂缝;③流体沿裂缝直线流入井底。①②合并,最后形成双线性流动模式。 2.自激震荡:由信号发生、反馈、放大的封闭回路导致剪切曾大幅度地振动,甚至波及射流核心,在腔内形成一个脉动压力场。从喷嘴喷出的射流,其速度、压力均呈周期性变化,从而形成脉冲射流。这种振荡是在不加任何外界控制和激励的条件下产生的,称之为自激震荡。 3.水力振荡增产技术:是利用振动原理处理油层的技术,即以水力振动器作为井下震源下至处理井段,地面供液源按一定排量将工作液注入振动器内,振动器依靠流经它的液体來激励、产生水力脉冲波,对油层产生作用,实现振动处理油层。 4.视粘度: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的比值。 5.流体效率:停泵时缝中剩余液体体积与注入总体积的比值。 6.防砂压裂:不进行砾石充填,单独依靠压裂作业达到防砂和解堵增产的作用。 7.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裂缝实际导流能力和地层渗透率及裂缝半长乘积的比值。 8.超声波增产技术:利用超声波的振动、空化作用和热作用等作用于油层,解除近井地带的污染和阻塞,以达到增产增住目的的工艺措施。

9. 压裂酸化:是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一种工 艺。 10. 复合压裂:是油、水井压裂时,一个作业周期内先进行高能气体燃爆压裂,随后再实施水力压裂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影响人工地震采油效果的因素可分为振动强度、振动频率、地表土层丿孚度和振动时间和周期 等 2.在增产措施规模优化选择过程屮,常用的经济效益衡量指标有净现值和投资冋收 3.使油层产生裂缝的方法对分为水力压裂、爆炸压裂和高能气体压裂。 4.表示油井伤害程度大小常用的参数有表皮系数和流动效率。 5.常用的酸化工艺方法酸洗、基质酸化和压裂酸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