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852 科目名称:信号系统与通信原理

信号系统

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选择题或填空题)占20%,主观题型(简单计算题和综合计算题)占8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信号部分

1、信号的定义﹑分类、性质,常见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信号的时域运算;

2、连续时间单位冲激信号和单位阶跃信号的定义及性质,连续时间信号的时域分

解;离散时间单位脉冲序列和单位阶跃序列的定义及性质,离散时间信号的时域

分解;

3、连续时间周期信号的傅立叶级数分解,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性质;

4、连续时间非周期信号的傅立叶变换及其性质,非周期信号的频谱,信号的频宽及

常见信号的频谱;

5、离散时间傅立叶级数,离散时间傅立叶变换定义性质;

6、信号功率与能量的概念,帕塞瓦尔定理;

7、连续时间信号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及其主要性质,拉普拉斯反变换的求解;

8、离散时间信号z变换的定义、收敛域及基本性质,反z变换的计算方法;

9、采样信号、采样信号频谱及采样定理。

二、系统部分

1、系统的定义﹑分类,线性时不变系统的性质;

2、线性时不变连续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时不变离散时间系统的数学模型;

3、连续时间系统单位冲激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定义及其求解,离散时间系统单位

脉冲响应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定义及其求解;

4、卷积积分定义、计算及性质,卷积和定义、计算及性质;

5、系统零输入响应及零状态响应的定义时域解法;

6、系统频率传输函数的定义,系统频响曲线的绘制,系统选频特性的判断;

7、连续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法,离散时间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8、调制解调的概念和原理;

9、信号通过线性时不变系统不失真传输条件;

10、连续时间系统的s域分析方法,离散时间系统的z域分析方法;

11、理想低通滤波器,因果性,佩利维纳准则;

12、系统直接型、串联型、并联型模拟框图绘制;

13、系统函数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系统函数零极点分布与系统频响之间的关系;

14、稳定系统定义及判断;

15、系统状态方程的建立,状态方程的变换域解法。

通信原理

试题分为客观题型和主观题型,其中客观题型(选择或填空题)占50%,主观题型(计算题、分析题)占50%,具体复习大纲如下:

(一)绪论

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分类与通信方式

2.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

(二)信道

1.信道的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2.恒参信道与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信道加性白噪声、窄带高斯噪声

4.离散信道容量和连续信道容量

5.香农信道容量公式意义及应用

(三)模拟调制系统

1.模拟幅度调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抗噪性能分析

2.模拟调频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抗噪性能分析

3.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4.模拟FDM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四)基带数据传输

1.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基带信号的线路码型

2.基带数据传输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原理

3.无码间干扰传输的条件

4.眼图及其应用

5.时域均衡

(五)数字调制系统

1.BASK、BFSK、BPSK时域表达式、波形、功率谱及带宽

2.BASK、BFSK、BPSK、DPSK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及其抗噪性能分析

3.MASK、MFSK、MPSK、MDPSK数字调制原理

4.新型数字带通调制技术(MSK,QAM,OFDM) 4

(七)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模拟信号数字传输的取样、量化、编码

2.PCM系统与增量调制(DM)的基本原理与区别

3.TDM多路数字电话传输的基本原理

4.语音、图象通信技术基本原理和新技术

(八)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1.最佳接收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准则

2.相关器形式与匹配滤波器形式的最佳接收机原理

3.传统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4.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九)差错控制编码

1.信道编码的目的与香农第二编码定理

2.差错类型及差错控制方法

3.线性分组码的编译码方法

4.循环码的编译码方法

(十)正交编码及伪随机序列

1.正交编码的定义

2.m序列的定义、特征、及生成方法

3.伪随机序列的具体应用(多径分离,误码率测量,时延测量,通信加密等)(十一)同步原理 4学时

1.载波同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位同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群同步和网同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参考书目:

《信号与线性系统》,编者:管致中,高教出版社,第三版或第四版

《通信原理》,编著:樊昌信等,国防工业出版社,第5版

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各占50%。

东北大学通信、信号处理考研经验(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高频)

东北大学通信信号考研经验 东北大学2012 通信与信息系统复试线332,统招27人,32人达复试线,31 人参加复试,1 人调剂;2011 复试线375,统招17 人,每年排名后13 名的第二年需要去秦皇岛。我考研只花了5-6 个月的时间,所以,只要你能坚持下来,就能成功,东大还是相当公平的,对普通的学校没有歧视,面试拉不开分。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初试都考信号与系统,考的很简单,参考书目是郑君里的第二版信号与系统,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复习,大纲上没有的肯定不考,课后习题一定多做,有的比较难的就别做了,信号考的还是比较简单,反复做真题、课后习题,有时间还可以做做吴大正的课后习题,2012就考到一道原题,15分,S域变化中的电路模型必须记住,一般考的是串联型的,含受控源的电路也要掌握,2012就考到一题。总之,做熟真题、课后习题,就OK!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与通信工程,复试都考通信原理(国防工业第六版樊昌信)和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第三版),电路与系统可选考通原和高频。通信原理有个大纲,是按照第五版教材编写的,通原的课后习题和真题一定得做透,2012考了四道大题,每题15分,全是计算题;高频考的几乎都是简答题,2012考了7道题,有2道计算,主要是背笔记和06-07的题,我这试卷题前的页码是对应答案的页码。2012和2011考的很多都一样,所以,2012和2011的题大家一定得把背下来。 2012东北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复试面试回忆 东北大学信息学院听说只有双控有英语听力,据说是用笔记本放的,其余专业貌似对英语要求不严,自我介绍都直接用中文,不过具体情况大家需要自己去了解。通信2011、2012面试自我介绍都用的是中文,不过还是建议大家准备份英文介绍背熟,可能明年就变了呢。面试时是五个老师,分2组,分别是雷为民和沙毅老师主持,一般按排名先后进去,上午全部可以结束。进去了首先是中文自我介绍,然后问了以下几个问题:1、信源编码与信道编码的区别;2、电视线为什么比电话线粗?(PS:电视线用的是同轴电缆,电话线是普通的平行导线,大家可以想到香农公式,答案就是:同轴电缆噪声小,带宽大);3、二进制文件与文本文件的区别?(PS:我说自己编过一千多行的程序,老师就问我这个问题了);4、信号与系统的区别?(PS:老师问我除了初试复试考的课外,什么课学的比较好,因为我是电子专业的,说的课程都与通信没什么关系,老师就说问我信号与系统吧);5、英文测试就问了我三个通信相关的简称,我只答对了一个,CDMA,其余的没听过,也就不知道了;6、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区别?7、TCP/IP协议有哪四层?8、结构体与共用体的区别?8、除了初试和复试考的专业课,你认为哪些你学的比较好?差不多就这些问题,还有几个记不得了,最后还问我大学阶段有没当过学生干部,是不是党员,主考官还问下了后面的老师我的成绩怎么样,他好打分。面试拉不开分,关键在于笔试。很多问题答不出来正常。大家要带着所有的证书,然后复印一份装订成册留给老师。

通信原理实验3

实验三FSK调制及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键控法产生FSK信号的方法。 2、掌握FSK非相干解调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9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FSK调制及解调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基带信号与一路载波相乘得到1电平的ASK调制信号,基带信号取反后再与二路载波相乘得到0电平的ASK调制信号,然后相加合成FSK调制输出;已调信号经过过零检测来识别信号中载波频率的变化情况,通过上、下沿单稳触发电路再相加输出,最后经过低通滤波和门限判决,得到原始基带信号。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FSK调制 概述:FSK调制实验中,信号是用载波频率的变化来表征被传信息的状态。本项目中,通过调节输入PN序列频率,对比观测基带信号波形与调制输出波形来验证FSK调制原理。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FSK数字调制解调】。将9号模块的S1拨为0000。调节信号源模块的W2使128KHz载波信号的峰峰值为3V,调节W3使256KHz载波信号的峰峰值也为3V。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序列输出频率32KH。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示波器CH1接9号模块TH1基带信号,CH2接9号模块TH4调制输出,以CH1为触发对比观测FSK调制输入及输出,验证FSK调制原理。 (2)将PN序列输出频率改为64KHz,观察载波个数是否发生变化。 答:PN序列输出频率增大后,载波个数会增多。 实验项目二FSK解调 概述:FSK解调实验中,采用的是非相干解调法对FSK调制信号进行解调。实验中通过对比观测调制输入与解调输出,观察波形是否有延时现象,并验证FSK解调原理。观测解调输出的中间观测点,如TP6(单稳相加输出),TP7(LPF-FSK),深入理解FSK解调过程。 1、保持实验项目一中的连线及初始状态。 2、对比观测调制信号输入以及解调输出:以9号模块TH1为触发,用示波器分别观测9号模块TH1和TP6(单稳相加输出)、TP7(LPF-FSK)、TH8(FSK解调输出),验证FSK解

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抽样定理实验报告

新疆师范大学 实验报告 2020年4月20日课程名称通信原理实验项目实验三:抽样定理实验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子17-5 姓名赵广宇 同组实验者指导教师 一、实验目的 了解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掌握自然抽样及平顶抽样的实现方法。 理解低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理解实际的抽样系统。 理解低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理解低通滤波器的相频特性对抽样信号恢复的影响。 理解带通采样定理的原理。 二、实验器材 主控&信号源 3号信源编译模块 示波器 三、实验原理 2、实验框图说明

抽样信号由抽样电路产生。将输入的被抽样信号与抽样脉冲相乘就可以得到自然抽样信号,自然抽样的信号经过保持电路得到平顶抽样信号。平顶抽样和自然抽样信号是通过开关S1切换输出的。 抽样信号的恢复是将抽样信号经过低通滤波器,即可得到恢复的信号。这里滤波器可以选用抗混叠滤波器(8阶3.4kHz的巴特沃斯低通滤波器)或FPGA数字滤波器(有FIR、IIR两种)。反sinc滤波器不是用来恢复抽样信号的,而是用来应对孔径失真现象。 要注意,这里的数字滤波器是借用的信源编译码部分的端口。在做本实验时与信源编译码的内容没有联系。 四、实验步骤 实验项目一抽样信号观测及抽样定理验证

基带信号+抽样脉冲输出 模拟滤波器恢复出的信号 数字滤波器恢复出的基带信号

五.心得与体会 1.通过本次实验进一步了解了抽样定理的内容 2.通过本次实验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在了一起,不仅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更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 3.通过实验现象可以更加深入的认识到,数字滤波器比模拟滤波器的恢复波形能力要强. 教师签字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期末考试讲解

实验一CPLD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种时钟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2、熟悉各种数字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二、实验内容 1、熟悉CPLD可编程信号发生器各测量点波形。 2、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 3、学习CPLD可编程器件的编程操作。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一块 2、连接线若干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四、实验原理 CPLD可编程模块用来产生实验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和各种数字信号。它由CPLD 可编程器件ALTERA公司的EPM240T100C5、下载接口电路和一块晶振组成。晶振JZ1用来产生系统内的32.768MHz主时钟。 1、CPLD数字信号发生器 包含以下五部分: 1)时钟信号产生电路 将晶振产生的32.768MH Z时钟送入CPLD内计数器进行分频,生成实验所需的时钟信号。通过拨码开关S4和S5来改变时钟频率。有两组时钟输出,输出点为“CLK1”和“CLK2”,S4控制“CLK1”输出时钟的频率,S5控制“CLK2”输出时钟的频率。 2)伪随机序列产生电路 通常产生伪随机序列的电路为一反馈移存器。它又可分为线性反馈移存器和非线性反馈移存器两类。由线性反馈移存器产生出的周期最长的二进制数字序列称为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通常简称为m序列。

以15位m 序列为例,说明m 序列产生原理。 在图1-1中示出一个4级反馈移存器。若其初始状态为(0123,,,a a a a )=(1,1,1,1),则在移位一次时1a 和0a 模2相加产生新的输入4110a =⊕=,新的状态变为(1234,,,a a a a )=(0,1,1,1),这样移位15次后又回到初始状态(1,1,1,1)。不难看出,若初始状态为全“0”,即“0,0,0,0”,则移位后得到的仍然为全“0”状态。这就意味着在这种反馈寄存器中应避免出现全“0”状态,不然移位寄存器的状态将不会改变。因为4级移存器共有24 =16种可能的不同状态。除全“0”状态外,剩下15种状态可用,即由任何4级反馈移存器产生的序列的周期最长为15。 a 3 a 2 a 1 a 0 + 输出 图1-1 15位m 序列产生 信号源产生一个15位的m 序列,由“PN ”端口输出,可根据需要生成不同频率的伪随机码,码型为111100010011010,频率由S4控制,对应关系如表1-2所示。 3) 帧同步信号产生电路 信号源产生8K 帧同步信号,用作脉冲编码调制的帧同步输入,由“FS ”输出。 4) NRZ 码复用电路以及码选信号产生电路 码选信号产生电路:主要用于8选1电路的码选信号;NRZ 码复用电路:将三路八位串行信号送入CPLD ,进行固定速率时分复用,复用输出一路24位NRZ 码,输出端口为“NRZ ”,码速率由拨码开关S5控制,对应关系见表1-2。 5) 终端接收解复用电路 将NRZ 码(从“NRZIN ”输入)、位同步时钟(从“BS ”输入)和帧同步信号(从“FSIN ”输入)送入CPLD ,进行解复用,将串行码转换为并行码,输出到终端光条(U6和U4)显示。 2、 24位NRZ 码产生电路 本单元产生NRZ 信号,信号速率根据输入时钟不同自行选择,帧结构如图1-2所示。帧长为24位,其中首位无定义(本实验系统将首位固定为0),第2位到第8位是帧同步码(7位巴克码1110010),另外16位为2路数据信号,每路8位。此NRZ 信号为集中插入帧同步

通信原理张会生课后习题答案精选版

通信原理张会生课后习 题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思考题 1-1 什么是通信常见的通信方式有哪些 1-2 通信系统是如何分类的 1-3 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的优缺点是什么 1-4 试画出模拟通信系统的模型,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1-5 试画出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并简要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1-6 衡量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对于数字通信具体用什么来表述 1-7 何谓码元速率何谓信息速率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习题 1-1 设英文字母E出现的概率=,X出现的概率为=,试求E和X的信息量各为多少 1-2 某信源的符号集由A、B、C、D、E、F组成,设每个符号独立出现,其概率分别为1/4、1/4、1/16、 1/8、1/16、1/4,试求该信息源输出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1-3 设一数字传输系统传送二进制信号,码元速率RB2=2400B,试求该系统的信息速率Rb2=若该系统改为传送16进制信号,码元速率不变,则此时的系统信息速率为多少 1-4 已知某数字传输系统传送八进制信号,信息速率为3600b/s,试问码元速率应为多少 1-5 已知二进制信号的传输速率为4800b/s,试问变换成四进制和八进制数字信号时的传输速率各为多少(码元速率不变) 1-6 已知某系统的码元速率为3600kB,接收端在l小时内共收到1296个错误码元,试求系统的误码率= 1-7 已知某四进制数字信号传输系统的信息速率为2400b/s,接收端在小时内共收到216个错误码元,试计算该系统= l-8 在强干扰环境下,某电台在5分钟内共接收到正确信息量为355Mb,假定系统信息速率为1200kb/s。(l)试问系统误信率= (2)若具体指出系统所传数字信号为四进制信号,值是否改变为什么 (3)若假定信号为四进制信号,系统传输速率为1200kB,则=

通信原理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1以无线广播和电视为例,说明图1-1模型中的信息源,受信者及信道包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在无线电广播中,信息源包括的具体内容为从声音转换而成的原始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乘的声音;在电视系统中,信息源的具体内容为从影像转换而成的电信号。收信者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就是从复原的原始电信号转换成的影像;二者信道中包括的具体内容分别是载有声音和影像的无线电波 1.2何谓数字信号,何谓模拟信号,两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数字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仅可能取有限个值;模拟信号指电信号的参量可以取连续值。他们的区别在于电信号参量的取值是连续的还是离散可数的 1.3何谓数字通信,数字通信有哪些优缺点 传输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统称为数字通信系统;优缺点: 1.抗干扰能力强; 2.传输差错可以控制; 3.便于加密处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和保密性越来越重要,数字通信的加密处理比模拟通信容易的多,以话音信号为例,经过数字变换后的信号可用简单的数字逻辑运算进行加密,解密处理; 4.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数字通信的信号形式和计算机所用的信号一致,都是二进制代码,因此便于与计算机联网,也便于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存储,处理和交换,可使通信网的管理,维护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5.设备便于集成化、微机化。数字通信采用时分多路复用,不需要体积较大的滤波器。设备中大部分电路是数字电路,可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因此体积小,功耗低; 6.便于构成综合数字网和综合业务数字网。采用数字传输方式,可以通过程控数字交换设备进行数字交换,以实现传输和交换的综合。另外,电话业务和各种非话务业务都可以实现数字化,构成综合业务数字网;缺点:占用信道频带较宽。一路模拟电话的频带为4KHZ带宽,一路数字电话约占64KHZ。 1.4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中的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数字通行系统的模型见图1-4所示。其中信源编码与译码功能是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进行模数转换;信道编码和译码功能是增强数字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加密与解密的功能是保证传输信息的安全;数字调制和解调功能是把数字基带信号搬移到高频处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同步的功能是在首发双方时间上保持一致,保证数字通信系统的有序,准确和可靠的工作。1-5按调制方式,通信系统分类? 根据传输中的信道是否经过调制,可将通信系统分为基带传输系统和带通传输系统。 1-6 按传输信号的特征,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按信号特征信道中传输的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相应的系统分别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1-7按传输信号的复用方式,通信系统如何分类?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1-8单工,半双工及全双工通信方式是按什么标准分类的?解释他们的工作方式并举例说明他们是按照消息传递的方向与时间关系分类。单工通信是指消息只能单向传输的工作方式,通信双方只有一个进行发送,另一个只能接受,如广播,遥测,无线寻呼等。半双工通信指通信双方都能进行收发信息,但是不能同时进行收发的工作方式,如使用统一载频的普通对讲机。全双工通信是指通信双方能同时进行收发消息的工作方式,如电话等。 1-9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是什么? 分为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并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信号码元以组成的方式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并行信道上同时传输,其优势是传输速度快,无需附加设备就能实现收发双方字符同步,缺点是成本高,常用于短距离传输。串行传输是将代表信息的数字码元以串行方式一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PCM编译码实验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加电后,将交换模块中的跳线开关KQ01置于左端PCM编码位置,此时MC145540工作在PCM编码状态。 2. PCM串行接口时序观察 (1)输出时钟和帧同步时隙信号观测: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输出时钟信号(TP503),观测时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抽样时钟信号与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同步沿、脉冲宽度等)。 (2)抽样时钟信号与PCM编码数据测量: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输出数据与抽样时钟信号(同步沿、脉冲宽度)及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 3. PCM编码器 (1)方法一: (A)准备:将跳线开关K501设置在测试位置,跳线开关K001置于右端选择外部信号,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1000Hz、电平为2Vp-p的正弦波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J005和J006(地)。 (B)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TP504做同步。分析和掌握PCM编码输出数据与抽样时钟信号(同步沿、脉冲宽度)及输出时钟的对应关系。分析为什么采用一般的示波器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 (2)方法二: (A)准备:将输入信号选择开关K501设置在测试位置,将交换模块内测试信号选择开关K001设置在内部测试信号(左端)。此时由该模块产生一个1KHz的测试信号,送入PCM编码器。(B)用示波器同时观测抽样时钟信号(TP504)和编码输出数据信号端口(TP502),观测时以内部测试信号(TP501)做同步(注意:需三通道观察)。分析和掌握PCM编码输出数据与帧同步时隙信号、发送时钟的对应关系。 4. PCM译码器 (1)准备:跳线开关K501设置在测试位置、K504设置在正常位置,K001置于右端选择外部信号。此时将PCM输出编码数据直接送入本地译码器,构成自环。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一个频率为1000Hz、电平为2Vp-p的正弦波测试信号送入信号测试端口J005和J006(地)。 (2) PCM译码器输出模拟信号观测:用示波器同时观测解码器输出信号端(TP506)和编码器输入信号端口(TP501),观测信号时以TP501做同步。定性的观测解码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关系:质量、电平、延时。 5. PCM频率响应测量:将测试信号电平固定在2Vp-p,调整测试信号频率,定性的观测解码恢复出的模拟信号电平。观测输出信号信电平相对变化随输入信号频率变化的相对关系。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教学大纲

《移动通信》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 32学时) 二、先修课程:通信原理、通信网基础 三、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 四、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通信工程本科专业课。移动通信是当今通信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和最前沿的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其他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的通信。移动通信技术包括了组网技术、多址技术、语音编码技术、抗干扰抗衰落技术、调制解调技术、交换技术以及各种接口协议和网管等等多方面的技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移动通信系统汇集了当今通信领域内各种先进的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基本理论,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的发展、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移动通信的信道、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和抗干扰技术、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址接入、移动通信网以及GSM系统、CDMA系统和3G技术以及未来无线通信的发展等。 五、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和掌握无线信道和传播、传播损耗模型; 2.掌握移动通信中的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和调制解调技术; 3.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中的各种抗衰落抗干扰技术; 4.掌握移动通信系统的组网技术; 5.掌握GSM移动通信系统、理解GPRS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EDGE的基本原理; 6.掌握基于CDMA20001X系统、WCDMA系统和TD-SCDMA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 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不含实验) 第一章概述 1学时 第二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环境与传播预测模型 4学时内容: ●无线传播的特点以及对无线通信的影响; ●无线信道的特性,研究方法 ●无线信道的分析基础(分布,特性参数等) ●简单介绍建模技术和仿真技术基础 ●介绍常见的几种传播预测模型 ●说明应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811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

“通信原理”考试科目复习提纲 考试章节 第1章绪论 * 第2章随机过程 * 第3章信道与噪声 **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 **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 第6章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 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 第9章差错控制 ** 第10章同步原理 * (注:“*”越多,表示该章内容占比例越大) 各章大纲 第1章绪论 术语解释; 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数字通信的特点; 通信方式; 信息量的概念与计算; 信息速率、码元速率、频带利用率、误码率、误信率的定义与计算。第2章随机过程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均值、方差、相关函数); 平稳过程的定义、各态历经性、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高斯过程的定义和性质、一维概率密度和分布函数; 窄带随机过程的表达式和统计特性(两个结论); 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的统计特性; 高斯白噪声及其通过理想滤波器。 第3章信道 信道的定义、分类和模型; 恒参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随参信道的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信道噪声的统计特性; 信道容量和香农公式。 第4章模拟调制系统 调制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线性调制(AM、DSB-SC、SSB和VSB)原理 (表示式、频谱结构、带宽、产生与解调);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门限效应; 调频(FM)、调相(PM)的基本概念; 调频信号频带宽度的计算——卡森公式;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方法; 预加重和去加重的概念; FM、DSB、SSB、VSB、AM的性能比较; 频分复用、复合调制和多级调制的概念。 第5章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结构及各部件作用; 基带信号波形和频谱特性; 常用传输码型的编/译、特点及应用场合; 码间串扰和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第Ⅰ类和第Ⅳ类部分响应系统; 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眼图和均衡的概念。 第6章数字带通传输系统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和调制解调器; 2ASK、2FSK、2PSK和2DPSK信号的表示式和时域波形; 2ASK、2FSK、2PSK和2DPSK信号的频谱特性和传输带宽; 2ASK、2FSK、2PSK和2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多进制数字调制的基本概念; 4PSK、4DPSK信号的相位关系和时间波形; 4PSK、4DPSK信号的调制解调器。 QAM的星座图调制与解调原理、频带利用率; MSK的主要特点、附加相位轨迹、调制与解调原理; 第7章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抽样定理; 自然抽样和平顶抽样; 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的特点; PCM原理,A律13折线编码/译码和量化误差; ΔM原理,不过载条件和编码范围; 编码信号的比特率和传输带宽; PCM、Δ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PCM与ΔM的比较; 时分复用和多路数字电话系统原理。 第8章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最佳接收准则; 二进制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相关系数 与误码率及最佳信号形式的关系; 匹配滤波器的传输函数、单位冲激响应和输出信号; 最佳抽判时刻和最大输出信噪比; 匹配滤波器和相关器的等效关系; 实际接收机与最佳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基带传输系统的最佳化。 第9章差错控制编码 差错控制方式及其特点; 最小码距与纠检错能力;

通信原理实验一

实验一:信号源实验 第一部分 CPLD可编程逻辑器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ALTERA公司的CPLD可编程器件EPM240; 2.了解本模块在实验系统中的作用及使用方法; 3.掌握本模块中数字信号的产生方法。 二、实验仪器 1.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2.示波器1台 三、实验原理 CPLD可编程模块(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芯片位号:4U01)用来产生实验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和数字信号。它由CPLD可编程器件ALTERA公司的EPM240、下载接口电路(4J03)和一块晶振(4JZ01)组成。晶振用来产生16.384MHz系统内的主时钟,送给CPLD芯片生成各种时钟和数字信号。本实验要求实验者了解这些信号的产生方法、工作原理以及测量方法,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m序列是最被广泛采用伪随机序列之一,除此之外,还用到其它伪随机码,如Gold序列等,本模块采用m序列码作为系统的数字基带信号源使用,在示波器上可形成稳定的波形,方便学生观测分析。下面介绍的m序列原理示意图和仿真波形图都是在MAX+PLUS II软件环境下完成。其中,RD输入低电平脉冲,防止伪随机码发生器出现连0死锁,其对应仿真波形的低电平脉冲。CLK为时钟脉冲输入端。OUT为m序列伪随机码输出。 下图3-1、图3-2为三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和其仿真波形图。在实验模块中的clk为2KHZ时钟,输出测试点为4P02,m序列输出测试点为4P01。 图3-1 三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M=7)

图3-2 三级m序列仿真波形图 下图3-3、图3-4为四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和其仿真波形图。 图3-3 四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M=15) 下图3-5、图3-6为五级m序列发生器原理图和其仿真波形图。 图3-5 五级伪随机码发生器原理图 图3-6 五级伪随机码仿真波形图 图3-7中介绍是异步四级2分频电路,其特点是电路简单,但由于其后级触发器的触发脉冲要待前级触发器的状态翻转之后才能产生,因此其工作速率较低。在对分频输出时钟的相位关系要求严格的情况下,一般采用同步分频法,具体实现原理请同学自己整理。图3-8为异步四级2分频电路仿真波形 图。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习题答案 1.1移动通信特点简介: 回答:①移动通信使用无线电波进行信息传输;(2)移动通信工作在强干扰环境下;(3)通信能力有限;(4)通信系统复杂; ⑤对移动台要求高 1.2移动台受到什么干扰?哪些干扰是蜂窝系统特有的? 回答:①互调干扰;(2)邻信道干扰;(3)同频干扰;(蜂窝系统特有)④多址干扰 1.3简要描述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历史,并解释各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 a:第一代(1G)主要以模拟蜂窝网络为特征,这些网络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就已在市场上销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美的AMPS(高级移动电话系统)、欧洲的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北欧的NMT和日本的HCMTS系统等。 从技术特性的角度来看,1G专注于解决两个动态的最基本用户,即双动态,并充分考虑了双通道动态。主要措施是利用FDMA实现用户的动态寻址功能,通过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规划实现载频复用,从而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在信道动态特性的匹配中,适当采用性能优良的模拟调频方法,并采用基站双空间分集方法来抵抗空间选择性衰落。 第二代(2G)主要以数字化为特征,并构成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该系统在XXXX早期正式投入商业使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欧洲的时分多址(TDMA)GSM(GSM最初指的是集团专用移动,1989年后改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北美的码分多址(CDMA) IS-95两大系统,以及日本的PDC系统等 在技术特性上以数字化为基础,考虑了频道和用户的双重动态特性以及相应的匹配措施主要实施措施是:采用时分多址(GSM)和码分多址(IS-95)实现用户动态寻址功能,采用数字蜂窝网络结构和频率(相位)规划实现载频(相位)复用,从而扩大覆盖服务范围,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为匹配信道动态特性,采取了以下一系列措施: (1)采用抗干扰性能优良的数字调制:GMSK(GSM)、QPSK(IS-95)、抗干扰性能优良的纠错码:卷积码(GSM、IS-95)、级联码(GSM); (2)采用功率控制技术来抵抗慢衰落和远近效应,这对于码分多址模式下的IS-95尤为重要;(3)自适应均衡和瑞克接收机用于抵抗频率选择性衰落和多径干扰; (4)采用信道交织编码,如帧间交织和块交织(IS-95)来抵抗时间选择性衰落第三代(3G)的主要特征是多媒体服务。它在本世纪初刚刚投入商业运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北美的CDMA2000、欧洲和日本的WCDMA和我国提出的TD-SCDMA,此外还有欧洲的DECT和北美的UMC-136。 技术上,3G基于2G系统自适应信道和用户的双重动态特性引入服务动态,即在3G系统中,用户服务可以是单一的语音、数据、图像或多媒体服务,用户选择服务是随机的。这是第三种动态的引入,它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通信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总分24,共12小题,每空1分) 1、数字通信系统的有效性用 传输频带利用率 衡量,可靠性用 差错率 衡量。 2、模拟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连续 取值的信号,数字信号是指信号的参量可 离散 取值的信号。 3、广义平均随机过程的数学期望、方差与 时间 无关,自相关函数只与时间间隔有关。 4、一个均值为零方差为2n σ的窄带平稳高斯过程,其包络的一维分布服从瑞利分布,相位的一维分布服从均匀分布。 5、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 是 乘性噪声是否存在? 否 。 6、信道容量是指: 信道传输信息的速率的最大值 ,香农公式可表示为:)1(log 2N S B C +=。 7、设调制信号为f (t )载波为t c ωcos ,则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时域表达式为 t t f c ωcos )(,频域表达式为)]()([2 1c c F F ωωωω-++。 8、对最高频率为f H 的调制信号m (t )分别进行AM 、DSB 、SSB 调制,相应已调信号的带宽分别为 2f H 、 2f H 、 f H 。 9、设系统带宽为W ,则该系统无码间干扰时最高传码率为 2W 波特。 10、PSK 是用码元载波的相位来传输信息,DSP 是用前后码元载波的 相位差 来传输信息,它可克服PSK 的相位模糊缺点。 11、在数字通信中,产生误码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由传输特性不良引起的 码间串扰,二是传输中叠加的 加性噪声 。 12、非均匀量化的对数压缩特性采用折线近似时,A 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 13 折线近似,μ

律对数压缩特性采用15 折线近似。 二、填空题 1、模拟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FM),有效性最好的是(SSB)。 2、在FM通信系统中,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解调器输出信噪比)。 3、时分复用的话路数越多,信息速率(越大)。 4、在2ASK、2FSK、2PSK、2DPSK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2PSK),有效性最好的是(2ASK、2PSK) 5、均匀量化器的量化信噪比与编码位数的关系是(编码位数增加1位,量化信噪比增大6dB),非均匀量化器可以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式9.4.10) 信号量噪比:(S/N)dB=20lgM=20lg2N (N为编码位数) 编码位数增加一位,(S/N)dB=20lgM=20lg2(N+1)-20lg2N=20lg2=6dB 6、改善FM系统抗噪声性能的有效措施是(采用预加重技术和去加重技术) 7、若信息速率为Wbit/s,则2PSK、4PSK信号的谱零点带宽分别为()和()Hz PSK信号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对基带信号RB=1/Ts=fs=Rb/log2M, B=fs= Rb/log2M 对调制信号:带宽为B调=2B=2 Rb/log2M=2W/ log2M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抽样定理 实验二 CVSD编译码系统实验 实验一抽样定理 一、实验目的 所谓抽样。就是对时间连续的信号隔一定的时间间隔T 抽取一个瞬时幅度值(样值),即x(t)*s(t)=x(t)s(t)。在一个频带限制在(0,f h)内的时间连续信号f(t),如果以小于等于1/(2 f h)的时间间隔对它进行抽样,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完全恢复原信号。 抽样定理告诉我们:如果对某一带宽有限的时间连续信号(模拟信号)进行抽样,且抽样速率达到一定数值时,那么根据这些抽样值就能准确地还原信号。这就是说,若要传输模拟信号,不一定要传输模拟信号本身,可以只传输按抽样定理得到的抽样值。 二、功能模块介绍 1.DDS 信号源:位于实验箱的左侧 (1)它可以提供正弦波、三角波等信号,通过连接P03 测试点至PAM 脉冲调幅模块的32P010 作为脉冲幅度调制器的调制信号x(t)。抽样脉冲信号则是通过P09 测试点连至PAM 脉冲调幅模块。 (2)按下复合式按键旋钮SS01,可切换不同的信号输出状态,例如D04D03D02D01=0010 对应的是输出正弦波,每种LED 状态对应一种信号输出,具体实验板上可见。 (3)旋转复合式按键旋钮SS01,可步进式调节输出信号的频率,顺时针旋转频率每步增加100Hz,逆时针减小100Hz。 (4)调节调幅旋钮W01,可改变P03 输出的各种信号幅度。 2.抽样脉冲形成电路模块 它提供有限高度,不同宽度和频率的抽样脉冲序列,可通过P09 测试点连线送到PAM 脉冲调幅模块32P02,作为脉冲幅度调制器的抽样脉冲s(t)。P09 测试点可用于抽样脉冲的连接和测量。该模块提供的抽样脉冲频率可通过旋转SS01 进行调节,占空比为50%。 3.PAM 脉冲调幅模块 它采用模拟开关CD4066 实现脉冲幅度调制。抽样脉冲序列为高电平时,模拟开关导通,有调制信号输出;抽样脉冲序列为低电平,模拟开关断开,无信号输出。因此,本模块实现的是自然抽样。在32TP01 测试点可以测量到已调信号波形。 调制信号和抽样脉冲都需要外接连线输入。已调信号经过PAM 模拟信道(模拟实际信道的惰性)的传输,从32P03 铆孔输出,可能会产生波形失真。PAM 模拟信道电路示意图如下图所示,32W01(R1)电位器可改变模拟信道的传输特性。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考点

移动通信原理与系统 第1章概论 1.(了解)4G网络应该是一个无缝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各种无线和有线网络都能以IP协议为基础连接到IP核心网。当然为了与传统的网络互连则需要用网关建立网络的互联,所以将来的4G网络将是一个复杂的多协议的网络。 2.所谓移动通信,是指通信双方或至少有一方处于运动中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系统包括无绳电话、无线寻呼、陆地蜂窝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等。无线通信是移动通信的基础。 3.移动通信主要的干扰有: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以下为了解) 1)互调干扰。指两个或多个信号作用在通信设备的非线性器件上,产生与有用信号频率相近的组合频率,从而对通信系统构成干扰。 2)邻道干扰。指相邻或邻近的信道(或频道)之间的干扰,是由于一个强信号串扰弱信号而造成的干扰。 3)同频干扰。指相同载频电台之间的干扰。 4.按照通话的状态和频率的使用方法,可以将移动通信的工作方式分成:单工通信、双工通信、半双工通信。 第2章移动通信电波传播与传播预测模型 1.移动通信的信道是基站天线、移动用户天线和两副天线之间的传播路径。 对移动无线电波传播特性的研究就是对移动信道特性的研究。 移动信道的基本特性是衰落特性。 2.阴影衰落:由于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对电磁波的遮蔽所引起的衰落。 多径衰落:无线电波呢在传播路径上受到周围环境中地形地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反射、绕射和散射,使其到达接收机时是从多条路径传来的多个信号的叠加,这种多径传播多引起的信号在接收端幅度、相位和到达时间的随机变化将导致严重的衰落。 无线信道分为大尺度传播模型和小尺度传播模型。大尺度模型主要是用于描述发射机与接收机之间的长距离(几百或几千米)上信号强度的变化。小尺度衰落模型用于描述短距离(几个波长)或短时间(秒级)内信号强度的快速变化。 3.在自由空间中,设发射点处地发射功率为P t,以球面波辐射;设接收的功率为P r,则 P r=(A r/4πd2)P t G t 式中,A r=λ2G r/4π,λ为工作波长,G t、G r分别表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增益,d为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4.极化是指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其电场矢量的方向和幅度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电磁波的极化可分为线极化、圆极化和椭圆极化。 线极化存在两种特殊的情况:电场方向平行于地面的水平极化和垂直于地面的垂直极化。在移动通信中常用垂直极化天线。 5.极化失配: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式只有同被接收的电磁波的极化形式一致时,才能有效地接收到信号,否则将使接收信号质量变坏,甚至完全收不到信号。 6.阴影衰落又称慢衰落,其特点是衰落与无线电传播地形和地理的分布、高度有关。 7.多径衰落属于小尺度衰落,其基本特性表现在信号的幅度衰落和时延扩展。 8.多普勒频移:f d=(v/λ)cosα,式中v为移动速度;λ为波长;α为入射波与移动台方向之间的夹角;v/λ=f m为最大多普勒频移。

通信原理试题集及答案全

一、是非题 1、在单边带信号中插入强载波,可用包络检波法解调出基带信号。(对) 2、对于调频信号,也可以用其上边带或下边带传输信息。(错) 3、不管m(t)是什么信号,在m(t)cosωct的频谱中都没有离散谱fc.(错) 4、在数字通信中,若无码间串扰,则误码率为0。(错) 5、若宽带调频信号的基带信号最高频率增大一倍,则调频信号带宽也增大一倍。(错) 6、单极性数字信号的连0码时间越长,要求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也越长。(对) 7、只要无误码,则PCM接收机输出模拟信号中就无噪声(错)‘ 8、数字基带系统的频带利用率不可能大于2bit/(s.Hz)(错) 9、在频带利用率方面QPSK通信系统优于2PSK通信系统(对) 二、填空题 1、模拟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FM),有效性最好的是(SSB)。 2、在FM通信系统中,采用预加重和去加重技术的目的是(提高解调器输出信噪比)。 3、时分复用的话路数越多,信息速率(越大)。 4、在2ASK、2FSK、2PSK、2DPSK通信系统中,可靠性最好的是(2PSK),有效性最好的是(2ASK、2PSK) 5、均匀量化器的量化信噪比与编码位数的关系是(编码位数增加1位,量化信噪比增大 6dB),非均匀量化器可以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 (式9.4.10) 信号量噪比:(S/N)dB=20lg M=20lg2N (N为编码位数) 编码位数增加一位,(S/N)dB=20lg M=20lg2(N+1)-20lg2N=20lg2=6dB 6、改善FM系统抗噪声性能的有效措施是(采用预加重技术和去加重技术) 7、若信息速率为Wbit/s,则2PSK、4PSK信号的谱零点带宽分别为()和()Hz PSK信号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对基带信号R B=1/Ts=fs=R b/log2M, B=fs= R b/log2M 对调制信号:带宽为B调=2B=2 R b/log2M=2W/ log2M 对2PSK:带宽为:2W 对4PSK:带宽为:2W/ log2M =2W/2=W 8、设基带系统使用了五抽头的预置式自动均衡器,则此系统冲激响应的抽样值等于0的个数最少为(4),不等于0的个数最少为(1) 8、通过眼图,可以观察到(码间串扰)和(噪声)的大小 9、调频信号20cos(2*108π+8cos400πt)的最大频偏为(1600)Hz,带宽为(3600)Hz P1 05:m f为最大相位偏移,由调频信号可知其最大相位偏移为8,m f=8, 调制信号的频率:f m=400π/2π=200 所以最在频偏Δf=m f×f m=8200=1600. B=2(m f+1)f m=3600Hz 10、当无信号时,加性噪声是否存在?(存在),乘性噪声是否还存在?(不存在) 11、设基带信号的最高频率为3.4kHz的语音信号,则AM信号带宽为(6.8kHz),SSB信号带宽为(3.4kHz),DSB信号带宽为(6.8kHz)。 12、设信息速率为1.2kbit/s,则2ASK信号和4DPSK信号的频谱过零点带宽分别为()和()。 PSK信号为双极性不归零码,对基带信号R B=1/Ts=fs=R b/log2M, B=fs= R b/log2M 对调制信号:带宽为B调=2B=2 R b/log2M=2W/ log2M 对2PSK:带宽为:2W 对4PSK:带宽为:2W/ log2M =2W/2=W

通信原理信号源实验资料报告材料

信号源实验实验报告 (本实验包括CPLD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和模拟信号源实验,共两个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各种时钟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2、熟悉各种数字信号的特点及波形。 3、熟悉各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及其用途。 4、观察分析各种模拟信号波形的特点。 二、实验容 1、熟悉CPLD可编程信号发生器各测量点波形。 2、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 3、学习CPLD可编程器件的编程操作。 4、测量并分析各测量点波形及数据。 5、熟悉几种模拟信号的产生方法,了解信号的来源、变换过程和使用方法。 三、实验器材 1、信号源模块一块 2、连接线若干 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

四、 实验原理 (一)CPLD 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实验实验原理 CPLD 可编程模块用来产生实验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和各种数字信号。它由CPLD 可编程器件ALTERA 公司的EPM240T100C5、下载接口电路和一块晶振组成。晶振JZ1用来产生系统的32.768MHz 主时钟。 1、 CPLD 数字信号发生器 包含以下五部分: 1) 时钟信号产生电路 将晶振产生的32.768MH Z 时钟送入CPLD 计数器进行分频,生成实验所需的时钟信号。通过拨码开关S4和S5来改变时钟频率。有两组时钟输出,输出点为“CLK1”和“CLK2”,S4控制“CLK1”输出时钟的频率,S5控制“CLK2”输出时钟的频率。 2) 伪随机序列产生电路 通常产生伪随机序列的电路为一反馈移存器。它又可分为线性反馈移存器和非线性反馈移存器两类。由线性反馈移存器产生出的周期最长的二进制数字序列称为最大长度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通常简称为m 序列。 以15位m 序列为例,说明m 序列产生原理。 在图1-1中示出一个4级反馈移存器。若其初始状态为(0123,,,a a a a )=(1,1,1,1),则在移位一次时 1a 和0a 模 2相加产生新的输入 4110 a =⊕=,新的状态变为 (1234,,,a a a a )=(0,1,1,1),这样移位15次后又回到初始状态(1,1,1,1)。不难看出,若初始状态为全“0”,即“0,0,0,0”,则移位后得到的仍然为全“0”状态。这就意味着在这种反馈寄存器中应避免出现全“0”状态,不然移位寄存器的状态将不会改变。因为4级移存器共有24 =16种可能的不同状态。除全“0”状态外,剩下15种状态可用,即由任何4级反馈移存器产生的序列的周期最长为15。

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考试大纲

重庆邮电大学201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 《《信号与系统》与《通信原理》(801)》考试大纲 命题方式招生单位自命题科目类别初试 满分150 考试性质 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试卷结构 信号与系统:1、选择题;2、简答题;3、判断题;4. 填空题;5. 分析计算题;6.作图题;7. 综合题;通信原理:1.选择题;2.填空题;3.简答题;4.综合分析(计算)题; 考试内容和要求 信号与系统(60%)+通信原理(40%) 《信号与系统》考试大纲 一、考试基本要求 考试范围限于确定性信号(非随机性信号)经线性非时变系统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及基本分析方法。测试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基本理论。测试考生对基本理论掌握的深度与熟练程度;二是应用信号与系统的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熟练掌握连续时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的时域分析法和信号与系统的付氏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以及动态方程的建立。 二、考试内容 (一)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 信号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信号的表示方法,典型连续信号及其性质,典型离散信号及性质,信号的基本运算,信号的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时变系统、非时变系统,因果系统、非因果系统的系统性质判定以及对应的性质,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离散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连续系统的时域模拟。 (二)连续系统的时域卷积分析法 LTI连续系统的时域经典分析法。 冲激响应、阶跃响应及其与冲激响应的关系;任意波形信号的时域分解与卷积积分的定义,卷积积分的图解法和阶跃函数法、求解卷积的运算性质,LTI连续系统零状态响应的卷积分析法,运用杜阿密尔积分求解系统的零状态响应。 LTI离散系统的时域经典分析法。 单位序列响应、阶跃响应及其与单位序列响应的关系;任意波形离散信号的时域分解与积卷和的定义,卷积和的图解法、时限序列卷积和的不进位乘法和算式法求解、卷积和的运算性质,LTI离散系统零状态响应的卷积和分析法。 (三)信号的频谱分析与傅里叶变换分析法 周期信号表为傅里叶级数,傅里叶级数的性质,周期信号的频谱及其特点,周期信号的功率谱。 非周期信号的傅里叶变换,频谱密度及其特点,典型信号的傅里叶变换,傅里叶变换的性质,周期信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