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

摘要:我国矿山种类繁多、分布广、数量多、规模小、富矿少、基础差,由于技术、管理、效益等原因,资源开发中的安全隐患相当严重,地质灾害频发,根据我国矿山地质这一特点。本文对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灾害的治理需要从源头抓起,才能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地质灾害;矿山地质;防治措施

1、前言

我国是矿业开发大国,由于我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整的法律法规,个体非法、违规采矿现象依然存在,造成的矿山地质灾害问题十分严重,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威胁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来,重大地质灾害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地质灾害在我国是多发的,其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的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因此,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地质灾害勘查技术,准确地预测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危害性及其严重程度,就成为目前我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作中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2、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成因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

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作者:林芳郭守权摘要: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0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

持续发展。 2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 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 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矿山地质灾害的分析与防治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是近年来频发重大地质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防御刻不容缓。由于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本文简要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建议性的提出了预防矿山地质灾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TD-9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矿山资源的开采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伴随着矿山资源的持续开采,一系列因其引起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不可否认,我国是矿山资源开采大国,同时也是矿山地质灾祸大国。矿山地质灾害是在矿山资源的开采过程中,因破坏了原有地质环境而引诱发生的一系列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塌方、地面下沉等。近年来,我国国内基础建设和经济建设的投入,促进了矿山资源的开采,但因技术设备相对落后、管理存在问题等原因,现存隐患重重,灾害频频发生,给国家经济带来重大的损失,造成了环境的不可挽回的严重破坏,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了不可拟补的伤害。本文研究矿山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952年至2011年的60年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共发生过矿产地质灾害事件11500多起,夺去6000多个鲜活的生命,由此造成的各类损失高达300多亿元人民币。矿山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各地矿产开发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全国各省级行政单位几乎都出现过这类灾害。由此可见矿山地质灾害的普遍性和严重性,时下,分析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成因并研究相应的防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基础建设的不断投入加快了对矿物资源的需求,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了发展机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类大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方案

水城县化乐锦源煤矿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方案二〇一三年一月二十九日

水城县化乐锦源煤矿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矿2013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根据六盘水市政府《关于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矿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井田地形地貌及气候条件 矿区位于贵州高原中部,地形切割中等,为中低山岩溶地貌。区内最高海拔1834m,最低1403m,相对高差431m,一般100-200m。 区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2.7℃,年降水量1148.0mm,6-8份为丰水期,平均湿度82%。 二、地质灾害分布和防治区域 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无大的地表水体,但冲沟较发育。矿区范围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但矿山井下开采活动,可能在地表引发山体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本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地层岩性较复杂,碎屑岩表层风化强烈。此外,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强度较低。直接底板为泥岩、细砂岩。强度较低。煤层顶、底板稳定性一般,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如果支护不良,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同时受以上因素的影响

局部地段可能会引发地表山体易产生崩塌、滑坡等矿山工程地质问题,其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 灾害性天气:本区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冰雹、凝冻等。 三、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范重点 1、防治原则:坚持“以预防滑坡、泥石流为主,以预测预报为主,以灾前避让为主”的原则。 2、防范重点:根据我矿实际,重点防范矿区范围内的小煤窑。防范两处山体因受地质环境的影响而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 三、防范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矿长对矿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总负责,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制,将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和防治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明确到具体责任人。矿各科室、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要通力合作确保防治工作落实的实处。 2、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对井田范围进行全面检查,对地表塌陷区、裂缝进行充填加固,对矿区排水沟进行彻底清理,保证泄洪畅通。 3、煤矿企业与国土、气象部门加强联系,通力合作及时掌握气象汛情、灾情。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4、落实预防措施,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矿地测科在上述的两处山坡上布置监测控制点,每周用全站仪测量一次监测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雨季时每三天测量一次。发现监测控制点有明显变化时及时向地质灾害防治领导组汇报。 5、每天派专人巡查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地点,做好巡查记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400973.html, 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与建议 作者:周健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09期 [摘要]矿山地质灾害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在过去,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不注意矿区环境的恢复和治理,加剧矿区环境的恶化,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文章先阐述了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并给出治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TD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339-01 近年来,对矿山资源实施开采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会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例如,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加强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已经成为矿山开采的重要内容,确保矿山开采顺利进行,实现开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具体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灾害治理的措施,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 (一)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 由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地质灾害中,最常见的就是矿坑突水涌水,同时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在采矿过程中,需要对矿坑的涌水量进行估算再采取采矿措施,如果在对矿坑的涌水量估算之后地下水位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矿坑的实际涌水量大于估算值时,就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除了矿坑突水涌水之外,地下水位的改变也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时一种常见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二)岩石体变形引起的地质灾害 在矿山地质工程中由于岩石体的变形也很容易引起地质灾害,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采矿过程中发生的坍塌事件。在采矿过程中的采空区,如果保留的矿柱受到损害或者数量不足都会使矿柱的支撑能力受到影响,当支撑能力不够的时候就会发生地面的塌陷,在矿体埋藏的越浅的地区发生塌陷的概率就越大,如果埋藏的深度足够,在崩落的采空区没有及时回填也会发生大面积的塌陷。另外,如果矿坑的周边的岩石受到很强的地壳应力,那么就会强烈收缩,而在采矿的过程中由于挖井等,会使矿坑周边的岩石出现广阔的空间,那么被强烈收缩的岩石受力就会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订本管理制度:第一条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唐计生(矿长) 副组长:任德珍(总工程师) 成员:付成东(防治水副总)唐计中(生产矿长) 师安平(安全矿长)靳立全(通防矿长) 张俊鹏(机电矿长)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防治水科。办公室主任由地测科科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地测科: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矿办公室: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

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指挥(信息)中心: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科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每年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月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2、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3、工作面开始回采后,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第三条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制度 1、发现地质隐患后,根据地测科划定的危险区,由办公室牵头要书面通知业主,设置警示标志,不得随意进入危险区。 2、矿办公室要书面在危险区边缘显著的位置,设置避险明白卡,注明危险区域、可能出现的隐患及引起的后果。 3、矿办公室要根据情况在各村设置业余地质灾害监测员,培训有关基本知识,辅助日常的监测。 第四条地质灾害隐患值班报告制度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8-11-14T19:37:36.48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0期作者:陈世权唐艳邓英[导读]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工作。 宁远县国土资源局湖南宁远 425600 摘要:现阶段,我国矿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矿山企业开始进行大范围、高强度的矿山开采工作。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分析泥石流、塌方、滑坡以及冒顶这4类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类型探讨了灾害防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建立灾害信息库、加大灾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力度以及完善矿山开采的法律机制来提高灾害防治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完成有关矿山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诱发因素 诱发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两种因素:(1)疏干排水。疏干排水是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诱发因素中最主要的一种因素,因为在采矿前必须要对地下水疏干,必要时候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深降强排。地下水的强制性排出会产生较多的地质灾害问题,常见的有矿井突水情况、地面坍塌情况等等。许多煤矿的上覆以及下伏底层多是石灰岩,这些石灰岩岩层中的含水量较丰富。随着开采的不断深入,会出现较大的水头差,导致煤层的压力增大,针对这一情况,一些构造破碎带以及个税薄层地段可能会出现突水事故。其实不单单只针对煤层,任何矿层都可能出现这种问题。再则,因为疏干排水这一行为,会使较多的岩溶充水矿区,最终使地面出现塌陷等情况,地面塌陷所造成的问题是极多的,可能会使地面建筑出现问题、交通运输受到影响,还会是工厂等原有的供水系统发生问题,从而影响工业生产。(2)其他因素。除却最常见的疏干排水,还有其他较多的因素,也会导致矿山出现各种地质灾害。这些因素中,部分是在矿山开采中不可能会避免的,比如说在矿山开采中随着开采活动的深入,开采的深度必然也会增加,这样地应力可能会增大,导致冒顶等问题出现,更为严重的则是会出现岩爆等情况,影响安全。而有一些活动则是可以避免的,能够使危害降至最低。比如说一些采空区没有及时充填,或者是开采中出现的废渣废水被随意排放,影响了环境等。再则,还有一些非稳定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在短期内影响较小,不过随着开采活动的增加,这些影响因素也在不断的积聚,最终导致各种安全隐患的出现。 2矿山地质灾害类型 2.1泥石流 泥石流是各类矿山地质灾害最为常见的类型。导致泥石流产生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暴雨之外,实际上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矿山的过度开采。随着矿山开采力度的逐渐加大,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也相应增加,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山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矿山上的绿色植被会出现退化的现象,当绿色植被的覆盖面在不断缩小时,矿山上的岩石和矿山山体将会直接暴露在外面,此时,处于一种“裸露”状态下的矿山极易堆积大量的散土、松土和土堆,一旦出现强降雨天气或连续降雨天气,雨水将会冲散堆积在一起的散土、松土和土堆,冲散的泥沙会掺杂在“裸露”的矿山地表径流里,顺着山体斜坡滑动起来,从而形成泥石流。 2.2山体滑坡、崩塌 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矿区煤矿被大量开采,使得坡体的原始应力平衡被长期堆积的矸石所破坏。山体的滑坡、崩塌在矿区发生的次数较频繁,特别是在雨水较多的季节。由于大量的雨水,山体就会被暴雨和强大的水流所冲洗,矿区长期堆放的矿渣场拦堤就可能被冲垮,然后倾泻而下,对周围的居民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给国家和地区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3地面塌陷和地裂缝 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危害具体表现在:①塌陷区内的工业及民用建筑和各类工程设施遭到变形破坏;②如地面塌陷区紧邻市区,造成矿区占地与城市建设用地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增加了城市规划建设的难度;③地面塌陷使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2.4冒顶 井下矿山地质灾害常见的类型就是冒顶,冒顶是指在开采地下矿山的过程中,原本处于平衡状态的矿山压力遭到了人为的破坏,致使矿山的上部分岩层出现自然坍塌的现象。冒顶的诱因有很多,但诱发该事故的最根本原因便是矿山压力的活动。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不再处于平衡状态,矿山压力便会进行调整活动,矿山的顶板也会随之出现变形现象,进而出现离层现象,此时,由于顶板的受压不断增加、岩石不断变形,致使顶板出现断裂或坍塌。冒顶发生之前并不会出现明显的预兆,所以很难对该事故进行提前防范;由于冒顶事故的发生频率较高,所以该事故成为矿山开采工作的主要威胁。 3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常用技术 3.1高密度电阻率法 高密度电阻率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利用高密度电阻率的方法,导电性对岩石的影响很小。可以充分利用岩石的传导作用,来勘查地下水,效果良好。岩土体不同,导电情况也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导电性能够判断探测到不同的物体。这种方法对于位置不是很深的矿区有很高的效果。所以在采空区的地下水系勘查里面有广泛的应用。 3.2地球物理勘查法 目前,常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以及浅层地震法,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勘查。其中,前者的应用原理为:利用岩土的导电性,开展物理试验。在进行矿产开采作业时,选择矿山岩土区域,依据岩土导电性,测试岩土体之间的导电数值,利用物理比值法,准确记录各类信息。因为岩土体不同,其导电性能差异,主要通过电性变化表现出来,通过对比分析数值,分析差异,便能够定位潜在地质灾害发生的位置,进而在开采过程中,合理规避此活动。后者的应用原理为:采取模拟地震波的方法,开展矿山地质灾害勘查作业。 3.3地球信息技术的应用 在实施矿山环境地质勘查工作时,应用较为广泛的科学技术为3s技术。其中,GPS技术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更具体、全面的了解相应矿山的整体环境以及地质情况,同时,基于具有的覆盖范围较广的特征,在矿山开采工作中,具有较多的应用,例如,应用GPS技术对各类开采信息进行采集等。对RS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需要对矿山环境地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具体表现为以利用GPS技术搜集到的资料信息为基础,对开采范围进行明晰,随后利用RS技术,对矿物资源的实际位置进行确定。通过合理使用GIS技术,可以使矿山环境的保障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有利于后期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实施。

浅谈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 潘小慧

浅谈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潘小慧 发表时间:2018-11-05T15:50:00.75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潘小慧 [导读] 尤其是矿山滑坡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在灾害发生后才去采取措施,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潘小慧 广西坤宇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西 530200 摘要:人类对矿产资源的过分开采导致矿山地质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尤其是矿山滑坡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因此我们要反省自己,不要在灾害发生后才去采取措施,我们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保护矿山的地质环境、有效预防灾害的发生,实现矿产开采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 引言 作为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对矿产资源的保护极为必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对矿产资源的开发中疏于对其保护,所以矿山地质问题频出。针对这一情况,必须要明确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以及选择可以的勘察方法来进行处理,从而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勘测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1矿山地质灾害概况 1.1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形式 崩塌滑坡是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形式,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中往往产生崩塌和滑坡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对于露天开采的崩塌滑坡主要体现在矿边坡的滑落,地下开采则是由采空区坍塌所导致。矿区自然环境、地质条件及人类活动通常是造成采空区山体滑坡的主要因素。 1.2矿山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 (1)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这类矿山工程地质灾害是因为矿山地质环境改变后,一些偶发因素造成突变性的灾难性后果。主要有瓦斯爆炸、地热、煤层自燃以及矿山火灾等。(2)矿山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灾害:矿坑突水涌水是地下水位变化所致的常见地质灾害,也是危害较大的一类地质灾害[1]。地下水位的改变会引起坑内溃沙涌泥,这是伴随着矿坑突水发生的灾害,如果在采矿的时候突然遇到蓄水溶洞,溶洞中除了水之外,还有大量的泥沙和石屑,溶洞中的泥沙和石屑也会和水一起涌入到坑内;除此之外,透水断层以及地裂缝的存在也会把一些沉积物涌入到坑内,导致大量的泥沙将坑堵塞,采矿人员以及采矿机械都会被泥沙所埋,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以毁灭矿山。 2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法 2.1地质环境治理思路 目前,我国的能源部门在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作业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保障矿区、人与自然和谐目标的实现。在这样的理念影响下,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完善、更新环境治理理念,并拓宽矿山环境治理的措施,对此笔者总结如下。一方面,能源部门对于已经停采的矿区,可以将其与当地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从而由此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化开发,并以此带动矿区生态旅游、历史文化湿地景观旅游体系的构建,促进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取得。另一方面,有关单位需要实现矿山绿色植被的种植,从而由此实现矿区水土资源的巩固。此外,部分矿山采煤塌陷区会出现雨水、地下水汇集的状况,故而形成了该地区的积水区域较大。在这样的状况下,工作人员可以实现养殖业的开展,并创建生态蔬菜种植基地,借助因地制宜的方法实现治理,促进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取得。 2.2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矿山开采工作 为积极带动矿山地质灾害工作的科学处理,各企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在矿山开采之前做好边坡参数的合理化设计工作,并由此实现对于矿区边坡状况的及时了解,防止在开采作业时出现同岩石变形等问题。不仅如此,能源开采部门还需要合理的开展矿石的开采准备工作,诸如合理的设计边坡与弃渣方量,及时做好拦渣以及挡墙准备,规避相关问题导致的损失。除此之外,矿区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巡视作业力度,并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科学的规范,禁止乱弃,并对矿山中原发生过灾害的区域进行全面的防护工作,做好坑道的支护工作,避免塌陷现象发生。 2)完善地质安全防护体系 为进一步降低塌陷、边坡失稳等地质灾害的出现,开采单位需要依据实际的地质状况合理的开展边坡参数设计工作,并在矿区设置排水沟,实现边坡排水工作的科学开展。除此之外,开采管理人员还需要在重要地段安置拦挡岩石碎屑的措施,防止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出现滚石现象。最后,开采单位还需要促进现场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并强化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重视矿山开采的安全性,并在开采作业结束后做好填平工作,降低开采导致的环境破坏。 2.3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开采作业在推行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矿区塌陷的问题。关于塌陷区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笔者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没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目前,我国的矿山在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没有管理好,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陷问题。基于此,为保护矿山环境,工作人员需要就此采取必要措施。目前,矿山的塌陷区地质状况普遍存在渗透性能好、土质疏松、蒸发性强、降水少、气候干旱的特点,而在该类型的状况下开展环境治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树木的种植,并对治理范围内的工作量进行明确,随后再以此为基础实现回填工作的稳步开展,确保塌陷区逐步发展成为耕地。 2)有积水的治理模式 事实上,该模式主要运用在降水量大、地表渗透性较差区域。由于该类型的矿区普遍存在严重的积水问题,所以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

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

探究典型地质灾害形成原因及防治办法 周执强孙春富 湖南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421800 摘要:地质灾害在自然作用下形成或者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主要包活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水土流失、壤盐碱化,地热害等。给自然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防治地质灾害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以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例简要阐述地质灾害成因及防治办法。关键字: 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办法 地质灾害都是在一定的外力诱发下发生的。这里指的外力可以是自然条件下的也有人为因素。因此,地质灾害也可按外力因素诱导成因概又可以分为自然地质灾害和人为地质灾害两大类。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规模和频度,受自然地质条件控制,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人为地质灾害受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制约,也随社会经济发展而日益增多。以下简要介绍典型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通过这些因素存求相关治理办法。 一、崩塌的定义及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因素诱发和人为因素)。 崩塌是指高陡斜坡上的岩土体脱离母体后,以坠落、滚动为主的移动现象。崩塌具有下落速度快,垂直位移大于水平位移的特点。崩塌按照崩体物质分为土崩和岩崩。按照崩塌规模可分为剥落、坠石和崩落。剥落的块度较小,块度大于0.5米者占25%以下,产生剥落的岩石山坡一般在30—40度;坠石的块度较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50—70%,山坡角在30—40度范围内;崩落的块度更大,块度大于0.5米者占75%以上,山坡角多大于40度。 诱发崩塌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地震、降雨,特别是大暴雨和长时间的连续降雨,使地表水渗入坡体,产生孔隙水压力等,从而诱发崩塌。人为因素也是诱发崩塌的主要原因,其中人类的工程活动是主要原因,例如,道路挖掘以及堆砌的废弃渣土、采矿活动等。 二、滑坡的形态特征和形成条件。 滑坡是斜坡岩土体在重力和水,以及其他外营力的作用下,沿某一薄弱结构面产生剪切破坏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是自然作用或与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自然界中,无论是天然斜坡还是人工斜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一直处于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一个发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体,指滑坡发生后与母体脱离开后的滑动部分;2,滑动带,滑动时形成的碾压破碎带3,滑动面,滑坡体沿着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体以下固定不动的岩土体;5,滑坡壁,滑体后部和母体脱离开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状;6,滑坡台阶7,滑坡舌8,滑坡周界9,封闭洼地10主滑线11,滑坡裂隙。 要探讨滑坡的形成条件,就必须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内在因素有组成边坡岩土体的性质、地质构造、岩体结构等。不同质地的岩土,如硬质岩土、页岩等,它们的抗风化和抗水侵蚀的能力都不相同。从岩土的结构、构造来说,主要的是岩(土)层层面、断层面、裂隙等的倾向对滑坡的发育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这些部位又易于风化,抗剪强度也低。当它们的倾向与边坡坡面的倾向一致时,就容易发生顺层滑坡以及在堆积层内沿着基岩面滑动,从而产生滑坡。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2012年4月

山西晋煤集团沁水胡底煤业有限公司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制度 为了防止因采矿引起的地面塌陷、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危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特制订本管理制度:第一条成立领导机构 (一)成立领导组 组长:董事长总经理党总支书记 常务副组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其他副总经理 领导组下设地质灾害防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产技术部。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部长担任,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成员:生产技术部计划财务部安全监察部 物资供应部项目管理部调度室 行政办公室党总支办公室以上单位行政正职(二)领导组职责: 1、对本矿的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负责; 2、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3、处理因采矿引起地质灾害的纠纷工作; 4、组织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1、生产技术部:负责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工作。

2、项目管理部:负责牵头开展地质灾害环境恢复治理工作,牵头处理因采矿引起的纠纷工作。 3、调度室:负责接受传递隐患,协调有关各部门的工作。 4、其它部室:负责按照职责分工及领导组的分配,配合有关工作。 第二条: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1、地质隐患排查时间规定: 矿建基建期:每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 矿井生产期:每月10月至第二年5月每月(非汛期)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汛期(每年6月至9月)对全矿区巡查一次,每周对回采的地面区进行巡查一次。 2、基建期每月由生产技术部组织项目管理部、党总支办公室等有关单位进行矿区范围内的巡查,重点可能因采矿塌陷引起的区域进行调查和监测。 3、矿井开始生产时,对开采区地面的地貌、建筑、公路等拍照留存,以便对比和观测。 4、工作面开始回采后,进行重点对开采影响区范围内的村庄、学校、工程建设区、学校、公路等进行巡查。对采矿塌陷造成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和拍照、观测。 5、对于采矿造成的以下区域划定为地质隐患3级以上危险区: (1)造成裂缝并可能塌落的建筑; (2)造成可能威胁行人、行车、建设区安全的滑坡及滑坡区; (3)造成公路塌陷断落段等

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

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4:02.3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高桂山 [导读]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其中独特的岩溶地貌在南方地区乃至全国均较为特殊,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广东韶关 512127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也较为复杂、其中独特的岩溶地貌在南方地区乃至全国均较为特殊,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开采地质资源的过程中,由于缺少专业化的指导和约束,使得采矿地区在开采过程中和开采结束后经常发生地质灾害,也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本文深入浅出的分析了矿山地质灾害特点及防治措施,为合理开发矿山资源、保护地质环境、减少地质灾害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灾害特点;防治措施;方法研究 一、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及地质灾害概述 西南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其独特的岩溶地貌较为特殊,因此矿山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特点主要有活动频繁、分布广泛、群发性强、危害严重等。边坡崩塌、滑坡、岩溶地面塌陷、危岩、矿坑突水、泥石流、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等地质灾害类型都是较为常见的。此外,西南地区是我国较为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基地,但是由于西南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各种矿山开采开发条件不一,各个有色金属矿产生产基地不断发生各种地质灾害,也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近年来西南地区矿山开采的活动愈来愈频繁,矿山地质灾害中影响较为严重的是崩塌、滑坡和岩溶地面塌陷、危岩等,这几种地质灾害情况普遍在矿山中存在。 二、矿山地质灾害类型的划分 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情况,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可以进行分类描述,描述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矿山边坡崩塌、滑坡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岩石性质、岩体结构、水的作用、风化作用、地震力、地形地貌及人为因素等。在实际地质调查过程中,要查明与斜坡崩塌相关的坡体结构、岩性组合、高陡临空面发育状况、地震、降雨情况、人类工程活动、植被发育情况等因素,确定崩塌的规模、类型、运行机制以及危害等,预测边坡崩塌的发展趋势以及对矿山的危害程度、危险性大小等。 矿山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的破坏力较大,此问题要引起特别重视。要查明滑坡构成要素及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确定其规模、类型、主要诱发因素,预测发展趋势,评价其对矿山工程项目的危害,要描述清楚:①滑坡发育位置、地形地貌及规模;②滑坡的构成要素,准确写明滑坡后壁、滑坡周界、滑坡鼓丘、前缘、裂缝等要素,还要包括变形迹象和变形的空间组合特征;③分析滑坡区的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及其组合等关系;④滑坡类型、诱发因素分析,注意结合地质条件和降雨特征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及发展趋势;⑤滑坡地质灾害过往发生的记录,包括历次发生滑坡的时间及危害范围、危害对象及造成的损失及防治措施情况记录等。 2、岩溶地面塌陷 岩溶塌陷是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亦最为常见。一般来说,岩溶塌陷可以分为基岩塌陷和上覆土层塌陷这两种形式。通常认为岩溶塌陷是由于以碳酸岩为主的可溶岩中存在的岩溶洞隙而产生的,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也成为“土层塌陷”。在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过程中,要查明形成地面塌陷的地质环境条件,确定地面塌陷的成因类型危害、、分布、形态特征,分析重力和荷载作用、地下水及地表水作用、震动作用、人类工程活动等对塌陷形成的影响,预测地面塌陷的发展趋势。 3、泥石流: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碎屑岩区,破坏力极大。要查明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地质条件、植被发育状况、汇水面积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确定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活动特征、规模、侵蚀方式、破坏方式及程度,预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未来趋势及对矿山建设工程的危害等。 4、危岩:危岩是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中较为特殊的的一个灾种,其形成主要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外在因素以及自身的风化、剥蚀和自然因素等相关。对危岩的调查,要查明危岩成因类型及动态变化。对多因素产生的危岩应判明控制性因素及诱发因素,评价危岩对矿山生产及矿山建设的危害程度及影响大小。 三、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研究 1、对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由于露天开采而导致的边坡崩塌在西南地区矿山地质灾害中较为常见。比如在大于5米的露天开采深度,由于矿坑开采边界留下的高临空面,在节理裂隙发育等不良地质作用地段,在降雨的自然因素诱发下,非常容易导致边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发生。对应这种情况首先要规范露天开采作业,按矿山开采设计要求严格进行放坡,还要根据矿坑边坡不同的发育情况进行合适的放坡。 2、对滑坡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边坡滑坡主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改善边坡地下水文地质条件;②保证边坡稳定;采取支挡、锚固工程等方式来加固滑坡;③加强监测预报,有效进行灾害预报。 3、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对工勘查明的土洞、浅层溶洞应根据埋深的不同分别采取开挖回填或灌浆处理,回填工艺应按有关规范进行;场地及临区禁止进行大降深、大流量抽排地下水;场区及邻区禁止强力爆破工程;采取地下水控水措施,通过对漏水的矿洞、河道、水库等地表水进行铺底防漏,严重漏水的洞穴用水泥灌注填实来控制地表水,还要对岩溶通道进行局部灌浆或者帷幕灌浆处理以减少地下水位升降导致的岩溶塌陷。 4、对危岩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一般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对一些岩体不大的危岩,在工程条件允许下可进行危岩的清除,或者进行锚索、锚杆等工程加固支护措施;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且难以治理的危岩,可采取搬迁、设立警戒范围等方法。另外,对于危岩的防治,应该早发现、早处理,未能及时处理的,应加强危岩变形监测,群测群防、做好监测预报工作,以便更好的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四、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矿山方面的问题频出,地质灾害为采矿带来了更大的问题,如何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也成为了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矿山地质灾害是与人类工程活动息息相关,只要切实的做好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才能更好的实现矿山开采、建设平稳发展,从而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xxxxxx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根据上级部门及公司的相关工作部署和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的相关工作要求,为了有效的防范地质灾害的发生,确保我矿及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排查治理地质灾害隐患,进一步明确地质灾害排查、监测责任,完善地质灾害排查、巡查、监测、值班、报告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的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坚决遏制重大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和集体财产安全。 二、组织机构 成立矿区及周边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机构,组成成员如下: 组长:xxx(矿长) 副组长:xxx(安全矿长) 成员:xxx 机构成员由每天值班人员组成日常巡查小组,当天值班领导任组长,巡查要做好记录,存档保存。

隐患排查治理日常工作由安全矿长负责,全体员工积极配合。矿长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排查治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安全矿长组织隐患排查监督、检查工作,负责井下、矿区范围内及矿区周边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汇总、梳理、通报;负责上报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有关情况。 三、组织制度 1、成立矿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机构,对矿区及周边可能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地段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对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能治理的及时治理,不能治理的要上报公司及有关部门,并协同配合相关人员对隐患进行治理。 2、对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整治的地质灾害隐患,必须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整治。对暂时因各方面原因不能立即整治或一次彻底整治不完的,要制定整治计划和方案,按照计划和方案进行逐步整治。对已下达的整治任务,要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 3、编制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如遇险情时能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力争将损失降到最小。 4、通过安全例会、班前会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地质灾害的安全防范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地质灾害辨识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对地质灾害进行群防群治。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论述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论述 发表时间:2019-07-23T10:40:42.72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09期作者:范玉海[导读] 随着矿山开发利用的推进,致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频发。 中煤航测遥感局地质勘查院,陕西西安 710199 摘要:随着矿山开发利用的推进,致使矿山环境地质问题频发。基于此,加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工作,有助于提高矿山安全生产以及资源利用率。本文基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及其勘查方法展开论述。关键词: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勘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造成地质灾害的大部分原因是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地质结构以及地质环境等产生一定影响,从而造成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要从地质勘察工作出发,对当地的地质环境与自然环境有全面具体的了解之后,采取合理有效地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和治理对策,确保矿产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性,对尽可能减少地质灾害有积极作用。1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下勘探的重要性 矿山主要是在时间不断积累下由矿物质堆积而成的山体,由于矿山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其他地貌特征有所不同,地下蕴含着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在实际采矿过程中需要结合矿山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开采方案,地质勘探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本地区地质条件、水文条件进行勘查,一方面可以充实我国地质信息储备,帮助相关单位做好科研工作,另一方面,帮助相关设计人员做好方案设计,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制定有效可行的实施方案,有效避开水层对矿产资源开采的影响,针对薄弱环节做好加固措施。除此之外,勘查工作还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地质灾害情况,做好矿山开采前的准备工作,通过对矿山周围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和现场勘查,帮助施工人员更深入、系统的了解本地区的地质情况,并制定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策略,通过全面的分析结合不同灾害类型,预防和控制灾害问题的发生,提高地质灾害的应急效果。 2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问题 2.1山体滑坡 由于矿山开采环境本身就比较复杂,容易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滑坡的原因也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一种因素就是暴雨天气。山体滑坡主要是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发生整体下滑的情况,根据矿山开采的情况来看,造成滑坡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引起的:第一,在长时间的推移下,山体地质构造发生很大变化,完整的岩石被逐渐的割裂、分离,山体整体稳定性不高,遇到外力作用就容易发生崩塌。第二,人为因素也是造成山体滑坡的一个主要因素,由于矿山开采过程中可能面临一些爆破,由于释放出大量的应力,容易引起山体滑坡问题。 2.2山体塌陷问题 对有色金属而言,以井下开采为主,随着资源开发利用进程的推进,使得矿山深部采挖现象严重,导致地下深处形成大量的开空区。此时,在采空区上部的岩石处于临空状态,临空岩层收到上覆岩层的压力以及侧向的挤压力,致使临空岩层的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引起临空岩层发生形变、破裂、破碎,进而导致临空岩层发生塌陷。根据对矿山采空区塌陷调查分析,大多数采空区塌陷是矿山企业掠夺式的开采引发的,即在开采过程中对井下矿坑的支护不到位或者不重视而引起的,并且在开挖过程中,对早期制定的开挖范围、预留支柱等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导致支柱的支撑力无法支撑上覆岩层的压力而诱发坍塌。 2.3?泥石流问题 泥石流是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另一重要表现形式,对矿山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根据统计发现,矿山泥石流的诱发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一是矿山地表采矿活动,导致矿山周围存在较多的剥落物,如碎石、碎渣等,使得矿山地表堆积物过于松散,遇到强降雨天气后,在降雨的冲涮作用下,导致松散堆积物沿着山体斜坡下滑,进而引发泥石流的发生;二是采空区填充物,采空区的回填以松散堆积物为主,并且砂石的粒度相对较小,当遇到降雨天气等时,水体流入回填区域,使得松散堆积物之间润滑,进而引起松散堆积物的位移,诱发形成泥石流;三是开矿过程中形成大量废石,堆积在开矿洞口附近,一旦遇到强降雨天气,就会引发泥石流的形成。 2.4地下水位变化造成的地质灾害 地下水位变化造成地质灾害主要包括砂岩液化、地面沉降以及岩溶塌陷等。其中,地面沉降是地下水位变化造成的最主要问题,主要是因为只要在矿山工程开采过程中采集地下水就会使地下水位降低从而引发地面沉降问题。地面沉降的速率直接受地下水位影响,两者之间呈正比关系。地下水位下降引发的灾害包括矿坑突水涌水以及矿城溃沙涌泥。在进行矿产开采时,如果贯穿透水断层,遇到暗河或者蓄水溶洞,就会使大量地下水涌出,一般会伴随溃沙涌泥情况。 3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策略 3.1泥石流 对此类灾害,在进行灾害治理时,主要采取工程措施加以治理。开展泥石流灾害的治理时,要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支护和排导等。采取简单的治理措施,难以保证灾害的治理效果,为实现灾害的有效治理,要基于上述工程措施,进行速流通道的建设。在建设时,保证所选的建设位置具有合理性,避免因为泥石流引发河道淤泥问题。除此之外,采取生物措施,开展泥石流灾害治理。通常来说,生物措施的应用,具体包括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壤净化,为保证治理效果,通常结合运用上述方法,来减少对矿山环境的破坏,增强环境的抵抗力。 3.2塌陷 矿山环境地质灾害中,塌陷较为常见,其具有破坏范围广和突发性强等特点。若不加以治理,则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在治理工作中,要从矿山环境地质情况出发,合理选择治理方法,保证治理措施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实践来说,对于坍塌灾害,采取充填复垦法,能够获得不错的成效。在具体治理中,使用矿区周围的材料,对矿山采空塌陷复田进行填充,能够有效治理塌陷,实现对周围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保护效果明显。需要注意的是,矿山环境地质情况不同,因此治理效果也不同,因此在治理的过程中,要结合环境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证矿山环境地质灾害治理效果。

煤矿地质灾害概述

煤矿地质灾害概述 一、煤矿地质灾害的分类 (1)突发性地质灾害 这类灾害具有突发、高能、危害性大和持续时间短的特点,如:井下突水、突泥、瓦斯和煤尘爆炸、煤与瓦斯突出等. (2)渐发性地质灾害 这类灾害包括沙漠化、地面沉降、土地盐渍化、水土流失、煤层及煤矸石自燃等,具有发生相对缓慢、危害不甚剧烈但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 (3)可突发也可渐发的地质灾害 由于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外力地质作用的强弱变化,下列地质灾害可以是突发的,也可以是渐发的:滑坡、地裂缝、岩溶塌陷、岸边坍塌。 二、煤矿地质灾害的特点 1.群发性 采煤工程破坏地质环境的平衡。引起地质环境的反馈,其反馈行为所导致的灾害往往不是孤立的,常在同一煤矿区时某一时段集中形成灾害群。 煤矿地质灾害概述 2.衍生性 原生环境地质灾害还常常衍生一连串的次生灾害,形成一系列有成因联系的灾害链。例如煤矿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直接的(通常是长期的)和间接的(通常是短期的),但两种类型的环境影响结果可以认为是一种链锁反应。 3.区域性

就各种灾害的内部联系而言,它们受一定区域性条件控制,如受区域性构造条件、区域性煤系岩性组合特征、区域性煤变质条件、区域性地理条件和区域性气候条件的控制和影响。因此,在灾害时空演化和分布上表现出区域性的特点。4.发灾持续时间的多样性 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矿井突水、顶板冒落等灾害,往往具有突发性,发灾时间短、强度高,破坏性大。 5.不可避免性和可防御性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是按一定规律、达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要完全避免是不可能的。但这些灾害又是可以防御的,随着研究的深入、经验的积累,依靠科技进步进行预测预报和积极治理,对灾害进行控制,减少灾害,减轻灾害损失是可能的。 6.影响的多方面性 煤矿环境地质灾害影响到方方面面,如从矿工伤亡到对矿区群众心理影响;从直接经济损失到对间接经济损失的影响:从灾害本身到对矿区环境质量的影响;从地质灾害到对矿群关系的影响;从煤矿经济损夫到对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由于其影响的多方面性,故对煤矿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影响到本地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 煤矿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客观上的原因,一种是主观上的原因。 1.客观原因 目前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程度,采矿活动仅是在地球表面和岩石圈范围内进行的。以后科技发展了到月球和其它星球采矿就另当别论了。采矿前的地球表面和岩石圈是平衡的。采矿过程,从地壳内部挖出了极为巨大量的矿石和岩石。诚然,不论采矿的手段是钻采、坑采,还是露天开采,还是液采,实际上都是肢解地壳的机体,都是从地壳“机体”中挖“肉”,“肉”挖出后,留下千疮百孔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