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色设计原则

标准色设计原则

标准色设计原则
标准色设计原则

色彩有三个基本的要素:

色相:即色彩的相貌。它包括红黄蓝三原色和三原色相互吸收形成的其他色彩。

色度:即色彩的纯度、浓度和饱和度。

明度:即色彩本身的明暗度。如****明度最高。

由于以上三个基本要素的不同配合,构成了千变万化、丰富多采的缤纷世界。那么,选取哪一种或哪几种作为企业的标准色呢?大致应考虑以下因素。自身发展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形象定位,而不同的色彩,又给人以不同的情绪联想。成功的标准色设计就是要在二者之间找到一条直通而有效的管道,建立起某种意义上的必然联系。

以同样选取红色作为企业的标准色的可口可乐和日本第一劝业银行来说,可口可乐注重红色所象征的温暖、亲切、和睦。因此,在色彩的色度处理上有所不同。可口可乐使用的是高色度的红色,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刺激,有一种跃动感,增加了沉静的成分,符合银行的经营特征。

标准色可以是单色的,也可以是多色的。由多种颜色构成的标准色根据各颜色的不同作用分为复数标准色和多色系统标准色两种。

复数标准色的多种颜色在作用上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如富士胶卷的红和绿。多色系统标准色的多种颜色分为标准色和辅助色。

单色标准色具有视觉效果集中、刺激强烈、制作方便、易于传播的特点。复数标准色中在色彩的搭配,具有色彩组合形成的律动美感。

多色系统标准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系列化的辅助色差异来区别构成企业集团的各分之机构或系列化产品的不同种类。如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选用灰色作为基色,象征企业经营稳健,管理严谨]科学,员工素养深厚。其三个子公司通过与灰色球体形成对照的四分之三圆环的不同颜色作为区别。枯黄象征“财富保全”,代表中保财产保险公司;绿色寓意“生命之树长绿”,代表中保人寿保险公司;蓝色代表中保再保险有限公司,预示公司主要经营国标性重大保险标的的分出分入业务。

人们理解某些商品的习惯色

人们在理解某些商品时,往往会自然的联系某些颜色。如对食品,人们习惯于接受红色等暖色调;对化妆品,习惯于中性的素雅色调,桃红给人温馨、优雅和清香感;对药品,习惯于中性偏冷色调,尤以蓝绿为多;对机电产品,习惯于黑色,深蓝色等稳重、沉稳、朴实的色调,等等。总结世界上著名企业的标准色实践,将色彩和行业间的关系列为下表。

色彩适合行业(企业形象或产品内容)

红色系食品业、交通业、百货业、药品业

橙色系食品业、建筑业、石化业、百货业

****系电器业、化工业、建筑业、百货业

绿色系金融业、农林业、建筑业、百货业

蓝色系药品业、交通业、百货业、化工业

紫色系化装业、服装业、出版业

视觉的心理感受

不同的对象相同色彩刺激时的心理感受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对象自身的生活经验、社会意识、文化水平、风俗习惯、民族传统、兴趣爱好不同造成的。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较喜欢接受素雅的色彩;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区,浓艳亮丽的色彩更受欢迎。再如,****在我国象征着尊贵,但在伊斯兰眼中却是死亡的象征。

同样的颜色在不同的底色衬托下,也会给人不同的视觉心理感受。如:

红色:以黑色为底色,象征着激情和力量。

以****为底色,红色受到抑制,处于从属地位。

****:以黑色为底色,即富进取性的辉煌。

以蓝色为底色,显得辉煌而喧闹。

以橙色为底色,流露着成熟的韵味。

以绿色为底色,极具扩张性,亮丽非凡。

绿色:以****为底色,轻盈明快。

以黑色为底色,稳重高雅。

制作成本与技术因素

标准色的数量选择和精度要求不仅应考虑企业的经营理念,也应考虑制作成本和由设计转为产品的技术因素。以印刷品为例来说,每增加一种颜色,成本就会增加百分之三十左右。如果在多种颜色的分辨上要求精度高,则印刷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从而增大了制作难度和成本。

二、色彩与联想

色彩刺激往往由于接受者的丰富的心理体验而自然地将其与某种心理感受、情绪甚至概念联系起来,如红色系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和热情、喜庆、积极相联;蓝色系给人以清冷的感觉,和宁静、理智、高雅相联等。这一特点是标准色设计乃至整个VI设计中都应予以充分注意,不可忽视的。下面就几种常用的颜色分别加以说明。

红色具体联想:太阳、红旗、火焰。

抽象联想:热烈、积极、青春、健康、新鲜、温暖、革命、愤怒、危险。

触觉感受:烫热、酥松、牢固、坚硬。

听觉感受:呐喊、吵闹、嘶哑。

味觉感受:甜蜜、醇美、辛辣、生涩。

嗅觉感受:艳香、霉味。

**** 具体联想:黄金、沙漠、灯光。

抽象联想:光明、愉快、富贵、快乐、刺激、警惕。

触觉感受:光滑、柔软、流动、湿润。

听觉感受:响亮、尖锐、悠扬、沙哑。

味觉感受:甜逆、酸苦。

嗅觉感受:甜香、清香、酸梅味。

绿色具体联想:草原、森林、大地。

抽象联想:自然、健康、新鲜、安静、清爽、和平、成长。触觉感受:平滑、细嫩、阴凉、粘稠。

听觉感受:清脆、柔和、低沉。

味觉感受:酸涩、微苦。

嗅觉感受:芳草的清香。

蓝色具体联想:天空、海洋。

抽象联想:理智、科技、深邃、诚实、寂寞、冷静。

触觉感受:冷冰、平滑、硬、粘。

听觉感受:嘹亮、和谐、幽远、沉重。

味觉感受:酸脆、油腻。

嗅觉感受:烈香、药味、腥味。

白色具体联想:雪、云。

抽象联想:纯洁、神圣、清白、明快、空虚。

触觉感受:清洁、光亮、平坦。

听觉感受:宁静。

味觉感受:平淡、无味。

嗅觉感受:桂花香、无味。

黑色:具体联想:夜晚、黑发。

抽象联想:沉着、厚重、高级、衰老、绝望。

触觉感受:厚硬。

听觉感受:浑厚。

味觉感受:焦苦。

嗅觉感受:焦糊味。

企业VI设计要求

VI全称Visual Identity, 即企业VI视觉设计,是司肖的重要组成部分(司肖,CIS,企业形象系统)。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工业化、自动化的发展,加速了优化组合的进程,其规模不断扩大,组织机构日趋繁杂,产品快速更新,市场竞争也变的更加激烈。另外,各种媒体的急速膨胀,传播途径不一而丛,受众面对大量繁杂的信息,变的无所适从。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统一的、集中的VI设计传播,个性和身份的识别因此显得由为重要。 企业进行VI系统设计导入的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VI设计实现这一目的。对内征得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加强企业凝聚力,对外树立企业的整体形象,资源整合,有控制的将企业的信息传达给受众,通过视觉符码,不断的强化受众的意识,从而获得认同。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如美国通用、可口可乐、日本佳能、中国银行等,无一例外都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他们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与科学有效的视觉传播不无关系。近20年来,国内一些企业也逐渐引进了形象识别系统,最早的太阳神、健力宝,到后来的康佳、创维、海尔,也都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在中国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要想长远发展,有效的形象识别系统必不可少,这也成为企业腾飞的助跑器。 VI系统视觉基本要素设计 企业标志 企业标志,可分为企业自身的标志和商品标志。 企业标志特点: 其一,识别性。 其二,系统性。 其三,统一性。 其四,形象性。 其五,时代性。 企业标志设计作业流程: 调查企业经营实态、分析企业视觉设计现状,其具体包括如下现状: 其一,企业的理念精神内涵与企业的总体发展规划。 其二,企业的营运范围、商品特性、服务性质等。 其三,企业的行销现状与市场占有率。 其四,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其五,企业经营者对整个形象战略及视觉识别风格的期望。 其六,企业相关竞争者和本行业特点的现状等。 1、确立明确的概念。 2、具体设计表现。 3、标志作业的缜密化: 其一,标志细部的缜密化。 其二,标志形态的数值化: 一是方格化, 二是比例尺寸标志法, 三是圆弧角度标志法。 其三,标志形态的多样化: 线条粗细的变化; 正负形的变化; 彩色与黑白的变化; 各种点、线、面的变化(如空心体、网纹、点成面、线成面等);

设计说明书编写规范

<能耗采集器> 详细设计说明书 作者:姜建康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修改情况记录:

目录 1 引言 (1) 1.1 编写目的 (1) 1.2 背景 (1) 1.3 定义 (1) 1.4 参考资料 (2) 2 程序系统的结构 (3) 3 程序设计说明 (6) 3.1 程序描述 (6) 3.2 功能 (6) 3.3 性能 (8) 3.4 输入项 (9) 3.5 输出项 (10) 3.6 算法 (10) 3.7 流程逻辑 (11) 3.8 接口 (11) 3.9 存储分配 (12) 3.10 注释设计 (12) 3.11 限制条件 (13) 3.12 测试计划 (13) 3.13 尚未解决的问题 (13)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说明书是山东确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数据采集器”系统项目产品的详细设计说明,主要任务是根据需求规格说明确定设计目标,以及它们的优先顺序,并根据目标确定最适合的设计方法,制定各种规范。将系统按功能划分成模块的层次结构。确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建立与已确定的软件需求的对应关系。确定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即模块之间传递的消息。设计好接口的信息结构,评估模块划分的质量及导出模块结构的规则。完成数据库设计,避免数据大量冗余 软件开发小组和详细设计的每一位参者与开发成员应该阅读本说明书,清楚产品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要求,本手册将进行数据评审和数据完整性检查,同时为下一步的测试报告提供测试数据。 1.2 背景 说明: a.项目系统的名称: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系统确信数据采集器; b.项目任务提出者:山东确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c.项目系统开发者:山东确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硬件开发部; d.项目系统的用户:公共建筑节能监测的用户; 1.3 定义 GPS Global Position System卫星定位对时系统; BCD 二-十进制编码 BIN 二精致编码 C 控制域 CRC 循环冗余码校验

对色灯箱的调色对色技巧

对色灯箱的调色对色技巧 一、光与色 什么是光?光是一种能引起视觉的电磁波。能发出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是自然光源,电灯是人造光源。光具有波的性质,不论什么来源的光,都是些类似水波那样的特殊的波,这种波光叫光波。它由光源向四周传播,每个波的最高点叫波峰,两个波峰间的直线距离叫波长。 在光波中,凡是人的肉眼能看得到的叫可见光,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颜色随波长不同而异,如白色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可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不同颜色的光波,这些光波就是可见光波,它的波长范围在3900~7700/a(a读作“埃”,1a=10-10m)其中紫光的光波最短,红光的光波最长。在太阳光的光波中,除可见的有色光外,还有波长短于紫光波的紫外光和波长长于红光波的红外光,这些紫外光和红外光,人的眼睛通常条件下是看不见的,叫作不可见光波. 光线照射在各种有色物体上,被照射的各种物体就要反射出不同的光,这种光反映到人的眼球内,刺激了眼底的视神经,在人的大脑中就有了颜色的感觉。颜色既然是由光的波长决定的,在可见光范围内,光的波长不同,人眼得到的颜色感觉也就不同。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被吸收,这种物体看起来就是黑色;相反地如果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全部透过,没有吸收和反射作用,看起来看就是无色,这种物体就叫透明体;如果物体能比较平均地吸收一部分各种波长的可见光波,这时的物体就呈现典型的灰色。 在可见光范围内,一种波段的光能与另一种波段的光混合而成白色,这样两种光的颜色,称之为互为补色。如波长在4350~4800a的蓝光与波长为5800~5950a的黄光混合成为白色,因此,蓝光与黄光互为补色光。 可见光的波长、颜色和补色光系列表如下: 光的波长范围(a)光的颜色补色 7700~6050红青 6050~5950橙绿、蓝

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方法

耐洗色牢度的检测方法(GB/T 3921.1-1997)(2006-09-02 12:21:39) 耐洗色牢度检测方法仅适于检测洗涤对纺织品色牢度的影响。耐洗色牢度由于配方、试验条件不同,有五种检测的方法。 ⒈检测准备 ⑴试样的制备:试样的制备方法有两种,具体如下: ①如试样是织物,取40mm×100mm的试样两块,一块正面与一块40mm×100mm多纤维贴衬织物相贴合,另一块夹于两块40mm×100mm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分别沿一短边缝合,制成两个组合试样。 ②如试样是纱线或散纤维,可将纱线编成织物,按织物试样制备。也可取纱线或散纤维制成一薄层,用量约为贴衬织物总量的一半。将一块试样夹于一块40mm×100mm多纤维贴衬织物和一块40mm×100mm染不上颜色的织物之间,另一块夹于两块40mm×100mm的单纤维贴衬织物之间,分别沿四边缝合,制成两个组合试样。 ⑵试剂: ①肥皂,含水率不超过5%,成分含量按干质量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游离碱(以Na2CO3计):0.3%(最大); 游离碱(以NaOH计):0.1%(最小); 总脂肪物:850g/kg(最小); 制备肥皂混合脂肪酸冻点:30℃(最高); 碘值:50(最大); 不含荧光增白剂。 ②皂液,每升水含5g肥皂和2g无水碳酸钠。 ③如需要,可用合成洗涤剂4g/L代替皂片5g/L。 ⑶检测用贴衬织物:检测用贴衬织物需两块,每块尺寸为40mm×100mm,第一块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第二块则由表3-25规定的纤维制成。如试样是混纺或交织品,第一块为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为次要纤维制成。 表3-25 耐洗色牢度试验用贴衬织物 第一块 贴衬织物第二块贴衬织物 方法1、2、3 方法4 方法5 棉纤维羊毛粘胶纤维粘胶纤维 羊毛棉纤维-- 丝棉纤维棉纤维- 亚麻棉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 粘胶纤维羊毛棉纤维棉纤维 醋酯纤维粘胶纤维粘胶纤维- 聚酰胺纤维羊毛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 聚酯纤维羊毛或棉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棉纤维或粘胶纤维

企业标准色设计

企业标准色设计 视觉传达系统中除了造形元素外,最重要的莫过于企业色彩的识别。企业色彩几乎出现在所有的宣传媒体中。企业标准色指企业为发挥色彩的作用,将某一特定的色彩或一组色彩系统,运用于所有视觉传达的符号和媒体上。以色彩对视觉的刺激效应和心理反映,塑造企业的识别形象。如可口可乐公司的红色。 标准色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有力工具之一。标准色的设计应体现企业的精神宗旨、商品属性,以迎合消费大众的心理,符合国际潮流。 (一)标准色的特性 企业标准色的确定是企业理念的精神象征,是整个CIS传达计划中重要的视觉要素之一。企业标准色的计划,有如下特征: 1.科学化 企业标准色的计划是依据色彩学中有关色彩的感觉、色彩的现象等客观特征,并根据市场调查测试结果和民族地区色彩的喜好差别,设计符合企业经营理念、组织框架和经营特点,满足消费形态和市场需求的色彩战略,以便通过客观的、合理的、科学化的作业,达到建立企业形象的目的。 2.差别化 CIS战略是差别化的战略。企业的标准色就是在这个前提条件下,用色彩表达企业理念特点、企业市场营销的特色,以树立企业与企业差别性。 3.系统化 当企业的标准色决定之后,应将它与基本要素结合运用,并规划出各种应用设计项目的色彩配置以及使用规定,以加强标准色的展开运用。另外,还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需要,形成具有很好适应性的系统化色彩体系。 (二)色彩联想与情感作用 色彩除了具有知觉刺激,以引起人的生理反应之外,还由于人的生活经验、风俗习惯、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年龄阶层等因素的影响,而对色彩产生不同的联想,其中有具体的联想和抽象的情感联想。色彩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所引起的联想,这些知觉器官的反应,对于色彩运用与诉求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些具体和抽象的联想作用于人类对色彩的共同认识,企业标准色的心理基础正是建立在人类对色彩的共性基础之上的。个性色彩的体现是依赖于共性的,共性的认知又在个性的色彩中得以体现。 (三)设定标准色的几种形式 1.单色标准色 单色标准色是最为常用的企业标准色形式,口可乐的红色,IBM的蓝色,顶新集团的绿色, 2.多色标准色

结构部标准设计说明

精诚手机设计 https://www.doczj.com/doc/aa1454584.html,
文件类型 指导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 V0-1
结构部标准设计说明
页数 1/7
有效期限 1年
保密级 保密
结构部标准设计说明 —— (Keypad)
1. 概述 本文件描述了结构部员工在设计中需要大家遵守的规范。 2. 目的 设计产品时有相应的依据,保证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数据的统一性,互换性,高效性。 提高工作效率。 3. 具体内容 3.1 键盘的分类: 根据成型材料及加工工艺不同,键盘有多种结构形式:主要有 P+R(plastic+rubber),TPU(pc flim),IMD 等. 3.2 功能描述 手机按键主要用来与 metal dome 配合导通或断开电路,传递输入信息,并兼外观修饰的功能. 3.3 Keypad 跟壳体及 metal dome 装配关系 如下图:
(图 1)
1) Matel dome 跟 rubber 导电柱间隙 a=0~0.05mm(导电柱较长,rubber 较软时可设计为 0;导电柱较短 时设计值 0.05). 2) 键帽裙边跟壳体间隙 b=0.2~0.3mm; 厚度方向跟壳体间隙 d=0.05mm.
文件目录及名称:E:\培训资料\手机结构设计指南\标准设计说明 keypad-3.doc

精诚手机设计 https://www.doczj.com/doc/aa1454584.html,
文件类型 指导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 V0-1
结构部标准设计说明
页数 2/7
有效期限 1年
保密级 保密
3) 键帽跟壳体周边间隙 c=0.15mm; 4) keypad rubber 或键帽跟 pcb 上元器件要留 0.6mm 以上间隙. 3.4 Kepad 的主要定位方式 通常是按键前壳上长定位柱或定位筋来定位键盘, 键盘与壳子的定位,最少应有 3 个精确定位孔(要求 分布均匀),单边间隙 0.05mm;其余定位孔单边间隙 0.1mm;
3.5 Keypad 设计指导 3.5.1 常用 P+R 结构设计说明: a):材质: 键帽 plastic(非电镀件)————大多用透明 PC(牌号:GE LEXAN 141B 或 BAYER 2200) 键帽 plastic(电镀件)————一大多用电镀级 ABS(牌号:奇美 757) RUBBER――――――采用硅胶(Silicon rubber) b).组成:一般是由塑胶键帽+遮光层+rubber 组成,如(图 1)所示
导电基
遮光层
键帽
(图 2)
键帽通常注塑成型,然后喷漆镭雕切割出字符,或是背面印刷出字符;键帽尽量做一周裙边, 裙边尺寸 a=0.3~0.5mm,b=0.3~0.4mm 2) 遮光层通常是在 Rubber 正面印刷(先印白后印黑)或是单独加遮光片(厚度 0.05~0.15) 3) Rubber 是由一定硬度的硅胶油压成型,本体厚度 0.25mm 以上,局部厚度可做到 0.1mm, 导电柱直径Φ跟所用 metal dome 直径 D 有关,D=4mm Φ=1.6~2.0mm D=5mm Φ=2.0~2.5mm 4) 键帽跟 rubber 通过胶水粘结在一起,靠自动点胶机和装配夹具来控制,胶水的厚度 c=0.05mm 左右。 c). Keypad rubber 导电柱偏心时设计 为保证手感,keypad 导电柱中心设计时尽量在 key 的中心,但有时共用 pcb 板及 ID 造型原因,导 电柱中心会偏心很多,如下图 3-1 所示,这就会造成用户按该 key 中下部位时手感不良或无手感.为保 证良好的手感, 可以在远离导电柱端加支撑 Rib 或支撑柱, 如下图 3-2 所示, 是加一宽 0.6mm 支撑 rib, 1)
文件目录及名称:E:\培训资料\手机结构设计指南\标准设计说明 keypad-3.doc

浅谈对比色配色方案

浅谈对比色配色方案 核心提示: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无论何时何地,都充满着各种不同的色彩。人们在接触这些色彩的时候,常常都会以为色彩是独立的:天空是蓝色的、植物是绿色的、而花朵是红色的。 我们介绍过色彩是由三种「色相」、「明度」以及「彩度」三种属性所组成,而我们知道 其中的「色相」是人在最早认识色彩的时候所理解到的属性,也就是所谓色彩的名称,例 如红色、黄色、蓝色……等等,以下为由最常见的 12 色相环: 在色相环的组成中,相隔 180 度的色彩我们称之为互补色:红与绿互补,黄与紫互补而蓝色与橙色互补。

由于互补色有强烈的分离性,所以使用互补色的配色设计,可以有效加强整体配色的对比度、拉开距离感,而且能表现出特殊的视觉对比与平衡效果,使用得好能让作品令人感觉活泼、充满生命力的感受。 当然如果将色彩的条件稍微放宽一点,比如说 180 度互补色的临近色系也搭入配色考虑的话,可以形成的色彩配色就更宽广、更丰富了。

由于互补色彩之间的对比相当强烈,因此想要适当地运用互补色,必须特别慎重考虑色彩彼此间的比例问题。因此当使用互补色配色时,必须利用大面积的一种颜色与另一个面积较小的互补色来达到平衡。如果两种色彩所佔的比例相同,那麽对比会显得过于强烈。比如说红与绿如果再画面上佔有同样面积的时候,就容易让人头晕目眩。可以选择其中之一的颜色为大面积,构成主调色,而另一颜色为小面积作为对比色。经验上会以 3:7 甚至2:8 的比例分配原则。 日本设计师まりっぺ曾经针对色彩的配色提出比例原则 75%、25%与 5%的配色比例方式,其中的底色为大面积使用的底色,而主色与强调色则是可以利用互补色的特性,来讲主色以及强调色皆衬托出来。

做效果图之基本配色方案及色标大全

做效果图之基本配色方案及色标大全(新手颜色搭配必学) 基本配色——奔放 ----------------------------------------------------------------------------------- 藉由使用象朱红色这种一般最令人熟知的色彩,或是它众多的明色和暗色中的一个,都能在一般设计和平面设计上展现活力与热忱。中央为红橙色的色彩组合最能轻易创造出有活力、充满温暖的感觉。 这种色彩组合让人有青春、朝气、活泼、顽皮的感觉,常常出现在广告中,展示精力充沛的个性与生活方式。把红橙和它的补色——蓝绿色——搭配组合起来,就具有亲近、随和、活泼、主动的效果,每当应用在织品、广告和包装上,都是非常有效。 基本配色——传统 ----------------------------------------------------------------------------------- 传统的色彩组合常常是从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色彩那里仿来的。 蓝、暗红、褐和绿等保守的颜色加上了灰色或是加深了色彩,都可表达传统的主题。 例如,绿,不管是纯色或是加上灰色的暗色,都象征财富。

狩猎绿(hunter green)配上浓金或是暗红或是黑色表示稳定与富有。这种色彩常出现在银行和律师事务所的装潢上,因为它们代表恒久与价值。 基本配色——低沉 ----------------------------------------------------------------------------------- 不同于其它色彩展现柔和,低沉之美的灰紫色没有对比色。灰紫色调合了红紫色、灰色和白色,是个少见的彩色。 任何颜色加上少许的灰色或白色,能表达出的柔和之美,有许多种包括灰蓝色、灰绿色等。但若灰紫色本身被赋其它彩度或亮度,则可能掩盖了原颜色的原有意境。使用补色,或比原色更生动的颜色,可使这些展现柔和之美的颜色顿时生意昂然,但要保持自然的柔美,亮度的变化应尽少使用。 基本配色——动感 ----------------------------------------------------------------------------------- 最鲜艳的色彩组合通常中央都有原色——黄色。黄色代表带给万物生机的太阳,活力和永恒的动感。当黄色加入了白色,它光亮的特质就会增加,产生出格外耀眼的全盘效果。 高度对比的配色设计,像黄色和它的补色紫色,就含有活力和行动的意味,尤其是出现在圆形的空间里面。身处在黄色或它的任何一

软件设计文档国家标准-概要设计说明书

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1.2背景 1.3定义 1.4参考资料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2.2运行环境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2.4结构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2.6人工处理过程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3接口设计 3.1用户接口 3.2外部接口 3.3内部接口 4运行设计 4.1运行模块组合 4.2运行控制 4.3运行时间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5.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6.1出错信息 6.2补救措施 6.3系统维护设计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概要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列出此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以及将运行该软件的计算站(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文件,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 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得到这些文件资料的来源。 2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详细的说明可参见附录C。2.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支持环境)的规定,详细说明参见附录C。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2.4结构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2.5功能器求与程序的关系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VI标准色及辅助色要素设计

企业标准色具有科学化、差别化、系统化的特点。因此,进行任何设计活动和开发作业,必须根据各种特征,发挥色彩的传达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制订一套开发作业的程序,以便规划活动的顺利进行。 企业标准色彩的确定是建立在企业经营理念、组织结构、经营策略等总体因素的基础之上的。有关标准色的开发程序,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企业色彩情况调查阶段 调查的重点在于分析企业本身同竞争企业之间的差异,特别是在使用色彩方面的差异,色彩与企业经营理念的关系,企业商品色彩的特点与消费者的评价,企业环境和企业宣传色彩的情况,以利未来的整体作业。 2.表现概念阶段 3.色彩形象阶段 4.效果测试阶段 标准色设计尽可能单纯、明快,以最少的色彩表现最多的含义,达到精确快速地传达企业信息的目的。其设计理念应该表现如下特征: 1.标准色设计应体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的特性,选择适合于该企业形象的色彩,表现企业的生产技术性和产品的内容实质。 2.突出竞争企业之间的差异性。 3.标准色设计应适合消费心理。 设定企业标准色,除了实施全面的展开、加强运用,以求取得视觉统合效果以外,还需要制订严格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特形图案设计 特形图案是象征企业经营理念、产品品质和服务精神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或具有纪念意义的具象化图案。这个图案可以是图案化的人物、动物或植物,选择一个富有意义的形象物,经过设计,赋予具象物人格精神以强化企业性格,诉求产品品质。

特形图案又称“企业造型”。它是通过平易近人、亲切可爱的造型,给人制造强烈的记忆印象,成为视觉的焦点,来塑造企业识别的造型符号,直接表现出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服务特质。比如,麦当劳专卖店门前的“麦当劳叔叔”、肯德鸡专卖店门前的老爷爷。 企业造型的功能,在于通过具象化的造型,来理解产品的特质及企业理念,因此,在选材上须慎重。造型的设定上,须考虑宗教的信仰忌讳、风俗习惯好恶等。

设计资质标准说明

本标准分为四个序列: 1、工程设计综合资质 工程设计综合资质是指涵盖21个行业的设计资质。 2、工程设计行业资质 工程设计行业资质是指涵盖某个行业资质标准中的全部设计类型的设计资质。 3、工程设计专业资质 工程设计专业资质是指某个行业资质标准中的某一个专业的设计资质。 4、工程设计专项资质 工程设计专项资质是指为适应和满足行业进展的需求,对已形成产业的专项技术独立进行设计以及设计、施工一体化而设立的资质。 (三)工程设计综合资质只设甲级。工程设计行业资质和工程设计专业资质设甲、乙两个级不;依照行业需要,建筑、市政公用、水利、电力(限送变电)、农林和公路行业可设立工程设计丙级资质,建筑工程设计专业资质设丁级。建筑行业依照需要设立建筑工程设计事务所资质。工程设计专项资质可依照行业需要设置等级。

(四)工程设计范围包括本行业建设工程项目的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含厂/矿区内的自备电站、道路、专用铁路、通信、各种管网管线和配套的建筑物等全部配套工程)以及与主体工程、配套工程相关的工艺、土木、建筑、环境爱护、水土保持、消防、安全、卫生、节能、防雷、抗震、照明工程等。 建筑工程设计范围包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范围内的建筑物构筑物设计、室外工程设计、民用建筑修建的地下工程设计及住宅小区、工厂厂前区、工厂生活区、小区规划设计及单体设计等,以及所包含的相关专业的设计内容(总平面布置、竖向设计、各类管网管线设计、景观设计、室内外环境设计及建筑装饰、道路、消防、智能、安保、通信、防雷、人防、供配电、照明、废水治理、空调设施、抗震加固等)。 (五)本标准要紧对企业资历和信誉、技术条件、技术装备及治理水平进行考核。其中对技术条件中的要紧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内容为: 1、差不多实施注册且需配备注册执业人员的专业,对其专业技术人员的注册执业资格及相应专业进行考核。 2、尚未实施注册、尚未建立注册执业资格制度的和差不多实施注册但不需配备注册执业资格人员(以下简称非注册人员)的专

配色技巧

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一是专色印刷。网点印刷可印制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中应用较多。专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印刷的专色 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适厂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几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彩。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一、色彩基本知识 1.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 2.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色光的混合。 (1)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品红光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 绿+品红=白光 红+青=白光

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4.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如:黄色,就是吸收了蓝、紫,反射出红、绿光,红光+绿光=黄光,即呈现黄色。 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5.色料的三原色。根据色料的混合法则,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应反射两个光谱区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光的混合法则可以得到,品红、黄、青三种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颜色的基础,它们与光的三原色的补色一致。 二、配色原理 1.颜色的混合是减色的过程,相加的颜色越多,减去的色光也越多,就显得越暗,为此,配色时,最好用三原色或基本色。有三原色可调配出的颜色为1330种左右,若加上黑色,可调出14640种之多,即几乎可调出所有颜色。例如PANTON色卡上的颜色。色料的三原色的混合法则为: 品红+黄=红 黄+青=绿 品红+青=蓝 原色相加得间色,等量的黄、品红、青相加为黑色。 等量间色与间色的混合法则为: 红+绿=红绿(黄灰色) 绿+蓝=绿蓝(青灰色) 蓝+红=蓝红(红灰色) 2.在各品牌油墨的色卡中,都标有三原色、基本色和标准色等,配色时,为什么要用三原色或基本色,而不用标准色呢?这是因为,三原色与基本色由单一颜料组成,而标准色则是基本色配成的,每一种标准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

配网标准设计说明书.doc

说明书目录 1、设计依据 2、工程概况 3、地形、土质及汽车及人力运距 4、线路路径简述 5、主要工程量 6、防雷接地 7.施工注意事项 8. G4层精细化工艺施工图册 9. 工程现场照片 1.设计依据(依据不同工程进行编写) 1.1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2014年中低压配电网项目可研-设计单位捆绑招标(罗湖区、盐田区)(第一标段)广州建交(公)中字[2013]第[3235]号项目中标通知书; 1.2 国家标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3 《南方电网公司10kV和35kV配网标准设计》(V1.0版); 1.4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中国南方电网城市配电网 技术导则》; 1.5 《深圳电网标准化应用工作指导意见(试行)》(201 2.10); 1.6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配网安健环设施标准》(201 2.04); 1.7 《深圳中低压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试行)》(2013.07); 1.8 盐田供电局、惠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相关人员对本工程现场的实地勘察。 2.工程概况(结合项目可研设计,进行深化) 2.1现状分析: (1)网格情况介绍 a、属于YTMS0004网格,网格特性为发展,地理位置位于梅沙街道,以环梅路---艺海路---万科东海岸---环碧路合围的区域内,主要为盐坝高速隧道、盐田梅沙医院、梅沙幼儿园、盐田外国语学校及万科东海岸等负荷负荷,嘉长源项目、梅沙幼儿园项目建设中,

预计用电负荷新增约10000kVA; b、网格目标接线为:三供一备接线,主供线路为梅沙站F4站(装机容量10660kVA)、梅沙站F7站(装机容量10420kVA)、东部华侨城站(装机容量10000kVA),备用线路盐田港站FA;近期三供一备接线,主供线路为梅沙站F4站(装机容量10660kVA)、梅沙站F7站(装机容量10420kVA)、梅沙站F14(装机容量2800kVA),备用线路盐田港站FA。(2)网格内现状线路及用电负荷 梅沙片区为深圳滨海旅游度假区,十二五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片区现状仅由一座110kV梅沙站供电,10kV线路缺少同其他变电站间的联络,当梅沙站检修、故障停电时,梅沙片区的供电压力相对非常大,影响该片区的供电可靠性; a、梅沙站F7(装机容量10420kVA,年最大电流值162.03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万科东海岸居民用电; b、梅沙站F4(装机容量10660kVA,年最大电流值116.28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盐田体育馆、盐田外国语学校、梅沙医院及居民用电为主; c、梅沙站F14(装机容量2800kVA,年最大电流值49.2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盐坝高速隧道,同盐田站F17联络; d、梅沙站F4同梅沙站F1、16、盐田站F4等线路均有联络,供电片区不明确,转供电复杂;梅沙站F8主供万科会议中心与梅沙站F7联络,跨片区供电。 e、盐田站F17(装机容量8000kVA,年最大电流值169.35A,高限报警值441A)主供北山工业区; 2.2存在的主要问题: a、梅沙变电站现状10kV线路缺少同其他变电站间10kV线路的联络,变电站母线停电不可转供; b、线路存在跨规划区域供电的情况,且线路联络比较复杂; c、为非标准接线方式,不可完全转供电; 2.3解决措施: a、由盐田港变电站新出10kV线路至北工环开转接北工环开至哨坝环开的电缆同梅沙站F14联络; b、新建组网环开,将梅沙站F4、梅沙站F7、梅沙站F14改接入新建组网环开形成“三供一备”标准接线,线路实现可转供,满足N-1校验。 详见《网架完善前、后系统接线图》和《完善后线路路径图一~三》。 3.地形、土质及汽车及人力运距(不同地区的运距布一样,不同工程的地形是有差距的) 本工程位于盐田区,地形为100%平地,土质为100%坚土。自水贝材料站至施工现场,汽车平均运距为25km,人力运距为0m。退料至观谰仓库汽车运距为50km。 4.线路路径简述(依据电缆的走向,详细描述电缆具体的敷设路径、方式) 第一回电缆由盐田港站新出线沿深盐路东侧电缆管沟敷设,至北山道,穿原有管横过北山道,于北山道北侧破复龙船花、勒杜鹃、白蝴蝶等花坛灌木、人行道及公共租赁自行车存放点埋管敷设,转接北工环开至哨坝环开的电缆;第二回电缆,原有海语东园至桥头环开电缆于原有中间头处解口同新建电缆中间头驳接沿闻檀路电缆管沟敷设至梅高环开,接入梅高环开,梅高环开更换为四单元。及公共租赁自行车存放点等,开工前施工单位需同相关部门申报施工许可。 工程需要北山道北侧破复龙船花、勒杜鹃、白蝴蝶等花坛灌木、人行道详见《完善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GB/T 5711-1997;ISO 105-D01:1993;BS EN ISO 105-D01:1995; DIN EN ISO 105-D01:1995;EN ISO 105-D01:1995; AATCC 132-2004; 9. 《纺织品耐热压色牢度测试》 GB/T 6152-1997;ISO 105-X11:1994;EN ISO 105-X11:1996; DIN EN ISO 105-X11:1996;BS EN ISO 105-X11:1996 AATCC 133-2004 10. 《纺织品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测试》

标准设计说明(Lens)

结构部标准设计说明——(LENS) 1.概述 本文件描述了结构部员工在设计中需要大家遵守的规范。 2.目的 设计产品时有相应的依据,保证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数据的统一性,互换性,高效性。 提高工作效率。 3.具体内容 3.1、LENS功能描述 Lens作为手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承载非常重要的任务:保护LCD ,透光良好,外观装饰作用等。 3.2. LENS 设计要点、装配关系和定位安装方式 3.2.1装配关系及基本设计要点 3.2.1.1 LCD LENS装配关系及尺寸设计要点 A:LCD A.A θ:人眼看LCD的视角 B=T*tgθ,通常用经验值:B=0.5mm. C:Lens 可视区, C=A+2B D:LENS 与外壳X。Y方向间隙, D=0.1mm. E:双面胶厚度, E=0.15mm. F:双面胶与外壳外圈间隙 F=0.2mm. G:双面胶宽度,因为模切要求H\U+1.3,特殊情况可做到\U+1.0mm. H:双面胶与外壳内圈间隙。 F=0.4mm. 理论上要求当生产线贴偏间隙跑单边时,另一边不会有胶超出外壳内况,导致粘灰。 实际上,现在手机空间很紧,一般做到0.3,特殊情况,双面胶宽度不够时可以做到0.2,

要求装配单位做夹具贴双面胶。 I:LENS 厚度,切割为0.8或1.0mm ,注塑为1.0mm ,厚度根据不同工艺有不同要求,详见J: 外壳开孔区域与LENS 可视区域间距。J>K *tgβ,通常用经验值J=0.5mm. K:LENS 可视区与外壳支撑台价的之间的高度。 β:人眼看LCD的视角。 T:LENS 表面到LCD 表面的距离。 3.2.1.2 Camera lens 装配关系及尺寸设计要点 A:Camera Lens 可视区域\U+222E径,A>2T/(tgθ/2) θ:Camera 视角(一般在60°到70°) β:Camera Lens 全COVER的角度,要求β>θ B:LENS 与外壳X。Y方向间隙, B=0.1mm. C:LENS 厚度,切割为0.8或1.0mm ,注塑为≥1.0mm , 厚度根据不同工艺有不同要求,详见 D:双面胶厚度, D=0.15mm. E:双面胶与外壳外圈间隙 E=0.2mm. F:双面胶宽度,因为模切要求F≥1.3,特殊情况可 做到F\U+22651.0mm. G:双面胶与外壳内圈间隙: G=0.4mm.理论上要求当生产 线贴偏间隙跑单边时,另一边不会有胶超出外壳内框,导 致粘灰。 实际上,现在手机空间很紧,一般做到0.3,特殊情况, 双面胶宽度不够时可以做到0.2. H: Camera 上gasket 厚度,H≥0.2即可。 只是为了防止灰尘,一般用超软泡棉. I:LENS表面与外壳表面的高度差,I约0.2mm 左右, 防止刮伤镜面,导致拍照不清晰。

油墨配色技巧

油墨配色技巧 在现实的丝网印刷中,有两种彩色印刷方式,一是网点印刷,一是专色印刷。网点印刷可印制色彩丰富且有层次感的印刷品,但色彩较为柔和,一般广告行业中应用较多。专色印刷可印制色彩厚实鲜艳的效果,且不需要进行分色,而用多色套印,是通过专色油墨进行单色对位印刷就可达到原稿色样要求的色彩效果,所以也有不少的印刷业采用专色印刷,但由于印刷的专色 千变万化,而油墨制适厂家不可能也没必要制造出各种色相的油墨,往往只生产几种常用的基本色油墨,这样对印刷企业来说,就需要进行油墨的配色,来复制出原稿的色彩。下面就油墨的调色作一概述。 一、色彩基本知识 1.色彩与光的关系。色光物理基础是光,色彩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存在。如果没有光的照射就没有颜色,便成一片黑暗,所以有光才有色。 2.光的三原色。在日常生活,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颜色为红、橙、黄、绿、青、蓝、紫,在整个可见光中,我们最敏感的占波长最

长的为红、绿、蓝,而橙、黄、青三种色光只在红、绿、蓝三种色光之间占有很狭窄的一段位置,实际上也是由红、绿、蓝三种光混合得到,而红、绿、蓝三种光却不能由其他色光混合得到。所以我们把红、绿、蓝称为光的三原色。 3.色光的混合。 (1)概念:色光的混合为加色法(两种以上的色光混合产生的综合效应,称为加色法。 (2)混合规则:原色光等量相加得出。 红光+绿光=黄光 绿光+蓝光=青光 蓝光+红光=品红光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若两种色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为消色时,则两色光互为补色。

蓝+黄=白光 绿+品红=白光 红+青=白光 即红、绿、蓝三色光的补色为黄、品红、青。 色光三原色和色光加色法 4.色料的混合。色料的混合是减色法,是反映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而得到某一色的现象,当颜料显示一定颜色时,意味着颜色物质对白光光谱中的某些色光实现了选择性的吸收,减去了某些白光的结果,比如:黄色,就是吸收了蓝、紫,反射出红、绿光,红光+绿光=黄光,即呈现黄色。 减色法物质有反射体和透射体之分,人能从有色物体前面观察色彩,称为反射体,从其后面观察色彩的称为透射体。 5.色料的三原色。根据色料的混合法则,色料的每一种原色都应反射两个光谱区的色光,而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及光的混合法则可以得到,品红、黄、青三种为色料的三原色,它是混合其他颜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