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征

试论创造性思维的意义和特征

自然辩证法概论

题目:试论创造性思维的意义与特征

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试论创造性思维的意义与特征

摘要:创造性思维作为思维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思想领域中最高的音乐神韵”,它在人类的科学探究等实践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即通过思维不仅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要在此基础产生新颖的、独特的和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求异性、灵感性、灵活性、多维性和综合性等特征。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从兴趣、好奇心与求知欲、想象思维能力、质疑精神与发问品质等方面去培养。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特征;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 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创造活动, 没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作用, 就不可能有任何创造性的成果。可见, 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教育中的重要性。那么, 何谓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有何特征及意义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创造性思维的内涵

何谓创造性思维目前, 学术界对创造性思维的界定尚未一致, 大概有如下一些表述:

“组织和改造先前已获得的知识, 使之适合当前的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而且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 给人们带来首创的, 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2]

“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大脑皮层区域不断地恢复联系和形成联系的过程, 它是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 以综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为特点的心智活动。”[ 3]

“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把信息、知识加工处理变成思想、行动, 实现创造性成果的意识活动。”[ 5]

此外, 人们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得出不同的含义。有人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来概括创造性思维, 认为创造或创造性活动是提供新的、第一次的、新颖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在创造或创造性活动中进行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因此, 凡是与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思维, 无论是什么类型或形式, 不论是高级的、中

级的抑或是低级的, 都是创造性思维。有人从思维的心理状态来定义, 认为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最佳的心理构成和心理合力作用下的种种思维状态, 如直觉灵感及创造想象、幻想等。

上述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与角度揭示出创造性思维的本质涵义与特质。综合这些成果, 我们认为,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 亦称为创造性的问题解决, 即通过思维不仅要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 而且要在此基础上产生新颖的、独特的和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在社会生活中, 创造性思维常与发明、发现、革新、设计、写作、绘画、雕塑、谱曲等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复杂而又有机联系的高级思维过程。科勒斯涅克把创造性思维活动分为4 个阶段:(1)准备阶段。创造者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储存经验, 以便以后把这些东西“铸造”成新形态。(2)潜伏阶段。本质上是一个“消化”时期。创造者表面上没有看得见的直接活动, 似乎毫无进展。其观念仿佛是在“冬眠” , 等待着复苏。(3)顿悟阶段。处于“恍然大悟”时期, 一种新的关系突然被觉察出来。事实上, 这只不过是前两个阶段的有意识思维活动的结果。(4)验证阶段。或称表现阶段。把头脑里的创造观念加以外化(写出、画出或做成模型), 成为实际创作的产品, 并对这些产品进行修饰、润色, 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创造性思维的意义

创造性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增加人类知识的总量;其次,创造性思维可以

不断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再次,创造性思维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此外,创造性思维的成功,又可以反馈激励人们去进一步进行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它贵在创新,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着前无古人的独到之处,在前人、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从而具有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开拓性;创造性思维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它无现成的思维方法、程序可循,人可以自由地海阔天空地发挥想象力;创造性思维具有艺术性和非拟化的特点,它的对象多属“自在之物”,而不是“为我之物”,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存在着两种

可能性。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创造性思维具有下列特征:

1 .创造性。在人类认识过程中, 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 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 从而构成了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创造性思维作为认识的一种特殊过程, 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概括性与间接性的特征外, 还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创造性是指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必须突破已有的结构类型或认识水平, 而且符合认识规律,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按创造性思维结构模式, 创造性表现在运用新的观点, 采用新的信息编码与加工形式, 多方法、多渠道、强能量、高效益、多反馈地进行辩证思考。其实质是通过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似之点, 寻求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途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表现在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 敢于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爱因斯坦正是不囿于牛顿的经典物理学的框架, 才独具慧眼, 发现了震惊世界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原理。

2 .求异性。人们在进行思维活动时, 其思维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创造性思维的求异性是指其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它指的是对司空见惯的现象或者已有的权威性理论始终持一种怀疑的、分析的、批判的态度, 而不是盲从与轻信, 并用新的方式来对待与思考所遇到的一切问题。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求异性主要表现为:选题的标新立异, 假设的异想天开, 方法的另僻蹊径, 对异常的敏感性以及思维的独立性。正是因为这样, 所以有人把创造性思维称之为求异思维。当然, 这种求异必须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之上的, 绝非单纯地为求异而求异。

3 .灵感性。人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不是连续的, 而是间断的, 或陆陆续续的。其思维进程往往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中断, 而在某一不确定的时刻所需要的思维结果会突然降临, 从而表现为一种突发性。这种非逻辑性的突变一般的表现形式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灵感顿悟。这种突发性就是灵感性。这种灵感性的思维成果的出现, 并不是偶然的, 而是在长期的量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可见, 灵感是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它是以经验和知识为基础, 在意识高度集中之后产生的一种极为活跃的精神状态。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和大脑神经系统记忆痕迹的巧妙融合而产生的突发性飞跃与敏锐性的顿悟。灵感性具有偶然性、潜逻辑性、跳跃性、易逝性等特点。“灵感的最大

特征, 在于它是创造者调动自己全部智力、使精神处在极度紧张状态甚至如醉如痴的疯狂状态的产物。”[ 8]

4 .灵活性。创造性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其思维结构是灵活多变的, 其思路能及时地转换与变通。创造性思维的在结构上的灵活性, 对于探索未知、创造技术, 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多方探索, 反复试验, 才能增加成功的机率。这种思维结构的灵活性主要表现在:(1)思维的主体性。具有主体的思维能力, 能从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问题, 寻求问题的答案。(2)思路的变通性。当某一思路行不通时, 能及时地放弃旧的思路, 转向新的思路。(3)方法的多样性。能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或者能主动地放弃无效的方法而采用新的方法。

5 .多维性。创造性思维的多维性亦称发散思维, 或称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发散思维决定了创造性思维具有多维性的特征。这种多维性又使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 它使不同的思路犹如发源于高山的江河, 奔流而下, 一泻千里, 最后又殊途同归, 汇入创造的汪洋大海。发散思维本身又有多种方法, 主要有:(1)头脑风暴法(又称集体思考法或智力激励法);(2)横向思维法(即缺点列举法);(3)纵向思维法;(4)逆向思维法;(5)侧向思维法;(6)颠倒思维法;(7)克弱思维法;(8)信息交合法。

6 .综合性。综合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创造性思维中, 既要善于智慧杂交, 大量吸收古今中外圣贤哲人智慧宝库中的精华;又要善于思维统摄, 把大量的概念、事实和观察材料综合在一起, 加以概括和整理, 形成科学的概念和系统;还要善于辩证分析, 对占有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 把握它们的个性特点, 然后从这些特点中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此外, 还要善于形象组合, 把不同的形象有效地综合在一起。因此, 日本学者曾有“综合就是创造”的说法。创造性思维的综合性的思维方式又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收敛思维、辐合思维等。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 如果没有集中思维, 发散思维就会发散无边。尽管在发散思维中会出现许多新想法, 但若没有集中思维, 就无从知道哪一种想法最好, 哪种想法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以发散思维为前提, 发散思维是集中思维的先导, 两者缺一不可。集中思维的表现形式主要有:(1)求同除异法;(2)先异后同法;(3)完全归纳法;(4)科学归纳法;(5)联结思维法。

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把信息、知识加工处理变成思想、行动, 实现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所以,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那么,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很多, 我们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

1 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兴超是指人们力求接触、认识、探索与研究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一种带有强烈的积极主动倾向的心理特征。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直接动力, 也是进行创造或创造思维的先决条件。它具有两个突出的特性, 即具有强烈的吸引性与鲜明的情感反映。人总是被感兴趣的事物深深地吸引着并予以高度的注意, 进而去探索其奥秘。现代心理学认为, 学习和探索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认识的兴趣。这是因为,兴趣不仅能激发人的求知欲, 引发好奇心, 促使人们获得进行创造所需要的大量的知识, 而且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力, 增强人们的意志, 激发对科学、对事业的献身精神。兴趣在人的智力活动和创造性活动中的影响与作用是相当大的。古今中外, 有重要贡献的人物, 无不是对自己的事业有着强烈的兴趣。孔子早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不少科学家、艺术家的成功, 除了勤奋外, 还与他们对自己事业的兴趣密不可分。兴趣使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情与激情。

2 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与开发

好奇心是人们尤其是儿童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儿童对不了解的事物产生一种新奇感与兴奋感。它是由外界刺激引发的一种感情状态, 往往表现为对新事物的注意, 以及为了弄清事物的因果关系而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并进行探索。好奇心是人们求知欲的具体表现, 也是兴趣的先导。好奇心是人的天性, 每个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好奇心。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由于主观的原因, 大多数人的好奇心在减弱而已。这对于创造力或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开发极为不利。因此, 我们应注意保持儿童认识的积极性, 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3 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 创造性思维必须以想象为基础。所谓想象, 是对过去经验和已有记忆表象的加工改造, 构成新意象或新观念的心理过程。它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想象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 帮

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 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成规的训练。要珍惜他们的好奇心, 努力把学生的想象调动起来, 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与突破, 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发展。具体地说, 提高想象思维能力.

4 灵感的激活与捕捉

如前所述, 灵感具有突发性与跳跃性等特征, 我们要善于有意识地去激活它。灵感的激活, 可通过如下途径:一是原型启发。即以自然现象、日常用品、图形显示、文字描述等为原型, 在“意象相通”机制的作用下, 使灵感闪现。二是争论触发。即通过激烈的争论(辩论)把潜藏的知识调动起来, 重新组合, 促使思想火花闪现、迸发, 从而触发灵感。三是设问诱发。即设置疑问, 用审视的目光去检查前人创造出来的知识, 并在前人知识的诱发下触发灵感。灵感又具有易逝性特征, 它犹如火花, 稍纵即逝。因此, 我们不仅要善于激活灵感, 而且要善于捕捉灵感。捕捉灵感的方法主要有:(1)及时记录, 防止稍纵即逝。由于灵感稍纵即逝, 因此, 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随身携带纸笔的良好习惯, 随时将闪过脑际的新想法、新意识记录下来。(2)跟踪觅迹, 保持思维热忱。

5 质疑精神与发问品质的培养与引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疑诱发探索, 探索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 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 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质疑就是要善于寻找事物产生的原因, 探求事物发展的规律。这种质疑的品质,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当重要。因此应把质疑与解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首先, 要求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发现疑难, 提出问题。其次, 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与启发性的疑难问题, 尤其是对教学中疑点与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 启发学生思索探讨, 逐步解疑, 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第三,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积极争辩, 揭露矛盾与弊端。第四, 鼓励学生解放思想, 大胆质疑。创造性发问是一种很重要的思维品质。可以说, 没有新问题的发现, 就没有创造性活动。所谓创造性发问, 是指提出指向生发创意、引发创造, 产生出新颖、独特, 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产品的问题。即能够迅速、敏锐、

准确、超乎寻常地捕捉到事物的主要矛盾, 提出具有本质性、关键性和创新性的问题。

不同的导向作用, 引发的思维内容、层次、深度、广度都各不相同。因此, 要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行为。创造性发问品质具有下列特征与功能。(1)敏感性。对问题极为敏感, 极易接受新生事物, 敏捷地发现新问题, 快速地觉察到别人尚未觉察的问题。(2)主动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问题意识, 勤于思考, 主动地寻找与发现问题。(3)独特性。所提出的问题独特、新颖、与众不同。(4)发散性。善于多角度、多思路、多层面地发现与提出问题。(5)创新性。所提出的问题有创意, 能引发创造。由于创造性发问品质对于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 我们必须注重与善于运用创造性发问。

五、结束语

总之, 创造性发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只要我们勤于思索, 善于运用, 就一定能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现代社会的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又集中体现在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力的开发与竞争之上,因此我们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就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思维路线是开放性、扩散性的。它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去探索,去选择。这种思维的目的不是着力寻找陈旧的知识,也不是去重踏别人走过的老路,而是把注意力引向发现新的事物、新的规律、新的理论、新的观点,促进人们向更高、更新、更复杂而广阔的方向开拓前进。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评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它能把学生置于新角度、新思路、新情况与新问题之中,适应学生带有理性色彩的好奇求新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8.

[2] 朱作仁.教育辞典[ M]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7.

[3] 周明星.创造教育与挫折教育[ 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1999.

[4] 张宝刚, 陈保辉.创造思维与技法[ 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5] 朱作仁.创造教育手册[ 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1.

[6] [ 美] 克雷奇等.心理学纲要(上册)[ M] .周先庚等译, 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0.

[7] 胡伦贵等.人的终极能量开发———思维训练[ 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2.

[8] 周忠昌.创造心理学[ 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3.

[9] 孔子.论语[ M] .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5.

[10] 陶行知.陶行知全集(4)[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

[11] 王桂亮.论创造性发问品质及其培养[ J] .教育研究, 2001.

[12]人民日报.《习近平:中国科技发展方向是创新创新再创新》[R].2014.

[13]河南日报.《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R].2015.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3 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5]新华网.《习近平:大力推进军事创新》[R].2014.

[16]陈劲,柳卸林.自主创新与国家强盛[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7]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战略研究组.国家创新体系发展报告[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47-50.

[18] Gu r R C ,Raynor J .Enhancement of creativity :via free-imager yand hypnosis[ J]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Hypnosis , 1976 ,(18):237-249.

[19] Plucker J A, Renzulli J S .Psychometric app roach to the studyof human creativity[ A] .In R.J .Sternberg(eds)Handbook of creativity[ D] .UK : Cam 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9 .35-61.

[20]Root-Bernstein R S , Bern stein M , Garnier H .Correlation between avocations, scientific sty le, work habits , and professional impact of scientist

s[ J]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 1995 ,(8):115-1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