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一、填空题

1.温毒类温病的卫分证候是以为主症,并伴

有特征。

2.对温毒类温病治疗时,除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外,尤须强

调法的运用,且在内服药治疗同时,配

合法。

3.烂喉痧初起咽喉红肿而未糜烂者,可用吹喉。

4.锡类散具有之作用,适宜烂喉痧

之者。

二、选择题

(一)A型

5.将温毒作为九种温病之一,认为“诸温夹毒,秽浊太甚”的医家是

()

A、吴又可

B、张景岳

C、丁甘仁

D、吴鞠通

E、叶天士

6.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面红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是()

A、疏风泄热

B、化湿解毒

C、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D、泻火解毒,疏风消肿

E、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7.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

A、普济消毒饮

B、银翘白虎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咽栀豉汤

E、黄芩汤

8.身热如焚,气促而促,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耳周红肿,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其治疗宜用()

A、普济消毒饮

B、黄连解毒汤

C、清咽栀豉汤

D、调胃承气汤

E、通圣消毒散

9.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时,可使用下列何方外敷()

A、碧玉散

B、金黄散

C、玉钥匙

D、锡类散

E、珠黄散

10.下列何药不是“三黄二香散”的组成药()

A、黄连

B、黄芩

C、大黄

D、黄柏

E、没药

11.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状物突起,苔黄燥,脉洪数。其辨证是()

A、卫营同病

B、邪在卫分,波及营分

C、气分热毒波及营分

D、气血两燔

E、气营血证候俱全

12.壮热,汗多,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

A、普济消毒饮

B、清咽栀豉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瘟败毒饮

E、凉营清气汤

13.下列哪组药物是普济消毒饮组方成分()

A、黄芩、大黄

B、黄柏、黄连

C、黄芩、黄连

D、黄柏、大黄

E、黄柏、黄芩

14.下列哪个不是大头瘟后期证的症状()

A、头面红肿消失

B、口干唇干

C、皮肤干燥脱屑

D、脉细数

E、舌干

15.患者,35岁,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其诊断是()

A、大头瘟,毒盛肺胃

B、大头瘟,风热毒邪犯卫

C、烂喉痧,毒燔气营(血)

D、烂喉痧,温热毒邪犯卫

E、烂喉痧,毒壅上焦

16.患者,31岁,初憎寒壮热,继而头面红肿热痛,咽痛,经治疗证情好转,头面红肿热痛也消失,但仍有口渴欲饮,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红少津,脉细微数,其治疗宜选用()

A、调胃承气汤

B、增液汤

C、增液承气汤

D、七鲜育阴汤

E、翘荷汤

17.患者,5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舌绛干燥,遍起芒刺,形如杨梅,脉细数,其诊断是()

A、春温,气营(血)两燔

B、风温,气血两燔

C、烂喉痧,毒燔气营(血)

D、烂喉痧,毒壅上焦

E、大头瘟,毒盛肺胃

18.患者,6岁,初起憎寒发热,继而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肌肤丹痧,经治疗后壮热已退,惟午后低热,口干唇燥,肌肤丹痧消退,而出现干燥皮屑,咽喉肿疼糜烂已渐减轻,舌红而干,脉细数。其诊断是()

A、春温,邪留阴分

B、风温,肺胃阴伤

C、大头瘟,胃阴耗伤

D、春温,肝肾阴虚

E、烂喉痧,余毒伤阴

(二)B型

A、三黄二香散

B、金黄散

C、玉钥匙

D、锡类散

E、珠黄散

19.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时,可使用外敷药为()

20.大头瘟热毒炽盛肺胃而头面红肿热痛时,可使用外敷药为()

A、普济消毒饮

B、余氏清心凉膈散

C、清咽栀豉汤

D、凉营清气汤

E、通圣消毒散

21.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宜选用()

22.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状物突起,苔黄燥,脉洪数。宜选用()

A、清气解毒凉营退疹

B、清气凉营(血),解毒救阴

C、宣肺泄热,凉营透疹

D、清胃解毒,凉血化斑

E、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23.初起憎寒发热,继而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肌肤丹痧隐隐,舌红赤,可见珠状突起,苔白而干,脉浮数,其治疗方法是()

24.壮热,汗多,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壮如杨梅,脉细数,其治疗方法是()

A、舌红,苔薄黄

B、舌红,苔薄白

C、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

D、舌红,苔黄腻

E、舌红而干

25.温热时毒气分不解,深入营分,出现毒燔气营(血),其舌象可见()

26.温热时毒后期,余毒伤阴,其舌象可见()(三)X型

27.通圣消毒散是由下列哪些药物组成()

A、防风、川芎、白芷、银花、连翘

B、玄参、僵蚕、升麻、柴胡、陈皮

C、牛蒡子、山栀子、滑石、芒硝,生大黄

D、桔梗、甘草、犀角、葱白

E、大青叶、薄荷、淡豆豉

28.大头瘟,毒盛肺胃的辨证要点有()

A、壮热口渴

B、丹痧密布

C、头面焮肿疼痛

D、咽喉疼痛糜烂

E、舌红苔黄

29.烂喉痧、大头瘟后期证相同之处有()

A、发热消失

B、口干唇干

C、皮肤干燥脱屑

D、脉细数

E、舌干

30.温毒类温病邪在卫分,其治疗禁忌为()

A、禁宣肺泄热

B、禁凉营透疹

C、忌疏风消肿

D、忌早用纯苦寒

E、禁辛温发散

三、改错题

31.普济消毒饮是由黄芩、黄连、玄参、连翘、大青叶、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桔梗、升麻、柴胡、银花、生甘草等药组成。

32.初起憎寒壮热,继而头面红肿热痛,咽痛,经治疗证情减轻。现身热已退,头面焮肿消失,口渴,欲饮,纳呆,咽干,目干涩,唇干红,舌干少津,苔少,脉细微数,其诊断为:烂喉痧,余毒伤阴,方用薛氏五叶芦根汤。

四、简答题

33.何谓“肌肤丹痧” ?

34.请简述“大头瘟”风热毒邪犯卫的临床表现,治法和常用处方的方名。

35.请简述温毒类温病与一般温病治疗上有何不同?

五、问答题

36.请述三黄二香散、金黄散、玉钥匙、锡类散的临床运用。

37.请述烂喉痧、大头瘟后期病机、证治之异同。

六、病案分析题

38.病某,男性,9岁,1月4日突然出现恶寒发热,头面微红肿,咽痛。症状日渐加重,1月7日来诊时发热(T39.2℃)无恶寒,口渴烦躁,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加甚,身无红疹,舌红,苔黄,脉数。

(请写出诊断,辨证,病情分析,提出治法,拟出处方。)

39.病某,女性,10岁,1月2日突然出现恶寒发热,头面微红肿,咽不适,症状日见加甚,1月7日来诊时见高热(T39.1℃)无恶寒,气促而促,烦躁口渴,头面红肿热痛加甚,目赤,双耳周红肿,大便干结,二日未行,小便短赤,舌赤苔黄,脉数实。

(请写出诊断,证型,病情分析,提出治疗方法,拟出处方。)

40.病某,女性,8岁,1月2日突然发病,初起憎寒发热,继则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疼痛,溃烂,肌肤红色疹点隐约可见。1月4日来诊时,高热(T39.5℃),汗多,口渴欲饮,烦躁不安,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间见神昏谵语,喉间痰鸣,肌肤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若杨梅,脉细数。

(请写出诊断,辨证,病情分析,提出治法,拟出处方)

答案

一、填空题

1.憎寒壮热局部肿毒

2.清热解毒外治;

3.玉钥匙

4.清热解毒,化腐生新咽喉红肿而糜烂

二、选择题

(一)A型

5.D。答案分析:吴鞠通《温病条辨》,他认为温毒作为九种温病之一,其临床表现除具有一般温病特点外,还有局部红肿热痛特征。

6.E。答案分析:根据恶寒发热,全身酸楚,头面红肿等为辨证要点,此乃风热时毒侵犯肺卫,故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7.A。答案分析:壮热烦渴,头面焮肿疼痛明显,舌红苔黄等应为大头瘟之毒盛肺胃,故用普济消毒饮。

8.E。答案分析:除身热如焚,头面焮赤肿痛等症状外,还有大便秘结,属于大头瘟之毒盛肺胃、热结肠腑,故用通圣消毒散。

9.B。答案分析:玉钥匙、锡类散用于烂喉痧;珠黄散为化痰内服药;碧玉散为清热利湿内服药。

10.B。答案分析:三黄二香散组成为黄连、大黄、黄柏、乳香、没药,而无黄芩。

11.C。答案分析:本证既无恶寒发热、脉浮等卫分证表现,也无斑疹密布、出血等血分证表现。

12.E。答案分析:本证既有壮热,汗多,口渴,烦躁等气分证,又有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干绛遍起芒刺等营血分证,应为烂喉痧毒燔气营(血)。

13.C。答案分析:普济消毒饮中没有黄柏、大黄。

14.C。答案分析:大头瘟无肌肤丹痧的症状,故后期亦无皮肤干燥脱屑。

15.A。答案分析:本证无咽喉糜烂,肌肤丹痧等,应属大头瘟,且无表证和营(血)证。

16.D。答案分析:本证为大头瘟后期,胃阴耗伤,故用七鲜育阴汤。

17.C。答案分析:气分见壮热,汗多,口渴,烦躁;营(血)分见丹痧密布,红晕如斑,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形如杨梅。

18.E。答案分析:烂喉痧,余毒未尽故低热;肺胃阴伤则口干唇燥,干燥皮屑。

(二)B型

19.B。答案分析:玉钥匙、锡类散用于烂喉痧;三黄二香散大头瘟热毒炽盛肺胃而头面红肿热痛。

20.A。答案分析:金黄散用于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玉钥匙、锡类散用于烂喉痧。

21.A。答案分析:根据壮热烦渴,头面焮肿疼痛明显,舌红苔黄症状,本证属大头瘟毒盛肺胃,故用普济消毒饮。

22.B。答案分析:根据壮热不恶寒,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等症状,本证属烂喉痧毒壅上焦,余氏清心凉膈散主之。

23.E。答案分析:本证属烂喉痧温热毒邪犯卫,治宜透表泄热,解毒利咽,凉营透疹。

24.B。答案分析:本证既有壮热,汗多,口渴,烦躁等气分证,又有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干绛遍起芒刺等营血分证,本证属烂喉痧毒燔气营(血),治宜清气凉营(血),解毒救阴。

25.C。答案分析: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为热入营(血)的舌象。

26.E。答案分析:舌红而干为阴液耗伤的舌象。

(三)X型

27.ACDE。答案分析:通圣消毒散的组成为:防风、川芎、白芷、银花、连翘、牛蒡子、山栀子、桔梗、甘草、犀角、葱白、大青叶、薄荷、淡豆豉、滑石、芒硝、生大黄。没有玄参、僵蚕、升麻、柴胡、陈皮。

28.ACE。答案分析:丹痧密布、咽喉疼痛糜烂为烂喉痧的特征。

29.BDE。答案分析:烂喉痧后期仍有低热,大头瘟则无皮肤干燥脱屑。

30.ABC。答案分析:本病初期早用纯苦寒易遏邪;本病为温热毒邪,辛温发散可助热化火。

三、改错题

31.改为:普济消毒饮是由黄芩、黄连、玄参、连翘、板蓝根、马勃、牛蒡子、薄荷、僵蚕、桔梗、升麻、柴胡、陈皮、生甘草组成。

答案分析:普济消毒饮无大青叶、银花。

32.改为:其诊断为:大头瘟,胃阴耗伤,方用七鲜育阴汤。

答案分析:头面红肿热痛属大头瘟的特征。薛氏五叶芦根汤则用于湿温病之湿热之邪未尽。

四、简答题

33.肌肤丹痧是指皮肤布有红色的痧疹,扪之碍手,退后有皮屑。

34.大头瘟邪犯肺卫的临床表现:恶寒发热,热势不甚,无汗或少汗,头痛,头面红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为疏风透表,宣肺利咽,方用加味葱豉桔梗汤。

35.温毒类温病是感受风热时毒或温热时毒为患,因其致病因素既有六淫温邪的性质,又有攻冲走窜和蕴结壅滞的特点,故这类温病除了具有一般温病的临床表现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甚至溃烂,或发斑疹等特点。因此,治疗既要针对病因审因论治,又要针对肿毒特征注意清热解毒。此外,其局部症状明显,故要配合清热解毒、行瘀止痛之外敷方,以增强内服药之功效。

五、问答题

36.三黄二香散、金黄散、玉钥匙、锡类散均为温毒类温病的局部用方。其中,三黄二香散、金黄散用于大头瘟的局部外敷;玉钥匙、锡类散则用于烂喉痧之吹喉。金黄散多用于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之时,有清热消散之效;三黄二香散因具有清火解毒,消肿止痛作用,而用于大头瘟头面红肿热痛明显者。玉钥匙具有清热利咽,定痛消肿作用,可用于喉痧初起咽喉红肿而未糜烂者;锡类散则适宜喉痧之咽喉红肿而糜烂者,具有清热解毒,化腐生新之作用。

37.大头瘟、烂喉痧后期多见肺胃阴伤表现,由于致病温毒不同,临床表现有所差异。大头瘟由于其营血分传变较烂喉痧相对为少,而以头面红肿为局部特征,故后期一般无发热;烂喉痧后期则常留有余邪而出现午后低热,因其局部症状为肌肤丹痧,后期则表现为皮肤干燥而脱屑。治疗上,大头瘟以滋养胃阴为主,方用七鲜育阴汤;烂喉痧则在滋阴生津基础上,兼清余热,使用清咽养营汤。

六、病案分析题

38.诊断:大头瘟

辨证:毒盛肺胃

分析:根据其发病季节在1月(冬季)和初起表现为风热毒邪犯卫,尤其具有头面红肿之局部症状,本病可诊为大头瘟。风热时毒侵犯肺卫,肺卫之邪不解,则内传气分,表现为邪热壅于肺胃。热毒炽盛,充斥肺胃则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咽喉疼痛加剧;头为诸阳之会,风热时毒上窜,壅结头面脉络,则见头面焮肿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皆里热毒盛之征象。

治法: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处方:普济消毒饮加减

黄芩8,黄连3,玄参12,连翘10,板蓝根15,马勃5,牛蒡子10,薄荷5,僵蚕6,桔梗5,升麻5,柴胡5,陈皮4,甘草4

另用三黄二香散局部外敷红肿处。

39.诊断:大头瘟

辨证::毒壅肺胃,热结肠腑

分析:发病季节在冬季、具有头面红肿之局部症状等,可诊为大头瘟。病变初起为风热时毒侵犯肺卫,之后病情日见加重,邪从肺卫进入气分,风热时

毒壅结肺胃形成毒壅肺胃,热结肠腑证。肺热壅盛则身热气粗而促;胃热津伤则烦热口渴,小便热赤短少;邪毒壅滞肠腑则大便秘结;肺胃热毒上攻头面则头面焮赤肿痛,咽痛、目赤;舌苔黄,脉数是肺胃热毒炽盛之征象。

治法:清透热毒,攻下泄热

方用通圣消毒散

防风、川芎、白芷、银花、连翘、牛蒡子、山栀子、滑石各12克,芒硝、生大

黄、桔梗、甘草各6克,水牛角20克,大青叶10克,薄荷4克,淡豆豉8克,每日一剂,复渣。另用三黄二香散局部外敷红肿处。

40.诊断:烂喉痧

辨证:毒燔气营(血)

分析:病者为8岁患儿,发病于冬季,具有咽喉红肿糜烂及肌肤丹痧等特征,可诊为烂喉痧。气分邪毒炽盛,则见壮热,汗出,口渴,烦躁;营(血)分热毒炽盛,故见肌肤丹痧,红晕如斑;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等,为热灼营阴之征。故本病辨证为毒燔气营(血)。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救阴

方用凉营清气汤

水牛角30(先煎)、鲜石斛10、黑山栀10、丹皮10、鲜生地15、薄荷叶6、黄连6、赤芍12、玄参10、生石膏30(先煎)、生甘草4、连翘10、鲜竹叶6、茅根10、芦根12。另用锡类散吹喉。

生物安全试题及答案

生物安全试题及答案 生物安全试题 一、名称解释(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个人防护装备: 2、气溶胶: 3、生物安全柜: 4、风险评估: 5、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二、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以下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中,哪一等级的生物安全防护最低?() A BSL-1 B BSL-2 C BSL-3 D BSL-4 2、以下哪一项是BSL-1实验室不需要配备的设施?() A 有足够的电力供应; B 有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实验室的出口处; C 若操作刺激或腐蚀性物质,应在30米内设洗眼装置,必要时应设紧急喷淋装置; D 应在操作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实验间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3、根据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哪一类危险程度最高?() A 第一类B第二类C第三类D第四类

4、生物安全柜开机后,需平衡多长时间后可用使用?() A 5分钟 B 10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 5、以下那类疾病属于甲类传染病?() A 艾滋病 B 霍乱 C 麻疹 D 狂犬病 6、《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运输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应当不少于人的专人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A 4 B 3 C 2 D 1 7、寨卡病毒可通过传播?() A 埃及伊蚊 B 按纹C库纹D虐纹 8、艾滋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性用药最好应在暴露后小时内实施?() A 2 B 4 C 12 D 24 9、高致病微生物菌毒株丢失,应在小时内向保存单位主管部门报告?() A 2 B 4 C 12 D 24 10、天花病毒分离培养必须在哪一实验室操作() A:BSL-l B:BSL-2 C:BSL-3 D:BSL-4 三、判断题(对的填“是”,错的填“否”,10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温病学题库

温病学题库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临床基础教研室 目录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温病的概念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第四章温病的辨证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第六章温病的治疗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第八章风温 第九章春温第十章暑温 第十一章湿温第十二章伏暑 第十三章秋燥第十四章大头瘟 第十五章烂喉痧第十六章温疫 第十七章疫疹第十八章疟疾 第十九章霍乱第二十章《温热论》第二十一章《湿热病篇》 第二十二章《温病条辨》选

第一章绪论 单项选择题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B.叶天士C.余师愚D.吴鞠通 2.余师愚的代表着作是:() A.《广温疫论》B.《疫疹一得》C.《温疫论》D.《伤寒温疫条辨》3.首先提出温病有新感、有伏气的医家是:() A.王安道B.郭雍C.刘河间D.朱肱 4.我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一部温疫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热经纬》C.《温疫论》D.《肘后备急方》 5.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论》C.《外台秘要》D.《肘后方》 6.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A.王安道B.汪石山C.朱肱D.刘河间 7.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A.朱肱B.王安道C.吴又可D.刘河间 8.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刘河间D.王安道 9.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可称为温病学奠基作的专着是:() A.《温热论》B.《温疫论》C.《温热经纬》D.《温病条辨》 10.下述哪项不是吴又可的贡献() A.编着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病专着--《温疫论》 B.提出瘟疫致病的原因是时行之气 C.指出瘟疫有强烈的传染性D.感邪途径是邪从口鼻而入 11.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着是:() A.《温热论》B.《外感温病篇》C.《湿热病篇》D.《疫病篇》 12.“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对温病学的理论和经验作了较全面的整理,为促进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医家是:() A.吴又可B.吴鞠通C.汪机D.王孟英 13.“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出自:() A.《素问·评热病论》B.《素问·至真要大论》 C.《素问·玉版论要篇》D.《素问·生气通天论》 14.提出“一岁之中,长幼之病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的医家是:()A.王安道B.张仲景C.庞安常D.王叔和 15.温病隶属于伤寒是在:() A.宋到元代B.明到清代C.战国到晋唐D.民国时代 16.吴又可是:() A.认为温疫初起病邪伏在膜原的医家B.创立卫气营血理论的医家 C.提出水湿在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D.创立三焦辨治理论的医家 二.选择多项题 1.《内经》中提出预防疫病的关键是:()

温病学经典原著选读《温热论》《湿热病篇》

叶天士《温热论》 一、重点背诵原文 [原文]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 [原文]2.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变错,反致慌张矣。(8) [原文]3.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2) [原文]4.不尔,风夹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3) 二、名词 1、上受:见于叶天士《温热论》,指温病的感邪途径,即温邪从口鼻而入,先犯手太阴肺,即见肺卫表证。 2、逆传:温邪自手太阴肺卫传至手厥阴心包的过程,被称为逆传。 3、透风于热外: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风的治疗方法,即挟风宜辛凉中加轻清疏散之品,如薄荷、牛蒡子等,使风从表而出,不与热相搏。 4、渗湿于热下:此语出自叶天士《温热论》,指出温热挟湿的治疗方法,挟湿宜辛凉中加甘淡渗湿之品,如芦根、滑石等,使湿邪分利从下泄,不与热相搏。 5、两阳相劫:此语出自《温热论》,两阳:指风与温热皆属阳邪;两阳相合,耗劫津液,临床导致清窍干燥的病候。 6、浊邪害清:此语出自叶大士《温热论》,湿与热合谓之"浊邪",湿热相搏热蒸湿动、蒙蔽于上,阻遏清阳,清窍为之壅塞,出现耳聋、鼻塞等症,故称为浊邪害清。 7、战汗:凡在温病发展中正邪相持气分,正气奋起鼓邪外出,病者突然战栗,继之全身汗出即称之为战汗。 8、益胃:益胃是叶天上《温热论》中提出温邪始终流连气分的治疗大法,该法以轻清之品,清气生津。宣展气机,并灌溉汤液,以振奋正气,经过战汗,使气机宣通,腠理开泄,邪气随汗外透。 三、如何理解叶氏“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1、“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伤寒与温病同属外感热病,叶氏提出“辨营卫气血”与“伤寒同”,是指其发展传变均具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伤寒虽以六经分证,亦影响到卫气营血的病机变化。故言“同”,但是,此“同”并非完全相同。 2、“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伤寒与温病是两类性质不同的外感热病,温病初起邪在肺卫,治以辛凉解表;若有湿浊兼夹,邪在少阳时多见少阳三焦病变,治以分消上下,温病里结阳明时,多见湿热积滞交结胃肠,治以轻法频下;病程中易伤津液,重视养阴生津;病至后期多见虚热证,常要滋养肺胃或肝肾之阴。伤寒初起寒邪束表,治以辛温解表;邪在少阳多见足少阳胆经病变,治以和解表里;里结阳明时多见实热燥屎结于肠腑,多用猛下之法;病程中易伤阳气,重视顾护阳气;病至后期多见虚寒证,每需补脾肾之阳气。故叶氏说:“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四、试述温邪在卫的治法与失治后的表现 1、温邪在卫的治法

风温习题及答案

风温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风温 一、填空题 1.陈平伯云:“风温为病,春月与冬季居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为风温证之提纲也。” 2.风热病邪属__________邪,其性________________,多从口鼻而入。 3.风温是感受______________所引起的____________病。 4.风温邪在肺卫不解,则其发展趋向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A型题 5.下列哪个不属于温热类温病:() A、风温 B、春温 C、暑温 D、秋燥 E、伏暑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是哪位医家所说() A、叶天士 B、陈平伯 C、吴鞠通

D、张仲景 E、庞安常 7.叶天士认为,风温的发生是由于() A、外感风热时毒 B、温风过暖,感其气者 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D、感受春季温热病邪 E、温病误汗 8.风温之名,首见于() A、《内经》 B、《伤寒论》 C、《温热论》 D、《温病条辨》 E、《湿热病篇》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风温最常见症状() A、咳嗽 B、喘息 C、胸痛 D、咯血 E、发热 10.哪位医家提出:“风温者,初春阳气始升,风夹温也。” A、叶天士

B、陈平伯 C、吴鞠通 D、吴坤安 E、薛生白 11.“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语出() A、叶天士 B、薛生白 C、陈平伯 D、吴鞠通 E、王孟英 12.风温专著是哪一本书() A、《外感温热篇》 B、《温热条辨》 C、《外感温病篇》 D、《温热经纬》 E、《湿热病篇》 B型题 A、破伤风 B、大头瘟 C、暑温 D、暑燥疫 E、伏暑

温热类温病习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风温病的病因是() A.温热病邪 B.风寒病邪 C.风热病邪 D.燥热病邪 E.暑热病邪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吴鞠通称为“辛凉轻剂”的方剂是() A.银翘散 B.桑菊饮 C.麻黄汤 D.麻杏石甘汤 E.清燥救肺汤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风温病名首见于() A.《内经》 B.《伤寒论》 C.《时病论》 D.《温病条辨》 E.《温疫论》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叶天士认为,风温的发生是因为() A.外感风温时毒 B.温风过暖,感其气者 C.春月受风,其气已温 D.感受春季温热病邪 E.感受风邪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哪一项不是风温的诊断要点() A.发生于春冬两季的外感热病 B.发病初起有发热,恶风寒,咳嗽,口渴,脉浮等肺卫见症 C.继则出现肺热壅盛等气分症状 D.在病变过程中易出现斑疹、痉厥、神昏及虚风内动症 E.发于冬季的,称为冬瘟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有关风温的治疗原则,哪一项不妥() A.初起邪在肺卫 B.初期宜辛凉宣解 C.邪传气分宜辛寒清热,或苦寒攻下 D.内陷心包,机窍阻闭,宜清心开窍 E.本病后期则宜咸寒滋腻之品填补肝肾之阴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热入心包兼有腑实与单纯阳明腑实,前者辨证的关键是() A.身热神昏 B.腹痛便秘 C.口渴欲饮 D.舌蹇言语不利 E.手足抽搐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病在初起,多以上焦肺卫为主,而后顺传阳明或逆传心包,病至后期阶段,多肺胃阴伤的温病是() A.风温 B.春温 C.秋燥 D.温毒 E.暑瘟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风温初起风热犯于肺卫证的治则应为() A.解表发汗,透邪外达 B.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C.疏风发汗,清肺泄热 D.辛凉解表,宣肺泄热 E.芳香宣散,祛除湿邪 [单选]某企业进口一批货物(检验检疫类别为M/N),经检验检疫合格并取得()后,方可销售、使用该批货物。 A.入境货物通关单 B.入境货物调离通知单 C.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

温病湿热证

温病湿热证 在中医理论中,湿热既指正常“六气”中的“二气”,又指反常情况下致病邪气—“六淫”中的“二淫”。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将湿热作为重要的致病因素,如《素问·生气通天大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因此可知,湿热在中医理论中既为病因又为病症。 温病湿热症的病因病机 薛生白《湿热病篇》中云:“太阳内伤,湿饮内停,客邪在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初步描述了湿热为病的病因病机。吴鞠通认为湿热“内不能运化水谷之湿,外复感时令之湿”。“外邪入里,里湿为合”。脾胃失调,内湿停聚,复感受外来之湿热病邪,邪气趁机乘虚而入,与内湿相引,同类相召,发为湿热证。叶天士将湿热证的病因分为内湿和外湿两个方面,认为两者对温病湿热证的发生都有一定的作用,外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内因是发病的内在因素。外湿的产生受地域气候的影响,如“吾昊湿邪害人最广”,认为内湿的产生于体质,脾胃功能以及饮食关系密切。 综合以上诸家,湿热证的致病原因与内因和外因有直接关系。外因多为外感湿热病邪。湿热病邪的形成与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饮食习俗等因素的有关,如南方多潮湿多湿热证。并且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嗜酒以及过量输液,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等,均能伤脾败胃造成湿浊中阻或郁而化热。外因为温病湿热证发病的关键因素。湿热之邪或从口鼻而入,或从肌表而入,但从口鼻而入者更多见,明清时期温病学家薛雪曾云:“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 除了外感因素外,温病湿热证的发病也受到某些内在因素的影响,如中气的虚实,阳气的盛衰,体质的强弱和内湿的有无等等,即所谓“内外相引,故病湿热。”这些内在因素不但可以影响到湿热病的形成与发病,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到发病后的证候类型,病情的轻重虚实和疾病的演变转归。叶天士《温热论》中举“酒客里湿素盛”为例说明凡恣食生冷、过食肥甘而损伤脾胃,或素体肥胖、痰湿热盛者,影响脾胃健运,多有湿邪蕴结于里,成为湿热类温病的致病因素,阐述了内湿是湿热类温病发生的中药内在因素。 温病湿热证的传变 湿热之邪作用于人体后,所发生的疾病虽不尽相同,但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病机传变则不外“卫气营血辩证”和“三焦辩证”的范围。温病湿热证湿热之邪由口鼻肌表直入中道,内外相引,发为

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温毒类温病-主要证治 一、填空题 1.温毒类温病的卫分证候是以为主症,并伴 有特征。 2.对温毒类温病治疗时,除按卫气营血辨证施治外,尤须强 调法的运用,且在内服药治疗同时,配 合法。 3.烂喉痧初起咽喉红肿而未糜烂者,可用吹喉。 4.锡类散具有之作用,适宜烂喉痧 之者。 二、选择题 (一)A型 5.将温毒作为九种温病之一,认为“诸温夹毒,秽浊太甚”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张景岳 C、丁甘仁 D、吴鞠通 E、叶天士 6.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头面红肿,全身酸楚,目赤,咽痛,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其治法是() A、疏风泄热 B、化湿解毒

C、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D、泻火解毒,疏风消肿 E、疏风透表,宣肺利咽 7.壮热口渴,烦躁不安,头面焮肿疼痛,咽喉疼痛,舌红苔黄,脉数实。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 A、普济消毒饮 B、银翘白虎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咽栀豉汤 E、黄芩汤 8.身热如焚,气促而促,烦躁口渴,咽痛,目赤,头面及耳周红肿,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短少,舌赤苔黄,脉数,其治疗宜用() A、普济消毒饮 B、黄连解毒汤 C、清咽栀豉汤 D、调胃承气汤 E、通圣消毒散 9.大头瘟初起,头面红肿热痛而未成脓时,可使用下列何方外敷() A、碧玉散 B、金黄散 C、玉钥匙 D、锡类散 E、珠黄散

10.下列何药不是“三黄二香散”的组成药() A、黄连 B、黄芩 C、大黄 D、黄柏 E、没药 11.壮热,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肌肤丹痧显露,舌红赤有珠状物突起,苔黄燥,脉洪数。其辨证是() A、卫营同病 B、邪在卫分,波及营分 C、气分热毒波及营分 D、气血两燔 E、气营血证候俱全 12.壮热,汗多,口渴,烦躁,咽喉红肿糜烂,气道阻塞,声哑气急,丹痧密布,赤紫成片,舌绛干燥,遍起芒刺,状如杨梅,脉细数,其治疗最适宜的处方是() A、普济消毒饮 B、清咽栀豉汤 C、黄连解毒汤 D、清瘟败毒饮 E、凉营清气汤 13.下列哪组药物是普济消毒饮组方成分() A、黄芩、大黄 B、黄柏、黄连

寨卡病毒培训试题带答案

遵义市传染病医院寨卡病毒病培训试题 科室: 姓名: 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5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 3、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4、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酌情服用解热镇痛药。 5、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6、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寨卡病毒病的可能传染源。 7、蚊媒传播为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二、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4分) 1、寨卡病毒病潜伏期可能为(B) A.3-7天 B.3-12天 C.7-12天 D.14天 2、寨卡病毒病疫情高峰多出现在(B)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3、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后,孕导致新生儿(A) A.小头畸形 B.肝损害 C.心脏疾病 D.肾功能异常 4、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 A )进行鉴别诊断。 A、基孔肯雅热 B、鼠疫 C、霍乱 D、中东呼吸综合症 5、对急性期病例必须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蚊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C),且应持续到发热症状消退。 A、5天 B、3天 C、7天 三、多项选择题(共20分,每题5分)

1、埃及伊蚊主要分布于我国( BDF )。 A.江西省 B.海南省 C.广西省 D.广东省 E.陕西省 F.云南省 G.湖北省 H.河北省 I. 山西省 2、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于我国(EHI)的广大区域 A.江西省 B.海南省 C.广西省 D.广东省 E.陕西省 F.云南省 G.湖北省 H.河北省 I. 山西省 3、寨卡病毒病的临床表现有(ACDFG) A.发热 B. 流涕 C.皮疹(多为斑丘疹) D.关节痛 E.咳嗽 F.肌肉痛 G.结膜炎 4、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AD )并发症。 A. 神经系统 B.心血管 C.肝脏系统 D.自身免疫系统

温病学总结

温病学 第一单元绪论 1、温病名称的最早记载――《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2、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认为温病的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厉气” 3、明末吴有性编著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部温疫病专著――《温疫论》 4、清代温病四大家:叶桂(叶天士),薛雪(薛生白),吴瑭(吴鞠通),王土雄(王孟英) 5、叶天士蓍《温热论》,被誉为“温热大师”,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理论和“辨舌验齿、”“辨斑疹白培” 6、薛生白蓍《湿热病篇》,对湿热之邪在上、中、下三焦的辨证和治疗进行了系统论述。 7、吴鞠通蓍《温病条辨》,形成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论治体系。 8、王孟英著《温热经纬》 9、清代喻昌(字嘉言)蓍《尚论篇?详论瘟疫以破大惑》 第二单元温病的概念 一、温病――是由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二、范围:风温,温热,温疫,温毒,暑温,湿温,秋燥,冬温,温疟《温病条辨》 三、分类: 1、温热类温病:风温、春温、暑温、秋燥、大头瘟、烂喉痧、暑燥疫 治疗应以清热保津为原则 湿热类温病:湿温、伏暑、湿热疫、霍乱 治疗重在化湿透热。 2、根据发病特点分:新感温病和伏邪温病 四、温病特点: 1、有特异的致病因素――温邪 2、多具传染性、浒性、季节性、地域性 3、病程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4、临床表现具有特殊性 第三单元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一、病因:感受了外来的温邪 1、共性:从外感受;性质属热;致病迅速;季节相关;病位有别 2、各性 (1)风热病邪:多发生于冬春季节,先犯肺卫;易伤肺胃阴津;病情变化迅速 (2)暑热病邪:发病可径犯阳明;易于耗气伤津;易致闭窍动风;夹湿邪为患 (3)湿热病邪:起病较缓,传变较慢,病势缠绵,易于复发;病位以脾胃为主;易困遏清阳,阻滞气机 (4)燥热病邪:病位以肺为主,初起以肺卫见症为主;易致津液干燥,在病之初起时即可有较明显的津液干燥的表现 (5)温热病邪:病初即导致里热证;病情较重而易闭窍、动风、动血;易耗伤阴液,后期多肝肾阴伤。 (6)温毒病邪:具火热之性,致病具有局部红肿热痛的特点;攻窜流走,外窜经络、肌腠,上冲头面,下注宗筋、阴器;蕴结壅滞 (7)疠气病邪:致病为强,众人触之即病;多从口鼻而入,有特异的病变定位;具有强烈的传染性,易引起流行;为病严重,病情凶险;致病有种属的选择性。 二、发病类型 1、新感温病:初起邪多在表,一般无里热证,以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苔薄

寨卡病毒培训试题及答案.doc

寨卡病毒病诊疗防控培训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4分) 1.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疾病。 2.寨卡病毒于1947年首次在(乌干达)从恒河猴体内被发现。 3.(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 源。 4.(蚊媒传播)是寨卡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我国与传播寨卡病毒有关的伊蚊种类主 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5.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 痛)、(非化脓性结膜炎)等。感染寨卡病毒后,约80%的人为隐性感染,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重症和死亡病例少见。 6.寨卡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系统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 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7.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3—12)天。 8.寨卡病毒病最佳预防方式是(防止蚊虫叮咬)。 9.寨卡病毒尚无针对该病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寨卡病毒 病通常症状较轻,在排除登革热之前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10.寨卡病毒病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应当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二、单选题:(每题10分) 1. 寨卡病毒对以下哪种消毒剂敏感?( E ) A.70%乙醇 B.1%次氯酸钠 C.脂溶剂 D.过氧乙酸等消毒剂 E.以上都是 2.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现寨卡病毒病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于( A )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各县(区)内出现首例病例,暂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求在(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报告。 A.24 、 2 B.48 、6 C. 12 、 2 D.24 、 4

温毒类温病考点练习解析

温病学第三单元温毒类温病 一、A1 1、温毒类温病的多发季节是 A、春夏 B、春秋 C、夏秋 D、冬春 E、冬夏 2、大头瘟毒盛肺胃的病机是 A、温病后期,水不涵木,虚风内动 B、热入心包,炼液成痰,痰热闭窍 C、温病日久,真阴耗伤,邪少虚多 D、肺胃热毒充斥,攻冲头面 E、烂喉痧邪毒化火,燔灼气营(血) 3、治疗烂喉痧毒燔气营证首选 A、三石汤 B、蒿芩清胆汤 C、普济消毒饮 D、凉营清气汤 E、薛氏五叶芦根汤 二、B

1、A.清热解毒,疏风消肿 B.气营两清,解毒救阴 C.轻清芳化,清涤余湿 D.清暑化湿,宣通三焦 E.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1>、大头瘟毒盛肺胃证的治法是 A B C D E <2>、烂喉痧毒燔气营证的治法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温毒类温病是温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温毒病邪引起,包括大头瘟、烂喉痧等疾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 【考点“温毒类温病”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51,精品文档】 2、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头瘟毒盛肺胃的病机是:肺胃热毒充斥,攻冲头面。温病后期,水不涵木,虚风内动为温热类温病阴虚动风证的病机;热入心包,炼液成痰,痰热闭窍为温热类温病热陷心包证的病机;温病日久,真阴耗伤,邪少虚多为温热

类温病真阴耗竭证的病机;烂喉痧邪毒化火,燔灼气营(血)为烂喉痧毒燔气营(血)证的病机。 【考点“温毒类温病”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52,精品文档】 3、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治疗烂喉痧毒燔气营证,选用方药凉营清气汤。三石汤用于暑湿弥漫三焦证;蒿芩清胆汤用于暑湿郁阻少阳证;普济消毒饮用于大头瘟毒毒盛肺胃证;薛氏五叶芦根汤用于温病后期余湿留恋证。 【考点“温毒类温病”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53,精品文档】 二、B 1、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大头瘟毒盛肺胃证的治法为清热解毒,疏风消肿。气营两清,解毒救阴为烂喉痧毒燔气营证的治法;轻清芳化,清涤余湿为温病后期余湿留恋证的治法;清暑化湿,宣通三焦为湿热类温病暑湿弥漫三焦证的治法;清泄少阳,分消湿热为暑湿郁阻少阳证的治法。 【考点“温毒类温病”解析】 【宝岛优品101483355,精品文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烂喉痧毒燔气营证的治法气营两清,解毒救阴。清热解毒,疏风消肿为大头瘟毒盛肺胃证的治法;轻清芳化,清涤余湿为温病后期余湿留恋证的

温病学名词解释40题

名词解释 [TX|名词解释][PZ|绪论][KD|温病学的定义][ND|易] 1.温病学 [答案]温病学是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临床学科。也就是认识和防治温病的学说。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 [TX|名词解释][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中] 2.伏寒化温 [答案]冬季感受寒邪,当时未发病,寒邪内郁日久化热,至春从内而发温病。 [TX|名词解释][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易] 3.温病学派 [答案]继承并发展了张仲景《伤寒论》的学术观点,对温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较深刻认识而逐步形成的一个较为完整的学术体系。 [TX|名词解释][PZ|绪论][KD|温病学发展史][ND|中] 4.寒凉派 [答案]金元时代医学上的学派之一。其代表人物刘河间认为疾病多因火热而起,倡“六气皆从火化”之说,治疗上主张以用寒凉药为主,后世称为寒凉派。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中] 5.伏邪温病 [答案]凡感受外邪,过时而发,初起病发于里,以里热证为主的温病。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易] 6.新感温病 [答案]凡感受当令之邪,感而即发,初起病发于表,以表热证为主的温病。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定义][ND|中] 7.温病

[答案]是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概念][KD|温病的分类][ND|难] 8.温毒 [答案]一为病因,系指温热毒邪而言;一指病名,指感受温热毒邪而引起,除具有一般急性热病的临床见证外,还具有局部红肿热痛、溃烂,或肌肤有显著的斑疹等特征。 [TX|名词解释][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特点][ND|易] 9.风热病邪 [答案]具有风热性质的外感病邪。 [TX|名词解释][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特点][ND|易] 10.暑热病邪 [答案]具有暑热性质的外感病邪。 [TX|名词解释][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特点][ND|中] 11.湿热病邪 [答案]具有湿热性质的外感病邪。 [TX|名词解释][PZ|病因与发病][KD|病邪特点][ND|难] 12.疠气 [答案]又名戾气,是一种性质暴戾,来势凶猛,致病急剧,传染性极强,可引起大流行的温邪。 [TX|名词解释][PZ|温病的辨证][KD|卫气营血辨证][ND|难] 13.卫气同病 [答案]指温邪由表入气分,而卫分之证未解的证候,或温邪同时侵犯卫表和气分,而同时见有卫分证和气分证的证候。

寨卡病毒病试题答案(医博士)

医博士2016年寨卡病毒病答案 寨卡病毒病(一)ABAED ? 1.寨卡病毒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伊蚊叮咬 o B、母婴传播 o C、血源传播 o D、性传播 o E、空气传播 ? 2.寨卡病毒病的高危易感人群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人群普遍高危易感 o B、孕妇 o C、儿童 o D、老人 o E、婴儿 ? 3.黄病毒的灭活时间是(20)答案不确定 o A、60℃30分钟 o B、50℃30分钟 o C、60℃20分钟 o D、30℃30分钟 o E、60℃100分钟 ? 4.寨卡病毒的形态(20)答案不确定

o A、杆形 o B、梭形 o C、蝌蚪形 o D、椭圆形 o E、球形 ? 5.关于寨卡病毒病传染源的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主要传染源是患者、隐性感染者 o B、ZIKV感染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也是主要的传染源 o C、可能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D、主要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 o E、病毒血症≤10天 寨卡病毒病(二)ADBEC ? 1.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临床表现的说法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约80%的人为显性感染 o B、仅有20%的人出现临床症状 o C、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 o D、重症与死亡病例罕见 o E、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小头畸形 ? 2.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为多少天(20)答案不确定 o A、3-7天 o B、3-9天

o C、7-12天 o D、3-12天 o E、14天 ? 3.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的治疗描述错误的是(20)答案不确定 o A、寨卡病毒病通常相对温和,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o B、在登革热被排除之前尽量给予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治疗 o C、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 o D、发病第一周内,实施有效的防蚊隔离措施 o E、对感染寨卡病毒的孕妇,建议每3-4周监测胎儿生长发育情况 ? 4.寨卡病毒病主要与登革热和()进行鉴别诊断(20)答案不确定 o A、结核病 o B、鼠疫 o C、霍乱 o D、中东呼吸综合征 o E、基孔肯雅热 ? 5.寨卡病毒预防时,如果从寨卡流行区归来,多长时间内避免献血(20)答案不确定 o A、2天 o B、3天 o C、4周 o D、5周 o E、6周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与防护CAABA

2019-2020中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2020中考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2.2016年巴西爆发了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寨卡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寨卡病毒是该病的病原体 B.寨卡病毒不是生物,没有遗传物质 C.该病的传播途径与流感相同 D.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杀灭伊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 错误的是() A.图中的虫和鸟属于消费者 B.植物的枯枝落叶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 C.若消灭所有的虫,则更有利于原有生态平衡的维持 D.作为生态系统,图中尚缺少阳光等非生物成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 4.当人体皮肤擦破出血时,血液中的_________可促进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防止血液过多流失,形成的血凝块还可阻止病菌的侵入,这种免疫机制属于 _________免疫.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3分) 5.敌百虫是一种杀虫剂,有资料显示:“少量残留在土壤中的敌百虫,能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某同学为验证此说法,设计了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农田里取适量的土壤,将其均分为甲、乙两组,将甲组土壤进行灭菌,乙组不灭菌; ②配制适宜浓度的敌百虫溶液,等分两份,并分别与甲、乙两组土壤混合均匀,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且适宜的环境下; ③一段时间后,取样检测甲、乙两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并进行比较;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对甲、乙两组土壤进行不同的处理,目的是为了_________.(2)步骤②将两组土壤分别放在相同的无菌环境中而不是自然环境中,原因是_________. (3)若微生物能分解敌百虫,则可预测步骤③中甲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_________乙组土壤中敌百虫的浓度.

温病学题[1]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学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何特征? 2.温病学成长阶段主要医家的学术观点是什么? 3.刘河间和王安道对温病学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4.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温病学形成阶段? 5.吴又可、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各自的代表著作及学术成就有哪些? 【第一章】温病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 1.温病病理演变的规律性是什么? 2.温病有哪些特殊的临床表现? 3.试述温病的范围,界定它有何意义? 4. 现代医学疾病中哪些疾病名可归于温病的范围? 5.温病的分类依据有哪些?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6.温病与广义伤寒及狭义伤寒的关系是什么? 7.温病与温疫有什么区别?其意义如何? 8.温毒的病变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温病的病因与发病 复习思考题 1.温邪的共性有哪些? 2.风热、暑热、湿热、燥热病邪及温热病邪、疠气各自的致病特点是什么? 3.湿热病邪病变为什么以中焦脾胃为中心? 4.温病发病的三大因素及两种感邪途径是什么? 5.新感温病与伏邪温病如何鉴别? 【第三章】温病的辨证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卫气营血辨证纲领的形成。 2.卫气营血分证的病理特点与辨证要点各是什么? 3.影响卫气营血证候传变的四大因素是什么? 4.试述三焦辨证的病理与辨证要点,在临床上有何意义?【第四章】温病常用诊法 复习思考题 1.温病各种发热类型的表现特征及其病机是什么? 2.温病出现大汗的病机有几种? 3.试述温病各种神志异常的病机及临床表现? 4.实风内动与虚风内动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法方药的比较。 5.对温病重症患者血压观测的方法与意义是什么? 6.辨斑疹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7.如何理解“斑为阳明热毒,疹为太阴风热”含义?10.白的形态及其治则是什么? 11.舌苔之薄白而腻、白厚而腻、白厚而干燥、白腻而质红绛、白霉苔及黄白相兼、苔黄腻、苔黑腻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12.舌质之纯绛鲜泽、镜面舌、绛而不鲜干枯而萎及杨梅舌猪肝舌的病变机理各是什么? 【第五章】温病的治疗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温病祛邪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散血”与“治上焦如羽,治中焦……不沉”治疗原则的含义?3.如何理解温病扶正的重要性? 4.泄卫透表法、清解气热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清营凉血法、滋阴生津法各自的具体治法及其代表方剂是什么? 5.应用泄卫透表法、祛湿清热法、通下逐邪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6.泄卫透表法、通下逐邪法及滋阴生津法的现代药理作用有哪些? 7.如何理解温病养阴的重要性? 【第六章】温病的预防 复习思考题 1.试述温病预防思想的现实意义。 2.温病的三大预防方法是什么? 【第七章】温热类温病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风温?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2.风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3.风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4.春温的概念是什么?其病因病机是什么? 5.春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6.春温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7.什么是暑温? 8.暑温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9.如何理解“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再用酸泄酸敛”? 10.暑温治则是什么? 11.什么是秋燥? 12.秋燥的诊断要点有哪几个方面? 13.如何理解“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14.秋燥治则是什么? 15.“风热犯卫”的主症、治法及方药(方名、药物组成及剂量)是什么?

中考模拟试卷科学卷

2016年中考模拟试卷科学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80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8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时,必须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校名、姓名和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4.考试结束后,上交试题卷和答题卷。 5.本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C:12,O:16 ,Na:23,Mg:24,Al:27,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改编】1.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验证氧气能支持燃烧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B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生成碳酸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1/3体 积的滴有酚酞的水,振荡 C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 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向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所得的溶 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 D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 含量的不同 常温下,同时分别向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 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饱和澄清石灰水,振 荡 2.【改编】非整数比化合物Fe0.95O,其晶体结构与NaCl相似,但由于铁氧离子个数比小于 1:1,故晶体存在缺陷。Fe0.95O可表示为(▲) A.Fe+20.45Fe+30.50O B.Fe+20.85Fe+30.10O C.Fe+20.15Fe+30.80O D.Fe+22Fe+3 O 3.【改编】为了了解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假如宇宙飞船能将火星土壤带回地球,我们可将火星土壤放入一个密闭的箱子里,然后向箱内通入混合气体(彻底除去微生物),并添加无机盐和有机营养物质。接着我们可以通过测定气体的成分比例是否发生变化来得出判断。这一实验是基于什么假设进行的?(▲) A.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繁殖B.具有生命的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 C.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植物D.火星上的生命一定是单细胞的生物 4【原创】.非洲的埃博拉疫情还没有完全结束,美洲就出现了一种虫媒病毒的暴发流行,这种虫媒病毒为寨卡病毒。2014年2月,智利在复活节岛发现了寨卡病毒感染的首位本土病例。2015年5月,巴西开始出现寨卡病毒感染疫情。截止2016年1月26日,有24个国家和地区有疫情报道,目前欧洲多国也有报道,有蔓延全球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寨卡病毒细胞结构很简单,没有细胞核 B. 侵入人体的寨卡病毒属于抗体 C. 寨卡疾病是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造成的疾病 D. 用杀虫剂杀死携带病毒的蚊虫是防止传染病流行的控制传染源的措施 5.【改编】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

温病学题库说课材料

温病学题库

第一章绪论-----------------------------------------------------------------(3) 第二章温病的概念-------------------------------------------------------(12) 第三章温病的病因病机-------------------------------------------------(22) 第四章温病的辨证-------------------------------------------------------(35) 第五章温病常用诊法----------------------------------------------------(53) 第六章温病的治疗-------------------------------------------------------(78) 第七章温病的预防-------------------------------------------------------(97) 第八章风温--------------------------------------------------------------- (102) 第九章春温-----------------------------------------------------------------(119) 第十章暑温-----------------------------------------------------------------(138) 第十一章湿温-----------------------------------------------------------------(152) 第十二章伏暑-----------------------------------------------------------------(164) 第十三章秋燥-----------------------------------------------------------------(172) 第十四章大头瘟--------------------------------------------------------------(181) 第十五章烂喉痧--------------------------------------------------------------(186)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的医家是:() A.王孟英B.叶天士 C.余师愚D.吴鞠通 2.余师愚的代表著作是:()

温病学名词解释+简答

温病学名词解释 温病学:指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的一门临床基础学科。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具有熱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 温邪:外邪中属温热性质的一类病邪,是温病的致病因素。 天受:指通过空气传播 传染:指通过直接接触 瘟疫:指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 逆传:温邪由上焦手太阴肺不传于胃而直接传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过程,是温病的传变形式之一。 心中憺憺大动:心跳迅速而有空虚感。 文库瘛瘲:瘛,屈曲;瘲,弛张;指四肢时伸时缩,抽动不止的证候表现。 透热转气:是指温邪入于营分时,不可一味地清营养阴,而应在其中辅以清气之品,使热邪从营分转出气分而解. 白?:指在湿热类温病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 日脯潮热:指热势于下午益甚。日脯,即申时,相当于下午3-5点。身热不扬:指身热稽留而熱象不显,初扪皮肤不觉热,久扪时感体温升高。 战汗:指在温病的发展过程中,突见肢冷爪青,脉沉伏,全身战栗继而全身大汗淋漓的表现。 神昏谵语:神昏,指神志昏迷,不能识人,呼之不应;谵语,指语无

伦次。神昏谵语往往并见,故昏谵并称。 昏聩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昏迷不语,属于神志异常中最严重着。神志如狂:指昏谵躁扰,狂乱不安。 神志昏蒙:指神志不清,时清时昧,似清似昧,或时有谵语,呼之能应。 痉厥:痉,指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之证,厥,一般包括昏厥和肢厥,昏厥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肢厥指四肢逆冷或不温,,轻者到踝腕,重者逆冷可过肘膝。 燥干清窍:是气分的一个特殊病证。燥热病邪化火上炎,干犯头面清窍,引起目赤,咽痛,龈肿,耳鸣的病证,俗称上火。 内闭外脱:邪气内闭,气机不通,阴阳气不相顺接,则可出现正气外脱。 暑瘵:是暑热毒邪入血分,壅积于肺,损伤肺络,引起骤然咳嗽,咯血的病证,状如痨瘵,属暑温类证。 风温:指感受风热病邪,初起以肺卫表热证为主要证候的急性外感热病。 热结旁流:是阳明腑实证的一种表现,由于燥尿与邪热搏结与肠道,肠道液体从燥屎孔隙中渗下流出,表现为纯利恶臭稀水。 逆传心包:逆传是相对顺传而言,一般讲“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不从外解,可顺传阳明气分,若失治误治或心气素虚,或病邪过烈致邪热内陷心包,出现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等症候。 春温:感受春季温热病邪引起的,初起即见里热炽盛证候的一-类急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