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遗传规律中的“差错”问题——致死问题

遗传规律中的“差错”问题——致死问题

遗传规律中的“差错”问题——致死问题
遗传规律中的“差错”问题——致死问题

遗传规律中的“差错”问题——致死问题

遗传规律中的“差错”问题——致死问题

在基因的分离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是1∶1时,一般为测交。当后代的分离比为3∶1时,则亲本必为显性性状,且亲本都为杂合体;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当后代的比例为1∶1∶1∶1时,一般为测交,而当出现9∶3∶3∶1时,则亲本必为双显性性状,且亲本必为双杂合体。上述分离比和测交比指的是一般情况,在特殊情况下分离比和测交比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化,例如:

例1 在一些性状的遗传中,具有某种基因型的合子不能完成胚胎发育,导致后代中不存在该基因型的个体,从而使性状的分离比发生变化。小鼠毛色的遗传就是一个例子。

一个研究小组,经过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

A. 黑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全部为黑色鼠

B. 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

C. 黄色鼠与黑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1∶1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控制毛色的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

①黄色鼠的基因型是,黑色鼠的基因型是。

②推测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合子的基因型是。

③写出上述B、C两个杂交组合的遗传图解。

解析:根据实验B“黄色鼠与黄色鼠杂交,后代中黄色鼠与黑色鼠的比例为2∶1”可知: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因此黄色鼠应为显性性状,黑色鼠为隐性性状(实验A、C验证了这一结论),而亲代黄色鼠应为杂合体(基因型记作Aa)。由Aa×Aa知,后代基因型应符合

1AA:2Aa∶1aa,表现型应为:黄色鼠:黑色鼠=3∶1,但实际比例却为2∶1,这说明合子的基因型为AA时不能完成胚胎发育,而杂合的黄色鼠却能成活。

参考答案:①AA aa ②AA ③B:Aa×Aa→1AA(不存活):2Aa(黄色):1aa(黑色)C:Aa×aa→1Aa(黄色):1aa(黑色)。

思维点拨:此类问题的基本知识点仍然是遗传的基本规律。这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基本出发点。由于情况的特殊性,后代性状的比例不会严格按照这些数值,但灵活运用这些数据却是此类问题的归宿。做题时应先按照正常情况,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正常的后代比例,然后再根据题

意写出实际的后代比例。做题时对不同的性状该删除的大胆删除,该添加的大胆添加。例5讨论的是基因分离定律中的异常问题,下面我们再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异常情况做一分析。

例2 某种鼠中,黄鼠基因Y对灰鼠基因y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分配的。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后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 3∶1∶3∶1

B. 9∶3∶3∶1

C. 4∶2∶2∶1

D. 1∶1∶1∶1

解析:交配的两只黄色短尾鼠,正常情况下其基因型为YYTT、YYTt、YyTT或YyTt,但由于“基因Y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所以交配的两只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只能为YyTt。这两只鼠交配后子代正常情况下的比例为Y_T_∶Y_tt∶yyT_∶yytt=9∶3∶3∶1,但根据题意可知,Y_T_中基因致死的有:YYTT(1/16),YyTT(2/16);YYTt(2/16)。能够存活的只有YyTt,其比例为4/16;Y_tt中基因型为YYtt的个体胚胎致死(1/16),基因型为Yytt的个体能够存活(2/16);yyT_中基因型为yyTT的个体胚胎致死(1/16),基因型为yyTt的个体能够存活(2/16);基因型为yytt的个体全部存活,所以两只黄色短尾鼠交配后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4∶2∶2∶1。答案为C。

变式训练1:我国的载人航天飞船已多次取得了圆满成功。在航天搭载实验中,有一批基因型为BbDd的实验鼠,已知B决定毛黑色,b决定毛褐色,决定D毛色存在,d决定毛色不存在(即白色)。请推导实验鼠繁殖后,子代表现型比例的理论值:黑色:褐色:白色为

解析:此题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但它们却共同控制着鼠的毛色,因此涉及的性状却不是两对。根据正常情况,BbDd×BbDd后代比例也应符合9∶3∶3∶1,但由于涉及d决定毛色不存在,也即毛色为白色,因此此题比例不会是9∶3∶3∶1.我们单独考虑两对等位基因:Bb×Bb→ 1/4BB∶2/4Bb∶1/4bb;Dd×Dd → 1/4DD∶2/4Dd∶1/4dd,组合后,B_D_(黑,比例为3/4×3/4);_ _dd的个体均为白色,其比例为4/16,而褐色的比例为1-9/16-1/4=3/16。因此此题的答案为黑色:褐色:白色=9∶3∶4。

知识延伸:上述遗传规律中的“差错”问题实际上考察的是遗传学上的“基因致死”问题。基因致死主要包括:显性致死、隐性致死、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例5、例6都是显性致死。由

于其他几种基因致死在近年的高考试题未见涉及,下面笔者就此略作陈述,以引起大家高度重视。

1.隐性致死

隐性致死指的是隐性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当其个体基因型为HsbHsb 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植物中的白化基因(bb),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因而使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例7 以Hsb代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HAb代表正常的等位基因,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共生了七个孩子,其中两个夭折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而正常的纯合体(HAbHAb)的红细胞在同样氧分压时则不变形。请分析回答。

(1)该夫妇二人的基因型是_______。

(2)存活的五个孩子其基因型都与双亲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

(3)人类产生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他们的部分孩子有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的结果。

解析:①根据题意,正常基因(■)对致病基因(■)具有显性作用。由于夫妇双方表现型均正常,因此,双方的基因型可写作■×■,又因为其孩子中有两个夭折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则夭折孩子的基因型必为■ ■,所以夫妇双方的基因型应为■ ■和■ ■;

②根据■ ■ ×■ ■,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应

为1■ ■∶2■ ■∶1■ ■;■ ■隐性致死,存活孩子的基因型为■ ■ 和■ ■,所以每一个存活孩子其后代基因型与双亲相同的概率为2/3,要使五个孩子基因型都与双亲相同,可根据乘法定理求得其概率为(2/3)5 = 32/243

参考答案:①■ ■、■ ■②32/243 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2.配子致死

配子致死指的是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有生活力配子的现象。

例8 雌雄异株的植物剪秋罗有宽叶和狭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狭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和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

请回答:

①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株个体,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②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③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时,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④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宽叶个体占3/4,则其亲本基因型为

解析:此题有隐含条件: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因此对于XbY个体,其雄配子只有含Y染色体的精子,其后代只有雄性个体;对于XBY,其配子有XB、Y两种,因此其后代雌雄之比为1∶1。由此可知后代只有雄性个体时其父本必为XbY,后代雌雄之比为1∶1时,其父本必为XBY。

(1) 若后代全为宽叶雄性个体,可知父本基因型为XbY,子代基因型为XBY。子代中Y染色体来自父本,XB来自母本,故母本基因型为XB 。由于后代全为宽叶雄株,因此母本XB 只能是XBXB,而不可能是XBXb。(若为XBXb,后代既有宽叶又有狭叶)

(2) 若后代全为宽叶,雌雄植株各半,可知父本基因型为XBY,后代XB ∶XBY=1∶1,后代XBY的Y染色体来自父本,XB来自母本,故母本为XB ,由于后代全为宽叶,因此母本XB 只能是XBXB而不可能是XBXb(理由同①)。

(3) 若后代全为雄株,宽叶和狭叶个体各半,可知父本为XbY,后代基因型为XBY∶XbY=l∶1,其中XB、Xb来自同一母本,因此母本基因型为XBXb。

(4) 若后代性别比例为1∶1,宽叶个体占3/4,可知父本基因型为XBY.由于子代宽叶占的比例大,超过1/2,因此母本必为XB ,假设母本为XBXB,则雌雄全为宽叶,不符合题意,因此只能是XBXb(经验证,XBXb符合题意)。

参考答案:①XBXB 、XbY ②XBXB、XBY

③XBXb、XbY ④XBXb、XbY

3.合子致死

合子致死指的是致死基因在胚胎时期或成体某一阶段发生作用,从而不能形成活的幼体或个体在生长过程中某一阶段死去的现象。

例9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体约到50岁就常患有心肌梗塞,纯合体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且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如果再生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A.1/4 B.2/3 C.1/2 D.3/4

解析:根据“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完全正常的孩子”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为显性遗传病,因此这对夫妻的基因型为A ×A 。又由于正常孩子的基因型为aa,故夫妻双方的基因型为Aa×Aa。其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AA:2Aa:1aa,其中aa为完全正常;Aa为患者但可活到50岁,AA为患者,常于30岁左右死于心肌梗塞。因此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能到50岁的概率为3/4,答案为D。

上面从几个方面谈了生物学试题中的“差错”问题。值得同学们注意的是,正如“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一样,“差错”的出现离不开相应的生理过程。因此,要想解决好“差错”问题,大家就必须牢固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只有这样同学们才能做好“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生物学“差错”问题。■

(完整版)高中生物关于遗传致死的专题总结,推荐文档

一、配子致死(gametic lethal):致死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这可能是由于配子中的致死基因(或其它致死基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异常变化(缺失或增加,形成单体、三体的个体,产生缺体的配子)所致. 这就有一个问题,如果是由于致死基因的作用:配子在形成合子,即生命体的第一个细胞,之前就由于配子致死基因的作用而死掉了,那么这种可致死的基因如何遗传下去。 关于遗传致死问题的专题总结 郑瑞斌 对于这个问题:一种解释是,配子致死基因只在无性生殖和营养繁殖中的个体里出现并传代。然而事实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也有配子致死基因的存在。所以,这种致死基因可能仅对于某种(比如雄)配子有致死效应,而另一种配子无影响。这样既有配子致死基因的存在,此基因又可以遗传。 配子致死遗传是指在配子期发挥而致死。这可能是由于配子中的致死基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异常变化(缺失或增加,形成单体、三体的个休,产生缺体的配子)所致。这种致死基因可能仅对于某种(比如雄)配子有致死效应,而对另一种配子无影响,此基因又可以遗传。简单地讲就是,受精前卵子或精子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死亡的现象,是造成不育性的原因之一。本文结合近两年高考遗传题对致死问题进行部分汇总分析。 某基因使配子致死:某些致死基因可使雄配子死亡,从而使后代只出现某一性别的子代,所以后代出现单一性别的问题,考虑是“雄配子致死“的问题。 1、常染色体上的雄配子致死 近几年高考题中有关配子致死习题例析 例1.(2011 年北京卷30)(16 分)果蝇的 2 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和和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aa 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了抑制,bb 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 和b 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 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是。(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 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是: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参考答案:(1)隐aaBb aaBB (2)白A、B 在同一条2 号染色体上 (3)父本次级精母携带a、b 基因的精子

伴性遗传--题型总结(附答案)--超级好用

伴性遗传与遗系谱图 一.遗传系谱图解法: 1.确定是否伴Y遗传:基因只在Y染色体上,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具有世代连续性,女性都正常。若患者男女都有,则不是伴Y遗传。再进行以下判定。 2.确定系谱中的遗传病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 双亲正常,其子代中有患者,一定是隐性遗传病。 双亲患病,其子代中有正常者,一定是显性遗传病。 3.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的遗传: 在已确定隐性遗传中: 若有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者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在已确定显性遗传中: 若有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者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一定是常染色体遗传。 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无病非伴性。 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无病非伴性。 4.若无明显特征只能做可能性判定: 在系谱中若该病代代相传:显性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女各半,性状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若患者女多男少,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X染色体可能性大。 在系谱中若该病隔代相传,隐性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女各半,性状的表现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常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若患者男多女少,性状表现有性别差异,X染色体的可能性大。

常显 有中生无为显性:男患的女 儿正常可否定伴性遗传连续遗传男女发病率相等 常隐或X隐无中生有为隐性;但是无法 否定是伴性遗传,两种情况 都要考虑 隔代遗传 常显或X显有中生无为显性;但是无法 否定是伴性遗传,两种情况 都要考虑 连续遗传 最可能X显 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 能X显连续遗传患者女性多于男性 非X隐 女性患者的儿子正常可以 否定伴X隐性遗传 隔代遗传 二、判一判 结论:该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病。 结论:初步认定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遗传基本规律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 ①豌豆是植物,且是的植物; ②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 ③豌豆具有易于。 比一比果蝇、玉米为什么都适合作为遗传的常用材料? 二、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过程分析 (一)概念 (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注意牢记两个“同”,一个“不同”。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DD×dd杂交实验中,F1代自交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高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Dd、dd) (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如:Dd×dd 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二).常用符号及含义 P:____F1:________F2: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三).过程图解 P纯种高茎×纯种矮茎 ↓ F1____ ↓? F2高茎矮茎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遗传现象名师教学反思 苏教版

……………………………………………………………最新资料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现象 科学课改革最灵魂的东西就是将单一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回顾这堂课的前前后后,我确实感触良深: 以往说到科学课,我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可是,“动手操作”是否就是“探究”的唯一,“科学探究”是否就一定要动手?本节课的实践再次证明:学生活动只是科学探究的外在形式,而科学思维才是探究的灵魂,没有思考的观察,只能是一个忠实地记录着,不可能获得重大发现和规律性的认识。因此,在进行课堂设计时,我没有遵循常规,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假设、验证、交流得出结论这一流程,而是重在规范学生的探究学习和思辨活动,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紧紧围绕“我”为什么像爸爸、像妈妈?“这是遗传吗?”“想认识遗传应该怎么样做?”“人有遗传,动物有遗传,植物也有遗传,这说明了什么?”等问题进行碰撞研讨式思维习练活动。活动因果关系的具备,使学生很快明白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后代的生物都有遗传,遗传是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现象。 在对这些问题的目标指向的认识,探究过程的设计、探究方法的选择、探究证据的收集、探究结果的分析等理性思维参与过程中,借助教师的相机引导,孩子们通过探究任务的形成和解决,得到了科学思维的培养和锻炼。我认为,这种以“思中做,做中思”为特征的思维参与过程,确属“探究”属性中较易被人忽略而又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属性,是“探究”的本质属性和核心所在;我认为,探究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思维训练、找寻规律的过程。通过科学教学帮助学生习得科学方法和理性科学思维,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最高境界。所以,在科学探究系列活动中,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到底是以什么为核心目标,是知识,还是面前这些“可塑之人的科学思维?”我们必须明确,学习是一个动态的活动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做;“信息”可以灌输,但“理解”却不能,因为理解是来自学生本身的科学思维,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1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一、基础知识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4、水稻的糯与非糯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 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____种类型。 二. 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遗传基本规律练习题(2)

遗传基本规律同步训练(2)2013年3月25日 班级姓名总分 1、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2、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叶绿体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这是得出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条件之一 C.孟德尔发现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3、某同学利用红色彩球(标记D)和绿色彩球(标记d)进行“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操作,其中错误的做法是( ) A. 在代表雌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B. 在代表雄配子的小桶中放入两种彩球各10个 C. 在每次随机抓取彩球之前摇匀小桶中的彩球 D. 在抓取10次后统计分析彩球组合类型比 4、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A.成对的控制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F 性状分离比是3∶1 2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C.F 2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5、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6、人的双眼皮对单眼皮是显性,一对双眼皮夫妇生了四个孩子,三个单眼皮一个双眼皮,对这种现象的最好解释是() A.3:1符合遗传的分离规律 B.成对的遗传因子不能分开 C.这对夫妇都含有单眼皮的遗传因子,在每胎生育中都有出现单眼皮的可能性

遗传题中的致死问题例解

---------------------------------------------------------------最新资料推荐------------------------------------------------------ 遗传题中的致死问题例解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遗传题中的“致死”问题例解一、胚胎致死(一)、致死情况与性别有关。 一般后代雌雄比例不是 1:1,通常不会出现只有一种性别的情况。 例 1(2011 年福建卷 5)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ZW,♂ZZ)。 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 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WW 的胚胎不能存活)。 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 A.雌:雄=1:1 ) B. 雌:雄=1:2 C. 雌:雄=3:1 D 雌:雄=4:1跟踪练习:1、一只突变型雌性果蝇与一只野生型雄性果蝇交配后,产生的 F1 中野生型与突变型之比为 2:且雌雄个体之比也为 2: 1, 1.这个结果从遗传学角度作出的合理解释是( A、该突变基因为常染色体显性基因 C、该突变基因使得雌配子致死 B、该突变基因为 X 染色体隐性基因 D、该突变基因使得雄性个体致死)(二)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这种致死情况与性别无关,后代雌雄个体数为 1:1,一般常见的是显性纯合致死。 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1; 1/ 13

两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6:3:2:1。 例 2(2011 年福建卷 27)已知桃树中,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H、h 控制),蟠桃对圆桃为显性,蟠桃果形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已知现有蟠桃树种均为杂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即 HH 个体无法存活),研究小组设计了以下遗传实验,请补充有关内容。 实验方案:让蟠桃(Hh)自交(蟠桃与蟠桃杂交),分析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1)如果子代(2)如果子代,则蟠桃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则蟠桃不存在显性纯合致死现象。 跟踪练习:2.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 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 1/3 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1)

遗传规律题型

--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一、基础知识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其中,在研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 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 B.F1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F1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C.F1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结合几率相等 D.F1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的后代,比例为1∶1∶1∶1 3.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 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4、水稻的糯与非糯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糯 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半数花粉呈蓝黑色,半数呈橙红色。请回答: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__________种类型。 二. 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的种类或数目 1.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三. 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求解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 1、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 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 =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2、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甜玉米与红色非甜玉米杂交得到F 1 ,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错误的是()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为9∶1 B.自交结果中与亲本相同的表现型所占子代的比例为5/8 C.自交结果中黄色和红色的比例为3∶1,非甜与甜比例为3∶1 D.测交结果中红色非甜所占子代的比例为1/4 3、白色盘状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子一代全是白色盘状,产生的子二代中杂合的白色球状 南瓜有4000株,则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株? 4.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两个体杂交(无链锁无交换),求: ①双亲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 ②后代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 ③后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④后代基因型为AaBbcc的几率为多少? 5、假如豌豆种子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现有基因 型为YyRr的豌豆和基因型为yyRr的豌豆杂交。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________种不同的基因型。 (2)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YyRr的概率是__________。 (3)杂交后代中,可能产生________种不同的表现型。 (4)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黄色圆粒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 (5)杂交后代中,纯合子、杂合子出现的概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 (6)杂交后代中,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占________________。 (7)如果杂交后代中,共有480万粒种子,其中胚的基因型为YyRr的种子在理论上有__________粒。 6、已知双亲正常,所生第一个孩子是女儿且患病,假如该夫妻生育4个孩子,试问两个正常, 两个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7、YyRr自交后代的10粒种子中,出现5粒全显5粒全隐的概率是多少?

遗传致死问题的专题总结

遗传致死问题的专题总结 一、配子致死:致死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致死。 1、常染色体上的配子致死 例1.(2011北京卷30)(16分)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存在朱砂眼()a与与褐色眼()b基因,减数分裂时不发生交叉互换。aa个体的褐色素合成受到抑制,bb个体的朱砂色素合成受到抑制。正需果蝇复眼的暗红色就是这两种色素叠加的结果。 (1)a与b就是性基因,就这两对基因而言,朱砂眼果蝇的基因型包括。 (2)用双杂合体雄蝇(K)与双隐性纯合体雌蝇进行测试交实验,母体果蝇复眼为色。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按红眼:白眼=1:1,说明父本的A、B基因与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就是。 (3)在近千次的重复实验中,有6次实验的子代全部为暗红眼,但反交却无此现象,从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出现上述例外的原因可能就是: 的一部分细胞未能正常完成分裂,无法产生。 (4)为检验上述推测,可用观察切片,统计的比例,并比较之间该比值的差异。 例2.(2011江苏卷32)(8分)玉米非糯性基因(W)对糯性基因(w)就是显性,黄胚乳基因(Y)对白胚乳基因(y)就是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与第6号染色体上。W—与w-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W与w基因),缺失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磁配子可育。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基因型分别为WW、Ww、ww、WW—、、W-w、ww-6种玉米植株,通过测交可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而染色体缺失的磁配子可育”的结论,写出测交亲本组合基因型。 (2)以基因型为W-w个体作母本,基因型为W-w个体作父本,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3)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产生可育雄配子的类型及其比例为。 (4)现进行正、反交实验,正交:WwYy(♀)×W-wYy(♂) ,反交W-wYy(♀)×WwYy(♂),则正交、反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分别为、。 (5)以wwYY与WWyy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自交产生F2。选取F2中非糯性白胚乳植株,植株间相互传粉,则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2、X染色体上雄配子致死 例3.某种雌雄异体的植物有宽叶与窄叶两种类型,宽叶由显性基因B控制,窄叶由隐性基因b控制,B 与b均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b使雄配子致死。请回答: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2018遗传基本定律经典习题汇编 1.【2017海南卷】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解析】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黑色可能为显性或隐性,A错误;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不能说明显隐性,B错误;显隐性基因频率相等,则显性个体数量大于隐性个体数量,故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隐性基因频率大于显性基因频率,C正确;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栗色可能为显性也可能为隐性,D错误。 【答案】C 2.【2017新课标Ⅱ卷】若某哺乳动物毛色由3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独立分配的等位基因决定,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黄色素转化为褐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褐色素转化为黑色素;D基因的表达产物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相应的隐性等位基因a、b、d的表达产物没有上述功能。若用两个纯合黄色品种的动物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黄色,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则杂交亲本的组合是() A.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 B.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或AABBDD×aabbdd 【解析】由题可以直接看出F2中毛色表现型出现了黄∶褐∶黑=52∶3∶9的数量比,F2为52+3+9=64份,可以推出F1产生雌雄配子各8种,即F1的基因型为三杂AaBbDd,只有D符合。 【答案】D 3.【2017新课标Ⅰ卷】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A正确;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 R X r和BbX r Y,则各含有一个X r 基因,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 r X 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

2020年高考生物提分策略题型07 遗传中致死问题的归类剖析(带答案解析)

题型07 遗传中致死问题的归类剖析 1.致死基因的归类 (1)隐性致死与显性致死 隐性致死是指隐性基因在纯合情况下具有致死效应,显性致死是指显性基因具有致死效应,它包括显性纯合致死和显性杂合致死。若为显性纯合致死,则显性性状一定为杂合子,显性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显∶隐=2∶1。 (2)配子致死与合子致死 根据在生物个体发育阶段的不同时期所发生的致死效应,致死现象可以分为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配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期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合子致死是指致死基因在胚胎期或成体阶段发挥作用而具有致死效应。 (3)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根据致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可以把致死现象分为常染色体基因致死和性染色体基因致死。 (4)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 从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上分析,致死现象可分为基因突变致死和染色体缺失致死。 2.遗传致死题目的一般解题方法 虽然致死现象中的子代性状比与正常状态的分离比不同,但解此类题时照样要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若是一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分离定律解题;若是两对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若是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需要考虑伴性遗传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要处理好致死个体对正常比例的影响,即转化好表现型比例。 3.某些致死基因或基因型导致性状的分离比改变 设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显性纯合致死AA、BB致死 ?? ? ??自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 4∶2∶2∶1,其余基因型个体致死 测交后代:AaBb∶Aabb∶aaBb∶aabb= 1∶1∶1∶1 (2)隐性纯合致死 ?? ? ??双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9∶3∶3 单隐性致死:自交后代表现型之比为: 9∶1 一、选择题 1.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遗传规律题型分类归纳

遗传规律题型归纳 1、基因型为Aa的植物体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数量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 B.雄配子比雌配子多 C.雄配子∶雌配子=3∶1 D.雄配子A∶雌配子a=1∶3 2.如图是对某种遗传病在双胞胎中共同发病率的调查结果。a、b分别代表异卵双胞胎和同卵双胞胎中两者均发病的百分比。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更易同时发病 B.同卵双胞胎同时发病的概率受非遗传因素影响 C.异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可能患病 D.同卵双胞胎中一方患病时,另一方也患病 二. 根据一个亲本或一个细胞的基因型,求解相应配子 的种类或数目 1. 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_个精子,_________种精子。 (2)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组成为ab的精子,则另外3个精子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 (3)如果要产生基因组成为AB和Ab的两种精子,至少需要________个精原细胞。 2、一个基因型为AaBb(假设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雄性动物,经过减数分裂后: (1)可以产生________种精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一个基因组成为ab 的精子的概率是____________。 三. 根据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求解杂交后代基因型、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 1、在常染色体上的A 、B 、C 三个基因分别对a 、b 、c 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 个体杂交得F 1,F 1测交结果为aabbcc ∶AaBbCc ∶aa Bbcc ∶AabbCc =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 1基因型的是( ) 2.基因型为AaBbCc 和AabbCc 的两个体杂交(无链锁无交换),求: ①双亲所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 ②后代基因型种类及其比例 ③后代表现型种类及其比例 ④后代基因型为AaBbcc 的几率为多少? 3、已知双亲正常,所生第一个孩子是女儿且患病,假如该夫妻生育4个孩子,试问两个正常, 两个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四. 根据杂交后代表现型的种类或比例,求亲本的基因型 豌豆茎的高度由一对等位基因A 、a 控制,种子的形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 、b 控制 请根据上表写出每组杂交组合亲本植株的基因型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根据亲本、后代的基因型或表现型,求解后代中患遗传病的概率 假设白化病的致病基因为a ,色盲的致病基因为b ,一表现型正常的男性(但其母亲患白化病),与一正常的女性(其父亲患白化病且色盲)婚配,则他们婚配后:

生物的遗传现象

-生物的遗传现象

————————————————————————————————作者:————————————————————————————————日期:

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课型新授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时间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遗传现象,知道遗传是生物的普遍现象。 2、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3、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4、体验到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 知识 结构 图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 难点: 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进行有根据、有条理的表述。 学情分析学习 起点 预测 六年级的孩子已积累了相当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对很多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他们在平日的生活观察中,会 发现自己的面部、身高、体形等方面像自己的父母,对“什么是 遗传”这一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学习 困难 预测 学生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以及合理的表述有一定的难度。 可遗传生物界 相体气音…人动植…

教学具准备教具:生物的遗传现象课件、题纸学具:学生父母照片、铅笔 板书设计人类 动物生物的遗传现象植物 教学反思呈现现象 归因分析 改进措施

步骤教学流程课堂调控 导入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宝贝照片。谈话:前几天,我带宝贝参加了手绘风筝节,一进会场签到时,有位阿姨说道:“你家宝贝长得像她爸爸吧?”请你们帮我分析一下:那位阿姨凭什么说我家宝贝长得像她爸爸呢? 2、学生推测、汇报。 3、出示:父女照片。说说他们哪里像? 4、生汇报。 重难点突破 二、探究认识人类的遗传现象 过渡:这些地方都像啊!那你们和自己的父母哪里像呢? 1、请拿出准备好的照片,四人小组讨论、介绍你与父母像的地方,选出一个家庭来进行交流介绍。 2、小组交流。 3、组内派代表汇报。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与汇报,我们发现子女和父母之间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遗传。(板书:遗传现象) 5、出示定义,齐读,再找关键词。 6、打开书,自读定义。 7、填空,加深认识定义。 8、子女除了遗传父母的外貌特征外,还有哪些方面有遗传现象? 三、认识动物的遗传现象 过渡:我们看到人类有遗传现象,那动物呢? 1、出示图片:学生打开书15页,四人小组分别观察狗、豹、企鹅、马、长颈鹿等动物家庭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相似点。可以用铅笔圈点一下。 2、学生活动。

遗传基本规律检测

遗传基本规律检测 一.选择题: 1.两株豌豆杂交, 后代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种子, 其中黄色园滑种子376粒, 黄色皱缩种子126粒, 试分析亲代可能的基因型: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A.a或b B.a或c C.b或c D.a或d 2.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 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 预计他们生育一个白化病孩子的几率是: A.12.5% B.25% C.75% D.50% 3.一个DNA分子用P 作标记, 该细胞经连续4次有丝分裂, 则含P 的DNA分子占全部子细胞的DNA分子的: A.6.25% B.12.5% C.25% D.50% 4.有一种严重的精神病是由一对隐性基因引起的, 如果一对正常的夫妇, 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 请问: 这个儿子携带此隐性基因的可能性是: A.0 B.1/4 C.1/2 D.2/3 5.许多杂合体高茎豌豆杂交, 子代可能有: A.100%纯合高茎 B.100%杂合高茎 C.50%纯合高茎 D.50%杂合高茎 6. 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须的, 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须的, 现有基因型AaBb的双亲, 在他们所生的后代中, 出现视觉正常的可能性为: 7.某表现型正常的女性, 其父色盲, 他与正常男性婚后子女中患色盲的机会是: A.0 B.1/2 C.1/4 D.1/8 8.若某转运RNA的一端碱基是-C-G-A-, 则与之有关的基因的模板链上碱基的排列顺序是: A.-G-C-U- B.-G-C-T- C.-C-G-A- D.-C-G-T- 9.一株纯黄玉米与一株纯白玉米相互授粉, 比较这两个植株所结种子中的胚和胚乳的基因型是: A.胚的基因型不同,胚乳的基因型相同 B.胚的基因型相同, 胚乳的基因型不同 C.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相同 D.胚和胚乳的基因型都不同 10.某杂交后代表现型有四种, 其比例为3:1:3:1, 这种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是: A.Ddtt×DdTt B.Ddtt×ddtt C.DDTt×ddTt D.DDTt×Ddtt 11.一位不患血友病的女人同一位男性患者结婚, 女人所生的男孩患此病的最大可能性是: A.0 B.25% C.50% D.100% 12.某基因中的一个片段是, 在解旋时, a链发生差错, C变为G, 该基因复制三次后, 发生突变的基因占全部基因的: A.100% B.50% C.25% D.12.5% 13.若以某一个DNA分子为原始模板, 连续进行复制, 最后得到32个相同的DNA分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复制了四次, 形成的全部DNA中含初始链16个 B.复制了四次, 形成的全部DNA中含初始链 2个 C.复制了五次, 形成的全部DNA中含初始链16个 D.复制了五次, 形成的全部DNA中含初始链 2个 14.科学家把胡萝卜的韧皮部细胞分离出来, 将单个细胞放入配置的培养基上培养, 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 这些植株的特点是: A.彼此性状极相似 B.变异频率较高 C.单倍体 D.均为纯合体 15. 决定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 A.糖类的多样性 B.蛋白质的多样性 C.RNA的多样性 D.DNA的多样性 16.杂合体BbEe经减数分裂, 产生了四种类型配子, BE、Be、bE、be, 其中BE、be精子 数均为6个, Be、bE精子数均为4个, 则参与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的个数为: 17.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

六年级科学下册 生物的遗传现象 1教学实录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实录 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 生物的遗传现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探究遗传现象的兴趣 师:(用实物投影出示某位学生父母的登记照)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两张照片,大家看看,猜猜他们是哪位同学的父母? 生:我觉得这是李意杰同学的家长。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 生:我觉得这2张照片中,他的爸爸妈妈的某个部位长得很像李意杰,所以我们一看就看出来了! (放课件) 师:我明白了,刚才同学们说 照片上的人和李意杰同学有很多相似的特征,所以他们是一家人。那是不是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征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看这对父子。 【评:引导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同学家人谈起,从而启发学生提出关于遗传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认识人类遗传现象 1.研究陈强、马季父子的照片。 师:这是我国著名的喜剧演员陈佩斯和他的父亲陈强的照片,大家仔细找找,他们有哪些地方相似,把你们小组的发现记录在这张表中。商量一下,拿出一个一致的意见。 (生分组找陈强父子的遗传特征,教师巡回辅导。) 师:下面哪一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现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觉得他们两人的眼睛像、眉毛像、耳朵像、脸型像,嘴巴不像、头发不像。 生:我们得出来的结论是眼睛像,但我们认为眉毛不太像,鼻子也同样像,耳朵也同样的不像,嘴巴是像的。不过头发我们认为也是像,脸型觉得也像。 师:关于头发,认为像的小组举手。我巡视的时候,同学在下面对这个问题有讨论和争论,陈强我们看得出来他患有脱发,这里要补充的,陈佩斯原来头发也是一样的,也是脱发,头上头发不是很多,为了演出的方便把其它的头发也剃了,所以你们再看看他们的头发是否是相似的。 生:是的。 师:陈强父子在这个特点上也有一个相似之处,我把它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刚才找出的眼睛、鼻子、脸形等都属于相貌,也就是说陈强父子在面部特征上有相似之处。除了长相和疾病以外,孩子与父母还可能具有哪些相似特征呢?我们再来看一看另外一对父子。

高中生物遗传系谱图分析总结+例题

遗传系谱图高考试题的解析思路 复习摩尔根实验,通过系谱分析伴X、Y遗传与显、隐遗传的后代特点,对于系谱分析的解题方法做出总结。 第一步;确认是否为伴Y染色体遗传或细胞质遗传 第二步:判断致病基因是显、隐性 第三步;确定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X染色体上。 二、典型例题分析 1、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的双亲中都有一个白化病患者,预计他们生一个白化病男孩的概率是 A.12.5% B.25% C.75% D. 50% 2、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中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3、已知黑尿症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两个都带有黑尿症基因的正常男女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几率是() A.12.5% B.25% C.50% D.75% 4、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正常色觉(B)对色盲(b)为显性,为伴性遗传;正常肤色(A)对白色(a)为显性,为常染色体遗传。请识图完成下列问题: (1)Ⅰ1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 (2)Ⅱ5为纯合子的几率是______________。 (3)若Ⅲ10和Ⅲ11婚配,所生的子女中发病率为______________;只得一种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同时得两种病的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 5、如下图所示是人类的遗传病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是() A.Y染色体上的基因 B.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C.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D.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6、下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携带者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高中生物遗传规律知识点 知识 1.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D∶d=1∶1;两种雌配子D∶d=1∶1。) 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可稳定遗传。 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

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F1(YyRr)X隐性(yyrr)→(1YR、1Yr、1yR、1yr)Xyr→F2:1YyRr:1Yyrr:1yyRr:1yyrr。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基因重组使后代出现了新的基因型而产生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基因间的重新组合,产生人们需要的具有两个或多个亲本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①正确地选择了实验材料。 ②在分析生物性状时,采用了先从一对相对性状入手再循序渐进的方法(由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的研究方法)。 ③在实验中注意对不同世代的不同性状进行记载和分析,并运用了统计学的方法处理实验结果。 ④科学设计了试验程序。 基因的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比较: ①相对性状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②等位基因数:基因的分离规律是1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2对或多对; ③等位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分离规律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④细胞学基础:基因的分离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是在减I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⑤实质:基因的分离规律是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自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