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及保护措施

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及保护措施

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及保护措施
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及保护措施

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

及保护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弱电设备雷电危害分析及保护措施1概况

雷击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具有极强大的破坏能力。几个世纪来,人类通过对雷击破坏性的研究、探索,对雷电的危害采取了一定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雷害。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控制系统在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使用越来越广,人们在受益于微电子的极大方便的同时,也受到其一旦损坏就损失巨大的困扰。实际中,在增加自动控制系统的时候,往往对自动控制系统的防雷未加考虑或考虑不够的情况较多,一旦有雷电波侵入,设备损坏一般是巨大的,有的甚至使整个系统瘫痪,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仅1999年6月到2001年8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可查的由于雷击发生的弱电损坏就有四次之多。樊庄变电站线路落雷,造成主控地与设备之间的电位差而损坏大量的保护设备;南郊变电站的微波塔落雷,由于感应过电压而损坏大量的通讯、远动设备损坏;西万庄变电站的微波塔落雷,由于地电位差造成大量的通讯远动设备损坏;北郊变电站微波塔落雷,造成大量的保护、运动、通讯设备损坏。

分析这几次故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次设备发生雷击后在弱电设备造成的浪涌超过了设备承受的能力而损坏设备的,浪涌的主要形式是电源浪涌、信号浪涌。而这种浪涌在新建或扩建设备时又往往不被重视,所以本文在介绍常用的弱电防雷的同时,重点探讨了浪涌对弱电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2弱电设备雷电危害的主要原因分析

雷电会导致多种不同形式的危害,没有任何一种办法可以全面防止雷电的危害,通过各种有效的办法可将雷害的程度降到最低,在多年的实际中人们对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的认识比较高,防护也相对完善,但对雷电浪涌的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相对比较薄弱,以上所列的四次典型的雷击弱电设备的情况就是对弱电防雷考虑不够造成的。其主要的雷电形式及雷害情况有以下几种情况:

(1)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建筑物构架、动植物上,因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等造成建筑物等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

(2)感应雷是雷电在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地放电时,在附近的户外传输信号线路、埋地电力线、设备间连接线产生电磁感应并侵入设备,使串联在线路中间或终端的电子设备遭到损害。感应雷虽然没有直接雷猛烈,但其发生的几率比直击雷高得多。

(3)雷电浪涌是近年来由于微电子的不断使用引起人们极大重视的一种雷电危害形式,同时其防护方式也不断完善。最常见的电子设备危害不是由于直接雷击引起的,而是由于雷击发生时在电源和通讯线路中感应的电流浪涌引起的。一方面由于电子设备内部结构高度集成化(VLSI芯片),从而造成设备耐压、耐过电流的水平下降,对雷电(包括感应雷及操作过电压浪涌)的承受能力下降,另一方面由于信号来源路径增多,系统较以前更容易遭受雷电波侵入。浪涌电压可以从电源线或信号线等途径窜人电脑设备。美国GE公司测定一般家庭、饭店、公寓等低压配电线(110V)在10000h(约一年零两个月)内在线间发生的超出原工作电压一倍

以上的浪涌电压次数达到800余次,其中超过1000V的就有300余次。这样的浪涌电压完全有可能一次性将电子设备损坏。信号系统浪涌电压的主要来源是感应雷击、电磁干扰、无线电干扰和静电干扰。金属物体(如电话线)受到这些干扰信号的影响,会使传输中的数据产生误码,影响传输的准确性和传输速率。排除这些干扰将会改善网络的传输状况。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浅谈雷电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雷电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雷电发生后会产生危险的过电压和过电流造成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损坏引发短路及过电流、过电压事故的发生,还会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做好防雷电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标签:雷电;危害;防护措施 前言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大气中的雷云在过程形成中,由于积累了大量的正负电子,当这些正负电子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发生碰撞后就会发生激烈放电现象。同时,伴有强烈的闪光和轰鸣声。这就是雷电形成的原因。因此,根据雷电的产生和造成危害的特点,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防止雷电给电力设施设备及人身安全造成危害。 1 雷电的种类及其危害 自然界中雷电按照其危害的方式分有;直击雷、感应雷及雷电侵入波。按其形状分有线型、片型及球型三种。雷电的危害就是雷电的破坏效应;主要有电效应、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当雷电发生时会产生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的冲击电压,而冲击能迅速击穿电力设施设备的绝缘保护造成电力线路短路而毁坏电力设备。甚至还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巨大的雷电电流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转换成热能使金属物体迅速熔化,产生火花,火花飞溅引起火灾和爆炸。遭到雷击的物体通过巨大的雷电流,能瞬间产生大量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水分或其他液体迅速气化,以至物体剧烈膨胀而遭到破坏或爆炸。以上雷电发生的破坏是综合出现的,其中以伴有的爆炸和火灾的出现是最为严重的。 2 防雷装置 防雷电伤害的装置主要有;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等。完整的避雷置应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避雷针主要用来保护露天的变配电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避雷线主要用来保护电力线路。避雷网和避雷带主要用来保护建筑物。避雷器主要用来保护电力设施设备。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及避雷带实际上就是接闪器,是用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当发生雷电时,吸引雷电接受雷击放电。接闪器一般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所用材料尺寸应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避雷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平方厘米的镀锌钢绞线。并且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根据模拟试验及运行经验来确定。防雷装置的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与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也是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接地装置主要是将雷电流通过接闪器及引下线泄入大地。接地装置制作时采用圆钢的最小直径为10mm、扁钢的最小厚度为4mm,最小面积为100平方毫米;角钢的最小厚度为4mm,钢管的最小壁厚为3.5mm。

雷电对矿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雷电对矿设备的危害及 预防措施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雷电对矿设备的危害及预防措施1 雷电的产生 雷电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放电现象对辊破。关于雷电的产生有多种解释理论,通常我们认为由于大气中热空气上升,与高空冷空气产生摩擦,从而形成了带有正负电荷的小水滴复合式破碎机。当正负电荷累积达到一定的电荷值时,会在带有不同极性的云团之间以及云团对地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从而产生云团对云团和云团对地的放电过程,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闪电和响雷磨粉设备。具体来说,冰晶的摩擦、雨滴的破碎、水滴的冻结、云体的碰撞等均可使云粒子起电。一般云的顶部带正电,底部带负电,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会使云的内部或云与地之间形成强电场,瞬间剧烈放电爆发出强大的电火花,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移动式破碎机超细粉碎机。在闪电通道中,电流极强,温度可骤升至2万摄氏度,气压突增,空气剧烈膨胀,人们便会听到爆炸似的声波振荡,这就是雷声。 2 雷电危害的种类 雷击的危害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是直击雷锤式打沙机。是指雷云对大地某点发生的强烈放电水泥厂设备。它可以直接击中设备,雷电击中架空线,如电力线,电话线等冲击破。雷电流便沿着导线进入设备,从而造成损坏。第二是感应雷复合破石料生产线。它可以分为静电感应及电磁感应。当带电雷云(一般带负电)出现在导线上空时,由于静电感应作用,导线上束缚了大量的相反电荷陶瓷球磨机。一旦雷云对某目标放

电,雷云上的负电荷便瞬间消失,此时导线上的大量正电荷依然存在,并以雷电波的形式沿着导线经设备入地,引起设备损坏锤式打沙机。当雷电流沿着导体流入大地时,由于频率高,强度大,在导体的附近便产生很强的交变电磁场,如果设备在这个场中,便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压,以致损坏高压微粉磨。对于灵敏的电子设备,尤需注意。第三是地电位提高水泥机械水泥机械。当10kA的雷电流通过下导体入地时,我们假设接地电阻为10Ω,根据欧姆定律,我们可知在入地点A处电压为100kV。因A点与B、C、D点相连,所以这几点电压都为100kV磁选设备。而E点接地,其电压值为0,设备的D点与E点间有100kV的电压差,足以将设备损坏石料生产线。据有关统计表明:直击雷的损坏仅占15%,感应雷与地电位提高的损坏占85%移动式破碎机。目前,直击雷造成的灾害已明显减少,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感应雷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危害却大大增加。一般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只能预防直击雷,而强大的电磁场产生的感应雷和脉冲电压却能潜入室内危及电视、电话及联网微机等弱电设备高强磨粉机对辊破。 3 防雷的方法和技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暴烈的雷电,但是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已积累起很多有关防雷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系列对防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1)接闪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颚式破石机。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闪电放电捕获到,纳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粗碎机。避雷针是一种主

浅析黄河通信设施的雷电防护及对应措施(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黄河通信设施的雷电防护及 对应措施(新版)

浅析黄河通信设施的雷电防护及对应措施 (新版) 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过电压保护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雷电在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等上感应的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时常发生,所以要保证汛期通信的畅通,就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过电流对通信设施和人员造成的危害。 由于黄河汛情主要发生在伏秋季节,也是雷电的多发期。而现有黄河通信的传输通道大都是以微波为主的,当有雷电产生时,通信铁塔上及地面的通信设施极易受到雷电的损害。如我局的通信设施几乎每年汛期都要受到雷击的损害而导致微波室内外单元、48V电源和交换机板件的损坏。为保证汛期通信的畅通,就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来减少雷电对通信设施的危害。 一、雷电对通信设备的危害分析 众所周知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

雷击对自动化设备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编号:SM-ZD-75332 雷击对自动化设备的危害 及防护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雷击对自动化设备的危害及防护措 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雷电的危害 出现雷击时,雷电流会沿变电站的接地网散流,支线上的雷电流和各点电位差异很大,连接在不同等电位地网上的自动化设备,如果其间有电信号联系,那么超过其容许承受能力的地电位差将导致设备损坏。由于直击雷放电的能量通过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方式向四周辐射,会出现导致设备过电压放电。显然,这种雷危害是大面积的,变电站二次设备损坏多数都是由此情况产生,特别是自动化设备对雷电等电磁脉冲和过电压过电流的耐受能力很低,就会在设备的绝缘薄弱处造成击穿。而且电力系统针对自动化设备防雷工作滞后,这些设备遭受雷击损坏极高,后果也越来越严重。近年来在电力系统中多次发生因雷电造成综合自动化设备损环,使测控装置误动、拒动,或使远动工作站“罢工”,更严重的

2021浅析黄河通信设施的雷电防护及对应措施

2021浅析黄河通信设施的雷电防护及对应措施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76

2021浅析黄河通信设施的雷电防护及对应 措施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在通信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过电压保护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由于雷电在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等上感应的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时常发生,所以要保证汛期通信的畅通,就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以避免因过电压、过电流对通信设施和人员造成的危害。 由于黄河汛情主要发生在伏秋季节,也是雷电的多发期。而现有黄河通信的传输通道大都是以微波为主的,当有雷电产生时,通信铁塔上及地面的通信设施极易受到雷电的损害。如我局的通信设施几乎每年汛期都要受到雷击的损害而导致微波室内外单元、48V电源和交换机板件的损坏。为保证汛期通信的畅通,就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来减少雷电对通信设施的危害。

一、雷电对通信设备的危害分析 众所周知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少危害,国际电工委员会已将雷电灾害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雷击、感应雷击、电源尖波等瞬间过电压已成为破坏通信电子设备主要问题。经查大量的通信设备雷击事例中分析,由雷电感应和雷电波侵入造成的雷电电磁脉冲(LEMP)是通信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了解了它的形成过程,寻求有效地防护措施才能减少雷电带来的损失。据资料显示,我们地球上每秒钟要出现大约100次左右的闪电雷击。按照通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通信大楼和通信塔一般都安装有避雷针、避雷网或避雷带,并且均采取了联合接地的方式。从形式上看,它已具备了良好的防雷和抗外界电磁干扰的性能,然而我们的防汛通信设备为什么还经常会遭受雷击而损坏?甚至威胁操作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呢?这是由于当发生雷电时,带电的云层会在通信设施的天线上产生感应电荷或雷电感应通过通信和电力线路侵入,如果天线和通信线缆与大地之间直流通路不畅,就会由于感应在天线和线缆与大地之间产生高电位而引起过电压,致使通信

电力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问题分析

电力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问题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6T14:04:56.82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0期作者:邓莹 [导读] 自然雷电对通信系统的危害使其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所以本文就电力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方案,希望对电力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有所帮助。 邓莹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肇庆供电局) 摘要:电力通信系统对如今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自然雷电对通信系统的危害使其正常工作受到影响,所以本文就电力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问题做出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方案,希望对电力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通信;雷电灾害;感应雷 1引言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由于雷电导致电力通信系统继的通信设备故障瘫痪等事故屡屡出现,极大的威胁着民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除此之外,电力设备不仅会受到雷电影响,还会受到雷电所产生的相当大的冲击电流和电压影响,极易损毁设施的线路。因此,有关方面需要有针对性的对以上影响因素做好预防举措,特别是通讯系统,更是需要完善好防雷措施,预防雷电破坏电力通信系统。增强电力通信系统的雷电防护能力,能够合理有效地减少雷击对电力通信系统的损害,保证电力通信系统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2雷电对通信系统造成危害的原因以及方式 2.1造成雷电灾害的原因 在当代,电子通信技术的迅捷进步使得微电子设备变得大范围的使用,但大多数微电子设施普遍较低的绝缘强度,使其电压耐受能力弱,所以极易被雷电损害。 建筑物被雷电沿室外的金属线缆侵入机房或直击雷电袭击时,电流都需疏导至地网之中。极大的雷电流疏导到大地时会令地电位增大,接地平台的地电位突然增大,导致平台电位的不平衡,一些通信设施就会因此遭到损坏。此外,若设备的接地没有按安全生产的要求来,当发生雷击的时候,两个接地点间将极易出现相对大的电位差值,产生电磁干扰,干扰电力通信设备正常运行。 2.2雷电的危害方式分析 雷击对电力通信系统造成的危害有以下两种; 一是直击雷产生的危害,直接式雷击就是自然中的雷电会直接击中在物体上,物体会产生热效应或者电力效应;直击雷打中建筑、通信光缆、通信自动化设备和工作人员,极易导致建筑的损毁、电气短路烧毁、火灾和设备毁坏,甚至工作人员人身安全发生意外。正因如此,直击雷发生的可能性极低,其危害程度却很大,万万不可马虎大意。图一所示是雷电侵入危害电力系统的通道。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 1雷电理论 1.1雷云结构和雷电的放电机理 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不同级性的电荷通过一定的电离通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并发出一种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使附近的空气突然膨胀,发出霹雳的轰鸣,称之为“雷”。 由于雷云负电的感应、使附近地面积聚正电荷,从而使地面与雷云之间形成强大的电场。当某处积聚的电荷密度很大,造成电场强度达到雷云与地面之间空气游离的临界值时,就为雷云对地放电打到地面上的闪电即为“落雷”。如果落雷击中人员、建筑物、机电设备和森林树木而造成的危害,这种现象为“雷击事故”。 1.2雷电活动强度 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而异的,有的地区强,有的地区弱,某

一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度通常用“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表示。我国年平均雷电日分布大致可划分4个区域,其中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雷电日在15~40d。年平均雷电日这一数字只能给人们提供某一地区雷电活动的概括情况,雷电活动的强弱程度与落雷概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事实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雷电活动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方受局部气象条件的影响,雷电活动可能比邻近地区强得多。 1.3雷击的选择性 雷害事故的统计资料说明,雷击的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的部位是有一定规律的,这个规律称为雷击的选择性。 地面上建筑物的性质和形状对雷电的发展是有影响的,当地面上电场不断增强时,在高大建筑物的尖顶和边缘上电场强度最大,构成雷电发展的良好条件。在旷野中,即使建筑物并不很高,但是由于它比较孤立、突出,因而较容易遭受雷击。金属结构的建筑物或内部有大型或大量金属物体的厂房,由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也较易遭受雷击。

雷击的危害和防护

雷击的危害和防护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的放电现象,作为一种无法抑制的强大的自然力的爆发,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而且常使电力、航空、通信、建筑等许多部门遭到破坏。在正常运行时,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绝缘处于额定电压作用下。但是,由于雷击和操作等原因,电力系统中某些部分的电压可能升高,甚至会大大超过正常状态下的数值。这种对电气设备绝缘造成危险的电压升高,称为过电压。按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分为大气过电压(雷击过电压)和内部过电压两大类。。 1 .雷电的形成:大气中的水蒸气和地面的湿气受热上升,在空中不同冷、热气团相遇,凝结成水滴或冰晶,形成积云。积云运动,使电荷发生分离,亦即在上下气流的强烈摩擦和撞击下,形成带正、负不同电荷的积云,也称雷云。云层中电荷越聚越多,就形成了正、负不同雷云间的强大电场。同时,由于静电感应,带电的雷云临近地面时,对大地或电气设备将感应出与雷云极性相反的电荷,二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雷云中电荷积聚到足够数量时,电场强度达到 25~30kV / cm 时,就会使正、负雷云之间或雷云与大地之间的空气绝缘击穿,而发出先导放电,当先导放电到达另一雷云或大地时,就产生强烈的“中和”作用,出现强大的电流,其值可达数十至数百千安。该电流称为雷电流,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过程。主放电的温度可达 20000 ℃,使周围的空气猛烈膨胀,并出现耀眼的光亮和巨响,称为雷电,亦即通常所说的雷鸣和闪电。主放电到达云端就已结束,然后,云中的残余电荷,经主放电通道下来与地上的电荷中和,称为余光放电过程。余光阶段的电流不大,但持续时间较长。由于云中可能同时存在几个电荷堆积中心,当第一个电荷中心的上述放电完成后,可能引起第二个、第三个中心向第一个通道放电,因此,雷电往往是多重性的(约占 40 % ) ,放电的平均数约为三次,雷击总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 0.5s 。 2 .雷电过电压的基本形式:分为直接雷过电压、感应雷过电压、侵人波过电压三种基本形式。(1)直接雷过电压。雷云直接击中房屋、杆塔、电力装置等物体时,强大的雷电流流过该物体而泄人大地,在该物体上将产生很高的电压降,称为直接雷过电压。由于直接雷过电压幅值极高,是任何绝缘都无法直接承受的,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通常用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带或避雷网进行防护。(2)感应雷过电压。当雷击设备或架空线路附近地面时,在设备或导线上由于静电感应和电磁感应而产生的过电压,称为感应雷过电压。感应过电压对 35kV 及以下绝缘是危险的,应采取措施加以防护,但对 110kV 及以上的设备,由于其绝缘的冲击耐压水平高于 500kV ,故没有危险。(3)侵人波过电压。它是指由于架空线路或架空金属管道上遭受直接雷或感应雷而产生的高压冲击雷电荷,可能沿线路或管道侵人室内。据统计,在电力系统中,由于雷电波侵人而造成的雷害事故,约占雷害总数的一半以上。 3 . 雷电参数(1)雷暴日。为了统计雷电活动频繁度,采用雷暴日为单位,在一天内只要听到雷声就算一个雷暴日。全年雷暴日的总和叫年雷暴日,我国把每年平均雷暴日不超过 15 日的地区叫少雷区,超过 40 日的叫多雷区,超过 90 日的叫强雷区。我们这一地区介于少雷区和多雷区之间。 4、常用防雷装置的种类和作用防雷工作包括电气设备的防雷和建(构)筑物的防雷两大内容。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及避雷器都是经常采用的防雷装置。一套完善的防雷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上述针、线、网、带实际上都只是接闪器。避雷针主要用于发电厂、变电站等电气设备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雷电是大自然中最壮观的自然现象之一,它是一把锋利无比的双刃剑,具有巨大的能量及破坏力。其电压可高达几十万伏甚至数百万伏,瞬时电流可高达数十万安培,放电时温度高达30000℃。世界各地每年遭受雷击而造成破坏的重大事故不计其数,仅我国每年就有数万人遭受雷击伤亡。因此,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防雷知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雷措施,才能有效地避免或减少雷电事 故的发生。 雷电的主要危害 根据雷电产生的危害特点,它的破坏作用主要是雷电流引起的。通常雷电以三种形式出现,即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雷电波。一般人所说的雷击是由直接雷造成的,由于它瞬间放出的电流相当大,产生的高温高压引起爆炸、火灾和建筑物倒塌,造成人畜伤亡事故。1998年6月30日南京市栖霞区一农民受雷击身亡;次日江苏大丰滩涂的雷击事故中2人死亡、7人受伤;7月10日贵州省威宁县云贵乡50多名农民在临街新建的砖房中避雨时遭受雷击,造成14人当场死亡、42人受伤的惨剧;这几起雷击事故都是因直接雷造成的。 感应雷的主要危害是由电流沿着金属导线或导体形成雷电冲击波,并进入建筑物内造成用户的仪器设备或家用电器的损坏,在一定的条件下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火灾等重大雷击事故。在雷击事故中90%是感应雷造成的,例如,十年前震惊中外的山东黄岛油库大火就是由感应雷引起的。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在电子设备、供电设备、通信广播、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输 等领域都是感应雷的主要袭击对象。 雷电波是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面迅速传播,其传播速度为300m/us(在电缆中为150m/us),若侵入建筑内可造成配电装置和电气线路绝缘层击穿产生短路或使建筑物的易燃易爆物品燃烧和爆炸。1994年5月广州市《南方日报》社近百台微机被雷击毁就是因为雷电波侵入所致。 造成雷电击事频繁发生的原因,除了不可抵御的自然现象外,人们的防知识缺乏、防雷意识淡薄是主要原因。有的人认为避雷针是万能的灵丹妙药,有了它就会任凭电闪雷鸣而安然无恙,有的单位舍不得花这笔钱来搞防雷工程,有的单位即使安装了避雷设施,但安置不规范或长期得不到维护、保养,成了引雷入室的祸根;雷雨期间,野外作业及行走不能及时地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有人甚至跑到大树下、屋檐下躲雨,室内人员甚至打开门窗观赏雨景或收看电视、打电话,对家用电器电源插头不及时拨掉,从而导致雷电击伤亡悲剧频发。 预防雷击事故的措施 为了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保证人畜及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而言,首先把好建筑设计第一关,按建筑物的功能综合考虑防雷避雷设施,特别要考虑清理到室外附加在屋顶上的霓虹灯、广告牌、金属旗杆、微波塔及共用天线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其次把好施工质量检查监督及竣工关,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验收建筑物的避雷设施。对共用天线、居民住宅楼的总电源、电子计算机网络用户以及架空电话线用户等应加装专用避雷器,并在每年雷雨季节到来之前,对 这些避雷装置进行一次安全性能检测维修。 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首先要多了解防雷知识,增强防雷意识,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雷电击伤人。其次,要用自已已掌握到的防雷知识,宣传教育身边的人;雷雨期内,在野外行走时,要尽量离开所处环境的最高点,跑到低洼处或干脆趴下,不要在大树、电线杆、高架铁塔、烟囱

雷电安全及防护

SS市中心组团新城区首期道路工程B2标 雷 电 安 全 及 防 护 XX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SS市中心组团新城区首期道路工程B2标项目部

机械设备是现代化工业中不可缺少的生产设备,它是各行各业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率的有力工具,也是现代工业的基础,在生产的人机环境系统中,机械与人相比,具有人所不或替代的优点,具体表现在: ①输出功率大,可长期稳定操作,不易疲劳,生产率高; ②自动化程度高; ③准确性和速度比人好; ④灵敏度反应能力高; ⑤耐用性强,可在人不适宜的环境下操作; ⑥可靠性高,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⑦运转速度快,可连续运行; ⑧能同时完成多种作业,适应性强; 由于机械设备所需人的操纵,监控和维护,机械设备的运转是处于人机环境之中,从安全的角度出发,要保证人、机、环境的安全,必须协调人机关系,保证人、机的本质安全,遵守人机之间的安全规律,保证系统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机械安全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木工机械安全及防护 从原木到成品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各种木工机械。如再剖带锯机、纵锯圆锯机、横截圆锯机、平刨机、压刨机、铣床、磨床等。由于木工机械在其它机械行业中较通用,如铸造等 1.木工机械的常见事故 (1)手与转动刀具按触或与工件接触的伤害。由于木材强度低,材质软,加工省力,容易切割。木工机械的转速很高,通常为5000~1200r/min,因而,木工机械转动惯量大,难以制动,刀具更加锋利,操作人员易使手受到伤害。 (2)对于手工推送木料的机床,由于木料的缺陷(节疤、空道)加工缺陷(倒丝级)会使切割阻力发生突变;由于木料过短、窄、薄而没有足够的支承部位。操作者姿势不正确,当木料受冲击,震动而弹跳、侧倒或意外开裂时,操作者推动对木料控制,致使推压木料的

机场通信导航设备防雷电防护技术分析

机场通信导航设备防雷电防护技术分析 【摘要】机场通信导航设备防雷电保护是飞机安全飞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本文针对机场通信中潜在的雷电安全隐患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机场通信导航台的工作环境和雷电种类,阐述了机场通信导航防雷电的外部和内部防护技术,希望本文的研究对未来机场通信导航设备雷电防护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机场通信导航系统防雷电防雷电技术 1 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要求越来越高,出行方式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化,航空通信发展变得尤为重要。导航保障中的防雷电防护技术作为机场通信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机场通信导航设备正常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防雷,采取何种措施进行防雷保护,在当今机场通信中引起高度重视。本文基于机场通信导航台的工作环境和雷电种类出发,引出防雷的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机场通信导航台的工作环境及雷电的分类概述 2.1 机场通信导航台的工作环境 为了便于飞机飞行,导航台一般远离市中心,位于较远的开阔地带。带导航台的电源系统是由10KV电力线架空接入,经过变压处理接入机场建筑物中,感应雷电电磁波冲是非常容易的,同时台站设备需要专门的防雷电保护。因此,从防雷电角度考虑,机场导航台站地理位置偏僻、潜在危险高、极易遭受雷电侵袭,是应该重点保护的建筑。根据相关标准规定,机舱通信导航太大的电源线路应该采取三级或三级以上级别的雷电防护措施,信号线路采取一级或者一级以上雷电防护措施。 2.2 雷电危害的分类 雷电作为破坏力极大的自然力,可以在瞬间放出巨大的脉冲电流,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其值最大可以达到100000A,由此人们将雷电灾害认为是电子时代公害之首。基于雷电危害的分类可以有p 3.1 外部防护技术分析 直击雷的破坏力非常大,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来讲,采取外部防雷系统对直击雷进行防护。具体施工措施是引入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系统,下面做细致分析: (1)接闪器

雷电对人身的危害及其防护

雷电对人身的危害及其防护 夏天是雷雨多发季节,雷电造成的灾害除经济损失外,还可造成人身伤害以致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 人是导电体,若被雷电直接击中头部,并且通过躯体传到地面,可以使心脏和神经麻痹,心脏可能停止跳动,或者发生室颤,就是心跳极不规则,心脏不能有效地射血,被击者无脉搏、无血压;脑神经受损可直接抑制心跳和呼吸中枢,使人几分钟内死亡。此外,尽管没有被雷电直接击中,也可能会造成伤害。这是由于人体距离雷击点很近时,一部分雷电电流可通过”跨步电压”进入人体。 对雷电的预防主要分为室内预防和室外预防两种。 1.室内预防雷击 (1)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 (2)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 (3)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侵入波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也就是说,尽量暂时不用电器,最好拔掉电源插头;不要打电话;不要靠近室内的金属设备如暖气片。自来水管、下水管;要尽量离开电源线、电话线、广播线,以防止这些线路和设备对人体的二次放电。另外,不要穿潮湿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湿的墙壁。 2.室外如何避免雷击 (1)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宽大金属构架、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和船只,但是帆布蓬车和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电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离开。 (3〕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 (4)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赶路时,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点;不要骑在牲畜上或自行车上行走;不要用金属杆的雨伞,不要把带有金属杆的工具如铁锹、锄头扛在肩上。人在遭受

雷电对变电所的危害及防护

雷电对变电所的危害及防护 摘要:变电所电子设备受雷击影响概率大,应当引起重视。采取分区、分级,重点防护,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雷击防雷电子设备变电所 一前言 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各类先进的电子设备由于大量和广泛的运用,其遭受雷击危害机率大大增加。尤其是变电所内电子设备,依附于处在受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一次设备,受雷击影响概率更大。且采用传统防雷措施,其防护多有不当,应当引起重视。 二雷击危害的几种方式 2.1 雷的直击和绕击 雷云单体浮在大地上空,其所带电荷拖着地表相反电荷犹如一个影子随风移动。如果途经变电所的避雷针或地表其它突出物,地电荷会导致突出物顶端电场畸变集中。闪电开始之前先是雷云底部的始发先导按间歇分级跃进方式向地表发展,当距地面50~100m时,由避雷针等地表突出物电场畸变集中的地方产生垂直向上的迎面先导。两者相接,进入直击或绕击的主放电阶段。 通常当地面上突出物的高度为h,雷云正下方的平均电场强度大于和等于580h-0.7kV/m时,则该突出物将容易受到直击雷。原因是高为h的避雷针可影响雷云单体向下的始发先导发展方向的半径,用公式表述为: R=16.3h0.61m 。该式还表明,地表安装独立避雷针后,将会在其附近出现大量的散击,甚至对避雷针进行直击,对受避雷针保护范围内的物体进行绕击。[1] 一次雷击主放电一般为几万安培到十几万安培。瞬间高热和电动力,会造成混凝土杆炸裂,小截面金属熔化,引起火灾和大爆炸,金属导体连接部分断裂破损,建筑物倒坍,电气设备损坏。 2.2 雷电反击 直击雷电流通过地表突出物的电阻入地散流。假如地电阻为10Ω,一个30kA的雷电流将会使地网电位上升至300kV。如果受雷击变电所输电线路来自另一个不同地网的变电所,那么上升的地电位与输电线上的电位将形成巨大反差,导致与输电线路相连的电气设备的损坏。不仅仅是输电线路、动力电缆,凡是引进变电所的金属管线都会引起雷电反击。 另一种雷电反击,对变电所的电子设备危害也不容忽视。雷电流沿变电所的接地网散流,支线上的雷电流和各点电位差异很大。连接在不同等电位地网上的电子设备。如果其间有电信号联系,那么超过其容许承受能力的地电位差将导致设备损坏。 2.3 感应雷 直击雷放电的能量通过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方式向四周辐射,导致设备过电压放电,则为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 雷电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有哪些呢?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放电现象。雷雨云在形成过程中,部分积聚起正电荷,另一部分积聚起负电荷,当这些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放电现象。这种现象有的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进行,有的是在云层与大地之间进行。这两种放电现象俗称打雷,它会破坏建筑物、电气设备,伤害人畜。这种放电时间短促,一般约50—100微秒,但电流异常强大,能达到数万安培到数十万安培。放电时产生强烈的光,这就是闪电。闪电时,将释放出大量热能,瞬间能使局部空气温度升高1万—2万℃,空气的压强可达70个大气压,这样大的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往往会造成火灾和人畜的伤亡。 雷电能造成哪些危害? 1.雷电产生强大电流,瞬间通过物体时产生高温,引起燃烧、熔化;触及人畜时,会造成人畜伤亡。 2.雷击爆炸作用和静电作用能引起树林、电杆、房屋等物体被劈裂倒塌。

3.打雷放电时能产生数万度高温空气急剧膨胀扩散,产生冲击波,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4.雷电流在周围空间形成强大的电磁场。电磁感应能使导体的开口处产生火花放电,如有易燃、易爆物品就会引起爆炸或燃烧。 5.各种电力线、电话线、广播线由于雷击产生高压,致使电器设备损坏。 怎样预防雷击? 1.在空旷田野上,不要使自己成为尖端,也就是说,要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应该把铁锹、锄头、高尔夫球棍等带有金属的物体扛在肩上高过头顶。

2.在市郊地区,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也可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 3.在稠密树林中,最好找一块林中空地,双脚并拢蹲下;在大树下躲雷雨是极不安全的。此外,不要在高楼烟囱下、地势高的山丘处停留,以防不测。 4.在山间旅游,如路遇山洞也可进入避雷。 5.打雷时,最好不要到湖泊、江河,海滩等处钓鱼和划船,也不要去游泳。 6.打雷时,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最好不要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摩托车或开拖拉机,不打手机。 7.打雷时,在室内相对比较安全,但要紧闭门窗,防止危险的侧击雷和球形闪电侵入。

通信基站雷电防护系统说明

雷电防护系统 1、基站铁塔部分 通信基站的铁塔部分包括天线、馈线(分布基站RRU)和塔灯电源线,它们暴露于室外,受雷电的影响相当大,应尽可能做好其防护工作。利用基站铁塔和常规避雷针,可以有效地保护天线免遭直接雷击。 A、接闪器 大部分天线的防雷措施,主要是在通信铁塔上安装避雷针,这种方法经济、简单,但应严格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计。 基站天线通常放在铁塔上,天线安装位置应在避雷针的防护范围内。避雷针应架设在铁塔顶部,与铁塔焊接,并做好焊点防腐处理。避雷针的架设高度按滚球法计算,滚球半径应符合所选择的防雷体系的保护等级,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钢管组成,当针长为1~2m 时,可采用直径为16㎜的圆钢或直径为25㎜的钢管。避雷针应与天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防止由于避雷针的存在而损坏天线的辐射图形,影响通信效果。 B、防雷接地引下线 铁塔本身就是良好的引下线,因铁塔已良好接地,塔身截面足以安全通过雷电流。所以,只需接闪器与铁塔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并做防腐处理,即可保证雷电流及时流入大地,这样既减少投资,又达到保护的目的。 C、馈线 基站的馈线一般采用同轴电缆,由于它已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其引入机房的主要是感应雷电波,所以,可采取屏蔽层接地的方法,将雷电流尽快泄入大地,减少对机房通信设备的影响。应将同轴电缆的金属屏蔽层在塔顶与铁塔的钢梁连接,作为一个接“地”点;离开塔身至机房转弯处上方0.5~1m 适当位置与铁塔钢梁连接,作为另一个接“地”点;在机房入口处就近与地网引出的接地线妥善连通,作为第三个接“地”点。当同轴电缆长度超出60m 时,金属屏蔽层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点,使相邻两个接“地”点间的距离不超过60m。电缆金属屏蔽层接地可以防止高电位引入机房,在高电位到达电缆时,电缆金属屏蔽层与芯线之间的绝缘介质被击穿,两者连通。根据集肤效应,电流被排挤到金属屏蔽层而进入大地,从而起到钳制高电压引入的作用。同轴电缆进入机房后,

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

雷电对电气设备的危害及其防护 由于变电所和架空线直接相连接,而线路的绝缘水平又比变电所内的电气设备高,因此沿着线路侵入到变电所的雷电波的幅值很高。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就有可能使变电所内的主变压器或其它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变电所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将使设备损坏,造成大面积停电,给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所以,对于变电所而言,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雷电的危害。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措施有: 1、装设避雷针保护整个变电所建筑物免受直接雷击 避雷针可以防护直击雷。避雷针可以单独立杆,也可以利用户外配电装置的构架或投光灯的杆塔;但变压器的门型构架不能用来装设避雷针,以防止雷击产生的过电压对变压器发生闪络放电。 选择独立避雷针的安装地点时,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配电装置之间应保持合适距离:在地上,由独立避雷针到配电装置的导电部分之间,以及到变电所电气设备与构架接地部分之间的空气隙一般不小于5m。在地下,由独立避雷针本身的接地装置与变电所接地网间最近的地中距离一般不小于3m。 2、装设架空避雷线及其他避雷装置作为变电所进出线段的防雷保护 这主要是用来保护主变压器,以免雷电冲击波沿高压线路侵入变电所损坏了主变电所的这一关键设备。为此要求避雷器应尽量靠近主变压器安装。 35kV电力线路,一般不采用全线装设架空避雷线的方法来防直击雷,但为防止变电所附近线路上受到雷击时雷电沿线路侵入变电所破坏设备,需在变电所进出线1km~2km段内装设架空避雷线作为保护,使该段线路免遭直接雷击。为使上项保护段以外的线路受雷击时侵入变电所内的过电压有所限制,一般可在架空避雷线的两端装设管型避雷器,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对于电压35kV、容量3200KV A以下的一般负荷变电所,可采用简化的进出线段保护接线方式。对于10kV以下的高压配电线路进出线段的防雷保护,可以只装设FZ型或FS型阀型避雷器,以保护线路断路器及隔离开关。 3、装设阀型避雷器对沿线路侵入变电所的雷电波进行防护 变电所的进出线段虽已采取防雷措施,且雷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也会逐渐衰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危害及防护探讨

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危害及防护探讨 发表时间:2020-04-09T00:49:28.143Z 来源:《防护工程》2020年1期作者:王佳琦 [导读] 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在人们的生活中科技的运用越来越多,使人们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呼和浩特铁路局大板综合维修段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 025150 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进步,在人们的生活中科技的运用越来越多,使人们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也在不断改善着人们的生活。铁道信号设备也被重视,尤其是对人们安全有关的方面,需要人们不断提升安全性,雷电对人的攻击危害极大,在铁道方面更容易造成意外,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活保障,因此,本文重点探讨铁路信号设备常见雷害与防护措施,并提出维护人们安全的措施,进一步保障人们的安全。 关键词: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危害;防护探讨 引言 铁路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项目,历经长时期的发展,涌现了大量的先进技术,在新时代背景之下,针对铁路运行效率与安全性能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路信号设备的自然灾害应对能力也需要大力提升。通过提升铁路信号设备的防雷性能,才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可以减小雷害对设备产生的影响,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行。 1铁道信号设备防雷应用措施的重要性 铁道安全是为了保卫人们安全,因此,在铁道信号设备防雷措施上要十分重视。当电闪雷鸣来袭时,会由于雷电释放能量,加上冲击波的冲击,静电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从而造成接触网故障使电力系统受损进而引起列车断电,雷电的危害十分大,一旦出现就像洪水、地震一样一发不可收拾。因此,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铁道部门应当不断改善安全措施,不论是防雷还是平时的安全工作都不能掉以轻心,从而为人们带来更安全的保障。由于人体也是导电体,雷电来袭时人们很难逃走。因此,在人们防雷时更应当重视防范措施,防止发生不可避免的灾难。这时,需要人们学习有关防雷知识,保卫自我人身安全。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产品在不断更新,当发生电闪雷鸣时,人们要断掉电源,以防遭受雷电攻击。同时,要关好窗户,防止一些火球(球状雷)还能破窗而入。这些小常识都需要人们去了解和谨记,从而保障自身安全。同时,科技的发展十分迅猛,铁路的路线越来越密集,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的对存在的问题,需要产生警惕。铁路上一旦发生意外,正在行驶的火车很难让人们逃离。对此,应当做好妥善的防护措施,尤其是电闪雷鸣时,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下的铁路,雷电很容易入侵,从而对人们造成严重伤害,让人们逐渐对铁路失去信任,导致铁路交通很难长远发展下去。 2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危害及防护存在的问题 2.1防雷设备的安装质量较差 铁路信号防雷设备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果不能保证防雷设备的安装质量,则无法为铁路信号设备提供理想的防雷保护。现有的一些防雷设备在安装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防雷设备所占比例缺乏有效的考察分析,缺乏对不同种类防雷设备整合应用效果的研究,无法在设备安装策略设计方面得到改进。一些防雷设备的安装人员对于避雷针的应用情况分析不够全面,并没有从安装便捷性和使用性价比的角度制定防雷设备的应用方案,难以为防雷设备安装质量的改进提供帮助。一些避雷针安装方案的设计对于零部件搭配的便捷性缺乏必要的分析,基础性安装技术的成本构成情况没有进行科学的总结分析,导致避雷针装置的防雷效果预测难以在充足的资料保证下予以推进,难以为防雷设备安全的有效控制提供帮助。一些防雷设备的安装对于避雷针与避雷线的差异分析不够充分,造成防雷设备的安装无法结合铁路信号设备的实际防雷需求进行零件的科学选择,难以在提高防雷设备安装质量方面取得进展。 2.2铁路工程施工期间对防雷问题缺乏重视 一般情况下,铁路工程项目施工布线期间,因为施工单位没有综合考虑防雷问题,降低了工程布线施工的合理性,使得铁路信号设备在后续的运行期间出现较多故障。 2.3设备的内部防雷设计不完善 在对铁路信号设备进行防雷设计时,因为防雷设施配置不合理,电缆通道防雷性能较差,会降低铁路信号设备的防雷水平。 3提高铁路信号设备雷电危害及防护的具体策略 3.1提高防雷设备的安装工作质量 防雷设备安装方案的制定是影响设备使用性能及成本控制水平的关键因素。技术人员在制定防雷设备安装的具体策略过程中,要加强对设备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针对铁路信号设备的使用需求,对防雷设备安装的技术方案加以构建,使防雷设备的安装可以完整的适应防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编号:SM-ZD-96885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 防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雷电的危害性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雷电是自然界中雷云之间或是雷云与大地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其特点是电压很高、电流很大、能量释放时间短,具有很大的危害性。雷电会造成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森林大面积烧毁、建筑物毁坏、油库爆炸起火、通讯系统瘫痪以及家电设备损坏等等。 1 雷电理论 1.1 雷云结构和雷电的放电机理 雷云的典型结构是中部有强烈的上升气流,在这种气流的作用下,带正电的冰晶与带负电的水滴开始分离,形成一部分带正电荷,一部分带负电荷的雷云。由于异性电荷的不断积累,不同极性的云块之间电场强度不断增大,当某处的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时,就形成了云间放电。不同级性的电荷通过一定的电离通道互相中和,产生强烈的光和热,并发出一种强光,称之为“闪”,所发出的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