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视距无人机中继系统用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和实现

长视距无人机中继系统用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和实现

长视距无人机中继系统用圆形微带阵

列天线的设计和实现

关键词:长视距无人机;中继系统;微带阵列天线;波束形成;协方差矩阵分解

1. 引言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息进步,其在军事、民用和商业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无人机的通信中,中继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解决无人机通信距离短、信号干扰和信号传输质量差等问题。而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和布局方式对于通信质量和可靠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究。

2. 天线设计原理

本文提出的圆形微带阵列天线接受了圆形阵列的布局方式,其主要优点在于可以实现全方向遮盖和波束形成,同时可以提高天线的增益和方向性。该天线的设计原理如图1所示。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由若干个天线阵元组成,阵元长度和间距均为

λ/2,其中λ为天线工作频率的波长。每个阵元的振子和馈

电线选用50欧姆微带线,馈电线的长度应该依据频率和阻抗

匹配条件合理设计。波束方向和波束宽度可通过调整激励电流的相位和幅度来实现。

图1 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布局

3. 天线性能优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性能,本文接受了多种优化处理方法。起首,接受阵列检测方法来解决波束形成不够准确的问题。阵列检测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可以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和抗干扰能力,从而实现高精度的波束形成。其次,针对天线阵元之间的互相干扰问题,接受协方差矩阵分解的方法对其进行优化。协方差矩阵分解可以有效地去除阵列中的交叉项,从而减小阵元之间的干扰。

4. 结果分析

本文接受ADS电磁仿真软件对新型圆形微带阵列天线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其具有较好的增益和方向性。同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其接收信号质量明显优于传统天线。表面上看,新型圆形微带阵列天线需要比传统天线更多的阵元和更复杂的信号处理算法。但是,实际上,该天线可以在设计和实现上进一步优化,缩减阵元数量和复杂度,并在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方面提供明显的优势。

5. 结论

本文探究了,通过阵列检测和协方差矩阵分解等多种优化方法,提高了天线的性能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可为无人机通信系统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通信支持。

鉴于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优点和应用前景,将来的探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

起首,可以进一步优化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设计和实现。可以思量接受更高效、更精确的优化算法来设计天线阵列,从而缩减阵元数量和复杂度,并提高天线的性能。此外,可以探究更多的天线阵列形式和材料,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其次,可以进一步探究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在不同信道环境下的性能。在实际通信场景中,信道环境往往会影响通信质量和可靠性。因此,需要对不同信道环境下的天线性能进行探究和分析,为无人机通信系统提供更加可靠和高效的通信支持。

最后,可以探究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在其他应用领域的潜力。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具有结构简易、易于制造、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其他领域,如雷达、无线电通信、遥感等方面都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因此,可以进一步探究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在其他应用领域的性能和应用状况,为将来的技术进步提供援助和启示。

综上所述,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具有很大的探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将来的探究可以从天线设计和实现、信道环境下的性能探究以及应用拓展等方面展开,为无人机通信系统的进步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除了上述提到的探究方向,将来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应用。随着无人机通信系统的快速进步,传统的无人机通信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需要更加

智能化和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因此,可以思量将圆形微带阵列天线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集成,形成更加完整和智能的无人机通信系统。此外,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实现对天线的自动化调整和优化,从而提高天线的性能和适应性。

另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天线阵列设计和优化算法。目前的探究主要集中在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单元设计和整体性能优化,但对于天线阵列的设计和优化算法还需要进一步探究。针对现有的局限性,可以提出更加高效、精确的算法,用于实现天线的自动化设计和优化。

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究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尽管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已经分外广泛,但在多天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探究。可以思量将圆形微带阵列天线与其他天线形式相结合,形成更加多样化和高效的多天线通信系统,为不同应用场景提供更加全面和可靠的通信支持。

总之,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探究价值。将来的探究可以从集成化和智能化应用、天线阵列设计和优化算法、多天线通信系统应用等方面展开,为无人机通信系统的进步和应用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

此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究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应用和优化:

1. 多频段应用:目前圆形微带阵列天线主要应用于单频段通

信系统中,在多频段通信系统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可以探究如何优化圆形微带阵列天线的结构和参数,使其能够适应多频段通信系统的需求。

2. 天线损耗优化: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天线损耗是一个重要

的问题,会对通信质量和距离产生很大的影响。可以通过改进材料选择、优化天线结构和参数等方法来降低天线损耗,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

3. 天线耐久性优化:无人机通信系统中的天线往往需要在恶

劣的环境下运行,如高温、低温、高湿度、强电磁干扰等。因此,优化天线的结构和材料,使其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是一个分外重要的探究方向。

4. 圆形微带阵列天线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圆形微带阵列

天线还可以与其他通信技术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和强大的通信系统。例如可以与卫星通信技术、车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相结合,进一步拓展无人机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和功能。

综上所述,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探究价值,将来可以从多频段应用、天线损耗优化、天线耐久性优化、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究和探究,为无人机通信系统的进步提供更加全面和优化的支持。

综上所述,圆形微带阵列天线在无人机通信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探究价值,将来可以通过优化结构和参数、降低天

线损耗、提高天线耐久性和与其他技术相结合等方面进行进一步进步,从而实现无人机通信系统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推广。

无人机短距离图像传输与接收原理

无人机短距离图像传输与接收原理及常见问题 总序 图像传输原理、一、模拟微波传输原理: 系统特点 系统容量有限实际使用环境中图像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处于空中平台中, 实时性由于图像发送和接收的实时性要求高,使用体积有限,故而选择的图像压缩和解压缩算法必须高效、易于实现,同时时延小。 高保真图像显示由于接收端需要对图像进行分辨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因而图像压缩算法必须选用高保真的压缩算法。 干扰信道环境使用环境为战时复杂的电磁环境,信道中存在着各种噪声、突发干扰和随机干扰。 系统方案 由于系统容量要求,采用频分体制完成多个信道的同时工作,同时将红外图像压缩后传输以减小每个信道使用带宽。 发送端设计 发送端包括三部分:综合基带、发射机和天线。综合基带是其中的关键部件,完成对图像数据的采集、压缩、编码和交织,完成对状态数据的采集、编码,完成对传送数据的组帧输出及对发射信号的发送控制。考虑功耗、体积和实际耗费资源,选择一片大规模FPGA完成所有信号处理。 接收端设计 接收端包括四部分:接收天线、信号处理机、接收处理组件 接收处理组件完成数据的接收、存盘、图像数据提取、解压缩和显示及状态数据的提取和显示。解压缩采用软件实现,解压缩软件嵌入到指控平台接收端的接收软件中,在接收信号的同时完成压缩图像的解码和实时显示。 关键技术 天线设计 由于发送端设备位于导弹上,接收端设备位于飞机上,故而存在收发天线失配问题,设

计时接收端天线采用圆极化形式,发送端天线采用一对垂直分布的线极化天线,这样将极化损耗降到最低,有利于接收端的接收。同时考虑通信时抗干扰问题,发送端天线采用后向天线图形式,为增加抗干扰性,还要求发送端天线具有一定的增益。图2为发送天线仿真图。 信源信道联合编解码技术 由于红外导引头的图像格式不是标准的视频图像格式,普通的视频图像压缩标准并不适用;红外导引头的图像具有目标形状变化比较快的特点,也不适用帧间压缩方式;同时考虑到弹上应用环境的特殊性,压缩算法必须具有硬件实现简单、体积和功耗小,考虑实际使用环境,其压缩和解压缩算法实现还必须具备实时性强的特点,因此,选用多分辨率重采样图像压缩算法对图像数据进行压缩。 接收端若使用软件对RS码解码,会造成较大的时延,故使用硬件完成图像数据的解交织、译码和状态数据的译码,使用软件完成图像数据的解压缩和图像显示。 信号处理平台的选择与设计 设计初期必须进行发送端和接收端的信号处理平台的选择。 2验证 因为实际最大的空间传输时延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使用衰减器将发送端和接收端直接连接在一起,直接测试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图像数据起始端的信号差异即可测出系统时延。 室外验证试验中,接收天线采用双天线接收,增益为17dB,选择分集合成接收机,在发射系统天线前端使用衰减器。 因此,本文主要对无人机短距离图像传输的原理和常见图像不稳定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目前无人机图像传输器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WiFi信号进行图像传输。如Phantom 4(大疆公司旗下精灵4无人机)、EXPLOR V(零度智控旗下探索者无人机).而另一种则是直接利用、信号频段进行直接信号传输。如柏通图传,TS832图传。 WiFi类图传主要是利用中继模块产生WiFi信号,进而进行图像传输。WiFi图传的数据传输需要发送端与接收端首先建立起通讯握手机制,再传输每个大小为512字节的数据包。每个数据包传输必须完整无误,丢失其中一个字节都会导致整个数据包重新发送,确认完整的接收一个数据包之后,才开始传输下一个数据包,而这也正是导致图传延时的原因。

微波天线阵列的设计和优化

微波天线阵列的设计和优化 一、微波天线阵列介绍 微波天线阵列是由多个微波天线组合而成的一种天线体系,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相位控制和干涉原理实现波束的形成和指向性的增强,并能对频率等参数进行调整,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通信、雷达、遥感、医疗等多个领域。 二、微波天线阵列的设计原理 1.阵列类型 根据工作原理和结构形式,微波天线阵列可以分为线性阵列、平面阵列和体阵列。其中,线性阵列的天线通常排列在直线上,并在阵列内控制不同发射元件的相位和幅度以实现波束的方向和形状调节。平面阵列的天线则按照二维矩阵排列,在水平和垂直2个方向调节,可以实现二维扫描和形状的调节。体阵列则将发射元件分布在三维空间内,可以实现三维扫描和形状的调节。 2.天线类型 微波天线阵列所用的天线类型包括共面波导、喇叭天线、曲面反射器和微带天线等。共面波导具有宽频、高增益、小差拍和耐高功率等特点,常与宽带天线矩形阵列搭配使用;喇叭天线具有方向性好、易制造等优点,适合于高频率的微波天线阵列;曲面反射器天线由反射器和发射元件组成,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

节,适用于高精度需求的应用场景;微带天线则具有小体积、低成本、方便组合等特点,适用于对天线大小和重量有要求的应用场景。 3.阵列设计要点 微波天线阵列的设计要点包括频率选择、发射元件数目和相位控制、天线选择和波束的形状和指向性控制。通过合理筛选不同类型天线和设计参数,以达到所需的天线性能和应用需求。 4.阵列优化方法 微波天线阵列的优化方法包括基于粒子群算法、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遗传模拟退火等多种方法。其中,基于遗传算法和遗传模拟退火的方法适用于大规模微波天线阵列的优化问题,可以快速得到优化结果,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容错性。基于神经网络和粒子群算法的方法适用于小规模阵列的优化问题,能够更好地解决多目标任务和非线性优化问题。 三、微波天线阵列的应用领域 1.通信领域:微波天线阵列应用于移动通信、卫星通信和无线网络通信等多个方面,可以提高通信质量和网络带宽。 2.雷达领域:微波天线阵列用于地面雷达、空中雷达、海洋雷达等多个方向,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目标探测和跟踪。

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研究与设计

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研究与设计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天线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重要组件,其性能和设计受到了广泛。微带贴片天线作为一种常见的平面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集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系统中。本文将重点探讨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研究与设计。 微带贴片天线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带线来传输信号,并在贴片表面形成电磁场,从而实现电磁波的辐射和接收。微带贴片天线的应用范围广泛,如移动通信、卫星通信、雷达等领域。为了满足现代通信系统的需求,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研究与设计成为了关键。 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研究与设计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理论分析是研究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基础,通过建立模型来分析天线的辐射特性和性能参数。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电磁场理论和有限元法等。实验测试是研究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重要环节,通过测试数据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实验测试包括天线性能参数的测量和辐射特性的测试等。数据分析是对实验测试结果进行处理和解释的过程,通过对比不同数据来优化天线阵列的设计。 实验结果表明,微带贴片天线阵列具有优良的性能特点和优势。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辐射性能较强,能够实现方向性和增益的控制。微带

贴片天线阵列的带宽较宽,有利于实现多频段通信。微带贴片天线阵列易于集成和制造,具有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可靠性。这些优点使得微带贴片天线阵列在未来通信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通过对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研究与设计,总结了其性能特点和优势,并指出了微带贴片天线阵列在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方面的意义。微带贴片天线阵列作为一种重要的平面天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微带贴片天线阵列的高效设计和优化方法,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无线通信需求。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天线作为通信系统中关键的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设计受到了广泛。特别是高性能宽带双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其在无线通信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围绕高性能宽带双极化微带贴片天线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未来无线通信领域提供高性能的天线解决方案。 在设计高性能宽带双极化微带贴片天线时,需要综合考虑天线的性能、体积、成本等因素。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如下设计流程: 确定设计目标:综合考虑性能、体积、成本等因素,设定设计目标。研究双极化微带贴片天线的相关理论:了解微带贴片天线的辐射机制

阵列天线中的设计及优化研究

阵列天线中的设计及优化研究 近年来,阵列天线已经成为了无线通信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而在阵列天线的设计与优化中,电路设计及射频工程方面的知识都是不可或缺的。本文将重点讨论阵列天线的设计与优化,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阵列天线的构造 阵列天线可以看作是由许多天线元件(或称基本振子)排成一束的天线。一般来说,阵列天线发射功率较大,覆盖范围较广,而且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也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卫星通信、雷达测量、航空通信等领域。另外,阵列天线还可以被用来调制波束方向,实现对特定目标的跟踪与定位。 二、阵列天线的设计要点 在阵列天线的设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基本振子的选择。一般来说,基本振子的性能决定了整个阵列天线的最终性能。因此,在选择基本振子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综合考虑天线频带、增益、波束宽度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振子类型。常用的阵列天线基本振子有微带天线、直立天线和小型耦合天线等。 除了基本振子的选择之外,阵列天线还需要进行相位控制。这是因为阵列天线的相位控制可以帮助实现波束扫描和准确的角度跟踪,同时还可以提高天线的抗干扰性能。在阵列天线中,常用的相位控制方式有数字控制和模拟控制两种。 三、阵列天线的优化 除了基本振子的选择和相位控制之外,阵列天线的优化还包括波束宽度、方向性、结构等方面。其中,波束宽度的调整可以帮助改善信号的接收与发射效果,提升阵列天线的性能。在这一点上,可以通过改变基本振子的形状、增加振子的数量等方式来实现。

另外,方向性的优化可以通过合适的振子间距、阵列配置方式等方式实现。通 过对阵列天线的结构进行调整,可以增加天线的抗干扰能力,减少信号衰减等因素,提升天线的性能。 总之,在阵列天线的设计与优化中,需要谨慎选择基本振子,合理设置相位控制,以及优化波束宽度、方向性和结构等因素。只有这样,阵列天线才能够在大范围的应用中发挥出最优的性能。

微带天线的设计和阻抗匹配

微带天线的设计和阻抗匹配 微带天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的新型天线。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集成等优点,因此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应用。本文将详细介绍微带天线的原理、设计思路、阻抗匹配方法以及实验验证等方面的内容。 微带天线是在介质基板上制作的一种天线。它主要由辐射元和传输线组成,通过在介质基板上印制金属导带,形成辐射元和传输线,利用电磁波的辐射和传播特性实现天线的功能。由于辐射元和传输线都印制在介质基板上,因此微带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易于集成等优点。 选择合适的介质基板,根据需要选择介电常数、厚度、稳定性等参数;在介质基板上印制金属导带,形成辐射元和传输线; 根据设计要求,对金属导带进行形状和尺寸的调整; 为提高天线的性能,需要进行阻抗匹配等调试; 选取合适的材料:根据应用场景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介质基板和金属材料;

设计形状和尺寸:根据天线设计的原理,设计合适的辐射元和传输线形状,以及其尺寸大小; 考虑天线的抗干扰能力:为提高天线的性能,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天线的抗干扰能力,如设置保护区、采用滤波器等。 微带天线的阻抗匹配是实现天线高效辐射的关键环节。通常情况下,微带天线的阻抗不是纯电阻,而是具有一定的电抗分量。为了使天线与馈线之间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通常采用以下方法: 改变馈线的特性阻抗:通过调整馈线的几何形状、材料等参数,改变馈线的特性阻抗,使其与天线的阻抗相匹配; 添加电阻、电容等元件:在馈线与天线之间添加适当的电阻、电容等元件,以调整天线的阻抗,实现阻抗匹配; 采用分步匹配:通过在馈线与天线之间设置适当的阶梯状阻抗,逐渐接近天线的阻抗,从而实现良好的阻抗匹配。 为了验证微带天线的性能和阻抗匹配的效果,通常需要进行实验测试。实验测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搭建测试平台:根据需要搭建测试平台,包括信号源、功率放大器、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 引言: 天线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天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微带共形阵列天线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线结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制作工艺简单的优点,备受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将重点讨论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设计原理、性能分析以及应用前景。 一、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设计原理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是由许多微带单元天线组成的,其基本设计原理是通过将微带单元天线按一定的几何结构进行排列,实现天线阵列。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微带单元天线的频率选择、输入阻抗匹配等因素。微带单元天线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调整,以获得所需的辐射特性。同时,还需要注意微带单元天线间的互耦和干扰问题。 二、性能分析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在性能方面有着一些独特的特点。首先,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在空间受限或重量有限的应用场景。其次,由于微带单元天线的选择和排列方式的不同,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的辐射特性,如方向性辐射、宽带性能和抗干扰性能。此外,微带共形阵列天线还具有天线增益高、前向方向图锐利等优点。 三、应用前景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广阔。在军事领域,它可以用于雷达系统、通信系统等。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领域,

由于其高增益、抗干扰性能好,可以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质量。此外,微带共形阵列天线还可以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为各种智能化设备提供可靠的无线连接。 结论: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凭借其体积小、重量轻、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成为了当前天线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整,可以实现不同频率、不同辐射特性的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其在军事、通信、卫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前景和应用前景。未来,在微带共形阵列天线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性能优化的方法,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无线通信和智能化需求 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因此在天线领域备受关注。它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调整实现多种不同的辐射特性,如方向性辐射、宽带性能和抗干扰性能。微带共形阵列天线在军事、通信、卫星、无线传感器网络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其性能优化的方法,以满足不断发展的无线通信和智能化需求。总的来说,微带共形阵列天线是一个有着巨大潜力和前景的研究领域

双频带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双频带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设计 胡金艳;杨君;秦文华;赵建平;徐娟 【摘要】利用旋转馈电技术设计了一种双频带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以扩充天线的通信容量,提高抗干扰能力.天线由四个对角切角的矩形贴片和一个金属矩形环组成.天线利用贴片切角实现圆极化,利用两个贴片的对角线长度不等实现双频特性.天线中心的矩形环既可当做馈电网络,为圆极化波提供所需的递增相位,又可以提高天线的辐射性能.最后,利用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的性能进行数值计算,阵列天线的-10 dB阻抗带宽分别为1.3~1.4 GHz和1.55~1.58 GHz,3 dB轴比带宽分别为1.36~1.42 GHz和1.6~1.62 GHz.%A dual-band circularly-polarized micro-strip patch array, by using a sequential-phase feeding network,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us to expand the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improve the anti-interference capability. The antenna, composed of four rectangular patches with diagonally tangential angles and one metal rectangular ring, is circularly-polarized by using the corner patch, while the dual-frequency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unequal diagonal lengths of two patches. The mental square ring in the center of the antenna may act as a feeding network, which provides both the increasing phase for circularly-polarized wave and a radiator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ntenna. Finally, the simulation on the antenna with HFSS software indicates that the -10 dB impedance bandwidth of the patch array is 1.3~1.4 GHz and 1.55~1.58 GHz , and the measured 3dB AR bandwidth 1.36~1.42 GHz and 1.6~1.62 GHz respectively.

(整理)244GHz四元微带天线阵设计方案.

天线方案 在设计2.4GHz 单向无线通信系统中,鉴于传输信号带宽较窄,对天线小型化要求不高(不大于250250mm mm ),因此收发天线采用设计制作简单、材料廉价易得的微带阵列天线,而且由于收发天线互易性,发射与接收天线采用同一设计方案。天线单元采用矩形贴片设计,最后组成2*2的四元微带天线阵列。 该天线具体设计性能指标如下: 工作频率:2.44~2.45GHz 增益:>6dB 下文介绍本微带阵列天线相关的设计理论与设计过程。 上世纪50年代微带辐射器的概念被人提出,7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批使用的微带天线。微带天线的最基本形式是在有金属导体接地的介质基片上贴加金属导体薄片。贴片可以是任意形状,它是利用微带天线、同轴探针等结构对贴片馈电,在导体贴片与接地板之间激励起射频电磁场,并通过贴片周围与接地板之间的缝隙向外辐射。因此可认为微带天线是一种缝隙天线。可用不同的天线单元来组成阵列天线,提高其性能来满足不同的需要。 1.贴片单元设计 结构最简单的微带天线是由贴在带有金属底板的介质基片上的辐射贴片所构成的。贴片导体通常是铜或金,它可取任意形状。但是通常都采用常规的形状以简化分析和预期其性能。基片的介电常数应较低,这样可以增强产生辐射的边缘场。微带天线单元货微带天线阵列其结构通常都比较简单,但其电磁场的分析却很复杂。一方面,微带天线的品质因数很高,使得较难得到精确的阻抗特性;并且,戒指的各向异性、加载、损耗、表面波效应等影响也较严重。另一方面,微带天线的几何结构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不同的贴片形状、馈电方法,以及寄生单元或层叠单元的应用,共面馈电网络与有缘线路的集成等。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主要氛围基于简化假设的近似方法和全波分析方法两大类。全波分析方法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高的精度,但速度较慢。第一类方法包括传输线模型,空腔模型和分段模型。这种方法将贴片单元当做一段传输线或是空腔谐振器,简化了分析和计算,提高了速度,并且物理概念清晰,可以提供设计的初始数据。 1.1微带天线的传输线模型 W L h 主缝 介质基片z y x

一种一体化集成宽带阵列天线设计

一种一体化集成宽带阵列天线设计 刘志佳;雷冀;庄建楼;韩运忠 【摘要】针对新一代深空探测通信的需求,提出了一种高集成度X频段宽带圆极化微带阵列天线.天线由48单元层叠微带贴片单元和相应的多层馈电网络组成.天线通过耦合馈电技术将辐射单元和馈电网络(BFN)进行一体化集成,采用旋转序列馈电技术提高天线的圆极化性能.对实际设计的天线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天线在19.4%的频带范围内具有较好的增益、驻波比和圆极化特性,能够满足新一代深空探测通信任务的需求.%In considering of the requirement of new generation deep space exploration communica tion,an X band high integration broadb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 microstrip array antenna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 array antenna is composed of 48 printed stacked microstrip patch elements and multilayer beam forming network (BFN).Coupled feeding technique is appropriate for new array antenna architectures that integrates the radiating elements with the associated BFN.Sequential rotation technique has been applied on the array to obtain broad bandwidth in return axial ratio performance.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tenna obtain good performance of gain,VSWR (voltage standing wave ratio) and circular polarization over a wide bandwidth (19.4%).The antenna array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ew generation deep space exploration communication. 【期刊名称】《航天器工程》 【年(卷),期】2016(025)006

基于ADS的微带天线的设计及仿真

基于ADS的微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The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PIFA based on ADS 王伟堃(Wang Weikun)06250109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说明书 基于ADS的微带天线的设计与仿真作者:王伟堃 学号:06250109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06级通信工程(1)班 指导教师:侯亮 答辩时间:2010年6月15日

平面倒F天线(PIFA,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主要应用在手机终端中,由于其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性能好,符合当前无线终端对天线的要求,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 先进设计系统(Advanced Design System),简称ADS,是安捷伦科技(Agilent)为适应竞争形势,为了高效的进行产品研发生产,而设计开发的一款EDA软件。软件迅速成为工业设计领域EDA软件的佼佼者,因其强大的功能、丰富的模板支持和高效准确的仿真能力(尤其在射频微波领域),而得到了广大IC设计工作者的支持。ADS可以模拟整个信号通路,完成从电路到系统的各级仿真。它把广泛的经过验证的射频、混合信号和电磁设计工具集成到一个灵活的环境中,包括从原理图到PCB 板图的各级仿真,当任何一级仿真结果不理想时,都可以回到原理图中重新进行优化,并进行再次仿真,直到仿真结果满意为止,保证了实际电路与仿真电路的一致性。 本设计通过ADS软件对微带天线进行设计,设计了平面倒F天线,即PIFA天线的设计以及利用Hilbert分型结构对天线小型化设计。论文主要包括:PIFA天线的介绍,ADS软件的使用,PIFA天线的设计以及仿真,优化及结果分析等容。论文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第二章FIFA天线原理及介绍;第三章ADS软件的使用;第四章PIFA天线的设计;第五章仿真优化及结果分析。 第一章介绍了本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用ADS软件设计PIFA天线。第二章详细介绍了PIFA天线的工作原理和Hilbert分型结构的原理。第三章介绍本次设计主要用到的ADS相关的功能。第四章详细的介绍了设计的全过程。第五章就仿真结果及进一步优化做了详尽的分析。 由于水平有限,设计难免存在漏洞和缺陷,欢迎批评指正。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引言概述: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通信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是指通过有效的通信技术和协议,实现无人机之间、无人机与地面控制中心之间的高效、可靠的通信。本文将介绍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的五个主要部份。 一、通信频谱的选择 1.1 频谱分配:无人机通信需要选择合适的频谱进行通信。根据无人机的使用场景和通信需求,可以选择可见光通信、无线电通信等不同的频谱。 1.2 频谱管理:在无人机通信中,频谱资源是有限的,需要进行合理的频谱管理。通过频谱监测、频谱分配和频谱共享等手段,提高频谱利用效率,避免频谱资源的浪费。 1.3 频谱安全:无人机通信频谱安全是保障通信的重要环节。采用加密技术、频谱监测和干扰检测等手段,防止无人机通信频谱被非法使用或者干扰。 二、通信协议的设计 2.1 通信协议选择:无人机通信需要选择适合的通信协议。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Wi-Fi、蓝牙、LTE等。根据无人机通信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通信协议。 2.2 协议栈设计:无人机通信协议栈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等。通过设计合理的协议栈,实现无人机通信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2.3 协议优化:针对无人机通信的特点,对通信协议进行优化,提高通信效率和性能。例如,采用自适应调制、信道编码和功率控制等技术,提高通信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三、通信天线设计 3.1 天线类型选择:根据无人机的通信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天线类型。常见的无人机通信天线包括定向天线、全向天线和扁平天线等。 3.2 天线布局优化:通过合理的天线布局和天线阵列设计,提高无人机通信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 3.3 天线性能测试:对无人机通信天线进行性能测试,包括天线增益、辐射模式和阻抗匹配等指标,确保通信天线的良好性能。 四、通信网络拓扑设计 4.1 网络拓扑选择:根据无人机通信的需求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常见的无人机通信网络拓扑包括星型网络、网状网络和混合网络等。 4.2 网络容量规划:通过对无人机通信网络的容量需求进行评估和规划,确保网络能够满足通信需求。 4.3 网络优化:对无人机通信网络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例如,采用路由优化、拥塞控制和负载均衡等技术,提高网络的吞吐量和响应速度。 五、通信安全保障 5.1 数据加密:无人机通信中的数据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5.2 身份认证:无人机通信需要对通信实体进行身份认证,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圆形相控阵天线matlab程序

圆形相控阵天线是一种常见的天线布局形式,它能够实现空间波束赋形和指向,适用于雷达、通信和无线电导航等领域。在本文中,我将从圆形相控阵天线的原理、设计和matlab程序实现三个方面展开详细的讨论。 1. 圆形相控阵天线的原理 圆形相控阵天线是由多个单元天线组成的阵列,每个单元天线均具有相位调控能力。通过调节各个单元天线的相位,可以实现对不同方向的波束进行形成和指向。在雷达和通信系统中,这种特性可以实现目标探测和数据传输的定向性。 2. 圆形相控阵天线的设计 在设计圆形相控阵天线时,需要考虑阵元间的距离、阵元的数量、工作频率和辐射特性等因素。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对特定方向的高增益波束形成,并且抑制其他方向的干扰信号。还需要考虑相控阵天线的布局方式、控制电路和信号处理算法等方面。 3. 圆形相控阵天线的matlab程序实现 借助matlab等仿真工具,可以方便地进行圆形相控阵天线的仿真分析和性能评估。在编写matlab程序时,需要考虑阵列的结构、波束赋形算法和相位控制策略。通过调用matlab中的信号处理和天线阵列工具箱,可以快速实现圆形相控阵天线的仿真和性能优化。

总结 圆形相控阵天线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线结构,在雷达、通信和导航等领 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深入理解其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借助matlab等工具进行仿真分析,可以更好地实现对目标的探测和数据传输。在未来的研究和应用中,圆形相控阵天线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个人观点 在圆形相控阵天线的研究和应用中,我认为需要更加注重对其在多个 领域的交叉应用,例如在无人机导航和卫星通信中的应用。借助人工 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升圆形相控阵天线的性 能和应用范围。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希望读者能够对圆形相控阵天线有一个更加深入 和全面的了解,从而促进其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 感谢阅读!圆形相控阵天线的原理及其工作原理 圆形相控阵天线是由许多具有相位调制能力的单元天线组成的阵列。 这些单元天线可以利用电子元器件来调节每个天线的相位,从而实现 对特定方向的波束形成和指向。圆形相控阵天线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 地理解为,通过控制每个单元天线的相位来产生合成的波束,从而实 现对目标的探测和指向。 在雷达系统中,圆形相控阵天线可以实现目标的快速检测和追踪。传

一种基于无人机-阵列的自适应无源定位装置及实现方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110515038A (43)申请公布日 2019.11.29(21)申请号CN201910732757.2 (22)申请日2019.08.09 (71)申请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地址210016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御道街29号 (72)发明人李建峰;何益;张小飞 (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陈国强 (51)Int.CI 权利要求说明书说明书幅图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无人机-阵列的自适应无源定位装置及实现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阵列的自 适应无源定位装置及实现方法。该装置包括M架 无人机,集成阵列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数据存 储模块、通信模块,M架无人机在空中任意排列 组成分布式无源定位系统,每架无人机上集成一 个均匀线阵用于接收目标源辐射的电磁信号。实 现方法的步骤为:各无人机分别采集初始接收信 号,利用天线阵列的结构特性对接收到的数据进 行信号到达角估计;利用无人机的机动性,自适

应调整无人机姿态,重建接收信号模型;各无人 机同步采集二次接收信号,根据重建的接收信号 模型进行到达时间差估计;根据时间差估计值进 行最终的辐射源定位。本发明将角度信息和到达 时间差信息更好的结合,解决了在低信噪比下定 位性能迅速降低的问题。 法律状态 法律状态公告日法律状态信息法律状态 2019-11-29公开公开 2019-11-29公开公开 2019-11-29公开公开 2019-12-24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9-12-24实质审查的生效实质审查的生效 2020-08-07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一、引言 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简称UAV)是一种没有人员搭乘的飞行器,可以通过遥控或者预先设定的航线自主飞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机在农业、环境监测、物流配送、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无人机的通信问题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可靠的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以满足无人机通信的需求。 二、无人机通信需求分析 无人机通信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高速数据传输:无人机需要传输高清图象、视频等大容量数据,要求通信系 统具备高速数据传输能力。 2. 长距离通信:无人机通常需要在远距离范围内进行通信,要求通信系统具备 较长的通信距离。 3. 高可靠性:无人机通信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以保证通信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4. 低功耗:无人机通信系统需要具备低功耗特性,以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 5. 抗干扰能力:无人机通信系统需要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复杂的通 信环境。 三、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需求分析,我们提出了一种无人机通信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1. 通信技术选择

针对无人机通信的需求,我们选择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无线通信技术。LTE是一种高速、高可靠性的无线通信技术,具备较长的通信距离和较低的 功耗,同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2. 网络架构设计 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LTE的无人机通信网络架构,包括地面基站、空中基站 和无人机终端。地面基站负责与无人机终端进行通信,空中基站则负责与地面基站进行通信,并提供无人机终端的连接服务。 3. 通信协议优化 为了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我们对LTE通信协议进行了优化。通过增加 信道带宽和优化调制解调算法,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同时,我们采用了自适应调制解调技术,根据通信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调制解调方式,提高了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天线设计 为了实现较长的通信距离,我们设计了一种高增益的天线系统。该天线系统采 用了多天线阵列技术,提高了信号接收和发送的灵敏度,同时采用了波束成形技术,提高了信号的聚焦效果,从而实现了较远距离的通信。 5. 电源管理 为了降低功耗,延长无人机的续航时间,我们设计了一种高效的电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智能功率控制技术,根据无人机通信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功率输出,实现了低功耗的通信。 6. 抗干扰技术

用于卫星通信的圆极化天线及CTS阵列天线的研究

用于卫星通信的圆极化天线及CTS阵列天线的研究 用于卫星通信的圆极化天线及CTS阵列天线的研究 摘要:随着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对天线技术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本文主要研究了圆极化天线和CTS(Cosecant Squared)阵列天线在卫星通信中的应用。通过对比两种天线的特性和性能,发现CTS阵列天线具有更好的性能,适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 一、引言 卫星通信是一种通过卫星作为中继站点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技术。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天线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同类型的天线适用于不同的通信要求。圆极化天线和CTS阵列天线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两种天线。 二、圆极化天线的特点与研究 1. 圆极化天线的基本原理 圆极化天线是一种能够在接收和发送时同时兼容水平和垂直极化波的天线。其工作原理是通过相位差和振幅差来实现极化转换。 2. 圆极化天线的优势 (1)能够同时接收和发送水平和垂直极化的信号,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传输的质量。 (2)不受信号传播路径的变化和多径效应的影响,适用于复杂的信道条件。 3. 圆极化天线的研究现状 目前,圆极化天线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也在不断探索圆极化天线的新型设计和应用。 三、CTS阵列天线的特点与研究

1. CTS阵列天线的基本原理 CTS阵列天线是一种通过以固定的间隔放置的单元来构建的天线阵列。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单元之间的电相位差,实现波束形成和调整。 2. CTS阵列天线的优势 (1)能够实现高增益和窄波束宽度,提高信号的接收和发送效率。 (2)能够实现波束的电子扫描和锁定,适应不同方向的通信要求。 3. CTS阵列天线的研究现状 CTS阵列天线广泛应用于卫星通信系统中,其性能已被多次验证和实验。目前也有很多研究致力于进一步提高CTS阵列天线的性能和应用。 四、圆极化天线与CTS阵列天线的比较 1. 设计与制造复杂度 圆极化天线的设计和制造相对较简单,适合小型化和成本控制。而CTS阵列天线的设计和制造较为复杂,需要考虑到单元之间的相位差和互相干扰问题。 2. 工作性能 在增益和波束宽度方面,CTS阵列天线相对圆极化天线有更高的性能。通过电子扫描和波束控制技术,CTS阵列天线能够实现更精确和稳定的信号接收和发送。 3. 适用范围 圆极化天线适用于复杂的通信环境和信道条件,能够提供稳定的通信性能。而CTS阵列天线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长距离通信和高要求的信道条件下。 五、结论

卫星导航系统中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

卫星导航系统中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 卫星导航系统中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 【导言】 卫星导航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导航和定位服务。而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作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卫星导航系统中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圆极化天线的原理】 圆极化天线利用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的极化特性,实现信号的有效接收和发射。传统的极化方式有线极化和垂直极化,但随着卫星导航系统应用的不断扩大,线极化天线和垂直极化天线都无法满足复杂环境中的需求。而圆极化天线通过特殊的设计和结构,能够同时接收和发射不同极化方向的信号,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二、圆极化天线阵列的优势】 1. 增强信号接收能力:圆极化天线阵列可以同时接收来自不 同方向的信号,提高了信号接收能力。在卫星导航系统中,这意味着更准确的定位和导航服务。 2. 抗干扰性能优越:圆极化天线阵列可以在强电磁干扰环境 下提供稳定的信号传输,有效抵御外界干扰,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空间频谱利用率高:圆极化天线阵列可以实现多波束通信,将信号分配给不同用户,充分利用了空间频谱资源,提高了系统的通信效率。 【三、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应用】 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在卫星导航系统中具有广泛应用。首先,

在全球定位系统(GPS)中,圆极化天线可以接收来自不同卫 星的信号,提供准确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其次,在无线通信领域,圆极化天线阵列可以实现信号的空间多路复用,提高了通信容量和带宽利用率。此外,在导航雷达、无人机导航等领域,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问题与挑战】 1. 天线设计复杂:圆极化天线的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参数,如 天线的尺寸、形状、材料等因素,增加了设计的复杂性。 2. 干扰问题:由于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城市和复杂环境中,天线面临来自建筑物、高楼、电器设备等干扰源的挑战,如何提高天线的抗干扰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 【五、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发展方向】 1. 新材料的应用:研究人员可以探索新材料的应用,以改善 天线的性能。比如,高温陶瓷材料具有低损耗和高稳定性,有望成为圆极化天线的优选材料。 2. 天线阵列技术提升:通过优化天线阵列的结构和布局,减 小天线之间的互相干扰,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3. 智能化天线设计:引入智能化技术,为天线添加自适应、 自动修正功能,提升天线的性能和效率。 【六、结论】 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对于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能够提高系统的信号接收能力、抗干扰性能和空间频谱利用效率。然而,圆极化天线的设计和应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新材料应用、天线阵列技术提升和智能化设计。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圆极化天线及其阵列有望为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提供更好的支持

基于无人机辅助的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设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3)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3) 1.2无人机通信研究现状 (3) 1.2.1无人机通信研究现状 (3) 1.2.2协作中继通信研究现状 (4) 1.2.3无人机在协作中继通信中的作用 (5) 1.3本文结构与内容 (5) 第二章软件介绍 (5) 2.1 Matlab介绍 (5) 2.2 软件优点 (6) 2.3 应用特点 (6) 第三章分集合并技术简介 (7) 3.1 信道衰落 (7) 3.2分集技术的原理 (8) 3.3分集技术的分类 (9) 3.3.1空间分集 (9) 3.3.2频率分集 (9) 3.3.3 时间分集 (9) 3.4合并技术 (10) 3.4.1 等增益合并 (10) 3.4.2 最大比合并 (11) 3.4.3 增强信噪比合并 (12) 3.5 本章小结 (12) 第四章MPSK调制 (13) 4.1 BPSK的调制解调原理 (13) 4.1.1 BPSK调制原理 (13) 4.1.2 BPSK解调原理 (15) 4.2 QPSK的调制解调原理 (16) 4.2.1 QPSK调制原理 (17)

4.2.2 QPSK解调原理 (19) 4.3本章小结 (20) 第五章基于无人机的单向中继研究 (21) 5.1 系统模型 (21) 5.1.1 系统模型 (21) 5.1.2 信道模型 (22) 5.1.3 自适应调制 (23) 5.1.4 正交空时分组编码 (23) 5.2 系统分析 (23) 5.2.1遍历归一化传输速率 (24) 5.2.2 SER的分析 (25) 5.3数值模拟 (26) 5.4仿真结果分析 (26) 5.4.1数据速率仿真结果 (26) 5.4.2 仿真结果 (29) 5.4.3结论 (30) 第六章毕业设计结论 (3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31) 摘要 本文研究了无人机在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最优部署问题。在保持符号误码 率(SER)低于一定阈值的前提下,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平均数据率来确定无人机 的最优位置。讨论研究了双向单中继通信系统理论模型和理论性能以及其中的特 殊情况单向单中继通信的系统模型和理论性能。利用自适应调制技术,在不同信 道条件下选择不同传输方案,在信道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选用高阶调制;在信道 条件比较差的情况下选用低阶调制。利用改进的Q函数指数界限,推导得到SER 的一个上界。结果表明,推导出的SER表达式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在较大的信 噪比范围内,所推导出的上界都比较紧。 关键词:无人机;中继通信;自适应调制;单向单中继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rones in the optimal deployment problem in wireless

用于反无人机的双频八木天线的设计

_用于反无人机的双频八木天线的设计 摘要 近年来,随着民用消费机无人机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操控无人机的门槛降低,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禁飞无人机,现有民用无人机系统的遥控与数传系统所使用频段为2.4GHz与5.8GHz ,故制作小型化、高性能的双频八木天线具有很好的工程意义。 八木天线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定向天线,它具有结构简单、方向性强、增益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但八木天线的缺点也很明显,体积过于庞大。微带天线自问世以来因为其体积小巧、重量轻等优点很快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微带准八木天线便是微带天线和八木天线的产物。微带准八木天线具有传统八木天线方向性强增益高等优点,同时拥有制作简单成本低等优势。因此研究微带准八木天线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从八木天线和微带天线的基本理论入手,设计了一款双频微带准八木天线,其工作频段为2.4GHz-2.5GHz,另一个频段为5.7GHz-5.85GHz,在高频段的增益能达到5.5dB,低频段的增益相对较低。 关键词:反无人机;准八木天线;双频段;微带天线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civil consumer UA V technology, the threshold of controlling UA V has been lowered. Some developed areas have begun to ban UA Vs, The frequency bands used in remote control and data transmission systems of existing civil UA V systems are 2.4 GHz and 5.8 GHz, Therefore, making a miniaturized and high performance dual-band Yagi antenna is of great engineering significance. Yagi antenna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directional antenna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e structure, strong directivity and high gain, and is widely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ut the shortcomings of Yagi antenna are also obvious, and its size is too large. Since its advent, microstrip antenna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because of its compact size and light weight. Microstrip quasi-Yagi antenna is the product of microstrip antenna and Yagi antenna. Microstrip quasi-Yagi antenna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directivity, high gain, simple fabrication and low cost. Therefore, the study of microstrip quasi-Yagi antenna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basic theory of Yagi antenna and microstrip antenna, A dual-band microstrip quasi-Yagi antenna is designed. Its working band is 2.4 GHz-2.5 GHz, and the other band is 5.7 GHz-5.85 GHz, The gain can reach 5.5dB in high frequency band, but it is relatively low in low frequency band. Key word:Anti UA V; Yagi antenna; Dual band; microstrip antenn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