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复习与思考

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复习与思考

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复习与思考
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复习与思考

复习与思考

1、整体的回顾与重点

2、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和理解管理学

3、考试的基本类型与要求

4、范例

名词解释

1、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

2、强文化(strong culture)

3、无国界公司(borderless organization)

4、社会响应(social responsiveness)

5、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

6、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

7、霍桑研究(Hawthorne Studies)

8、全球中心论(geocentric attitude)

9、程序化决策(programmed decision)

10、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

选择题

1、管理者是()。

a. 不需要补偿的雇员

b. 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

c. 组织的首脑

d. 一线工人

2、()可以被理解为正确地做事,()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结果,或者达到组织目标。

a. 效果;经济

b. 效果;效率

c. 效率;效果

d. 经济;效率

3、用科学方法定义工作的“最好方法”是由()开创的。

a. 泰罗

b. 韦伯

c. 亚当·斯密

d. 法约尔

4、()是一种组织形式,其特征是依据劳动分工原则,具有清晰定义的层次、详细的规则和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关系。

a. 官僚行政组织

b. 学习系统

c. 矩阵

d. 电子企业

5、具有挑战与参与、自由、信任和开放、计划时间、幽默、冲突解决、讨论、冒险等特征的组织文化是一种()文化。

a. 道德的

b. 回应顾客的

c. 创新的

d. 精神境界的

6、汇率、税率、通货膨胀率、利率等属于国家的()环境。

a. 经济

b. 文化

c. 法律—政治

d. 技术

7、道德发展的第一水平是()。在这个水平上,一个人的是非选择建立在个人后果的基础上。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原则水平

d. 前认知水平

8、具有()的人认为自己能够掌握命运。

a. 较低的自尊心

b. 较高的马基雅维里分数

c. 内部控制点

d. 低自我强度

9、当一项决策被认为是“足够好”但不是最佳决策时,结果是()。

a. 有限理性

b. 否认决策过程中利用直觉

c. 程序化决策

d. 令人满意的

10、你不私自打开他人的钱包窃取他人的钱财,却擅自携带公司办公设备外出而不考虑道德问题。这种二分法是道德行为的()。

a. 控制点

b. 社会契约整合的影响

c. 问题强度

d. 结构变量

11、在BCG矩阵中,()业务能产生大量现金以便能投资于其他的产品。

a. 现金牛

b. 问号

c. 明星

d. 瘦狗

12、一家公司高度专门化、窄管理跨度、高度正规化,那么它是()结构。

a. 矩阵型

b. 机械式

c. 分权化

d. 简单

13、()不属于教材中提到的沟通的四个主要功能。

a. 控制

b. 权力

c. 激励

d. 情感表达

14、最为人熟知的非言语沟通类型是体态语言和()。

a. 语调

b. 小道消息

c. 过滤

d. 电子邮件

15、不由组织的层级结构限定的沟通类型是()。

a. 非正式沟通

b. 上行沟通

c. 斜向沟通

d. 正式沟通

16、下列哪一项最能描述工作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之间的关系?()

a. 满意的员工会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b. 不满意的员工会提升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c. 不满意的顾客会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d. 满意的顾客会增加员工的不满意

17、通过循序渐进的步骤指导员工的学习活动进而塑造员工的过程是()。

a. 操作性条件反射

b. 选择性

c. 行为塑造

d. 社会学习理论

18、()属于赫茨伯格所说的保健因素。

a. 成就

b. 责任

c. 薪水

d. 成长

19、一位领导通过澄清工作角色与任务要求,指导并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目标的方向前进,他是()。

a. 交易型领导者

b. 基于权力的领导者

c. 变革型领导者

d. 基于参照权力的领导者

20、()控制取决于个人以及确定合适和预期的行为和绩效衡量的群体。

a. 小团体

b. 官僚

c. 产品

d. 市场

21、管理的普遍性意味着)。

a. 所有的管理者都采用同样的模式

b. 有最好的管理模式

c. 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

d. 管理不重要

22、当今天我们把组织描述为一个系统时,通常指的是()。

a. 开放系统

b. 封闭系统

c. 全面质量管理

d. 全球化系统

23、环境不确定性中反映环境构成要素的数量,以及组织对要素了解的程度的维度是环境的()。

a. 稳定性/不稳定性

b. 复杂性

c. 相关性

d. 竞争性

24、在霍夫斯泰德的框架中,反映社会接受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程度的文化维度是()。

a. 生活质量

b. 个人主义

c. 权力差距

d. 不确定性规避

25、()是企业走向全球化的一种方式,这是一种特殊的战略联盟,即双方为了某个企业目标,一直同意成立一个自主经营且独立的组织。

a. 许可证经营协定

b. 特许经营

c. 外国子公司

d. 合资企业

26、认为社会责任违背管理古典观点的本质而反对社会责任的人在()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观点。

a. 利润最大化的偏离

b. 成本

c. 权力过大

d. 淡化使命

27、企业提高空气污染标准以达到法律规定的最低水平是在实践()。

a. 社会责任

b. 社会义务

c. 社会响应

d. 社会期望

28、如果管理者具有一定的模糊承受力,在指定决策之前想得到更多的信息和考察更多的选择,那么这一管理者具有()决策制定风格。

a. 命令型

b. 分析型

c. 概念型

d. 行为型

29、企业的使命陈述包括以下几个要素,除了()。

a. 产品和服务

b. 市场

c. 对雇员的关注

d. 对竞争对手的关注

30、三项主要的公司层战略是增长战略、稳定性战略和()。

a. 低成本战略

b. 更新战略

c. 市场领导者战略

d. 利润最大化战略

31、一家快餐公司拥有对市场、财务和人事集中管理的中央办公室,那么,它采用的是()部门化。

a. 产品

b. 顾客

c. 职能

d. 过程

32、分权化引出的另外一个术语是(),它增加了下属的自由决策权。

a. 正规化

b. 对员工授权

c. 跨职能团队

d. 有机式组织

33、一位大学教授上课时发现同学们都在闭着眼睛打瞌睡,于是宣布下课。同学们的提示行为是()。

a. 学生的非语言沟通

b. 全班同学的语调

c. 选择性知觉过程

d. 时空限制的影响

34、()沟通同时跨越了工作部门和组织层次。

a. 水平

b. 斜向

c. 正式

d. 下行

35、在政治上准确的语言存在一个问题是()。

a. 它有意冒犯了他人

b. 它限制了沟通的清晰表达

c. 它增加了我们的词汇

d. 小道消息无法它

36、人们抵制变革的原因包括()

a. 担心个人损失

b. 担心变革强调个人目标胜过组织目标

c. 变革带来的巨大财务成本

d. 以上各项

37、我们的归因常存在各种偏差。当一位管理者低估内部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而高估外部因素对之的影响,管理者()。

a. 表现出自我服务偏见

b. 犯了基本归因错误

c. 曲解了员工的控制点

d. 犯了假设相似性的错误

38、“工会成员总是无中生有”以及“已婚员工比单身员工稳定”是()的事例。

a. 假设相似性

b. 晕轮效应

c. 性别歧视

d. 刻板印象

39、()与其他动机理论不同,它认为激励个体的原因来自外部而不是内部。

a.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b. 目标设定理论

c. 成就理论

d. 强化理论

40、()的最典型的形式是直接监督。

a. 前馈控制

b. 基本控制

c. 同期控制

d. 反馈控制

判断题

1. T F 理想而言,所有的管理者都应该是领导者。

2. T F 任何计划的偏差都需要纠正行动。

3. T F 动机不仅因人而异,对于同一个人来说还因时而异、因情境而异。

4. T F 强化理论的关键是关注目标和期望。

5. T F 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对人和事倾向于采取特定的行为方式。

6. T F 编码就是将传递的信息进行转化和理解。

7. T F 归因是指个体通过组织和解释其感知的印象从而对它们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的过程。

8. T F 一些有意义的沟通方式既非口头的,也非书面的。

9. T F 管理者所做的每件事都涉及沟通。

10. T F 在常见的组织沟通网络类型中,全通道式网络的成员满意度最高。

11. T F 无边界组织与虚拟组织的结构一样。

12. T F 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组织结构之间没有实际的联系。

13. T F 职能层战略支持业务层战略。

14. T F 劣势是外部环境中的负面趋势。

15. T F 聚焦战略是为特殊的市场开发的成本领先战略或差异化战略。

16. T F 概念型风格的决策制定者是以较高的模糊承受力和理性思维方式为特征的。

17. T F 非程序化决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复性。

18. T F 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认为管理者的社会责任重于创造利润的责任。

19. T F 多国中心论认为,东道国的管理者知道经营业务的最佳工作方式和惯例。

20. T F 管理象征论认为组织成果受大量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因素的影响。

21. T F 在非营利组织中,管理并没有那么重要。

22. T F 在中层管理中,概念技能对管理者最重要。

23. T F 法约尔因为对一般管理理论的贡献而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24. T F 认识管理的最佳视角介于万能论和象征论之间。

25. T F 员工通过故事、仪式、有形信条和语言了解企业使命。

26. T F 在全球条件下,民族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要大于组织文化的影响。

27. T F 依据霍夫斯泰德的框架,确定性规避指的是过度自信、追求金钱和物质财富以及竞争优势的程度。

28. T F 社会责任古典观点的最直率的批评者是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米尔顿·弗里德曼。

29. T F 很可能形成高道德标准的文化是具有低风险承受力、对冲突难以容忍的文化。

30. T F 行为型风格的决策制定者与他人相处融洽。

31. T F 差异化战略是一种业务层战略,要求组织提供为广大的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和服务。

32. T F 在迈克尔·波特看来,理解产业的竞争因素对开发战略方案并不是必需的。

33. T F 矩阵型组织结构打破了统一指挥原则。

34. T F 反馈将信息返回到信息发送者手中,同时检验了对信息的理解是否达成。

35. T F 专家权力源于个人所具备的资源和人格特点,属于制度权力的一种。

36. T F 当一个人面临信息超载时,会倾向于筛掉、轻视、忽略或遗忘某些信息。

37. T F 研究表明,情绪智力与所有水平的工作绩效正相关。

38. T F 总的来说,积极和消极的强化都会导致员工的学习行为。

39. T F 大多数专业人员只对他们受雇的组织忠诚,而不对他们的职业忠诚。

40. T F 由于绩效有多种衡量手段,所以的工作和活动都能够用明确的、可测量的内容来表述。

配对题

a. 杠杆比较

b. 经济附加值

c. 小集团控制

d. 绩效

e. 走动管理

f. 生产率

g. 平衡计分卡

h. 偏差管理

i. 组织有效性j. 市场附加值k. 员工偷窃l. 彻底纠正行动

m. 同期控制n. 控制过程o. 直接纠正行动p. 前馈控制

q. 反馈控制r. 控制s. 市场控制t.. 官僚控制

()1. 一种绩效衡量工具,关注四个领域,即财务、顾客、内部过程和人力/改革/资产增长,并对组织绩效作出了贡献。

()2. 商品或服务的全部产出除以这些产出所需的全部投入。

()3. 一个衡量全体和各部分绩效的工具,通过以税后经营利润减去总的资本年成本计算出来。

()4. 强调组织的权威,依靠管理及等级森严的制度,如规章、制度、过程、政策、行为规范、良好的工作描述和其他管理机制来保证员工举止适当并符合行为标准的控制方法。()5. 避免预期出现的问题的控制类型。

()6. 在竞争对手和非竞争对手中寻找一种最佳实践,从而导致卓越的绩效。

()7. 衡量股市对一家公司过去的或预期的资本投资项目价值的评价的指标。

()8. 一项活动的最终结果。

()9. 设计工作绩效与标准之间可接受的偏差的变化范围。

()10. 一个用于表明组织的目标是否合适以及这些目标的完成状况的衡量标准。

()11. 立即将出现问题的工作矫正到正确的轨道上。

()12. 一种强调使用外在市场机制,在系统中建立使用标准来达到控制的方法。

()13. 管理者到达工作现场,直接与员工交流,交换关于工作进展如何的信息。

()14. 员工的行为靠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传统、仪式、信念及其他组织文化方面的东西来调节的方法。

()15. 发生在活动进行期间的控制。

()16. 包括三个步骤的过程,即衡量实际绩效,将绩效与标准进行比较,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或不足。

()17. 任何未经允许将公司财产据为己有的员工行为。

()18. 对各项活动进行监视,从而保证各项行动按计划继续并纠正各种显著偏差的过程。()19. 首先弄清楚工作中的偏差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然后再从偏差的地方开始纠正行动。

()20. 发生在行动之后的控制。

a. 独裁型风格

b. 变革型领导者

c. 关怀维度

d. 领导者参与模型

e. 定规纬度

f. 任务结构

g. 最难共事者问卷

h. 法定权力

i. 领导者—成员关系j. 职位权力k. 交易型领导者l. 路径—目标理论

m. 费德勒权变模型n. 领袖魅力型领导者o. 领导者p. 管理方格

q. 愿景规划型领导r. 强制权力s. 信任t.. 正直

()21. 根据不同的情境类型,给领导者提供一系列应该遵守的规则或规范,以确定领导者在决策中的参与类型和参与程度的领导理论。

()22. 两种领导行为——“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二维方格。

()23. 工作任务程序化的程度。

()24. 为了实现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角色的程度。

()25. 由于领导者在组织中身处某一职位而获得的权力。

()26. 设定和清晰表达一个现实的、可信的、有吸引力的、基于当前条件的前景目标的能力。

()27. 测量领导者风格是任务取向还是关系取向的工具。

()28. 能够影响他人并拥有管理职权的人。

()29. 领导者对下属信任、信赖和尊重的程度。

()30. 由于领导者拥有惩罚或控制能力而获得的权力。

()31. 管理者在工作中尊重下属的观点和感受并与下属建立相互信任的程度。

()32. 描述了领导者运用活动(如雇佣、解雇、处分、晋升和加薪)施加影响的程度。()33. 倾向于集权管理,采用命令式方式告知下属使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作出单边决策,限制员工参与的领导风格。

()34. 对领导者的为人、人格和能力的信念。

()35. 诚实和真实。

()36. 提供个性关怀,提倡理性激励,施加人格魅力影响的领导者。

()37. 一个热情而自信的领导者,他的人格魅力和活动能力影响着人们以特定的方式活动。

()38. 通过明确工作角色与任务要求,指导并激励下属向着既定目标的方向前进的领导。()39. 从激励的期望理论中吸收了关键要素的权变领导模型。

()40. 一种模型,认为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领导风格与领导能控制和影响情境的程度的恰当匹配。

思考题

1、班级也有文化。用组织文化的七个纬度描述你所在班级的文化。该文化是否约束你的导师?是怎么约束的?

2、有一种说法,当管理者越来越经常地使用电脑和软件工具时,他们将能够制定更理性的决策,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3、如何看待小道消息传播方式?管理者如何使用小道消息传播方式来服务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你的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管理者吗?请分别用管理职能、管理角色、管理技能三种观点来讨论这个问题。

5、很多工作设计专家研究了工作的变化特点,他们指出,当人们感到有目标时比当人们追求金钱时工作干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论点?请解释你的看法。

6、创新要求并允许人们犯错误。然而,多次犯错误会断送一个人的前程。你赞成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这对培育创新有什么启示?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pdf

信息管理学基础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 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 “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 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 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 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 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不 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 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 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 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 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 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1.数据:未经整理的、可被判读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样本等。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 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接收始于 对数据的接收,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的信息准备,即当接 收者了解物理符号序列的规律,并知道每个符号或符号组合公认的指向性目标或含义时,便可获取一组数据载 荷的信息,亦即数据转化为信息。数据+背景=信息 2.信息:在特定情况下经过整理的、表达一定意义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像、声音、信号等。信息是数据 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3.知识:在信息这一原材料的基础上形成的见解、认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 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 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知识的传输一般遵循如下模式: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收者的知识。信息能够转化为知识的关键在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取决于接收者的信息与知识准备。 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个人经验、信息与知识准备结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个人背景整合才能转化为知识。信息+经验=知识。 可以认为,数据是信息的原材料,而信息则是知识的原材料,数据涵盖范围最广,信息次之,知识最小。 4.数据、信息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理解为相交或不相交,相关或不相关,三者具有独立内涵和典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重点模拟试题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 资料见第二页 封 面 第1页

“信息管理概论”试卷 1 系别 专业 姓名 学号 得分 5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 20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 请在正确的答案前打“√”,本题共 20 分) 1.“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由主体表述的事物运动状态及其变化方式”这一定义属于 a 客体论的信息定义 b 主体论的信息定义 c主客体联系的信息定义 d 日常生活的信息定义 2.一个不懂英语的人看到一块标牌上写着“ No Smoking ”,他所获得的是 a 数据 b 信息 c 知识 d 情报 3.不适用于某一条信息的性质是 a 传递性 b 动态性 c 无限性 d寄载性 4.信息在描述事物时,出现了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以至模糊不清,这称为 a 信息的模糊度 b 信息的多余度 c信息的密集度 d 无法判断 5.电视台节目的播放属于 a 收敛型信息流 b 发散型信息流 c 双轨型信息流 d 单线型信息流 6.学校属于 a 自然信息源 b 生物信息源 c 社会信息源 d 无法确定

7.图书馆管理员应读者要求为其提供所需信息,这类信息传递服务属于 a 单向主动传递 b 单向被动传递 c 多项主动传递 d 多项被动传递 8.信息资源共享效果最好的信息流形式是 a 纵向信息流 b 横向信息流 c 网状信息流 d 环状信息流 9.校园网一般属于 a WAN b LAN c MAN d 无法判断 10.只知道信息系统的输入和输出关系,但不知道实现输入/输出的结构和过程的信息系统 称为 a 黑色信息系统 b 灰色信息系统 c白色信息系统 d 均可 11.关于信息产业特征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战略型、先导型产业 b 渗透型、增殖型产业 c 高投入、低产出型产业 d 朝阳型、综合型产业12.若要查找某物品的化学分子式,可以到 中查找 a 文献数据库 b 数值数据库 c 事实数据库 d 无法确定 13.将分散的信息活动按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组织起来,这称为 a信息产业化 b 产业信息化 c 经济信息化 d 社会信息化 14.国家电子信息政策属于 a 国家信息政策 b 部门信息政策 c 地区信息政策 d 无法确定 b a

管理学基础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什么是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P11 答: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特征:A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管理应当是有效地C管理的本质是协调D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P13 答:职能: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关系:A从计划开始,经过组织、领导到控制结束B各职能之间相互渗透,控制导致新的计划,如此循环,推向前进C创新是轴心的地位,是推动管理循环的原动力。 3、分析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容P16 答:A.自然属性:a.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的活动特点决定的。 b.管理也是社会劳动过程中的一种特殊职能。 c.管理也是生产力。 d.管理的上述性质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我们称之为管理的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a.管理从来就是为统治阶级、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服务的,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反应。 b.管理的社会属性多元化:1)随着科技和全球化的发展,组织规模扩大使管理的复杂性大大提高。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通过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企业资本所有者——股东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2)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贫富差距悬殊,社会出现了中产阶级,部分职工持有企业股票。社会财富从工业化初期的金字塔结构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结构。 3)几乎多有国家已经进入或者正在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所有国家都在使用市场、法律、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经济调控。 4)公众对各社会组织提供的商品服务抱挑剔态度,形成了消协和各种保护组织,迫使管理者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生态保护。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具备什么技能?P21 角色:A.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信息角色) B.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C.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越往高层,概念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大,技术技能所占的比例越小) 5.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方法? 研究对象: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使用的原理和方法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归纳法、实验法、演绎法 第三章 1、什么是系统?什么是系统原理? 答: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原理:(1)整体性原理(2)动态性原理(3)开放性原理(4)环境适应性原理(5)综合性原理 2、什么是管理原理?有何特征?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信息管理学基础(简答题) ㈠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㈡论述信息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及主要内容 ㈢信息组织的基本思想方法有哪些?网络信息组织的技术方法极其特征是什么? 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㈤信息系统开发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第一题:论述我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及现状 答:1、中国信息化的现状: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信息业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早在1984 年 9 月,提出的“开发信息资源, 服务四化建设”,就把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业的发展同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联系在了一起。从八十年代中期国务院批准建设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以来, 10 年左右时间里, 全国已形成以中央、省、地、县( 市) 各级计划部门信息中心为骨干的信息专业队伍。连同各行业、部门的信息机构已构成较完整的信息体系。1993 年, 以“三金”工程的提出和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的成立为主要标志, 中国进入了第二次信息化的高潮。由于政府的重视, 中国的信息化进程正在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 在信息通信设施方面全国新增长途光缆干线 8 万余公里, 新增局间电话 5600多万线, 电话主线用户超过4400万。公用数字数据网已联通约 1000个县市, 公用分组交换网已覆盖2000多个县市和乡镇。卫星通信方面新建了12 座地球站, 形成由 20个城市组成的卫星通信网。至 1995 年底全国已有近千座广播电台、约 700 座电视台和 700 余座有线电视台, 其中有线电视用户已近 4000万。不仅如此, 各种高新通信技术已普遍使用,异步传输模式也开始试验。在信息处理设施方面国内计算机拥有量已超过 300 万台( 套) 。信息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源于近些年的高额投入。在信息资源的开发方面, 不仅传统的信息媒体有了很大发展, 如报纸已有 1000 种、杂志已近7000种, 年出版图书已逾 10 万种。而且电子化信息资源开发也取得了较大发展。据国家计委、科委和国家信息中心去年的联合调查, 国内有一定规模可以上网服务的数据库已达1038个。在信息服务业方面, 据各方面的资料分析, 国内现有信息服务企业约 1 万家, 从业人数约 20 余万人。与 10 年前相比有了几倍至 10几倍的增长。在网络建设上, 近些年各部门、各地区的局域网以及纵向的广域专业网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去年的调查结果还显示国内已有电子化信息服务网络 104个。可以说, 中国信息化进程近几年确实取得了跳跃式发展。 2、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进程:尽管中国信息业近年来有了较长足的进展, 但毕竟仍是起

管理学基础复习题含答案

《管理学基础》复习题 (答案参见实时授课课件、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选项。) 1.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梅奥 2. 营销人员的营销策划能力属于管理者的( A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分析技能 3. 管理具有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一面,这指的是管理的( B )。 A. 自然属性 B. 社会属性 C. 科学性 D. 艺术性 4. 古人所说的“运筹帷幄”是对管理( B )职能的最形象的概括。 A.决策 B.计划 C.控制 D.指挥 5. 某建筑工地的包工头王某对其手下的民工采用一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法,他常说的口头禅就是“不好好干的回家去,干好了下个月发奖金”。可以认为王某把他手下的民工看做是( B )。 A.社会人 B.经济人 C.复杂人 D.自我实现人 6.“弹性计划”体现了计划工作的( C )。 A.限定因素原理 B.许诺原理 C.灵活性原理 D.改变航道原理 7.某公司在2015年年初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力争在本年度实现利润2亿元。如果从计划工作的表现形式看,此计划属于( D )。 A.战略 B.宗旨 C.规划 D.目标 8.某项目网络图如下,且该项目的活动关系与时间耗费如图所示(单位:天),该项目的关键路线是( D )。 J ——J D.CI———.———.——. AADJ BBFHJ CAEH某项目网络图如下,且该项目的活动关系与时间耗费如图所示(单位:天),该项目的关键 9. )。路线是( C 1

A-B-E-H-J ..A-C-F-H-J D.A-C-G-J B.A-C-F-I CA A )。 10. 企业进行环境分析时,常用的分析方法是( D.波士顿矩阵法 B.波特五力模型 C.SWOT分析法A.PEST分析法企业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 来确定战略选择的分析方11. C )。法是(波士顿矩阵法 D.波特五力模型 C.SWOT分析法A.PEST 分析法 B.. )。12.直线型结构的优点是( A 结构简单,权力集中,责任分明,命令统一,联系简捷A. 分工较细,能够适应现代组织技术比较复杂和管理分工较细的特点B. 实行了集权与分权的较优结合C. 集中决策,分散经营D. )。最适用于在大型企业的各个事业部之间进行共同的科技研发的组织结构是( C 13. 直线职能参谋型直线型 B. A. D. 超事业部制矩阵型C. B )。14. 银行设立商业信贷部属于( D. 过程部门化顾客部门化 C.地区部门 化A.职能部门化 B. )。15.实行集中控制与分散经营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D 事业部制矩阵制 D. B. A.直线制职能制 C. C )。下列最适宜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的是(16. 学校 C. 医院电视剧制作中心 D. A. 汽车制造厂 B. 某贸易进出口公司设有:市场开发部、人力资源部、公关部、质检部、财务部等,该公司是17. B 采用()来设置部门的。 D.过程部门化顾客部门化职能部门化地区部门化A. B. C..一家超级市场分为以下几个部门:日用杂物、肉类、冷冻食品、瓜果蔬菜、乳制品。该超 182 市是按照( B )来划分部门的。 A.职能 B.产品 C.地区 D.顾客 19. 某公司销售经理被批评为“控制的太多,而领导的太少”。据此,你认为该经理在工作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最有可能是( C )。 A.对下属销售人员的疾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

管理学基础复习要点.docx

《管理学基础》辅导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含义 木教材将管理定义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这个概念包含以下儿层意思: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的口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在于捉高组织活动的成效。 4.管理的对象是纟fl织资源和组织活动。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1.竹理的二垂性 管理的二重性理论认为,管理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主产相联系的自然屈性; 另一方而,乂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其间存在着一系列基木的客观规律,有一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论。 3.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的艺术性就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它强调,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冇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技巧和诀窍。 三、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就是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教材认为,管理的职能应包括下述儿个方血: 1.计划。计划是事先对耒来行为所作的安排,它是管理的首要职能。 2.组织。组织是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内容是:设置组织部门;确定各部门的工作标准、职权、职责;制定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联系方式和规范等等。 3.领导。领导职能贯穿于整个管理活动中。组织的高层、中层和基层领导都担负着领导职能。 4.控制。控制的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于计划,计划是控制的标准。 四、管理者的分类 每个管理者都处于不同的管理岗位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他们进行分类。 1.按管理者所处的层次可以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 作为一名管理者,不论处于组织的哪一层次,其履行的管理职能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儿个方面,只是履行职能的重点和程度不同。另外,对于同一管理职能,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所从事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内涵也不完全相同。 2.按管理者所处的活动领域可以分为:企业管理者、政府部门管理者和其他部门管理 者。 五、管理者角色 加拿大学者亨利?明茨伯格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三人类,即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请参见下表:

信息管理学基础习题,重点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了解信息的特征及分类,关注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管理的内容及任务,掌握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化的层次、阶段 3.信息管理的内容任务 4.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 【重要概念】 信息知识负熵语法信息语用信息语义信息信息流社会信息化 信息社会GII “三金”工程信息管理文件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 【简答】 1、如何理解通讯领域信息的含义? 2、简述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 3、简述信息的特征和分类。 4、试分述信息管理四个典型阶段。 【本章知识点】 1、信息、信息管理等基本概念。 2、信息特征、性质、分类。 3、信息化的内容特征及重要作用。

4、信息管理的对象、内容、目标和任务。 5、信息管理的沿革与发展。 信息管理学基础第二章信息交流思考习题 一、教学目的 掌握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掌握信息交流传播过程的栈交流,了解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掌握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理解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二、教学内容 1.信息交流概念、信息交流行为 2.信息交流的基本条件和要素 3.信息交流传播的模式和特征 4.信息的社会代理交流过程,信息栈和栈交流 5.信息传递的基本规律 6.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 三、本章重点 1.信息交流的条件要素 2.栈交流 3.信息守恒原理、信息扩散原理 4.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 【简答】 1、简述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2、理解信息交流与认识过程。 3、信息交流有哪些条件和要素。 4、怎样理解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以及信息交流传递中的代理。 5、简述S、R、T信息守恒的含义。 6、了解信息扩散原理的内容。 7、简述两种信息变异的形式和原因。 【本章知识点】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1406)

《管理学基础》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________,管理的目的是________。 2.管理者的角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学科。 5.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正式诞生,同时确定了泰勒的______的地位。 6.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代表人物有________和奥唐纳尔。 7.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________,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是________。 8.按照计划的对象,可将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按计划要解决的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将计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0.从管理的角度看,目标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性。 11.按规模,可将组织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按组织目的,可将组织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3.领导活动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 14.领导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________的权力,二是来自________的权力。 15.领导者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6.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身体素质。 17.激励的心理基础是________和________。 18.按激励的内容,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19.按激励的性质,给予奖励是________,给予惩罚是________。 20.决定激励力(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________和________。 21.按照团体组成的目的,可将团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2.团体的作用体现在保证________的实现和满足________的需要。 23.按照冲突的性质,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4.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5.按沟通的渠道性质,可将之划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6.按控制的手段,可将控制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27.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8.有效控制的原则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9.预算是________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________的 控制方法。 3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对象是指组织中的 [ ] A.人员 B.技术 C.设备等资产 D.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 2.管理者是指 [ ] A.组织的高层领导 B.组织的中层领导 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D.组织的所有员工 3.管理者平息客户的怒气,对员工的争端进行调解,扮演着()角色。 [ ] A.代表人 B.组织联络者 C.故障排除者 D.谈判者 4.基层管理者所需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是 [ ]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组织技能 D.思维技能 5.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思想的实践典范。 [ ] A.系统管理 B.科学管理 C.一般管理 D.组织管理 6.()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对专业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 ] A.詹姆斯·斯图亚特 B.亚当·斯密 C.查尔斯·巴贝奇 D.罗伯特·欧文 7.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以()为中心展开的。 [ ]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复习 1.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是指管理的职责与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的方式和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和作用功效的概括反映,是联结管理要素的动态机制,是设计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现代管理应该包括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创新、战略、市场、生产、质量和人事等方面,这里我们将重点论述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这五项基本管理职能。 2.管理思想的发展阶段 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组织管理、人际关系学说和 现代管理五个阶段。 3. 企业内外环境的主要因素 答:管理环境是指影响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内、外因素的结合。通常,就企业而言,构成企业环境的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企业不可控的因素,构成企业外部环境;一类是企业可控的因素,构成内部环境,亦称企业内部条件。 外环境: 1.宏观环境因素 (1)政治环境 政治环境是指一国的政治形势,它涉及社会制度、政治结构、党派关系、政府的政策倾向和人民群众的政治倾向等。政治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家的政治路线。②经济体制。③科技、教育体制。④政府的行政性行为,包括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对某些行业的直接管理和政府预算等。 (2)、经济环境 宏观经济环境因素主要包括:①国民经济增长速度。②经济结构。③市场利率。④汇 率水平。⑤通货膨胀率等。 (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是指与企业所属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状况及其发展趋势。 (4)、社会文化环境 它包括一国或地区的语言、文字、教育水平、宗教信仰、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由此引起 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态度,如消费习惯、工作态度和人口数量及结构的变化等方面。 (5)、法律环境 法律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会对企业各种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的各种法律法规。 2.经营环境因素 企业的经营环境是指影响企业经营领域的行业环境因素和市场环境因素。行业环境因素主要有行业概况和行业竞争结构,行业概况包括行业的销售增长率、行业的生产能力、所需资源的可得性、相关技术的变化和社会制约条件等;行业竞争结构则主要由竞争者、供应者、顾客、替代品和潜在进入者五种力量决定。市场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各种影响企业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因素。 内环境: (三)企业内部条件要素 资源要素、管理要素,、能力要素 资源要素包括人财物力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和环境资源等; 管理资源包括计划、组织、控制、人事与激励和企业文化等; 能力要素包括供应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等。

《信息管理学基础》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第一节信息得含义 【本章考点】 1、信息、全信息、社会信息得概念(2010年名词解释) 2、信息得特征 3、社会信息化得含义及层次 4、信息管理得内容及任务 5、信息管理得沿革发展 【本章重难点】 1、社会信息化 2、信息管理得目标与任务 3、信息管理得发展阶段及基本特征 【知识点详细讲解】 一、信息概念得发展 1、消息层面得信息 早期,人们对信息得理解就是很肤浅得,仅停留在字面上,把信息瞧做就是消息得同义语。这种认识甚至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唐朝诗人李中曾吟出了“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得名句。诗中得“信息”就就是指音信、消息。在西文中“信息”(information)与“消息”(message)两个词汇在许多场合也就是相互通用得。 2、通信领域得信息概念 最早把信息作为科学对象来加以研究得就是在通信领域。 (1)哈特莱得开创研究 1928年,哈特莱把信息理解为选择通信符号得方式,并用选择得自由度来计量这种信息得大小。 (2)申农得负熵理论 1948年,通信专家申农以概率论为工具,阐明了通信中得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给出了计算信源信息量与信道容量得方法与一般公式,得到一组表示信息传递重要关系得编码定理,即负熵理论,把信息定义为用来减少随机不确定性得东西。 (3)维纳得控制理论 1950年,控制论得奠基人维纳则把信息瞧做广义通信得内容,把人与外部环境交换信息得过程瞧做就是一种广义得通信过程,即泛指人与人、机器与机器、机器与自然物、人与自然物之间得信息传递与交换。维纳同样也把信息解释为负熵。 3、经济科学得信息概念 不确定性与信息之间关系得研究在20世纪40年代就受到许多经济学家得关注。这些关于信息得理解也在不断影响着其她领域得研究,例如有关风险定性得减少(信息得获取)与成本、收益联系起来,取得了突出成果。 4、信息得生物科学概念 英国生物学家W、阿思比把信息定义为“变异度”,她认为,任何一个集合包含得元素得数目以2为底得对数就就是该集合得变异度。 在生命科学领域,动物界与植物界得信号交换,甚至生命体由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由一个机体传递给另一个机体,也开始被瞧做就是信息得传递。例如生物体内得核酸分子(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与核糖核酸RNA)就就是通过自我复制,把遗传信息一代代传下去,这就就是一种重要得信息传递。 5、科技工作得信息概念 科技信息工作中信息被瞧做经验、知识与资料。诸如:“信息就是作为存贮、传递与转换得对象得知识”,“信息就是人与人之间传播着得一切符号系列化得知识”,“信息就是决策、规划、行动所需要得经验、知识与智慧”,“信息就是组织好得、能传递得资料”等等都就是有代表性得信息定义。 6、哲学中得信息概念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知识讲解

管理学基础 知识点总结 组织是指为达到诸多目标或未来预期产出而在一起工作、相互之间协调行动的若干人。 管理(management)就是要既有效率又有效益地对实现组织目标所需的人力资源或其他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绩效(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是管理者在利用资源满足顾客需求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在效率和效益上所表现出来的水准。组织绩效同效率和效益成正比。 效率(efficiency)指的是在实现一定目标的过程中,资源利用的程度或资源产出水平的高低。效益(effectiveness,也有译作“效果”或“有效性”)是衡量管理者为组织设定并努力要达到的目标的恰当程度,也指组织实现预定目标的程度。管理者所选择的目标是恰当的,并实现了这些目标,组织就是有效益的。效益效率2*2图表见P4 管理的四种智能: 1,、计划是管理者用以识别并选择适当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过程。管理者计划工作的优略劣决定着组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了组织的绩效水平。(计划详述见P120计划的重要性…)计划的步骤(1)确定组织的使命和目标(2)制定战略SWOT(3)实施战略和变革组织 2、组织(organizing)是管理者用以建立工作关系结构,从而使组织成员相互影响和协作,由此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组织过程的结果是产生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tructure),即一个正式的任务系统和汇报关系系统,借助这样的系统可以协调和激励组织成员共同去实现组织目标。 3、领导领导要达成的效果是使组织成员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对组织高度忠诚 4、控制在控制(controlling)过程中,管理者要评价组织实现目标的情况,以及为保持和提高绩效水平所采取的行动。控制过程的结果是要提高准确衡量和监控组织效率与效益的能力。 管理类型

信息管理学基础-【考研笔记】

信息管理学基础(马费成) 一、信息的含义 1. 本体论层次:在最为一般的意义上,亦即没有任何约束条件,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 这里的“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这一层次上定义的信息是最普遍的、最广义的信息,可与物质、能量并驾齐驱,我们称其为本体论层次的信息。 2.认识论层次:在认识论层次上,我们可以将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主体所感知的是外部世界向主体输入的信息,主体所表述的则是主体向外部世界输出的信息。 3.本体论层次和认识论层次的信息的区别: 在本体论层次上,信息的存在不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即使根本不存在主体,信息也仍然存在。在认识论层次上则不同,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 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概念比本体论层次的信息概念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首先,作为主体的人具有感知能力,能够感知到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其次,人具有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事物的存在和运动状态的特定含义。第三,人具有目的性,能够判断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对其目的而言的效用价值。而且这三个方面是相互依存

不可分割的。人们只有在感知了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形式,理解了它的含义,明确了它的效用之后,才算真正掌握了这个事物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我们把同时考虑到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外在形式、内存含义和效用价值的认识论层次上的信息称为“全信息”,而把仅仅考虑其中形式因素的信息称为“语法信息”,把考虑其中内容(含义)因素的信息称为“语义信息”,把考虑其中效用因素的信息称为“语用信息”。认识论层次的信息乃是同进考虑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的全信息。以申农为代表的信息论所研究的基本上不涉及信息的含义和效用,是纯粹的语法信息。 4.本书所研究的信息的定义:根据本书的目的,我们主要研究社会信息,即为了特定的目的产生、传递、交流并应用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一切由人类创造的语言、符号和其他物质载体表达和记录的数据、消息、经验、知识。显然,这类信息是一个庞大的体系,都属于认识论范围内的信息。自然界、生物界及机器系统的信息,只要有人类主体介入,并服从于人类社会的特定目的,都是我们所说的社会信息。 二、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 数据、信息、知识和情报是信息与信息管理领域的起点和基石,同时这些概念和它们所代表的外延之间又存在着极为紧密的天然的联系。 由事实—数据—信息—知识—智能五个要素构成“信息链”。简单的说,事实是人类思想和社会活动的映射;数据是事实的数字化、编码化、序列化、结构化;信息是数据在信息媒介上的映射;知识是对信息的加工、吸收、提取和评价的结果;智能则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信息管理学基础》期末考试试题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试卷:(B卷)考试方式:(闭)卷校区:本部 课程名称:《信息管理学基础》考试用时: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方式,这指的是_____层次的信息。 2、主体所感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这指的是_____层次论的信息。 3、布拉德福定律的两个基本要点:一是_________,形成主体来源(期刊)的有序目录;二是 指确定相关论文再主体来源中的分布规律。 4、文献的半衰期,是指某学科领域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的_______是在多长一段时间 内发表的。 5、结构化开发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在系统分析与设计阶段是_______,______。 6、《中图法》一般以_____标志大类,采用______方式标识其二级类,其余类目均采用数字 标志,所有数字按_____对待,为使号码醒目,规定______一点。 二、选择题(10分) 1、信息链中最高级别的环节是(D、智能) 2、信息分布的“富集”和“贫集”现象实际上是人类社会特有的_____机制支配结果。(B、 选择) 3、普莱斯指数,即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展年限不超过___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 次数之比值。(C、5) 4、信宿可以是(A、人,物,也可以包括机器) 5、信息论的创始人是(A、香农)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请结合实例,解释以下转化关系:数据+背景=信息,信息+经验=知识。 2、信息分布中的“核心趋势”和“集中取向”有什么不同? 3、试分析马太效应的正面作用和负面作用。 4、其夫定律。

最新管理学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管理学基础(专科) 一、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管理的目的是()。 2.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和()。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和()。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和()的学科。 5.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正式诞生,同时确定了泰勒的()的地位。 6.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代表人物有()和奥唐纳尔。 7.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是()。 8.按照计划的对象,可将计划分为()、()和()。 9.按计划要解决的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将计划分为()和()。 10.从管理的角度看,目标具有()、()和()的特性。 11.按规模,可将组织分为()、()和()。 12.按组织目的,可将组织分为()和()。 13.领导活动包括()和()两个方面。 14.领导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的权力,二是来自()的权力。 15.领导者的作用有()、()和()。 16.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和身体素质。 17.激励的心理基础是()和()。 18.按激励的内容,可将之划分为()和()。 19.按激励的性质,给予奖励是(),给予惩罚是()。 20.决定激励力(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和()。 21.按照团体组成的目的,可将团体分为()和( )。 22.团体的作用体现在保证()的实现和满足()的需要。 23.按照冲突的性质,可将之划分为()和()。 24.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和()。 25.按沟通的渠道性质,可将之划分为()和()。 26.按控制的手段,可将控制分为()和()。 27.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和()。 28.有效控制的原则有()、()、()和()。 29.预算是()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的控制 方法。 3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和()。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对象是指组织中的() A.人员 B.技术 C.设备等资产 D.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 2.管理者是指() A.组织的高层领导 B.组织的中层领导 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D.组织的所有员工 3.管理者平息客户的怒气,对员工的争端进行调解,扮演着()角色。() A.代表人 B.组织联络者 C.故障排除者 D.谈判者 4.基层管理者所需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组织技能 D.思维技能

管理学基础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专科) 一、填空题: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2.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人际关系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 3.管理者的技能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思维技能。 4.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 5.1911年《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出版,标志着科学管理理论正式诞生,同时确定了泰勒的科学管理之父的地位。 6.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代表人物有孔茨和奥唐纳尔。 7.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是西蒙,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是决策。 8.按照计划的对象,可将计划分为综合计划、专业计划和项目计划。 9.按计划要解决的问题的重复程度,可将计划分为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10.从管理的角度看,目标具有层次性、多样性和可考核性的特性。 11.按规模,可将组织分为小型组织,中型组织,和大型组织。 12.按组织目的,可将组织分为盈利性组织和非盈利性组织。 13.领导活动包括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两个方面。 14.领导的权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职位的权力,二是来自个人的权力。 15.领导者的作用有指挥,协调,和激励。 16.有效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17.激励的心理基础是需要和欲望。 18.按激励的内容,可将之划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19.按激励的性质,给予奖励是正激励,给予惩罚是负激励。 20.决定激励力(行为动机)的因素有两个,即效价和期望。 21.按照团体组成的目的,可将团体分为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22.团体的作用体现在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和满足个人心理的需要。 23.按照冲突的性质,可将之划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 24.按沟通的反馈性,可将之划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25.按沟通的渠道性质,可将之划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26.按控制的手段,可将控制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27.制定控制标准的方法有统计法、工程法和经验估计法。 28.有效控制的原则有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29.预算是数字化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的组织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预计结果,预算是使用最广泛 的控制方法。 30.按控制的时机,可将控制分为前馈控制(预先控制、事前控制),现场控制(同步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事后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 1.管理对象是指组织中的 D.人、财、物、信息等一切资源 2.管理者是指 C.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3.管理者平息客户的怒气,对员工的争端进行调解,扮演着( )角色。 C.故障排除者 4.基层管理者所需的技能中,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 5.中国古代的万里长城是( A.系统管理)思想的实践典范。 6.( )认为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对专业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 C.查尔斯·巴贝奇 7.泰勒科学管理的研究是以( )为中心展开的。 [ ] B.生产效率 8.以法约尔的观点,劳动分工原则[ ] B.不仅适用技术工作,也适用于管理工作 9.梅奥认为工人是 [ ] D.社会人 10.战略计划是组织的( )制定的。[ ] A.高层管理者 11.使计划数字化的工作是 [] D.预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