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淋巴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淋巴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淋巴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淋巴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淋巴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2013级研究生专业:外科学学号:201310510906 姓名:袁继宝

摘要:

恶性淋巴瘤是来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新发,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近年来" 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和认识" 尤其是阐明了分子信号通路对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的作用机制" 继而为其特异性靶点开发的分子靶向药物" 开创了临床肿瘤治疗的新领域" 在恶性淋巴瘤治疗领域中出现了不少新的进展" 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本文对恶性淋巴瘤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分子靶向治疗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占小儿恶性实体瘤的第 2 位! 多发于2! 岁儿童国际上根据瘤组织细胞特点将其分为何杰金氏病’和非何杰金氏病" 两大类当前! 随着对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 尤其是随着对分子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不断了解! 针对特异性靶点而设计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使恶性肿瘤治疗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 主要是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和放射免疫治疗。

所谓的分子靶向治疗! 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 针对

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而设计开发相应的治疗药物! 该药物进入人体体内后会特异性地选择与致癌位点相结合! 继而发生作用! 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 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分子靶向治疗的药物是一类针对受体基因和特殊激酶的B>J 或小分子化合物,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对正常组织细胞影响较小!、毒性轻微、起效慢,其通过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中的一个或几个靶点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以下是对恶性淋巴瘤生物分子靶向治疗作一综述,。

1、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

1.1 抗CD20抗体

CD20是一种位于R 淋巴细胞表面! 分子量为33~~37KD的磷酸化蛋白质分子! 是R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它在人体免疫系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参与调节R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抗原仅存在于恶性R细胞和成熟的R淋巴细胞一旦出现抗原抗体结合! 抗原不会出现明显的脱落- 内在调节现象因此基于CD20在恶性R细胞表面的表达特点及与抗体结合不发生内吞作用! 人们已经将其视为治疗NHL靶点。

CD20 在人体细胞中的表达方式- 生物学作用和存在形式等等决定了其成为治疗R 淋巴细胞瘤的主要靶位点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鼠人的单克隆抗体! 该抗体能与纵贯

细胞膜的CD20抗原特异性结合2011 年10月12 日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利妥昔单抗用于CD20阳性的复发性或难治性低度恶性或滤泡性R 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因此利妥昔单抗成为世界上首个获批应用于肿瘤治疗的单克隆抗.体之后! 它成为临床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人源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的临床治疗适应证是复发低度恶性NHL 以及与化疗联合应用治疗惰性- 侵袭性NHL 据文献报道! 第2对于惰性NHL的临床试验是以利妥昔单抗每周 2 次! 连续< 2周! 治疗复发或耐药性低度恶性R细胞NHL在202例可评价病例中! 有效率50%! 完全缓解CR6%,中位肿瘤进展时间(TTP)13.1月.滤泡性NHL疗效优于淋巴细胞白血病在Hestain治疗的62例低度恶性NH患者中,先按标准的利妥昔单抗< 周疗法治疗.另外对于有效及稳定患者! 再每6个月重复治疗4周! 总共2年.其有效率从47%增加到53%另外利妥昔单抗与含蒽环类或含氟达拉滨的方案合用! 有效率高达90%~100%部分患者达到分子水平缓解。

研究证实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进展性NHL 有效率为30%因此利妥昔单抗对aggresive也有效! 但比低度恶性NH的低! 所以一般不建议单独应用.在coffier等的397例弥漫大B NH初治老年患者对照实验中.显示:R-CHOP\CHO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63%(p<0.005).恶性淋巴瘤是来源于淋

巴组织的一大类异质性的恶性病变随着对淋巴瘤发病机制及其生物学本质研究的逐渐深入!新的治疗方法-----生物分子靶向治疗给恶性淋巴瘤的诊治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随着肿瘤靶向药物的开发和应用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涌入临床! 为临床肿瘤专家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近年来! 基因表达谱研究已经并将继续揭示淋巴瘤的遗传学异质性以及或多或少在发病机制中起作用的分子事件$ 肿瘤专家也正在应用FG- 研究相应的靶向治疗! 并已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可见FG- 为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成为目前研的热点但事实上! 目前很多靶向药物调控的只是次级或下游事件! 因此针对哪些一级分子事件靶向攻击才能从源头上控制肿瘤的发生还需要更加深入的基础研究。

肿瘤发生发展往往存在多靶点( 多环节的调控过程! 因此得到抑制的靶点数量!种类’越多也就意味着治疗越有效发现新的靶点( 开发多靶点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成为肿瘤靶向

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如何研究利用肿瘤的基因表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指导更高阶段的个体化治疗.如何在深入发展细胞毒性药物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分子靶向药物! 均需要我们在临床实践与基础实验紧密结合的前提下不断探索研究靶向治疗方法与原有化疗的组合和配伍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如何将靶向治疗与现存的治疗模式有机地结

合以获取最佳的疗效还需要大量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探索.另外,随着新的分子靶向治疗单抗( 小分子化学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逐渐从实验室走进临床! 生物靶向治疗的安全性也应该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和研究$ 尽管如此! 靶向治疗的高效低毒符合目前肿瘤治疗的主流! 相信包括分子靶向治疗在内的生物治疗模式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基础研究深人了解恶性淋巴瘤的病因学特点( 恶性淋巴瘤与免疫学的关系及其病理学( 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特点! 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对恶性淋巴瘤进行分类( 分型! 明确影响预后的有关因素.对定安全( 合理( 有效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愈率是相当重要可以预见,将来的恶性淋巴瘤治疗模式是) 基因分析,预后判断和风险分层.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我们相信! 生物治疗的进步必将推动恶性淋巴瘤的综合治疗水平的进步提高! 肿瘤的治疗也必将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抗原的选择对单克隆抗体的靶向治疗至关重要。理想的靶抗原应为肿瘤特异性抗原,仅在肿瘤细胞中表达,而正常细胞不表达,并且靶抗原应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均一,不产生分泌型抗原,避免抗体与血循环中的抗原结合并清除;理想的靶抗原还应参与细胞凋亡或细胞生长信号的调节,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能阻断肿瘤细胞生长,诱导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或其它治疗的敏感性。抗体的选择关键是与抗原的高亲和力,与抗原结合后通过激活免疫效应如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作

用(CDC)、抗体依赖性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ADCC)、调理作用或诱导凋亡、抑制细胞生长信号传导达到抑制、消灭肿瘤的目的。单克隆抗体治疗的不利因素有肿瘤细胞表面靶抗原表达的改变;抗原抗体的可逆性结合;大肿块或肿瘤血供不良时,抗体难以到达肿瘤组织与抗原结合;循环池中大量靶抗原造成抗体被清除;异源性抗体的免疫原性诱导人体产生相应抗体,如人抗鼠FcAb。此外,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抗原抗体复合物内在化不利于发挥免疫效应,但有利于耦联型抗体(耦联毒素或放射性核素)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单抗多为由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嵌合、人源化抗体。

1.2抗CD22单抗CD22存在于所有B淋巴细胞,但仅表达于成熟B细胞表面。滤泡性、套细胞和边缘区B淋巴瘤高表达CD22。60%~80%的B-NHL细胞表达CD22。抗CD22与CD22结合后迅速内在化,因此抗体与毒素或放射性核素耦联后具有抗淋巴瘤活性。Epratuzumab为人源化IgG1抗CD22单抗。Leonard在Ⅰ/Ⅱ期临床试验中,治疗复发性滤泡性NHL,剂量为360 mg/m2和480 mg/m2时,有效率为43%和27%,有效患者的中位TTP为23.7个月。剂量分别为240 mg/m2、360 mg/m2和600 mg/m2时,弥漫大细胞淋巴瘤的有效率分别为34%、16%和25%,TTP为8.1个月。Epratuzumab与rit-uximab 联用可提高抗CD20单抗的抗肿瘤活性。耦联毒素(truncated pseudomonas exotoxin)的CD22单抗(BL22)治疗对嘌吟类似

物耐药的毛白血病,有效率69%,随访16.7个月,3例患者复发,再予BL22治疗仍获CR。耦联型CD22抗体(BL22或RFB4-dgA)治疗淋巴瘤/白血病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1.3 抗CD52单抗CD52表达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淋巴细胞,以及单核、巨噬和嗜酸性粒细胞。T-PLL(T-cell prolymphocytic leukemia)表达CD52水平最高,其次为B-CLL,正常B细胞CD52表达水平较低。Alemtuzumab(Campath-1H)为人源性抗CD52单抗。临床上试用于治疗B、T细胞性恶性肿瘤。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Alemtuzumab用于清除供者和受体的正常T和B淋巴细胞,预防和控制移植物排斥反应和GVHD的发生,取得较好的疗效。Alemtuzumab的毒性较大,除了急性输液反应外,主要为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相关的毒性,使用期和CMV感染的预防性治疗。Ⅱ期临床试验显示,Alemtuzumab对经氟达拉宾和烷化剂治疗过的B-CLL,有效率为33%~89%,CR率为4%~50%,中位有效时间约8个月。Alemtuzumab可清除化疗后残留病灶,并获得分子学缓解。41例化疗后仍有残留的B-CLL给予Alemtuzumab 10 mg或30 mg,每周3次,连续4周。有效率分别为39%和56%,38%的患者获得分子学缓解,中位TTP超过18个月。目前有多个研究评价抗CD52一线治疗B-CLL的地位以及与美罗华或化疗联合治疗初治或复发性B-CLL的临床价值。Alemtuzumab对T-PLL和T-NHL亦有效。Dearden报道

Alemtuzumab治疗11例初治T-PLL有效率为100%,均为CR,持续时间2~25个月(中位10+个月),对37例复治的T-PLL有效率为6%,CR率62%,PR率14%,但难以获得根治。

1.4抗CD30单抗CD30在霍奇金病中的RS细胞和间变大细胞淋巴瘤(ALCL)高度表达,是治疗上述疾病理想靶点。人源性CD30单抗治疗耐药性HD、ALCL和其它CD30+淋巴瘤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已开展。Ⅱ期试验,MDX-060 10 mg/kg或15mg/kg,每周1次,连续4周,未见严重毒性。与细胞毒素结合的抗CD30单抗也已进行临床研究,免疫毒素Ki-4.dgA为Ki-4与蓖麻毒素耦联的复合物,但Ⅰ期临床试验疗效欠佳,15例耐药患者中仅1例PR,1例MR,2例SD,并且多数患者产生抗Ki-4和抗dgA抗体。

1.5其它单克隆抗体抗HLA-DR人源化单抗Apolizumab(Huld10)正在临床试验之中;抗CD19单抗(HD37-dgRTA)、抗CD23单抗(IDEC-152)和抗CD80单抗(Galiximab)也已相继进入临床研究。已有少量报道抗CD3 (visiluzumab)和抗CD2(siplizumab;MEDI-507)用于治疗T细胞恶性肿瘤和治疗GVHD的研究。

2放射免疫治疗

NHL对放疗高度敏感2放射免疫治疗NHL对放疗高度敏

感,单克隆抗体如抗CD20

抗体对肿瘤细胞特异性结合,使放射免疫治疗DNA,及靶细胞周围未表达靶抗原的细胞(旁观者效应),达到治疗淋巴瘤的作用。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131碘(131I)和90钇(90Y),两者均释放B射线。90Y释放的射线能量较131I高5倍,射程相对较长,释放极少量C射线,半衰期较短,因此可用于门诊病人。131I同时释放C射线,因此对抗体-核素耦合物在体内的定位具有成像作用。目前最常用的放射免疫耦合物是Tositumomab和Ibritumomab。

2.1抗CD20抗体[Tositumomab(Bexxar)]Tositumomab是IgG2a鼠抗体。进行RIT前,先给予未标记的抗体,然后给予测定剂量的131I标记的抗体(5 mCi)。随后1周进行3次全身C 成像,根据放体(5 mCi)。随后1周进行3次全身C成像,根据放射活性的衰减计算个体化的治疗剂量。一周后给予射活性的衰减计算个体化的治疗剂量。一周后给予治疗剂量,先给予未标记的抗体,随后给予75 cGy的Tositumomab。首次Ⅰ/Ⅱ期试验在美国密歇根大学进行,57例低度恶性、转化性和初治的中度恶性NHL患者接受单剂Baxxar治疗。20例CR,22例PR。中位CR持续时间20个月,7例患者持续CR 3~5.7年。Ⅱ期临床试验中治疗45例低度恶性或转化型NHL,总有效率57%,CR率32%,中位CR时间20个月。主要毒性为血液学毒性。11%患者血小板低于10×109/L,4%患者ANC低

于0.1×109/L。Bexxar用于治疗初治低度恶性淋巴瘤,有效率达97%,CR率63%(48/68),3年PFS 68%。血液系统毒性轻微。目前研究认为该方法是可行的。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

2.290Y-抗CD20抗体[Ibritumomab tiuxetan(Ze-valin)]Ⅰ/Ⅱ期临床试验的结果显示对侵袭性NHL的有效率67%,对低度恶性NHL的有效率82%。与美罗华比较,主要不良反应为4度血小板减少,其发生率为10%,28%的ANC低于0.5×109/L。Rituximab耐药的NHL,使用Zevalin治疗仍然有效。57例滤泡性NHL经美罗华治疗失败后给予Zevalin,有效率达74%(CR率15%,PR率59%),中位治疗失败时间(TTF)6.8个月。和Bexxar相似,Ⅲ期随机对照研究显示,治疗复发低度恶性NHL,Zevalin的有效率和有效维持时间优于Rit-uximab。Zevalin亦试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代替TBI,初步结果显示能增强预处理方案的强度而不增加移植相关毒性。

2.390Y-抗CD22抗体(90Y-Epratuzumab)临床试验已显示90Y-Epramzumab治疗NH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Ⅰ期临床试验中,治疗16例不同病理类

型的B-NHL,每周1次,共2~4周,如有效且无明显毒性者3个月后重复治疗一疗程。治疗有效率62%,CR/CRu 25%,CR 持续时间14~41个月。不良反应较轻微。

3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s)蛋白酶体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因而成为抗肿瘤治疗的靶点之

一,包括B-NHL。第一个蛋白酶体抑制剂为Bortezomib(Velcade)。临床前研究显示Velcade抑制多种B细胞性恶性肿瘤(如多发性骨

髓瘤、弥漫大B细胞性NHL、套细胞NHL、HD等)的蛋白酶体活性,促进细胞凋亡,增加肿瘤细胞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根据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Goy报道,Bortezomib 单药治疗复发/耐药套细胞NHL 25例,21例可评价疗效,有效率52.3%(11/21),CR+CRu 4例,作者认为该药对套细胞淋巴瘤有很高的抗瘤活性。

总之,淋巴瘤靶向治疗特别是人源化CD20单克隆抗体和Zevalin是目前淋巴瘤治疗研究热点,已逐步成为B-NHL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将使NHL的治愈率提高到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 Chen, Kai; Guan, Xin-Yuan; Li, Yan; Dai, Yongdong; Li, Jiangchao; Qin, Yanru; Zhu, Yinghui; Zeng, Tingting; Ban, Xiaojiao; Fu, Li

PloS one, EISSN 1932-6203, 2013, 卷8, 期7, p. e68838

2.Waga S,Hannon GJ ,Beach D ,et al. The P21 WAF1 inhibitor

of cyclin2de2

pendent kinases controls DNA replication by interaction with PCNA. Nature ,

1994 ,369:5742578.

3 Ohashi K,Nemoto T,Eishi Y,et al. Expression of the cyclin2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P21WAF1/ CIP1 in human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Virchows Arch ,1997 ,430:3892395.

4Yamasaki L. Role of RB tumor supressor in cancer[J]. Cancer Treat

Res, 2003, 5(9): 209- 239.

5 黄文林.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2-55.

6李恩孝. 恶性肿瘤分子靶向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7-122.

7郝希山;魏于全肿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75-76.

一.

的靶点&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范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范。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内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淋巴瘤的病理及分类

淋巴瘤的典型病理学特征有:①淋巴结正常滤泡性结构为大量异常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所破坏,被膜及其周围组织同样被侵及;②异常细胞的分裂指数增高。淋巴瘤是一组非均一性疾病,依据其病理学特点分为霍奇金病(HD)和非霍金奇淋巴瘤(NHL)。一、霍奇金病以细胞多样性及肿瘤组织中找到Reed-sternberg细胞为特征。1966年Rye会议将其分为4个亚型(表5-6-1)。以结节硬化型及混合细胞型最为常见,各型并非固定不变,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易向其他各型转化,结节硬化型较为固定。表5-6-1 霍奇金病的病理亚型Rye会议分类预后淋巴细胞为主型好,平均存活9.2年结节硬化型较好,平均存活4.2年混合细胞型较差,平均存活2.5年淋巴细胞减少型最差二、非霍金奇淋巴瘤其病理分类在1940年以前简单地分为三类,即滤泡性淋巴瘤、淋巴肉瘤和网状细胞肉瘤。1966年Rappaport根据淋巴结病变是否有结节性,将其分为结节型与弥漫型。又根据细胞分化程度和细胞成分进一步分类(表5-6-2)。晚近由于对淋巴细胞的成熟过程及各阶段的生理功能的认识日益增多,发现从前分类中的网状细胞或组织细胞,绝大多数是转化中的淋巴细胞。真正的组织细胞淋巴瘤仅占NHL的5%。混合型是淋巴细胞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同时存在。1980年提出了国际工作分类法(Working Famulation),是根据病理学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分成低度、中度及高度恶性(5-6-3)。此分类法与治疗反应关系密切,具有实际临床意义。在此基础上,1985年我国提出成都会议分类法(表5-6-4)。其与工作分类法相比,类型增加,免疫功能属性更明确,绝大多数病例能归入。目前我国正采用此分类法。表5-6-2 Rappaport分类法(1966)结节性型弥漫性型淋巴细胞分化良好性淋巴细胞分化不良性混合细胞性组织细胞性未分化型(包括Burkitt淋巴瘤)表5-6-3 国际工作分类低度恶性 A.小淋巴细胞型B.滤泡性小裂细胞为主型C.滤泡性小裂细胞与大细胞混合型中度恶性D.滤泡性大细胞为主型E.弥漫性小裂细胞型F.弥漫性大、小细胞混合型G.弥漫性大细胞型高度恶性H.大细胞、原免疫细胞型I.原淋巴细胞型J.小无裂细胞(Burkitt)型杂类复合型、蕈样霉菌病骨髓外浆细胞瘤、不能分类表5-6-4 成都会议工作分类(1985)低度恶性中度恶性高度恶性小淋巴细胞性弥漫型裂细胞性无裂细胞性淋巴浆细胞性弥漫型裂-无裂Burkitt淋巴瘤滤泡型裂细胞性细胞性免疫母细胞性滤泡型裂-无裂滤泡型无裂透明细胞性细胞性细胞性多形细胞性分化好髓外浆分化差髓外浆淋巴母细胞性细胞瘤细胞瘤(曲核与非曲核)蕈样霉菌病不能分类组织细胞性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作者:————————————————————————————————日期: ?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 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 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对于绝大部分病例而言,经典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淋巴

瘤最主要的方法,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是判断肿瘤免疫表型以及检测部分遗传学异常的重要手段。所以,几乎所有淋巴瘤病例均需接受包括免疫组化在内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之后方能确诊,部分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还需辅以其他必要的检测技术。淋巴瘤首次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切除或切取活检所获得的组织标本做出。一般而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不宜作为淋巴瘤确诊(特别是首诊)和分型的可靠依据,但可用于淋巴瘤疑似病例的初筛以及确诊病例的其他可疑受累灶或复发病变的确认,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例如:白血病等非实体性肿瘤、体液标本或获得病变组织较为困难时),细胞学检查亦可用于疾病诊断,但通常需辅以细胞块制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或细胞遗传学分析等辅助检查。独特的临床特点也是某些类型淋巴瘤确诊的重要依据,因此,申请病理检查的临床医师有义务通过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向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活检部位等一般信息以及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阳性发现、既往病理检查记录等。病理医师亦可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直接与相关临床医师沟通或参加淋巴瘤病例临床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获得相关信息。二、标本获得、组织处理与切片制作足量、合格的诊断性组织是对淋巴瘤进行形态观察以及开展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研究的物质基础。标本获得、组织处理和切片制作等环节也因此直接影响到淋巴瘤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 疗指南(完整版) 近年,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基础研究、新的预后标志、诊断标准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为提高我国血液科医师对CLL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和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对2011年版CLL诊断与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修订,制订本版指南。 一、定义 CLL/小淋巴细胞淋巴瘤(SLL)是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群的一种成熟B淋巴细胞克隆增殖性肿瘤,以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脾脏和淋巴结聚集为特征。 二、诊断、分期、预后及鉴别诊断 1.诊断: 达到以下3项标准可以诊断:①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细胞)计数≥5×109/L;B淋巴细胞<5×109/L时,如存在CLL细胞骨髓浸润所致的血细胞减少,也可诊断CLL。②外周血涂片中特征性的表现为小的、形态成熟的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其细胞质少、核致密、核仁不明显、染色质部分聚集,并易见涂抹细胞。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不典型淋巴细胞及幼稚淋巴细胞≤55%。③典型的免疫表型:CD19+、CD5+、CD23+、CD10-、FMC7-、CD43+/-、CCND1-;表面免疫球蛋白(sIg)、CD20及CD79b

弱表达(dim)。流式细胞学确认B细胞的克隆性,即B细胞表面限制性表达κ或λ轻链(κ:λ>3:1或<0.3∶1)或>25%的B细胞sIg不表达。 SLL:与CLL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表现。淋巴组织具有CLL的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确诊主要依赖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临床特征:①淋巴结和(或)脾、肝肿大;②无血细胞减少;③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CLL与SLL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累及外周血和骨髓,而后者则主要累及淋巴结和骨髓。Ann Arbor Ⅰ期SLL可局部放疗,其他SLL 的治疗指征和治疗选择同CLL,以下均称为CLL。 单克隆B淋巴细胞增多症(MBL):MBL是指健康个体外周血存在低水平的单克隆B淋巴细胞。诊断标准:①B细胞克隆性异常;②外周血B淋巴细胞<5×109/L;③无肝、脾、淋巴结肿大(所有淋巴结长径均<1.5 cm); ④无贫血及血小板减少;⑤无慢性淋巴增殖性疾病(CLPD)的其他临床症状。根据免疫表型分为三型:CLL表型、不典型CLL表型和非CLL表型。对于后二者需全面检查,如影像学、骨髓活检等,以排除白血病期非霍奇金淋巴瘤。 2.分期及预后: CLL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约10年,但不同患者的预后呈高度异质性。性别、年龄、体能状态、伴随疾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倍增时间,以及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胸苷激酶1(TK1)等临床和实验指标是重要的传统预后因素。而临床上评估预后最常使用Rai和Binet两种临床分期系统(表1)。这两种分期均仅依赖体检和简单实验室检查,不需要进行超声、CT或MRI扫描等影像学检查。

非霍奇金淋巴瘤靶向治疗新进展

非霍奇金淋巴瘤靶向治疗新进展 郭安定(综述)闵大六(审校) 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 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 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 药物进入体内以后靶向性选择与这些致癌位点相结合并发 生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较少作用于肿瘤周围 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疗又被称为“生物导 弹”。分子靶向治疗的问世,不仅改变了传统化疗药物治 疗模式,而且提高了某些肿瘤治愈率。根据药物的作用靶 点和性质不同,本文就目前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靶向治疗及 其进展作一综述。 1单克隆抗体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 1.1抗cD20单抗(Rituximab)RituximaI)是一种人鼠嵌 合型的抗CD20单抗,商品名为美罗华,它与B淋巴细胞上 cD20抗原结合,通过cDc和ADcc作用导致细胞溶解,并 能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 敏感性。1997年Rituximab被FDA批准用于惰性淋巴瘤, 随后研究证实其单药或联合化疗对初治或复治的侵袭性B 细胞淋巴瘤均有显著疗效。以Riluximab为基础的疗法为 NHL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1.1.1Rituximab单药治疗临床试验表明Ritu)【imab单 药治疗复发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总有效率可达50%。 colombat等…将其用于一线治疗滤泡淋巴瘤,取得了80% 的总有效率。很多研究说明Rituximab单药治疗NHL安全 有效。 1.1.2R—cHOP联合治疗czucezman等用美罗华加 cHOP方案治疗40例低度恶性B细胞型NHL,总有效率为 95%,其中完全缓解为55%,部分缓解为40%,到治疗失败 的中位时间超过29个月。另外国内外进行的美罗华联合 氟达拉滨、IcE、MINE等化疗方案也取得显著疗效∽~。,且 不增加毒副反应。 I.1.3Rjtuximab联合IFN一仅、沙利度胺治疗Dav诗等研 究了美罗华联合IFN—q治疗38例复发难治性淋巴瘤患 者,cR为11%、PR为34%,1r口达25.2个月。Kaufmann 等、4在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联合美罗华+沙利度胺治疗 16例复发难治性McL患者,总有效率81%,5例cR、8例 PR,中位‘Im)20个月。 作者单位:233007安徽省蚌埠医学院肿瘤内科?323? 1.1.4Rituxjmab联合其它单抗治疗LJeonard等怕1以 Epratuzumab(cD一22单抗)与Rituximab联合治疗21例 复发性或难治性滤泡型淋巴瘤,15例患者完成治疗,10例 有效(6例达CR、3例达cRu、l例达PR)。毒副作用和单 一用药相比没有增加。治疗后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说 明联合治疗比单一用药具有较高的完全缓解率且疗效 持久。 1.1.5Rituxjmab与净化治疗因CD20抗原的特异性,仅 表达于前B和成熟B细胞,而不表达于造血干细胞和其它 造血细胞系统的细胞。近年来国外的临床研究显示美罗华 可作为体内净化剂去除采集的造血干细胞中污染的肿瘤细 胞。Mag一钊等报道对15例骨髓侵犯和PCR检测阳性的套 细胞性或滤泡性淋巴瘤采用美罗华进行体内净化,患者首 先接受2周期的高剂量CTx和Ara—C化疗+G—CSF动 员,美罗华共输注6次,结果美罗华组细胞采集物中PCR 转阴率为93%,而对照组仅为40%(P<o.05)。该研究认 为美罗华作为体内净化剂是安全有效的,明显降低了治疗 后的复发率。Voso等对18例淋巴瘤体内净化的结果亦进 一步证实了以上结论。 1.1.6Riluximab与RT—PEPC节拍疗法节拍治疗(met— mnomict}Ierapy):相比于传统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化 疗,节拍化疗指采用小剂量化疗药即相当于常规剂量的l/ 10~l/3,较频繁给药的化疗方法,其原理是抗肿瘤血管生 成和减少耐药。节拍化疗与其他方法,如分子靶向药物等 合用,被称为节拍疗法。J.Ru醐等在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 联合PEPc+美罗华+沙利度胺组成RT—PEPc节拍疗法 治疗复发难治性McL,客观缓解率(0RR)达73% (CR40%、PR33%),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I,rP)15个月,2 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2I%,2年总生存期(0S) 达67%。 1.1.7Rituximab与AscT治疗后进展NHI.的治疗Tsai 等对高剂量化疗和自主造血千细胞移植后进展的7例中度 恶性NHL采用美罗华治疗,结果经l周期(4次)美罗华治 疗后评价,总有效率86%,再经4周的美罗华治疗后。总有 效率达100%,其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4 例;中位‘rrP197d。 1.1.8Rituximab与放射免疫治疗zev“n(”Y—ibritu— momab)和Bexxar(”。I—tositumomaI))是临床常用的两种用 于放射免疫治疗(RIT)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cD20单抗。万方数据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09年)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人员(按汉语拼音排列): 曹君1、曹军宁1、陈治宇1、郭海宜1、郭晔1、胡夕春1、洪小南1、吕方芳1、刘晓健1、 李小秋3、罗志国1、马学军2、潘自强2、孙慧1、王碧芸1、王惠杰1、王佳蕾1、王磊苹1、王中华1、吴向华1、印季良1、应江山1、张文1、赵欣旻1、郑春雷1、朱晓东1、朱雄增3、左云霞1。 注:1化疗科、2放疗科、3病理科 2009年9月(第二版) 1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S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于淋巴细胞型(LRCHL) 二.分期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III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S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III 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淋巴瘤专家共识 2018】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淋巴瘤专家共识2018】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 与治疗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原发于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仅限于颅脑、软脑膜、脊髓和眼球组织侵犯,而无其他组织或淋巴结浸润。PCNSL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3%,占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1%,病理类型90%以上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0%·70%BCL-6高表达,90%以上MUM-1高表达,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该病中位发病年龄60岁左右,且近年来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于PCNSL的发病部位特殊及血脑屏障的存在,对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存在困难,目前暂无标准治疗方案。由于眼球组织侵犯,以局部治疗为主,不在此讨论。PCNSL的影像学诊断PCNSL由于发病位置特殊,活检困难,影像学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目前标准的影像学诊断及疗效评估主要依赖T1加权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尽管免疫正常PCNSL患者中约50%在T1加权MRI上可见增强病灶,但有约25%的患者表现为T2/FLAIR上的高密度非增强病灶,因此 T2/FLAIR有助于检测出一些无症状非增强的中枢神经淋巴瘤。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放化疗及退行性变导致的脑白质病变亦可导致T2/FLAIR的脑白质变性,因此亟待新的影像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弥散加权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影像学检测手段,有助于区分细胞较多弥散受限的PCNSL和少细胞的肿瘤如胶质瘤,也与预后相关。Wieduwilt等发现低弥散系数患者预后更好。代谢影像学如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MRI、波谱分析亦是新的研究方向。 PCNSL诊断标志物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PCNSL患者预后至关重要,但由于PCNSL侵犯部位多为深部脑实质,活检较为困难。研究人员对于PCNSL协诊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发现一些驱化因子(如CXCL13)和细胞因子(如IL-10)可以与影像学结合协助诊断。同时也可在脑脊液中检测microRNA(21、19b、92a)等协助诊断。但目前这些研究仍处于临床前阶段,需要大规模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淋巴瘤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淋巴瘤(lyphoma)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数据,2014年我国淋巴瘤的确诊发病率为10万,2015年预计发病率约为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提高淋巴瘤诊疗能力和规范化水平,配合抗肿瘤药品供应保障有关政策调整,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现对《中国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2015年版)》进行修订和更新。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病变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淋巴瘤可以原发于身体的任何器官和组织,通常分为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两大类。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如有以上述症状的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时,应予以重视,并尽早转诊至上级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红细胞沉降率、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活检等,还应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筛查在内的相关感染性筛查。对原发胃的黏膜相关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染色检查;对NK/T 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对

恶性淋巴瘤诊治指南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恶性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小组 恶性淋巴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2006年) 2006年12月

霍奇金淋巴瘤 一.WHO分类: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NDHL) 混合细胞型(MCHL) 淋巴细胞削减型(LDHL) 富含淋巴细胞型(LRHL) 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LPHL) 二.分期(COTSWALDS) I期:病变累及单个淋巴结区 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 E II期:病变累及横膈同侧2个或以上的淋巴结区 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它的区域淋巴结, E 伴或不伴横膈同侧的其它淋巴结区受累 ) *注明受累的淋巴结区数目(如II 3 III期:病变累及横膈两侧淋巴结区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加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III E 期:病变累及脾脏,加以横膈两侧淋巴结区受累 III S III 期:病变局限侵犯单个淋巴结外器官或部位和脾脏,加横膈两侧淋巴结E+S 区受累 IV期:弥漫性(多灶性)侵犯1个或以上淋巴结外器官,伴或不伴相关淋巴结受累;或侵犯单个结外器官伴远处(非区域)淋巴结受累 另外根据有无全身症状分为A、B。 A 无全身症状 B 有以下一个以上症状:不能解释的发热>38℃;盗汗;体重减轻>10% 三.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和免疫亚型 1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nodular lymphocyte predominant Hodgkin lymphoma, NLPHL) 肿瘤细胞(L&H细胞)表达CD45、CD20、CD79a、BCL6,Oct2+/BOB.1+,不表达CD15、CD30(少数病例CD30弱阳性),大多数病例肿瘤细胞还表达EMA、J链、CD75、及免疫球蛋白轻、重链。肿瘤细胞常被CD3+、CD57+的反应性小T细胞所围绕而形成花环样结构。但肿瘤细胞所在的淋巴样大结节基本由反应性小B细胞(CD20+、CD79a+)所构成。 临床实践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辅助诊断NLPHL常用抗体组合及典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45(LCA)+、CD20(L26)+、CD79a+、EMA+/-、CD15-、CD30-/+、CD3-、CD45RO(UCHL1)-、CD68(KP1)-、Ki-67+(检测瘤细胞增殖活性),背景细胞多为CD20+的小B细胞和散在分布的CD57+的T细胞。 2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lassical Hodgkin lymphoma, CHL)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包括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LRCHL)、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NSHL)、混和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MCHL)、和淋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修订稿

中国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李小秋汝昆陈刚林素暇周小鸽高子芬刘卫平姜文奇朱雄增 作者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朱雄增);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林素暇);10005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周小鸽);100191 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高子芬);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刘卫平);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肿瘤内科(姜文奇) 执笔人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李小秋(E-mail:leexiaoqiu@https://www.doczj.com/doc/a98097246.html,)、朱雄增(E-mail:xiongzengzhu@https://www.doczj.com/doc/a98097246.html,)];300041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病理中心(汝昆,E-mail:kunru@https://www.doczj.com/doc/a98097246.html,);350014 福建省肿瘤医院(陈刚,E-mail:naichengang@https://www.doczj.com/doc/a98097246.html,)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 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 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发表时间:2011-06-13T09:03:08.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3期供稿作者:涨鸥[导读] 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 涨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人民医院 150070) 【中图分类号】R7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3-0178-01 【摘要】目的探讨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分析诊断为HL的2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17例重新切片,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排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坏死性淋巴结炎,最终确定23例HL,且均为经典型,以混合细胞型为主。结论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完全依赖于病理活检。典型的R-S细胞对该病具有诊断价值;陷窝细胞的存在对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亦具有诊断意义。 【关键词】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诊断 霍奇金淋巴瘤,以往称霍奇金病(HD)是淋巴瘤的一个独特类型,约占全部淋巴瘤的10%~20%。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有两个高峰,分别为15~27岁和 50岁前后,但以前者多见,是青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院2005年9月~2009年9月原诊断为HL的2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诊断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6例,其中17例重新切片,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排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坏死性淋巴结炎,最终确定23例HL,且均为经典型,以混合细胞型为主。患者年龄10~35岁。 1.2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为一特殊的临床病理亚型,多见于年轻女性,好发生于颈部、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预后较好。此型的组织学特征有二:一是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分割病变的淋巴结呈大小不等的境界清楚的结节,这种胶原束在偏光显微镜下呈双折光性,常围绕在血管周围。二是在结节内,有数量不等的陷窝细胞和少量典型的 R—S细胞。背景中尚可见一些小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等。可有灶性坏死。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不转变为其他亚型,而是按照富于细胞期→结节形成→融合→纤维化的过程发展。 1.3富于淋巴细胞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镜下见霍奇金细胞以及少量双核R—S细胞散在分布于小淋巴细胞为主或组织细胞为主的背景中。此型可进展为混合细胞型。 1.4混合细胞型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可呈部分(常在副皮质区)或弥漫性受累。在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以及纤维母细胞组成的复杂背景中,可见散在的霍奇金细胞与数量相当多的典型的R—S细胞。可有嗜酸性无定型物质沉积。还有灶性的坏死,坏死灶周围可有纤维化,但胶原纤维无双折光。有时可见散在上皮样细胞团,甚至可有肉芽肿形成。此型为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多见的一种亚型。预后较好。后期,混合细胞型可转为淋巴细胞减少型霍奇金淋巴瘤。 1.5淋巴细胞减少型霍奇金淋巴瘤:此型的特点为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而R—S细胞或变异则的多形性R-S细胞相对较多。包括两种不同的形态: 1.5.1弥漫纤维化型,淋巴结内细胞明显减少,由排列不规则的非双折光性网状纤维增加和无定形蛋白物质的沉积所取代。其间有少数诊断性R-S细胞、组织细胞和淋巴细胞。常有坏死; 1.5.2网状细胞型(即“霍奇金肉瘤”)的特点是细胞丰富。由多数多形性R-S细胞和少量诊断性R-S细胞组成。甚至可以见到梭形肿瘤细胞。成熟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少见。坏死区较其他类型霍奇金淋巴瘤更为广泛。 2 病理诊断 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完全依赖于病理活检。典型的R-S细胞对该病具有诊断价值;陷窝细胞的存在对结节硬化型霍奇金淋巴瘤亦;具有诊断意义。当病变组织中缺乏诊断性 R-S细胞或主要是各种变异型肿瘤细胞时,需要借助于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来协助诊断。CD20是针对B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细胞呈阳性反应,而其他各型均为阴性反应;CD15是髓—单核细胞分化抗原,约 80%的霍奇金淋巴瘤病例之肿瘤细胞表达该抗原;CD30是—活化淋巴细胞抗原,约70%的病例之肿瘤细胞呈阳性反应。CDl5和CD30是最常用于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抗原标记。 3 临床分期 目前仍使用1971年Ann Arbor会议制定、1989年由Costwolds修改的临床分期。Ⅰ期:病变局限于一组淋巴结(Ⅰ)或—个结外器官或部位(ⅠE);Ⅱ期:病变局限于膈肌同侧的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淋巴结(Ⅱ)或直接蔓延至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ⅡE);Ⅲ期:累及膈肌两侧的淋巴结(Ⅲ)或再累及一个结外器官或部位(ⅢE)或脾脏(ⅢS)或两者(ⅢSE);Ⅳ期:弥漫或播散性累及一个或多个结外器官。如骨髓、消化道等。 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在估汁预后和治疗方案的选则上有重要意义。病变范围越广,预后越差。近年由于诊断和治疗的进展,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有显著改善。 4 霍奇金淋巴瘤特点 4.1约90%的霍奇金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病变往往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开始,逐渐由近及远地向附近的淋巴结扩散,而淋巴结外原发的霍奇金淋巴瘤是否存在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4.2霍奇金淋巴瘤的肿瘤细胞是一种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eed- Sternberg细胞(R-S细胞),R-S细胞在不同病例的肿瘤组织或同一病例的不同病变时期中所占的数量和比例各异; 4.3霍奇金淋巴瘤病变组织中常有不等量的各种炎细胞浸润和不同程度的纤维化; 4.4临床上,在霍奇金淋巴瘤的后期约10%的病例可有骨髓受累,但不会转化为白血病。 参考文献 [1] 李甘地.霍奇金淋巴瘤病理诊断的新观点[J].白血病.淋巴瘤,2005,14(6):321-329. [2] 仲凯励,张伟京.结节性淋巴细胞为主型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及治疗进展[J].白血病.淋巴瘤,2006,(5):388-390. [3] 刘艳辉,庄恒国,等.霍奇金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与鉴别诊断[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23:524-527.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综合治疗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综合治疗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 目的探讨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 理证实的恶性淋巴瘤的诊治情况。结果恶性淋巴瘤多发于胃窦、胃体部,低度恶性和早期的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预后较好。结论重视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手术治疗和术后化疗是治疗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结外组织或器官的一种恶性 肿瘤,根据临床病理特点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NHL具有高度异质性,由属于不同病理类型和恶性程度的疾病组成。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淋巴细胞肿瘤的形态学、免疫学分型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染色体和基因异常在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正在阐明。由于新药、新的联合化疗方案的发展,特别是综合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使得ML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已成为一类在相当程度上的可治愈之症。

【病因】ML起源于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病毒和细菌感染、 免疫缺陷、环境致癌物、电离辐射和遗传倾向等均可能是ML的病因,但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并未完全阐明。 1. 感染 2.免疫缺损 3.化学和物理因素放射线、化学药物、苯、 除草剂、石棉和砷等均可导致ML发病增加4.其他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去氧麻黄素等可诱发ML 【临床表现】 1. 局部表现 (1) 淋巴结肿大:ML好发于淋巴结,绝大多数首先发生在颈部或(和)锁骨上淋巴结,也可首先侵犯结外淋巴组织或器官。90%勺HL患者以体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其中60%- 70沧生于锁骨上、颈 部淋巴结,腋窝和腹股沟淋巴结占30%-40% NHL患者的50%-70% 以体表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约40%- 50%原发于结外淋巴组织或 器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在1958?1994年收治的5101例确诊为ML的患者中,结内原发者占78.2%,结外原发者占20.2%。 (2) 咽淋巴环:口咽、舌根、扁桃体和鼻咽部组成咽淋巴环,又 称韦氏环。其黏膜和黏膜下具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是ML的好发部位。扁桃体淋巴瘤常伴颈部淋巴结增大,咽淋巴环淋巴瘤可合并胃肠道侵犯。 (3) 鼻腔:原发鼻腔的淋巴瘤绝大多数为NHL患者常有相当长 时间的流鼻涕、鼻塞、过敏性鼻炎病史,可有鼻出血、鼻腔肿块,影响呼吸。鼻咽部淋巴瘤以耳鸣、听力减退较显著。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淋巴瘤病理规范化诊断专家共识 恶性淋巴瘤(以下称“淋巴瘤”)是一组B、T或NK细胞起源、类型复杂的肿瘤总称,广义的淋巴组织肿瘤还包括组织细胞和树突细胞来源的肿瘤。近年来,淋巴瘤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着淋巴瘤病理分类不断向前演进,也对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适应淋巴瘤现代诊疗模式的需求,促进国内不同层次的病理科对淋巴瘤诊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于2013年11月9日和2014年2月22日先后两次召开会议,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淋巴病理诊断相关流程与规范,现将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总结如下。一、淋巴瘤病理诊断总则目前,淋巴瘤的类型区分和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WHO分类认为不同类型或亚型的淋巴瘤在其形态、免疫表型、遗传学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各自具备独特的特征。对这些疾病的识别,因此也应建立于对上述参数全面评估、综合判断的基础之上。淋巴瘤病理诊断整合了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分析、细胞遗传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多种辅助检测技术。当前,对于绝大部分病例而言,经典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仍然是诊断淋巴瘤最主要的方法,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则是判断肿瘤免疫表型以及检测部分遗传学异常的重要手段。所以,几乎所

有淋巴瘤病例均需接受包括免疫组化在内的组织病理学检 查之后方能确诊,部分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还需辅以其他必要的检测技术。淋巴瘤首次病理诊断必须依据切除或切取活检所获得的组织标本做出。一般而言,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不宜作为淋巴瘤确诊(特别是首诊)和分型的可靠依据,但可用于淋巴瘤疑似病例的初筛以及确诊病例的其他可疑 受累灶或复发病变的确认,在某些特定情形下(例如:白血病等非实体性肿瘤、体液标本或获得病变组织较为困难时),细胞学检查亦可用于疾病诊断,但通常需辅以细胞块制作、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或细胞遗传学分析等辅助检查。独特的临床特点也是某些类型淋巴瘤确诊的重要依据,因此,申请病理检查的临床医师有义务通过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向 病理医师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活检部位等一般信息以及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的主要阳性发现、既往病理检查记录等。病理医师亦可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直接与相关临床医师沟通或参加淋巴瘤病例临床多学科讨论等多种形式获得相关信息。二、标本获得、组织处理与切片制作足量、合格的诊断性组织是对淋巴瘤进行形态观察以及开展免疫表型和遗传学研究的物质 基础。标本获得、组织处理和切片制作等环节也因此直接影响到淋巴瘤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于那些不适合做组织学评估(例如:严重的器械性损伤或大量坏死而导致诊断性组织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滤泡性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一、诊断要点 (一)病理分级诊断 滤泡性淋巴右(FL)的治疗与其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因此,在病理检查时应该仔细观察所有的切片,其中至少包括一张代表肿瘤组织的石蜡包埋切片,如果这些材料不能确诊,则必须重新活检。滤泡性淋巴瘤的WHO分级诊断标准如表所示。 1 级:O-5中心母细胞/hpf 2级:6-15中心母细胞/hpf 3级: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 3a:大于15中心母细胞/hpf,但仍存在中心细胞 3b:中心母细胞成片浸润,无中心细胞 (二)免疫表型检查 免疫表型检查是目前淋巴瘤分型诊断的必备项目,F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CD20(+)、CD10(+/—)CD23(+/—), CD43(—), CD5(—), cydinD(—), bcl-2(+)(~90%)。当怀疑FL 时,需检查下列项目以确诊。 1.石蜡包埋切片:检查CD20 (L26/Pan B )、CD3, CD5, cyclin Dl, CD10和bcl-2等表型即可确立诊断CD43-和k/入为备选项目. 2流式细胞仪细胞表面标志分析:检查k/入、CD19, CD20, CD5, CD23, CD43和CD10等标志即可确立诊断。 3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查:在某些情况下,在冰冻切片上检查K/入,CD5, CD23, CD10, CD43和bd-2等表型有助诊断。 (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检查 t(14; 18) (q32; q21)和BCL-2重排均见于80%FL病人,在某些情况下有助FL诊断。 (四)临床分期检查 同其他惰性淋巴瘤的常规检查。由于治疗方法在不同病期FL病人之间显著不同,因此要特别重视骨髓活检、骨髓涂片和腹部、盆腔CT等检查。 二、治疗 FL (3级)的治疗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FL(1、2级)的治疗方法决定于就诊时疾病累及的范围. (一)无腹部巨大肿块的I/II期(Ann Arbor) FL的治疗 以病灶局部放射治疗(RT,30-40Gy)为主。扩大部位RT或R丁加化疗是二种备选方法,它们可以改善无失败生存期(FFS),但并不能改善总的生存期(OS)。如果考虑到病灶部位RT的副作用大于临床益处,可不治疗而观察。持续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的病人可继续观察直至复发,也可鼓励病人加入临床试验。 (二)I/II期FL复发后、伴腹部巨大肿块的II期FL及Ⅲ、Ⅳ期FL病人的治疗 这些病人的治疗指征如下:①有症状;②危及脏器功能;③继发于淋巴瘤的血细胞减少;④有巨大肿块;⑤在6个月期间病情稳定进展;⑥病人偏爱。 无治疗指征者,每3个月体检1次,直至1年,以后每3-6个月体检1次。 有治疗指征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如下方法:①临床试验:由于常规治疗不能治愈FL,应考虑研究性治疗为一线治疗;②局部RT:为减轻局部症状的姑息性治疗方法;③单药或联合化疗加或不加干扰素;④抗体治疗;⑤抗体联合化疗。 初始治疗后达CR或PR后可进行随访,直至疾病进展.初始治疗无效(NR)者,如果有治疗指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范方案(2017版)

恶性淋巴瘤诊疗规(2015年版) 一、概述 恶性淋巴瘤(也称为淋巴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十大肿瘤之一。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公布的数据,2003年至2013年,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约为5/10万。由于淋巴瘤病理类型复杂,治疗原则各有不同,为进一步规我国淋巴瘤诊疗行为,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委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制订我国常见病理类型恶性淋巴瘤的诊疗规。 二、淋巴瘤的诊断 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诊断。 (一)临床表现 淋巴瘤的症状包括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全身症状包括不明原因的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皮肤瘙痒和乏力等。局部症状取决于不同的原发和受侵部位,最常见表现为无痛性的进行性淋巴结肿大。 (二)体格检查 应特别注意不同区域的淋巴结是否增大、肝脾的大小、伴随体征和一般状态等。 (三)实验室检查 应完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β2微球蛋白、血沉、乙肝和丙肝病毒检测,以及骨髓穿刺细胞学和(或)活检等。对于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受侵危险的患者应进行腰穿,予以脑脊液生化、常规和细胞学等检查。对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应进行外周血EB病毒DNA滴度检测。

(四)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为CT、核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超声和窥镜等。 1.CT:目前仍作为淋巴瘤分期、再分期、疗效评价和随诊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于无碘对比剂禁忌证的患者,应尽可能采用增强CT。 2.MRI: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骨髓和肌肉部位的病变应首选MRI 检查;对于肝、脾、肾脏、子宫等实质器官病变可以选择或者首选MRI 检查,尤其对于不宜行CT 增强者,或者作为CT 发现可疑病变后的进一步检查。 3.PET-CT:除惰性淋巴瘤外,PET-CT 推荐用于有条件者的肿瘤分期与再分期、疗效监测、肿瘤残存及复发时的检查;PET-CT 对于疗效和预后预测好于其他方法,可以选择性使用。 4.超声:一般不用于淋巴瘤的分期。对于浅表淋巴结和浅表器官(如睾丸、乳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后随诊具有优势,可以常规使用;对于腹部、盆腔淋巴结可以选择性使用;对于肝、脾、肾、子宫等腹盆腔实质性器官的评估,可以作为CT 和MRI 的补充,尤其是不能行增强CT 时。超声可用于引导穿刺活检、胸腹水抽液和引流。 (五)病理诊断 病理诊断是淋巴瘤诊断的主要手段。病理诊断的组织样本应首选切除病变或切取部分病变组织。如病变位于浅表淋巴结,应尽量选择颈部、锁骨上和 腋窝淋巴结。粗针穿刺仅用于无法有效、安全地获得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的患者。初次诊断时,最好是切除或切取病变组织。对于复发患者,可以通过粗针或细针穿刺获取的病变组织来诊断。淋巴瘤的病理诊断需综合应用形态学、免疫组化、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尚无一种技术可以单独定义为金标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