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习题解答

第十七章习题解答

第十七章习题解答
第十七章习题解答

第十七章 习题解答

17-1 在双缝实验中,两缝间的距离为0.3mm ,用单色光照明;在离屏1.2m 远的屏上测得相邻的10条暗纹的总宽度为22.78mm ,问所用光的波长是多少?

解 两相邻暗条纹间距为

531.29

78

.22≈=

x ?mm 由相邻暗条纹间距λ?d

D

x =

,得 4

3

10328.610

2.1

3.0531.2-?=??==D d x ?λmm=632.8nm 17-2在双缝实验中,已知两缝的间距为0.7mm ,入射光的波长为600nm ,观察屏和缝的距离为5m ,求屏上的条纹间距。如果把整个装置放入水中(水的折射率为1.33),则结果如何?

解 相邻明(或暗)条纹间距为

29.47

.010********=???==-λ?d D x mm

若把装置放入水中,得

23.333

.129

.4===

'λ?nd D x mm 17-3 用波长为1λ和2λ的两种成份的复色光来做双缝实验。已知双缝的间距为0.6mm ,屏和缝的距离为 1.2m ,其中波长为1λ的第三级明纹距中央明纹为3.30mm ,求1λ的波长是多少?若又知波长6602=λnm ,问两色光明条纹重合时的最低干涉级次各是多少?

解 由明纹中心位置λd

D

k

x =,得 43

11105.510

2.136

.030.3-?=???==

D k xd λmm=550nm 若1λ与2λ的明纹重合,需满足

2211λλk k =

5

65506601221===λλk k

所以,两色光的明条纹重合的最低干涉级次为

61=k 52=k

17-4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用薄玻璃片(折射率4.11=n )覆盖缝1S ,用同样厚度的玻璃片(但折射率7.12=n )覆盖缝2S ,将使原来未放玻璃时屏上的中央明条纹处O 变为第五级明纹。设单色光波长480=λnm ,求玻璃片的厚度l 。

解 如习题17-4图所示,由题意知,未放玻璃时,屏上O 点是中央明条纹,两束光在O 点的光程差为零,即

012=-r r

放玻璃后,O 点变为第五级明纹,两束光在O 点的光程差为λ5,即

λ5)()(1122=+--+-l n l r l n l r

联立上两式,得玻璃片厚度

312100.84

.17.1480

55?=-?=-=

n n l λnm=6100.8-?m

17-5 用白色平行光束照射空气中的折射率为1.33的肥皂膜,当我们的观察方向与膜面法线成 30角时,看到肥皂膜的反射光为亮度均匀波长为500nm 的绿色光,求肥皂膜的最小厚度。若膜处于该厚度,从膜的法线方向上看,反射光的波长为多少?

解 由于只有肥皂膜上表面的反射光存在半波损失,对观察到的反射光的光程差满足

λλ

?k i n n e =+

-=2

sin 22212

2

令1=k ,肥皂膜的最小厚度为

4.10130

sin 133.14500

sin 42

2

2

2

2

12

2=?-=

-=

i

n n e λ

nm

在膜的法线方向看反射光,膜上下表面反射光的光程差满足

λλ

?k e n =+

=2

22,得

习题17-4图

O

1

24

.539124.10133.141242-=-??=-=

k k k e n λnm 只有1=k ,4.539=λnm 在可见光范围内。

17-6 如图所示,用白光垂直照射厚度400=e nm 的薄膜,若折射率为4.12=n

(1)若321n n n >>,问反射光中哪些波长的可见光得到加强?

(2)若12n n <,32n n <,则反射光中又是哪种波长的可见光得到加强? 解 (1)如习题17-6图所示。由于薄膜上下两个表面的反射光都没有半波损失,反射光加强的条件是

λ?k e n ==22光程差

k

k k e n 1120

4004.1222=??==

λnm 只有2=k ,560=λnm 的反射光得到加强。

(2)只有薄膜下表面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反射光加强的条件是

λλ

?k e n =+

=2

22,得

1

22240124004.141242-=-??=-=

k k k e n λnm 只有2=k ,3=k 时,相应的波长分别为747=λnm ,448=λnm 的可见光得到加强。

17-7 用白色可见光垂直照射空气中厚度为7100.8-?m 的透明薄膜,其折射率为1.5,试问

(1)膜的反射光中哪些波长的光加强? (2)膜的透射光中哪些波长的光加强?

解 (1)只有薄膜上表面的反射光有半波损失,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干涉加强的条件是

λλ

k ne =+

2

2 ,...3,2,1=k

λ

3习题17-6图

1

2480012100.85.141247-=-???=-=-k k k ne λnm

只有654,,=k 时,相应的波长4nm .436533.3nm .7nm 685,,

=λ的反射光得到加强。

(2)只有当上下表面的反射光干涉减弱时,透射光加强

2

)

12(2

λ

+=+

k ne ,...3,2,1=k

k

k k ne 2400100.85.1227=???==-λnm

只有654,,=k 时,相应的波长nm 400nm 804nm 600,,=λ的透射光得到加强。

17-8 一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厚度均匀的薄油膜上,油膜覆盖在玻璃板上,油的折射率为1.30,玻璃的折射率为1.50,若单色光的波长由连续可调光源产生,观察到500nm 与700nm 这两个波长的单色光在反射中消失,试求油膜的厚度。

解法一 由于在油膜上下表面反射时都有相应跃变π,所以反射光干涉相消的条件是2

)12(2λ+=

k ne 。 又单色光的波长连续可调,此两波长是两个相邻的干涉相消波长,于是有

2

)12(2)12(22

1λλ-=+=

k k ne nm n e 673)

500700(30.12500700)(21212=-???=-=

λλλλ

解法二 油膜上下表面的反射光都有半波损失,反射光干涉减弱要满足

2

)

12(2λ

+=k ne (1)

对5001=λnm ,有

2

)

12(21

1λ+=k ne (2)

对7002=λnm ,有

2

)

12(22

2λ+=k ne (3)

(2)式和(3)式相除,得5

7

12121221==++λλk k

即5

1

57,214102121+=

+=k k k k ,由于21,k k 均为正整数,所以 3,212==k k

67330

.14700

54)

12(2

2=??=

+=n

k e λnm

17-9 图示为干涉膨胀仪。已知样品的平均高度为2103-?m ,用3.589=λnm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当温度由17℃上升到30℃时,看到有20条条纹移过,问样品的热膨胀系数为多少?

(提示:热膨胀系数)

(000

t t L L L --=

β)

解 如习题17-9图所示。假设以样品的平均高度处为观察点,每移过一条条纹,空气劈尖的厚度都要减少

2

λ

,有 λλ

102

200=?

=-L L

所以,样品的热膨胀系数为

1

52

9

000001051.1)

1730(10310

3.58910)

(10)(----?=-????=

-=

--=

C t t L t t L L L λ

β

17-10 如图所示,利用空气劈尖测量金属丝的直径,用单色光垂直照射。已知3.589=λnm ,88.28=L mm ,测得30条暗纹的距离为4.29mm ,求金属丝的直径d 。

解 由题意知,相邻暗纹的间距为

148.029

29

.4==

l mm 相邻暗纹处空气膜的厚度差为2

λ

?=

e ,由几何关系

习题17-9图

d

习题17-10图

l

e L d ?=得 148

.088

.28103.5895.06???==

-l L

e d ?=0.0575mm

17-11在牛顿环装置的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之间充满折射率33.1=n 的透明液体(设平凸透镜和平玻璃板的折射率都大于 1.33)。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300cm 。波长650=λ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在牛顿环装置上,凸透镜顶部刚好与平玻璃板接触。求:

(1)从中心向外数第十个明环所在处的液体的厚度。 (2)第十个明环的半径。

解 (1)由于反射光只在透明液体的下表面产生半波损失,则明纹条件为

λλ

k ne =+

2

2 ,...3,2,1=k

第十个明环所在处液体的厚度为

69

1032.233

.1410650194)12(--?=???=-=n k e λm

(2)由明环半径n

R k r 2)12(λ

-=

,得 39

21073.333

.121065010300192)12(---?=?????=-=n R k r λm

或由几何关系Re 22≈r ,得

3621073.31032.2103002Re 2---?=????==r m

17-12 在牛顿环装置中,如果在透镜和玻璃板间充满某种液体后,第10个明环的直径由1.40cm 变为1.27cm ,求该液体的折射率。

解 设液体的折射率为n ,明环半径公式为n

R k r 2)12(λ

-= 对空气,有

2

)12(1λ

R k r -=

充满液体后,有

n

R k r n 2)12(λ

-=

由上两式得

22.127

.140.1222

212

21===

=

n

n

D D r r n 17-13 利用牛顿环的干涉条纹,可以测定凹曲面的曲率半径。在透镜磨制工艺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是:将已知半径的平凸透镜的凸面放在待测的凹面上(如图所示),在两镜面之间形成空气层,可观察到环状的干涉条纹。设从中心向外数的第40个暗环的半径为2.25cm ,平凸透镜的曲率半径023.11=R m ,波长

3.589=λnm ,求待测凹面的曲率半径2R

解 在以1O 为圆心的圆上,有

2112

12)(e R R r --=

1122e R r ≈

同理,在以2O 为圆心的圆上,有

2222e R r ≈

暗环条件为

2

)

12(2

λ

+=+

k e ,...

3,2,1,0=k 把空气层的厚度2

2122122R r R r e e e -

=-=代入上式,得 λk R r R r =-)22(22

212 074.110

3.589023.1401025.21025.2023.19

424

212212=???-???=-=---λkR r r R R m

习题17-13图

2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运筹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线性规划具有唯一最优解就是指 A.最优表中存在常数项为零 B.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C.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 D.可行解集合有界 2.设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 则基本可行解为 A.(0, 0, 4, 3) B.(3, 4, 0, 0) C.(2, 0, 1, 0) D.(3, 0, 4, 0) 3.则 A.无可行解 B.有唯一最优解medn C.有多重最优解 D.有无界解 4.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 对任意可行解X 与Y,存在关系 A.Z > W B.Z = W C.Z≥W D.Z≤W 5.有6 个产地4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10个变量24个约束

B.有24个变量10个约束 C.有24个变量9个约束 D.有9个基变量10个非基变量 6、下例错误的说法就是 A.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大值 B.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小值 C.标准型的常数项非正 D.标准型的变量一定要非负 7、m+n-1个变量构成一组基变量的充要条件就是 A.m+n-1个变量恰好构成一个闭回路 B.m+n-1个变量不包含任何闭回路 C.m+n-1个变量中部分变量构成一个闭回路 D.m+n-1个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线性相关 8.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存在关系 A.原问题无可行解,对偶问题也无可行解 B.对偶问题有可行解,原问题可能无可行解 C.若最优解存在,则最优解相同 D.一个问题无可行解,则另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 9、有m个产地n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m+n-1个基变量 B.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 C.有mn个变量m+n-1约束 D.有m+n-1个基变量,mn-m-n-1个非基变量 10.要求不超过第一目标值、恰好完成第二目标值,目标函数就是

医学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征?其相互关系如何?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 (1)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称为神经调节。其基本方式为反射。反射可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大类。在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是指由内分泌细胞或某些组织细胞生成并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或局部的组织细胞,调节其活动。有时体液调节受神经系统控制,故可称之为神经-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自身调节是指机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自身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自身调节是生理功能调节的最基本调控方式,在神经调节的主导作用下和体液调节的密切配合下,共同为实现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调控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的作用快速而且比较精确;体液调节的作用较为缓慢,但能持久而广泛一些;自身调节的作用则比较局限,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尚未参与或并不参与时发挥其调控作用。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三者是人体生理功能活动调控过中相辅相成、不可缺少的三个环节。 1.什么是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其形成原理是什么?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其的形成原理主要是:(1)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匀:胞内为高K+,胞外为高Na+、Cl-。(2)静息状态时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形成K+电-化学平衡,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电位。(3)Na+的扩散:由于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存在K+- Na+渗漏通道。(4)Na+- K+泵的活动也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原因之一。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多元统计分析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解决多指标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2、回归参数显著性检验是检验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是否著. 3、聚类分析就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通常聚类分析分为 Q型聚类和 R型聚类。 4、相应分析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列联表行因素A 和列因素B 的基本分析特征和它们的最优联立表示。 5、因子分析把每个原始变量分解为两部分因素:一部分为公共因子,另一部分为特殊因子。 6、若 () (,), P x N αμα ∑=1,2,3….n且相互独立,则样本均值向量x服从的分布 为_x~N(μ,Σ/n)_。 二、简答 1、简述典型变量与典型相关系数的概念,并说明典型相关分析的基本思想。 在每组变量中找出变量的线性组合,使得两组的线性组合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系数。选取和最初挑选的这对线性组合不相关的线性组合,使其配对,并选取相关系数最大的一对,如此下去直到两组之间的相关性被提取完毕为止。被选出的线性组合配对称为典型变量,它们的相关系数称为典型相关系数。 2、简述相应分析的基本思想。 相应分析,是指对两个定性变量的多种水平进行分析。设有两组因素A和B,其中因素A包含r个水平,因素B包含c个水平。对这两组因素作随机抽样调查,得到一个rc的二维列联表,记为。要寻求列联表列因素A和行因素B的基本分析特征和最优列联表示。相应分析即是通过列联表的转换,使得因素A

和因素B 具有对等性,从而用相同的因子轴同时描述两个因素各个水平的情况。把两个因素的各个水平的状况同时反映到具有相同坐标轴的因子平面上,从而得到因素A 、B 的联系。 3、简述费希尔判别法的基本思想。 从k 个总体中抽取具有p 个指标的样品观测数据,借助方差分析的思想构造一个线性判别函数 系数: 确定的原则是使得总体之间区别最大,而使每个总体内部的离差最小。将新样品的p 个指标值代入线性判别函数式中求出 值,然后根据判别一定的规则,就可以判别新的样品属于哪个总体。 5、简述多元统计分析中协差阵检验的步骤 第一,提出待检验的假设 和H1; 第二,给出检验的统计量及其服从的分布; 第三,给定检验水平,查统计量的分布表,确定相应的临界值,从而得到否定域; 第四,根据样本观测值计算出统计量的值,看是否落入否定域中,以便对待判假设做出决策(拒绝或接受)。 协差阵的检验 检验0=ΣΣ 0p H =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00p H =≠ΣΣI : /2 /2**1exp 2np n e tr n λ???? =-?? ? ???? S S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十七章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由P(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解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已知的情况下,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现用图17—1来说明怎样根据IS—LM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17—1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当价格P的数值为P1时,此时的LM曲线LM(P1)与IS曲线相交于E1点,E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1和r1。将P1和y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1。 现在假设P由P1下降到P2。由于P的下降,LM曲线移动到LM(P2)的位置,它与IS曲线的交点为E2点。E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分别为y2和r2。对应于上图中的点E2,又可在下图中找到D2点。按照同样的程序,随着P的变化,LM曲线和IS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和P。于是就有许多P与y的组合,从而构成了下图中一系列的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关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向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图17—1 2.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 解答: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指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的。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来调控宏观经济,所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被称为需求管理政策。 3.总供给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运筹学典型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60分) 1、已知线性规划(20分) MaxZ=3X1+4X2 X1+X2≤5 2X1+4X2≤12 3X1+2X2≤8 X1,X2≥0 其最优解为: 基变量X1X2X3X4X5 X33/2 0 0 1 -1/8 -1/4 X25/2 0 1 0 3/8 -1/4 X1 1 1 0 0 -1/4 1/2 σj 0 0 0 -3/4 -1/2 1)写出该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2)若C2从4变成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4)如果增加一种产品X6,其P6=(2,3,1)T,C6=4该产品是否应该投产?为什么?解: 1)对偶问题为 Minw=5y1+12y2+8y3 y1+2y2+3y3≥3 y1+4y2+2y3≥4 y1,y2≥0 2)当C2从4变成5时, σ4=-9/8 σ5=-1/4 由于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仍然都是小于0的,所以最优解不变。 3)当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 X=9/8 29/8 1/4 由于基变量的值仍然都是大于0的,所以最优解的基变量不会发生变化。 4)如果增加一种新的产品,则 P6’=(11/8,7/8,-1/4)T σ6=3/8>0 所以对最优解有影响,该种产品应该生产 2、已知运输问题的调运和运价表如下,求最优调运方案和最小总费用。(共15分)。 B1B2B3产量销地 产地 A1 5 9 2 15 A2 3 1 7 11 A3 6 2 8 20 销量18 12 16 解:初始解为

计算检验数 由于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小于0,所以不是最优解,需调整 调整为: 重新计算检验数 所有的检验数都大于等于0,所以得到最优解 3、某公司要把4个有关能源工程项目承包给4个互不相关的外商投标者,规定每个承包商只能且必须承包一个项目,试在总费用最小的条件下确定各个项目的承包者,总费用为多少?各承包商对工程的报价如表2所示: (15分) 项目 投标者 A B C D 甲 15 18 21 24 乙 19 23 22 18 丙 26 17 16 19 丁 19 21 23 17 答最优解为: X=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总费用为50 4. 考虑如下线性规划问题(24分)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18 1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2 0 0 11 A 3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7 12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0 2 2 11 A 3 0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安全问答题和答案

安全问答题及答案 【篇一:安全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t>1.什么是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工作时间内、生产岗位上发生的和生产或工作相关的人身伤害事故,包括轻伤、重伤、死亡、急性中毒等。 2.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采取哪些措施? 单位立即向劳动部门报告,如单位不报告,职工或职工家属应直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保护现场,以便有关人员调查确认;抢救伤员,尽可能减少人员伤害程度。 3.为了防止电、气焊作业中的灼伤事故,正确地使用防护用品对上衣、裤脚、手套的穿戴有哪些要求? 上衣不准扎在裤子里,裤脚不准塞在靴子里,手套要套在袖口外。 4.家庭安全生活需掌握哪些技能?并各举一例。 家庭防害:如正确使用、妥善保管杀虫剂、洗涤剂等有毒有害的生活用品。 家庭防险:防止意外烫伤、触电、煤气中毒等。 家庭保安:掌握防盗、防骗等知识。 5.保护接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既适用于高压,也适用于低压。 6.装卸作业中,从运行的吊车上落包砸伤人,属于哪类事故? 物体打击 7.氧气瓶和乙炔瓶工作间距不应少于多米?

5米 8.遇到断开的高压线对人员造成伤亡时,应采取什么措施? 用干燥的长木棍将高压电线挑开,再进急救。 9.大型会议和活动的组织者要注意哪些安问题? 要制定周密的安全措施和应急方案,并参加者进行指导性讲解;活 动场所要有够的安全通道,并保证畅通,便于识别;保证电气和机 械设备安全状态良好。 10.大型会议和活动的参加者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要了解掌握安全通道情况,熟悉逃生路线;对可能出现的停电、火情、拥挤等意外事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应急知识;遇到意外事件,要服从统一安排和疏导,要有互助精神。 11.不锈钢餐具不易用什么溶液洗涤,为什么? 碱性溶液,它会溶解不锈钢中含有的微量有害金属,影响身体健康。 12.人造纤维板制成的物品会散发出什么气体,引发何种疾病? 甲醛气体,会弓i发呼吸道炎症。 13.杀虫剂会诱发哪些疾病? 淋巴癌、软组织肉瘤和肌肉恶性肿瘤等疾病。 14.外出登山,遇雷雨时为防雷击应注意什么? 不要在高峰处停留、不要手扶铁索、不要在树下避雨。 15.在山上游玩时,怎样利用树木来识别方向? 树冠大、枝叶茂盛的一侧是南方;树干阴湿多苔薛、树皮粗糙的一 侧是北方。 16.为保证安全,对放风筝的地点有何要求?

聚类分析练习题20121105

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练习题 一、选择题 1.需要在聚类分析中保序的聚类分析是( )。 A.两步聚类 B.有序聚类 C.系统聚类 D.k-均值聚类 2.在系统聚类中2R 是( )。 A.组内离差平方和除以组间离差平方和 B.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组内离差平方和 C.组间离差平方和除以总离差平方和 D.组间均方除以总均方。 3.系统聚类的单调性是指( )。 A.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增的 B.每步并类的距离是单调减的 C.聚类的类数越来越少 D.系统聚类2R 会越来越小 4.以下的系统聚类方法中,哪种系统聚类直接利用了组内的离差平方和。( ) A.最长距离法 B.组间平均连接法 C.组内平均连接法 D.WARD 法 5.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最不稳健( )。 A.2 1()p ik jk k x x =-∑ B. 1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6. 以下系统聚类方法中所用的相似性的度量,哪种考虑了变量间的相关性( )。A.2 1()p ik jk k x x =-∑ B. 1 p ik jk k ik jk x x x x =-+∑ C. 21 p k =∑ D. 1()()i j i j -'x -x Σx -x 7.以下统计量,可以用来刻画分为几类的合理性统计量为( )? A.可决系数或判定系数2R B. G G W P P -

C.()/(1) /() G G W P G P n G -- - D.() G W P W - 8.以下关于聚类分析的陈述,哪些是正确的() A.进行聚类分析的统计数据有关于类的变量 B.进行聚类分析的变量应该进行标准化处理 C.不同的类间距离会产生不同的递推公式 D.递推公式有利于运算速度的提高。D(3)的信息需要D(2)提供。 9.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所要求统计数据的不同是() A.判别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聚类分析有该变量 B.聚类分析没有刻画类的变量,判别分析有该变量 C.分析的变量在不同的样品上要有差异 D.要选择与研究目的有关的变量 10.距离判别法所用的距离是() A.马氏距离 B. 欧氏距离 C.绝对值距离 D. 欧氏平方距离 11.在一些条件同时满足的场合,距离判别和贝叶斯判别等价,是以下哪些条件。 () A.正态分布假定 B.等协方差矩阵假定 C.均值相等假定 D.先验概率相等假定 12.常用逐步判别分析选择不了的标准是() A.Λ统计量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B.Λ统计量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C.判定系数越小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D.判定系数越大变量的判别贡献更大 二、填空题 1、聚类分析是建立一种分类方法,它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按照它们在性质上的_______________进行科学的分类。 2.Q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__进行聚类,R型聚类法是按_______进行聚类。 3.Q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常见是、、,而R型聚类相似程度指标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 、。 4.在聚类分析中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消除不同量纲或数量级的影响,达到数据间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3)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问最优解是否有变化; 4)c2 由 1 变为 2,是否影响最优解,如有影响,将新的解求出。 Cj CB 0 0 Cj-Zj 0 4 Cj-Zj 3 4 Cj-Zj 最优解为 X1=1/3,X3=7/5,Z=33/5 2对偶问题为Minw=9y1+8y2 6y1+3y2≥3 3y1+4y2≥1 5y1+5y2≥4 y1,y2≥0 对偶问题最优解为 y1=1/5,y2=3/5 3 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 则P2’=(1/3,1/5σ2=-4/5<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4)c2 由 1 变为2 σ2=-1<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7. 求如图所示的网络的最大流和最小截集(割集,每弧旁的数字是(cij , fij )。(10 分) V1 (9,5 (4,4 V3 (6,3 T 3 XB X4 X5 b 9 8 X1 6 3 3 X4 X3 1 8/5 3 3/5 3/5 X1 X3 1/3 7/5 1 0 0 1 X2 3 4 1 -1 4/5 -11/5 -1/3 1 - 2 4 X 3 5 5 4 0 1 0 0 1 0 0 X4 1 0 0 1 0 0 1/3 -1/ 5 -1/5 0 X5 0 1 0 -1 1/5 -4/5 -1/3 2/5 -3/5 VS (3,1 (3,0 (4,1 Vt (5,3 V2 解: (5,4 (7,5 V4 V1 (9,7 (4,4 V3 (6,4 (3,2 Vs (5,4 (4,0 Vt (7,7 6/9 V2 最大流=11 (5,5 V4 8. 某厂Ⅰ、Ⅱ、Ⅲ三种产品分别经过 A、B、C 三种设备加工。已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设备的现有加工能力及每件产品的预期利润见表:ⅠⅡⅢ设备能力(台.h A 1 1 1 100 B 10 4 5 600 C 2 2 6 300 单

小学情景问答题及答案

班主任工作教育情境问答答题参考 1.小凡总爱迟到,每周的五天中他至少要迟到三回,迟到的原因不是堵车了,就是起床晚了,要不就是家里的早饭做得太迟了…… 假如您是小凡的班主任,您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答案:班主任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情况,采取措施,家校双方共同配合。用宽容的心态批评教育,用为了学生健康成长呼唤学生心灵的教育方法。在其不迟到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2.课间,小强和小龙打架了,吴老师将他俩带到办公室了解情况。吴老师问:“谁先动手打人的”小龙说:“他先打我的。”吴老师问小强:“您为什么要打他”小强说:“是他先骂我,我才打他的。” 接下来,吴老师应该如何教育这两个打架的学生 答案:吴老师应教育两位学生认识到:打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每个人都力求做到有修养、讲文明,待人接物以和为贵。 3.上课时,周老师安排同学们做课堂练习,自己来回巡视,作个别指导。忽然她发现小兰的桌脚旁有几张废纸片,很是扎眼,与教室整洁的环境格格不入,于是她走到埋头做题的小兰身边,轻声提醒道:“请您把地上的纸片捡起来。”谁知小兰低头瞟了一眼,抬起头来说:“不是我扔的,为啥要让我来捡呢”如果您是周老师,您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如何以此教育小兰和大家 答案:集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4.小欣和小浩是非常要好的同桌,他俩无话不说,课间没说够,上课时接着说,说到兴起时还不时地发出叽叽咯咯的笑声,引起上课教师的注意,受到老师的批评。但他俩并没有因此引以为戒,继续我行我素,上述行为常常出现在各科的课堂上。 如果您是他俩的班主任,您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先进行个别谈话,攻心为上;还可以和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若不奏效,可以考虑调整座位。 5.小亮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凡是规定当堂课交的作业,王老师还能看到他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但只要需回家完成的作业,从来就见不到小亮的作业本。面对老师和班干部的询问,小亮的回答常常是:“我做了,放在家里,忘带了。” 如果您是王老师,如何教育小亮 答案:王老师应该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校合作,教育小亮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共同培养小亮良好学习习惯。 6.新学年开始了,班干部要进行调整,李老师本着人尽其才的原则,尽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中来。小陈学习基础好,对班级工作有热情,心地善良,但气量不够大,组织能力欠佳。小磊学习基础欠佳,常有违纪行为,但在班里人缘好,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习题解答_第五章

第五章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有何区别 答:即根据一定的判别准则,判定一个样本归属于哪一类。具体而言,设有n 个样本,对每个样本测得p 项指标(变量)的数据,已知每个样本属于k 个类别(或总体)中的某一类,通过找出一个最优的划分,使得不同类别的样本尽可能地区别开,并判别该样本属于哪个总体。聚类分析是分析如何对样品(或变量)进行量化分类的问题。在聚类之前,我们并不知道总体,而是通过一次次的聚类,使相近的样品(或变量)聚合形成总体。通俗来讲,判别分析是在已知有多少类及是什么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而聚类分析是在不知道类的情况下进行分类。 试述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 答:系统聚类的基本思想是:距离相近的样品(或变量)先聚成类,距离相远的后聚成类,过程一直进行下去,每个样品(或变量)总能聚到合适的类中。 对样品和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时, 所构造的统计量分别是什么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构造 答: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时,用距离来测定样品之间的相似程度。因为我们把n 个样本看作p 维空间的n 个点。点之间的距离即可代表样品间的相似度。常用的距离为 (一)闵可夫斯基距离:1/1 ()() p q q ij ik jk k d q X X ==-∑ q 取不同值,分为 (1)绝对距离(1q =) 1 (1)p ij ik jk k d X X ==-∑ (2)欧氏距离(2q =) 21/2 1 (2)() p ij ik jk k d X X ==-∑ (3)切比雪夫距离(q =∞) 1()max ij ik jk k p d X X ≤≤∞=- (二)马氏距离 (三)兰氏距离 对变量的相似性,我们更多地要了解变量的变化趋势或变化方向,因此用相关性进行衡量。 将变量看作p 维空间的向量,一般用 2 1()()()ij i j i j d M -'=--X X ΣX X 11()p ik jk ij k ik jk X X d L p X X =-=+∑

第17章课后题答案

第17章 光的衍射答案 17-2. 衍射的本质是什么?衍射和干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光波的衍射现象是光波在传播过程中经过障碍物边缘或孔隙时发生的展衍现象,其实质是由被障碍物或孔隙的边缘限制的波振面上各点发出的子波相互叠加而产生。而干涉则是由同频率、同方向、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波的叠加而成。 17-7. 光栅衍射和单缝衍射有何区别?为何光栅衍射的明条纹特别明亮而暗区很宽? 答:光栅衍射是多光束干涉和单缝衍射的总效果。其明条纹主要取决于多光束干涉,光强与狭缝数成正比,所以明纹很亮;又因为相邻明条纹间有个暗条纹,而且一般较宽,所以实际上在两条明条纹之间形成一片黑暗背景。 17-8. 试指出当衍射光栅常数为下述三种情况时,哪些级次的衍射明条纹缺级?(1)a+b=2a; (2)a+b=3a; (3)a+b=4a. 答:当(1)a+b=2a 时,±2,±4,±6…2k…(k=±1,±2,…)级缺级; 当(2)a+b=3a 时,±3,±6,±9…3k…(k=±1,±2,…)级缺级; 当(3)a+b=4a 时,±4,±8,±12…4k…(k=±1,±2,…)级缺级。 17-9. 一单色平行光垂直照射一单缝,若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求前一种单色光的波长。 解:单缝衍射的公式为: 2)12(sin λ θ+=k a 当nm 600=λ时,k=2, ' λλ=时,k=3, 当其第三级明条纹位置正好与600nm 的单色平行光的第二级明条纹位置相重合时,θ相同,所以有: 2 )132(2600)122(sin ' λθ+?=+?=a 由上式可以解得 nm 6.428'=λ 17-10. 单缝宽0.10mm ,透镜焦距为50cm ,用5000=λ埃的绿光垂直照射单缝,求:(1)位于透镜焦平面处的屏幕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和半角宽度各为多少? (2)若把此装置浸入水中(),中央明条纹的半角宽度又为多少? 解:中央明纹的宽度为f na x λ 2=?,半角宽度为na λ θ1sin -= (1)在空气中,1=n ,所以有 3310100.55.01010.010500022---?=????==?f na x λ m 3310 1 1100.51010.0105000sin sin -----?=??==na λθrad

问答题及答案

问答题及答案

问答题: 1. 简述候选码和主码的定义及二者的联系。 答案:{ a)候选键(candidate key):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称为候选键。 b)候选键可以有多个; c)主键(primary key):用户选作元组标识的一个候选键称为主键。 d)主键是候选键中一个. } 2. 简述数据库系统如何实现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 a)数据库系统内部采用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的结构来实现数据与应用之间的独立性。 b)当数据的物理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模式/内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使外模式不变,从而实现应用与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c)当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时,通过修改外模式/模式的映像关系,可以保证外模式不便,实现应用与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 3. 简述索引的优点?(至少3种) 答案:{ a)有了索引,可以极大提高系统的检索性能,可以大大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这也是创建索引的最主要原因; b)通过创建唯一性索引,可以确保表中每一行数据的唯一性; c)可以加速表与表之间的连接,特别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参照完整性; d)在使用分组子句和排序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可以显著提高查询中分组和排序的效率。 } 5. 试述SQL语言的功能分类? 答案:{ SQL语言的功能可分为四部分: a)数据定义功能; b)数据控制功能; c)数据查询功能; d)数据操纵功能。 }

6. 简述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及其实现? 答案:{ a)实体完整性约束;primary key b)参照完整性约束;foreign key c)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约。Not null, check, unique, default } 8. 基本的封锁类型有几种?试叙述它们的含义。 答案:{ a)两种:共享锁和排它锁; b)共享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S锁,则事务T可以读A,但不能修改A,其他事务只能再给A加S锁,而不能加X锁,直到T释放了A上的S锁为止。 c)排它锁指若事务T给数据对象A加了X锁,则T可以读取和修改A,但其它事务不能给A加任何类型的锁和进行任何操作。 } 9. 简述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 答案:{ a)需求分析:需求收集和分析,给出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 b)概念结构设计:设计概念结构,给出基本E-R图; c)逻辑结构设计:设计逻辑结构,给出与具体DBMS所支持的逻辑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d)物理结构设计:为给定的逻辑数据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要求的物理结构,进行评价; e)数据库实施:数据的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 f)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库试运行、运行之后,要对数据库进行各种维护。 } 10. 试述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及二级映象功能?答案:{ a)模式也称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b)外模式也称子模式,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c)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 d)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象:外模式/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两层映象保证了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能够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后答案详解 第十七章 索赔

第十七章索赔 一、思考题 1.简述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争议产生的原因。 答:国际货物买卖中,争议的产生往往是因买卖双方的各自的权利、义务问题而引起的,甚至导致发生仲裁、诉讼等情况。买卖双方发生争议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情况: (1)卖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例如,不交付货物或虽然交货但所交货物的品质、数量、包装等不符合合同规定。 (2)买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例如,不能按照合同规定派船接货、指定承运人、支付货款或开出信用证,无理拒收货物等。 (3)合同中所订条款欠明确。例如,“立即装运”、“即期装运”,在国际贸易中无统一解释,买卖双方对此理解不一致或从本身的利益出发各执一词。 2.各国法律对于违约行为的区分方法有哪些区别?对于不同违约行为的违约责任又是如何规定的? 答:(1)我国《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我国《合同法》第8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合同义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同期间内仍未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合同法》又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 (2)英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英国的法律规定,当事人一方“违反要件”,受损害一方除可要求损害赔偿外,还有权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担保”或“违反随附条件”,受损害一方有权请求违约的一方给予损害赔偿,但不能解除合同;当事人一方“违反中间性条款或无名条款”,违约方应承担的责任须视违约的性质及其后果是否严重而定。 (3)美国法律的相关规定 美国法律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以致使另一方无法取得该交易的主要利益,则是“重大违约”。在此情况下,受损害的一方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损害赔偿。如果一方违约,情况较为轻微,并未影响对方在该交易中取得的主要利益,则为“轻微违约”,受损害的一方只能要求损害赔偿,而无权解除合同。 (4)《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相关规定 按《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结果,如使另一方当事人蒙受损害,以至于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即为根本违反合同。若一方违反合同构成根本违反合同时,受损害的一方就可以宣告合同无效,同时有权向违约方提出损害赔偿的要求。如违约的情况尚未达到根本违反合同的程度,则受损害方只能要求损害赔偿而不能宣告合同无效。 3.何谓索赔期限?为什么在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索赔条款中通常应规定索赔期限? 答:(1)索赔期限的含义

运筹学例题解析

(一)线性规划建模与求解 B.样题:活力公司准备在5小时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1 单位分别消耗2小时、1小时。又根据市场需求信息,乙产品的产量应该至少是甲产品产量的3倍。已知甲、乙两种产品每销售1单位的利润分别为3百元和1百元。请问:在5小时内,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单位,才能够使得总销售利润最大 要求:1、建立该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2、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和最大销售利润值,并写出解的判断依据。如果不存在最优解,也请说明理由。 解:1、(1)设定决策变量: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1 、x 2 单位 。 (2)目标函数: max z=2 x 1+x 2 (3)约束条件如下:1221 12 25..3,0+≤??≥??≥?x x s t x x x x 2、该问题中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和顶点见图1所示,其中可行域用阴影部分标记,不等式约束条件及变量约束要标出成立的方向,目标函数只须画出其中一条等值线, 结论:本题解的情形是: 无穷多最优解 ,理由: 目标函数等值线 z=2 x 1+x 2与约 束条件2 x 1+x 2≤5的边界平行 。甲、乙两种产品的最优产量分别为 (5,0)或(1,3)单位;最大销售利润值等于 5 百元。 (二)图论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样题 A.正考样题(最短路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清华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第三版267-268页例 13)某企业使用一台设备,每年年初,企业都要做出决定,如果继续使用旧的,要付维修费;若购买一台新设备,要付购买费。但是变卖旧设备可以获得残值收入,连续使用1年、2年、3年、4年以上卖掉的设备残值分别为8万元、6万元、3万元和0万元。试制定一个5年的更新计划,使总支出最少。已知设备在各年的购买费与维修费如表2所示。要求:(1)建立某种图论模型;(2)求出最少总支出金额。

问答题及答案

试述游泳教学具有哪些特点: 答:1、安全是首要问题,2、重视熟悉水性的教学,3、呼吸是教学重点,4、重新建立条件反射,5、用力习惯不一样,6、无视觉和听觉的帮助,只能依靠本体感觉,7、体能是基础,必须学练结合,8、要克服恐水心理。 简述游泳教学中由陆到水的原则? 答:首先从陆上的模仿练习开始,通过陆上模仿建立起所学动作的基本概念,然后再过渡到水中练习。1、陆上模仿练习,2、水中有固定支撑练习,3、水中无固定支撑练习,4、水中无支撑练习。 简述蛙泳平收腿的特征? 答:两膝之间太宽,大腿收得多,小腿收得少,往往会形成脚掌对水的动作(平收腿),减少了对水面积,动作效果不好。 简述蛙泳的减阻为什么比其他泳式更重要? 答:由于蛙泳水下移臂和收腿动作给身体带来的阻力,蛙泳的前进速度不像爬泳和仰泳那样均匀,为减小身体遇到的阻力,应注意在整个游程中通过收颌,微耸肩,四肢尽量伸展来保持良好的流线型,减小阻力。爬泳两臂划水的配合有哪几种方式? 答:1、前交叉配合,缺点:动作不连贯,速度均匀性差,2、中交叉配合,有利于发挥力量,提高频率,3、后交叉配合,使身体保持平稳,有连续推进力,4、中前交叉和中后交叉。 试述循序渐进原则。 答:指教学中根据学员认识活动的特点,人体机能和动作形成的规律,正确地安排教学内容、步骤和运动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未知到已知,逐步深化,循序渐进,使学员能系统地学习知识、有效地掌握动作技术。1、手段、动作的难度安排由易到难,2、按照游泳教学课的规律,3、先教基本的,再教先进的,4、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负荷。 简述直观性原则? 答:指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员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员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使学员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有助于动作技能的形成。1、示范,2、手势的运用,3、挂图、照片、幻灯、录像等直观教具的运用,4、语言的运用。 自由泳腿部常见错误和纠正方法? 答:1、屈髋打腿:这是腰部过于放松、屈髋造成的。改正方法:塌腰、挺肚子、大腿朝水面上抬。2、屈膝打腿:脚腕太硬(锄头脚),改正方法同上。3、在水面上打腿:打腿时小腿上抬过多,改正方法:控制腿露出水面的高度,在打水的时候把脚掌抬到水面就可以了。4、打水效果差:腿是基础,呼吸是难点,配合是关键,能连续打腿25米经后再教配合。 试述自由泳臂部和呼吸动作的技术动作要点? 答:1、呼吸动作与身体绕纵轴的转动同时进行,2、转头应在身体的转动幅度达到最大时进行,3、吸气的时机要掌握好,4、用口鼻缓缓呼气,随划水逐渐增大呼气幅度,5、吸气时头和肩向同侧转动,6、口在低于水面的波谷中吸气,不能抬头。 要点:1、手臂动作:1)入水2)划水3)出水4)移臂5)节奏,2、两臂配合3、划水与呼吸配合:1)划手转头慢吐气2)手出水嘴出水快吐气3)手入水、头复原稍闭气,4、手腿配合动作:划两次手,呼吸一次,打6次腿的配合。 为什么游泳能强身健体? 答:游泳是连续不间断运动,属于有氧锻炼,游泳过程中一般无间歇时间,练习密度较大,锻炼效益较高,在游泳中不断变换各种姿势的游法,运用变换练习法进行锻炼,有利于提高身体的适应能力和健身效果。 1、游泳能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2、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3、增强运动系统的功能, 4、使身体成分比 例更加合理,5、改善体温调节机制,6、预防治疗疾病,7、磨炼意志并促进心理和智力发展。 试述决定反应速度的生理学因素? 答:1、感爱器的敏感程度、中枢延搁、效应器的兴奋性,2、中枢神经系统的灵敏性和兴奋性,3、条件反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在探究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明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为分析电流与电压的定量关系,请你在图17.1-2 的方格中建立有关坐标轴并制定其标度,把表中的数据 在坐标系中描点。 (2)小英说,从图中可以看出,这些数据中有一组是 明显错误的,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可能是读取 这组数据时粗心所引起的,分析时需要把它剔除掉。这 是哪组数据? 2. 在电阻一定时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实验中,小凯把 定值电阻、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电源 连接成了图17.1-3 所示的电路,正准备闭合开关时,旁 边的小兰急忙拦住他,说接线错了。 请你检查一下电路,错在哪里?小兰发现只要改接一根导线就可以,请把接错的那一根导线找出来,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课后习题答案 1.(1)图略 (2)“1.2V 0.40A”这组数据跟其他数据的规律完全不同,需要剔除。 2.如图所示 ×

第十七章第二节《欧姆定律》 1. 一个电熨斗的电阻是80 Ω,接在220 V 的电压上,流过它的电流是多少? 2. 一个定值电阻的阻值是10 Ω,使用时流过的电流是200 mA ,加在这个定值电 阻两端的电压是多大? 3. 某小灯泡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2.5 V ,用电流表测得此时的电流是300 mA ,此 灯泡工作时的电阻是多少? 4. 某同学认为:“由I = U/R 变形可得R = U/I 。这就表明,导体的电阻R 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二节《欧姆定律》课后习题答案 1. 2.75A 2. 2V 3. 8.3Ω 解析:1.根据公式I=R U 2.根据公式U=IR 3.根据公式R = U/I 4.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只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还受温度影响,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无关,公式R = U/I 只是一个电阻的计算式,通过此公式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但不能决定导体电阻的大小,当导体不接入电路时,其阻值不会改变。 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1. 一个小灯泡上标着“ 2.2 V 0.25 A ”,表明这个小灯泡工作时的电 阻是8.8 Ω。图17.3-2 是一位同学为检 验小灯泡的标称电阻是否准确而连接的 实验线路。他的连接有三个错误。请你 指出这三个错误分别错在哪里。应怎样 改成正确的连接? 2. 已知流过一只电阻为242 Ω 的灯泡的电流是0.91 A 。如果在灯泡两端再并联一个电阻为165 Ω 的电烙铁,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变为多大? 3. 图17.3-3 是用伏安法测量某未知电阻的电路图。 (1)根据电路图将图17.3-4 所示的实物图连接起来; (2)读出图17.3-5 所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3)算出被测电阻本次的测量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