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飞锤式危急遮断保护器

飞锤式危急遮断保护器


按结构特点不同,危急保安可分为飞锤式和飞环式两种。它们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其基本原理是当汽轮机转速达到危急保安器规定的动作转速时,飞锤(或飞环)飞出,打击脱扣杆件,使危急遮断滑阀(危急遮油门)动作,关闭自动主汽门和调节汽门,使汽轮机迅速停机。

危急保安器有两种型式:
(1)重锤式
这种危急保安器的动作原理是重锤的重心与轴的重心不重合,有一定的偏心度。重锤外围装有弹簧,使重锤稳定在一定位置上。正常运行时弹簧力超过偏心度造成的离心力,使重锤不能飞出。当转速升高时离心力增大,当离心力大于弹簧力,重锤就飞出,使脱扣器动作,从而使汽轮机进汽中断。
(2)飞环式
其动作原理与重锤式相式。飞环的重心不与轴的重心相重合。在转子转动时,产生离心力。在额定转速时,离心力小于弹簧力,飞环不会飞出。如果转速升高,超过一定的转速时,飞环的离心力就会大于弹簧的抵抗力,飞环自行飞出,碰击危急遮断油门的连杆使主汽门关闭,从而切断进汽

按结构特点不同,危急保安可分为飞锤式和飞环式两种。它们的工作原理完全相同。其基本原理是当汽轮机转速达到危急保安器规定的动作转速时,飞锤(或飞环)飞出,打击脱扣杆件,使危急遮断滑阀(危急遮油门)动作,关闭自动主汽门和调节汽门,使汽轮机迅速停机。

飞锤式的危急保安器装在主轴前端纵向孔内,由飞锤、外壳、弹簧和调整螺母等组成。飞锤的重心和旋转中心偏离6.5mm,所以又称偏心飞锤。飞锤被弹簧压住,在转速低于动作转速时,弹簧力大于离心力,飞锤不动。当转速高于飞出转速时,飞锤离心力大于弹簧力,飞锤向外飞出。飞锤一旦动作,偏心距将随之增大,离心力随之增加,所以飞锤必然加速走完全部行程。飞锤的行程由限位衬套的凸肩限制,正常情况下,全行程为6mm。飞锤飞出后打击脱扣杠杆,使危急遮断油门动作,关闭主汽门和调节汽门,切断汽轮机进汽,使汽轮机迅速停机。


喷油试验就是活动汽轮机的飞锤,保证汽机超速时飞锤能够正常飞出,保证机组安全。一般在机组甩负荷试验和机械超速之前要进行喷油试验!

利用喷油增加飞锤离心力,一般做两次,作对比。根据油压判断飞锤正常动作时的对应的转子转速是否稳定。
进油母管上引出一路喷油试验专用管,阀门控制油压,油直接喷在飞锤上。飞锤动作是记录当时油压,做两次,对比。



主要原因是注油试验后油囊仍有少量余油,立即做超速试验值不准确.在进行超速试验时动作转速偏低

,不能真实反应离心力水平,造成超速试
验动作值不准确,所以规定注油试验结束后必须运行2小时才能做超速试验。
根据我自己做的几次超速试验经验说下:
做注油试验的目的是在保证机组不超速的条件下试验危急遮断油门的灵活性。机械超速试验是机组在真正超速的条件下进行试验,这对机组是有危害的,所以不能常做。那么怎么保证飞锤弹簧预紧力动作正常,危急遮断油门灵活,回答是做注油试验。
一般的讲,机组进行大,中检修后,冲转到3000转正常后是必须要做喷油试验的,包括严密性试验,然后还需并网带负荷(一般10~15%)进行低负荷暧机,3~4小时后机组解列做超速试验。
那么从做注油试验到做超速试验之间的时间间隔起码在3小时以上,飞锤位置早已归复到位,不会影响正常超速试验的准确性。
所以只要合理安排喷油试验、汽门严密性试验、超速试验进行的时间,完全可以避免试验间的相互影响。





低压润滑油首先经喷油口进入飞环腔室,等飞环腔室注满油后,由于受到偏心离心力的作用,飞环飞出,撞击撑钩,喷油试验成功后,飞环腔室内的油经泄油处缝隙甩出,使撑钩复位。而现在飞环飞不出去,经分析,可能喷油压力过低造成飞环内进油量与泄油量相平衡,飞环腔室内存不到油,离心力不够,从而造成飞环飞不出去。



指的是汽轮机的一种试验装置,在汽轮机不带负荷空转的情况下,通过专门的油管路给飞锤(或者飞环)充油,增加它的偏心质量,使飞锤(或飞环)动作。组成部分有喷油切换阀、油管路、飞锤等组成。主要用于3000转情况下试验飞锤(或飞环)能否正常动作,防止卡涩。

充油实验大部分是在汽轮机转速不超过额定转速的条件下,检验危急保安器的活动情况,因此要求充油实验时危急保安器的动作转速为2900-2950r/min相当于超速实验时3300-3360r/min。








拉阀试验就是平时所讲的调节系统静态试验,目的是检查调门的阀门特性参数,如果偏差较大,就需要重新设置参数。有伺服卡的就要调整伺服卡。
拉阀试验一般在汽机大小修后启动前及调节系统检修后进行。试验要求调节系统静态动作应可靠灵活,控制信号与阀门行程的对应关系符合要求。拉阀试验主要是检验阀位控制器高、中压调门行程与现场实际行程是否相符,以判断阀位控制器工作及数据传输、调门错油门工作是否正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