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静脉输液技巧改进

静脉输液技巧改进

静脉输液技巧改进
静脉输液技巧改进

静脉输液技巧改进

一.穿刺时患者手势

传统方法:选好静脉,扎止血带,嘱患者握拳,消毒局部皮肤进行穿刺。

改进方法:握手式穿刺法是选择好血管,扎止血带,操作者握住患者穿刺侧手四指(除大拇指),大拇指和食指固定穿刺局部,绷紧穿刺手背皮肤,调整角度使浅表静脉

迅速充盈,消毒皮肤进行穿刺。

优势:传统的穿刺法在扎好止血带后握拳,会让患者恐惧,再由于精神紧张将导致局部肌肉紧张疼痛会加重。同时,由于握拳太紧,整个手背皮肤绷紧,突起的血管

受压,官腔变小,不利于静脉回流,使穿刺困难,疼痛增加。而握手式穿刺法

本身就是一种非语言交流,在握手时会让患者感觉舒适安全,对护士产生信任感,

身心放松,使心情愉快。愉悦的心情使脑内释放有益的脑内啡肽,可以最大限度

地减轻输液穿刺带来的疼痛甚至无痛,同时,握手式输液穿刺手指呈悬垂状,

静脉血回流缓慢,使手背静脉充盈,此时扎止血带,易于穿刺成功,减少了由

于在此穿刺造成的疼痛,促进了患者舒适,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营造了

和谐的护患关系。

数据支持:选择骨科2011 年1 月~6 月静脉输注5%葡萄糖250ml 加维生素C2.0g 病人100 例,两侧手背皮肤无异常,身心健康,近期未接受过静脉输液,分单双日在两手

背相同部位进行静脉输液,均选用7 号穿刺针,输液滴速均控制在70 滴。单日

在左手,双日在右手。

参考文献:李金粉.握手式穿刺法在输液穿刺中的应用体会[J].北方药学2011,5(8):123

二.穿刺进针的角度

传统方法:进针时, 针头斜面向上, 针头斜面与皮肤呈15°到30°角自静脉上方或侧方进入皮下。

改进方法:针尖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 针体与皮肤角度30°到45°角,见回血后, 立即压低针柄将针头沿静脉进针少许。

优势: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能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 同时减轻了患者对穿刺的疼痛反应及对组织血管的损伤。

数据支持:选取600例18岁以上病情稳定,清醒普通门诊输液病人,随机分成A、B、C三组,以相同的进针手法分别以40°、30°、20°的穿刺角度进针,研究其疼痛程度及

穿刺时间。

参考文献:陈泽芳,王美莲.3种静脉穿刺法疼痛程度的比较[J].护理学报2010,7B(17):50~51.

韩莹.减轻静脉输液疼痛的新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1,22(13):319

李静薇,王珍.静脉穿刺进针角度对穿刺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

志.2010,22(14):115~116.

三.穿刺后针尖斜面方向

传统方法:常规静脉穿刺后, 针尖斜面朝上固定。

改进方法:常规静脉穿刺后, 针尖斜面朝下固定。

优势:与针尖斜面向上固定比较, 针尖斜面向下固定, 可以提高输液速度稳定率,减少输液速度不稳定率。故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下固定有助于保持输液速度稳定, 能有

效解决输液不同阶段输液速度不稳定的问题。

传统穿刺针固定方法(对照组) 使针尖斜面向上, 针尖斜面接触或贴附血管腔内

上壁机会较多, 患者活动或手位置改变,可能使针尖斜面部分或全部与血管腔内

上壁接触或贴附, 液体经针尖斜面流出受影响, 导致输液速度改变而不稳定。实

验组使穿刺针针尖斜面向下固定, 减少针尖斜面与血管腔内上壁相接触或贴附

机会, 即使患者活动或手位置变动, 也很难使针尖斜面与血管腔内上壁相接触

或贴附, 对液体流经针尖斜面的影响减少, 保持输液速度流畅和稳定, 使输液速

度不随患者活动或手位置变动而改变。

数据支持:选取呼吸内科96位常规输液10d以上成年患者进行研究,室内温度22到26度,患者均无血小板改变等明显凝血功能改变, 无明显糖尿病血管改变、脉管炎或静脉

栓塞等; 输液液体无明显血管刺激作用, 输液持续1 h以上。

参考文献:肖芳红,李志娟.针尖斜面方向对静脉输液速度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9,7(7):782~783.

四.拔针按压方法

传统方法: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嘱患者继续按压3~5min。

改进方法:左手大拇指先固定针柄,另四指放置病人掌心侧,略抬高输液手背,右手先撕下两条不含纱布块的输液贴胶布,随手粘在输液管上,然后再松动含有纱布块敷

盖在针眼上的输液贴,使输液贴与针眼处及针柄侧皮肤完全不粘,左手拇指在针

眼下约2cm 绷紧局部皮肤,左手食指悬空放在输液贴上方。右手拇指与食指在离

针柄2~3cm 处反折头皮针管,拔出针梗,左手食指指腹沿血管走向纵向按压在输

液贴上,将病人手背放置胸前,再将病人三指(未输液侧的食指、中指、无名指)

横压于输液贴上,轻轻按压2min即可。

优势:传统的操作方法在拔针前就将棉签按压在针眼上,血管内的针尖将会触及血管壁而引起损伤,同时拔针时针尖在外界压力下对血管组织产生机械的切割刺激,

拔针时针杆与血管内皮和进针创口表面也有一定的摩擦力。病人由此感到疼痛。

改进后的操作方法拔针前绷紧局部皮肤,可避免反折头皮针管时移动针杆刺激

血管引起疼痛。用无菌敷贴按压,压力作用于皮肤和血管壁的面积较大而均匀,

单位面积上的压强较小,这样,可减轻已被穿刺损伤的血管壁和真皮的刺激强度,

减轻病人的不适。传统的拔针法是右手拇指、食指提住针柄拔出针头,这无疑改

变了针杆在血管中的漂浮状态,使针尖易刺碰血管壁,引起疼痛。而改进后的方

法在离针柄2~3cm 处反折头皮针管,使针杆一直与血管壁保持平行状态,避免

了针尖刺碰血管壁而引起的不适感。

静脉血都是向心方向回流的,拔针时抬高肢体,静脉血管相对充盈不足,血流

减少,血管内压力降低,血液不易渗到皮下,减少了皮下淤血,血流减少时,

皮肤温度下降,末梢神经敏感性减低。拔针时病人感觉不到明显疼痛。拔针后病

人手放置胸部,一方面便于另一手按压,另一方面也是使血管内压力降低,减少

皮下淤血和渗血,减少按压时间。但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按压面积与针口出血、

皮下淤血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其原因是在静脉穿刺时,针尖进入皮下后,在血

管上方平行移动一段距离后方进入血管,造成皮肤表面针孔与血管针孔不同一个

点,两者距离与进针角度和皮下脂肪厚度有一定的联系[5]。应用输液贴、食指

指腹沿血管走向纵向按压,三指横压,均可增大按压面积,使皮肤表面针孔与血

管针孔均得到按压,减少针口出血及皮下淤血的发生率。

数据支持:选取2007 年12 月~2008 年1 月我科至少连续输液4 天患者50 例,年龄18~54 岁,均女性,患者均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双侧肢体知觉无障碍、无血液系统疾

病、出凝血时间正常。每位患者2 天用对照组拔针法,2 天用实验组拔针法,随

机分组,各100 例。

参考文献:桂友芳.静脉输液拔针法的改进[J].安徽职业卫生技术学院学报,2010,1(9):70~71

刘静静.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的效果评价[J].安徽职业卫生技术学院学报,

2009.4(8):103~104

张丽娟.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观察[J].护理研究,2009,7(23):1939~1940.

静脉输液的技巧

静脉输液的技巧 发表时间:2015-01-15T10:03:51.953Z 来源:《医药界》2014年9月第9期供稿作者:蒋利 [导读] 手背静脉穿刺时,传统方法是病员自己握拳,穿刺成功后自己松拳,当松拳过快,血管压力骤降,导致针头滑出血管。蒋利 (成都市金堂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10404)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熟练运用输液技术,洞悉输液中的一些技巧,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减轻恐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将有关技巧进行了总结。1、快速排气 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护士在排输液器管路中的气体时,不能一次性成功,管路中有很多气泡,通过缠绕,弹管道等方式努力想除掉,耗时又费力,还不能清除干净,造成药液的浪费,病员因此可能会对护士的技术产生怀疑,不信任,管路中的气泡还让病人感到不安全,可能还会成为医疗纠纷的说辞。如何能一次性快速成功的排气呢?首先关闭调节器,再挂输液瓶到输液架上,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至滴管1/3—1/2满时,随即放下抬高的输液管,观察液体中有无气体,如有气泡或短小的气柱,可用缠绕手指的方法清除掉。这时再打开调节器,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眼睛观察液体的走向,注意控制液体的流速,滴管内的液体不能成线状,否则会将滴管上部的气体冲入输液管路形成较多的气泡。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一可以让液体充满过滤部位,不产生气泡,二可以避免浪费药液。当液体流出针头即关闭调节器。 2、进针手法 手背静脉穿刺时,传统方法是病员自己握拳,穿刺成功后自己松拳,当松拳过快,血管压力骤降,导致针头滑出血管。这里要介绍的是:护士的手将患者输液手的五指握拢向拳面绷紧皮肤,穿刺成功后,缓慢松手。这种方法的优点有:(1)、避免了患者过快松拳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液体渗漏,(2)、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3、进针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20—25°角(基础护理学),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进针角度,可减少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刘素芬[1]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4、针头滑出血管外的处理 在临床工作中,针头滑出血管外,就拔出针头,重新选择血管穿刺,增加病员的痛苦。笔者观察发现,如果是普通药物,渗漏在皮下的量不多,肿胀不是很大,可不必立即拔出针头,先小心撕掉胶布,退出针头少许,让针头回到血管内,再缓慢输入,如果病人感觉不疼痛,肿胀没有扩大,就可继续使用该静脉通路。 5、拔针 针头纵轴需与血管纵轴平行,慢慢向外拔针,当针头即将拔出血管壁时再快速拔出体外,并立即用棉签压住穿刺点。棉签应平行于静脉放置。注意:棉签要压于静脉穿孔处而不仅仅是皮肤穿孔处。在输液过程中,多观察和总结经验技巧,可减轻病人的痛苦,节省护士的时间,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刘素芬.邵翠菊.静脉穿刺最佳角度的力学探讨.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8,(2):114.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操作方法 (一)周围静脉输液常用部位同静脉注射法。头部浅静脉适用于小儿,也用于成人。 1.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密闭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广泛用于临床。 (1)按治疗本,带输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备药,擦去瓶上灰尘,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检查药液的质量,将瓶上下摇动,采用直立-倒置“Z”字型检查,每瓶对光检查时间不少于10秒钟,如发现有絮状物、沉淀、变色等均不得输用。取下输液瓶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和无菌状态,备齐其余用物携至床旁。

(3)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协助病人摆体位,放妥止血带(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疗巾、止血带每人“一巾一条”),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内需加药时则应在治疗室进行,加入其他药液应摇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剂量、。将输液管的针头和通气管针头去掉针帽,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通气管另一端固定在网袋上。 (4)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手挤压点滴管,然后松开,使药液进入点滴管的1/2为止,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管下端夹紧,以便穿刺时易见回血。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7)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60-80滴,儿童每分钟3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输入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当输入高渗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滴速宜慢。 (8)再次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护士消毒双手后,方可为下一位病人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病人,随时观察反应及滴速。如为继续输液,原则上输一瓶配一瓶,以防准备过早造成药物污染,或降低药效,应及时更换输液瓶,其方法是;先除去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常规消毒瓶塞后,挂于输液架上,从第一瓶内拔出通气针头与输液管瓶针,分别插入瓶内,待输液畅通方可离开病人,若输两瓶以上液体,而溶液间又无配伍禁忌者,可采用连续滴入法,两瓶间用短管相连,短管两端连接针头,插入两个相连的瓶塞内,在远端输液瓶内插入通气管。 (9)输液过程中,需临时加入少量药物,应先按注射法抽吸药物,常规消毒输液瓶塞后,将药液注入瓶中并摇匀,再按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

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通过自身多年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参考国内外有关静脉输液的相关文献资料,本人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 注意的8项技巧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 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 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内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内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内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内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 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成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新排气法中,因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水流冲击,不易产生气泡。而将输液器终端过滤器倒置,减少了气体与滤过膜接触的面积,液体可完全通过过滤器,杜绝了残留气体的产生。新的排气方法明显提高了一次性排气的成功率,节约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 3、输液前心理护理的技巧: 门诊护士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有效的沟通能力,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合作是护士发挥技术专长的先决条件。大多数患者对打针都有畏惧感,怕疼,担心一针打不上,出现颤动、躲闪等,给成功穿刺带来障碍。对此,护士应理解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可通过微笑交谈的方式把自己穿刺成功的自信传递给患者。遇到血管不易穿刺的患者,护士选择血管时切忌口中念叨血管如何不好扎、往哪扎呀等等。这些不自信的话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不安,这时可与患者交谈些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在和谐气氛中接受治疗。遇到较固执病人,如果他认定某个护士为其输液,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如果是小儿输液,穿刺前更要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

静脉输液中的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静脉输液不但是临床工作应用中最广泛的治疗手段之一,还是临床护理中的基本操作技能之一。也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过程中最便、最快捷、最有效的治疗途径。熟练、流畅的操作过程可以体现一个护士的护理操作水平。可以提高病人的信任度、满意率。通过十几年的临床护理实践本人对静脉输液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其中应注意的几项技巧。 1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保持手部清洁,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行操作;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输液盘、酒精、碘酒各1瓶,棉签若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和剂量;患者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 2输液管排气技巧首先将输液调节器提到莫非氏滴管下端并将其关毕,把瓶子挂在输液架上准备排气。右手把排气管(短管)打折,捏紧,注意:千万不要让瓶中的液体流出,一面会弄湿病人的衣服也浪费药液,另一面,流出的药液把排气管末端的过滤膜浸湿,使空气不能进入输液瓶中造成液体不滴。然后把输液管(长管)盘绕左手拇指与四指中间,用力挤压莫非氏滴管液体会迅速流入小壶中,打开调节器,将莫非氏滴管水平或45°度摆放,让水流沿管壁流下,以免将小空气砸到输液管中形成小段气栓不易排出。使其液面充满1/2或多一点讯速放开右手的排气管,让空气进入输液瓶中,利用连通器原理使药液快速流出并把空气排净,这样会非常快速有效地达到排尽空气的目的。 3静脉穿刺技巧选择穿刺部位应尽量找静脉表浅部位,这样显露明显、便进行穿刺、疼痛轻、易于固定输液针头,遵循既不影响患者的活动,又能满足病情需要的原则。直接刺入血管法是护士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根据皮肤及血管情况调整进针角度,用右手腕力带动持针的三个手指,直接快速、连贯入血管同时将针梗送入2/3并加以固定。捏针柄的手在整个操作中不移动、不换手,避免了针尖晃动引起疼痛。同时,由于不在皮下潜行走针,也避开了伴行的神经。故直接穿刺法微创、痛苦小。要注意老年人的血液粘稠度高,静脉穿刺时回血较慢,所以,针头进入皮下后穿刺血管时进针要缓慢,如感觉针已进入血管不见回血,可轻轻挤压一下靠近穿刺针头处的输液管即可回血。 4输液管固定技巧输液贴固定不当会引起针头滑脱,针尖刺痛,刺破血管。第一条输液贴固定针柄,第二条带敷垫的输液贴覆盖针眼处,第三条输液贴固定头皮针管,第四条输液贴固定输液管。这样完全可以确保针不移位及针眼处的无菌。 5输液管换液技巧输液过程中,经常需要多瓶药液连续滴注,换瓶时可待液面下降至滴壶下段,用边旋转边轻轻挤压滴壶的式拔出输液器,再插入另一瓶药液中。这样可减少残余药液的浪费,因输液器插入输液瓶有一定的长度,瓶颈中的药液不能全部滴完。 6拔针技巧最佳拔针时间选择在输液瓶药液滴完,输液管中残液面下降速度减慢或停止时,这样可以保证药物的治疗量,避免浪费。拔针时采用先拔后压的法明显优于传统的先压后拔的法。将调节器关小,清除胶布时,固定针柄,防止针头移动引起疼痛。将左手拇指指腹顺着静脉走向放于皮肤进针点和静脉进针点上,暂不加压;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紧针柄上的软管处,利用软管柔软的特性,使针柄自然地顺血管向拔出。这样既可避免拔针时人为的向掌握不当而导致针尖划伤血管壁,又可避免血液回流入输液管。 7静脉穿刺拔针后穿刺局部的护理拔针后嘱病人举手按压5min,这种法安全便,简单易行。也避免了穿刺部位按压引起的疼痛。静脉输液拔针后穿刺部位局部护理不可轻视。

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方法

静脉输液的技巧与方法 一.正确看待“输液” “输液”在医学术语中叫做“静脉点滴”或叫“静脉输液”。有些病人或病人家属十分信赖“输液”,不管病情轻重或有没有必要,一开口就说“吊两瓶水(输液)就可以了”。这种“不打吊水病难好,输液一挂病就跑”的输液万能的想法是不妥的。“输液”固然有它的许多优点,如药效起效快,某些对皮下、肌肉组织刺激性较强的药物亦可采用静脉用药;可将药液加入“吊水”中滴注等等。但是“输液”有时也有意想不到的烦麻: 二. 输液常识 (1)易引起感染。如果注射器、针和注射部位的皮肤消毒不严,有可能引起针眼处红肿、化脓,严重的还能引起全身感染如菌血症、败血症等。 (2)易引起不良反应。“输液”的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发生率比口服的要高得多。如输液反应、胃肠道反应、空气栓塞、晕针等,有些可以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3)易染上传染病。"输液"最易通过血液、血液的代用品或交叉感染(尤其是在某些地区一次性输液器尚未完全普及的情况下)而传染上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肝炎病毒以及艾滋病。 (4)耗时费钱。一瓶"液体"一般要2小时左右才能输完;加上输液的设备、器械及药物的成本高,相同剂量的同样药物,费用比口服或其它常用的用药方法要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因此,治疗疾病不能完全依靠"输液",必须依据病情来决定,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三. 注意事项 (1).为什么有的"输液"瓶上要裹上黑布? 医院有时可以看到"输液"瓶上包了一层黑布,这是怎么一回事呢?道理很简单: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促使某些药物的氧化、分解和变色,如肾上腺素经日光照射后易氧化变成红色、棕色,产生有毒物质;又如对氨水杨酸(PAS),静滴溶液久置和见光可分解成棕色的间位氨基酚,使抗结核的疗效减弱而同时又增加其毒性;再如血管扩张剂硝普钠,遇光后很快分解为硫氰化合物,失去扩张血管的作用同时还可造成氰化物中毒。因此对这些药常常临时配制"输液"液,并及时裹上一层黑布,避免日光中的紫外线的照射,以保证药物疗效,减少药物的毒性反应。当你遇见“输液”瓶裹有黑布的静滴液时,请你不要认为这是“多此一举”,随意将其掀开,以免达不到治疗效果和发生意想不到的毒性反应。 2."输液"以什么样的速度最合适? "输液"在速度上也是很有讲究的。每分钟以多少滴最为合适呢?这个问题是灵活和复杂兼而有之。一般情况下,成人以5O滴/分钟左右,儿童在20滴~4O滴之间,但在下列特殊情况下,要视病情、体质等灵活调整:

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技巧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与研究总结出许多技巧,现介绍如下。 1?持针手法 静脉穿刺时,右手拇指、食指持针柄上下面,刺入皮肤后,拇指、食指持针柄前后面,穿刺成功率高,病人痛苦轻。因为在进针的开始, 手持针柄的上下面,接触面积大,用力均匀,针头稳定,针头进皮速度快,痛觉作用时间短,病人疼痛轻。针头刺入皮肤后改为拇指、食指持针柄的前后面,以暴露针梗的尾部,便于观察静脉回血,以免刺破血管。 2?选血管的技巧 (1)对血管粗而明显易固定者,应以20。角从正面或旁侧进针;对皮下脂肪少静脉易滑动者,左手拉紧皮肤以固定血管,以30。角从血管右侧快速进皮刺入血管易成功;对脱水或血管充盈不足的病人,先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张,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到1/4时,针头稍向下倾,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上下血管壁分离,以免刺破血管;对浮肿的病人应选择粗血管,用拇指沿血管走行按压使之暴露,消毒后快速进针;对头皮静脉穿刺的病人以5。角采用直刺,进皮后沿血管方向缓慢下潜,见回血后前进少许即成功。 (2)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通常选用两颞部及前额,尤其是前额发际边缘便于固定和留针,可用一指压住静脉一端,另一指前推,若立即充盈可作穿刺部位,若缓慢充盈说明血管逆向流动。留针应便于操作和固定,进针角度一般取5°?10°为宜,角度过大则容易进针过深进入脂肪层,针头在血管下运行或扎穿,过浅则针头在皮内造成穿刺阻力,致使穿刺失败,增加患儿痛苦。较小的患儿或消瘦的患儿,血管走行明显,近似零角度进针可取得满意效果。 3.控制滴速的技巧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 (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既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的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中图分类号】R93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1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本人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总结了几点技巧。 1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选择血管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1]。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4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刘素芬[2]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5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

静脉输液的创新与技巧

静脉输液的创新与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创新;技巧 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了护士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医院护理质量的好坏,并对治疗效果和医患关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按正规操作程序外,还应认真观察、学习、探讨静脉输液的技巧问题,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也是实行人性化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静脉输液包含以下许多技巧,现总结如下。 1 配置液体的技巧 1.1 药物配伍禁忌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治疗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在更换输液瓶时应仔细观察莫菲氏滴管内液体有无变色、浑浊、沉淀发生,一旦发现应立即调换输液器,不能将输液器冲洗后再利用,以免吸附在管壁上的有害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同时应向病人解释,告知莫菲氏滴管内配伍反应的药物未进入体内,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并登记配伍反应药物的名称等,及时上报。 1.2 配制粉剂药物的技巧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

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一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针,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液体不下降而造成针头阻塞。 2 排气的技巧 2.1 输液前排气排气的技巧在于要先把输液管的调节器关紧,反折排气管,以右手挤捏莫菲氏滴管,待液面至1/2~2/3满,先松开反折的管,左手下滑至输液调节器,当液体流过过滤器时,右手反折针头软管,控制液体慢慢完全浸透过滤网,待空气排尽时关闭输液调节器。右手缓慢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将滴壶上方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等待药液流到过滤网时再把过滤网的针头向上举并轻轻弹几下,直到过滤网中不存有气泡,注意过滤网中容易进入气泡,穿刺后易流入静脉,可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即可将调节器关紧。 2.2 输液中排气输液过程中,因患者及家属呼叫不及时或者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这时可采用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莫菲氏滴管,使莫菲氏滴管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用力捏住输液管,使管壁呈扁平状向上滑行,并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莫菲氏滴管排出。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法的操作方法 静脉输液是一种经静脉输入大量无菌溶液或药物的治疗方法。静脉输液是利用液体静压的物理原理,将液体输入体内。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下连橡胶管的玻璃瓶。瓶内液体受大气压力的作用,使液体流入橡胶管形成水柱,当水柱压力大于静脉压时,瓶内的液体即顺畅地流入静脉。 操作方法 (一)周围静脉输液常用部位同静脉注射法。头部浅静脉适用于小儿,也用于成人。 1.密闭式输液法利用原装密闭瓶插管输液的方法,其操作简便,污染机会少,广泛用于临床。 (1)按治疗本,带输液架至床旁,向清醒病人解释输液目的,以取得配合,选择合适的静脉,调节输液架高度,嘱病人排便。 (2)洗手戴口罩,根据医嘱备药,擦去瓶上灰尘,检查瓶口有无松动、破裂现象,认真核对药名、浓度、剂量和有效期,在光线充足条件下检查药液的质量,将瓶上下摇动,采用直立-倒置“Z”字型检查,每瓶对光检查时间不少于10秒钟,如发现有絮状物、沉淀、变色等均不得输用。取下输液瓶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检查输液器的有效期和无菌状态,备齐其余用物携至床旁。 (3)操作前认真做好查对,协助病人摆体位,放妥止血带(为防止交叉感染,要做到治疗巾、止血带每人“一巾一条”),以2%碘酊、75%酒精消毒瓶塞,如液内需加药时则应在治疗室进行,加入其他药液应摇匀(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在瓶签上注明床号,所加药物名称、剂量、。将输液管的针头和通气管针头去掉针帽,同时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通气管另一端固定在网袋上。 (4)将输液瓶倒挂在输液架上,用手挤压点滴管,然后松开,使药液进入点滴管的1/2为止,排气后将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管下端夹紧,以便穿刺时易见回血。 (5)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扎止血带,嘱病人握拳,使静脉充盈。 (7)根据病人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调节滴速,一般成人每分钟60-80滴,儿童每分钟30-40滴,对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疾患输入速度宜慢;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者速度可适当加快,当输入高渗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滴速宜慢。 (8)再次查对,交待注意事项,护士消毒双手后,方可为下一位病人治疗。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病人,随时观察反应及滴速。如为继续输液,原则上输一瓶配一瓶,以防准备过早造成药物污染,或降低药效,应及时更换输液瓶,其方法是;先除去铝盖中心部分,套上网袋,常规消毒瓶塞后,挂于输液架上,从第一瓶内拔出通气针头与输液管瓶针,分别插入瓶内,待输液畅通方可离开病人,若输两瓶以上液体,而溶液间又无配伍禁忌者,可采用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护士护理静脉输液常识与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并期望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而健康教育的意义就是针对患者的健 康需求,通过教育活动,向人们传授健康知识,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高,护理工作已不再是单纯简单的技术操作,“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更是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形象窗口,并且由于输液病人多、病种繁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护理人员少等诸多不便因素,因此,如何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是长期以来非常重要的课题。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然而,在临床护理中,静脉穿刺是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而穿刺部位出血、淤血也不少见。如何避免穿刺部位的出血、淤血,取得较好的按压效果,减轻病人痛苦。以下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穿刺部位出血、淤血的原因与处理方法等的容: 一、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护理及观察 1.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技巧 (1)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

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进行评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每个新药使用前应先学习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须在顺次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注入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这样既可省力又可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可避免因输液瓶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2)静脉输液排除气体的技巧: 过去常规的静脉输液排气法容易使输液管产生气泡,其原因是墨菲氏滴管转正呈垂立状态时,瓶液体呈线状垂直流入液面,由于瓶负压加重力的作用,液体在快速下坠时可形成冲击力,而墨菲氏滴管的液体容量不能有效地缓冲其冲击力,导致液体带着气泡快速而直接地流向下段滴管,故容易发生气泡。 现在普遍主使用的是新的排气方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当管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

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技巧问题

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技巧问题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达到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总结出静脉输液中应注意的7项技巧:(1)配制液体的技巧;(2)排气的技巧;(3)选血管的技巧;(4)控制滴速的技巧;(5)更换液体的技巧;(6)拔针的技巧;(7)有利于患者康复的技巧。 「关键词」静脉;输液;血管;针眼;技巧 静脉输液是门诊输液中心最常见的给药方式及护理技术操作。笔者从事临床护理30年,在静脉输液操作上进行了认真的观察与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达到促进护理业务进步的目的,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除按操作规程外需特别注意的技巧问题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 配制液体的技巧 配制液体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 排气的技巧

排气时把滴壶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上举,使滴壶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当液体流入滴壶1/3时关紧调节器放下手中输液管,待滴壶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滴壶里的液面后,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滴壶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滴壶下关紧,排气成功。 3 选血管的技巧 3.1 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操作者用左手握患者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血管有分叉应在血管下0.5cm处进针,以35°角快速刺入皮下后稍放平针头,当针尖已压住血管时针体角度再稍抬高25°快稳刺入血管,见回血后放平针体再徐徐进入少许,用4条胶

浅谈静脉输液中的技巧

浅谈静脉输液中的技巧 发表时间:2014-05-08T13:54:19.6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3期供稿作者:陈莲 [导读] 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可采用逆行静脉输液法,输液速度不会减慢,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陈莲 (江苏省新沂市中医医院急诊科 221400) 【关键词】静脉输液一针见血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208-02 大家都知道,静脉输液在疾病的治疗,抢救生命方面必不可少,是一种重要的常规治疗手段,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一针见血,把这一技术应用好,使病人获益多,痛苦小,安全有效,而护士省时又节力呢?在长期的输液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技巧: 1.排气的技巧:现在普遍主张使用的是新排气法,即首先将墨菲氏滴管倒置,打开调速器,使液体自然滴入滴管内,当管内液平面达1/2~2/3时,折叠滴管下端输液管,转正滴管,使滴管倾斜45°左右,再松开折叠处,慢慢放下输液管,使液面下降,待液体流至终端过滤器时,将过滤器倒置90°,等液体完全通过过滤器时,再翻转过滤器,使液体缓慢向下排出至输液针头2~3滴即可,最后关上调速器。新排气法中,因注意使莫菲滴管倾斜45°左右,液体下流时方向有改变,缓解了水流冲击,不易产生气泡。而将输液器终端过滤器倒置,减少了气体与滤过膜接触的面积,液体可完全通过过滤器。 2.选择血管的技巧;选择上肢静脉时,尽量选择桡侧血管,因尺侧神经末梢更丰富,痛觉更强。尽量选择较平坦的位置,这样固定较好,患者轻微活动不易外渗。在抢救时则需争分夺秒,应尽量选择离心脏较近的大静脉给药。短期输液者捡好的血管扎,对于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则要从远心端到近心端,从细血管开始,合理安排。对于那些血管极不好找的患者,切忌用手拍打血管,那样容易使凝血功能不好患者的针眼再次出血,而且很疼,应用手掌摩擦血管使其暴露充盈,可以让患者的手热敷或下垂几分钟,也可以借助血压计按照常规测血压的方法绑上袖带,充气后很快可以发现血管暴露出来,不要因费事而轻易下针。止血带最好是带弹力的宽布带,橡胶系上后病人往往感到疼痛。小儿头皮静脉应选择离眉远一点,尽量不选择颞浅静脉,因抬眉或进食针头会随之而动,这样,都容易肿针。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可采用逆行静脉输液法,输液速度不会减慢,未见局部肿胀及其他不良反应。 3.输液前心理护理的技巧:门诊护士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有效的沟通能力,大多数患者对打针都有畏惧感,怕疼,担心一针打不上出现颤动、躲闪等,给成功穿刺带来障碍。对此,护士应理解并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可通过微笑交谈的方式把自己穿刺成功的自信传递给患者。遇到血管不易穿刺的患者,护士选择血管时切忌口中念叨血管如何不好扎往哪扎呀等等。这些不自信的话往往会给患者造成更大的不安,这时可与患者交谈些其他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缓解其紧张情绪,使其在和谐气氛中接受治疗。遇到较固执病人,如果他认定某个护士为其输液,宜尽量满足他的要求。小儿输液,穿刺前更要耐心解释,讲道理,多给孩子表扬和鼓励,夸奖孩子乖、听话、勇敢、聪明,让其模仿其他孩子的表现,取得他们的配合,切忌硬拽。 4.扎针的技巧: 4.1部位:一般成人手臂上的血管疼痛要轻一些,病人方便且易于操作。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头皮静脉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浅表易见,便于固定,不影响病儿活动,多采用头皮静脉输液法。 4.2进针角度和速度:吴晓连等[1]采用针头斜面与血管纵轴平行,针头与皮肤成40°~60°,利用腕部力量,以轻快地动作在静脉上方快速直刺血管,见回血后迅速放平针柄,再沿血管进针少许。孙玉红等[2]采用让患者自然放松,不需握拳,操作者紧握患者五指,使之向手心方向弯曲成弧形,这样,既能绷紧皮肤,又能使穿刺部位血管充盈,右手持针,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成45°左右,向心方向,血管上方快速刺入静脉,在缓慢平行前移少许,如果进入血管后速度仍然快,病人就有又酸又胀的疼痛感。与传统静脉穿刺法相比,这两种方法既能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又能减少对静脉的损伤,延长静脉使用寿命。小儿头皮进针要慢,针头与静脉采用10°角,扒紧皮肤并固定住血管,见回血或有突破感即停止进针,否则容易穿出血管外。 4.3不同进针长度对血管壁的损伤:于瑞花等[3]采用穿刺见回血后分别再进针0.4cm和1cm的方法行静脉输液,其结果显示针头进入血管短的一组对血管的损伤小,血管使用寿命长,病人疼痛反应小,而进针长的一组对血管损伤大,静脉使用次数减少,疼痛反应剧烈。这主要是因为注射针头对血管壁的局部机械性损伤所致。进入血管的针头越长,对血管壁的机械性刺激和损伤面积越大,对血管壁的损伤越严重,红细胞及其血浆成分渗出越多,血管淤血越明显。由于大量血管内皮细胞被破环,胶原暴露,极易激发血栓形成而阻塞管腔。提示临床上静脉输液穿刺时见回血后,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在能达到牢固固定好针头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进入静脉的针头长度。特别是长期输液的危重病、慢性病、肿瘤化疗病人,对延长病人静脉的使用寿命、减轻病人的痛苦、预防静脉炎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4.4固定:贴胶布要牢靠,省掉交叉一步,交叉是病人常感到疼痛,且拔针时也不方便操作。幼儿手部最好用夹板固定,小儿头部悬空位置可用棉球将针头垫平,可采用“S”型固定法,即穿刺见回血后用4条胶布(0.8×7cm)固定。第一条胶布横贴固定针柄部,第二条胶布横过针柄部下方向上交叉后固定,第三条胶布一端横贴无菌小棉球于皮肤针眼处,一端同时横贴头皮针塑料管,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在针柄左或右侧,第四条胶布一端横贴于第三条胶布重叠固定头皮针塑料管,另一端横贴在头皮针向下弯曲的塑料管与皮肤上,将头皮针塑料管固定成“S”型状,用弹力绷带固定,防止因出汗胶贴脱落。此方法符合力学原理,操作简单、易固定、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头皮静脉穿刺固定方法。叮嘱患儿家属不要戴帽或用物遮盖,抱时固定手臂,防抓脱。 4.5调节点滴速度:根据病人年龄·病情·药物性质调剂速度.一般成人40~60滴/min,儿童20~40滴/min,小儿不超过20滴/min。叮嘱患者不要随意调节输液滴数。静脉滴注速度关系到患者心脏负荷,药物的疗效及稳定性,部分药品滴注速度过快可致过敏反应和毒性(死亡)。如万古霉素滴注速度过快可致由组胺引起的非免疫性与剂量相关反应(出现红人综合征),突击性大量注射不当,可致严重低血压。每1g至少加入200ml液体,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2h以上。两性霉素B静滴速度过快有引起心室颤动和心脏骤停的可能,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6h以上。抑酸剂雷尼替丁静滴速度过快可引起心动过缓,必须控制速度。血管松弛剂罂粟碱静滴速度过快有引起呼吸抑制,并可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甚至死亡。维生素K静滴速度过快,可见面部潮红、出汗、胸闷、血压下降,甚至虚脱等。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h以上的药物有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氯霉素、红霉素、莫西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培氟沙星等。20%甘露醇滴注速

静脉输液的技巧

静脉输液技巧 1、扎两根止血带法:在肘关节上及腕关节内关穴处各扎一根止血带于肘窝部行静脉穿刺取血,比扎一根止血带效果好,对一些不能主动握拳配合的儿童,可代替握拳,同时局部血管充盈度满意。此法不仅适合儿童,也适合成人中因消瘦、血管不固定、不充盈、肌张力低下、衰竭及无力握拳患者。并在此基础上,扩大到手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腕关节内关穴处,另一根扎在2~5指的第一节指节处)、足背(止血带一根扎在踝关节的内踝上6cm处,另一根扎在足部1~5跖骨小头处)的静脉输液,对明显水肿及肥胖难以进行静脉穿刺的患者,用两根止血带,上下相距约15cm,捆扎肢体,1min后,松开下面一根止血带,这时该部位看到靛蓝色的静脉,利于穿刺。 2、易见回血法:一次性输液器的应用,存在着头皮针进入血管后,不易回血或回血量较少的缺点,影响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易见回血的方法,一是调节器高调法,即调节器置于紧贴茂菲氏滴管下端,二是调节器高调输液瓶低位法,即调节器在高调的基础上,输液瓶挂于输液架调节旋钮上,成功率均高。认为这两种方法,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体瓶的位置降低,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调节器置高位,输液管内承受回血的余地增加,所以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血液就很容易回到针管内。 3、局部血管扩张法: (1)外涂血管扩张剂法:对周围静脉显露不明显,血管痉挛穿刺困难患者,用棉签蘸1%硝酸甘油涂在手背上,并湿热敷局部3min左右,表浅小静脉迅速充盈,经临床观察和仪器检测证实,此法能使静脉直径明显增加,血管充盈度增强,且无过敏反应发生。用棉签蘸阿托品注射液适量,涂擦穿刺局部皮肤8~12次,2~5min后,局部浅静脉扩张充盈显露,均未发生不良影响

静脉输液的几项重要操作技巧

静脉输液的技巧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通过这两年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参考有关静脉输液的相关文献资料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8项技巧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 七步洗手法洗手,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行操作;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治疗盘、吉尔碘各1瓶,棉签若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和剂量;患者方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 2、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准确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使用新药前应先学习看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需要在两瓶液体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往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省力又避免药液浪费。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药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3 排气的技巧 3.1 输液前排气挂瓶前先关闭调节器,液体瓶挂于输液架上后,使莫菲氏滴管下垂,一手反折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一手轻轻挤捏莫菲氏滴管,使莫菲氏滴管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缓缓打开调节器,并使过滤网远端向上,让液体呈线状流下,待药液自针头滴出2~3滴时关闭调节器。使用这种方法排气,输液管壁以及过滤网处都不容易产生气泡。 3.2 输液中排气输液过程中,因家属呼叫不及时,护士巡视不及时而致输液管中液面下降至莫菲氏滴管以下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指弹输液管排气法就难以达到排净空气的目的。这里介绍缠绕式排气法,首先轻轻挤捏莫菲氏滴管,使莫菲氏滴管内液面上达1/2~2/3处,再将调节器推至输液管末端滤网处关闭。左手自调节器上方固定输液管,然后将输液管缠绕于右手手指上,迫使气体自下而上由莫菲氏滴管排出。缠绕过程中嘱患者抬高输液侧肢体,也可先降低输液架高度。此方法简便易行、速度快、不浪费药液,且符合无菌操作原则。 4、输液前心理护理的技巧: 作为护士需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有效的沟通能力,争取患者最大限度的合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