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绩效”VS“人效”: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博弈

“绩效”VS“人效”: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博弈

“绩效”VS“人效”: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博弈
“绩效”VS“人效”: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博弈

“绩效”VS“人效”:移动互联时代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博弈

文/中国人效研究中心

自新浪在2010年首次向公众开通其微博业务以来,截至今年早春3月其微博业务以子公司姿态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短短四年间,“移动互联”这个颇为专业的词汇于普罗大众而言已经不再陌生。与此同时,近年来微信业务的快速崛起和移动支付的激烈战争更是让本已方兴未艾的移动互联网一点一滴却又如火如荼地在改变传播路径的同时,也颠覆了原有的商业和营销生态。

此外,在刚闭幕的2014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MIC)上,来自世界各地的移动互联网和相关行业领袖们又提出了更为宏大的计划——下一个50亿。如此远大的商业构想,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更深切地意识到,不是只有移动互联网公司才需要思考移动互联网,对于“移动互联”的理解亦不应仅限于狭义上视其为一种使用工具;更深层面的思考直指“移动互联思维”,以及应该如何运用这种新型思维方式对企业现有的商业和人员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乃至重塑,以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

那么,“移动互联思维”究竟给传统管理模式带来哪些冲击?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呢?对此,很多管理者倾向认同移动互联对传统管理模式的影响是多维度的,首当其冲的便是对企业决策模式的颠覆。随之而来的,企业人员管理和企业组织模式也不免受到挑战。可以说,移动互联时代的开启,使得传统的以领导为导向的管理模式转换为以客户为中心;使得单纯以薪酬和晋升为主的员工激励模式拓展为倡导自由、开放、平等的人性化激励机制;也使得企业集权制管理逐步改善为基于客户满意度经营的管理理念。

注重“绩效”,经验如是说

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在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经营的影响领域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早在上世纪中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Milton Friedman就已明确提出,管理层的首要职责是使企业能够最大化实现其股东的经济利益。这个几乎堪称企管领域基本方针之一的观点极大程度地明确了经营者的商业目标,绩效文化因此应运而生。在数十年后的今天,企业竞争力即企业资源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按照企业战略的要求达成绩效的观点已被广泛认可。或许正因如此,向来以严谨、科学的工作流程和几近完美的质量控制而闻名的日企管理模式也尤为被欧美管理者所推崇。

然而,绩效带来的巨大成功也潜藏隐患。在资本逐利的过程中,企业不免会专注于刺激雇员实现高能产出,却不同程度地忽略员工的自身诉求,不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了解和倾听员工,故而诱发员工产生消极的工作情绪,致使其产能由高转低,最终形成不利于雇佣双方发展的不良循环。正如索尼公司前常务董事天外伺朗在《绩效主义毁了索尼》中阐

述的那样,他认为“绩效主义毁掉了索尼的传统文化,失去了集团激情、挑战精神以及团队精神”。他的话,点出了为什么在进入21世纪后,索尼反而退化成了“20世纪型企业”的症结。他的话,向沉溺于奉行单一绩效文化的企业家们抛来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否存在其它方法能够弥补绩效文化带来的损失?将员工绩效表现进行强制分布的做法是否真的有利于一个企业整体的和谐向上?

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笔者比较赞同的一种新观点是:“外部管理环境的完善和改变只有与员工内在因素相平衡才能激发员工能力的发挥,有效提升人效”。

注重“人效”,新时代的新探索

如果说企业对于“绩效”的追求和控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是表象层面上的技术运用,那么在移动互联大行其道的今天,“人效”管理便是更为深入地对去探索移动互联思维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契合点,并以此寻求多维度的商业成功。

在放开眼光之后,下面的问题接踵而至:移动互联与“人效”管理的契合点究竟在哪里?管理者又该如何将之付诸实践?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用户思维,以人为本

研究表明,公司是兼具内部与外部营销职能的,而“内部营销”的对象正是员工。在一个企业内部,上至领袖,下至员工,每一个环节上,“人”的意志和行为最终决定了公司的发展方向和经营成败。因此,企业在关注外部客户满意度的同时还应当开展有效的内部员工营销,视其员工为企业内部用户,切实地考虑员工的工作习惯和需求,强调多元文化,将现有人员管理制度结合员工的视角进行优化,通过数据调研帮助员工发现自身优势并运用这些优势完成和享受工作,从而使雇员的工作理念和服务精神由“契约型”转变为“自驱型”。

譬如硅谷的一家高成长软件公司Palo Alto Software的员工就自豪于东家没有严格的考勤约束和容许特殊情况下“带着孩子上班”的企业文化。他们的公司只看重工作结果和目标完成情况,而不硬性规定在办公室的时间。这样的柔性管理,既缓解了员工的实际生活压力,又体现出公司对他们家庭生活和家人的尊重;而这种颇具人文关怀的隐含着“自主、掌控和平等”思想的管理理念为员工提供了发挥创造力和主动性的卓越空间,使得其企业内部客户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并换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务成功。这也正是“用户思维,以人为本”最好阐述。

大数据思维,极致简约

移动互联时代是无可争议的大数据时代。所谓“大数据”即指全数据,也就是说,至少数据的维度要全。PES“人效管理”正是基于此概念,收集大量员工对企业管理及服务客

户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反馈,形成一个数据库,并就这些可观察的表象统计数据客观分析出不被员工感知的关联,通过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及多个次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企业业务或服务流程的调整和完善,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获得更多资本积累,维护住自身的市场竞争力,有利于从根本上弥补“人”策的弊端。

此外,运用大数据思维还应兼具极致思维和简约思维。前者颠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旨在发现并解决员工的问题,提升员工满意度和信任度,培育员工粉丝,产生铁杆粉丝效应。后者专注为移动互联匹配更合适的人才。

迭代思维,实现共赢

迭代思维,即通过“人效”管理的大数据调研,纵向衡量企业净人效值,有针对性的快速解决员工关注的问题,同时员工做内部分享。正如澳大利亚四大银行的澳新银行(ANZ Bank)在其人员管理中要求各个分行员工每天参加工作分享会议。在会议上,员工不仅仅共享“数字化”的业绩,更要讲述自己与客户互动的故事共伙伴分享经验。

在此管理模式下,员工被允许参与到企业管理变革中。这种参与感,不仅激发了员工形成主动思考和积极反馈的工作态度,促使其获得职业成就感,更利于提高员工对供职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自此员工也将从外围的执行者逐步变为有“主人翁”意识的参与者。只有当一个企业内部的员工真正对供职企业有认同感的时候,这些“内部用户”才能够将他们所自豪的企业产品或者服务传播给外部的客户,从而实现内外双赢。

简言之,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愈加透明的移动互联时代,单纯的“绩效”刺激

和管理已经不能满足使企业经营的长治久安的诉求;而“人效”管理模式的探索或许能够

弥补前者的不足。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不仅要解决如何规范员工行为、培养员工技能、考

核员工业绩的问题,更应投放更多目光去关注如何发挥员工优势、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情绪、成就员工事业等领域。在这样的立足点下,以人为本的“人效”正是谋求从根本上突破传

统人力资源的思维模式,不强制要求让员工解决短板问题,不是利用绩效考核标准束缚员

工行为,而是更好地发挥和运用好自身优势,快乐而积极主动地工作。这场移动互联时代

的“绩效”管理与“人效”管理间的博弈也将在中国企业管理的探索之路上持续上演。

刘蒋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教程》节选

刘蒋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教程》节选 文/刘蒋巍 以前的人事部、劳资部,现在都变成“人力资源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经历了起源、演变、蜕变、趋向的过程。 第1节.起源篇 人力资源管理起源于福利人事与科学管理。历史中谈到: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出现了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与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每天都重复着同样的劳动。为了解决工人问题,福利人事措施逐步形成。这也是人力资源管理起源阶段的设计。为了更好地讨好员工,建立寄宿制、定期组织员工郊游、定期组织一些team building等等。 有关福利人事与科学管理,费雷德里克.泰勒的研究有: ①对工人的每一个操作要素进行研究,以科学代替经验;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工作,即: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标准作业程序)。 ②经过反复实验,进行工人技能的培养。这好比开车一样,同样是那些操作,有人学得快,有人学得慢,如果想让他们都学会,就要反复操作。 ③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材料; ④制定并实施鼓励性计件工资报酬制度(合格品一件多少钱,不合格品做了也是白做),该制度适用于生产型公司。 ⑤将管理职能(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法务等)与操作职能(生产主管、技术主管、销售主管等)分开,各司其职,且二者紧密配合。 第2节.演变篇 20世纪30年代,随着管理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摸不清究竟哪些环节是作为独立的人事部应该侧重的管理重点。霍桑实验首次提出“人事管理”、“人事实验部”,为人事管理的发展开拓了新的方向。 霍桑实验的主要内容如下: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中的博弈论 在博弈中,你必须考虑对方的选择来确定你的最优选择,而对方也必须考虑你的选择来确定他的最优选择,你从博弈中得到的赢利——或者说是利益,不仅取决于你自己的行动,也取决于对方的行动,而对对方来说也是如此,你们当中的每一方都试图尽可能的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总之,你们的行动既互相影响又相互依赖,这正是博弈最本质的特征。 在一场博弈中,每个人的目标都是其利益的最大化。在博弈理论中,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人们不会有道德,良心和情感上的考虑,所有的一切都只以是否符合自身利益作为选择标准。不过我们有时候也会从心理上、情感上对这一假设进行修正。不过,这种假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成立的。虽然我们研究的是对抗性行为,但是我们不要寄希望于博弈论可以使你所向无敌,不过博弈论确实可以增强你对某些局势的洞察力,因为它有自己独特而又保持逻辑内在一致性的思考方法。 我们来看一个现实的例子。 一个经理,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而让手下有两个主管进行比赛,获胜者将得到一笔奖金。如果这两个员工都拼命工作,那么每人都有1/2的概率得到奖金,但是每个人也都会承受艰苦工作而带来的负效用,而经理自然可以得到好处。但是这两个员工实际上也可以合谋而皆不努力,这时他们两个得到奖金的概率仍然是1/2,但是谁也不需要承担艰苦劳动所带来的负效用,这使得每个员工都从合谋中得到了好处。不过,经理遭殃了,因为预期的工作效率下降了。假如你是这个经理,你会怎么做? 有什么办法来防范合谋呢?大家可能会想到监督。监督的确可以防范合谋,但是进行有效的监督是很困难的,一是监督者也有可能与被监督者合谋,二是对于隐性的默契合谋,监督对此无能为力。那么有什么办法来防范合谋呢?一个办法就是对员工进行歧视。比如,两名员工是一男一女,那么这个歧视的方案是男员工在比赛中胜出将获得100元,而女员工则只能获得50元。这个方案会导致女员工不努力,而男员工为了胜出将努力而不与女员工合谋。实际上,组织正是通过打击某些员工而拉拢另一些员工来瓦解员工之间的合谋行为的。 不过,这个方案有个问题,她会使被歧视员工不再努力,另外由于法律的相关因素,这样的显性歧视方案不会被广泛采用。我们可以借鉴的是隐形歧视理论。比如在组织中两个员工为了争夺一个更高的职位而竞争。显然,两个员工也可以合谋而不努力,让老天来决定谁来得到这个岗位,并且约定,不管是谁得到这个岗位都需要对对方进行补偿。这个问题仍然

博弈论在管理制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日期:

博弈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为这些事情困惑过:为什么员工技能竞赛,技能比拼很难开展,即便开展了,为什么工作效率也没有像预想的那样提高?为什么企业中总有些人拖大家的后退而不努力工作?为什么有的领导手段强硬,有的领导风格怀柔?你是否为“办公室政治”烦恼不已?你有没与遇到过和你看法不一致,总是与你针锋相对的下属?遇到强硬的下属你该怎么办?为什么酒店联盟或者企业间的联盟总是很难做?你是否在做决策之时衡量反复却不知道选择何种策略?。。。。。。。。等等等等这些问题、困惑你是否明白其中的原理?你如何提出科学而又合理解决方法? 以上种种问题,你都能从博弈理论中得到合理而科学的解释。而大家是否了解博弈论呢。我们这次分享就是和大家一起了解博弈论的一些知识,并以隐藏在我们身边的博弈为例子,给大家提供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思路。 那么什么是博弈论呢?所谓博弈论,就是一套研究互动决策行为的理论。它实际上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方式,既谋略性思考问题的方式。对博弈论通俗的理解就是,关于人与人的斗争中“老谋深算”的学问。 假如你正跟恋人用手机通电话,突然信号断了。这时你是会立即拨电话过去,还是等你的恋人拨电话过来?很显然,你是否拨电话过去取决于你的恋人是否会拨过来。如果你们其中一方拨,那么另一方最好是等待;如果一方等待,那么另一方最好拨过去。如果双方都拨,那么就会出现线路忙;如果双方都等待,那么时间就会在等待中消逝。 这,就是博弈。

人力资源管理—PDCA绩效管理

PDCA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绩效主要体现为“效率”(努力用正确方法做事)和“效果”(做正确的事),具体讲是员工一段时期工作结果、工作行为、工作态度的总和及部门一段时期完成的情况以及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目标管理工作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赢利情况。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员工绩效管理考核与组织绩效管理两大企业管理运作系统。PDCA是管理原理与全面质量管理(TQM)ISO9000演变与发展的结果。 绩效管理实际上就是企业力求“打破现状实现管理突破”螺旋上升,挑战企业更高前景目标的过程。通过企业根据前期运作情况与发展愿境、内外环境的分析与预测,制定企业预期目标(MBO)、发展战略、各种预算、规范企业中各单位绩效活动,追踪校验并定期汇总分析与综合评估。可以讲是企业最高层表达企业文化、实施管理的重要途径,向员工表达了企业所推崇的做事方式,鼓励什么行为,什么是企业对员工的期望,员工能为企业创造什么价值,维持良好工作环境等。通过绩效管理工作中的指导、管理、奖励与发展、诊断与协调来发现企业管理的不足及影响工作绩效的组织系统因素和员工个人因素,有利于提高管理者与全体员工的综合能力。通过绩效管理有利于协调部门关系,协调员工关系,提升企业团队精神。在整个的绩效管理中,员工都是主动参与的,被鼓励发表意见,提出自己对工作的看法及建议,员工得到了企业充分的尊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一个工作业绩的“生命共同体”、负有共同完成即订工作目标的责任、能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所以员工易获得工作的快乐感与成就感,从而提升企业员工归属感,优良企业“雇主品牌”的建立也利于提升企业对外人力资源总体竞争优势。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中“利克特管理方法Ⅳ”即“集体参与法”的体现。在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为员工不断改善影响员工绩效的组织因素,如岗位轮换、工作气氛、学习氛围的营造、员工个人能力、态度、工作环境条件,工作任务与目标等。同时在企业员工绩效管理中持续不间断运用“头脑风暴法”、“脑力激荡术”、“期望与过程激励”等强化手段以及正确使用目标控制与纠正偏差措施尤为重要。总之,绩效管理是一个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动态管理,但是,对员工的绩效管理是提高企业组织绩效的前提。 企业绩效管理经过持续“PDCA戴明环”的循环管理,最终应达到的目标是:1、培养企业优良绩效文化氛围;2、立足市场制胜业绩并维持螺旋上升;3、建立企业高素质、高效率的员工团队; 4、鼓励并不断激励先进,健全优秀员工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5、不断挑战创新为企业追求卓越成效; 6、建立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与人本管理相联系的循环系统。 具体讲,企业进行员工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时刻掌握员工第一手的资料,考察员工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检讨工作质量,通过各种考核手段的实施、各种考核资料的汇总分析,有利于评价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劣,考察员工发展潜力,为企业人力资源计划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正确客观地评估企业各岗位所承担的风险、贡献的大小,推动企业员工薪酬福利待遇的公平、公正合理定位。同时,通过系统循环对企业各岗位工作说明书的反复回顾与修订,为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工作分析提供了详细依据;有利于企业为鼓励员工开展奖励工作;通过考核资料的收集建档,有利于企业面对产生职位空缺时进行及时调整选拔可用人才;同时,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员工考核,及时发现企业组织结构、工作分工与员工能力等缺陷问题,调整企业组织人员,制定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员工培训工作,并通过绩效管理系统论证培训效果。可以认为:考核工作贯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制约企业绩效发展与达成因素中,关键是:1、员工个人:能力、知识、技能、性格、工作态度等;2、企业组织系统:工作任务的一致与合理性、目标的复杂性、困难程度、目标间的冲突、企业运行工作准则及奖惩制度、工作环境与条件、部门划分与人员配备、工作职责详尽程度与冲突、

新时代下人力资源从业者如何透过经营看管理

新时代下人力资源从业者如何透过经营看管理 从工业革命开始,社会分工进一步加剧,大规模生产逐步取代个性化家庭式生产,成为社会主流商业形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满足战时军用品而产生的“泰勒制”生产理念,宣告了现代管理学的诞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颁布了《退休军人权利法案》,使得知识工作者逐渐踏入商业社会,成为创造社会价值的中坚力量,商业社会也由此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由此,管理工作也成为企业活动重要的组成方式。 作为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管理,要想做好,对于从业者而言,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明确经营和管理的关系是什么 德鲁克在《成果管理》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成果区”这一概念,也区分出了经营与管理的内涵。德鲁克指出,企业为了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扩大自己的“成果区”,即依靠组织内部资源协调将外部资源(知识)转化为外部成果(经济价值)的过程。这里所讲的外部成果,即德鲁克所讲的“成果区”。 他还提出,“成果区”由企业三方面的经济任务构成,产品/服务、市场/客户、渠道。而企业经营活动则被定义为逐步利用机会扩大“成果区”的过程,即企业经营活动是为成果区服务的。 与机会牵引的经营活动相反,管理活动主要目的是解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恢复企业运行的正常秩序,从而摆脱对于获取成果的能力的限制。 文字略显晦涩,通俗来讲,企业经营活动主要目的是求机会,谋发展,思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机会如何获取,经营活动是扩张性的,体现的是张力;管理活动则强调规则、秩序,也更加理性,希望利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价值。 经营的核心是效益优先、价值优先,管理的核心是效率优先。经营是机会导向,管理是问题导向,这是经营与管理本质的区别。 当然,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首先要明白经营与管理的区别,同时还要明白,在实践中,经营和管理是无法割裂的。经营要为管理指明方向,管理要为经营解决问题。 落实在人力资源的具体工作,就要为企业的经营服务,通过人力资源管理解决企业发展的人才发展问题、激励问题、目标导向问题;同时,也要利用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扩大经营机会,拓展企业“成果区”。 明确企业管理活动需要开展哪些工作

《管理经济学》(二)-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5)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20年度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二、论文写作要求 1、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2、论文写作要理论联系实际,同学们应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广泛收集与论文有关资料,含有一定案例,参考一定文献资料。 3、第13题——20题,可以加副标题。如第20题,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以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广告战为例 三、论文写作格式要求: 论文题目要求为宋体三号字,加粗居中; 正文部分要求为宋体小四号字,标题加粗,行间距为1.5倍行距; 论文字数要控制在2000-2500字;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案

人力资源绩效考评方案 以某生产企业为例 一、定义 绩效考评简称考绩,是对员工工作业绩的考察和评定,即根据工作目标或一定的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员工的工作完成情况,职责履行程度等进行定期的评定,并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 一、目的 1、绩效考评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以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并提高员工的满意感。 2、除此之外,有效的绩效考评还成为各种人事管理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例如,劳动报酬(提高工资)、晋升、培训、裁员计划以及为员工个人发展和职业选择提供信息。 3、具体来说,为了更好的了解员工队伍的工作态度、个性、能力状况、工作绩效等基本状况,为公司的人员选拔、岗位调动、奖惩、培训及职业规划等提供信息依据。从而更好地引导员工行为,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提高工作绩效,发掘员工潜能,同时实现员工与上级更好的沟通,创建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创造力的优秀团队,推动公司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适用范围 我所设计的这个绩效考评方案主要是对全体正式进行的定期考评,适合公司所有已转正的正式员工。 新进的实习员工、竞争上岗的见习员工等特殊阶段员工的考评另行定制,不适合此考评,但可以引用绩效考评结果的客观数据信息,作为企业对员工进行各项决策的依据。 三、绩效考评对象、考评方式以及考评内容 1、考评对象 根据企业内不同的考评岗位,我们分为三个部分: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执行人员以及基层工作人员。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的考核范围和侧重点,来分别进行绩效考核。 2、考评方式 关键事件法(KPI)、目标考核法(MBO)、以及量表评估法、360度考核法等

3、考评内容 (1)高层管理人员:管理能力绩效、工作任务执行绩效等 (2)中层管理执行人员:管理能力、工作任务执行绩效、工作态度等 (3)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任务执行绩效、工作态度等 四、考评原则 1、公开性和民主性原则 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要听取员工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吸收员工代表参与考评标准的制定。考评前,一定要将考评标准向全体被考评者公布,让员工知道考评的条件与过程。考评结束时,要给被考评员工解释和申诉的机会和权力。这样,他们才会对考评工作产生信任感,对考评结果持理解和接受态度。 2、客观性和公正性原则 考核标准的制定必须以职务分析所确定的工作内容和职务规范为基础,做到科学合理。进行绩效考评时,对他们应一视同仁,不掺入个人好恶等感情成分,厚此薄彼。 3、全面性和完整性原则 由绩效的多维性和多因性可知,员工的绩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表现为多个方面。为保证绩效考评的公正与客观,绩效考核的标准应包括工作绩效的各主要方面,并且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不同方面赋予适当的权重,以避免片面性。 4、立体考核原则 由不同类型的考评者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各有优缺点,因此,对员工的绩效应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把上级的评定、同级评定、下级评定和员工自我评定

浅谈新时期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浅谈新时期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改革的日益开放,国有企业的变革也已经深入到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组织结构和岗位设置等诸多方面,但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国有企业还存在着二元治理结构、高管层的求稳心态、杰出人才的流失等问题,阻碍着国企的发展,所以需要大力建设人才队伍,培养一支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队伍。本文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国有企业 1 新时期下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由于国企有着历史积淀和包袱,作为经济活动主体,它在参与市场竞争时背负着重大的社会稳定责任,因此国企关于人的问题通常都兼具企业性和社会性。这就要求在探索和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统筹的、全面的去审视和实践。 1.1 治理结构存在问题。国企通常是二元治理结构,即对人的管理分为“组织部管干部”、“人力资源部管员工”的二元治理结构,这就导致人事管理职能上的分割,公司在运作中可能会出现巨大冲突。在许多国企,董事长、党委书记、总经理是分设,而且总经理是副书记、是经营上的一把手,在党内则是二把手,这就面临着企业是谁说了算的问题。比如在干部的考核上,总经理强调对干部的考核主要抓经济指标,而党委书记则要求从党建的角度设计一套干部考评体系,主要对干部的品德和能力进行考核,这样就会形成经济角度和政治角度的双重价值取向,产生矛盾。 1.2 人力资源管理缺乏规划性。许多国企在规划员工职业发展的过程中,看重的是员工当期的绩效,往往被提拔的是与上级关系最好的,而不是工作能力最强的员工,缺乏整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和实施控制体系,通常表现在仅仅满足于企业短期员工需求计划的招聘与录用,因而会出现企业人员配置不合理、员工技能结构出现断层、组织与个人对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产生偏差、影响员工的发展进步等诸多问题。 1.3 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一是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国有企业用工存在多种身份,用人也以身份差别决定任职岗位,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样会使员工产生先天的优越感和自卑感,忽略自身的努力,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二是有的国有企业在用人上会存在用人机制不灵活、考虑裙带关系、没有实行优胜劣汰、员工缺乏危机感,甚至在选拔人才上不按照选拔的方法和程序实施,因人而定选拔标准,缺乏公平、公正,长久下去,这样的企业便失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有可能会产生企业内部人才流失的现象。三是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不完善。大多的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没有有效的激励措施,缺乏适应个体需求差异的激励方式,对员工的激励不足,会严重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在考核制度方面,大多的国企有着考核走过场、流于形式、先进员工

企业决策的博弈论解读

2011年第10卷第16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6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企业决策的博弈论解读 □董高伟 【摘要】企业决策是企业管理者自主制定、选择和实施企业策略的过程。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将企业决策过程视为决策诸要 素之间的博弈过程,各决策主体根据对方的策略生成应对策略,贯穿整个企业决策过程的始终。决策主体间的博弈要求企业决策从 “硬性”管理向“软性”管理过渡,实现共赢局面。【关键词】博弈理论;企业决策;企业策略;企业管理 【作者简介】董高伟(1979.12 ),男,山东定陶人,中国药科大学讲师;研究方向:博弈理论 决策学管理大师西蒙指出,管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的每一个管理行为, 都有一个可分解的决策过程。在西蒙看来,管理过程是管理者递进地实施决策的过程。决策过程是管理的核心。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当中,企业决策(business decision )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博弈论的视角出发,将企业决策过程视为决策诸要素之间的博弈过程,试图阐述企业决策过程的核心要素, 分析企业决策的决策特殊性。一、博弈论概述 博弈论(game theory )是研究各方策略相互影响的条件下,理性决策人决策行为的一种理论。1710年,德国哲学家和微积分奠基者莱布尼兹预言了关于策略博弈的理论出现的必要和可能。其后两年, 也就是1712年,詹姆斯·华尔德格拉特(James Waldegradre )首次提出了“极小极大”策略的概念。1838年,古诺(Cournot )研究了简单双寡头垄断博弈。1881年,经济学家艾吉渥斯(Edgeworth )在 《数学心理学》一书中论及了策略博弈与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似性。1883年伯特兰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两个寡头的产量与价格垄断。本世纪初, 策墨罗(E.Zermlo )就下棋证明了几个特殊的博弈定理。法国大数学家波莱尔(E.Borel )提出了“有限形式的极小极大定理”,但他否定这一定理在一般形式下的成立性。1928年,匈牙利出生的大科学家冯·诺伊曼(Von Neumenn )首次证明了博弈论的基本定理,即“每个矩阵博弈都能通过引进混合博弈而被严格决定” ,从而宣告了现代博弈论的正式诞生。近几十年来,博弈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速度之快, 范围之广,正为越来越多的学科所接受和运用。一个完整的博弈应包含多个要素: (一)参与人(player )。在一场博弈中,每一个拥有决策权的参与者称为一个参与人。参与人可以是某个个人,也可以是一个集团或组织。博弈参与者至少为两个。博弈论对人的基本假定是:人是理性的(rational )。所谓理性的人是指他为了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选择具体的策略。博弈论研究的就是理性人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 (二)策略(strategy )。一局博弈中,每个参与人都有选择实际可行的完整的行动方案。策略不是参与人某阶段的行动方案,而是指导参与人整个博弈行动的方案。 (三)支付(pay off )。一局博弈中任一可能的策略组合下的结果称为支付。每个参与人在一局博弈结束时的支付,不仅取决于该参与人自身所选择的策略, 同时也取决于其他参与人所采取的策略。所以,一局博弈结束时每个参与人的支付是全体参与人所选择的一组策略的函数, 通常称为支付函数。(四)结果。对于博弈参与者来说,存在着一博弈结果。所谓结果是参与者最终对策略的选择造成的确定性的支付。 (五)均衡(equilibrium )。均衡是平衡的意思,所谓博弈均衡,它是一稳定的博弈结果。均衡是博弈的一种结果.但不是说博弈的结果都能成为均衡。博弈的均衡是稳定的,因而是可以预测的。纳什均衡是一最常见的均衡。 二、企业决策的博弈论界划 不同的学者对企业决策概念的界定层出不穷。美国安索夫把企业决策分为三类:一是战略决策。指谋求企业与经是主要检查是不是有个别项工程合价过高或过低,有经验的造价人员,一看就能明白是哪个子目出问题了。(三)工料消耗指标。即对主要材料每平方米耗用量的分析。如钢材、木材、水泥、中砂、碎石、机砖、人工等主要工料的单方消耗指标。它是衡量该工程造价是否准确的一个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编制是一门专业性、政策性、技巧性、经验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因此造价管理人员要不 断的学习新技术与知识, 在实践中总结、探索和积累预算编制经验和技巧,才能不断地提高业务素养。【参考文献】 1.陈渝.浅析工程造价控制管理[J ].企业技术开发,20102.张福龙.关于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问题研究[J ].魅力中国, 2011· 742·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而取得员工的支持,就必须对员工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来管理。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通过满足员工的需要而使其努力工作,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利用各种有效的考核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员工的满意程度和未来的成就感,最终达到企业和个人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企业发展

1.绩效考核的相关理论 1.1绩效考核的定义 绩效考核,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员工的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进行综合的检查和评定,以确定其工作业绩和潜力的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是绩效评价,而绩效评价是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来体现的。绩效考核指标就是将品德、工作绩效、能力和态度用科学方式结合组织特性划分项目与标准,用以绩效评价与业绩改善。 1.2绩效考核的目的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它为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提供反馈信息,它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并与各部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对员工进行制度性考核和客观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为企业最高管理者进行企业各项人事决策提供客观依据,也为员工岗位变动、薪酬分配,人员任用,干部评价,职业生涯发展和人员调配等提供客观依据。 1.3绩效考核的意义 绩效考核主要服务于管理和发展两个方面,目的是增强组织的运行效率、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员工的良性发展,最终使组织和员工共同受益。另外,绩效考核是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连的,它的有效实施将有利于把员工的行为统一到战略目标上来。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有效性还对组织整合人力资源、协调控制员工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不科学或不符合实际的绩效考核不会起到积极

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一)

绩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是站在如何激励人、开发人的角度,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活动,人力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六大模块。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首先组织的绩效目标是由公司的发展规划、战略和组织目标决定的,绩效目标要体现公司发展战略导向,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是部门绩效管理的基础,岗位工作分析是个人绩效管理的基础; 其次,绩效考核结果在人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绩效考核缺乏公平公正性,上述各个环节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而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将对上述各个环节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绩效管理和招聘选拔工作也有密切联系,个人的能力、水平和素质对绩效管理影响很大,人员招聘选拔要根据岗位对任职者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进行; 通过薪酬激励激发组织和个人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培训开发提高组织和个人的技能水平能带来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组织和个人绩效水平,将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因此,衡量和提高组织、部门以及员工个人的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而构建和完善绩效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绩效管理,你是谁? 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提升的持续循环过程,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个人、部门和组织的绩效。 什么是绩效管理 绩效计划制定是绩效管理的基础环节,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计划就谈不上绩效管理;绩效辅导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工作不到位,绩效管理将不能落到实处;绩效考核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这个环节工作出现问题绩效管理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绩效结果应用是绩效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如果对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问题,绩效管理不可能取得成效。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绩效管理的概念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过程之初,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达成一致,确立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 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做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 按管理主题来划分,绩效管理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励型绩效管理,侧重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比较适用于成长期的企业;另一类是管控型绩效管理,侧重于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比较适用于成熟期的企业。但无论采用哪一种考核方式,其核心都应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整体绩效,而不应在指标的得分上斤斤计较。 绩效管理几种典型模式 通过对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德能勤绩”式 “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曾一度被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年终考评中普遍采用,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还在沿用这种思路。

管理经济学(二)-卿志琼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管理经济学》(二)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0)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特点比较分析 2、完全竞争市场的特点与评价 3、完全竞争市场厂商短期关门点决策 4、完全竞争市场厂商长期均衡的利润状况分析 5、完全垄断市场的特点分析 6、完全垄断市场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分析 7、论价格歧视及其条件 8、论一级差别定价、二级差别定价和三级差别定价的含义与适用条件 9、论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与企业决策 10、垄断竞争市场厂商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11、寡头市场结构的特点分析 12、比较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和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长期均衡条件与效率分析 13、卡特尔定价与价格领导的含义与应用 14、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15、运用某一市场结构分析企业的定价与产量决策 16、成本加成定价法的含义及其应用 17、企业不同的定价实践与应用 18、市场进入障碍与市场结构——以某市场为例 19、长期投资决策原则与应用 20、囚徒困境与纳什均衡的含义与应用 论博弈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一、博弈论概念及其起源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或竞赛论,是研究具有对抗或竞争性质现象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起源于 20 世纪初。1944 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合著的《博弈论和经济行为》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简单地说,博

弈论就是研究决策主体在给定信息结构下如何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效用,以及不同决策主体之间决策的均衡。张维迎教授对博弈论的定义是:“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候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当一个主体,比如说一个人或一个企业的选择受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的影响,而且反过来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企业选择时的决策问题和均衡问题。 每一个企业,都会考虑采取正常价格策略,还是采取高价格策略形成垄断价格,并尽力获取垄断利润。如果垄断可以形成,则博弈双方的共同利润最大。这种情况就是垄断经营所做的,通常会抬高价格。另一个极端的情况是厂商用正常的价格,双方都可以获得利润。从这一点,我们又引出一条基本准则:“把你自己的战略建立在假定对手会按其最佳利益行动的基础上”。事实上,完全竞争的均衡就是“纳什均衡”或“非合作博弈均衡”。在这种状态下,每一个厂商或消费者都是按照所有的别人已定的价格来进行决策。在这种均衡中,每一企业要使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要使效用最大化,结果导致了零利润,也就是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非合作行为导致了社会所期望的经济效率状态。如果厂商采取合作行动并决定转向垄断价格,那么社会的经济效率就会遭到破坏。这就是为什么WTO和各国政府要加强反垄断的意义所在。 二、博弈论与企业决策的关系 博弈论研究个体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在充满竞争的商界里,经验、竞争战略和博弈论就好比是企业管理的术、法、道,掌握博弈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往往比不懂博弈之道的更加理性和高明。从冯诺伊曼创立博弈理论至今,博弈论已经从早期的静态博弈发展到动态博弈,并在商业、法律、心理学等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人类的很多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都是相互

课程名称管理博弈论教学大纲-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课程名称:管理博弈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2100181 课内学时: 32 学分: 2 二、适用学科专业: 工商管理 三、先修课程: 经济学 四、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管理博弈论的基本思想、理论与方法,提升学生从博弈视角认识、分析复杂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能力,为其开展管理与经济领域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种方法论和有效的理论工具。 五、教学方式 课堂教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课堂习题解析、自学的教学方式。 六、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1. 管理博弈论概述(4学时) 1.1关于博弈论 1.2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 1.3博弈论的一些基本概念 1.4博弈论的基本内容 2.合作博弈论(4学时) 2.1合作博弈的含义 2.2双人合作博弈 2.3多人合作博弈 2.4夏普利值 3.完全信息静态博弈(6学时) 3.1博弈的战略表述式 3.2纳什均衡 3.3库诺特寡头竞争模型 3.4贝特兰德双头垄断模型 3.5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4.完全信息动态博弈(6学时) 4.1博弈的扩展式表述 4.2扩展式表述博弈的纳什均衡 4.3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4.4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应用——斯坦克尔伯格的寡头竞争模型 4.5重复博弈

5.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6学时) 5.1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和贝叶斯纳什均衡 5.2贝叶斯均衡的若干例子 5.3贝叶斯博弈与混合战略 5.4双向拍卖 5.5显示原理 6.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6学时) 6.1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 6.2信号传递博弈 6.3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与声誉模型 6.4精炼贝叶斯均衡的再精炼及其他均衡概念 七、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平时考核(包括课堂测试、作业、论文报告、考勤等)+期末考试 成绩评定: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八、参考书及学生必读参考资料 1.侯光明,李存金.管理博弈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李存金,侯光明.管理博弈论习题解析[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 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5.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九、大纲撰写人:李存金

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

第四章绩效管理 企业管理的四大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成长机制;竟争淘汰机制。 绩效管理是指为实现组织发展战略和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对员工个人或群体的 行为表现、劳动态度和工作业绩,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监测、考核、分析和评价,充分调动 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善员工和组织行为,提高员工和组织的素质,挖掘 其潜力的过程。 绩效管理的目标是:不断改善组织氛围,优化作业环境,持续激励员工,提高组织效率。 绩效管理不是简单的任务管理,它特别强调沟通、辅导及员工能力的提高;绩效管理不仅强 调结果导向,而且重视达成目标,促进员工实现工作目标和个人和谐发展的过程。 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包括:绩效管理制度的设计与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 绩效管理程序的设计,由于涉及的工作对象和内容不同,可分为:管理的总流程设计; 具体考评程序设计. 绩效管理总流程的设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考评阶段;总结阶段;应用开发; 一、准备阶段:绩效管理的对象是组织的全体成员,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无论何工种 何级别。 绩效管理参与者涉及五类人员。在管理实践中,具体参与者由其中哪些人组成,取决于:考 评类型、考评目的、考评指标和标准。对操作工人考评,应以员工直接主管为主要信息源;

为了培训和开发人才,宜采用上级考评、自我考评和同事考评;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评,可 采用由主管主持,技术人员自己、下级、同事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参与的会议讨论形式。 1.明确绩效管理的对象,以及各个管理层级的关系。 绩效考评涉及五类人员:1.考评者2.被考评者;3.被考评者的同事4.被考评者的下级;5.企 业外部人员 绩效考评的类型:1.上级考评2.同级考评3.下级考评4.自我考评5.外部人员考评 选择考评参与人员取决于三种因素:1.被考评者的考评类型、2.考评的目的、3.考评指 标和标准 贯彻绩效管理制度的策略:“抓住两头,吃透中间”: (1)获得高层领导的全面支持; (2)赢得一般员工的理解和认同; (3)寻求中间各层管理人员的全心投入。 2.根据绩效考评的对象,正确的选择考评方法。 选择绩效考评方法时要考虑3个因素: 1.管理成本:进行管理成本分析; 2.工作实用性:任何一种考评方法都必须体现实用性的原则; 3.工作适用性:考评方法、工具与岗位人员的工作性质之间的对应性和一致性。 选择绩效考评的方法,考核效标通常分为三类: 1)特征性效标: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人,侧重点是员工的个人特质,如沟通能力、可靠度、 领导技巧等。 36 2)行为性效标: 侧重点是考量员工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行为,此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 往频率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全案(doc 265页)

弗布克人力资源管理操作实务系列 绩效考核量化管理全案孙宗虎罗辉编著 北京

目录 第1章绩效指标设计与绩效考核 第2章高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2.1 董事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2.2 监事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2.3 总经办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2.4 总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5 生产总监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6 营销总监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7 客服总监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8 行政总监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2.9 生产总监绩效考核方案 2.10 销售总监绩效考核方案 2.11 财务总监绩效考核方案 第3章战略管理人员绩效考核 3.1 战略规划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3.2 企业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3.3 战略规划主管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3.4 企业管理主管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3.5 战略规划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 3.6 企业管理部经理绩效考核方案 第4章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考核 4.1 技术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4.2 研发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4.3 技术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4.4 研发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4.5 技术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第5章采购供应人员绩效考核

5.1 采购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5.2 供应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5.3 采购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5.4 供应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5.5 采购人员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第6章生产工艺人员绩效考核6.1 生产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6.2 工艺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6.3 生产车间主任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6.4 生产车间班组长绩效考核指标量表6.5 生产车间班组长绩效考核方案 第7章产品质量人员绩效考核7.1 产品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7.2 质量管理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7.3 质量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7.4 质控主管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7.5 产品经理绩效考核方案 第8章设备管理人员绩效考核8.1 设备动力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8.2 设备能源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8.3 设备维修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8.4 设备采购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8.5 设备采购人员绩效评估方案 第9章运输配送人员绩效考核9.1 运输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9.2 仓储部关键绩效考核指标 9.3 运输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9.4 仓储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9.5 配送部经理绩效考核指标量表 9.6 配送人员绩效考核管理方案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10大新思维

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思维,也有人说互联网是一种技术或工具,彭剑锋教授则认为互联网是一个新时代!作为一个新时代,不管我们认不认识到、愿不愿意融入、抵触还是不抵触,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都或多或少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和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也同样面临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一个新时代,任何人、任何企业都应该顺势而为,而不是逆流而动,否则就抓不住新机遇,或者被时代所淘汰。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10大新思维 一、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作为一个新时代,我认为互联网时代有以下四大特征。 (一)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商业民主时代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人与社会、人与组织、人与人、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都形成相互关连、彼此交融、互联互通的零距离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信息的对称和零距离的沟通,使得商品交易中各相关利益者都可以自由、瞬时表达自已的价值诉求与价值主张,靠信息的不对称和黑箱运作获取利益的盈利模式及股东价值优先的思维定势被彻底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以客户价值与人力资本价值优先,相关利益者价值平衡基础上的盈利模式。对“屌丝”、“粉丝”价值诉求的重视与话语权的尊重,折射出商业交易过程中的厂商价值诉求主导让位于消费者及相关利益者价值诉求主导。从某种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实现了真正的商业民主。 (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知识经济时代 人与人之间低成本、零距离、无障碍的互动、互联的交流与沟通必然会产生大量数据、信息与知识,这些数据背后隐含着人的需求、个性特征、情感变化、以及深度沟通与思想冲撞所产生的新信息与新知识。企业的经营决策将日益依赖大数据及数据背后的知识,谁拥有大数据,谁能对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挖掘与应用,谁就拥有未来。这是因为,第一,大数据看似是动态和不精确的,但其实它能从小样本中推测到大趋势,从不确定的数据中获得确定的事实。第二,基于大数据,向客户既可以提供标准化,又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真正把标准化跟个性化融为一体。第三,大数据使企业可以成为一个资源配置与整合平台。它使股东、客户、员工等各利益相关者在一个公共的平台上围绕客户价值去获取各其适得其所的资源与利益。第四,大数据使企业知识的积累、应用、转换与创新的速度更快、更直接、更有效,真正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知识经济时代,也使企业最大的财富不再是简单的拥有人才,而是其所拥有的数据与知识。 (三)互联网时代是一个客户价值至上与人力资本价值优先的网状价值时代

浅谈博弈论的企业战略管理.docx

浅谈博弈论的企业战略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其生产经营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了实现该目标,不仅要求企业具备重要的资源信息和先进技术工艺,还需要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充分合理地应用资源信息和技术工艺,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博弈能力。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企业战略制定和实施本身就属于博弈过程,即策略性博弈,所追求的目标也比较模糊。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在实施企业管理期间也逐渐引入博弈论,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改变战略模式的本质。因此本文围绕博弈论概念分析企业战略管理中应用该理论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博弈论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概念 1.1博弈论博弈论最早是在19世纪20年代末期由冯·诺依曼所提出,该理论概念主要被应用在经济学领域,自此奠定了博弈论的理论基础体系。现代人也将博弈论称为对策论,研究和分析企业激励结构的联系和作用效果,在现代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对运筹学科的价值影响。通过博弈论的基础概念能够看出,其主要是分析团体中个体的行为,包括行为预测及行为的优化措施等。随着博弈论的不断发展,在政Z学、国际关系学及生物学等方面均被广泛应用。 1.2企业战略管理分析企业的发展方向能够看出战略的作用在于计划性。从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战略属于长期有效的动态化模式。从企业产业层次来看,战略目标属于企业角色定位。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属于一种发展过念。除了以上表述之外,战略还可以表示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用的计谋。企业战略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

市场的变化,并且对自身战略管理进行完善和优化,因此主要包括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主要是自上而下的管理过程。因此要求企业高级管理层具备丰富的管理理论知识及专业的管理技能。 2基于博弈论的企业战略管理建模分析 企业管理层在处理长远发展战略时,由于存在计算能力和远见性影响,因此在实施期间通常采用分阶段方式,将整体战略目标分为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最终目标实施管理。战略博弈的动态性变化能够显示出中期目标管理和长期目标管理效率的递减趋势。战略管理中的共识在于学习和模仿,希望通过以上策略确保战略成功。但是,由于存在有限学习,因此人们主要是按照直觉和经验改变发展策略。博弈论模型建设的难点就在于企业管理人员的有限性学习,因此,在战略管理中有限性学习就属于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处理信息方面及记忆方面。国外学者采用贝叶斯概率对博弈论方法进行演进和描述,并且对有限性学习下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了企业管理人员的经济行为模式。如果在企业管理层中有一位管理人员所做出的决策与其他管理成员的决策不一致时,此种情况就被称为管理者有限远见,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博弈论建模存在较大难度。博弈论对于理性的要求明显高于其他要求,既要确保企业主体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还需要确保企业在动态变化环境中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在交互作用下能够做好预测判断和科学决策。确保企业决策者自身具备较好理性,还能够充分信任对方的理性,然而以上问题属于博弈论实现当中的最大难点。博弈论的进展演绎可以为其建模发展提供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