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语文上册19《海滨小城》课后练习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19《海滨小城》课后练习题

19 海滨小城

第一课时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海滨.(bīn bīng)胳臂.(bìbei)理睬.(cǎi chǎi)

栽.(zāi zhāi)树喧.(xiān xuān)闹除.(cúchú)了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宾()睬()密()笼()

滨()踩()蜜()拢()

三、在下面左右的括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海()的海鸥

()的贝壳()的鱼

()的虾和蟹()的海螺

()的绿绒大伞()的树叶

()的大路()的街道

()地响()地躺在那里

第二课时

一、根据原文完成填空。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栽着()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树叶(),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坐满了人。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热闹”的意思是。

2.“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这里把比做。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bīn bei cǎi zāi xuān chú

二、宾客理睬秘密笼罩

海滨踩住蜜蜂聚龙

三、浩瀚的大海灰色的海鸥

各种花纹的贝壳银光闪闪的鱼

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

撑开的绿绒大伞密不透风的树叶

沥青的大路整洁的街道

咯吱咯吱地响寂寞地躺在那里

第二课时

一、许许多多绿绒大伞密不透风总是

二、 1.凤凰花茂盛、繁多

2.一棵棵榕树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

以下内容请删除

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让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怎么培养孩子学习语文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预习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课外阅读的习惯。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

语文的学习方法,有涉及语文整体的,有涉及语文局部的;有基本的,也有具体的。关于语文整体的基本学习方法,中外教育家、学者、作家都有这样或那样的论述。但多阅读、多观察、多练习和多思考看起来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却是学好语文的基本功。

关于对小学生具体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分为字词的学习方法,句子的学习方法,段的学习方法,篇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写作文的方法等。如:字词的学习方法有分解法,组词法,造句法,查字典法,同义法的比较法,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的方法,等等。

句子的学习方法有:扩写、缩写句子的方法,变换句式的方法,用关联词语理解简单复句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方法,等等。

段的学习方法有:找中心句的方法,给段分层的方法,调整段中语序的方法,等等。

篇的学习方法有:分段的方法,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

学习写作文的方法有:审题的方法,立意的方法,选材的方法,组织材料的方法,修改文章的方法,等等。

三、语文的学习能力

语文能力是以语文概括为基础的,由四种语文能力与五种思维品质组成的,有20个交结点的、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概括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对于小学生语文的听、说、读、写诸方面而言,概括有以下表现:听的关键是听得好。即会听,听得准确,抓住别人讲话的中心,理解所听内容的实质。这是在听中的概括能力的表现;说的关键是说得清。即逐步地掌握准确、鲜明、生动的口语表达特点,能做到用词准确、词达意明、语言通顺、层次分明、修辞恰当、逻辑性强。这是在说中的概括能力表现。

读的要素较多,一是朗读与默读的阅读形式,二是理解词、句、段、篇和修辞结构的阅读内容,三是分析段落层次、获得中心思想、掌握文章脉络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以学生的概括能力为基础。写作能力发展也是一个概括化的过程。小学生从“说”到“写”,从“读”到“写”(仿写)两个过渡,都要通过书面语言条理化地、生动地表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这里就有一个综合提炼的过程,即概括过程。

由于语文能力的基础是概括,所以,我们在培养小学生语文能力时,要自始至终地突出对其概括能力的训练。

传统将学生的语文能力归纳为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种提法是正确的。如果说听、说、读、写反映了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基本内容,那么,不同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则与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品质的差异密切相关。

思维品质是智力活动中,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它体现了每个个体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差异,通常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个方面。这五种思维品质,是一个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我们要从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这样,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三方面的培养,我相信学生一定能把语文学好。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赵州桥试题及答案

19 赵州桥轻松起步 1 我能用“\”划去不恰当的汉字或拼音。 (保宝)贵(遥摇)望 (艰坚)固前爪.(zhǎo zhuǎ) 石栏.(lán nán)洨.(xiáo jiāo)河 2 我会读拼音,还能把词语写得正确又漂亮。 3 汉字双胞胎,比比再组词。 4 我会选词填空。 (1)赵州桥是一座世界()的石拱桥。 (2)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3)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 5 我会按课文内容填空,并用所填的词造句。 (1)这种设计,()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2)这座桥()坚固,()美观。 造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我能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财富。() (2)牢固,结实,结合得紧密,不易被破坏。() (3)在正式动工前,根据预定的目的、要求,制定的办法、图纸等。() 7 细读课文,我会填空。 (1)赵州桥又叫___________________,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___________________年了。 (2)赵州桥桥面两侧有___________________,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嘴里吐出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前爪相互抵着,各自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的刻着___________________。 8 我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赵州桥最大的两个构造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乐提升 桥 中国的大桥可真神奇啊!瞧: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我还知道现代的南京长江大桥,它建于1968年,是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一座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横卧在长江之上。正桥的路栏上,镶嵌着百幅浮雕。大桥建成后,毛主席题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第一站短文中介绍的两座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站我会找朋友,连一连。 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南京长江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赵州桥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测试题及答案

一、读拼音,写词语。(13分) qīn lüèhuǎn bùsīsuǒxiào guǒdǐkàng ()()()()() yán jiūfēn xījiàn yìxìn xīn zǐxì ()()()()() zhuǎn ruòwéi qiáng wòxīn cháng dǎn wàn bān wúnài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8分) 诊()低()克()仗()珍()抵()刻()战() 扑()免()怒()断() 仆()兔()努()继() 三、多音字组词(6分) zāng()jǐ()chāi() 脏几差 zàng()jī()chà() 积累运用部分。(47分)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1分) 1、患:①灾难;②忧虑、担心;③发生疾病。 免除后患()患病() 2、索:①绳子;②寻找;③要。 铁索桥()思索()索取钱物()

3、疾:①快;②病;③恨。 疾病()疾步()疾恶如仇() 4、灭:①火熄了;②使对方不存在;③水漫过。 灭国()灭火()灭顶之灾() 二、补充成语并给这些词归类。(6分) 忍()负重以()求伸发()图强救()图存 羽()丰满报仇雪()()声叹气卧()尝胆 含有反义词的成语:、、 三、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1.“他躺在山上的一间磨坊里”这句中的“磨”应读“mó”。()2.“强、谋、缓、辨”这四个字的结构相同。() 3.布鲁斯、夫差、雷奈克、龙王不都是本单元课文中的人物。()4.《卧薪尝胆》是我国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 四、修改病句,再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4分) 1、风筝随风五颜六色地飘荡。 2、我喜欢吃很多水果,如苹果、萝卜、草莓等。 3、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 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Studio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语

句来理解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了海底动物活动各有特点。这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

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来说明它们的游动速度;这样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这句话单从修辞的角度说就是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

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我能写得又正确又漂亮。 yíjìjiāojuǎnkǎocháxiōnɡpú mícánɡlǚxínɡsànbùyǎnɡwànɡ 二、比一比,组词。 郊()惜()诚()秦()社() 胶()借()城()春()杜() 三、照样子,写词语。(12分) 自言自语()()()() 严严实实()()()() 不清不楚()()()() 四、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8分) 一()摄影师三()灰雀五()电车一()杂志社 两()照相机六()石头一()朋友一()白发 五、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4分) 着名()喜爱()明媚()震惊() 六、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7分) 1.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2.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3.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七、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填空。(6分) 一……就……无论……还是……如果……就…… 1.()我忘记了这件事,明天()应该向她道歉。 2.()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

3.()是凛冽的寒冬,()炎热的酷暑;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床练武。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天才在于积累。 2.世上无难事,()。 3.为()而读书。 4.任何成就都是()的结果。 5.()是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9分) 闻鸡起舞 晋朝的时候,一个叫祖逖的青年,与好友刘琨住在一起。 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祖国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于是,他提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的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 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晋朝青年()的故事。(3分) 2.“闻鸡起舞”的意思是。 我还能写出带有动物名称的成语(至少2个) (4分) 3.写出短文中祖逖刻苦练功的句子。(2分)( 十、快乐习作(30分) 参考题目:我最熟悉的人(你也可以自拟一个题目)

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3.爬天都峰

《爬天都峰》 ——通过人物对话,反映人物情感变化微课目标:通过“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 微课内容: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可以看出“我”有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喜悦的心理变化过程。我们一起品读人物对话,用心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吧! 犹豫,没有自信 我爬得上去吗? “我”看到天都峰又高又陡,心生畏惧,是否爬天都峰变得犹豫,能否爬上去也没有自信。 2 倍受鼓舞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也”表现出老爷爷看到“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不太相信,同时表达出老爷爷对“我”的羡慕、敬佩之情。 我点点头,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我”不太相信老爷爷这么大年纪了,还来爬天都峰。虽然言语中流露出惊讶与不相信,但也表达出对老爷爷的赞叹和敬佩。“我”

此时也倍受鼓舞。 3 坚定信心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这句话写出老爷爷看到“我”这么小也来爬天都峰,产生了爬天都峰的勇气和动力,也下定决心爬天都峰。此时的“我”也坚定信心爬天都峰。 4 战胜困难,欣喜致谢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老爷爷感谢“我”的勇气鼓舞了他,他对自己能爬上天都峰感到出乎意料,十分惊喜。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 “我”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顶,感谢老爷爷给了“我”爬天都峰的勇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老爷爷和“我”的对话,将“我”爬天都峰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即犹豫、倍受鼓舞、战 胜困难、欣喜致谢。小朋友你体会到了吗?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题

2017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总分: (本卷试题为96分,书写4分,共计100分) 温馨提示:本试卷书写分为4分。你的书写实际得分为: 一、看拼音写汉字(10分) chuāndàizhāohuhúdiécūzhuàngshǐjìn ()()()()() jiǎzhuāngguānchákǒngquèfènlìyǒuxì ()()()()()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在字音下打“√”(4分) 假(jiàjiǎ)装好(hàohǎo)奇朝(zhāocháo)霞盛(chéngshèng)饭 白发(fāfà)似(shìsì)乎摇晃(huānghuǎng)照相(xiāngxiàng) 三、辨一辨,组一组(5分) 峰()瓣()钓()绿()耍() 蜂()辫()钩()录()要() 四、照样子,写词语。(4分,每小题填出2个即可。多填并正确可按每空0.5分的标准加分。) ABB——例:笑呵呵()()()() ABAC——例:又高又陡()()()() ABCC——例:白发苍苍()()()() AABB——例:安安静静()()()() 五、照样子变一变,给词语穿新衣。(6分) 1.例:铜钟(古老的铜钟) 蜜蜂()手掌()力量() 清香()花瓣()决心() 2.例:草地(一片草地)【提示:填数量词】 绒毛()学校()台阶() 照片()歌声()小路() 六、给词语写近、反义词。(8分) 1、写出近义词 打扮()仔细()汲取()飘荡() 2、写出反义词 甜蜜()居然()喜爱()鲜艳()

七、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8分) 1、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鞭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有的……像……有的……像…… 2、我奋力的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的向上爬…… 一会儿……一会儿…… 3、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居然 4、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有……有……有……还有…… 八、句子模仿秀。(8分) 1、例:快乐的飘荡着孩子们田野里歌声 组句:田野里飘荡着他们快乐的歌声 弟弟草地上常常我玩耍在和 组句:。 2、例:姑娘把槐米塞进了篮子。 改句:槐米被姑娘塞进了篮子。 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 改句:。 3、例:孩子们进入了梦乡。 填充:(劳累一天的)孩子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了梦乡。 草地上盛开着花儿。 填充:()草地上(争先恐后地)盛开着()花儿。 4、例:八月,天多热。 把句子写具体:八月,天多热。鸡热得耷拉着翅膀,狗热得吐出舌头,蝉热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树上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 ①雨,真大。②天,真冷。③他(她),真好。④同学们读书真认真。 在给出的①②③④句中,任意选一句,把句子写具体: 。 九、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下面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括号里标上序号。(6分)()小船顺着水流向前漂去。 ()看着一只只小船漂远了,我们心里在说:“小纸船,希望你漂到大海去。”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

19 海滨小城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臂”。 2.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与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两张,海滨小城图;小黑板两块。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 蓝色的大海,蓝色的天,银白色的军舰,白色的或灰色的海鸥;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出海归来的船队。这一切是多么美丽、多么诱人呵!想去看看吗? 临海的小城里那些桉树叶子散发出的清香,凤凰树开出的美丽花朵;小城公园里那一棵棵婀娜多姿的榕树,树下那些笑语欢颜的儿童、青年、老人;小城街道那踩上去就咯吱咯吱作响的细沙路面。这一切又是那么自然、清新、洒脱。同学们,不想去瞧瞧吗?好!老师就带你们一同去——海滨小城(板书,学习“滨”)。 二、揭题审题 1.什么叫海滨? 2.看课题,你能知道文章中写了哪些内容吗? 三、初读课文,扫除障碍,了解大意 逐节读课文,思考: 1.学生字,理解字词。 2.各自然段讲了什么? 第1自然段:美丽的海。 第2自然段:早晨的海面。多音字:胳臂(bei)、臂(bì)膀。 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捕鱼归来的船队。

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榕树。 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清洁。 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美丽整洁。 四、指导分段 1.把课文分成“海滨”和“小城”两部分。(1—3自然段,4—7自然段) 2.作者按什么顺序来观察海滨小城的? (从海滨——小城,也即从远——近的顺序) 五、读议第一部分:海滨。 1.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边读边想。 (1)从这座小城看大海是什么样儿的? (2)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3)大海什么时候景色最美? (4)海滩有什么特点? 2.讨论自学情况。 3.作者怎么写出海滨之美?(画出表示色彩的词) (1)色彩词——把海滨描绘得绚丽多彩。美! (2)分层练习——写贝壳又多又美和它的寂寞,再写渔船归来时的喧闹,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写静态,后为动态,突出海滨景色美丽、生机勃勃、惹人喜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5.结束语:海滨是这样的美丽,在它的旁边还有更为漂亮、更为吸引人的小城。我们下节课就去游览。 第二课时 一、读议课文第二部分:小城。 1.作者写了小城的哪些地方?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能概括小城特点的句子来。(庭院、公园、街道。最后一自然段。) 2.小城的庭院有什么特点?请从这段中画出一句能概括其特点的句子来。(总述句,也点出了庭院的特点。) (1)作者围绕总述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联系上下文理解“热闹”与“笼罩”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此段。 总结学法,举一反三:找总述句(中心句);看怎样围绕其去写的;感情读文。 3.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小城公园”和“小城街道”两段。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海滨小城》优质教案

19 海滨小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检查预习情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提炼主要问题。 3.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难点: 通过质疑提炼主要问题。给课文分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放海浪的录音)同学们,你们听出这是什么声音了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咱们现在就去广东的一个海滨小城看看,那里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齐读课题:《海滨小城》 二、在预习中,哪一段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就读那一段。自由读后,指名读。 三、检查预习情况。 1.音、形 老师出示所有生字,让学生找一找哪些字是形声字。 2.义 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沿海) 喧闹:喧哗,热闹。 寂寞:不答理,没有人理睬。 每逢:每次遇到。 3.还有一些词语是经过查字典理解的,向同学们汇报。 四、读熟课文。 1.自由读生字新词所在的句子。 2.自由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同桌互读互查。

五、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是同一个意思,关系最密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海滨的美丽。 第二部分(4—6):写小城的美景。 第三部分(7):总结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特点。 六、再读课文,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画出来。 七、小组讨论,互相解答问题,归纳出解答不出的问题。 八、小组代表发言,提出不懂的问题同学帮助解答。 九、老师与同学一起,归纳出2-3个重点问题。 1.海滨是沿海地带,书上应该只描写海滩,而不应该描写大海。 2.为什么说贝壳是寂寞地躺在那里。为什么用寂寞这个词? 3.为什么说凤凰树开花是“热闹”?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之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2.学习课文,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并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 3.使学生从对海滨小城的介绍与描绘中,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回顾问题导入课文(如果问题都解决了,可由第一段开始学习。) 二、深入理解课文并有语气地朗读。 (一)学习第一部分(1—3自然段),理解海滨的美丽,并有语气地朗读。 1.默读第一部分,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 2.把书扣过去,说说这一部分描写了哪些景物。 (天、海、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渔民、战士、贝壳、鱼、虾、蟹、海螺) 3.帮助学生理清顺序,体会课文是由远及近、由上到下地描写,先描写海面,再描写海滩。 4.再默读第一部分,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20分) zhěng jiécuìniǎo fāzhǎn huātán chìbǎng yǒng qìyǎn zòu nǎo dai 二、比一比,再组词。(10分) 铺(__________)劲(_________)蜡(________)票(__________)捕(__________)经(_________)腊(________)飘(__________) 三、读一读,连一连。(10分) 美妙的音乐会用力地看着 幽深的刺猬匆匆地问 朦胧的音乐舒畅地摇晃 聪明的树林惊愕地爬 热闹的月光茫茫然地呼吸 四、想一想,选词填空。(10分)

因为……所以……一边……一边…… 虽然……但是……不是……而是…… (1)他(______)在普通地浏览,(______)在认真地审查批阅。 (2)(______)地球有吸引力,(______)树上的苹果往地上掉,不往天上飞。 (3)今天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______)累了一点,(______)感到很快乐。 (4)小姑娘(______)收拾东西,(______)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问我。 五、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15分) 例:风吹过树叶,树叶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 风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雨落下来,打在雨伞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自然的声音很美妙。(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得_____________________。(把句子补充完整) 六、阅读短文,回答问题。(20分) 银梨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唤醒。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开始了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shǔn)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 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的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 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它们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第一 课时教案设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第一课时教案设计设计说明: 本文介绍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 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 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在教学 设计中,引导学生按照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 物特点,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之美。同时,引导 学生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在自主 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的构段方 式之美,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此种构段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观察校园中最美 的一处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

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海滨小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海滨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海滨小城在哪里?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 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 标好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 字典解决。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 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利用字卡互相考一考。 4.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海滨海鸥胳臂理睬装载凤凰亚热带榕树石凳每逢除 了 5.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滨鸥胳臂睬载凰亚榕凳逢除

三年级语文上册微课教案-7奇怪的大石头

7奇怪的大石头 ——如何彰显人物品质 微课目标:通过具体事例,体会李四光善于动脑、数十年执著求索的可贵品质。 微课内容: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疑问。通过捉迷藏产生疑问、向师长请教、在英国留学、回家乡考察等不同时空发生的事件整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李四光善于动脑、不懈追求的可贵品质。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分析吧! 捉迷藏产生疑问 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李四光产生了疑问: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其实这石头放在那儿几百年了也没有人感到奇怪。可见李四光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 向师长请教 “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李四光按照老师的推测进一步思考:大石头从天而降力量

一定非常大应该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为什么没有卧 进土里去。李四光的问题很有逻辑性,从中看出他勤于思考、善于动脑。他对别人的答疑不轻信、不盲从、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 3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爸爸也说不清楚。 巨石的由来连大人都弄不清楚,真是奇怪。李四光从老师那儿没有找到答案,又去问爸爸,表现李四光具有执著的精神。 4 在英国留学 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才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童年的疑问使李四光爱上了地质学。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他懂得了冰川的知识,初步推测出家乡的那块大石头可能是冰川推到那里的。 5 回家乡考察 后来,李四光回到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他终于弄明白了,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经过进一步的考察,他发现在长江流域有大量第四冰川活动的遗迹。 “专门”“考察”“终于”“进一步”等词语,进一步体现了李四光锲而不舍、执著追求的精神。 6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翠鸟》微课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 年级:三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三年级下册5《翠鸟》 知识点描述:讲解如何按顺序进行观察并抓住事物的外形特点描写预备知识:听本微课之前需了解翠鸟 教学类型:(待定)讲授型启发型问答型 设计思路:小学三年级学生对阅读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他们对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来品析课文缺乏比较系统的认识。同时,小学三年级学生在习作上 刚刚起步,为了让学生能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体会作者抓住描写事物的外形特点按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并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鉴于在教学中融入习作方法的重要性,我设计了这个微课。其思路是这样的: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翠鸟的外形,逐步体会作者是如何按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描写翠鸟,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本节课老师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的鸟类朋友!好吗?(出示翠鸟课题图片),这种漂亮的鸟叫翠鸟,我们一起和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再亲切一点。 师:读完课题,你们觉得翠鸟长得怎样?想不想知道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翠鸟的?(想)是呀!既然同学们这么想了解它,那就请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翠鸟吧! 二、品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文美 师:好,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第一自然段写了翠鸟的什么?(外形----- 板书)具体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翠鸟的外形呢?(爪子,羽毛,眼睛,嘴----------- 板书)那么 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的呢?(爪子红色,羽毛鲜艳,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好,太棒了!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翠鸟外形图)。师:好了,孩子们,下面请孩子们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的颜色的呢?为什么作者要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呢?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是按照从头,背,腹部这样的顺序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用头巾,外衣,衬衫来打比方,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2分) mò fáng hú dié xiōng pú jiāo nèn nà mèn bài fǎng pǔ sù wēi wǔ shénɡ suǒ xīn shǎnɡ zī rùn qiān xū 2.我能给加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 ”标出。(6分) 铅锤(cuí chuí ) 宿舍(shě shè ) 作坊(zuō zuò ) 前爪(zhuǎ zhǎo ) 相处(chǔ chù ) 祖宗(zōnɡ zhōnɡ ) 3.我会用多音字组词。(6分) 参Cān()shēn() 量liánɡ() liànɡ() 给ɡěi()jǐ() 4.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风尘扑扑( ) 美观竖固( ) 相题并论( ) 大显神危( ) 5.照样子各写出两个词语。(6分) 静悄悄: 舒舒服服: 积少成多: 6.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含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的成语。(4分) 千里之行,。 ,更进一步。 7.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再用这两个词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写一句话。(3分) “你敢碰我吗?”铁罐傲慢地问。( ) 8.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写出自己熟悉的一句《三字经》。

(2)写出对自己有影响的一句孔子的名言。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画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热闹场面。(1分) (2)《掌声》这篇课文讲了“英子”因为同学们的掌声而改变了生活的态度,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2分) 二、阅读与思考(30分) 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5分) (1),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绘的是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丰姿。 (2)的《望天门山》描绘了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秀丽神奇的景色。 (3)请你写出在本学期积累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名句。 2.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9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选自《盘古开天地》)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2分) (2)你知道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发挥想像,仿照这段文字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他的牙齿变成了 他的头发变成了 他的变成了 …… (4)《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吗?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的名字。(1分) 3.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我爱花城

(赛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美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庭院、公园和街道几处地方,抓住其中景物的特点,展现了海滨小城特有的美丽景色。 (一)结构清晰。课文围绕课题“海滨小城”,先介绍了大海和沙滩,这两者都属于“海滨”的景色;再介绍了“小城”里的庭院、公园、街道,结构清晰明了。 (二)语言有特色。本文篇幅不长,但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尤其是在描写海滨之美时,作者抓住了“棕色、银白色、灰色、金黄色”等一系列表示颜色的词语和“军舰、机帆船、海鸥、贝壳、海螺”等一系列海滨特有景物的词语,用大量短语呈现,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海滨的景色写得极具画面感,读起来镜头感十足。 (三)构段有特点。作者以总起句的方式,概括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的特点。这种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易于学生积累和模仿。 学情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由于本课的结构

和《富饶的西沙群岛》相似,在前一课学习的基础,学生对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体验。本课第4-6自然段在构段上比较相似,都是第一句话概括写出整段话的意思,再围绕第一句话,从几个方面进行描写,从而落实语文要素。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这几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懂几个语段的主要意思,借助关键句发现“总分”的构段方式,习得构段的方法,为本单元习作时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作铺垫。三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在教学中,要适时地运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图文结合感受南国小城的迷人风光。 教学目标: 1.认识“滨、鸥”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臂”,会写“滨、灰”等13个字,会写“海滨、街道”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描写的主要景物及其样子。 3.能找到第四至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 4.能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1.大青树下的小学 教学目标: 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 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课文原文 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人们走到街道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棕色的机帆船和银白色的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白色的、灰色的海鸥,还飘着跟海鸥一样颜色的云朵。 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帆船上的渔民,军舰上的战士,他们的脸和胳臂也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遍地是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的贝壳。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远处响起了汽笛声,那是出海捕鱼的船队回来了。船上满载着银光闪闪的鱼,还有青色的虾和蟹,金黄色的海螺。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小城的公园更美。这里载着许许多多榕树。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树下摆着

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小城的街道也美。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海滨小城》教案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测试题完整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测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粗心的小猴子不小心丢掉了音节的声母,韵母,或调号。你快快帮它找回来吧! iōng?q?j?è 胸?秦?鞠?摄 hua?òng?l?j 桦?弄?旅?究 二、我们来到了果园,帮小猴子摘桃子了,在对的读音后面打上对号。(8分) sàn( ) juàn( ) 散步?试卷 sǎn()juǎn( ) cáng( ) fā?( ) 躲藏?出发 zàng( ) fà?( ) 三、认真读一读,写出词语。(8分) xiōng?pú?huò?zhě?kě?xi?yán?hán () ( ) ( ) (

zhuǎn?gào?chéng?shí?kǎo?chá?lǚ?xíng () ( ) ( ) ( ) 四、辨一辨,再组词。(12分) 耍( ) 朵( ) 推( ) 要( ) 杂( ) 准( ) 究( ) 诚( ) 纪( ) 穷( ) 城(

记( ) 六、你认识这些名人吗?试着连一连吧。(8分) 聪明在于学习,知识在于积累。高尔基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毛泽东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列宁 你对哪句话的感受最深,写下来吧! 我的感受是: 五、照样子写一写。相信自己一定行!(9分) 严严实实 转来转去 孤零零 七、我发现了引用人物对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读一读吧!(6分)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是的。”小男孩站起来,鞠了个躬,“请让我进去吧!” 八、试着从下面词语中选出合适的填到句中的括号里。(8分) 果然?忽然?当然?虽然 1、列宁又来到白桦树下,()又看到了那只灰雀 2、()一阵大风吹来,天要下于了。 3、他是一名长跑运动员,学校要举行长跑比赛,他()要参加了。 4、()今天天气不太好,但是我们的活动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博士” 黄炜是北京翠微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他知道的东西可多了同学们都叫他小博士。 “小博士”有个习惯:对什么事都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比如,他看到闹钟一上弦就走,就想找出它的噢秘啊。于是,他把家里的闹钟悄悄地拆开,观察内部结构;他又看到半导体收音机能发出声响,就把它打开,仔细研究。现在,家里的收音机坏了,他还能修理哩!

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海滨小城》教案 教学要求: 1、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景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每逢”、“甚至”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察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 板书课题:15 海滨小城 查字典“滨”,说说“海滨”的意思。 (滨,水边;海滨,靠近海边的地方。) 思考:看了这个课题,你想课文可能会写些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要求: 自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如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划出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查字典弄懂意思; 2、读后检查 了解生字的掌握情况,注意给下列字正音: 胳臂()散发() 绒() 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海滨:指靠近大海的地方。 浩瀚:指海水广大无边的样子。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本课指人们因为高兴而大声喊叫,声面非常活跃。 热闹:本指繁盛活跃的景象。本音标指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每逢:每次遇到。 三、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海滨的景色?哪几个自然段写小城的景色?怎样给课文分段? 学生练习在书本上分段。 师生交流: 第一段(1-3):写海滨的景色。 第二段(4-7):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说说本课写了几方面内容?

教师板书:海滨小城 二、指导学习第一段(1-3自然段) (一)划一划,理清层次 用笔划出有关的句子或词语,“海滨”主要写了哪几个地方? “人们走到街的尽头,就可以看见浩瀚的大海”-----写大海 “海边是一片沙滩,沙滩上是……贝壳”------写沙滩 (二)读一读,抓住特点 1、找出第2 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出示训练题: 天是的,海也是。海天交界的水平线上,有的机帆船和军舰来来往往。天空飞翔着的、的海鸥,还飘着的云朵。 指导朗读上面一段话。 2、读第2自然段,理解“镀”字。 3、读第3自然段,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填空: ()的鱼 ()的虾和蟹 ()的海螺 找出本自然段中一对反义词:寂寞——喧闹 说说上面词语的意思。 想象一下,喧闹——会有哪些声音出现呢? 4、小结:作者写海滨时抓住了颜色多而美丽——色彩绚丽的特点。(三)夸一夸,体会感情 作者的家乡这么美丽,你能替作者来夸夸吗? (用自己的话或书上的语言均可) 1、小组练习; 2、指名出来展示。 (四)小结学习方法 划一划,理清层次 读一读,抓住特点 夸一夸,体会感情 三、运用上面的方法,分小组自学课第二部分内容。 划一划:“小城”写了哪几个地方? 读一读:“小城”有什么特点? 夸一夸: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庭院——树多; 公园——舒适;小城——美丽而整洁 街道——干净。 2 理解词语“热闹”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这里还可以填什么词? (美丽、鲜艳等)哪一个词好?为什么? 3、夸一夸小城的美丽或整洁。(展示) 五、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 1、顺序:由远及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