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我国新《破产法》的破产原因

浅析我国新《破产法》的破产原因

浅析我国新《破产法》的破产原因
浅析我国新《破产法》的破产原因

浅析我国新《破产法》的破产原因

摘要:破产作为法律上的用语,有实体和程序两重含义。破产法的作用集中表现三个方面,即保护债权、救济债务人、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当今世界关于破产原因的立法大致可归纳为列举主义和概括主义两种模式。具体明确,便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认定缺点:过于僵化,无法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滞后性。列举主义无法穷尽一切可能来规定现存的更不可能预定未来可能出现的破产原因,操作性差。在概括主义立法模式下,法律能够抽象概括所有的破产原因,具有较大的弹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较大,有利于灵活适用法律,但司法中往往不如列举主义那样容易判断,不易操作,如无制约机制,易发生擅权行为。总体趋势是从列举主义的立法模式向概括主义立法模式的过渡。判断债务人是否“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最基本的财务依据是债务人的财务报表,此作为破产原因在量上的界限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被债务人利用,造成人为的假象。不利于破产法的执行。而企业的现金流是由于企业的交易产生的,较真实的反映了企业的实际的情况。

关键词:破产破产法破产原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引言:破产法是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破产法的理解、贯彻与实施问题,破产法的典型案件等,日益引起关注。由于立法背景、立法技术所限,破产法中尚存在一些不足,致使人民法院在审理破产案件时经常遇到一些难题。特别是关于破产原因的分析上,因为破产原因是启动破产程序和破产清算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非常重要。本文在于对新旧法破产原因的比较以及借鉴国内外(尤其是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破产原因的法律制度,以使得我国的破产法律制度更加完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破产及破产法概述

(一)破产的含义

“破产”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失败。1破产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现象,最先见于罗马法,在古罗马时代不能偿还欠款的债务人,可作为奴隶被债权人出卖受偿,当

债权人为多数人时可将债务人分尸,所以当债务人出现不能清偿的情形时“大都逃亡,所遗的财产由国家强制处分,以后逐渐演变为由法院负责分配债务人的财产,并用法律形式加以规定”。2一直到欧洲中世纪的时候才出现“破产”这个词语,这个和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因素不可分离,由于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当债务人没有办法支付到期的债务的时候,其他债权人就破坏债务人的摊点使其不能继续经营的状态,这就是“破”。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很多国家出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米兰条例》、《威尼斯条例》等等。

破产是个“一词多义”的词。有些学者认为所谓破产,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不以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通过一定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其平均受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并由法院宣告破产解散。也有人认为破产,是指当债务人的全部资产无法清偿到期债务时,债权人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将债务人的全部资产供其平均受偿,从而使债务人免除不能清偿的其他债务。破产多数情况下都指一种公司行为和经济行为。但人们有时也习惯把个人或者公司停止继续经营亦叫做破产。经济意义上的破产是指债务人的一种特殊经济状态,在此状态中,债务人已无力支付其到期债务,而最终不得不倾其所有以偿债务。法律意义上的破产是指一种法律手段和法律程序,通过这种手段和程序,概括性的解决债务人和众多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

从破产的法律含义可以看出,破产具有以下特点:

1、破产是一种特殊的清偿债务的程序和手段。

与一般偿债不同的是,破产是通过债务人主体资格的消灭来实现其债务清偿的。这就意味着,这种清偿行为具有双重法律后果,即:一方面,它使债务得到部分或全部清偿;另一方面,当清偿完结后,债务人的经济生命也随之丧失;法律上民事主体资格以及反映这种资格的行为能力和权利能力相应消灭。这与债务人一般的债务履行行为及其后果显然不同。归纳为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破产还债是通过消灭债务人的主体资格,二其他一般的债务履行行为只是消灭债务,不会导致债务人的主题资格的消灭。

2 、破产是以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为清偿对象的偿债程序

全部财产是指债务人在实施破产时所拥有的全部财产,包括债务人并不具有所有权,但法律上规定应用于承担财产责任的全部财产。比如,其他人因对破产企业实施侵权行为所支付的损害赔偿金等。

3、破产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债权人获得公平的清偿。

所谓公平清偿,并非平均清偿,而是指依照不同类型债务的性质进行清偿,同时对相同类型的债务依照相同的比例进行清偿。公平清偿是破产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债权人的债权在破产程序中受偿的原则。一般只有一个债权人适用强制执行程序可以使得债权人获得清偿,但是存在多个债权人的时候,大家都想获得清偿二财产不足以分配的时候,就需要按照破产程序,按照一定的规则和顺序将债务人的所有财产公平合理地分配。

4、破产是一个概括性的执行程序。

破产自始至终都处在审判过程中,整个破产过程是一种特殊的审判程序。破产的事情、受理、审理和执行都必须在人民法院的介入和主持下进行。

综合概括之,笔者认为破产作为法律上的用语,有实体和程序两重含义。实体也就是客观状态,也就是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客观事实状态,前者指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所处的财务状态。该状态既可指资不抵债,也可指虽然资产大于负债,但因资金周转不灵,缺乏充足的现金流,以致陷于停止支付的境地。后者是指法律程序,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照职权,以债务人的所有财产公平清偿给全体债权人的一种概括性执行程序3。笔者认为是为满足债权人正当合理的要求,就债务人总财产进行的以清算分配为目的的审判程序。程序上的含义主要是指破产这个过程按照法律了规定要经过的步骤,只有经过了完整的破产过程才是破产程序,主要分为五个程序:申请、受理、宣告、清算、破产。破产申请,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宣告公司破产的请示。民法院裁定或受理公司破产案件后,应当在10日内通知债务人和已知的债权人,并发布公告。债权人应当在收到通知后的30天内,未收到通知的债权人应当自公告之日起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说明债权的数额有无财产担保并提交证明材料。逾期申报债权的,视为自动放弃债权。法院对债权人或债务人提出的破产申请进行审理,确认其具备法定条件的即可宣告破产。公司法规定,公司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组织股东、有关机关及有关专业人员成立清算组,对公司进行破产清算。破产终结是指法院裁定的破产程序的终结。

(二)破产法律制度历史沿革

1、破产法的萌芽时期

破产法起源于罗马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的财产执行制度。根据罗马法中最早的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中,就有关于不能清偿债务问题的处理规定。根据该法的规定,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不仅可以扣押债务人的财产,而且可以一债务人的人身作为执行标的,对债务人施行残酷的人身制裁—卖为奴隶或者将债务人致残或者处死,甚至切块分尸。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尤其是债权人逐步认识到,即使把债务人杀死,债权人的利益也得不到补偿。与其把不能还债的人杀掉,不如把他们当作奴隶使唤。因此,在奴隶社会里,债务奴隶制度实际上比杀头抵债的办法要盛行得多。

罗马晚期,残酷的执行性制度逐渐得到遏制,债务的强制履行又由对人的强制转变为对物的强制。债务人如果能够提供全部财产以供债权人处分的,那么不得再扣押债务人,当债务人的财产不能够清偿债权人的时候,债权人才可以请求裁判官执行判决扣押债务人,但是不能像罗马前期那样出卖或者杀死债务人。后来,财产执行制度是在对物强制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财产执行制度的核心要素是财产扣押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将其财产扣押以清偿债务。这种私力救济的扣押制度后来又进化为诉讼上的假扣押制度。假扣押制度是指法院基于债权人的申请,仅凭债权人一方所提出的债权证明和扣押原因的证明,发给债权人对债务人假扣押的命令,债权人根据这种假扣押命令即可对债务人的人身或财产予以执行。因为程序等混乱引发诸多问题,这种执行以后改为必须具有法院的谕令,否则不得执行。由法院或债权人选定的管理人实施。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且逃遁时,由法院或管理人将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予以变卖,然后清偿债务。如果债权人为多数人,则将变卖所得按一定比例抵偿债务。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制度是财产委付制度,按照该制度的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的时候,见过二人以上有执行名义的债权人的申请,或者见过债务人本人做出委付全部财产给债权人处分的意思表示,裁判官就扣押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交给财产管理人变卖,然后公平分配给债权人。这一制度对于欧洲中世纪的商事制度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罗马时期的这种财产执行制度尽管与今天完备、成熟的破产法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不能否认,它已经包含了现代破产制度这样一些基本要素:当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时,无论其是否逃遁,须将其财产强制地用于清偿债务;清偿债务过程由法院主持进行,并且可由债权人选出一定的管理人参与分配过程;在债权人为多数的情况下,变卖财产所得按比例清偿。正因为如此,我们把罗马的财产执行制度视为近代破产制度的萌芽和雏形。

2、破产法的形成时期

古罗马孕育出的破产制度萌芽,在中世纪后的意大利得到了迅速生长。破产法产生于中世纪的商业城市国家,中世纪以后的意大利,伴随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商人商事活动的活跃,产生了历史上最早的成文破产法。威尼斯和热那亚区正是当时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商人在此从事着大量的商业活动,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债权债务关系,比较充分地显示了由竞争所导致的优胜劣汰规律。而这种淘汰便体现为商人的破产。为了保护商业活动中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调整因破产而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威尼斯于1244年制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规定商人破产处理措施的条例--《威尼斯条例》,在1341年制定了相似的《米兰条例》。与《米兰条例》相类似的另一个法典是1415年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颁布的《佛罗伦萨条例》。这个条例也是以《威尼斯条例》为蓝本的。其区别在于它进一步突出了《威尼斯条例》以来商业活动的一些特点。这三个条例只适用于商人,遵守商人破产主义,这种制度到中世纪后期很快笨哦欧洲大陆各国效仿,也被英国法律所吸收。上述三个条例较为典型地构架了现代破产制度的基础,后世各国的商人破产模式大抵发端于此。

二、新《破产法》立法价值取向

新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新企业破产法的诞生必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生深远的影响,正如参与此次立法的某位专家所说:“新企业破产法的审议通过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表明中国的市场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此之前,中国还处在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从此以后,可以说中国的市场经济进入了中级阶段。”其实早在1986年12月2日,我国就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简称“老企业破产法”)。这是中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从法律意义上确认了中国企业可以破产的事实,但由于老企业破产法的立法理念和架构有着浓重的计划经济色彩,适用范围也仅局限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被人称为是一部国有企业破产法而不是市场经济取向的破产法。从1994年开始起草到2006年最终出台,新《破产法》经历了整整12年。法律起草的过程,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成长的过程。在起草过程中争议的焦点问题,也是中国市场经济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难点所在。

立法宗旨是破产法所要达到的立法目的(下文有时亦称立法目标、立法理念),它决定了立法的本位思想和总体目标,“法律解决社会矛盾的基本立场被称为法律部门的立法本位思想,主要有社会本位、国家本位和个人本位”,4任何一种法律制度都有自己的价值选择问题,价值选择的结果是对其他价值的排斥和对已选择价值的价值序位的确定。

破产法的立法目标具体体现在第一条为规范企业破产程序,公平清理债权债务,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本法。和第六条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应当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依法追究破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

责任。而旧法第1条表明其立法宗旨是为了适应计划经济的需要,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保护债权人、债务人的合法权益”,从法条上看,中国这个时期制定的破产法似乎已经顺应世界各国破产立法的大背景,同时兼顾债权债务人利益的保护问题,但是其全文内容和指导思想却是“要尽量挽救陷于困境的企业,使之避免破产,以维护国有财产的安全”。5 2008年的相关的法律规定指明破产重整,又叫企业更生制度,作为一种积极的破产预防和拯救再建法律制度,是指对可能或已经发生破产原因但又有希望再生的债务人,通过各方利害关系人的协商,并借助法律强制性地调整他们的利益,对债务人进行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上的清理,以期摆脱财务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制度。6破产重整制度是以破产预防为核心的现代破产法最主要的制度之一,出现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大规模社会化大生产后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突出社会价值。当时资本主义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自有资本主义的缺点暴露无遗。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破产清算退市制度往往带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职工失业、社会动荡。随着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在西方的推行,法律界亦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积极寻找防止各大经济组织破产倒闭的良方。破产和解和破产重整就是破产法改革运动的产物。破产和解是指具备破产原因的债务人,为避免破产清算,而与债权人团体达成以让步方法了结债务的协议。7破产重整制度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客观上必须从拯救濒危企业入手,并当做首要任务。因此,重整制度容易被误读为制度设计侧重于对债务人利益的维护。从重整制度的性质看,重整不可能脱离破产制度的共性——债务清偿性。可以说,重整制度从客观上对企业的再建的起点开始,到了对债务清偿和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终点,最终体现了包括拯救社会经济大局和维护就业等社会整体利益的本位价值。

笔者认为重整制度正是为了避免困境企业走向破产清算的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的司法强制制度,体现了社会资源的趋利避害。从破产制度的发展和重整的历史使命看,重整就是为弥补破产清算和破产和解在复杂利益冲突中的不足而生。

另外一个方面破产制度的立法价值在于和和解制度的比较上来评价,国外学者对此有经典的表述,Wood.在澳大利亚,这种程序被批评为”缺乏灵活性,费用昂贵而且旷日持

5徐向前主编:《企业破产法讲话》,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1页。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注解与配套,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编,——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9,68

久。”Crutchfeild,P.,corporate Voluntary Admimistration law,2d Ed.,1997,p.3.笔者认为,破产和解制度的价值定位看比破产清算有时代进步性,但却难脱其窠臼;比之重整,表现出视野保守调整无力的缺憾,与现代破产法“社会本位观”的价值取向“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迅被重整制度挑战。重整制度不仅继承了和解制度的优点,而且弥补了和解制度的不足。

破产重整制度还有一个很大的价值在于可以使得企业预防破产,或者可以使得企业起死回生。但也应当看到,“重整比清算在经济上更有效率,因为它维持了企业的就业和资产。”House Report 95-595,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Judiciary,on Bankruptcy Law Revision,95th Cong.,1stsess.(1977).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如果把困境企业比作一匹病马,那么,对其有两种选择,或者杀马卖肉,或者把它治好。很明显,马肉的价值与活马的价值是不可比拟的。债权人的清偿利益,是寄托于“马肉”的价钱好呢?还是寄托于“活马”的价值好?其答案是不言而喻的。8

简单概括为:新破产法确定的破产原因反映的立法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1、贯彻主体平等原则2、贯彻经济效益原则3、贯彻市场信用原则4、贯彻与国际接轨原则。笔者认为破产法的作用集中表现三个方面,即保护债权、救济债务人、使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在现代社会,破产是保护债权的终结手段。破产不仅迫使债务人以其最大偿债能力满足债权人的债权,而且通过破产程序按比例公平地偿付债务,可以减少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债务人申请破产,可以从个别诉讼和执行的繁琐中解脱出来。破产的免责制度促使债务人开始新生活,体现债权人对债务人的同情和帮助;破产法通过法律强制手段,取消已经丧失存在意义的企业的主体资格,同时从另一种角度肯定经营成效好的企业的存在价值。敦促企业增强危机意识,改善经营状况,避免和减少破产的发生。应当强调的是,破产重整的目标只是拯救那些值得拯救和能够拯救的企业,而不是盲目地阻止破产清算和不加区别地保护那些无可拯救的企业,只有这样才符合立法的应有价值。

三、国内外法律规定的破产原因比较分析

(一)国外《破产法》破产原因分析

现代《破产法》起源于罗马。自15世纪起,破产法在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日本等国相继问世。破产原因是破产程序开始的前提。当今世界关于破产原因的立法大致可归纳为列

举主义和概括主义两种模式,前者是对债务人应受破产宣告的事实一一列举,只要债务人具有这此行为之一的,即可申请破产,开始破产程序。属于英美法系采用的方法。后者是将债务人应受破产的事实概括为一个或几个法学范畴,对它们的具体表现行为则不一一列举,属于大陆法系采用的方法。概括主义大多把破产原因概括为债务人支付不能、清偿不能,并对这一状态作了一个量上的界定。由于列举法不能列举穷尽、缺乏弹性、覆盖面过窄等原因,目前列举法已开始向概括法转变。

采用概括主义立法模式, 通常将破产原因抽象为以下三种认定方式:

1、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2、资不抵债

3、停止支付

英国是典型的采取列举主义的立法模式的国家。根据英国关于公司破产原因的法律规定的沿革就可以看出这一点。1948年公司法(1980年修订)进行强制清算。根据该法第222条规定,强制清算的根据之一是:无力清偿债务即不能清偿。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将被认为构成不能清偿:(1)公司债权人提出200英镑以上的请求,在三周之内没有得到清偿;(2 )公司没有执行已生效的法院判决的全部或一部;(3)在法院看来,公司无力清偿现有债务和未来债务这一事实已得到证明。公司资产虽超过债务,但不能用来清偿日常债务的,可以认定为无支付能力,9

1914年英国破产法第1条便规定了八种破产行为,作为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标准。根据该条规定,债务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法院可宣告其破产:

1、债务人为债权人之利益,将其在英国或其他地方之财产让与或委付于受托人者;

2、债务人有将其所有在英国或其他地方之财产,就其全部或一部为诈害之让与、赠与、交付,或移转之行为者;

3、债务人有将其财产一部或全部为让与或移转,或设定负担之行为,而其行为于受破产宣告时将依本法或其他法律宣告其为诈害的优待行为应归于无效者;

4、债务人有以诈害于债权人之意思,离开英国,在国外滞留,离开住所,或依其他方法不在,或匿居于其住所中者;

5、依民事程序对债务人为执行,已将其动产查封并出卖,或查封后已由执行官保存达21日者,但有执行参加时,其系属中所费时间应予扣除;

9详见 KennethSmith and Denis Keenan:Mercantile Law,Pitmun,1982, P302—303

6、债务人向法院提出不能清偿声请书,或自行声请为破产宣告者;

7、债权人基于终局判决或终局命令对债务人为强制执行,执行中经债权人请求法院准许对债务人依破产法发出破产通知书,在英国之债务人于收受通知书之送达7日内,在他处之债务人于收受通知书之送达后,在法院所定期限内,不为回答,或虽为回答而不能向法院证明其有反对债权、抵销债权或交叉债权,足资清偿债权人终局判决或终局命令所载金额及其他债权人债权额者;

8、债务人对其债务曾有停止支付之事实或正停止支付中或曾通知债权人停止支付者。10

英国新破产法又增加规定了两种破产行为:依1973年《刑事法院权限法》,法院已向债务人作出刑事破产命令;依1986年《资不抵债法》法院已向债务人作出履行债务的行政命令,债务人对此却拒不执行或者无法履行11

除了英国较为典型以外,美国的1898年破产法也采列举主义,其第3条第一项列举了五种破产行为:

1、债务人以加害债权人之意思,将其财产全部或一部为让与、移转、隐匿、移动或容许他人隐匿或移动者;

2、债务人于已无资力时,以给与优先权之意思将其财产之全部或一部移转于某债权人者;

3、债务人于已无资力时,允许某债权人依法律上手续取得优先权,于优先权存在之财产出卖或付诸最后处分前,至少5日未使其优先权归于消灭者;

4、债务人为债权人之利益,而为财产上之一般委付,或债务人于自己无资力时,声请设置财产管理人,或债务人因无资力而向州法院或联邦法院声请对其财产选任财产管理人者;

5、债务人以书面承认不能支付,并以之为理由为破产之声请者。12

破产原因的概括主义。目前采破产原因概括主义的国家有很多, 如日本、德国、法国等。德国法系(德国、日本、奥地利、瑞士等)将破产原因概括为:(1)支付不能;(2)支付停止;(3)资不抵债。法国法系(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等)将破产原因概括为支付

10详见 KennethSmith and Denis Keenan:Mercantile

11 Law,Pitmun,1982,P338—341

12潘琪:《美国破产法概述》,载《法学研究》,1987年第5期。也可参见 [美] 大卫?爱泼斯坦, 史蒂夫?H ?尼克勒斯, 詹姆斯?J ?怀特. 美国破产法[M] . 韩长印等译.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p29

停止。法国现行破产法第1条规定,停止支付的债务人要到法院申报,并提交会计报表如资产负债表等,然后据此申请实行整理程序,即可进行破产预防(类似于和解先试主义),但债务人有下列行为之一时,无权申报整理而应破产程序:(1 )违反法律规定而经营某种事业(违法经营);(2 )制作虚假的会计报表(作假帐)、隐匿财产之一部或全部;(3 )不按企业规模实行相应的会计制度。法国《司法重整与清算法》第 3 条界定了企业的破产界限 ,即“不能以其可支配的资产偿还到期债务”,此规定表明法国破产法是以“不能清偿”为破产界限的标准 ,而不是以“资不抵债”。即纵然企业的资产总额大于负债总额,只要其无法清偿到期债务即可破产。

1986年7月通过的英国《无力偿债法》(从采取列举主义改为概括主义)依该法第207条和第208条规定,债权人提出的破产申请可以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或者“债务人不具有清偿债务的合理可能”为破产原因。131978年《美国破产法》从1898年的《美国破产法》的列举主义为概括主义。按照美国现在的破产法 ,其清算程序对自愿破产和强制破产规定了不同的破产原因。对于债务人申请的案件 ,法律没有规定任何实质要件 ,只要债务人提出的清算申请符合法律规定 ,并被法院所接受 ,清算申请本身即构成破产宣告 ,只要法院不以下列原因驳回 : (1) 申请文件不全 , (2) 未交申请费 , (3) 其他程序中的出错。在债权人提出强制清算申请时 ,法院首先需要通知债务人 ,使债务人有机会进行答辩 ,才能决定是否作出破产宣告

在德国新破产法中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一般的破产原因。在债务人申请破产时 ,预期不能支付到期债务也构成破产原因。对于法人而言 ,资不抵债也构成破产原因。对于没有法律人格的合伙、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而言 ,如果没有自然人作为承担无限责任的最后出资人 (不仅要求企业没有承担无限责任的自然人出资人 ,而且企业的出资人也没有承担无限责任的自然人出资人) 的 ,资不抵债也构成破产原因。德国破产法规定 ,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可以提出破产申请。在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时 ,债权人必须对开始支付不能的程序具有法律上的利益 ,并且其债权和使程序开始的原因是可信的 ,在债权人提出申请时 ,法院应当听取债务人的意见。

日本破产法第 126 条规定“债务人不能支付时 ,法院因申请而裁定宣告破产。债务人停止支付时 ,推定为不能支付。”第 127 条规定“:法人不能以其财产清偿其债务时 ,亦可对其宣告破产。”俄罗斯破产原因区分公民和法人的身份 ,略有不同。公民的

13

破产原因为 :现金债务及必须履行的其他支付 ,到期 3 个月而未支付 ;公民的债务额超过其个人的财产价值。法人破产原因仅为现金债务及必须履行的其他支付 ,到期 3个月而未支付。

(二)港台《破产法》破产原因分析

台湾1997年7月20号发布的《台湾破产法》第1条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债务者,依本法所规定和解或破产程序,清理其债务。债务人停止支付者,推定其为不能清偿。

台湾的《破产法》属于大陆法系的,对债务人应受破产宣告的事实概括为“不能清偿”。这一概括比较宽泛,它赋予法官较多的自由裁量权和当事人较大的判断空间。但由于这一破产原因没有量的界限,所以不易为当事人和法官所掌握和运用,从而易生判断失真和司法偏颇之举。

香港的《破产法》属于英美法系的,它把债务人应受破产宣告的事实列举为八种情况。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破产条例》(1977年修订本)第3条破产行为规定:“凡有下列各项情况的债务人,即宣告破产:

1、如为一般债权人的利益计,在香港或他处将其财产移交或托付于受托人或几名受托人;

2、如在香港或他处将其财产或财产的任何部分进行诈欺性的移交、赠与、支付或转移;

3、如在香港或他处将其财产或财产的任何部分进行任何移交或转移,或在其上设定任何抵押,而此项情事在宣告破产时即属于欺诈性优先还款而得认为无效者;

4、如故意阻碍或拖延债权人而作出下述任何情事,即:离开香港,或正在香港境外而逗留于香港境外不返,或离开其住宅或通常的营业处所,或以其他方法隐匿踪迹,或者开始避居家中或转移其财产或财产的任何部分于法院辖区以外的地方;

5、如根据诉讼程序或法院处置,已经执行扣押其货物,而该货物已变卖或由执达吏保管达21日。

但为确定有关该已扣押的货物之权利的诉讼传票已经发出,则自发出传票之日和基于该传票的诉讼最终获得处理、和解或撤销之日止,此项时日不得计入21日内;

6、如向法院提交无力偿付债务的声明或自行提出宣告破产的申请;

7、如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所欠的债款已获得终审判决或最后命令而未予停止执行,且根据本条例已将破产通知书在香港送达债务人,或经法院许可在他处向其送达,而债务人在香港收取通知书后7日内,或在他处取得通知书后的规定期限内,既不遵照通知书要求办理,

又不能使法院确信其有抵销的反诉或者等于或超过判决确定的债务或命令清偿金额的反要求,而此等情事又未能在获得判决的诉讼中或获得命令的程序中提出。

就本项和第4条而言,凡当时有权要求执行终审判决或最后命令的人,应视为已经获得终审判决或最后命令的债权人;

8、如债务人通知其任何债权人,已停止或将停止清偿其债务”

列举主义虽然明确、具体,易于当事人和法官掌握,可操作性强,但其覆盖面过于狭窄。

(三)列举主义、概括主义破产原因分析的简单小结

列举主义的优缺点:优点:具体明确,便于当事人举证和法院认定缺点:过于僵化,无法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滞后性。列举主义无法穷尽一切可能来规定现存的更不可能预定未来可能出现的破产原因,操作性差。在概括主义立法模式下,法律能够抽象概括所有的破产原因,具有较大的弹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较大,有利于灵活适用法律,但司法中往往不如列举主义那样容易判断,不易操作,如无制约机制,易发生擅权行为。总体趋势是从列举主义的立法模式向概括主义立法模式的过渡,即以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唯一的破产原因。

四、新《破产法》的破产原因分析

(一)与1986 年《企业破产法(试行)》中破产原因的比较分析

我国的破产立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986年12月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这是我国破产制度最基本的法律文件,共6章43条,自1988年11月1日起施行,但仅适用于全民所有制企业;其二是2006 年8 月27 日正式颁布了《企业破产法》)。

我国1986 年颁布的《企业破产法(试行)》中在破产原因上采取的是概括主义立法模式。第3 条规定: “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 依照本

法规定宣告破产”。从上述规定可以得出结论, 现行的破产原因[15]标准是企业严重亏损而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破产原因是且仅是不能清偿这一种情况。14在1986 年的《企业破

14

产法(试行)》中对破产原因的规定未采用资不抵债的概念。在1986 年的《企业破产法(试行)》中对破产原因的规定未采用资不抵债的概念。而且在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发布的《破产法意见》第8 条规定: “债务人停止支付到期债务并呈连续状况, 如无相反证据, 可推定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将停止支付推定为不能清偿, 以解决司法实践中的执行问题。

从《企业破产法(试行)》来看,不同的主题破产原因是不同的:

1、国有企业法人。根据第三条的规定,国有企业法人的破产原因是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但是什么是“经营管理不善”和“严重亏损”没有明确的规定。

2、非国有企业法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99条规定,非国有企业法人破产予以构成是:一是严重亏损;二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3、商业银行。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的破产原因是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1年4月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九章中规定的"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该法适用于我国的一切法人企业,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弥补了《企业破产法(试行)》过于狭窄的不足之处,使我国各类不同所有制的法人企业在破产制度上都能有法可依。

在我国1993 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 第196 条规定: “因公司解散而清算,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 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 应当立即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

《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 条的规定, 债务人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要件才能被宣告破产。1. 经营管理不善; 2. 造成严重亏损; 3.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务人不仅要同时满足以上三个要件,但是在时间操作中较难认定。因为不仅要同时具备三个要件而且要求这三个要件具有相互的因果关系,这就加大了债权人的举证责任。法律上的目的和实践操作出现了偏差,法国就只能根据经验主义,自由裁量案件。导致裁量权过大有失法律的公平正义,而且无形中加大了债务人逃避债务的理由。《企业破产法(试行)》第7 条规定: “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 债权人可以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这是对死三条的财富规定,在实践操作中没有实际意义,笔者认为我国1986 年破产法的基本宗旨并不对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为要, 而以保护和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为追求目标。

法(试行) 》同时废止。

我国1986 年和2006 年的两部破产法中, 破产原因的规定均采用了概括主义立法模式。概括主义立法模式下, 法律能够抽象概括所有的破产原因, 具有较大的弹性,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也较大, 有利于灵活适用法律, 但司法中往往不如列举主义那样容易判断, 不易操作, 如无制约机制, 易发生擅权行为。

2006 年8 月27 日正式颁布了《企业破产法》) ,其中第2 条对破产原因进行了界定,该破产原因的法律规定与1986 年12 月2 日颁布的《企业破产法(试行)》中对破产原因的规定出入很大, 对于破产原因的规定做了实质性的变更,区别主要在于对破产原因的认定标准上。表现在适用范围不断扩大,新破产法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法人,包括国有企业与法人型私营企业、三资企业,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非有限责任公司,还有包括金融机构。不像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986年12月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中规定的仅仅适用于国有企业,以后破产不是国有企业专利。如新企业破产法还首次提出金融机构的破产,第134条规定:“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有本法第2条规定情形的,国务院金融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该金融机构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金融机构实施破产的,国务院可以依据本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实施办法。”这意味着银行、券商等机构不再是经济体中的独立王国,也被纳入依法破产的轨道。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实际已经出现了不少金融机构无法继续经营的例子,但由于缺乏明确的金融机构破产规定,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1998年,海南发展银行倒闭。该银行早就应该破产,却因一些特殊问题的处理无法可依而难以进入破产程序,导致一直承受不断扩大的损失。近年来,一些债台高筑的金融机构如大鹏证券、德隆、南方证券迟迟无法破产,加剧了社会财富的流失,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

通过以上有关于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986年12月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和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观点:2006 年的《企业破产法》破产原因:新增加“资不抵债”的规定。也规定了三种程序: 破产清算、和解与重整。通过本法第2 条的规定, 破产原因既可以适用于申请破产清算程序, 也可以适用于申请重整程序。但企业法人申请重整程序, 在考察债务人是否具有破产原因时, 标准相对又宽泛一些。只要债务人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 而无须事实状态, 人民法院就可以依照本法对其进行重整。这一规定,放宽了债务人破产的条件,使得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

期债务”,在实践中也容易把握,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权利的行使。

笔者认为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是我国在破产问题上的一个大举措,新的破产法总结了我国司法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的破产法律制度,在理念和制度方面有诸多的创新。对旧的破产法中颇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完善,扩大了其适用范围,并解决了旧的破产法中关于破产原因多元化的问题。

(二)新法破产原因具体分析

学者对于破产原因有不同的既定:破产原因,是指法院据以宣告债务破产的特定法律事实,破产原因开始破产宣告和破产程序的必要条件之一。15破产原因是指法院在何种情况下可宣告债务人破产的状态,也是法院判断是否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标准和理由;破产原因就是指认定债务人丧失债务清偿能力,当事人得以提出破产申请,法院据以启动破产程序、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法律事实,即引起破产程序发生的原因;破产原因指适用破产程序所依据的特定事实,是法院据以宣告债务人破产的唯一根据和根本条件。笔者赞成学界关于破产原因的通说:破产原因是指当事人得以提出债务人破产申请,法院据以启动破产程序的必须具备的法律事实,是法院决定债务人是否进入破产程序的主要事由。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即无力偿债,其含义是“债务人已全面停止偿付到期债务,而且没有充足的现金流量偿付正常营业过程中到期的现有债务”。另外,债权人已经提出清偿请求,不是认定无力偿债的条件。“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又称“资不抵债”,国际上称作“资产负债表标准”,主要是指企业法人的资产负债表上,全部资产之和小于其对外的全部债务。这一标准的依据是:资不抵债即表明遇到财务困难。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这就是企业法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原因,简称破产原因。根据《企业破产法》第7条的规定,在企业法人出现破产原因时,债务人、债权人都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所谓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指债务人以其财产、信用以及劳动技能等客观上不能偿还已到清偿期的债务,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1)债务缺乏清偿能力。当然这并非仅仅指债务人的财产来说,(2)不能清偿是一种客观持续的状态,(3)不能清偿的债务必须是到期债务。16

现行企业破产法对破产原因的规定是:“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一些司法机关反映,这一规定在司法实践中很难认定和操作,他们建议在破产原因中增加“资不抵债”的内容。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企业破产原因,应按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原则,从严掌握。

据此,新法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这样,就将“资不抵债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列为破产原因。

为便于法院审查和操作,本法还规定: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的,除了向人民法院提交破产申请书和有关证据外,还应当提交财产状况说明书、债务清册、债权清册、有关财务会计报告、职工安置预案以及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同时,为解决债权人不了解债务人资产负债情况,无法启动破产程序的问题,本法规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

破产原因又称破产界限,是认定债务人丧失债务清偿能力, 法院据以启动破产程序、宣告债务人破产的法律标准。根据《企业破产法》第2条第1款和第7条第1款的规定,第二条的内容是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企业法人有前款规定情形,或者有明显丧失清偿能力可能的,可以依照本法规定进行重整。《企业破产法》第7条第2款的规定,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在这部新破产法中采用了双重标准, 即在认定债务人是否具有破产原因时, 应该划分为两个部分: 一为当债务人自愿提出破产申请时, 适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资不抵债的破产原因;二为当债权人提出破产申请时适用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停止支付的破产原因。

《企业破产法》第2条规定的破产原因包括两层含义:

1、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资不抵债

《企业破产法》第2 条的前半段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并且资产不足

以清偿全部债务”。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不能清偿,是指债务人由于缺乏清偿能力,对于已届清偿期而受请求的债务持续地无法全部进行清偿的一种客观经济状态。17最高人民法院在其《破产法意见》第8条中规定:“企业破产法第三条第一款中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指:

(1)债务的清偿期限已经届满;

(2)债权人已要求清偿;

(3)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债务人停止支付到期债务并呈连续状态,如无相反证据,可推定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18

2. 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停止支付

《企业破产法》第2 条的后半段规定: “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具体可以表现为多次拖欠他人债务长期不予归还,资产多体现为积压产品等。

我国2006 年颁布的新破产法仍然延用了破产原因的概括主义立法模式,采取概括主

义立法模式的国家,通常采取三种方法来认定破产:1、不能清偿到期债务,2、资不抵债,3、停止支付。判断是不是有清除能力的标准是什么呢?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下:1986年《企业破产法(试行)》第3条: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依照本法规定宣告破产。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199条:企业法人因严重亏损,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还债,债务人也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还债。新《公司法》第188条: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发现公司财产不足清偿债务的,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新《破产法》第二条对无清偿能力的标准作出了一种双重的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

支付不能又称清偿不能,是指债务人对期限届满的债务无力清偿,表现为债务人持续欠缺清偿能力的客观经济状况。它包括以下几层含义:

1、缺乏清偿能力

2、能清偿的债务是指对全部债务不能清偿

3、不能清偿之债的内容以金钱债务为主,但不能以此为限

4、不能清偿的债务是届期债务

17汤维建.新企业破产法解读与适用[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13.

5、不能清偿是一种客观状态

6、不能清偿是一种持续状态

债务超过也称资不抵债,是指债务人的总资产小于总负债的客观经济状况。首先,债务超过只考虑债务人的财产因素,通过财产与负债的对比衡量债务人是否构成破产原因,将债务人的信用、劳务技能、知识产权等排除在考虑因素之外。企业法人有债务超过的情形时, 已经对一般债权人的利益构成不能受足额清偿的潜在危险, 增加了市场流通秩序的不安全因素, 随时都有因停止支付而严重危及债权人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可能。一个有健全的市场经济法制的国家, 绝不可能允许债务超过的企业法人以债权人的利益无保障和社会经济

秩序不安全为代价, 继续进行“赤字”经营。19

其次,债务超过的运用不论债务是否到期,只要出现债务超过,即可认为债务人形成破产原因,而不能清偿则只能适用于债务到期之时。

学界一般认为资不抵债不是单独作为法人的破产原因, 以法人不能清偿债务为基础, 资不抵债是判断法人是否有清偿能力的参考因素。企业资不抵债并不表明企业达到了破产原因。企业不能清偿不一定达到资不抵债。例如日本学者伊藤真认为, 债务超过, 对于法人来说是附加的破产原因, 立法者做出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在于: 法人以其财产对债权人负有限责任。在实际操作中债权人发现债务人的财产状况不大现实,至少是寻在很大困难,因此《产法》第127 条第2 款明确规定: “人的公司的场合, 债务超过不是破产的原因。”20但在遗产破产方面, “资不抵债”却是唯一的原因。如《德国破产法》第214 条规定: 遗产有不足以清偿负债的情形时, 得开始破产程序。21

“资不抵债”可以作为认定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参考标准。我国《企业破产法》中没有规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具体标准, 因为我国现在还没有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个人信用体制,只能够查询简单的银行记录,所以不能像国外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的破产法中规定, 债权人在债务到期后可以向债务人发出债务催告通知书, 如果债务人3 个月内不偿还债务, 法院就可以据此认定债务人为不能清偿。即使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收到催告以后也不会在信用记录上显示,不会带来不利的法律后果。同时笔者认为我国未来有建立个人信用记录的需求和可能,以后会逐渐采纳国外的催告制度。

停止支付是指债务人表示不再清偿到期债务的行为。停止支付和不能清偿的区别和联

19邹海林. 破产程序和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M]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1995.p62

20注释:在日本破产法中, 将公司分为物的公司和人的公司两种。物的公司, 指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相互公司。人的公司指无限公司和两合公司。

系:1、停止支付是一种外在的行为,不能清偿是内在的经济状况;2、停止支付是债权人的主观行为,不能清偿是债务人的客观状况;3、不能清偿的必然结果是债务人停止支付,而停止支付不一定就是不能清偿。停止支付对于债权人判断的意义更加大。但是一般来说停止支付比不是绝对的可以推出债务人没有清偿能力啦,于是各国法律通常将停止支付作为推断。正如学者军在《产法律制度》一书中的观点:债务人停止支付为由申请债务人破产时, 债务人欲主张自己无破产原因而摆脱被破产宣告的厄运, 必须就自己仍有清偿能力予以举证, 以推翻对其无清偿能力的推定。否则, 它将难逃被破产宣告的命运。

五、结语

根据我国学界对破产原因的通行定义,破产原因既指破产程序开始的原因,也指破产宣告的原因。此观点具有内在逻辑错误,应予澄清。破产原因与破产申请的原因以及受理破产申请的原因存在实质区别,对这三者的实质区别的认识不清导致我国新破产法在破产程序的设计上存在误区。破产原因的含义应廓清为破产宣告的原因,即债务人丧失偿债能力的客观事实。笔者认为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是以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辅以资不抵债或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通过以上有关于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986年12月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和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的比较分析,新法更加注重强化对于债权人保护,主要反映在关于破产原因的规定上面,原来的《破产法》关于这个是这样规定: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并导致其不能及时清偿其到期债务的。旧《破产法》关于破产原因的规定强调的一个是“经营管理不善”,第二个是“严重亏损”。什么是“经营管理不善”,什么是“严重亏损”,这里的“不善”、“严重”都是弹性较大的概念,我国的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986年12月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以及配套的于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司法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在实践中对此概念的把握不是很准确的,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是经营管理不善,有点人认为相反这是经营管理不善。在这方面,由于旧《破产法》在关于破产原因的这个规定上采取一种模糊不明确的概念,导致了其极难适用和较难操作的尴尬境地,即便它适用了,也会出现在实践中不容易把握的情形。相比较而言,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

八次会议于1986年12月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和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对破产原因的规定就清晰明确肯定。在第二条中是这样规定的: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这个界定为“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资产是可以量化的,债权也是可以量化的,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是可以量化的东西,实践操作中是可以把握的,这个比起“经营管理不善”、“严重亏损“就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和明确性。这个是关于破产原因规定的一个制度,在《破产法》中我们看到了关于债权人申请破产的相关规定(债权人、债务人均可申请破产)。在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七条中对债权人申请破产的原因界定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从这个规定看,如果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就足以构成债权人请求申请破产的法定事由。这个规定对债权人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是由于界定清晰是“不能偿还债务”,如果作绝对理解的话,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现债务人无力偿还,那么债权人就具备了申请破产的一个法定事由,因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的债务,故这个对于债权人行驶破产这种权利来说是有利;第二是“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与“企业的资产确实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是两个具有不同含义的概念,企业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是从企业资产的总量上来确定,那么“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是从一个点上来看,这个时间点上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时候企业的资产实际上不一定等于说少于所欠之债,那么这个从我们说企业的资产构成对债权人债务担保的责任财产。当责任财产大于企业债务的时候,这个企业的债务或者说债权人的权益是有充分保障。所以这样一个规定,有利于债权人的保护,避免老《破产法》实践过程中无产可破的现象。这个第一个方面体现对债权人保护的重视。

在学习了2006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后,对其中的破产原因进行了研究,认为新的破产原因中的“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中的“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意思表示欠妥,使某些由于短暂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没有“喘气”的机会,虽然破产法规定了企业破产后可以进行重整与和解,但是这已经使企业的诚信和信誉受损,使企业无法恢复元气。建议表达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现金流在某一段时期呈现持续匮乏状态”。

笔者认为新的破产法虽然在破产原因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改变了过去我国破产原因

安达信审计失败案例分析

安达信审计失败案例 如果说公司治理和内部审计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第一道闸门,那么,独立审计就是防范重大会计差错和舞弊的最后一道防线。独立审计存在的理由是为了满足公司的高管人员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有效利用会计信息的共同需要。高管人员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潜在的利益冲突,高管人员有提供低质量甚至是不实会计信息的动机,而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又缺乏足够的资源和专业知识验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真伪,因此需要由独立的第三方即注册会计师对高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鉴证,并对财务报表发表专业意见,以缓解信息劣势对利益相关者的潜在负面影响。但是,当高管人员提供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包括由于财务舞弊引起的错报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在鉴证过程中未能发现这些错报漏报,仍对财务报表的整体公允性发表无保留审计意见时,审计失败就出现了。 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通同舞弊、缺乏独立性、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尽管世界通信公司存在前所未有的财务舞弊,其财务报表严重歪曲失实,但安达信会计公司至少从1999年起一直为世界通信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目前已经披露的资料看,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过失审计责任。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将是一项可载入史册的典型的重大审计失败案例。 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主要归于以下四个方面: 安达信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 根据世界通信2002年4月22日提供的“征集投票权声明”(Proxy Statement),安达信2001年共向世界通信收取了168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审计收费440万美元、税务咨询760万美元、非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外包的内部财务审计)160万美元、其他咨询服务320万美元。自1989年起,安达信一直担任世界通信的审计师,直到安然丑闻发生后,世界通信才在2002年5月14日辞退安达信,改聘毕马威。安达信在过去10多年既为世界通信提供审计服务,也向其提供咨询服务。尽管至今尚没有充分的权威证据证明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可能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但2002年7月30日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代理记账和内部审计等9项咨询服务所作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对税务咨询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至少说明社会公众和立法部门对兼做审计和咨询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担忧。此外,世界通信历来是安达信密西西比杰克逊(世界通信总部所在地)分所最有价值的单一客户,这一事实不禁让人对安达信的独立性存有疑虑。杰克逊分所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伺候”和保住世界通信这一给安达信带来不菲审计和咨询收入的客户。这种情况下,杰克逊分所的安达信合伙人难免会对世界通信不规范的会计处理予以“迁就”。对世界通信的主审合伙人而言,丢失这样一个大客户,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安达信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安达信向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门提供的1999至2001年审计工作底稿表明,安达信在这三年里一直将世界通信评估为具有最高等级审计风险的客户。在编制1999至2001年度审计计划时,安达信对世界通信审计风险的评估如表1所示。

内部控制——分析柯达破产的原因

从柯达公司得到的启示 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柯达公司,始创于1880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该公司有摄影、医疗影像、商业影像、元器件以及显示器几大业务领域,一百多年来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和不断发展,面对激烈的技术市场竞争,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回顾柯达一百多年来的沉浮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前期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柯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随后在1888年,伊士曼推出了柯达照相机,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在公司成立之初,伊士曼就意识到全球民用摄影市场的巨大潜力,因此积极向海外扩展业务。伊士曼干版公司在美国成立5年后就开始在伦敦设立销售办事处。随后伊士曼摄影材料有限公司于1889年在伦敦成立,全面负责柯达产品的海外销售。起初,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不久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截至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许多欧洲国家。 然而,作为长期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柯达在数字科技的冲击下,销售利润一度急剧下降。2002年柯达的产品数字化率只占25%,

而竞争对手富士已达到60%。面对“胶卷时代”进入到“数字时代”这种市场趋势,柯达在2003年9月宣布实施一项重大的战略性转变即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重心向新兴的数字产品转移。该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变措施,进行公司重组,不再向传统胶卷业务进行重大的长期投资,向消费者推出系列型号的数字相机和喷墨打印机等。2004年1月,柯达宣布裁员其现有20%的员工,在管理层安排上也进行了人员更换。在2005年1月任命了新的CEO。通过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战略,在2010年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实现了向数字化的转型成功,基本面实现了由传统的影像业向数码图文影像业的过渡,初步完成了在数码领域的战略部署。 尽管柯达采取了很多新战略,仍无法阻止其走向失败。从它的发展历史来看,这是由以下几个主导因素造成的: (1)投资方向单一 柯达长期依赖相对落后的传统胶片部门,对于数字科技给予传统影像部门的冲击却反应迟钝。早在1976年柯达开发成功了数字照相技术,但在数码影像上却发展缓慢。它在传统胶片市场的庞大投资和全球存在是公司转向数码市场的沉重包袱。由于单一的投资方向和对现有技术带来的现实利润和新技术带来的未来利润之间的过渡和切换时机把握不当,造成柯达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退出和更新成本,使公司陷于“船大难掉头”的窘境。很多柯达彩印店不能提供足够利润,成为柯达战略转型的包袱。这

雷曼兄弟破产中的风险启示

雷曼兄弟破产中的风险启示 摘要:2008年是华尔街的多事之秋,金融海啸的席卷对整个金融圈进行洗牌,有的幸存,有的丧命。雷曼的破产无疑对业界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所有人在震撼的同时,所有人在震撼的同时也有必要冷静下来分析其有往昔的辉煌逐步走向灭亡的原因,得到自己的一点启示。本文将从雷曼破产的外部及自身原因分析,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阐述几点所得。 关键词:雷曼风险预防意识抗风险能力风险管理决策 一、案情 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按照美国公司破产法案的相关规定提交了破产申请,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倒闭的最大金融公司。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是华尔街第四大投资银行。2007年,雷曼在世界500强排名第132位,2007年年报显示净利润高达42亿美元,总资产近7 000亿美元。从2008年9月9日,雷曼公司股票一周内股价暴跌77%,公司市值从112亿美元大幅缩水至25亿美元。第一个季度中,雷曼卖掉了1/5的杠杆贷款,同时又用公司的资产作抵押,大量借贷现金为客户交易其他固定收益产品。第二个季度变卖了1 470亿美元的资产,并连续多次进行大规模裁员来压缩开支。然而雷曼的自救并没有把自己带出困境。华尔街的“信心危机”,金融投机者操纵市场,一些有收购意向的公司则因为政府拒绝担保没有出手。雷曼最终还是没能逃离破产的厄运。 二、破产原因 1.外部原因 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此次次贷危机,造成整个证券市场流动性危机形成了。更糟糕的是由于这些这一轮由次级贷款问题演变成的信贷危机中,众多金融机构因资本金被侵蚀和面临清盘的窘境,这其中包括金融市场中雄极一时的巨无霸们。贝尔斯登、“两房”、雷曼兄弟、美林、AIG 皆面临财务危机或被政府接管、或被收购或破产收场,而他们曾是美国前五大投行中的三家,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和大型政府资助机构。在支付危机爆发后,各家机构股价均较52 周最高值下降98%或以上。六家金融机构的总资产超过4.8万亿美元。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的在次贷危机中分别减值32 亿、138 亿及522 亿美元,总计近700 亿美元,而全球金融市场减记更高达5,573 亿美元。因减值造成资本金不足,所以全球各主要银行和券商寻求新的投资者来注入新的资本,试图度过难关。 2.雷曼兄弟自身的原因 (1)进入不熟悉的业务,且发展太快,业务过于集中。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华尔街上的“债券之王”。雷曼兄弟“债券之王”的称号固然是对它的褒奖,但同时也暗示了它的业务过于集中于固定收益部分。近几年,虽然雷曼也在其它业务领域方面有了进步,但缺乏其它竞争对手所具有的业务多元化。 (2)自身资本太少,杠杆率太高 雷曼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它们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然后将这些资金用于业务和投资,赚取收益。就是说,公司用很少的自有资本和大量借贷方法来维持运营的资金需求,这就是杠杆效应的基本原理。借贷越多,自有资本越少,杆率就越大。杠杆效应的特点就是,在赚钱的时候,收益是随杠杆率放大的;但当亏损的时候,损失也是按杠杆率放大的。所以说杠杆效应是一柄双刃剑。 三、从中得到的风险启示 1.提高风险预防意识 正如比尔盖茨所说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明企业越大,企业家越要有危机意

安达信审计失败案例(企业审计)

安达信审计失败案例(企业审计) 【案例简介】 重大审计失败的常见原因包括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失效或高管人员逾越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通同舞弊、缺乏独立性、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尽管世界通信公司存在前所未有的财务舞弊,其财务报表严重歪曲失实,但安达信会计公司至少从1999年起一直为世界通信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就目前已经披露的资料看,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财务舞弊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过失审计责任。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将是一项可载入史册的典型的重大审计失败案例。 【案例分析】 安达信对世界通信的审计失败,主要归于以下四个方面: 安达信缺乏形式上的独立性 根据世界通信2002年4月22日提供的“征集投票权声明”(Proxy Statement),安达信2001年共向世界通信收取了1680万美元的服务费用,其中审计收费440万美元、税务咨询760万美元、非财务报表审计(主要是外包的内部财务审计)160万美元、其他咨询服务320万美元。自1989年起,安达信一直担任世界通信的审计师,直到安然丑闻发生后,世界通信才在2002年5月14日辞退安达信,改聘毕马威。安达信在过去10多年既为世界通信提供审计服务,也向其提供咨询服务。尽管至今尚没有充分的权威证据证明同时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可能损害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但2002年7月30日通过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代理记账和内部审计等9项咨询服务所作出的禁止性规定以及对税务咨询所作出的限制性规定,至少说明社会公众和立法部门对兼做审计和咨询可能损害独立性的担忧。此外,世界通信历来是安达信密西西比杰克逊(世界通信总部所在地)分所最有价值的单一客户,这一事实不禁让人对安达信的独立性存有疑虑。杰克逊分所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伺候”和保住世界通信这一给安达信带来不菲审计和咨询收入的客户。这种情况下,杰克逊分所的安达信合伙人难免会对世界通信不规范的会计处理予以“迁就”。对世界通信的主审合伙人而言,丢失这样一个大客户,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安达信未能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安达信向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SEC)和司法部门提供的1999至2001年审计工作底稿表明,安达信在这三年里一直将世界通信评估为具有最高等级审计风险的客户。在编制1999至2001年度审计计划时,安达信对世界通信审计风险的评估如表1所示。 从下表可以看出,安达信的审计计划已经认识到世界通信的会计及财务报告具有重大的审计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源于世界通信制定了过于激进的收入和盈利目标。换言之,安达信已经意识到世界通信具有报表粉饰或财务舞弊的动机。尽管如此,面对如此高风险的审计客户,安达信却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和职业怀疑。 根据美国公认审计准则(GAAS)的规定,应有的职业审慎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合理的职业怀疑(2002年11月AICPA颁布的第99号准则《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考虑》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怀疑一切的心态)。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坚持诚实和正直的立场,勤勉地搜集和客观地评价审计证据。合理的职业怀疑还意味着,注册会计师不得因为信任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诚实而满足于获取不是完全令人信服的审计证据。尽管GAAS在这一方面的要

浅析中小企业倒闭的成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浅析中小企业倒闭的成因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09-11-19T15:24:20.32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5月下旬刊供稿作者:余瑞兰陈维霞[导读] 中小企业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低成本,这会增加产品的成本,给企业带来压力余瑞兰陈维霞(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谢一医院) 摘要: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上缴税收约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完成了我国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中小企业作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量大面广,情况千差万别,遍布一、二、三产业,涉及各种所有制,覆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中小企业倒闭成因发展趋势 0 引言 然而,2008年以来,尤其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我国4600多万中小企业的发展也深受影响:生产成本激增、融资困难加剧、外贸出口受阻。在我国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地区广东和浙江等地,由于外需的萎缩,很多企业已经十分艰难,有些中小企业只好裁员以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有一些企业甚至面临倒闭的困境。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使原本由他们提供的就业岗位化为乌有。于是,大批农民工因此失业,提前反乡,也使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面临更大的困难。 那么,作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为什么会纷纷倒闭的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规模小,抵御风险的能力弱 中小企业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带来的低成本,这会增加产品的成本,给企业带来压力。其次,中小企业由于规模较小,资源有限,一般没有能力实现管理职能的专门化,管理工作不少是由企业所有者自己兼任,或者是把各种管理职能尽可能地加以简化合并后集中于少数几个人手中。由于管理者缺乏专门的专业化训练,管理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化和集权化,往往造成企业内劳资关系紧张,人员流动频繁,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经营绩效。同时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创新能力,使中小企业的管理风险加大。再者,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资产负债率偏高,其中中小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平均高于大型企业7个百分点,而流动比率偏低,中小工业企业流动比率低于大型企业10个百分点。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偿债能力不足,财务风险较高。 2 缺乏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 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难吸引到创新所需要的人才,从而造成中小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创新管理模式陈旧,因此技术创新成功率较低。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除高科技企业外)都依附于大型企业,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因此在技术发展和产品发展方面更多地表现为被动适应,再加上缺乏创新人才和资金,使中小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薄弱,因此很难吸引到高校和科研院所与其进行“产学研”合作,导致中小企业既缺乏信息又缺乏稳定的技术源。 3 融资困难 首先,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长期以来,国家在政策、资金、技术、人员等诸多方面对大型企业特别关注并大力支持,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因此,大多数金融机构包括众多中小金融机构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大型企业项目上。由于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存在缺陷,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很难获得融资。其次,银行惜贷。因贷款交易和监控成本高等原因,银行不愿意对中小企业放贷。同时,中小企业因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财务数据失真,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对中小企业贷款要求提供担保,而我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不足,导致中小企业贷款困难重重。 4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是出口型企业,对外依存度较高。出口额是以美元计价的。近一两年来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产品原本附加值就低,利润很薄,扣掉人民币升值的部分,实际上实物量的出口是负增长。 5 劳动力成本的提高 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大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传统的制造业或者是传统的服务业,比如纺织业、服装业、餐饮业、小商业等。以前。大部分中小企业红红火火地发展,得益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的相对低下。随着我国经济连续数年的快速增长,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和待遇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工人的工资和待遇相应地也要求提高。因此,中小企业的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打破了中小企业原来的低成本战略。 6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由于2008年煤、电、油、运等原材料和运输行业的价格飞涨,使中小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中小企业已无利可图,有的甚至负债经营,因此他们只好转产或停产。有的企业只好把企业转移到西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省区市。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了近三十年后,自身的弱点和矛盾也逐渐积累和显现出来。而全球金融危机袭来,更加剧了其下行的趋势。中小企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他们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08年下半年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陆续发布,国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力求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帮助开拓国内外市场,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提高中小企业、非公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支持引导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相信中小企业未来的道路会更加好走。

风险管理雷曼兄弟案例分析报告

目录 1.雷曼兄弟简介 (1) 2.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1) 3.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3) 3.1 自身原因 (3) 3.2 外部原因 (6) 4.应对措施及建议 (8)

1.雷曼兄弟简介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作为一家全球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具有158年的历史。其雄厚的财务实力,以及“全球最具实力股票债券承销交易商”的名号可以追述到一个世纪前。 雷曼公司的业务能力一直受到众多世界知名公司的广泛认可。它不仅担任这些跨国公司和政府的重要财务顾问,同时拥有多名业界公认的国际最佳分析师。由此,它在很多业务领域都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包括股票、固定收益、交易和研究、投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以及风险投资。这一切都有助于雷曼兄弟稳固其在业务领域的领导地位。《商业周刊》评选雷曼兄弟公司为2000年最佳投资银行,《国际融资评论》授予其2002年度最佳投资银行称号,其整体调研实力也高居《机构投资者》排名榜榜首。 这样一家信誉名声都响彻业界的全球性多元化投资银行,于北京时间2008年9月15日,在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加剧的形势下,丢盔弃甲。根据美国破产法,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向美国联邦破产法庭递交破产保护申请。以资产衡量,这是美国金融业最大的一宗公司破产案。 2.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表1罗列了自2007年夏天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市场上所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和雷曼兄弟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破产的。 表1 雷曼兄弟破产过程

3.1自身原因 1. 进入不熟悉的业务,且发展太快,业务过于集中。 作为一家顶级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注重于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发行承销,兼并收购顾问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固定收益产品、金融衍生品的流行和交易的飞速发展,雷曼兄弟也大力拓展了这些领域的业务,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称为华尔街上的“债券之王”。 在2000年后房地产和信贷这些非传统的业务蓬勃发展之后,雷曼兄弟和其它华尔街上的银行一样,开始涉足此类业务。这本无可厚非,但雷曼的扩张速度太快(美林、贝尔斯登、摩根士丹利等也存在相同的问题)。雷曼兄弟破产前的几年一直是住宅抵押债券和商业地产债券的顶级承销商和账簿管理人。即使是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2007年,雷曼兄弟的商业地产债券业务仍然增长了约13%。这样一来,雷曼兄弟面临的系统性风险非常大。在市场情况好的年份,整个市场都在向上,市场流动性泛滥,投资者被乐观情绪所蒙蔽,巨大的系统性风险给雷曼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是当市场崩溃的时候,如此大的系统风险必然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2. 财务结构不合理,自身资本太少,杠杆率太高且过度依赖短期融资。 以雷曼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与花旗、摩根大通、美洲银行等综合性银行不同,它们的自有资本太少,资本充足率太低。为了筹集资金来扩大业务,它们只好依赖债券市场和银行间拆借市场,在债券市场发债来满足中长期资金的需求,在银

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事件案例分析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造假案几乎轰动了全球的金融界,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记录。可以说,其带来震撼程度不亚于同样发生于当年的美国恐怖事件“911”。于此同时,为安然公司连续出具长达16年审计报告的安达信公司,也因此而惨遭闭户。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龙头企业之一,一个是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相继倒闭,令人唏嘘。感慨之余,我们有必要来探寻到底安然和安达信是如何编造了一个长达数年的谎言,而也正是这个谎言,令他们引火烧身。 一、安然公司是如何进行会计造假的?其会计师事务所又是如何为其掩盖的?(一)安然公司是如何进行会计造假的? 1、设立金字塔式公司结构,利用 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何为金字塔式公司结构,简单 说来即安然公司先通过控股合并 方式取得公司A的控制权(一般控 股股权占比在50%以上),A公司 成为安然的子公司;安然再利用对 A公司的控制权,以A公司的名义去购买另一家公司B,以此类推,直至控制公司X。也许安然公司本身并不持有X公司的股票,但是安然公司却可以间接控制到它。在当时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中,X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不需要列入安然公司的合并财务报表中。安然公司可以肆无忌惮地通过关联交易获取利润,而将损失、负债等转移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关联企业。无疑,安然公司是抓住了会计准则这一漏洞,操纵利润,粉饰数据。 那么,安然公司具体是如何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的呢?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01年第2季度,安然把北美的3个燃气电站卖给了关联企业ALLEGHENY能源公司,成交价格为10.5亿美元。市场估计,此项交易比公允价值高出3—5亿美元可以说,这项交易显然是有违公允的,而该巨大的差额却被计入到安然公司业务利润中,安然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创造利润显而易见。此外,就在这个季度结束的前一天,安然将它的一家生产石油添加剂的工厂卖给了名为

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分析 摘要 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公司,同时也是美国国库券市场的主要代理商。它参与的业务包括投资银行,股票,固定收益销售,研究和交易,投资管理,私人股本和私人银行业务。 雷曼兄弟作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在业界享有盛誉。其CEO Richard Fuld 在1993即成为雷曼的最高领袖,他多次带领雷曼避免破产的命运,一次次走向辉煌。 这一次雷曼兄弟走向破产对整个金融界都是不小的冲击。所有人在震惊的同时,也有必要静下来冷静分析其由往昔的辉煌逐步走向毁灭的原因。这其中不乏当时次贷危机下复杂的金融大环境和房价剧变的影响,但关于雷曼兄弟的破产,更主要的还是由其自身的贪婪,业务单一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造成的。 关键词:雷曼兄弟;破产;投资银行;次贷危机;房价剧变;业务单一;金融衍生工具滥用 Analysis of Lehman Brothers bankruptcy Abstract

Lehman Brothers was a global financial services firm and a primary dealer in the U.S. Treasury securities market. It has participated in business in investment banking,equity and fixed-income sales, research and trad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private equity and private banking. As the fourth largest U.S. investment bank, Lehman Brother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brilliant record. It has highly reputation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Richard Fuld, the CEO of Lehman, has became the supreme leader since 1993. He led Lehman to avoid bankruptcy and go to glory again and again. It is not a small impact on the whole financial sector by this bankrupt of Lehman Brothers. It is no doubt that all in shock ,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alm down and carefully analysis the reason of such a famous bank going through glory to destruction.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e complex financial environment resulting from the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The other reason is the effect of dramatic changes in house prices. Expect this two reasons, the more important problems come from the Lehman Brothers itself. The main cause of the bankrupt is Lehman Brothers’ internal problems, such as its own greed, single business and the abus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Key words: Lehman Brothers; bankruptcy; investment bank; sub-prime crisis; price upheaval; business single; abuse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安然公司和安达信事件案例分析

安然公司与安达信事件案例分析 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造假案儿乎轰动了全球得金融界,创下了美国历史上最大得破产记录。可以说,其带来震撼程度不亚于同样发生于当年得美国恐怖事件“91 I ”。于此同时,为安然公司连续出具长达16年审计报告得安达信公司,也因此而惨遭闭户。一个就是世界上最大得能源龙头企业之一,一个就是世界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相继倒闭,令人唏嘘。感慨之余,我们有必要来探寻到底安然与安达信就是如何编造了一个长达数年得谎言,而也正就是这个谎言,令她们引火烧身。 一、安然公司就是如何进行会计造假得?其会计师事务所又就是如何为其掩盖得?(一)安然公司就是如何进行会计造假得? 1、设立金字塔式公司结构,利用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何为金字塔式公司结构,简单说来 即安然公司先通过控股合并方式取得公 司A得控制权(一般控股股权占比在 50%以上),A公司成为安然得子公司; 安然再利用对A 公司得控制权,以A公 司得名义去购买另一家公司B,以此类推,直至控制公司Xo 也许安然公司本身并不持有X公司得股票,但就是安然公司却可以间接控制到它。在当时美国得公认会计准则中,X公司得财务报表并不需要列入安然公司得合并财务报表中。安然公司可以肆无忌惮地通过关联交易获取利润,而将损失、负债等转移给这些瞧似不起眼得关联企业。无疑,安然公司就是抓住了会汁准则这一漏洞,操纵利润,粉饰数据。 那么,安然公司具体就是如何通过关联交易进行利润操纵得呢?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 0 1年第2季度,安然把北美得3个燃气电站卖给了关联企业ALL EGHENY 能源公司咸交价格为10、5亿美元。市场估计,此项交易比公允价值高出3—5亿美元可以说,这项交易显然就是有违公允得,而该巨大得差额却被计入到安然公司业务利润中,安然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创造利润显而易见。此外,就在这个季度结束得前一天,安然将它得一家生产石油添加剂得工厂卖给了名为EOTT公司得关联企业。我们亦有理山怀疑,山于安然无法提供令华尔街满意得盈利数字而强迫EOTT在季报得最后一天完成了交易。 2、设立“SPE”,隐藏巨额债务

从安达信倒闭看审计职业操守

从安达信倒闭看审计职业操守 这个暑假我有幸得到去事务所工作的机会,虽然由于还未学过任何有关审计的专业知识,所以无法真的从事相关的工作,只能做些端茶倒水的杂事,但耳濡目染的还是有一些心得,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国家审计还是民间审计,审计是自身都必须具备很高的素质。 我首先要从震惊世界的安然安达信事件将起:安达信公司(Arthur Andersen)成立于1913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阿瑟〃安达信先生创建,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其稳健诚信的形象被公认为同行业中的“最佳精英”。197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会计专业服务公司,合伙人多达1000多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与普华永道(PWC)、毕马威(KPMG)、安永(E.Y)、德勤(D.T)一道成为全球最大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到2001年,安达信在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700名合伙人、85000名员工,业务收入高达93亿美元。 从安然成立时起,安达信就开始担任安然公司的外部审计工作。20世纪90年代中期,安达信与安然签署了一项补充协议,安达信包揽安然的内部审计工作。不仅如此,安然公司的咨询业务也全部由安达信负责。2001年,安然向安达信支付的费用达5200万美元,其中2500万是审计费用,2700万是顾问费用,这种做法被指存在利益冲突。 安然事件发生后,安然公司承认自1997年以来通过非法手段虚报利润达5.86亿美元,在与关联公司的内部交易中不断隐藏债务和损失,管理层从中非法获益。这一消息传出,立刻引起美国资本市场的巨大动荡,媒体和公众将讨伐的目光对准负责对安然公司提供审计和咨询服务的安达信 公司。人们纷纷指责其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并对其独立性表示怀疑。 安达信的一名合伙人在得知美国证监会将对安然公司展开调查后,下令销毁为数不少有关安然的文件和电子邮件,这种行为被指有违职业操守,并涉嫌妨碍司法调查。 在安然公司承认1997——2001年间虚报利润5.86亿美元时,安达信发表声明,称安然公司未向安达信提供有关财务资料;在有报道说安然公司因为向安达信支付咨询费用,因而安达信忽略了安然公司潜在的利益冲突时,安达信的首席执行官贝拉尔迪诺对此予以坚决否认,并说安达信为安然公司所做的工作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恰当的,安然公司的董事会和股东对安达信的工作是了解的;在有媒体指责安达信销毁与安然有关的财务资料时,安达信首席执行官召开记者招待会,称销毁安然公司文件的行为仅仅是会计

从财务角度分析公司破产

雷曼兄弟公司财务管理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简介:雷曼兄弟公司 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悠久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正式申请依据以重建为前提的美国联邦破产法第11章所规定的程序破产,即所谓破产保护。雷曼兄弟公司,作为曾经在美国金融界中叱咤风云的巨人,在此次爆发的金融危机中也无奈破产,这不仅与过度的金融创新和乏力的金融监管等外部环境有关,也与雷曼公司本身的财务管理目标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本文将从公司内部财务的角度深入剖析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原因。 二、破产原因: 1、股东财富最大化:雷曼兄弟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雷曼兄弟公司正式成立于1850年,在成立初期,公司主要从事利润比较丰厚的棉花等商品的贸易,公司性质为家族企业,且规模相对较小,其财务管理目标自然是利润最大化。在雷曼兄弟公司从经营干洗、兼营小件寄存的小店逐渐转型为金融投资公司的同时,公司的性质也从一个地道的家族企业逐渐成长为在美国乃至世界都名声显赫的上市公司。由于公司性质的变化,其财务管理目标也随之由利润最大化转变为股东财富最大化。 其原因至少有:(1)美国是一个市场经济比较成熟的国家,建立了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和资本市场体系,因此,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能够获得更好的企业外部环境支持;(2)与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考虑了不确定性、时间价值和股东资金的成本,无疑更为科学和合理;(3)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可以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股价来确定,比较容易量化,操作上显得更为便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雷曼兄弟公司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2、雷曼兄弟破产的内在原因: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当雷曼兄弟公司选择股东财富最大化为其财务管理目标之后,公司迅速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店发展成闻名于世界的华尔街金融巨头,但同时,由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利益主体单一(仅强调了股东的利益)、适用范围狭窄(仅适用于上市公司)、目标导向错位(仅关注现实的股价)等原因,雷曼兄弟最终也无法在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幸免于难。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雷曼兄弟公司来说,颇有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意味。 ○1股东财富最大化过度追求利润而忽视经营风险控制是雷曼兄弟破产的直接原因。 在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指引之下,雷曼兄弟公司开始转型经营美国当时最有利可图的大宗商品期货交易,其后,公司又开始涉足股票承销、证券交易、金融投资等业务。1899年至1906年的七年间,雷曼兄弟公司从一个金融门外汉成长为纽约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股票承销商之一。其每一次业务转型都是资本追逐利润的结果,然而,由于公司在过度追求利润的同时忽视了对经营风险的控制,从而最终为其破产埋下了伏笔。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美国过度的金融创新和乏力的金融监管所导致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但从实质上看,则是由于公司一味地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而忽视了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结果。对合成CDO(担保债务凭证)和CDS(信用违约互换)市场的深度参与,而忽视了CDS 市场相当于4倍美国GDP的巨大风险,是雷曼轰然倒塌的直接原因。 ○2股东财富最大化过多关注股价而使其偏离了经营重心是雷曼兄弟破产的推进剂股东财富最大化认为,股东是企业的所有者,其创办企业的目的是扩大财富,因此企业的发展理所当然应该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在股份制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决定,而在股票数量一定的前提下,股东财富最大化就表现为股票价格最高化,即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达到最大。为了使本公司的股票在一

企业破产问题讨论

真实姓名:刘军 用户名:lcliujun1 所属服务站:聊城电大教学服务站 指导教师:王信东老师 企业破产问题论讨 【摘要】: 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胜劣汰竟争规律的反映, 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完善, 在企业破产过程中对社会有着双面的影响,在破产原因不统一及政府的行政干预过大等问题, 对于如何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本文作出了切实可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破产破产原因预防破产 【正文】:企业破产是在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不能清偿债务的前提下,法院根据债权人或债务人本人的申请作出宣告,并依法对其财产进行清理和分配的制度。破产是伴随着商品经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优胜劣汰竞争机制在商品经济中的体现,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少企业因各种原因严重亏损,在竞争中失去生存能力,而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破产。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对破产企业财产的依法清理、处分,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一个健全和完善的市场机制不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手段,更是一种激励和约束手段。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和决策者,必须为其市场行为和决策后果负责,这是市场机制使然。市场竞争在力量对抗上虽然也有大小、强弱之分,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不亚于自然界的生存竞争,然而市场竞争与自然界的生存竞争并不能简单地划等号。这是因为,市场竞争必须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是数千年人类文明智慧的重要成果。破产制度就是建立在优胜劣汰、诚实守信基础之上,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市场机制。 一、企业破产对经济的影响 企业破产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有些企业“正常”破产,就像人生老病死一样,这是经济形成升级换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夭折”,这对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笔者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企业的“正常”破产 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规律的必然结果。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胜劣汰这条铁的规律必然发生作用。 1、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优势企业合并劣势企业,劣势企业破产重组,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经济现象。世界上只要有新生的企业,就有破产的企业,而且新生的企业越多,破产的企业也会相应增加。即使是经济高度发达的美国,每年的破产企业也占1.1%以上,而我国企业破产率目前还达不到万分之一。如果没有企业破产,企业资产将变成死水一潭,进不了产权市场,亏损的企业和投资失误的企业就可以继续躺在国家或大集团的身上,不能独立地承担任何民事责任,市场机制也发挥不出应有的资产配置作用。 2、企业破产是特困企业获得再生的客观要求。对那些早已资不抵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的特困企业,我们有两条解决的思路。一是消灭企业亏损,二是消灭亏损企业。应当说,这两种办法都是同样重要的。能够通过其它途径消灭企业亏损,当然是我们所期望的最好结局。但是,有一些确实扭亏无望、没有生存价值的企业,如果继续采用打“强心剂”、输血注资、撤换领导班子的办法,无异于企业资产的继续流失。因此,对这一类企业,只有走破产重组的路子,才能够使生产要素进入市场,有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企业死而后生。 3、企业破产是优势企业膨胀规模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企业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挑

关于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案例分析,仅供参考!!!

《注会经济法》课程考查论文 关于雷曼兄弟破产案件的案例分析 摘要 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公司,同时也是美国国库券市场的主要理商。它参与的业务包括投资银行,股票,固定收益销售,研究和交易,投资管理,私人股本和私人银行业务。 雷曼兄弟作为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战绩,在业界享有盛誉。其中CEO Richard Fuld 在1993即成为雷曼的最高领袖,它多次带领雷曼避免破产的命运,一次次走向辉煌。 这一次雷曼兄弟走向破产对整个金融界都是不小的冲击。所有人在震撼的同时,也有必要冷静下来分析其由往昔的辉煌逐步走向毁灭的原因,同时得到了我国在发展资本市场时的一点启示。 关键字:雷曼兄弟、破产原因、启示 雷曼兄弟公司由德国移民亨利、埃马努埃尔和迈尔于1850年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哥马利城创建,目前已拥有158年历史,其主要业务投资银行、私人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雷曼兄弟公司总部现设在美国纽约,在英国伦敦和日本东京设有地区总部。 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雷曼兄弟公司是大力推广新型融资方式的先行者之一,曾帮助大量急需资金的公司成功融资。20世纪60、70年代,雷曼兄弟公司开始拓展其在全球的业务。 2000年,雷曼兄弟公司股票价格首次达到每股100美元。 2002年,雷曼兄弟公司开设财富和资产管理分支业务。至2005年,该分支业务管理下的资产总值达1750亿美元。 2007年,雷曼兄弟公司净收入、净利润和每股收益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 2007年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雷曼公司因持有大量抵押贷款证券,资产大幅缩水,公司股价在次贷危机后的一年之内大幅下跌近95%。该公司财报显

案例分析题 6] 安然——安达信不诚信自毁前程

[案例分析题6] 安然——安达信不诚信自毁前程 2001年,美国华尔街明星企业纷纷倒闭,道-琼斯股票指数、纳斯达克股票指数和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屡创新低,股市投资者损失惨重,公众信心接连遭受打击。2001年1月,曾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名列第七的美国能源超级大企业安然企业对外公布:企业1997-2000年度虚报盈利5.91亿美元,增列6.28亿美元负债,直接导致投资者信心崩溃。在不长的时间内,安然企业股价从最高超过90美元,股票市价过630亿美元,一路狂跌至不足1美元,连续30个交易日其股价徘徊在摘牌底线的1美元之下,安然企业股票被摘牌。同年12月2日安然企业正式向纽约一联邦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破产清单所列资产达631亿美元。安然企业破产后,其受害者遍及全球。安然企业股票投资者损失惨重,血本无归;贷款给安然企业的华尔街金融企业、欧亚各银行承受至少50亿美元损失;美国著名的信用评级企业——标准普尔估计,与安然企业债务相关的证券商遭受63亿美元损失。 伴随着安然企业破产倒闭,全球五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创立于1913年的安达信国际会计企业碰到巨大麻烦,遭遇严重诚信危机,进而引发全球会计行业强烈地震。从安然企业成立之始后的16年里,安达信一直担任安然企业的独立审计师。在2001年会计年度安达信的业务收入为93.4亿美元,其间有5200万美元的收入来自安然企业,而这其中2700万美元是管理咨询业务收入,只有2500万元才是审计鉴证收入。很显然,安达信担任安然企业的独立审计师可谓扮演了双重角色:外部审计师和内部审计师。因此,安达信的审计失去独立性,无法做到公正。正如美国《商业周刊》评论员所说:“一只手做假,另一只手证明这只手做的账”,这样,怎能不出假账? 2001年12月,安达信CEO约瑟夫?贝拉迪诺在国会作证确认,安达信对安然企业的财务会计问题处理上判断失误。在收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调查安然企业财务与会计违规问题传票后,2002年1月10日,安达信发表简短声明,承认其负责安然企业审计工作的前主审计师大卫?邓肯曾召开一个紧急会议,组织力量迅速销毁上万份与安然破产有关的文件,而邓肯则说他是接到安达信的律师的指令后做的。销毁文件的做法违反会计业内的最基础审计原则。美国司法部以“妨碍司法调查罪”将安达信告上法庭。美国休斯顿联邦大陪审团裁定安达信销毁安然文件、妨碍司法调查罪名成立。令人吃惊的是,两大申请破产的美国环球电讯企业和“世界通信”企业的独立审计师也是安达信。1999年安达信因为其他客户做假账,而被罚款1.17亿美元。2001年6月,安达信在对Waste Management Inc.审计中因违反美国一般公认会计原则(US GAAP)和不正当行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处以Waste Management Inc.与安达信共同承担4.57亿美元的罚款。 总之,安达信的诚信缺失导致近百年美名毁于一旦,最终自取灭亡,自毁前程。美国东部时间2002年8月31日安达信国际会计企业正式宣布退出审计行业,这家拥有89年辉煌历史的世界著名会计企业因为“安然事件”付出了丢掉诚信的昂贵代价——被迫黯然关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