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中考历史新题型论述题专题训练2及答案

深圳中考历史新题型论述题专题训练2及答案

深圳中考历史新题型论述题专题训练2及答案
深圳中考历史新题型论述题专题训练2及答案

论述题专题练习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世界历史进入近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扩张与掠夺,世界逐渐连结在一起,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于世界而存在。

材料一:崛起的西方工业大国显然不甘长久地接受一个称它们为“朝贡蛮夷”,或将通商限于广州一地并严加限制的外交机制。……

——摘自亨利·基辛格《论中国》材料二:梁启超有言:“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当时的形势是“法终当变,不变与中国,将便于外人”。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材料三:

材料四: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愈演愈烈,中美关系也随之发生着变化。美国国内经济陷入滞涨危机,国外深陷越南战场且遭到苏联的积极“进攻”。尽管此前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一些领域获得了成功,但中国国内处于“内乱的危机”之中,国际上也迫切需要打破美苏两大阵营的孤立威胁。

问题一:对于材料一中的“外交机制”在哪一事件后开始被打破?(1分)材料二中“割台湾、偿二百兆”与哪一条约有关?(1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三,说出图1所示会议与图2物品所示事件有何内在联系?(1分)材料四中,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体现了当时世界处于哪一格局之中?(1分)中国国内的“内乱的危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问题三:综合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8分)

2018深圳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和训练技巧 (1)

2018深圳中考体育考试项目有哪些项目 采用“1+1”方式,即1个必考科目加1个选考科目。 (一)必考科目:200米跑、中长跑(800米(女)和1000米(男))。学生在200米跑和中长跑(800米(女)和1000米(男))中自行选择一项作为必考科目。选择中长跑为必考科目的学生,不能再选择中长跑为选考科目。 (二)选考科目:在以下7个选考项目中任选一个项目进行测试:800米跑(女)、1000米跑(男)、立定跳远、一分钟仰卧起坐(女)、引体向上(男)、投掷实心球、一分钟跳绳、篮球半场来回运球上篮、100米游泳(不限泳姿)。 中考引体向上技巧 做好正确的姿势 面向单杠,自然站立;然后向后摆动双臂,跳起,双手分开与肩同宽,正握杠,身体呈直臂悬垂姿势。待身体停止晃动后,两臂同时用力,向上引体(身体不能有任何附加动作);当下颌超过横杠上缘时,还原,呈直臂悬垂姿势,为完成1次。 握力练习 引体向上中,手承担着身体的重量以及运动过程中额外的冲击力,因此经常会出现手抓不住单杠而不得不松开掉下的情况。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上肢力量很强,但是引体向上却做不了几个的原因,因此需要加强对孩子进行手部抓握力的练习,譬如单杠的直臂悬垂、握力器等。 直角坐位拉

让孩子先直角坐在地上(身体与下肢呈90度),然后双手抓住双杠的其中一根杠,如果杠的高度不合适,可以臀部离地,要求手、身体必须垂直于地面。用力往上的同时,两脚跟触地向后一点一点的退,尽量不要借助下肢的力量。整个练习过程身体始终保持垂直于地面。每组练习到手臂发胀为止。 这篇文章中考引体向上技巧,希望会给大家一些启示,让大家在备考训练时游刃有余,最后马到成功。 中考1000米跑步技巧 中长跑讲究在跑的过程中要匀速。一般情况下都是匀速跑成绩最好但也不排除最后要冲一下。根据自己的训练水平,在比赛起跑时,都要猛冲一下,不要慌,冲几十米就会慢下来。然后,保持自己的速度,最好是跟随跑,就是跟上一个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人。注意呼吸,要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就是向前跑三个单步,一直保持吸气,再跑三个单步,一直呼气。如果气短,做不到,就改成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注意:嘴不要张的太大,否则,进冷气会肚子痛。如果是400米标准场地,就是两圈半,在最后200米时,要用尽全身力气,向前冲,这时可以大口呼吸,直到冲过终点。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根据你的能力,应该采用匀速跑战术:除起跑后加速跑和最后冲刺跑外,途中基本上采用较高速度的匀速跑。呼吸方法中长跑过程中,人体消耗能量大,对氧气的需要量也大,因此,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是很重要的。中长跑途中,为了加大肺通气量,呼吸时采用口鼻同时进行呼吸的方法。呼吸节奏应和跑步节奏相配合,一般采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或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呼吸时要注意加大呼吸深度。七、极点”和”第二次呼吸”中长跑时,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这是中长跑中的正常现象。当,“极点”出现后,要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重又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消失,这就是所谓的第

2020中考数学第1-18题训练(9)

圆 柱 体 A C(第2题图)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2与a互为倒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 1 a= B、2 a- = C、21 a- = D、2 a= 2、如图,圆柱体的表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3、某电视台举行歌手大奖赛,每场比赛都有编号为1~10号共10道综合素质测试题共选手随机抽取作答。在某场比赛中,前两 位选手分别抽走了2号,7号题,第3位选手抽中8号题的概率是()。 A、 10 1 B、 9 1 C、8 1 D、 7 1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2·a3=a6 B、a8÷a4=a2 C、a3+a3=2a6 D、(a3)2=a6 中考数学第1-18题训练(9) 姓名解题格式 要规范化

C (第5题图) A B C O (第9题图) 5、如图,小明站在C E。 C,E,A E, A的正下方且D,B,C C 相距20米,D,C相距40米,乙楼高BE为15米,甲楼 高AD为()米(小明身高忽略不计)。 A、40 B、20 C、15 D、30 6、据统计,宜昌市2005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05.5亿元,用科学记数法(保留三个有效数字)表示105.5亿元约为()元。 A、1.055×1010 B、1.06×1010 C、 1.06×1011 D、1.05×1011 7、下列四边形①等腰梯形,②正方形,③矩形,④菱形的对角线一定相等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② D、②③ 8、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2001到2005年,我国GDP增长率分别为8.3%,9.1%,10.0%,10.1%,9.9%。经济学家评论说:这五年的年度GDP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增长率之间相当平稳”说明这组数据的()较小。 A、中位数 B、标准差 C、平均数 D、众数 9、如图,点O是△ABC的内切圆的圆心,若∠BAC=80°,则∠BOC=()。 A、130° B、100° C、

2016年深圳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试卷·学生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华夏儿女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蚩尤B.黄帝C.尧D.禹 2.(2分)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这些简称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内阁制 3.(2分)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主张()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4.(2分)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史记》属于()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C.实物资料D.影像资料 5.(2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选项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游 6.(2分)下列制度中,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7.(2分)我国古典文学灿烂辉煌。下列文学家及其作品出现时间最早的是() A.曹雪芹《红楼梦》B.李白《早发白帝城》 C.关汉卿《窦娥冤》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2分)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9.(2分)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 A.秦始皇B 10.(2分)历史纪年表能帮助我们理清朝代的更替顺序。根据下列历史纪年表,判断表中的①应该是() A.秦B.清C.唐D.元 11.(2分)这个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谈判达成,而是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20年中考历史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

材料论述题解题指导 1、什么是观点?观点是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史实的评价、看法、影响、意义、作用、启示、感悟等。观点带有个人的主观评判因素,而史实是一种客观的事实。 2、提炼观点和解答试题要注意的问题 (1)观点要用陈述句(不能是否定或疑问句等,不能是短语或词组)。 (2)提炼观点不宜停留在具体的“史”(史实)上,要上升到“论”(结论)的高度。 (3)观点必须是鲜明、简练、完整的一句话,观点表述不能啰嗦或模棱两可。(4)观点在材料中要能得到验证,要反映整则材料的完整意思,不能只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话或其中一个方面。 (5)要避免大包抄、“万金油”式的空泛观点。 (6)观点提炼要体现历史学科知识内容,要凸显“历史味” (7)论述部分要紧扣观点,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不能太少(答题卡空白处约150字)。 论述一定要包含两个论据,结构为:论述1(史实+论证);论述2(史实+论证)。选取的论据一是从材料中归纳,论据二一般是跟所提取的观点有关但取材于课本(也有可能材料本身就有两个论据,那就不必用到课本知识)。 要特别注意设问对论据可能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定要求(如“世界近代史”) (8)结论是观点的升华,一定要写,但又不能照抄观点,可以参照两个论证对观点进行改写、扩写。 3、观点提炼的常见方法: (1)分层解析材料意思,再概括段落大意,找到中心意思与课本观点的相似之处。 (2)抓住材料的关键词(高频率词语)、主题词(体现中心意思的词语),找出几个关键词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已知的知识组合成一个观点。 (3)注意材料的出处与第一个设问等信息提示。 (4)根据材料出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确定人物或事件的地位、性质、评价、影响、启示等内容中带观点性的句子。 (5)确定材料所涉及的是什么主题的:改革、开放、革命、科技、战争、思想解放、人物评价、古代重大工程等,回归课本或参考资料,寻找能对号入座的观点。但一定要记住不能出现过分空泛的观点,可以通过加限定语的方法把过于空泛的大观点降格成中观点。 4、强调: (1)观点不能太空泛。尽量选择比较熟悉、好论证的观点,不要给自己挖坑。(2)观点提炼后,要回归材料去验证一下,看看是否符合材料的整体意思。(3)要特别注意设问对论据可能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定要求。

(完整word版)广东省深圳市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一选择题

专题一选择题 类型1声、光、热 1.(2017西宁)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音乐会上,演员正在吹奏笛子,笛子发声是因为空气柱在振动 B.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 C.接听电话时,能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 D.轮船“声呐”系统是利用了超声波在水中能传递信息的特征 3.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宇航员之间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唱歌时音太高了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C.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4.(2017百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 ℃的冰比0 ℃的水冷 B.-6 ℃读作“零下6摄氏度”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25 ℃ D.任何情况下,水的沸点都是100 ℃

5.如图1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图1 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20 ℃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 C.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不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6.(2017咸宁)为保护河流和湖泊的宝贵水资源,我国专门建立地方“河长”负责进行管理。在一些严重缺水的地域,人们会收集露水使用,图中物态变化与露水的形态相同的是() 7.(2017常德)夏季,汗流浃背的同学吹电风扇感觉凉爽,下列现象在物态变化上与此相同的是() A.夏天,湿衣服变干

2018年深圳中考历史考点复习(最终版)

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班级:姓名: 问题1: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他们分别处于哪些大河流域?这些古国属于什么文明类型? 问题2:体现法老权力的象征是什么建筑?该建筑代表了哪个文明? 问题3:世界上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什么?它是哪个文明的代表?这部法典的作用或实质是什么?地位是什么? 问题4:种姓制度出现在哪个文明古国?由高到低四个等级分别是什么?国王属于哪个等级?种姓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问题5:欧洲文明的源头在哪里?该源头的两个重要城邦哪些?各有什么政治特色? 问题6:今天的民主制度最早起源于哪里?谁在位时雅典的民主政治达到高峰?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谁享有政治权利? 问题7: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问题8:罗马帝国何人何时建立?何时成为地跨哪里的大帝国?与中国的哪个朝代同时称雄世界? 问题9:中世纪欧洲城市重新兴起于何时?有什么代表性城市?这些城市的兴起有什么重要意义? 问题10:基督教创始于何时何人何地?该教的教义是什么?体现在什么典籍中?基督教传播有什么历史影响? 问题11: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什么事情?

问题12:文艺复兴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最早兴起于何时何地 ..?其指导思想(核心)是什么?其实质(性质)是什么? 问题13: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哪些(写出国别及名字)?其代表作品是什么? 问题14: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问题15:新航路开辟的时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各举两个)走在前列的是哪两个国家? 问题16:新航路开辟的代表人物及其航线。(四位航海家、支持的王室及其航线) 问题17: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是什么? 问题18: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革命的代表人物都有谁?他们的成就有哪些? 问题19:启蒙运动开展的时间是什么?中心位于哪个国家? 问题20:请例举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问题21:启蒙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2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谁?领导人是谁? 问题2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谁?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的几种类型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题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材料分析题是近年来历史中考的必考题,也是很多学生日常考试中比较畏惧的题目之一,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运用了正确的解题方法,这类题目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难。 1、看题目 看懂题目,注意关键词 (1)看清有几问?谨防粗心漏答。(2)答题有何要求 ▲如“依据材料”,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即使与所学知识不符也要按照材料回答;▲如“结合所学知识”,则是以材料做引子用教材中的语言作答; ▲如“不得引用原文”,请自己组织概括答案; ▲如“有何变化”,即从什么变成什么或“不同”,则要前后对比; ▲如有“如何”,一定要基于史实答题; ▲如有“反映什么”或“含义”,那就是就材料表面意思回答; ▲如问“启示”,就要注意联系现实,并且一定要围绕主题来回答。 如:看到“改革”就想到“实事求是,根据国情,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看到“工业革命”就想到“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看到“仁”就想到“和谐社会”、看到“污染”就想到“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看到“闭关锁国”“学习西方”就想到“坚持开放”、看到“日本右翼”就想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还有时间、空间的限制等等,如某一时间段、某一国家……(在问中划出来) ▲如对某种观点的认识,就要先肯定(或否定)再说出自己的论据。

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试题

2012年深圳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 11.体现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制度或措施是 ①禅让制②宗法制③郡县制④三省六部制⑤废丞相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12.近期热播的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那么中原人开始吃上石榴、核桃等食物应该是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3.历史人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列人物对我们了解宋元海外贸易兴盛有帮助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甲骨文 C.唐三彩 D.持罗盘陶俑 14.下列都是结束分裂完成国家统一的朝代,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隋朝元朝西晋秦朝 B.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C.西晋秦朝隋朝元朝 D.秦朝西晋隋朝元朝 15.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八股取士、文字狱 D.闭关锁国 16.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其中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是 A.维新派 B.洋务派 C.顽固派 D.革命派 17.下列口号不属于五四运动的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民主”、“科学” C.“废除不平等条约” D.“废除二 十一条” 18.图3是我国军队在某一时期的肩章,这一时 期是 A.十年内战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9.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向 图3 全国进军的命令,发动了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图4是一张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和毛泽东难得的合影,这次合影是在 A.黄埔军校建立时 B.北伐战争时 C.西安事变时 D.重庆谈判时

2017年深圳中考数学突破训练之填空选择压轴题

中考数学突破训练之压轴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4?深圳)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AD∥BC,AB=CD,AD=,E为CD 中点,连接AE,且AE=2,∠DAE=30°,作AE⊥AF交BC于F,则BF=() A.1B.3﹣C.﹣1 D.4﹣2 2.(2013?深圳)如图,已知l1∥l2∥l3,相邻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相等,若等腰直角△ABC的三个顶点分别在这三条平行直线上,则sinα的值是() A.B.C.D.3.(2012?深圳)如图,已知:∠MON=30°,点A1、A2、A3…在射线ON上,点B1、B2、B3…在射线OM上,△A1B1A2、△A2B2A3、△A3B3A4…均为等边三角形,若OA1=1,则△A6B6A7的边长为() A.6B.12 C.32 D.64 4.(2011?深圳)如图,△ABC与△DEF均为等边三角形,O为BC、EF的中点,则AD:BE 的值为()

A.:1 B.:1 C.5:3 D.不确定 5.(2010?深圳)如图所示,点P(3a,a)是反比例函数y=(k>0)与⊙O的一个交点,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0π,则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A.y=B.y=C.y=D.y= 6.(2009?深圳)如图,已知点A,B,C,D均在已知圆上,AD∥BC,AC平分∠BCD,∠ADC=120°,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10cm.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cm2B.(π﹣)cm2C.cm2D.cm2 7.(2014?坪山新区模拟)如图,在Rt△ABC中,∠C=90°,AC=8,BC=4,分别以AC、BC 为直径画半圆,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0π﹣16 B.10π﹣32 C.10π﹣16 D.20π﹣132 8.(2014?宝安区二模)如图,将半径为6的⊙O沿AB折叠,与AB垂直的半径OC交于点D且CD=2OD,则折痕AB的长为()

【中考历史】2018最新版本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历年真题)

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附参考答案 专题重要问题归类 目录 1.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建设 3. 关于台湾、香港、南京问题 4.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5. 重要的资本主义国家 6. 三次科技革命 7. 国际关系史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一、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 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 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 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 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③八国联 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 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 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 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 型事件各四例。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 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 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 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 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 1

2018年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部分试题)

2018年深圳市中考历史真题(部分试题) 1.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齐聚陕西,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他们祭拜的的是() A.黄帝B.蚩尤 C.周武王D.秦始皇 3.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史料能证实丝绸之路存在的是() A.河姆渡出土的骨耜B.半坡出土的纺轮 C.陕西出土的秦兵马俑D.新疆出土的东汉丝袜 5.下列帝王世系表(表2)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太武帝拓跋焘→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元宏→宣武帝元恪→孝明帝元诩→孝庄帝元子攸→节闵帝元恭→废帝元朗→孝武帝元修 表2 A.西周实行分封制B.商鞅变法 C.秦的统一D.北魏孝文帝改革 12.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下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B.洋务运动 C.戊成变法D.辛亥革命 14.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一个重要部分。”受此启发,后来中共领导了() A.义和团运动B.武昌起义 C.南昌起义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2.埃及人说:“人类害怕时间,而时间害怕金字塔。”数干年前建造的金字塔至今仍屹立于()

A.尼罗河流域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D.黄河流域 23.就像雅典是“全希腊的学校”一样,16世纪的意大利是“欧洲的学校”。之所以被称为“欧洲的学校”,是因为意大利() A.发展为罗马帝国B.传播了基督教 C.开展了文艺复兴D.确立了共和政体 25.大国重器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下列事物,属于18至19世纪英国“重器”的是()A.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机 B.富尔顿的蒸汽轮船 C.卡尔?本茨的汽车 D.菜特兄弟的飞机 28.“1868年,日本的新兴势力通过战争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统治,……(之后)在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等领域全面推进改革。”这次“改革”是() A.法国大革命B.明治维新 C.百日维新D.戈尔巴乔夫改革 33.材料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须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草,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1984年10月20日)

初中历史 世界历史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含答案)

世界历史材料论述题专项训练 评分标准: 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 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 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0分)。史论不够准确,逻辑不够清晰,(0-2分)。材料论述题一: 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在性的(变化)。由于美洲为欧洲所有的商品提供了一个新的和异常广阔的市场,从而引起新的社会分工和艺术进步——这在欧洲古老经济的狭隘的范围内是永远也不可能发生的。……新大陆的白银似乎是以这种方式成为交换的主要商品之一,通过它古老大陆两端的贸易得以继续,而且,也正是通过它的大部分贸易使世界上原本相距遥远的部分彼此间联在一起。 ——亚当.斯密(1)与材料中“美洲的发现”同个时期还有什么类似的事件?(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麦哲伦环球航行 (2)观点: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2分) 新航路开辟,不仅发现了美洲,促进美洲与外界的联系。同时新的航行路线的开辟,使得交通更加方便快捷,人们突破了以前丝绸之路大陆两端贸易的局限,各大洲交流和贸易更加频繁。随着各大洲的紧密联系,世界逐渐联成一个整体。(4分) 材料论述二: 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是美国综合实力的崛起,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外交、领土、科技和社会等诸多方面。从根本上来讲是因为美国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夏东《美国崛起因素考察及启示》(1)材料中美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美国崛起的根本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 (1)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2分) (2)[答案示例] 观点:选择了适合本国国情和当时世界现实的发展道路是19世纪末期美国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2分) 论述: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资产阶级顺应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潮流,打败南方种植园奴隶主,废除黑人奴隶制,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障碍。之后又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鼓励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教育,从而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到20世纪初,其工业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4分) 材料论述三: 1、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广播演说,宣布对苏联给予力所能及的援助,齐心协力打击敌人。美国政府也发表了愿意援苏的声明。

重庆中考18题专题训练.(1)

重庆中考18题专题训练 1.含有同种果蔬但浓度不同的A、B两种饮料,A种饮料重40千克,B种饮料重60千克现从这两种饮料 中各倒出一部分,且倒出部分的重量相同,再将每种饮料所倒出的部分与另一种饮料余下的部分混合.如果混合后的两种饮料所含的果蔬浓度相同,那么从每种饮料中倒出的相同的重量是___24__________千克2. 从两块分别重10千克和15千克且含铜的百分比不同的合金上各切下重量相等的一块,再把切下的每一块与另一块切后剩余的部分合在一起,熔炼后两者含铜的百分比恰好相等,则切下的一块重量是6千克。 3.设有含铜百分率不同的两块合金,甲重40公斤,乙重60公斤.从这两块合金上切下重量相等的一块,并把所切下的每块与另一种剩余的合金加在一,熔炼后两者的含铜百分率相等,则切下的合金重24公斤 4.一批货物准备运往某地,有甲、乙、丙三辆卡车可雇用,已知甲、乙、丙三辆车每次运货量不变,且甲、乙两车每次运货物的吨数之比为1:3;若甲、丙两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甲车共运了120吨,若乙、丙两车合运相同次数运完这批货物时,乙车共运了180吨.则这批货物共240吨. 5.某步行街摆放有若干盆甲、乙、丙三种造型的盆景.甲种盆景由15朵红花、24朵黄花和25朵紫花搭配而成,乙种盆景由10朵红花和12朵黄花搭配而成,丙种盆景由10朵红花、18朵黄花和25朵紫花搭配而成.这些盆景一共用了2900朵红花,3750朵紫花,则黄花一共用了4380朵. 一个水池装一个进水管和三个同样的出水管,先打开进水管,等水池存一些水后再打开出水管(进水管不关闭).若同时打开2个出水管,那么8分钟后水池空;如果同时打开3个出水管,则5分钟后水池空.那么出水管比进水管晚开40分钟. 6.(1)一种商品原来的销售利润率是47%.现在由于进价提高了5%,而售价没变,所以该商品的销售利润率变成了 40% (2)某商品现在的进价便宜20%,而售价未变,则其利润比原来增加了30个百分点,那么原来的利润率为 20% 7.某商人经营甲、乙两种商品,每件甲种商品的利润率为40%,每件乙种商品的利润率为60%,当售出的乙种商品的件数比甲种商品的件数多50%时,这个商人得到的总利润率是50%;当售出的乙种商品的件数比甲种商品的件数少50%时,这个商人得到的总利润率是 45% 8. 某商场销售一批电视机,一月份每台毛利润是售出价的20%(毛利润=售出价-买入价),二月份该商场将每台售出价调低10%(买入价不变),结果销售台数比一月份增加120%,那么二月份的毛利润总额与一月份毛利润总额的比是 11:10 9.某公司生产一种饮料是由A,B两种原料液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其中A原料液的成本价为15元/千克,B原料液的成本价为10元/千克,按现行价格销售每千克获得70%的利润率.由于市场竞争,物价上涨,A 原料液上涨20%,B原料液上涨10%,配制后的总成本增加了12%,公司为了拓展市场,打算再投入现总成本的25%做广告宣传,如果要保证每千克利润不变,则此时这种饮料的利润率是50% 10.“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某汽车生产商生产有大、中、小三种排量的轿车,

2010年深圳市中考历史与社会试卷(word版有答案)

深圳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与社会试卷 说明:1.答题前,请将姓名、考生号、考场、试室号和座位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好。 2. 全卷分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页。考试时间60 分钟,满分100分。 3.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 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 4.本卷选择题(1--25),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26—30),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 5.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电视剧《命运》反映了深圳经济特区的成长和发展历程,让观众更直观、更全面地了深圳经济特区。这里体现了大众传媒所起的作用是 ①监督②传递和获取信息③娱乐④文化传承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行使 ①最高立法权②最高监督权③最高决定权④最高审判权 A 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3.深圳“敢为天下先”的拓荒牛精神,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 ①自强不息②爱好和平③开拓进取④勤劳勇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2010年我国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市遭遇严重干旱,给生产生活带来重大影响。这五省市都位于 A 南方地区 B 北方地区 C 青藏地区 D 西北地区 5.澳大利亚海陆疆域的突出特点是 A 岛国 B 海陆兼备的国家 C 内陆国 D 世国上唯一占据整个大陆的国家

2021年深圳市中考数学18题限时训练(第6套)

2021年深圳市中考数学18题限时训练(第6套) 一、选择题 1.在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引领下,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显著成就,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绝艺”获得全球最前沿的人工智能赛事冠军,这得益于所建立的大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数据存储量,它们决定着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质量和速度,其中的一个大数据中心能存储58000000000本书籍,将5800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应为()A.5.8×1010B.5.8×1011C.58×109D.0.58×1011 2.实数m,n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位置如图所示,若mn<0,且|m|<|n|,则原点可能是()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3.如果a﹣b=,那么代数式(﹣a)?的值为() A.﹣B.C.3D.2 4.若正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该正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为() A.45°B.60°C.72°D.90° 5.在△ABC中,∠C=90°,sin A=,则cos B的值为() A.1B.C.D. 6.如图,⊙O中,AD、BC是圆O的弦,OA⊥BC,∠AOB=50°,CE⊥AD,则∠DCE的度数是() A.25°B.65°C.45°D.55° 7.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2=的解为正数,则k的取值范围为() A.﹣2<k<0B.k>﹣2且k≠﹣1C.k>﹣2D.k<2且k≠1 8.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m=0的两实数根分别为x1、x2,且x1+3x2=5,则m的值为()A.B.C.D.0

9.二次函数y=ax2+bx+c的部分图象如图,图象过点A(3,0),对称轴为直线x=1,下列结论: ①a﹣b+c=0;②2a+b=0;③4ac﹣b2>0;④a+b≥am2+bm(m为实数).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10.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F分别在AB,BD上,且△ADE≌△FDE,DE 交AC于点G,连接GF.得到下列四个结论:①∠ADG=22.5°;②S△AGD=S△OGD;③BE=2OG;④四边形AEFG是菱形,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 11.分解因式:2a﹣a2b=. 12.当代数式有意义时,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13.如图,△ABC内接于⊙O,若⊙O的半径为6,∠A=60°,则的长为. 14.如图,抛物线y=x2﹣8x+15与x轴交于A、B两点,对称轴与x轴交于点C,点D(0,﹣2),点E(0,﹣6),点P是平面内一动点,且满足∠DPE=90°,M是线段PB的中点,连结CM.则线段CM的最大值是.

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

中考历史专题材料论述题训练 近代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 一、根据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说明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①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领土主权完整遭到破坏,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大片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便利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允许日本设厂、增辟商埠,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因而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二、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史。请写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的典型事件各四例。并简要谈谈你学习这段历史的感受。 答:列强侵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国人民抗争与探索: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感受:清政府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获得成功;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外国侵略势力低头;只有中国共产党是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事实表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文资本主义其他种种主案,都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以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摘自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回答:(1)“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运动、“旧式的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分别指的是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答: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或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新的社会力量”和“先进理论”分别指什么?答:无产阶级、马克思列宁主义。 (3)概括指出中国“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得以完成的最主要原因。 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四、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毛泽东回答:(1)“三年来”从那一年开始?此年发生了什么重大时间?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此间任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什么?答: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进军;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 (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情为起点?这一时间标志着什么?答“三十年来”五四运动为开端。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开端。 (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此后为争取独立,中国人民开展了那些反帝斗争(三件)?答: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五、材料同上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何时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 1949年9月 2、碑文叙史由近溯远,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中国历史发生了根本转变,其标志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成为中国历史转折点的含义是什么?“三十年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哪一历史事件开始的?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百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特别是经过“三年以来”的解放战争,革命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答: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中国人民开始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或是中国近代史的开

深圳中考英语语法填空训练题及答案精编版

语法填空集锦 阅读下面短文, 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 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一) Dear Grace, I arrived in Shenzhen for (16) ______ trip last week. (17)______ weather is fine now. I enjoy (18) ______ (my) here. It is my (19)______ (one) time here, so everything (20)______ (look) fresh (新鲜的). I visited some tourist attractions. Most (21) ______ the places were crowded. Yesterday I went shopping and bought something (22) ______ (interest). I got lost on my way back to the hotel, (23) ______ it didn’t matter. I usually go out and have dinner in a restaurant and it takes me about (24) ______ hour because the food there is fantastic. I took many (25) ______ (photo), so you can see when I come back home. See you! Yours, Linda (二) Hello, I’m Bruce. I have three good (16) ______ (friend). We are different (17) ______ each other. Jack is thirteen years old. He is one year (18) _______ (old) than me. And he is much taller than any one of us. He is talented for sports. And football is his favorite sport. Tom is as tall as me. He is very (19) ______ (fun) and outgoing. He often (20) ______ (make) us laugh. We both like (21) ______ (read). Henry is one year younger than me. And he is shorter than any of us. (22) ______ he is as heavy as me. He is good at (23) ______ (draw). He likes drawing pictures a lot. I’m (24) _____ (quiet) than them. But we are all friendly to each other (25) ______ can share everything. (三) Last week’s talent show (16) _______ really successful. (17) ______ all the performers, Li Ping and Li Hua were the (18) _____ (winner). Li Ping is (19) _____ outgoing and cool boy. At the talent show, he could (20) _____ (play) six balls at the same time very well. He (21) _____ (win) the prize for the most (22) ____ (excited) performance. Li Hua is a girl with curly hair. She is a great magician. She could put knives (刀) into the body of a person. (23)_____ the person wasn’t hurt at all. We were so afraid that some of us shouted (24) ____ (loud). She was the most creative performer although (25)_____ (she) show was the most frightening (令人恐惧的). (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