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2017年度全国卷化学平衡高考题

2010-2017年度全国卷化学平衡高考题

2010-2017年度全国卷化学平衡高考题
2010-2017年度全国卷化学平衡高考题

(2017全国I)28.近期发现,H2S是继NO、CO之后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解神经

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

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1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分别为4.5和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2)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制得等量H2所需能量较少的是_____________。

(3)H2S与CO2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2S(g)+CO2(g) ==COS(g) +H2O(g)。在610 k时,将0.10 mol CO2与

0.40 mol H2S充入2.5 L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①H2S的平衡转化率α1=_______%,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__。

②在620 K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3,H2S的转化率α2_____α1,该反应的△H_____0。(填“>”“<”或“=”)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2S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H2S

B. CO2

C.COS

D.N2

(1)D

(2)H2O(l)=H2(g)+1/2O2(g) ΔH=+286kJ/mol H2S(g)=H2(g)+S(s) ΔH=+20kJ/mol 系统(II)(3)①2.5 2.8×10-3②> > ③B

(2017全国II)27.(14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1)正丁烷(C4H10)脱氢制1-丁烯(C4H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4H10(g)= C4H8(g)+H2(g) ΔH1=+123kJ·mol-1

已知:②C4H10(g)+ 1/2O2(g)= C4H8(g)+H2O(g) ΔH2=-119 kJ·mol-1

③H2(g)+ 1/2O2(g)= H2O(g) ΔH3-242kJ·mol-1

反应①的ΔH1为________ kJ·mol-1。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_____________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2)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

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

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

烯产率在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590℃之后,丁烯产

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

(1)+123 小于 AD

(2)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n(氢气)/n(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3)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

(2017全国III)28.砷(As)是第四周期ⅤA族元素,可以形成As2S3、As2O5、H3AsO3、H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2)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2S3)制成浆状,通入O2氧化,生成H3AsO4和单质硫。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As(s)+3/2H2(g)+2O2(g)=H3AsO4(s) ΔH1

H2(g)+1/2 O2(g)=H2O(l) ΔH2

2As(s)+5/2O2(g) =As2O5(s) ΔH3

则反应As2O5(s) +3H2O(l)= 2H3AsO4(s)的ΔH =_________。

(4)298 K时,将20 mL 3x mol·L?1 Na3AsO3、20 mL 3x mol·L?1 I2和20 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 (aq)+I2(aq)+2OH?(aq)== AsO43- (aq)+2I?(aq)+ H2O(l)。溶液中c(AsO43-)与反应时间(t)的关

系如图所示。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____(填标号)。

a.溶液的pH不再变化 b.v(I?)=2v(AsO33-)

c.c(AsO43-)/c(AsO33-)不再变化 d.c(I?)=y mol·L?1

②t m时,v正_____ 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t m时v逆_____ t n时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

④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_。

(2)2As2S3+5O2+6H2O=4H3AsO4+6S 增加反应物O2的浓度,提高As2S3的转化速率

(3)2△H1-3△H2-△H3

(4)①ac ②大于③小于t m时生成物浓度较低④

3

11

2

4

(mol L) ()

y

x y

--

?

-

(2016全国I)27. (2)CrO42?和Cr2O72?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1.0 mol·L?1的

Na 2CrO4溶液中c(Cr2O72?)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______ ______。

②由图可知,溶液酸性增大,CrO42?的平衡转化率__________(填“增大“减

小”或“不变”)。根据A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__________。

③升高温度,溶液中CrO4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则该反应的ΔH_________(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2)①2CrO42-+2H+Cr2O72-+H2O;② 增大;1.0×1014;③小于;

(2016全国II)27.丙烯腈(CH2=CHCN)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可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主要副产物有丙烯醛(CH2=CHCHO)和乙腈CH3CN等,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丙烯、氨、氧气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生成丙烯腈(C3H3N)和副产物丙烯醛(C3H4O)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 C3H6(g)+NH3(g)+ 1.5O2(g)=C3H3N(g)+3H2O(g) △H=-515kJ/mol

② C3H6(g)+ O2(g)=C3H4O(g)+H2O(g) △H=-353kJ/mol

两个反应在热力学上趋势均很大,其原因是;有利于提高丙烯腈平衡产率的反应条件是;提高丙烯腈反应选择性的关键因素是。

(2)图(a)为丙烯腈产率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最高产率对应温度为460O C.低于460O C时,丙烯腈的产率(填“是”或者“不是”)对应温度下的平衡产率,判断理由是;高于460O C时,丙烯腈产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双选,填标号)

A.催化剂活性降低 B.平衡常数变大

C.副反应增多 D.反应活化能增大

(3)丙烯腈和丙烯醛的产率与n(氨)/n(丙烯)的关系如图(b)

所示。由图可知,最佳n(氨)/n(丙烯)约为,理由是。

进料氨、空气、丙烯的理论体积约为。

(1)两个反应均为放热量大的反应;降低温度、降低压强;催化剂;

(2)不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产率应随温度升高而降低;AC

(3)1 ;该比例下丙烯腈产率最高,而副产物丙烯醛产率最低; 1:7.5:1

(2016全国III)27.(15分)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 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

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

(1) NaClO2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

(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 x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 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

离子SO42?SO32?NO3?NO2?Cl?

c/(mol·L?1)8.35×10?4 6.87×10?6 1.5×10?4 1.2×10?5 3.4×10?3 2____ ______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______ (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原因是除了SO2和NO 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

(3)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

压p x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

__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反应ClO2?+2SO32?===2SO42?+Cl?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__。

(4)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

①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有点是___

____。

②已知下列反应:

SO2(g)+2OH? (aq) ===SO32? (aq)+H2O(l) ΔH1

ClO? (aq)+SO32? (aq) ===SO42? (aq)+Cl?(aq) ΔH2

CaSO4(s) ===Ca2+(aq)+SO42?(aq)ΔH3

则反应SO2(g)+ Ca2+(aq)+ ClO? (aq) +2OH? (aq) === CaSO4(s) +H2O(l) +Cl? (aq)的ΔH=______。(1)亚氯酸钠;(2)①2OH-+3ClO2-+4NO=4NO3-+3Cl-+2H2O;提高②减小;

③大于;NO溶解度较低或脱硝反应活化能较高(3)①减小;②

22

4

22

23

()()

()()

c Cl c SO

K

c ClO c SO

--

--=

g

g

(4)①生成的硫酸钙微溶,降低硫酸根离子浓度,促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②△H1+△H2-△H3

(2016全国III)28.(4)“离子交换”和“洗脱”可简单表示为:4ROH+ V4O124? R4V4O12+4OH?(以ROH为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为了提高洗脱效率,淋洗液应该呈_____性(填“酸”“碱”“中”)。(2015全国I)28.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图。回答下列问题:

(3)已知反应2HI(g)=H2(g) + I2(g)的△H=+11kJ·mol-1,1molH2(g)、1molI2(g)分子中化学键断

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KJ、151KJ的能量,则1mol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_____kJ。(4)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I2(g)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

t/min 0 20 40 60 80 120

X(HI) 1 0.91 0.85 0.815 0.795 0.784

X(HI) 0 0.60 0.73 0.773 0.780 0.784

②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正=k正x2(HI),逆反应速率为v逆=k逆x(H2)x(I2),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则k逆为________(以K和k正表示)。若k正=0.0027min-1,在t=40,min时,v正=__________min-1

③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当升高到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相应的点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3)299 (4)①K=0.1082/0.7842;②k正/K·;1.95×10-3 ③A点、E点

(2015全国II)27.(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 CH3OH(g) △H1=-99 kJ.mol-1

②CO2(g)+3H2(g)==CH3OH(g)+H2O(g) △H2=-58kJ.mol-1

③CO2(g)+H2(g)==CO(g)+H2O(g) △H3=+41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键H-H C-O C O H-O C-H

E/(kJ.mol-1)436 343 1076 465 413

(1

由此计算△H1= 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 kJ.mol-1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

(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

(1)—99;+41 (2);a;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常数应随温度升高变小;

(3)减小;升高温度时,反应①为放热反应,平衡向向左移动,使得体系中CO的量增大;反应③为吸热反应,平衡向右移动,又产生CO的量增大;总结果,随温度升高,使CO的转化率降低;P3>P2>P1;相同温度下,由于反应①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加压有利于提升CO的转化率;而反应③为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产生CO的量不受压强影响,故增大压强时,有利于CO的转化率升高

(2014全国I)28. (15分)乙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由乙烯直接水合法或间接水合法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间接水合法是指先将乙烯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C2H5OSO3H)。再水解生成乙醇。写出相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已知:

甲醇脱水反应① 2CH3OH(g)=CH3OCH3(g)+H2O(g)△H1=-23.9KJ·mol-1

甲醇制烯烃反应② 2CH3OH(g)=C2H4 (g)+2H2O(g)△H2=-29.1KJ·mol-1

乙醇异构化反应③ CH3CH2OH(g)=CH3OCH3(g))△H3=+50.7KJ·mol-1

则乙烯气相直接水合反应C2H4 (g)+H2O(g)=C2H5OH(g)的△H= K J·mol-1

与间接水合法相比,气相直接水合法的优点是:。

(3)下图为气相直接水合法中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中n(H2O)︰n(C2H4)=1︰1

①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A点的平衡常数K=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

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②图中压强P1、P2、P3、P4的大小顺序为:,理由是:

③气相直接水合法党采用的工艺条件为:磷酸/硅藻土为催化剂,反应温度290 ℃,压强6.9MPa,n(H2O)︰n(C2H4)=0.6︰1。乙烯的转化率为5℅。若要进一步提高乙烯的转化率,除了可以适当改变反应温度和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1)C2H4+H2SO4= C2H5OSO3H; C2H5OSO3H+H2O=C2H5OH+ H2SO4;

(2) -45.5 污染小,腐蚀性小等;(3)①K=0.07(MPa)-1; ②P1< P2< P3< P4;反应分子数减少,相同温度下,压强升高,乙烯转化率提高;③将产物乙醇液化转移去,增加n(H2O):n(C2H4)的比。(2014全国II)26.(13分)在容积为1.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H 0(填“大于”或“小于”);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在0~60s时段,反应速率v(N2O4)为 mol?L-1?s-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0.0020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

达到平衡。

a:T 100℃(填“大于”或“小于”),判断理由是。

b:列式计算温度T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3)温度T时反应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少一半,平衡向(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1)大于0.001 0 0.36 mol·L-1

(2)①大于反应正方向吸热,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故温度升高

②平衡时,c(NO2)=0.120 mol·L-1+0.002 0 mol·L-1×10 s×2=0.160 mol·L-1

c(N2O4)=0.040 mol·L-1-0.002 0 mol·L-1·s-1×10 s=0.020 mol·L-1

K2==1.28 mol·L-1

(3)逆反应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减小一半,即增大压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013全国I)28.(15分)二甲醚(CH3OCH3)是无色气体,可作为一种新型能源。由合成气(组成为

H2、CO和少量的CO2)直接制备二甲醚,其中的主要过程包括以下四个反应:

甲醇合成反应:

(i)CO(g) + 2H2(g) = CH3OH(g) △H1 = -90.1kJ?mol-1

(ii)CO2(g) + 3H2(g) = CH3OH(g) + H2O(g) △H2 = -49.0kJ?mol-1

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CO(g) + H2O(g) = CO2(g) + H2(g) △H3 = -41.1kJ?mol-1

二甲醚合成反应:

(iV)2 CH3OH(g) = CH3OCH3(g) + H2O(g) △H4 = -24.5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Al2O3是合成气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之一。工业上从铝土矿制备较高纯度Al2O3的

主要工艺流程是(以化学方程式表示)。

(2)分析二甲醚合成反应(iV)对于CO转化率的影响。

(3)由H2和CO直接制备二甲醚(另一产物为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化学反应

原理,分析增加压强对直接制备二甲醚反应的响。

(4)有研究者在催化剂(含Cu—Zn—Al—O和Al2O3)、压强为5.0MPa的条件下,由H2和CO直接制备

二甲醚,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是。

(5)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其能量密度等于甲醇直接燃料电池

(5.93kW?h?kg-1)。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直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一个二甲醚

分子经过电化学氧化,可以产生个电子的能量;该电池的理论输出电压为1.20V,能量密度E = (列式计算。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电能/燃料质量,1 kW?h = 3.6×106J)。

(1)Al2O3 + 2NaOH + 3H2O = 2NaAl(OH)4

NaAl(OH)4+ CO2 = Al(OH)3↓ + NaHCO3,2Al(OH)3Al2O3+ 3H2O

(2)消耗甲醇,促进甲醇合成反应(i)平衡右移,CO转化率增大;生成的H2O,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

(iii)消耗部分CO。

(3)2CO(g) + 4H2(g) = CH3OCH3+ H2O(g) △H= -204.7kJ?mol-1

该反应分子数减少,压强升高使平衡右移,CO和H2转化率增大,CH3OCH3产率增加。压强升高使CO和H2

浓度增加,反应速率增大。

(4)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平衡左移。

(5)CH3OCH3+ 3H2O = 2CO2+ 12H++ 12e- 12

=8.39kW·h·kg-1

(2013全国II)28.(14分)在1.0 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应:

A(g) B(g)+C(g)△H=+85.1kJ·mol-1

(1)欲提高A的平衡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为。

(2)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计算反应物A的转化率α(A)的表达式为。

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列式并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K 。

(3)①由总压强p和起始压强p0表示反应体系的总物质的量n总和反应物A的物质的量n(A),n总= mol,n(A)= mol。

)变化与时间间隔(△t)的规律,得出的结论是,

由此规律推出反应在12h时反应物的浓度c(A)为mol·L-1。

(1)升高温度、降低压强 (2)α(A)=(-1)×100%;94.1%;K==1.5;

(3)①0.1×;0.1×(2-);②0.051;每间隔4小时,A 的浓度为原来的一半。0.013

(2012全国I )27.(15分)光气(COCl 2)在塑料、制革、制药等工业中有许多用途,工业上采用高温下

CO 与Cl 2在活性炭催化下合成。

(1)实验室常用来制备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 4)与CO 2进行高温重整制备CO ,已知CH 4、H 2、和CO 的燃烧热

(ΔH)分别为-890.3kJ·mol -1、-285.8kJ.mol -1和-283.0kJ.mol -1,则生成1m 3(标准状况)CO 所需热量

为 ;

(3)实验室中可用氯仿(CHCl 3)与双氧水直接反应制备光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

(4)COCl 2的分解反应为COCl 2(g )=Cl 2(g )+CO (g ) ΔH=+108kJ·mol -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

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下图所示(第10min 到14min 的COCl 2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①计算反应在第8min 时的平衡常数K= ;

②比较第2min 反应温度T (2)与第8min 反应温度T (8)的高低:T (2) T (8)

(填“<”、“>”或“=”),

③若12min 时反应于温度T (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 (COCl 2

)= mol·L -1

④比较产物CO 在2-3min 、5-6min 和12-13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 (2-3)、v (5-

6)、v (12-13))的大小 ;

⑤比较反应物COCl 2在5-6min 和15-16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 (5-6) v (15-16)(填

“<”、“>”或“=”),原因是 。

(1)MnO 2+4HCl (浓)MnCl 2+Cl 2↑+2H 2O

(2)5.52×103 KJ (3)CHCl 3+H 2O 2=COCl 2+H 2O+HCl

(4)①0.234 mol·L -1②<③0.031mol·L -1④v(5-6)> v(2-3)=v(12-13)

⑤> 在相同温度时,该反应的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

(2011全国)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生成的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甲醇,并开发出

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已知:H 2(g)、CO(g)和CH 3OH (1)的燃烧热△H 分别为-285.8 kJ ·mol -1、

一283.0 kJ ·mol -1和一726.5 kJ ·mol -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太阳能分解10mol H 2O(1)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kJ.

(2)甲醇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和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容积为2L 的密闭容器中,由CO 2和H 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考查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注:T 1、T 2均大于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温度为T 1时,从反应开始到反应达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

②该反应在T 1时的平衡常数比T 2时的小 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

④处于A点的反应体系的温度从T1变到T2,达到平衡时增大

(4)在T1温度时,将1mol CO2和3mol H2充入一密闭恒容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CO2的转化

率为a,则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___________。

(5)在直接以甲醇为燃料的燃料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为酸性,负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正

极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想状态下,该燃料电池消耗lmol甲醇所能产

生的最大电能为701.8kJ,则该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为_______________(燃料电池的理论效率是指电池

所产生的最大电能与燃料电池反应所能释放的全部能量之比)。

(1)2 858

(2)CH3OH(1)+O2(g)===CO(g)+2H2O(1)ΔH=-443.5 kJ/mol

(3)③④(4) 1-α/2

(5) CH3OH+H2O=CO2+6H++6e- O2+6H++6e-=3H2O 96.6%

(2010全国)26.(14分)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未列出)。其中A为

某金属矿的主要成分,经过一系列反应可得到B和C。单质C可与E的浓溶液发生反应,G为砖红色沉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 、E 、G ;

(2)利用电解可提纯C物质,在该电解反应中阳极物质是,阴极物质是,电

解质溶液是;

(3)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0.23 mol B和0.11 mol氧气放入容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①,在一定温度下,反应

达到平衡,得到0.12 mol D,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若温度不变,再加入0.50 mol氧气

后重新达到平衡,则B的平衡浓度(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氧气的转化率(填“升高”、“不变”或“降低”),D的体积分数(填“增大”、“不变”或“减小”)。(1)SO2 H2SO4 Cu2O (2)粗铜精铜 CuSO4溶液

(3)Cu+2H2SO4(浓)CuSO4+SO2↑+2H2O (4)23.8mol-1·L 减小降低减小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 1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 确. 的是C 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物质 物质的量 )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CO 2(aq ) .△H =·mol - 1,为增大二氧化碳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恒容 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L -1,c (H I )=4mo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催化剂 高温 T 1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 2

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化学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7.陶瓷是火与土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其形成、性质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雨过天晴云破处”所描述的瓷器青色,来自氧化铁 B.闻名世界的秦兵马俑是陶制品,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 C.陶瓷是应用较早的人造材料,主要化学成分是硅酸盐 D.陶瓷化学性质稳定,具有耐酸碱侵蚀、抗氧化等优点 8.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易溶于水及甲苯 9.实验室制备溴苯的反应装置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 A.向圆底烧瓶中滴加苯和溴的混合液前需先打开K B.实验中装置b中的液体逐渐变为浅红色

C.装置c中的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化氢 D.反应后的混合液经稀碱溶液洗涤、结晶,得到溴苯 10.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图为少量HCl气体分子在253 K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冰表面第一层中,HCl以分子形式存在 B.冰表面第二层中,H+浓度为5×10?3 mol·L?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3) C.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 l=H++Cl? 11.NaOH溶液滴定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H2A的K a1=1.1×10?3 ,K a2=3.9×10?6)溶液,混合溶液的相对导电能力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其中b点为反应终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与离子浓度和种类有关 B.Na+与A2?的导电能力之和大于HA?的 C.b点的混合溶液pH=7 D.c点的混合溶液中,c(Na+)>c(K+)>c(OH?) 12.利用生物燃料电池原理研究室温下氨的合成,电池工作时MV2+/MV+在电极与酶之间传递电子,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2010年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0年高考新课标理综卷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B-11C-12N-14O-16Na-23S-32Cl-35.5Ca-40Cu -64 【2010年高考新课标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 A.Na2O2的电子式为 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标准状况) 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 D.Cl-的结构示意图为 【答案】C 【解析】本题综合性强,考点属于化学基本概念.既考查了重要化学用语电子式、微粒结构示意图、原子组成符号和同位素的概念,同时也考查了Vm的概念、混合的法则和守恒思想。B选项干扰性较强,它成立的前提是乙醇和丙醇按1∶1的物质的量比混合。 【2010年高考新课标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 【答案】B 【解析】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CH3CH2CH3的氢原子环境有两种,由此可知二氯取代发生在同一碳原子上和不同谈原子上的异构体各有2种,即2+2=4 【2010年高考新课标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 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 页脚内容1

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 【答案】D 【解析】考查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取代、加成、氧化、消去。A项前者为取代反应,后者为加成反应;B项前者为取代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C项前者为消去反应,后者为加成反应;D项前者为酯化反应,后者为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 【2010年高考新课标10】把500mL含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分,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 A.0.1(b-2a)mol/ L B.10(2a-b)mol/L C.10(b-a)mol/ L D.10(b-2a)mol/L 【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无机综合计算,着重考查了守恒思想(电荷守恒)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一份溶液中 n(K+)=(b-2a)mol,故c(K+)= n/V =(b-2a)/0.1 = 10(b-2a)mol·L-1。 【2010年高考新课标11】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 -12.1kJ /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ΔH = -55.6kJ/ mol。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 H等于() A.-67.7 kJ /mol B.-43.5kJ /mol C.+43.5 kJ/ mol D.+67.7 kJ/ mol 【答案】C 【解析】考查了盖斯定律的应用和中和热的概念. 【2010年高考新课标12】根据右图可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 A.2Ag(s)+Cd2+(aq)=2Ag+(aq)+Cd(s) B.Co2+(aq)+Cd(s)=Co(s)+Cd2+(aq) 页脚内容2

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卷3地理部分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Ⅲ)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油纸伞足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2题。 1.与现代钢骨布面伞相比,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依赖的主要优势是 A.携带方便B.适用地广 C.文化蕴涵D.经久耐用 2.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 A.欧洲西部B.中亚 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 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 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6~8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 7.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 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 ΔH=-1025kJ ·mol -1,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 的是C 2.(08 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1×105Pa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 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 CO 2(aq ) .△ H =-19.75kJ·mol -1,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 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4.(08 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 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 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l ·L -1,c (H I )=4mo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催化剂 高温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高清解析版)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 A .氨水 B . 硝酸 C .醋 D .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8gD 2O 和18g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L0.5mol/L 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两种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 与1mol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 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 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1:1 B .2:3 C .3:2 D .2:1 为 Fe 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6O 2=6CO 2+6H 2O 12.W 、X 、Y 、Z 均为的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质的沸点: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A>Z

201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推荐)高考化学平衡练习题(难)

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向绝热恒容密闭器中通入SO 2和NO2,一定条件下使反应SO2 (g)+NO 2(g)SO3(g)+NO(g)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 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下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SO2的转化率:a—b段小于b—c段 2、向一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化学反 应aX(g)+2Y(s)?bZ(g);△H<0.如图是容器中X、Z的物 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用X表示0~10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为v(X)=0.045mol/L ?min B.根据上图可求得方程式中a:b=1:3 C.推测在第7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升温 D.推测在第13min时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降温 3、某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可逆反应:Z(?)+W(?)X(g)+Y(?)△H,在t 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Z和W在该条件下至少有一个是为气态 B.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等 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t 1~t 2时间段与t 3时刻后的X 浓度不相等 D.若该反应只在某温度T以上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4、(14分)煤炭燃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SO2,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采用一定的脱硫技术可以把硫元素以CaSO4的形式固定,从而降低SO2的排放。但是煤炭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又会与CaSO4发生化学反应,降低脱硫效率。相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aSO 4(s)+CO(g) CaO(s) + SO2(g) + CO2(g) ΔH1=218.4kJ·mol-1(反应Ⅰ) CaSO 4(s)+4CO(g) CaS(s) + 4CO2(g) ΔH2= -175.6kJ·mol-1(反应Ⅱ)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应Ⅰ能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 N N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3年新课标1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测 试(新课标I)(化学部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Mg 24S 32K 39Mn 55 7.化学无处不在,下列和化学有关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侯氏制碱法的工艺过程中使用了物质溶解度的差异 B.可用蘸浓盐酸的棉棒检验输送氨气的管道是否漏气 C.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所以要多吃富含高碘酸的食物 D.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答案】C 【分析】C选项,应多吃富含碘元素的食物,如KIO3。高碘酸为强酸,对人体有很强的腐蚀性。 8.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A 【分析】根据碳原子的四价原则补齐氢原子,直接查出C、H的原子个数,A选项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B、C选项错误;含有甲基、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取代反应,D选项错误。 9.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简单离子都能破坏水的电离平衡的是() A.W2-、X+B.X+、Y3+C.Y3+、Z2-D.X+、Z2- 【答案】C 【分析】A选项W在X的上一周期,所以X为第3周期,分别为O、Na;B选项X 可能为Li或Na、Y可均为Al;D选项X可能为Li或Na、Z可能为O或S;上述选项中的Na+均不影响水的电离平衡;C选项Y只能为Al、Z只能为S,Al3+、S2-均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10.银质器皿日久表面会逐渐变黑,这是生成了Ag2S的缘故。根据电化学原理可进行如下处理:在铝质容器中加入食盐溶液,再将变黑的银器浸入该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现黑色会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1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 正确.. 的是C 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 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1×105Pa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 CO 2(aq ) .△H =-19.75kJ·mol - 1,为增大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恒容 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 l ·L -1,c (H I )=4mo 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 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 D .降低体系温度 8.(08年广东化学·8)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 (g )△H <0,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A 催化剂 高温 T 1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 2

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试卷——化学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 .除去CO 气体中的CO2气体 D .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 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pH=5的H 2S 溶液中,c(H +)=c(HS -)=1×10-5mol?L -1 B .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 ,则a=b+1 C .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 c(Na +)+c(H +)=c(OH -)+c(HC 2O 4-) D .pH 相同的①CH 3COONa ②NaHCO 3③NaClO 三种溶液的c(Na +):①>②>③ 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 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为电池的正极 B .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 2O 4=Li 1-x Mn 2O x +xLi C .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放电时,溶液中Li +从b 向a 迁移 13.室温下,将1mol 的CuSO 4?5H 2O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 1,将1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为:CuSO 4?5H 2O(s) =====△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H 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H 2>△H 3 B .△H 1<△H 3 C .△H 1+△H 3=△H 2 D .△H 1+△H 2>△H 3 26.(13分)在容积为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 2O 4,发生反应N 2O 4(g) 2NO 2(g), 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平衡

高考试题汇编—化学反应原理 1.(2012海南?15)己知A(g) + B(g) C(g) + 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 如下: 温度/℃ 700 8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2) 830℃时,向一个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的A 和0.80mol 的B ,如 反应初始6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A) = 0.003 mol ·L -1·s - 1,则6s 时c(A) = mol ·L - 1,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mol 氩气,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体系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A)不随时间改变 d .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A 的物质的量相等 (4) 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2.(2012山东?29)偏二甲肼与N 2O 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H 3)2NNH 2(l)+2N 2O 4(1)=2CO 2(g)+3N 2(g)+4H 2O(g) (I) (1)反应(I)中氧化剂是 。 (2)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 2O 4(g)2NO 2(g) (Ⅱ)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II)的焓变为△H 。现将1molN 2O 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I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反应3s 后NO 2的物质的 量为0.6mol ,则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O 4)= mol·L -1·s - 1。 a 气体密度 b △H /K J ?m o l d N 2O 4转化率 c v (正) NO 2 N 2O 4

2020年全国卷Ⅲ理综化学高考试题(含答案)

高考真题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4 S 32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7.宋代《千里江山图》描绘了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历经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绿色来自孔雀石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CuCO3),青色来自蓝铜矿颜料(主要成分为Cu(OH)2·2CuC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保存《千里江山图》需控制温度和湿度 B.孔雀石、蓝铜矿颜料不易被空气氧化 C.孔雀石、蓝铜矿颜料耐酸耐碱 D.Cu(OH)2·CuCO3中铜的质量分数高于Cu(OH)2·2CuCO3 8.金丝桃苷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分子含21个碳原子 C.能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D.不能与金属钠反应 9.N 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N A个中子

高考真题 B .1 mol 重水比1 mol 水多N A 个质子 C .12 g 石墨烯和12 g 金刚石均含有N A 个碳原子 D .1 L 1 mol·L ?1 NaCl 溶液含有28N A 个电子 10.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气体 溶液 A . H 2S 稀盐酸 B . HCl 稀氨水 C . NO 稀H 2SO 4 D . CO 2 饱和NaHCO 3溶液 11.对于下列实验,能正确描述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 .用Na 2SO 3溶液吸收少量Cl 2:323SO -+Cl 2+H 2O = 23HSO -+2Cl -+24SO - B .向CaCl 2溶液中通入CO 2:Ca 2++H 2O+CO 2=CaCO 3↓+2H + C .向H 2O 2溶液中滴加少量FeCl 3:2Fe 3+ +H 2O 2=O 2↑+2H ++2Fe 2+ D .同浓度同体积NH 4HSO 4溶液与NaOH 溶液混合:4NH ++OH - =NH 3·H 2O 12.一种高性能的碱性硼化钒(VB 2)—空气电池如下图所示,其中在VB 2电极发生反应: 32442VB 16OH 11e VO 2B(OH)4H O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1 2 3 35 39 1~3题。 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 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 为其重要前提 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无助于思想的创 https://www.doczj.com/doc/aa2474469.html,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 一。 13 A

当代思想癿组成部分。 B 上思想家癿思想内涵。 C 下形成创造性癿思想。 D 既有思想演进癿过程。 23 A 子之学癿差异。 B 癿关系进行论证。 C 癿必要和可能。 D 实癿顺序推进癿。 33 A 上是互相隔膜癿。 B 国和世界文化癿建构。 C 劣亍促进新思想生成。 D 逐渐过渡到“接着讱”。 315 4~6题。 赵一曵女士阿成 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 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喜 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 很没面子。

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 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 点了一颗烟。 道上山。 20天时间。 幼年丧母、恋 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 20 一曼、韩勇义、董 赵一曼女士淡淡的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一 些松树。 前夕了。

!赶快 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 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4 3A 引起了读者癿注意。 B 到有价值癿回答。 C 曵仍活在人们癿记忆里。 D 了赵一曵癿英雄本色。 5 6 6 6 312 79题。 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 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 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 2017年8月10

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十年高考】2006-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平衡 天津卷.2015.T9.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 溶液 【答案】C 【解析】A项,△S>0、△H<0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A选项两条都满足,结合Na与H2O反应的实验常识,选项正确; B项,饱和Na2SO4溶液使蛋白质溶液聚沉,是物理变化,浓硝酸使蛋白质溶液变性而产生沉淀,是化学变化,故原理不一样;C项,控制变量后,结合常识,二氧化锰对双氧水的催化能力较强,故错误;D项,NH4+可以跟Mg(OH)2溶解出的OH- 反应生成弱电解质NH3·H2O,进而促进了Mg(OH)2的溶解,故正确。 天津卷.2015.T12.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 (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 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m=2 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 【答案】D 【解析】A项,根据题意,在此平衡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反应又是在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说明此平衡为等效平衡,根据恒温恒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原理,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应相等,因此m=2,选项正确; B项,平衡常数的变化只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此反应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选项正确;C项,平衡转化率等于变化量跟起始量之比,根据三段式原理,X与Y的变化量是1:2关系,而题目中给定的X与Y 起始量也是1:2关系,因此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选项正确,; D项,根据三段式,结合第一次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为10%,可以计算出c(Z)=0.15 mol·L-1,两次平衡为等效平衡,因此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也为0.15 mol·L-1 ,选项错误。 四川卷.2015.T7.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新课标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版

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及解析新课标 1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到:“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答案】B 【解析】古代五金八石,五金指金、银、铜、铁、锡:八石,一般指朱砂、雄黄、云母、空青、硫黄、戎盐、硝石雌黄等八种矿物。卤水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很多菜都与卤水有关,根据能腐蚀五金,显然只有硝酸符合答案。 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答案】C 【解析】D、H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18gD2O中含有质子数18÷20×10N A=9N A,18gH2O 中含有质子数18÷18×10N A=10N A,A错;亚硫酸是弱酸,H+不可能完全电离,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小于2N A,所以B错;2molNO与1molO2恰好反应生成2molNO2,但NO2能转化为N2O4,存在化学平衡2 NO 2N2O4,所以D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过氧化钠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2mol过氧化钠参加反应,生成1mol氧气,转移2mol电子,所以C对。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 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 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1 B.2:3 C.3:2 D. 2:1 【答案】C 【解析】根据乌洛托品的结构简式,可知它的分子式为C6H12N3,甲醛分子式为CH2O,氨的分子式为NH3,题干已说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根据C元素与N元素守恒,可知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4=3:2。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将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成血 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 Fe3+ B. 将铜粉加入1.0 mol﹒L-1Fe2(SO4)3溶液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体 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 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 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 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溶 液中至不在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 ﹒L-1CuSO4溶液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 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 Mg(OH)2的小 【解析】将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生成硝酸亚铁,而KSCN溶液遇Fe3+,溶液成血红色,所以A错;铜与硫酸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u + Fe2(SO4)3 = 2FeSO4 + CuSO4,没有黑色固体出现,所以B错;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在表面生成一层熔点很高的氧化铝薄膜,薄膜里面已熔化的单质铝不会滴落下来,所以C错;MgSO4溶液滴入NaOH 溶液,生成Mg(OH)2沉淀,再滴加CuSO4溶液,生成Cu(OH)2沉淀,符合溶解度较小的沉淀易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所以Cu(OH)2的溶度积比Mg(OH)2的小。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