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摘要:美国儿科权威博士詹姆斯曾说:“处处为孩子包办代替,让孩子从小失去自理能力,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因此,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小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需要幼儿园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这一能力。

关键词:家园合作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指导纲要目标》中指出:“幼儿要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可以看出,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多么的重要,而要培养这一能力,当今最大的一个形式就是家园合作。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生活技能。

一、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必要性

(一)《纲要》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时期,经常让幼儿动手不仅可以给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幼儿树立必胜的信心,培养他们独立的意识,让他们在成功中收获喜悦。但这些的实现不能单靠某一方的力量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双方的力量才能转变成现实。

(二)幼儿园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

幼儿园把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作为幼儿园教育目标之一,这是为了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在生活中自立,乃至终身受益。幼儿园教师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逐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更加充满活力及色彩。

(三)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

然而仅仅依靠幼儿园的力量是远远不足的,很多幼儿在幼儿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以及在教师的指导督促下所形成的自我服务能力,常常在放假后又恢复了原样,所以需要家庭的配合。只有家庭和幼儿园相互合作,才能为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建立稳固的平台,也只有这样合作,才更有利于加快幼儿健康成长的步伐。

二、幼儿园要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小班幼儿培养良好生活自理能力

在新型的家园合作方式中,幼儿园占主导地位,而这一主导的地位要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这样才能更有效的指引家园合作向科学的道路发展。

(一)开设“自理能力操作”活动,进行生活自理和劳动技能操作练习,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意识

幼儿园制定小班幼儿生活自理和劳动技能操作的内容和培养计划,并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自理能力和季节情况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内容渗透到活动中,每周设置一节“自理能力操作”活动。本周的操作内容没有掌握的,一定要放在下周继续学习并掌握;前一段自理能力操作内容学习的不够扎实的,一定要放在下一段中巩固练习。总而言之,幼儿园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灵活多变地确立并实施活动内容。

(二)幼儿园要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提高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1.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故事,来强化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幼儿对故事有着无限的好奇心和向往,利用这一点,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穿插故事教育。如:饭后组织幼儿排排坐,教师给幼儿讲《咪咪真能干》:故事中小猫咪咪平时很懒,妈妈每天要洗衣做饭,另外还要照顾咪咪。有一天,妈妈生病了,咪咪哭了,它不知该怎么办。后来许多好朋友帮助他,咪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照顾妈妈。于是妈妈的病很快就好了,大家都夸咪咪真能干。让幼儿通过故事明白通过自己劳动所得到的开心一记成果。教师通过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来影响幼儿,让幼儿在故事的熏陶下强化生活自理能力及意识。

2.通过游戏活动,让小班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手段,将一些劳动技能和游戏相结合,让小班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接受劳动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如利用“送玩具回家”的游戏,以一组为单位,在幼儿玩完玩具之后,教师说:“请所有小朋友把玩具轻轻地放到小框中,然后小手背背后,请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来把玩具轻轻地送回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幼儿不仅学会把玩具分类,并放在规定的地方,而且也对幼儿的坐姿、纪律进行了训练。在以后的活动中,教师经常让小班幼儿以“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形式,让幼儿把玩具分类放好。

3.保教结合,充分发挥保育员的作用,在实践中提高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

保育员作为幼儿的生活教师的同时,也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幼儿遇到自理方面的问题时,保育员对这一困难作出分析,考虑能不能帮幼儿直接完成,作出适当的帮助,或者引导幼儿学习怎样完成,或教会幼儿怎样完成。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克服这一困难。教师及保育员要鼓励能够自己穿衣服或小便等等方

面的幼儿要自己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请教师帮助。

(三)深化、巩固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行为

1.在反复训练中,让小班幼儿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

养成一个好习惯不是一蹴而成的事情。因此,要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习惯需要在反复进行中逐渐形成,尤其是小班幼儿,需要在教师或成人的提醒以及帮助。教师要将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可以指定自理能力培养计划,如按时进餐、喝水、睡觉、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自理习惯打下基础。如在进餐方面,我要求幼儿不讲话、不挑食,独立进餐,不在桌子上掉菜和饭,保持桌面干净,坐姿正确,添饭举手。饭后要求送碗、擦嘴、漱口;让幼儿小便、洗手、喝水等各个方面,教师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做。幼儿小便完提不上裤子,教师要耐心、反复的教幼儿用两只手向上提前面以及后面,必要时教师可做一定的示范,让小班幼儿逐渐学会这一技巧。以小见大,相信在这样反复练习及提醒下,幼儿可以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及习惯。

2.通过定期评比,增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信心

幼儿的自理能力在不断的提醒和锻炼中不断地提高,而幼儿园开展定期的评比的活动,可以更进一步的增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信心。如开展“看我最棒”比赛活动,内容包括:穿衣服、扣纽扣、穿鞋袜、取放杯子、吃点心、收拾玩具、洗手等。教师对幼儿予以评比,选出得五角星最多的幼儿,并予以表扬和奖励。

三、家庭要主动与幼儿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第一场所,也是是幼儿园的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不仅可以减轻幼儿园教师的负担,而且对幼儿的成长具有促进的作用,那么在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是一个问题。

(一)主动参与执行家园联系表

家园联系表的作用是幼儿园在行为习惯方面对家长提出的具体要求,要求家长主动配合并严格督促幼儿执行,表扬有进步的幼儿,以此来帮助小班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行为习惯。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和普遍存在的问题规定具体内容:早起早睡、讲礼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独立进餐、早晚刷牙、爱劳动、不挑食、爱护并能收拾玩具等等。家长可根据图示给幼儿评价,在备注里记录幼儿在家好的表现及有趣的事情等。家长要每天坚持详细认真的记录,教师认真细致地整理和统计,幼儿园每周进行总结,以光荣榜的形式对表现有明显进步的幼儿给予鼓励。这样家长及幼儿都会积极的参与到这样的一种活动形式中来,可以将幼儿存

在的不足及时予以帮助。

(二)积极参加家长开放日日活动

每个星期固定一天为家开放日,家长可在这一天来到幼儿园参观,并观看幼儿的能力水平和习惯是怎么样的。家长参与不仅可以了解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及常规,而且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幼儿在园情况及表现。这样家长可以发现幼儿的优点以及不足,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给幼儿一个正确的指引和帮助。

(三)设立良好的家庭环境进行教育培养

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离不开家长给幼儿创造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在幼儿及家里的房间里可以贴一些教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图片;如:小朋友穿衣服的图片,收拾玩具的图片。也可以在洗手间里贴上小动物刷牙、洗脸的图片;平时家里还可以播放一些教幼儿学习自理的歌曲及动画片等等。通过这些形式,让幼儿乐于学习和模仿,从而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起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2.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离不开每位家庭成员的一致配合。

如:爸爸要求幼儿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而妈妈却不时的帮幼儿穿衣服,这样就会造成一个要求幼儿去做,一个又替幼儿去做的矛盾,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这样的不一致,会给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更会成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绊脚石。因此,保持家庭成员间教育的一致,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给幼儿一个正确的指导方向和目标。

3.家长可主动安排让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

幼儿在家里,学习自理能力的机会到处都是,只要家长大胆让幼儿自己去尝试、体验自己要做的以及自己能干的事情。家长可以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常规教育,给幼儿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自己尝试,当然要在没有危险的前提下。例如:早上幼儿要穿衣服,怕幼儿穿衣太慢,可让幼儿早睡早起,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学习自己穿衣;吃饭的时候,跟幼儿定好吃饭的时间,时间一到就立马收拾碗筷,让幼儿能够及时用餐,自己吃饭。家长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学着做”的原则,多为幼儿创造锻炼的机会。

总之,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的。陈鹤琴先生认为:“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反之,终身受其罪。”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尤为重要,这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共同配合,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共同培养这一能力。

参考文献:

[1]彭茂华.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04.

[2]朱宏梅.促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J]. 教育艺术,2006,9:21-22.

[3]教育部关工委家庭教育中心.成功家教启示录[M]. 南京:南京出版社,2001.

[4]刘耀芬.家园联手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发展[J]. 幼教园地,2003.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小班阶段,同时也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同时,小班幼儿的基本动作已发展得比较自如,他们已能够掌握各种运用大肌肉的动作和某些运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这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而且他们自身也产生了独立地进餐、盥洗、睡觉、穿脱衣服的愿望。这时,成人既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包办一切,而要针对他们的发展水平,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生活自理能力的愿望。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幼儿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四者认识一致、态度一致、言行一致、行动一致,才会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下就能奏效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还小,只要他自己 能做,就要给他创造锻炼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施以言传身教,辅以耐心细致,结合家园同心,只有这样,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才能成为现实。 小班 2015.9

育儿知识 一、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经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大声地呵斥:“你连这都不知道。”“快点过来,听到没有?!”……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这样居高临下,命令式的语调能体现自己的威严能让孩子更听话。可是你试过另外一种方法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无论是在自己、亲戚、朋友家里还是在公共场合,当你要对孩子说什么的时候,请试着蹲下来,让自己与孩子处在同一高度,用你的手握住孩子的小手,用亲切的目光看着他,然后和颜悦色地对孩子说出你的要求。你是不是发现,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说话,孩子同样听你的话,而且还会更开心地去执行你的“指示”,而且完成得更快更出色呢?达到的是同样的甚至是更好的效果, 二、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当着生人和外人的面教训孩子最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其实,小孩子的领悟能力相当强,当你不想让他做某事时,只要轻轻地摇摇头,或悄悄地对孩子瞪瞪眼睛,他就会明白的,完全没有必要大声说出来。如果你还是不放心,也可以在出门前和孩子达成默契,就当是你们之间的秘密:“如果你看见爸爸摇头,那就说明不能那么做;如果爸爸点头,那就是同意了。” 三、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意识也会随之增长。当你喂他吃饭时他说“我自己吃”,当你帮他穿衣时,他说“我自己穿”,可能他会弄得满身是饭,可能他会把衣服穿得一团糟,但我们不要打击你的兴致,而要信任他,鼓励他,给他学习的机会,否则孩子将永远不会“长大”。 四、相互间多多交流 不要只是一味想知道幼儿的各种想法,也应该把你的想法告诉孩子,例如,爸爸上班时做什么工作,妈妈平时喜欢吃什么,爸爸妈妈对宝宝什么表现感到很高兴等等。对孩子敞开你的心扉,孩子也会同样对待你,交流的问题解决了,父母和孩子相互之间就有了默契,这对孩子的成长有益。 小班 2015.10 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谈谈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谈谈小班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目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越来越为广大幼教工作者重视。作为小班老师的我,更加注重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一、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以往,我们教师只注重观察幼儿的智力水平,注重知识传播和生活上的照顾,想到为幼儿做些什么,却很少观察幼儿会做什么,教师大多不愿让幼儿动手,避免幼儿出事故增添麻烦。在家庭中,溺爱孩子的家长更是包办代替了一切。成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动手的机会,限制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养成了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使孩子们成人后,缺乏相应的生活能力、动手能力,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而居里夫人却是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注重培养她们的自我服务能力,运用成功的教育,使大女儿获得了诺贝尔奖,小女儿成了杰出的专家。相反,有一位母亲曾因惧怕独生子到外面受人欺负,从2岁起不让他与外界接触,更不许他做任何事情,结果,孩子长到16岁时,连跑都不会,智力发展也不及6、7岁幼儿。

而由于骨骼系统的发展,大脑控制调节能力的增强,加上学前期所学会的动作和技能,小班幼儿已能掌握各种粗动作和一些精细动作,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动作会更加灵活而且有条理。如果成人能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帮助鼓励幼儿完成他们所做的事情,会使幼儿体验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感,从而形成一种自信,这是幼儿将来学习和工作成功必不可少的心理品质。 二、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应从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开始,如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在我班新入园的32名幼儿中,有2——3名幼儿常不自觉的用左手拿勺子,有1——2名幼儿不会自己洗手,有一大半的幼儿会脱衣服,一小半的幼儿会穿衣服,很少数的幼儿能自觉地要把玩具收好,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依赖性,针对这些问题,我根据幼儿的发展目标,对本班幼儿采取了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四项措施。 (一)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兴趣 幼儿自我服务的内容如单纯的讲解,示范幼儿学起来就感到枯燥无味,这并不符合幼儿的特点,因而需要教师设计出各种形式新颖的游戏活动,并与主题活动的内容整合起来。如在《苹果和橘子》主题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也是人的生存能力的具体体现。幼儿期是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强,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容易成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既要高度重视和幼儿受保护、受关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堵路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从小对幼儿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对幼儿的全面发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自理教育中渗透着安全教育,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意识的培养;生活自理教育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如知识经验的积累,做事过程中的统筹安排,且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幼儿还可以学习迁移已有经验;幼儿在学习体验中,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还可以提高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审美能力,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开展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自我教育的最好形式,对于有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十分有益,孩子们在获得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意志力、坚持性以及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也得到锻炼。 家庭和幼儿园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两个重要场所,这两者教育直接影响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及习惯的养成。然而,现在孩子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究其原因就是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相脱节,例如:在观念上,你认为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对孩子发展很重要,而他却认为学习知识技能更重要;在内容上,你现在正引导孩子刷牙,他却全然不知;在方法上,你用游戏、故事等适合孩子的方法,他却只有命令训斥的方法;在评价上,你总会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不断鼓励,他却总看到别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不行。当双方这些不一致的教育同时作用在一个孩子身上时,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怎么提高?习惯有怎么能养成呢? 在家庭中,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成员对孩子过分溺爱,事事处处倍加呵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是造成幼儿生活能力低下的首要原因;其次,家长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孩子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并使其形成了依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如:自己穿衣服、独立入厕、独立进餐、自己整理衣物等。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生活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孩子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孩子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孩子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孩子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

小班家园共育

小班家园共育:家园沟通,幼儿进步 时间真的过的很快,这个学期也已经悄悄过半了。开学初,带着班上所有家长和我们3位老师共同的愿望,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的与这些小班孩子们在一起的工作和生活。是缘分让我们和当初陌生的孩子、家长们紧紧走在一起。陈鹤琴先生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始终相信只有和家长达成一定的共识,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新发展。 因为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教养方式,每个孩子的成长情况都有很大的差别。而家长们也是形形色色的,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起初有些家长都有着自己执意的观点,为了孩子能有新的发展,如何让我们老师真正与家长成为朋友,而让我们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也能真正地磨合呢!我们从多方面做了很多和家长互动、沟通的工作,同时,沟通也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与家长的有效沟通更是对我们提出了很大挑战! 同时,我们也采取了很多与家长沟通的方式,比如随时更换家园一线牵的信息,和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电话交流,网上交流等等,而这本每个孩子都有的、每两周发放一次的家园互动手册,就成了我们和家长沟通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次发放互动手册,在有同一要求,比如通知呀,温馨提示啊,统一填写一到两条老师的话后,我们老师再对每个孩子进行仔细斟酌,有针对性地加几条孩子近段时间在幼儿园的突出表现、或进步或目前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还有就是接上两周家长在留言栏里填写的话,比如家长对教育孩子有了困惑向我们咨询时,我们便会一一解答,对家长们一定会尽力配合老师工作的意愿我们会表示真诚的感谢等等,而在评价每个孩子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时,我们也是认真细读每条内容,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起初的需努力或是较好,到现在某些方面孩子们都能达到好的评价,我班大部分家长都很细心,关注到了孩子们在园的较快进步,从而表达了他们看到自己孩子某些进步而高兴万分,很多家长还一再地把这些功劳归功于我们老师的时候,我们顿时有了一种莫名的小小的成就感,为孩子们有了新的发展而和家长同乐,为家长真诚的谢意而深深感动。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问题逐渐成为特殊教育领域关注的问题,促进学生社会化逐渐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掌握参与社会的技能,能够自理自立,不仅是衡量特殊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志,而且是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所以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特殊教育的重要部分。培养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但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通过一定的强化训练,使智力障碍儿童在饮食、衣着、大小便、睡眠、个人卫生和安全方面掌握基本的知识,提高这些方面的自理能力。借助于在培智学校实习半年的机会,通过日常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观察与思考,本人主要以对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主题展开,介绍当前我国智障儿童的现状,智障儿童的介绍,提高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对策等展开讨论。 关键词:智障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一、智力障碍儿童的介绍 (一)儿童智力障碍的分级简介 按照智商分数和社会适应障碍程度两个基本指标将儿童智力障碍分为四个等级 1.轻度智力障碍 智商70~55分(以韦氏智力测验为例,下同),同时具有轻度的社会适应障碍。轻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简单的家务劳动。早期教育对他们的发展十分重要,他们可以进入幼儿园、学前班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和学前特殊教育,在小学正常班级随班就读。他们在学科学习(如语文或数学等课程)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大多数人能完成小学阶段的基本学习,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语言交往能力.具有简单的阅读和应用写作能力(如写留言条、请假条、简单的应用文书等),具有简单的计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成年后可以从事简单的职业劳动,参与社区生活。他们在生活环境变化时需要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 2.中度智力障碍 智商55~40分,同时具有中度的社会适应障碍。中度智力障碍儿童具有一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说一下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例如:我们班的王若彬小朋友不会穿脱、整理衣服,刚开始,老师帮助他完成,但是要让云云仔细的看,争取学会,会了方法,下次要让彬彬自己来做,好吗?老师知道云云最棒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云云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幼儿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张齐天阳小朋友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

xx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精品教案在日常生活中,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常常要依赖家长、老师。通过本次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精品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小班主题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精品教案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穿鞋方法。 2.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在地毯上粘一个圆圈,圆圈里粘有即时贴小星星、小脚印。 2.物质准备:幼儿鞋架三个,拖鞋若干双,哭、笑小鞋脸各一个,家长的大鞋若干双。 活动过程 xx互动过程实录 1.入场:在欢快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带幼儿说儿歌走圈。(儿歌: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走走走,走走走,围着圆圈走、走、走。) 师:xx们看看圆圈里有什么? 幼:小脚印、xx

2.和小脚印、小星星玩游戏。教师和幼儿边说儿歌边做游戏:123、321,我和小脚印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脚印快蹲下。123、321,我和小星星做游戏,你也踩我也踩,踩到小星星快站好。 3.玩小脚印的游戏。 (1)师:请宝宝们站在小星星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许多小脚印。 师:请xx看一看小脚印有什么不一样? 幼:有反的脚印,有正的脚印。 师:谁来说一说反的脚印什么样?谁会用小手模仿一下? (2)师:请宝宝动脑筋想办法将反的小脚印变成正的小脚印。(幼儿将小脚印换位置) 4.玩小鞋的游戏。 (1)师:宝宝们过来坐在小星星上休息。(出示一双幼儿的鞋子)提问:宝宝们发现了什么?(幼儿:是反的)请幼儿将小鞋子摆好。 (2)学习儿歌《小鞋子》:两只小鞋头碰头,好像一对好朋友,小鞋帕向外扣,穿好小鞋到处走。 (3)师:把自己的小鞋子在小脚印上摆一摆,让小鞋子变成好朋友。 5.送鞋xx回家。 (出示哭了的小鞋脸)师:小鞋怎么了?咱们一起送鞋宝宝回家。现在,鞋宝宝怎么了?(笑了) 6.穿大鞋游戏。

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

家园共育促进小班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也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幼儿园和家长们共同从幼儿的卫生和常规习惯入手,更好地开展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 首先,让家长知道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容是什么。 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学习系鞋带、穿脱衣服、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卫生习惯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例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 其次,家园共同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在幼儿园通过儿歌、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了解习惯养成的内容。儿歌以其琅琅上口一直为小班幼儿所接受,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加入与好习惯养成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小朋友学会儿歌,同时将所学的儿歌布置在《家长园地》,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干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应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每天回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喝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等,这些规则的制定幼儿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严格地要求和幼儿的反复练习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最后,幼儿园和家长要标准统一,家园合作,形成家园教育环节的一致性。如果在幼儿园老师说“左”、家长又偏偏说“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家长也必须做到,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发挥网络信息的作用,定期在bbs和公共邮箱里和家长经验交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论文

学位论文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姓名: 专业: 电话: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幼儿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未来的发展。换一句话说,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就间接的成了重中之重。而且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有利于幼儿在身心健康、德、意、志等方面更好的发展。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引起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将得到所有人的重视。 『关键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目录 引言--------------------------------------------------------------------- 3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 3 (一)基本概念--------------------------------------------------------- 3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 3 二、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所面临的问题------------------------------------- 4 (一)幼儿的父母及其长辈----------------------------------------------- 4 1、溺爱------------------------------------------------------------ 4 2、剥夺幼儿训练的机会---------------------------------------------- 4 3、教育方法不当---------------------------------------------------- 5 4、忽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5 (二)幼儿园方面------------------------------------------------------- 5 (三)幼儿自身--------------------------------------------------------- 5 三、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5 (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6 (二)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6 (三)施以正确的培养方法----------------------------------------------- 7 (四)家园齐心协力共育幼儿--------------------------------------------- 7 四、总结----------------------------------------------------------------- 8 参考文献----------------------------------------------------------------- 9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小班自理能力计划 本学期,根据我班幼儿自理能力的情况,我对本班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制定以下计划: 一、首先要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现在由于在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家务,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而没有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口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吃饭了,妈妈会喂;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根据这些事例,我想通过故事“我是乖宝宝”“好孩子”“我长大了”等,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让幼儿判断对与错,通过分辨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他学谁,为什么?学什么?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从而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又增强幼儿生活自理的兴趣。让幼儿学习认真盥洗:学会正确地刷牙和使用手帕、毛巾、便纸等,熟悉地使用勺子、筷子;能独立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逐步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例如:摆放桌椅、洗脸、把自己玩完的玩具放回原处等等)。 二、其次用一些富有童趣的儿歌、故事,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尝试的兴趣。 我们知道,孩子不是一出生就会做任何事情的,都是由成人教了从不会到会的。我们在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技能时,要先将动作的要领直观地演示给孩子看,把动作的顺序、方法解释清楚,边讲边示范,如果配上富有童趣的歌谣效果更好。比如:学

习漱口时,配上歌曲《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教给孩子洗手的方法,配一些生动形象、琅琅上口的儿歌:“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指缝搓搓、手指间搓搓、小手洗个澡、用力甩一甩!”又如,孩子学习叠裤子时,可说“两个好朋友(裤腿)要互相拥抱,并一起弯弯腰”等等,这些都会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尝试的兴趣。 三、利用生活和游戏给孩子练习的时间和机会。 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需要通过反复练习来获得,那么如何提供给孩子各种练习的机会呢? 我们可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例如在幼儿小便、洗手、喝水时,我们都尽量让幼儿自己动手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幼儿小便后提不上裤子,就教他用两手向上提前边和后边;还有洗手的正确方法,如何洗,怎样打香皂。我们抓住孩子生活的每个细节去指导、监督幼儿使其形成习惯。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游戏来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在孩子在玩桌面玩具时,我们提供雪花片、积木等,让孩子练习搭雪花片、积木等动作来训练幼儿小手的灵活性:在课间活动时,我带领幼儿一起玩手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手指的灵活性,从中也可学到一些生活小知识(如;吃饭、穿衣、穿鞋等)。 四、开展适当的自理能力比赛,在竞争之中促自理。

小班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家教常识

小班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家教常识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和床铺,独立进餐和洗盥,自己洗脸、洗脚和洗小手帕等。孩子自理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 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嫌孩子自己吃饭太慢或弄脏衣服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 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 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 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1、根据孩子生理发展特点,逐步提出要求,从易到难,从简到繁。 2-3岁的孩子可训练自我服务的各项本领,如吃饭、洗手、刷牙、包括自己上厕所 2、为孩子生活自理创设必要的、合理的条件。 如:最好有自己的小床、小被子;衣服要放置在低矮的橱里,便于孩子取放;洗脸盆要小而轻便,洗脸巾要短且薄等。

3、教会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方法和技能。 如:教孩子擦脸顺序是:用毛巾擦眼睛、脸部、鼻子万婴育儿跟踪、前额,然后擦耳朵、耳背,最后擦颈部等。 4、要持之以恒,反复训练。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从而养成自觉爱劳动的习惯。成人对孩子做得好的,要及时给予表扬,同时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我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说一下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形成情况分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形成情况分析 摘要幼儿期是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本文是为了较为准确地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而进行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高港区滨江幼儿园门口,随机选取30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幼儿都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习惯越来越好。 关键词:调查问卷,良好生活习惯,年龄的增长 一、问题提出 曾经有位科学家[1]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由此,我们感到: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身。但如今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许多家长认为“我们小时候吃了苦,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只有一个,不能让他受苦受累。因此,在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依顺孩子,吃饭﹑穿衣时出现了几个大人围着孩子一人转的现象;晚上睡觉时还任孩子嘴里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为孩子买一大堆的零食,结果使孩子对正餐了无兴趣……殊不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

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本研究从以上几个方面对泰州市高港区滨江幼儿园幼儿的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在次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二、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幼儿正确、有序、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活活动,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为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打下扎实的基础。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物质条件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他们对幼儿生活方面大大小小的琐事儿几乎是一切包办代替,从而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父母、爷爷、奶奶背着或抱着健康结实的孩子上幼儿园;在家里四个大人轮流充当“保姆”,穿衣、洗脸、洗手,一切都照顾得周周全全。吃鱼吃虾更是挑净刺,剥去壳,亲自送到孩子的口中。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局面。如此这般,父母的辛苦。幼儿受害,我们着急,现在如何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即良好的生活处理能力(包括饮食、睡眠、穿脱能力等);急在如何让家长也参与到我们的教育行列中来,让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互相利用各自的优势,分别主动地同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产生综合化教育效应。 三、研究内容、对象、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研究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现状,从幼儿的饮食、睡眠、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能够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的增强,并为其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起始站,我们非常注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亲历亲为。孩子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心肝宝贝”,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他转,哄他们开心,认为只要孩子吃好、健康就好。因此许多小朋友吃饭要喂,有些爷爷奶奶为了哄好孩子一餐饭,要跟着走好多路,或边喂饭边让孩子看电视;帮他们解小便,穿脱衣服,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孩子的独立愿望会渐渐消失,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来洗,我来拿,我自己……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现在孩子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使得在各方面的发展,与其它小朋友都有明显的差距。 第三,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弄湿了衣服,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上班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与、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幼儿又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教案:我自己来.doc

小班生活自理能力教案:我自己来 活动目标: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给幼儿带一件和幼儿身上所穿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幼儿园。 2、 2、钢琴。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开始。 教师:喔喔喔,太阳出来啦。睡醒了,要起床了,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呢? 教师:起床以后我们要先穿好衣服,鞋袜,然后刷牙,洗脸,女孩子还要梳头发,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做动作吧。 二、基本部分。 (引导幼儿发现衣服的不同样式,学习衣服的不同穿、脱的方法。)教师:刚才我们在做游戏的时候,是用什么动作表示穿衣服的?原来刚才穿的是一件需要纽扣的衣服啊。其实在生活中有着各式各样的衣服,你们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再看看xx小朋友的衣服,不同的衣服是需要不同的方法来穿的。 教师:纽扣衣服先穿两只袖子,然后将衣服穿到身上,从下往上扣

扣子。 教师:套头衣服先穿两只袖子,在套头。 教师:后面有拉链的衣服先按套头衣服的方法穿好,再请老师或者是好朋友帮忙拉后面的拉链。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都长大了,所以自己的衣服都要自己穿,明白吗? 三、幼儿判别对错。 教师:现在老师讲一个故事,小朋友们说说他们做的对不对?小刚早上起床,看见妈妈正在做早饭,他就自己将外套、裤子穿好了,不要妈妈帮忙:红红的爸爸早上喊了好几次红红起床,可是他就是不起床,最后红红终于起床了,但是他要爸爸帮他穿衣服,弄得爸爸手忙脚乱的。 教师:你们觉得谁做的对呢?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教师:小朋友们说的真好!我们要早点起床,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还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20-02-17 活动目标:1、学习并掌握简单的穿、脱衣服的方法和初步的生活技能。 2、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意识。 活动准备: 1、请家长给幼儿带一件和幼儿身上所穿不同款式的衣服来幼儿园。

家园共育-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小班家长会讲座

家园共育—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家长会讲座 各位家长:下午好! 今天我有幸与在座的各位家长共同探讨幼儿教育的一些问题,心里还真有点忐忑不安,因为在座的不乏有教育专家,有见解独到的育儿高手,有的还积累了丰富的育儿理论、育儿经验。但不管怎样,今天坐在这儿,我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孩子。现在,我将自己在多年幼儿教育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思考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首先,我想请大家看几段录像。(放幼儿生活片段录像) 《 我想,看了这些片段后,在座的家长们肯定会有不少想法。 有的父母会很惊讶,自己的孩子还有这些能力!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我们在家里怎么就没发现呢也有的家长会想幼儿园的老师也太辛苦了,为孩子穿脱衣,上厕所拉裤子,累得腰酸背疼的。 下面我还想与大家分享前不久看到的一个新闻故事。(可能有些家长也看到过。)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放了“神童”魏永康独特的成长经历。1983年出生于湖南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十九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为什么会这样呢 魏永康的妈妈认为: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她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活。魏永康上大学时,他的妈妈一直在他身边陪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后来,他孤身北上求学,没有母亲的照料,他无法安排学习和生活,最终,已读3年研究生的他被劝退回家。 “神童”魏永康演绎了一幕现代版的《伤仲永》。魏永康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委实启人深思。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比高智商,高分数要重要得多。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即使再聪明,成绩再好,也无法适应社会的生活,也不能叫成材。 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小班阶段。 】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生活自理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

儿童自理能力

当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已越来越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本文阐述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生活中自己照顾自己的劳动性能力。主要包括孩子独立进餐、自己穿脱衣服、安静午睡、独立如厕、正确洗手等几个方面。但是在当今社会,不少家长都只有养育一个孩子,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及自理能力并不十分重视,但是对孩子的分数和智力都抱有很大的期望。经调查得知,75.8%的家长只求孩子的成绩考的好,其它一切和学习以外的事情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只有24.2%的孩子家长希望孩子能在智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正是由于这些大部分的家长的想法,导致很多高分低能的孩子的出现。那些刚入园的幼儿许多都存在自理能力很差的问题:吃饭要老师喂、上完厕所要老师帮忙提裤子、睡觉时要老师做在床边拍拍,起床后要老师帮忙穿衣服裤子和鞋子。这样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凡是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就该让孩子自己做”,“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可见,幼儿良好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是当今社会值得深思的问题之一。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当今社会,不少年轻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无法照顾孩子,所以都将孩子丢给爷爷奶奶代为照看。而坐为年轻家长的父母,出于对自己孩子的理解就担当起了照顾自家孙子孙女的“保护神”。孩子自己吃饭怕噎着,孩子自己拿杯子喝水怕呛着,孩子自己穿衣服怕太慢冻着,孩子自己上厕所穿裤子怕穿错。种种的对孩子的不放心就成为了溺爱的合理解释,这也是导致孩子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做,虽然在幼儿园里孩子的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是回到家中,家长的溺爱又阻碍了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 二、孩子在学习自理方法和技能上的缺失 很多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对于如何提高自理能力很茫然,他只知道遵循一些简单的命令,如在学校里,老师会让某某小朋友自己穿衣服,他就会去执行这一命令,当他遇到困难时,教师会在一旁耐心的教他学习某项技能,所以在教师的良好的方法提醒下,孩子会去自觉的做这些培养自理能力的事情。但是,在家中就不一样了,当他询问如何穿衣服时,作为家长,不知道如何教,于是就自己帮他包办代替。 三、孩子缺少反复练习的机会 在学校里,当孩子们学会自己吃饭时,教师会进行适当的表扬,但就吃饭这一技能,在学校里一天只能练习一到两次,不可能这个孩子没有掌握就一直请他练习。但在家中时间比较多,在孩子们饿得时候就可以多多练习。但是,作为家长又会觉得孩子自己吃饭太慢了,从而剥夺了孩子自己吃饭的这一练习方法。也有家长认为孩子掌握了这个技能就一直不会忘记,在家里面喂喂也没事,但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这项技能需要长期练习才能一直烂熟于心,因此还是需要提供孩子反复练习的机会才行。 到底该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呢? 一、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俗话说的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小班的一日生活中,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活动了。每当游戏时间,孩子们都像快乐的小鸟上蹿下跳的。可以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因为感兴趣,所以才能很快的掌握。孩子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对睡觉起来自己穿衣服很陌生,一个个午睡起来后就坐在那里被动的等老师来帮助他们穿衣服,到天气凉了,穿的不及时孩子们又容易感冒,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都不利。根据孩子这一表现,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设置娃娃家,对幼儿进行较好的教育。设置了爸爸妈妈和娃娃的三口之家通过游戏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