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

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

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
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6-08-1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572090),上海市908专项(P J2)资助项目。作者简介:马长文(1979-),女,江苏宿迁人,博士研究生。

#水污染防治#

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

Reme diation of Groundwate r Conta minated by Chlorinated Hydrocarbons

马长文 仵彦卿 孙承兴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 200240)

摘要 越来越多的地下水源正遭受氯代烃类有机物的污染,氯代烃类的地下环境行为及其污染环境的修复技术是当前环境学界的一个热点。目前修复这类污染环境的技术主要有抽出处理、渗透性反应墙和生物修复等。其中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强化抽出处理技术、零价铁降解氯代烃类的渗透性反应墙技术以及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零价铁反应墙如何长期稳定运行是目前的研究难题,也是该技术的发展目标。强化生物修复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项新兴技术,构建一个能同时降解多组分污染物的微生物生态群落并成功引入污染场地发挥最大功效,是地下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中的难点,也将是热点。

关键词 氯代烃类 地下水 修复 研究进展

A bstra ct Chlorinated hydrocar bons ar e contaminating soil and groundwater incr easingly.Their behaviors in subsur face and the pollution remediation are the hot point in envir 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eld.The main remedial options for these chlorinated organics in subsurface are pumping-and-treat,per meable r eact ive barr ier (PRB),bioremediation and so on.The surfactant-enhanced remediation,Zer o-valent iron PR

B and enhanced in-situ bioremediation are focused st rong 2ly and used widely.It is a diff icult problem and a hot point t o make zero-valent barr ier work effectively for a long ter m.Enhanced bior emediat ion is a most potential r emedial t echnology,which is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H ow to build a biocommunity that can degrade multifar ious contaminant s and then dr aw into polluted place successfully will be the most diff icult problem.

K e y words Chlorina te d Hydrocar bons G r oundwater Remedia tion Progre ss

1 引言

地下水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据统计,超过一半的世界人口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但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水被污染。其中有机污染是最常见且最难治理的一类,已逐渐成为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四氯乙烯(PCE)、三氯乙烯(T CE)、氯仿等氯代烃类有机物,在世界各地地下水中被频繁检出

[1,2,5]

。它们

在工业上主要用作清洗剂、脱脂剂、有机合成中

间体等,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如衣物干洗剂的主要成分就是PCE 。这类氯代溶剂是非水相液体(NAPLs),密度通常比水大、水溶性小、不易降

解去除,大部分具有致癌作用或潜在的/三致0(致癌、致畸、致突变)危害,其中绝大部分已被各国列为优先控制的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2],一旦进入环境,将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长远的不利影响。

鉴于地下环境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广泛性以及氯代烃类污染物对环境生态的强危害性,国外学者广泛开展了地下水环境中的氯代烃类污染的控制和修复技术研究。污染控制方法主要可分为物理控制、化学处理和生物修复三大类。现就目前氯代烃类污染地下水修复研究较多、应用较广的几种代表性修复技术评述如下。

)

23)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 马长文

2抽出处理(Pumping-and-treat2 ment)

抽出处理法是治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常规方法,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去污措施。例如在美国的上百个污染场址区,对地下水采取抽出处理的约占75%[3]。该方法根据部分有机物密度小、易浮于地下水面附近的特点,抽取含水层中地下水面附近的地下水,从而把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带回地表,然后用地表污水处理技术净化抽取出的水。为了防止大量抽水导致的地面沉降,或海水入侵,还需把处理后的水返注入地下。由于地下水系统的复杂性和污染物在地下的复杂行为,传统的泵抽-回灌处理法常出现拖尾和反弹现象,导致净化时间长,处理费用高,而且它只对轻非水相液体(LNAPLs)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Sur factant-enhanced remediation)使抽出处理技术的发展迈出一大步,国外在这一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技术是利用表面活性剂溶液对憎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增溶作用和增流作用,来驱替地下含水层中的NAPLs,再经过进一步处理,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修复效率与表面活性剂胶团结构、有机物疏水性强弱、工程技术条件等因素有关。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但应该注意的是,虽然表面活性剂容易降解,但是部分残留在地下环境中的表面活性剂的降解产物具有潜在的危害性。

3渗透性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2 rier,PRB)

可渗透性反应墙一般设置在含水层中,垂直于地下水流方向,当地下水流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反应墙时,污染物与墙体材料发生反应而被去除,从而达到修复环境的目的。其修复效果受到污染物类型、地下水流速、其它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抽出处理等传统方法,渗透性反应墙具有能持续原位处理污染物(5~10年)、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性价比相对较高等优点。早在20世纪80年代,采用可渗透反应墙技术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的思想就由美国环保局提出,但直到90年代该技术才逐渐得到发展[4]。在一些欧美国家,研究者们已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及工程技术研究,并已投入商业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效果[5,6]。

零价铁能降解氯代烃类百年前即被发现,但直到1990年初零价铁才被用于地下反应墙墙体材料,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5]。在过去的若干年里,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现场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零价铁对氯代有机物(如PCE、TCE)的降解作用上[6,7]。由于实际应用时铁的氧化产物容易在金属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金属铁表面和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电子转移,因此反应墙的去除效率会逐渐下降。基于此,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种双金属系统反应墙,即在零价铁颗粒表面镀上第二种金属,如镍或钯,试验证明这类双金属系统可明显提高氯代烃类的降解速率[8]。

纳米技术的发展给氯代烃类污染地下水环境的修复带来了一种新的颇具潜力的方法。纳米金属颗粒小,粒径仅有1~100nm,因此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目前利用纳米铁颗粒降解氯代烃类的研究大多数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只有E lliott 等和Glazier等做过几个中试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9]。纳米技术的出现为地下水中氯代烃类污染修复技术开辟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渗透性反应墙具有易被堵塞、地下水的氧化还原电位等天然环境条件遭破坏、工程措施及运行维护相对复杂等特点,加上双金属系统、纳米技术成本较高,这些因素阻碍了渗透性反应墙的进一步发展及大力推广。

4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In-sit u En2 hanced Bioremediation)

生物修复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或降解环境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生物修复技术可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或自然生物修复和强化生物修复。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向污染场地提供适宜的营养物质、电子受体及改善其它限制生物修复速度的因素,达到提高生物修复速度、加速污染物降解的目的。关于氯代烃类污染的强化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者们在探索生物降解机理、修复技术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10,11]。

氯代烃类的生物降解机理主要有好氧降解,厌氧转化以及共代谢,如PCE主要经过厌氧转化,

)

24

)

环境保护科学第33卷第3期2007年6月

TCE主要依靠共代谢方式降解。氯代烃类污染地下水的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参与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这是该技术应用的前提。目前应用于这种技术的微生物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研究者对应用该技术所涉及到的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驯化、识别和生物检测技术等方面成绩卓著[10,11]。强化生物修复技术应用成功还需要有充足的碳源、能源、电子供/受体、营养物质如N、P、S、微量金属元素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如温度、pH值、盐度等。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原位强化生物修复技术是修复治理大面积污染区域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但该技术的具体实施应用也有其局限性:许多有机污染物在地下很难被降解,通常需要驯化某些特定的微生物;污染物的毒性有时会抑制原有的微生物的活性;污染含水层容易被过度生长的微生物所堵塞;对于渗透性较差的含水层,由于无法向那些活跃的微生物群体传递足够的营养物和氧,原位生物修复技术则无法发挥最大效用;另外,原位生物修复技术要求有持续的监控和维护。

5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地下水被氯代烃类污染的情况越来越常见,修复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中,但是如何将不同的修复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于地下环境的修复,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1)目前的研究工作大多数是室内试验研究探索,各种结论和理论公式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2)种类越来越多的有机物进入环境,某些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环境中,还共存着其它种类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共存时的环境行为还不明确,已有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体系需不断更新拓展。

(3)试验研究的目的是实际应用,室内模拟野外环境的实验条件与现场真实情况存在巨大差异,现场的治理工作也有其复杂性和不可控制性,重视野外现场研究,积极开展多学科专业人员的合作是修复技术研究取得进展的一项关键因素。

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环境的修复,目前收到明显成效又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是地下渗透性反应墙技术,其中墙体材料是关键,提高零价铁的利用率,降低墙体材料的成本,防止反应墙堵塞后效率下降,采取有效工程措施使得反应墙长期稳定运行是当前及以后主要研究任务及发展方向。强化原位生物修复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一项修复技术,目前研究者已经在单种有机物的降解机理、微生物的培养驯化及种类识别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是对于多组分有机物降解时的相互作用机理、能够同时降解共存的多组分污染物的微生物生态菌落的培养驯化、驯化后的生态菌落如何有效引入污染场地并发挥最大效用等等都是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强化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 ch Coun cil.Alternatives for Ground Water

Cleanup[M].Washington D C.Academy Press,1994.315. 2.H arwell,J effr ey H.Sabatini,David A..Surfactants for ground water remediation[J].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 d En gineering Aspects,1999,151:255~268.

3.郭华明,王焰新.地下水有机污染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前景[J].

地质科技情报,1999,18(2):69~72.

4.柏耀辉,张淑娟.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可渗透反应墙[J].云南

环境科学,2005,24(4):51~54.

5.Vogan,J.L.Focht,R.M.Clark, D.K.Performance evalua2 tion of a 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for remediation of diss olved chlorinated s olvents in groundwater[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1999,68(1-2):97~108.

6.Gillham R W,O'H eannesin S F.Enh anced degradation of halo2 genated aliph atics by zero-valent iron[J].Ground Water, 1994,32(6):958~96

7.

7.Lookman Richard,Bastiaen s L een,Borremans Brigitte,et al.

Batch-test study on the dechlorination of1,1,1-trichloroeth2 ane in con taminated aquifer material by zero-valent iron[J].

Journal of Contaminant H ydrology,2004,74(1~4):133~ 144.

8.何小娟,汤鸣皋,李旭东等.镍/铁和铜/铁双金属降解四氯乙烯

的研究[J].环境化学,2003,22(4):334~339.

9.程荣,王建龙,张伟贤.纳米金属铁降解有机卤化物的研究进展[J],化学进展.2006,18(1):93~99.

10.Duh amel https://www.doczj.com/doc/a98334652.html, paris on of anaer ob ic dechlorin ating en2

richm ent cultu res maintained on tetrachloroethen e,trichlo2 roethene,cis-dichloroeth ene and vinyl ch loride[J].Water Research,2002,36(17):4193~4202.

11.Rekha Ses hadri,Lorenz Adrian,Derrick E.Fouts,et al.Ge2

nome Sequence of the PCE-Dechlorinatin g B acterium Dehalo2 coccoides ethenogene[J].Science,2005,307:105~108.

)

25

)

受氯代烃类污染的地下水环境修复研究进展马长文

浅谈砷污染

浅谈砷污染 摘要:在环境化学污染物中,砷是最常见、危害居民健康最严重的污染物之一。本文阐述了砷污染的来源、危害,详细说明了我国砷污染的现状,并总结了砷污染防治的方法及砷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砷污染;来源;危害;现状;防治技术 0 引言 2008年6月起,云南省阳宗海水体持续检出砷浓度异常,根据9月份的检测,阳宗海砷浓度值竟高达0.128 毫克/升,为劣五类水质,近30平方公里的开放水体受到砷污染。按照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限值规定为0.05 毫克/升,阳宗海已完全“不能饮用”了。作为云南九大高原明珠之一的阳宗海,面积为31 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20 米,汇水区面积为192 平方公里,总蓄水量为6.04 亿立方米,湖泊及汇水区分属昆明市的宜良、呈贡两县和玉溪市的澄江县。这个湖是沿湖26596 名居民饮用水水源地,长期以来,他们都靠这个湖的湖水生活。像这样的砷污染案例还有很多,例如:广西河池砷污染事件,山东临沂砷污染、江苏邳州砷污染事件及河南民权大沙河砷污染事件等,大量的砷污染事件的爆发不得不引起我们对于砷污染的关注。本文让我们对于砷污染有了一个初步的全面的了解。 1 砷污染的来源 砷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元素。我国民间俗称吡霜( As2O3 ) 、雄黄( As2S2) 、雌黄(As2S3) 都是砷的化合物。医学上利用砷剂治疗梅毒、变形虫病; 工业上砷被应用于木材防腐, 羊毛浸洗等多种工业, 目前至少已有五十多种工业生产过程需要砷; 在农业上, 利用砷制

作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在正常情况下, 砷处于自然循环的平衡之中, 由于人类普遍利用砷, 造成了砷在环境中的积累, 从而危害动植物, 甚至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这种状况就是通常所说的砷污染。1.1 自然来源 自然界中极少见自然砷或砷金属化合物, 大多以硫化物的形式夹杂在金、铜、铅、锌、锡、镍、钴矿中, 已知的含砷矿物达300多种,在地壳中分布相当普遍。在没有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 砷从陆地移向海洋的重要途径是风化作用—包括沉积物溶解、转移和火山作用。 砷在某些矿物质中的含量表1 砷在环境中平均量表2 1.2 人为来源 从工业时代的1850年开始到2000年,全球人为活动向环境排放砷量逐年增加,至2000年已累计达到435万吨左右。其中矿业活动产生的砷量占72.6%。含砷矿石在开采、运输、加工以及最终利用等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知识分享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1.1.前言 地下水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如今,随着我国人口的迅猛增加和经济的法则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全国水资源量27940亿,其中地下水水资源量为8840亿,占总水资源量的1/3。在我国当前的用水结构中,地下水雄踞一端,占据了全国总供水量的20%,饮用水供水量的70%,农田灌溉水量的40%,工业用水量的38%,并且这种用水结构短期内不会改变。 然而,我国地下水体的保护.安全情况并不乐观,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地下水污染概况,熟悉其污染途径和污染成因,从长远利益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让我过的水体结构更加科学,地下水更加安全,能够长远的造福人类。 1.2.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长。近30年来,我国地下水的开采量以每年25亿的速度递增,全国有400个城市开采地下水。有些城市基本上是依靠地下水来满足对水资源的需求。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地下水水情通报(2005年度)》,2005年在具备系统统计数据的171个地下水漏斗中,漏斗面积扩大的就有65个,占到了统计数的38%,面积扩大了6736,仅河北沧州第Ⅲ承压含水层漏斗面积就扩大了2089,最大水位埋深达到10m。由此导致了湿地消失、植被死亡和土地沙漠化等严重的生态灾难,以及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的频频发生。 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呈现由点到面、由浅到深、由城市到农村的扩展趋势,污染程度日益严重。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趋势加重;北方17个省会城市中16个污染趋势加重,南方14个省会城市中3个污染趋势加重。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污染已经造成了严重危害,危及到供水安全。例如,辽宁省海城市污水排放造成大面积地下水污染,附近一个村因长期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多数人患上当地未曾有过的特殊病症,造成160人因饮用受污染的地下水而亡;淮河安徽段近5000范围内,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浅层地下水面积仅占11%;由于地水的严重污染,淄博日供水量51万立方m的大型水源地面临报废,国家大型重点工程——齐鲁石化公司水源告急;在首都北京,浅层地下水中也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尚没有列入我国饮用水标准的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 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性缺水,进一步加剧了对地下水的超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日益严峻的地下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3.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地下水污染途径指污染物从污染地进入地下水中所经过的路径。除了少部分气体,液体污染物,可以直接通过岩石空隙进入地下水外,大部分污染物会随补给地下水的水源一道进

第1讲 烃和氯代烃

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 1.掌握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II 2 .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II 3.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特点,判断有机反应类型.II 4.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I 5.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I 6.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III 考纲要求 基础梳理

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 CH 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答案 A ①氯气 ②溴水 ③氧气 ④酸性KMnO 4溶液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2.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答案 D A .苯 B .氯化铁 C .乙烷 D .乙烯 3.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 ) 答案 C A .乙烯与氯气加成(1,2-二氯乙烷) B .乙烯与水加成(乙醇) C .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 D .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 4.下列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 答案 D ①光照射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②乙烯通入溴水中 ③在镍作催化剂的条件下,苯与氢气反应 ④苯与液溴混合后撒入铁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5.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HO —CH 2CH===CHCH 2—COOH ,该有机物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答案 A A .水解 B .酯化 C .加成 D .氧化 6.若要将0.6 mol 甲烷完全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并且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四种取代物,则需要氯气的物质的量为 A .2.5 mol B .4.5 mol C .0.6 mol D .1.5 mol 答案 D 7.(2011·新课标全国卷,8)分子式为C 5H 11Cl 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答案 C A .6种 B .7种 C .8种 D .9种 9.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聚乙烯可发生加成反应 (2010·福建理综,6A) (×) (2)乙烯和甲烷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2009·福建理综,9D) (√) (3)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2009·福建理综,9A) (×) (4)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 (2010·广东理综,11A) (×) (5)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相同(2010·山东理综,12A) (×) (6)苯不能使KMnO 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2009·山东理综,12D) (×) (7)用溴水鉴别苯和正己烷 (2012·广东理综,9A) (×) (8)甲烷和Cl 2的反应与乙烯和Br 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2012·山东理综,10B) (×) (9)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2012·福建理综,7D) (√) (10)在浓硫酸存在下,苯与浓硝酸共热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2011·福建理综,8D) (√) (11)甲烷和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与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2011·山东理综,11C)(√) 经典习题—A

环境中砷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

环境中砷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 发表时间:2014-12-29T14:09:49.810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7月中旬供稿作者:邹小丽 [导读] 环境中的砷污染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砷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水体和土壤的砷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邹小丽ZOU Xiao-li曰杨智末YANG Zhi-mo曰林鹏LIN Peng曰黄叔贤HUANG Shu-xian (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广州511325) (Huali College,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1325,China) 摘要:环境中的砷污染给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本文阐述了国内外砷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水体和土壤的砷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 Abstract: Arsenic pollution has caused great damage to human. In this article, the situation of arsenic pollution is expounded, theresearch status on treatment of water and soil which has arsenic contaminant is summarized. 关键词:砷;污染;水体;土壤 Key words: arsenic;pollution;water;soil 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0-0290-02 0 引言 砷是一类有毒且具有致癌、致畸性的物质[1],环境中过量的砷和微量的砷长期暴露会对人体和动物产生危害[2]。近年来,地下水砷污染和土壤砷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受砷污染的水体和土壤的治理工作迫在眉睫。孟加拉、泰国、印度、越南以及中国等一些亚洲国家出现了严重的水体和土壤的砷污染状况。如:1991 年广东省某市357 人因饮用自来水,陆续发生急性中毒;2010 年8 月麻城市宋埠镇长塘村老河湾1 号帝主庙发生了十余人群体砷中毒事件等。 1 水体和土壤中砷污染的治理 国内外,含砷污染物或被砷污染的地区的治理和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依据砷污染物的类别、性质、状态和所处的环境不同,采用的处理方法和治理技术也不相同。从所处环境来讲,一般分为水体砷污染治理和土壤砷污染的修复。 1.1 水体系中砷的去除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排放到水体中的砷也随之增加,水环境中砷的污染日益严重。根据这些污染物的形态、性质,污染的程度的差异可采取不同的处理处置方法。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砷废水,这类废水易于收集,可以集中处理。处理此类污废水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或者是物理化学生物的结合方法。如:沉淀法、浮选法、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催化氧化法等。 大面积且难于收集的废水或已受污染的自然水体,此类水的面积比较广,涉及到环境中其他的事物,用物理或者化学的方法来治理比较难以实现。对于这类污废水最常用的是生物技术法和植物修复法。生物技术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菌种培养产生的物质,与砷结合,产生絮凝、沉淀,再分离,去除砷污染。植物修复法主要是利用植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的吸附、吸收等作用,达到环境修复的目的。 1.2 土壤砷污染的治理与修复性质不同、用途不同、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其修复的技术和方法也不相同。常用土壤砷污染治理修复技术有以下几种[3,4]:固定、稳定化技术、土壤淋洗技术、原位电动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等。固定、稳定化技术成本低,但是材料固化剂的大量使用会破坏土壤的结构,因此,该技术不适用于大面积的土壤修复。土壤淋洗技术用淋洗液淋洗,此方法容易引起某些营养元素的淋失和沉淀,因此,该方法适用于面积小的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治理。 上述的土壤砷修复技术各有优点,但使用这些方法后均会对土壤环境照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微生物和植物本身就是来源于大自然中,能与大自然和谐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的环境工作者发现了这一有利优势,在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生物修复主要是以微生物为材料来净化环境。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等污染物的吸收、累积作用,来移除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是一种经济环保的环境污染修复方式。 2 植物修复 与环境处理方式、方法、技术相比,无二次污染是植物修复的最显著也是最重要的特点,且植物修复的操作容易、简单,成本费用低,还有美化环境和保护环境的功能,是环境友好型污染物修复技术。具体的有:淤它在去除环境污染物的同时,不仅能维持微生物的活性,保持土壤结构,不破坏生态环境,还可以改善和改良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增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地本身的生产能力,此外,还具有防止水土流失、扩大绿化面积、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于投入成本低。植物修复不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易于管理,所需财力、人力、物力投入相对较少,可以提取回收贵重金属,植物也可以资源利用,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盂适用范围广。用于减少和去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同时,还可以净化和美化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周围受污染的大气和水体。 20 世纪90 年代,中国在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的理论研究方面就取得了的进展。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些重金属方面的植物修复技术,如砷、铜、镉、锌等污染物的植物修复技术。尤其是建立了多个污染物的植物修复示范点,这推动了我国植物修复事业的发展。已有一些植物修复技术上的成功案例,使我国的植物修复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3 砷的植物修复 植物体能够吸收砷,并且在体内积累,土壤环境和水体环境中的含砷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植物对砷的吸收和积累[5]。近年来,关于植物修复砷的研究越来越多,在美国、中国和泰国等国家还发现了一些能超富集砷的植物。超积累植物是指植物修复过程中所利用的能超量吸收和累积重金属并将其转移到地上部分的特殊植物[6]。它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比普通植物高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一般情况下,植物中砷含量变动范围为0.01耀5mg·kg-1,但关于砷的超累积植物,其地上部分的砷含量可超过1000mg·kg-1[7]。Ma 等[8]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中部发现了一种植物-蜈蚣蕨,能超富集砷。他们在实验室栽种蜈蚣蕨,培养6 周,其羽片中砷的含量达到了22630伊10-6。陈同斌等、韦朝阳等[9]在中国湖南也发现了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蕨和大叶井口边草。目前,还发现了很多植物能够很好的富集砷,比如:匍茎翦股颖、蒙塔那菊、蓼车、狗牙草等[10]。砷的植物修复为环境中砷的去除提供了另一种绿色可行的方法和技术。 参考文献: [1]Tseng W P, Chu H M, How S W, et al. Precalence of skincancer in an endemic area of chronic arsenicism in Taiwan [J]. NatlCancer Inst, 1968, 40(3):453-463. [2]Golub M S, Macintosh MS, Baumtind N. Developmental andreproductive toxicity of inorganic arsenic:Animal studies and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一、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目前人们对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中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一是通过室内土柱试验和野外大田试验进行实测模拟分析,二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数值模拟分析,通过模型模拟来预测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以便采取控制措施,使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受影响的程度降为最低。根据污染物在土壤及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途径,研究者分别从表层土、含水层及非饱和带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一)污 染物在表土层中迁移转化的研究表土层污染物主要有无机废物污染及有机废物污染,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上述各种污染物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尤其是重金属、化肥和有机农药方面的研究受到农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学者们对于污染物在土壤作物系统的吸附、迁移、转化、归宿和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由于土壤环境的复杂多样性,而且污染物的种类、污染途径、污染物与环境各要素作用机理不同,因此对各种类型的污染必须分别研究。1污染物在表层土中迁移 转化研究由于表层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微生物,使得各种污染物在其中发生了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考虑到表土层比较薄,国内外大多都采用黑箱模型来描述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对于内部机理的研究成果较少。如美国的Jury(1971在砂土中拌盐用灌水入渗淋溶试验观测溶质在均匀土壤中的迁移规律; Jay nes(1991在野外进行了漫灌条件下Br -离子的示踪试验;Ellsworth(1996在露天试验场进行了微区试验,研究了Br -、Cl -、NO 3 -随水流在非饱和土壤中的运移规律。近年来,土壤学家借助于室内外模型试验,正在确定土壤的环境容量,美国等发达国家正在进行表土层的灰箱模型研究,如Geng等人将氮循环过程看作灰箱”进行土壤地下水系统的氮循环迁移模拟,并在不同区域范围和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应用,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模型由3个子模型构成,分别模拟硝酸盐迁 移过程中各个环节,即土壤中氮循环和硝酸盐渗出量模型、硝酸盐从土壤到含水层的迁移量模型、以及二者的耦合模型。2?污水灌溉引起的土壤污染问题污水灌溉 是解决水资源缺乏和污水资源化的重要工程措施,污水中大多含有比较丰富的有机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分解,能为农作物提供可利用的氮、磷等多种养分,作物增产效果明显,但是由于污水中含有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质,长期利用这种污水进行灌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土壤环境的恶化。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可在土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黄河水污染状况及治理 07应化本2班宋波71013015 摘要:本文介绍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现状,评价了干、支流12500km河长的水污染状况,分析了水污染原因和危害,指出了黄河流域水污染的严重性。为防治水污染,保护水资源,本文提出了采取健全法规和机构、综合防治等措施以改善水环境。 关键词:水污染治理生态恢复防治措施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北方缺水地区的重要水资源之一。随着流域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黄河水质污染日趋严重。尽管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在督促厂矿企业对污染源进行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未能控制水污染迅速加剧的趋势。国务院批准的水利部“三定”方案,虽明确了水利部是国务院负责水资源统一管理和保护的职能部门,但因部门间的职责不清而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为控制水污染,有效保护水资源,就必须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分清职责,建立健全法规、条例,确保水利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和保护。此外,尽管黄河流域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其污染状况主要表现在: (1)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水污染主要是氮、磷指标超标,表现为:①除了工业无机物质污染外,农业有机物质污染日益加剧,污染水体中Cd、Hg、Cr、As、Pb等工业重金属浓度参考]2[微乎其微,而氮、磷浓度超标,形成污染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3[。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记

国内外除砷技术研究现状_1

---------------------------------------------------------------最新资料推荐------------------------------------------------------ 国内外除砷技术研究现状 国内外除砷技术研究现状康雅,李涛,高红涛 (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河南郑州 450007) 摘要: 本文介绍了砷对人体的危害,饮用水去除砷的重要性,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应对饮用水砷超标问题的策略以及常用除砷技术及其优缺点,最后展望了除砷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饮用水;除砷; MCL 标准;零处理策略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署的报道,自 1990 年起,全世界总人口净增了六亿,而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却日益枯竭。 水资源的枯竭大部分的原因直接来自水的资源污染,这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目前,全世界 43% 的人口其饮用水没有达到足够的卫生标准,而有 22 %的人口其饮用水的情况非常糟糕[1]。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用水量的增加,地表水的供应已常常满足不了需要。 人们不得不转向地下,寻找地下水资源。 然而地下水的过度开发,又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 P. Bagla 在《科学》期刊中披露[2],印度和孟加拉国由于地下水的污染,产生了种种新的疾病,严重地威协人类的健康。 在孟加拉湾三角州地区,大约 3600 万的居民喝了被砷污染的 1 / 10

水而导致中毒。 最新一期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3],又专门报道了孟加拉国砷污染的严重情况,并且有科学家义务前往该地,进行调查研究。 世界各地不断有关于饮用被砷污染的水而导致中毒的报道。 这其中有亚洲的印度、孟加拉国、越南、泰国、中国的台湾、新疆、陕西、内蒙古,南美的阿根挺、智利、巴西、墨西哥,欧洲的德国、西班牙、英国,以及北美的加拿大和美国。 砷是一种有毒元素,其化合物有三价和五价两种,三价砷的毒性更大。 五价砷对大鼠、小鼠径口半数致死量为 100mg/kg,三价则为10mg/kg,相差 10 倍。 天然地下水和地表水都可能含有砷,除来源于地壳外,砷污染也来自农药厂、玻璃厂和矿山排水。 地下水含砷量高于地表水,砷可通过呼吸道、食物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在肝肾、骨胳、毛发等器官或组织内蓄积,破坏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从而具有致癌作用[4] [5]。 欧洲、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实行饮用水的最高允许含砷质量浓度 10 g/L 的标准,美国环境保护协会(EPA)规定: 2006 年 1 月 23 日,美国所有地区均强制实行饮用水的最高允许含砷质量浓度 10 g/L 的标准[6]。 我国目前实行的饮用水最高允许含砷质量浓度 50 g/L 的标准,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全民健康意识的普遍提高,最近建设部

PRB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_邱锦安

PRB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邱锦安1,张澄博1,2,李洪艺1,2,张永定1,陈仲如1,林涛1,彭利群1 (1.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广东广州510275;2.广东省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探查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275) 摘要:地下水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严峻的环境问题。为保护地下水资源,采取有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已迫在眉睫。PRB 作为原位治理领域中的新型技术,具有处理时效长、可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运行费用低等优点。综述了PRB的结构类型、反应介质、反应机理和国内外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PRB;原位治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11)13-0144-03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PRB in remediation of polluted groudwater QIU Jin-an1,ZHANG Cheng-bo1,2,LI Hong-yi1,2,ZHANG Yong-ding1,CHEN Zhong-ru1,LIN Tao1,PENG Li-qun1 (1.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510275,China; 2.Guangdong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Geological Processes 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Guangzhou510275,China) Abstract:Pollution of the groundwater had beca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the world today.To protect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taking effective prevention-control measure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was very urgent.As a new technology in the field of treatment in situ,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 had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long processing ag e ing,simultaneous processing various pollutants,inexpensive operating cost and so on.Structure types,reactive medium,reactive mechanism,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were discussed generally in the paper.Some problems were analyzed,and the developing prospect was expected. Key words:groundwater pollution;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treating in situ;research progress 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生活、工业、农业等人为活动产生了大量污染物,不但引起地表水污染,还导致了地下水污染。据统计,我国超过5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较严重,大多数的城市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1]。在许多农村地区,由重金属引起的土壤污染也日趋严重[2]。土壤系统与地下水系统紧密联系,土壤污染也导致了地下水污染。 保护人类宝贵地下水资源和治理地下水污染已刻不容缓。相比传统的异位处理法(如抽出处理法),属于原位修复的可渗透反应墙(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简称PRB)技术无需外加动力,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同时处理多种污染物、处理时效长、运行费用低等优点。1998年美国环保署将其定义为:在地下安装活性材料墙体用来拦截污染羽状体,使污染羽体依靠自然水力传输,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反应介质后,溶解的有机物、金属、核素等污染物被降解、吸附、沉淀或去除[3]。目前欧美发达国家普遍研究PRB 并将其商业化应用,而我国有关PRB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仍处于试验研究阶段。 1PRB系统及其反应机理 1.1PRB简介 PRB系统结构类型主要有两类:连续式可渗透反应墙(Continuous PRB)、漏斗-渗透门式反应墙(Funnel and Gate PRB)。连续式PRB结构比较简单,但它要设计得足够大,确保整个污染水羽体都能通过。而漏斗-渗透门式PRB将隔水漏斗嵌入隔水层中,引导污水流进导水门,汇集后经过含有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就可进行污水修复了。漏斗-渗透门式PRB系统又可分为单通道系统和多通道系统。多通道又有并连多通道和串连多通道两类。当污染地下水羽较宽时,主要采用并连多通道系统处理;而对于不同类型污染物混合情况下的地下水处理,一般采用串连多通道系统。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场地、污染物、水流等特征采用结构合理的PRB系统。 在PRB系统构筑过程中,如何选取合理有效、费用低廉的反应材料是个关键问题。Blowes等[4]研究指出:高效的反应材料必须满足3个基本条件:(1)当污染地下水流经反应墙时,污染组分与反应材料之间应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反应性;(2)处理区的反应材料应能大量获得,以确保处理系统能长期有效地发挥功用;(3)反应材料不应产生二次污染。PRB介质材料主要有零价铁(Fe0)、活性炭、沸石、粘土矿物、煤炭、离子交换树脂、硅酸盐、磷酸盐、高锰酸钾晶粒、石灰石、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双金属、微生物、轮胎碎片、泥煤、稻草、锯末、树叶、黑麦籽、堆肥以及泥炭和砂的混合物等[5]。目前,PRB技术反应介质采用最多的材料是Fe0,它可以加速污染物中的难生物降解有机物的还原或分解,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且取材容易、价格便宜。 PRB系统要在地下运行多年,对于污染成分复杂的地下水,单一的反应介质无法有效地去除这些污染物。选择 收稿日期:2011-05-19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A30402004) 作者简介:邱锦安(1985-),男,在读硕士生,E-mail:qiujinan_sysu @https://www.doczj.com/doc/a98334652.html, 通讯作者:张澄博(1970-),男,博士,副教授,E-mail:eeszcb@mail. https://www.doczj.com/doc/a98334652.html, 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第13期 144

含氯代烃废水的生物毒性与处理方法探讨

含氯代烃废水的生物毒性与处理方法探讨 贺启环 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南京210094 摘要:卤代烃是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上用卤素基团取代出氢的卤化产物,这个变化使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增大,是卤素有机态毒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卤代烃在生物水解或降解过程中又会重新释放出带正电荷的卤素,与水结合后成为次卤酸而具有无机态卤素的生物毒性。作者在提出这种卤代烃生物毒性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在含卤代烃废水预处理与生物处理中的解毒、降毒、抗毒和减荷及提高可生化性的措施,以提高含卤代烃废水的综合处理效率。 关键词:卤代烃;氯代有机物;废水处理;生物毒性 Discussion on the Bio-toxicity and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with Chlorinated Hydrocarbon HE Qi-huan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 & T., 210094 ) Abstract: When the H ydrogen in the organic molecule’s carbon group is substituted by halogen, the compound is called halohydrocarbon. This substitution enhances the bio-toxicity of the organic compound (the toxicity of organic halogen). On the other side, halohydrocarbon can release electropositive halogen again in the process of bio-hydrolysis or bio-degradation. The released electropositive halogen can combine with water and show inorganic halogen bio-toxicity. Based on the his “halohydrocarbon’s bio-toxicity” theory, author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methods on detoxification, decreasing toxicity, anti-toxifi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biochemistribility in the process of pretreatment and bio-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with halohydrocarbon. Thus, we can advance the efficiency of all-around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with halohydrocarbon Key words: halohydrocarbon; chl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 wastewater treatment; bio-toxicity 1. 氯代烃的生物毒性机制解释 1-1 有机物的卤化 卤代烃(脂肪烃或芳烃)类被我国和许多其它国家列入水中污染物黑名单,许多情况下它是卤化反应的产物。卤化反应主要是在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上引入一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中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摘要: 分析目前我国水污染的现状及成因,提出治理水污染的措施,以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水污染形势,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一、水污染的定义 水污染指污染物进入河流、湖泊、海洋或地下水中,使水质和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造成水质恶化,降低水体的使用价值和功能,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二、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工业废水 在工业生产中,热交换、产品输送、产品清洗、选矿、除渣、生产反应等过程均会产生大量废水。产生工业废水的主要企业有初级金属加工、食品加工、纺织、造纸、开矿、冶炼、化学工业等。 2、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是来自家庭、机关、商业和城市公用设施及城市径流的污水。新鲜

的城市污水渐渐陈腐和腐化使溶解氧含量下降,出现厌氧降解反应,产生硫化氢、硫醇、吲哚和粪臭素,使水具有恶臭。生活污水的成分99%为水,固体杂质不到1%,大多为无毒物质,另外还有各种洗涤剂和微量金属;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杂菌,主要为大肠菌群。另外生活污水中氮的磷的含量比较高,主要来源于商业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和粪便、洗涤剂等。 3、医院污水 一般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结核病院等排出的污水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致病原虫、肠道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血吸虫卵、钩虫、蛔虫卵等。这些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往往可生存较长时间。因此,医院污水污染水或土壤后,能在较长时间内通过饮水或食物途径传播疾病。此外,水体中贝类具有浓缩病菌和病毒的能力,故水体污染后,生食水中贝类有很大的危险。 4、农田水的径流和渗透 我国广大农村,习惯使用未经处理的人畜粪便、尿液浇灌菜地和农田。过几十年来,化肥、农药的用量在迅速增加,土壤经施肥或使用农药后,通过雨水或灌溉用水的冲刷及土壤的渗透作用,可使残存的肥料及农药通过农田的径流,而进入地面水和地下水。农田径流中含有大量有病原体、悬浮物、化肥、农药及分解产物。农药种类繁多,性质各异,故毒性大小也不相同,有的农药无毒或基本无毒,有的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有的可能致癌、致突变和致畸,有的对生殖和免疫机能有不良影响。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地下水污染及防治措施 肖晓宇贵州森堡生态实业有限公司550081 摘要:水资源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资源,对人类的生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很多工业的兴起对水资源造成了不少的浪费和污染,特别是对地下水的污染尤其值得关注,再加上地下水的自净能力有限,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导致多个地区发生干旱、缺水。所以,笔者在研究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的基础上,联系先进的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对地下水污染和防治进行论述。 关键词:地下水;概念;特点;污染途径;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9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量的工业废水、城市垃圾及农药化肥等被生产出来。而地下水是全国近1/3人口饮用的主要水资源,是城市和工农业的主要用水资源。由于一些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以及很多企业没有认真做好排污项目,还有一些市民对于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不够等,使得我国的地下水资源在逐渐受到污染,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很大的挑战,对公民的正常生活和饮水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所以,笔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地下水资源的关注程度,采用有效的措施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治地下水资源受到污染。通过了解地下水污染定义及特点,分析污染途径,从而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望能给相关者提供一些帮助。 一、地下水污染的定义及特点 1地下水污染的定义 所谓的地下水污染是指,基于地下水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后,超过背景值的基础上,地下水的可利用范围与原来的水质可利用范围相比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可见,地下水的污染跟人类的活动有很大的关系,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之后,地下水资源的水质比之前有所改变,而且是向着负面方向的改变。 2地下水污染的特点 区别于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有着自身特殊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隐蔽性。与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污染有着很好的隐蔽性,很难被人们发现。通常情况下,地表水被污染之后都可以通过一些水的气味或者颜色有所发现,或者是通过观察水生物的状况来判断,但是地下水污染就不同,很难发现其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这种隐蔽性很容易使得人们误饮到受污染的地下水。(2)难以逆转性。由于地下水的流速较慢,自净能力有限,当发现水质被污染时已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这就大大增加了治理地下水污染的难度,所以,更加应该注意防止地下水的污染,只有减少了污染的情况,才能减少后期的治理工作。这不仅是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策略,也是节约我国发展成本的有效渠道,更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二、地下水污染途径 1间歇入渗型。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冲刷,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这一过程是周期性的。这种方式一般都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浚流形式。此种污染途径是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其污染对象主要是潜水。 2连续入渗型。存在于污水或污水溶液中的污染物随之不间断的渗入地下含水层。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就是诸如污水池、污水快速渗滤场及污水管道等的污水

地下水污染现状及分布

地下水污染在我国大中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其中,近一半的城区地下水污染呈加重趋势,并从点状污染有向带状和面状污染发展。一些大城市的中心地带和郊区的地下水排泄区,地下水污染最严重,部分城市浅层地下水已不能直接饮用。地下水污染表现为北方城市重于南方城市的特点,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松辽平原、江汉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等地区。 《中国地下水污染状况图》以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为依据,将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下水质量现状与天然条件下的地下水质量“背景值”相对照,确定地下水污染超标组分,按照单要素评价与多要素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编制而成,反映了城市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污染组分二方面内容。地下水污染程度分为污染严重、污染中等和污染较轻三级,反映的地下水污染组分包括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氨氮、铅、砷、汞、铬、氰化物、挥发性酚、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 东北地区重工业和油田开发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东北地区的地下水污染,不同地区有不同特点。松嫩平原的主要污染物为亚硝酸盐氮、氨氮、石油类等;下辽河平原硝酸盐氮、氨氮、挥发性酚、石油类等污染普遍。 华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普遍呈加重趋势。华北地区人类经济活动强烈,从城市到乡村地下水污染比较普遍,主要污染组分有硝酸盐氮、氰化物、铁、锰、石油类等。此外,该区地下水总硬度和矿化度超标严重,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的总硬度超标。 西北地区地下水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污染较轻。西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总体较轻。内陆盆地地区的主要污染组分为硝酸盐氮;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污染物有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铬、铅等,以点状、线状分布于城市和工矿企业周边地区。 南方地区地下水局部污染严重。南方地区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但局部地区污染严重。西南地区的主要污染指标有亚硝酸盐氮、氨氮、铁、锰、挥发性酚等,污染组分呈点状分布于城镇、乡村居民点,污染程度较低,范围较小。中南地区主要污染指标有亚硝酸盐氮、氨氮、汞、砷等,污染程度低。东南地区主要污染指标有硝酸盐氮、氨氮、汞、铬、锰等,地下水总体污染轻微,但城市及工矿区局部地域污染较重,特别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浅层地

氯代烃

17.为了鉴定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存在,试分析①~⑥的各步实验,其中操作顺序合理的是①加入AgNO 3溶液 ②加入NaOH 溶液 ③加热 ④用HNO 3酸化溶液⑤加入NaOH 溶液醇溶液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① C . ④③⑤① D .④②⑤③ 1.化合物丙由如下反应得到:C 4H 10O C 4H 8C 4H 8Br 2(丙),丙的结构简式不 可能是( ) 5.下列一卤代烷不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是 A .CH 3CH 2Cl B. (CH 3)2CHCl C. (CH 3)3CCl D. (CH 3)3CCH 2Cl 30.已知一个碳原子连两个—OH 的结构不稳定,会很快脱去一分子水,其变化如下: C OH OH → C O + H 2O 下图中B 和CH CH 3Cl 、CH CH 2 Cl 等都是A 和Cl 2发生反应生成的产物,E 是一种 高分子化合物,透光性能好,常用作一些灯饰外壳。过程中一些小分子都已经略去。 ⑴化合物B 的结构简式为: ⑵与反应②条件相同的反应为 (选择序号),与反应⑤类型相同的反应为 (选择序号)。 ⑶写出反应④和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 反应⑦: 21.(10分)为探究苯与溴的取代反应,甲用下图装置Ⅰ进行如下 实验:

将一定量的苯和溴放在烧瓶中,同时加入少量铁屑做催化剂,3~5分钟后发现滴有AgNO3的锥形瓶中有浅黄色的沉淀生成,即证明苯与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1)装置Ⅰ中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②中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烧瓶中生成的红褐色油状液滴的成分是________,要想得到纯净的产物,可用NaOH溶液试剂洗涤。洗涤后分离粗产品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 (4)甲做实验时,乙观察到烧瓶中液体沸腾并有红棕色气体从导管中逸出,提出必须先除去红棕色气体,才能验证锥形瓶中的产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Ⅱ,并用下列某些试剂完成该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是:苯;液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四氯化碳。 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b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比较两套装置,装置Ⅱ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