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商业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建筑设计总方案

中国商业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建筑设计总方案

中国商业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建筑设计总方案
中国商业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建筑设计总方案

设计说明

1. 工程概况

中国商业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钱塘江北岸城市新中心——钱江新城内,东临富春江路,南面为曹娥江路,北邻新安江路,与杭州大剧院、音乐广场遥遥相对,东面为临江的之江路。建设用地地块平整、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是建设国际会展中心的理想用地。

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为国内外名品提供了高层次的展示场所,也为商界名流交往提供了一个高层次的活动基地。将起到“展示中国名牌商品,弘扬中国商业文化,汇聚海内外商界信息,促进国内外经济交流,提高杭州知名度”的作用。同时,也为杭州城市发展从“西湖时代”向“钱江时代”战略转移吹响进军号角。

国际会展中心由会展中心及其配套的商务楼、酒店组成,总占地面积93046 m2,总建筑面积为209911m2,地下建筑面积为60717m2,最高建筑高度为120m。

2. 设计依据

2.1 中国商业博物馆筹建工作委员会、杭州钱江国际会议展览中心有限公司(筹)《中国商业博物馆国际会展中心建筑方案设计征集文件》。

2.2 杭州市规划局1120011928勘设红线。

2.3 《杭州市江滨城市新中心城市设计》有关本设计的相关内容。

2.4 杭州市规划设计院业务联系单。

2.5 国家有关设计规定、规范。

3. 设计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充分考虑与城市的整体协调关系,从空间形态、交通网络、建筑界面和组合方式、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使会展中心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3.2 个性化原则:通过表达会展建筑的特点,历史文脉、地域特征的表达,突出建筑的个性,使会展中心具有鲜明的特点,成为江滨新城和钱塘江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3 实用性原则:会展空间有其突出的空间特性和外在的表现形式,本方案力图从以经济实用角度出发,确定内部功能和空间形式,进行结构造型和设备选择,以期达到最经济的投入,取得最佳的回报。

3.4 人性化原则:遵循以人为本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市民活动和人的感受,使会展中心更具吸引力和亲和力,内外环境充满活力和生机。

4. 设计构思

4.1 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的表达

是我们构思的源泉,通过简炼、明确的建筑语言应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建筑的屋面、高层建筑的外墙起伏变化,抽象地表现浙江民居延绵起伏的坡屋面,波澜壮阔的钱江潮、波光鳞鳞的西湖水,以体现鲜明的文脉、地域文化特征,交织着理性的感受与浪漫的情调,从而达到建筑表达和结构逻辑的统一。

4.2 城市设计方法的运用

充分分析了地块周边的环境,了解原有城市设计的特点和要求。从大尺度城市空间着手,形成了与城市设计相吻合的建筑界面组合方式和空间形态。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为了使会展中心不单从形态上符合城市设计要求,而且力求流线组织、空间组织方面与城市空间,道路网络、市民活动相吻合。在会展中心的西侧至东侧有宽12米的交通廊道,正对A、B地块间的支路,作为城市脉络的延续。北面临音乐广场设置台阶、斜坡,提供空中市民活动场所,和杭州大剧院呼应与对话。不考虑把大剧院为中心的南北轴线延伸、强化,以达到突出行政中心的轴线的目的。

4.3 与钱塘江景观的交融

钱塘江是浙江母亲河,举世闻名。本方案努力做好钱塘江文章。通过纵向廊道的组织,把人流引到临江一侧的观景平台,从不同层面看江观景。舒展、大气的建筑群体,又与钱江相映衬,成为亮丽的风景,二者相得益彰。

4.4 “城市客厅”概念的引入

会展中心规模庞大,开放时段性较强。一般情况下,不开放时的会展中心仅仅是人不可接近的城市摆设,造成了巨大的浪费。本方案引入“城市客厅”

1

博物馆设计说明

盘锦市博物馆扩大初步设计说明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扩初设计根据以下文件: 1. 盘锦市新区总体规划 2. 甲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 3. 盘锦市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辽宁省盘锦市文化局2002. 4.8) 4.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完成的盘锦市新区核心区总平面调整意向 5. 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完成的“盘锦市博物馆”设计方案及调整方案 6. 2002年5月9日甲方提供的盘锦市博物馆设计相关资料 7. 2002年7月甲方提供的“盘锦市博物馆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8.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及法规(建筑部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二、工程所在地情况 1. 气象条件 本工程位于辽宁省盘锦市。盘锦全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宜人。

·多年平均气温8.4度 ·多年平均降雨量630毫米 ·月最大降雨量474毫米 2. 工程地质条件 ·辽河水位,平时水位:闸上3米,闸下1.5米;峰值水位海拔7米;设计水位海拔8.47米 ·馆址海拔地平面约3.5米 ·地下冻层1.2米 ·地下水位2米左右 其余内容详见结构说明部分 3. 配套设施情况 ·给水:进口位于泰山路 ·排水:出口位于泰山路 ·供电:电力进口位于科技大街 ·供热:供热进口位于科技大街 ·通讯:通讯线网进口位于泰山路 三、工程概况 1. 设计过程 盘锦市博物馆工程的设计经历了下列过程: ·2002年4月下旬,盘锦市文化局委托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进行盘锦市博物馆方案设计。 ·2002年5月下旬,在与甲方共同讨论的基础上,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做了两个建筑方案,经初步的汇报及讨论审查,最终确定方案—为实施方案。 ·2002年6月上旬,对方案—进行了调整及深化,再次进行方案的汇报,获得正式批准。 ·2002年6月中旬,在确定的方案及其深化的基础上,进行扩大初步设计。 2. 设计规模及设计范围 盘锦市博物馆作为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属省辖市中型博物馆,占地26.5

自然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第一章总说明 1.工程设计依据 1.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95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公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 其它相关国家、地方法规规范 1.2.赣州自然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招标文件及招标答疑 1.3.赣州市章江新区规划与城市设计文件 1.4.共青团赣州市委2009年6月2日补充函 1.5.2009年8月11日及9月7日赣州市规划委员会专家意见书 1.6.赣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赣发改投资[228] 号 1.7.赣州市建设规划局关于《赣州市自然博物馆》的方案批复赣建规审[2009]148号 1.8.建设单位与我院签订的设计合同 2.工程项目的概况 2.1.城市概况 赣州市位于赣江上游,江西南部,东接福建省三明市和龙岩市,南临广东省梅州市、河源市和韶关市,西靠湖南省郴州市,北连本省吉安、抚州两地区,是内地通向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之一。 赣州市是江西省最大的行政区,下辖1区2市15县,总面积3.9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章贡区和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40.28平方千米。总人口845.69万人,其中市辖区56.91万人。 2.2. 建筑性质 赣州自然博物馆工程选址于章江新区城市中轴F14地块,紧邻赣州中央生态公园南侧,项目总用地面积约4公顷。它是自然主题馆(即博物馆中心楼)、室内植物园、生态休闲园等三部分功能组成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该项目的建设有益于确立赣州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将改变江西乃至华南地区没有自然科学博物馆的现状。 建设项目总规模为27500平方米,建筑层数4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小于24米。 2.3. 地质、气候条件 (1)本市地处南岭、武夷、诸广三大山脉交接地区,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本市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2)气象条件 (3)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根据(编写单位)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类别为类,地基土分类,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pa,地下水侵蚀性。 2.4. 项目特征 防火类别:多层 耐火等级:一级(局部大跨度钢结构为:二级) 赣州市博物馆及规划展馆初步设计- 1 -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博物馆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保证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社会历史类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设计.改建设计及其它类别博物馆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局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注:建筑规模仅指博物馆的业务及辅助用房面积之和,不包括职工生活用房面积。 第1.0.4条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中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100年,小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 第1.0.5条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要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第1.0.6条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 第1.0.7条对古建筑的改建设计必须符合各项文物法规,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并应满足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藏品库房以新建为宜。 第1.0.8条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2.0.1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具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二、不应选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与噪声源及贮存易燃、易爆物场所的相关距离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三、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 第2.0.2条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一次或分期建设; 二、大、中型馆应独立建造。小型馆若与其它建筑合建,必须满足环境和使用功能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 三、馆区内宜合理布置观众活动、休息场地; 四、馆区内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若职工生活用房毗邻馆区建筑布置,必须加以分隔,并各设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 五、馆区内应功能分区明确,室外场地和道路布置应便于观众活动、集散和藏品装卸运送; 六、陈列室和藏品库房若临近车流量集中的城市主要干道布置,沿街一侧的外墙不宜开窗;必须设窗时,应采取防噪声、防污染等措施; 七、除当地规划部门有专门规定外,新建博物馆建筑的基地覆盖率不宜大于40%;

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

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形式与空间布局 本文以烟台自然博物馆为例,阐述了自然博物馆标本陈列设计的目的,介绍了展陈设计的主要形式和展陈设计的空间布局。在展陈形式方面,其特征是:遗址与室内陈列相融合;充分体现博物馆主题;合理使用室内陈列灯光与色彩;合理运用辅助设施。在空间布局方面,其特征是:空间展线的灵巧变化;现代空间占领手法;空间展示形式多元化,高低层次分明;展示空间扩大化;利用科学技术让文物展示不再是单调的陈列方式。 标签: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形式;空间布局 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大型的陈列博物馆,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进行研究与观赏以及教育后代子孙,也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的重要保存场所,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自然博物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如何的重要标志,对提高人民文化素养,促进科技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所以自然博物馆标本的展陈设计十分重要。 一、自然博物馆标本陈列设计的目的 博物馆功能能否更好地体现决定于博物馆展陈的设计,成功的展陈设计能够将博物馆的空间与地方合理融合与规划,可以将人与物相互制造出不同的空间环境,所以展陈设计是博物馆学中十分重要与特别的组成部分。由于博物馆是向所有人开放,具有公众性,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面对的对象是大众,对博物馆的空间大小、陈列手段都需要进行特别的设计。博物馆带来的内涵更直观,让人们受到的熏陶更浓郁。 二、自然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社会上有很多的博物馆开了没多久就关闭了呢?这主要与博物馆的生命力有很大的关系,不少人以为博物馆的生命力是无穷止尽的,因为它的背后是政府,是博物馆里的收藏品,其实不然,博物馆真正的生命力其实是标本的展现形式。现代的博物馆有很多种类,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其展陈形式都是不同的,在进行展陈设计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的标本陈列,还要突出各地域、各区域不同历史年代所形成不同的自然地貌,融为一体给人带来的正确引导,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启发与思想才能够让博物馆长久存在,也是历史存在的见证。 1、遗址与自然博物馆室内陈列的融合 现代自然博物馆与传统自然博物馆有不少区别,首先就是博物馆选址上,之前的博物馆都是不重视文物遗址的重要性,远离了它们,从而降低博物馆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但是现代的自然博物馆更重视博物馆与遗址之间的联系,重视文物遗址带来的诸多作用。这个陈列形式不仅仅体现在自然博物馆上,像一些古代文物的博物馆更是如此。相信大家都知道秦始皇兵马俑是如何的宏伟与壮大,

博物馆设计说明书

博物馆设计说明书!!!!!!!!!!!!!!!!!!!! 1、基本原则、 根据博物馆展出内容的特点,合理组织参光流线。1).根据博物馆展出内容的特点,合理组织参光流线。参光流线要明尽量避免迂回、重复、堵塞、交叉。确,尽量避免迂回、重复、堵塞、交叉。根据博物馆规模不同,尤其是大、中型博物馆,2 ). 根据博物馆规模不同,尤其是大、中型博物馆,展出要有灵活可全部展出,也可局部展出。性。可全部展出,也可局部展出。对于非系统性和非顺序性展出的大、3 ). 对于非系统性和非顺序性展出的大、中型博物馆参观路线要有选择性。可全部参观,也可灵活参观,并方便中途退场。选择性。可全部参观,也可灵活参观,并方便中途退场。适当安排有间隔的休息场所,使观众视觉得到停顿,4).适当安排有间隔的休息场所,使观众视觉得到停顿,体力得到恢不至于过度疲劳。复,不至于过度疲劳。除上述基本原则外,除上述基本原则外,基本陈列室应布置在陈列区中最醒目便捷的位临时展厅适合采用灵活的大空间,宜相对独立,置,临时展厅适合采用灵活的大空间,宜相对独立,可安排在便于单独开放的位置上。报告厅可接近陈列室布置,单独开放的位置上。报告厅可接近陈列室布置,其位置也宜相对独便于单独对外开放。立,便于单独对外开放。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展出内容的博物馆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展出内容的博物馆都有各自的特点,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计师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2、陈列室的入口与人流组织 如陈列室进深较大, 3 ). 自由线路:如陈列室进深较大, 或大厅中采用立体陈列或单元陈列方式, 则人流线路不是单一的明确线路, 单元陈列方式, 则人流线路不是单一的明确线路, 人流流向会产生“渗流” 现象. 陈列室的出入口反映的是总的前进趋势, 产生“ 渗流” 现象. 陈列室的出入口反映的是总的前进趋势, 观众在前进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参观对象。观众在前进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参观对象。 3、几种展厅形状的比较 长方形:能获得摊位布置的最大值;走道通畅、便捷, 1 ) . 长方形:能获得摊位布置的最大值;走道通畅、便捷,占用面积少正方形:摊位容易布置,排列整齐,走道便捷,2).正方形:摊位容易布置,排列整齐,走道便捷,参观路线明确,灯光布置有利于组成天棚图案,渲染展览气氛,线明确,灯光布置有利于组成天棚图案,渲染展览气氛,展览形式丰富。展览形式丰富。摊位布置富有变化,3).圆形:摊位布置富有变化,走道布置适当时方便参展厅一般照明须与走道方向取得呼应;观; 展厅一般照明须与走道方向取得呼应;展览形式设计灵活性差。较难,灵活性差。多边形:摊位布置受限制;4).多边形:摊位布置受限制;走道方向应方便而且不影响观众视线;展厅一般照明注意整体;观众视线;展厅一般照明注意整体;展览形式设计应利于边角落。边角落。 空间设计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总体规划中的北峰、丰州组团。北靠清源山、后厝山,南临西湖公园和305省道,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总用地约34.6273公顷,实际用地约为27.4554公顷。 泉州市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博物馆区35000m2,文娱服务区5000m2,辅助设施区10000m2及城市广场区,共四部分。其中博物馆区将分期建设,一期征地80余亩,一期主馆建筑控制面积1.5万m2左右。 二、设计依据: 1、《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文件》(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泉州市文化局,2001.5)。 2、《泉州市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 3、《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建设》。 4、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6、博物馆方案评审会议意见。 三、总平面规划设计: 1、设计宗旨: (1)寓教于乐:力求将博物馆规划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 (2)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 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生态主题,将馆区与清源山风景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3)承前启后: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 2、设计构思:辉煌的历史与飞腾发展的现代 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博物馆的建筑定位是泉州城市丰厚文化形象的窗口。本方案所创构泉州博物馆,要体现出泉州绚丽悠厚的“泉州文化”,即“泉州性”,或“泉州特色”。 现代“泉州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现代背景。一是她有着辉煌的东、西方交流溶合的历史。二是她在当今改革开放,极具强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开创现代,更新更高的辉煌未来。 “泉博”的文化组构: (1)泉州文化的底蕴: 在工艺上有举世惊赞的石雕技艺;在戏曲方面有我国南戏艺术瑰宝——泉州木偶戏、歌仔戏等戏派;在商贸方面唐、宋、元时代,泉州就是世界著名的商贸海航巨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有泉州地区宗教文化、茶文化及大量文化胜迹。 (2)建筑文化轴——地理空间关系: 在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上,有着一条天然形成的建筑文化轴,这就是: 清源山——泉博——西湖——开元寺双塔,这几个不同的空间形态,由 南北天然地联结成空间文化轴,可谓天成神构。 在总体布局上,“泉博”主馆正座此“神轴”上,并在广场南边设一牌楼与轴南天水一方的开元寺双塔,牵引神联以强化这天成的天宇一线的城市区域空间文化轴。 3、场地概况: (1)环境优越:馆区位于文化名城泉州市西北部,北峰-丰州组团的东南向,东北面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毗邻西湖公园,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约2公里。(2)交通便利:用地南侧为50米宽省道305,西侧为18米宽新华北路延伸段,北靠北

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书

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一、任务描述 在我国中南地段某地级市拟建一座两层、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的博物馆。 二场地条件 用地范围见总平面图,该用地地势平坦、用地西侧为城市主干道,南侧为城市次干道,东侧和北侧为城市公园,用地内有湖面及预留扩建用地,建筑控制线范围为105M*72M。 三、总平面要求 1,在建筑控制线内布置博物馆建筑 2,在城市次干道上设置车辆出入口,主干道上设置人行出入口,在用地范围内布置社会小汽车车位20个,大客车位4个,自行车停车场200平方米,布置内部与贵宾小汽车停车位12个,内部自行车停车场50平方米,在用地内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3,布置绿化与景观,沿城市主干道布置15米宽绿化隔离带。 二、建筑设计要求 1,博物馆布局应分区明确,交通组织合理,避免观众与内部业务流线交叉,其主要功能关系图如下:

2,博物馆由陈列区、报告厅、观众服务区、藏品库区、技术与办公区五部分组成,各房间及要求如下表 3,陈列区每层设三间陈列室,其中至少两间天然采光,陈列室每间能独立使用、互不干扰,陈列室跨度不小于12米。陈列区与贵宾共用门厅,贵宾参观珍品可经接待室,贵宾可经厅廊参观陈列室; 4,报告厅应能独立使用; 5,观众服务区门厅应能欣赏到湖面景观; 6,藏品库区接受技术用房的藏品,先经缓冲空间(含值班室、专用货梯)进入藏品库,藏品库四周应巡视走廊,藏品出库至陈列室、珍品欣赏应经缓冲间,通过专用的藏品通道送达(详见功能关系图)。藏品库区出入口需设门禁。缓冲间、藏品通道、藏品库不需要天然采光; 7,技术与办公用房应独立布置且应有独立的门厅及出入口,并与公共区域相通。技术用房包括藏品前处理和技术修复两部分,与其他区域进出须经门禁。库房不需天然采光; 8,应适当布置电梯与自动扶梯; 9,根据主要功能关系图布置主要出入口及必要的疏散出口; 10、预留扩建用地主要考虑今后陈列区及藏品库区扩建使用;

自然博物馆任务书

北方某滨海城市自然博物馆设计 一、教学目的 要求在研究地域环境、建筑类型、功能布局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自然博物馆新的形体设计概念,并实现建筑空间的可识别性,尊重历史文脉和地域环境特征,以现代手段表达建筑的空间情感和人文特征。 二、设计内容 1、设计范围: 见用地范围红线图。 博物馆建设用地东西向最长为170米,南北向宽115米,北侧面临城市主干道,并与市政广场遥相呼应。博物馆是城市新区的启动工程,位于市政广场延伸轴线上绿化广场的东侧,地理位置鲜明。 2、设计依据: ·平面位置和用地范围红线图; ·自然博物馆建设设计任务书; ·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3、设计要求: 以“造型高雅独特、反映地方文化、体现时代精神、功能结构科学”为基本的设计指导思想。设计需反映滨海城市的特征和北方的气候特点,具有文化性、开放性和科学性。考虑无障碍设计,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1)功能布局: 该市自然博物馆作为一个综合性博物馆,属省辖市中型博物馆,占地亩,总建筑面积为10500平方米,主体建筑地上2-3层,局部可设夹层。该项目主要包括展示功能区(含观众服务区,与展示区保持相对分离)、收藏研究功能区、业务管理功能区、游览观赏功能区四个部分。 (2)展示功能区: ·是博物馆的主要部分(预计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陈列大厅要符合建筑性格和尺度,厅前设置广场。 ·展示区穿过序厅为中心厅,使用净高度不低于12米,要求自然顶光照明,希望能设计成经折射后的散射光,中心厅面积100平方米,将陈列大量的恐龙化石骨架及机械恐龙。 ·展示区计划建二到三层,其余展厅在中心厅周边设计。展厅首层净高度6米,二层以上为4米。展厅之间可用连廊进行联系,两厅之间要留可开关的门。除中心厅以外的7个专题厅使用面积可控制在300-400平方米不等。电化教育厅设在顶层,按声像放映方式设计,控制在200平方米。 ·展示功能区做全封闭设计,防止尘土侵蚀文物标本。 ·展示功能区设计根据国家对博物馆展厅要求,做到二级防火安全标准,并装置防火防盗报警系统。

博物馆设计说明

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 项目名称:江南博物馆建筑设计 建筑地点:中国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 项目背景:江南某历史文化名城在近些年来经考古工作出土数量众多文物,原有博物馆规模和设施都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弘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经政府研究决定,易地另建博物馆新馆。 项目概况: 江南博物馆地处该市规划的文化中心区中心广场东侧,东面为高层建筑,南面为城市绿化带,北面为新华书店。该地段用地方正,地势平坦。建筑集文物展览、文物保护与储藏以及办公等功能为一体。 本项目用地面积约17000平方米,项目规划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该建筑为一级防火建筑,各层及地下车库均设自动喷淋系统,每个防火分区均满足防火规范要求,疏散楼梯按防火规范设置。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规范》JBJ50-2001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 (7)《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8)《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9)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1、总体布局及设计理念 “江南院落”的总体布局——造型以江南传统的院落为母题,由展览区、办公区、报告厅围合而成,既与江南的设计理念吻合,又与方形的基地相协调。 强调市民参与和市民使用的设计理念——摒弃建筑传统的南北轴向关系,由城市出发强调建筑的东西向轴线,将面向城市主干道的西南向作为设计的主方向。主入口设计成为视觉通廊,将市民由中心广场直接引进并穿过到达内部庭院。庭院在闭馆后仍然向市民开放,充分强调市民的实用性和参与性。馆前留出一片城市广场,形成开敞的视野。 建筑既是城市空间构成的元素,又是城市空间的延展。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受到苏州博物馆的启发,采用延续城市街道空间并将城市空间引入建筑内部的方式,营造市民所用的“城市客厅。” 引入内部庭院,凸显生态绿色的设计理念,同时为参观人员提供了休息空间以及宜人的景观。建筑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凸显文化馆的特质。 2.空间及功能构成 建筑由北面的展览区、东南面的办公区、西南的报告厅以及地下文物储藏保护区组成,不同使用功能分区明确,互不干扰。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标准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保证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社会历史类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设计。改建设计及其它类别博物馆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注:建筑规模仅指博物馆的业务及辅助用房面积之和,不包括职工生活用房面积。 第1.0.4条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中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100年,小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 第1.0.5条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要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第1.0.6条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 第1.0.7条对古建筑的改建设计必须符合各项文物法规,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并应满足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藏品库房以新建为宜。

第1.0.8条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二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具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二、不应选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与噪声源及贮存易燃、易爆物场所的相关距离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三、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 第2.0.2条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一次或分期建设; 二、大、中型馆应独立建造。小型馆若与其它建筑合建,必须满足环境和使用功能要求,并自成一区,单独设置出入口; 三、馆区内宜合理布置观众活动、休息场地; 四、馆区内不应建造职工生活用房。若职工生活用房毗邻馆区建筑布置,必须加以分隔,并各设直通外部道路的出入口;

泉州市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xx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泉州市博物馆位于泉州市总体规划中的北峰、丰州组团。北靠清源山、后厝山,南临西湖公园和305省道,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捷,总用地约34.6273公顷,实际用地约为27.4554公顷。 泉州市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博物馆区35000m2,文娱服务区5000m2,辅助设施区10000m2及城市广场区,共四部分。其中博物馆区将分期建设,一期征地80余亩,一期主馆建筑控制面积1.5万m2左右。 二、设计依据: 1、《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方案国内招标设计竞赛文件》(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泉州市文化局,2001.5)。 2、《xx博物馆新馆设计任务书》。 3、《泉州市博物馆区规划设计研究与建设》。 4、泉州市城乡规划局批准的用地红线及地形图电子文件。 5、《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6-91)。 6、博物馆方案评审会议意见。 三、总平面规划设计: 1、设计宗旨: (1)寓教于乐:力求将博物馆规划为以博物馆为主体的文化区及市民广场休闲区。 (2)绿色环保:充分利用其珍贵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基地及周 边环境的内部联系,突显生态主题,将馆区与清源山风景区整合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

(3)承前启后:注重从当地深厚的人文史沉淀中提炼出其精华,将文化、自然的魅力融入到功能的建筑环境中,创造一个再现历史的新的人文景观。 2、设计构思:辉煌的历史与飞腾发展的现代 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博物馆的建筑定位是泉州城市丰厚文化形象的窗口。本方案所创构泉州博物馆,要体现出泉州绚丽悠厚的“泉州文化”,即“泉州性”,或“泉州特色”。 现代“泉州文化”的历史背景及现代背景。一是她有着辉煌的东、西方交流溶合的历史。二是她在当今改革开放,极具强旺的经济发展活力,在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开创现代,更新更高的辉煌未来。 “xx”的文化组构: (1)xx文化的底蕴: 在工艺上有举世惊赞的石雕技艺;在戏曲方面有我国南戏艺术瑰宝——泉州木偶戏、歌仔戏等戏派;在商贸方面唐、宋、元时代,泉州就是世界著名的商贸海航巨港,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还有泉州地区宗教文化、茶文化及大量文化胜迹。 (2)建筑文化轴——地理空间关系: 在地理环境的空间关系上,有着一条天然形成的建筑文化轴,这就是: 清源山——泉博——西湖——开元寺双塔,这几个不同的空间形态,由 南北天然地联结成空间文化轴,可谓天成神构。 在总体布局上,“泉博”主馆正座此“神轴”上,并在广场南边设一牌楼与轴南天水一方的开元寺双塔,牵引神联以强化这天成的天宇一线的城市区域空间文化轴。 3、场地概况: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建筑设计原理2》课程作业 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班级:14建筑1班 姓名:邓前骋 学号:1410151108 指导老师:邹涵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设计案例解析与启示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全称为所罗门·R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古根海姆美术馆群的总部。该建筑是纽约著名的地标建筑,由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 ① 基地环境布局与文脉分析 建筑基地坐落在纽约市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与其他 任何建筑物都迥然不同,其圆形体块与对街湖岸相 呼应。 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43年,美国冶炼业巨富 所罗门?R ?古根海为保存和陈列自己的美术藏品, 委托弗兰克?劳埃德?赖特设计,最终于1959年建 造完成并开幕。赖特作为美国建筑大师,对现代建 筑影响巨大。但他的建筑思想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 路,与当时欧洲大陆的主流——现代主义设计崇尚 “功能”至上的思想不同。赖特的“有机建筑”打破了方盒子框架,利用建筑的空间、材料、结构诠 释着建筑理念。他的作品生动而富有诗意,但也不乏过份执迷于“信仰”的争议之作。古根海姆博物馆便是其中之一,它大胆的形式就像一个巨大的白色“漩涡”融合着赖特的时间与空间。 ② 建筑功能与流线分析 作为博物馆建筑,参观线路和内部环境营造十分重 要。博物馆的基本参观功能也决定建筑内部需要流动 性强、采光优良的空间。此外,就空间分布而言,博 物馆应具备藏品储物的空间、办公空间、接待间、休 息室、交通等辅助空间。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分为两 个大的功能区:办公区和展览区。 从大厅入口进入,向左是进入办公区,向右是展览 区,而且整个展览区呈螺旋状,交通流线一目了然,所以其交通流线很明确,即一分为二。 ③ 建筑空间组合分析 建筑的外观只是内部功能空间的必然体现,内部空间才是建筑物的主体。平面布局对空间划分至关重要。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平面根据功能划分成动态的不对称布局。以入口轴线为界,左右分别布局一大一小两建筑主体。这样的平面布局使观众参观路线、工作人员路线互不干扰,二层平面又再次通过平台将两馆连接。这样对比又协调的平面既区分主次又相互联系。交通流线上,过于复杂会影响参观效率和质量。因此古根海姆采用了交通流线明确,空间开阔的设计。古根海姆的建筑空间可以简单地视为由三大部分:入口空间、主展空间、辅助空间。 入口空间:赖特注重入口空间的设计,这或许是受日本和中国园林的影响。博物馆的入口设计相对低矮、隐蔽、朴实无华,其上部支撑二楼平台。入口上部半封闭,下开放为通道,连接两展厅。穿过低矮的入口,向右即转入主展厅。展厅中庭空间顶部采光、开阔明亮、贯穿建筑六层,给人豁然开朗的印象。 总平面图 交通流线图

(整理)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 66-91 第1章总则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3章建筑设计 3.1 一般规定 3.2 藏品库区 3.3 陈列区 3.4 技术及办公用房 第4章藏品防护 4.1 一般规定 4.2 湿度要求 4.3 防潮和防水 4.4 光照要求 4.5 防烟尘和防有害气体 4.6 防虫和防鼠 4.7 防盗 第5章防火 5.1 建筑防火 5.2 安全疏散 5.3 消防设施 第6章建筑设备 6.1 给排水 6.2 暖通空调 6.3 电气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用词说明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保证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社会历史类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设计。改建设计及其它类别博物馆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3条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

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属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注:建筑规模仅指博物馆的业务及辅助用房面积之和,不包括职工生活用房面积。 第1.0.4条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中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100年,小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 第1.0.5条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要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第1.0.6条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 第1.0.7条对古建筑的改建设计必须符合各项文物法规,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并应满足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藏品库房以新建为宜。 第1.0.8条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第2章基地和总平面 第2.0.1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具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二、不应选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与噪声源及贮存易燃、易爆物场所的相关距离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规定; 三、场地干燥,排水通畅、通风良好。 第2.0.2条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博物馆定级评估实用标准

附件2: 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 (2016年7月修订) 目次 1、前言 2、范围 3、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4、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5、术语 6、博物馆等级及标志 7、博物馆等级划分条件 8、评分细则 9、申请书

1、前言 本标准的制定旨在加强博物馆质量管理,促进博物馆履行保护、诠释和推广人类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职责,提高博物馆社会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质量,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总结了国内博物馆的管理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资料和技术规程,并直接引用了部分国家标准或标准条文。同时,根据自《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2008年起用至今近8年时间的实施情况,在原标准基础上对一些内容进行了修订,使其更加符合博物馆的发展实际。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博物馆评估暂行标准》。 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文物局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2、范围 2.1 本标准规定了博物馆等级划分的依据、条件及评定的基本要求。 2.2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所有正式登记并经所在地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备案,具有文物、标本收藏保管、科学研究、陈列展览功能的,对外开放的各类博物馆。 3、依据的法律法规和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 《博物馆条例》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 《博物馆管理办法》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博物馆宣传展示和社会服务工作的通知》 《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共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等社会群体免费开放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博物馆馆长专业资格条件(试行)》 《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 《国际博物馆协会博物馆职业道德准则》 4、引用的标准和规范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自然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版(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2015 19852

10.3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10.4 建筑电气 10.5 智能化系统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原《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JGJ 66-91进行了修订。 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选址与总平面、基本规定、建筑设计分类规定、藏品保存环境、防火、采光与照明、声学、结构与设备。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扩大规范的使用范围,使之适用于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陈列馆等,并相应补充了各类博物馆建筑设计的技术内容;2.在适用、安全、防火、卫生、藏品保护、照明和声学等方面,有较大的补充和修改;增加了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内容;3.对照现行有关建设标准和技术标准,并根据近年博物馆建设的经验和发展要求,修改和补充了相关规定;4.重新编写章节纲目和术语。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编制组(地址:上海市汉口路151号;邮政编码:200002)。 本规范主编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 上海科技馆 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 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陈梦驹翁皓江璐韩光宗周建龙冯旭东马伟骏邵民杰王小安沈朝晖胡建中俞明钱之广闫贤良董岳华华焦宝王庠王炯 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刘景樑顾均何玉如崔愷沈迪王洪礼赵擎夏江刚赵世明杜毅威廖坚卫段勇李元潮 1总则

最新自然博物馆课程设计方案--三级教学文稿

走进自然博物馆社会大课堂方案设计 一、活动的背景: 开展社会实践是加强和改进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广大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走进大自然,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长知识才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市教委“社会大课堂”活动和“我爱北京,我爱博物馆”系列活动精神,通过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博物馆参观和社会实践习惯养成,变“走马观花”为“下马研花”,做到现场观察,现场发现,现场有感,现场一得,现场成就,让孩子能够真正亲近自然,亲近科学,亲近人文,亲历探索创新,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求知欲望,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发展才能、增长才干的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学生德智能体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1、在社会中体验、学习、成长,让学生的身心在活动中得到放松。 2、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感受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增强环保意识。 3、在与同学的相处中理解沟通合作的必要。 4、在独立参观中学会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参观,让同学们自己悟出祖国的发展,使学生树立国防和爱国主义的思想。 6、将“走进社会大课堂,感受北京新变化”博物馆参观活动,开发建设为社会实践活动性的学校品牌校本课程。 三、活动的组织原则: 1.自愿参加,严密组织,确保安全的原则。 2.自主搜集资料,又准备参观 3.学生认真参观,重点记录,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活动的具体安排 参观地点:自然博物馆 1.北京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展厅面积8,000平方米。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中,最神秘的莫过于“田家炳楼”,这座由香港实业家田家炳先生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兴建的标本楼蕴藏着20余

中国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 1第一章 条为适应博物馆建设的需要,保证博物馆建筑设计符合适用、安全、卫生等基本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社会历史类和自然历史类博物馆的新建和扩建设计.改建设计及其它类别博物馆设计可参照本规范有关条文执行. 第1.0.2条博物馆分为大、中、小型。大型馆(建筑规模大于10000㎡)一般适用于中央各部委直属博物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中型馆(建筑规模为4000~10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省厅(局)直属博物馆和省辖市(地)博物馆;小型馆(建筑规模小于4000㎡)一般适用于各系统市(地)、县(县级市)局直局博物馆和县(县级市)博物馆。 注:(建筑规模仅指博物馆的业务及辅助用房面积之和,不包括职工生活用房面积。) 第1.0.3条藏品库区和陈列区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大、中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100年,小型馆的耐久年限不应少于50年。 第1.0.4条博物馆建筑必须符合城镇文化建筑的规划布局要求,并应反映所在地区建筑艺术、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先进水平。 第1.0.5条博物馆建筑设计必须与完整的工艺设计相配合,满足藏品的收藏保管、科学研究和陈列展览等基本功能,并应设置配套的观众服务设施。 第1.0.6条对古建筑的改建设计必须符合各项文物法规,保持原有建筑风貌,并应满足防火、防盗等安全要求。藏品库房以新建为宜。 第1.0.7条博物馆建筑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以及国家和专业部门颁布的有关设计标准,规范和规定。 2第二章 第2.0.1条基地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通便利、城市公用设施比较完备、具有适当的发展余地; 二、不应选在有害气体和烟尘影响较大的区域内,与噪声源及贮存易燃、易爆物场所的

博物馆建筑设计说明书

贵州民俗博物馆设计说明 一、设计总则 1.1项目概况 本案规划用地位于拥有600年悠久历史贵州省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距市区约29公里,它是贵州四大古镇之一。该地域内民风淳朴,以布依族与汉族聚居为主,建筑主要是明清以后的汉族木构建筑和石墙木构建筑,古镇内一条条纵横四方的青石板路和弯曲狭长的小巷,门窗间精雕细刻的小棂,石坊上倒立的石狮……无不引人发思古之幽情。所以在本次设计中特别考虑了博物馆建筑与贵州民俗融合的同时也强调了与青岩古镇相协调。 该博物馆位于古镇南部,北门入口要道上,交通便利,人流众多,在设计中希望尽可能的以标志性吸引视线,以开放性引导人流,并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建筑用地面积11722㎡,总建筑面积7834㎡,该博物馆的设计将为古镇注入更浓厚的文化氛围,并成为古镇新的旅游亮点。 1.2设计依据 青岩古镇旅游景区现状地形图 贵州民俗博物馆建筑设计任务书 博物馆设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3设计宗旨 1)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2)总体布局在符合博物馆设计要求的同时深化其文化内涵并传承民俗传统; 4)注重外部空间的设计,空间及景观序列丰富; 5)尊重文脉的延续性; 6)强调可持续发展性; 二、总体设计 2.1.设计思想 1.建筑与环境的共生 2.传统与现代的共生 3.人与建筑环境的交互 2.2设计目的 1.体现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 2.在博物馆内部空间表达贵州地域文化特征 3增加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4.让本民族的参观者找到一种归属感、一种记忆

2.2设计构思 本次的设计为民俗博物馆设计,设计的主题为“记忆与空间”,主题的由来是想通过提取少数民族的独特元素,例如鼓楼、风雨桥等,将 这些元素融入博物馆空间中,静静的感染参观的人群,留下记忆。同时记忆也可译作回忆,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被汉化,博物馆是征集, 典藏,陈列盒研究,代表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场所。因此,希望也通过这样的一个博物馆给少数民族人民不仅获得在视觉上的体验,同时也更有精神上的回忆。 三、建筑设计 1.建筑布局 建筑在布局上,由一条轴线贯穿,该轴线的提取来自于侗族、苗族村寨的风雨桥,体块之间留有空隙,这一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巷道空间的意向,轴线上采用玻璃幕墙,与展示空间已经其空间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 因此,在建筑的布局上呈现出一种分散又连接的关系。 2.建筑功能 主要有: 1.展厅 2.管理用房 3.技术用房 4.藏品库 5.门厅 6.报告厅 7.设备用房 8.地下车库 3.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11722m2占地面积:3235m2 总建筑面积:7968m2建筑密度:28.0% 容积率:0.679 停车位:50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