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

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内幕

他非常严肃地表示: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差得让他不想提起,让孩子

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弹琴应该是一件

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

背几首曲子。据凯沫林介绍,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考级,而是经常

举办学校观摩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以此检验学生

们这个段时间学了哪些曲目,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

演奏有针对性地发现缺点,提出改正意见。据作者了解,一方面因为

家长们的急功近利,要求孩子速成,让孩子在短期内强化学琴,只弹

考级曲目,主要以背奏为主。以为只要完成考级,就等于掌握了一门

技能,所以考完级,也就不再学了。另一方面,就是很多老师为了迎

合家长的要求,急于求成,不按照科学的进度,片面追求考级。甚至

于用一年的时间准备考级曲目,造成拔苗助长。而且老师们也互相竞争,谁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考完级,谁的本事就。。因为考级

已不但仅纯粹的考级活动,它已经和经济挂了勾,由此也带来了相对

应的问题。近年来,考级的单位越来越多,如今承办音乐业余考级的

有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地方艺术院校,还

有中国音乐家协会等等机构,真是眼花缭乱,有些人投身考级,就是

看中了考级带来的巨大利益。随着考级单位的频频增加,便会出现相

互排斥,相互竞争。到处都是不正常拉?考生的现象,比如,带多少学

生来考级就会有多少相对应的回扣,学生越多,回扣的数额也就越大,越高,毕竟下来考级的单位也是要吃饭的,导致的结果是,越是规模

大资金雄厚的培训机构越是高,越是高越是利于招生,生源越多越有

话语权,你不让我的学生通过,我就参加别的单的考级,反正又不是

你一家。如此循环家长们也很难判断,哪一家最,这直接导致了恶劣

的后果。出现了降低考试标准的“怪现象”,如八级完不成的就给七

级证书,甚至是交了报名费,演奏好坏都给合格证书。比较严重的是

一些小县、市的琴行,他们往往无法保证自己的教学质量,但打着省

里或者国家考级机构的牌子实施,其实就是在误人子弟,这样就完全

失去了考级的意义。要知道,考级真正的意义应该是通过考级抓素质

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级活动不能成为生财之道。

“家长的心态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老师的引导。很多课外艺术教育老

师热衷于向学生推荐考级,追求考级成绩,其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加砝码。道理很简单,如果某琴行学生考级率高,自然会成为其招生的招牌。而家长又不明所以,往往是老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推荐去哪里

就去哪里。业内人士指出,考级已经市场化,其背后存有着利益链条,各考级机构只有争取生源,才能获取利润。据了解,每位学生考级,

需要交费80~200元不等,一年下来,仅本市就是百余万元的市场。竞

争的直接后果是,考级标准越来越宽松,高达95%!“实际上,当前

我市有大大小小的社会力量艺校、琴行百余家,一些琴行前为卖场后

面办学,其师资力量课余艺术老师的来源包括几种:音乐学院钢琴系

专业的毕业生(有好的差的),师范类学音乐教育专业(在校期间与

音乐相关的都接触,属于大杂烩那种)毕业生。劝你一句,找老师一

定要找专业的,能够少走弯路,基本在各机构做兼职(尤其是做全职)的,都是教得很差的,因为真正好的老师往往名声在外,家里根本不

缺学生,不会去兼职。而干全职的更是根本就没找到正式工作,只能

在琴行靠误人子弟糊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