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语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234

北语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234

北语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234
北语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234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1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3道小题, 总分值52分)

1.关于欧阳修的生平思想,认识有误的是()。

A.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

B. 一生好奖掖士人,曾巩、苏轼是他的学生

C. 提携了王安石、苏洵,对王安石评价尤高

D. 全力支持王安石改革

答:D 131’9666’2906

2.()批评苏轼说:"道者,文之根本;文者,道之枝叶,所以发之于文者皆道也。

A. 柳开

B. 朱熹

C. 欧阳修

D. 苏洵

答:B

3.把曲折深奥的道理和复杂微妙的情意表达清楚,意无不达,情无不尽,欧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A. 借助声律与辞藻来渲染

B. 用散行的、朴素的语言说理,从容不迫,一句句一层层讲清楚,委曲晓畅,平易近人

C. 采用多层复句使句意严密,用跳宕的结构使文气奇突

D. 议论方面,用排奡的句子,喷吐而出,以气服人

答:B

4.欧阳修状水声用“水声潺潺”,不同于韩愈“水虢虢循除鸣”,这体现了欧阳修文风哪一特点()。

A. 文句长

B. 用奇重字

C. 文风奇崛

D. 用平常轻虚字

答:D

5.不是欧阳修散文风格特点的是()。

A. 平易流畅,意能曲达

B. 纡徐柔婉,吞吐抑扬

C. 散文诗化,风味曲包

D. 文势挺拔雄健

答:D

6.南宋吕祖谦所选《古文关键》所选“八大家”不包括()

A. 韩愈

B. 欧阳修

C. 苏洵

D. 王安石

答:D

7.乌台诗案中,()中两句牢骚:"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导致苏轼被朝廷派人逮捕。

A. 《湖州谢上表》

B. 《刑赏忠厚之至论》

C.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

D. 《超然台记》

答:A

8.骈文未起之前就有了丽词,从下列哪个方面不能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A. 对于技巧的追求

B. 联想

C. 事证

D. 音韵变化

答:A

9.骈文正式成体是在()

A. 西晋

B. 东汉

C. 西汉

D. 魏

答:A

10.李商隐对骈文的影响不包括()

A. 他的骈文大多为律化的骈文,自名为四六

B. 使骈文体制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具有明显的文体意味

C. 句式有固定的字数,韵律有平仄的相间,使骈文严整之中又有柔和的美感

D. 骈文创作风格特征不因其内容不同而不同。

答:D

11.属于曾巩史籍代表作的是()。

A. 《越州赵公救灾记》

B. 《战国策目录序》

C. 《序越州鉴湖图》

D. 《孙适墓志铭》

12.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艺术风格的是()

A. 追求创新而有所失正

B. 层见叠出,怪奇出新

C. 拔天倚地,气势逼人

D. 滔滔雄辩,闳中肆外

13.以下不属于散文用典特点的是()

A. 采用白描句式

B. 一句一典,必须严加雕琢剪裁

C. 或列举数典,不必为了对偶、平仄而炼词铸句

D. 可详举一典,不限字数,亦不须另取一事与之对称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2道小题, 总分值8分)

1.以下出自苏轼《前赤壁赋》的名句有()。

A.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B.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C.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D.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答:ABCD

2.以下出自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的名句有()。

A. 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B.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C. 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D. 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

答:ABCD

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三苏论文重要的地方,只是论文的风格,不复论及文的内容,大胆地宣言为文而文。答:正确

2.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絺句绘章,揣合低昂,故王杨为之伯,说的是唐初至中宗为沿袭六朝文风之期,约八九十年。

答:正确

3.先秦诸子散文中不乏偶句,但偶句的出现,往往是在必须强调的地方,显然出于实用目的。

4.在元和之际散体文风行时,骈体文几近绝迹,官方的制、诏、状、牒都不用骈体。

5.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扩大了题材内容,原来侧重于于赞美功德、缘情写景的赋,发展到记事、载道、说理,无所不可。

6.散文发展到韩柳,其突出贡献也就是说使得他们的古文成为文学散文范式的原因,就在于他们在作古文时把叙述与描写相结合,议论与叙事、抒情相结合。

7.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柳开等为宋代古文运动的第一代。

8.欧阳修提出了“文与道俱”、“道胜文至”的主张,这与韩愈的主张是不同的。

9.“唐宋古文研究”这门课中,古文即是指唐代的散体文,也即是宋代以来形成的散文观念,而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散文。

10.最早的散文中有骈句出现,是历史事实,但骈句之发展为骈体,二者却并非一回事。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2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3道小题, 总分值52分)

1.()提出的文以贯道的主张在中唐以后相当流行。

A. 宇文泰

B. 苏绰

C. 王通

D. 李谔

2.以下不属于韩愈散文理论的是()

A. 务去陈言,辞必己出

B. 闳中肆外

C. 气盛之处要注意艺术节制

D. 师其意,不师其辞

3.古文走向奇怪的原因不包括()

A. 追求新异,把生涩奇怪当做创新

B. 片面发展了韩柳古文中奇字难句的倾向

C. 受骈文的影响

D. 一般作者对艺术散文的错误的艺术追求,以文为戏

4.不属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个时期偏重文的一方的人是()。

A. 穆修

B. 尹洙

C. 苏舜钦

D. 孙复

5.()曾赞苏轼:“不知更几百年,方有如此人物。”

A. 李定

B. 王安石

C. 陈师道

D. 司马光

6.欧阳修在史学方面,首开金石考古学,()是金石考古学方面的第一部专著。

A. 《集古录》

B. 《新五代史》

C. 《笔说》

D. 《诗人玉屑》

7.如果我们按照世代来划分的话,苏轼则为宋代古文运动第()代。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8.不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特征的是()。

A. 词句散而不整,奇而不偶,长短错落

B. 无韵律之拘束

C. 以气运文,以古朴为尚

D. 不用事典,不务词藻华丽

9.对苏轼文艺思想理解有误的是()。

A. 通过生活实践获得对“道”进行认识

B. 求物之妙,了然于心即是作者能够得事物之要

C. 道与学均积之于平时,至临文之际,随时可以得来

D. 了然于口与手则是“工”的境界

10.()骈文进入高潮。

A. 南朝

B. 晋宋

C. 刘宋

D. 梁后期和陈

11.不是欧阳修文风理论认识的是()。

A. 以儒家思想来严格地规定纯净的文学风格

B. 提倡近情合理、简洁明了的义理之说

C. 认为“道”体现着“简”、“易”

D. 排斥为文务为高奇的立场

12.西魏太祖命苏绰仿()为大诰,以质朴的古文诏示天下,但过于古奥,矫枉过正,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A. 《左传》

B. 《尚书》

C. 《诗经》

D. 《史记》

13.对韩愈生平认识有误的是()

A. 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后人称为韩吏部,死谥文公,称韩文公

B. 他以文章为工具,试图通过排斥异端来达到建立新型儒学道统的目的

C. 韩愈说他写散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明道

D. 他敢于抗颜为师,奖掖后进,选拔人才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2道小题, 总分值8分)

1.属于宋代古文运动第二代和第三代的有()。

A. 王禹偁

B. 柳开

D. 苏轼

2.有关八代之文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八代"即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B. 文章之衰是因为文章逐渐雅化。

C. 八代之文并非一无可取,在学术思想上,在文章体裁上,在写作方法上,都有不可磨灭之处。

D. 学术思想领域的因素则表现在思想方面的变化。

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杨亿、刘筠以文章重于时,号西昆体。

2.骈文之讲求用韵,大致是每两句为一联,每联句末二字平仄互异,读起来有一种抑扬顿挫之美。

3.林纾曾赞曾巩,称其文字比欧阳修更为峻洁。上追司马迁、班固、刘向等,而深研经术,濯磨史汉。

4.唐初的文风虽然变化缓慢,但确实发了变化,纵欲已经没有了,骑艳而不放荡,即使在绮艳之中,也有了一股清新之气。

5.曾巩在人物描写方面善于用简,如《孙适墓志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6.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强调为文要“旨趣之博大”,不要“词采之蔚然”。

7.道论是唐宋古文运动的核心。

8.穆修则晚于杨亿,是以反西昆体的面目出现。

9.柳宗元的语言与韩愈的妥帖瑰奇不同,他的语言简洁,但给人以峭厉之感。

10.《左传》属于私家著述类散文。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3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3道小题, 总分值52分)

1.属于“文以载道”说代表人物的是()。

A. 欧阳修

B. 王安石

C. 柳开

D. 苏轼

2.欧阳修“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是评论()的。

B. 苏辙

C. 王安石

D. 曾巩

3.古代诗文,文备众体者则()。

A. 杜甫

B. 韩愈

C. 柳宗元

D. 苏轼

4.认识到不是文章决定治乱,道德才是根本,提出了文章教化说的是()。

A. 萧颖士

B. 梁肃

C. 柳冕

D. 独孤及

5.对柳宗元生平认识有误的是()

A.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官至柳州刺史,人称柳柳州

B. 柳宗元勤于读书,善于思考,态度严谨,五经之外,先秦诸子也都下过工夫。

C. 在经学史上,敢于疑古,敢于创新

D. 致力于倡导宋儒所谓的道学

6.不是唐代古文运动衰落的原因的是()。

A. 古文运动缺乏来自上层的支持,发起人多名位不振

B. 观念革新不彻底,受颂美观念影响

C. 韩柳古文走向奇怪艰涩产生不良影响

D. 骈文扩大了题材内容,发展了技巧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出自苏轼()。

A.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B. 《超然台记》

C. 《前赤壁赋》

D. 《日喻》

8.“中国古代散文”是现代人使用的概念,()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A. 周作人

B. 郁达夫

C. 刘半农

D. 胡适

9.对韩柳文艺理论建树认识有误的是()。

A. 奉行“达则兼济”,“穷则独善”的准则

B. 提出了道统说

C. 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

D. 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之说,韩柳逐渐认识到了文学的抒情的特点

10.最早提出骈文的是()。

A. 刘勰

B. 韩愈

C. 柳宗元

D. 庾信

11.鲁迅所言"文学的自学时代"是指()。

A. 殷周之前

B. 战国至西汉

C. 先秦

D. 东汉到隋,即"八代"

12.唐初提出了一种理想的文学标准“合其两长”的人是()。

A. 唐太宗

B. 魏征

C. 颜师古

D. 陈子昂

13.不是初唐四杰的是()

A. 王勃

B. 杨炯

C. 陈子昂

D. 骆宾王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2道小题, 总分值8分)

1.属于文统论阵营的有()。

A. 田锡

B. 欧阳修

C. 柳宗元

D. 苏轼

2.属于史家记事类的散文是()。

A. 《论语》

B. 《墨子》

C. 《左传》

D. 《国语》

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越州赵公救灾记》是曾巩典制方面的代表作。

2.苏轼在《日喻》一文中阐明了“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的道理,在这里“道”即孔

孟之道。

3.韩愈主张明道的目的是十分明确的,就是要用儒家的道统重新建立起封建等级制的思想基础。

4.李谔《上隋文帝革文华书》指斥魏晋以来的文风浮华不实,但这篇上书本身却是一篇骈文。

5.韩柳否定了乐关教化,文关兴衰的旧说,将治国平天下的关键归结于修身正心,得人进贤,并提出了不论贵贱、唯问贤愚的取士原则。

6.《尚书》中的《虞书》、《夏书》是殷以前虞、夏留下的散文。

7.最早在意识地出于功利目的而提倡散体文的,历来认为是西魏的宇文泰、苏绰等人。

8.苏轼在唐宋古文运动中便具有重要意义,就在于他反对道统说,肯定文的价值,建立了文统说,是古文运动的一次重大变化。

9.骈、散之别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10.从东汉到隋这个时期是“文章之衰”。原因是文章逐渐雅化。

19秋《唐宋古文研究》作业_4

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3道小题, 总分值52分)

1.不属于“师其意,不师其辞”的体现的()。

A. 采用骈散夹杂的结构,根据当代口语提炼散文语言

B. 集众家之长,更重要的是独创

C. 追求创新,追求不同于以往、不同于流俗的写法

D. 扭转了唐代古文单纯模拟前人的倾向

2.()提出了"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A. 刘勰

B. 王通

C. 白居易

D. 李华

3.韩柳的“道”对文风的影响最大的是()

A. 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作品中

B. 维护封建等级秩序

C. 倡导仁义道德的文以载道的文风

D. 纠正了骈文的浮华与艳丽的文风

4.不属于陈子昂骈文特点的是()。

A. 骈文源于徐庾体,珍重词采

B. 变骈俪为畅达

C. 讲求四六对句,严格规整

D. 讲求练词,但不涉于雕琢艳冶

5.对韩愈古文文风及古文理论认识有误的是()。

A. 道要“真”,不能掺入佛、道的思想

B. 文要“纯”,要去其陈、伪、杂

C. 主张宗经,师法古人就是要有独创性

D. 思想正统,从不求新求奇

6.()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深于取象",即是就文章大抵富有形象性而言。

A. 章学诚

B. 郭沫若

C. 鲁迅

D. 钱钟书

7.不是古文衰落与骈文复兴的原因的是()

A. 观念革新不彻底

B. 古文走向奇怪艰涩

C. 完全排斥骈文可取之处

D. 散文仍局限在应用文中

8.骈文也在古文的影响下产生的变化不包括()

A. 扩大了题材内容

B. 风格从初唐以来的宏博典雅变为华丽浓艳

C. 讲求用典的深僻和词采的繁缛

D. 竭力在琢句构思上出新,以至于离奇古怪

9.隋朝王通《文中子》一书模拟()形式

A. 《孟子》

B. 《论语》

C. 《左传》

D. 《汉书》

10.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脱离当时的现实生活、与时政有关的新鲜内容

B. 违背了文学自身发展的特点

C. 文章缺乏独创性,只是模仿先秦两汉的文体文风

D. 统治阶级推广意志力不够

11.关于苏轼对文、道的认识,正确的是()。

A. 道法孔孟

B. 文以载道

C. 文必与道俱

D. 尊孔排老

12.燕许大手笔,其中“燕”指玄宗时燕国公()。

A. 刘知几

B. 苏颋

C. 宋璟

D. 张说

13.对北宋古文运动认识有误的是()。

A. 儒家文学观念在范仲淹的思想中得到明确的总结,端正了对雅正和浮靡的认识

B. 文学变易的重心转向对文学内部规律的探讨

C. 曾巩和苏氏兄弟知贡举选文被拔高等,古文运动至此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D. 北宋古文运动是在战胜五代体、西昆体以及古文内部的不良倾向中曲折向前发展的

二、多选题( 每题4分, 共2道小题, 总分值8分)

1.()正面提出了"文本于道"的理论。

A. 元结

B. 王橚

C. 柳冕

D. 梁肃

2.郭沫若先秦诸子差不多都是优秀的文章家,而以()为杰出。

A. 孟子

B. 庄子

C. 荀子

D. 韩非子

三、判断题( 每题4分, 共10道小题, 总分值40分)

1.朱熹指出:韩退之议论正,规模阔大,然不如柳子厚较精密。

2.韩愈古文的“高”是指其古文创作的闳中肆外、气势逼人的高古之风。

3.韩愈标举道统,排除了佛老杨朱之道,继承并发展了两汉经学以后发展起来的儒术。

4.古文在韩柳之前一直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骈文的影响力过大。

5.李商隐的骈文大多为律化的骈文,他自名为四六,与柳宗元“骈四俪六”的用法一致。

6.先秦的文章句子不长,是早期语言的必然形态,短句大量运用自然不易于出现骈偶。

7.韩柳主张创新,这是他们的作品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

8.欧阳修文章不像韩愈那样气势磅礴,以气夺人,而是反复曲折,以理服人。

9.韩柳的历史贡献在于他们创立文学散文的结构范式,把作者本人表现在作品中。

10.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可分为史家记事与私家著述两大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