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郎织女》教学案例

《牛郎织女》教学案例

《牛郎织女》教学案例
《牛郎织女》教学案例

读民间故事,感语文之魅力

——《牛郎织女》教学案例

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想象思维,巧妙地利用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注重课堂的引导教学。在苏教版第十一册《牛郎织女》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让语文课堂更有生机和活力。

案例描述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牛郎和织女相会,成家,劳动,生下儿女,过上幸福美满生活,却遭到王母娘娘的破坏,被迫分离,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只能一年一度鹊桥相会的故事,揭示了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是一帆风顺的,表达了对破坏人民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对善良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二、学情分析:

`

美的故事总是让人们向往的,特别是像牛郎织女这种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更能让孩子们喜欢。我想,应该有一部分的孩子对这个故事不会陌生。且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复述水平和评价能力,可让学生讲讲这个故事,评价一下故事中的人物,并想象故事中美好的意境,培养学生想象说话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会用“心急如焚”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民间神话传说的魅力。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五、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牛郎织女》这篇课文的前两个部分,有哪位同学愿意复述前两节的内容呢

生:牛郎的童年很凄苦,从小受哥嫂的虐待,只能和老牛相依为命。

师:还有补充的吗

生:牛郎对老牛照顾很周到。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试试

生:一天,老牛告诉牛郎到一个湖边树林里,牛郎如实照做了,结果认识了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女,他们愉快的畅谈着。

师:那牛郎和织女后来怎么样了呢

生:织女成了牛郎的妻子。

师:哦~原来织女做了牛郎的妻子,他们的生活过得如何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二)研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想想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生:主要写了牛郎织女过上了幸福美满生活。

{

师:他们的幸福美满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生: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三年后,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师:用词语如何形容

生:男耕女织,生儿育女

师:还有吗

生:还有辛勤劳动。

师:让我们带着感情把牛郎织女幸福美满的生活大声读出来吧!

过渡:在他们生活十分幸福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让人难过的事,与牛郎相依为命的老牛——引(死了)。老牛临死说了什么,老师读旁白,你们来读老牛说的话。

师:同学们,老牛在说这些话的时候神情如何呢

生:眼眶里满是泪花。

师:从老牛的眼神你体会到什么

生:老牛对牛郎的不舍,不忍心离开牛郎。

师:是的,牛郎对老牛照顾得如此周到,老牛怎么忍心离开牛郎啊!那么,老牛临死前,让牛郎做些什么呢

生:把老牛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让牛郎就披上老牛的皮。

师:老牛就这样离去了,可是故事并未结束,不幸降临了。这时,王母娘娘醒来了,她发现织女下嫁人间后会怎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8-10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动作的词语和句子。(师巡视)老师发现很多同学都找着了,有哪些同学愿意与大家分享吗生:王母娘娘更是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生: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生: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师:同学们找的很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王母娘娘的表现。哪些词语看出王母娘娘“气得暴跳如雷”

生:发誓、抓回、严厉惩罚

师:是的,此时的王母娘娘已然气急败坏,她暴跳如雷,同学们,们知道什么叫做“暴跳如雷”吗

生: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师:这可不是一般的生气,而是像打雷一样,同学们都见识过电闪雷鸣,特别是夏天的雷声,可见,王母娘娘有多愤怒啊!她就只是一味的生气愤怒吗

生:不是!

师:是的!她不只是愤怒,她采取了一些行动,那她到底做了些什么事呢

生:她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师:你觉得王母娘娘这个人怎么样呢

生:阴险狡诈。

师: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生:“趁”字,还有“闯进”。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王母娘娘闯入牛郎家中之后是怎么带走织女的呢

生: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

师:是的,王母娘娘不是“牵着”织女,也不是“挽着”织女,而是“拽着”!可见王母娘娘是个怎样的人呢

生:很野蛮!

生:很粗暴!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对自己的外孙女如此不近人情,还如此的粗暴野蛮!那么王母娘娘是很顺利的带走织女的吗

生:不是!

师:你们从哪里判断出来的呢

生:王母娘娘带走织女的时候,两个孩子也在身旁。

生: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

/

师:如果算起来,王母娘娘应该是这两个孩子的外曾祖母,是孩子的亲人,可是王母娘娘却狠心的去推他们,可见王母娘娘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生:冷酷无情的人。

生:不念亲情的人。

师:对自己的亲人,还是这么小的孩子都下得了手,这种不讲骨肉亲情的人怎能不让人心生怨恨啊同学们,织女愿意和王母娘娘走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不愿意!

生:织女挣扎着。

师:挣扎一词体现了织女当时怎样的心情呢

生:她不愿与亲人分开。

.

师:是的,织女与牛郎和孩子过着幸福的生活,怎么忍心离开他们啊!她挣扎着,可是无论

织女怎么挣扎,她也逃脱不了,她哭喊着,她喊了什么呢

生: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师:织女很无奈,她除了大声哭喊,已然没有别的办法了。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8-10自然段,带着自己的体会有感情的朗读。

师: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后,心情如何

生:心急如焚!

师:有哪个同学知道心急如焚是什么意思

生:心里急得像火烧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师:说的很好,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充分啊!那么谁来用心急如焚造个句子呢

·

生:眼看上课要迟到了,小明心急如焚。

生:考试时间快结束了,可我还有题目没做完,心急如焚。

生:天快黑了,可妈妈还没有回来,我心急如焚。

……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心急如焚”,那我们继续去看看心急如焚的牛郎吧!此时的牛郎正如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可他只是着急吗

生:不是,他决定要上天去搭救织女。

师:一个普通的凡人怎么可能上天呢

生: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

!

师:牛郎决定携子追赶,这句话中哪些词表现了牛郎心急如焚的心情呢

生:赶紧。

生:挑起来就往外跑。

师:焦急的牛郎披上老牛的皮,怎么样了

生:飞起来了。

师:是的,他一出屋门,就飞了起来,越飞越快。牛郎追上织女了吗

生:没有!

师:这披上牛皮的牛郎怎么会追不上呢

)

生:因为王母娘娘见牛郎要追上来的时候,拔下头上的玉簪往后一划,划出了一条天河。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没有,这小小的玉簪就能划出一条宽阔的天河,这王母娘娘的本事——(引)

生:本事不小。

师:能用成语形容吗

生:法力无边!

师:这王母娘娘可是天上的神仙啊,这法力也是响当当的!法力无边的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从此以后,同学们一起来读最后两个自然段吧!

师:是啊,他们只能隔河相望,让我们想象牛郎和织女对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生:牛郎会想:织女,你在那边过得好吗王母娘娘有没有再欺负你啊

生:织女可能会想:牛郎,你过得怎么样了两个孩子过得好不好啊

生:织女会想:牛郎啊,我多想再回到你的身边,和孩子们一起啊!

师:是啊,天各一方的牛郎织女彼此想念着对方,庆幸的是他们每年还能见上一面,那就是

——

生:每年农历七月初七!

师:他们怎么见面的呢

生:这天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师:是的,鹊桥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确实少了许多,因为他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这喜鹊也是通人性的啊,它们也拥有着人一样的品质——

生:助人为乐。

小结

师: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学完了,同学们能告诉我它主要讲了什么吗你能用简单的词语将故事内容串起来吗

生:童年凄苦的牛郎与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结识了织女,并与她结为夫妻,从此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生:可是好景不长,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并下凡抓走织女,牛郎得知披上牛皮,携子追赶。

生:眼见要追上了,被王母娘娘划出的天河拦住了去路,从此,两人天各一方。只有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相会。

师:《牛郎织女》这则民间爱情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的——(引:聪明才智)和丰富的——(引:想象力),通过塑造王母这一形象,体现了当时封建社会黑暗势力当头的社会现实,通过牛郎织女为追求——(引:爱情自由)的勇敢行为,表达了人们对——(引: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课文总结

师:这个美丽的民间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现在让我们来理一理吧!牛郎是个怎样的凡人呢

\

生:是一个勤劳善良,富有爱心,勇于追求幸福的人。

师:织女是个怎样的仙女呢

生:是一个美丽善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向往美好生活的仙女。

师:这头老牛呢

生:知恩图报,忠厚善良。

师:那王母娘娘呢

生:是一个专横毒辣,残暴无情,粗暴野蛮,不讲骨肉亲情的人。

师:还有什么人物

$

生:喜鹊!

师:喜鹊如何呢

生:助人为乐。

师:看来同学们对故事及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老师来考考你们吧(课件出示)

()生活很苦,人称牛郎。

()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来到森林,见到织女。

()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

()男耕女织,日子美满。

()闯入家中,抓走织女。

( ) 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相遇相知,结为夫妻。

()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

()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

同学们一起来标一标吧!

生:生活很苦,人称牛郎;照看周到,老牛亲密;老牛说话,指点机会;来到森林,见到织女;相遇相知,结为夫妻;男耕女织,日子美满;牛郎喂牛,老牛诀别;王母知情,发誓严惩;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如焚,追赶被阻;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师:同学们对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已经很熟悉了,那么同学们你对我国的传统节日又了解多少呢我们一起连一连吧。(课件出示)

七夕正月十五吃粽子赛龙舟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除旧迎新吃饺子

端午农历七月初七登高插茱萸

中秋农历五月初五赏月吃月饼

除夕农历八月十五拜月乞针线

<

元宵农历十二月三十看灯吃汤圆

生:七夕,农历七月初七,拜月乞针线;重阳,农历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端午,农历五月初五,吃粽子赛龙舟;中秋,农历八月十五,赏月吃月饼;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除旧迎新吃饺子;元宵,正月十五,看灯吃汤圆。

师:我们班的同学果然厉害啊!那老师接着考你们,我国古代有四大民间故事,你知道是哪四个吗

生:《牛郎织女》

师:对!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之一,还有其他的吗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

生:《白蛇传》

师:还差一个!

生:《孟姜女哭长城》

师:完全正确!看来同学们对课外知识也掌握不少哩。既然我国有这些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那就请同学们选一个你熟悉的讲给亲朋好友听一听吧!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生:老师休息!

案例反思: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了,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文章的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

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它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反映了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学生们对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耳熟能详。怎样让一个“老的掉牙”的故事,上出新意,使学生不仅爱学,而且更能学好呢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倡导个性化阅读,赋予老教材以新的涵义。

小学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培养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在教学《牛郎织女》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你觉得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织女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自然而然就参与了课文的研读,谈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有的孩子读的特别细致,甚至从“你们”的“们”这个字中读出织女和牛郎一样善良。有的孩子从牛郎不计较哥嫂对他的态度,读出了他的胸怀大度……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放手让学生谈对王母娘娘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学生能根据文本与生活经验的积累谈出自己的感悟,在他们眼里王母娘娘是心狠手辣的、是冷酷无情的、是不懂亲情的、是死要面子的……在交流中,学生对这一人物进行了批判,同时在心中确立了王母娘娘应有的形象——慈爱的、有人情味的、讲亲情的。这就是美与丑的辨析。有了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学生也就能感悟故事的寓意。教学中不必义愤填膺地激起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痛恨与咒骂,应该心平气和地聆听学生对王母娘娘这一人物的自主评价,或颂扬或斥责。要知道多一双眼睛,就多一个角度,多一个角度,就多一些客观。

二、发展想象力,突破课文重难点。

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我设计了一个采访情景,对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1、你是下凡的织女,请问你为什么决心嫁给牛郎2、王母娘娘为什么要拆散牛郎和织女呢3、牛郎和织女只能隔河相望,想象他们对着天河会想些什么呢七月初七,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课文的重点就突破了。

三、由点带面,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从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拓展到其他的民间故事和传统节日,通过师生平等的对话,学生基本明白了课文实际上寄托了劳动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让学生读民间故事的目的是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这节课进行的很顺利,但在学生互动中未照顾到全部学生成了我最大的遗憾。

《 牛郎织女(一)》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0 牛郎织女(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会“原来”造句。 4.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重点: 1、学会“原来”造句。 2、仔细阅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 牛很亲密。 教学难点: 说说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牛郎和老牛很亲密。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民间故事吗?听说过哪些民间故事? 2、我国的民间故事相当丰富,最著名的有《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有关《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的。板书课题:牛郎织女(一) 3、同学们看到课题,会想到这篇课文写哪些内容呢? 二、初读指导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画出本课生字新词。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情况。 三、精讲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这段课文告诉我们什么? 2、从第一段中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吃剩饭、穿破衣裳、天不亮就赶上山放牛、没有名字)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课文,体味牛郎的孤苦伶仃。 四、精讲课文第二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1)讨论:第二段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牛郎照看老牛很周到? (2)牛郎在放牛时是怎样照顾老牛的?平时、夏天、冬天,牛郎又是怎样照顾老牛的? (3)完成板书: 2、牛郎这么周到地照看老牛,老牛对牛郎怎么样? (1)理解“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这句话的意思。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哪些语句写出了老牛跟牛郎也很亲密。 3、指导咸情朗读,体味牛郎对老牛照看周到和老牛的善解人意。 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的习题2。 2、书写指导: 本课生字,除了“棚”是左中右结构外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本文是关于《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之一 佚名 教学目的: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

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牛郎织女时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时教学设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牛郎织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个流传千古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有哪些(板书:牛郎织女老牛王母) 3、昨天我们已经学过课文第一小节,谁能说说在文字里你感受到什么让我们一齐带着这种感受读好第1小节。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2—5小节,思考:牛郎织女走到一起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牛郎——心眼儿好(板书:心地善良)、能吃苦(板书:吃苦耐劳)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2)坦白,诚实,不隐瞒。牛郎心地善良,吃苦耐劳,坦白诚实正是织女所欣赏的。 2、我们来看前文“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是什么样的人什么身份(王母娘娘的外孙女,高贵的公主)牛郎又有什么遭遇(父母早逝,贫穷困苦) 3、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渴望真情、向往幸福自由的生活) 4、织女下定决心留在凡间,可是,她的姐妹肯定会劝她,同学们想象一下她们之间会怎样对话呢(练习说话) (1)织女啊,我们私自下凡,已经违反了天规,你若私嫁凡人那可是死罪,王母娘娘可是心狠手辣呀,她决不会饶你,说不定还会丢了性命呢,还是跟我们回去吧。 (2)你看牛郎那么穷那么苦,没爹没娘,哥哥嫂嫂待他又不好,你嫁给她会过上好日子吗我们还是回天庭享受荣华富贵吧!

10 牛郎织女(一)(教案)

10 牛郎织女(一) 1.会认“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4.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并能进行表演。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能发挥想象补充有关情节内容。 ●难点 抓住人物描写,体会牛郎的勤劳、善良以及织女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1.字词教学。 边读课文边圈出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对学生自读的情况,教师应认真检查。检查自读可分两步走,第一步:检查生字是否读准。要提醒学生注意“嫂”是平舌音,“纱、筛”是翘舌音;“罕、婚、恳”是前鼻音,“郎、辆、趟、酿、泳”是后鼻音。第二步:指导学生写字,“嫂、郎、辆、纱、酿、泳、婚、挨”是左右结构的字;“爹、罕、妻、辈”都是上下结构的字;“狱”是左中右结构的字,“趟”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2.阅读理解。 初读课文,可以先从课题入手,提示课题后,要让学生读准“牛郎”这两个字。然后设问:读课题时我们会想到课文写了些什么呢? 然后按自然段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课文读得是否正确、流利。对读得不符合要求的,应再给一些时间,进行练习。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发现字音读得不准、添字、漏字、破句等问题,应及时纠正。学生再读课文,将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边默读课文边理清课文脉络,在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教师要着力指导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表达运用。 复述课文时,首先要熟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脉络并画出课文中的重点词。然后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不同阶段给文章拟定小标题,并据

牛郎织女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30牛郎织女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带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河织女星。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课文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 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教学一、二段课文。 3.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一)》的主要内容。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揭题) 二、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三、检查自读情况: 1.朗读生字,正音。 2.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男耕女织、辛勤劳动、 生儿育女------) 2.有感情朗读第一段。思考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五、学习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老牛又讲了什么话?老牛讲话时的神情 怎样? 2.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3.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4.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 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 下了伏笔。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文后习题2,指导书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牛郎织女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牛郎织女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课时 一、下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偎依(wēi yī)衰老(āi lǎo) B.泰山(tài shān)珊瑚(shān hú) C.一筐(yì kuāng)拗不过(niú bú guò) 二、按要求写句子。 1.成群的喜鹊在天河上边搭起一座桥。 缩写句子: 2.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不正是紧急事吗? 改为陈述句: 3.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听晓风晚风轻轻地吹过树林,她喜欢。 仿写排比句: 4.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到底让王母娘娘知道了。 改变语序,保持句意不变: 第二课时 一、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 富()堂()怒气()()日()天() 1.只要你坚持练习,,定能写出一手好字。 2. 不知是谁惹恼了他,他地走进了教室。 3.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无不,气势磅礴。 二、读句子,体会句中所表达的情感。 1.两个人勤劳节俭,日子过得挺美满。 2.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留下老牛的皮,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上坡上。 3.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她的门风,损害她的尊严。

4.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只能远远地望着,不能住在一块儿了。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B 二、1.喜鹊搭起桥。 2. 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这正是紧急事。 3.您不是雨露,却带来了新生的希望;您不是泉水,却带来了生命的甘甜;您不是太阳,却带来了人间的温暖。 4.王母娘娘到底知道了仙女们溜到人间洗澡的事。 第二课时 一、丽皇冲冲久长 1.日久天长 2.富丽堂皇 3.怒气冲冲 二、1.牛郎织女婚后生活美满,是一对让人羡慕的的夫妻。 2.夫妻二人失去老牛,悲痛欲绝。 3.王母娘娘对织女的行为十分气恼。 4.牛郎织女被迫生生分离,无比遗憾。

10《牛郎织女(一)》优秀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故事在西周末年就 产生了。到了汉朝,故事情节逐步丰富和完善,有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富有人情味了。经过大众千百年一代又一代智慧的打磨,这个 故事所蕴含的社会功能、文化价值与达到的艺术标准,都堪称民间 故事的经典,成为我国传统的民间文学创作的代表作。 本课节选了这个故事的前半部分。故事讲述了牛郎从小遭到哥 嫂虐待,与家里唯一的老牛相依为命,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 识并组成了幸福美满的家庭。课文虽然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以 牛郎的成长经历“童年——成人——成家”展开情节。第1—2自然 段概括介绍了牛郎凄苦的身世;第3~8自然段讲述了牛郎和和老牛 相依为命,结下了深厚的感情;第9自然段到课文结尾,讲述了牛 郎得到老牛相助,与织女相依为命的经过。 课文情节曲折动人,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和织女是怎么 认识的,课文做了重点叙述。牛郎和织女相识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首先是老牛突然会说话,并且给牛郎泄露天机。然后是牛郎按照老 牛的话,捡起纱衣,和织女相识。而织女逃离天庭,想追求自由, 才遇到了忠厚老实的牛郎。课文具有浪漫主义色彩,语言通俗、浅 显易懂,适合以讲故事的形式了解课文内容。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孩子,有着足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上一单元已 学过一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因此要阅读并了解故事的内容对学 生而言不会太困难。但是让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对学生而言有 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嫂、恳”等10个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字,会写“嫂子、剩饭”等14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3.展开想象,能把课文中写得简略的地方讲具体,并演一演。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故事主要内容,展开想象编演故事。 教学建议: 教学时,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以课文两处生动的情 节“牛郎与老牛相处”和“牛郎与织女相识”为例练习讲故事,揣 摩如何把情节讲具体;接着选择故事中有想象空间的地方,如,牛郎 如何与老牛聊天,仙女们如何逃离天庭,练习把简略的内容说具体; 最后可以组织讨论故事中不可思议的地方,引导学生体会民间文学 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 1.出示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中的诗歌《乞巧》,学生自由读 古诗。 2.补充“乞巧”“七夕”的知识。“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 这一天女孩子会向织女星祈求智巧,所以这一天被称作“乞巧节”。 3.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 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 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今天,我们就

虞大明《牛郎织女》公开课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阅读交流课 一、聊一聊讲故事 1、喜欢听故事吗?讲故事有什么好处? 2、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预设:脱稿、语气、语调) 二、梳理情节、概括大意 1、牛郎织女是一个“传说故事”,什么是传说故事?(口口相传、津津乐道) 2、要把故事讲得引人入胜,就要抓住有意思、重要的情节讲清楚。你们认为哪些情节要讲得特别好?(生自主梳理,拟小标题)板书:抓重点 3、预设:老牛点迷津、王母抓织女,王母划天河 4、明确,把小标题串起来就是故事内容。 三、聚焦精彩,感受幻想 【情节一】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1、思考,有意思在哪儿?(老牛会说话) 2、生活中有这样的牛吗?你见过会说话的牛吗?——这就是“幻想”,这是民间故事的一个重要特征。板书“幻想奇” 3、这是一头“神牛”,谁来学学神牛开口说话? 4、生试讲,教师示范,比照发现。生模仿回声说话。 5、民间传说故事中语言也很有特色,你发现了吗?(1、顶针2、设悬念) 6、小结,讲故事就应该这样设好悬念,娓娓道来。板书:娓娓道 文中还有那句在设悬念呢? 【情节二】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1、这个情节为什么要讲好?(悬念,对下面故事发展有影响)板书:悬念巧 2、老牛为什么这样竭尽全力帮牛郎?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老牛?(忠心耿耿) 3、老牛这个角色换成别的动物行不行?马、羊、猪……(农耕社会,男耕女织,象征意义) 4、故事中还有一个情节象征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一儿一女:“好”字) 5、生试讲 事实证明老牛临死前的预言成真了。 【情节三】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1、这个情节为什么好讲好?

牛郎织女(一)教案第二课时(详案)

牛郎织女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文章内容,体会人物形象,感受牛郎、织女、老牛的优秀品质。 2.体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牛郎,织女及老牛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板书课题)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没有同学可以来复述一下课文? 预设生:主要讲述了牛郎从小生活孤苦,与老牛相依为命,后被哥嫂赶出家门,在老牛的帮助下,与织女相识、结婚的故事。 师:看来大家对着这篇文章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这个民间故事中人物形象都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你们对其中哪个人物有着最深的印象?——牛郎,好,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划出描写牛郎的句子,哪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说说你的感受,你觉得牛郎是个怎样的人?(生阅读,师巡视) 预设生1:“哥哥嫂嫂……在牛棚里睡”写出了他生活艰苦,表现出牛郎的孤苦伶仃,身世凄惨。 预设生2:“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牛舒服自己也舒服”写出牛郎对老牛无微不至的关心,表现出牛郎的心地善良。 师:尽管是一头牛,但牛郎还是把它当作是家人一样悉心照顾,他们是十分亲密呀。请大家一起有感情地朗读一下第三自然段,体会一下牛郎对老牛的关心照顾,他的心地善良。(生读课文)还有同学有其他看法么?你还觉得牛郎是个什么样的人? 预设生3:“他白天上山打柴……这就算安了家。”写出牛郎努力干活,是个吃苦耐劳的人师:他辛勤劳动很快就安了家,是多么勤劳能干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段(生读第八自然段)。通过描写我们能看出牛郎就是这么一个孤苦伶仃却心地善良,勤劳能干的人。(板书)师:这样善良的一个牛郎之后有什么传奇的经历呀?——他在老牛的引导下找到了妻子织女。(生答)你们觉得这是一头怎么样的牛呀? 预设生1:善解人意,帮助牛郎找到了妻子。 预设生2:忠心耿耿,为牛郎着想……。 师:正是因为牛郎对老牛之前的悉心照顾,让老牛也对牛郎产生了感激,然后想要报答他,于是把织女下凡的消息透入给了他,这里我们是不是也能看出老牛的知恩图报呀,这是一个善解人意,忠心耿耿还知恩图报的老牛。(板书) 师:在老牛的帮助下让牛郎与织女相识了,从之后的这些片段的描写中,大家觉得这个织女是个怎么样的仙女呀? 预设生1:“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看出这个织女富有同情心,心地善良。 预设生2:“原来姑娘……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写出织女织彩锦技术高超,表现织女的心灵手巧,勤劳能干。 师:虽然织女心灵手巧织工了得,但是织女每天都在织,没有休息,等于在关监狱,“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说明织女的内心其实是——渴望自由的(生一齐说)。一起来朗读第十八自然段,再体会一下。(生读十八自然段)由这些描写我们又知道织女是如此地富有同情心,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师:从这个故事中,从这些人物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牛郎织女 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出示1:图片 师:夏天的夜晚,我们可以看见一条银色的天河,在银河东岸有一颗明亮的星星——牛郎星,牛郎星的两边各有一颗小星星,据说是牛郎用扁担挑着的两个孩子。与牛郎星隔河相望的这颗星星就是——织女星,每当看到牛郎星织女星时,我就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出示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师读古诗,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有许多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些美丽的传说代代口耳相传,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 二、讲读课文。 1、我们知道女孩子大了,要结婚了叫:(出嫁嫁人)可是我们书上却是--- 出示3:下嫁 板书:下嫁 2、说说什么是下嫁?(旧时地位高的女子嫁给地位低的男子身份经济) 3、在文中指的是?为什么说织女和牛郎成亲,是下嫁呢? 生试着分析(织女是仙女,背景深,王母是外婆)(牛郎的简单背景:身份,家庭情况) 4、中国人结婚讲究门当户对,男女双方身份,家庭要差不多。那我们文中的织女贵为仙女,又是王母的外甥女,凡间的牛郎哪一点让织女动心了呢? (心眼好,能吃苦) 出示4: 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能在文中找到依据吗?这可关系着织女的一生幸福啊!婚姻大事,不能儿戏。 出示5: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夏天天气热,他把老牛牵到树林里休息。冬天天气冷,他就让老牛在山坡上晒太阳。平时,他总是把老牛的身子刷得干干净净,牛棚里也收拾得清清爽爽。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他的手呢。

冀教版七上《牛郎织女》导学案(含答案)

4牛郎织女 学习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 2.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4. 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相关链接: 1.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 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2.走近作者。 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故事是什么呢? 《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 4.板书设计: 牛郎:勤劳、憨厚、善良 牛郎织女织女:温柔、贤惠、灵巧斗争---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 王母:专制、凶狠、残暴-----封建统治者 教学流程: 一.兴趣导入: 1.我们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就是历史文化的最好载体,同学们,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呢?(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其实,每一个传统节日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七夕节背后的壮美而动人的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事。 二.自学指导: 1.小组交流搜集的民间故事,了解其特点。 2.学生快速读文互助解决字词,感知故事情节、人物形象。 ◆平行训练◆ 1.给下列字注音: 棚()咧()梭()酝酿()() 腮()偎()眶()礁()拗() 2.解释词语: (1)哥哥嫂子想霸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它看成眼中钉 ...。 (2)她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简直是有意败坏 ..她的门风。 (3)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 ....的伴儿。 (4)天上虽然富丽堂皇 ....,可是没有自由,她不喜欢。

牛郎织女一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牛郎织女一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zàng cáng)了一个人,吓得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忽然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坐在家里干着急,()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她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跋山涉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她找啊找,始终不见丈夫。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人叫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孟姜女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大哭起来。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选自《民间故事快读》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解释词语。 张灯结彩: 跋山涉水: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排序。 分别相遇生死相离成亲 正确的排序是:—————— 4.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参考答案】 1.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2.与其不如 3.相遇成亲分别生死相离 4.示例:我感受到了秦始皇的残暴,秦朝官兵的凶狠,以及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六和填江(节选) 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一定时刻,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渔民,夫妻俩带着个儿子六和过日子。六和五岁那年,他爸在江上打鱼翻了船,淹死啦。娘儿俩失去了依靠,只能每天趁涨潮的时候去捞潮头鱼。干这行当太危险了,六和娘也被浪头卷进漩涡里去啦。

【优质课教案】第10课《牛郎织女(一)》【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三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第10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嫂、恳”等 11个生字,会写“爹、嫂”等 14 个字,会写“嫂子、床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4.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5.体会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的感情,了解牛郎和织女认识的缘由。 6.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 【教学重点】 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不难发现天上有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我们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课文《牛郎织女(一)》。

出示课题:牛郎织女(一)(齐读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 1.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课文链接 (1)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牛郎 牛郎织女是流传在中国民间最优秀的爱情传说之一,那牛郎与织女纯朴的爱情,是人们对爱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忠厚、勤奋的牛儿,又代表着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和平生活的期望。 (3)织女 织女别名天孙、天仙娘娘,又与七仙女姊妹合称七星娘娘。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代表织女星的女神,编织云雾的女神,是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3.读准字音 sǎo kěn shāi dǎi hǎn suō yù niàng kē jùlà 嫂恳筛歹罕梭狱酿磕拘落 4.朗读词语 牛郎嫂子勤恳筛子牛虻 咧嘴好歹稀罕洗澡晚霞

《牛郎织女》导学案

32、牛郎织女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我能读懂课文,感受到人物的特点并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学习重点 1、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能够 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并能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课前预习案】 一、读: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至少三遍) 2、读准下列词语,对子互查。 嫂子(zi) 牛棚轻盈(yíng)循着彩锦妻子(zi) 耕种纺织 衰老眼眶(kuàng)惩罚舔挣扎趁 机拽着玉簪 霎时间暴跳如雷心急如焚波涛汹涌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惩罚()察访()损害()富丽堂皇() 允许()败坏()勤俭()眉开眼笑() 二、写: 1、正确抄写下列词语,做到会默写。 嫂子牛棚衰老趁机挣扎暴跳如雷心急如焚波涛汹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理解的词语查词典,在书上写出意思。 3、找资料写出四大民间故事,课后读一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小提醒:有困难可以到小小组内讨论) 1、再读课文,思考故事主要讲了什么,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 2、浏览课文,思考故事中人物有哪些,中心人物是谁?牛郎与其他人的关系 怎样?从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在旁边用简短的话写出你的评价。 3、故事的背景。中国的《牛郎织女》,可以和希腊的奥德赛、金羊毛,法国 的尼贝伦指环等故事并列(可以看看西方神话。) 四、诵:

《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案例推荐

《三打白骨精》优秀教学案例推荐 句容市黄梅中心小学谢美根 教学思路: 利用小说中“环境”的描写,渗透《西游记》中的环境描写;借助小说中“情节”的研究,探究《西游记》中的写作特色;通过小说中“人物”的评价,导读《西游记》中的意义主题。 教学形式及教学重难点: 小说《西游记》中记载着一个个基于民间故事又超越现实的神怪故事,《三打白骨精》就是一例。以往,我们习惯于把课文当作种种大道理的载体,眼睛瞪得再大也看不出“故事”的情趣和意味。跟学生说故事,可以通过“聊”的方式,即对话。因此,承接上学期教学民间故事《牛郎织女》的经验——我们期待着继续以“聊”的方式,超越“讲”,教学中努力做到,比“讲”更轻松、更幽默、更开放、更亲密。这种“聊”不仅是“说说”、“读读”,而是以儿童为主体,深入挖掘课文中的故事因素,站在平等对话高度上的教学形式。因此,“聊故事”应该是语文课堂的风景之一。当然,聊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看似轻松,实则不轻松的“举重若轻”,那些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应当在师生不着痕迹的尽情对话中得以落实。 教学过程: 一、聊小说的要素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是为了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而创设的的特定场所和背景。环境描写分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小说中,除了有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还有千姿百态的自然环境,在这里我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三打白骨精》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为例说明。) 师:中国文学的历史河流中,不仅有唐诗、宋词、元曲,还有明清小说(板书:小说)。于是,就有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板书:名著)。说来听听,你知道是哪几部吗? 师:(板书:《西游记》)说到《西游记》,你脑子里一下子会闪现出哪些人物?(板书:人物) 师:师徒四人中,你印象最深的是谁? 师:那我们就看看他可爱的样子和动作。《西游记》里说“俺老猪不是嘴长,耳大、脸丑,俺也是一个好男子呢。”(学生笑) 师:那咱再看看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今天他将看出的是什么妖精呢? 师:把你看到的送到词中,再读——生:白骨精(读出“吓人”的感觉)师:《西游记》里除了白骨精还有哪些要吃唐僧肉的妖魔? 师:这些大大小小的人物在一起,必然发生故事。有故事,就有故事发展的——生:情节。 师:而这些人物和故事的情节,一定要有一个具体的活动场所,这场所就叫——生:地点。 师:要说地点专指具体的地方,这活动场所也指更广泛意义上的空间。(教师手势比划,提示学生。)

牛郎织女(一) 教案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一)教案教学设计 导读:教学目标: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教学重点:按“阅读提示”进行阅读,有一定的速度。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二、了解作者资料。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2.学生汇报。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一)小

组内交流。(二)全班汇报。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板书设计:27*牛郎织女(一)勤劳创造勇敢追求资料提供者:龙旭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叫牛郎,他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 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 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 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割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牛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地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

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玩,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儿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了,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了。 牛郎上天无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条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特优 《牛郎织女二》教学设计

11*牛郎织女(二)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牛郎织女》(二)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牛郎织女组成家庭后过上了美满的生活,但是王母娘娘勃然大怒,抓回织女,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化为牵牛星和织女星,而喜鹊相助,搭起鹊桥让他们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中指出:“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基于课标要求及本篇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重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采用快速浏览、默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了解故事的曲折情节。提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引导学生尝试用连环画的方式来表现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给每幅画配上合适的文字,提高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注重拓展,融入了与这个民间故事相关的诗词,扩展了阅读面,深入理解这个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黄梅戏《牛郎织女》视频片段。 学生准备:搜集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关的诗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设疑导入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牛郎织女》(一)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牛郎孤苦伶仃,在老牛的帮助下遇到了织女,织女决定和牛郎结婚,一起在人间过日子。) 2.牛郎和织女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牛郎孤苦伶仃、勤劳善良;织女心灵手巧、渴望自由。) 3.导入:我们已经了解了人物的形象特点,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怎样的?从中我们又能有哪些新的感悟呢?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特点,为新课的学习架起桥梁。

二、自主阅读,了解大意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用上一单元学到的阅读方法,尽可能快地默读课文,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 2.引导学生回忆: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哪些快速默读的方法呢? 预设: 尽量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等。 3.学生默读,教师关注学生默读的时间。 4.总结学生默读情况。如默读习惯、默读方法等。 5.指名交流了解到的故事结局。(王母娘娘抓回织女,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在喜鹊的帮助下,牛郎织女能有一年一度的相会。) 设计意图:有一定的默读速度,这是高年段的默读要求。此环节中,通过回顾上单元学习的默读方法,运用掌握的阅读方法来进行默读,在快速默读的基础上了解故事的结局。 三、探究情节,品悟曲折 过渡:通过刚才的默读,同学们了解了故事的结局,可以感受到故事的情节是多么的曲折。这也正是民间故事的动人之处。让我们从这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去体味其中的情感。 (一)体会爱情之美。 1.快速浏览第1自然段,谈一谈自己的感受。(牛郎和织女的生活过得美满。) 2.播放黄梅戏《牛郎织女》片段,感受牛郎织女的美满生活。 3.想象说话。织女是多么喜欢人间哪!根据课文内容想一想:织女喜欢的是怎样的生活? 课件出示: 她喜欢人间的生活: 跟牛郎一块儿干活,她喜欢;逗着兄妹俩玩,她喜欢;看门前小溪的水活泼地流过去,她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喜

语文:《天上的街市》教学案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天上的街市》教学案例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Teaching Case of "Sky Market"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天上的街市》教学案例 初语组李秀芳 【教材分析】 20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他们豢养的各派军阀统治着。诗人在苦闷中彷徨同,他不满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浪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诗人用“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暗示了那里的美好、富足,使诗人为之不平的人世黯然失色。读者谙熟的人间街市,处处都烙下统治者丑恶的印记。一面是荒淫,一面是赤贫;既有寄生的傲慢阔佬和妖艳女人,趾高气扬的外国巡捕,又有踯躅的乞丐和拉客的娼妓……人间街市是剥削阶级罪恶的温床,秽行的橱窗。诗人理想中的天上街市,如炫目的光束,划开了现实的浓重夜色。 【现代教育设计思想】 这一时代距离学生较为遥远,有必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必要的学习

资源(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等)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监控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有助于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和,使学生在意义丰富的情景中主动构建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创意说明】主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教学方法,寻找文章美点,通过比较赏析两首诗歌,调动学生创新思维,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美读”训练。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了解诗歌朗读方面的知识,学会赏析诗歌,培养联想和想像力。 过程和方法:寻找文章美点;继续练习朗读和默读,进行个性化“美读”训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的朗诵、研读,使学生理解诗歌所蕴涵的深意,更深入地体会感受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光明、自由、幸福、快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