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贾宝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贾宝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贾宝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贾宝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贾宝玉和谁发生过关系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贾宝玉和谁发生过关系》的内容,具体内容:贾宝玉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和妹妹探春,均为赵姨娘所生。贾府中下人称其宝二爷,在大观园诗社中又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贾宝玉有一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环和妹妹探春,均为赵姨娘所生。贾府中下人称其宝二爷,在大观园诗社中又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主、富贵闲人。接下来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欢迎大家阅读。

袭人和宝钗是明写。秦可卿、秦钟和碧痕是暗写。麝月、秋纹可以索隐出来。鸳鸯、金钏儿和蒋玉菡等太过牵强,不算。如果你带着颗《金瓶梅》的心读《红楼梦》,接受宝玉的男女混乱关系,简直没有任何困扰。

袭人从第六回与宝玉云雨之后,第三十六回就被太太火速内定为宝玉之妾,至第五十二回袭人奔丧,书中说自从袭人知道自己的姨娘身份板上订钉后反倒「愈发自重」,那么在云雨情后的回数当中,宝玉难道一直「守身如玉」直到娶宝钗?显然不可能。袭人能在宝玉娶妻上耍心机,在掌握宝玉能跟谁云雨方面也是游刃有余,被她「一手调教出来」,安分温和的麝月成为不二之选。宝玉与麝月梳头时,晴雯曾讲过「交杯酒还没吃倒上头了」,重点是后面一句「你们那瞒神弄鬼的,我都知道」。以袭人的自知之明,不难想见宝玉最爱的丫头是晴雯,在晴雯背后用性(麝月)笼络宝玉。这应该是晴雯口中的「瞒神弄鬼」。

宝玉的四大丫鬟是袭人、麝月、晴雯、秋纹。碧痕地位实际上要比秋纹低一些,都有可能近水楼台,不要说是秋纹。书中对秋纹的外貌描写只有「生得单柔」,她既无袭麝的贤惠自知,也无晴雯的美貌泼辣,但却在书中欺下媚上,堪称跋扈。看见林红玉帮宝玉添茶,她是「兜头啐一口」,对给老太太送茶水的老仆人,也敢讲「你这么大年纪也没个见识,谁不知是老太太的水!要不着的人就敢要了。」让她倨上傲下的原因我只能想到一个,她也是宝玉的云雨对象之一。袭人愿意让她染指,只因她太过愚笨,没有竞争力,而当初王夫人抄检大观园,清洗宝玉房中丫鬟,她极可能是告密者。

贾宝玉的扮演者

欧阳奋强,1963年3月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男演员、导演。1983年,被导演王扶林看中参与拍摄《红楼梦》,饰演贾宝玉。1987年,转行做导演。1994年,导演的电视剧《我的妈妈在西藏》在中央台、四川台播出,并获95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5年,执导电视剧《父亲》,获四川省广播电视评比一等奖。2000年,执导电视剧《雄起酒家》,获2001年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短剧奖。2003年,执导音乐电视剧《中国公主杜兰朵》,获全国优秀戏曲电视"白玉兰奖"、全国电视剧"飞天奖"。2006年,担任电视连续剧《我的未来不是梦》的制片人、艺术总监。2007年,执导戏曲电视连续剧《王熙凤》。2012年,执导电视剧《最后一个冬天》。贾宝玉的文学史评价

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是作者所大力肯定的人物。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

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

贾宝玉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贾宝玉是个半现实半意象化的人物。就像警幻仙姑所说的:"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他的"痴情",不仅表现在对林黛玉的钟情,还表现在他对一切少女美丽与聪慧的欣赏,对她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贾宝玉的痛苦已超越了一个家庭破败之痛苦和个性压抑之痛苦,这是属于众多人的痛苦,是感到人生有限、天地无情的痛苦。他绝望又找不到出路,一种孤独感和人生转瞬即逝的破灭感,透着诗人气质,散发出感伤的气息。但是宝玉又不愿意孤独,不愿意离开生活,离开他钟爱的林黛玉和众多的女子。因而更加深了他的痛苦。

国际关系中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国际关系中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保罗·瓦茨拉维克所提出的交际理论为跨文化交际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其中关于交际过程中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关系的理论零散见诸于少许相关文献之中。在现实生活中,对称性与互补性(非对称性)理论并非仅停留在人际交往层面,甚至可以借以分析国家间对话,为国际政治理论提供一种新的社会学观察视角,这种跨学科研究方法能够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复杂政治现象。 标签:国际政治;交际理论;对称性;互补性 上世纪下半叶,国际政治研究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态势,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两大传统主流理论受到新兴主义的冲击。这些新兴理论(如建构主义、女权主义)将不同学科贯穿起来共同探讨国际政治,由此产生了很多成果性创新。虽然这些理论观点由于其自身的片面性而饱受质疑与批评,但其中出现的跨学科的政治探究方法未尝不是理论创新的敲门砖。本文借助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即瓦茨拉维克(Watzlawick)的社会交际定理对国际关系进行初步探讨,从社会交际视角对几类常见的国家关系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一种理想的国际关系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交际定理的对称性与互补性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瓦茨拉维克认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对称性和互补性是根据双方之间的关系是否建立在相同或不同的基础上而划分的。〔1〕人际交往存在多种行为方式,包括强势行为(One-up)、弱势行为(One-down)和中和行为(One-cross)。所谓强势行为,即某一行为者在交际中占据强势地位,试图主导双方的交际行为;弱势行为与之相反处于被动状态;中和行为则表示,行为者试图缩小双方在行为方式的差异而做出的行动。交际关系可以根据双方在上述行为方式的差异或等同分为互补性与对称性。如果行为体双方的行为方式表现为一一对等,那么两者交际关系可称作为对称关系。但如果双方出现行为风格上的差异,则其交际关系表现出互补性。但在实际交往中是不可能出现完全对称的,因为交际双方的行为方式不可能完全对等,其行为方式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方的实际力量,正因为双方力量的不对等,交际的对称性是难以实现的。即双方交际的最终形态将回归到互补性关系上来。 在国际政治研究领域中,国家作为主要行为体,它们之间所形成的国际关系也会呈现类似人际关系的对称性与互补性。不同国家拥有自己的行为风格及其背后的行为力量。国家的“社会行为会趋于朝着有利于权力较大一方的方向发展”〔2〕。在此有必要提及权力与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所谓权力,就是“在一种社会关系里哪怕是遇到反对也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任何机会”〔3〕。它更多地强调行为体贯彻自己意志时的行为,此时既可以表现为对自己行为力量的运用;又可以以口头警告的方式体现在对话中,即行为风格。一定程度上可以将权力看成行为风格与行为力量的上位概念。国家行为力量(因素)可以进行细分:军事力量、

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非对称性研究

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非对称性研究 高管薪酬与运气关系的非对称性研究 摘要:笔者以沪深两市2001年~2007年度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管理层权力理论出发,实证研究了高管薪酬与运气(行业整体业绩变动)之间的关系,解释了经济不景气时期高管薪酬只升不降、升多降少的现象。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与运气正相关;区分行业整体业绩下滑与上升之后,发现高管薪酬与运气的关系呈现出非对称性,高管因为好运气(行业整体业绩上升)得到了额外的报酬,却躲避了坏运气(行业整体业绩下滑)对其的不利影响;且这种非对称性只存在于国有控制的公司,薪酬委员会的设立可以有效地抑制这种非对称性。上述结论支持高管薪酬的管理层权力理论,对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薪酬契约的制定与执行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薪酬契约;运气;非对称性;股权性质;薪酬委员会 作者简介:韩金红(1979-),女,河北深县人,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公司理财与资本市场研究;刘西友(1981-),男,山东费县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会计学博士,主要从事公司治理与会计基本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F4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13)02-0095-05收稿日期:2012-03-07 一、文献综述 薪酬契约是作为解决经理人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治理机制,对其简单而过度地干预可能适得其反――薪酬管制不仅无助于高管与普 通员工之间薪酬差距的缩小,而且可能迫使高管消极怠工偷懒成性、或者拆东墙补西墙以职务消费增长补偿显性报酬的减少。国内外学者针对上述复杂问题,从各种角度展开了分析,并试图对其进行解释。本文考察管理层权力理论对高管人员薪酬不降反升、升多降少现象的解释力。

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实验报告

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实验报告 1.引言 非对称性搜索是指在若干个甲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乙类项目(靶子),与从同样的若干个乙类项目(干扰项)中找到一个甲类项目(靶子),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出现非对称现象。也就是说,当甲乙两类项目互易靶子或干扰项的角色时,搜索所需时间不同。Neisser (1963) 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视觉搜索的非对称现象。典型的搜索非对称的实验由Treisman 设计。Treisman自八十年代以来进行了一系列非对称性搜索实验,其中拓扑特征与非拓扑特征的非对称性是较为复杂的一种,而且结果也不确定。Treisman应用封闭圆和开口圆做靶子分别进行视觉搜索的实验。以封闭圆和开口圆作为靶子,开口的大小分成三种,分别占圆周长的1/2,1/4和1/8。实验结果发现对这两类靶子的搜索存在着强烈的非对称性,开口圆的搜索是快速的,基本不受开口大小和干扰项数目的影响;但是,封闭圆的搜索却是较慢的、系列的。总体上,开口圆的搜索要快于封闭圆的搜索。 本实验通过对封闭圆和开口圆分别做靶子进行视觉搜索实验,来了解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现象以及封闭性这一拓扑特征在前注意加工中的作用。 2.方法 2.1 被试 某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19名。 2.2器材 计算机及PsyTech心理实验系统,选择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实验。 2.3实验材料: 靶子:开口圆或封闭圆。 开口大小:三种,1/2、1/4、1/8(指开口占圆周长的比例)。 画面大小:干扰项的数目,1个、6个、12个。 2.4实验设计 采用3×3×2×2的组内设计。 自变量一:画面大小A,即干扰项的数目,其中A1=1,A2=6,A3=12; 自变量二:开口大小B,即开口占圆周长的比例,其中B1=1/2,B2=1/4,B3=1/8; 自变量三:是否开口C,其中C1=开口圆,C2=闭口圆; 自变量四:有无靶子D;其中D1=有靶子,D2=无靶子。 因变量为反应时间。 2.5实验程序: 按实验要求在屏幕上搜索一段圆弧(开口圆)或一个圆圈(封闭圆)。搜索到了,请按下红键;如果没有找到,请按下绿键。如果按错键,要求立即改正。每六个试次后休息10秒钟。每六次试验后休息10秒钟,共6组试验,即36次试验。 2.6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19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进行一系列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总体结果。

函数的对称性和非对称性详解

20.(本小题满分14分) 已知函数f (x )=21nx+ax 2 -1 (a ∈R ) (I )求函数()f x 的单调区间; (Ⅱ)若a=l ,试解答下列两小题. (i )若不等式(1)(1)f x f x m ++-<对任意的0

21、已知函数(常数). (Ⅰ)求的单调区间;(5分) (Ⅱ)设如果对于的图象上两点,存在,使得的图象在处的切线∥,求证:.(7分)21、(I)的定义域为 -----(1分) ①时,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②时,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③时,减区间为 ④时,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5分) (II)由题意 又: ---------(7分) ()在上为减函数 要证,只要证 -----(9分) 即, 即证 令, 在为增函数,即 即得证-----(12分) 20.(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2)记函数的图象为曲线C.设点A(x1,y1),B(x2,y2)是曲线C上的不同两点. 如果在曲线C上存在点M(x0,y0),使得:①;②曲线C在点M处的切线平行于直线AB,则称函数F(x)存在“中值相依切线”, 试问:函数f(x)是否存在“中值相依切线”,请说明理由 20解:(Ⅰ)函数的定义域是. ………1分 由已知得,. ………2分 ⅰ当时, 令,解得;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ⅱ当时,①当时,即时, 令,解得或; 函数在和上单调递增 ②当时,即时, 显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③当时,即时, 令,解得或 函数在和上单调递增。。。。。。。。。。。6分 综上所述:⑴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⑵当时,函数在和上单调递增 ⑶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⑷当时,函数在和上单调递增………….7分 (Ⅱ)假设函数存在“中值相依切线”. 设,是曲线上的不同两点,且, 则,. …9分

自然界中的非对称性问题

自然界中的非对称性问题 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也很难找到一朵花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人体总的来说是 左右对称的,可是这种对称远远不是完全的.每个人左右手的粗细不一样,一只眼睛比另一 只眼睛更大或更圆,耳垂的形状也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每个人只有一个心脏,通常都在靠 右的位置(当然也有极少数人的心脏在左侧).不仅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意的打破对称,艺 术家有时也会极力的创造出不对称的图像和物体,可是仍然给人以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一个系统一旦实现了对称,这个系统就不存在了.李 政道(T.D.Lee)认为,“宇宙有三种作用:强作用、电弱作用、引力场.这三种作用的基础都 是建立在对称的理论上的.可是实验不断发现对称不守恒,为什么我们的理论,尤其是在 1950年代发现宇称不守恒以后似乎应越来越不对称,但实际不然,理论越来越对称,而实 验越来越多地发现不对称,使人觉得理论不行.它是21世纪科技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 李政道1996年5月23日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演讲中曾指出:“艺术与科学,都是对称与 不对称的巧妙组合.”这无疑是正确的.对称是美,不对称也是美,准确说,对称与对称破缺 的某种组合才是美.“单纯对称和单纯不对称都是单调.一个对称的建筑只有放在不对称的 环境空间中才显得美,反之亦然.”【1】对称是美的,不对称(例如破缺、失稳、混沌等) 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给人以美感.对称性理论只是在弱场情况下有效(因为忽略了二阶小量), 而在强场中对称性理论就失效了.毛泽东于1974年与李政道谈话时表示,他完全不能理解对 称在物理学中会被捧到如此高的地位.实际上,数学完美方面的对称理论依赖于极为高深的 数学工具,单纯为了普及的目的也要发展数学完美方面的不对称理论(但其符合物理方面的 对称性,如能量守恒原理等). 大自然趋稳,所以要对称性的破缺.对称性破缺分两种,自发性对称破缺和非自发对称 性破缺;生物物种的形成源于基因的突变,同一物种具有某些特征(形体、行为等)的不可 区分性.物种在适应环境变化中基因不断改变,如果基因变异引起物种某些特征的变化,在 后代繁衍进化中能消失,则物种系统是稳定的.如果变异积累到一定大小,群体差异使物种 系统失稳到一定程度,物种将分裂,单一物种被破坏,新物种产生,整体系统趋稳.这是自 发性对称破缺.生物化学家发现,在生物演化中也存在宇称不守恒现象.例如氨基酸的立体化 学结构有左手螺旋型的和右手螺旋型的两种,它们互为镜象,称为左手性(L型)的和右手 性的(D型)的.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同样能够存在.但是人们发 现,生物活体中的氨基酸却有些不同.地球上有150万种生物,一个高等生物具有几万种蛋 白质,它们都是由8种核甘酸和20种氨基酸组成的.20种生物氨基酸中,除甘氨酸特别简

现代物理学理论中的非对称性问题

现代物理学理论中的非对称性问题 哥德尔定理指出,在任何公理化形式系统中,总存留着在定义该系统的公理基础上既不能证明也不能证伪的问题,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理论都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人类原来以为大自然是对称的和完美的.然而,自李政道与杨振宁发现了弱力的宇称不对称以后,自发性破缺就成为了最前沿的一个科学话题,日本科学家还因研究这个获了诺奖.但是,对称的自发破缺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质的突破.这一是由于对自然界的来龙去脉与本质没有搞清楚,二是物理学上有一个普适性的定理:热力学的不可逆定律——任何事物的热能都只能由高向低转化,而不可能由低向高转化.这个定律经过了科学的严格检验,确实很符合自然的根本规律.所以,这个规律也造成了对称性的自发破缺:没有了可逆的热力学反应,世界只会由高向低转化,哪来的对称呢?在宏观世界,热力学不可逆定律对对称的自发性破缺问题的影响与决定性作用还不是十分明显.但是,在量子世界,粒子的热力学定律效应就清楚地显示出来了——科学实验证明,粒子与反粒子并不严格遵守PCT联合对称律!实际上,这就是世界对称的自发性破缺的缘由.既然微观世界的粒子与反粒子都不严格遵守对称律,破坏了联合对称律,那么,由微观世界构成的宏观世界的对称破缺的累积效应,当然会造成明显的宏观对称破缺效应.从真空到化学反应式中的极化现象,同样是由于这个原因.平衡是造成对称的原因.但是,由于这种平衡是以动态的非线性方式进行的,所以必然造成对称的破缺.那么,对称的自发破缺与热力学的不可逆定律,真的是全部不可违犯的吗?也不全是.例如,粒子与反粒子的大致对称.甚至,宏观世界也是大致对称的. 这说明事物是可可逆的与可反演的.而在动力学中,这种可逆的反演现象更加明显——你施以一个动力,马上会有一个反动力相对应.但是,无论这种可逆与对应的力如何运动,它们都不是完全对称的,而是存在着自发的对称破缺,而只能保持大致的对称.但是,热力学定律的不可逆反应规律,却制约了人们对世界可逆性的根本性思考.热力学定律的不可逆反应规律,基本上是不可更改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为一个选择原则表明,时间对称破缺意味着存在一个熵垒,即存在不允许时间反演不变态.力学定律对于时间是对称的,但是熵增原理对于时间是不对称的.在经典物理里面,描述热力学第零定律的热传导方程和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都不具有协变对称性. 在我们的宇宙里,对称的量子数是不守恒的,其中第一个重要发现就是宇称不守恒,现在还有不少东西不守恒.在惯性测量坐标系变换下的某些对称的绝对物理量和某些对称的

2、自然界中的非对称性问题

2、自然界中的非对称性问题 人生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我们也很难找到一朵花是完美无缺的。虽然人体总的来说是左右对称的,可是这种对称远远不是完全的。每个人左右手的粗细不一样,一只眼睛比另一只眼睛更大或更圆,耳垂的形状也不同。最明显的,就是每个人只有一个心脏,通常都在靠右的位置(当然也有极少数人的心脏在左侧)。不仅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有意的打破对称,艺术家有时也会极力的创造出不对称的图像和物体,可是仍然给人以和谐与平衡的美感。 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一个系统一旦实现了对称,这个系统就不存在了。李政道(T.D.Lee)认为,“宇宙有三种作用:强作用、电弱作用、引力场。这三种作用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对称的理论上的。可是实验不断发现对称不守恒,为什么我们的理论,尤其是在1950年代发现宇称不守恒以后似乎应越来越不对称,但实际不然,理论越来越对称,而实验越来越多地发现不对称,使人觉得理论不行。它是21世纪科技所面临的四大问题之一。”李政道1996年5月23日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演讲中曾指出:“艺术与科学,都是对称与不对称的巧妙组合。”这无疑是正确的。对称是美,不对称也是美,准确说,对称与对称破缺的某种组合才是美。“单纯对称和单纯不对称都是单调。一个对称的建筑只有放在不对称的环境空间中才显得美,反之亦然。”【1】对称是美的,不对称(例如破缺、失稳、混沌等)在一定条件下也能给人以美感。对称性理论只是在弱场情况下有效(因为忽略了二阶小量),而在强场中对称性理论就失效了。毛泽东于1974年与李政道谈话时表示,他完全不能理解对称在物理学中会被捧到如此高的地位。实际上,数学完美方面的对称理论依赖于极为高深的数学工具,单纯为了普及的目的也要发展数学完美方面的不对称理论(但其符合物理方面的对称性,如能量守恒原理等)。 大自然趋稳,所以要对称性的破缺。对称性破缺分两种,自发性对称破缺和非自发对称性破缺;生物物种的形成源于基因的突变,同一物种具有某些特征(形体、行为等)的不可区分性。物种在适应环境变化中基因不断改变,如果基因变异引起物种某些特征的变化,在后代繁衍进化中能消失,则物种系统是稳定的。如果变异积累到一定大小,群体差异使物种系统失稳到一定程度,物种将分裂,单一物种被破坏,新物种产生,整体系统趋稳。这是自发性对称破缺。生物化学家发现,在生物演化中也存在宇称不守恒现象。例如氨基酸的立体化学结构有左手螺旋型的和右手螺旋型的两种,它们互为镜象,称为左手性(L型)的和右手性的(D型)的。它们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都同样能够存在。但是人们发现,生物活体中的氨基酸却有些不同。地球上有150万种生物,一个高等生物具有几万种蛋白质,它们都是由8种核甘酸和20种氨基酸组成的。20种生物氨基酸中,除甘氨酸

价格的非对称性传递

中国猪肉价格非对称性传递 ——产业链视角的考察产业链视角的考察 报告人: 郭利京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1-2-6 1 一、引言 2006年至今,我国猪肉价格开始大幅波动,生猪生产者、消费者和学者普遍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即猪肉零售价格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养殖场(户)所实际感受到的生猪收购价格上涨幅度;而猪肉零售价格下跌幅度却远远低于养殖场(户)所感受到的生猪收购价格下跌幅度。猪肉零售价格对生猪收购价格上升的反应,快于对其下跌的反应,价格在生猪养殖场(户)和猪肉零售商之间的传递出现了非对称性。 2011-2-6 2 一、引言 由于社会分工的深化,生猪养殖业与上下游纵向关联产业(如饲料、生猪屠宰加工、运输、批发、零售等产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如果这种非对称性长期存在,将阻碍资本对生猪饲养环节的投入,不利于饲养技术的开发与饲养水平的提高,进而影响整个猪肉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与对称性价格传递相比,非对称性传递意味着无论生猪收购(或猪肉零售)价格上升或下降,生猪屠宰、加工和批发、零售部门均能从中获得了较多的收益或避免受到更多的损失。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使利润在纵向产业链各主体中的分配出现了非对称性。2011-2-6 3 一、引言 本文试图探讨处于猪肉纵向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屠宰、加工和批发、零售部门是否能对猪肉价格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市场控制能力。为了分析方便,我们把生猪屠宰、加工和批发、零售环节视为黑箱,不考虑黑箱内的价格传递。这相当于假定养殖者和消费者之间是若干个一体化的生猪及猪肉营销企业。本文的关键问题是研究猪肉零售价格波动对生猪收购价格的冲击是否是对称的,即猪肉零售价格和生猪收购价格的传递是否具有非对称的特征。2011-2-6 4 二、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说 价格理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价格通过纵向和横向传递把市场联结为一个整体。价格非对称性传递在纵向和横向市场上均有可能出现,以纵向价格非对称性传递为例,农民和消费者经常抱怨农产品收购价格上升时要比下降时更快和完全地传递到零售价格,本文主要关注纵向市场价格非对称性传递。多数文献都把非竞争性市场结构作为价格非对称性传递的原因之一。在农产品市场,处于市场营销链首端的农户和终端的消费者总是怀疑,非竞争性市场使加工商和零售商能够运用市场力量而获利。 2011-2-6 5 二、理论综述及研究假说 具有垄断或寡占市场结构的部门可以通过垄断力量获得有利的市场价格;相反,具有近似于完全竞争的部门则只能是价格接受者。生猪屠宰、加工和猪肉批发、零售部门在生猪收购环节拥有寡占买方力量,在猪肉零售环节拥有一定的寡占卖方力量,对生猪收购价格和猪肉零售价格有较强的市场控制能力。

非对称性视觉搜索实验(有无特征)

非对称性视觉搜索实验(有无特征) 特征整合理论(feature integraton theory 简称FIT)是特雷斯曼(Treisman,1982)在施奈德与希夫林关于自动加工和控制加工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她提出了一个模式识别的双阶段模型:在模式识别过程中,第一个阶段是前注意阶段,其加工方式是自动加工或平行加工;第二阶段是特征整合阶段,其加工方式是控制加工或系列加工。她认为,在早期的前注意阶段,物体的特征处于”自由漂移“的状态,认知系统中只能首先形成一个“特征地图”;而在后期的特征整合阶段,各个特征犹如经过胶水"粘合"而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位置地图,对于物体的知觉就这样完成了。特雷斯曼和索瑟(Treisman & Souther,1985)采用非对称性搜索任务进一步证明了特征整合理论。 所谓非对称性搜索,指的是这样的情形:在若干个A类项目中找到一个B类项目,与从同样的若干个B类项目中找到一个A类项目,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例如:(A)从若干个O中搜寻一个Q,或者反过来,(B)从若干个Q中搜寻一个O。结果表明:A搜索要比B搜索快得多。而且A搜索条件下分心刺激的数目不显著影响被试的反应时,B搜索条件下分心刺激的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由此推想,A搜索应该是自动加工的,产生的是相对简单的特征地图(被试只要看到图上有小“尾巴”就能作出肯定判断);B搜索应该是控制加工的,产生的是位置地图(被试必须将图和竖线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将目标刺激与分心刺激逐一比较,才能最终做出正确的的反应)。 本实验使用英文大写字母Q和O组成的矩阵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对Q和O分别作为靶子进行视觉搜索的实验。 一、目的 1.了解视觉搜索中的非对称性现象和特征整合理论。 2.验证有无特征的非对称性搜索实验。 二、仪器与材料 1.仪器: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 2.材料:英文大写字母O和Q组成的矩阵, 由字母O搜索Q称为第一搜索条件,共10张随机呈现。 由字母Q搜索O称为第二搜索条件,共10张随机呈现。 三、方法 1.双击桌面“心仪心理实验平台”图标,弹出登录窗口。对首次登录者请先注册 用户;对已做过实验者用已有用户名和密码登录。双击“电脑实验”,打开 PsyTech-EP2009型心理实验台主界面。选中左侧实验列表中的“非对称性搜索实验(有无特征)”,右边呈现实验说明。单击“进入实验”弹出“指导语” 窗口。实验者可进行参数设置(或使用默认值)、练习等,也可以单击“开始实验”按钮直接进行实验。 2.指导语(1)是: 请你注意看下面呈现的英文字母矩阵。如果其中有“Q”,你就使用1号反应盒按“+”号键,没有“Q”则按“-”号键,尽量做到既快又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