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情分析的要点

学情分析的要点

学情分析的要点
学情分析的要点

学情分析的要点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认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可以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学习起点状态的分析、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两部分。学生起点状态的分析主要从三个维度展开:知识维度,指学生的认知基础;技能维度,指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素质维度,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意志品质……学生潜在状态的分析,主要指学生可能发生的状况与可能的发展。主要要说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认知结构,学生的情感和发展需要;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能参与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状态?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适宜于采用何种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式,合作式,学生在课堂教学动态中学习会生成资源。

传统的备课中也有对学情的分析,但通常把学情分析简单化,如:把学习者认知基础的分析单纯理解为知识点的罗列,没有具体分析每一类学生在面临新的教学内容时已经具备怎样的知识结构,可能会有什么困难与障碍,更没有思考与解决的对策了。本章将围绕着实践中的诸多问题,结合案例,从理论点拨的基础上找出解决之道。

教师的学情分析能力,是指教师在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水平、生活经验和心理状况等基础上,分析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专业能力。本专题立足于提高小学教师学情分析能力的实际需要,通过理论学习、案例分析、专题反思、设计操作、拓展阅读等途径,力求使教师认识学情分析的意义、掌握学情分析的内容,学会学情分析的方法,进而养成主动开展学情分析的习惯,逐步提高教师

学情分析的能力和水平。学情是指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一切因素,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各种因素的综合。学情分析,就是教师对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主客观情况的了解与分析。

我们的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依靠已有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

我们还会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上课一开始,学生似乎都会了,都懂了,教师由于事先已辛辛苦苦地备课,写了很详尽的教案,只好生拉硬扯地把学生拉回来。

上述案例中,尽管教师精心创设了导入情境,但整个设计还是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状态熟视无睹,甚至学生都说出了“a”,教师却急于回避,让学生“懂装不懂”,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真是应了“心中有书、目中无人”这句话。

这样的课堂乍看,是学生不听话,教师没有灵活控制好课堂,可仔细分析,根本原因是教师备课出了问题:忽视了教学对象的已有知识基础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只是教材的逻辑起点而非学生的现实学习起点。后经调查发现,此班学生在幼儿园时,大部分都已经学过拼音,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假如教师备课时能了解这一情况,因势利导,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加以改进,如变教师领着

齐读为会的学生领读,既承认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又利用了一年级小学生愿意表现的心理特点,教学效果定会比上述案例好很多。

由此可见,根据学习者的起点状态进行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开始之前将你所面对的学习者看作一无所知,是十分荒谬的。每一个学习者都是把他原有的知识、技能、态度带入到新的学习过程中。若忽视对学习者起点能力的分析,学习内容的确定就会脱离学习者的实际。

学习者的起点定得太高,脱离学习者的实际水平,就会降低教学效果,使学习者在高难度的学习内容面前望而却步;如将学习者的起点定得太低,也脱离学习者的实际水平,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使学习者在低水平的内容上做无效的劳动,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此,比较准确地确定学习者的起点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情分析应考虑到以下几点:

1.重新认识学生

现在学生的学习渠道越来越宽了,他们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积累。关键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去充分估计和了解学生的这些已有积累作为学生的学习起点,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2.钻研教材,把握好“逻辑起点”

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学生的“逻辑起点”,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所学内容在整套教材中的地位以及它的前后联系,真正做到沟通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只有把握了“逻辑起点”,教学中才能大胆取舍,灵活施教。反之,则很难创造性地搞好教学。

3.要关注“现实起点”,机智调整“教学进程”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都知道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但往往只在备课时去“备学生”。这时候的“备学生”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种主观臆测,缺少对学生的真正把握。我们应学会在课堂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及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我们还应该学会在课堂中倾听,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在倾听中了解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住课堂的学习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整预设的教学过程,构建好知识结构体系,这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把握好了,课堂学习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设计关注教学内容的填鸭式传授,忽视学生的有意义接受,在设计教学方法时,往往关注教师教的内容,很少关注学生能不能接受,而且碰到学生听不懂的情况时,往往埋怨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不仅如此,在接受能力上,常常发生这种现象:同一个内容,接受能力较好的孩子很快就掌握了,积极地和老师之间进行有效互动,而接受能力稍慢一点的孩子却还懵懵懂懂,一节课被老

师和学习好的同学拖着走,至于接受能力差的同学,干脆就跟不上,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

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的重要性

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精准的学情分析不仅能使教师“教”的过程得以升华,而且可以使学生“学”的过程更加完美。所以学情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具体的学情分析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优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如我带的一年级的学生,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重,好玩好动。有一定的自我表现欲,需要被肯定和鼓励。 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经验。如一年级学生由于从幼儿园或者学前班上来,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算能力,少数条件不好直接上学的孩子则只有很一般的说的能力,其他更弱。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 3、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老师还可以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如对一年级的学生我采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缓解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能超过15分钟的学习疲劳问题。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_七庆元旦——时、分、秒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经历测量身边常见物品长度的具体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体验学习毫米、分米的必要性以及它们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现在我们认识了这么多长度单位,其实还有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有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从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厘米) 你都知道关于它们的哪些知识?(字母表示、1米=100厘米、比划长短)小结:看来同学们对米和厘米的知识学得不错。 二、认识毫米 1、引出毫米 课件出示: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1)、教室门高约2() (2)、1枝铅笔的长度是18() (3)、米尺长度是100() (4)、估计老师手里的硬币厚度是多少? 课件演示量出厚一毫米。 2、感知毫米 课件出示放大的直尺。 你能指出从哪到哪是1毫米吗? 对,从刻度0到这条刻度线的长度就是1毫米。谁还能从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多指几名学生上来指) 小结:对,尺子上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 你能不能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学生比划)感觉怎么样?(太小了!)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用字母mm表示。 请同学们找出1角硬币,估计一下1角硬币有多厚,然后测量。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呢?(学生交流) 拿出1号纸条,估计一下这张纸条有多宽?有多长?(估计后测量) 谁估计得准呢?赶快量一量。(学生动手测量后交流) 纸条的长正好是6厘米吗?这张纸条到底有多长呢?(学生交流:6厘米多一点或6厘米多3个小格) 用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无法准确地表示出这张纸条的长度,我们今天要继续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就是——毫米。 对,1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 3、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浅谈学情分析的几点经验

浅谈学情分析的几点经验 课前的学情分析很重要,是你备课、上课成败的重要因素。学情分析应结合你任教的科目,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关知识的掌握或了解情况、学习习惯与态度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了解学生薄弱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有的放矢的教学;才能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而进行有效教学。那么怎样做到了解学情呢?我常采取过两种分析方法:(1)交谈法(2)问卷法最好是两种方法结合使用,问卷法比较适合大面调查,设置问题应简洁明了,答案尽量可量化、最好是选择或判断,以方便统计。对于部分不愿答卷或随意答卷者应与之交谈,掌握真实信息,为备课及教学提供一手资料。 本人就自己在教学中一些其他方法做法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1.通过“教学观察”了解学情 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教师,首先要学会“教学观察”技能,掌握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谓教学观察技能是指在课堂讲授或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感知,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学观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听懂了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怎样等;通过教学观察,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存在什么偏差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以减少无效劳动,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观察的具体操作方式有; A:听其言 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结构,设计一些有梯度,有层次,能引起学生共鸣深思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调整标高,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语言反馈及时了解学情,例如学生兴趣高昂时会激昂陈词,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按着教师课堂设计,积极思考回答问题,甚至遇到异议时会提出质疑。学生若听不懂或对本节教学活动不感兴趣,他们会沉默不语或者窃窃私语。 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对课堂作业提出疑问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效果,问题所在。 B:观其行 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听课理解情况及兴趣爱好会有不同表现:发现学生抓耳挠腮,眉头紧皱时就是向教师发出他已听不懂的信号;若学生俯头窥看,时不时瞟一眼老师时就是向老师发出他正在开小车,心不在课堂上;若学生躺在桌上,无精打采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不感兴趣;若学生手舞足蹈,跃跃欲试就是向老师发出他对这节课兴趣昂然思维活跃。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行动语言,及每种行动语言反馈信息。 C;察其色 学生在课堂上听课情况,不但会以语言行动形式表现出来,还会以各种表情展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察言观色,若学生对老师教学感兴趣,学得轻松,他会笑逐颜开,思想轻松;若学生对老师教学不感兴趣,学得吃力,疑雾迷漫,他会眉头紧皱,表情呆滞,目无神韵,情绪低落。 所以老师应当及时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表现作出准确判断,及时采取调控措施,这种调控措施不是指责和批评学生,而是调整自己教学方式,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态度,善于聆听学生心声。 2.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情

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分析的必要性。 学情的内含较广,具体包括的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说:学生现有的成绩分析,这里的成绩是指:各类测试的成绩质量分析,学生在即将要学习新知识时已经具备的知识基础;学生现有成绩的成因分析,这里的成因指的是:造成学生现状的各种原因的分析;学生现状的非智力因素的分析,这里包含:家庭、性格、特长、爱好等的综合考虑。这里提到的只是简单的几个方面,其实在做学情分析的时候,分析越全面,就会越准确,对于教师采取更叫有效的教学方式和策略更加有利。 学情分析是为教学目标的设定打好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可以说就是空中楼阁,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知识经验和学生认知心理特征,才能确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领域和不同的学习活动中的现有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的依据,尤其是对教材的分析。老师们在使用教材教学生,不要理解为老师是在教教材。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内容确定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群体的个性特征,才能够确定每个部分的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才能指导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我们在教案中有一些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但是我们在课堂实践的时候,肯定有较多的生成,教师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的重难点,不断地调整我们的生成,使得这些生成要为解决重点和难点服务,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的三维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 2.教师如何学会做好学情分析。

每个老师在学习新知识前,针对本节知识或者是本单元大的知识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哪些知识,也要分析学生需要具备哪些生活的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已经具备这样的知识和经验。例如:在数学上有一章内容是不等式,在不等式中要讲一个重要不等式,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就以一个顾客到金店买金项链为例引入,这样的例子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是看到商人都好像是奸商,不能公平对待所有顾客。另一方面高中学生没有几个有到金店买过金项链的经历,学生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说得更加直白一点,这样的教学设计就是故弄玄虚,三维目标没有达成。 每一个老师在接手一个陌生的班级的时候,都应该向以前的该班教师请教该班学生的该学科的学习状况,学生在认知方式与认知习惯等方面的具体情况。新教师还可以通过适当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该学科的教师授课方式的建议,了解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储备等情况。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备课本应该做到:备课之前通过学生的座谈或是个别的谈话的形式了解学生详细的情况,包括学生已有知识框架,学生所需学习的东西,换句话说要知道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通过学生的作业留言的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观察、提问、追问、交流、讨论”等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带饿学习动态。 学情分析具体而言,主要可以是分析下面的几个问题: (1)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必备知识和技能;(学生如果不具备时,应该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弥补,如果弥补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如果具备了,应该回忆什么?) (2)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学生是否已经了解新课的有关内容,了解了多少,达到什么程度,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教师在课堂上要如何点拨和引导才达到较好的效果,如何确定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情分析

不关注学生的课堂就是无效的课堂。提升教学效果是我们的目的,通过什么标准来判断我们是否达到目的了呢?落脚点就是学生。备课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备学生,这里脱节了,谈什么都是虚的,这样的教学也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教是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是以教定学,让学生配合和适应教师的教。由于教师总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模式培养学生,致力于把学生塑造成“千人一面”的“标准件”。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了被动学习,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显然,这种以教师的“讲”为中心的教学,十分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以教促学”,使“教”真正为“学”服务,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展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而我们会想到,要想把课堂交给学生首先就应该对学生情况有着充分的了解,知道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及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驾驭能力,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类型、学习风格和学习进度“对症下药”,最后才能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化和最优的发展,变强调统一性的教育者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 二、分析什么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可以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 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开展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屈尊或者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 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可以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可以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 。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分析 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

学情分析的作用:

. 学情分析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熟练地驾驭教材,更要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从而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等方面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因此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没有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和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由此可见,学情分析是进行良好教学的前提,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情分析的作用: 通过教学前的学情分析,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起点的确定等指明基本方向,从而促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学情分析可以为教师调整和改进当下的教学活动,为促进教学有效生成、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能性;而通过教学之后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知晓教学达成的效果,促进教后反思,并为后继教学的预设与调整提供重要参考指标等等。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轻视或无视“学情分析”的意义与功能。同时,很多教师对常用的学情分析方法缺乏基本的了解与运用能力,导致学情分析的教育功能与研究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特别是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分析作为教学起点,“以学为中心,在做中学”等教学理念格外地受到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理念似乎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们仍需考虑教材内容与教法,学情分析常常只是停留在经验式、印象式判断的初浅层次,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照、缺乏课前——课中——课后相关联的系统分析、欠缺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学习起点分析。即使有简洁的概括式的分析,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从而造成学情分析只是课前准备的独立环节,会与整个课堂教学产生脱节,陷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并不重要的尴尬局面。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依然面面俱到的从头讲到尾,唯恐不够详细;学生真正感到疑惑、感到困难的地方,却一带而过。 1 / 1'.

小学数学_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名称:9的乘法口诀 教学年级:聋部三年级 教学内容分析:本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五册。本教材主要根据了《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试行)》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要求,力求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并使教材符合听力和语言残疾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对他们进行全面的知识和能力教育,补偿其听力或语言障碍造成的缺陷,把他们培养成能够适应社会生活和自食其力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本教材分为四个大单元,第一单元是万以内加、减法笔算;第二单元是千克的初步认识;第三单元是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第四单元是时、分、秒的认识;第五单元是总复习。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是第三单元的内容,包括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等几个方面,本节课是“9的乘法口诀”中第1课时,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忆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通过编制口诀使学生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每一句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忆9的乘法口诀,能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3、通过编制口诀使学生学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5、让学生理解学好数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9的乘法口诀,明白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记忆9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抽杳1-8的口诀记忆情况。 2、进行1-8的口诀的集体练习。 二、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下雨的视频,创设“下雨了,同学们要买雨伞”的情境。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下雨了,同学们去商店买伞,每把伞9元,要买一把伞需要多少元?2把呢?3把、4把、5把、6把、7把、8把、9把呢?” 通过9个9个地加,一直加到81。 师:你能根据每次加9的规律,把这列数填完吗? 生:(填写表格,汇报交流) 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一个9是9,二个9是18,三个9是27……齐读这组数据。 师:这组数据都和几有关啊?引出课题并板书:9的乘法口诀。 三、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依次出现1、 2、3…9个由9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 师:一个长方体由 9个小正方体组成,是几个9,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师板书: 9×1=9 一九得九 师:二个呢?三个呢?…… 学生说算式及口诀,教师板书: 9×2=18 二九十八 9×3=27 三九二十七 9×4=36 四九三十六 9×5=45 五九四十五 9×6=54 六九五十四

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 论文

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 论文 学了龚春美老师《信息技术课中的学情分析之浅见》,使我懂得了学情分析的重要性、学到了学情分析的方法、方案,从中受益匪浅。 一、学情分析的定义和意义。学情分析即为教学设计中的学生对象分析,它包含对学生年龄特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兴趣等方面的分析。学情分析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有状态,还要关注学生可能发展的空间。通过对现有知识结构的引导、激活,提升学习品质;明确学习内容的价值,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提升到不同的层次要求等等,为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设计的实施、重难点的设定提供量化的标准。所以只有行进了合理的学情分析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会过高或过低。 二、学情分析要注意1、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学生大多活泼.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比较短,喜欢多变、宽松的教学环境。静态的文字和教师的口语满足不了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需求,因此,思想容易开小差,使教学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声、像、动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其新颖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情境,不断地给学生以新的刺激,使学生的大脑始终保持兴奋状态,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了学习兴趣。2、要

想更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情况,确定学习内容。以学生的已知经验为基点,建构意义知识框架。课前需认真了解学生技能掌握情况、注重不同学生风格、年龄态度等差异,确定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安排,确定学习的重难点,和预设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答措施,选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课中仔细观察是否与自己的教学设计相符,找到.与预测目标的差距,和课前分析的情况是否存在不- -致现象,便于及时做出调整。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任务设计的难易程度、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技能目标达成度、学生的情感态度是否得到提升;课后及时小结。课后及时进行学情总结,对比学生在教学前后之间的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教学中的策略,有利于下阶段确定教学 三、学情分析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 1、要从整化零,再从部分到整体去把握教材。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结构,也可以通过学生填写的思维导图捕捉学生系统知识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学情,任务和学习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2、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教学方法,不同难易程度的达到教学目标,要想更详细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立体化呈现学生水平和能力,不能局限于单-的形式,可通过问卷调查、谈话、作业、测试等多样方式灵活选用。 3、利用我们学到的极简小程序、采用不同的形式了解比如问卷星等从中获知班级整体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水平,为有效把握学习内容、任务设置、小组成员搭配和组间竞争方式选取提供了有力的辅助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1)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第82“做一做”,练习十五第一题。 (2)、本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几时几分,有两个层次编排:一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时=60分,二是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学情分析情况: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建立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教师教的策略: 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2、本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机会去观察探索、实践操作,从而更好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学生学的策略: 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将数学知识点加工成问题情景,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希望和乐意去解决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的思考。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小时=60分。 在教学中的实施: 1、猜谜语、复习导入 通过猜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复习旧知为教学新知做铺垫。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时分关系,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表一大格是5分,理解时和分的关系。 3、巩固练习 通过游戏的和结合生活中熟悉事例进行练习,让学生学得轻松,从练习中得到乐趣。 4、课堂总结 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浅谈分析学情的重要性

教师实习心得体会:浅谈分析学情的重 要性 实习差不多两个月了,我也慢慢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地在调整教学方法,不断地与四班学生磨合,上课也慢慢有了默契。高一化学开始学习第三章“有机化学世界”,我们高一化学组本周的教学任务是讲甲烷和烷烃。学生之前接触的大部分物质都是无机物,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难免陌生,所以开头得慢点,从生活切入,让学生感受有机世界的丰富多彩。 本周讲了两节新课,给我的感受是,分析学情对上好一堂课至关重要,我在讲“甲烷”时,备课时,我不仅认真分析教材,分析重难点,而且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仔细分析学情,因为觉得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怕他们难以理解,就从生活切入,讲解家里用的天然气和沼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这样,让学生感觉甲烷距离我们并不远,随处可见,易于接受。然后从学生的已知内容着手学习,学生们必修一已经见过甲烷,知道甲烷的分子式是cH4,而且在必修二第一章学习了电子式的书写,也学会了如何把电子式转化为结构式,那么学生根据这些已有知识,就有能力写出甲烷的结构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既然学生们写出了甲烷的结构式,那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甲烷的结构分析甲烷的性质,再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甲烷与氧气,甲烷与

氯气的实验现象,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进而推出方程式的书写,这样步步推进,从学生的“已知”出发,逐渐认识甲烷,学习它的反应本质,在学习新课的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观察能力。 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但是仅仅把握这些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基本情况制约着学习的开展和深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想要上好一堂课,分析学情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得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一步一步深入分析,引出新内容,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从生活切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孩子们充分享受学习成功的愉悦。 实习两个月了,我觉得分析学情在教学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只有把握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把握这堂课的重难点,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充分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学习新知识会更容易,会更喜欢学习新知识。以上是我的感受,我会继续努力,认真备课,不断学习,争取上好每一堂课。

冀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说课稿

《认识钟表》说课稿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老师给我这样一次锻炼自己、展示自己、让我成长的机会。谢谢。 一、教材、学情分析 今天我所讲的《认识钟表》一课是冀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分为四课时,第一课时认识整时,第二课时认识大约几时,第三课时认识半时,第四课时综合与实践。旧版教材中,整时和半时是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前要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整时、半时的教学确实是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学得不扎实。现在的新版教材中,把整时和半时分成了两节课的内容,今天我所讲的这节课是第一课认识整时,相当于旧版教材的半节课,所以时间上肯定是够用的课堂内容上也少很多。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对钟表的认识,包括对钟面的认识、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二年级“时、分、秒”的教学奠定基础。现实社会中,钟表随处可见,学生在以前的生活和幼儿园的学习中,对钟表和整时有一定的了解。如短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新闻联播》是7点开始,有的学生6点起床……但是对于钟面上的数字,分针、时针在钟面上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大多数孩子不曾关注。另外,生活中长说的8点、9点通常叫做8时,9时,对于孩子来讲,也不熟悉。 我所教学的这个班是一年一班,从去年9月份入学开始就由我教这个班的数学,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多数同学的行为习惯还是不错的,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多数孩子对简单的问

题能够用完整地语言叙述出来。也确实有吐字不清楚的、发音不准确的,回答问题很胆怯的,声音很小的。虽然大家今天看到的是这样的,但是确实已经比刚入学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熟悉的事例,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整时的过程。 2.会看整时,知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积极参加交流活动,感受时间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总结整时刻时,时针和分针的位置特点、画时针 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钟面 四、说教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们在教案中设计了以下方法: 1、利用学具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贴近生活。 3、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五、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的重要性(1)

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教师教学的对象就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班级也有属于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注意到学生的学情,特别是教的班级较多的时候,要根据班级的特点对教学做相对应的变动。我们的教案设计里都有一个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包括所在年龄阶段的学生长于形象思维还是抽象思维;乐于发言还是开始羞涩保守;喜欢跟老师合作还是开始抵触老师;不同年龄学生注意的深度、广度和持久性也不同。这些特点能够通过学习一些发展心理学的简单知识来分析,也能够凭借经验和观察来灵活把握。还有不同年龄学生的感兴趣特的话题不同,教师一方面要尽量结合学生兴趣展开教学,又要适当引导不能迁就学生的不良兴趣。 2、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分析。针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确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具备哪些生活经验,然后分析学生是否具备这些知识经验。能够通过单元测验、摸底考察、问卷等较为正式的方式,也能够采取抽查或提问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发现学生知识经验不足,一方面能够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能够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教学方法。 3、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级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水平如何、学习新的操作技能的水平如何。据此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经验丰富、水平较强的老师还能够进一步分析本班学生中学习水平突出的尖子生和学习水平较弱的学习困难学生,并因材施教、采取变通灵活的教学策略。 4、学生学习风格分析。班级整体学习风格:一个班级的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会形成“班级性格”,有些班级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级则较为沉闷,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同的学生个体也是如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经验和课堂观察。 当然,切忌单纯为了学情分析而去分析学生或者将学情分析孤立于教学设计之外,学情分析是系统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与教学设计的其他部分存有极为紧密的互动关系。 学情分析是教学目标设定的基础,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目标往往是空中楼阁;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其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水平等方面来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是教学内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据,没有学情分析的内容分析往往是一盘散沙;因为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学情分析是教-学策略选择和教-学活动设计的落脚点,没有学情分析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 总来说之,学情分析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秒的认识 一、教材简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简析 “秒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中的一部分知识。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主要让学生认识钟表,学会看整时和半时;第二阶段是在二年级,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感受时刻和时间的不同;第三阶段就是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这是对时间单位体系的进一步扩充完善,将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时间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秒”这一时间单位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节课通过春节晚会中倒计时的情境引出比分还小的时间单位——秒,针对提问: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呢?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钟表,进一步了解钟表的各种钟面结构,特别是机械钟表认识秒针,直观地看到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通过做一做的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1分钟究竟有多长,初步建立起分、秒的时间观念。 2.学情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渡,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只是听说过秒,但却很少有会用到秒,孩子们对这个时间单位缺少系统、充分地认识,对于他们来讲“秒”是比较抽象的,体验也较少。因此,本课教学在设计上紧紧围绕“秒”的有关知识,以体验感知1秒、几秒、1分为主线,从“1秒”“、几秒”到“1分=60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从而建立“秒”的概念。本课主旨是尽可能地使数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借助他们的直接经验及亲身体验感悟秒的意义,建立“分”与“秒”的时间观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学生通过感受、体验,初步建立1分、1秒或者几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时间的意识和 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发现法 五、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课前:

浅谈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浅谈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它 可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率。学情分析就是在教学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就 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目的是根据学生的特点搭建学生通往教材的桥梁,使教 师的教尽可能的贴近学生的学,这样才能引发学生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学的动 机和愿望,因学定教,因学施教,才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只有准确分析学情,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在教学中,就针对不同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教 学方法。注重教育的质量,注重学生的差异,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策 略与教育方式,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理应重视的课题。新的课程改革倡导了一 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现代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需要对他们 准确的指导、严格要求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所以,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心理 差异,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了解学生的成长状况,在现时代对每个教师尤显 重要。 有效教学——是指教学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认知上, 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 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 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其次,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 的内容,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水准,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得清楚、听得明白。 三、只有准确分析学情,才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学情分析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分析、学习起点水平分析、学习心理状态分析和学生背景知识分析等。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一 是思考如何教会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这节课中要对学生实行哪些具 体的学习指导;二是思考如何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如何组织学生参与学习的 具体过程以及学生对问题的思维过程;三是思考培养学生学习水平的具体方面 和培养途径;四是思考如何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

小学数学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 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 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 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那么,谁能说说, 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 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2. 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学情分析的作用.doc

学情分析的作用: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熟练地驾驭教材,更要真正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从而确定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学习活动中的“最近发展区”。而从知识技能等方面阐述“最近发展区”就是教学目标,因此只有针对具体学生才能界定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没有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和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由此可见,学情分析是进行良好教学的前提,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学情分析的作用: 通过教学前的学情分析,为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起点的确定等指明基本方向,从而促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学情分析可以为教师调整和改进当下的教学活动,为促进教学有效生成、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能性;而通过教学之后的学情分析,教师可以知晓教学达成的效果,促进教后反思,并为后继教学的预设与调整提供重要参考指标等等。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轻视或无视“学情分析”的意义与功能。同时,很多教师对常用的学情分析方法缺乏基本的了解与运用能力,导致学情分析的教育功能与研究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地发挥。特别是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学生分析作为教学起点,“以学为中心,在做中学”等教学理念格外地受到关注。但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理念似乎还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们仍需考虑教材内容与教法,学情分析常常只是停留在经验式、印象式判断的初浅层次,缺少对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关照、缺乏课前——课中——课后相关联的系统分析、欠缺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学习起点分析。即使有简洁的概括式的分析,也缺乏有力的证据支持,从而造成学情分析只是课前准备的独立环节,会与整个课堂教学产生脱节,陷入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并不重要的尴尬局面。课堂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教师依然面面俱到的从头讲到尾,唯恐不够详细;学生真正感到疑惑、感到困难的地方, 却一带而过。 售后服务方案(赠送) 1.售后服务概述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提供高质量、完善的支持服务,确保用户的系统稳定运行。 公司拥有一批资深的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很好的解决设备各类故障,强大的用户支持队伍和良好的用户满意度是我们的一大优势。 维护计划及承诺 一、项目售后服务内容承诺 我公司贯彻执行:“诚信正直、成就客户、完善自我、追求卓越”的宗旨,对于已经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进行质量跟踪服务,本着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向用户奉献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维护服务。

《秒的认识》教学案例及评析

把“绿色”植入数学课堂-《秒的认识》教学案例及评析 董干镇新寨小学杨艳背景介绍: 绿色食品,人们放心吃,因为它纯天然,无毒副;绿色建材,人们放心用,因为它环保无毒,对人体无污染;绿色教学,即将生活时尚寓于教学领域,就是要求数学课堂教学在一定的环境中,顺着学生自然的天性,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的一种教学。而兴趣并不是生来固有,也不是想当然就有的,这就需要借助教师的巧妙设计和运用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多媒体与教学高效整合,为数学课堂营造一抹绿色,增添盎然生机。 案例描述 师:随着时光老人的脚步声,我们来到了公元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我国航天史上又传来了一个重大喜讯,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我知道是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师:谁还能具体说说? 生1:是“航天一号”。 生2:他说的不对,是“嫦娥一号”。 师:你说得真好,就是“嫦娥一号”探月卫星飞天成功!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吧! (师播放课件,共同感受飞天成功的场面) 当视频出现卫星发射倒计时的场景时,全体学生情不自禁地和老师一起伴着画面进行10秒倒计时。 师:随着“10、9、8、7、6、5、4、3、2、1”的口令,“嫦娥一号”卫星点火发射成功了,那么这些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生:这些数字表示的是秒。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秒”,学习“秒的认识“。(板书课题)

案例评析: 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语言、文字、动画、视频和声音等表现形式可以使抽象变直观,呆板变生动,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适时、适宜、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就营造了一个生动、清新的绿色数学课堂。 (1)创设绿色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一进入课堂就有乐学的欲望。愿意通过与多媒体的交互式对话,接收多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从而自然引入新课,本课教师在开课之初就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图文并茂、声影共存的壮观场景,让学生自然而主动地走进了“秒”,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了课堂学习的情境,走进生活中的数学。 (2)创设绿色的问题情境。 “学习自疑问开始”,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数学能力的提高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教师在倒计时结束后,追问其中数字表示的是什么?给学生的的思维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清晰地体会秒,利用多媒体最强烈的动态变化,刺激学生的知觉,真实地感觉到了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从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意识。 (3)创设绿色的应用情境。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常规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等限制,无法有限地创设较多的实际问题情境,限制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而多媒体教学却具备这方面的长处,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创设绿色情境是先创设一个虚拟的现实生活情节,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虚拟的现实世界,这种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仿真演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的疑惑,产生解决问题的困难,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重现”,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创设绿色的情感情境。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情感教育,光*教师的反复说教,难免显得有些生硬,效果未必有预设的好。如果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感情境,本课教师就充分利用了探

学生情况分析 数学学习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两个年头的数学学习,学生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习惯差。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及上存在一定差异。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殊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和分析问题上存在欠缺。经过一学年“导、学、议、练”新模式教学实践,在解决简单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现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仍很欠缺,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自学”等能力和习惯,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集合(重叠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数字编码)等。 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2.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及数据特点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估算意识,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