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编制考试简答题整理

教师编制考试简答题整理

教师编制考试简答题整理
教师编制考试简答题整理

2017教师编制考试简

答题整理

https://www.doczj.com/doc/aa1370007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编制考试简答题整理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时间,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权益性;全面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合作性;未来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简述“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含义。

1.教学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教学创造最近发展区。

-------简述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防止两种倾向:1.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2.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式。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价值辨析;

5.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一、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

二、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

-------简述思维的类型。

1.根据思维的内容凭借物、任务的性质、发展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知道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根据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不周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和逻辑性,可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4.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可分为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简述技能与习惯的关系。

联系:熟练的技能和习惯都是自动化了的动作系统,任何习惯离开了自动化的活动动作系统都是无法完成。

区别:1.技能是越来越像一定的标准动作体系提高,而习惯则越来越保持原来的动作组织情况。习惯是保守的,技能则不断向一个标准趋近。

2.技能有高级、低级之分,但没有好坏之别。习惯则不同,它根据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有好坏之分。

3.技能和一定的情境、任务都有联系,而习惯只和一定的情境相联系。技能是主动的,需要时出现,不需要时就不出现,习惯则是被动的。

4.技能要与一定的客观标准做对照,而与习惯做对照的,则只是上一次的动

作。这就是说,技能形成中除了自己的动觉反馈外,还需要别的反馈,如外部感觉。

-------简述超常儿童的特点。

1.接受能力强,记得牢;

2.感知敏锐,辨别力强;

3.思维能力强,有丰富的想象力;

4.稳定的注意力和积极的探索精神;

5.自信好胜,能坚持。

-------简述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

-创造性。创造性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的特性,也称创造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会说呢过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如何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个性。

1.保护好奇心;

2.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3.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4.重视非逻辑思维

能力;5.为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

------简述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

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4.表达明确的期望;5.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6.合理运用外部奖赏;7.有效地运用表扬;8.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不均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心理健康的标准。

1.自我意识正确;

2.人际关系协调;

3.性别角色分化;

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积极稳定;

6.人格结

构完整。

------性格。

性格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而形成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现代气质类型说对教育有什么启示: 1.对待学生应克服气质偏见;2.针对气质差异因材施教;3.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4.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学生;5.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应考虑学生的气质类型。

------何为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与任务;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3.在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4.引导学生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

-----什么是性格如何培养学生的性格

性格是人的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既是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将就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识;

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