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学理论价值论精选版

文学理论价值论精选版

文学理论价值论精选版
文学理论价值论精选版

文学理论价值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文学理论第四讲价值论

第1页内容

「价值」一辞,从现代文化来说,是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文学理论借用这个名词,其函意较广,主要是指文学或艺术的功能,即其对个人及人类社会的用处、利益。文学的价值论要探讨的,就是文学可以有或应该有甚麽功能。

从原理来说,文学是人类的创造物,其功能本由创造者赋与。换言之,不同的创造者都可赋与文学不同的功能。因此文学可以有甚麽功能的问题,并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论。有争议的,是应该有甚麽功能的问题。

第2页内容

在「本体论」一讲中,我们曾经回顾过文学内容的性质在历史上的演变。这些演变会不断影响文学的价值观。

在文学发展较早的阶段,其内容性质会比较广泛。无论东西方,早期「文学」一词的概念,都涵盖了一切用文字语言纪录下来的东西。除了各种学科的文献之外,甚至包括了典章制度的内容。文学内容在此一时期的性质,很自然就影响到文学的价值观。例如先秦时期,儒家对文学的功能,便有多样的要求︰

《礼记》

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絜

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这些古代经典在儒家心目中,其整体功能就是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性格教育,思维教育,以至语文教育。其性质既有观念性的,也有技艺性的,故《六经》也称「六艺」。

第3页内容

而每种经典,其功能也可以是多样性的︰

《论语?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这里「诗」指《诗经》。孔子认为学习《诗经》可以获得多种功能。第一种是「兴」,据朱熹的解释就是「感发志意」(《诗集注》);就是对精神产生鼓舞作用。第二种是「观」,就是对人生、社会、民风、政情乃至于自然的观察。第三种是「群」,据孔安国的解释就是「群居相切磋」(《集解》),即互相启发的作用。第四种是「怨」,孔安国的解释是「怨刺上政」(《集解》),即对不良的政治加以埋怨、讽刺。此外还可有助于事奉父亲、君主,认识自然界动植物的名称。

第4页内容

虽然孔子指出诗的功能是多样的,他最看重的还是其中的道德功能︰

《论语?为政》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好的诗,有正面的道德功能;坏的诗,对道德也有败坏的功能︰

《论语?阳货》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

这里,孔子已把诗的道德功能扩大为政治功能,认为可影响家国的存亡了。上面这段话其实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的意见很接近,虽然意识形态的背景不同。

第5页内容

这种道德价值观,对文艺创作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尤其是把这种道德价值观提升到政治层面的时候。下面举一段宋代文人的诗话,大家结合起二十世纪发生于许多国家的文艺创作情况来看,便会有所领会。

张戒《岁寒堂诗话》

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余尝观古今诗人,然後知斯言良有以也……其正少,其邪多;孔子删诗,取其思无邪者而已。自

建安七子、六朝、有唐及近世诸人,思无邪者,惟陶渊明、杜子美耳,余皆

不免落邪思也。六朝颜、鲍、徐、庾,唐李义山,国朝黄鲁直,乃邪思之尤

也。

如果张戒当文艺检查官,大家可读到的诗,除了《诗经》之外,恐怕就只剩下陶潜和杜甫两家了。这种价值观走到极端,会非常可怕。但这种观点在文学史上却是一种常见的强势观点。

第6页内容

文艺的道德价值观在西方也是非常早见的,在历史上也一直有强势影响。远在古希腊时代,柏拉图就持这种见解︰

《理想国?法律篇》

在一个已有好法律的或是将来要有好法律的城邦里,记起音乐所给的教益和娱乐……年轻的公民必须养成习惯,只爱表现德行的形式和音调。他们把这些形式和音调固定下来,把样本在神庙里展览,不准任何画家或艺术家对它们进行革

新……

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符合法律所定的道德规范,比儒家的讲法还要教条。在柏拉图的理想国还设立了文艺的检查制度︰

《理想国?法律篇》

所以先请你们这些较柔和的诗神的子孙们,把你们的诗歌交给我们的长官们看看,请他们拿它们和我们自己的诗歌比一比;如果它们和我们的一样或是

还更好,我们就给你们一个合唱队,否则就不允许你们表演。

第7页内容

如果说儒家肯定了文学许多正面的功能,法家却刚好相反,认为文学的种种功能都是负面的。商鞅把儒家的诗、书、礼、乐视为弱国的「六虱」的一部份;韩非子更认为「儒者以文乱法」(《韩非子?五蠹》),足以亡国︰

《韩非子?问辩》

主上有令,而民以文学非之;官府有法,而民以私行矫之。人主顾渐其法令而尊学者之智行,此世之所以学文学也。夫言行者,以功用为之的毂者也……今听言观行,不以功用为之的毂;言虽至辩,行虽至坚,则妄发之说也。

韩非指出「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韩非子?亡徵》),可见在法家心目中文学只有负面价值。

第8页内容

在「本体论」一讲中,我们曾提到,道家追求的是非语言文字所能表达的「道」,对文学创作,基本持否定态度。他们对文学价值的态度也是一致的。庄子下面一段话很有代表性。

《庄子?天道》

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

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

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意既不可以言传,文学自不足贵。但「不可以言传」这个观点却与後来的创作者很大的启发,慢慢发展出种种「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弦外之音」,「虚实相生」等等的表现手法。

第9页内容

所谓不可言传的「意」,甚至成为文学创作所追求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价值︰

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严羽虽以禅论诗,其价值观却来自道家。

第10页内容

在西方,柏拉图对文学的价值,也有否定的倾向。原因是他认为文学或其他艺术的创作,都不过是对「理式」的第二重模仿,不足以展示真理。他借他老师苏格拉底的话来发表这个观点。

苏格拉底先解释甚麽是「理式」︰我们经常用一个理式来统摄杂多同名的事物,每类杂多的个别事物各有一个理式。例如「床」是所有个别具体的床的理式,「桌」是所有个别具体的桌的理式。理式事实上就是把事物分类的范畴概念,等于老子所谓道中之象,是所谓「道」或「真理」的组成部份。

跟着苏格拉底指出︰木匠按照理式的床造成了一张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床,而画家的床却是模仿木匠的床画出来的。因此,画家所画的床,只能是第二重的模仿,和真理──床的理式,隔了两层。

虽然苏格拉底也尊敬悲剧诗人荷马,但他认为自己应该更尊重真理。在他看来悲剧诗人和其他艺术家的作品,都是心灵的毒素,使人如看水中物,产生错觉。

以上所述,都记录在《理想国》第十卷,有兴趣可翻阅。可见柏拉图对文学所持的,是一种负面的价值观。

第11页内容

但柏拉图的「理式」观念却启发了後起的西方文论家,他们以此观念建立起正面的文艺价值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我们上一讲介绍过的康德︰

康德《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审美趣味的最高范本或原型,只是一种观念意象,要由每个人在他自己的意识里形成……观念在本质上是一种理性概念,而理想(ideal)则是个别事物作为适合于表现某一观念的形象显现……它只能是一种想象力方面的理想,因为它不基于概念而基于形象显现,而形象显现的功能就是想象力。

换言之,康德认为文艺创作是靠形象思维进行的,但却能把观念中的理想表达。这种表达的价值就是按照作者的理想来改造自然,创造出超越自然的东西︰

《审美判断力的批判》

想象力有很强大的力量,去据现实自然所提供的材料,创造出恍惚是一种第二自然。在经验显得太平凡的地方,我们就借助于想象力来自寻娱乐,将经验加以改造。

理式在康德这里,建立了正面的文学价值观。

西方早期思想家如柏拉图的弟子亚理士多德是肯定文艺的正面价值的,我们在第二讲已介绍过他的模仿说与净化说,此处不详谈了。

第12页内容

回头说儒家的价值论原来涵盖颇广,还有一点非常重要︰他们很重视创作的主体,也就是作家本身的感受。所以相对于「载道说」,他们也提出「言志说」。言志说出现于儒家最早的经典《尚书》︰

《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而汉儒毛亨毛苌在《诗大序》中如此解释︰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第13页内容

儒家重视作者的感情原和他们寓教育于美育的看法有关。《礼记?乐记》有很清晰的论述︰

乐者,音之所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性,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刑政,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当然所说的不离政治功能,但能从感情角度来论文学,无疑是更符合创作规律的。在儒家的立场,当然要求作者对自己的「志」,也就是思想感情,按儒家的道德规范作一翻洗涤变化的功夫。这样一来,「言志」也就是「载道」。

第14页内容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言志说的价值观并不完全按儒家的想法传下去。在汉代,司马迁已把舒发郁结的功能视为文学的重要价值之一;到了六朝,陆机《文赋》更把言志说引申为「言情说」了︰

朱自清《诗言志辨》

诗言志,指的表见德性……可是缘情的五言诗发达了……于是陆机《文赋》第一次铸成「诗缘情以绮靡」这个新语。

由此,中国开始有强调个人感情和讲究文辞的文学价值观。

总的来说,东西方思想家和文学家所提出的文学价值观,其目的不外求真,

求善,求美三个方向。但三个方向并非绝然对立,有时会有交叠之处。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每一方向也会转为强势或弱势,影响那时期的文学创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