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癌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乳腺癌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乳腺癌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乳腺癌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相关因素:与手术创伤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情绪稳定,疼痛程度减轻。

护理措施:

1) 术后48小时内按医嘱适当给予止痛剂,并观察疗效。

2) 麻醉消退后予半卧位。

健康教育:

1) 指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

2) 指导术后患肢活动的注意事项。

护理评价:

1) 疼痛是否减轻。

2) 是否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

2.清理呼吸道能力低下

相关因素:与术后痰多、刀口疼痛或咳嗽无力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咳嗽或咳痰后呼吸平稳,呼吸道通畅,病人掌握有效的排痰技巧。

护理措施:

1) 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坐起活动。

2) 协助病人扣背、咳痰、双手保护切口。

3) 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有无胸闷、气短、必要时吸氧。

4) 观察体温变化,测四次温。

5)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4次,湿化呼吸道,促进排痰。

健康教育:

1) 指导术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

2) 指导术后正确的咳嗽咳痰技巧。

3) 讲解应用雾化注意事项。

护理评价:

1) 病人术后是否有效的将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病人是否掌握了解健康教育内容。

3.自理能力缺陷

相关因素:与手术后活动受限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术后生活能够自理。

护理措施:

1) 协助病人生活所需,做好晨晚间护理。

2) 术后48小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活动时保护患者。

3) 根据病情做晨晚间护理。

健康教育:

1) 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

2) 指导术后患肢活动的注意事项。

护理评价:

1) 病人术后生活是否自理。

2) 病人是否掌握了健康教育内容。

4.出血和皮下积液的危险

相关因素:与手术创伤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术区辅料清洁无渗出。

护理措施:

1) 术后15-30分钟测BP、P一次。

2) 妥善固定负压吸引区,每2小时挤压一次。

3)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4) 刀口局部用500g沙袋或盐袋压迫24-48小时。

健康教育:

1) 指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

2) 指导患者术后适当活动。

3) 指导患者术后引流的重要性,学会观察引流情况。护理评价:

1) 病人术区敷料是否清洁无渗出。

2) 健康教育内容是否掌握。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一、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经局部扩展、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临床表现】 (1)病人多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呈无痛性、单发、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不易推动; (2)乳房局部隆起,可有癌肿表面凹陷,呈“酒窝征”;乳头偏向癌肿侧:乳头内陷等; (3)晚期呈恶病质表现,另有乳房癌肿固定、表面呈“桔皮样”改变、出现卫星结节,皮肤溃破等。 【特殊检查】红外线扫描,活检等。 【治疗要点】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激素、免疫等综合治疗。 二、术前护理 1、同围手术期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乳腺癌病人常有复杂的心理变化,如对癌症及预后的恐惧、对术后胸部形态的忧虑,对家庭支持的担心等,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做好解释,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3、术前备皮剃去患侧腋下的毛发。 三、术后护理

(一)护理诊断 1、有感染的危险留置引流管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乳房外形改变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乳腺癌预防的相关知识。 (二)护理措施 1、同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麻醉清醒后半坐卧位,利于呼吸和切口引流。 3、营养支持术后6h即可正常饮食。 4、伤口护理 (1)皮瓣:胸带包扎松紧适宜,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 (2)引流管;①妥善固定,病人起床时固定于上身衣服;②保证有效的负压引流:③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术后1~2天每天引流血性液体约50~100ml,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皮瓣下无积液,创面与皮肤紧贴,即可拔管;④如有局部积液,皮下有波动感,应报告医生。 5、并发症的护理 (1)患侧上肢肿胀: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指导病人平卧时抬高患侧上肢;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按摩患侧上肢,促进淋巴回流;肿胀严重者戴弹力袖;局部感染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2)气胸:病人若感胸闷,呼吸困难,应及早检查。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方案(一)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郁气滞证:结块,两胁胀痛,或经前作胀,经来不畅,郁闷寡言,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苔薄白,或舌边瘀点,脉弦或弦滑。 (二)气血两亏证(术后多见):患者多数年纪偏大,中气不足,术后伤正气,且癌症属瘀毒内蕴,耗伤津液,故见面色晄白,心跳气短,夜眠欠佳,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三)冲任失调证(年轻多见):内肿块、表面不光滑、盗汗、口干、腰膝酸软,舌质红、苔少,脉细或细数无力。 (四)气滞血瘀证: 乳中有块,烦闷易怒,寐差,口干喜饮,便干尿黄,舌紫暗,苔黄厚,脉沉涩或弦数。 (五)脾虚痰湿证:患者素有脾胃虚弱、术后面色苍白,体倦乏力,免疫力下降,患者上肢肿胀、胸闷、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滑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患侧肢体肿胀 1、注意观察术肢水肿程度、皮肤情况。指导患者卧床时将此侧手臂抬高以预防或减轻肿胀。 2、术后避免术侧上肢静脉穿刺、测量血压等,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并适当运动术肢。 3、术后患肢功能障碍 (1)注意观察术肢活动情况。 (2)做好宣教,强调术肢及时充分的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取得患者配合。 (3)做好功能锻炼方法的宣教。术后强调上肢的早期功能锻炼:术后3-5天后活动肩部,拆线后加大肩部活动范围,指导患者做患肢爬墙,梳理头发,拉绳,展肘等运动,以恢复肢体功能。爬墙练习:面立墙边,将患肢扶在墙上,尽可能向上爬,然后轻轻有力依靠体重前压,由轻至重,慢慢前行。每天早晚各练1次,直至患肢与健肢上爬行高度一致。每次爬墙以后,前后活动上肢,并以健侧手对患侧肢体按摩。平卧时应抬高患肢,做握拳活动,以利于血液和淋巴回流。 二)患侧肢体疼痛 1.病情观察: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遵医嘱予止痛剂后观察用药反应。 2.一般护理: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色调淡雅,避免噪音及不必要的人员走动。给予舒适体位,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胸痛严重者,宜患侧卧位,避免剧烈咳嗽,必要时用手按住胸部疼痛处,以减轻胸痛。 3.心理护理:指导采用放松术,如缓慢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舒缓音乐等。 4.中医操作:耳穴压豆,主穴:乳腺、腋下、肝,配穴:交感、内分泌。按揉2-3次/d,每次1-2min。 三)胸痛 1.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遵医嘱予止痛剂后观察用药反应。 2.保持环境安静,光线柔和,色调淡雅,避免噪音及不必要的人员走动。

乳腺疾病护理学常规

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1.急性乳腺炎护理常规 (1)预防: 1)避免乳汁淤积,每次哺乳后将剩余乳汁吸空 2)防治乳头皲裂,可用自身乳汁涂抹 3)保持乳头清洁,妊娠后期每天用清水洗,哺乳后清洗 4)应纠正乳头凹陷 (2)按普外一般护理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3)炎症发生后应注意: 1)高热时按高热护理常规 2)补液及应用抗生素 3)用乳罩托起肿大的乳房以减轻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4)保持乳管通畅 5)局部热敷 (4)手术后护理 1)按手术后护理及全麻后护理常规 2)根据切开部位采取不同的卧位,保持引流通畅 3)停止哺乳,乳汁用吸乳器吸出,或用芒硝外敷,安医嘱服回奶药4)患乳托起,减少疼痛,必要时给予止痛剂 2乳腺癌手术护理常规 (1)手术前护理 1)按普外一级护理及手术前护理常规

2)做好心理准备 3)应终止妊娠 4)完善术前检查 5)乳腺癌根治术,需要做植皮者,准备对侧大腿供皮区皮肤6)手术前用化学疗法者,按化疗护理常规 (2)手术后护理常规 1)按手术后护理常规及全麻护理常规 2)清醒后改半卧位 3)伤口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球,保持通畅,定时按压并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量,并准确记录 4)引流管接一次性负压球应低于引流口 5)倾倒引流液是应夹闭管道,放空气进入 6)术后注意观察患肢远端血液供应情况 7)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有计划的进行患侧肢体的功能锻炼,拔除引流管之前禁止做外展动作 8)指导患者如何穿脱衣服,穿衣时---应先穿患侧,再穿健侧; 脱衣时---应先脱健侧,再脱患侧 9)禁止在患肢进行穿刺 10)注意供皮区创面的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11)术后给予化学疗法或放射疗法,按化疗,放疗护理常规12)教会患者进行乳腺自我检查 13)弥补外形可用义乳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肿瘤首位。 【临床表现】 (一)常见乳腺癌 1、乳房肿块 (1)早期:表现为患侧乳房出现无痛性、单发小肿块,病人常在洗澡或更衣时无意中发现。肿块多位于乳房外上象限,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在 乳房内不易被推动。 (2)晚期:乳腺癌发展至晚期可出现:○1肿块固定:癌肿侵入胸筋膜和胸肌时固定于胸壁不易推动;○2卫星结节、铠甲胸:癌细胞侵犯大片乳房皮肤时,可出现多个 坚硬小结节或条索,呈卫星样围绕原发病灶;若结节彼此融合,弥漫成片,可延 伸至背部和对侧胸壁,致胸壁紧缩呈铠甲状,病人呼吸受限;○3皮肤溃烂:癌肿 处皮肤可溃破而成溃疡,常有恶臭,易出血。 2、乳房外形改变:随着肿瘤生长,可引起乳房外形改变。○1酒窝征:若肿瘤累及Cooper 韧带,可使其缩短而致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出现“酒窝征”;○2乳头内陷:,乳腺的纤维组织和导管系统可因肿瘤侵犯而挛缩,牵拉乳头,使乳头偏向肿瘤--侧,病变进一步发展可使乳头扁平、回缩,凹陷。○3橘皮征:如皮下淋巴管被癌细胞堵塞,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可出现真皮水肿,乳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 3、转移征象○1淋巴转移:最初多见于患者腋窝,少数散在、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无 痛、可被推动,继而逐渐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2血行转移:乳腺癌转移至肺、骨、肝时,可出现相应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胸痛、气急,骨转移可出现局部骨疼痛,肝转移可出现肝大或黄疸等。 (二)特殊类型乳腺癌 1、炎性乳腺癌 多见于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表现为乳房明显增大,皮肤充血、红肿、发热犹如急性炎症。检查时整个乳房肿大发硬,但无明显局限性肿块。炎性乳癌转移早而广,病程进展极为迅速,对侧乳房常被侵及,预后极差。 2、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初发症状为乳头刺痒、灼痛。以后出现慢性湿疹样改变,包括乳头和乳晕皮肤发红、糜烂、潮湿,可伴有黄褐色鳞屑样痂皮。病变皮肤发硬,边界较清。 病变继续发展,乳头可出现内陷和破损。有时在乳晕深部扪及小肿块,此类乳癌淋巴转移出现很晚,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 【评估要点】 (一)术前评估 1、健康史评估病人的月经史,婚育史、哺乳史、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 2、身体状况 (1)局部:○1乳房外形:两侧乳房大小形状是否对称;皮肤有无红、肿、局限性隆起、凹陷 及橘皮样改变;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头有无内陷,乳房浅表静脉是否扩张;○2乳房肿块:肿块大小之地和活动度,表面是否光滑,边界是否清楚,肿块与深部组织的关系。 (2)全身:○1评估病人有无癌症转移的征象:如锁骨上、腋窝淋巴结和其他部位有无淋巴结;○2评估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及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乳腺癌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乳腺癌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乳腺癌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1.疼痛 相关因素:与手术创伤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情绪稳定,疼痛程度减轻。 护理措施: 1) 术后48小时内按医嘱适当给予止痛剂,并观察疗效。 2) 麻醉消退后予半卧位。 健康教育: 1) 指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 2) 指导术后患肢活动的注意事项。 护理评价: 1) 疼痛是否减轻。 2) 是否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 2.清理呼吸道能力低下 相关因素:与术后痰多、刀口疼痛或咳嗽无力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咳嗽或咳痰后呼吸平稳,呼吸道通畅,病人掌握有效的排痰技巧。 护理措施: 1) 术后24小时鼓励患者坐起活动。 2) 协助病人扣背、咳痰、双手保护切口。 3) 密切观察呼吸的变化、有无胸闷、气短、必要时吸氧。 4) 观察体温变化,测四次温。 5) 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给予雾化吸入每日2-4次,湿化呼吸道,促进排痰。 健康教育: 1) 指导术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 2) 指导术后正确的咳嗽咳痰技巧。 3) 讲解应用雾化注意事项。 护理评价: 1) 病人术后是否有效的将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畅。 2) 病人是否掌握了解健康教育内容。 3.自理能力缺陷 相关因素:与手术后活动受限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术后生活能够自理。

护理措施: 1) 协助病人生活所需,做好晨晚间护理。 2) 术后48小时鼓励病人下床活动,活动时保护患者。 3) 根据病情做晨晚间护理。 健康教育: 1) 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动。 2) 指导术后患肢活动的注意事项。 护理评价: 1) 病人术后生活是否自理。 2) 病人是否掌握了健康教育内容。 4.出血和皮下积液的危险 相关因素:与手术创伤有关。 预期目标:病人术区辅料清洁无渗出。 护理措施: 1) 术后15-30分钟测BP、P一次。 2) 妥善固定负压吸引区,每2小时挤压一次。 3) 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 4) 刀口局部用500g沙袋或盐袋压迫24-48小时。 健康教育: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精选文档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近年来逐渐增长,且逐渐年轻化。困扰着很多女性的乳癌已成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部分大城市报告乳癌已占恶性肿瘤之首位。这种情况大大挫伤了疾病女性生活的自信心,降低了生活质量。本院2013 年3月〜2014年9月共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38例,并给予精心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指导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乳腺癌患者38 例,年龄36〜66 岁,平均51 岁,平均住院时间20d。术后病理报告:5例导管内乳头状癌,33例浸润型癌。 2术前护理 2.1心理护理手术前患者因对疾病缺乏了解,处于一种心理恐惧状态,担心手术会对以后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担心乳房的缺失及术后乳房切除会影响自我形象与婚姻质量,因此,术前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通过与患者主动交谈,听取患者的倾诉,适当地给予安慰,帮助解释和开导,讲解术后有办法弥补乳房缺失,如佩戴义胸、假乳、乳房重建等。尽量把同一疾病的患者安排在一个病室,介绍患者与曾接受过类似手术且已经痊愈的妇女联系,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渡过心理调适期。同时与家属做好工作,给予患者关心,能够使患者以更加稳定的情绪来接受治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作好解释,告知术前准备的必要性,避免患者因负性情绪导致焦虑及激动,术前哭泣、血压升高

等,保证患者围手术前安全。 2.2术前常规检查术前做好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全胸片、心电图、B超、胸部CT肿瘤指标、乳房MRI等检查,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肿瘤的大小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无远处转移等,告之拟采取的手术方式和术后康复锻炼的知识。以便更好地进行治疗。 2.3术前皮肤及肠道准备手术前1d 告诫患者洗澡更衣,严格按不同手术进行备皮,做好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向患者解释禁食禁水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呼吸道通畅以便取得患者配合。 3术后护理 3.1生命体征的观察术毕回病房后,嘱患者平卧6〜8h,头偏向健侧,以免呕吐引起误吸或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氧气持续吸入2 〜 4L/min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测血压、脉搏、呼吸氧饱和度,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使膈肌下降,以利于呼吸、有效排痰及切口引流。 3.2伤口的护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切口敷料是否干?dj 质醪课挥玫?性绷带加压包扎,使皮瓣紧贴胸壁,防止积液,积气。包扎松紧度以能容纳一手指,能维持正常血运,不影响患者呼吸为宜。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循环情况,若手指发麻、皮肤发绀、皮温下降、动脉博动不能扪 及,提示腋窝部血管受压,应及 时调整绷带的松紧度。若患肢肿胀,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3.3引流管的护理术后早期患者胸壁、腋下留置引流管,回病房后腋下立即接持续低负压吸引,同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漏气,保持适当负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护理问题/关键点 1.引流管的护理2.患肢保护及患肢功能锻炼3.患肢水肿4.其它并发症的观察(手术区域感觉异常、皮下积液、皮瓣坏死)5.创面出血6.切口感染7.自我形象改变8.放疗9 .全身治疗10.教育需求 初始评估 1.基础的生命体征、疼痛、血糖、身高、体重 2.过去史、近期手术史、近期治疗情况 3.用药情况:激素、避孕药 4.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史 5.婚育史:初潮、绝经、生育年龄、哺乳情况 6.心理/社会/精神 7.家庭支持情况 8.查体:乳房外形,肿块大小,位置,质地,活动度,有无乳头溢液、酒窝症、橘皮症,有无破溃,淋巴结情况等 持续评估 1.基础生命体征、疼痛 2.心理状况: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无焦虑、恐惧、是否保密,睡眠情况 3.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 4.病情及主要症状 5.实验室检查:CBC、BG、肝肾功能、电解质、免疫、小便、PT、APTT 6.辅助检查:双乳B超、钼靶、MRI、CXR、肺功能、心超、EKG

7.病理学检查:Core针穿刺组织学检查,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8.用药情况,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术前干预措施 1.心理护理乳癌根治术后人体体型发生变化,特别是对于年轻妇女,思想包袱重,术 前应疏导并说明术后有办法弥补,外观无损形象。协助患者角色的转换。 2.指导患者进食高营养、易消化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增加患者的食欲,以满足机体营养的需要,并储备能量,达到耐受手术的目的。 3.保护患侧肢体。 4.对于妊娠及哺乳期乳癌,应终止妊娠及断乳。 5.协助完成肿块穿刺明确诊断。 6.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及时了解报告。保乳患者术前行MRI检查,以明确肿块是否单发。 7.术前一天准备:常规备皮(患侧腋下备皮),皮试,术前宣教。 8.手术当日健侧肢体行静脉穿刺,双侧乳癌患者行颈静脉置管或下肢静脉穿刺。 术后评估 1.手术的情况:手术方式、术中情况,麻醉情况 2.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疼痛、双肺呼吸音、皮肤完整性 3.营养状况:进食情况、有无恶心呕吐 4.心理情况;自我形象的接受程度 5.引流液的量、色、性状、管周敷料 6.切口敷料 7.患肢肿胀情况 8.用药情况:静脉穿刺情况 9.早期活动的能力

乳腺癌的护理措施

引言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疾病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护理措施在乳腺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继续介绍乳腺癌的护理措施,包括手术术后护理、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测、心理支持和家庭支持、营养和运动以及预防和提早检测。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乳腺癌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并恢复健康。 正文内容: 1.手术术后护理 1.1伤口护理: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干燥并避免感染。 1.2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并注意副作用。 1.3导管护理:监测引流液量和性质,及时排空引流管,避免感染。 2.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测 2.1化疗和放疗的护理:监测患者的血液指标和生理反应,给予支持性治疗以减轻不良反应。 2.2靶向治疗的护理:定期监测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2.3影像学检查的护理:为患者安排定期的乳腺B超、CT或MRI检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 3.心理支持和家庭支持 3.1心理咨询:引导患者和家属接受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困扰。 3.2支持小组:组织乳腺癌患者互助小组,让患者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情感支持。 3.3家庭教育:向家属提供关于乳腺癌的基本知识,帮助他们理解患者的需求并提供支持。 4.营养和运动 4.1合理饮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营养平衡的饮食建议,包括增加蛋白质摄入和多吃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 4.2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手术后恢复情况,提供适当的运动指导,如散步、瑜伽等。 5.预防和提早检测 5.1定期随访:建立随访制度,定期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体检、乳腺B超、血液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5.2健康教育:向患者和公众普及乳腺癌的预防知识,如乳房自检的方法和意义。

乳腺癌护理质量标准

乳腺癌护理质量标准 乳腺癌护理质量标准 一、概述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档旨在制定乳腺癌护理的标准,以确保患者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 二、患者教育 1:提供乳腺癌相关的教育资料,包括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案等内容。 2:定期组织乳腺癌知识讲座,提高患者和家属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协助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包括病史、化验结果、治疗方案等信息。 三、治疗管理 1:与医生协作,制定个体化治疗计划,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 2:对于手术治疗,提供术前的准备知识,术后的伤口护理和康复指导。

3:对于放疗和化疗,提供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监测 治疗效果。 四、疼痛管理 1: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位置。 2:使用疼痛评估工具,如疼痛问卷、视觉模拟评分等。 3: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等。 五、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1:预防乳腺癌手术后的淋巴水肿,包括早期康复训练、按摩、穿戴弹力袜等。 2:监测并处理放疗和化疗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3: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应对乳腺癌带来的精神和情绪问题。 六、康复护理 1:协助患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等。 2:提供康复评估和定期随访,监测康复效果。 3: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适等。

附件: 1:乳腺癌治疗方案 2:乳腺癌手术术前准备指南 3:乳腺癌放疗和化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处理指南 4:乳腺癌康复训练方案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乳腺癌:乳腺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的疾病。 2:放疗:使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3:化疗:使用化学药物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 4:疼痛评估工具:用于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和位置的工具,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制定个体化的疼痛管理方案。

乳腺专科护理常规

乳腺专科护理常规 专科护理常规 一、乳腺疾病护理常规 1.入院护理常规: 1.1 病房护士接到入院通知后,准备床位及必要物品。 1.2 病房主班护士与处置室护士交接,接待病人,并协助 办理入院手续,护送病人到指定床位。 1.3 责任护士首先自我介绍,并介绍医师和相关护理人员。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病房制度,如作息时间、探视制度、陪伴制度、订餐制度等。协助病人及家属熟悉同室病人及病房环境,如各种设施的使用方法、物品摆放要求、污物间、配膳间位置等。

1.4 主班护士建立病历、诊断卡、床头卡,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并记录于体温单内。 1.5 通知主管医师检查病人,并及时执行医嘱。 1.6 责任护士了解病人病情、心理状态、家庭情况、生活惯,并于入院24小时内进行护理查体,完成入院评估、建立护理病历、拟定护理计划、措施及实施,同时依据病人状况相关健康教育。 1.7 病人入院后每日测量并记录T、P、R、BP四次,连续三天,体温正常者改为每日两次。若发生病情变化,应随时监测生命体征,每日询问大便次数并记录,每周测量并记录体重、血压一次。 1.8 入院后遵医嘱于次日晨留取血、尿标本进行化验,并向病人说明各项检查的目的。合理为病人安排各项检查,做到全部陪检。

1.9 责任护士根据病人心理状况和各项检查结果,及时调整护理计划和措施,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健康教育。 2.乳腺疾病患者出院护理常规: 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和具体情况后,进行出院指导: 2.1 患肢锻炼及保护方法。 2.2 患肢水肿的预防、观察及护理措施。 2.3 乳腺自检方法及定期复查时间。 2.4 义乳佩戴的意义。 2.5 夫妻生活指导。 2.6 术后放疗及跟踪化疗的相关指导。 2.7 出院带药的药理作用、服用方法、副作用。

乳腺癌手术护理常规

乳腺癌手术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者心理状况,焦虑、恐惧及术后对形态改变的自我感觉;患者家庭护理的能力和维持健康的知识水平。 2.观察切渗血情况,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质和量,有无活动性出血;观察有无气胸、胸闷、呼吸困难以及疼痛的程度。 3.观察患侧肢体血运、运动情况、有无感染和静脉炎的症状。 【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安慰患者,鼓励家庭成员给患者支持和关爱;让患者与手术成功者交流经验,帮助患者度过心、理调试期。 (2)完善各项检查,做好皮肤准备。 2.术后护理 (1)按全麻术后护理常规,术后6小时取半坐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全麻完全清醒后,鼓励患者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以促进伤愈合。 (3)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妥善固定负压引流管,维持有效负压,保持引流通畅,并记录引流液的量及性质;观察伤渗血及愈合情况,手术部位用胸带加压包扎,松紧适宜,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及时调整胸带的松紧度。 (4)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若有胸闷、呼吸困难、发

绀等气胸症状,积极配合医生对症处理,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5)忌在患侧上肢测血压、采血、静脉或皮下注射,预防患侧上肢肿胀。 (6)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等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后反应。 (7)功能锻炼:术后3天内患侧上肢限制活动,避免外展上臂;术后2〜3天开始手指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术后3〜5天开始活动肘部;术后1周可活动肩部、手指做爬墙运动,直至患侧手指高举过头,自行梳理头发。一般每日3〜4次,每次20〜30分钟为宜,应循序渐进。 (8)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上的支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护理操作中避免过度暴露手术部位,以保护患者隐私。 【健康指导】 1•术后近期避免用患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继续功能锻炼。 2.术后5年内应避免妊娠,以防乳腺癌复发。 3.放疗和化疗期间,注意保护皮肤,定期复查肝功能、血常规,出现骨髓抑制现象应暂停放疗或化疗。 4.当患者欲行乳房再造,在术后3个月内进行,但有进行性转移或乳腺炎时,应严禁做假体植入;乳房硕大的患者,伤一愈合,应佩戴有重量的假乳,以保持体态匀称。 5.指导患者术后乳腺自查1次/月,健侧乳房每年体检1次,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乳腺癌护理常规

乳腺癌护理常规 〔一〕定义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二〕临床表现 1.乳腺肿块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那么,外表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假设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假设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那么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开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自我形象紊乱与乳腺癌切除术造成乳房缺失和术后瘢痕形成有关。 2、有组织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留置引流管、患侧上肢淋巴引流不畅、头静脉被结扎、腋静脉栓塞或感染有关。

乳腺癌术后健康教育

乳腺癌术后健康教育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之一。术后的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乳腺癌术后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后的恢复过程。 一、术后护理指导 1. 伤口护理:术后患者需要定期清洗伤口,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感染。使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定期更换。避免用力搓揉伤口,避免碰撞和压迫。 2. 引流管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留置引流管,需要注意引流管的通畅和引流液的观察。定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颜色,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3. 疼痛管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可以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止痛药物。同时,可以尝试热敷、按摩等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果疼痛加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 4. 洗澡指导:术后患者可以进行浅水洗澡,避免用力搓揉伤口。洗澡后要及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身体,避免感染。 二、饮食指导 1. 蛋白质摄入:术后患者需要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康复。可以选择鱼、鸡肉、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2. 蔬果摄入:术后患者需要摄入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以增强免疫力和促进肠道蠕动。建议每天摄入五种不同颜色的蔬果。 3. 饮食平衡:术后患者需要注意饮食的平衡,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防止体重增加和身体不适。 三、运动指导

1. 术后适宜运动:术后患者可以进行适度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适 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预防血栓形成。 2. 避免剧烈活动:术后患者需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免对身体造成 过大负担,延缓康复进程。 3. 定期锻炼:术后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并保持定期锻 炼的习惯。可以寻求专业的康复指导,进行有针对性的锻炼。 四、心理支持 1. 家庭关怀:术后患者需要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家人可以陪伴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 2. 寻求专业支持:术后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应对手 术后的情绪波动和心理压力。 3. 参加康复活动:术后患者可以参加乳腺癌康复活动,与其他患者交流经验, 分享心得,互相支持。 五、定期随访 1. 术后复查: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包括体检、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以保证康复的效果。 2. 定期随访:术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随访,医生会对患者的康复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 以上是乳腺癌术后健康教育的一些内容和方法,希望对患者的康复有所帮助。 术后的恢复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指导,相信一定能够早日恢复健康。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

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 乳腺癌根治术是乳腺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其根治范围是根治术的范围是将整个患病的乳腺连同癌瘤周围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小肌和其筋膜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许多患者不了解术后康复的知识导致术后产生焦虑等情绪也影响了乳癌术后的恢复。所以术后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以及促进患者康复是极其重要的。 一:常规护理1:生命体征测量术后返回病房应立即接氧气吸入并持续低流量吸氧,接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意识情况。术后每15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等,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每2小时测量一次生命体征并及时进行护理记录。2:术后妥善固定引流管,观察患者伤口处加压包扎情况,随时注意引流液的量颜色如有疑问随时报告医生。 二:术后体位术后6h以内去枕平卧以利口腔分泌物流出,全麻清醒后可改为半卧位以利引流。术后患侧前臂固定于身体上,肘关节轻度弯曲保持功能位,上臂可垫小软枕使其与身体同高,这种体位可以促进皮瓣愈合保持引流通畅。 三:术后引流管的护理乳腺根治术后一般在皮瓣下防止引流管,及时引流渗液和积气,促进愈合,我院一般术后放置高负压引流器,待引流量稳定后可改为普通的负压引流器。 1,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注意引流管有无血块堵塞,引流管有无弯曲。2,为了保证有效的负压吸引,护士必须每小时挤压引流管或负压吸引器。 3,一般术后1~2天引流量较多第一天约100ml,第二天约60ml其后引流量慢慢减少。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一般术后5天皮瓣下无积液,创面与皮肤紧贴即可拔管,如携带负压吸引器出院的患者应在住院期间由护士指导如何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滑脱,如需更换负压吸引器应来院由护士更换,患者不得自行更换吸引器以免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4,注意观察负压吸引器,如果发现引流量突然增多或者引流液呈鲜红色则怀疑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四:术后并发症的护理1术后出血护理由于乳腺癌手术创伤大,切除 组织多,术后较易发生出血。出血观察方法:患者手术结束后回到病房时, 即应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等情况。2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及功能障 碍护理乳腺癌切除手术,需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易造成淋巴回流障碍,上肢淋巴形成水肿。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注射、输液等,如患者在家发现上臂有肿胀不退的情况可来科室进行气压治疗,也可定期进行气压治疗防止上肢淋巴水肿。3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护理乳腺癌术后采用胸带加压包扎,以固定皮瓣、预防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的发生,换药时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4术后应鼓励病人咳嗽咳痰指导病人有效咳嗽,如患者痰液粘稠应遵医嘱予雾化治疗。5术后切口感染,应常规查血观察白细胞计数相关情况,如持续性升高则怀疑发生术后感染,应遵医嘱行抗炎治疗。6术后疼痛护理(1)安置患者舒适体位,抬高患肢(2)伤口加压包扎(3)指导病人放松技巧(4) 必要时遵医嘱予镇痛剂并按疼痛评分及时进行护理记录。 五:术后功能锻炼 1,术后24h试行床上运动,指导病人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2,术后三天内指导病人做手部,腕部,肘部屈曲和伸展,患侧肩关节固定。

乳腺癌的护理

(一)自我形象紊乱 与乳房根治术后失去一侧乳房有关。 1.诊断依据乳房是女性标志之一,根治术后,由于手术切除组织多,伤口创面大,使形体发生了改变。另外,在未明确诊断的患者,有对癌症的恐惧感,再被告之将被切除乳房造成精神损伤也可致恐惧。 (1)关心、尊重、耐心倾听,鼓励患者表达想法及要求。 (2)介绍手术必要性,并取得家属尤其是患者配偶的支持、理解与合作。 (3)术后引导患者尽早正视现实,观看伤口。 (4)介绍有关整形、修饰弥补缺陷的方法。 (二)潜在并发症 出血、气胸(损伤胸膜)、皮下积血、积液、皮瓣边缘坏死。 1.护理目标并发症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积极的预防及处理。 (1)体位:麻醉清醒后、血压平稳者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扩大根治术患者注意呼吸,及时发现气胸(胸闷、呼吸困难),鼓励患者深呼吸,有效咳嗽,防止肺部并发症。 (3)加强伤口护理 1)防止皮瓣下积血积液: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伤口,使皮瓣与胸壁贴合紧密。注意松紧合适,注意患侧手臂血液循环情况。如包扎过紧,可出现脉搏扪不清,皮肤发紫、发冷等。 2)维持有效引流:引流管接负压吸引,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及有效负压。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注意有无出血。一般引流管在术后4-5天,每日引流液转为淡黄色、量少于10-15ml、创面与皮肤紧贴,手指按压伤口周围皮肤无空虚感,即可考虑拔除。若出现积血积液,可无菌操作下穿刺抽液,然后加压包扎。皮瓣边缘坏死时,应及时换药,剪除坏死皮瓣,待其自行愈合或二期植皮。 (三)体液过多 上肢水肿:与乳房根治术后淋巴管破坏及腋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乳腺癌标准护理计划

乳腺癌根治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乳癌根治术是针对乳癌患者采取的常见的外科治疗手段,也是乳癌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根治术的范围是将整个患病的乳腺连同癌瘤周围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脂肪组织、胸大小肌和其筋膜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整块切除。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恐惧; ②疼痛;③有感染的危险;④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⑤自我形象紊乱恐惧 相关因素 与此病对身体的威胁及失去女性特征有关 主要表现整天胡思乱想,害怕独处。 护理目标 病人能说出所担心的事情。 病人能够接受治疗护理。 护理措施 安排时间听病人诉说她所忧虑的事情。 向病人/家属介绍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效果。

鼓励病人与丈夫讨论彼此对乳腺癌、乳房切除后外观改变及性方面的忧虑。 介绍义乳配戴法,告诉病人安装义乳后,仍会美丽、自然的外表。介绍与手术成功的同类病人见面。 重点评价患者恐惧是否消除。 疼痛 相关因素 与手术刺激、术后肿胀有关。 主要表现呻吟不止,患者拒绝护理人员触碰患肢。 护理目标 病人能掌握缓解疼痛的技巧。 护理措施 安排舒适体位,平卧头侧向一边。(1)麻醉未清醒前,应平卧头侧向一边;(2)清醒后,以枕头垫于颈、肩部(3)取半卧位 将手臂抬高,放于枕头上,使用弹性绷带。 伤口加压,使用胸带。

教导病人运用放松技术。 依医嘱给予止痛。 采取各种措施,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 重点评价 病人术后疼痛缓解程度。 减轻疼痛措施的效果。 疼痛对术后活的影响程度。 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与术后伤口有关。 主要表现病人体温升高,伤口渗血渗液,疼痛。护理目标 病人体温在术后吸收热范围。 病人/家属能叙述预防术后感染的方法。 护理措施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护理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方法[1]。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护理、康复指导,与术后患者恢复有着重要的关系。我科通过36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心理护理、临床护理、饮食指导、及康复指导实践经验分析。护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实践证明,我们的护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使患者术后恢复了自信,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 1术前心理护理 乳癌根治术后人体体型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年轻妇女思想包袱重,术前进行心理疏导并介绍术后形体修饰的方法,使患者尽快进入病人角色,接受自我形象改变,心情愉快地接受手术。 2术后常规护理 2.1伤口护理:乳腺癌根治术后伤口用绷带或胸带加压包扎,应注意患侧肢体远端的血液供应情况(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若皮肤发绀,伴皮温低、脉搏扪不清,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松紧度,以患侧血运恢复正常为宜;若绷带或胸带松脱滑动应重新加压包扎,减少创腔积液,使皮瓣或植皮瓣与胸壁紧贴以利愈合。 2.2伤口引流护理:伤口放置引流物的目的是排出局部或体腔内的积液、积脓、积血等,起到预防和治疗感染的作用;保证缝合部位愈合良好,减少并发症发生。 2.2.1一般观察在伤口引流过程中,可发生感染、出血,损伤周围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组织,以及引流管滑脱、阻塞和掉入体腔

等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必须注意预防和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2.2放置引流物的位置需正确引流物应按体位放在引流部的最低位,以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引流管不扭折、不受压。如管腔被血块、黏液或坏死组织等堵塞,可松动引流管或轻轻抽吸和冲洗引流管。 2.2.3防止引流物掉入伤口内深部引流物必须用缝线固定于皮肤上,或用安全别针固定。拔除时,先轻轻予以松动或扭转,使其与周围粘连部分分离,然后拔出,以免折断在伤口内。放置引流物的类型、数量、位置必须详细记录,取出时应进行核对。 2.2.4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及量,准确记录为预防目的而放置的引流物,一般在术后24~48h拔除;为治疗目的放置的引流物,应在引流液减少后,逐步外拔,让窦道从底部向外逐渐愈合,防止遗留残腔。 2.2.5其他连接负压源的引流管如遇活动性出血,应立即停止负压吸引,以免加重出血。 3术后心理护理 3.1首先告知患者手术已顺利完成,目前很安全。 3.2告知患者可能出现手术区域疼痛、引流管刺激不适、加压包扎的紧束不适感,以及一般术后的低热、精神、食欲不佳等情况,可以向患者及家属解释原因,必要时可根据医嘱使用镇静剂或镇痛剂,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使之保持充足休息。 3.3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改善食欲,有利于术后恢复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4对形体改变的心理护理

乳腺癌术后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乳腺癌術后病人標準護理計劃 常見護理診斷/問題: 1.疼痛 2.清理呼吸道能力低下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 4.出血和皮下積液的危險 5.患肢腫脹 6.患肢活動受限 7.自我形象紊亂的可能 一、疼痛 1.相關因素:與手術創傷有關 2.預期目標:病人情緒穩定,疼痛程度減輕 3.護理措施: (1)術后48小時內按醫囑適當給予止痛劑,并觀察療效(2)麻醉消退后予半臥位 4.健康教育: (1)指導患者調整心態,保持心情舒暢 (2)指導術后患肢活動的注意事項 5.護理評價: (1)疼痛是否減輕 GAGGAGAGGAFFFFAFAF

(2)是否掌握健康教育的內容 二、清理呼吸道能力低下 1.相關因素:與術后痰多、刀口疼痛或咳嗽無力有關 2.預期目標: 病人咳嗽或咳痰后呼吸平穩,呼吸道通暢,病人掌握有效的排痰技巧 3. 護理措施: (1)術后24小時鼓勵患者坐起活動 (2)協助病人扣背、咳痰、雙手保護切口 (3)密切觀察呼吸的變化、有無胸悶、氣短、必要時吸氧(4)觀察體溫變化,測四次溫 (5)痰液粘稠不易咳出,給予霧化吸入每日2-4次,濕化呼吸道,促進排痰 4. 健康教育: (1)指導術后咳嗽咳痰的重要性 (2)指導術后正確的咳嗽咳痰技巧 (3)講解應用霧化注意事項 GAGGAGAGGAFFFFAFAF

5. 護理評價: (1)病人術后是否有效的將痰咳出,保持呼吸道通常(2)病人是否掌握了解健康教育內容 三、活動自己能力缺陷 1.相關因素:與手術后活動受限有關 2.預期目標:病人術后生活能夠自理 3.護理措施: (1)協助病人生活所需,做好晨晚間護理 (2)術后48小時鼓勵病人下床活動,活動時保護患者(3)根據病情做晨晚間護理 4.健康教育: (1)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活動 (2)指導術后患肢活動的注意事項 5.護理評價: (1)病人術后生活是否自理 (2)病人是否掌握了健康教育內容 GAGGAGAGGAFFFFAFA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