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课方式:结合精剪视频片段

理论知识:

第一章影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

(一)镜头的基本含义

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1.画面镜头

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内容。

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完全表达明观念、内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物理镜头

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它是指摄像机的光学构件,它是内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

(二)镜头的类别

从摄像机装备的镜头规格以及形成影像的效果看,我们一般把镜头划分为三种类别: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1.广角镜头(Wide Angle Lens)

指焦距小于25毫米,视角﹥60度的镜头。

可提供较宽广的视角,景深大,透视力强。拍摄效果的特点是前景显大,后景物愈远愈小。

能显示广阔的空间和深度,适应拍摄远景、全景、大场面的活动,或是在狭小空间以及没有退步场合的拍摄。

广角镜头贴近主体拍摄时,可以得到夸张性效果。

缺点:被拍摄景物容易变形,如近距离拍摄人物时往往发生形象扭曲、变形和失真等情况。

2.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

焦距为25毫米,视角在45度左右的镜头。

所摄景物成像比例和远视关系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影像,而且畸变最小,一般用来拍摄近景和中景。

是影像表现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3.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

焦距大于25毫米,视角﹤40度的镜头。物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

观察范围小,其视角窄、景深小,所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也不够大,一般用来拍摄特写和局部影像。

可拍出远处景物的特写或不易接近的主体。

缺少空间感,但有很好的朦胧美,适合对细小景物的描写。对人不容易接近的动物生态摄像时,效果尤佳。

(三)镜头的长与短

在拍摄中,每一个镜头都有时间长短的差别,分别称之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用来记录事件本身;另一方面还要抓取人的情绪反映和现场的氛围。

二、影像的基本元素

机位:摄像机的位置

画框:影像的边缘

构图:画面内各种元素的结构、布局

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远近

角度: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焦距:镜头中心点到清晰聚焦的那一点间的距离

景深: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运动:摄像机拍摄时位置和角度的改变

照明:场景中的光效

色彩:画面的色彩表现

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三、摄影对于成像的意义

1.取景框决定了影像的构图

2.摄像机距离被摄物体的远近,决定了影像的景别

3.摄像机的位置、角度,决定了影像的视角

4.摄像机的光圈、物距、焦距,决定了影像的景深

5.摄像机的运动路线与轨迹,决定了影像的运动

第二节画框和构图

一、画框

(一)画框的概念

取景器的四条边界

(二)画框对于构图的意义

1.影响景物的瞬间布局经营 2.影响拍摄的远近、角度

3.影响镜头的选择 4.影响画面的集中、概括、取舍

5.使画面产生出意境 6.影响构图的完整和完美

画外空间的运用有以下几种作用:

1.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含蓄表达情绪和思想;

2.拓展画面空间,丰富信息量;

3.增强屏幕空间真实感、立体感;

4.增强叙事的戏剧性、趣味性。

二、构图

(一)构图的概念

构图就是指在摄影画面的有效框架中对各种结构的安排,以体现你的拍摄意图和表现你的拍摄构思。

摄影构图是指为表现一定的内容和美感效果,把要表现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构成有意义、有意味的画面。是从主题思想的确定到画面艺术形式的确定的形成过程。

构图的实质是摄影中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构图目的是形成趣味中心,突出主体。

构图的作用:造型性、叙事性、象征性。

动态构图:由于镜头、被摄主体处于运动状态,画面构图组合发生连续和不间断的变化,镜头始末呈现多景别多构图的画面构图形式形式。

(二)构图的形象实体

构图通常分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

1.主体

主体是画面意义建构的核心,是画面的内容中心。

2.陪体

陪体是指在画面意义建构中辅助主体,它是画面中陪衬主体的人和物体

3.前景

前景是指在画面中位于所有形象实体之前,靠近摄影镜头的人或景物。

前景更重要的作用是交待环境。

4.背景

背景是主体背后的人与景物,它与主体在画面中的关系是底与图的关系。

背景在画面语言中往往起到暗示事件的时间、地点以及环境气氛的作用。

(三)构图要素

1.线条

线条通常是指长线状的形象实体的外部轮脚线或其线状纹理

任何影视画面形象的再现都是对事物富有特征的线条的再现和勾勒。

拍摄时,要善于分析线条、利用线条:

1.注意选择、提炼一组线条作为画面的主要线条结构,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

2.对于运动物体要注意姿态、动势的变化,提炼出最富有表现力的线条。

3.要把与主题无关的杂乱线条排除在画面之外。

4.注意运用线条,在画面上形成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5.要注意画面中所有线条组合的整体感。

2.形状

形状:是指被摄对象及各种造型元素有机组织、排列在一起所展现出来的几何体造型。形状构图原理:

1.形状的设计。2.画面的设计。3.形状对画面的相对尺寸。

4.形状在画面中的布局。5.背景空间的安排。

3.位置

形象实体所处画框位置的不同表意功能:

中央:中央部位具有稳定感,常用来表现严肃、庄严的气氛,并且在中央部分的主体具有支配感和权威性。

顶部:表现权力、威望和雄心壮志。

边缘:受到挤压、排斥,显得渺小、无力量。

下方:具有从属、脆弱和无力的特性。

4.影调

影调:景物的明暗关系表现在影象上的明暗层次,是构成影象的基本因素。是造型处理、画面构图、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重要表现手段。影调在画面中表现为景物的明暗层次、虚实对比及色彩的明暗关系。

影调的区分:

第一、从画面明暗分布的倾向划分,一般分为低调、高调、中间调等。

低调:在画面中占优势的影调以黑色的暗调子为主

高调:画面总的调子是亮色的影调

正常调:黑、白、灰参差分布,和谐配置,过渡层次丰富

光线:

从画面明暗对比(反差)的倾向上,划分为硬调、软调和中间调。

硬调,也叫强烈调。画面中明暗差别显著,对比强烈,景物的亮暗层次少,缺乏过渡,结人以超犷、硬朗的感觉。

软调,又叫柔和调、柔调。画面中明暗对比弱,反差小,给人以柔和、含蓄、细腻之感。中间调,又叫标准调。明暗兼备、层次丰富、反差适中。

光线明暗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

(1)利用光线的明暗表示时间、环境。

(2)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突出被摄主体。

(3)利用光线的明暗效果创造不同的气氛。

(4)增强画面立体感。

色彩:

三个基本特征:色调、饱和度、亮度

色调 (色相、色别) :指各种物象的颜色。

饱和度(色纯度):表示颜色纯正的程度,或者说是颜色中掺白的程度。

亮度(明度:同一色调在不同光线照射下所呈现的明暗涩度或不同色调互相比较存在着的明暗区别)

根据人们对不同色彩的心理反应或联想,可把颜色分为冷色性和暖色性两大类。

色彩的运用应掌握以下几点:

1.根据要传递的视觉信息的不同要求来选择色彩搭配。

2.确立整个节目画面的基调色彩,从整体上将人们的情绪和感受带到预期的意境中。3.在整个画面中,色彩应尽量简洁、单纯又要注意形成色彩“重音”,以助于主题内容的突出。

四、构图的原则

两种风格:绘画派摄影(平衡构图,要求对画面进行精雕细琢);纪实派摄影(非平衡的构图,在完整的总体造型构思下采用不完整的画面构图)。

1.主次原则——突出主体

⑴位置:主体位置要安排在画面中心部位或接近中心位置。趣味中心

⑵对比:要使形象突出,主体形象要与其他部分形成对比。

①色彩对比

②光线对比

③线条对比

④运动方向对比

⑤动静对比

⑶层次

2.对称原则

画面结构上下、左右视觉元素的分量形成相对称的形式。给人稳定。安宁、庄严和谐的感觉,但也会形成压抑,没有生趣的气氛。

3.均衡原则

以画面中心为支点,使被摄对象在画面上下、左右所表现的影调、明暗、色彩、冷暖、形状大小、位置高低、远近、疏密、影像虚实等在布局上求得视觉重量的平衡为均衡。

构图的均衡往往意味着一场戏的情绪平稳,均衡的打破形成不均衡,则暗示有矛盾出现,必须建立新的视觉平衡。

4.集中

在画面中利用人物的运动、视线方向、光线的明暗分布和色彩搭配,把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兴趣集中到主要对象,使人物从众多画面内容中突出呈现并引导观众的心理

5. 统一变化原则——为主题服务

构图的分类

一、静态构图和动态构图

1、静态构图(单构图)

对象之间空间关系不变,或有少许变化,不影响镜头画面的布局平衡,不作改变构图结构的调整

其功能如下:

(1)对被摄对象进行静态构图处理,可以展现被摄对象的性质、形态、体积以及和其他对象之间的空间关系

(2)这种展现被摄对象的另一种“运动”形态,展现静止时的神态、心态、情致、情感、境况。《黄土地》

(3)静态构图结构已以充分展现其静态性,使其具有比喻和象征的作用《黄土地》(4)静态构图能展现对象之间的空间距离,从空间距离的保持和改变能体现出情感关系的变化

2、动态构图(开放式的多构图)

随情节的发展,表现重点的变化,使构图的结构不断变化,这使得与静态构图有所区分,要求随时就势重新构图

其功能如下:

(1)运动美、速度美、力度美《暴力街区》武侠电影

(2)韵律美,镜头运动加上适当的音乐《我的父亲母亲》《罗拉快跑》

(3)变化美,运动带来变化,变化产生新意刺激人的好奇心,使兴趣勃发《天使爱美丽》《情书》

(4)情境美,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野战排》战争题材

3、综合构图(多层结构构图)

是一种有动有静,有行有止,动静合一的有机构图形式。

(1)不间断的连续表现,又能重点突出的描绘《西西里》《杀手》

(2)综合性构图能准确地体现人的观察方式,只要安排有致就会产生带入感,富于表现对象以真实、自然、可信的艺术效果《风月》

(3)控制观众的注意力《爱美丽》

(4)综合性构图复杂多变可以产生新异的效果,人的心理趋势是求新、求异的

《天使爱美丽》

(5)综合性构图和动态构图一样能够变化表现对象,转移表现重点《杀手》准备杀人一段

(6)表现复杂的情节内容,表现连续的行为动作,表现复杂的情绪变化。

二、封闭式构图和开放式构图(完整构图与不完整构图)

1、封闭式构图(完整构图)

导演要交代的所有信息都在画面内部《阮玲玉》好莱坞电影

其功能如下:观众的注意力被局限在画面内封闭的空间内

2、开放式构图(不完整构图)

分类:

(1)主要表现对象与画外对象进行交流呼应

(2)主要表现对象在画幅任何位置固定不动,与画幅内作纵深或横向运动的其他对象进行交流

其作用如下:

画面呈现开放状态,引导观众注意画面以外的空间,加入自己的想象,参与画面意义的创造

《大红灯笼高高挂》《寻枪》《黄土地》《任逍遥》

三、规则构图和不规则构图(平衡构图与非平衡构图)

1、规则构图

画面里的各部分配置均衡、匀称、适中、适合人眼日常视觉习惯的画面构成形式其作用如下:舒适、轻松之感

2、不规则构图

是一种无章法、反构图规律且随意性的画面处理,其画面各部分比例失调,无平衡感

《黄土地》

其功能如下:

对观众而言则具有新鲜感和惊奇感,适合表达强烈的情绪和提供陌生化的思考,多用于纪实风格的作品

第三节景别与角度

一、景别

景别是指被摄人物或者景物在画面中呈现范围的大小。一般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有时根据需要,它们中间又有更加细致的划分,如大远景、中近景、大特写等。大景别包含的空间范围很大,人的面积很小。小景别空间范围虽然很小,人物成像面积大。

景别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

其一,摄像机和被摄对象之间的距离。其二,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

景别的作用:

1.更鲜明地表达主题内容

2.更生动地表现对象特征

3.更完美地创造新颖的构图形式

景别划分的依据:以人的身体部位为标准:

(一)远景

远景:指远距离拍摄所形成的视野开阔的画面

特点:

1.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

2.多用于表现远处的人物、景物

3.着重于整体气势,内容的中心不明显。

作用:

1.展示巨大空间

2.交待地点和环境

3.展示雄伟壮观的气势——“远取其势”

4.抒发感情等。

5.开篇或结尾——过渡。

(二)全景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场景全貌的画面

特点:

1.有明显的视觉中心和结构主体

2.能够突出特定范围内被摄对象的轮廓

3.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的形体动作及人物和环境的关系。

作用:

1.表现事物全貌、全体-----完整的观照

2.展示人物全部动作-------完整的动作

3.刻画人物和环境的联系-----说明、映衬、对比

4.全身镜头、交待镜头------特定的情境

(三)中景

中景:指由拍摄主体的主要部分构成的画面。膝盖以上

特点:以局部为主,更注重具体的动作和情节,手势动作常常是画面中的主要部分。作用: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

中近景:表现成人身体腰部以上的范围的景别。这种景别兼具中景展示形体动作和近景凸现细节的长处,接近人们日常的视点,因此适宜表现日常生活场景,其传达的感情也较为平和,在以表演、对话手段为主的影视作品中使用尤其频繁。

(四)近景

近景:指由被拍摄主体的局部所构成的画面。胸部以上

特点:人像占据大部画面,环境变得零碎而模糊

作用:

展示人物表情、情绪的变化——“近取其神”、“近取其质”

重点在于眼神,达到以眼传神的效果。

以下场面拍摄选择近景:

1.表现人物情绪、刻画人物性格——传神达意

2.用以营造与屏前观众的交流感——情绪交流

(五)特写

特写:指由被摄取主体的某个特定的不完整局部所构成的画面

特点:突出对象局部,最醒目。常用于表现人物脸部表情和其他细节。特写的造型感非常强,具有极其鲜明、强烈的视觉效果,可以把人或物从周围环境中强调出来,强制

着观众用“凝视”的方法观看。既可以用来突出某一物体细部的特征,提示其特定含义,更可以用来表现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把人物某一瞬间的心灵信息传达给观众。

作用:突出刻画被摄对象和细节描写。好的特写犹如精致的画作或雕像,获得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而且常常富有寓意性和抒情性,较为含蓄,能启发人们的想象力从其中抽象出某种特定的含义。

以下场面拍摄选择特写:

1.用以刻画人物内心活动——放大突出

2.用以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强化认识

3.用以创造情绪气氛

二、角度

拍摄角度也称镜头角度,是在拍摄时所确立的视点和方位。

拍摄角度可以两个方面变化:拍摄方向的变化;拍摄高度的变化。

(一)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又称水平拍摄角度。

1.正面角度

正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面方向的角度。

特点:

⑴表现对象正面的风貌、特征和气势。庄重、肃穆、正规。

⑵完整展示人物的面部特征及神情,使观众产生参与感,亲和力强。

⑶运动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

⑷缺少纵向的透视变化。易造成呆板感。

(二)正侧面角度

正侧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侧方向,与被摄体正面成90度角的拍摄角度。

特点:

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正侧面的轮廓线条,容易表现人物的面部轮廓和姿态;

二是在拍摄主体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时,通过正侧面方向的拍摄,可以同时显示双方的举动和神情。

不利于展现立体空间,空间透视感较弱。而且,被摄主体与观众间缺乏交流。

(三)背面角度

背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体的正后方向进行拍摄的角度。

特点:

1.观众产生与被摄对象相同视线的主观效果,带给观众一种强烈的参与感。

2.具有很强的纪实效果

3.含蓄、丰富,不确定性。

(四)斜侧面角度

斜侧面角度是指摄像机处于被摄对象前侧面和后侧面的拍摄角度。

它介于正面、正侧面、背面角度之间,兼有各种角度之长,使所表现对象的形象具有丰富多样的变化。是摄像时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

特点:

斜侧面方向能使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在电视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能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感,也有利于突出主次关系,协调主体与陪体的空间关系。

(二)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包括摄像机镜头的光轴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又称垂直拍摄角度。

拍摄高度有平角度、仰角度、俯角度等。

1.平角度

平角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角度。

特点:

记实性强,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绝大部分镜头的角度是平角。表现力较弱,构图易死板,缺乏张力。要重视对地平线这个构图因素的处理。

2.仰角度

仰角度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低于被摄对象的位置,镜头光轴方向向上仰起时进行拍摄的角度。

特点:

(1)形象高大挺拔,感情舒展开阔,气势巍峨雄伟,用于表现崇敬、仰慕、赞颂等情感和崇高、庄严、伟大等气概。

(2)可以夸大跳跃的高度和腾空的动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若角度过仰,易产生变形。

3.俯角度

俯角度是指摄像机的位置高于被摄对象的位置,镜头光轴方向向下俯视时进行拍摄的角度。

特点:

(1)表现宏大场面,给人宽广辽阔的视觉感受。

(2)表现形象的无力和渺小,具有藐视、贬低的意味。

(3)表现阴郁、压抑的情绪。

4.顶角度

顶角度是指摄像机镜头近似于与地面垂直,从被摄体上方自上而下进行拍摄的角度。

特点:

(1)被摄对象在大小、高低等方面的对比,形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优越感。

(2)顶角度可以强调出被摄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种地面上的线条,如人物的运动轨迹等,使画面富于图案化的形式美感。

第四节焦距与景深

一、焦距

焦点:从镜头外射进的平行光,会在透镜后面聚合成一点,使影像具有清晰的轮廓与真

实的质感,这个点称为焦点;

焦距:当镜头对焦于无穷远处时,影片面至镜头光学中心的距离,即焦点到镜头中心点的距离便是焦距。

(一)定焦镜头

即具有固定焦距的电影摄影机镜头。

根据镜头焦距的长短不同,将镜头分为三种:标准镜头、长焦镜头、短焦镜头(又称为广角镜头)。

焦距不同,成像效果不同。

镜头的焦距对画面的影响:

1. 焦距长短不同,视场角大小、景物范围、景物大小不同。

焦距越长,视场角越小,可摄取的景物范围越窄、画面中的景物尺寸越大;

焦距越短,视场角越大,摄取的景物范围大,画面中景物尺寸越小。

2.焦距长短不同,产生的透视效果也不同。

1)长焦镜头可以减弱空间感,可以把距离很远的景物处理成近景的镜头。表现为:

①能放大远处景物的尺度。

②能压缩纵深感知。

③物体的运动看起来比真实的慢。

2)广角镜头可以强化空间感。表现为:

①前景物大,背景物小。

②夸张纵深效果,使空间距离显得大于实际距离。

③扭曲变形,用于表现主观的、戏剧化的影像风格。

④强化了物体运动,使人感到物体的运动快于实际速度。

3)标准镜头的画面效果,包括视场角大小、透视关系等接近于人眼的正常感受,所获得的影像与原来的客观物像有逼真的还原效果。

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二)变焦镜头

变焦距镜头是相对于定焦镜头而言的一种可根据各种不同需要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它可以通过连续变更焦距,在同一镜头内改变透视关系。

变焦镜头的作用

一个变焦镜头可以替代从广角到长焦的多个镜头。可以代替三种不同的镜头实现不同的艺术表现意图。

⑴变焦镜头意味着摄像师在不改变拍摄距离、不更换镜头的情况下可能获得多种景别的电视画面,为摄像师带来极大的便捷。

⑵在使用变焦镜头进行拍摄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连续变换焦距使画面景别出现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的变化,形成平稳的变焦距推拉效果。

⑶机位运动和变焦运动的结合可以构成复杂的综合运动镜头,使电视画面内部或外部运动更加连贯、流畅甚至可以产生离奇的视觉效果。

⑷利用变动焦距还可以改变光环的效果。

二、景深

(一)基本概念

1.景深:景深又称景深范围,是指处在不同距离上的被摄对象在底片上能获得清晰影像的空间范围。

2.对焦:进行拍摄时,调节镜头,使与摄像机一定距离的景物清晰成像的过程,叫做对焦。

3.前景深、后景深、全景深

当镜头对准被摄景物时,被摄景物前面的清晰范围叫前景深,后面的清晰范围叫后景深。前景深和后景深加在—起,也就是整个电视画面从最近清晰点到最远清晰点的深度,叫全景深。

一般所说的景深就是指全景深。

4. 大景深、小景深

摄影中纵深距离大的,称为大景深(深景深)

纵深距离小的,称为小景深(浅景深)

5. 景深近界、景深远界

景物中能够结成相对清晰影像,又距镜头最近和最远的物平面,分别称为景深近界和景深远界。

(二)景深的作用:

1、景深能使片子有层次感,与现实无限接近

2、浅景深突出主体

3、深景深可获得清晰的视觉享受

第五节运动摄影

镜头的运用可以分为两大类:

1.固定镜头:当拍摄的方向、角度、距离固定不变时,我们称这种镜头为“固定镜头”。

2.运动镜头:就是在拍摄时不断地变动拍摄方向、位置、角度和景别的镜头。

运动摄影:是将摄影机固定在轨道移动车或其他运输工具上,或手持摄影机在机位移动中拍摄。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推、拉、摇、移、跟、升、降、甩等。

一、推

1.定义:推是指镜头由远至近向相对静止的拍摄对象逐渐推进,景别由大到小,主体物象由小到大的拍摄方式。

2. 作用如下:

(1)描写细节、突出主体,使所要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出表现出来,赫然在目。

(2)揭示人物内心《杀手》《天堂电影院》

(3)从广阔范围内进入某一场景《杀手》开头

(4)快推,主观性和运动感强烈,产生急促、震撼、匆忙、紧张之感《天使爱美丽》

《罗拉》

(5)慢推,一种渗透和情绪渲染《这个杀手不太冷》

(6)影响和调整画面节奏。

二、拉

1.定义:摄影机由近向远拉开,或利用变焦镜头,逐渐远离拍摄对象,使被摄体在画面

中由大变小,由近变远,使观众产生视点向后移动感觉的拍摄方式。

2.表述功能

⑴拓展视野,交待人物之间的关系或主体所处环境。《情书》

⑵表达人物特殊的心境

⑶造成联想、悬念的艺术效果。《情书》

⑷间离主体,有意拉开视觉距离,形成退出感、远离感和结束感。《芳香之旅》

(5)作为镜头的结论和情绪的升华《情书》

三、摇

定义:摇,是指摄影机位置不变,而只做角度的变化,又称为定点拍摄。

2.表述功能

(1)表现剧中人(或引导观众)环视周围事物,纵览场景全貌,纵览场景全貌,展示空间规模和场面态势。

(2)使运动的人物或事物始终保持在画面构图的中心

(3)在统一的空间里建立起幅与落幅之间的视觉关系。如: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对比关系、隐喻关系。

(4)模拟人物定位不动时的主观视线以及主观感受;

(5)不同速度的摇摄能产生不同的节奏意义,营造不同的情绪、情感色彩并具有压缩或延展时空的作用。快摇,有突出、意外的视觉效果(《低俗小说》)。慢摇,积累和升华情绪效果(《三峡好人》)

四、移

1.定义

移镜头是机位移动,镜头进行各个方向的移动拍摄。

2.表述功能:

(1)移可以有效地表现空间,可以使画面具有连续性和完整性,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内容。

(2)使静态的景物获得运动感。《暴力街区》

(3)移动镜头和场面调度结合在一起表现特定的情节和人物关系,具有呈现戏剧性的作用《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4)模拟人在运行移动中的主观视域,形成连续不断的多视点观照。《三峡好人》(5)当移动镜头经过的画面具有相似的性质时,画面就像一组积累蒙太奇句子《三峡好人》

五、跟

1.定义

跟镜头是指镜头跟随运动对象进行拍摄,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与被摄体保持一致,使被摄体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不变、景别不变的拍摄方法。也叫“跟摄”、或“跟拍”,所拍摄的镜头称为跟镜头。

跟镜头是其他运动镜头的一种跟随式运用,因此形成跟推、跟拉、跟移及跟升、跟降之类。

2.表述功能:

(1)保持了时空、事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而适于连续表现人物的动作、表情或细节的变化。

(2)形成纪实风格。“跟腚”式纪录方法

(3)强调影像的运动感,形成鲜明的视觉风格,加强了镜头的艺术表现力。

(4)吸引观众注意力

六、升降

1.定义

机位做上下运动所拍摄的镜头。《这个杀手不太冷》

2.表述功能:

(1)表现环境场景,展现空间规模。

(2)模拟人物的主观视线;

(3)用于影片的开头与结尾,形成进人故事情境与远离故事情境的效果。

(4)升镜头可以升出新的环境,类似于拉镜头;

(5) 降镜头可以表达从面到点的变化。类似于推镜头。

(6)表达人物情感。

七、甩

1.定义

甩镜头拍摄其实就是一种极快的摇摄,所以又称甩摇、甩、闪摇、闪摇镜头等。《低俗小说》

2.表述功能

1)用以说明内容的突然过渡和同一时间在不同场景所发生的并列情景。

2)表示人物主观视线的快速转移,或表现旋晕等效果。

八、特殊运动镜头的拍摄

1、变速镜头

变速镜头是指通过改变摄影机拍摄时的运转速度,对被摄对象进行快速或慢速拍摄,而以正常速度放映所获得的画面效果。变速镜头有慢镜头和快镜头两种。

2、视点镜头

视点镜头是指摄影(像)机模拟观察者的视野所形成的画面镜头。主要有主观镜头、客观镜头和空镜头。

主观镜头:是指从影视作品中的人物或动物的视点出发来叙述的镜头。

客观镜头:是指从导演或观众的视点出发来客观叙述与表现的镜头。

空镜头:是指画面中没有人物只有景物的镜头,主要是借助景物或道具来揭示思想抒发情感,起到介绍环境、叙述事件、传情达意的作用。

九、综合运动镜头

1.定义

把推、拉、摇、移、跟等拍摄技巧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的拍摄方法。

2.作用

能克服固定镜头或单一运动镜头的单调、缺少变化的不足,能够把空间与内容统一起来,形成一种流畅、连贯的表现形式。

第六节灯光与色彩

一、灯光

“光是摄像的灵魂”

光的方向、性质、成分、强弱决定着画面的明暗、色彩、影调、层次。

(一 )光线的分类及特点

1.从光的性质分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源有两大类:一类是自然光源,另一类是人工光源。

如果某个光源既有来自自然光源的光,又有来自人工光源的光,我们便称之为混合光源。

2. 从光的状态分

一般分为直射光、散射光、反射光和混合光。

1)直射光

直射光:又叫“硬光”,是指光线直接照射在被摄物体上的照明。直射光质感明显,能形成清晰有力、界限分明的阴影,阴影在画面形成过程中既有写实效果又有写意效果。

2)散射光

又叫“柔光”,是指光源被遮挡,光线通过多种途径绕开遮挡物,形成无方向性、均匀的、无阴影的照明。散射光照明均匀,光调柔和,没有明显的投射方向,容易表现出物体细腻的层次。

3)反射光

光线照射到光滑或浅色的物体表面后反射出来,我们称之为反射光。

逆光或侧逆光的环境下拍摄人物时,人的面部会很暗或半明半暗。这时用一块反光板,把反射光“打”在人的面部上,弥补面部照度之不足,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反射光进入镜头会造成“吡光”现象,在画面中形成一个光斑或光晕。

⑷混合光

混合光是指既有直射光又有散射光的混合照明光线。

在实际拍摄时,很少单纯用直射光或单纯用散射光拍摄,而是根据不同的需要,用混合光拍摄。

3.从光的方向分

光线的方向是指相对于摄像机镜头的方向而言的,即光源位置与摄像机拍摄方向所形成的角度。

根据直射光的方向不同,可分为顺光、侧光、逆光。

如果光源位置在被摄体的上部或在被摄物体的下部,我们把这样的光分别叫做顶光和脚光

(1)顺光

顺光也叫正面光。光线照射方向与拍摄方向一致。

顺光使被摄体表面受光均匀,明暗反差小,画面平淡,景物色彩能得到全面表现。

能够使人物显得年轻,适合用来表现青年妇女和儿童。

上顺光:光线从被摄体上方射来。

顺侧光:光源与被摄对象形成一定角度。

顺侧光比起正顺光影调变化丰富,物体的立体感和质感都能得到较好地表现。

(2)侧光

侧光也叫侧面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摄像方向成45度至13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

光线与摄像方向成45度左右的水平角度,就形成前侧光,也叫顺侧光。

光线与摄像方向成135度左方水平角度,就形成后侧光,也叫侧逆光。

(3)逆光

逆光也叫背面光。是指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像方向正好相对,并处在被摄物背后时,被摄体就处在逆光状态。逆光使被摄体的边缘勾出明亮的轮廓,因此又称之为轮廓光。

逆光使画面形成亮轮廓、暗背景、暗表面的强反差画面,使物体产生鲜明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可以增加影调层次,造成纵深感。

(4)顶光

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顶部。把凸亮凹暗夸张到极致,物体着光背光的反差大,造型效果比较反常,常用来塑造恐怖、凶恶的形象,消除阴影及其他光线照射不到的死角

(5)脚光

脚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部,异常感强烈,常常被作为特定光效,制造恐怖气氛,使人物形象狰狞可怖。可以做为辅助光,制造和渲染特定的环境和气氛。

4.从光的主次分

根据光线在画面造型中的不同作用可以把光线分为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基础光、修饰光、布景光、效果光等。

⑴主光

主光是对被摄对象进行照明的主要光线,它对被摄对象的刻划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被摄体的形态、轮廓和表面质感都受主光的影响。所以主光又称“塑型光”。

⑵辅助光

辅助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的光线,为主光没有照射到的阴影部分提供适当的照明,又称“副光”。

辅助光主要用来减轻或消除主光形成的投影,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以能展示阴影部分的细节和层次,同时降低光亮部分与阴暗部分的反差。

⑶轮廓光

轮廓光是使被摄对象的边缘产生明亮的光线,勾划出被摄对象外沿的轮廓线条,突出被摄主体,使画面增强纵深感和立体感。

⑷背景光

背景光又称环境光,主要用于被摄体的背景和环境的照明。

⑸基础光

在室内拍摄大场面,需要把整个环境进行普遍照明,把整个场面的光铺均匀,以满足拍摄时的照度要求。这种普遍照明的光我们把它叫基础光,也称“底子光”。

⑹修饰光

修饰光也称装饰光,就是对被摄对象的局部和细节进行装饰和修正,使之更加突出、更加完美。

(7)布景光

对人工搭建的布景按照自然光线的效果进行布光,这时所用的光称为布景光。

(8)效果光

效果光也称模拟光,它是应用某种特定的光线效果,来模拟特定环境、特定时间下的光线。有时也用来烘托情节内容和人物情绪。

(二)光的艺术功能

1.人物造型功能

2.环境造型功能

3.光的象征意义

4.光创造节奏

二、色彩

(一)作用

色彩通过视觉冲击,影响人们的感官、左右观众的思绪,具有完成叙事、影响人们心理、唤起人们情感的作用。

(二)分类

色彩划分为以下四类:

1.暖色类:红、橙、黄。

2.中间色类:绿。

3.冷色类:青、蓝、紫。

4.消色类(素描色):黑、白、灰。

(三)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的感情”:冷色调(蓝、绿、青、紫)代表安谧、孤独和庄严;暖色调(红、黄、橙)代表不安、暴力和刺激。

1.红色:一方面可以象征热烈、喜庆、温暖,另一方面又象征警示与危险。

2.黄色:象征光明、愉悦、轻松、高贵。

3.蓝色:象征和平、安静、纯净、理智,另一方面又有消极、冷淡、保守的意味。

4.绿色:象征平静与安宁。

5.橙色: 橙色比红色更为温暖、华美,是所有色彩中最暖的色彩。橙色象征快乐、健康、勇敢。

6.紫色:象征优美、高贵、尊严。另一方面,又有孤独、神秘的意味。

淡紫色有高雅和魔力的感觉,深紫色有华贵、庄严的感觉。

7.黑色: 黑色是暗色,是明度最低的非彩色,象征着力量,也象征着不祥与罪恶。

8.白色: 表示纯洁与洁白,象征纯洁、朴素、高雅。

9.灰色: 灰色作为一种介与黑白之间的消色,往往与其他暗色系配合,营造一种陈旧感、沧桑感。

(四)色彩象征的类型

1.主题象征

在影片中强调和强化色彩,使色彩成为效果突出的表意符号,构成对人物或主题的深化。

2.对比象征

在影片中运用色彩(或色调)的对比关系,来达到叙事上的象征。

3.情绪象征

以色彩来突出渲染某种情绪,表达不同的主题、立意。

4.反复象征

以某一种突出的色彩的反复使用,达到形成某种意念或与叙事结合表现影片意蕴。

第七节场面调度

一、场面调度的概念

场面调度是指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及摄影机的机位、拍摄角度、拍摄距离和运动方式调度,包括演员调度和镜头(摄影机)调度。

二、演员调度与镜头场面调度

(一)演员调度

演员调度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场景中对演员的位置和活动的安排,是场面调度的本来涵义。

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该注视的人。(二)镜头场面调度

镜头调度是指以演员调度为基础的摄影机位置与运动的安排。

镜头调度包括机位的变化、镜头的角度、拍摄距离、镜头的运动方法等。

1.机位

2.拍摄角度

3.拍摄距离

4.镜头的运动

三、场面调度的方法

调度方法常用的有:纵深场面调度,重复性场面调度,对比性场面调度,象征性场面调度等等。

1.纵深场面调度

纵深场面调度就是利用人或物做前景,后景人物在纵深处由后面走向前面,即由全景走

向近景,或者由前景走向纵深,扩大环境,变为全景。

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这种方法也被称为“镜头内部蒙太奇”。

纵深场面调度经常用在长镜头中。

2.重复性场面调度

一般指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相同或相似的演员调度和镜头调度。可以起到突出、强调某种事物涵义的特殊作用。可以给观众造成情绪的冲击力量,还能使之由情向理的方向转化,使观众进入思考,获得新的认识价值。

3.对比性场面调度

把相同或相反的事物加以比较或衬托,使对比的双方互相辉映,相得益彰,能够更生动,更鲜明地显示出各自的性格和特点。

4.象征性场面调度

导演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在涵义,把深层次的思想隐藏在浮露的形象之下,将一些不便直说的情理转化为婉转含蓄的形象,让观众去感知、去思索、去意会,从而产生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的场面调度方法。

第二章声音

第一节声音概述

电影声音,是指声音在电影中的艺术存在,是指与视觉画面共同构筑成银幕空间和银幕形象的听觉艺术形态。

一、影视声音的发展历程

1895年秋,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拍摄了世界上第一部影片《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1895年12月28日,被公认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

起初的电影都是无声电影,称为“默片”。

1927年10月,在美国电影《爵士歌王》的出现,标志着有声电影的诞生。

世界公认的、有历史记载的第一部真正片上发声、完全意义上的有声电影,是1928年美国华纳公司出品的《纽约之光》。

二、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主要包括音量、音高和音色三个方面。

音量:声音振动的幅度(振幅)使人的听觉产生声音大小感。

音高:声音振动的频率控制着声音的高低,即感觉中的高音与低音。

音色(音品):每个声音的泛音部分赋予的音质,或称“色彩”。

三、声音的分类

电影声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人声(语言)、音响、音乐。

第二节人声

一、人声的分类

1、对白(对话):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它是电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

2、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

三种情况:

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

②对其他剧中人物。如演讲、祈祷等。

③对观众。

3、旁白: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第一人称的自述(画面中没有说话的人);

②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等。

二、人声在电影中的作用

1、配合影像交待说明推动叙事。

2、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塑造人物的性格

4、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主要是指旁白。

第三节音响

一、音响的种类

1.根据音响的发声属性分为:

动作音响(动效):人和动物行动所产生的声音。

自然音响: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所发出的声音。天籁之声。

背景音响:通称群众杂音。

机械音响:因机械设备的运行所发出的声音。

特殊音响: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界的音响。神话、科幻片中多用。

2.从声源分:

自然音响:用录音设备对客观环境的原有音响作的实录后重放出来的,可以说是客观情况的再现或复现。

人造音响:工作人员(拟音师)用一些独有的器具模拟出来的。

3. 从效果上分

再现音响:通过对音响的客观纪实,制造现实情景的真实感。侧重于声像同步性。

表现音响(主观音响):赋予音响特定的主观色彩,创造心理情绪的象征意义。偏重于声像的非同步性。

二、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增加银幕的真实感。

②喧染画面的氛围。

③打破画面的框子,扩展空间,增强银幕的信息量。

④声画组接:用音响将几个不同内容的镜头连接起来,产生一种整体感。

⑤表现人物的心境。

⑥塑造人物。

⑦隐喻、象征,表现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

⑧作为剧作因素。

第四节音乐

编导学习资料入门

编导学习资料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基础视听语言 第一章“视”--- 画面 第一节镜头 第二节拍摄角度 第三节电影光线 第四节电影色彩 第五节电影构图 第六节镜头间的连接技巧 达标测试(一) 第二章“听”--- 声音 第一节语言 第二节音乐 第三节音响 第四节声画关系 达标测试(二) 第三章蒙太奇及简单的影视常识 第一节蒙太奇 第二节影视常识 达标测试(三) 第二部分影视作品分析 第一章如何观看电影 第二章影评写作 第三章主题分析 第四章画面组合 第五章几种影视作品类型 达标测试(四) 第三部分命题编讲故事 导言应试综述 第一章故事与情节 第二章立意 第三章人物 第四章讲述的技巧 第五章关于讲故事的几个思维误区和常见的故事类型 达标测试(五) 达标测试(六) 达标测试(七) 第四部分历年考题分析 第一章河南省统考 第二章单招考试 附:随书光盘目录

前言 《青苹果编导艺考宝典》是汇集青苹果所有老师教学经验的一本内部教材。可以说书中所述内容以前只存在于我们青苹果每位老师的大脑里、讲义中。但就是这些内容,塑造了青苹果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连续五年青苹果的艺考通过率都保持在98%以上,09年更是获得了省统考通过率100%的骄人成绩,而且先后有几十多名同学被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录取。是这些神话让青苹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我们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将青苹果每位老师的考试秘笈整理成《青苹果编导艺考宝典》,希望这样能够惠及更多的艺考学生。 《青苹果编导艺考宝典》是在张一凡老师的指导下,在青苹果所有老师齐心协力的努力下编写完成的。此书适合于报考艺术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影视制片管理、戏剧影视文学、文化产业管理、文化艺术管理、影视学、摄影、摄像、灯光照明、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导演等专业考生使用。 本册笔试卷内容包括:基础试听语言、影视作品分析、命题编讲故事和历年考题四大部分。我们结合历年教学经验,在书中以“考点提示”的形式,分析历年考试热点和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在每一章后面配有“达标测试”,供同学们熟悉考试题型和自我测验使用。随书附赠的光盘,其中包括了达标测试和历年真题的视频资料。 对书中不完善的地方,也欢迎各位考生多提宝贵意见。由于每年艺考都会有新的变化,我们青苹果也将及时关注考试的最新动态,并且第一时间在网站上公布。各位考生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站关注更多最新最全的艺考信息。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从青苹果毕业的历届学员,是你们回馈的考试经验,让此书的羽翼更加丰满。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苹果衷心的祝愿报考艺术院校的考生们,考出优异的成绩,迈进艺术的神圣殿堂! 青苹果教研室 2009年4月 第一部分基础视听语言 第一部分基础视听语言 (此部分教学共7课时) 教学使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世博会宣传片》、《工厂的大门》 学习目标 电影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是前几种艺术的综合体,是一种视听结合的艺术形式。自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正式公映自己制作世界最早的影片获得成功,至今仅有百年历史。 近几年高考对专业术语的考察有所弱化,但是我们也应该对常识性的术语做简单的了解,一些专业类院校还是有所涉及。另外通过对这些专业术语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对影视作品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 第一章“视”--- 画面 (本章教学共3课时) 教学使用影片《我的父亲母亲》 第一节镜头 镜头:物理镜头/摄像机连续不停的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电影片段。简单的说就是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不间断的拍摄的素材。 (一)、景别镜头 景别

整理:编导 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编导视听语言学习笔记 光线 理论部分 第一节光的特性 一、光的形态:直射光、散射光、混合光 1、直射光(又称硬光):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没有中介遮挡,景物和物体表面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并在被摄体上产生清晰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有明显的投射方向 b、能在被摄物体上面构成明亮的受光部分、背光的阴影部分以及投影。从而形成画面的明暗反差,也可增强物体的立体感。 c、能显示出被摄物体的外部形状、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质感。 d、能显示时间性。 e、光源投向集中。 2、散射光(又称软光):是指光源与被摄物之间有中介遮挡,光线间接的投射到被摄物体上,在被摄物体上不产生明显投影的光线。 造型特点:a、光线柔和,照明均匀。 b、没有明确的投射方向,物体受光面、阴影面及投影的区分不明显。 c、物体表面受光均匀,亮暗反差较小,影调接近。 d、自然光中的散射光色温偏高,画面呈现的色调偏冷。 二、光线的方向:是指光源位置与拍摄方向之间形成的光线照射角度。分类:顺光、侧光、逆光 1、顺光: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拍摄方向一致时所呈现的光效 2、侧光:当光源照射方向与摄影机镜头方向成左右90度时,一个立体的被摄体就会形成由亮面、次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次暗面等一系列极为丰富的影调变化。 3、逆光:当光源照明方向与摄影机镜头光轴方向相对,并处在被摄对象后面时,被摄体成为逆光状态。 室外光线的处理

一、室外光线的照明特点 1、照明亮度统一 2、三种照明光线并存 3、季节、地域特征明显 4、一天中的光线变化巨大 二、一天中的光线变化规律 1、黎明和黄昏:光线大量散射,物体受光较少,普遍亮度较低。不利于表现物体的细部层次,适合拍摄剪影效果。 2、早晨与傍晚:明暗对比反差较强,地面物体投影较长;光照时间较短,变化较大;光线色温低,色调偏暖;近浓远淡透视效果好; 3、上午和下午:光线稳定,均匀,明暗反差正常,较好的表现出物体的立体形状和表面结构。 4、中午:光照强烈,散射光少,景物明暗反差显著增大。不利于拍摄任务面部,不利于造型。 第三节室内光线的处理 一、人工光的特点 1、光源不同 2、场景空间的不同 二、影视拍摄中常见的几种光源和灯具 1、聚光灯 2、散光灯 3、回光灯 4、便携式电平灯 三、人工光线的基本布光方法 1、主光:又称塑形光,影视摄像中的主要光源。 布光方法: (1)放在摄影机左右某个顺侧光的位置上,勾勒出被摄对象的立体形状,形成主要阴影,表现出表面结构和质感。 (2)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15度夹角。 (3)放置在接近于顺光的位置上,与摄影机视轴成75度夹角。 2、辅助光:又称“副光”,是用来补充主光照明,帮助主光造型的光线。 布光方法: (1)不能强于主光

编导完全自学攻略(精华版)

编导完全自学攻略(精华版) 【总章】 说到编导自学,大家都认为很简单,可是实际学起来,10个人有9个“走火入魔”。究其原因,不是因为编导不能自学,而是因为“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编导那么多知识,该如何学?从哪个版块开始学,每个版块之间又有什么联系?艺考的朋友们都是高中生,应该知道学习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哪个课程应该先学,哪个课程应该接着学,最后学什么,都是有个顺序的。例如你不学单词就开始学语法,不背单词就开始写英语作文,显然是行不通。就算给你最好的英语作文教材和教案,你也是两眼一抹黑,越看越糊涂。现在的编导自学,实际上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其次,网上很多免费的资料,大家一股脑的下载下来,只要有人送,立马就去要,结果呢?这些免费的资料,实际上都是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招生而节选的一些内容,有的甚至是在百度随便一搜,一整理,然后发给你们。其实就是为了要你们的QQ号,为招生做准备。这些资料非但无用,而且是有害,害处在于让你瞬间凌乱,走火入魔的前兆。慎重啊!慎重! 再者,如果能了解编导的课程流程,再有编导的教案,那自学之路就平坦多了。说到教案,大家都知道,培训班的讲师们,实际上就是按照教案进行的教学,作为一个教编导艺考教了十年的老师,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这些讲师,实际的教学任务就是念教案。那如果你们有了这些教案,还需要花费几万元听他们读书吗?现在教给大家的,就是用极少的费用,花极少的时间来完成自学。 好了,总章说了这么多,只是为了让大家端正态度,摆正姿势,接下来,我们来看自学的流程。拨开迷雾,取得真经!

什么是基本?编导学习的基本不是一说起编导就开始找影评,找故事。这些是最后才做的事情,前期最好连看都不要看,听也不要听。那么最基本的学习内容是什么呢?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编导的所有课程基本课程内容。可以说,自学的成功与否,完全在于这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因为这门课程,直接影响的是影评、分镜头、广告及故事。虽然说这门课程的内容,百度一搜一大把,但是全部是不完整的,节选的,而且没有逻辑关系的。书店的书籍,关于视听语言的也很多,但是深度普遍很深,不适用于艺考学生,有些甚至是与编导没有什么关系的。因为视听语言的运用,是一切视听艺术的通用语言,例如动画,例如广播,例如后期三维制作等等,培训班里,讲师一般都会整理分析,然后摘取出适合艺考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所以很难找到这门课程的学习资料。 我们先来看下这门课程在艺考中的内容:分为两大章节,十个知识板块。 两大章节分为视觉体系和听觉体系。 十个知识板块见下图:

《剪刀手爱德华》专业影评。视听语言专业分析。编导、导演必看。

《剪刀手爱德华》:彩色童话与黑白寓言片名:《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 Hands) 导演:蒂姆·伯顿(Tim Burton) 美国20世纪福克斯公司1991年出品 故事简介: 一个科学发明家制造了模拟人爱德华,爱德华具备人类的一切肉体和精神功能,但发明家还没来得及为爱德华装上双手就去世了,只留下一双剪刀手作为代替。孤独的爱德华隐居在远离人群的神秘古堡之内,不敢面对正常的人类。雅芳小姐派格发现了这个少年,出于对爱德华处境的同情,把他带回了家。爱德华很快以灵巧异常的剪刀手博得了人们的好感。他用剪刀手修剪植物,并剪出奇妙的发型。派格的女儿金逐渐爱上了爱德华,但给爱德华带来的却是痛苦——他甚至不能拥抱自己所爱的人。影片结尾,爱德华在冰雪纷飞之中,将一樽表达爱情的冰雕献给深爱的女孩…… 一、影片主要色彩读解 1. 灰黑系列 (1) 环境:深灰古堡 影片由一个幽蓝底的深色古堡全景拉开序幕。古堡是电影里一个重要的环境,白天呈灰色,夜晚呈深蓝里的深灰,接近黑色。这些幽暗的非彩色给古堡平添了许多神秘气息。 “大凡含有古堡的故事,故事的背景大多被抽象化,而故事的内容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有关爱情,或许有关道德,或许有关人性。在这些故事里,古堡都是清一色的哥特造型,地理位置都在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地,虽远离居民区但也隐约可见。历经千年岁月的古建筑,随着一代又一代主人的更迭,拥有了庞杂厚重的深刻记忆。于是,逐渐流传出一些异乎寻常的故事,恐怖的、美好的、真实的、魔幻的,都在被时间侵蚀的建筑物中延伸开来。” 图1.15:古堡的灰色 雅芳小姐在童话世界里处处碰壁之后,来到远处山一样巨大的神秘古堡(图1.15),积满了灰尘的铁门竟然虚掩着。推开吱嘎作响的厚重大门,她小心试探着进入。高大、空旷、阴森、冰冷的空间里光线微弱,外面射进来几束蓝色的光,越发显得古堡的幽深、神秘。一楼有很多灰色、冰冷的机械装置,二楼的深咖啡色地板、暗绿色墙壁以及蜘蛛网的灰都标志了时间的久远。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视听语言的概念 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 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 从艺术上讲,它是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 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 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 二、视听语言的研究内容 视听语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镜头叙述的规则,也就是怎样处理声画关系的问题。主要包括: 1、视听元素(画面和声音) 2、声画叙述规则(分镜头、组合镜头、声画关系处理)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1、“多重假定的真实” 第一重假定性——电视工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剪裁; 第二重假定性——摄像机、编辑机、特技机等对素材的处理加工; 第三重假定性——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传输效果的电视荧屏; 第四重假定性——具有不同身份、教养、种族、国度、地域以及各自自身的不同生理心理状况所处不同观赏环境与社会历史背景中的观念的不同理解。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2、独特的时空结构 A、独特的影像世界 B、独特的时间结构——非连续的连续性 C、独特的空间结构——再现的空间与构成的空间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A、定义 蒙太奇Montage,它来自法语的MONTER,是法语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原义是装配、构成\组装的意思。我们把这个术语借用到影视艺术中来,意思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和程序把镜头组接起来,构成发生质的飞跃的完整的影视艺术作品。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原理 “库里肖夫效应” 普多夫金试验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a、叙述性蒙太奇 b、表现性蒙太奇 c、平行蒙太奇 d、交叉蒙太奇 e、复现蒙太奇 三、视听作品的艺术特性 3、蒙太奇 B、蒙太奇的类型 f、对比蒙太奇 g、杂耍蒙太奇 h、理性蒙太奇 i、心理蒙太奇 j、隐喻蒙太奇 k、声音蒙太奇 四、视听画面的构成 1、视听画面的基本结构 A、画面与画幅 B、画面与镜头

编导视听语言:长镜头和蒙太奇理论的异同点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编导视听语言:长镜头和蒙太奇理论的异同 点 在视听语言中,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是我们接触最多的知识,那么他们有什么异同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以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库里肖夫等为代表的蒙太奇理论强调: 1。摄影机拍下的未经剪辑的片断,既无意义也无美学价值,唯有按蒙太奇原则组接的影片,才富有新含义和艺术价值。因此认为“剪辑重于摄影2。主张银幕画面与现实有差异。 3。蒙太奇对单个镜头描述的内容,不要求完整,而在组接后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主张在生活的基础上再创造现实。 4。蒙太奇严格规定了观众的感知过程,较少给观众留下思索的余地5。爱森斯坦认为镜头之间的冲突是电影艺术的基础之巴赞则竭力主张: 1。影像本体重于剪辑。 “只有镜头不偏不倚的特点…才能澄清使我们观察力变模糊的思想迷雾。 2。电影最强烈的艺术魅力,不在于镜头组接后所传达给观众的视觉形象,而是未经加工的、与客观现实严格相符合的银幕画面。 3。长镜头拍摄的是完整的动作,它符合亚里土多德的观点,即富有艺术性的戏剧注重表现完整的动作,一般包括起、中、讫三个部分。一个镜头一般就应包括起、中、讫。不主张再创造现实,而主张再现现实4。长镜头(包括长的景深镜头)能保持剧情空间(深焦距镜头)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和时间(长镜头)的完整性。通过人物动作揭示动机,使观众看出人物动作的含义,从而留下一些想象空间让人思索。 5。巴赞反对镜头之间的冲突是电影艺术基础之一。按巴赞的设想,如果不用后期录音,不用分切镜头,不用戏剧的省略法,没有重大事件,并且画面不止黑白二色、平平板板,那么,将会获得最大限度的真实感。”(《世界电影》,1982年,第4期,第15页)。 结论:从以上5点对照,可见两种理论各有千秋,长镜头追求再现真实,然而从电影美学讲,再现真实的影片不一定就称得上是艺术,连巴赞自己也说“如实地复制现实并不是艺术”。如1963年美国安迪·沃霍尔摄制了两部影片,《睡眠》和《帝国大厦》,前者干脆表现一个人8小时的睡眠,后者在更长的时间里表现纽约帝国大厦一些固定不变的多画面镜头,令人昏昏欲睡。 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理论各有千秋,正确的方法是使二者有机地、适当地、巧妙地结合,这就是当代综合电影美学兴起的一个主要内容。

艺考编导视听语言分析

视听语言四课时的教学内容: 教课方式:结合精剪视频片段 理论知识: 第一章影像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影像的基本单位——镜头 (一)镜头的基本含义 镜头一般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作为组成画面的镜头;另一层是指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 1.画面镜头 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由启动到关闭这段时间内连续拍摄的内容。 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是视听语言的最基本的单位。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 单个的镜头并不能完全表达明观念、内涵,镜头与镜头连接后形成的逻辑关系才是视听语言用以表达含义和讲故事的重要手段。 2.物理镜头

作为硬件方面的镜头,它是指摄像机的光学构件,它是内透镜组合而成的成像系统。 (二)镜头的类别 从摄像机装备的镜头规格以及形成影像的效果看,我们一般把镜头划分为三种类别:广角镜头、标准镜头和长焦镜头。 1.广角镜头(Wide Angle Lens) 指焦距小于25毫米,视角﹥60度的镜头。 可提供较宽广的视角,景深大,透视力强。拍摄效果的特点是前景显大,后景物愈远愈小。 能显示广阔的空间和深度,适应拍摄远景、全景、大场面的活动,或是在狭小空间以及没有退步场合的拍摄。 广角镜头贴近主体拍摄时,可以得到夸张性效果。 缺点:被拍摄景物容易变形,如近距离拍摄人物时往往发生形象扭曲、变形和失真等情况。 2.标准镜头(Standard Lens) 焦距为25毫米,视角在45度左右的镜头。 所摄景物成像比例和远视关系都接近人眼的视角影像,而且畸变最小,一般用来拍摄近景和中景。 是影像表现的主要手段和形式。 3.长焦镜头(Telephoto Lens) 焦距大于25毫米,视角﹤40度的镜头。物距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不等。 观察范围小,其视角窄、景深小,所摄画面包括的景物范围也不够大,一般用来拍摄特写和局部影像。 可拍出远处景物的特写或不易接近的主体。 缺少空间感,但有很好的朦胧美,适合对细小景物的描写。对人不容易接近的动物生态摄像时,效果尤佳。 (三)镜头的长与短 在拍摄中,每一个镜头都有时间长短的差别,分别称之为长镜头和短镜头。 长镜头:长镜头就是在每一个统一的时空里,用推拉摇移等方法多层次、多景别、不间断地展现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或时间进展的镜头。 其主要目的是,一方面用来记录事件本身;另一方面还要抓取人的情绪反映和现场的氛围。 二、影像的基本元素 机位:摄像机的位置 画框:影像的边缘 构图:画面内各种元素的结构、布局 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远近 角度:摄像机与被摄物体的水平与垂直夹角 焦距:镜头中心点到清晰聚焦的那一点间的距离 景深:距离摄像机镜头最近的清晰影像到最远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 运动:摄像机拍摄时位置和角度的改变 照明:场景中的光效

编导艺考知识点总结之视听语言

蒙太奇 本章内容提要: ·蒙太奇的含义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蒙太奇既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也是影视作品的基本结构手段及镜头分切和组接的全部技巧。 ·电视是以视听形象材料为载体的。因此,它是视听结合的艺术。蒙太奇是影视的一种形象思维方式。 ·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的语言手段。蒙太奇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包括画面语言和声音语言。不论是画面语言还是声音语言,都具有内在的规律和法则,都有表意的功能。 ·蒙太奇有两种基本的表现形式: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叙事蒙太奇重在客观事实的叙述,主要功能是“写实”,有三种组接方式和四种句式;表现蒙太奇则更重视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主要功能是“写意”,有四种组接方式。 ·蒙太奇创造了影视的时间和空间。影视是在空间里展现的时间艺术和在时间中连续的空间艺术。影视的时空既是无限的又是有限的,影视的时空可以延长或缩短,扩大或压缩,可以实现超跃时空跳跃,可以使时空停止、倒退。 ·长镜头也称镜头内部蒙太奇。长镜头通过场面调度,用不间断的镜头纪录人和事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状态,从而保证了一定空间的统一、完整和真实感。 一、蒙太奇的含义 1.蒙太奇的本义源于法语(monatage),是建筑学上的装配、组合的意思。后来,电影借用这个概念,使其逐渐成为影视制作的一个专用术语。 2.狭义的蒙太奇就是指影视作品的组接技巧。即在影视制作时期,将前期采集的画面和声音素材按照主题要求所设计的顺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 3.广义的蒙太奇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蒙太奇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方式,它指导着导演(电视记者)、摄像及编辑人员对形象体系的建立。 (2)蒙太奇是影视作品物有的结构方法,包括叙述方式、时空结构、场景、段落的布局。(3)蒙太奇是指画面与画面之间,声音与声音之间以及声音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由这些关系产生的意义。 (4)蒙太奇还可以指镜头的运用、镜头的分切组接以及场面段落的组接和切换等,都昌蒙太奇的手法。 总之,蒙太奇既是影视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方法,也是影视独特的形象思维和叙述语言,是作为影视基本结构手段和镜头组合的艺术技巧。它在影视创作中根据表达意义的需要以及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之程度,把全片内容分解成不同的场面和这些镜头、场面和段落作合乎逻辑、富有节奏的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4.画面蒙太奇、声音蒙太奇和声画蒙太奇的概念 画面与画面之间是指画面的组接技巧,以及两个画面之间组合所产生的一种新的意义,称为画面蒙太奇; 声音与声音之间是指语言、音乐、音响各种声音成分的选配、组接以及三者之间的综合处理手段,称为声音蒙太奇; 声音与画面之间是解决声画关系的组接技巧,称为声画蒙太奇。 二、蒙太奇——一种独特的视听形象思维 在电视节目中,传达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语言(解说词、同期声、对白和旁白),二是图像(画面、字幕)。一般来说,语言传达的信息是间接的,它是对事实的一种陈诉。而图像传达的信息是直接的,它把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同影像重现在屏幕上。因此,

编导艺考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视听语言名词解释 1、机位(也叫“镜位”):指的是在任何镜头开始时,摄影机在真实空间中的位置。如果下一个镜头必须要移动摄影机,改变摄影机的位置,或者仍然在相同的位置,却使用不同的透镜,便称之为另一个机位。 2、镜头:镜头是一种光学元件,也指摄影机开机到关机时间内所记录下来的连续影像,这是指未剪辑的影像。 3、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的镜头。 作用: ①可以交待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故事事件的发生时空。 ②作为时空转换的手段。 ③为作品增加诗情画意,表达深远的意境,使影片能够产生借物抒情,见景生情。 ④抒发影片中的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4、景别:指的是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不同或者所用摄影镜头焦距不同而造成的被摄主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的范围大小的区别。 分类: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作用:电影创作者可以运用变化复杂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构成独特的视觉语言,来叙述故事、表达思想。 5、远景:指摄影机距离被拍摄主体之间距离极远,表现出极为广阔的景象的电影画面。 作用:运用远景景别可以全方位的展示自然景观或声势浩大的人群活动,渲染人物所处的环境氛围,常用于开机或结尾处,有很强的抒情效果,从而创造意境、抒发情感、渲染气氛。 6、全景:指摄取人物全身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作为具有比较广阔的空间的镜头。 作用:全景可以表现人物的整体动作和人物间的关系,可以展示其全身的姿态,使得观众既可以看清演员的动作,又能看清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7、中景:指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 作用: ①重在表现人物的形体运动和情绪交流,一般而言叙事性较强而抒情性往往受到局限 ②能使观众看清人物脸部表情和形体动作,有利于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 8、近景:指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为距离概念的电影画面。 作用:

视听语言 教学大纲

《视听语言》教学大纲 1.课程的基本描述 2.教学定位 2.1 课程教学目标 《视听语言》以视听语言理论为支持,结合经典的影视艺术作品案例,培养学生对影像中视与听的语言类型及运用能力的把握。对视听语言的特点、创作技巧手段和表现方法进行全面的理论论述与系统讲解,注重学生视听语言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1、能够充分理解视听语言的基本理论; 2、掌握影像构成的基本元素; 3、结合摄像、录音技术,对影像形成的技术进行分析; 4、通过对构图、镜头、光效、色彩、运动、声音、剪辑等视听元素等知识学习,通过具体的影像片段,分析影视作品中视与听语言的有效运用与充分表达; 5、能够根据影视作品艺术特色要求,合理选择恰当地运用视与听的语言进行艺术表达; 6、影视作品设计中能够针对影像流畅、主题明确等问题进行创作,并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出创新意识,并充分考虑视与听语言的合理运用。

2.2 课程的主要特点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第一门关于影像创作的基础性课程。该课程系统地介绍了视听语言中的构图、景别、人声、剪辑等基本概念和影像创作过程中包含的各个元素,从影视作品创作的角度介绍了影像形成过程的各个要素的创作要点。通过对已成功地影像片段与案例的介绍,具体说明了影视作品创作过程中涉及的众多语言、内容与主题的内在联系以及艺术创作需要注意的事项与表达技巧。 该课程着重强调视与听的语言在影视艺术作品中的运用与技术体现,重点实现围绕影视作品表达的主题利用影视语言的艺术形态淋漓尽致地艺术性表现出来,以便创造出更优秀的影视作品。 2.3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利用翻转课堂、项目驱动式教学、案例教学、基于问题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传统授课等教学方法进行课程讲授。利用传统授课讲授基本理论,让学生理解影视语言的形成。利用项目驱动式教学讲授视听语言的运用,借助不同构建下情境表达中语言的有效使用,帮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特点。利用丰富的案例教学,生动地呈现优秀导演的杰出作品片段,有效地辅助学生理解视听语言的艺术运用,探究式教学则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视听语言元素进行全面表达的综合能力的体现。 3.知识点与学时分配 3.1 课程覆盖的知识领域和知识单元汇总

编导教学大纲(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编导教学大纲 学习内容:文学常识,文艺常识,视听语言基础,电视片分析,故事写作,影评写作,小品写作,广告,电视栏目,摄影专业知识,摄影作品分析,自我介绍,即兴评述。 统考考试内容:文学常识,编写故事,电视片分析,即兴评述(纯笔试一张卷子,满分200) 校考考试内容:文学、文艺常识,编写故事,叙事散文写作,影视作品分析,面试自我介绍,编讲故事,命题小品。 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统考入门 1、课程内容 1视听语言基础:景别,角度,构图,运动镜头,长镜头,空镜头,色彩,光线,音乐,声画关系,蒙太奇等(30%)2故事写作(25%) 3文学常识(15%) 4电视片分析(30%) 2、阶段目标 文常:基本掌握国内国外的文学常识。 电视片分析:能够完成统考电视片分析的题型。 编写故事:完整的写出一篇叙事详尽的故事。

第二阶段:校考解析 1、课程安排 1、广告;(10%) 2、电视栏目(真人秀,谈话类,新闻类,生活服务类, 电视栏目分析);(25%) 3、摄影相关知识和摄影作品分析(15%) 4、面试自我介绍,命题小品(15%) 5、即兴评述;文艺常识电影电视广播美术音乐;(15%) 6、叙事散文写作;(15%) 7、文艺常识:导演,各大电影节,中外电影史(5%)2、阶段目标 文学常识:熟练掌握国内国外文学常识,基本掌握电影,电视,音乐,戏剧等文艺常识。 面试:熟练的自我介绍,能够当众讲故事,表演命题小品。 即兴评述: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影评:能够熟练使用视听语言分析影片,包括微电影纪录片。

第三阶段应试 1、课程内容 1、电视片分析(解说词,做题技巧,大量练习);(20%) 2、故事写作(人物练习,情绪练习,矛盾冲突练习)(20%) 3、文学、文艺常识;(10%) 4、影评写作(导演的各个作品对比,相同类型电影对比, 电影色彩,电影音乐,电影光线,人物关系,剧情发 展);(20%) 5、作业:电视片分析大量练习,文学常识背诵,故事写 作手中准备5篇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完整的故事; (30%) 2、阶段目标 文学常识:熟练掌握国内外文学文艺常识,掌握文常简答题做题方法。 电视片分析:熟练掌握历年真题,看片子就能够判断老师的出题放学。 影评:对各大导演的风格特点熟练掌握,对必考电影有准备好的影评。 故事写作:能够熟练应对各种考试题型 即兴评述:写出逻辑清晰,观点明确的即兴评述。对各类型即兴评述题都有准备好的答案。

编导教学大纲

编导教学大纲 学习内容:文学常识,文艺常识,视听语言基础,电视片分析,故事写作,影评写作,小品写作,广告,电视栏目,摄影专业知识,摄影作品分析,自我介绍,即兴评述。 统考考试内容:文学常识,编写故事,电视片分析,即兴评述(纯笔试一张卷子,满分200) 校考考试内容:文学、文艺常识,编写故事,叙事散文写作,影视作品分析,面试自我介绍,编讲故事,命题小品。 教学安排 第一阶段:统考入门 1、课程内容 1视听语言基础:景别,角度,构图,运动镜头,长镜头,空镜头,色彩,光线,音乐,声画关系,蒙太奇等(30%)2故事写作(25%) 3文学常识(15%) 4电视片分析(30%) 2、阶段目标 文常:基本掌握国内国外的文学常识。 电视片分析:能够完成统考电视片分析的题型。 编写故事:完整的写出一篇叙事详尽的故事。

第二阶段:校考解析 1、课程安排 1、广告;(10%) 2、电视栏目(真人秀,谈话类,新闻类,生活服务类, 电视栏目分析);(25%) 3、摄影相关知识和摄影作品分析(15%) 4、面试自我介绍,命题小品(15%) 5、即兴评述;文艺常识电影电视广播美术音乐;(15%) 6、叙事散文写作;(15%) 7、文艺常识:导演,各大电影节,中外电影史(5%)2、阶段目标 文学常识:熟练掌握国内国外文学常识,基本掌握电影,电视,音乐,戏剧等文艺常识。 面试:熟练的自我介绍,能够当众讲故事,表演命题小品。 即兴评述: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影评:能够熟练使用视听语言分析影片,包括微电影纪录片。

第三阶段应试 1、课程内容 1、电视片分析(解说词,做题技巧,大量练习);(20%) 2、故事写作(人物练习,情绪练习,矛盾冲突练习)(20%) 3、文学、文艺常识;(10%) 4、影评写作(导演的各个作品对比,相同类型电影对比, 电影色彩,电影音乐,电影光线,人物关系,剧情发 展);(20%) 5、作业:电视片分析大量练习,文学常识背诵,故事写 作手中准备5篇不同类型,不同主题的完整的故事; (30%) 2、阶段目标 文学常识:熟练掌握国内外文学文艺常识,掌握文常简答题做题方法。 电视片分析:熟练掌握历年真题,看片子就能够判断老师的出题放学。 影评:对各大导演的风格特点熟练掌握,对必考电影有准备好的影评。 故事写作:能够熟练应对各种考试题型 即兴评述:写出逻辑清晰,观点明确的即兴评述。对各类型即兴评述题都有准备好的答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