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双因素理论的应用
根据赫茨伯格的理论,在调动员工积极性方面,可以分别采用以下两种基本做法:
(一)直接满足
直接满足,又称为工作任务以内的满足。它是一个人通过工作所获得的满足,这种满足是通过工作本身和工作过程中人与人的关系得到的。它能使员工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产生兴趣和热情,使员工具有光荣感、责任心和成就感。因而可以使员工受到内在激励,产生极大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这种激励方法,管理者应该予以充分重视。这种激励的措施虽然有时所需的时间较长,但是员工的积极性一经激励起来,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够持久,所以管理者应该充分注意运用这种方法。
(二)间接满足
间接满足,又称为工作任务以外的满足。这种满足不是从工作本身获得的,而是在工作以后获得的。例如晋升、授衔、嘉奖或物质报酬和福利等,就都是在工作之后获得的。其中福利方面,诸如工资、奖金、食堂、托儿所、员工学校、俱乐部等,都属于间接满足。间接满足虽然也与员工所承担的工作有一定的联系,但它毕竟不是直接的,因而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上往往有一定的局限性,常常会使员工感到与工作本身关系不大而满不在乎。研究者认为,这种满足虽然也能够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但不容易持久,有时处理不好还会发生负作用。
双因素理论虽然产生于资本主义的企业管理,但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在实际工作中,借鉴这种理论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仅要充分注意保健因素,使员工不致于产生不满情绪;更要注意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其努力工作。如果只顾及保健因素,仅仅满足员工暂时没有什么意见,是很难创造出一流工作成绩的。
双因素理论还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奖金发放。当前,我国正使用奖金作为一种激励因素,但是必须指出,在使用这种激励因素时,必须与企业的效益或部门及个人的工作成绩挂起钩来。如果奖金不与部门及个人的工作成绩相联系,一味的“平均分配”,久而久之,奖金就会变成保健因素,再多也起不了激励作用。
双因素理论的科学价值,不仅对搞好奖励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如何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既然在资本主义的管理理论和实践中,人们都没有单纯地追求物质刺激,那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更不应把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希望只寄托于物质鼓励方面;既然工作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鼓励将会更有效地激发人的工作热情,那么在管理中,就应特别注意处理好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的

关系,充分发挥精神鼓励的作用。



3.1我国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然而,正如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我国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例如,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文化相对落后,经济不够发达等形成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现实,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社会发展对人才急需的状况与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这些问题反映到教育领域后,便造成了各级政府的领导干部、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教师乃至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当中,学生单纯地追求升学,学校片面地追求升学率,社会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学校的好坏。在教学方法上,仍采用的是“注入式”或者“填鸭式”的教育方法,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控制在个人圈子。以“管”字当头,“套”字为先,约束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思维的开放。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了新鲜感,对教师的信任逐渐消失,出现我行我素,产生学习上的消极情绪,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3.2中学生心理问题表现
中学生处于一个心智正在发育的阶段,本身对自我的控制能力有限,再加上外部的压力,比如,学习、家庭以及社会,会造成中学生的多种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
在学习方面,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在于由于缺乏学习兴趣。而学习情趣恰恰是学生学习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动力所在。4双因素理论在激励高中生学习的运用

双因素理论将影响员工工作态度与积极性的因素可划分为: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这种理论的重要启示是:要调动和维持学生的积极性,首先要注意保健因素,以防止不满情绪的产生。但更重要的是利用激励因素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只有激励因素才会增加学生学习的满意感。对比赫茨伯格得出的与工作相关的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我们可以得出部分对于高中学生的二种因素。
 4.1高中生学习中的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主要是一些外在因素。当这类因素得不到满足时候,会造成学生学习情绪的倒退。这类因素从大到小可以是:
(1)学校周边环境:周边区域的安全、饮食的方便程度等;
(2)校园环境:学校内环境的建设;
(3)教学设施:例

如,教室环境、图书馆等;
(4)同学与老师的素质:例如同学的为人和成绩,老师的自身修养、教学方法;
(5)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以及与老师的。
要确保这类保健因素都得到满足,所有和中学教育有关联的机构和个人都必须一起努力。例如,政府机构应该保障学校周边环境的安全,学校应该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老师因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同学,同学们之间应该有一个和睦的关系。满足了这类因素可以缓解高中生除学习以外的外部压力,减少使其焦躁的因素,降低分散其注意力的因素。
4.2高中生学习中的激励因素
激励因素是满足人们对工作本身的要求,是指那些能满足个人尊重、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贡献等的因素,能带来积极的学习态度、高度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满意感。它的缺失不会带来对学习的不满意,但满足了它就会极大地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类因素可以包括:
(1)个人的价值观。它在激励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和动机,对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等,影响着个人以后的努力方向和努力程度。
(2)学习科目的专业性。它是指所学的知识是否对应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甲学生喜爱音乐而且有很强的音乐造诣,让他去选择学习数学可能使不可取的。
(3)责任心。即认识到学习对于自己应尽的责任的关系。
(4)鼓励学习的创造性。现行我国教育体制对于创新型学习的培养还远远不足。培养创造性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自身价值的提升。

5结束语

通过运用美国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浅入的探讨关于激励中学生学习态度的问题。于此同时,作为一个可以用来解释与分析造成人们对与其工作与学习喜恶的理论工具,双因素理论作为一个研究中学生学习行为的工具是可行的。这也为将双因素理论从商业和社会组织引入教学机构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