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解析版

2018届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 解析版

东北育才高中部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文综合试卷

1. 2018年5月7日上午,第七届中国国际养老服务业博览会暨中国养老服务业发展论坛正式开幕,养老服务业做为重大的民生工程备受重视。国务院《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养老服务市场全面放开,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这将

①减轻政府财政赤字,由社会力量代替政府部分职能

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③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

④推动养老服务改革,保障养老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社会力量不能代替政府职能,①表述错误。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并不能保障养老服务业经济效益的提高,④表述错误。养老服务市场全面开放,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这将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弥补公共服务短板,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 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是我国分享经济的最佳样板,随着网约车将人和出租车、私家车等连接起来,在不增加出租车供应的前提下,更多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网约车还降低了用户的出行成本,提高出行效率。根据麦肯锡的测算,一辆家用车每次出行的用车成本为45元,乘坐专车出行的价格为20元,顺风车则是专车价格的70%。也就是说,无论是作为顺风车车主或者乘客,私家车车主可通过汽车共享节约30%的用车成本,而且保险等服务机构也将从中获益。分享经济的出现有利于

①增强社会协作,提高社会效率②降低创业门槛,实现社会公平

③优化投资环境,增加居民收入④节约资源能源,促进生态文明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约车把闲置的私家车,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起来,最大化地利用了社会资源,体现了增强社会协作,提高社会效率,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创业和社会公平,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投资问题,③不符合题意。分享经济节约道路资源,减少能源消耗,降低

消费者的用车成本,体现节约资源能源,促进生态文明,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3. 2018年5月据银行信息港获悉: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8年4月30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

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一般来说,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路径是

A. 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利润大幅增加→增加货币流动→扩大投资需求

B. 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储户实际收益减少→居民减少存款→降低消费意愿

C. 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贷款额度增加→促进企业发展→实现经济增长

D. 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企业利润提高→实体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作答本题需要明确传导路径之间的内在关系,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并不会使银行的利润增加,A 表述错误,排除;居民减少存款,可以导致消费需求增加,而不是降低消费需求,B表述错误,排除;“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贷款额度增加”的表述错误,贷款额度应是不变,而不是增加,贷款需求会增加,C表述错误,排除;答案D正确。

考点:货币政策、科学的宏观调控

4. 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的图示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一般来说,价格上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供给减少,价格与供给成同方向变化。

国家实施补贴意味着商品本身的价格没变,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侧移动,故A选项符合题意,应选;B中供给量减少说法错误,排除;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点睛:解答曲线类试题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

(1)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

(2)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复合型曲线可以拆分为单曲线,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

(3)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5. 2017年11月,某市拟建燃煤电厂的消息被传开后,广大市民纷纷通过媒体表达意见,该地人大代表积极进行调研,深入了解该项目的前期论证和环保评估状况,促使当地政府重新审查该项目并最终终止了该项目的实施。这一事件告诉我们

①公民理性表达诉求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

②舆论监督是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

③人大代表认真履责有利于责任政府建设

④政府部门尊重民意是政府依法行政的根本保障。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材料中“广大市民纷纷通过媒体表达对建燃煤电厂的意见和诉求,最后政府部门根据发展规划,作出项目下马另行选址的决定”,说明市民理性表达诉求有利于政府科学决策,①符合题意。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们通过选出代表组成人大行使国家权力,因此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说法错误,②表述错误。“在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联名反对以及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下,政府部门根据发展规划,作出项目下马另行选址的决定”,说明代表委员认真履责有利于责任政府建设,③符合题意。科学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不是政府,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6. 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7年要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大力推进从就业、

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举措

①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身份区别,保障人民基本人权

②逐步实现居民社会管理一体化,确保公民当家作主

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民主的真实性

④深刻改变了农民的社会属性,消除城乡发展差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点睛:解答本题要主义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公民和人民在我国的区别主要有:第一: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第二: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7. 2017年9月15日,联合国马里多层面综合稳定特派团(马里稳定团)官员透露,马里北部地区当日发生一起针对马里稳定团车队的袭击事件,造成中国维和人员1人死亡、4人受伤的事件。习近平表示,中国强烈谴责这一暴行。恐怖主义是人类的公敌,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打击任何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活动。中国的立场表明

①恐怖主义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②我国政府将坚决维护国家的独立与主权

③我国政府维护海外人民利益的坚强决心

④世界人民在反对恐怖主义上有共同利益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①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未涉及我国的独立与主权,②不符合题意。针对恐怖主义

造成中国维和人员1人死亡、4人受伤的事件,中国强烈谴责这一暴行。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愿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打击任何挑战人类文明底线的暴恐犯罪活动,③④符合题意。

8.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代称为琴,近代为区分琴与西方乐器中的琴,因此添加“古”字,称之为古琴。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弹拨乐器,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把中国古琴艺术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古琴被列入“非遗”,是基于

A. 保护古琴—民族文化集中体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民族凝聚力

B. 保护古琴—中国传统文化标志—研究中国文明演进—传承民族文化

C. 保护古琴—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繁荣世界文化

D. 保护古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人类文明重要标志—民族文化交流

【答案】C

【解析】中国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是基于保护古琴文化,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繁荣世界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C符合题意。民族情感集中表达的是民族节日,不是文化遗产,A表述错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是传统建筑的继承,B表述错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文字,D表述错误。故本题选C。

9. 被称为“不灭的蜡烛、不倒的脊梁”的感动中国人物莫振高,在广西都安高中任教三十多年,埋头苦干,用微薄的工资资助了300名贫困生,并筹集3000多万元善款,帮1.8万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这对我们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启示是

①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

②提高辨别文化眼力,坚决取缔腐朽文化

③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夯实民族振兴基石

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求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因此该教师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积极传播文明风尚,①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腐朽文化,②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发展教育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该教师的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启示我们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④符合题意。

10. 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产。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海底生物的发现从一个侧面表明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但人们追求真理的脚步不会停止,人们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③项符合题意;对真理的追求永无止境但不是一个循环过程,①项说法错误;认识始终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原理内容:(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同样需要一个过程。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4)(方法论要求:)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1. 所谓“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增长的局面。如果说我们过去的发展靠的是“人口红利”,那么当今中国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复杂的矛盾问题,更需要通过改革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障碍,以优化资源配置结构,释放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就是所谓“改革红利”。为此,必须

①调整经济产业结构,推进社会经济整体的系统优化

②树立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推动制度创新

③突破客观规律的制约,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④立足现有实际状况,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调整经济结构体现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①正确。“改革红利”是一种创新意识,这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②正确。人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③表述错误。立足现状,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④表述错误。故本题选A。

12.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要强化创新驱动,将增加市场有效供给,满足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当前,我国消费需求正发生重要变化,随着外部需求收缩和国内传统消费需求饱和,大量传统产业出现严重产能过剩。过去我们经常讲要“用供给满足需求”,现在,在供给前面要加上“有效”二字,在需求前面要加上“优质”二字。这种变化体现了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

④解决矛盾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辩证的否定观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①是错误的;上述材料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②④适合题意;④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无人机是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热点,其产业发展关乎国家利益、公民权益。国务院制定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要求推进无人机产业化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工业产业链配套的成熟,以及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成熟,我国从单纯的生产加工制造转向自主研发,

在民用无人机制造方面处于世界前列。中国的无人机产业以产品在国际市场创造了新奇迹,实现了中国制造升级到中国创造的转型。民用无人机作为通用航空行业异军突起的“中国制造”代表性产业,随着行业应用的加速推广、消费领域的需求爆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无人机系统未来将是航空业最蓬勃发展的部分。近年来爆发式增长的无人机产业点燃了创业企业及互联网巨头的热情,红杉资本、红点资本等全球顶级风投机构进入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高通、通用、英特尔、谷歌、腾讯、小米等企业巨头纷纷加入,甚至宗申动力、山东矿机等传统制造企业也蜂拥而至,还有很多尚未出名的小团队也在开发消费级无人机,大量低成本同质化无人机的不断进入让市场竞争更加焦灼,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片火热的状态。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民用无人机的经济意义。

(2)针对无人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相关企业提三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延长产业链,提高技术研发能力,领先世界;促进我国制造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国际市场,企业竞争力提高;促进无人机消费需求,应用领域广泛,优化资源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2)理性投资;正确经营战略;增强产品创新;差异化竞争,满足个性化需求。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人工智能为背景材料,考查经济生活知识,共设置了两个小问。第(1)小问分析说明我国发展无人机的经济意义,解答本题关键是对材料的分析,需要全面准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结合材料的有效信息分析其意义。第(2)小问是开放性试题,但主体要求的是企业,主要运用企业经营的相关知识来提出建议。

分析:第(1)小问,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问题的指向性是“意义类”主观题。分析“意义类”主观题,要掌握该题型解题方法。该题型审题的难度小,但具体答题过程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者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要求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一个设问中往往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解答本题需要全面提取材料信息,找准关键词。

第(2)小问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需要精准审题。针对材料中无人机的问题,结合企业经营相关知识提出建议即可。

解析:第(1)小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发展民用无人机的经济意义。从审题来看,需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方面明确知识范围是经济生活,属于宏观考查。问题指向性是“意义类”主观题。解答本题关键是全面准确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我国从单纯的生产加工制造转向自主研发,在民用无人机制造方面处于世界前列”“在国际市场创造了新奇迹”“业应用的加速推广、消费领域的需求爆发以及新应用领域的拓展”是材料的有效信息,

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其意义即可。

第(2)要求针对无人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为相关企业提三条合理化建议。从审题来看,需要准确把握四个关键词:问题、企业、三条、建议。解答本题需要从材料找出无人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结合企业经营策略,提出三条建议即可。

点睛: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时,要从四个方面找到切入点。(1)根据设问的主体分析其意义。本题的主体是党和国家机构,必须从这两方面分析意义。(2)要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意义。本题可以从党的地位、性质等多角度分析。(3)确定范围分析其意义。包括知识范围、主体范围、区域范围等。(4)回归教材分析其意义。把设问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寻找意义。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根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新实践的要求,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经过讨论,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和通过。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高票通过了《中华人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及时将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完善国家主席任期任职制度、明确国家监察机关的宪法地位等载入国家根本法,必将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知识,说明党中央为什么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同时党是如何做到依法治国的。

【答案】提出原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

如何做到:党在依法治国过程中总揽全局,发挥领导核心的作用,领导我国的法治建设;依法治国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党首先提出修改宪法建议;党将宪法修正案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等内容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党坚持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尊重宪法

权威,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解析】本题以宪法修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执政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3日起,《国家宝藏》首次将博物馆拉进了综艺舞台,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符合年轻人审美。以往的文化类节目,多数都以演播室录制的形式为主,节目形式比较单一,尽可能多维度地讲述每件国宝背后的故事。节目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与九大国家级博物馆精诚合作,选择了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内的27件入围国宝,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了起来”。

《国家宝藏》总导演于蕾说,这个节目初衷,就是讲述一个个博物馆里、一件件国家宝藏的前世传奇、今生故事。所有的信息与感受,都将通过丰富多元的视听手段、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传达给每一位电视观众。《国家宝藏》将是弘扬民族文化自信浓墨重彩的一笔,将成为正在“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大国电视台的扛鼎之作。故宫“网红”院长单霁翔喊话网友:“希望大家像我一样喜欢《国家宝藏》。”也得到了不少网友的积极响应。

(1)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宝藏》创作和播出的文化意义?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成功的原因。

(3)故宫“网红”院长喊话网友:“希望大家像我一样喜欢《国家宝藏》。”你将怎样积极响应?(至少讲出两点)

【答案】(1)①能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追求和美好生活

需要。②对继承、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民族文化认同感有重要意义。③节目展现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魅力,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做出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实践的发展。④增强了文化自信,在公共平台、大众传播中培育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辩证否定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客服又保留,其实质是扬弃。《国家宝藏》在节目形式上有明显的创新,既有在演播室录制的环节,有拍摄的文物纪录片,还有演员们演绎的小剧场,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了起来”。

(3)①积极宣传我国民族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②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传承学习活动,阅读介绍文化文物的书刊,去博物馆参观学习等。

【解析】本题以《国家宝藏》开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宝藏》创作和播出的文化意义?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新鲜感,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符合年轻人审美可考虑能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追求和美好生活需要;《国家宝藏》在节目形式上有明显的创新,既有在演播室录制的环节,有拍摄的文物纪录片,还有演员们演绎的小剧场,多维度地讲述每件国宝背后的故事可考虑有利于展现中华历史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软实力;节目整合全国顶级文博资源,与九大国家级博物馆精诚合作,选择了包括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在内的27件入围国宝,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了起来”可考虑有利于继承、创新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第(2)问要求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国家宝藏》节目成功的原因。《国家宝藏》在节目形式上有明显的创新,既有在演播室录制的环节,有拍摄的文物纪录片,还有演员们演绎的小剧场,多维度地讲述每件国宝背后的故事,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开创了“纪录式综艺语态”,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可从辩证否定观的含义、特点、实质以及方法论要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等知识作答。第(3)问要求对如何喜欢《国家宝藏》提出两点建议。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围绕使《国家宝藏》活起来,增强其影响力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可考虑①积极宣传我国民族文化,让

世界了解中华文化。②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传承学习活动,阅读介绍文化文物的书刊,去博物馆参观学习等。

【点评】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