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及答题纸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及答题纸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及答题纸
高三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及答题纸

xxxx 年11 月期中考试

高三历史试题(B)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

第I 卷4 页为选择题,50 分;第II 卷4 页为非选择题,50 分;共100 分。考试时间为100 分钟。

2.答第I 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 ?第n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答案不能写在试卷上。

第I 卷(选择题,共50 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治国初期的中央王国有资格但无手段控制或管理自身直辖领土之外的任何一片较大地区,于是与各地方首领签署封建

契约式协定,以求至少在名义上扩大中央王国的权威。”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皇帝制

D .三省六部制

2. 自秦始设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主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

总之,所以稳当。”这里的“我朝”指的是

A .汉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3. 在平民的强烈要求下,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该法体现了罗马人的

A .公平理念

B .尚武精神

C .仁政意识

D .法治精神

4.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

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

A .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

B .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

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

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

5.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tia)—词由人民” (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

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而在于其创造的无与伦比的法律体系。这主要是因为罗马法

B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彭敦文认为: “五四运动的内涵,无论是政治方面的,还是思想方面的,都充满着多元性与

矛盾性。 ”这里的 “多元性 ”是指五四运动是 ②传播民主科学的新文化运动

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 “相反的道路 ”的实践始于

A .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C .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C .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

D .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高三历史试题(B )第2页(共8页)

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6. 有人说, 罗马帝国之所以存在那么久远,

其实并不在于其统治者如何高尚, 政治如何开明,

A ?维护了贵族利益 C ?能够调节各种社会矛盾

D ?真正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7. ①反帝爱国运动

③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④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8. 中国的革命, 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

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

B .南昌起义 D .八七会议

9. 列各项,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是

①欧共体的形成 ②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18 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

王掌握的 ,, 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

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

也有权

利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 .光荣革命成果受到挑战

B .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 .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 .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11.费城会议召开前,华盛顿说:

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强制力量的干预,哪怕是为

人们的利益而设计的最好的制度,也难以得到很好的采纳和执行。

”这表明他主张

A .维护邦联制

B .加强中央权力

C .巩固联邦制

D .保障各州的权利

12.近代资本主义各国宪法大都规定设立国家元首一职,近代英、美两国的元首都

A .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不世袭

B .直接领导政府,统帅武装力量

13. 1787年宪法是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发展成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

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14?新中国成立初,建立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其中不包括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

15. 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

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A .①④

B .②④ 16、表1

1925年部分省份国民党党员构成表

表1表明,年的国民党

A .发展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B .实行了土地革命政策

C .是多阶层组成的革命联盟

D .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17.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入最早提出的持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其作者是

A .洪秀全

B .杨秀清

C .洪仁玕

D .石达开

18.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早出现于

A .鸦片战争时期

B .洋务运动时期

C .戊戌变法时期

D .辛亥革命时期

19.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

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 众的日

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 .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 .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20. 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 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

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A ?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 ?井田制的瓦解

C ?人口膨胀的压力

D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21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 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 老板”而代之以 朝奉

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 “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徽商的谦虚

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的虚伪

22 ?—位学者形容16世纪的西班牙:

就像一张巨人之口,在吞进食物,咀嚼食物,仅仅是为

了把它送进器官,除了经过的气味和偶尔粘在牙齿上的碎屑之外,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上述“没有留下任何东西 ”主要是指

A ?没有发生价格革命”

B ?没有经受文艺复兴的洗礼

C ?没有受到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冲击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没有发展起来

23 ?据《荀子王制》记载, 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 专造于家,工师之事

也。 ”这里的“工师”是

A .官营手工业中的工匠

B .管理手工工匠的官员

C ?管理市场经营的官员

D ?掌握精巧技艺的匠户

24. 中国读书人历来 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 状元实业家”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 代工商业。这里反映

出来的社会思潮是

A .实业救国

B .工商皆本

C .重利轻义

D .重商轻农

25. 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 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

览会剪彩, 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 荣 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第口卷(材料题共5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 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 ,,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 深厚的贵族色彩,而 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 ,, 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 独制”格局泾 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 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A .光荣革命”成功

C .日不落”帝国建立

B ?君主立宪制完善 D .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4分)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里克利(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特征( 5 分)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

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3)材料一中所说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应指英国的什么政治体制?(2分)

材料四美国人在制宪会议上心里很纠结:一方面,心理上对政府权力不信任;另一方面, 现实中又有集权的需要。如何加强政府的权力、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同时又不至于侵犯到个人的权利自由呢?

――《西方代议制中“权利的制约和平衡”原则》(4)美国人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特征是什么?(4分)

(5)以上材料反映出政治制度发展怎样的趋势?(2分)

27.二战后,国际关系经历了由冷战对峙向多极化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乔治〃凯南说:“ ” 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

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它用以掩盖它腹

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

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材料二下图为二战后某次局部战争时期的宣传单。

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

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

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I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 3亿美元, 1980年时就达到了42. 2亿美元。……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

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

荡时期。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国采取的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3分)

(2)材料三的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2分)

(3)根据材料四,指出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关系出现的新变化。(2分)

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结合材料三,四,分析世界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2

分)

(4)材料二所说的旧的世界格局”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1分)此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

出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

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

精神并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 小农作为“经

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材料二根据口述资料证明,十六世纪90年代,山东一些地区有相当数量的经营地主”,用雇佣劳动力经营农场。随后,十七、八世纪中,伴随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许多小农因力农致富”而成为庶民地主”。最近,一些学者更用明清档案馆所收藏的清代刑科题本中的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农业中雇佣关系发展的证据。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材料三“(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

高三历史试题(B)第7页(共8页)

考研英语答题卡打印版

考 生 姓 名 报 考 单 位 考生编号(左对齐)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填涂说明 1. 书写部分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填写,信息点或选项 用2B 铅笔涂写,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此卡不准弄皱、弄脏或弄破,不准折叠。 3. 考试结束,将此卡、答题卡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正确涂写 错误涂写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全 国 硕 士 研 究 生 入 学 统 一 考 试 英 语 试 题 答 题 卡 2 考 生 成 绩 阅卷 教师 B 代号 考 生 成 绩 阅卷 教师 A 代号 B 节 考 生 成 绩 阅卷 教师 B 代号 考 生 成 绩 阅卷 教师 A 代号 第三部分:写作 A 节 (第51小题) 考 生 成 绩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C 节 [0][1][2][3][4][5][6][7 ][8][9] [0][1][2] [0][1][2][3][4][5][6][7 ][8][9] [0][1][2][3][4][5][6][7 ][8][9] [0][1][2][3][4][5][6][7 ][8][9] [0][1][2] [0][1][2][3][4][5][6][7 ][8][9] [0][1][2][3][4][5][6][7 ][8][9] [0][1][2][3][4][5][6][7(第52小题) [0][1][2][3][4][5][6][7][8][9] [0][1][2] [0][1][2][3][4][5][6][7 ][8][9] [0][1][2][3][4][5][6][7 ][8][9] [0][1][2][3][4][5][6][7 [0][1][2][3][4][5][6][7][8][9] [0][1][2] [0][1][2][3][4][5][6][7 ][8][9] [0][1][2][3][4][5][6][7 ][8][9] 50 49 48 47 46 [0][0.5][1][1.5][2] [0][0.5][1][1.5][2 ] [0][0.5][1][1.5][2] [0][0.5][1][1.5][2] [0][0.5][1][1.5][2]

初三历史试卷答卷纸及答案

九年级历史期中质量检测卷2012.11 (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姓名: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下面的答题表内) 1.如果你是一位考古学家,你想研究最古老的人类化石,你准备去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 2.小明在他的游记中写道:今天,我看到了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那么他到达的国家应该是 A.印度B.埃及C.希腊D.罗马 3.阿育王(古印度摩揭陀国国王)在印度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请问,按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该属于哪一种姓?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4.“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古代某国一法典的条文。该法典的实质是 A.维护该国的种姓制度 B.保障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平等 C.维护该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D.确保该国分封制的实行 5、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 “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交流频繁B.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民主政治达到极盛D.农耕文明发达 6.2008年3月24日,第29届夏季北京奥运会的圣火在希腊的雅典点燃。从历史上来看,古代希腊是: A.东方文明的摇篮B.游牧文明的摇篮 C.西方文明的摇篮D.农业文明的摇篮 7. 模仿与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 C.奴隶制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 8.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国旗上,用阿拉伯文写着:“万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 安拉的使者。”这表明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具有特殊地位的宗教是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9.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10、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出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后果,不包括 A给被征服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B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融合D对西欧地区的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 11.古代哪个国家的国王不出国门就可以游遍地中海沿岸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 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精选课件)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

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附答题卡及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两分共50分) 1.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 原始人的居住条件和生产情况同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你认为半坡氏族的住房样式和主要粮食作物应是( ) A.干栏式、水稻 B.半地穴式、粟 C.干栏式、粟 D. 半地穴式、水稻 3.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 B.舜时期 C.尧时期 D.禹时期 4. 我们说自己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 .华夏族是由黄帝和炎帝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5.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 A. 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6. 战国时期,各国都注意兴修水利。秦国蜀郡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A.郑国渠 B.白渠 C.都江堰 D.葛洲坝 7. 在我国,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铭文 D.小篆 8.失败是成功之母体现的是诸子百家观点中的( ) A儒家B道家C兵家D法家 9. 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奖励生产 D.推行县制 1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B.秦朝C.西汉 D.西晋 11.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A.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B.统治者实行仁政 C.汉初的统治者对人民有很深的感情 D.当时的人民经过起义打击了统治者12.下面发生在秦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 ) A.秦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13.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 14.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立 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15.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16.下面的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曹操B.曹丕C.刘备D.孙权 17.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A.羯族B.鲜卑族C.羌族D.匈奴 18.“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首诗评价的是 ( ) A曹操B张飞C刘备D诸葛亮 19.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是( ) ①北方战事多,南方战事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劳动力 ③北方人民给南方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④南方遍布人工运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0.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的双方是() A.前秦与东晋 B.前秦与西晋 C.北齐与东晋 D.北周与西晋 21.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羌等,有些民族,如鲜卑族,现在五十六个民族中已经没有了,这是因为它() A被其他民族融合了B迁到境外了C被消灭了D改了其他称呼 22.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这比欧洲要早( ) A.500年B.700年C.近1000年D.1900年 23.把曹魏、北魏、西晋、前秦等几个政权归属同一类的标准是( ) A.都由少数民族建立B.都曾统一过北方C.都定都洛阳D.都实行过改革并取得成功 24.下列文明成就中,促进了文化传播的是( ) A张衡发明地动仪B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C蔡伦改进造纸术D《九章算术》 25.迄今为止,我们学过的历史上的社会形态有( ) ①原始社会②奴隶社会③封建社会④资本主义社会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20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2020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一、历史背景、原因、条件、目的等 1、背景一般是指某一历史事件在什么历史情况下发生的,实质上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如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就包括四个原因和三个条件。 原因和条件其含义基本接近,但又略有不同: 其一是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 其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其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达。如:分析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在这一题中,“原因”就不能用“条件”去代替。 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 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 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 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 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 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但更侧重于有利因素,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历史原因 (一) 从原因广度上分析: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前者是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后者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原因,即人为的原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它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二)从原因深度分析: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考研英语答题卡模板(word打印版)

考 生 姓 名 报 考 单 位 考生编号(左对齐)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0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 1 ] 填涂说明 1. 书写部分用蓝(黑)色字迹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填写,信息点或选项 用2B 铅笔涂写,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 2. 此卡不准弄皱、弄脏或弄破,不准折叠。 3. 考试结束,将此卡、答题卡和试题一并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正确涂写 错误涂写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2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3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4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5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6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7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8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 9 ] 全 国 硕 士 研 究 生 入 学 统 一 考 试 英 语 试 题 答 题 卡 2 考 生 成 绩 阅卷 教师 B 代号 考 生 成 绩 阅卷 教师 A 代号 B 节 考 生 成 绩 阅卷 教师 B 代号 考 生 成 绩 阅卷 教师 A 代号 第三部分:写作 A 节 (第51小题) 考 生 成 绩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C 节 [0][1][2][3][4][5][6][7][8][9] [0][1][2]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第52小题) [0][1][2][3][4][5][6][7][8][9] [0][1][2]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 [0][1][2][3][4][5][6][7][8][9] [0][1][2][3][4][5][6][7][8][9] [0][1][2][3][4][5][6][7][8][9] 50 49 48 47 46 [0][][1][][2] [0][][1][][2] [0][][1][][2] [0][][1][][2] [0][][1][][2] 51. 50. 49. 48. 47. 46.

(完整版)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模板)注意事项

如何审题 历史非选择题是对考生综合能力的考查,任何脱离基础知识而空谈技巧的做法都无异于空中楼阁。所以,高考历史非选择题,首先是一个知识问题,其次才是解题方法问题。当然,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如果能掌握一些做题技巧,还是大有裨益的。 一、审:认真审题 认真审题是解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答题之前一定要对题目设问仔细审读,明确题目要求。 近年来的历史非选择题,一般包含五个部分: 1.解题依据:“依据材料”,“依据所学知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等。 2.答题要求:即提示回答问题的方式,如简述、说明、指出、阐述、概括、简析、简评、比较、论证、评述等。 ⑴简述: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虽说是 “简”,但答题时要所涉及的“要点”还是多多益善。(点到为止,但“点”要全面。) ⑵说明:解释清楚,解说明白;证明,论证。 (作为问答题提示语,一般取前者,下同。) ⑶指出:(用浅显的语言或专业语言)指点出来。 ⑷阐述:阐明陈述,详尽深入地说明和陈述。 ⑸概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简明扼要。 ⑹简析:简要分析。分析指把一件事物、一种现象、一个概念分成较简单的组成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跟“综合”相 ⑺简评:简要评价。评价指衡量评定人或事物 的价值或作用(解题时常用辩证法)。 ⑻比较:就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的事物辨别异同或高下。比较的形式有横向比较(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在某时刻呈现的异同)和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同一属性在 不同时刻呈现的异同)。 ⑼论证:引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用论据证明论题的真实性。论证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事实论证、理论论证、比较论证、因果论证等。 ⑽评述:评论﹑叙述。对历史“小论文式”试题而言,一般要叙述观点、论证观点、评价观点(表明态度)。 3.限定词:时间、空间、答题范围、角度等。 4.核心词:原因、背景、措施、特点、特征、趋势、变化、区别、异同、结果、意义、作用等。 5.分值:每道试题后面后标有分数,该分数实际上是在告诉考生需要“答多少”。例: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影响12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 分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8 分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及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复习计划及答题方法 高考历史已从应试型考试向能力型考试方向发展。在历史高考复习中,要从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升到能力的培养。在掌握基础知识点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准确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明确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征和掌握各个单元及各专题的知识结构,这才是重点。可进行三个阶段的复习。第一阶段进行基础复习;第二阶段理清历史线索并进行知识扩展;第三阶段综合复习,查缺补漏。 一、第一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的复习目标是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主干知识。这一阶段的核心是“回归教材”。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掌握基础知识的具体操作,强调三点: 1、少量多次的不间断学习 必须保证每天持续不断地学习,不可一曝十寒,许多天不学习历史,将大量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一两天突击完成。每天坚持不断的学习实际上是克服遗忘的最好的,也是唯一的办法。每天学习一门课程的时间不要太长,以保证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的效率。 2、加强熟读与记忆,夯实基础知识 第一阶段的复习应强化对历史教材的熟读,并牢记其中的重点内容。理解是增强记忆的秘诀。反复琢磨,是加深记忆的好办法。 ( l )通过主动地作用于教材形成记忆。历史教材中的文字表述通常可以分为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我们要在学习中去区分教材中的这些不同的成分,知识成分通常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也是高考阅卷中的“采分点”,应该准确地把握,只要能把知识成分正确地串联起来,无须拘泥于特定的说法。因此,在学习中主动地思考教材表述中的语法成分和知识成分,在这样的理解和甄别过程中,理解和记忆也就开始形成了。这种方法无疑是非常重要和有实效的一个操作手段。 我们可以看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教材中表述道: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在这句话中,可以作为采分点的内容只能是“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这三个词。可以把这样的词叫做“核心词”,这种方法也可以称为甄别和记忆核心词的方法。从上例中可以看到,经过甄别以后的记忆内容精炼紧凑,记忆量仅有原先的1/5。 ( 2 )通过复述的方法检验和强化记忆。复述知识要点的方法是强化对知识的记忆和提高再认、再现能力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复述时可以先确定一个复述的依据,以此为提纲,逐条回忆和落实。尽量不去翻看教材,实在难以回忆起来的知识点,再通过教材来解决问题。 ( 3 )其他几种方法。联想记忆方法——既注意不同阶段历史内容的纵向联系,又注意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培养一种动态时空历史观念;浓缩记忆法——抓住复杂的历史内容的主要头绪,紧扣关键性字眼,把繁杂的材料加以概括和压缩;图示记忆方法——把历史凝聚成点,化点为面,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历史试题(福建卷)(答题卡)

1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2020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福建卷】 历史·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请用2B 铅笔填涂)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8分) 1.[ A ] [ B ] [ C ] [ D ] 2.[ A ] [ B ] [ C ] [ D ] 3.[ A ] [ B ] [ C ] [ D ] 4.[ A ] [ B ] [ C ] [ D ] 5.[ A ] [ B ] [ C ] [ D ] 6.[ A ] [ B ] [ C ] [ D ] 7.[ A ] [ B ] [ C ] [ D ] 8.[ A ] [ B ] [ C ] [ D ] 9.[ A ] [ B ] [ C ] [ D ] 10.[ A ] [ B ] [ C ] [ D ] 11.[ A ] [ B ] [ C ] [ D ] 12.[ A ] [ B ] [ C ] [ D ] 13.[ A ] [ B ] [ C ] [ D ] 14.[ A ] [ B ] [ C ] [ D ] 15.[ A ] [ B ] [ C ] [ D ] 16.[ A ] [ B ] [ C ] [ D ] 17.[ A ] [ B ] [ C ] [ D ] 18.[ A ] [ B ] [ C ] [ D ] 19.[ A ] [ B ] [ C ] [ D ] 20.[ A ] [ B ] [ C ] [ D ] 21.[ A ] [ B ] [ C ] [ D ] 22.[ A ] [ B ] [ C ] [ D ] 23.[ A ] [ B ] [ C ] [ D ] 24.[ A ] [ B ] [ C ] [ D ] 25.[ A ] [ B ] [ C ] [ D ]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贴条形码区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违纪标记 以上标志由监考人员用2B 铅笔填涂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错误填涂 [×] [√] [/]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 2.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 mm 黑色签字笔答题,不得用铅笔或圆珠笔答题;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 注意事项

高考历史大题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材料题分析方法和公式 1、历史背景类=(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1)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背景=思想+科技+教育+…… 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2、历史特点类:从背景、时间、目的、过程、内容、措施、程度、范围、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 3、历史原因类: (1)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政治+经济+思想) (2)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根本原因:从历史发展趋势、生产力发展、和主观需要等方面考虑。 主观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管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进行思考; 客观原因:一般从自然或社会环境、经济状况、政治现状等方面进行思考。 4、根本原因类: 经济现象: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考虑 政治现象:从经济方面考虑; 思想文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从经济方面考虑; 5、目的、动机:→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动机:解决当前面临的种种危机或问题 (2)主要目的:实现某一方面目标,求得稳定和发展等 (3)根本目的:建立或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根本利益) 6、比较类:首先要明确比较对象(是相同、是不同、还是异同),从背景、目的、内容、结果、特点、方式、性质、影响等方面考虑;组织共同点的答案时,首先要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然后行文上为”都-----“;组织不同点的答案时,首先写出比较点的提示语,然后行文上为”A.---B---C---” 7、影响或意义类: 影响或意义=(积极+消极)(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深远影响…… ⑴经济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影响=格局+制度+体制+政权+政策+阶级+民族+…… ⑶文化影响=思想+科技+教育+文学艺术+…… 8、判断成败及原因类: ⑴判断成败依据:→直接目标→主要任务→根本任务 ⑵成败原因=(主观+客观)(经济+政治+军事+策略+……) (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⑶成败根源=(社会条件+阶级本质)(进步/局限) 9、性质分析类:任务+领导阶级+主力+手段+结果…… 10、历史评价类⑴人物评价=属性+事迹+影响(进步+局限)+结论…… ⑵事物评价=概况+性质特点+影响(进步/反动+正义/非义)+结论 ⑶观点评价=是什么(材料的观点或你的观点)+为什么(你的理由)+怎么样(对错的根源及正确的观点) 11、启示、认识类: ⑴政治=国情+领导+群众+武装+民主+法制+思想+策略+…… ⑵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客观规律+发展战略+…… ⑶文化=批判+改造+继承+发展+…… 12、开放性问答题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否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因此,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确定观点。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湖北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湖北省2019年高考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4分)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3.(4分)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4.(4分)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高中历史复习资料——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体制++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如:鸦片战争背景: (一)国内:1、经济: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土地集中。2、政治:①腐败:官场+军队+财政②阶级矛盾。3、思想:愚昧自大。 (二)国际:1、经济:工业革命→市场原料。2、政治:资本主义扩张。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如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一)国内:①经济: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相对落后、生活贫困②政治:沙皇专制、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政党成熟、力量对比变化等③思想:列宁主义指导。 (二)国际: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等。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如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广度分析: (一)内因: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统一的市场等②政治:美利坚民族形成、资产阶级、种植园主阶级形成等③文化:统一的文化、民族意识觉醒等。 (二)外因:①英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②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

2012上海历史会考试卷及答案

2012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考试分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制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距今1万年前后,人类历史实现了第 一次伟大的经济革命。这场“革命”是 A 采集渔猎 B 打制石器 C 人工取火 D 农业耕作 2.“光荣属于罗马”代表了西方人对古罗 马无法释怀的感念。罗马为世人留下的 “光荣”遗产是 A 民主政治 B 法治精神 C 军事征服 D 哲学思想 3.8世纪上半叶,促进西欧封建制度发展, 加速自由农民农奴化进程的是 A 采邑改革 B 城市复兴 C 庄园解体 D 商品经济发展 4.“重商主义”、“君主专制”、“人文主义”这些概念反映了西欧哪一时期的特征? A 6~8世纪 B 11~12世纪 C 15~16世纪 D 17~18世纪 5.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就必须了解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下列符合文艺复兴“时代精神”的艺术品是6.商朝历史较夏朝更为可信,最主要的依据是 A 神化传说 B 甲骨卜辞 C 史籍记载 D 口述史料 7.“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 A 天命史观 B 循环史观 C 英雄史观 D 进步史观 8.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军功爵制 C 九品中正制

高考历史全国卷1各类题目答题技巧

高考历史全国卷1各类题目答题技巧总结 广东省高州市第二中学黎新成 1.选择题总结: (1)要看材料,不要受课本的影响。 (2)材料讲什么就选什么 (3)假设倒推: ①首先假设四个答案都是对的,一个一个答案跟材料对比,材料说到的就对,材料没有说到的就错。 ②或者假设四个答案都是错的:(相对容易)一个一个答案对比,材料说到就对,材料没有说到的就错。 (4)绝对化的选项大多是错误的选项 (5)注意把握选项的正反两方面,以材料为准,要在材料中找到依据,有依据就选,没有依据就不选(促进了还是阻碍了、有利于还是不利于、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直接还是间接、改变了还是不变等等)(6)不能概括完整材料的选项不能选。选择题有多句材料的,要从整体把握材料主旨,不能单就其中一句说话得出答案。 (7)多个选项正确的前提下,选本质选项(一般是关系到生产力、生产关系、制度、性质等选项) (8)没有时间和数据证明的或者没有数据比较的不能选(开始、主要、主导、主流、深入人心、普遍、深远影响、持续、已经等)(9)把握选项的关键词,把选项的关键词分成几部份,一一去对材料,材料都有说到就选,材料没有说到的就不选。

2.材料题41题总结: (1)概括类的题目不能出现:时间,地点,人物,数字,符号、官职等(高度浓缩)一句话一个意思。不能照抄材料 (2)原因影响类题目:第一种方法,(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结合通史内容(历史阶段特征),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外交、社会等。第二种方法,材料一句说话概括一个意思。 (3)比较类题目(比较异同): ①两段材料对比,结构基本一样,第一段材料说的内容第二段材料基本相同或相反,一句话一个意思(简单) ②历史要素的比较(难):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比较什么方面的情况下,把抽象内容具体化为历史要素,一般就是比较下面几方面(原则:比大不比小):时间、地点、人物,(小) 原因、背景、过程、内容、措施、结果、影响、意义、作用、性质、地位、特点(大) (4)认识启示类: ①认识:对事物客观描述或概括。(背景、原因、特点、性质、地位、影响、作用、意义) 表述句式:****是****** ②启示:在认识基础上的启发,表述句式:***要*****,***应该***** 3. 小论文题42题总结:(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小论文,要拿高分必答与主题有关的原因和影响)

上海浦东含答题纸和答案高一下期末历史卷

上海浦东含答题纸和答案高一下期末历史卷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回答必须按规定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概无效。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并留下了足够的答题空间,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要错位。 一、选择题(共80分,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代表该答案的选项字母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没有分数。) 1. 下列作为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其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 胡夫金字塔 2.右图是印加人建造的库斯科城城墙遗址,该遗址位于 A.印度 B.加拿大 C.中美洲 D.南美洲 3.在世界古代史上,曾一度推崇和践行民主制度的地区是 A.埃及 B.罗马 C.雅典 D.阿拉伯

4.下列有关中世纪西欧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中世纪 A.源于罗马帝国建立 B.终于罗马帝国灭亡 C.王权始终高于教权 D.封建制度形成发展 5.从存续时间看,最后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军事封建大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奥斯曼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 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正是由于文字的发明及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据此论断,中国进入文明时代应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7.右表是小明同学以“王朝的历史贡献”为主题所作的读史笔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及主观题答题思路

高中历史高考历史解题技巧及主观题答题思路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三看三思”的方法 审题干“三看”: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看关键词语,明确内涵外延。 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时限。搞清历史现象 的横向、纵向的历史空间和阶段特征,明确题目的时间范 围和空间。 三思:思是否符合史实;思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思是 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特别要注意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诸如生产力观点、经 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观点、阶级斗争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 矛盾等,以这些理论观点为指导,再进行论证和分析。 二、非选择题解题的“五步法” 1.先仔细研究问题,准确把握问题的要求。 2.带着每一个问题认真阅读题目所给的相关材料,正确、全面理解材料含义,边阅读材料,边把与该问题有关 的关键字、词、句,甚至标点符号,分值都勾画出来。 3.分层,材料越长,越要处乱不惊,要一层一层来找 层意,就是找段句号的关联句,每个段句号就是一个意思,每个关联词的转折和并列就是另外一层意思或者两个意

思的构成,这样就会清楚,有很大的得分效应。 4.回忆所学过的有关史实,观点及方法,根据问题的 要求,分析材料,提炼观点。 5.归纳整理,以简炼准确的文字去表述。 三、非选择题万能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 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 诸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 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