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科学发展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科学发展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科学发展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科学发展

档案学理论前沿与科学发展

1、学科前景与发展趋势

李财富:关于档案学的发展前景,目前国内档案学界有着各种各样的判断,其中有两种比较极端的看法值得关注。一些人认为随着学科间、知识间的进一步交叉与融合,特别是随着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档案学将逐步丧失,最终将被其他学科所吞并,此所谓悲观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档案学的发展空间将得到极大的拓展,齐学科地位将日益显赫,此所谓乐观论。本人以为,对档案学发展前景的预期过于悲观、消极固然不对,盲目乐观、自信也不可取。档案学所依托的对象——档案工作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决定了档案学既不会灰头灰脸、走向灭亡,也不会大红大紫、成为显学。档案学是人类社会和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实践和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变化是档案学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源泉和动力。中外档案学的发展历史证明,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档案工作实践越复杂多样,档案学理论就复杂的越快。虽然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实施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和开发,但图书、情报、档案三者之间与生俱来的本质差别并未消失,图书工作、情报工作、档案工作本身所固有的独特个性也没有变化,所以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仍将以三门独立学科的身份屹立于学科之林。其实,对档案学命运的争论与担心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上个世纪50年代就有人提出过要把档案学与图

书馆学、博物馆学合并为资料学的观点,结果遭到很多人的批驳和反对。这说明,档案学不仅是档案工作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学科分工的必然产物。只要档案工作持续存在,档案学这门学科就不会有生存之忧。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型、条件性的工作,它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只能扮演配角,这就决定了档案学不可能成为红极一时的显学。关于档案学的发展趋势,我在相关文章中已经谈到。概况地讲,档案学将朝着一些几个方面发展:1、档案学的研究范围将进一步拓宽,2、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将逐步深入,3、档案学研究的集约化程度将不断提高,4、档案学研究的综合性、系统性将更为明显,5、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该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相互交错、相互转化的趋势将日渐突出,6、档案学研究将逐步融入国际档案学的洪流之中。

中国档案学的状况与发展

总的来说,从明国时期到现在,中国档案学一直在艰难中犹豫的发展。

这种发展的犹豫性表现在:1、先天营养不足。档案学的起源,无论是1993年中华明国政府发起的“行政效率运动”,还是从1931年故宫博物院掀起的“清理明清历史档案”的浪潮,最后的结果都不令人理想。这给中国档案学的发展打下了烙印,为其在夹缝中犹豫的发展埋下了难堪的隐患。2、后天发育不良。建国后在长达几十年的发展中,除了在档案学初期时期有一段昙

花一现的辉煌外,在无闪光的时候。到现在为止,成立在管理学中跟班的老幺。就如旧社会的黄毛媳妇,总是得不到婆婆的青睐。

正是由于上面的情况,使得档案学发展起来总是犹犹豫豫,战战兢兢,迈不开脚步。

对档案学这种战战兢兢的状况,档案学的研究者要负一定的责任。首先是因为目标的迷失。档案学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至今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利于本身发展的解释。虽然在学科归类中属于管理学,但管理学在发展中并未很好的注意到档案学的存在,甚至可以说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承认和肯定。如档案学没有一个对自身很好的发展前景的解释,在社会改革中无疑会受到强烈的质疑,甚至会遭到残酷的淘汰。其次是因为档案学在社会中的贡献率受到猛烈的怀疑。认识上的模糊,必然会导致行动上的犹豫,操作上必然也会盲目。档案学到底是为了什么,在这个问题上的彷徨,直接导致了档案学和档案工作对社会贡献的渺小和令人失望,其表现不仅仅是年均3.3-3.5左右的利用率,更是国家和社会每年对其进行的大力投入(包括档案馆室建设)。对社会贡献率的微小和社会对其投入的增多,两者之间的不成比例,这种现状不能不令我们深思和警惕。一方面是档案工作者的辛勤劳动,一方面却是对档案工作的不满抱怨,这一切使我们不得不怀疑,我们的档案工作怎么了?我们的档案学发展前途在哪里?在这个生存空间不断拓展的社会里,我们可以开发太空、开发沙漠,却不能为档案学找到一块偏安一偶的角落,我们到底做错了什

么?难道真的像人们说的“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中国档案学的发展展望

档案学本身没有错,档案工作本身也没有错,错在我们队自己的不恰当定位。档案学的发展困境即在于此。

档案学应该是一门进取的科学,是一门为现实服务的科学。虽然我们的目标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为来着想”,但是我们档案工作应该是:通过加强对馆室藏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对社会服务的贡献率,以此为档案学的发展提高雄厚的实践资本。档案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应该是:通过对档案工作如何加大为社会服务的力度等现实内容的研究,不断拓展馆室藏的功能,为档案事业的发展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档案学者和档案工作者转变观念。即要有开放的思维,进取的心态,强烈的大局观。档案学和档案工作必须以服务现实为目标加大研究和加强工作。其原因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从历史上看。纵观档案学的发展,自它诞生时起,就是一名实践性和服务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将其归入管理学还是史学,它都首先是以效率为前提。不管是“行政效率运动”和“清理明清历史档案”,都是为了使档案在社会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也就是说档案学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服务社会。二是从现实来看。长期以来,由于我们长期只注重保管而不注重利用,使得我们困难重重,步履沉重,也使得我们虽然发展了几十年,仍然年年要喊提供社会档案意识。怎样提高档案意识?这

不是喊出来的,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参与和服务力度体现出来的。我们几曾见过人们喊“提高公安意识”?这是因为公安税务政法这些事项都关乎国计民生,你想不重视都不能看。相较于这些工作,档案工作本身就处于劣势,如果我们再不转变观念,还能从哪里寻觅发展空间。再说了,即使我们强调要“对历史负责”和“替未来着想”,我们也要以现实作为支点。毕竟现实才是历史和未来的联结点。因而我们决不能以“对历史负责”和“替未来着想”而否认人民希望加强档案工作为现实服务的要求,甚至职责这种要求为“近视”、“功利”。

再就是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开发档案馆室功能。档案馆室藏是我们档案事业发展的基础,其功能尚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空间。在符合国家档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运用我们的创造性思维,积极、主动的开发、利用和整合档案信息资源,使之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永远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目标。只要我们找准目标,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服务,不管是档案学还是档案工作都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

office opertions 办公室业务· 192 办公室业务 2013·1 /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使得其在档案管理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随着档案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已成为档案工作者亟待完成的重要工作。文章通过对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希望以此为档案工作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档案管理;问题;措施;借鉴 档案管理一直是国内外档案学领域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面对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管理问题,如何提高对档案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提升档案的归档管理效率,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革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制定权威的档案管理标准及规范,规划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当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研究内容。 一、档案管理发展的趋势 (一)档案信息电子化 随着信息化的高度普及,很多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都有自己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因此,档案在生成方式、存储方式上都有了重大的变化。例如起草和签发文件、催办和文件归档等都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文件包含的文字等都是数字化形式的,这样既方便管理方便存储,这样,档案主要以电子媒介的形态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档案进行有效的管理,包括收集、筛选、存储等,直至可以被人们所使用,这就使档案信息呈现电子化的发展趋势。 (二)档案利用多层次化 档案利用服务可以有效的促进档案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随着档案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档案管理的内容也多种多样,档案利用呈现多层次化趋势。主要是档案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多,这些都可以被人们利用;除此之外,利用档案的人数和对象不断扩大。公务员、科研人员要用,政府的宏观决策要用,普通的百姓也离不开档案。随着改革开放程度和范围的进一步加大,国外、境外利 用档案的数量也不断增多,人们对各类 档案利用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档案的利用价值也开始有了新的更大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参考、凭证等方面,而且延伸了教育和宣传等诸多的功能。 (三)档案服务多元化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档案服务利用方式也得以扩展,服务利用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纸质档案阅览向档案展览转变,网上阅览室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据相关的管理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近千家档案馆增设了现行文件查阅业务,由于档案馆受到党委或政府的授权,可以全面的开展文件查阅业务。在这方面,上海市发展较快,走在全国的前列,他们在地方政府规章之中写入了档案馆开展现行文件开放服务工作的相关规定。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和发展,每个公民的维权意识不断的增强,特别是政府信息公开法规规章的实施,使文件档案资源开放利用共享理念渐入人心。 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 目前,我国对纸质文件的管理模式采用的还是很早以前的方式,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于文件归档与管理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标准及规范,这对于管理好档案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使得档案的管理人员有章可循,可以规范化并且有效的管理好档案,为保障国家的信息安全做好服务工作。 (二)建立科学的引进人才制度,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 文件档案管理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要需要具备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因此,必须建立科学的引进人才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对这些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使得这些人员对档案的业务很了解,使这些人的才能发挥好,在档案管理方面进行 高度的创新,保证档案的信息安全。 (三)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 在档案管理方面,很多发达国家都走在世界的前列,做的比较出色的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而我国的档案工作建设的比较晚,研究水平和管理能力都比较低,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缩小这种差距,实现高水平的档案管理目标,就需要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积极的和这些国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联系,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一些卓有成效的合作,主要是不断的完善和总结管理经验,扎实有效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四)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因此,一定要管理好档案,文件档案管理需要做好监督和检查工作,要每隔一段时间检查档案的管理工作,检查是否存在不规范的地方,如果存在应立即进行整改。对于日常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好登记记录,任何人都不得违规进行档案的查阅和调取,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 三、结论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档案的管理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工作标准和规范,多培养高素质的档案专业人才并且加强和国外研究机构的沟通和联系,借鉴其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的进行制度创新,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路风英,衣玉琛.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和档案工作的对策[J ].档案学研究,1999(3). [2]张峰,姜兴美.信息化对档案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 ].山东档案,2000(6). [3]徐莉.浅谈文书档案的计算机管理[J ].平顶山师专学报,200l . [4]张素英.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J ].科技传播,2010(17).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及改革 摘要: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形成了一部深厚的教育史。我国古代以四书五经为教育内容;近代引进西方先进思想,中国的教育步入近代化轨道;当今教育愈加完善,但仍存在着许多弊端;展望中国教育前景,在社会的呼吁和教育学专家的努力下进行教育革新。高考制度亟待革新,学生学习需要民主自由,高校教育需要进一步改革。 关键字:中国教育制度发展现状弊端改革方向教育民主 一、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在《新教育大纲》一书中曾指出:“教育的发生就根植于当时当地的人民实际生活的需要,它是帮助人经营社会生活的一种手段。......自有人生,便有教育。因为自有人生,便有实际生活的需要。”原始人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在学习制作工具的经验和技术,传递经验中产生了原始教育。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条件成熟;社会事务日渐复杂,需要专门的管理人员,政治条件具备;文字不断产生,文化积累增加,文化条件形成。在这个背景下,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场所产生。 西周官学制度产生,国学和乡学作为两种主要的学校形式。当时以六艺为教育内容,《礼记·王制》记载:“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当时教育管理的特点是学在官府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等级制度森严;思想上强调以礼治国。这些决定了西周统治者对教育的高度

重视和垄断,形成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封建官学教育在汉代正式确立。汉代实行独尊儒术的政策,太学确立,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与此同时以儒家“人学”为理论基础形成中国教育思想,此后经过一代代儒学家的改造和发挥,融合其他学派的教育思想,发展成中国独特的教育学思想体系。提出以“修身为本”的主题思想,追求人格境界,即个人与家庭、国家、社会的和谐,注重教导人自觉修养人格,强调理性自觉原则。采用以学习和修养为基础的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由“教事”至“穷理”安排合理的顺序,及师生共同研讨。 封建教育制度和思想在大一统制度的影响下,形成教育的国家化、政治化和伦理化的传统特色造成了以圣人之是非为是非的权威主义的教育传统,存在着弊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自由和创造性。 近代以来我国的教育发生重大转变,先是从欧美输入,后又学习苏联。洋务教育开始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中国教育开始近代化进程。“五四运动”后,在中共的领导下,教育开启新的历程,为革命培养了先进人才。在输入赫尔巴特学派的教育学后,我国教育界人士创编了自己的教育学,先后出现了蔡元培、陶行知等著名教育家,为中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他在《教育独立议》中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所以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保有独立的资格,毫不受各派政党或各派教会的影响”于人类文化上能进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给抱

中国档案学史论

中国档案学史论 【原文出处】档案学通讯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xx06 【原刊页号】45~49 【分类号】G7 【分类名】档案学 【复印期号】xx01 【标题】 【标题注释】本文为李财富博士论文文摘,论文全文17万字。 【作者】李财富 【作者简介】李财富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2002届博士生 【摘要题】理论探讨 【正文】 中国档案学史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对中国档案史进行系统的梳理和评价,有利于提高档案学的科学水平,完善档案学理论与学科体系,丰富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同时,研究中国档案学史可以帮助我们反思我国档案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扬长避短,增

强档案学理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更好地发挥档案学理论对档案工作实践的指导、规范作用,从而加快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为社会各项工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一、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 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中,我国历代档案工作者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档案管理经验,为中国档案学思想的孕育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同时也为日后中国档案学的创立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料。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档案文献编纂方面。在我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孔子、刘知几、司马光、章学诚等历史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在文献整理和史学研究的实践中,熔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历史编纂学及档案文献编纂的理论和方法于一炉,对档案文献编纂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了认真的探讨和总结,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为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几位档案工作者还就档案管理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研究,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档案学文献。此外,在我国历代奴隶、封建王朝颁布的有关文书、档案工作律令、制度及当时的文书、档案工作实践中也蕴涵着一些档案学思想。 孕育时期的中国档案学思想具有以下特点:研究主体的

档案学的发展及研究对象

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不断地发展,积累了许多经验,主要是整理与编目的经验。但是古代出现的档案学思想因素和萌芽,是局部的、片断的、经验性的知识,尚未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但为档案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19世纪初叶,“档案学”概念首先在德国出现。1804年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写的《一种档案学理论思想》一书,第一次让我们看到了“档案学”的名称。之后于1806年创办的《档案馆学和登记室学》、于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古文书学、历史》杂志,都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1885年法国历史学家朗格鲁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第1期发表了《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一文,才首次提出了档案学应是一门独立科学的见解。 19世纪以后,欧洲档案学体系开始形成,其研究内容主要是诸如档案馆的性质和作用、档案的整理分类和鉴定、档案的利用和公布等等,多属档案管理方面的理论与技术。1898年荷兰档案学家S.缪勒、J.A.斐斯、R.福罗英合著的《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被誉为档案学名著。几十年来多次出版的这类专著,如1945年К.Г.米加耶夫、1980年Ф.И.吉尔多赫等著《苏联档案工作理论与实践》,均以档案管理为基本内容。被《不列颠百科全书》列为档案学名著的美国T.R.谢伦伯格所著《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1956),也主要论述档案的性质和档案的管理。 我国档案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一20世纪20一40年代,这是我国档案学的初创阶段;第二阶段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这是我国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期;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末,这是我国档案学基本停顿时期;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这是我国档案学的完善与繁荣发展时期。 (一)档案学的初创阶段 中国是世界上档案工作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有关档案管理思想的孕育和萌芽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这些思想缺乏完整的较为系统的理性思考未能及时成为一门学科。直到20世纪30年代,我国的档案学才产生。当时是以近代机关档案室工作为研究对象的。我国的档案学产生于20世纪的30年代是有其客观条件的。 首先,以文书档案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效率运动”,是导致中国档案学产生的直接原因。1933年国民党政府为了提高机关的办事效率,发起了“行政效率运动”,将文书改革作为开展“行政效率运动”的主要内容,决定以内政部提出的文书档案连锁法作为推行文书档案改革运动的最好试行方案。 其次,史学界整理明清历史档案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是促进我国近代档案学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自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史学界开始注意对近代史的研究.因此,对整理反映我国14世纪以来的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等情况的明清历史引起了高度重视。当时北京大学、故宫博物院文献馆、中央研究院协史语言研究所、清华大学历史系、禹贡学会等学术机构和团体,都对明清两代历史档案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利用工作。 再次,近代意义的档案教育的开创,对促进档案学思想的产生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30年代未至40年代,武昌文化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档案管理专科的成立和私立祟实档案学校的开办.以及国民党政府对军政人员的业务训练等档案教育的开展,这一切都进一步推动了档案学的发展。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现了更多的档案学专著。其中有:1940年出版的龙兆佛的《档案管理法》,1942年出版的梁上燕著的《县政府公文处理与档案管理》,1946年出版的傅振伦的《公文档案管理法》,1947年出版的周连宽的《县政府档案管理法》,黄彝仲的《档案管理之理论与实践》.秦翰才的《档案科学管理法》等,特别是1N9年5月出版的殷钟腔的《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代表了我国40年代档案学的水平。 (二)档案学的重构与渐进发展时朔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2008-07-12 16:05 关键词: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历史趋势研究热点前沿 1、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历史回顾 在世界范围内,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档案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分别诞生于19世纪和20世纪,但都在20世纪得到迅速的成长。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这三门学科从名不见经传到逐渐为世人所了解,直到今天它们开始用与时代(信息时代)名称相同的字眼命名自己的学科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群,其间,走过了一条非常特殊的发展道路。 (1)20世纪档案学领域的主要理论研究成就 尽管档案起源于约5 000年之前,档案工作的历史也源远流长,但档案学的诞生却是近代的事情。档案学研究最早出现在欧洲,1571年德国档案学家亚克伯?冯?拉明根在海德堡出版的《综合报告——怎样才算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等两部著作,是目前各国档案学史料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档案学专著。17—18世纪,档案学理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正式把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并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却是19世纪的事情了。 德国档案学家约瑟夫?奥格在1804年出版的专著《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概念。之后分别于1806年和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和文书学》、《档案学、古文书学和历史学》杂志,也都使用了“档案学”这一名词。但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行准确定位的则是曾任法国国家档案局局长的历史学家朗格鲁。1885年,他在《国际档案馆、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上发表了著名论文《关于档案馆的科学》,第一次提出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档案学”一词在我国出现得较晚。1935年,滕固在其所著的《档案整理处的任务及其初步工作》一文中指出:用科学方法处理档案,有叫做档案学的学问,在欧洲也是近百年来发达的事。这是我们目前所见文献中最早的相关记载。在1940年出版的龙兆佛的《档案管理法》一书中,也提到了“档案学”概念。[1] 中外档案学科学概念的出现以及之后档案学研究的深入,表明档案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立足于世界科学之林。1996年,加拿大档案学家特里?库克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所作题为“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的报告中提出:“本世纪档案思想发展史反映了不同国度、传统和载体的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我们认为,20世纪档案学发展的主要成就是伴随着世界各国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较为完整的现代档案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不断完善。 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起源,应追溯到19世纪末期。1898年,荷兰三位档案学家萨穆?缪勒、约翰?斐斯和罗伯特?福罗英出版了著名的《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他们的重大贡献是阐述了档案的性质和档案整理的最重要原则。该手册第一次非常明确地诠释了最重要的档案原则,即来源原则。三位档案学家在手册中阐述的思想是20世纪档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是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1956年,美国档案学家西奥多?谢伦伯格将《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誉为“现代档案人员的圣经”。 英国公共档案馆馆长希拉里?詹金逊1922年出版《档案管理手册》,拓展和普及了荷兰“手册”的基本思想。他创造性地提出“档案组合”的概念,运用和发展了档案来源原则。1940年,美国档案学者菲利普?布鲁克斯提出“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即把现行文件到档案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整体运动过程,通过对这一“生命周期”特点和规律的认识,从而实现文件档案的整体规划和科学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成熟的信息及电子技术被迅速应用到档案管理中。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档案形式--电子档案应运而生。 电子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和时代接轨的产物,是档案管理中的一种新型模式。由于电子档案具有机读性、档案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性等特点,不但使档案的存储载体面临重大挑战,而且赋予了档案工作新的特征和内涵。 一、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自身的安全性问题。 档案信息的安全性主要涉及档案信息载体安全性和传输安全性。载体安全性主要指存储介质对信息安全因素的影响。电子档案通常以磁盘、光盘为载体,这类载体成分比较复杂,性能不稳定,可能出现档案失真的问题。而且对环境温度、湿度、防磁、防机械损伤等条件要求较高,易损坏变质,保存年限低于传统纸质档案。传输安全性也就是网络安全性,?网络的发展使电子档案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共享,同时,无孔不入的网络黑客和防不胜防的计算机病毒也给电子档案的管理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除此之外,?电子文件很容易被删改,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迹。在使用计算机形成文件材料的过程中,拟稿者无法留下自己的笔迹,单位负责人也无法在形成的文件材料磁盘上签发,日后难以确定该份材料是否具有真实性和权威性。如果有人出于自己的目的将磁盘中存的内容进行了删改,是难以发现和确定。 (二)面对电子档案的冲击,纸质档案的处理问题。 在多年的管理过程中形成各类纸质档案是最原始、最直接、最真实、最权威的记录和依据,是弥足珍贵的资源。然而电子档案的

产生并非是纸质档案的消亡之日。不可能全面抛弃传统档案的运行方式,因此绝对不可忽视传统档案工作的统筹安排,需要尽快实现纸质档案的数字化。使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尽快接轨。 (三)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档案管理无缝结合。 在新的办公模式下,办公自动化慢慢站主导地位,每天处理的公文数量急剧增加,虽然电子文件有逐渐替代纸质文件的趋势,但在现阶段,文件的归档依然应以纸质文件为主。由于设计和开发人员手段不统一,使得电子档案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不能无缝结合,电子文件归档相对滞后,即使归档后文件的准确性也无法保证。 (四)对电子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挑战。 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的矛盾。文档一体化的推行,使电子文件的管理超出单纯的学科范围。使档案工作成为一门集计算机科学与档案学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学科。电子档案管理人员除了要掌握档案管理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高现代化管理技能,同时还要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适应档案工作现代化需要,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在电子时代人类活动的真实记录得以长期保存。目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知识面较窄,特别是对网络安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相关知识几乎一片空白,面对新的需要显得难以适应、无所适从,尽管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电子档案管理过程中的建议 (一)加强电子档案的保管。 电子档案的存贮内容具有不稳定性,存储介质易受磁场、温度、湿度、细菌等因素影响,电子文件本身还易受到计算机病毒、电脑黑客的破坏,必须建造专用库房、档案柜存放电子档案,配备专业电子档案机房和较高的安全性的电脑设备。使用一次性写入光盘较好,比磁盘、磁带、硬盘等有更好的稳定性,又只有只读性。保持

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我国教育发展的历程 教育,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民生话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已不仅仅停留在“以孝为先,以文相授”的层面。如今,人们更关注正规教育、成人教育、技术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等多种类型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教育资源的均衡化配置、人才结构的调整、创新型人才的培育、素质教育的推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半城镇化”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也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60年来,党和国家始终致力于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崇高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发展,我国教育走过了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摆在突出地位,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方针,创立了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坚持向工农开门,保障人民群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有计划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发展道路,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为我国教育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动力。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教育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根本问题,提出在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一位的是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确立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从体制改革入手系统地进行教育改革,有

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不断加快,我国教育事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面向新世纪,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充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强调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北京乾坤纵横科技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我国教育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健康发展,改革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推进,把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带入21世纪。 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也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隋唐时期逐步形成的科举制度,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制度。 关键词:古代教育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惟一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古代教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延续了4000多年。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教育的萌芽,到商代便出现了与今天大致相同的学校教育,由此开始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十分鲜明。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被完全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

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学术和教育活动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到了汉朝,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为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成的士人提供作官的机会。“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大贵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人才选拔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持,寒门士子几无进仕之路,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而世族子弟又不屑学习,严重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 到了南北朝,世族势力日趋下降,寒门势力逐渐上升,察举制度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考试选士的方法受到士人的欢迎。统治者为了控制选士的权力,扩大统治基础,也不断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科举制度开始萌芽。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再次统一。隋朝统一中国后,即着手选士制度的改革,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公元606年,隋炀帝始臵进士科,标志着科举

阿里巴巴集团的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

阿里巴巴集团的SWOT分析及发展建议 外部环境内部条件 机会 1 .电子商务发展空间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零售品 消费总额不断扩大,电子商务占社会零售 品消费总额的比例逐年攀升,但仍有较大 提升空间; 2.随着智能手机保有量和PC出货量的逐年攀 升,移动互联网发展迅速;大数据、云 计算等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 3.政策的有力扶持,如“互联网+”概念的提出; 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 4 .随着阿里农村化、国际化战略的提出, 农村市场、国际市场潜力巨大 优势 1 .阿里巴巴刚刚完成了上市融资,内部资 金发展较为充裕; 2.通过“合伙人制度” ,实现了股权与管理权 的分离,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以13.1%的持 股比例,实现了对集团的绝对控制; 3 .通过近期一系列重大的并购举措,包括: 投资魅族、苏宁云商,收购优酷土豆,入 股58 到家等,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集团的 业务范围; 4 .拥有较为完善的阿里生态圈,包括:电商领 域的淘宝、天猫;团购领域的美团、口碑; 生活服务领域的高德地图、快的打车等;传 媒领域的新浪微博、优酷土豆等;支付领域 的支付宝、余额宝等;消费金融领域的花呗、 借呗等等,几乎涉及移动互联网业务的方方 面面,近期还向个人征信业务进军(芝麻信 用);蚂蚁金服从阿里集团剥离后,阿里的 未来发展方向更加明晰, 有利于集团业务的长远发展 挑战 /威胁 1.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淘 宝、天猫等销售额增速逐步 放缓; 2.随着消费者层次的升级,品 质而非价格成为部分消费者选 购商品的首要参考因素,阿里 在电商领域将面临京东与腾讯 联合的强有力挑战,市场地位 面临冲击; 3.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相 关法律类法规有待完善 劣势 1.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越来 越弱,表现在:供应商内 部的竞争日益激烈;大商家 的规模扩张挤占小商家的 生存空间等; 2.“合伙人制度”有损股东 权益,集团发展较为依赖管理 层的决策能力; 3.假货泛滥问题有损公司形 象,与京东相比,物流环节 成本过高(不仅是金钱成 本,还有时间成本); 4.平台数据庞大而杂乱,对数 据的处理技术要求高,平台 引流能力有限 建议: 1.针对农村市场、国际市场的广阔前景,实行农村电商及向国际市场挺进,抢占市场份额; 2.针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与京东、腾讯联手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加强对假冒伪劣的惩治力度,净化网购环境;同时完善网购流程,尤其是退货、赔付流程,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并加大对物流环节的投资力度,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向农村、国际市场等新兴市场进军,抢占市场份额; 3.更进一步完善阿里集团的生态圈,同时在集团内部合理分工,明确业务重点与未来发展方向; 4.针对集团发展对管理层能力的依赖,在管理层内部进行改革,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保持集团内部活力

档案学经典导读,综

云南大学 档案学经典导读期末论文 (2013届) 题目:近十年中国档案史研究综述 专业图书情报 学生姓名邵巍 学号 12013001668 任课教师周铭 2014年2月

近十年中国档案史研究综述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档案史概念的引入、学科研究内容和现在问题的探讨,对中国少数名族档案史、名人与档案史、档案断代史和中国档案史的学科建设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中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档案;档案史;档案事业 1 前言 中国档案史作为档案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发展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本文主要选取近十年来以档案史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对这些学术论文做大致的梳理和分类,以期对中国档案史的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中国档案史是指档案学科体系中研究中国档案历史现象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客观规律与客店的分支学科。其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1)档案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2)档案库、档案室、档案馆、档案行政管理机构、档案教育机构、档案学术研究机构、档案宣传出版单位、国际档案组织的建立及其活动的历史; (3)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编目、编纂和提供利用等业务实践的发展历史; (4)档案工作法律、法令、料理、通则和办法的制定及其实施的历史; (5)档案事业史上的时间和历史人物。 中国档案史研究现阶段主要问题,首当其冲的是如何对这门学科命名。以前称之为“中国档案史”,后来改称为“中国档案事业史”,其中也有一些称之为“档案工作史”、“文书档案发展史”、“中国档案管理史”等,不过,“中国档案史”的叫法比较普遍。从习惯上称“中国档案史”到正式命名为“中国档案事业史”,反映了档案界对此探索的过程。但正式命名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对此争论的停止,之所以更名为“中国档案事业史”,一部分学者认为“中国档案史”所囊括的研究面太过狭窄,忽略了档案管理工作及其历史发展。但是“档案事业”这一概念的直到19世纪才被提出,“中国档案事业史”的提法又一定程度上不能反映中国古代的档案工作。所以在学科名称的问题上,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和商榷,在本文中暂用“中国档案史”的提法①。 2 主题 通过对近十年来以档案史为主题的期刊文献进行研究,对这些学术论文逐一归类,并根据前言部分档案史研究内容5个方面进行对号入座,将这些数学期刊 ①张会超. 将中国档案史研究进行到底[J]. 档案管理,2005,05:66-67.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材料一①汉代独尊儒术,在京师设立太学,在郡国设立学官,后渐立学校。隋唐时期,科举制形成,逐渐取代与门阀等级制相适应的选举制,并与学校相关联。唐代在京城设国子监,统辖各学,在各地设郡县学校。宋代书院勃兴,元代广建社学。到明代,学校体制大体已备。清因明制,以科举取士为正途,而科举必由学校。其规制悬学校之名而导以仕进之路。②学校乃教化所从出,以纳民于轨物,在王朝统治体系中地位极崇,作用至大。 ——摘编自桑兵《历史的本色:晚清民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材料二③西方近代分科观念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④促使中国学人在反思传统学术思想体系弊端的同时,纷纷提出近代中国新的学术分科方案。⑤民国初年,教育部公布《大学令》和《大学规程》,将大学分为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简称“七科之学”),正式取消经学科。大学文科分为文学、历史学等4门,理科分为数学、理论物理学、化学等9门,法科分为法律学、政治学、经济学3门,商科分为银行学、保险学等6门,医科分为医学、药学2门,农科分为农学、农艺化学等4门,工科分为土木工学、机械工学、造船学等11门。 材料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发展文教事业的基本方针,也是改革教育的基本依据。⑥一方面,政府对旧教育体制进行改造,制定改造旧教育的方针政策,接管、整顿旧学校,收回教育主权。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知识分子采取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努力争取和团结知识分子。在实际教育建设过程中,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确立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没有完全得到执行,⑦突出表现为全面学习苏联教育,并大量派遣留学生赴苏联学习。应当指出,在学习苏联教育经验过程中,存在生搬硬套、结合中国国情不够的弊病。⑧通过对高等学校院系、中等专业学校的调整,对课程、教材及学制的改革,新中国教育事业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一叙述了从汉至清中国教育的相关情况,其中①叙述了汉代至清代教育的发展情况,即都重视学校教育;②指出了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材料二叙述的是民国政府对大学的改制情况,其中③④⑤分别从西学的传入、近代中国学人的反思及政府政策三方面分析了近代中国大学分科的原因。材料三叙述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其中⑥阐述了新中国对旧教育体制的改造情况;⑦反映了苏联教育体制对新中国教育体制的影响;⑧阐述了新中国教育体制变革的内容及影响。三则材料阐述了中国教育的发展情况,凸显了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七科之学”确立的原因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 第1页共1页

中国档案学的动力机制

中国档案学的动力机制 王协舟 2012-12-22 16:31:04 来源:《档案学研究》(京)2009年3期【英文标题】On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Chinese Archives Science 【作者简介】王协舟,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411105 【内容提要】档案学人对于档案学研究的天然好奇心和满足于成果认同的好利心,构成中国档案学发展的微观动力基础。档案学科自身的内在逻辑、上位学科的整体推动与相关学科的开放式学习,共同在理论上驱动中国档案学的繁荣。社会的需要尤其是档案职业的需要,在实践上为中国档案学提供发展的环境与土壤。而由大学、研究机构、政府和企业联合形成的档案学科学共同体,则从制度层面为中国档案学的发展提供保障。 The archival researchers' nature curiosity for science and their desire for success compose of the microcosmic impetus foundation of the archival science.The archival science is driven to boom by the inner logic of the archival disciplines, the push of the upper disciplines and the open learning of the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environment an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science are provided practically by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and archival professional requirements.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which is formed by the universiti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provide the safeguards on the level of institution.

“阿里巴巴”发展模式带来的启示

“阿里巴巴”发展模式带来的启示 1999年,https://www.doczj.com/doc/aa18259246.html,在中国杭州创立。凭借着其通晓世界的黄金域名,阿里巴巴以B2B服务商业模式搭建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开拓市场。3年内创造了一个新兴互联网企业从无到有,会员人数从0到120万的现代传奇。 一、引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经济迅速兴起。 1999年,https://www.doczj.com/doc/aa18259246.html,在中国杭州创立。凭借着其通晓世界的黄金域名,阿里巴巴以B2B服务商业模式搭建企业间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国中小型出口企业开拓市场。3年内创造了一个新兴互联网企业从无到有,会员人数从0到120万的现代传奇。 三年中,阿里巴巴与高盛(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软库(Softbank Corporation)等机构签署达成合资合作协议,吸纳国际资本;并通过推出"中国供应商"、"网上有名"等免费信息服务及会员见面会的措施培育国内市场。在融资的同时,软库CEO孙正义(Masayoshi Son)、世贸组织前任总干事彼得·萨瑟兰 ( Peter Suntherland )相继加盟阿里巴巴顾问委员会,雅虎搜索引擎发明人吴炯出任首席技术官,关明生出任首席运营官,使阿里巴巴拥有了一流的技术与管理,其网站先后被《福布斯》(Forbes)、《远东经济评论》(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等媒体评选为全球最佳B2B网站。 至2002年4月底,阿里巴巴已拥有来自202个国家、地区的120万会员,形成世界最大的网上贸易市场,并实现赢利。 二、https://www.doczj.com/doc/aa18259246.html, 迅速发展的原因 回顾阿里巴巴的发展经历,分析其成功原因,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超大高效的信息平台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中国教育发展历程 一、奴隶社会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学术和教育为官方所把持,国家有文字记录的法规、典籍文献以及祭祀典礼的礼器全部掌握在官府。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并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着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是鲜明的。此乃教育价值的转折。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 官学的衰落和私学的兴起。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崩溃而转向封建制,经济、政治的大变化,也变化在教育上。为旧经济旧政治服务的受贵族垄断的“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没落.春秋战国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完全被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而学术和教育活动又是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的基础,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礼记》中的《大学》、《中庸》,尤其是《学记》,更是儒家教育理论的力作。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的孟子、荀子,各有学术特色。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也是教育剧变的时代。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站在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立场上,各抒己见,相互辩驳,相互争鸣,而又相互吸收、补充,促进了教育思想的发展和教育经验的丰富,使得这一时期的教育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构成了中国教育思想史上最为丰富多彩的一页。教育价值呈现多维度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秦汉的教育 中国是世界上惟一的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已延续了4000多年。在整个古代,文化教育可以说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将教育视为治国安邦之本,更是中国的一贯传统。秦代推崇法家学说,以暴力和苛政统一思想,焚书禁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结果迅速激化社会矛盾,导致王朝覆灭。汉初去秦苛政,推行道家的无为而治,虽有效地恢复了经济和民间学术文化,但不利于建立强有力的****统治。到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学校,行选士,确立起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意识形态,也成为此后延续两千余年的文教政策。 四、魏晋南北朝的教育 魏晋南北朝近400年,是我国历史上处于分裂和长期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等原因,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由于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士人流徙迁移,致使汉代“乡举里选”为主的察举制度难以实行。这一时期豪强地主垄断政权,形成了势力强大的门阀世族集团。这个集团的内部要分配政治权力,这就必须对选士制度进行

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

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战略分析 1 公司简介 阿里巴巴集团是全球电子商务的领先者,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杭州,在中国大陆超过30个城市设有销售中心,并在香港、瑞士、美国、日本等设有办事处或分公司。自1999年成立以来,阿里巴巴集团茁壮成长,到2010年上半年已拥有多家子公司。阿里巴巴B2B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旗舰公司,是国内领先的B2B电子商务公司,服务于中国和全球的中小企业。 阿里巴巴旗下的业务群现主要有: ◆淘宝网—亚洲领先的个人网络购物市场 ◆支付宝—中国领先的在线支付服务 ◆阿里软件—服务于中国中小企业的以互联网为平台的商务管理软件公司 ◆中国雅虎—国内领先的搜索引擎和社区 ◆阿里妈妈—中国领先的网上广告交易平台 ◆口碑网—中国最大的生活搜索平台 2008年6月,中国雅虎和口碑网整合,成立雅虎口碑公司,正式进军生活服务领域。它以全网搜索为基础,为生活服务消费者打造出一个海量、方便、可信的生活服务平台——雅虎口碑网。 阿里巴巴两次入选哈佛大学商学MBA 案例,在美国学术界掀起研究热潮;连续五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 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 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Yahoo、Amazon、eBay、AOL 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 2 整体发展战略 1999年阿里巴巴诞生后,提出了Meet at Alibaba的战略。顺应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发展潮流,阿里巴巴推出中国供应商、诚信通等贸易及信用信息服务,

确立了“永远在线展览会”的第三方B2B电子商务平台发展战略,为国内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国际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阿里巴巴十年的发展,硕果累累: ◆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成为世界B2B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旗帜; ◆成功登录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企业; ◆世界上销售收入最大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 ◆拥有世界最多的B2B电子商务注册用户。 所有这些都证明了阿里巴巴过去发展战略的成功。其整体发展战略是从“M eet at Alibaba”走向“Work at Alibaba”。“Work at Alibaba”,即帮助中小型企业生存、成长、发展。比如,支付宝现在和银行合作,开始给中小企业安排贷款,就是试图解决中小企业的发展资金问题。阿里巴巴企业战略的构思如下图: (一)阿里巴巴战略愿景: 正确的战略是成功的一半,任何一个成功的企业都需要适合于自身发展的战略愿景和战略定位。良好的战略愿景为企业制定正确的企业战略、业务战略和战略保障体系提供指导方向。 阿里巴巴的战略愿景可以从一下三方面理解: 第一,要持续发展102年,打造跨越三个世纪的世界名企; 第二,要成为全球十大网站之一; 第三,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只要是商人,就使用阿里巴巴。 这使得阿里巴巴从内心深处全方位思索如何实现目标,正是在这样的战略愿景的指导下,阿里巴巴制定了自己的企业发展战略。 (二)阿里巴巴战略发展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