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公共管理学黎民讲义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的内涵与研究方法

一、公共管理的涵义

(一)公共物品、公共事务与公共管理

“公共”指多数人的或关于多数人利益的,公共性及其问题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处理“公共”问题的核心,是如何生产和分配公共产物品,处理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性需求。

1.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2. 公共事务

所谓“公共事务”,是指涉及社会全体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学

1. 管理

一般说来,可以把管理看作是在一定环境中,管理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对管理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学亦属于一类特定领域的管理学。

2. 公共管理

所谓“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

(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

(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公共管理活动具体类型的“三分法”:(1)公共政策-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活动;(2)政府管理-政府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的各个部门的管理;(3)非政府组织管理——除政府以外的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3.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公共管理在“什么”(What)与“为何”(Why)层面上是沿袭公共行政或公共政策,而在“如何”(How)做的层面上沿袭企业管理。

(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

(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当前特点:(1)鲜明的实践导向性(2)理论上的包容性(3)学科的年轻性

二、公共管理的构成要素

(一)公共管理的主体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公共管理主体的构成见图1-1。

(二)公共管理的对象

公共管理的直接对象是各类公共事务。

(三)公共管理的资源和手段

公共部门最重要的资源是合法性。包括合法地组成公共组织和成为管理者,合法地进行管理,以及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其行为的认同。在公共管理的具体资源构成中,强制力和税收能力尤其重要。

公共管理的手段最基本的手段是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

(四)公共管理的环境

在公共管理的宏观环境分析中,人们用得较多的是以内容为标准而划分出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国际环境等。

三、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公共管理学的基础内容

公共管理学作为综合运用多种科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从属于管理学科。但另一方面,公共管理学作为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有机融合体,除了与公共行政学学科的逻辑体系不同外,与企业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也应有区别。

(二)公共管理学的前沿领域

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公共管理的非营利组织,公共部门绩效管理,公共部门战略管理,公共管理的新策略。

四、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

公共管理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途径,即公共政策途径(Public policy approach,P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Business approach,B途径)。

P途径的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有如下特征:第一,着眼于高层管理者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政策研究;第二,重视非量化和实务的取向,推崇通过个案研究来发

展相关知识;第三,强调与政策分析结合,进行具有前瞻性的规范性的理论研究。

B途径的公共管理主张师法企业,B途径的公共管理的特征是:第一,偏爱企业管理的原则;第二,对公、私部门的差异不作严格区分;第三,除了重视策略管理及组织间的管理外,还强调公共管理的过程进行管理;第四,在研究方法上也偏爱诸如实验设计之类的量化方法。

与P途径的公共管理比较,目前B途径的公共管理在学术界和实务界显得更有影响力。

作为同一的公共管理的不同组成部分,P途径和B途径的公共管理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的眼光并不局限有行政机关内部,而将关注的焦点放到公共部门与外在环境的关系上;它们都尊重政治因素在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它们都重视经验性的材料。

(二)公共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规范方法 2. 实证方法3. 案例方法4. 系统方法5. 比较方法6. 数理方法

一、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二、现代社会变迁推动公共管理发展:(一)公共物品的需求和供给在稳定地扩大(二)社会生活中的公共事务日益增加(三)公共管理所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

传统行政学的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二)管理主体局限(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一)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二)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三)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一)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 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 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3. 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二)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一)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 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2. 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 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4. 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二)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1. 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2. 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3. 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

4. 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第四节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发展

一、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市场经济

(一)公共管理学能有效指导公共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弥补市场功能的缺陷

(二)公共管理学“亲市场”的学科立场,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公共管理学与中国的社会发展

(一)公共管理学有助于促进包括政治、文化和行为方式在内的社会协调发展

(二)公共管理学内在的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务实品格,将有力地促进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转型

第二讲公共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重点分析管理学和当代经济学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

一、管理理论

(一)古典学派理论

弗里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 Taylor)为代表。古典学派关注的焦点是“效率”和“经济”。

管理主义对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管理作为一种纯手段性的活动具有共通性,它所包含的一系列原则,既可用于私营企业,也适用于公共部门。

(二)行为学派理论

通过梅奥(J. E. Mayo)的著名霍桑实验,证实了人不是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士气的高低。霍桑实验用“社会人”的概念取代了“经济人”的概念,同时将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引入管理学。

(三)决策学派理论

决策学派以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为开端。西蒙指出,决策在行政中处于中心地位,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在管理的各个层面存在,但在领导高层尤为重要。

决策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查尔斯·林德布洛姆(Charles E. Lindblom)提出渐进决策理论。

(四)系统学派理论

系统学派以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将组织视为一个社会系统而得名。20世纪60-70年代,系统学派又发展出两大理论,一是生态理论,二是权变理论,

(五)新管理主义理论

新管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信息革命背景下产生的理论。

还处于发展变化中的新管理主义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企业再造理论。所谓企业再造是指为了取得业绩的革命性进步,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其中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成本、员工工作效率。

2. 虚拟企业。虚拟企业是指把不同地区的现存资源迅速组合成为一种没有围墙、超越时空约束的企业模式,它是依靠电子网络手段的联系,实现统一管理的经营实体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

3. 学习型组织。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符合人性的、有机的、扁平的组织。这种组织由多个创造型团队构成,由于组织成员具有共同的愿景,所以具有持续的学习精神,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组织。

二、当代经济学理论

(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Public choice theory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到60年代末形成一种学术思潮。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

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决定资源在公共领域的分配,是人们选

择通过民主政治过程,将个人的私人选择转化为集体选择的一种过程或机制。公共选择理论可以定义为非市场决策的经济研究,或者简单地定义为把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经济与政治行为,从而拆除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传统壁垒。

公共选择具有3个规定性:第一,集体性。第二,规则性。第三,非市场性。

政治市场和经济市场在交易上存在着3个重要差别。

公共选择理论对公共管理学的3个理论启示。

(二)政府失败论

“政府失败”(Government failure)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在分析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局限性或非市场缺陷时所涉及的一个主题,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核心论题。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为什么政府干预会产生“负效应”以及如何从制度上弥补这些缺陷?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论”。

1. 公共决策失效。

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效。

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

(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但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

(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

(4)选民的“短见效应”。

(5)选民的“理性而无知”。

2. 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

(1)缺乏竞争性压力。

(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3)缺乏监督信息。

3. 政府的内部性与扩张。

政府的内部性(internalities)是指公共机构尤其是政府部门及其官员追求自身利益或组织自身的目标而非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

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

以美国为例,1929年美国政府的总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10%,而在1949年占23%,1987年占34%。

4. 政府的寻租活动。

寻租(Rent-seeking)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的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寻租是政府干预的副产品。当政府干预市场时,就会带来以“租金”形式出现的经济利益。寻租是指用较低的贿赂成本获取较高的收益或超额利润。

现代社会中的寻租活动,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

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攫取既得利益。

寻租活动导致“政府失败”,因为它导致经济资源配置扭曲,或说它是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作为一种非生产性活动,它并不增加任何新产品或新财富,只不过改变生产要素的产权关系,把更大部分的国民收入装进私人腰包;它也导致不同政府部门间官员的争权夺利,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导致社会资源浪费。

“政府失败论”对于公共管理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具体表现为3点。

(三)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于公共管理学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1. 代理理论(Agent Theory)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委托—代理关系几乎无处不在,典型的例子有雇主与雇员,律师与当事人,选民与政治家之间的关系。

代理理论的一个基本假定是处于委托代理关系的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者,加上信息分布的不对称,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偏离和冲突便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

委托—代理关系的核心,是委托方如何将代理人的行为限制在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范围内。它所关注的主要有三个问题,一是代理人的选择和对代理人的激励;二是减少“代理成本”或由代理所引起的资源耗费;三是签订最优合同,防止双方尤其是代理方寻机违约为自己谋利。

2. 交易费用理论(Transaction cost theory)

交易费用理论,是用制度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所谓交易费用是指所有与制度或组织的建立、变迁和使用有关的费用。交易费用理论关注的焦点,是如何降低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的概念,首先是由科斯(Ronal H. Coase)于1937年提出的。科斯将交易费用定义为运用市场机制的费用,包括在市场上搜寻有关价格的信息,为了达成交易进行谈判签约,以及监督合约执行所花的费用。

科斯用交易费用的概念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企业。科斯认为,企业从一个专业化的交易经济中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当企业出现以后,依靠价格纽带形成的交易关系,就被企业内的契约关系所代替,外部问题被“内部化”了。原有的市场交易以及由此导致的交易费用被企业内协调和组织费用所代替。从这个角度出发,企业被看成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由此可见,在科斯的理论中,经济资源的配置机制既可以是市场又可以是企业,在市场上,经济资源可以通过价格机制引导配置,在企业中,经济资源也可以通过组织活动进行计划配置。企业的起源就是由于组织协调比价格协调更为有效,即节约了交易费用。

当企业规模扩张达到某一边际点,即企业再多“内化”一项市场交易所引起的管理费用等于别的企业组织这项交易的费用,静态均衡就实现了。这时,企业与市场之间的规模边界也就确定下来。

第一节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历史并不长。1887年以前,公共管理仅处于前学科时期,公共管理特别是行政学长期附属在政治学之中,并没有独立出来。1887年后共管理研究进入学科前期——行政学阶段。

比较而言,学术界倾向于用历史分期的方法来归纳公共管理的学科史。

根据历史分期的方法,我们倾向于先用欧文·休斯的标准做一级分期,而后再用其他

“公共管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简述题 1.简述公共行政学研究途径与公共管理学研究途径的差异。 参考答案:第一,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公共管理学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它可以有不同的研究途径、方法或观点。首先,公共管理学可以从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的框架中来加以研究,在西方(美国)公共管理学的发展中,形成了较有影响的学科途径,有管理学途径、政治学途径、法学途径和经济学途径。其次,可以从某些社会科学的理论、假设或模型出发来研究公共管理过程,由此形成的研究途径更是多种多样。研究途径、方法的不同,导致对公共管理过程做出不同的描述或解释,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公共管理理论。 第二,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途径:公共行政学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2.简述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答案:第一,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区别: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具有不同的功能。公共政策主要是制定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秩序和行为规则,它通过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规定和引导,在总体上为一个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创造必需的环境,即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外在条件。公共管理则是通过具体实施公共管理行为与活动来提高公众的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公共利益。 第二,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的联系: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都是公共性,即关注的都是社会公共利益,涉及的都是社会公共事务领域,都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手段,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而且,虽然两者运行过程的最终表现不同,即公共政策过程的运行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形成与完善,而公共管理过程的运行表现为客观的物质交换,但两者都有一个由确认问题到制定方案,最后实施和评估的相同的实施过程。 具体联系表现如下: (1)公共政策指出了公共管理的基本方向,是公共管理的必要前提; (2)公共政策具有一定的公共管理职能; (3)公共管理是实现公共政策的基本途径; (4)在一定层面上,公共管理行为与相关公共政策是合二为一的。 3.简述公共治理理论的内容。 参考答案:公共治理理论是对作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的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并且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之合理内核进行整合的结果,其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其内容包括:第一,公共治理是由多元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第二,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第三,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第四,治理语境下的公共管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第五,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管理中扮演着“元治理”角色。 4.简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新公共服务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观点:第一,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第二,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第三,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第四,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第五,责任并不简单;第六,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第七,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5.简述准政府组织与非营利组织的联系与区别。

公共管理学黎民课后答案

公共管理学黎民课后答案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 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 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 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 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 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 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 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

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 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 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 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 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 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 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 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 限,成为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理

黎民版 公共管理学 复习要点

3.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4.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 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其管理的存在是永恒的,但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变迁不断调整;(4)公共管理来自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其工作绩效也不能简单地以利润或效率作标准;(5)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18.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 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 8.政府失败论的定义 所谓“政府失败”,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代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公共支出成本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些情况。 24.公共管理中的绩效概念 所谓绩效,是效率(efficiency)和效能(effectiveness)总和,其中效率是对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进行测量,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前者适用于一切能将投入和产出量化或货币化的 场合,后者则可用于那些收益无法用货币来计量的场合。 28目标管理定义:由参与管理的各方面制定目标,并经过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等管理方式,建立各级人员的责任心和荣誉感,最终以实现组织绩效的一套系统管理方式。 46.民营化(Privatization),是指政府利用市场或私人部门(包括营利和非营利)来执行公共项目,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其中包含: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Contracting Out)、业务分担(Load Shedding)、共同生产(Co- Production)或解除管制(De-Regulation)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42.战略管理的概念 战略管理是组织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确立和调整组织长期目标,整合组织资源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 44.企业型政府的涵义 所谓“企业型政府”(Businesslike Government),是与“官僚政府”(Bureaucratic Government)相对应的。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被称为“公共企业家”,Public Entrepreneur)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3)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4)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1)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2)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3)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4)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 盾的途径。 5.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核心。(4)公共管理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理。(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重视4E,即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公平(Equality)。(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7)公共管理是一个不同学科共同参与的研究领域。 6.P途径与B途径的异同 A.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一心一意想划清与传统公共行政的关系;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与行政学者,特别是认同“公共行政即管理学”的学者,认为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较密切的关系和相似的理念。 B.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认为公私部门管理有别;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认为公私部门的管理有什么质的差异,而主张以较严谨的态度发展实证理论来描述和解释公私部门的异同。在此前提下,后者偏好、认同并接受企业管理的概念与工具,而且将之引入并运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上。 C.P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几乎完全依赖案例研究作为获取知识的工具;B途径的公共管理学者兼采案例研究与量化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2011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公共管理的特征 P4 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和其他会组织及公民为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运用公共权力,通过观念和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及组织自身进行管理和优化的活动。其特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性 ①利益取向的公共性。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公共组织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将公共利益放在突出位置。强化公共利益的重要性是公共管理与传统公共行政的本质区别所在。 ②公共参与性。随着政治民主的发展,公民社会开始逐渐成长起来,社会组织及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为了更好的的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他们越来越多地要求参与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不再是唯一的主体,而是还包括政府之外的其他公共组织、私人组织以及公民。 2、效能性 与传统公共行政关注管理过程和管理程序相比,公共管更多地将视线放在了结果的取得上,强调投

入要素和实际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因而,公共管理提倡效能建设,在管理目标上追求包括经济、效率和效果在内的多元价值的有机统一。 3、回应性 公共管理过程可以说也是一个与社会互动的过程,这是公共部门以人为本、重视公众利益的具体体现。对政府组织而言,它不再是传统公共行政中的封闭体系,而是具有高度开放特征的开放体系。政府既要提供有效的制度平台和渠道,让公众能及时地向政府反映问题,同时政府也要对公众的需要作出反馈。 4、管理手段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公共管理非常注重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和创新,这是由管理对象的复杂性决定的。一方面,由于公共管理过程中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的出现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公共组织要实现自身的优化管理,也要不断开发新的技术和手段。 5、法治性 法治在公共管理中体现为严格遵守规则的精神。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之间要实行对社会事务的合作共识,只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如果缺少

公共管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试题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

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

公共管理学黎民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区别?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在性质上的差别集中表现在如下方面:(一)公共利益目标与 私人利益目标。公共管理必须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私部门管理的目标可以定位于包括管理者在内的私人利益,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者不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自己活动的目标,而应以实现与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休戚相关、私人活动又难以增进的公共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处理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关系的一 个基本原则是确保公共利益的优先性,而优先性是通过公共权力或政治权威来体现的。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公共管理受较多制衡有其必然性:由于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的需要,公共管理组织获得了合法的垄断性,拥有合法的强制力,同时公共管理过程产生的影响也是全社会的。(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公共管理部门作为增进公共利益的立法者 与执法者,处在基本社会资源分配的中心,公共决策通常是在多元的、甚至冲突的利益与价值之间进行平衡和做出抉择。(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公共管理主要通过政府机制 来实现,私部门管理则主要通过市场机制来完成。政府与市场是现代社会的两个最重要的资源配置和控制体系。 2.传统行政学在公共管理上存在哪些局限? 用行政学的理论与方法处理当代公共领域的管理事宜时,主要存在着以下局限:(一)理论框架局限。行政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由政治学和管理学两者构成的,行政学以政府管理作为研究内容,无法独立于政治学,而采取管理学的一般的工具取向又会抹杀公共领域特有的政治文化价值。(二)管理主体局限。政府或国家行政机构无疑是最重要的公共管理 主体,各种非政府公共组织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三)管理理念与手段局限。 现代公共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从根本上突破行政学在管理理念和手段上的局限,成为公共领域管理发展的内在要求。(四)管理对象与目标局限。行政管理学讲管理 对象确定为两类:一类是政府本身,包括人、体制和过程;另一类是属于政府管辖范围的 公共事务。对公共管理而言,只有兼顾内外环境的关系,特别是重视外部环境,以结果或绩效为管理目标,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 3.如何理解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具体来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如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肌醇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食二节、砂4.公共管理学及其特点是什么?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增进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从总体上看,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如下重要的特点:(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的 概念。(2)公共管理是在并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前提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3)公共管理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公共管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讲导论 1.公共管理的基本要素 Who?——谁来管理? 公共管理者——人(公务员、公共事业举办者、公共事业工作人员等) 政务性管理人员:上级考核选派,民主选举的决策型高级管理人员 业务性管理人员:通过考试招聘等途径任用的执行型专业管理人员 公共管理者——机构 政府机构 非政府公共机构(事业单位) 非营利组织(公共事业组织、企业化的公益性组织) What?——管什么? 从管理领域来看,要管经济、管社会、管政治 从具体公共事务内容来看,要管理10个方面的公共事务:国家发展战略、公共政策与决策、法律和行政程序、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公职人员、公共财政(公共预算、政府采购等)、国土和其他公共资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公共项目、公共信息、各项公共事业、政府绩效 从与私人部门的比较来看,要根据公共管理的要求和特点管理公共部门自身: (1)不同的结构——权利责任的清楚与模糊:公共机构组织效率的管理 (2)不同的激励——客户和资金:公共激励机制的管理 (3)不同的背景——长期连续性与届内任期短期性:决策体制管理

(4)不同的目的:利润与大众福祉:公共部门的公共性管理 Why?——为什么管? 市场失灵:看不见的手看不见了路 政府失灵:看得见的手只看自己的手指 外生性失灵——不完全信息决策 内生性失灵——非公共利益行为 体制性失灵——投票悖论、组织间关系、时滞 传媒和舆论失灵:非正式组织行为、无政府主义行为、奴隶思想 How?——怎样管? 角色与知识的运用,三个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两类知识,新问题 2.案例教学法在公共管理学的作用 作为管理学科,案例教学法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案例教学法中,知识是双向流动的,通过双方的沟通交流,不仅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真理和智慧,教师也能获得教学经验,开拓教学视野,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综合思考的能力,以及联系案例运用理论的能力 3.公共部门管理和私人部门管理的区别 政治权威——经济权威 多元制衡——自主性 公共利益——私人利益 法的支配——意志支配 政府——市场

公共管理学试题库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布坎南。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政治危机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公共管理途径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美心发展经验理论,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和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公共管理战略》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经济学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干预主义政策。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AC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AB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ABC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ABCD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AC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BC )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BD )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是指政府特别是行政机关为公众提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官员或行政人员在这种活动中主要是执行由别人所制定的政策和法律,关注的焦点是过程,程序以及将政策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以内部定向关心机构或人员以及办公室的管理。 2、公共管理 答:是指公共组织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活动,它主要关注的不是过程,程序,而更多的是关注取得的结果和对结果的获得负个人责任。 3、公共物品 答: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

公共管理学-黎明版

公共管理学 第一部分:简答 1、组织理论发展脉络 答:第一阶段: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泰罗(Frederick W.Taylor)的职能组织理论 法约尔(Henri Fayol)的组织过程理论 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组织设计理论 韦伯(Max Weber)的组织结构理论 主要观点: ①、忽视人的主动性研究组织的内部结构、制度规章和设计原则被称为是“图纸设计”,“组织信条”具有静态性 ②、内部取向,忽视组织环境 第二阶段: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梅奥(E. Mayo)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 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的组织行为动力理论 赫兹伯格(Frederick Herzberg)的组织激励理论 主要观点: ①、关注组织成员的需求,注意提高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②、关注组织内部的群体及其对组织目标的影响 ③、关注组织目标与成员目标的协调 ④、关注组织管理的伦理性 ⑤、具有一定动态性 第三阶段:科学决策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巴纳德(Chester I.Barnard)的组织平衡理论 西蒙(Herbert A.Simon)的组织决策理论 主要观点: ①、组织活动包括两部分:决策和作业。而决策又比作业更为基本,因为决策先于作业。传统理论,缺陷就在于忽视决策(或者仅把决策视为高层的行为),专注于作业。 ②、在组织中,各个层次皆有决策。组织运行的实质是通过向其成员提供决定前提来影响成员的决策,使成员都把实现组织目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四阶段: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代表人物: 本尼斯(Warren Bennis)的组织发展理论 费德勒(Fred E.Fiedler)的组织权变控制理论 卡斯特(F.E.Kast)和罗森茨维克(J.E.Rosenzweig)的系统与权变控制理论 主要观点: 关注环境与组织的互动“内适应”与“外适应”结合。 第五阶段:管理文化时期的组织理论

公共管理学 考试重点

第一章 公共管理: 对由多数人组成的正式或非正式组织的安排,如国家(政府)管理、大学管理、没有明确的隶属关系,地位比较平等,更多地依靠规则、政策、法律。 公共管理: 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以有效促进公共利益最大化为宗旨,运用政治的、法律的、经济的和管理的理论与方式,民主运用公共权利,并以科学的方法依法制定与执行公共政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活动。 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是指该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把社会控制在秩序范围内,推动社会发展,所进行的满足社会成员共同需要与要求的一系列社会活动。 公共事务的特征: 一是阶级性。 二是公益性。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因此,受益对象是一定范围的时候公众。 三是多样性。质和量的不同追求,决定了公共事务种类的多样性特征。 四是层次性。全球性公共事务、全国性、地方性等不同层次。 公共管理的分类: 1.政治性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公共危机管理 2.社会性公共管理:公共财政管理、公共组织管理、公共项目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 共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文化事业管理、公共教育事业管理、公共卫生管 理、公用事业管理 公用事业管理: 是指从公共利益出发通过网络传输系统提供居民必需的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主要包括电力、电信、供水、供气、供热、排水、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城市轨道交通等产业。具有地域差异性、公益性、垄断性、外部性、整体性与可分型等特征。 公共权力: 就是用于管理和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力,它是由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而产生的,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调整和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公共权力的作用: (1)维持作用: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2)调整作用: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 (3)引导作用:公共权力还会推动和引导原有的生活秩序向一定方向演变。 公共行政 是指政府或公共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P途径的公共管理研究:即公共政策的途径 B途径公共管理研究:即企业管理途径 公共管理的特征: 1、公共管理是一个整合性概念,采用企业和行政管理的相关理论来研究整个公共事务。 2、乐观的规范研究领域,将私部门管理的方法和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未改变公共 部门的主体性。

吉大19春学期《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1答案

吉大18春学期《公共管理学》在线作业二-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60 分) 1.目标管理方法是()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德鲁克 B.西蒙 C.伍德沃德 D.菲德勒 正确答案:A 2.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全部公共收支项目,以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政活动,允许在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之外以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我们将这称为( )。 A.可靠性原则 B.统一性原则 C.完整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正确答案:C 3.侧重于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如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扩展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这样的公共组织变革属于( )。 A.内涵型的组织变革 B.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C.外延型的组织变革 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正确答案:C 4.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 )。 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正确答案:B 5.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形式,称为( )。 A.基数预算 B.单位预算 C.单式预算 D.复式预算

正确答案:D 6.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实施阶段 B.总结阶段 C.协调阶段 D.准备阶段 正确答案:D 7.所谓( )(简称DSS )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处理的信息,以支持决策者针对“非结构化”问题制定决策与执行决策的一套体系。 A.战略开发系统 B.决策支持系统 C.参谋智囊系统 D.战略管理系统 正确答案:B 8.批准是一种约束力较强的( )监督方式。其内容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和批准(含不批准)三个步骤。 A.事先 B.事中 C.事后 D.全面 正确答案:A 9.从学术渊源上讲,公共管理学是在( )基础上,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理论发展成的。 A.现代经济学 B.公共行政学 C.管理学 D.政治学 正确答案:B 10.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 )。 A.政府上网 B.政府信息公开 C.政府信息化 D.建立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正确答案:B

(完整word版)黎民版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黎民版《公共管理学》复习要点 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本质区别 (一)公共利益目标与私人利益目标 (二)垄断强制性与自由竞争性 (三)制衡性与自主性 (四)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五)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 2、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3)科技革命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三)政府管理和民主制度方面的矛盾 1.以韦伯官僚制思想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1)传统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信息社会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2)科层官僚制难以适应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科层官僚制的专业分工原则导致政府功能退化。 (4)官僚制的科层原则使组织行为保守,难有创意。 2.西方国家民主的现状难以满足民众的“民主需求” (1)民众应直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 (2)公民应既能控制政治家,又能控制官僚。 (3)国家应解决特殊利益集团对政府决策的控制。 (4)国家应寻找解决西方民主制运作过程中深层次矛盾的途径。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和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4、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职能活动。 涵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及其组织;(2)公共管理的对象——公共事务具有两个显著特征,即与公共利益直接有关,以及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由于公共事务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共事务及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

公共管理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 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通俗的来讲,所谓的公共物品是指那种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的物品,并且供给它的成本与享用它的效果并不随享受它的人数规模的变化而变化。国防、外交、法规政策都是典型的公共物品。 2.治理与善治(网络治理):治理可泛指任何一种活动的协调方式,罗茨提出了 治理的六种用法即国家治理、公司治理、新公共管理、善治、社会——控制系统和自组织网。本书认为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行动主题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治理实质上是一种合作管理。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 3.公共组织:广义上,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 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了政府组织,也包括了第三部门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可以 帮助区分工作任务和职权的轻重,一般将公共组织分为三个层级即高层、中层和基层。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5.公共组织的一般结构模式: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 结构。应了解各自的优缺点及典型代表。 6.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 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7.公共政策:国家(政府)执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在特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社 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目标所采取的政治行动或所规定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法、方法、条例等的总称。 二.简答及论述 1.“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的差别P6 ①使命不同。前者追求公基服务和公共利益,后者追求私人营利。 ②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公共管理资金来源为财政划拨而且运作过程缺乏竞争。 ③公共管理尤其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公共部门不像私人部门的权力责任划分那么清楚。 ④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管理的人事管理系统更复杂更严格。公共部门的公务员绩效评估 标准更复杂,雇佣和解雇也更困难。 ⑤相比之下,公共管理具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公共管理包括广泛而复杂的政治活动。 2.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征P22 ①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公共管理不仅仅研究政府机关特别是行政官僚,而且把研究的范 围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和非盈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公共管理学(2014版)模拟试卷与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 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市场失灵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是资源配置的最佳方式。但在现实经济中,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只是一种理论上的假设,理论上的假设前提条件过于苛刻,现实中是不可能全部满足的。由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完全和在公共物品领域,仅仅依靠价格机制来配置资源无法实现效率—帕累托最优,即市场失灵就是巿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3.非政府公共组织 国外有称之为“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是指承担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进行公共事务管理的除政府组织以外的其他所有公共组织,主要类型有公共事业组织、公共企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团体和民间自治组织。 4.电子政府 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政府的精髓在于利用现代信息和技术,构建一个跨越时间、地点、部门的全天候政府服务体。 二、简述题 1.公共管理部门存在的原因。 公共管理部门是在社会公共物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存在的意义有:(1)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客观需求。公共管理职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与社会维持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也是当代各国社会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机制自身并不足以实现所有的经济职能,离开公共部门的市场将无法正常运行。(3)公共管理部门及其职能体系的存在,尤其是其存在状况还与特定社会的自治能力密切相关。在现代国家,社会自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公共权力组织的职能社会化进程以及非正式的公共组织的发达程度。 2.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关系。 公共权力是公共管理者或公共组织影响其他个体或组织的能力。公共责任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所承担的责任。公共责任是伴随公共权力产生和存在的,在赋予公共权力时,实际上对公共权力的作用目标、作用范围、作用方式、作用内容都有较具体的规定,这就是与公共权力相对应的公共责任。公共责任与公共权力相对应,即拥有多大的权力必须相应课以多大的责任。公共管理者应该认真履行自己承担的公共责任,否则将失去公共权力或受到相应的处罚。

公共管理学第2版-黎民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 作者:黎民 书号:978-7-04-031462-5 定价:35.00元 出版时间:2011年8月 分级:本科、研究生 适用专业:公共管理类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 项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 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 配套资源:教学课件、精品课程配套网站 作者简介 黎民,武汉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博士生 导师。 内容简介 《公共管理学》(第二版)在保留原书的 内容框架的基础上,对教材体系和内容上做了 较大的修改、充实和更新。在教材内容上,主 要对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共管理的组织、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等章节进行修订,增加了新的理论与实践,使其符合当前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最新进展。同时,为了紧密贴合公共管理的新趋势,编写团队经过讨论还增加了公共管理的运行、公共部门的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等章节。随着当前公共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每一个公共管理的学生和专业工作人员都需要在结合我国实际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全书最后的“当前公共管理的若干热点”一章,既为读者了解实际管理提供了样本,又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提供了方向。 在编写风格上,本次修订力求将公共管理类的基础与前沿贯串全书,力求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展开论述,使该版教材进一步增强其理论性、实用性和前沿性。可用作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同时适用于从事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参阅及有关专业在职干部培训参考教材。 【简明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第三章公共管理的管理者/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物品及供给/第五章公共管理职能/第六章公共管理的运行/第七章公共管理的管理工具/第八章公共管理的责任与监控/第九章公共管理中的政府角色/第十章非政府公共组织/第十一章公共管理的前沿热点

公共管理学基础的知识点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附答案)

公共管理学复习题 一、关键术语 1、公共管理学6 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以政府行政组织为核心的各种公共组织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及其规律的学问。 2、新公共服务理论76 “新公共服务”,指的是关于公共管理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3、公共组织85 公共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以追求公共利益为其价值取向,以协调公共利益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为基本职能的组织,它一般拥有公共权力或者经过公共权力的授权,负责公共责任。 4、事业单位108 事业单位是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我国特有的、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实际承担者。 5、人力资源216 人力资源(human resouce,H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或者是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人们的总和。 6、公共预算255 公共预算是指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以及政府的资金筹集、使用计划及相关的一系列制度等。 7、政务信息存储308 政务信息存储是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中继加工之后的重要内容或环节,是指将加工处理后政务信息资源(包括文件、图像、数据、报表、档案等)按照一定的规定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按照一定的特征和内容性质将其组织成系统化的检索体系的过程。 8、公共危机管理340 公共危机管理是指公共管理主体为避免或减少公共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实施的危机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应急处理、评估、恢复等行为的总称,目的是为了提高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9、经济手段382 经济手段是公共管理主体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运用价格、信贷、利率、税收、工资、奖惩等经济杠杆和方式,通过调整经济利益关系而实施管理的方法。 10、公共管理监督433 公共管理监督就是指种类主体依法对政府和公共事业组织等公共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公共权力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所实施的监察和督导活动。 11、效绩标准473 绩效标准指的是在各个指标上分别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解决的是要求补评估做得怎样、完成多少的问题,也就是在各个指标上所应达到的具体的绩效要求。绩效标准不仅要包括基本标准,还要有卓越标准,这样才能发挥绩效管理的激励作用。 12、公共部门改革497 公共部门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它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的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两个方面,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13、政府职能5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