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第三十一章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2011年新增)

一、调整经济的法律

(一)“调整经济的法律”和“经济法”的概念

“经济法”和“调整经济的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调整经济的法”包括经济法。

(二)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包括三个层次

二、经济法基础知识

(一)掌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1.经济管理关系

2.市场管理关系

3.组织管理性的流转和协作关系

(二)掌握经济法的本质

1.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

2.经济法是社会本位法

经济法以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为最高准则,属于社会本位法。

3.经济法是系统、综合调整法

4.经济法是经济民主和经济集中对立统一法

5.经济法是以公为主、公私兼顾的法

(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1.平衡协调原则

2.维护公平竞争原则

3.有限干预原则

4.责权利相统一原则

第三十二章物权法律制度

一、物权概述

(一)掌握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特征为2011年新增)

物权的特征

(二)掌握物权法的基本原则

1.物权法定原则;

2.一物一权原则;

3.物权公示原则

熟悉预告登记的概念。

(三)物权的种类(2011年新增)

(四)物权的民法保护方法

1.物权的保护方法

物权方法依物上请求权的内容不同分为:(1)请求返还原物;(2)请求排除妨害;(3)消除危险

2.债权的保护方法

债权方法的内容主要以赔偿损失为主。

3.熟悉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

(一)所有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概念

所有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四项权能。其中处分权是所有权内容的核心,是拥有所有权的根本标志。

2.掌握所有权的法律特征(2011年新增)

独占性;全面性;单一性;存续性;弹力性

(二)所有权的取得与消灭

1.所有权的取得

所有权的合法取得方式分为原始取得与继受取得两种。原始取得包括:生产、先占、添附、发现埋藏物和隐藏物、拾得遗失物、国有化和没收

掌握善意取得: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1)受让人须是善意的;(2)受让人必须支付了合理的价款;(3)受让人已经占有了该财产。善意取得既可适用于动产,又可适用于不动产。不动产的转让以办理登记为物权变动的标志,如果没有完成登记,则受让人不能主张善意取得。

2.所有权的消灭:相对消灭;绝对消灭

(三)共有

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熟悉两者的区别。

处分按份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做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一般情况下,共同共有财产的处分应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四)熟悉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三、用益物权

(一)用益物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概念

用益物权是权利人对他人所有的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我国用益物权的种类主要包括: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地役权、国家集体自然资源使用权、典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渔业养殖捕捞权等。

2.用益物权的法律特征

用益物权是具有独立性的他物权;限制物权;具有使用的目的;标的物主要是不动产。

(二)熟悉几种具体的用益物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

(一)担保物权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1.熟悉概念

2.熟悉法律特征:价值权性、法定性、从属性、不可分性、物上代位性

(二)熟悉几种主要的担保物权——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1.抵押权

抵押权:财产不转移占有

设立抵押权,当事人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订立抵押合同。分清哪些可以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哪些不可以作为抵押权的标的物;需要办理抵押登记的财产

2.质权

质权需要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动产或财产权利证书转移给债权人占有

质权的法律特征主要包括:(1)质权的设定必须转移占有,以某些特定财产作质物时,还必须依法办理登记手续;(2)质权的标的主要为动产或权利,不包括不动产;(3)质权具有物上代位权、从属性和不可分性。

熟悉可以质押的权利:(1)汇票、支票、本票;(2)债券、存款单;(3)仓单、提单;(4)可以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5)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6)应收账款;(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3.留置权

留置权的成立无需双方当事人的约定,为一种法定的担保债权。

同一动产上已设立抵押权或者质权,该动产又被留置的,留置权人优先受偿。

留置权只能发生在特定的合同关系上,如保管合同、加工承揽合同。

第三十三章合同法律制度

一、合同概述

(一)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1.掌握概念: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2.熟悉合同的法律特征

(二)熟悉合同的分类

二、合同的效力

(一)掌握合同的生效要件

主体合格——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内容合法;意思表示真实;合同的形式合法

(二)违反生效要件的合同——无效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掌握)

三、合同的订立、履行和终止

(一)合同的订立

合同订立的一般程序从法律上可以分为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

1.掌握有效要约的条件:要约必须是特定人的意思表示;要约是以订立合同为目的的意思表示;要约是向要约人希望与其缔结合同的相对人发出的意思表示;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2.五种典型的要约邀请形式:寄送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商店中标明价格的商品销售、悬赏广告属于向不特定的顾客发出的要约

3.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熟悉要约的撤回和撤销

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或者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

在要约生效后,受要约人尚未发出承诺通知之前,要约人可以要求撤销该要约。

4.承诺只能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承诺必须在有效期限内作出;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发出承诺后,承诺生效前,可以撤回所发出的承诺,取消其效力。

5.熟悉缔约过失责任VS违约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1)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2)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3)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二)掌握合同的履行

1.全面履行原则

如果履行地点不明确

2.诚实信用原则

3.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

(三)合同的终止(合同的消灭)

1.合同履行;

2.抵销;

3.提存;

4.免除债务;

5.混同

四、合同的担保和保全

(一)合同的担保

1.熟悉合同担保的概念和法律特征

3.合同担保的形式

合同担保方式可以分为保证、抵押、质押、留置和定金五种。

(1)保证

保证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法人、其他组织或者公民,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职能部门不得为保证人。

保证方式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2)定金

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定金合同是实践合同。定金合同从实际交付定金之日起生效。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

熟悉定金罚则与违约金的区别

(二)合同的保全——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和债权人的撤销权制度。

五、合同的转让、变更和解除

(一)合同的转让

合同转让不改变合同的内容,只是发生合同当事人的变化。

浅谈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浅谈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罗瑜20090857工程造价2班 经济法律关系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主体、内容和客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的范围包括: 1.国家------特殊主体 2.国家机关 3.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 4.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内部主体 5.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和公民 6.外国自然人和社会组织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构成经济法律关系的实质性要素,它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A.经济权利 经济法主体在法定范围享有的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要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它包括: 1. 根据自己的意志进行某种行为 2. 根据自己的意志不进行某种行为 3. 有权依法要求负有义务的人做出一定行为 4. 有权依法要求负有义务的人不做出一定行为 B.经济义务 经济法主体根据法律规定,或者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它包括: 1.义务主体必须依照法定范围做出一定行为 2.义务主体必须依照法定范围不做出一定行为 3.当主体不履行义务时,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它包括: 1.物---指的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并能为人们所控制和利用的物质。 2.货币和有价证券 3.经济行为---指经济法主体为达到一定目的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4.非物质财富---精神财富 【案例】 某百货大楼与某服装厂签订了加工10万套服装的合同。根据合同约定,百货大楼应于8月5日前向服装厂预付300万元,待服装厂于10月底前交付全部服装后结清货款。

经济法律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 一、经济法律关系应该如何界定? 经济法律关系最简洁的定义是:经济法所确认的经济法主体之间的经济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其含义是: (1)发生于经济法主体之间; (2)以确定的法律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3)以经济法的存在为前提; (4)是经过经济法调整之后形成的社会关系。 二、应当如何认识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应当是经济法律关系所特有的,区别于民商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殊性。 主体(特殊性):广泛性、复杂性、不平等性; 内容(特殊性):管理职权与民事权利共存(内容的经济性?)、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权利与义务的同一性、权利的不可让渡性(转让、抛弃)。 客体:行为性——干预、管理行为 三、经济法律关系构成要素的分析 (一)主体 注意三点:一是国家的多重身份问题:行政者、管理者、民事主体。二是主体之间的不平等性。三是分类问题, 干预主体:决策主体 管理主体 实施主体 受干预主体:市场主体 (二)客体: 与民法(物、行为、智力成果、特殊的人身利益)的不同,以干预、管理行为为主。 (三)内容: 1、特点:权利义务的不对待性;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权利的不可让与和抛弃。 2、注意三个概念之间的区别:经济职权、经济职责、经济权利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经济职权与经济权利的比较。三部曲:两个概念;联系;区别。重点在区别:权利性质不同(公权与私权)、主体不同、产生根据不同、行使方式不同(是否可以意思自治、能否代理)、权利的处分不同(让与、抛弃方面的不同)。 3、受控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经营管理权、自主经营权、承包经营权、经济请求权、申诉起诉和举报权。 义务:守法、服从合法干预、依法纳税和缴费、正确行使权利、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 特征 (2008-04-08 16:19:54) 转载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及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的一种。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的,具有公共经济管理内容的权利(就经济行政机关而言,则表现为权力,以下相同)义务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 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 经济法律关系由法律规范确认,概莫能外。经济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是一种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如前述,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生了各式各样的社会关系。其中,在政府或其经济行政机关实施公共的经济管理过程中形成一种经济管理关系,它是客观存在的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该种社会关系经过经济法的调整,则上升为具有经济管理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即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使一些经济管理关系规范化,明确化,为人们享有经济权利(力)和履行经济义务提供了外部条件。可以说,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是国家运用经济法手段管理社会经济生活的必然反映,是经济管理关系为经济法律规范所确认的产物。没有经济法律规范的存在,就不会有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 (二)具有意志性 经济法律关系是具有意志性的社会关系,这是它不同于作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经济管理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经济法律关系形成和实现的过程中,国家意志是主导的,但它和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是相互联系的。 首先,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的意志。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律规范确认的,而经济法律规范由国家制定,渗透着国家意志。可以说,经济法律关系是贯彻国家意志的重要形式。因此,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符合国家的意志,否则,经济法律关系就不能形成。换言之,在经济法律关系形成过程中,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必须服从国家意志,国家意志对经济法律关系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其次,国家的意志,必须借助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才能得到实现。无疑,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都是有意识的,人们的行为始终是受其意志支配的。只有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在经济法律规范允许的范围内相互结成一定的经济法律关系,行使经济权利(力),履行经济义务,体现在经济法律规范中的国家意志才能得以实现。所以,在经济法律关系实现过程中,国家意志必须通过经济法律关系参加者的意志实现。 (二) 独具社会公共经济管理性 经济法律关系与其他法律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经济法律关系具有社会公共的经济管理性质。法律关系是由法律确认的,而具体法律关系的特性则是由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的特殊性质决定的。经济法律关系作为法律关系的一种,它的特性也取决于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本身的性质。 标签: 教育 分类: 美文推荐

劳动经济学第三章习题

第三章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割与内部劳动力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力市场均衡时,工资率与总的边际产值相比,( B ) 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等于后者 C.前者远大于后者 D.前者小于后者 2.劳动力市场达到充分就业的条件是( C ) A.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 B.劳动力市场上供给小于需求 C.市场工资率等于均衡工资率 D.市场工资率低于均衡工资率 3.在动态均衡模型中,“收敛型蛛网”形成的前提条件是( A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工资弹性 4.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发散型蛛网”模型成立的条件是( B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工资弹性 5.在动态均衡模型中,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所形成的蛛网模型是(B) A.收敛型 B.发散型 C.封闭型 D.直线型 6. 经济学中的均衡状态指的是(B) A.市场分析中假定各种力量都不变的状态 B.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C.经济运行中各种对立和变动的力量同时处于变动的状态 D.运动着的物体受到的合力等于零时所处的相对静止状态 7. 劳动力供给与劳动力需求通过竞争达到均衡时,将导致(A) A.充分就业 B.劳动力供给过剩

C.劳动力供给不足 D.劳动力需求不足 8. 下列哪种情况劳动力资源能实现最优分配?(A ) A.当劳动力市场实现均衡的时候 B.当劳动力市场偏离均衡的时候 C.当生产效率高的行业向生产效率低的行业转移劳动力时 D.当不同行业出现不同的工资率时 9. 内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动的前提条件是( B ) A.企业对雇员有所有权 B.企业对雇员有支配权 C.雇员对企业有所有权 D.雇员对企业有支配权 10. 在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模型中,“蛛网不稳定条件”是指( B ) A.劳动力供给弹性小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B.劳动力供给弹性大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C.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劳动力需求弹性 D.劳动力供给弹性等于边际替代率 11. 其他条件不变,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均衡工资率会( D ) A.上升 B.不确定 C.不变 D.下降 12. 劳动力市场中,会使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的是( A ) A.工会组织控制劳动力供给的能力下降 B.工人的组织程度增强 C.工会的组织规模扩大 D.企业优先雇佣工会会员 二.多项选择题 13.劳动力市场是比较典型的非均衡市场,其原因是() A.工资刚性比较大 B. 工资可以灵活地上下波动 C.劳动力需求是派生需求 D.劳动力供给数量受人们主观偏好的影响 E.劳动力市场信息不足 14.内部劳动力市场有利于降低雇用调整的成本,雇用调整对策的具体形式有() A.存货调整 B.商品数量调整 C.商品价格调整 D.变更劳动关系调整 E.劳动投入量调整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练习题)精选.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 1.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 ) A.资格 B、行为 C、权利 D、利益 2..经济法主体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属于经济法主体的() A.经济权利 B.经济义务 C.经济职权 D.经营管理权 3.以下可以作为经济法律事件的是() A、公司的设立 B、税务征收 C、确定利率 D、突发洪水 4.以下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A、国家检察机关 B、学校 C、厂长 D、学生会 5、经济法律关系最主要参加者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企业的内部组织 D、公民 6、以下不是民法主体而不是经济法主体的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企业的内部组织 D、公民 7、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 8、享有经营管理权的主体是() A、国家机关 B、企业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 9、经济法律关系() A 、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B、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C、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构成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10、下列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 ) A.物 B.经济行为 C.客观事件 D.专有技术 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是法律行为 B、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不是法律行为 C、合法行为是法律行为,违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D、违法行为是法律行为,合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12.企业的内部组织是() A、民法主体 B、宪法主体 C、经济法主体 D 、行政法主体 13.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都必须以一定的()为依据 A 、法律关系主体 B、法律关系客体C 、法律关系内容 D、法律事实 14.经济法律关系是指在国家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发生的()关系 A 、奖励和处罚 B 、管理和服从 C 、权利和义务 D 、市场和计划 15..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是( )。 A、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B、经济法律关系的标的 C、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D、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的是( )。 A经济管理行为 B自然灾害 C智力成果 D生产资料 2.下列选项中可以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 A.个体工商户王某 B.西安市国税局 C.在中国居住14年的外国人杰瑞 D.中华人民共和国 3.为购买货物,甲公司的会计张某签发一张汇票交给乙公司的会计李某,该票据关系的主体有()。 A、甲公司 B、张某 C、乙公司 D、李某 4.经济法律关系客体可以归结为() A、财 B、物 C、完成一定工作 D、非物质财富 5.无效的经济行为有() A、主体不合格 B、意思表示不真实 C、内容或形式不合法 D、显失公平 6.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是() A、法律规范 B、法律行为 C、法律准则 D、法律事件 7.下列各项中,能够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有() A、货币 B、衬衣 C、修理自行车 D、祖传秘方 8.经济法主体能够享有的经济权利有() A、经济管理权 B、财产权 C、人身自由权 D、专利权 三、判断 1.经济法律关系等同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2.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是经济法律关系中最重要的主体。() 3.任何组织或公民所为的行为都能成为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4.作为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经济行为是指经济法的主体为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所进行的经济活动。()

经济法律关系

第四章经济法律关系 第一节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和特征 经济关系、经济法律规范、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关系和经济法律责任等要素,构成经济法学研究的基本对象。在这几种现象中,经济法律关系处于核心位置:经济关系是经济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经济法律规范和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条件和原罪经济法律责任是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保障。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定义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律规范在调整国家干预经济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一)经济法律关系以相应的经济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经济关系与经济法律关系的联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经济关系经由一定的经济法律规范调整成为经济法律关系。二是经济关系经其他法律规范调整而成为其他法律关系。三是经济关系没有受到经济法律规范调整,也未受到其他法律规范的调整,仅是事实意义上的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具有双重性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在结构上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由于经济法律关系不是平权型关系,因此,其内容坠子包括权利与义务之外,还包括国家机构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第二,内容上形成职权与职责、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和相结合的结构。 双重结构性:经济法律关系中,形成了国家干预关系与主体间平等关系的双重结构。平等主体单开砀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是平权型的法律关系,而国家与市场主体之间形成的以干预和被干预为内容的关系,则属于五香管制型的社会关系。 (三)经济法律关系是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明显的国家意志性的社会关系 第一,经济法律关系以经济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而经济法律规范是由立法者根据其意志制定出来的,因此,立法者或国家的意志决定着经济法律关系的存在与否及其具体内容;第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实现受人们的价值、观念、认识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这种认识有一定局限性,虽然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存在、内容与实现都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但经济法律关系一旦在现实中存在,法律规范只是将已经存在的社会关系加以确认而使其成为法律关系。在这些情况下,法律关系的思想性只具有相对意义,可能夸大了其主观性,而忽略了其客观性。为了将主观性与客观性恰当地结合在一起,应当将经济法律关系定义为具有一定主观性的社会关系。 经济法是国家运用其权力主动对社会经济活动进行适当干预的手段,更强烈地体现着国家的某种意图。 因经济法确认和调整而形成的经济法律关系具有强烈的国家意志性。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即经济法主体,是指依法参加经济法律关系,并因此有经济法上的职权或权利;承担经济法上的职责或义务的当事人。 既可能是组织,也可能是个体。组织包括立法机构、执法机构等国家机构,也可能是各类企业和非营利组织等;个体包括本国公民、外国人等。 代表国家进行干预的政府及其机构在经济活动中具有一定的主导性。所谓主导性,是指政府及其机构在行使经济干预权限时,依法享有的职务上的优先权,但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及其机构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具有主导性,并不否定经济组织和个人的独立性。国家干预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充分尊重市场主体合法地位作为基本前提,否则就是不正当干预。

法硕辅导:民事法律关系详解二.doc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必备要件,即缺少其中一种要件,民事法律关系就不成立。各种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构成要件不尽相同,我们这里所讲的构成要件,是指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即共同构成要件。民事法律关系的共同构成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内容、责任四个方面。一、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包括自然人(狭义指有中国国籍的市民,广义包括外国人、无国籍的人)、法人、国家、合伙、家庭(户)及其他共同体。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具备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赋予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权义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法律赋予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参加民事活动,享有权利或

承担义务的资格。自然人、法人是最基本的民事主体,非法人组织也参加一定的民事活动,享有相应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在国际交往及发行国债、国家赔偿关系中充当民事主体。关于民事主体,民法通则规定了公民、法人为独立主体,在公民一章中规定了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个人合伙,法人一章规定了联营。现在的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个体工商户多已发展为个体企业,合伙应统一规定,联营也没有规定的必要,好多已发展成为公司。上述规定符合改革初期的实际。公民是公法概念,合同法已改用自然人。合伙、家庭是不是独立的民事主体?我认为是,凡是能独立参加民事关系的组织体都是独立的主体,事实上都是主体,只不过责任上与法人不同。这是需要研究的问题。二、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主体发生

第二章 经济法律关系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 导读 任何法律关系都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但是法律关系只能是具体的部门法作用于特定社会关系的结果,基于不同法律部门作用形成的法律关系亦具有不同的部门法属性。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参加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以及经济权利与经济义务关系。首先,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特定的,包括具有宏观管理和协调经济运行的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还有广泛地参加市场经济运行的经济权利主体。其次,各类主体实施的法律行为也是特定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了实现自己对国民经济管理的目的和自己生产经营的目的所实施的是以职权和职责或权利和义务为中心内容的行为。所以,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终止的客观事实,均反映了国家协调管理经济运行的特征,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也根据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学习目标

第一节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根据经济法的规定,在参加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以及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 (一)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概念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国家在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依法享有经济职权,承担经济职责并依法享有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当事人。 (二)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取得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取得的法律依据 (1)宪法对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及其职能部门在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职权、地位作了原则性规定,从而使这些国家机构在法律关系中取得主体资格的法律地位。 (2)国家机构的组织法对国家机构在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的任务、职责、进行经济管理

第三章民法1汇总

第三章民法 1.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之间、法人之间以及自然人和法人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为什么说民法是一部权利法,整部法律的内容多为授权性法律法规,授权民事主体以人格权、身份权、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权利;并鼓励民事主体行使自己的权利,当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的时候,依法寻求保护。 3.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②自愿原则③公平原则④诚实信用原则⑤守法原则⑥公序良俗原则。 4.民事法律行为,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 5.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书中没有,百度: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6.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1)民事法律行为是一种合法行为。②民事法律行为是以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作为构成要素。③民事法律行为能够实现行为人所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 7.民事主体的判断标准,(1)具有独立意志②拥有自身可支配财产③非自然人主体能独立的承担责任。 8.民事主体的构成要件,(1)名义独立②意志独立③财产独立④责任独立。 9.民事主体的特点,(1)地位平等②意思自主③范围广泛。 第四章民事单行法 1.物权法,广义上指所有调整物权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狭义指民法典中关于物权的规定或独立的物权单行法。 2.物权法的调整对象,(1)物的占有关系②物的归属关系③物的利用关系。 3.物权法的性质和特征,性质:(1)私法性②强行性③固有法性④公共性。特征:(1)在权利性质上,物权为支配权,权利人无需借助于他人的行为就能行使其权利。②在权利效力范围上,物权为绝对权。③在权利客体上,物权的客体为物。④在权利效力上,物权具有优先力和追及力。⑤在权利的发生上,物权的设定采取法定主义,当事人不得任意创设新的物权,也不得任意变更物权的内容。⑥在权利的保护方法上,物权的保护以恢复权利人对于物的支配为主要目的,偏重于“物上请求权”的方法。 4.物权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保护原则②物权法定原则③一物一权原则④公示、公信原则。 5.物权法的现实意义,直接意义:(1)界定财产归属②提高财富效益③保障交易安全。间接意义:(1)有恒产者有恒心②无财产即无人格。 6.合同,指平等主体的双方或当事人(自然人或法人)关于建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7.合同的特征,(1)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②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须达成协议。③合同系以发生、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④合同时当事人在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条件下而达成的协议。 8.合同的法律性质,(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②合同是两方或多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行为。③合同是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的民事法律行为。 9.合同的订立方式,(1)要约②承诺。 10.合同订立的基本原则,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 11.合同解除须具备的法律条件,合同的法定解除:(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②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③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④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⑤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合同的协议解除:当事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强行法规范,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答案完整版

微观经济学第四章习题 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四章生产论 1. 下面(表4—1)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可变要素的数 量可变要素的总产 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产 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产 量 12 210 324 412 560 66 770 80 963 (2)该生产函数是否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如果是,是从第几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量开始的 解答:(1)利用短期生产的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之间的关系,可以完成对该表的填空,其结果如表4—2所示: 可变要素的数 量可变要素的总产 量 可变要素的平均 产量 可变要素的边际 产量 1222 212610 324812 4481224 5601212 666116 770104 8708\f(34)0 9637-7 高点以后开始逐步下降的这样一种普遍的生产现象。本题的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具体地说,由表4—2可见,当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从第4单位增加到第5单位时,该要素的边际产量由原来的24下降为12。 2. 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eq \o(K,\s\up6(-)))的TP L 曲线、 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解答:短期生产函数的TP L 曲线、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的综合图如图4—1所示。 图4—1 由图4—1可见,在短期生产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下,MP L 曲线呈现出先 上升达到最高点A以后又下降的趋势。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的MP L 曲线出发, 可以方便地推导出TP L 曲线和AP L 曲线,并掌握它们各自的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和民法适用

民事法律关系和民法适用 摘要: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学的基本概念,是民法的核心。而民法的调整具体体现在法官对民法的适用上,民法的适用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过程。民法的适用就是具体民事法律关系和抽象民事法律关系相互转换。将立法者在法律规范中所隐含的抽象民事法律关系,如何在民事法律事实的推动下,作用于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 关键词:民事法律关系;民法适用 一、民事法律关系理论概要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而是在一般社会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后的必然产物,或者说是一种法律化的社会关系。在民事领域中,就是民事法律关系。什么是民事法律关系呢?梁慧星教授认为:“民事法律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生活关系中,受法律所支配的关系,其本质在于,因法律之规定而在当事人间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江平教授认为:“民事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纳入民法调整范围的生活关系,即是人与人之间因民法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魏振瀛教授认为:“民事法律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事实,由民法规范调整而形成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这也是我国民法学教材比较普遍接受和采用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表述。 民事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即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必不可少的因

素。民事法律关系之构成应包括动和静两个方面,静的要素为主体和客体。动的要素为权利义务,及其变动与变动之原因。主体之间,即凭借客体以彼此联系,联系之内容即为权利义务。至于此种联系的开始,变动,消灭及其法律效果,则为权利义务之变动以及变动之原因的问题。 二、民法适用的“三段论” 民事法律关系是解析案件最基本,最有效的工具。无论多么复杂的案件,只要将案件中的法律关系分析清楚,便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法官在适用法律时,应以民事法律规范为大前提,以具体的案件事实为小前提,然后才能得出结论,既判决。这就是法律适用中的“三段论”推理方法。法律适用的逻辑思维过程构成表示如下: (一) 法律的发现 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寻找大前提,也就是“找法”作业,在民法的适用中,所要找的就是民法规范。民事法律规范无不体现着立法者所确定的抽象的民事法律关系。从宏观上看,在法典化的国家,民法典的编制,民事法律制度的构建都是围绕民事法律关系来构建的。法典的编撰者首先将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分为主体,客体,内容,变动(法律效果),变动原因(法律事实)五个要素,然后把主体,客体,民事法律事实中的民事行为作为总则的内容加以规定,内容作为分则的内容来加以规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谓民法典的体系,其实就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体系。只有以体系化了的民事法律关系为线索,按

第二章 经济法律关系

第二章3-5节课堂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0*2=40分) 1、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依据是()。 A、经济法律规范 B、经济法主体 C、经济法律行为 D、经济法律事件 2、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总是由一定的()所引发的。 A、当事人的要求 B、事件 C、行为 D、法律事实 3、自然灾害属于()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 A、事件 B、行为 C、不可抗力 D、非故意行为 4、经济法律关系是()对特定经济关系调整的结果。 A、道德伦理 B、风俗习惯 C、经济法 D、党的纪律 5、经济法律关系客体中最大量的是()。 A、行为 B、物 C、无形财产 D、智力成果 6、国家规定的各类经济法主体的义务,对于有关经济法主体来说,都是()履行的。 A、可以 B、不必 C、必须 D、由自己决定是否 7、下列第()项经济法主体具有法人资格。 A、个体工商户 B、公司 C、农村承包经营户 D、个人合伙 8、下列各项中,不能直接引起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终止的是()。 A、法律规范 B、法律事实 C、法律行为 D、法律事件 9、下列各项中属于事件的有() A、签订合同 B、地震 C、发行股票 D、商品买卖 10、行政法规由()制定 A、国务院各部委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地方人民政府 11、下列各项那些属于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A阳光B空气C枪支弹药D机器设备 12、不属于仲裁法适用范围的是() A、房地产转让纠纷 B、财产租赁纠纷 C、财产继承纠纷 D、财产保险合同纠纷 13、不符合仲裁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申请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有仲裁协议 B、仲裁庭由1名或3名仲裁员组成 C、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D、仲裁均公开进行 14、属于法律事实行为的是() A、签订合同 B、战争 C、地震 D、水灾 15、仲裁机构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内,决定是否符合受理条件。 A、7日 B、15日 C、5日 D、10日 16、以下可以作为经济法律事件的是() A、公司的设立 B、税务征收 C、确定税率 D、突发洪水 1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是法律行为 B、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不是法律行为 C、合法行为是法律行为,违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D、合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违法行为是法律行为 18、下列事实属于法律事件的有() A、读书、看报 B、旅游、教学 C、地震、洪水 D、战争、订立合同 19仲裁机构受理仲裁案件的依据是()

电大经济法学第六章经济法律关系自测试题及答案

电大经济法学第六章经济法律关系自测试题及答案 标记题目 信息文本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1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1.规定我国复式预算的编制办法和实施步骤的机构是()。 选择一项: A. 审计署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全国人大 D. 国务院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国务院 题目2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2.《预算法》规定,有权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的机构是()。选择一项: A. 审计署 B. 国务院 C. 全国人大常委会 D. 全国人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全国人大 题目3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国债的形式特征的是()。 选择一项: A. 有偿性 B. 强制性 C. 灵活性 D. 自愿性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强制性 题目4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4.下列债务中信用度最高、流动性、变现力、担保力都较强的是()。选择一项: A. 国债 B. 私人债务 C. 金融债 D. 企业债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国债 题目5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5.政府采购制度最早产生于()。 选择一项: A. 法国 B. 德国 C. 美国 D. 英国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英国 题目6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6.下列各级预算中必须设立国库的是()。 选择一项: A. 村级预算 B. 镇级预算 C. 乡级预算 D. 县级预算 反馈 Your answer is correct. 正确答案是:县级预算 题目7 正确 获得1.00分中的1.00分 标记题目 题干 7.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最初的、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形式是()。选择一项: A. 一般性转移支付 B. 政策性转移支付 C. 专项转移支付 D. 特殊转移支付

经济法练习题(全-含答案)

经济法练习题(全,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 题型:单项选择题,分值:每一小题1分 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1、经济法这一概念,是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在其1755年出版的《自然法典》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D)(难易:简单;知识点:经济法的概念) A、普鲁东 B、德萨米 C、凯恩斯 D、摩莱里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B )(难易:简单;知识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A、经济关系 B、特定的经济关系 C、法律关系 D、特定关系 3、市场管理关系应该由(C )调整(难易:一般;知识点:同上) A、民法 B、商法 C、经济法 D、公司法 4、市场管理法是调整在市场管理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中包括(C)(难易:一般;知识点:经济法的特征对象) A.税法 B.政府采购法 C.产品质量法 D.财政法 5、有关投资、金融以及税收的法律规定,体现了经济法对(C)的调整(难易:一般;知识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A、企业组织管理关系 B、市场管理关系 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D、社会经济调控关系的调整 第二章经济法的地位 6、经济法的地位是经济法在(A )中的地位(难易:一般;知识点:经济法的地位) A、法的体系 B、法的结构 C、法的概念 D、法的功能 7、经济法在法的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在于经济法有自己(B)(难易:简单;知识点:经济法的地位;) A.特定的调整程序 B.特定的调整对象 C.特定的发展历程 D.特定的法律渊源 第三章经济法律关系 8、经济权利是由经济法律、法规所确认的一种(A )(难易:简单;知识点:经济法律关系)

A.资格B、行为C、权利D、利益 9、.经济法主体依法必须为一定行为和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属于经济法主体的(B)(难易:简单;知识点:经济法律关系) A.经济权利 B.经济义务 C.经济职权 D.经营管理权 10、以下可以作为经济法律事件的是(D)(难易:一般;知识点:经济法律关系) A、公司的设立 B、税务征收 C、确定利率 D、突发洪水 11、以下不能作为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是(D)(难易:一般;知识点:经济法律关系) A、国家检察机关 B、学校 C、厂长 D、学生会 12、经济法律关系最主要参加者是(B )(难易:一般;知识点:经济法主体) A、国家机关 B、企业 C、企业的内部组织 D、公民 13、以下不是民法主体而不是经济法主体的是(C )(难易:复杂;知识点:同上) A、国家机关 B、企业 C、企业的内部组织 D、公民 14、享有经济职权的主体是(A )(难易:一般;知识点:同上) A、国家机关 B、企业 C、社会团体 D、事业单位 15、享有经营管理权的主体是(B )(难易:一般;知识点:同上) 国家机关B、企业C、社会团体D、事业单位 16、经济法律关系(A )(难易:复杂;知识点:经济法律关系的结构) A 、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构成 B、由主体、客体、内容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C、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构成 由主体、客体、行为三要素或其中任何两个要素构成 17、下列不属于经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C )(难易:简单;知识点:经济法律关系) A.物 B.经济行为 C.客观事件 D.专有技术 18、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难易:简单;知识点:法律行为) A、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是法律行为 B、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都不是法律行为 C、合法行为是法律行为,违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D、违法行为是法律行为,合法行为不是法律行为

经济法概论习题册参考答案1---12章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5 CDDCC 6-9 BDBD 二、填空题 1. 市场主体的资格关系、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市场经济秩序关系、社会与市场利益平衡关系。 2. 权利义务 3. 自然人、法人 4. 物 5. 经济法律关系 6. 法律行为意志法律 7. 部分人身权 8. 形成权、期待权、请求权、抗辩权 9.独立 10. 工商行政管理局分级 11. 委托代理指定代理法定代理再代理 12.人民法院13.表见代理14.行为人15.所有权 三、名词解释 P3 1、经济法律事实:能够引起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和情形。 P5 2、经济法律行为:经济法律行为是指根据当事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自觉活动。 P8 3、法人:法人是自然人之外的具有民事权利、义务的组织,法人依法成立,以独立的名义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P10 4、代理:代理是指代理人依法或依委托在一定权限内代本人向第三人进行法律行为,而达成法律关系的行为。 P11 5、委托代理: 指当事人一方以本人的名义在委托权限内办理委托事务,由委托人承担法律后果的代理关系。 四、简答题 1、P6-7 2、P16-18 五、论述题P10 五、案例分析题 A可以不收回MP4,而由B自行处置。因为A为B代买MP4的行为虽属无权代理(超越授权范围),但B收下MP4时并没有表示反对,表明B对A的行为予以认可,A购买MP4的行为对B发生效力,该MP4已为B所有,应由B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自行进行交涉。第二章:公司法 一、单项选择题 1-5 DAABD 6-10: CDBBC 11-15DCAAA 16-20ACDDB 21-24CBCB 二、填空题 1、全部 2、50 3、会计 4、吸收新设 5、两个或两个以上 6、10万元 7、社会 8、3万元 9、分次20% 2 5 10、30% 11、临时会议12、3人13、全部或部分、半数、优先14、200、半数、500 15.公司章程16.法人17、发起设立、募集设立 18、3-13人5-19人 19.一年内、25% 、一年 20. 全体合伙人其他合伙人21、对抗22、全体合伙人23、5%-35% 24、债权人债务人25、劳动保险税款 三、名词解释 P21 1.公司: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P26 2、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P34 3、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是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西方经济学第四章课后答案

习题四 1. 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 答: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答: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式是Q AK L αβ=,这 里A 代表技术水平,K 、L 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α、β是系数。 边际产量 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 答: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等产量曲线 答: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等成本线 答: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扩展线(扩展轨道) 答:是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规模报酬答: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2. 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 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

经济法律法规习题-答案

第一章经济法律法规概述 一、填空题 1.制定认可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还包括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规,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企业组织管理市场管理宏观经济调控社会经济保障 3.法律关系主体可以作出或要求别人作出一定行为的规范 4.要求法律关系主体应当从事一定行为的规范 5.要求法律关系主体不应当从事一定行为的规范 6.规定人们必须为一定的行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的规范 7.规定一定范围,允许人们在这一范围内自行选择或协商确定为或不为的方式法律关系中的具体权利义务内容等的规范 8.保障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促进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增强经济活力促进对外经济联系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10.√ 三、单项选择题 1. C 2. D 3. C 4. C 5. D 6.D 7. B 8. D 9. A 10. C 11. D 12. C 13. D 四、多项选择题 1. ABCD 2.ABCD 3. ABCD 4. ABC 5.ACD 6. AD 7. ACD 8. ACD 第二章经济法律关系 一、填空题 1.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根据经济法的规定, 在参加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经济职权和经济职责以及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 2.主体客体内容 3.决策主体管理主体运行主体消费主体监督主体 4.宏观协调行为、宏观协调行为所及的物、科学技术成果 5.国家机构依法在协调经济运行过程中行使领导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时所享有的经济管理权力和经济管理责任 6.宏观调控权市场管理权经济监督权 7.国家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必须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 8.与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意志无关的客观情况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简述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 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题客体内容 1 主体:是指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的当事人 经济法主体的资格:是指当事人参加经济法律关系享受经济权利和承担经济义务的资格和能力 经济法主体的范围:国家机关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公民 2 客体: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经济信息等 种类:物资财(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行为:为经济活动(为实现权利和义务而实施)智力成果:非物质财富(工业产权商标权专利权) 3 内容:指经济法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 经济权利:所有权法人财产权经济管理权经济职权债权知识产权 经济义务:纳税保证产品质量环境保护 二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比较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股东出资组建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1 有限责任公司是属于"人资两合公司"其运作不仅是资本的结合,而且还是股东之间的信任关系,在这一点上,可以认为他是基于合伙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股份有限公司完全是资合公司,是股东的资本结合,不基于股东间的信任关系。 2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有限制,为2人以上50人以下,而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没有上限,只要不少于5人就可以。 3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有限制,需要经过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出资没有限制,可以自由转让。 4 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公开募集股份,不能发行股票,而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公开发行股票 5 有限责任公司不用向社会公开披露财务、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人数多,流动频繁,需要向社会公开其财务状况. 三股票的概念: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 特征:不可返还性可流动性高风险性潜在高收益性价格高波动性股份具有伸缩性经验决策参与性 种类:1 按股票持有者可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三种 2 按股东的权利可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及两者的混合等多种 3 股票按票面形式可分为有面额、无面额及有记名、无记名四种 4 按享受投票权益可分为单权、多权及无权三种 5 按发行范围可分为A股、B股H股和F股四种 四合同内容的一般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五简述无效合同的概念:法律不予承认和保护的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书:已经订立但因违法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成立与生效条件而不发生法律效应不具法律约束的合同) 种类:1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