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专项训练及答案(Word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结构和使用方法归纳出来的条例,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

B. 《桃花源记》中“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这是借用人的特征来指一类人的手法,例如“布衣”指平民。

C. 明清的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取中者即为秀才,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小说《范进中举》中范进参加的应是会试。

D.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作者宋濂,宋代文学家,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答案】 D

【解析】【分析】D“宋濂,宋代文学家”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宋濂是明代文学家。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考生要在平时注意课本内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B. 范仲淹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世称“范文正公”。

C. 艾青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D. 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D. “家君”属于谦称,“尊君”属于敬称。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

A. 张孝祥

B. 辛弃疾

C. 苏轼

D. 柳永【答案】 D

【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4.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变中见真谛。鲁迅的《故乡》通过闰土的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现实。

B. 成语“温故知新”“扑朔迷离”“水落石出”分别出自《论语》、北朝民歌《木兰诗》、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C. 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D.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

【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 “水落石出”不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是出自欧阳修的《岳阳楼记》。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5.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 《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 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有误,伛偻、黄发代指老人,提携、垂髫代指小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

是动词。

C. 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 韵脚可平可仄”有误,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铭、说、记、表”等都是文体的标志,无论叙事、抒情、写景,都是为了表达观点。

B. “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C.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现宝,上联尾字用仄声,下联尾字用平声是最基本的定则。

D. 中国传统戏曲脸谱的各种颜色有不同的代表意义,如关公的红色脸谱代表忠义。

【答案】 A

【解析】【分析】A项有误,都是为了表情达意,不仅为了表达观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比照辨析正误。

8.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战国策》是西汉左丘明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整理编辑而成的史书。

B.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C.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驳论文,选自鲁迅的《且介亭杂文》。

D. 《我的叔叔于勒》《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作家莫泊桑都德。

【答案】 A

【解析】【分析】A.《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而成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的掌握情况。考生在平时注意对课内注释多留心,多记忆,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辨析。

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通常情况下,一篇说明文只能用一种说明顺序。

B. “唐宋八大家”中,唐代有两位,他们是韩愈、杜牧。

C. “岩石在最初形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该句的主干是:书页平卧。

D. “诗经六义”中的“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答案】 D

【解析】【分析】A项,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有时候会综合运用以上三种说明顺序。

B项,唐宋八大家里面有两位是唐代的,他们是韩愈和柳宗元。

C项,该句的主干是:岩石平卧。

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0.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答案】 C

【解析】【分析】C项有误,年龄的称谓:垂髫:三四岁八九岁;“始龀”,指小孩七八岁换牙期;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期颐:100岁。所以从小到大的排列应该是:“始龀”、“弱冠”、“而立”、“不惑”、“耄老”。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11.中国国学博大精深,是一代又一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作为华夏子孙,你知道下面这些问题的答案吗?

(1)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________。(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写宝玉对黛玉的第一印象,其中“靥”是指________。

(3)我国古代对于年龄有很多独特的称呼,其中女子十五岁被称为“________”。

(4)我们常说的“鸿雁传书”源自于历史故事________。

(5)“沉鱼落雁”这一成语中“沉鱼”是指西施,“落雁”是指四大美女中的________。

【答案】(1)妻子生了男孩

(2)酒窝

(3)及笄

(4)苏武牧羊

(5)王昭君

【解析】【分析】(1)弄璋,汉族民间对生男的古称.古人把璋给男孩玩,希望他将来有玉一样的品德.旧时常用以祝贺人家生男孩.

(2)“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中的“靥”即酒窝儿。

(3)女子十五岁被称为:及笄

(4)“鸿雁传书”源自于苏武牧羊的典故

(5)此题考查了对四大美女常识的识记.此题答案为:王昭君

故答案为:(1)妻子生了男孩

(2)酒窝

(3)及笄

(4)苏武牧羊

(5)王昭君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积累及识记能力。文化常识内涵十分丰富,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所以,更显示出它的复杂性。答此题学生要注意平时的识记积累。例如: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四大美女享有“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的美誉。“闭月”,是述说貂蝉拜月的故事。“羞花”,说的是杨贵妃观花时的故事。“沉鱼”,讲的是西施浣沙时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12.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又名《巨人三传》)和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都是精彩的传记作品。

B.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均选自西汉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用设喻阐述道理是此书的一大特色。

C.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这种传统对联张贴时,上下联分居右左,上联末尾字用平声,下联末尾字用仄声。

D. 谦称多为表示自谦的称呼,如“卑职、愚、不才、鄙人”等;尊称多为表示尊敬的称呼,如“大兄、子、贤弟、先生”等。

【答案】 C

【解析】【分析】C.错误,对联尾字为“仄起平落。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13.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主张。我们已经学了韩愈的《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 艾青因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争取胜利美好愿望,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这两首诗歌都是自由体诗的代表。

C. “迁谪”是贬官的意思。“迁”是指官职的变化,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那么“右迁”指的就是升官。

D.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周树人的《且介亭杂文》,这是一篇驳论文,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后,作者发出了中国人当自强自信的呐喊。

【答案】 A

【解析】【分析】A“韩愈的《小石潭记》”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1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入大荒流”“长河落日圆”中的江、河指的是长江和黄河。

B. 范进进学回来,中了举人,接下去要参加的是会试。

C. 《战国策》《史记》《左传》分别是中国传统史书体裁中的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史书。

D.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与美国欧·亨利、俄国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B.有误,范进参加乡试中了举人。

故答案为:B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5.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确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中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降妖,最后红孩儿被降服,做了善财童子。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东晋时期的诗歌305首。

C.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指代儿童,原因是古代儿童营养不良,头发就显得发黄而纤柔。同样,“总角”“弱冠”也指代童年。

D. 《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活了18年,小说通篇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故事。

【答案】 A

【解析】【分析】A.正确。

B.《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C.“黄发”指代老人,“垂髫”才指儿童;“弱冠”是指二十岁,不是童年。

D.是28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辩论是“智商”的交锋,也是“情商”的考验。站在辩论场上进行唇枪舌战时,既要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也要保持良好的仪态风度

B.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就是俗称的“阳历”。

C.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当友人怒骂“非人哉”时,七岁的陈元方回应“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针锋相对的应对典型。

D. “宋词”是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按风格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答案】 B

【解析】【分析】B项错误。“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文中的纪年历法,是我国长期采用的一种传统历法,是帝王年号纪年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和考查对口语交际知识的掌握。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17.下面是彤彤在“走近汉字”探究活动中,通过不同途径搜集到的资料。请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材料一:丰子恺先生在《书法略说》中说:“世界各国的文字,要算我们中国字为最美术的。别国的字,大都用字母拼合成,长短大小,很不均齐。只有我们中国的字,个个一样大小,天生成是美术的。”

材料二:成熟汉字约形成于夏商之际,而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的童年时期。中国古代一切思想观念、文化、文明都通过汉字这一载体才传布久远,保留至今。

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汉字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文化符号,将使中国的文化传播更为有效,让世界更快更好地认识中国。

(1)通过对图表的分析,你能得出怎样的探究结论?

(2)下面哪本书对完成这次探究活动最有可能提供帮助?()

A.《左传》

B.《说文解字》

C.《朝花夕拾》

D.《论语》

(3)班级组织“走近汉字”主题演讲会,如果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要求:①符合“走近汉字”主题;②不少于60字。

【答案】(1)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汉字具有美感;汉字是表义文字。

(2)B

(3)略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从图表中得出结论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认真观察表格中出现的文字和数据,结合表格的主题,即可作答。分析图表中的汉字可知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2)本题考查把握古代典籍内容,根据探究活动的主题“走近汉字”,结合这几部书的内容来思考即可。A.《左传》为史书;B.《说文解字》为许慎所写的解释文字类的工具书;C.《朝花夕拾》为回忆性散文;D.《论语》为语录体散文。据以上分析可知应选B。(3)本题考查拟写开场白。开场白一般是先写称呼和问候语,然后介绍活动的内容或意义,最后宣布活动开始。围绕“走近汉字”的主题来拟写即可。注意语意要清晰,要有号召性和鼓动性。

故答案为:(1)汉字发展呈现由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字,是汉字的造字方法之一;汉字具有美感;汉字是表义文字。

(2)B

(3)略

【点评】(1)本题考查分析统计图表提取信息。注意统计表的名称,表头列出的项目,表格中的极值和表现出来的趋势等。通过表格中的数字和所给的题干要求得到判断。四个方

面:形象到抽象的演变趋势;形象造字是主要造字方法;具有美感;表义文字。

(2)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最恰当的典籍,首先要对书的内容有所了解。《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作者为许慎。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也是世界上很早的字典之一。编著时首次对“六书”做出了具体的解释。

(3)开场白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开场白必须在瞬间抓住观众的心,所以要有激情,并且紧扣主题。此题首先要有称呼,然后可以引用相关诗句,也可以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激发同学们对汉字和汉字文化的兴趣。

18.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中,富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五色斑斓。

(1)请根据诗意填写上相应的传统节日,使诗句完整。

A.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________。

B.年年________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C.爱________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

D.忆对________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2)请写出一句描写重阳节的诗句,并指出诗句中涉及的节日风俗。

【答案】(1)清明;端午;元宵;中秋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风俗:登高插茱萸。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风俗:登高。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风俗:赏菊喝菊花酒。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诗句填写传统节日的能力。A句出自宋代晏殊的《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诗句应为“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B句出自宋代赵蕃的《端午三首》,诗句应为“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C句出自元代的《折桂令·元宵》,诗句应为“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D句出自宋代辛弃疾的《一剪梅·中秋元月》,诗句应为“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据此填写即可。

(2)本题考查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涉及的风俗是登高插茱萸。

故答案为:(1)清明;端午;元宵;中秋。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风俗:登高插茱萸。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风俗:登高。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风俗:赏菊喝菊花酒。

【点评】(1)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

(2)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

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表现节日的诗句有很多,春节: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2、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唐)孟浩然《田家元日》。重阳节: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秋节: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

19.汤姆到孔子学院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学习活动中遇到一些困难,请你给予帮助。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辨年龄排座位。出席活动中某宴会的人,年龄有如下特点:

①耳顺②垂髫③而立④不惑

请你按照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好座位。

座位排序是(只写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古诗获报酬。汤姆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被某杂志登载了,稿费按每字5元来计算(只算正文,不计标题和标点),请你核算一下他能获得多少稿费,用大写数字写出金额总数。

汤姆的稿费金额总数是:________。

(3)读经书长知识。汤姆想读“四书五经”,因没有借书证,今天就写借据向高凉图书馆借出“四书五经”中的四本来阅读一个月,但借据不够完整,请你帮他补充。

借据

我从高凉图书馆借《中庸》《论语》《________》《________》四本书。借期为一个月。

借书人:汤姆

①请从“四书五经”里面再选另外两部补写上去。

②借据的格式不完整,请指出并改正过来。

________

【答案】(1)①;④;③;②

(2)贰佰圆整

(3)孟子;大学;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在借书人下方写上“×年×月×日”。【解析】【分析】(1)①六十而耳顺;②垂髫指小孩;③而立是三十岁;④四十而不惑。故从年长到年幼的顺序排列应为:① ④ ③ ②。

(2)五言律诗每首八句话,每句话八个字,共四十个字,每个字5元,共200元,根据平时对汉字字形的积累用大写数字书写总额度为:贰佰圆整。注意“佰”不要写成“百”。(3)①四书包括《中庸》《论语》《孟子》《大学》这张借据没有写日期,应在在借书人下方写上借书的时间:“×年×月×日”。

故答案为:⑴① ④ ③ ②

⑵贰佰圆整

⑶孟子大学没有日期(借据没写时间)。改正:在借书人下方写上“×年×月×日”。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

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⑵本题考查有关诗歌的文学常识及字形的积累。律诗通常每首八句,每句或五言,或七言,分别称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五律规定每句五字,全首共四十字;七律规定每句七字,全首共五十六字字。

⑶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及修改应用文的能力。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的识记情况。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应用文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用到,考试时经常涉及,要想做好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格式并经常运用,达到熟练的目的。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B.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用了比喻的修辞。

C. “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不同)

D.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左,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案】 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项表述错误,古人尚左,座位以左为尊。

故答案为:D

【点评】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题目,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文学和文化常识、修辞、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答题时要根据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题目进行分析判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