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9-06-04T15:08:50.883Z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1期作者:杨娜孙萌萌[导读]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随机性的原则基础上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90例,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后根据采血的方式不同,平均性的将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中各有45例患者。对于A组患者主要进行末梢血的采集,对B组患者则主要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同采血方法检验的血常

规结果。结果:B组用静脉血(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随机性的原则基础上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90例,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后根据采血的方式不同,平均性的将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中各有45例患者。对于A 组患者主要进行末梢血的采集,对B组患者则主要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分别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应用不同采血方法检验的血常规结果。结果:B组用静脉血采集法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各指标包括(RBC)红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b)血红蛋白指标、(HCT)红细胞比容指标值均明显高于A组,B组检验稳定性更高,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应用静脉血采集的方法,血常规检验的结果更加稳定,可为患者的疾病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的总体价值高。【关键词】采血方法;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应用价值【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1-0040-02

本次临床研究中重点对比末梢血采集法和静脉血采集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1 患者基本资料与临床方法

1.1 患者基本资料

在随机性的原则基础上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医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患者共90例,患者经临床检查并无肝肾功能障碍以及严重免疫性类疾病,对意识不清以及精神障碍患者予以排除。患者纳入临床研究后根据采血的方式不同,平均性的将患者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中各有45例患者。A组45例患者中有25例男性患者和20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为21岁、最大的为75岁,平均年龄为(47.2±2.1)岁;B组45例患者中有21例男性患者和24例女性患者,年龄最小的为22岁、最大的为75岁,平均年龄为(46.8±1.8)岁。统计、比较A组和B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等均无明显差异,对本次临床实践结果不产生影响,因而有可比性,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1.2 临床方法

对于A组患者主要进行末梢血的采集,抽血前患者要保证空腹状态,并且要禁食8小时左右,采血时间安排在早上八点左右。末梢血的采集位置选择左手无名指或食指的内侧,采血前对采血部位使用消毒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处理,使用一次性的消毒采血针完成血液采集,在此过程中同时应用一次性的微量吸管进行吸血,采血的总剂量一般在40ul左右。将提前准备好的140ul稀释液和采集的血液样本混合均匀后加入到血细胞分析仪中,贴上标签等待送检。

对B组患者则主要进行静脉血的采集,抽血前患者同样要保证空腹,禁食8小时左右,将采血时间安排在早上八点左右。静脉血的采集过程中,主要选择患者肘部前静脉位置作为采血部位,对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使用消毒棉球进行消毒处理,用一次性采血针成功穿刺后,即可应用采血针尾针部位以斜角度插入到真空抗凝管中,采血的剂量为2ml,采集到的血液样本混合均匀后贴上标签。成功采集到血液样本后,需要在2小时内将其及时送检。

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验,要求相关人员在检验前对仪器进行清洗和校准,调整好各项参数,将其设置在正常值范围内。检验人员要严格遵照规范性的操作流程,对血液样本的相关参数进行测试和检验,仪器性能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够充分保证血常规检验质量。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不同采血方法下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分别统计患者的(RBC)红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PLT)血小板计数、(Hb)血红蛋白指标、(HCT)红细胞比容指标等。综合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实践研究中统一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文本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临床研究中的计数资料则主要应用卡方检验和比较,用标准差形式即( ±s)表示计量资料,对其实行t检验后分别计算x2值、t值和P值,如果P<0.05,则说明临床数据的计算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表一两组血常规检验指标统计表

组别(n)(RBC)红细胞

计数(×1012/l)

(WBC)白细胞

计数(×109/l)

(PLT)血小板计

数(×109/l)

(Hb)血红蛋

白(g/L)

(HCT)红细胞

比容(%)

A组

(45) 3.3±0.8 5.2±1.1231.5±64.2103.5±15.933.5±20.7 B组

(45) 3.8±0.8 5.8±1.7204.8±75.8114.5±15.242.5±22.5 x210.6210

P<0.05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方法选取在本院进行血常规临床检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20例,评价分析120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并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标本采集、仪器、生理因素以及人为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结论血常规检查结果对于患者疾病诊断以及治疗相当重要,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应严格控制具体的检测过程,保证采集标本质量,严格控制采集剂量、采血时间,减少不必要的人为因素而导致的误差。 【关键词】血常规;检验;方法;末梢采血;静脉采血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析研究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者,男60例,女60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5.3)岁。 1.2检验仪器 血常规三分类分析仪,与之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全血质控物,一次性20μl采血吸管,血细胞分析专用的真空采血管。 1.3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例行血常规检验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分析检验结果,并概括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1.4检验方法 待受检者休息15min后,取肘部2ml静脉血存储于采血吸管中,颠倒几次均匀混合后,留作备用;采集末梢血时,应采用针刺左手无名指深约2~3mm,将20μl全血与0.5ml稀释液进行均匀混合,之后对吸管进行反复冲洗,均匀混合,分别采用血液分析仪的WD和PD膜进行分析,末梢血需放置3min后才可进行检测,所有的标本必须在2h内完成检测。 1.5检测标准 检测时,必须保证保仪器处于正常运转状态下,室内质控参数应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检测标准,以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为标准。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比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梢血指标中的RBC、HCT、PLT、MCHC等与静脉血检测结果,组间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MCV值明显高于静脉血检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血常规临床检查,为之后的临床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分析影响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因素,分别为采集因素、仪器因素、生理因素以及人为因素等。比较静脉血以及末梢血检测结果,具体见表1。 表1比较末梢血以及静脉血检测结果 三、讨论 临床中血常规检验就是对血液中WBC、RBC及PCT等系统的量和质进行检测与分析。三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对比分析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对比分析 目的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常常会影响到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比分析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方法挑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的血液,利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采血部位采血检测发现末梢WBC、RBC、HGB的值小于静脉血,而PLT的值相反,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采血检查发现≥6h检测结果中的PLT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认识和掌握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避免,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和检验质量。 标签:血常规;检验精准度;分析 血常规检查也叫做血细胞检查,检查项目有血细胞检查、红细胞检查、血红蛋白检查、血小板检查等,检测其数量及其相关数据的计数分析[1]。血常规是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临床的基本检验程序。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精准度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关系方面起到了缓解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挑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与病例。发现在患者平均分布在各个年龄段(1~80岁),男女比例为102:98。其他病例已经统计完整。做好抽血前后的护理准备。 1.2检验方法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抽取患者的血液,利用EDTA-K3抗凝剂制作血液标本待检。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目的的进行采血,观察患者采血前后的生理状况及变化。在抽血完毕后实用SYSMEX XE-2100对患者进行集中分析,并与患者病历进行对照分析。 1.3统计方法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学处理,均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的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同,表1可见末梢雪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值均小于静脉血,而血小板的值确相反。 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也有影响。由表2可知≥6h检测结果中的血小板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此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如何做好血常规检验

如何做好血常规检验 发表时间:2019-09-05T17:26:43.937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08期作者:陈浩 [导读] 血常规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医检过程中。 宜宾中康骨科医院检验科 644007 血常规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医检过程中。血常规检验更是一项确定人体疾病,观察内部血液是否正常的重要方式和指标,在血常规检验中,最常见的检验方式主要有液体和有形细胞检验两大类,血常规检验的细胞主要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几种。医生通过观察血常规检验中检测项目的数量变化,以及细胞形态结构分布可以帮助判断患者身体结疾病。很多患者对血常处理存在一定疑惑。其实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助于以后疾病处理,提升自己寻医就诊的自信心。下面笔者就结合血常规检验前后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为相关患者正确理解和分析血常规检验提供参考。 什么是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医院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通过血常规检验可以判断患者身体的感染程度。也是特殊的贫血患者和血液疾病患者必要的检验项目。在抽血需要处理过程中,很多患者对血常规检验相关知识了解不多。并对血常规产生了一定的疑惑或者误解。分析血常规检验特点,加强对其知识宣传和科普,对于以推动医学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血常规检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血液常规检验。其在整个检验过程中就是检验血液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加强对血液中的细胞数量以及形态检验,可以进一步提升血液细胞形态监测。相应的血液检验主要是检验血液的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相关指标,白细胞相关指标,并结合血小板检验结果分析凝血功能变化,降低血栓造成的风险,结合血常规检验分析,可以了解血液疾病。可见,血液常规的检验可以帮助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分析和处理。 血常规检验的系统 红细胞系统分析 在红细胞系统检验的时候,其检验的内容有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数量和压积,红细胞的平均指数检验,红细胞分布宽度、并通过网织红细胞数量和点彩红细胞数量等指标,可全面分析患者是否贫血以及贫血状况。 对白细胞系统的检验 在白细胞系统检验的时候,基检验内容包括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计数以及白细胞形态检验,通过这些检验指标可以分析患者是否有感染,有炎症反应,是否是因为病毒感染,或者是错误服用了药物。还可以根据各种白细胞有不同的功能,其不同的监测数据也反映了人的不同的病理和生理状态。 血小板系统的内容 血小板系统的内容作用血小板计数和压积,以及血小板大小的分布宽度,这些结果主要是反映人体的止血功能,结合血小板的检验结果,是分析患者的身体健康程度和血液是否正常的值标。 如何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 对患者而言,拿到报告第一印象就是对其数字感到茫然。其实了解一些基本的内容你就可以了解血常规检验的报告重点。对于患者而言,常见的症状如头晕,草热,恶心,呕吐时候都会用到血常规检验,虽然其价格都较低。但是其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多项指标。当拿到血常规检验时报告,笔者建议要注重以下几点分析。 首先强调血常规检验的细节,患者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态对其进行分析。虽然由于患者体质不同,心情差,结果也会存在较大偏差。但是每个检验结果的精准度都和患者的身体结构浮动较低,较为精准。 其次需要特别注意的内容有,白细胞数量和分类,红细胞数量,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数值。这几项最重要的指标没有异常,那么血常规报告单结果就基本正常。 最后,如果上述几项指标有异常结果,患者就需要找医生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原因,找到合适的解决和处理办法。 血常规检验应当注意的事项 血常规检验的时候,在前一天不应该吃过于油腻或者高蛋白的食物,部分患者还要避免饮酒,因为酒精的部分成分会麻痹神经,也会干扰血液检验结果。通常而言,建议患者在检验前一天晚8点后禁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准度。此外,患者在抽血的时候应当放松心情,不要抱有太大的心理压力,以免人体心理紧张,造成血管收缩,也让血液的细胞成分发生变化。 血常规抽血过程分析 一般而言,血常规,抽血都是采用静脉抽血方式。且处理过程中首选部位大多是肘前静脉。较为特殊的营养,而小孩儿可以采用颈外静脉血液处理方式。 (1) 备齐用物,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核对无误后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露出患者手臂,选择静脉,于静脉穿刺部位上方约4-6cm处扎紧止血带,并嘱患者握紧拳头,使静脉充盈显露。 (2) 常规消毒皮肤,待干。 (3) 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再沿静脉走向潜行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嘱患者松拳,干棉签按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并将患者前臂屈曲压迫片刻。 (4) 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缓注入容器内,切勿将泡沫注入,以免溶血。容器内放有玻璃珠时应迅速摇动,以除去纤维蛋白原;如系抗凝试管,应在双手内旋转搓动,以防凝固;如系干燥试管,不应摇动;如系液体培养基,应使血液与培养液混匀,并在血液注入培养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注意勿使瓶塞接触血液。 抽血量的多少是根据化验内容的不同及项目的多少来决定的,一般在5ml左右。 血常规检验后处理应当注意的重点 在经过血常规检验后患者应当遵循以下几点,以保证抽血处理的有效性。首先,在抽血过后,患者需要在钻孔进行局部按压三到五分钟进行物理止血。一些男性患者要注意力度,以免造成皮下血肿的现象。

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因素

尿钠测定正常人体钠40%存在于骨骼中,其余分布于体液中。每天人体钠摄入量与排出量相当,钠可由消化道、皮肤及肾脏排出。肾脏排钠受醛固酮及身体对钠需要的调解,并伴随着氯化物一起排泄。 【参考值】 130~260mmol/24h尿(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临床意义】 1.临床检测尿钠浓度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和原发性醛固酮症的评价。 2.尿钠增高见于酮症酸中毒、失盐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及多囊肾等肾小管功能缺陷、尿崩症、使用利尿药及输注大量盐液等。 3.尿钠降低见于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症、肾前性少尿、充血性心力衰竭及长期低盐饮食、腹泻、严重呕吐、大面积烧伤等。 【注意事项】 测定标本为24小时尿。 二尿钾测定 人体内总钾量为50mmol/kg,完全从食物中供给,经肠道吸收,主要由肾脏排泄。钾由肾小球滤过后,大部分由近曲小管及髓襻重吸收,仅有10%的滤过量经肾远曲小管在此处受醛固酮调节钾的排泄量。体液酸碱平衡的改变也影响肾脏对钾的排泄。血钾无肾阈,不能阻止钾的排泄,即使不进含钾食物或低血钾时,机体每天仍要排钾1.5g。 【参考值】 25~100mmol/24h尿(间接离子选择性电极法) 【临床意义】 1.尿钾增加见于①内分泌紊乱,如原发性醛固酮症、肾素瘤、长期使用ACTH与肾上腺皮质激素等;②糖尿病酮症、代谢性碱中毒、使用排钾利尿药、含高钾的食物等;③肾小管功能不全,如肾小管酸中毒、慢性肾炎、肾盂肾炎等。 2.尿钾减少见于艾迪生病、肾衰竭、酸中毒、选择性醛固酮缺乏症、使用保钾利尿药等。 【注意事项】 同尿Na测定。 三尿氯化物测定 氯离子是细胞外液的主要阴离子,构成盐酸作为胃酸基本成分。氯化物以氯化钠形式存在,由食物和食盐供给,80%随尿排出,5%随粪便排出,其余经皮肤排出。氯可自由地经肾小球滤过,99%被肾小管重吸收,1%从尿中排出。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一 生物安全制度 1、医务人员 1 每1-2年做体检一次 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 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 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3 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好工作服 不允许在实验室进食和吸烟。 4 检验人员在工作前后和被污染后 应用肥皂和流水清洗 必要时由消 毒液浸泡双手 每季度抽查检验人员的手 并做细菌培养一次。 2、环境消毒隔离 1 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 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操作有 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 如紫外线灯 排气 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 有污染时随时消毒 每周大扫除一次。 2 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 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 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 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 每月空气细菌培 养一次 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并做记录。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 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 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 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 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 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 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 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 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 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 统一处 理 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 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 必要 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 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 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 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 放在规定区域内 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 污染面。 8、溢出试管外的血液 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 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 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9、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10、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吸取标本 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 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1、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施康1号消毒液(2000mg/L)中两小时后 标本倾弃 一次性容器送焚烧 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 均 要有记录。有毒化学试剂和放射性试剂使用后要经无害化处理 防止污染 环境。 12、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13、三级医院必须设置清洁区 污染区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 如紫外线灯 排气扇等。

医院检验科检验技术操作规程

检验技术操作规程 目录 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1 二、尿液分析仪使用规程-----------------------------4 三、自动凝血仪操作规程-----------------------------6 四、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操作规程-----------------------8 五、血常规检验操作规程-----------------------------9 六、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11 七、肝功能检验操作规程----------------------------12 八、肾功能检验操作规程----------------------------14 九、血脂检验操作规程------------------------------18 十、血液葡萄糖测定技术操作规程--------------------24 十一、凝血四项检验操作规程------------------------26 十二、AB0血型正反血型鉴定技术操作规程-------------28

一、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操作规程 1.样品分析前准备 1.开机前的检查准备 2.在开启分析仪电源之前操作者须按以下要求进行检查 3.释液清洗液溶血素是否充足有无过期试剂管路是否弯折连接是否可靠 4.电源线是否正确连接 5.废液桶是否清空 6.UPS电是否足够打印纸安装是否正确是否足够 7.确保键盘正确连接到键盘接口上 8.打开分析仪后面的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亮屏幕上显示Initializing 9.分析仪进行初始化整个初始化过程持续约4~7分钟 10.初始化过程结束后系统自动进入计数界面 2.动物类型选择 1.按[菜单]键移动光标选择动物按[确认]进入动物界面

-血常规各项检查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 (WBC) 4.0~11.0 ×109/L 临床意义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百 分率 (LYMPH%) 20~40 %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百 分率(MONO%) 3.0~8.0 %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 百分率 (NEUT%) 50~70 %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百分率(EO%) 1.0~5.0 %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 百分率 (BASO%) 0.0~2.0 %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绝 对值(LYMPH) 1.0~3.5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注意事项 单核细胞绝 对值(MONO) 0.0~0.8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细胞绝 对值(NEUT) 2.0~7.5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绝对值(EO) 0.0~0.7 ×109/L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0.0~0.1 ×109/L

血常规分析仪简易操作规程.doc

血常规分析仪简易操作规程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1、开机前的准备 检查试剂是否足量,有无浑浊变质,试剂管道有无扭结; 检查主机与气源间的电路、气路连接是否正确; 检查分析仪与外接设备的连接是否正确; 检查电源连接是否正确。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2、开机和用户登录 如果连接打印机,先开打印机开关。再依次打开气源后部、机器左侧面的电源开关及触摸屏左下方开关,待登录界面出现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进入主界面。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3、本底检查 在主界面点击计数按钮,检查显示在计数界面的本底结果是否满足以下要求:WBC 0.3 109/L RBC 0.3 1012/L HGB 1g/L PLT 10 109/L 如果本底没有达到要求,将会提示本底异常,请执行清洗或维护程序。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4、每日质控 在进行样本分析前,每日需对分析仪进行质控分析。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5、选择工作模式 A.在计数界面下,点击模式按钮,弹出工作模式对话框。 B.点击模式项的开放-全血、开放-预稀释或者自动-全血单选按钮选择需要的工作模式。 C.点击CBC 或CBC+5DIFF 单选按钮选择测量模式。

D.在编号框输入下一个分析样本的样本编号。对于自动-全血模式,在编号、管架号和试管号编辑框分别输入起始样本的样本编号、管架号(输入范围为1-20)和试管号(输入范围1-10)。如选择使用内置条码扫描仪自动录入下一个分析样本的编号和/或自动录入管架号,点击自动扫描编号和/或自动扫描管架号复选框,然后输入起始样本的其他信息 E.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保存输入的内容并返回计数界面 F.操作者也可在样本分析前,点击工作单按钮,录入和修改待分析样本的完整工作单信息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6、开放进样全血测量 A.混匀用K2EDTA(1.5~2.2mg/mL 血)抗凝的样本,放到采样针下,确保采样针入血样内 B.按吸样键,采样针自动吸入样本,听到蜂鸣器响后,移开样本,分析仪自动执行样本分析 血常规分析仪操作规程7、开放进样预稀释测量 A.在计数界面,点击稀释液按钮,关闭加稀释液对话框 B.按吸样键,让分析仪自动排出的稀释液沿管壁流入管内,需小心避免液体溅出或产生气泡。听到蜂鸣器响后,移开离心管。操作者也可使用移液器取120 L稀释液到离心管中 C.加稀释液完毕,点击确定按钮,关闭加稀释液对话框 D.人工采集40 L血样注入盛有稀释液的离心管中,盖好盖子后混匀 E.将该预稀释血样放置3分钟后,再次混匀,放入采样针下,按吸样键,采样针自动吸入样本,听到蜂鸣器响后,移开样本,分析仪自动执行样本分析

教你5分钟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教你5分钟看懂血惯例陈述单 令狐采学 血惯例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惯例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数量变更及形态散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经常使用帮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惯例陈述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如果准妈妈想自己血惯例陈述,只需要好好学学怎样看血惯例陈述单,就可以了。如果遇到不正常。准妈妈该怎么办呢? 血惯例陈述单怎么看? 在孕期血惯例检查中呈现的经常是一些数据,准妈妈要仔细观察,我们可以从这些数据中知晓准妈妈的健康状况,下边是孕期血惯例检查中的一些正常的参考数据。

血惯例各指标参考规模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

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 ②破坏增多:急性年夜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 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罕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卵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卵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卵白增多罕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合,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别,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模板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 规程

检验标本的采集 一、标本的正确采集 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 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 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 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 若不能及时送检, 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 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 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 避免振摇, 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 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 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 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 做到认真核对, 包括标原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 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 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 否则会影响检测

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 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 ( 1) 、时间: 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 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 ②抗凝标 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 ③非抗凝( 无促凝) 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 ④抗凝全血标本( 全血细胞分析、ESR等) 不需要离心。 ( 2) 、温度: 一般标本为室温( 最好是22-25℃) 放置; 冷藏标本( 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 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 3) 、采血管放置: 应管口( 盖管塞) 向上, 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 4) 、采血管必须封口: 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 影响检测结果, 封口能够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 1、生物因素: 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 此种变化与检测 方法无关, 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 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 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 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 遵照医嘱采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行。凡对检验申请单有疑问, 应核实清楚后再执行。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应用比较观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1919829.html, 临床血常规检验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应用比较观察 作者:朱宁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9期 【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临床血常规检查中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 样本作为本次探究的主要样本,所有患者均进行新型溶血素血常规检验和传统溶血素血常规检验。对照组体检者给予传统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观察组给予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和血小板(PLT)计数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检验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红蛋白(Hb)高于对照组,且(p<0.05)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在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新型溶血素,可以提高检查安全性检验更佳灵敏,值得临床检验推广使用。 【关键词】临床血常规检验;新型溶血素;传统溶血素 【中图分类号】R446.1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9-0148-01 前言 血常规检验是基本的血液检查,医生可以通过分析血液细胞数目的变化和分布形态变化,对疾病进行判断是临床诊断的常用辅助手段。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学技术的发展研究,新型的溶血素出现。新型的溶血素具有环保不含毒性等特点。本次探究分析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详细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检的6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作 为本次探究的主要样本,经过临床医学检查分析,所有患者均为健康人群。其中男性体检这43例,女性体检者45例,年龄在3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3±2.5)岁,体重在51~

血常规检查报告解读

2、什么是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中,中性粒细胞(NEU)是抵抗感染最关键的细胞,所以计算它的绝对值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机体抗感染的情况。在化疗过程中,中性粒细胞数量需要维持在1000/ul左右,这样才能保持机体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又不能过高,否则化疗药物起不到杀伤白血病细胞的作用。现在很多医院的化验单已经帮家长计算出了中性粒细胞数量,如果化验单上只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已按下列方式计算: 中性粒细胞(NEU)=白细胞数 X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如果有S,也要一起加上) 例如:血常规化验单报告为:WBC 2.0X109/L,NEU 25%,S5%。 中性粒细胞(NEU)= 2.0 X 30% = 0.6X109/L(即600个/ul)即是我们口头语上说的:中性粒细胞是600个。 接下来有更全面的 1.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HGB)红细胞比容/压积(HCT) 临床意义

增多: (1)相对增多:呕吐、腹泻、多汗、多尿、大面积烧伤等所致; (2)绝对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3)代偿性增多:缺氧。减少:常见于缺铁性、溶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及急慢性失血等。 2. 血小板正常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急性感染、失血、溶血、骨折、脾切除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减少: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 3. 血沉正常值男性0~15 mm/h 女性0~20 mm/h 临床意义 增快:常见于各种炎症、结核病和风湿病活动期、组织损伤、贫血和高蛋白血症、恶性肿瘤等; 减少:常见于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损害、脱水及使用抗炎药物。 4. 白细胞(WBC)正常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 5.0~20.0)×109/L,6 月~2 岁(11.0~12.0)×109/L,4~14 岁约8.0×109/L 临床意义 增多:常见于细菌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5. 白细胞分类(DC)正常值 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 儿童0.30~0.65 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B):0~0.01 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 儿童0.3~0.56 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 儿童0.02~0.08 临床意义 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嗜酸性粒细胞(E): (1)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 血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血常规检查项目 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做为常规检查项目的一种,就说明一般检查都会涉及到这个项目。那么你知道血常规检查有什么作用吗?下面是给大家整理血常规检查项目及意义。 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查的疾病非常多,常见有贫血、白血病、败血症、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等各种血液疾病,还能对造血功能进行有效评估。 如果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异常,并不能单凭一项检查就确诊,如果白血病的确诊还要结合骨髓检查才能下定论,血常规多为辅助检查,能发现一些疾病早期病变,意义重大,这也是为什么每次体检都有血常规的原因。无论你身体健康还是有不适,都要检查每年做一次体检,这样才能对身体健康做科学有效的管理。 专家介绍说,血常规检查既然是和血液有关,当然重点检查的是血液方面的疾病。血液是由大量的有形细胞和液体组成的,血常规检查的就是血液里的细胞这个重要组成部分,血液中细胞根据功能不同可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三种。要判断是否患病,就要通过这些细胞的指数是否正常。 血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

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 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尿常规检验操作规程 方法学:干化学法 仪器: HT-2000尿液化学分析仪 1 测试方法: 单样本检测 A. 在仪器操作主菜单界面中选择尿液测试,按YES键进入待测状态。 B. 当仪器发出“BB……”蜂鸣声时,将试纸条完全浸入尿液中2秒钟取出,然后在3秒钟内用吸水纸从侧面吸掉试纸条上多余尿液后放至仪器测试台的放条位上。任由仪器在第7秒时开始将测试台上的试纸条送往检测位上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仪器会将检测结果显示并打印出来。 多样本检测 A. 在仪器操作主菜单界面中选择尿液测试,按YES键进入待测状态。 B. 当仪器发出“BB……”蜂鸣声时,将第1条试纸条完全浸入1号尿液样本中2秒钟取出,然后在3秒钟内用吸水纸从侧面吸掉试纸条上多余尿液后放至仪器测试台的放条位上。 C. 仪器在第7秒时开始将测试台上的试纸条送往检测位上,然后再发出第2次“BB……”蜂鸣声,将第2条试纸条浸入2号尿液样本中2秒取出,并在3秒钟内将多余尿液用吸水纸从试纸条侧面吸掉多余尿液,再放到测试台的放条位上。到第7秒仪器又将第2条试纸条向待测位前移一位,同时试纸条逐渐接近检测位。 D.仪器循环的进行以上动作,每7秒仪器上的试纸条向前移一位。当试纸条被移送到检测位时,仪器即对其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仪器会将检测结果显示并打印出来。 2 调校方法 日期设置:在设置参数菜单中选设置日期,按YES键进入日期设置界面,此时设置参数菜单中的日期是闪动的,再按YES键可对年、月、日进行选择,选择好后即可通过按上键或下键对其进行调整。设置完按NO键退出此设置状态。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 彭小霞

血常规的临床检验分析彭小霞 发表时间:2017-09-12T13:42:42.103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3期作者:彭小霞 [导读] 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广东省乐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乐昌 512229) 【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的临床检验,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74例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检验结果,总结影响因素。结果: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RBC、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Hct、MCV、MCHC、PLT水平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H水平与静脉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了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集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验更稳定,准确性更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3-0107-02 血常规检验在临床疾病诊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全身检查的重要内容之一。血常规检查项目主要包块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通过观察其形态分布、数量变化判断疾病,进一步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1]。血常规检验结果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采血方法不同,会对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确保血常规检验结果,本文作者结合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74例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总结影响因素,为临床血常规结果的准确性提供有利的保证。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74例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38.11±3.05)岁;其中感染性疾病15例,糖尿病20例,恶性血液病10例,心血管疾病16例,妇科疾病13例。 1.2 方法 1.2.1仪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配套的稀释液、溶血剂、全血质控物,采血吸管以及真空才血管。 1.2.2准备采血前2d禁食高蛋白、高脂肪食物、空腹保持15h,并避免剧烈运动;采血前4h禁止喝茶或喝咖啡、吸烟、喝酒。 1.2.3检验方法检验者同时进行末梢无名指和肘静脉采血,具体方法如下:(1)取肘部静脉血2mL存储于吸血管,立即颠倒几次充分混合后备用,且在2h内完成检验。(2)采集检验者无名指末梢血,采血针刺深度保持在2~3mm,将20μL全血于0.5mL稀释液混合,放置5min后进行检测,且在2h内完成检验[2]。 1.3 检测标准 检测时必需保证检验仪器处于正常状态,室内质控参数在允许的范围之内,检测以WBC、RBC、Hb、PLT结果为标准[3]。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种采血方法检验结果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23.0统计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相对数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RBC、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Hct、MCV、MCHC、PLT水平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CH水平与静脉血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血液检验的最基本方法,通常是静脉血和末梢血。在实际检测中人们更容易接受末梢血检测方法,但是相关研究显示,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不佳,切可能导致细胞计数升高,血小板减少。由于小动脉应急反应强,加之末梢血管狭窄,循环与静脉血对比不是很畅通,且存在局部温度偏低现象,血液可能存在部分沉积,从而导致细胞计数升高[4]。同时末梢血针刺深度如果不够,可能导致血小板受到挤压刺激出现不可避免的损害,导致血小板检测结果下降现象。或者穿刺速度较慢,出现微血块,或为了取足够的血标本挤压,会挤出较多的组织液,使血标本稀释,影响检验结果[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末梢血血常规检验结果中WBC、RBC、Hb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Hct、MCV、MCHC、PLT水平低于静脉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末梢血与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结果存在差异,与血标本采集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难以进行质量控制。所以,临床进行血常规检测应选择静脉血。同时为了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日常应做好相关检验仪器的维护,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特别是对仪器温度、湿度的控制,温度过高会造成仪器管径变形,湿度过大会导致机器生锈,影响正常运行。同时灰尘会对红白细胞计数产生影响,甚至阻塞细胞计数管道。所以,顶起保养/冲洗仪器,进行防锈除尘处理很重要。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也具有较大的影响。在检测操作过程中,静脉血取量应准确,防止血标本发生溶血。同时作为检验人员应熟悉仪器的特性、局限性。针对以上种种情况,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具体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严格规范血液采集方法,确保血标本的均匀度,并且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合适的采集部位。检测结果如果存在误差,有必要进行多次检测,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一个规范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明确操作原来、注意事项等。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如何看懂血常规报告单 张永芳 血常规是一项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要看懂血常规报告单其实很简单,下面向大家介绍如何看懂血常规检验报告单。一、红细胞计数 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不同年龄的人红细胞计数的正常值范围也不太相同,成年男性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50万个/mm3);成年女性一般为3.5~5.0×1012/L(350万~500万个/mm3);儿童一般为4.0~5.3×1012/L(400万~530万个/mm3)。 一些精神因素也可使红细胞生理性增多,比如说冲动、兴奋、恐惧等行为可使红细胞升高。红细胞病理性增高可见于患者频繁呕吐、大面积烧伤、血液浓缩等症状或者患者患有慢性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病、肿瘤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疾病时可导致红细胞计数升高。红细胞病理性减少可见于患有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或者患者出现大出血或血细胞破坏等情况。二、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中可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并且将二氧化碳运出体外。成年男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60g/L(12~16g/dL);成年女性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10~

150g/L(11~15g/dL);儿童血红蛋白的范围是120~140g/L (12~14g/dL)。 血紅蛋白的增减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大体相同,但血红蛋白可以更好地反映出患者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生理性增多见于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高原居民等。血红蛋白病理性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病理性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临床上贫血症状最为多见,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度贫血、重度贫血以及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31~60g/L 之间时为重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61~90g/L之间时为轻度贫血,当血红蛋白在大于90g/L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时为轻度贫血。 三、血细胞比容 血细胞比容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后所测出的红细胞数量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血细胞比容的参考范围根据性别的不同而不同,男性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参考范围为40%~50%;女性血细胞比容的正常参考范围为35%~45%。 女性生理期可导致血细胞比容数生理性减少。血细胞比容数病理性增大时,患者可能发生大面积烧伤、连续呕吐、腹泻、脱水等症状;血细胞比容数病理性减少时,患者则可能发生失血并进行大量补液或者贫血。四、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指的是在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分析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效果

分析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6-07-19T13:24:26.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周建明 [导读] 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认识和掌握分析。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妇幼保健院 15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的血液,利用血液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对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在不同采血部位采血检测发现末梢WBC、RBC、HGB的值小于静脉血,而PLT的值相反,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时间采血检查发现≥6h检测结果中的PLT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P<0.05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常规的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影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认识和掌握分析,采取适当的方法积极避免,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和检验质量。关键词:血常规;检验精准度;分析 血常规检查也叫做血细胞检查,检查项目有血细胞检查、红细胞检查、血红蛋白检查、血小板检查等,检测其数量及其相关数据的计数分析[1]。血常规是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的重要依据,也是临床的基本检验程序。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的精准度可以大大提高医院的诊断效率,减少误诊漏诊现象的发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医患关系方面起到了缓解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挑选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200例患者。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与病例。发现在患者平均分布在各个年龄段(1~80岁),男女比例为102:98。其他病例已经统计完整。做好抽血前后的护理准备。 1.2检验方法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抽取患者的血液,利用EDTA-K3抗凝剂制作血液标本待检。在不同的时间段有目的的进行采血,观察患者采血前后的生理状况及变化。在抽血完毕后实用SYSMEX XE-2100对患者进行集中分析,并与患者病历进行对照分析。 1.3统计方法将实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统计学处理,均数±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的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同,可见末梢雪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值均小于静脉血,而血小板的值确相反。 检测时间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也有影响。由表2可知≥6h检测结果中的血小板数值明显低于立即检测和6h内检测的血小板数值,此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常规的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和鉴别疾病常见的检查项目,是临床散打检查项目之一[2]。血常规的正确检测能够为临床提供快速的准确的疾病诊断,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救治医疗时间,提高了医疗水平。 3.1患者因素由患者自身因素引起:患者年龄、性别、生活环境、精神状态、身体健康状况以及采血时间、用药情况等均可以影响结果。正常人体血液的理化性质以及细胞数量在一天之内都有波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发生炎症的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会有所增加;孕妇在妊娠期间白细胞数量也高于正常值;机体在剧烈运动时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也出现显著变化。 3.2药物因素患者在采血前服用药物常常会引起血液的理化性质和细胞数量异于平时水平,因此如果采血时不注意问题就会引起血液检测标本值出现误差,甚至使医生误诊和漏诊,增加医患的紧张关系。在采血前,应减少或停止对血液检测有影响的药物的实用。 3.3采血部位目前,临床检验采血一般选取静脉血或者是末梢血,多用静脉血。研究发现静脉血标本更符合检验要求,因为末梢血在采样过程中常常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温度,运动,血量等,使得检测结果不稳定。例如在采集末梢过程中有可能会刺破小动脉使得小动脉血混合,样本中白细胞数量增多,血小板计数减少[3],临床血常规采血还是静脉血比较可靠。 3.4血液采集时间因素正常人在一天之中血液的梨花性质以及细胞数量都存在波动,另外在采血前患者的情绪,所处环境以及进食与否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在临床检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恰当选择采血时间。 3.5人为因素人为因素一般出现在采血和血液运输贮存方面。在采血过程中动作太慢会使得部分血液在针管中凝固,选择的针管太细则会刺穿红细胞从而发生溶血。 4结论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的相关因素有患者自身因素,采血部位因素、采血时间因素、抗凝剂因素以及认为因素等。医院在提高医疗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需要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操作进行培训,使得更加专业化标准,加强检验质量从而提高疗效。参考文献: [1]董莉.常见血常规检验误差原因探析[J].甘肃医药,2015,34(5):357-358. [2]刘雄婧.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变笨质量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8):2511-2513. [3]李海波.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精准度德尔相关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9):1212-12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