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参考)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参考)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参考)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参考)

( 数学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参考)

Mathematics is a tool subject, it is the basis for learning other subjects, and it is also a subject that improves people's judgment,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 abilities.

四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参

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能够正确画出底所对应的高.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及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几何图形,观察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在明确它们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基础上概括出: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四边形呢?

学生举例.

说说哪些物体表面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出示下图,让学生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

二、学习新课.

1.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首先出示一组图形.

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是什么形?它们有什么特征?

(1)看到这个名称你能想到什么?(板书:平行、四边形)

教师提问:你认为什么是四边形?你学过的什么图形是四边形的?

(2)动手测量.

指名到黑板上用三角板检验一下,每个图形的对边怎样.

(3)抽象概括.

根据你测量的结果,能说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吗?

小组先讨论,再让到黑板上测量的同学说出检验与测量的结果,从而引出平行四边形的确切定义.(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教师强调说明:只要四边形每组对边分别平行就能确定它的两组对边相等,因此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4)反馈: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演示课件“平行四边形”,出示反馈练习】

2.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

(1)教师演示.

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

什么没有变?

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

(2)动手操作.

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

(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

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

(4)对比.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不容易变形.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不同,容易变形,也就是具有不稳定性.

这种不稳定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

(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

3.学习平行四形的底和高.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论期末复习资料》 1.绪论 一、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该课程起源于近代师范教育的产生。1919年秋,陶行知先生提出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此举为政府所接受。 总的研究对象仍然是“数学教学”,主要任务仍然是解决“教什么”与“如何教”的问题,当然也涉及“为什么教”和“教给谁”的问题。 中学数学教学论主要从教师角度来研究数学教学过程。 其研究任务可划分为三个方面: 1)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解决数学教学为什么教,教给什么样的对象,教什么样的内容三个问题; 2)具体数学活动的教学; 3)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特点 1)中学数学教学论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独立的学科; 2)中学数学教学论与实践的关系十分直接; 3)中学数学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 中学数学教学论的学习方法 1)必须广泛地学习并运用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2)理论联系实际; 3)开展实验研究。 第一章中学数学教学论的课程基础 研究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的依据 1)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的任务; 2)数学的特点和作用; 3)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按照我国的规定,基础教育包括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后续的高中教育。 数学活动实质上就是数学思维活动。 数学思维活动的三个特点 1)思维对象的抽象性以及思维过程中抽象方法的特殊性; 2)严谨性与非严谨性的结合; 3)自然语言与符号语言相结合。 根据皮亚杰的研究,青少年思维的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总体目标,学段目标,各大快数学内容的具体目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屮学数学教学论文总结报告五篇 【篇一】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对教 育有着更高的期望,在探索教育发展屮,深度学习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通过阐述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剖析高屮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屮教学策略,旨在促进教师改变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促进高屮数学教学领域改革。 关键词:深度学习;数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深度学习成为素质教育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深度学习模式逐步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在数学的深度学习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学习本身及知识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l]o因此,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对高中深度学习的现状及影响高屮数学深度学习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屮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深度学习在高屮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 (一)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度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突岀

数学学习内容的联系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数学自学、乐学的能力,进行数学深度学习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深度学习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自身对问题的独特思考,形成独特的见解,实现思维习惯的养成。而数学深度学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和反复实践的过程。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以往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2]。 二、高中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分析 (一)从家庭文化角度分析从目前的家庭教育形式来看,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及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认知,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范例

https://www.doczj.com/doc/a9924156.html,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一、中学数学教学论文期刊参考文献 [1].一般科技期刊作者的类型及与其相处策略——以中学数学教学类期刊为例.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被中信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收录ISTIC.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2年1期.万家练. [2].关于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 《数学教育学报》.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2003年4期.许兴业.胡展航. [3].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探索》.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11年5期.柳成行. [4].中学数学教学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分析. 《科学导报》.2016年1期.朱剑平. [5].浅谈激励机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读与写(上,下旬)》.2015年24期.江超. [6].中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力有效培养策略.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5年z1期.陈海荣. [7].中学数学教学新探索——合作与互动. 《学周刊》.2015年31期.晏婷婷. [8].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亚太教育》.2015年32期.王小芳. [9].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美. 《中学教学参考》.2015年29期.姚盛贵.黄琼.马百万.黄薪达. [10].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总结与反思. 《教育科学研究》.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9年3期.傅海伦. 二、中学数学教学论文参考文献学位论文类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资料 ·MA 教育理论 MA1 教育研究 MA11 教育改革(教材改革及分析) MA111 教学计划 MA112 课程标准 ·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设想》的思考/李世杰、候万胜、吴卫国//《中学教研(数学)》2003.3第1页 ·《台湾国民中学数学课程标准》简介/佳声//《初中数学教与学》2003.4第38页 ·高中数学新课标有哪些重要变化/江西省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究组//《数学通报》2004.1第4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研究与编写/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委会//《数学通报》2004.6第3页 ·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学大纲中的选修课程比较/江雪萍//《数学通报》2004.7第9页 ·新课程标准与《中学数学教学论》教学应注意的几个变化/杨建辉//《数学通报》2004.9第4页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罗新兵、乔梓//《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4第1页 ·辨析:新课标理解途径的一种归结/郭其俊//《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8第22页 MA113 中数发展 ·新大纲新理念新认识/徐永忠、王红兵//《中学数学研究》2003.1第15页 ·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认识/匡继昌//《数学通报》2004.7第3页 MA114 课程改革及论述 ·数学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简论教材编写的恰当定位/郑毓信//《中学教研(数学)》2003.10第1页 ·课程改革中的数学教学研究问题/王光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3第11页 ·有关中小学数学课程教材改革与建设的一些思考/陈昌平//《数学教学》2003.6封二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陈理//《数学通报》2004.5第2页 ·数学新课程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侯峻梅、李伯春、徐红萍//《数学通报》2004.5第7页 ·对北师大版课程教材的几点建议/束仁武//《数学通报》2004.5第30页 ·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韩明莲//《数学通报》2004.7第12页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挑战竞争师生双赢--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黄安成//《数学通报》2004.8第10页·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与思考/江兴代//《中学数学教学》2004.2第3页 ·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的知识结构教学/王立强//《中学教研(数学)》2004.6第25页 ·审思数学课程改革/郑毓信//《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1~2第5页 MA115 教改专论等 ·构建培养综合性人才的新课程/瞿少华//《数学通报》2003.3第9页 ·我国数学类专业的教育改革/姜伯驹、李忠等//《数学通报》2003.5封二 ·高考制度改革与优质教育(摘要)(附)韩国高考制度及数学试卷结构介绍/刘昌堃//《数学教学》2003.1第17页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之实践与理论思考/郑毓信//《中学教研(数学)》2004.7第1页 ·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之实践与理论思考(续)/郑毓信//《中学教研(数学)》2004.8第1页

中学数学核心期刊名录

中学教学核心期刊名录数学中学数学月刊 数学中学数学教与学 数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数学中等数学 数学通讯 数学教学 数学中学理科(数学) 数学数理天地(数学) E-mail :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月刊)主办: 陕西师范大学 地址: 陕西师范大学《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编辑部 邮编:710062 电话: 主编: 石生民 网址: http: E-mail:

《数学教学》(双月刊)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 地址: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编辑部 邮编:200062 主编: 张奠宙 E-mail: 《中等数学》(月刊)主办: 天津师范大学 地址: 天津市和平区天津师范大学甘肃路校区《中等数学》杂志编辑部邮篇:300020 主编: 庞宗显 数学竞赛核心期刊 《数学通讯》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等 地址: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数学通讯》编辑部 邮编:430079

电话: 主编: 邓引斌 《中学数学》(月刊)主办: 湖北大学等 地址: 湖北大学《中学数学》编辑部 邮编:430062 主编: 汪江松 E-mail: 《中学教研》,主办: 浙江师范大学 地址: 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杂志社邮编:321004 主编: 张维忠 《中学数学月刊》主办: 苏州大学等 地址:

苏州大学《中学数学月刊》编辑部 邮编:215006 主编: 唐忠明 《中学数学研究》,主办: 华南师范大学 地址: 广州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中学数学研究》编辑部邮编:510631 主编: 曹汝成 《数学教学通讯》主办: 西南师范大学 地址: 西南师范大学《数学教学通讯》编辑部 邮编:400715 电话: 主编: 陈贵云 《中学数学教学》,安徽教育学院等 地址: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新课程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题 1.“教学行为取向”的含义是()(A)原有的教学行为(B)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行为 (C)教师个人的教学行为(D)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行为 2.情感是一种()(A)心理现象(B)生理现象(C)行为现象(D)自然现象3.关于“理念”,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理念是理想和信念(B)理念就是理论 (C)理念表达人对事物的看法(D)理念对人的行为有支配作用 4.微格教学是指()(A)小班化教学(B)录像回放教学(C)日常教学(D)讲讲停停的教学5.数学中“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是指()(A)列方程、解方程的知识(B)求函数性质、画函数图象的过程(C)解决有关方程与函数的问题(D)用方程与函数的知识来看待问题6.教学设计文本的主体是()(A)教学方案(B)教育理论(C)经验反思(D)怎样解题7.下列教学技能对教师来说都是重要的,但对数学教师来说最基本的一项是()(A)语言技能(B)板书技能(C)组织技能(D)电脑技能8.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含义,下面错误的一项是()(A)数学来自于学生的生活(B)日常生活中有数学问题 (C)人类生活是数学发展的源动力(D)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9.下列数学方法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初中生没有明确要求的是()(A)换元法(B)配方法(C)十字相乘法(D)待定系数法二.简答题 1.“学习与发展”的理论认为,是教育实践与教育改革的出发点.

2.《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之谓孙(顺)”.所指的意思是:.3.促使教师成长的“行动研究”的基本模式是.4.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5.认知对情感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第二,. 6.义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7.初中学生获得概念的一般方式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8.侧重于讲解内容的讲解技能的类型有:、、.三.辨别题 1.接受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有何区别? 2.在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目标、已知条件常常很清楚,障碍也较容易发现,最困难的是采用什么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心理学上提供了两种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期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是规则系统途径.二是启发式途径.请谈谈它们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运用. 3.某教师上公开课,用多媒体把“练一练”、“想一想”等的字体做成闪闪发光,想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做法恰当吗?

章起始课的“333”板块化设计:以二次函数为例(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401-02)

章起始课的“333”板块化设计:以二次函数为例 石树伟(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 摘要:“整体—部分—整体”的教材编写思路要求上好章起始课.当前章起始课教学存在可有可无和灌输告知两种错误倾向.以“二次函数”章起始课例释章起始课的板块化设计基本要求,即运用推理思想,遵循结构性原则,解决怎样学的问题;运用抽象思想,遵循过程性原则,解决学什么的问题;运用模型思想,遵循激发性原则,解决为何学的问题. 关键词:章起始课;板块设计;基本思想;基本原则;基本问题 1 章起始课问题的提出 我国数学教材编写的思路经历了由“部分—部分—整体”到“整体—部分—整体”的转变,每一章在正文和章末“小结与思考”的基础上,在章头增设“章头图”、“章头语”、“章头问题”或“本章内容概述”等章引言内容,这种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整体把握,增强学生学习的预见性和主动性.相应地,数学教学的思路也应从“部分—部分—整体”转变为“整体—部分—整体”,上好章起始课.章起始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章引言和本章正文第一节(课时)的内容,正文第一节(课时)的教学重点一般主要是概念教学,揭示本章的研究对象. 当前,章起始课教学存在如下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错误倾向认为章引言可有可无,不影响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开门见山直接进入新课教学,还美其名曰“快速切入教学法”,甚至认为正文第一节(课时)内容少而简单,来点“教材整合”两节内容一起上.这样的课堂教学毫无思想、精神追求,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有的学生直到整章知识都学完了,对本章的知识脉络、重要的思想方法还不够明晰. 另一错误倾向是教师对章引言的数学基本思想渗透、情感价值观培养等育人功能认识不够深刻,为了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快速进入具体教学内容,对章引言采用灌输式的告知教学,这样的教学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很难达到原本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无法体现章起始课教学的育人功能.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章起始课有必要作为一种课型认真加以研究,从而形成章起始课教学的基本要求. 2 章起始课的一个课例 以下是由笔者本人设计、本人在区级教学观摩活动中实施的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六章“二次函数”章起始课教学流程. 2.1 板块一:如何研究函数? 引入:(投影NBA篮球比赛投篮图片)篮球运行的路线是什么曲线?起跳多高才能成功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5~12、Z1、Z2期目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5~12、Z1、Z2期目录 第5期 数学教学方法的现代发展/章建跃//05,1-3+13 向量与空间想象能力/王尚志等//05,4-6 平衡: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义——一节省级优质课:“平均变化率”课例及其点评/张健//05,7-12 关于新课程必修模块不同顺序教学安排的思考讨论/王尚志;张思明//05,13 例谈数学教学目标的多维性设计/郭社会//05,14+21 新课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与方法”目标探微/曹凤东//05,15-17 2007年高教数学陕西卷数列题的解题分析/罗增儒//05,18-21 几何角正射影的定性与定量研究(续) /陈云烽//05,22-24 例谈算法思想在中学数学中的渗透/赵军//05,25-26 一道竞赛题的证法改进和结论推广/胡维欣//05,27-28 一个三角形角的不等式的再思考/安振平//05,28 回归课本——高考数学复习的公理/裴光亚//05,29-31 函数、数列和不等式/孔峰等//05,31-34 三角函数、平面向量、排列组合与概率统计/谢志庆等//05,34-37 立体几何/陈炯生等//05,37-40 解析几何/常晓兵等//05,41-43 课本新增内容/丁尔法等//05,44-45 应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史义飞//05,46-48 数学教学中形式化与非形式化的研究综述/罗静;王光明//05,49-50+59 高中生数学认识信念的调查与思考/唐剑岚等//05,51-55 “三割线定理”的再研究/赵临龙//05,56 中国清代的数学教育/张雄//05,57-59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05,60-61 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简介及数学科《考试说明》变化分析/杨志文//05,62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视角与方法——读吴晓红教授《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方法论研究》/秦岭//05,63-64 第6期 构建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教育形态——10个案例/张奠宙;路建英//06,1-3+6 教材的重组与创新/裴光亚//06,4-6 精彩,未曾预设——谈数学课堂的非预设生成/邵潇野//06,7-9 关于课堂教学中数学探究活动的几点思考/金晔//06,10-12 由一道最值问题引发的层层思考/蒋柏孟//06,13-14+32 让激情与智慧共生——“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课例及其点评/江春;孙大勇//06,15-17 “反比例函数”内容分析及施教建议/韩春见//06,18-21 “垂直”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陈德前//06,22-24 从一个假命题说起/闵耀明//06,25-27 用联想法编题例说/蔡世英//06,28-29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数学教学设计概述 数学教学设计 又称为数学教学系统设计,是指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数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作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就是指数学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数学教学目标,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的计划、安排与决策。 数学教学设计的特点: 1.目标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性 2.情境设计体现数学科学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渗透性 3.过程设计体现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索性 4.内容设计体现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知识建构性 5.媒体设计体现多方面的动态交互性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教学目标设计要恰当,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理念 2.教学素材的选取应体现数学的本质,联系实际,关注学生的现实,要有适度的弹性 3.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关注相关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全面整体的理解和认识数学 4.教学内容的呈现应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 5.教学的实施要体现鲜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整合 6.教学评价要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前期准备:教学背景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2.开发设计: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把握教学过程、恰到好处地选用教学媒体、规范合理地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3.评价修改:对数学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数学教学内容与对象分析 数学教材的功能:目标功能、教学功能、评价功能 数学教材分析的意义: 1.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 2.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3.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造性的劳动 4.能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加深对数学教育理论的理解 数学教材分析的基本要求: 1.熟悉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目的要求 2.通览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结构、地位作用和联系 3.分析重难点、关键点,了解学生易混淆、错误和应注意的问题 4.了解例题、习题的编排、功能和难易程度,钻研解法 5.了解数学知识的背景及其发展、联系其他知识与生活实际,更深地理解教材 6.了解新知识与与哪有认知结构之间的关系 数学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

中学数学各类期刊杂志名录仅供参考

中学数学各类期刊杂志名录2014年7月 江苏省泰州市民兴实验中学初中数学教研组汇编 核心期刊: 1.北师大的《数学通报》(月刊), 2.陕西师范大学的《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旬刊),(上旬高中刊)、(中旬初中刊),(下旬学研刊) 3.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教学?》(月刊), 4.天津师范大学的《中等数学》(月刊),(数学竞赛方面) 5.天津师范大学的《数学教育学报》(双月刊), 国家级期刊: 1.中国教育学会(首师大)的《中小学数学》(旬刊),(上旬小学版)、(中旬初中版),(下旬高中版) 2.武汉华中师大的《数学通讯》(高中版,无初中版), 省级重要期刊: 1.湖北大学的《中学数学》(半月刊),(上半月高中版、下半月初中版), 2.苏州大学的《中学数学月刊》(月刊), 3.浙江师范大学《中学教研》(数学)(月刊), 4.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的《现代中小学教育》(月刊), 5.上海师范大学的《上海中学数学》(月刊), 6.福建师范大学的《福建中学数学》(月刊), 7.扬州大学的《初中数学教与学》(月刊), 省级及省级以上普通期刊: 1.吉林省东北师范大学的《数学学习与研究》(月刊), 2.?甘肃省西北师范大学的《数学教学研究》(月刊),

3.广州华南师范大学的《中学数学研究》(半月刊),(上半月高中版、下半月初中版), 3.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的《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双月刊), 4.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的《数学教学通讯》(教师版月刊), 5.安徽教育学院的《中学数学教学》(双月刊), 6.内蒙古社科联主管,中国外语学习学研究会的《课程教育研究》, 7.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数理化解题研究》(半月刊), 8.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数理化学习》(旬刊), 9.?山西太原师范学院的《教学与管理》(月刊), 10.河南教育社的《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月刊), 1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儿童中心的《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12.山西期刊协会的《新课程学习》(旬刊), 13.天津市新蕾出版社的《中学生语数外》(教研版半月刊), 1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教育探索》(月刊), 15.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会的《教育艺术》(月刊), 1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的《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旬刊), 17.中国残联、华夏出版社的《课外阅读》,(旬刊), 18.成都日报报业集团的《时代教育》杂志,(半月刊), 19.海南出版社的《教师》,(旬刊), 20.河北教育出版社、花山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教育教学论坛》,(周刊), 21.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教师》,(半月刊), 22.……………………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五篇

中学数学教学论文五篇 【篇一】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时代教师和学生都对教育有着更高的期望,在探索教育发展中,深度学习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文章通过阐述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剖析高中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中教学策略,旨在促进教师改变以往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促进高中数学教学领域改革。 关键词: 深度学习;数学;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深度学习成为素质教育下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数学课程教学中,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深度学习模式逐步成为师生关注的焦点。在数学的深度学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注重学习本身及知识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 [1]。因此,文章以深度学习理论为基础,对高中深度学习的现状及影响高中数学深度学习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和分析,并提出促进数学深度学习的高中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深度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一)深度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度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更突出数学学习内容的联系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兴趣的养成,提高学习效率,学生逐步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数学自学、

乐学的能力,进行数学深度学习能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深度学习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更有利于培养自身对问题的独特思考,形成独特的见解,实现思维习惯的养成。而数学深度学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深度思考和反复实践的过程。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观,转变以往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紧跟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数学的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注重系统性和逻辑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2]。 二、高中数学教学深度学习的影响分析(一)从家庭文化角度分析从目前的家庭教育形式来看,温馨的家庭环境和氛围及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的认知,家庭因素对孩子学习的影响起着关键作用。而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的重视还不够,甚至过多的重视孩子的快乐成长,缺乏对知识学习的引导。因此,家长要及时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尝试接触新知识,在学习上为孩子树立榜样,如在孩子学习时,家长也要进行学习,学习一些课外知识,为孩子树

高中数学教参——集合

第一节 集合及其运算 [备考方向要明了] 考 什 么 怎 么 考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韦恩(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及集合的基本运算. 1.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考查主要涉及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以及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考查利用所学的知识对集合的性质进行初步探究的基本逻辑能力,如2009年高考T14. 2.对于两个集合之间关系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两个方面: (1)判断给定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子集关系的判断. (2)以不等式的求解为背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 的子集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如2009年高考T11. 3.集合的基本运算在高考命题中主要与简单不等式的求解、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的求法相结合考查集合的交、并、补运算,以补集与交集的基本运算为主,考查借助数轴或Venn 图进行集合运算,如2010年高考T1;2011年高考T1,T14;2012年高考T1 [归纳 知识整合] 1.元素与集合

(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集合与元素的关系:若a属于A,记作a∈A;若b不属于A,记作b?A. (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及其符号表示: 数集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探究] 1.集合A={x|x2=0},B={x|y=x2},C={y|y=x2},D={(x,y)|y=x2}相同吗?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提示:这4个集合互不相同,A是以方程x2=0的解为元素的集合,即A={0};B是函数y=x2的定义域,即B=R;C是函数y=x2的值域,即C={y|y≥0};D是抛物线y=x2上的点组成的集合. 2.0与集合{0}是什么关系??与集合{?}呢? 提示:0∈{0},?∈{?}或??{?}.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表示 关系 文字语言符号语言 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且B?A ?A=B 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A?B或B?A 真子集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B中的元素,且B中至少有一个 元素不是A中的元素 A B或 B A 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A ? B(B≠?) [探究] 3.对于集合A,B,若A∩B=A∪B,则A,B有什么关系? 提示:A=B.假设A≠B,则A∩B A∪B,与A∩B=A∪B矛盾,故A=B. 3.集合的基本运算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真正的引领高中数学教学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真正的引领高中数学教学 -------有感于源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的一道高考题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实验中学 刘志新 高考数学试题公布之后,总要拿过来认真去研究一下。看到2009上海市春季高考试题,使我眼前一亮的是:第19题和《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8年第8期《竞赛之路》栏目“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陕西赛区预赛”第19题如出一辙。因为这道题我在二轮复习时曾作为一道例题讲给我的学生,为了炫耀自己,我又将这道高考试题印发给我的学生,学生们顺利的就将此题解出,正确率很高。遗憾的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参加上海市的春季高考。但庆幸的是我们选择的教学辅助刊物是正确的,为此我们更加感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真正的引领高中数学教学。下面将题目展示出来,供大家品味。 题1:2008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陕西赛区预赛第19题 如图,在直角坐标平面xOy 中,3,2,1(1=?+i A B A i i i …,n …)为正三角形,且满足 )0,12(),0,4 1(11-=-=+i A A OA i i 。 (1)求证:点,,21B B …n B …在同一条抛物线T 上,并求出该抛物 线的方程; (2).过(1)中所求抛物线T 的焦点F 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C 和 BD ,求四边形ABCD 面积的最小值。 简解:设点),(n n n y x B ??? ????-=-=-+++?+++-=)12(23)21(212)3231412n y n n n x n n (,消去n ,得x y 32= 题2:200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试题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有一组对角线... 长为n a 的正n n n n D C B A ),2,1( =n , 其对角线n n D B 依次放置在x 轴上(相邻顶点重合). 设{}n a 是首项为a ,公差为)0(>d d 的等差数列,点1B 的坐标为)0,(d . (Ⅰ)当4, 8==d a 时,证明:顶点321A A A 、、不在同一条直 线上; (Ⅱ)在(Ⅰ)的条件下,证明:所有顶点n A 均落在抛物线x y 22=上; (Ⅲ)为使所有顶点n A 均落在抛物线)0(22>=p px y 上,求a 与d 之间所应满足的关系式. 简解(Ⅰ)()()()8,32,6,18,4,8321A A A ,则3221A A A A k k ≠,所以顶点321,,A A A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