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
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登鹳雀楼》

10-1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会认的生字,能根据书中注解理解古诗含义。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背诵古诗,体会古诗内涵。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介绍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字季凌,原籍晋阳,是当时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之一。

出示王之涣的一首诗《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介绍古诗的创作背景。

二、熟读古诗。

1.教师范读。

2.生自由练读古诗。

3.指名读。

4.齐读古诗。

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古诗大意:太阳,渐渐落下山岗,黄河,朝着大海奔流。要遥望千里,要穷尽目力,就必须再登上一层高楼。

四、背诵古诗。

五、积累《乐游原》。

1.诗意:傍晚时分,马车载着我的悒郁,我登上乐游原,夕阳无限美好,只可惜,已靠近日落的黄昏。

2.赏析:李商隐一生蹉跎不遇,此诗就是他感慨岁月易逝、工业未成的作品。在傍晚时分,诗人感到心情不畅。为何心情不畅呢?诗里没有明说。在百无聊赖中,

诗人驱车到乐游原上。乐游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在此可以登高望远。诗人既“意不适”,来到乐游原就是为了登高望远以削忧的。他确实看到了美好的风景:夕阳缓缓西沉,西天是一片灿烂绚丽的霞光。但诗人睹此美景,心理却另有感慨。念及自己一生,始终被挤在党争的夹缝中,郁郁不得志,如今垂垂已老。正如西阳,虽然美丽绚烂,但毕竟已近黄昏了,他不可能再辉煌多久的。

六、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

08、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楼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 依(依靠)(依然) 尽(尽头)(尽力) 欲(欲望)(欲念) 穷(贫穷)(穷人) 层(云层)(层次) 瀑(瀑布)(飞瀑) 布(一匹布)(瀑布) 炉(火炉)(炉子) 烟(烟雾)(烟气)

【小学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知道诗歌的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同学们喜欢听歌吗?(喜欢)正好,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下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听听(播放歌曲),好听吗?想不想学?其实这首歌的歌词是由唐代诗人王之涣所写的一首诗谱成的,

题目就叫:《登鹳雀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课题) 二、理解题意 1、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2、整理问题: ①谁登鹳雀楼? ②鹳雀楼在哪里?什么样子? ③《登鹳雀楼》是谁写的? ④鹳雀是什么? ⑤“登”是什么的意思? 3、师简介作者王之涣。 4、边介绍边板画鹳雀楼所处的位置。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播放古诗朗读录音 2.自读,初步感知古诗内容。 (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 (2)你认为哪些字难读,需要给大家提个醒?在难读的字下做上记号。 (3)学生交流,练读难读的字。 (4)小老师教读难读的字。 3.检查学生认字情况。 (1)学生抢读,教师重点指导“登”、“雀”、“鹳”的字音。 (3)教师抽读,适时鼓励。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2.借助多媒体课件,师生共同交流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重点指导“入”,将“入”与“人”比较记忆。 3.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第三题的“描描写写”,为自己满意的字画上“★”。 五、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指导读诗,读出节奏。 (1)请生赛读,师生共同评价。 (2)根据评价,画出诗的节奏。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朗读吗?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自己练习练习。(3)同桌比赛朗读,互相评价。 (4)全班齐读,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2.图文对照,了解诗意。 (1)反复吟诵,图文对照,同桌互相说说诗的大致意思。 (2)课件播放与诗相配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全班交流对诗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 第一、二句:理解“白日”“依”“尽”“入海流”的意思。这里教师应向学生讲清:鹳雀楼距离黄河入海处有千里之远,在楼上是看不到黄河流入大海的。这里的“入海”是说明“流”的方向。说出这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教材9月启用,WTT为大家准备了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供大家阅读。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体概况和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包括课后思考练习题)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 “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4次。从本册开始编排“写话”栏目,穿插安排在语文园地中,共编排3次。承接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体例,“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第一单元的后面。 本册课文(除两篇特殊课文)全文注音,有些字根据普通话在语流中的读音,标注为轻声或变调。课文外的其他生字一律按字注音(注:题干不注音),如“蘑菇”的“菇”,在语文园地四“我爱阅读”《画家乡》中按照注音体例,标注的是本音gū。 要求认识的字标注在课后识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多音字,它的第二个读音在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这个多音字也标注在识字条中,用蓝色标识。要求会写的字标注在田字格中,并附描红字,方便学生练习书写。 教材最后有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分别是本册要求认识的45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及本册要求会写的词语。 在编排上,本册教材主要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0 1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全部知识点汇总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预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①小蝌蚪找妈妈 (1)好词积累: 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碧绿的衣裳 雪白的肚皮快活地游来游去

(2)数量词积累: 一群小蝌蚪四条腿一只乌龟两只大眼睛一对大眼睛 (3)读一读,记一记: 脑袋口袋袋子袋鼠 欢迎迎接迎风迎面 水塘池塘鱼塘荷塘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两(两个两人)就(就是成就) 哪(哪里哪儿)宽(宽大宽广) 顶(头顶顶尖)肚(肚子肚皮) 皮(头皮皮球)孩(孩子女孩) 跳(跳远跳高) (5)句子练习:用“已经”造句。 例: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1)我的作业已经写完了。(2)小树苗已经长高了。 ②我是什么 (1)反义词:温和——暴躁好——坏 (2)多音字:没(mò 淹没没过)(méi 没有没用) (3)读一读,记一记: 灌溉田地发动机器淹没庄稼冲毁房屋滋润土壤破坏河堤 (4)我会变成什么: 【水:汽—→云—→雨—→冰雹—→雪】 (5)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变(变成变化)极(太极北极) 片(一片刀片)傍(傍晚傍水) 海(大海海水)洋(海洋洋河) 作(作业工作)给(送给分给)

带(皮带带来) ③植物妈妈有办法 (1)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植物?说说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①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 ②苍耳:靠挂住动物的皮毛传播种子; ③豌豆:靠太阳传播种子。 ◇课外拓展:1、靠水来传播: 椰子:靠水来传播,椰子成熟以后,椰果落到海里便随海水漂到远方。 睡莲:睡莲的果实成熟后沉入水底。果皮腐烂后,包有海绵状外种皮的种子就会浮起来,漂到其它地方。 2、靠小鸟或其他动物传播: 樱桃、野葡萄、野山参:靠小鸟或其他动物把种子吃进肚子,由于消化不掉,便随粪便排出来传播到四面八方。 松子:是靠松鼠储存过冬粮食时带走的。 3、靠风传播: 红皮柳:是靠柳絮的飞扬把种子传播到远处去的。 4、还有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凤仙花:凤仙花的果实会弹裂,把种子弹向四方,这是机械传播种子的方法。 还有许多的豆类植物都是用机械传播种子的。 (2)多音字: 为(wéi 四海为家为人)(wèi 因为为了) 得(dé 得到得力)(de 飞得高跑得快)(děi不得不) (3)反义词:仔细——粗心 (4)田字格里的生字及组词: 法(办法方法)如(如果如意) 脚(小脚脚步)它(它们其它) 娃(娃娃女娃)她(她们她的)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我们的教材安排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登鹳雀楼》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第17课,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在登上鹳雀楼后根据自己的所见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名诗。其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深刻哲理,成为传诵千古的佳句。 二、预设目标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少等特点,预设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三、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五、设计思路

根据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等特点,针对所设计的重难点,这节课要尽量体现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本的精神。着重采取读、想、议、画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自读质疑,教师辅以重点点拨,引导学生从诗句意思中理解生活哲理,领悟奋发向上的精神。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解题质疑 1、谈话揭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黄河吗?它是我国第二大河。从青海省流出,经过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区,在山东流入渤海。在黄河流过的山西永济县有一座著名的高楼,叫鹳雀楼。(板书部分课题:鹳雀楼)一千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这座楼,看到远处太阳正在慢慢地落下,楼下滔滔的黄河水奔流东去,兴奋不已,写下了一首诗(板书“登”完成课题)《登鹳雀楼》。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以及自己读了课题想要提出什么问题。 3、简介《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 王之涣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成年后,曾做过官,但被人诬告就辞去官职。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结交文坛名人,前后达15年之久。后又当官,业绩显著,就要高升时,不幸得病去世。但性格豪爽,他的诗写得非常好,《全唐诗》中存有六首绝句。其中《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最为有名。 4、介绍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得名的原因,指名说一说自己登上高处远眺的所见和心理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读古诗,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结合课文插图,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2、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义。 3、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4、读一读,想一想:哪两句诗是写景的?哪两句诗是写作者的感想的?(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1、指读古诗,教师范读。老师的读法与同学们有什么不同?(老师读的有节奏)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读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体概况和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包括课后思考练习题)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 “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4次。从本册开始编排“写话”栏目,穿插安排在语文园地中,共编排3次。承接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体例,“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第一单元的后面。 本册课文(除两篇特殊课文)全文注音,有些字根据普通话在语流中的读音,标注为轻声或变调。课文外的其他生字一律按字注音(注:题干不注音),如“蘑菇”的“菇”,在语文园地四“我爱阅读”《画家乡》中按照注音体例,标注的是本音gū。 要求认识的字标注在课后识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多音字,它的第二个读音在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这个多音字也标注在识字条中,用蓝色标识。要求会写的字标注在田字格中,并附描红字,方便学生练习书写。 教材最后有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分别是本册要求认识的45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及本册要求会写的词语。 在编排上,本册教材主要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进一步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自然渗透立德树人 充分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优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中。一方面,通过“家乡”“伟人”等单元主题的设定以及新课文的加入,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通过“我爱阅读”栏目中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丰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部编语文二年级上册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体概况和主要特点 本册教材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包括课后思考练习题)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其中“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单元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 “口语交际”穿插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共编排4次。从本册开始编排“写话”栏目,穿插安排在语文园地中,共编排3次。承接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体例,“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第一单元的后面。 本册课文(除两篇特殊课文)全文注音,有些字根据普通话在语流中的读音,标注为轻声或变调。课文外的其他生字一律按字注音(注:题干不注音),如“蘑菇”的“菇”,在语文园地四“我爱阅读”《画家乡》中按照注音体例,标注的是本音gū。 要求认识的字标注在课后识字条中,已经认识的多音字,它的第二个读音在文中第一次出现的时候,这个多音字也标注在识字条中,用蓝色标识。要求会写的字标注在田字格中,并附描红字,方便学生练习书写。 教材最后有3个附表:识字表、写字表和词语表,分别是本册要求认识的450个生字,要求会写的250个字,及本册要求会写的词语。 在编排上,本册教材主要体现了下面几个特点: (一)进一步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自然渗透立德树人。 充分发挥教材在立德树人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优势,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传统教育、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自然地融合在教材中。一方面,通过“家乡”“伟人”等单元主题的设定以及新课文的加入,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通过“我爱阅读”栏目中的文章,让学生了解古代先贤的丰功伟绩,感受革命先烈壮怀激烈的故事;通过“日积月累”栏目,让学生读背优秀古诗词和立志、勤学、忠厚等方面的名言、警句、俗语,使学生在积累语言、积淀文化的同时,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 (二)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语文能力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梯度目标。 本套教材在教什么、学什么方面有了非常清晰的目标。教材将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每个单元的练习系统之中,成为语文学习的要素。每个单元,既有较为宽泛的人文主题,又有非常明确的语文学习的要素,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使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更加清晰,使教学更加有章可循。 二年级上册的7个阅读单元,大体围绕“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家乡”“思维方法”“伟人”“想象”“相处”等人文主题编排,随单元安排的语文要素有:“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借助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自主识字,自主阅读;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三)关注语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语文、用语文。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案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道理。 3 .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 哲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

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鹳雀楼。全班齐读。生再读。录音机范读。 2. 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 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

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依河目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 入"的 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 "人"" 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是" 十"。 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三)、品读诗句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说课稿

《登鹳雀楼》说课稿 说教材 《登鹳雀楼》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读诵古诗。 三、教学准备 资料书、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一、做必要的讲解和说明。教师对作者和鹳雀楼做一些详细的说明,帮助学生来理解这首诗。 二、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这样可以快速地读出诗的韵律美感。 三、学法随评语等途径渗透。教给学生“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来帮助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自读自悟,鼓励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来使学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和提高。

五、引导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规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突破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深层次理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板书。(加拼音,小字头加“隹”字旁。)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指多名学生读)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这首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2.(出示全文)指名读,检查读诗。让同学们发现他们读的时候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学生一起学学他们,把生字再读一读。指名做小老师带读。 3.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学生仔细听一听,老师的读法有什么不同?指导:读出节奏,要在每行的前两个字后面停顿! 4.一起学着老师在书上标出停顿的地方,然后练习读一读,指名再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常言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说说诗中哪些内容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的?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登鹳雀楼》是六年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 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全诗仅20个字,语言朴素浅显,言近旨远,给人启迪。前两句写景,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的宽大。后两句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课文中配有插图,可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古诗的要求是能展开想象,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能感受语言的优美。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诗的特点,大纲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和技能: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1、能根据文本内容,展开想象。 2、能结合自己的感悟说说古诗所要表达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展开想象,体会古诗的思想内容。 (四)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二、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教学法 本诗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学生无法亲自感受。这样对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声情并茂地讲故事、极富思想感情的范读及壮观的画面带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情绪和浓厚的兴趣。 (二)扶放结合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堂教学要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针对本课的特点,采用“扶放结合法”。首先扶着学生学习第一、二行诗句,教师点拨,使学生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学习第三、四行诗句,旨在教学生乐学、会学。 (三)读中有悟,培养语感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诗传诵已久,读起来琅琅上口。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较好地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感受到古诗语言的优美,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8 古诗二首——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朗读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书写5个字,并且要认识6个生字。 教学难点: 依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确定本课的难点为通过朗读及背诵课文,让学生感受要想看到美丽的风景就要登高远望,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做起他的事情时,只要不断努力,不怕困难,一定会走向成功。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散想象、有感情朗读及诵读,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从本质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见一位有名的大诗人,你

们高兴吗?生:高兴。 师:但是,我听说这位诗人特别喜欢接见那些会诵读古诗的小朋友,你们说这可怎么办?生:我会朗诵古诗。(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参与) 师:好极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朗诵一下你知道的古诗吧。生:(朗诵古诗) 师:你们知道这么多古诗,真是棒极了!我想这位唐代诗人王之涣早就想见一见你们了。(出示诗人画像)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他的一首古诗《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间评: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近古诗,在认识诗人王之涣时,设计了一个小难题,并且学生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不仅创设了学诗的情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初读感知 师:首先请同学们对照拼音自己读一读古诗。生:(自由读古诗) 2.检查读的效果 师:刚才在古诗中,我们遇到了很多生字。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引导并检查学生认识本课生字状况) (1)难读字音:尽(出示“尽”的生字卡片); (2)易读错字音:入、日。(出示“入、日”的生字卡片)

【新教材】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和蕴含的哲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理解诗题。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古时候,经常有鹳雀鸟飞临居住这座楼而得名。它位于黄河东岸,楼体壮观,结构奇特,气势雄伟。很多诗人登上鹳雀楼,俯临黄河,留下许多诗词名篇。而王之涣的这首《登鹳雀楼》最为有名。 2、板书课题:登鹳雀楼 解释每个字:登,登这个字在《青蛙看海》这节课已经学过了。凡是带有撇和捺的字写时要舒展一下,登这个字下面是个豆。鹳,这个字是本诗中笔画最多 的一个字,这个字右边是只鸟。 雀,上面是个小字头,雀这个字,小字头我们在脚尖的尖中学过这个部分,那下面部分是“隹”部,隹这个字一般都跟鸟有关,比方说“小鹰学飞”中的“鹰”, 雁过留声中的“雁”都有隹部,所以它指的一种鸟,凡是带有隹部的这个字,写 的时候距离要紧一些。 “楼”古时候的楼都是木制结构的,那木当偏旁的时候把捺变成点。那楼这 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作为偏旁时要把木写得小一点,这叫做左窄右宽。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 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 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鹳雀楼。

全班齐读。 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 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 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三、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 1、检查生字 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 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三个字了。 依河目 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 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 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 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 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 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千:去掉一笔 是“十”。 明白区别之后在手掌心写这两个字。 四、品读诗句 1、刚才让大家把不明白的地方画出来,小朋友们是不是发现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有点难理解啊。但小朋友别着急,让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 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白日指什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教材编排思路与教材解析

部编二年级上册教材编排思路与教材解析 从本源性的理论出发,来认识教科书自身价值,需要我们回答三个问题。 1 教科书为我们准备了一个怎样的语文世界? 2 学生可以在这样的语文世界里经历一种怎样的语文生活? 3 学生能否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 站在学科与人的高度认识语文、把握教材、指导实践。 交流内容: 教科书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怎样的语文世界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结构体系及内容安排 学生可以经历一种怎样的语文生活 关于语文教学时间的几点思考 一、语文教科书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怎样的语文世界 (一)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树篱文化自信的语文世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本民族独特的语言文字是她们文化的及时,对于树篱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承载作用,语文教科书对于构建学生精神,传承民族文化有着责无旁贷的义务。 语文教科书有什么样的底气与信心呢? 独有的人文典范典范的词汇和表达 经典的故事与形象 典范的词汇与表达例:日积月累的名言警句 优秀文化中蕴含着智慧例:贝字的故事民谣 经典故事与形象例:大禹治水 共同的价值认同,犹如注入到生命中的血液,让你表现出民族赋予你的独特神韵和气度。《坐井观天》《狐假虎威》《揠苗助长》《刻舟求剑》 共有的历史形象历代历史故事,她们的形象都深深扎根在人民的脑海里。《曹冲称象》《鲁班造船》《李时珍行医》 共享的文化记忆《大禹治水》《后羿射日》这样的神话故事蕴藏着远古时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的勇气和智慧,这是一代代中国人民共有的记忆。 独特的文化品位:书中的插图、绘画、版式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例:古诗三首 (二)这是一个获得审美愉悦的语文世界 童真童趣的审美体验 驰骋想象之审美体验 感悟语言之审美体验 童真童趣之审美体验 语文标准:典范性、文质兼美、时代气息 什么是质美?减少说教味道、注重从儿童的视角,选了好多有意思的课文,蕴含着浓浓的童真童趣和生活气息。——这是在选文标准上对于质的理解的拓展 如:二下《大象的耳朵》《青蛙卖泥塘》《蜘蛛开店》《毛毛虫》——故事中的像动物,真实可爱 这些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获得真实的审美体验和思想的启蒙。 驰骋想象之审美体验 当我们用孩子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时候,儿童的世界与我们成人式不一样的。正是这无限的想

2018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1、本册教材安排了八个单元的学习,其中识字教学是一个个单元(第二单元)课文学习七个单元。 2、本册教材除去一个单元的识字学习(4课),共有课文25篇。每个单元里包含着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每个语文园地都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 3、识字的安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50个常用字,写会250个生字。 教科书集中编排了1个识字单元,渗透汉字文化,体现汉字规律,着力于激发识字兴趣,指导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教科书安排了7个单元的课文,共选编25篇课文进行学习。第一单元,围绕着“童话”为主题,课文《小蝌蚪找妈妈》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一群小蝌蚪,在鲤鱼和乌龟的指引下,找到了妈妈,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也变成了小青蛙。告诉我们要从小学会独立的生活,遇到问题要多问、多想,才能找到正确答案的道理。《我是什么》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多种变化形态,如云、冰雹、雪等。还讲述了水的利与害。水为人类做了许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坏事。我还知道了要让水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植物妈妈有办法》这首儿歌运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手法,为我们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三种常见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告诉我们大自然真的很奇妙,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 第三单元课文围绕“故事”这个主题,课文《曹冲称象》讲述了曹冲利用聪明才智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文中的曹冲有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向曹冲学习,做个遇事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的好孩子。《红马的故事》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启用的一篇全新的课文,文中的美术老师不但画画得好,还大胆地放手让学生有个性地画画。孩子们特别喜欢这位 用于创新的老师,因为他让孩子们明白了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用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一封信》写了与妈妈独居的露

部编语文二上《登鹳雀楼》

8 .古诗两首《登鹳雀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原州十一小马月梅 学习目标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4、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3、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流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1、多媒体出示黄河及鹳雀楼图片2、引导学生了解黄河,通过画面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并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流经7个省份。黄河流经的山西省永济市有一座楼叫鹳雀楼。欣赏黄河视频通过画面感受黄河波涛汹涌的气势并知道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听故事进入新课展示黄河奔腾不息的画面让学生感受黄河的壮观并为学生理解诗 二、初读古诗扫除障碍3、鹳雀楼的由来相传有一种叫鹳雀的鸟儿经常停留在上面休息,所以人们称这座楼叫鹳雀楼,此楼一共有三层。在鹳雀楼上曾经发生过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想听吗?在我国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散步,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火球染红了天边,滚滚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看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一首诗,那同学们猜猜这首诗叫什么?对!《登鹳雀楼》板书课题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古诗一遍(说明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检查生字(白板出示生字宝宝很想认识大家,同学们想不想跟他们打个招呼啊!)依尽楼穷层黄情景跟老师书写课题,齐读课题明确学习要求: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圈画生字3、拼读生字。4、指名认读生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打好铺垫。 三、再读古诗感受节奏四、了解诗意想象画面3、齐读生字。4、分析字音字形识记生字并组词。4、爬楼梯看风景游戏(游戏规则:被叫到的同学如果能一口读出老师出示的生字那么你就爬到山顶看到了最美的风景)5、出示练习题完成好的学生奖励彩带用以鼓励。1、(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看看同学们还认不认识他们)2、指名读古诗。(提示找出不足并给学生强调读诗讲究字正腔圆,提醒学生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3、范读4、出示节奏线并让学生练读。5、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愿意跟老师合作读一读吗?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6、男女对读。1、学习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字。5、认读生字并组词。平板完成练习题1、明确读诗要求2、听读古诗,指出优缺点。3、练习朗读听老师范读4、接读、合读反复吟咏,熟读成诵。学生明确读诗要:字正腔圆读出节奏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 五、升华情感背诵古诗流。(多媒体出示图片及句子)(1)、诗人站在黄河岸边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看书上插图说出白日、山、黄河。“白日”在诗里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作者看到快要落山时的太阳,奔腾的黄河水向着大海的方向流去。(哪句诗是写快要落山的太阳和奔腾不息波涛滚滚的黄河之水流向大海的?)(2)、引导学生根据情景说出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3、学习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媒体出示图片及句子)(1)诗人看到眼前的美景想到什么?(2)(诗人站在黄河岸边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他都舍不得离去,他还想要看看山那边更远更美的风景,同学们告诉老师诗人怎样才能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看图,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2、根据情景猜出诗句3、根据情景想象要想看到更远的风景应该怎么办4、理解站得高看得远5、走进诗人体会心情6、一起美读,读出诗人高兴愉悦诗。明白诗意懂得:“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六、总结人生哲理呢?(3)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周末爬山感受说出站得高看得远(4)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更远的美景3、体会诗人情感,诗人登上鹳雀

二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说教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说教材 今天,我要研说的教材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说教材的流程是:全册教材(1、编排体例及总体要求;2、基本内容结构;3、跨教材知识立体整合)---单元教材(1、课程目标要求;2、单元教学目标;3、单元教学设计;4、课程资源开发)---单课教材(1、第五单元课时分配及教学设计思路;2、每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达成策略。) 一、排体例及总体要求: 1、总体要求:部编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二年级上册稳步推进,有层次、有梯度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2、编写体例:全套教材由课例、语文园地、自主阅读部分、附表组成。全册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由4篇识字组成1个识字单元。每个单元由3-4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等栏目,“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附表包括生字表、写字表、词语表。 (二)内容结构(我将从基本内容结构、语文园地、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话六个方面来说)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全册组织7个阅读单元,大体围绕“大自然的秘密”“儿童生活”“家乡”“思维方法”“伟人”“想象”“相处”这七个人文主题编排,组织1个识字单元。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 基本内容结构:由4篇识字课组成1个集中识字单元,由24篇课文组成7个阅读单元,还有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以及三个附表组成。 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写话”“我爱阅读”“展示台”等栏目,其中,“写话”“书写提示”“我的发现”“展示台”在各语文园地中穿插安排。 二、单元教材(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1、课程目标要求;2、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设计;3、课程资源开发) (一)课程目标要求(我将从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两方面来说) 1、课程目标总体要求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

2018部编版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预习单

1、小蝌蚪找妈妈任务内容 朗读课文1、我已读了()遍课文,读得(请选择,并“√”) 正确(),流利(),有感情() 2、我能尝试背诵课文。☆☆☆☆☆ 1、我会读这些新词 池塘脑袋黑灰色捕捉欢迎阿姨宽嘴巴乌龟头顶披挂鼓动 生字 2、数笔画 新词“孩”共笔,第三笔是;第八笔是。 3、查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 教()() 4、P4读一读,记一记 这篇课文共个自然段。 小蝌蚪的样子是:的脑袋,的身子,的尾 巴。青蛙妈妈的样子是:,,(鲤鱼妈妈说的) 梳理 ,,(乌内容 龟妈妈说的),。(小蝌蚪们看见的) 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过程是:先长出,再长出 ,接着尾巴,最后尾巴。 课文第一段,写出了小蝌蚪可爱的模样。请你也学着写一写小蚂蚁可爱的样子吧。 超级墙根儿有一群小蚂蚁, 模仿秀 ,忙忙碌碌地爬来爬去。 搜集查一查,青蛙有哪些习性,有什么本领,青蛙家族有哪些近亲?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资料(这项内容不计时) 家长签字:评价:用时 书写 是()否()独立完成

2、我是什么任务内容 朗读课文1、我已读了()遍课文,读得(请选择,并“√”) 正确(),流利(),有感情() 2、我能尝试背诵课文。☆☆☆☆☆ 1、我会读这些新词 晒干极点傍晚穿越雨滴溪水奔跑海洋 生字新词破坏淹没毁坏房屋猜想 2、数笔画 “傍”共笔,第七笔是;第十一笔是。 3、查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 没()() 4、P7读一读,记一记 这篇课文共个自然段。 梳理 我猜到了,“我”是。“我”会变成、、、。“我”会出内容 现在里,里,里,里。 课文第三段,写出了“我”的各种姿态。想一想,如果把“睡觉、散步、奔跑、开 大会”这些词换一下顺序,比如,在池子里开大会,这样可以吗?说出理由。 超级我们也来写一写: 模仿秀 小朋友们在教室里,在操场上,在公园里 ,在游乐场上。 家长签字:评价:用时 书写 是()否()独立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