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组织学》课程考试重点内容知识汇总

《公共组织学》课程考试重点内容知识汇总

《公共组织学》课程考试重点内容知识汇总
《公共组织学》课程考试重点内容知识汇总

《公共组织学》课程内容知识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组织与公共组织

1、组织的定义:组织是人们为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和活动规律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动态的人类共同体。它是包括组织成员、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制度、组织行为和组织环境等基本要素在内的稳定的和不稳定的人类组合系统。

2、公共组织的含义:广义的公共组织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的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仅指政府及其执行部门,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可从不同的角度理解:(1)静态的公共组织结构。(2)动态的公共组织过程。(3)生态的公共组织环境。(4)心态的公共组织意识。

3、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1)组织人员;(2)物质因素;(3)职能目标;(4)机构设置;

(5)职位设置;(6)权责划分;(7)法制规范;(8)技术和信息。

4、公共组织的分类:

(1)以组织目标分:互益性组织、营利性组织、服务性组织、公益性组织。

(2)以所拥有的公共权力的强制性大小划分: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我国:中国共产党组织、人民政协组织、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

5、公共组织的特征:

(1)公共性;(2)政治性;(3)法治性;(4)权威性;(5)广泛性;(6)独占性。6、公共组织的功能:(1)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主体。(2)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人员的归属。(3)公共组织是公共管理的支点。

(二)公共组织的研究途径

1、管理途径是从两个方面来认识公共组织的:一是从管理功能及过程来考察公共组织,从组织活动的程序和技术上来界定公共组织;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成为公共组织的主要价值。

2、政治途径:(1)多元主义;(2)自主性(3)与立法机构的联系(4)分权

3、法律途径:(1)独立性(2)委员会形式(3)替代性争端解决

4、政策途径:(1)公共治理构成一个在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之间不断循环的政策周期。

(2)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是不可分的。

(3)分权的政策执行比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更有效。

(4)政策周期主要是政治过程,而不是管理效率。

(5)在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网络比科层组织效率更高。

5、文化途径:从文化途径来研究公共组织,强调人的主观方面的改变。

6、网络途径

(三)公共组织学的研究视阈

1、公共组织学的学科定位:行政组织学是公共组织学的分支学科。行政组织学包含于公共组织学之中。公共组织学包含于公共管理学,行政组织学包含于行政管理学。

2、公共组织学的发展前景:(1)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是公共组织学兴起的根源。(2)要实现公共组织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必须对公共组织进行系统研究。

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

(一)前管理学时期的组织管理思想

1、中国古代的组织管理思想

(1)国家管理方面:①孔子:德治与王道;②韩非:法治与霸道;③荀子:礼法相济

与王霸相杂。

(2)组织管理方面:①《周礼》:六官三百六十职;②《尚书》:管理者不能越权。

(3)人事管理方面:①《墨子·尚贤》:贤者举而上之;②孔子:礼仪之国;③《管子》:德以合人,人以德使。

(4)军队管理方面:①姜尚:爱军、赏罚分明、赏罚结合;②《孙子兵法》:国事为重、将为国辅、视卒如子、以法治军、知者必胜、谋略取胜。

2、外国古代的组织管理思想

(1)《圣经》曾记载了西方最早的组织管理思想。

(2)古代埃及设立宰相职务,从而把神权和世俗权力区分开来。

(3)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管理。

3、近代西方的组织管理思想

(1)在管理职能、管理原则的研究方面:①亚当·斯密的《国富论》;②塞缪尔·纽曼的《政治经济学原理》;③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④艾尔弗雷德·马歇尔的《工业经济学原理》。

(2)军事理论家、数学家、思想家以及厂长、经理对具体的管理技术和方法的探讨。(二)古典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弗里德里克?温斯洛?泰罗,“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观点:(1)制定标准定额。(2)挑选一流的工人。(3)设置计划层、实行职能制。(4)实行新的奖励制度。(5)对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实行例外原则。

2、一般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亨利?法约尔,“管理理论之父”)

主要观点:(1)企业基本活动:①技术活动;②商业活动;③财务活动;④安全活动;

⑤会计活动;⑥管理活动;管理五项职能:组织内行政人员所从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2)组织管理十四条原则:①劳动分工。②权力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⑦人员的报酬。⑧集中。⑨等级系列。⑩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的稳定。⒀首创精神。⒁团结精神。

3、科层组织理论(代表人物:马克斯?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主要观点:(1)权威的类型:①卡里斯玛型权威;②传统权威;③法定权威。(2)官僚制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实现劳动分工。②各种公职或职位按权力等级严密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③通过正式考试成绩或在培训中取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的所有成员。④实行任命制。⑤公职人员须是专职的,有固定薪金保证。⑥职务活动是私人事务以外的事情,受规则和制度制约。(3)官僚制组织的结构:①专门化的权限和任务。②职位按照“层级制”原则组织。③官员的选任以专业技术资格为标准,可在不同的专业化分工和层级进行职业升迁。(三)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乔治?梅奥):(1)“社会人”。(2)“非正式组织”。(3)管理职能。

2、需要层次理论(提出者是美国行为科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人的需要按其重要程度和产生的先后顺序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地位或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人首先产生最低层次的需要,当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依次要求高层次的需要;人的需要带有发展的、动态的性质;管理人员须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需要,研究调动积极性问题,开展具体管理活动。

3、双因素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1)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2)激励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的,保健因素基本上都是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的。

4、期望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维克托?弗鲁姆):(1)通过考查人们的努力行为与其所获得的最终奖酬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说明激励过程并选择合适的行为,以达到最终奖酬目标。(2)用公

式表示为:M=E×V(式中的M是“激励力量”,E是“期望值”,V是“效价”)。

5、X理论—Y理论(美国行为学家道格拉斯?麦格雷戈):(1)X理论:①多数人天生懒惰,逃避工作。②多数人没有雄心大志,心甘情愿受别人的指导。③多数人的个人目标是与组织的目标相矛盾的,必须用强制、惩罚的办法,才能使他们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工作。④多数人工作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金钱和地位才能鼓励他们努力工作。⑤能够自己鼓励自己和克制感情冲动的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2)Y理论:①一般人都是勤奋的。②控制和惩罚不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唯一方法。③正常情况下,一般人不仅会接受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责任。

④在人群中广泛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⑤现代工业条件下,一般人的潜力只利用了一部分。

(四)系统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1、组织协作理论(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1)社会的各种组织都是一个协作系统。(2)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3)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成员的协作意愿、组织的共同目标和组织内的信息交流。(4)权威接受理论。(5)组织平衡论。(6)经理人员的职能。

2、决策组织理论(美国的赫伯特?西蒙):(1)组织决策论;(2)组织目标论;(3)组织设计论。

3、系统组织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1)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企业组织是一个由相互联系共同合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为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组成的系统。(2)组织系统模式的子系统:①目标与价值分系统;②技术分系统;③社会心理分系统;④结构分系统;⑤管理分系统。

4、生态组织理论:(1)最早提出借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公共行政问题的学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2)里格斯运用“物理学光谱分析”和“结构功能分析法”,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并阐述了它们的功能。

5、权变组织理论(英国的伍德沃德等人):权变理论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认为环境变化同管理对策之间存在着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

(五)当代组织理论

1、目标管理理论(美国著名企业管理专家德鲁克)

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1)制定目标。(2)实施目标。(3)评价目标。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1)对全体员工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的教育。(2)明确顾客需求,搞清楚什么样的产品是让用户满意的产品。(3)建立明确的质量基准和质量测评制度和激励机制。(4)改变质检人员“挑问题者”的角色,消除他们同开发者之间的隔阂和对立。(5)建立一套明确一致的解决问题的方法。(6)把质量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在全体员工中培育主人翁意识和敬业精神。(7)建立质量小组,加强团队工作中的培训。

3、绩效管理理论

(1)绩效管理的理论方法体系主要有: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和平衡计分卡法(BSC)。

(2)绩效管理具体包括如下四个环节:绩效计划、管理绩效、绩效考核、奖励绩效。

4、学习型组织理论(美国学者彼得?圣吉)

组织学习的方式:(1)能够系统地解决问题。(2)注重试验。(3)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4)向他人学习。(5)在组织内部实现充分的知识共享。

5、网络组织理论

(1)广义网络组织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的实体为迅速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一定时间内结成动态联盟,从而以强大的结构成本优势和机动性,完成单个组织难以承担的功能。

(2)狭义的网络组织定义在组织特征方面比较理想化,强调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达成一种完全松散、平等的组织形态。

(3)网络组织的特点:①组织边界模糊。②高度的流动性和灵活性。③并行作业,共享各成员的核心能力。④高协作成本。⑤蕴涵高风险。

(4)从网络组织的构建和运作看,有两个重要因素:①合作关系;②运作平台的网络。

(六)行政组织理论

1、传统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

(1)威尔逊提出了行政学赖以成立的前提,即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

(2)古德诺对威尔逊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使“政治与行政不同”的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3)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把威尔逊的思想变成了可以实施的制度性方案。

(4)怀特为行政组织理论的发展提供如下基本框架:①行政组织体制。②行政责任与权力的分配。③优良行政组织的标准。

2、新公共行政学组织理论(瓦尔多、弗雷德里克森等):(1)新公共行政学认为,传统公共行政学对组织问题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在于:一是只注重研究行政组织本身,强调公共组织的内部动力;二是理论上太空洞。(2)新公共行政学认为在公共行政组织中,存在着以下四种基本的运作过程:①分配过程②整合过程③边际交换过程④社会情感过程。

3、新公共管理组织理论:政府应该是一个为公众服务的机构;公众作为为政府提供税收的“纳税人”,是政府的顾客,理应享受政府提供的良好服务,公共部门有义务提高服务质量。为了提高公共部门的服务效率,政府有必要引进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

4、马克思主义组织理论

第三章 公共组织结构

(一)公共组织结构概述

1、公共组织结构的概念

(1)组织结构是指社会组织中建立起来的各种部门机构之间,以及以部门机构为依托的组织成员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关系的结合方式,是表现组织各部分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是执行管理和经营任务的体制。

(2)公共组织结构,就是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及其组合方式。

2、公共组织结构的基础:(1)组织层次与管理幅度是公共组织结构的两个基本范畴,二者共同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础。前者构成组织的纵向结构,后者则指组织的横向结构,纵横结合,构成组织的完整结构。(2)按照管理幅度和组织层次的相关关系,就可以形成两种组织结构:直式结构和扁平结构。

3、 公共组织结构的本质:(1)公共组织结构实质上就是公共组织内部之间相对稳定关系的

一种模式,它既表现为静态的组织结构,又体现在动态的组织活动中。(2)公共组织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纵向层次结构、横向部门结构和组织管理体制等三种因素。

4、 公共组织结构的功能:(1)整合功能。(2)沟通功能。(3)激励功能。(4)效率功能。

1、直线制组织结构

2、职能制组织结构

3、直线参谋制组织结构

4、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

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6、矩阵制组织结构

(三)新型公共组织结构的类型

常规委员会制组织结构

董事会制组织结构

理事会制组织结构

基金会制组织结构

2、 团队型组织结构:(1

)团队型组织结构,是运用团队作为协调组织活动的主要方式所形

成的组织结构模式。 (2)组织内的团队依其目标、存在的目的和工作性质来分类,通常可分为:①问题解决型团队。②自我管理型团队。③多功能型团队

3、 虚拟型组织结构

虚拟组织,是指一个组织通过承包合同等方式,把组织内部的一些业务交给外部的不同专业组织去完成,而总部只保留为数有限的核心员工,其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政策以及协调各承包商的关系的一种组织形式。

4、网络型组织结构

具特征如下:(1)中间管理层的缩减以至取消。(2)管理幅度增宽。(3)公共组织绩效的改进。

5、任务型组织结构

1)单一任务型组织

2)多元任务型组织

3)延展任务型组织

(四)公共组织设计

1、公共组织设计:就是公共组织依据一定的理论和原则对公共组织结构及其功能进行规划和确立的过程,它是通过对公共组织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配置和协调各个机构、部门之间职能,以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标。

2、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1)职能目标原则(2)完整统一原则(3)精简高效原则(4)法制原则(5)职、权、责一致原则(6)人本原则

3、公共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1)组织环境因素(2)组织战略因素(3)组织规模因素(4)组织技术因素(5)权力体制因素

1)基本职能设计

2)关键职能设计 3)职能分解

1)按照公共管理的职能和目标划分部门

2)按照管理的环节划分部门 3)按照服务的对象划分部门

4)按照地区划分部门

第四章 公共组织人员

(一)公共组织人员是指由公共部门管理的,由公共财政支付其报酬的,与政府的关系是由法律调节的,谋求公共利益,对社会和公众负责,并为国民服务的所有公职人员。分析:(1)公共组织人员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2)公共组织人员是公共权力的行使者;(3)公共组织人员具有双重身份。

(二)公共组织人员的职业特征

1)在于这种职业的公共性。

2)在于这种职业是服务于公民、服务于全社会的。 3)在于这一职业的政治性和权威性特征。

2、公共管理的从业要求体现为法律要求和道德要求两个方面。

3、公共组织人员的职务:(1)职务,是指组织通过成文的法律、规章或不成文的习惯等对组织中某一工作岗位任职者的权利义务关系的约定。 (2)公共组织人员的职务所产生的权利义务,不是由公共组织和公共组织人员双方协商,而是“法定”的。 (3)公共组织人员

的职务在不同的国家区别标准不同。

4、公共组织人员的责任 职业责任

职务责任

(三)公共组织人员的职业素质

1、

公共组织人员的政治立场:服从国家意志,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2、公共组织人员的职业能力: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两个部分。基本能力主要包括:(1)基本管理能力。(2)管理决策能力。(3)管理调节能力。(4)处理事务的能力。(5)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公共组织人员的文化信念

(1)公共组织人员的文化信念是社会文化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形式,它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

(2)公共组织人员的文化信念是在社会文化基础上,在公共组织人员的具体公共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公共组织人员及其公共管理活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

(3)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是形成公共组织人员良好的文化信念的条件。

4、公共组织人员的道德修养

公共组织人员道德修养的途径有两条:即自律和他律。

(四)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及意义

“人力资源”概念的引入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以人为本就是把人当成组织中最具有活力、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要素。这有别于传统人事管理中将人视为机器的附属物的观点。把人力当成资本,就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到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潜能上。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新特征

(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人本身看作资源,能够给组织带来巨大投资回报率和效益。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工作人员视为“社会人”。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

(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大大地丰富了。

第一,基本因素——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

第二,实际因素——现实的激励因素。

第三,偶发因素。

第五章 公共组织环境

(一)公共组织环境概述

1、公共组织环境的概念:公共组织环境是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公共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内外客观因素的总和。(1)公共组织外部环境边界的确定应该以公共组织为中心,它是处于公共组织界线之外的因素或条件。(2)从微观上看,任何一个公共组织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系统,它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关联,构成了公共组织的内部环境。

2、公共组织环境的类型

(1)从总体范围、规模和层次上分:宏观环境、中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2)按照环境的内容和性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类。

(3)从管辖区域上分: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

(4)按照环境对公共组织的作用效果:良性环境(有利环境)和恶性环境(不利环境)。

(5)按照人体器官对环境的感知程度: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

1)公共组织环境要素的复杂性。

2)公共组织环境与公共组织之间的联系具有多样性。

3)公共组织环境的具体性和差异性。

(二)公共组织环境分析

1、组织环境分析的理论基础

(1)系统理论(或系统学派)的崛起

(2)企业组织环境类型及演变的一般理论

(3)法赫和纳那亚南于1986年提出了宏观环境的分析方法

(4)里格斯系统运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组织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区分了三种主要的行政组织模式

2、公共组织的内部环境分析

(1)公共组织的内部环境又称公共组织的内部条件,是指处于公共组织边界以内(即公共组织内部)、构成公共组织并使公共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所有因素与各因素之间关系的总和。

(2)分类:①物质性的内部环境,②非物质性的内部环境。

3、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分析

(1)公共组织的外部环境又称公共组织的外部条件,是指处于公共组织边界以外(即公共组织周围)、直接或间接地对其施加各种影响的所有因素的总称。

(2)分类:①政治环境,②经济环境,③文化环境,④技术环境,⑤公共舆论环境。(三)公共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1)稳定的环境是公共组织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

(2

)环境是公共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3)环境制约着公共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

(4)环境对管理过程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2、公共组织对环境的改造

两种基本形态:积极型和消极型。

(四)公共组织环境管理

1、公共组织环境管理概述

(1)内部策略:领域的选择、招募、环境扫描、缓冲、平抑、配给、地域分散等。

(2)外部策略:刊登广告、订立合约、增选或吸收新人、联合及游说等。

2、公共关系管理(目的: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营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1)公共组织的公众信息管理。

2)公共组织的公众舆论管理。

3)公共组织的公众关系管理。

4)公共组织的公众形象管理。

3、非正式组织管理的要点:(1)承认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必然性。(2)认识和利用非正式组织的活动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特点。(3)认清非正式组织的利弊,兴利除弊。

4、机关环境管理:(1)机关空间管理(2)办公机具的安置(3)照明环境的控制(4)颜色环境的控制(5)微气候环境控制(6)噪声控制。

第六章公共组织过程

(一)公共组织过程概述

1、公共组织过程的含义

公共组织过程的基本内容是公共组织决策、公共组织执行和公共组织监督。

(1)公共组织决策是公共组织过程的起点,既是公共组织执行的依据,也是公共组织监督的依据。

(2)公共组织执行则是公共组织决策得以成为客观现实的必要手段。

(3)公共组织监督是确保公共组织执行不偏离公共组织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

①公共组织过程决定公共组织目标的实现。 ②公共组织过程影响公共权力配置。 ③公共组织过程影响组织结构设置格局。

④公共组织过程决定组织运行效率。

⑤公共组织过程促进组织廉政建设。

(二)公共组织决策过程

1、公共组织决策概述

公共组织决策是指公共组织依据既定政策和法律,就公共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并选择解决方案的活动。

国家公共组织决策、地方公共组织决策与基层公共组织决策

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

(1)公共组织决策是公共组织过程的首要环节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础

(2)公共组织决策是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重要技能

(3)重大的公共组织决策直接关系到政府工作的成败和国家、社会的发展

2、公共组织决策原则

(1)信息原则。(2)系统原则。(3)预测原则。(4)择优原则。

(5)创新原则。(6)可行原则。(7)民主原则。(8)动态原则。

第一个阶段,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第二个阶段,集思广益,设计决策方案。 第三个阶段,评估选优,抉择决策方案。

第四个阶段,局部试点,修正完善方案。

(三)公共组织执行过程

1、公共组织执行概述

公共组织执行是公共组织过程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是公共组织及公共组织人员依法实施公共组织决策,以实现预期公共组织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1)公共组织执行的主体是公共组织及公共组织人员。(2)公共组织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3)公共组织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4)公共组织执行活动具有强制性。

(1)特点:①现实性。②综合性。③目的性。④实效性。⑤具体性。⑥强制性。⑦灵活性。

①公共组织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②公共组织执行效果是检验决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③公共组织执行是使原决策得到修正、补充和完善的根本途径。

④公共组织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2、公共组织执行程序

(1)公共组织执行的准备阶段:①制定执行计划活动;②一般准备活动。

(2)公共组织执行的实施阶段:①建立强有力的指挥中心;②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③要善于做好协调工作;④加强公共组织执行中的监控。

(3)公共组织执行的总结阶段:①对执行情况的检查;②对执行情况的评定;③对经验教训的总结。

3、公共组织执行评估:公共组织执行评估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活动,其基本步骤包括:评估的组织准备、实施评估和撰写评估报告。

(四)公共组织监督过程

1、公共组织监督概述

公共组织监督是指政党、政府、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对公共组织及公共组织人员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是否合理、合法所进行的监察和督导。

(1)特征:①监督主体的多样性;②监督对象的特定性;③监督内容的广泛性;④监督过程的公开性;⑤监督依据的法定性。

(2)公共组织监督的重要性:①公共组织监督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环节。②公共组织监督是依法治国的必要保障。③公共组织监督是公共利益的维护力量。④公共组织监督是科学管理的有力措施。

2、公共组织监督方式:(1)质询。(2)弹劾。(3)不信任表决。(4)申诉与控告。(5)报告与汇报。(6)预算、决算与审计。(7)检查、调查与视察。(8)工作考核。

3、公共组织监督制度:(1)立法机关监督。(2)行政机关监督。(3)司法机关监督。(4)社会力量监督。(5)政党监督。

第七章 公共组织心理

(一)公共组织心理概述

1、公共组织心理的内涵

公共组织心理是公共组织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的是公共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包括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

2、公共组织的心理学基础

(二)公共组织中的个体心理

1、组织成员的个性、需要与期望

2

、公共组织中的人性管理

①人性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人性观是对人性的看法和观点。

(2)人性的假设:①“经济人”假设。②“社会人”假设。③“自动人”假设。④“复杂人”假设。

(3)人性管理的措施:①实行目标管理;②实行参与制;③授权;④合理分工;⑤在实现

组织目标的同时,使个人获得“合理程度”的满足;⑥信息及时反馈;⑦良好的人群关系;⑧多奖励、少惩罚,采用疏导的方针;⑨实行建议制度;⑩提高成熟度,使个人适应组织,适应环境。

3、公共组织中的领导与激励

(1)公共组织中的领导:①依据领导者的权力控制程度,可将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式、分权式、均权式。②依据领导的不同侧重点,可将领导方式分为:以人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以事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人事并重的领导方式三种。③依据领导的指挥模式,可将领导方式分为:强制方式、说服方式、激励方式、示范方式。

(2)公共组织中的激励

方法:①思想政治工作。②工作激励。③奖励。④参与管理。

(三)公共组织中的群体心理

1、公共组织群体概述

(1)群体的概念和特征

群体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成的具有相对稳定关系与共同目标的集合体。

①群体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往行为。

②群体具有稳定的结构。 ③群体成员有共同的利益或目标。

④群体中的成员彼此意识到他们同属一群。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有明文规定,有固定编制,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具体的权利和义务的群体,可分为命令型和任务型两种。

非正式群体是指不经官方规定,由于在生活和工作中心理相容而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群体。特点:①非正式群体具有自发性和不稳定性。②非正式群体的领导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③非正式群体的凝聚力较强。

(3)群体的功能:①群体对组织的主要功能便是完成组织所赋予的基本任务。

②群体对个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满足其心理上的需要:满足安全需要、

满足归属需要、满足自尊的需要。

2、影响群体行为的因素:群体规模、群体成员构成、角色、地位、规范、目标、凝聚力、士气、领导、人际关系、沟通、解决冲突的能力、群体成员的素质、外部环境等。

3、群体凝聚力

(1)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①群体规模。②群体的成功。③群体成员的相似性。④群体的奖励方式。⑤群体的领导方式。⑥外部的威胁和竞争。

(2)群体凝聚力的结果①士气。②更多地参与群体事务。③敌意。④更多的从众。⑤生产率。

第八章 公共组织沟通

(一)公共组织沟通概述

1、公共组织沟通是指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组织与外界环境之间,公共组织内部各部门、层级、人员之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过程。

(1)沟通是公共组织协调内外关系的纽带和桥梁。

(2)沟通是公共组织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3)沟通是公共组织提高绩效的重要保障。 (4)沟通是公共组织有效地实现控制的基本手段。

(5)沟通是公共组织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催化剂。

2、公共组织沟通的类型

(1)按沟通渠道分: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2)按信息流向分: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和斜向沟通。

(3)按沟通结构模式分:链式沟通、环式沟通、Y 式沟通、轮式沟通和全通道式沟通。

(4)按信息沟通手段分: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3、公共组织沟通的过程

(二)公共组织中的群体沟通与人际沟通

1、公共组织中的群体沟通是指公共组织中群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主要包括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正式群体之间、非正式群体之间的沟通等等。

实现有效的群体沟通,须保证群体具有如下特征:

(1

)团结意识。(2)重点突出。(3)规模适宜。(4)适合的开会地点。(5)凝聚力。

2、公共组织中的人际沟通是指公共组织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包括领导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领导与领导之间沟通。

公共组织中通过人际沟通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1)增加沟通信息的丰富性。(2)保持经常性的联络。(3)为你的关系网络和组织提供信息。(4)运用正确的沟通方式。

(三)公共组织中的冲突与谈判

1、冲突与冲突管理

(1)按照冲突的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六种类型:①个体与个体间、②个体与群体间、③个体与组织间、④群体与群体间、⑤群体与组织间、⑥组织与组织间不同类型的冲突。

(2)冲突产生的原因与作用

①“客观情势”的冲突。 积极作用

②“态度”的冲突。 消极作用 ③“行为”的冲突。

(3)冲突管理的策略:

①回避。②建立联络小组。③树立超级目标。④采取强制方法。⑤解决问题。

2、谈判与公共管理谈判

(1)谈判是当事人为满足各自需要和维持各自利益而进行的协商过程。它包括:①谈判建立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②谈判是两方以上的交际活动。③谈判寻求建立与改善人们的社会关系。④谈判是一种协调行为的过程。⑤选择恰当的谈判时间、地点。

①谈判主体(指代表各自利益参加谈判的当事人)

②谈判客体(谈判的议题,即谈判的标的) ③谈判环境

(3)公共管理谈判:是公共管理领域解决冲突、化解矛盾的重要途径。

应用:①行政合同;②城市房屋拆迁;③群众上访问题;④人质解救;⑤劳资矛盾解决。

(四)公共组织沟通的改善

1、公共组织沟通的障碍

①对公共政策的理解偏差

②公共组织的绩效受到影响

③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2)公共组织中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①公共组织结构不合理;②沟通渠道的因素;③个人因素;④公共组织中不良文化的影响

1)搭建合理的组织结构

2)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沟通渠道及沟通类型

3)提高组织人员素质,尤其是组织管理者的综合素质

4)塑造优秀组织文化,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

5)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

第九章 公共组织文化

(一)公共组织文化概述

1、公共组织文化的含义

(1)广义公共组织文化是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公共组织制度和公共组织机构。

(2)狭义的公共组织文化,则是指公共组织意识形态,即在公共组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直接反映公共组织与公共关系的各种组织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行为规范和精神活动状态。

2、公共组织文化的类型

(1)根据结构—功能分析:①角色型公共组织文化;②权力型公共组织文化;③任务型公共组织文化;④人本型公共组织文化。

(2)根据隶属区域:①社会总体公共组织文化;②区域公共组织文化。

(3)根据表现形式:①精英公共组织文化;②大众公共组织文化。

(4)根据作用直接与否:①显性文化;②隐性文化。

(5)根据民族文化差异:①西方公共组织文化;②东方公共组织文化。

(二)公共组织文化的内容与特征

1、公共组织文化的内容是指构成其文化的精神要素。从公共组织文化的内在构成上分析其内在的精神要素,它的内容包括公共组织精神文化、公共组织伦理文化、公共组织心理文化。

(1)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2)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3)稳定性与变革性的统一

(4)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5)软约束性与强制性的统一

(三)公共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1、公共组织文化的结构

(1)公共组织文化的横向结构:①组织宗旨或最高目标;②组织精神;③组织价值观;④组织理念;⑤组织道德规范;⑥组织行为准则;⑦组织制度;⑧组织素质;⑨组织形象。

(2)公共组织文化的纵向结构:范围上的三个层次(深层文化、中层文化、表层文化)和内容上的三个层次(心理观念层、管理制度层、行为物质层)。

(四)公共组织文化建设

1、公共组织文化建设是指公共组织的管理者有意识地培育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

(1)影响因素:①民族文化因素;②制度文化因素;③外来文化因素。

(2)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目标:①提高公共组织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②树立公共

组织的良好形象;③创造和谐、团结、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④使本组织成员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能得到满足或逐步得到满足;⑤全面提高公共组织成员的素质,挖掘和开发人的潜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公共组织文化建设的实践

(1)途径:①选择标准。②强化认同。③提炼定格。④巩固落实。⑤丰富发展。

(2)方法:①示范法。②激励法。③感染法。④自我教育法。⑤灌输法。

第十章 公共组织绩效

(一)公共组织绩效概述

1、效率与绩效

(1)效率就是指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力求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2)绩效应该是个体或群体为实现其目标而展现在不同层面的工作表现、直接成绩和最终效益的统一体。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层面。

2、公共组织绩效是指公共组织利用组织资源的经济性、效率和效益,是公共组织功能的实现程度。

内部绩效。 外部绩效。

(2)高绩效的公共组织的特点 :①可行的公共组织目标体系;②合理化的权责结构体系;③人性化的人事管理范式;④较高的灵敏度和创新能力;⑤建立在绩效评估基础上的内部竞争;⑥相对充分的外部竞争。

3、公共组织绩效的影响因素

(1)外部因素:①政治因素;②经济因素;③社会因素;④地理因素;⑤科技因素。

(2)内部因素:①组织因素;②人员因素。

4、公共组织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公共组织系统整合组织资源以达成组织目标的系统整合的过程,它包括了全方位控制、监测、评估组织所有方面绩效。

(1)讲究结果导向。

(2)注重组织绩效。

(3)重视动态管理。

(4)强调战略管理。

(5)关注系统管理。

(二)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内涵

1、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概念

绩效评估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为主体的业绩、成就和实际作为做尽可能准确的评价。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1)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兴起与社会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2)财政压力是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兴起的重要动因;(3)新的管理理念是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兴起的理论基础;(4)竞争的挑战是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兴起的主要推动力。

1)提高公共组织对社会的回应能力。

2)改善公共组织绩效。 3)加强对公共组织的监督,提高公共组织的信誉。

4)促使公共组织进行制度创新。

3、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类型:(1)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2)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3)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4)短期评估、中期评估和长期评估;(5)宏观评估、中观评估和

微观评估。

(三)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实践

1、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标准和指标

(1)绩效评估标准包括经济、效率、效益、公平四个方面,即“4E”标准。

(2)衡量指标:①工作量指标;②时间指标;③费用指标;④目标实现程度指标;⑤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指标。

3、公共组织绩效评估的改革和发展

(1)公共组织绩效评估应以公众满意、以人为本为根本价值取向。

(2)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要考虑以下几个维度:①4E 指标维度;②公共服务质量维度;③廉洁维度;④公众满意维度。

(3)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估组织。

(4)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完善评估的方法体系。

(5)在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第十一章 公共组织战略

(一)公共组织战略概述

1、

战略与公共组织战略

(1

)战略是指在战争中由战争指挥者依据战争规律及其进程,制定与实施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与纲领性的方针、策略与计划。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亨利?明茨伯格教授将人们对战略的各种定义概括为5P ,即Plan 、Pattern 、Position 、Perspective 和Ploy 。

(2)公共组织战略是指为实现公共组织目标,在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制定的涉及职能范围、成长方向、竞争优势等内容的总体行动计划。

2、公共组织战略制定者

公共组织战略制定者在公共组织战略体系中主要承担组织战略决策和组织战略领导的重要职责。

组织的战略领导,集中体现在把握与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上:(1)战略目标与实现能力的统一。(2)外部机会与内部能力的匹配。(3)眼前生存与未来发展的互动。(4)战略制定与战略执行的衔接。(5)战略刚性与战略柔性的兼容。

1)组织总体战略

2)事业部战略

3)职能层战略

(二)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概述

1、战略管理与公共组织战略管理

(1)战略管理是指,在制定、实施与评价具有全局性、指导性与纲领性的组织目标、方针与计划的活动中,通过一定策略、技术与手段以实现组织长远目标的过程。

战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活动”

战略管理是一个“长远性的管理过程” 战略管理是一门“决策的科学与艺术”

(2)公共组织战略管理: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自身目标,公共组织在分析外部环境的机会

与威胁、内部条件的优势与劣势的基础上,调整职能范围和发展方向,选择资源目标和对策,以更好地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而进行的整体性谋划。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特性:①公共性;②权威性;③模糊性;④参与性。

2、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兴起

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经历了的阶段:(1)预算阶段;(2)战略规划阶段;(3)战略管理阶段。

3、公共组织战略管理的意义:(1)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是应对不确定环境的必然选择。(2)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是公共组织改革的重要途径。(3)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是应对全球化挑战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需要。(4)公共组织战略管理是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的要求。

(三)公共组织战略管理过程

1、战略管理一般过程

(1)公共组织战略管理过程为公共组织战略分析、公共组织战略制定、公共组织战略实施、公共组织战略控制等四个环节。

(2)管理学家罗宾斯将战略管理过程分为八个步骤:①确定组织当前的使命、目标和战略;②分析环境;③识别机会和威胁;④分析组织的资源和能力;⑤识别优势和劣势;⑥构造战略;⑦实施战略;⑧评估结果。

?哈佛的战略管理模型

?格莱斯特的战略管理模型

?战略管理过程的循环

?战略营销规划程序

2、公共组织战略分析主要是指对组织存在的环境进行系统扫描,又称战略环境分析。组织环境可以区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两个方面。战略管理通过对组织内外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可以了解组织的现状及其长处与不足,并依此对组织进行定位。

在进行组织战略分析时常运用SWOT分析法。SWOT是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的简称。(1)SWOT分析矩阵

(2)SWOT分析模型

3、公共组织战略制定

(1)确定组织使命与目标:①组织业务活动范围。②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系。③组织宗旨与形象。

(2)进行战略选择:首先,拟定战略方案;其次,进行战略选择。

(3)战略选择的误区:①盲目追随。②四面出击。③排斥收缩。④过于自信。⑤追求“完美”。

4、公共组织战略实施

战略实施中,须重点考虑的三个因素:(1)组织结构;(2)组织文化;(3)组织资源。

5、公共组织战略控制

确定评价标准。

评价工作成绩。

反馈。

(2)控制系统必须满足的几个基本要求:①控制系统应是节约的。②控制系统应是有意

义的。③控制系统应当适时地提供信息。④控制系统应提供关于发展趋势的定性的信息。⑤

控制系统应有利于采取行动。⑥控制系统应当是简单的。

第十二章公共组织发展

(一)公共组织发展

1、含义:公共组织发展是组织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指公共组织在对未来社会发展趋

势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有规划地、长期地依法对公共组织的职能、结构、技术、管

理方式、人员、文化等方面进行的重大调整和改革,以增进公共组织个绩效。

2、公共组织发展的动因:(1)外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制、科学技术、人口、

资源环境等。(2)内部:①公共组织目标和价值取向,②公共组织文化,③公共组织管

理,④公共组织技术,⑤公共组织结构。

3、内容:涵盖了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职能、组织体制、组织主题、组织心理、组织

文化、组织方式、组织生态、组织过程和组织结果等有关组织管理的所有方面。

(二)公共组织学习

1、公共组织学习:组织为了生存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主动或被动地对自身及其知识做出调

整与修正,从而发生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并获得新行为的过程。可以看到,组织学习实质上

是组织发展的具体表现形式。

如何理解:(1)组织学习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拟人化的行为改变。(2)组织学习强调的是

一个正在进行中的过程。(3)组织学习实质上是“组织过程中的学习”。(4)组织学习是一

个互动过程。(5)组织学习是活生生的人的活动过程。(6)对组织学习过程最具影响力的是

组织的制度因素。

组织学习与学习型组织是两个不尽相同的概念。

(1)两者侧重点不同,学习型组织的侧重点在于描述学习型组织是什么,强调学习型组织的特征;而组织学习的侧重点在于说明组织如何学习,强调组织学习的过程。因此,组织学习应该是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个核心理念。

(2)公共组织学习是指公共组织为了生存环境的变化,不断地主动或被动地对自身及其知识做出调整与修正,从而发生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并获得新行为的过程。

2、组织学习的内容与方式

系统地解决问题

试验

单环学习

从自己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双环学习 向他人学习

在组织内传递知识

3、组织学习的障碍及克服

4、学习型组织的模型构建

(1)沃尔纳模型:第一阶段,无意识的学习。第二阶段,消费性学习。第三阶段,学习引入组织。第四阶段:确定组织学习进程。第五阶段:学习型组织阶段。

(2)瑞定模型:①持续准备。②不断计划。③即兴推行。④行动学习。

(3)圣吉模型:①自我超越。②改善心智模式。③建立共同愿景。④团队学习。⑤系统思考。

(三) 公共组织创新

1、组织创新与公共组织创新

(1)在组织学中,创新是以新思想为指导,为达到组织目标而创造出不同于过去的新事物、新手段,即把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引入管理领域。

(2)组织创新的类型:①组织结构创新,②组织过程创新,③组织体系创新。

(3)组织创新包括以下步骤:①构思。②需求。③采纳。④实施。

2、知识管理与公共组织创新

知识管理对公共组织创新的影响:①公共组织结构重组②公共管理方式创新③政府服务的创新。

3、组织再造与公共组织创新

(1)组织再造为组织带来的变化: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方面。

(2)组织再造程序:①对组织原有流程进行全面的功能和效率分析,发现其存在问题;②设计新的流程改进方案,并进行评估;③制定与流程改进方案相配套的组织结构、人力资源配置和业务规范等方面的改进规划,形成系统的组织再造方案;④组织实施与持续改善。

(四) 公共组织变革

1、公共组织变革就是公共组织根据组织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组织战略、组织结构、管理方式、组织文化等,以促进组织发展的过程。公共组织变革是公共组织发展的实现过程和具体表现。类型:(1)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2)以人为中心的变革。(3)以技术为中心的变革。(4)以系统为中心的变革。

2、公共组织变革的方式与程序

渐进式变革

1)公共组织变革需求的认知

突变式变革2)公共组织诊断

计划式变革3)公共组织变革目标、方案的确立与选择

4)公共组织变革方案的实施

5)公共组织变革评估

3、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

驾照科目一理论考试最全的知识

潮汐车道的意思是说在高峰期或者特殊情况下可以按交通指挥双向行驶的车道所以有去和来两个箭头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匝道上把速度提高到每小时50公里,然后进入加速车道,加速到每小时60公里,然后平滑的进入行车道。而不是在匝道上直接提速到每小时60公里就进入行车道 油箱内燃油已到最低液面是黄色发动机供油系统出现异常是红 点火锁开关档位设置方式。其含义是:LOCK、切断电源,锁定方向盘;ACC、接通附件电源(比如收音机等附件)ON、接通除起动机外的全车全部电源;START、接通起动机电源,起动发动机。(起动后松手钥匙,会自动弹回ON档位)供你参考, START是方向盘锁,在这个位置方向盘就锁上了。ON是空档,一般停车就是这个也可以停到START位置,有的车停车是强制停到START位置。ACC是一档,也就是打开一些用电器接通电源。LOCK是点火档,着车用的 LOCK 锁死汽车,一般的车钥匙放到这个档位就等于锁死了方向盘,方向盘不能有太大的活动。 ACC 2:ACC 给全车通电,收音机、车灯等可以正常使用,不可以使用空调。 ON 3:ON除了发动机,其余的基础设备都是开着的,可以为方向盘解锁,可以使用空调,但空调的制冷效果不是很好。正常行车时钥匙处于ON状态,这时全车所有电路都处于工作状态。START 4:START发动汽车,启动发动机,耗油,开起车子,空调的制冷效果会变好。START档是发动机启动档位,启动后会自动恢复正常状态也就是ON档。 未购置交强险的车辆上路行驶,不按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的,扣留车辆,购置交强险,处依照规定投保交强险保费二倍罚款;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放置保险标志的,扣留车辆,罚款200元,记1分 未放检验合格标志的才是扣留机动车 小型汽车(C1)准驾车型:小型、微型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载货汽车;轻型、微型专项作业车,小型、微型自动挡载客汽车以及轻型、微型自动挡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 交警的面部对着哪个方向就是在指挥哪个方向的车,减速慢行是右手左转弯待转是左手!你们要看清交警手势,他本来是手臂平直,接着他手臂轻轻压低,摆动。这是变道。手臂降低到腰部摆动,那是转弯。仅供参考 指示标志都没有文字,有文字的都是指路标志

驾照考试科目一-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及技巧

驾照考试科目一-考试知识点总结 归纳及技巧 驾照考试科目一 理论考试的一些记忆技巧 以下七种情形可以扣留驾驶证: 1、累计积分达十二分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4条) 2、饮酒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1条) 3、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道路交通安 4、驾驶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 5、驾驶拼装的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0条) 6、造成交通事故需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 7、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1条) 行车制动、发动机制动、驻车制动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1、行车制动与驻车制动器都是汽车的制动,他们的功能不一样。 2、行车制动是用于行车过程中,使汽车停止和减

速。指脚刹(脚制动)。 3、驻车制动,一般叫做手刹,(个别也有用脚操作,如别克GL8),他的作用就是在停车时,给汽车一个阻力,使汽车不溜车。驻车制动,也就是手刹或者自动档中的停车档,锁住传动轴或者后轮。 4、驻车制动比行车制动的力小很多很多,仅仅是在坡路停车不溜车,就可以了。而行车制动则必须让汽车在高速运动中停下来 5、发动机制动,是指通过发动机进行牵制车辆 的速度,这点在下长坡时最有效。 记忆技巧: 1、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 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如果是高速路上警告要在车后面的150米 之外)。 2、上高速路的车最低时速是要求60公里,最高不得超过120公里,如果高速路同方向有2条车道,右侧车的速度范围为60公里到100公里,左侧车的速度范围为100公里到120公里。如果有同方向有3条的车道,最右侧的速度范围为60公里到90公里,中间的为90公里到110公里,最左侧的为110公里到120 公里。所以超车当然是要从左侧超车。 3、只要涉及到罚款的题目不是选罚20到200就是选罚200到2000。20 到200 的罚款可以和警告同时处罚,200到2000的罚款可以和扣留机动车同时处罚。 4、扣车与吊销驾照题目选题方法,只要是车有问题就扣车,如果是人有问题就吊销驾照。 5、我现在没有驾照,却驾驶我表哥的车,又被交警抓了,我要处200到2000 元的罚款,15日以下的拘留。我表哥也要处200到2000的罚款,并被吊销驾驶证。 6、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城市道路的最高速度为30公里,公路的最高速度为40公里,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最高50公里,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公路最咼为70公里。

(完整版)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会计学原理知识整理-第一讲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会计及其生产与发展 一.会计的含义与特点 1.从会计的工作来看,会计可以被认为是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进行确认, 归集,分析,计量,分类,记录,汇总和报告,并进行控制(反映)与监督,预测与决策的一种管理方法 (1)会计是一种管理工具 (2)会计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技艺 (3)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 (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 2.现代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实物量和劳动量通常是会计货币量度的辅助量度) 2)以凭证为基本依据 3)以一套完整的专门技术方法为手段(包括核算方法和监督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基本) 4)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具有全面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发展 1.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是基于人类管理生活,生产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经济关系和经济管理活动的日 趋复杂而得以不断发展和进步 第二节会计的只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1.会计职能包括核算(反映),监督(控制),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等方面 1)核算职能—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 2)控制职能(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3)预测和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 二.会计的目标(也是财务的目标) 1.会计的目标可分为两层: 1)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与一个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 2)反应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第四节会计基本假设与基础 一.会计基本假设(重点) 1.会计主体假设(是对空间的限定,概念详见书17页) 1)注意:法律主体可以成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能成为法律主体 2)会计主体可以由一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几个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构成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复习过程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 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学习资料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核算谁的经济业务的问题。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所有会计核算原则建立的基础。) 2、持续经营假设——持续经营是假设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按照现在的形式和目标,无限期地继续下去,不会进行破产清算。持续经营假设规定了会计的时间范围。持续经营假设要求将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 3、会计分期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时间段落,以便核算和报告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通常以一年称为一个会计期间,即会计年度。会计年度可以是以十二个月份为终止的历年制,也可以以一个月份为终止的营业年。我国以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 4、货币计量假设——是指在会计核算中,要以货币作为统一的尺度,计量、记录和报告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结果。在货币计量假设中,以币值不变作为前提。(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实际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 会计原则(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客观性——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真实性、准确性、可检验性 2、相关性——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可理解性——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驾照科目一知识点总结

【累计积分】:记分周期12个月,一年满12分的,扣留驾驶证,参加科目一学习并接受考试。 ※记12分:①驾驶车型不符、饮酒后驾驶、事故后逃逸。②未悬挂车牌,故意遮挡车牌,使用伪造的车牌、驾驶证和行驶证。③高速上倒车、逆行。④超速50%以上。⑤4h未休息,休息少于20min。⑥未取得校车驾驶资格驾驶校车的。 ※记6分:①违反交通信号灯。②违法占用应急车道。③驾驶证暂扣期间驾驶。④不按规定避让校车。⑤以欺骗手段补领驾驶证。 【普通公路的最高时速】:无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30,公路40。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50,公路70。 ※最高30公里/小时:①铁路道口、急弯路、窄路和窄桥。②掉头、转弯、下陡坡。③雾雨雪沙尘冰雹泥泞。④进出非机动车道、牵引故障机动车。 【高速公路的最低时速】:最低60,最高120。标牌红高蓝低黄建议,地面黄高白低。 ①同方向三车道:左110,中间90,右60。②同方向二车道:左100,右60 ③低能见度下: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危险报警闪光灯 <200米:最高60公里每小时,与前车保持100米以上。 <100米:最高40公里每小时,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 <50米:最高20公里每小时,从最近出口尽快驶离高速。 【安全距离】:①发生故障后普通公路放警告标志车后50-100米,高速公路车后150米以外。 ②交叉路口、铁道路口、急弯路、窄路窄桥、陡坡、隧道50米以内不得停车。 ③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站30米以内不得停车。 ④车速>100公里,跟车距离100米以上。车速<100公里,跟车距离>50米。 【交通处罚】:应自行撤离而未撤离造成交通阻塞的罚款200元。 ※扣留机动车:未悬挂车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未携带行驶证和驾驶证。使用其他车辆的号牌、行驶证、保险标志和检验合格标志的,予以收缴,扣留机动车,罚款2000-5000。 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行驶证和驾驶证的,予以收缴,罚款2000-5000,处15日以下拘留。补领驾驶证后,继续使用原驾驶证的,予以收缴,罚款20-200。 ※扣留驾驶证:一个记分周期内记分达到12分。初次酒驾。 ※吊销驾驶证:假一吊二撤三醉五逃终身。醉驾五年,醉驾出事故终生。 ①将机动车交给驾驶证被暂扣或被吊销的人驾驶,罚款200-2000,并吊销驾驶证。②驾驶拼装或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行驶,予以收缴,强制报废,罚款200-2000元,并吊销驾驶证。③超过规定时速50%的罚款200-2000元,并吊销驾驶证。 ※注销驾驶证:实习期内记满12分。 ※撤销驾驶证:以欺骗贿赂手段取得驾照,3年内不得重新申请。 ※交通肇事罪:酒后驾驶,吸食毒品后驾驶,无证驾驶,明知安全装置不全/无牌证/已报废的机动车而驾驶,严重超载,逃离事故现场。 ※重大事故致人死亡: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死亡且逃逸: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7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尚未构成犯罪:罚款200-2000,拘留15日以下。 ※追逐竞技、醉酒驾驶:拘役+罚金。 【酒驾醉驾】:①酒驾:记12分,罚款1000-2000元,暂扣驾照6个月。②再次酒驾:罚款1000-2000,拘留10天以下,吊销驾照。③醉驾:拘役+罚金,吊销驾照,5年内不得重考。 ④酒驾醉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终生不得重考。证明。

(完整版)初级会计学(第六版)重点归类

1、会计的基本职能 2、会计要素(资产的特征、收入包括的内容) 3、会计恒等式(或会计基本等式) 4、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5、会计记账基础—权责发生制原则与收付实现制 6、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重要性、可比性、谨慎性) 7、会计科目与账户的联系与区别 8、账户按会计要素分类 9、复式记账法的含义 10、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借贷记账法的含义、理论基础、记账符号、记账规则) 11、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 12、会计分录的含义与基本内容 13、试算平衡公式 14、借贷记账法的应用 15、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盘存账户、调整账户) 16会计凭证按用途和填制程序分类 17会计账簿的种类 18、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计算 19、存货计价方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20、期末账项调整 21、对账 22、财产清查的种类 23、财产清查的一般方法 24、财产清查结果的账务处理 25、未达账项的四种情况 注:彩色字体为计算题、问答题、业务题范围。 1、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功能或能够发挥的作用。 会计的基本职能概括为两个: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首要职能,也是全部会计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通过对经济活动信息转换成为会计信息,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并进行公正报告的工作。 会计核算职能的基本特点是:1.会计核算主要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状况。2.会计核算具有完 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3.会计核算要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反 映。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另一个基本职能。通过预测、决策、控制、分析、考评等具体 方法,促使经济活动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具有以下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通过价值指标进行。2.会计要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监督。 3.会计监督的依据有合法性及合理性。) (会计核算与监督联系)会计的核算职能与监督职能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对经济业务 活动进行正确核算的基础上,才可能提供可靠资料作为监督依据;同时,也只有搞好 会计监督,保证经济业务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并且达到预期目的,才能发挥会计核算 的作用。 2、会计要素是从会计的角度解释构成企业经济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根据交易或事项对于可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 的分类或概括。 (资产的特征:1.资产必须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拥有是指拥有产权(所有权);控制是指虽然没有产权,但有支配使用权。2.资产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的形态各异,但都能给企业带 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未来的交易可能形成的资产不能加以确认。 4.它必须能以货币计量,不能确认和计量其价值的不能作为资产。

《会计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基础会计学 第一章总论 我国最早记载会计活动得典籍就是《周礼》。 宋代“四柱清册”:旧管、新收、开除、实在。 1494年,卢卡·巴其阿勒,《算数、几何、比及比例概要》,阐述复式薄记得基本原理。 最初,会计就是一门艺术。1966年,美国会计界提出,会计就是一个“信息系统”。 我国会计界认为:管理活动论、信息系统论、 西方会计界认为:艺术论、信息系统论。 会计定义:旨在提高企业与各单位活动得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得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得经济信息系统。 会计对企业得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系统得核算与监督。 会计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行所依存得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得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就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行与发展得基本前提与制约条件。 会计基本假设分四种: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计量假设。 会计目标:(一)谁就是会计得使用者(二)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得会计信息(三)会计如何提供这些信息。

我国会计目标: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靠性、相关性、明晰性、可比性、经济实质重于法律形式、充分披露与重要性、谨慎(稳健)性、及时性原则。 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 会计对象就是价值增值运动,就是在市场经济下,在每一个会计主体范围内能够反映与控制得经济事务与经济行为、 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利得、损失。 资产: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形成得、已拥有或控制得、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得资源。 资产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其成本与价值能可靠计量 负债:企业过去得交易或事项中形成得、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得现时义务。 负债确认:(一)与其有关得经济利益很有可能流出企业(二)流出金额能可靠计量、 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得剩余权益。 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投入资本+利得或损失+留存收益 收入: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得,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入。 费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得,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得,与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得经济利益总流出。 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得经营成果。

驾照考试科目一知识点归纳

2014 驾照考试科目一知识总结易错题易错标志交通标志大全 一、知识总结 驾照有效期:6年,10年,长期。 禁止停车:站,30m,口,50米。 仪表:1,方向盘左侧操纵杆为灯光信号,下拉为左转,上提为右转。2,右侧操纵杆为刮水器,上下搬动前玻璃,往前为后玻璃。3 ,前后玻璃:形状像扇形的为前玻璃,方形为后玻璃,刮水除霜均如此。 标志标线:1标志:黄色,警告(注意);红色,禁止;蓝色:指示(圆圈,方向;长方形:车道)。2标线:实线禁止跨越。白色,同向,黄色,对向。 驾照:吊销,2年(醉酒吊销5年,醉酒营运吊销10年);撤销3年;逃逸终身。期满前90日,申请换证。延期最多3年。 车道车速:1,无道路中心线,城市30,公路40;2,同向1车道,城市50,公路70。3,同向两车道,城市60,公路80。4,高速:二车道左侧100,三车道从左到右110,90,60。加速车道,尽快60。5,高速无限速标记,不得超120。 能见度车速:200米,60;100米,40;50米,20,尽快驶离。 高速进出:1,进,左转灯,加速车道。2,出,右转灯,减速车道。 变更车道:1,开转向灯,公路50m,高速150m;2,高速出口1KM处,不得超车,向右变道。 3,交叉路口:虚线区按导向箭头。 自动挡车:1,停车,P档(P挡外不可拔钥匙);2,启动,踏下制动踏板,P挡至其余挡。 3,陡坡,L挡。 环岛:1,驶入,无需开转向灯(驶入为默认转弯)2,驶出,右转向灯。 信号灯:6分。红灯,若安全可右转。 会车:1让,停,减速;2,有障碍:无障碍方先行;3优先:直行>左转>右转;4,夜间,远光变近光,视线右移。 行车困难----停车。 故障,后方警告标志:1 ,白天,道路,报警闪光灯,50-100米;2,高速,150米。 事故逃逸:1,致死伤不逃,3年以下;2,肇事逃逸,3-7年;3,逃逸致人死亡,7年以上。 事故责任题:1,机动车次要责任,40%,2,高速无责任,5%,3无责任,10%,4,对方故意,无责任。 无证驾驶:1,无证驾驶(或被扣,吊销),200-2000,15日拘留;2,交由无证或吊销的人,200-2000,吊销驾照。 超速处罚:(安徽)1,20-50%,100,高速200;2,50-100%,500,高速1000;3,100%,2000;4,超速50%;扣留(不是吊销)驾驶证。 饮酒醉酒:1,饮酒;1000-2000,扣6月驾照;2,饮酒营运,5000;3,醉酒:拘留,罚金。 罚款:校车,三年经验,50元。未安全技术检验,警告或200元罚款。(警告均为20-200元)车型不符,300元。 扣分:1,12分:饮酒,使用其他车辆行驶证,车速超50%;2,6分:违法占用应急车道,信号灯,不避让校车。 灯光使用:1,转向灯:用在停车,起步,超车,变道;2,雾灯:雾天使用;3,危险报警闪光灯:雾天或者夜间停车;4,前照灯:分为远光灯和近光灯,远光用在无照明条件的情况下,近光用在照明条件差的情况下。 转向失控:1,允许直线,不可紧急制动;2偏离直线,连续踩踏放松制动踏板。 侧滑:1,最易侧滑:下雨开始时;2,泥泞侧滑,向侧滑的一侧转动方向盘。 碰撞:先制动后转向;尽力避免侧面相撞;避免身体被方向盘抵住;撞击力量小或不在驾驶员一侧,不跳车。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初级会计学的心得体会 1、对会计和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的总体印象: 经过半年的学习,我很高兴终于念完了《初级会计学》这门课程。我以前对会计的印象是给企业登记账务的,也听说过这个职业是稳定、可靠、吃香的,即所谓“铁饭碗”,有亲戚从事会计行业,结果在大城市买房安家落户。我在学会计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关于会计之类的课程,这个学期虽然学习时间不长,仅一周一次,但还是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深知会计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企业运作中,且明白了原来记账报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刚开始学习这门课时,我觉得很枯燥,不过在后面的学习中让我越来越有兴趣,主要是老师的讲解通俗易懂。 2、学习会计学的方法 在刚开始学习这门初级会计学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学习会计学,要注重原理的学习,吃透原理,活学活用。不能生搬硬套,不能死记硬背,初级会计学重在讲述会计工作的原理,强调基础,其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原理,包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会计核算方法的原理。故而我学习会计学的方法主要就是注重会计原理。具体细分为下: 首先从原理的角度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学习各种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局限在案例和案例所用的方法上上,不能就方法论方法,而是找到并理解其理论依据,也就是说既要学会应当怎样做,又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 其次是将课文中阐述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案例中阐述的会计核算所用的具体方法结合起来学习,融会贯通,以求对会计学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活学活用的基础是充分地理解与感悟原理。因为只有弄懂了原理,才能举一反三;只有掌握了原理,才能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以求得对课程内容更好的理解和掌握。 还有要认知有关的概念、原则、方法的含义,并能表述和判断其是非。还要领会,即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理解、把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并能表述其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分析相关的区别和联系。更重要的是会应用,即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去分析有关的理论问题,处理某些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简单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去计算、分析、处理某个业务问题。综合应用是指能应用学过的若干个知识点综合地计算、分析、处理比较复杂的业务问题。 总的来说,我们在学习会计学基础课时要把书上的基本概念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下功夫把知识点构建一个体系。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很多,需要用心去学。会计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学好了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与企业管理会有相当大的作用。 3、学到了些什么 一开始老师就说会计的作用在于把经济信息转化为会计信息。从总体上讲,整个《初级会计学》这本书和这门课程其实都是围绕会计要素展开的。如果对会计要素进一步细致划分的话,就产生了会计科目,会计分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同样,财务管理、审计等课程也都要以基础会计为基础,所以,初级会计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建立和实施会计制度规范了企业的会计核算,提供了真实完整会计信息,规范有序的会计制度也对企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控制成本方面。而且会计部门

《基础会计学》知识点总结

会计凭证、账簿及会计核算实务 1.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 会计核算的实质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也是会计核算工作的四个环节。对于企业发生的各种经济活动,首先要确认是否属于会计核算系统应该而且能够反映的内容,其次要确定用什么价值标准进行计量,第三是要对这些应该反映的经济活动用恰当的计量标准在一定的载体(如会计凭证、帐簿)中加以记录,最后是要定期地对已记载的各种经济活动信息进行加工汇总,提出报告,以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会计对象要素的确认,重点是理解和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各要素的概念及其特征。会计事项处理的两种标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也是需要认真理解和掌握的重要基本问题。 2.资产、费用、成本、收入、利润、负债以及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 教材中对这些问题用了较大篇幅来介绍,其中对于各要素所属具体项目的确认与计量的标准介绍的非常详细,这些内容对于初学的同学们来说掌握起来难度较大,而且似乎也可以放到后面的《财务会计》课程中去学习,因此我认为这里同学们应主要注意掌握各要素的核算方法,把教材中的例题真正理解了,并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1.会计凭证。 学习这一章除了理解会计凭证的意义和作用以外,我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问题同学们需要注意掌握:(1)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的种类繁多,各种凭证具有各种不同的格式和用途,同学们要在理解其各自含义的基础上注意它们的区别。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找一些各种凭

证的实物来对照一下,增加一些感性认识。(2)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及其审核的内容。这里涉及到一些会计操作技术规范,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掌握。 2.会计凭证的作用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按一定格式编制的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书面证明。会计凭证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居于基础地位。填置和审核会计凭证,对于如实反映和有效监督经济业务,加强经济管理具有重要作用:(1)反映经济业务,提供记账依据;(2)明确经济责任,推行经济责任制;(3)监督经济业务,保护财产完整和合理使用。 3.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受证单位的名称;(3)填制凭证的日期; (4)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5)经济业务的金额(或数量与金额);(6)凭证应具备的签字或盖章;(7)凭证的编号;(8)凭证的联次说明;(9)凭证的附件。 4.原始凭证的审核内容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审核原始凭证的合法性;(2)舍核原始凭证的合理性;(3)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4)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5.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及其填制要求 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1)凭证的名称;(2)填制凭证的日期;(3)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4)经济业务所涉及会计科目和明细科目的名称;(5)经济业务的金额;(6)凭证的类别和编号;(7)过账的标记;(8)所附原始凭证或其他资料的张数;(9)凭证应具备的签字与盖章。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是:依据正确;内容完整;书写清楚;填制及时。

科目一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一、酒驾相关 1.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 2.处200~2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 3.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4.血液酒精含量>= 80毫克/100毫升 二、驾驶证、行驶证 1.补领驾驶证-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 2.驾驶证(随身)损毁、丢失,无法辨认,信息有变-→驾驶证核发地 3.驾驶证换证(可辨认、无信息变化):居住地、所在地车管所 4.行驶证(随车)损毁、丢失,无法辨认,信息有变→登记地车管所 5.行驶证换证(可辨认、无信息变化):居住地,所在地车管所 6.申请驾驶车型 a)18-70;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普通三轮摩托车、普通二轮摩托车或轮式机 械车 b)20-50 申请城市公交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 c)21-50 申请中型客车 d)24-50 申请牵引车 e)26-50 申请大型客车 7.驾驶证有效期:6年、10年和长期 三、关于速度 1.城市道路无中心线30 有中心线50 2.公路无中心线40 有中心线70 3.掉头、转弯、急转弯、窄路、窄桥、铁路、下坡、冰雪、泥泞;最高30km/h 4.高速路:3条车道左侧:110~120;中间:90~120;右边60~90; 5.高速路:2条车道左侧:100~120;右边60~90 四、处200~2000元罚款,吊销驾驶证 1.超速50% 2.醉酒驾驶 3.将车交驾驶证被吊销人员 4.驾驶拼装车上路;收缴车辆并强制作废 五、行驶 1.通过路口交替使用远近光灯 2.靠山体的车比较危险,会车时先走 3.高速路会车时,150米外,改为近光灯 4.公交站30米内,路口、窄路等50米内不得停车 5.实习期间,应让3年一闪驾龄陪驾 6.路口,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 7.右方道路来车先行,然后谁的右方没车谁先行 8.转弯车辆让直行车辆先行 9.右方道路来车先行 10.右转弯车让左转弯车辆先行 11.当路口没有交通信号灯时,减速慢行 12.路口已经过了转弯的地点,只能继续向前行驶 13.驾驶机动车在道路上追逐竞驶,情节恶劣,处拘役,并处罚金

初级会计学复习资料 很多都是自己整理过的

初级会计学 第一章概述 一、会计的定义: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和综合的反映和控制,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 二、会计职能 ?基本职能:反映、监督 ?拓展职能:控制、分析、预测、参与 ※“六职能”,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 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定 三、会计目标: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四、会计对象:由所有者投入的资金 资金筹集 由债券投入的资金 供应过程 资金的循环和周转生产过程 资金运动销售过程 按法定程序返回投资者的投资 资金的退出偿还各项债务 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 五、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①资产: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特征:1.资产是资源,而且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确认:1.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分类: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和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应收款。 ②负债: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3.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确认: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业务。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地计量。 分类: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付利息、应付利润或股利、应缴税费。 非流动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word完整版)2019年科目一复习重点总结,推荐文档

1)终生吊销, 2)驾驶拼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车上路(吊销,罚款200~2000) 超过规定时速50%(吊销,罚款200~2000) 3)因欺骗/贿赂而撤销(暂扣三年) 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罚款1000~2000) 4)only违法,no违规/违章 5)初次申领驾驶证后实习期为12个月 6)悬挂机动车号牌(车辆用光盘遮挡号牌,属于违法行为,直接扣12分),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随车携带机动车行驶证 7)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周期(即记分周期)为12个月,满分为12分,从机动车驾驶证初次领取之日起计算。 8)机动车驾驶人在机动车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效期或者被依法扣留、暂扣期间以及记分达到12分的,不得驾驶机动车。 9)交通标志分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路标志、旅游区标志、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和辅助标志。 道路交通标线分为:指示标线、警告标线、禁止标线。 10)在道路同方向划有2条以上机动车道的,左侧为快速车道,右侧为慢速车道。超车只能左侧超,不能右侧超车 11)红圈白底限制最高速度,蓝底限制最低速度。 12)向左转弯、向左变更车道、准备超车、驶离停车地点或者掉头时,应当提前开启左转向灯; 向右转弯、向右变更车道、超车完毕驶回原车道、靠路边停车时,应当提前开启右转向灯。13)(notice)机动车在夜间没有路灯、照明不良或者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情况下行驶时,应当开启前照灯、示廓灯和后位灯,但同方向行驶的后车与前车近距离行驶时,不得使用远光灯。机动车雾天行驶应当开启雾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 机动车在夜间通过急弯、坡路、拱桥、人行横道或者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时,应当交替使用远近光灯示意。此处为没有交通信号灯控制的路口,所以需要交替使用远近光灯。机动车驶近急弯、坡道顶端等影响安全视距的路段以及超车或者遇有紧急情况时,应当减速慢行,并鸣喇叭示意。 14)无中线,城三公四,同向一道,城五公七 同向三车道,110-120,90-110,60-90 同向两车道,100-120,60-90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速超过每小时100公里时,应当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车速低于每小时100公里时,与同车道前车距离可以适当缩短,但最小距离不得少于50米。 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遇有雾、雨、雪、沙尘、冰雹等低能见度气象条件时,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 (二)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三)能见度小于5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15)追尾都是后车的责任,因为没有保持足有的安全距离。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详细

会计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管理 活动。会计是一个对经济业务以货币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会计又是通 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 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内容:也称会计对象,从广义来说包括会计核算(记账、算账、报账)、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 会计的特点: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 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 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 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 统的会计信息。 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会计 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 能是核算和监督。 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利用货币计量,从数量方面反映经济活动;反映具有连续性、系 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会计监督职能的特点——利用各种价值指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 事中和事后的监督。 会计假设(即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假设是对那些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根据客观的、正确的情况或趋势所作出的一种合理判断。 1 、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这个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事业单位、机关团体,这些单位在经济上是独立或相对独立的。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不同。(意义:明确了会计反映和监督的空间范围,解决了

科目一考试内容

科目一考试内容 第一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规章30% 《地方性法规》10% 第二章、交通信号30% 第三章、安全行车驾驶基础知识20% 第四章、机动车驾驶操作基础知识10% 新交规的考试题更灵活,科目一部分更贴近实际交通状况,增加了很多情景模拟题;半数以上的题目都是以图片形式表现。内容方面,科目一还将对各种仪表功能和指示灯的了解做为考查重点,考题利用图片、图标的形式,使考生感到仿佛进入了实际道路情景中,重点考查理解力。 新交规有关理论考试的最大变化是取消了题库而且规定实际考试时的题目要定期更新,所以对于学员来说,不能像以前那样只要突击学习“900道题库”就能应付考试了,背下所有的考题是不现实的,因此认真学习并理解“新规”的内容十分重要,学习时理解题目的含义,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判断答案。

安全文明驾驶常识(科目四)考试内容 1、违法行为综合判断与案例分析10% 2、安全行车常识24% 3、常见交通标志、标线和交警手势辨识8% 4、驾驶职业道德和文明驾驶常识12% 5、恶劣气候和复杂道路条件下的驾驶常识20% 6、紧急情况下的避险常识12% 7、交通事故救护及常见危险品的处置常识4% 8、地方试题10% 此项考题在科目三实际道路考试后进行,考核安全文明驾驶要求,复杂条件下的安全驾驶知识等。以案例、图片、动画等形式为主,题型为判断题、单选题和多选题。 与科目一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是更加注重考核驾驶人的实际操作技能。 “安全文明驾驶常识考试”的重点在“安全”与“文明”这两项基本原则上,因此题目中出现的不顾安全的操作方法驾驶行为以及非文明行为等内容一定是违法违规的。

大一初级会计学期末复习总结

初级会计学期末复 习 1.会计的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 和报告工作 2.核算属性:货币量,实物量,劳动量。 3.四项会计假设:会计主体(会计实体),(空间范围) 持续经营(时间范围) 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v 4.五项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原始价值又称实际成 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终值 公允价值 5.6项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 用,利润 6.8条会计原则:可靠性(实际发生,如实)最重要的 相关性(使用者),可理解性(清晰明了),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融资性租赁),重要性,谨慎性/审慎性/ 稳健性(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费用),及时性 (不得提前或延后) 7.期间费用: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车间管理人员 管理费用—行政人员各种薪酬,行政管理 部门领用的材料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修理费用和办公 费 销售费用—保险费,包装费,

广告费,折旧费等。 8.资产类账户:借方增加,贷方减少,本期发生额在借方。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贷方增加,借方减少,本期发生额在贷方。 费用成本类: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收益类:借方减少,贷方增加 9.会计的基本职能:核算(反映),监督(控制);核算和监督是对立统一矛盾关系,核算是监督的前提和基础,监督是核算的保证。 10.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静态(时点) 收入-费用=利润;(时期)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11.四个概念: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末=初+增加-减少 12.营业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损失为“-”)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所得税=利润总额*所得税率(%25) 13.会计凭证种类: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来源: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业务经办人员直接取得或填制,用以表明某项经济业务已经发生或完成的情况,并明确有关经济责任的一种凭证,它是填制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