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语学视角下的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发展性特征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3 MB
- 文档页数:6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综述
外语学习者们毫无疑问,习得外语词汇将决定其后期语言学习的成败。
最近年来习得外语词汇的研究在言语学界颇受瞩目。
本文将对此次研究进行一番综述,从而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地领悟外语。
首先,有关外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主要分为提升习得方式、识别工具和学习策略这三大类别。
至于提升习得方式,一般可以采取灵活化贴切的方法。
人们可以利用抽象性或现实性场景和活动让学习者更充分地理解词义,例如游戏、考试等。
而当涉及到识别工具时,近来受到了发展,以电脑、手机等新兴技术开展外语词汇习得活动。
此外,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比如让材料贴近自己实际情况,可以比较有效地刺激良好的学习兴趣。
其次,可以为外语学习者提供有助于词汇习得的一些资源和工具。
目前诸如在线教程、朗读小组、多媒体课件以及专业面授等均可用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同时,市场上也有诸如VLAB等多媒体软件,可以巧妙地帮助学习者习得外语词汇。
最后,针对学习外语词汇习得,可以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首先,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词义,而不是神准模式。
其次,语料应灵活多变,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避免学习过程变得单一死板生硬。
第三,自学者可以来来回回学习外语词汇,利用间隔效应增强记忆。
最后,可以借助语料相关资源,如果生词量太大,可以寻求同伴讨论交流等。
综上所述,外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大放异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习者也应加以运用,在外语教学实践中取得预期的效果,从而推动语言学习的进程。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对于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许多学者对于该领域展开了广泛深入的探索。
本文将对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综述,总结其中的发现与进展。
关于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们主要从认知因素、语言输入和学习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在认知因素方面,研究表明,个体认知能力对于二语词汇习得具有重要影响。
学习者的记忆能力、注意力和分析能力等都会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影响。
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和词汇学习历史也会对二语词汇习得产生影响。
在语言输入方面,语言输入的多样性、频率和可理解性都被认为是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重要因素。
学习者在语言环境中接触到的词汇越多,其词汇习得的效果就越好。
在学习策略方面,研究表明,学习者采取的学习策略对于二语词汇习得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词汇记忆技巧、词汇拓展策略和词汇运用等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果。
关于二语词汇习得的方法与技术,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促进学习者的词汇习得。
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词汇教学方法备受关注。
这种方法通过提供大量的词汇输入和创设合适的学习环境,帮助学习者积累和巩固词汇。
还有研究者提出了词汇SRS(Spaced Repetition System)技术等电子技术在词汇习得中的应用。
这些电子技术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记忆曲线和遗忘曲线,自动调整词汇的复习间隔,以提高学习者的记忆效果。
关于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方法和评估手段,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和评估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过程和效果。
研究者采用词汇测试、语篇理解和语言产出等方式来评估学习者的词汇掌握情况。
还有研究者使用眼动追踪技术、脑功能成像技术等实验方法来研究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加工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过程和效果,对于教师的词汇教学策略和词汇教材设计的研究相对较少。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近十年来,国内对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趋势。
本文对近十年来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归纳了这些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国内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习得的影响因素和策略上。
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年龄、背景知识、学习策略等。
研究表明,年龄对词汇习得有一定影响,青少年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上优于成年学习者。
学习者的背景知识也会影响词汇习得的效果,具有较多相关知识的学习者更容易掌握新词汇。
研究者还发现了一些有效的词汇习得策略,例如使用词根词缀分析、词汇网络等方法可以帮助学习者记忆和应用新词汇。
近十年来国内的研究还关注了二语词汇习得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部分学习者存在词汇记忆困难、语义辨析困难等问题。
一些研究者通过探索有效的记忆和辨析策略,帮助学习者克服这些困难。
一些研究还关注了词汇的熟练度和使用频率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近年来的研究还关注了基于技术手段的二语词汇习得。
移动终端的普及使得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词汇学习,而一些研究则探索了基于移动终端的词汇学习策略和应用。
使用移动应用程序进行个性化学习、使用手机应用进行词汇测试等。
这些研究为二语词汇习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近十年来国内的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成果。
这些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二语词汇习得的过程和机制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同时也为词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研究方法和测试工具的限制、实证研究的数量和质量等问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拓展研究领域,为二语词汇习得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基于语料库的二语学习者介词短语习得作者:徐娟娟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06期本文比较了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at last”和“in conclusion”时在使用频率、位置、语义韵律三个方面的不同,是基于语料库的比较研究。
研究表明,对于这两个介词短语的使用,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及教学启示。
1 文献综述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单位,对于词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词频、搭配、语境等方面(Kennedy,2000)。
Lewis(1993)认为,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语言学习是学习语法化了的词汇而不是充满词汇的语法的过程(王丽飞,钱娟,2009)。
然而,英语词汇有很多,且大部分是同义词,这就导致了词汇很难被准确的使用。
正如徐中(2003)所说:“由于几乎每个英语单词都有同义词,所以母语为汉语的人很难准确地理解英语单词。
”John I. Saeed(2000)将同义词定义为具有相同或相似意义但发音不同的词。
他认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单词。
Palmer (1981)则认为,同义词可能属于两种不同的语域,各有不同的搭配,同时也显示了不同的态度。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美国英语语料库(FROWN)进行比较。
CLEC共有约100万个单词,其中包括高中英语学习者的英语作文、非英语专业学生的CET-4和CET-6的写作以及英语专业学生的写作。
FROWN语料库是BROWN语料库的最新版本。
FROWN语料库在20世纪90年代收集了美国的书面英语和英语口语,专门用于研究美国当代英语,包含500个文本约100万词。
本研究在对比两个介词词组的使用频率、位置和语义韵律三个方面选择以FROWN和CLEC作为标准语料库,以此来诊断“at last ”和“in conclusion”在中国英语学习者身上存在的滥用问题。
两个词组的位置和使用频率采用卡方检验,语义韵律的研究采用观察和记录的方法。
分析小学生英语学习中的词汇附带性习得的现状与发展引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词汇附带性得是指学生在研究英语课程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得并扩展了其它学科的词汇。
这种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在教育界成为了一个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分析小学生英语研究中的词汇附带性得的现状与发展,为小学英语课程的改进提供参考。
现状分析词汇附带性得的定义词汇附带性得是指在研究英语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其它学科的词汇。
这些词汇可能是通过阅读科学、历史或其他学科的教材而学到的,也可能是通过教师在其他学科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而得的。
这种得方式不同于有意识地研究某个学科的词汇,而是通过英语研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了其他学科的词汇。
现状概述在小学生英语研究中,词汇附带性得的现状是普遍存在的。
由于小学生英语课程通常是以词汇和基础语法的研究为主,他们通过阅读英语教材、听力训练以及课堂交流等方式积累了大量的英语词汇。
而在研究其他学科的过程中,他们发现许多英语研究中所掌握的词汇和其他学科的词汇有很高的重合度,从而进一步扩展了自己的词汇量。
词汇附带性得的优势词汇附带性得在小学生英语研究中具有以下优势:1. 增强词汇收获: 通过词汇附带性得,小学生能够在研究英语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得其他学科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自己的词汇量。
增强词汇收获: 通过词汇附带性习得,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习得其他学科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自己的词汇量。
2. 提高学科研究效果: 由于小学生在英语研究中已经掌握了许多其他学科的词汇,他们在研究其他学科时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提高学科学习效果: 由于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许多其他学科的词汇,他们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
3. 促进跨学科能力发展: 词汇附带性得培养了小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能力,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发展非常有益。
促进跨学科能力发展: 词汇附带性习得培养了小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应用能力,对于培养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的发展非常有益。
类型学视角下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类习得发展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词类习得方面一直面临着挑战,尤其是在词性转换和词义辨析方面。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国学习者对英语词类的习得也变得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了解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类习得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对于提高英语词汇运用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类型学视角已经成为语言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类型学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结构和规律,从而帮助解决学习者在词类习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结合类型学视角探讨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类习得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
本研究旨在通过引入类型学视角,探讨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词类习得方面的发展规律,并分析影响英语词类习得的因素。
通过对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词类习得进行案例分析,探讨类型学视角在这一领域的应用,从而为提高中国学习者的英语词汇运用能力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类型学视角下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类习得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词类习得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探讨其词类习得现状;2. 探讨影响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类习得的因素,包括语言环境、教学方法等;3. 基于类型学视角,提出相应的词类习得理论,探讨中国学习者在英语词类习得中的发展规律;4. 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类习得的具体过程和策略,为教学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通过以上研究目的的实现,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类习得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提高中国学习者英语词类习得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正文2.1 语言习得及类型学视角语言习得是人类在接触语言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语言能力的过程。
类型学视角是一种研究语言结构的方法论,通过对语言结构中的不同元素进行分类、组合和规范,从而揭示语言规律。
语言习得和类型学视角的结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习得的规律和过程。
2018年23期总第411期ENGLISH ON CAMPUS从二语习得角度分析人教版小学英语词汇与教学文/郑淑瑶【摘要】本文从二语习得角度对当下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性习得顺序、词汇数量、词汇主题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学生二语习得规律总结词汇教学方法。
统计发现,(1)词性方面:教材不同词性词汇出现顺序与克拉申的自然习得顺序基本保持一致。
(2)词汇数量方面:三(上)到五(下)阶段,教材词汇量呈现递增趋势。
五(下)是关键的转折点,此后词汇量递减。
(3)词汇主题方面:对于同一主题来说,主题内部知识之间呈现螺旋上升的关系,且层层递进,体现了可理解性输入的特点和学生二语习得的顺序。
【关键词】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二语习得;词汇数量;词汇主题【作者简介】郑淑瑶(1995.5.18- ),女,汉族,浙江温州人,杭州师范大学,教学(英语),研究方向:中小学教育。
一、引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教材市场逐渐开放和丰富,如何在教材使用中挖掘教材设计的亮点和缺点并为之后教材编写提供借鉴成为教师责任和义务。
《英语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教材词汇量合理,有利于校内英语学习。
但随着2017版新《英语课程标准(高中)》的发行,新小学英语教材的研发和颁布指日可待。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教材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缺点。
课本词汇教学是小学英语课堂输入的重要环节,词汇的设计需符合学生的二语习得规律。
因此,本文将从二语习得角度对当下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词性习得顺序、词汇数量、词汇主题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分析。
二、理论框架从二语习得角度出发,学生习得二语主要包括心理习得、认识习得和语言习得三个部分。
基础教育阶段必须和我国外语教学实际相契合,同时在吸收和借鉴外国经验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我国小学生二语习得特点,建立中国特有的外语词汇教学模式。
作者认为,从二语习得角度出发,与小学英语词汇习得最为相关的理论为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和自然顺序假说。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分析研究综述
近十年来,国内对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逐渐增多,涉及的领域也逐渐扩展。
本文将对
近十年国内二语词汇习得研究进行综述。
近十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习得的影响因素:研究者们关注了诸如年龄、语言背景、学习策略等因素对
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
他们发现,儿童和成人在习得词汇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差异,成人的
二语词汇习得更依赖于学习策略的运用。
2. 词汇习得的方法与策略:研究者们针对性地探讨了不同的词汇习得方法与策略对
于学习者的效果。
通过比较不同的方法和策略,他们得出了一些指导性的结论,例如记忆
词汇时可以采用联想、分类等方法。
3. 词汇习得的测量与评估:近年来出现了很多新颖的词汇习得测量工具,研究者们
通过这些工具对学习者的词汇习得进行评估。
他们还对标准化测试中的词汇习得量表进行
修订和改进。
近十年来的研究还关注了以下一些热点问题:
1. 词汇习得与语境的关系:研究者们探讨了词汇习得与语境的相互关系。
他们发现,学习者在真实语境中接触到的词汇比在课堂中接触到的词汇更容易习得。
2. 词汇习得与语言输入的关系:研究者们分析了语言输入对词汇习得的影响。
他们
发现,输入量越大、质量越高的语言输入对于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果越好。
近十年来国内对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逐渐深入,拓宽了研究的领域,涉及到了诸多因
素与问题。
研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研究样本的选择和规模、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等。
我们希望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完善,并且在实践中能够更好地指导二语词汇习得教学的
实施。
探索英语培训班学员词汇附带性习得的现状与发展引言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工具。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英语培训班来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然而,研究英语并非易事,尤其是词汇的得。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培训班学员在词汇得方面的附带性得现状,并分析其发展潜力。
1. 词汇附带性得的定义词汇附带性得,也称为词汇的副产品得,指在研究某一知识点的过程中,研究者无意识地得或掌握了其他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技能。
在英语研究中,学员在掌握某一单词或词组的同时,可能会附带得该单词或词组的词义、用法、搭配等相关知识。
2. 英语培训班学员词汇附带性得的现状目前,英语培训班在教授词汇时,通常采用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以集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
然而,由于教师在教授词汇时往往会提供一系列的例句和搭配,学员在掌握单词的同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得这些相关知识。
这种附带性得的现状表明英语培训班学员在词汇得上存在一定的优势。
3. 英语培训班学员词汇附带性得的发展潜力无意识的得是一种相对高效的研究方式,因为研究者在没有额外压力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地掌握了更多的知识。
因此,词汇附带性得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充分发挥这种潜力,英语培训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促进学员的附带性得:- 引入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让学员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研究词汇。
这样可以增加研究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进一步促进附带性得。
- 创设情景教学:将词汇融入到具体场景中,让学员在实际语境下进行研究。
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帮助学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词汇,进而促进附带性得。
- 引导研究者自主研究:鼓励学员自主探索词汇的知识和用法,提供适当的研究资源和研究工具,以培养学员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兴趣。
这样有利于学员更全面地得知识,包括附带性得的内容。
结论英语培训班学员在词汇习得中的附带性习得现状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思路。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引导,可以更好地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在附带性习得上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