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版三基医师分册内科各系统自测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汇总教学教材

第五版三基医师分册内科各系统自测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汇总教学教材

第五版三基医师分册内科各系统自测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汇总教学教材
第五版三基医师分册内科各系统自测题名词解释和问答题汇总教学教材

名词解释:

1、【高血压急症】:指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并常伴有心、脑、肾功能障碍,主要由以下类型:急进型

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

2、【溶栓疗法】:从静脉或冠脉内注入溶栓剂,以溶解冠脉中的血栓,使冠脉再通。

3、【心肌病】:指除风湿性、冠状动脉性、高血压性、肺源性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外的以性疾病变为主的

一组疾病,临床可分为原发性心肌病和特异性心肌病两大类。

4、【心电图负荷试验】:是通过增加心脏工作负荷,诱发心肌出现相对缺血,通过观察心电图变化来判

断冠脉循环的功能。

5、【人工心脏起搏】:通过人工心脏起搏器发出人造脉冲电流刺激心脏,以带动心搏的治疗方法。主要

用于治疗快速和/或缓慢的心率失常及电生理检查。

6、【中心型发绀】:中心性发绀是由于心、肺疾病致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而引起的发绀,其特点为全身

性发绀,除四肢和颜面外,还累及粘膜与躯干的皮肤,但皮肤是温暖的。

7、【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一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

导致缺氧,并伴有(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功能或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确诊有赖于血气分析:PaO2<60mmHg伴有或不伴有PaCO2>50mmHg。

8、【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睡眠中呼吸暂停(口和鼻气流停止)每晚反复发作30次以上,每次10

秒钟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l)(呼吸气流降低超过正常气流强度的50%以上,并伴有4%血氧饱和度下降)大于或等于5次/h。

9、【渗出液与漏出液】:渗出液是炎症性积液,可以由感染性(如结核性、化脓性胸膜炎)或非感染性(如

肿瘤、结缔组织病)疾病引起。漏出液为非炎症性积液,多为全身性疾病所致,如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内静水压升高,肾病、营养不良时低蛋白血症胶体渗透压下降引起胸腔内液体积聚。

10、【张力性气胸】:是指胸膜的破裂口呈单向活瓣或活塞作用,吸气时瓣口张开,气体进入胸腔;呼气时

瓣口关闭,气体只进不出,胸腔内气体越积越多,压力持续上升,司达10~20cmH20,肺脏压缩,纵隔移位,心脏血液回流受阻,病人常有极度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虚脱、昏迷,可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

11、【黄疸】:任何原因导致高胆红素血症,染黄巩膜、粘膜、皮肤、体液及其他组织,临床上称为黄疽。

正常血清胆红素为1.7—17.1μmol/L;当血中胆红素大于34.2μmol/L时即可出现临床黄疸,12、【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衰竭,系指肝硬化失代偿期大量腹水时,由于有效血容量不足,出现功

能性肾衰竭。临床特征为自发性尿少或无尿、氮质血症、稀释性低钠血症和低尿钠,而无肾脏重要病理改变,故认为肾衰竭为非器质性损害。

13、【应激性溃疡】:指以胃粘膜糜烂和急性溃疡为特征,引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黏膜病变。可见于严重

烧伤、床上、脑血管意外、颅内病变、败血症、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心力衰竭、休克、大手术后、恶性肿瘤和长期使用某些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等。

14、【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指严重肝病引起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

由于肝功能衰竭时血氨增高,NH3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细胞后影响大脑能量代谢,导致意识障碍,故临床以意识障碍和昏迷为主要表现。

15、【上消化道出血】:指Treits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

胃空肠吻和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也属于此范围,大量出血一般指在短期内的失血量超过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17、【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于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以造血

干细胞损伤、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临床上常表现为较严重的贫血、出血、感染。

18、【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是红细胞的获得性缺陷引起的对激活补体异常敏感的一种慢性血管内溶

血。

19、【粒细胞缺乏症】: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低于0.5*109/L;

20、【急性白血病】:使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并浸润各种

器官、组织、正常造血受抑制,主要表现为肝脾和淋巴结肿大,贫血,出血及继发感染等。

21、【糖皮质激素的撤药症群】:是指在生长期每天分次服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后,撤药过程中所出现

的一组症状,包括:①肌肉僵硬和疼痛②关节痛③全身软弱无力④食欲减退,恶心和呕吐。⑤体位性低血压或虚脱。⑥体重减轻。撤药症群的发生系由于撤药过快使血循环中糖皮质激素急剧下降所致。

22、【肥胖症】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而已脂肪形式储存体内超过标准体重20%时或体重指数大于24

成为肥胖症。如无明显病因可循者成为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明确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

23、【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以多尿、烦渴、多饮与低

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本病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垂体部位的病变所致,可无明显病因,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年为多见。

24、【垂体性侏儒症】是指儿童期起病的垂体前叶生长激素缺乏而导致生长发育障碍,也称生长激素缺乏

性侏儒症。其病因可分为特发性或继发性;可为单一性生长激素缺乏,但往往伴有促性激素缺乏,也可伴有垂体前叶其他激素缺乏。本病大多见于男性,女性少见,病因未明。

25、【肾上腺危象】为Addison病急骤加重的表现,常发生于感染、床上、手术、分娩、过劳、大量出汗、

呕吐、腹泻、失水或者突然中断治疗等应急情况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脱水、血压降低、心率快、脉细弱、精神失常,常有高热、低血糖症、低钠血症,血钾可低可高。

26、【肾炎性水肿】:主要是由于肾小球率过滤下降,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基本正常造成“球-管失衡”肾

小球滤过分数下降,导致水钠潴留形成水肿。

27、【血尿】:离心后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位血尿,1L尿含有1mg血即呈现肉眼血尿

28、【蛋白尿】当尿蛋白超过150mg/d;尿蛋白定性阳性,成为蛋白尿,若尿蛋白量大于3.5g/d为大量蛋

白尿。

29、【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表现为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蛋白尿和/或肾小球性血尿的

一组肾小球病。

30、【急性肾衰竭】是指由于各种病因引起肾功能在短期内(数小时或数天)急剧下降的临床总格镇,血

肌酐平均每日增加大于或等于44.2umol/L。

31、【风湿】:是指关节、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和骨骼出现的慢性疼痛。这种疼痛症状除出现在风湿病外,

也可能见于肿瘤、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遗传病和一些不明原因的情况。

32、【干燥综合征】又称Sjgren综合征或干性角膜结合膜炎,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具有

高度淋巴细胞浸润为特征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不伴有其他结缔组织病的存在,后者常伴有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皮肌炎、硬化症等结缔组织病及桥本甲状腺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可引起全身多脏器损害,但肾累及较少见。

3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由于体内有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造

成组织损伤,临床可以出现各个系统和脏器损害的症状。

34、【无脉症】大动脉累及及锁骨下动脉引起动脉壁的炎症和狭窄而造成桡动脉无脉成为无脉症。

1、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有哪些并发症?

(1)充血性心力衰竭:以右心衰为主,是本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因。

(2)急性肺水肿:是重度二尖瓣狭窄的严重而紧急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多发生于剧烈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或心动过速时,妊娠期血容量增大更易诱发。

(3)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较常见,常由房性期前收缩发展为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阵发性房颤,最后转为持久性房颤。

(4)栓塞:以脑栓塞较常见,为体循环栓塞的2/3,其次为外周动脉栓塞和内脏。

(5)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较少见。

(6)肺部感染:常见,往往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

2、试述洋地黄的主要适应证与禁忌证。

(1)适应证:①以心肌收缩功能不全为主的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②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③心房颤动尤其是快速性心房颤动。④心房扑动。

(2)禁忌证:①洋地黄中毒或过量及其引起的心力衰竭加重与心律失常。②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③二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④肥厚梗阻型心肌病而无心房颤动或明显心力衰竭者。

3、试述高血压病的分型。

凡高血压病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的95%。约5%的高血压系继发于某些疾病,称继发性高血压或症状性高血压。按病程进展和起病缓急高血压病可分为:

(1)缓进型高血压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程长达20一40年。

(2)高血压急症: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并常伴有心、脑、肾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类型。①急进型高血压:②高血压危象;③高血压脑病

4、试述变异型心绞痛的特点与治疗。

变异型心绞痛系自发性心绞痛的特殊类型,以发作时ST段抬高为特点,冠脉痉挛为其主要发病机制,如不治疗病人迟早会发生心肌梗死。变异型心绞痛多在休息、轻度活动或夜间发作,可呈周期性,常伴有心律失常和休息难于缓解疼痛。发作时除暂时性ST段上抬外,尚可出现T波振幅增高、变尖、对应导联ST段下移等改变。本症治疗应以钙拮抗剂如地尔硫草或维拉帕米等为主,硝酸酯类药物疗效较差,不宜用卢受体阻滞药。

5、试述目前临床上评价心功能常用的方法。

目前临床上评价心功能常用的方法有非创伤性及创伤性两大类。

(1)非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法:包括超声心动图检查,用心机械图做心动周期内心室各时相的测定,放射性核素心血管造影术,心电图负荷试验(包括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及极量与次极量运动试验,即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蹬车运动试验),及经食管心房调搏进行心脏负荷试验。

(2)创伤性心功能检查法:包括左心导管检查,做左心室造影,测定左心室的射血分数,以及行右心导管检查、插入漂浮导管至右侧心脏,用热稀释法测定心排血量等。

6、何谓医院获得性肺炎?其主要感染病原体是什么?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院内感染性肺炎:是指病人人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潜伏期,于人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等)发生的肺炎。感染病原菌与机体状态有关。无感染高危因素病人,常见病原体依次为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等;有感染高危因素者为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7、癔症病人的呼吸困难有何特点?

癔症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是呼吸非常频速(可达60~100次/min) 和表浅,常因换气过度而发生呼吸性碱中毒,出现手足抽搦症和胸痛。

8、.试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及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指鼻、咽喉部急性感染性炎症。70%~80%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以溶血链球菌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鼻炎及上呼吸道其他症状,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咽干、咽喉痛、声嘶、咳嗽,可伴有畏冷、发热。

9、何谓肺性脑病?如何处理?

肺性脑病是指由于呼吸衰竭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出现的精神、神经症状综合征。早期有失眠、烦躁或躁动。病人夜间失眠,白天嗜睡,表情淡漠,肌肉震颤,可出现扑翼样震颤及间歇抽搐,严重者昏睡甚至昏迷。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锥体束征阳性。

治疗肺性脑病主要是加强通气措施,改善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可适当应用脱水药减轻脑水肿。忌用镇静药、催眠药和抑制呼吸的药物。

10、何谓耐多药结核(MDR—Tb)和超级耐多药结核(XDR—Tb)?试述耐多药结核的治疗原则。

MDR—Tb指结核分枝杆菌至少耐异烟肼和利福平的结核病。在耐多药基础上,同时对≥3种二线抗结核药耐药,称超(泛)耐药结核病。

MDR—Tb治疗至少应含4种可能敏感药物,疗程18—24个月。

11、试述何谓功能性胃肠病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功能性胃肠病又称胃肠道功能紊乱,是临床上无法找到可解释症状的病理解剖学或生物化学异常,表现为慢性或复发性的胃肠症候群的总称,多伴有精神因素的背景。其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1)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腹胀、早饱、嗳气、纳减等。

(2)肠易激综合征:包括腹痛、腹泻、便秘及其他消化道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及腹泻便秘交替型。

(3)功能性便秘:排除了器质性疾病而病人有排便困难或费力、排便不畅、粪便干结或便次太少等症状。

12、简述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特点

答:①慢性过程呈反复发作,病史可达几年甚至十几年;②发作呈周期性,表现为发作与缓解相交替,缓解期长短不一,短的只是几周或几月,长的可几年。发作有季节性,多在秋冬、冬春之交发病,可因精神情绪不良或服用N s AID诱发。③发作时上腹痛呈节律性。

13、肝癌的临床表现

答:①肝区疼痛;②肝大;③黄疸;④肝硬化征象:腹水、脾大、静脉侧支循环形成;⑤恶性肿瘤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食欲不振等;⑥转移灶症状,如发生肺、骨、胸膜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

14、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答: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常可做出诊断。水肿型病人有剧烈且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轻度发热,上腹部压痛,但无腹肌紧张,同时有血清和/或尿淀粉酶显著升高及Cam/Ccr百分比比值增高,据此可以诊断。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早期诊断有困难,有以下表现时拟诊:①全腹剧痛及出现腹肌强制、腹膜刺激佂时;②烦躁不安、四肢阙冷、皮肤呈斑点状等休克表现时;③血钙显著下降到2mmol/L 以下;④腹腔诊断性穿刺有高淀粉酶活性腹水。⑤与病情不相适应的血尿淀粉酶突然下降;⑥肠鸣音显著降低、肠胀气等麻痹性肠梗阻。⑦Grey-Trner佂或Cullen佂;⑧血清高铁血红蛋白阳性。⑨肢体出现脂肪坏死;⑩消化道大量出血;?低氧血症;?白细胞升高及血尿素氮大于14.3mmol/L;血糖大于11.2mmol/L(无糖尿病史)。

15、试述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及左右侧大肠癌临床表现的主要区别

答:①排便习惯与分辨形状改变;②腹痛;③腹部肿块;④直肠肿块;⑤全身情况,可出现贫血和低热症状。右侧大肠癌可出现肠功能紊乱,腹部钝痛,粪便糊状,隐血阳性,右腹部肿块等;左侧大肠癌可出现肠梗阻、腹胀、腹绞痛;粪便形状变细,血便或脓血便,直肠指检多可扪及肿块。

16、简述造血干细胞移植

答: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指去除异常的骨髓造血组织,然后植入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使之重建造血与免疫系统的综合治疗方法。

17、试述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答:①病因治疗:应尽可能去除导致缺铁的病因。②补充铁及治疗;以口服铁剂为首选,如琥珀酸亚铁和富马酸亚铁等,每日口服元素铁150-200mg,餐后服用,忌与茶同服,以免影响吸收。网织红细胞于服用后逐渐上升,7日左右达高峰,血红蛋白2周后上升,1-2个月恢复正常。此时继续补铁3-6个月,或血清铁蛋白>50ug/L后停药。③对口服剂不能耐受者于胃肠外给药。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肌内注射。

18、试述巨幼细胞贫血的治疗。

答:①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②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什么补什么,叶酸5-10mg口服,tid;维生素B12100ug;qd肌内注射,qd;③注意加盐和铁剂的补充。

19、试述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依据

答:(1)骨髓中浆细胞>15%,且有形态异常。

(2)血清中有大量的M蛋白(1gG>35g/L,IgM>15g/L,IgD>2g/l,IgE>2g/L)或尿中本周蛋白>lg /24h。

(3)溶骨性病变或广泛的骨质疏松。

诊断IgM型时一定要具备3项。仅有(1)、(3)两项者属不分泌型。如仅有(1)、(2)项者须除外反应性浆细胞增多及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20、简述血友病临床出血特点

答:血友病的出血特点为:①多为自发性或轻度外伤后出血不止;②出生即有,伴随终生;③常表现为软组织或深部肌肉血肿;④负重关节反复出血最为突出,最终可致关节畸形,可伴有骨质疏松,关节骨化及相应肌肉萎缩(血友病关节)。⑤重症病人可发生呕血、边学,甚至颅内出血。

21、试述甲状腺危象的抢救原则

答:①抑制TH合成:首选PTU,首次剂量600 mg口服,继用PTU 20mg,每天3次口服,待症状缓解后减至一般治疗剂量。②抑制TH释放:加用复方碘口服溶液,首剂30一60滴,以后每6—8小时5—10滴。③抑制组织T4转化为T3和(或)抑制T3与细胞受体结合;PTU、碘剂、受体阻滞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④降低血TH浓度:在常规治疗不满意时,可选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或血浆置换等。⑤支持治疗:补充热量和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失调。⑥对症治疗,包括供氧、防治感染等。⑦待危象控制后,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适当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方案,并防止危象再次发生

22、试述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表现的发展阶段。

答:①早期:仅有高血压期,此期无低血钾症状,醛固酮分泌增多及肾素系统活性受抑制,导致血浆醛固酮/肾素比值上升,利用此指标在高血压人群中进行筛查,可能发现早期原醛症病例;

②高血压、轻度钾缺乏期:血钾轻度下降或呈间歇性低血钾或在某种诱因下(如用利尿剂、或因腹泻)出现低血钾;③高血压、严重钾缺乏期:出现肌麻痹。

23、何谓地方性甲状腺肿?试述其病因和发病机制。

答:甲状腺肿是指良性甲状腺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的甲状腺肿大。单纯性甲状腺肿亦称非毒性甲状腺肿,是指非炎性和非肿瘤原因,不伴有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甲状腺肿,单纯性甲状腺肿病人约占人群的5%;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5倍;如果一个地区的儿童中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患病率超过10%;称之为地方性甲状腺肿。本病多见于山区和远离海洋的地区。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最常见病因是碘缺乏病,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重要原料之一,碘缺乏时合成甲状腺激素不足,反馈引起垂体分泌过量的TSH,刺激甲状腺增生肥大,形成甲状腺肿。

24、试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表现

答: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旁减,是指甲状旁腺激素(PTH)分泌减少和(或)功能障碍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是手足抽搐、癫痫样发作、低钙血症和高磷血症。临床常见类型有特发性甲旁减、继发性甲旁减、低血镁性甲旁减和新生儿甲旁减,少见类型包括假性甲旁减等。长期口服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25、简述肥胖症的流行病学特点。

答:肥胖症是指体内脂肪推挤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因素等多种因素互相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症在全球流行,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全球超重者近10亿,肥胖症患者4.75亿。每年至少有260万人死于肥胖及其相关疾病。在西方国家成年人中,约有半数人超重和肥胖。我国肥胖症患病率迅速上升,目前,我国成人超重率超过32.1%,肥胖率为9.9%。肥胖症与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卒中、肿瘤等密切相关。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可损害病人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肥胖也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约占肥胖症的1%。

26、血尿病人尿三杯试验有何临床意义?

(1)第一杯尿中含有血液,而其余两杯无血液或很少血液,提示血液来自尿道。

(2)第三杯尿中含有血液,提示血液来自膀胱颈部和三角区、后尿道或前列腺。

(3)如三杯均为血尿,提示血液来自肾脏、输尿管,或有膀胱内弥漫性出血。

27、如何鉴别慢性肾炎与慢性肾盂肾炎?

有泌尿系感染史,尿沉渣中白细胞经常反复出现,甚至有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学检查阳性,X线检查示肾盂及肾盏变形,以一侧肾损伤为主,提示慢性肾盂肾炎。如尿蛋白量较多,且以肾小球源性蛋白为主,肾小球功能损害较肾小管功能损害为重,则提示慢性肾炎。

28、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肾盂肾炎反复发作?

(1)泌尿系畸形。尿道口附近有病灶。病人抵抗力降低。

(2)尿路引流不畅。

(3)致病菌为耐药菌株,包括原浆型(L型)菌株。

(4)肾内瘢痕形成,致病菌不易被肃清。

29、尿毒症病人并发感染时,应如何选择使用抗菌药物?

(1)可按正常剂量使用的药物:青霉素G、氨苄西林、林可霉素、红霉素等。

(2)须按肌酐清除率减量使用的药物:羧苄西林、头孢菌素类。

(3)不宜使用的药物:多粘菌素、粘菌素、氨基苷类、磺胺、呋喃坦啶等。

30、试述急性肾衰竭应用透析疗法的适应症

答:①急性肺水肿;②雪茄在6.5mmol/L以上;③血尿素氮21.4mmol/L以上或血肌酐442umol/L以上;

④高分解代谢状态,血肌酐每日升高超过176.8umol/L或血尿素氮每日超过8.9mmol/L,血钾每日上升1mmol/L以上。⑤无明显高分解代谢,但无尿2日以上或少尿4日以上。⑥酸中毒,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3mmol/L,PH<7.25.。⑦少尿2日以上,伴有下列任一情况者:体液潴留,如结膜水肿、心音呈奔马律、中心静脉压增高,尿毒症症状,如持续呕吐、烦躁、嗜睡;高血钾,血钾大于6.0mmol/L,心电图有高钾改变。

31、何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答: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特征性的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个关节的慢性炎症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过程。

32、试述防治大骨节病病情恶化的措施。

答:①慎用糖皮质激素,因使用不当可使部分病人出现

关节重度变形、股骨头坏死。②避免关节的过度负荷,不宜作重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重劳动可给病变关节带来摩擦、挤压而促使病情恶化。③停止继续食用病区的玉米和麦类。④可用非甾体消炎药缓解关节痛。⑤必要时可采用矫形手术恢复部分关节的功能。

33、试述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答:糖皮质激素有很强而快速的抗炎作用,通过受体发挥作用,其受体一个是位于中枢神经,另一个位于各种体内细胞、具抗炎和调节代谢作用。激素与胞质内受体结合成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内与染包质相结合调节该细胞合成蛋白的作用。激素可抑制巨噬细胞吞噬和抗原递呈作用,减少循环中的T、B淋巴细胞和NK细胞数量,并抑制炎症性因子如TNF-a、II,1、IFNy和花生四烯酸代谢物前列腺素、白细胞三烯。

34、试述类风湿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的鉴别点。

答:(1)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年龄是20~40岁,营养状态表现为显著消瘦,主要累及中小关节尤其是手关节,可有关节畸形强直,有杵状指、肌肉萎缩;X线片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模糊、骨质疏松等;70%~80%类风湿因子阳性;水杨酸制剂疗效轻微;病程呈进行性。(2)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年龄常在20步以前,营养状态正常,主要累及大关节,无关节畸形、杵状指等;X线片仅急性期有关节阴影;类风湿因子常阴性;水杨酸制剂疗效显著;病程有再发倾向。

35何谓骨质疏松症?

答: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按病因分为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I型原发性OP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后女性,II型原发性OP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见于老年人。继发性OP的原发病因明确,常因内分泌代谢疾病(如性腺功能减退哦正、甲亢、甲旁亢、库欣综合症、I型糖尿病等)或全身性疾病引起

临床诊断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归纳版)

第三章 三、名词解释 1、问诊:是医师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为病史采集。 2、主诉:为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 3、现病史:是病史的主体部分,它记述患者患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四、简答题 1、问诊包括哪些容: 问诊包括一般项目、主诉、现病史、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史、家族史。 2、试述问诊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⑴.从礼节性的交谈开始。 ⑵.问诊一般由主诉开始,逐步深入进行有目的、有层次、有顺序的询问。 ⑶.避免暗示性提问和逼问。 ⑷.避免重复提问。 ⑸.避免使用有特定意义的医学术语。 ⑹.注意及时核实患者述中不确切或有疑问的情况。 第二篇体格检查 第一章基本检查法 三、名词解释 1、视诊:是以视觉来观察患者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断方法。 2、触诊:是应用触觉来判断某一器官特征的一种诊法。 3、叩诊:是用手指来叩击身体表面某部表面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经传导至其下的组织器官,然后反射回来,被检查者的触觉和听觉所接收,根据振动和音响的特点可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有无异常。 4、听诊:是以听觉听取发自机体各部的声音并判断其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技术。 5、嗅诊:是以嗅觉来判断发自患者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间关系的方法。 6、清音:是音响较强,振动持续时间较长的音响。是正常肺部的叩诊音。揭示肺组织的弹性,含气量,致密度正常。 7、过清音:是介于鼓音与清音之间的一种音响、音调较清音低,音响较清音强,极易听及。 8、鼓音:其音响较清音强,振动持续时间亦较长,在叩击含有大量气体的空腔器官时出现。 四、简答题 1、简述触诊的正确方法及临床意义。 触诊分浅部触诊法和深部触诊法,浅部触诊法适用于体表浅在病变、关节、软组织以及浅部的动脉、静脉、神经、阴囊和精索等。深部触诊法用于诊察腹脏器大小和腹部异常包块等病变。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1

四名词解释: 1.原语:它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所构成,用以完成特定功能的一段程序,为保证其操作的正确性,它应当是原子操作,即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2.设备独立性:指用户设备独立于所使用的具体物理设备。即在用户程序中要执行I/O操作时,只需用逻辑设备名提出I/O请求,而不必局限于某特定的物理设备。 3.文件的逻辑结构:又称为文件逻辑组织,是指从用户观点看到的文件组织形式。它可分为两类:记录式文件结构,由若干相关的记录构成;流式文件结构,由字符流构成。 4.树形结构目录:利用树形结构的形式,描述各目录之间的关系。上级目录与相邻下级目录的关系是1对n。树形结构目录能够较好地满足用户和系统的要求。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及方便用户的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用户接口。 6.位示图:它是利用一个向量来描述自由块使用情况的一张表。表中的每个元素表示一个盘块的使用情况,0表示该块为空闲块,1表示已分配。 7.置换策略:虚拟式存储管理中的一种策略。用于确定应选择内存中的哪一页(段) 换出到磁盘对换区,以便腾出内存。通常采用的置换算法都是基于把那些在最近的将来,最少可能被访问的页(段)从内存换出到盘上。 8.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和编程人员的界面和接口。包括程序接口、命令行方式和图形用户界面。 9.死锁:指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二造成的一种僵局,若无外力的作用,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再向前推进。 10.文件系统:OS中负责管理和存取文件信息的软件机构。负责文件的建立,撤消,存入,续写,修 改和复制,还负责完成对文件的按名存取和进行存取控制。 11.进程: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的基本 单位。 12.wait(s)原语 wait(s) :Begin Lock out interrupts; s = s – 1; If s < 0 then Begin Status(q) = blocked; Insert(WL, q); Unlock interrupts; Scheduler;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美术)

十四、理解下面词语的含义: 1.人面鱼纹彩陶盆: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含鱼纹彩陶盆,以图案结构线作为抓形的基础,画面简洁有力,所以有人把它看作是半坡人的巫术图腾,象征其氏族人丁昌盛的局面。 2.饕餮纹: 商周青铜器上文饰母题,以兽面牛首为主体,左右对称展开蘖龙或蘖凤图案。其形象狞厉可怖,是用来"辩神奸"的符号,到春秋时代就基本消失。 3.三星堆青铜像: 是一个失落的神像系统。 4.卧游: 指由南朝宗炳提出的山水画表现境界,通过作品间接欣赏大自然的神情妙意。 5.白描: 是以墨笔勾勒绘画形象的基本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发展中有重要地位。 6.甲骨文: 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汉字形态,因其书刻在龟甲和牛胛骨上而得名。它记录的是甲骨占卜的整个过程,故又称"卜辞"。 7.以形写神: 是指顾恺之提出的形神关系,强调"传神"要通过一定的形象表现出来,达到"形神兼备"。 8.曹衣出水: 是历史上对早期人物画风格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历来被当作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的称呼。曹仲达用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故称"曹衣出水"。8.吴带当风: 指唐代吴道子的人物衣纹程式。他的用笔其势圆转而衣服飘举,故称之,和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画法相对。 9.马踏龙雀 秀骨清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总体特征 10.猪纹钵:河母渡出土的黑陶器皿,器壁厚,器表光洁,比较特别。P17 11.彩陶: 用彩绘原料装饰过的陶器,称为彩陶。 12.黑陶 13.解衣盘蹲 14.迁想妙得:指由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它触及到艺术 创作中主体表现与客体制约的辨证关系。 15.铁线描: 指绘画中的一种线描方法,因其笔法谨严,连绵悠长似铁线而形容之。

生理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1.兴奋性:机体或组织对刺激发生反应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或特性,称为兴奋性。 2.阈强度:在刺激的持续时间以及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不变的情况下,刚能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3.正反馈:从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不是制约控制部分的活动,而是反过来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正反馈。 4.体液:人体内的液体总称为体液,在成人,体液约占体重的60%,由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组成。 5.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负反馈是指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减弱控制部分活动的调节方式。 6.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7.反馈(feedback):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过程,称为反馈。 1.阈电位:在一段膜上能够诱发去极化和Na+通道开放之间出现再生性循环的膜内去极化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是用膜本身去极化的临界值来描述动作电位产生条件的一个重要概念。 2.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称为等长收缩。 3.前负荷(preload):肌肉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称为前负荷,它决定收缩前的初长度。 4.终板电位:(在乙酰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当ACh分子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表面时,立即与终板膜上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K+等通过,以Na+的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向零值靠近,产生终板膜的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5.去极化(depolarization):当静息时膜内外电位差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称为膜的去极化或除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称为去极化) 6.复极化(repolarization ):细胞先发生去极化,然后再向正常安静时膜内所处的负值恢复,称复极化。(细胞膜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的恢复,称为复极化) 7.峰电位(spike potential):在神经纤维上,其主要部分一般在0.5~2.0ms内完成,(因此,动作电位的曲线呈尖峰状)表现为一次短促而尖锐的脉冲样变化,(故)称为峰电位。 8.电化学驱动力:离子跨膜扩散的驱动力有两个:浓度差和电位差。两个驱动力的代数和称为电化学驱动力。 9.原发性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是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的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10.微终板电位:在静息状态下,接头前膜也会发生约每秒钟1次的乙酰胆碱(ACH)量子的自发释放,并引起终板膜电位的微小变化。这种由一个ACH量子引起的终板膜电位变化称为微终板电位。 11.运动单位(motor unit):一个脊髓α-运动神经元或脑干运动神经元和受其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组成的肌肉收缩的最基本的单位称为运动单位。 1.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的晶体物质(主要是NaCl)形成的渗透压。 2.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红细胞沉降率是指将血液加抗凝剂混匀,静置于一分血计中,红细胞在一小时末下降的距离(mm),简称血沉。 1.血-脑屏障:指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屏障,可限制物质在血液和脑组织之间的自由交换(故对保持脑组织周围稳定的化学环境和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内有重要意义)其形态学基础可能是毛细血管的内皮、基膜和星状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等结构。 2.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P细胞为窦房结中的起搏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具有很高的自动节律性,是控制心脏兴奋活动的正常起搏点。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名词解释以及问答题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1.经济变量 2.解释变量3.被解释变量4.内生变量 5.外生变量 6.滞后变量 7.前定变量 8.控制变量9.计量经济模型10.函数关系 11.相关关系 12.最小二乘法 13.高斯-马尔可夫定理 14.总变量(总离差平方和)15.回归变差(回归平方和) 16.剩余变差(残差平方和) 17.估计标准误差 18.样本决定系数 19.点预测 20.拟合优度 21.残差 22.显著性检验23.回归变差 24.剩余变差 25.多重决定系数 26.调整后的决定系数 27.偏相关系数 28.异方差性 29.格德菲尔特-匡特检验 30.怀特检验 31.戈里瑟检验和帕克检验 32.序列相关性 33.虚假序列相关 34.差分法 35.广义差分法 36.自回归模型 37.广义最小二乘法38.DW 检验 39.科克伦-奥克特跌代法 40.Durbin 两步法 41.相关系数 42.多重共线性 43.方差膨胀因子 44.虚拟变量 45.模型设定误差 46.工具变量 47.工具变量法 48.变参数模型 49.分段线性回归模型 50.分布滞后模型 51.有限分布滞后模型52.无限分布滞后模型 53.几何分布滞后模型 54.联立方程模型 55.结构式模型 56.简化式模型 57.结构式参数 58.简化式参数 59.识别 60.不可识别 61.识别的阶条件 62.识别的秩条件 63.间接最小二乘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 1.简述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统计学、数理统计学学科间的关系。2.计量经济模型有哪些应用? 3.简述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模型的主要步骤。 4.对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应从几个方面入手? 5.计量经济学应用的数据是怎样进行分类的? 6.在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什么会存在随机误差项? 7.古典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定是什么? 8.总体回归模型与样本回归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9.试述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10.在满足古典假定条件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量有哪些统计性质? 11.简述BLUE 的含义。 12.对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什么在进行了总体显著性F 检验之后,还要对每个回归系数进行是否为0的t 检验? 13.给定二元回归模型:01122t t t t y b b x b x u =+++,请叙述模型的古典假定。 14.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为什么用修正的决定系数衡量估计模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优度? 15.修正的决定系数2R 及其作用。 16.常见的非线性回归模型有几种情况? 17.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3 10 ②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③ t t t u x b b y ++=log log 10 ④t t t u x b b y +=)/(10 18. 观察下列方程并判断其变量是否呈线性,系数是否呈线性,或都是或都不是。 ①t t t u x b b y ++=log 10 ②t t t u x b b b y ++=)(210 ③ t t t u x b b y +=)/(10 ④t b t t u x b y +-+=)1(110 19.什么是异方差性?试举例说明经济现象中的异方差性。 20.产生异方差性的原因及异方差性对模型的OLS 估计有何影响。 21.检验异方差性的方法有哪些? 22.异方差性的解决方法有哪些? 23.什么是加权最小二乘法?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4.样本分段法(即戈德菲尔特——匡特检验)检验异方差性的基本原理及其使用条件。 25.简述DW 检验的局限性。 26.序列相关性的后果。 27.简述序列相关性的几种检验方法。 28.广义最小二乘法(GLS )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9.解决序列相关性的问题主要有哪几种方法? 30.差分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31.差分法和广义差分法主要区别是什么? 32.请简述什么是虚假序列相关。 33.序列相关和自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是否是一个意思? 34.DW 值与一阶自相关系数的关系是什么? 35.什么是多重共线性?产生多重共线性的原因是什么? 36.什么是完全多重共线性?什么是不完全多重共线性? 37.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8.不完全多重共线性对OLS 估计量的影响有哪些? 39.从哪些症状中可以判断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40.什么是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 41.模型中引入虚拟变量的作用是什么? 42.虚拟变量引入的原则是什么? 43.虚拟变量引入的方式及每种方式的作用是什么? 44.判断计量经济模型优劣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5.模型设定误差的类型有那些?

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猜测2

健康:是指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稳态发生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亚健康:是指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详见判断脑死亡的标准。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小于3.5 mmol/L即为低钾血症。 酸碱平衡:生理情况下,机体依靠体液和细胞的缓冲作用及肺、肾等组织器官的调节功能来自动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比例,维持体液酸碱度相对稳定性的能力,即维持pH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酸碱平衡紊乱:病理情况下,机体出现酸或碱超量负荷、严重不足或(和)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定性被破坏的过程,称为酸碱平衡紊乱或酸碱失衡。 各项酸碱指标的含义、正常值及其意义 pH和H+浓度:pH 7.35~7.45,相当于H+=35~45 nmol/L,pH是反映血液酸碱度的指标。 PaCO 2:是指血浆中程物理溶解状态的CO 2 分子 所产生的张力,是反映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 正常值:33~46mmHg,平均值 40mmHg。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aCO 2 、 血氧饱和度及体温条件下,所测得的血浆HCO 3 -含量。AB受代谢、呼吸因素影响。 SB:是指全血在标准条件下(PaCO 2 为40mmHg、血氧饱和度为100%、温度为38℃)所测得的 血浆HCO 3 -含量。反应代谢性因素的指标。 正常人AB = SB,22~27mmol/L,平均值为24 mmol/L 。差值反映了呼吸性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AB>SB,说明PaCO 2> 40mmHg,有CO 2 潴留, 见于:呼吸性酸中毒或代偿后的代谢性碱中毒。 AB52,见于代碱。 碱剩余(BE):标准条件下,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等于7.40时,所需酸或碱的量。0 阴离子间隙(AG):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的阳离子的差值。12±2 mmol/L。 实际上是反映血浆中固定酸根含量的指标。 AG>16, AG增高型代酸. 发绀:当毛细血管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浓度达到或超过5 g/dl时,可使皮肤和粘膜呈青紫色的现象。 1.血氧分压(PO 2 ):指溶解于血浆中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张力(或压力)。 正常值:P A O 2 80~110mmHg(100mmHg,13.3kPa) P V O 2 37~40mmHg(40mmHg,5.33kPa) 2.血氧容量(C-O 2 max):指100ml血液中的Hb为氧充分饱和时所能携带氧的最大值。 正常值:20ml/dl 3.血氧含量(C- O2 ):指100ml血液中实际的带 氧量。包括两部分:与Hb结合的O 2 和物理溶解 的O 2 正常值:C A O 2 19ml/dl,C V O 2 14ml/dl 4.血氧饱和度(SO2):指Hb与O2结合的饱和程度。 正常值:SaO 2 :93-98% S V O 2 :70-75% 6.动-静脉氧差(DA-VO2):C A O 2 与C V O 2 之间的差值,反映内呼吸状态。 正常值:D A - V O 2 =C A O 2 -C V O 2 =19-14=5 ml/dl -------- 发热:是指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由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在中枢发热介质的介导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进而引起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最终引起体温升高超过正常值0.5℃以上的一种病理过程。 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功能失调或调节障碍,使得机体不能将体温控制在与调定点相适应的水平而引起的非调节性的体温升高。此时调定点并未发生变化。 发热激活物:凡能激活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进而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发热激活物。包括外致热原和某些体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简答题(4个或者5个) 1.简述DHCP的工作原理。(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1 答: (1) 发现DHCP服务器 (2)提供IP租用地址 (3)接受租约并确认 (4)确认租约 1.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有哪些?(2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2 答: (1)成帧(2)差错控制(3)流量控制。 (4)链路管理(5) MAC传输(6)区别数据和控制信息(7)透明传输 1.CDMA的主要优缺点?(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3 答:优点 (1)具有具有抗干扰、抗多径衰落的能力。 (2)系统容量大。 (3)CDMA系统具有软容量特性。 (4)不需要复杂的频率分配。 (5)CDMA系统具有软切换功能。 (6)具有保密性强等优点。 (7)设备简单,电路设计简单,电池利用时间也更长。 缺点: (1)占用频谱较宽。 (2)具有码分多址系统特有的多址干扰和远近效应。 1.画出01101100的曼彻斯特编码和差分曼彻斯特编码。(两个老师都画了)那就是必考的咯(计算题或者应用题)

1.简述IP地址的分类及每类的特点。(了解,用于计算题) 答: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所占比特位数的不同,IP 地址可以分为A、B、C、D、E 五大类。 A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1 字节,主机号占3 字节,第1 个比特固定是0。 B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2 字节,主机号占2 字节,前两个比特固定是10。 C 类IP 地址网络号占3 字节,主机号占1字节,前三个比特固定是110。 A、B、C 类地址用来分配给主机和路由器。 2.试简述PPP协议的工作过程。(张福生,背一下吧) 答: (1)建立物理连接 (2)建立数据链路 (3)用户认证阶段 (4)进入网络层配置阶段,此时用IPCP协议 (5)数据传输阶段,此时用IP协议 (6)数据传输完毕后,用户断开网络连接 (7)断开数据链路 简述路由器和交换机的区别。(张福生,背一下!) 答: 1、工作层次不同(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2、数据转发依赖的对象不同 3、路由器能够分割广播域,而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 4、路由器能够提供防火墙服务 简述PAP 协议与CHAP 协议的不同(王知非,不用怎么背,有个印象吧!) 答:PAP 和CHAP 都是用户认证协议。PAP 直接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系统进行验证,安全性不好。CHAP 协议不直接发送用户名和密码,而是根据系统发来的Challenge 值,使用事先定义好的函数作用于Challenge 值和用户的口令,生成一个值,将这个值和用户名发送给系统。系统收到后,根据用户名查找到对应的口令,使用相同的函数对Challenge 值和查到的口令进行计算,如果结果和用户发来的值相同,那么就通过认证,否则认证失败。 简述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各自的特点。(张福生,简单了解下就可以) 答:在异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是字节。对于每个要发送的字节,它的开始都要附加一个比特,这个比特称为起始位通常为0。同时这个字节的尾部还要加上一个比特,称为停止位通常为1。接收方检测到起始位后,就启动一个时钟,这个时钟会与发送方的时钟保持同步,并开始接收比特,当收完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就等待停止位到达。检测到停止位后,接收方就停止接收数据,直到检测到下一个起始位。 在同步传输中,传输的单位称为帧。一个帧可以包含多个字节,字节和字节之间没有间隙,收发双方传递的就是不间断的0、1 比特流。在每一帧的首尾会有特殊的比特组合作为标志,表示帧的开始和结束。开始标志不仅能够通知接收方帧已到达,它同时还能让接收方的采样速度和比特的到达速度保持一致,使收发双方进入同步。同步传输速度快,效率高,不仅要求建立帧同步,在一个帧内的每一个比特也都要求同步,要求比较高。

语言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答案(只供参考)

四、名词解释: 1)Parole话语: ①it 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②it is the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③it is concrete, refers to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language events. ④it varies from person to person, and from situation to situation. 2)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findings in linguistic studies can often be applied to the solution of such practical problems as recovery of speech ability. The study of such applications is known as applied linguistics. 3)Reference(所指)语义: It means what a linguistic form refers to in the real, physical world, it deals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nguistic element and the non-linguistic world of experience. 4)Il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the act of expressing the speaker’s intention,it is th e act preformed in saying something. 5)Regional dialect地域方言:it is a linguistic variety used by people living in the same geographical region. It has been found that regional dialect boundaries often coincide with geographical barriers such as mountains, rivers and swamps. 6)LAD(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语言习得机制:It was described as an imaginary "black box" existing somewhere in the human brain. 7)CA(Contrastive Analysis)对比分析:starting with describing comparable features of the nativ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CA compares the forms and meanings across these two languages to locate the mismatches or differences so that people can predict the possible learning difficulty learners may encounter. 8)Neurolinguistics(神经语言学):it is the study of two related areas:language disord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rain and language. It includes research into how the brain is structured and what function each part of the brain performs, how and in which parts of the brain language is stored, and how damage to the brain affects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9)Predication analysis述谓结构分析: ①It is proposed by the British Linguist G.Leech. ②The basic unit is called predication, which is the abstraction of 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③This applies to all forms of a sentence. ④ A predication consists of argument(s) and predicate. 10)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流:it is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s and symbols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11)Cross-association互相联想:In English we sometimes may come across words which are similar in meaning. Their spelling and pronunciation are also alike. The close association of the two leads to confusion. Such interference is often referred as cross-association.

中医诊断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主诉——病人就诊时陈述的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2.壮热——病人高热不退,但恶热不恶寒,多见于里热证极期阶段。 3.潮热——病人定时发热或定时热甚,如潮汐之有定时。 4.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而作,见于半表半里证或疟疾病。 5.自汗——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更甚者,多见于气虚、阳虚。 6.盗汗——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多见于阴虚内热证。 7.消谷善饥——食欲过于旺盛,多食而易饥,是胃火炽盛所致。 8.除中——久病之人,本不能食,突然欲食,甚至暴食,是脾胃之气将绝之象。 9.里急后重——腹痛窘迫,时时欲泻,肛门重坠,便出不爽,是湿热痢疾主症。 10.得神——人之两目灵活,面色荣润,表情自然,体态自如,言语清晰,意识 清楚者,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11.失神——病人目光呆滞,面色晦暗,神情萎糜,身重迟钝,语声断续,意识 朦胧者,是精衰气脱神亡的表现。 12.主色——凡人之种族皮肤的正常颜色。 13.善色——病色有光泽者,称为善色,说明精气未衰,胃气尚荣,预后较好。 14.萎黄——病人面色淡黄,枯槁无华者,是脾虚精亏的表现。 15.阴黄——面色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因寒湿内停,困扰脾阳所致。 16.瘿瘤——颈前颌下喉结之处,有肿物如瘤,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多因肝郁气结痰凝所致。 17.瘰疬——颈侧皮里膜外肿起结核,形状累累如珠,历历可数者,多因肺肾阴 虚,虚火灼痰,结于颈项。 18.解颅——小儿囟门迟迟不能闭合,是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 19.透关射甲——小儿指纹透过风、气、命三关,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提示病 情危重。 20.染苔——若因某些食物或药物,致使舌苔染上颜色。染苔并非疾病所致,无 临床意义。 21.镜面舌——全舌之苔退去,舌面光洁如镜者,多因胃气匮乏,胃阴枯涸。 22.有根苔——舌苔紧贴舌面,刮之难去,似从舌体长出来的。 23.呃逆——有气上逆于咽喉而出,发出一种不由自主的冲激声音,声短而频, 由胃气上逆所致。 24.六阳脉——凡两手寸关尺六脉常洪大等同,而无病象者。 25.相兼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脉相兼组合而成的脉象,又称复合脉。 26.脉症顺逆——临床上以脉与症相应或不相应,以辨别疾病之顺逆。 27.举按寻——是切脉的指力轻重,轻手循之曰举,重手取之曰按,不轻不重, 委曲求之曰寻。 28.症——疾病所反映的单个症状、体征,是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 29.病——对疾病全过程的特点、规律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0.证——对疾病所处一定阶段病位、病因、病性、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 31.辨证——在中医诊断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四诊资料,辨别疾病证的过程。 32.里邪出表——先有里证,继而汗出,或疹 透露,是病邪由里达表的现象。 33.热证——感受热邪,或阴虚阳亢,致使机体的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具有温、 热特点的证候。 34.寒热错杂——在同一病人身上,同时既有寒证,又有热证表现的证候。

儿科学名词解释及问答题题重点

骨髓外造血:常于婴幼儿期造血需求增加时出现,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及幼稚粒细 胞,当病因去除后,贫血恢复,上述改变全部恢复正常。 生理性体重下降:常见于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等,可出现体重暂时性下降(不超过正常体重的10%),至生后7~10 天内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 生理性贫血:常出现于生后2~3 个月时,由于 1.生后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2.胎儿红细胞寿命短,易 被破坏, 3.生后发育迅速,血循环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导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都较低,为生理现象,可自然 度过。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 6 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 状,食欲好,生长发育良好,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步正常。 生理性黄疸:1.一般情况好, 2.多于生后2~3 天出现,3.消退时间:足月儿最迟不超过 2 周,早产儿可延迟到 4 周,4. 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 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12.9mg/dl) ,早产儿<257umol/L(15mg/dl) 。病理性黄疸:1. 出现早(生后24h 内) ,消退时间晚: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2.病程重( 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 ,早产儿>257umol/L) ,3.进展快( 每日上升>85umol/L) ,4.直接胆红素>34umol/L ,5.黄疸退而复现,具 备以上一项者即为病理性黄疸。 bone age 骨龄:指用X 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 化。 高渗性脱水:血钠浓度>150mmol/L 时的脱水,失水大于失电解质,表现为细胞内脱水严重,临床特征:1.脱水症状相对较轻, 2.高热、口渴明显、皮肤干燥, 3.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4.见于高热、不显性失水多、医源性。 Eisenmenger syndrome 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正常症状下不出现青紫,当分流量增大导致肺动脉高压,使 右心的压力超过左心,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即为艾森曼格综合征。 严重循环充血: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严重表现,由于水、钠潴留,血浆容量增加,循环负荷过重所致,出现气急、心率增快、肺部湿罗音,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粉红色泡沫痰、心脏扩大、奔马律、肝大、水肿加剧。 Basic planned immunization 基础计划免疫:指小儿 1 岁以内应该完成的免疫接种,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 百日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差异性青紫: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时,分流量大时导致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肺动脉血流逆向 分流入主动脉,由于动脉导管位于降主动脉住,故出现下半身青紫较上半身明显,即为差异性青紫。 硬脑膜下积液: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1 岁多见,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其特征有:1.有效治疗 3 天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 2.病程中进行性颅压增高或意识障碍,惊厥等。头颅透光检查或CT 辅助检查,硬膜下穿刺可确诊。 肾炎性肾病: 是肾病综合症的一种型别,除了具备肾病综合症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高度浮肿)外,还具有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补体降低的任何一种改变。此型多发生在学龄期,病理改变多为非 微小病变型,多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预后较差。 单纯性肾病: 是肾病综合症的一种型别,只具备典型的肾病综合症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 症、高度浮肿),不具有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补体降低的任何一种改变,此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病理改变多 为微小病变型,多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较好。 primary complex: 即原发综合症,是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包括: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 的淋巴管炎,胸部X 片呈“哑铃状”或“双极影”,现在较少见。 肾病综合症: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对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 综合症,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浮肿为临床四大特点。 低渗性脱水:失钠>失水,血钠<130mmol/L ,出现细胞外脱水,细胞内水肿,临床特征:1.脱水体征相对重,容易发生 休克, 2.口渴不明显, 3.重者出现嗜睡,恶心,呕吐,惊厥,见于长期腹泻,营养不良,医源性。 Rul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即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连续、有阶段性的过程, 2.各系统器官发育不平衡,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新生儿晚发型血症:指生后7 天后才出现的败血症,病因多为生后水平传播,病原菌以金葡萄球菌和机会致病菌为主, 常先有脐炎、肺炎或脑膜炎等局灶感染后出现全身表现,此型较早发型死亡率低。 tetralogy of Fallot(TOF): 法洛四联症,为右向左分流型先心病,由肺动脉狭窄、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

组胚名词解释及问答题(1)

组胚重点名词解释 1、osteon:(1)、骨单位,即哈夫斯系统,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 (2)、位置: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 (3)、特点:数量多,长筒状,其长轴与骨干长轴平行; (4)、构成:由4~20层呈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中央管内有血管、神经纤维和骨祖细胞等。 2、bone lamella:(1)、骨板; (2)、定义:骨胶原纤维被黏合质黏合在一起并有钙盐沉积的薄板状结构; (3)、特点:内有大量排列的胶原纤维,同一层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而相邻骨板之间的纤维相互垂直; (4)、分类:分为密质骨和松质骨; (5)、功能:增加骨的强度。 3、chondrocyte:(1)、软骨细胞; (2)、位置:包埋在软骨陷窝内; (3)、形态结构:靠近软骨膜的细胞幼稚,单个分布,体积小,呈扁圆形;长轴与软骨平面平行;越靠近软骨中心的细胞越成熟,体积渐大,圆形或椭圆形,成群分布由同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故称同源细胞群,细胞核小而圆,可见1~2个核仁,细胞质弱嗜碱性,电镜下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较少。 (4)、功能:产生软骨基质。 4、osteocyte:(1)、骨细胞; (2)、位置:位于骨板之间或骨板内; (3)、形态结构:骨细胞胞体藏于软骨陷窝内,较小,扁椭圆形,骨细胞突起位于骨小管内,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缝隙连接相连; (4)、功能:具有一定的成骨和溶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维持血钙。 5、recirculation of lymphocyte:(1)、淋巴细胞再循环; (2)、定义: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又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回流到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到另一处淋巴组织,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3)、功能: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免疫细胞间的协作,使分散于全身的免疫细胞成为一个相互关联的统一体。 6、mononuclear phagocytic system:(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2)、定义:单核细胞及由单核细胞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统称为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病理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释 1、萎缩: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萎缩两类。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 3.坏疽: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感染。 4、肉芽组织: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侵润,肉眼变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成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5、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6、淤血:器官或局部组织静脉血流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为淤血。 7.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8.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9.镔榔肝:在慢性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区因严重淤血呈现暗红色,两个或多个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可相连,尔肝小叶周边部肝细胞则因脂肪变性呈黄色,致使在肝的切面上出现红黄相间的状似槟榔切面的条纹,称为槟榔肝。8、心衰细胞:肺淤血时,肺泡腔内除有水肿液及出血外,还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10..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叫渗出。 11. 假膜性炎:纤维素炎发生于粘膜者,由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伪膜,又称为假膜性炎。12.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其特点。多由化脓菌感染所致。 13.炎性肉芽肿:炎性肉芽肿主要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是一种特殊的慢性炎症。 14.异型性:由于分化程度不同,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相应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15.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形成同样类型的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 16.原位癌:指异性增生的细胞在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上与癌细胞相同,并累及上皮的全层,但没有突破基底膜向下侵润。也成为上皮内癌。 17.肉瘤:发生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表现出向某间叶组织分化的特点。包括纤维组织、脂肪、肌肉、血管和淋巴管、骨、软骨组织等。 18。向心性肥大:原发性高血压继发心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