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中所蕴涵的美

数学中所蕴涵的美

数学中所蕴涵的美
数学中所蕴涵的美

数学中所蕴涵的美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数学王国里也蕴涵着这些美丽的境界,正如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斯所说的“哪里有数学,那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整个世界,激起人们对她的欣赏。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欣赏在数学中所蕴涵的美。

【关键词】数学;蕴涵;美

1.数学的趣味美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人类思维触角的每一次延伸,都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数学的趣味美,体现于它奇妙无穷的变幻,而这种变幻是其他学科望尘莫及的。

揭开了隐藏于数学迷宫的奇异数、对称数、完全数、魔术数……的面纱,令人惊诧;观看了数字波涛,数字旋涡……令人感叹!一个个数字,非但毫不枯燥,而且生机勃勃,鲜活亮丽!

根据法则、规律、公理、定理,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演化出的各种神机妙算、数学游戏,是数学趣味性的集中体现,显示了数学思维的出神入化!

各种变化多端的奇妙图形,赏心悦目。

各种扑朔迷离的图形数谜,魂牵梦绕。

各种图形题目的巧解妙算,启人心智,令人赞叹!

2.数学的简洁美

数学科学的严谨性,决定它必须精炼、准确,因而简洁美是数学的又一特色。

爱因期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首先,数学的简洁美表现在定义、规律叙述语言的高度浓缩性,使它的语言精炼到“一字干金”的程度。

质数的定义是“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约数的数”,若丢掉“只”字,便荒谬绝伦;“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等等都充分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简洁性。

其次,数学的简洁美表现在公式、法则的高度概括性。一个公式可以解无数

数学系毕业论文《浅谈数学中的美》

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论文(函授) 浅谈数学中的美 年级:13届 学号: 姓名:颜玉娥 专业:数学教育 指导教师: 二零一三年四月 院系数学系专业数学教育 年级 xx级数学(xx)班姓名 xx 题目浅谈数学中的美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 (签章)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月日 浅谈数学中的美 【摘要】:

自然的终极秘密是用一种我们还不能阅读的语言书写的,数学为这种原文提供了注释。其中数学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进行一切数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数学追求的目标是:从混沌中找出秩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将复杂还原为基本。数学的无穷无尽的诱人之处还在于,它里面最棘手的悖论也能盛开出魅力的理论之花。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 数学具有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特征,但数学美却蕴藏于它所有的抽象符号、严格语言、演绎体系中。英国著名数学家B-A-W-罗素(1872—1970)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的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虽然没有音乐或绘画的那些华丽的装饰,但是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数学就是这样一门“既美而真”的学科。 【关键词】: 美;空间;二进制;黄金分割;杨辉三角; 【正文】: 一、简洁美 简洁美是数学的重要标志。数学的语言是最简洁的语言,

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自然的客观规律,这正是数学最迷人的所在。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认同。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正是数学的这种简洁性,使人们更快更准确的把握理论的精髓,促进自身学科的发展,也使数学学科具有了很强的通用性。目前数学已经成为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的语言和工具。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简洁美所导致的“真正的进步”,以二进位数制的建立为例来进行分析。二进位制渊源已久。作为一种系统的研究,莱布尼兹最早认为建立这样一种数制的可能性。他认为在二进位数制中,只需使用0和1这样两个数字就可表示出所有数量。他指出,1表示统一,0表示无。于是他推论道:只用0和1就可以把所有的数字都表现出来。这种记数法对于电子计算机是特别适用的。因为,在计算机中可以很方便地用一个特别按钮的“开”和“关”来分别对应数字“1”和“0”。进而,又只需适当增加按钮的数量,我们就可用按钮的组合来表示任何一个二进制数。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构想。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数学的简洁,就没有现在这个互联网络四通八达、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

小学数学美育的教学渗透策略

小学数学美育的教学渗透策略 摘要: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完美人格。美育的任务就是塑造审美的人生境界,培养和谐完美的人格,这与教育、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在学校教育中,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使德、智、体。美等教育并列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完美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小学数学;美育;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越来越认识到小学各科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相联系,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在此,笔者提出了美育在小学数学中如何进行渗透的几点建议,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美育的重要性 1. 加强美育,促进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美育,不仅不会妨碍数学教学,相反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促使数学教学的顺利进行。数学教学中美的形式,绝不仅限于算术美、图形美等,在多数情况下,更应该强调教师的教学艺术,要

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讲解,巧妙的启发,优美的板书,去创设一个美好的教学情景。只有在这种美的教学情景中,才能使学生的识记能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感情的陶冶同时活跃起来,否则就会使学生感到烦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中实施美育对于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2. 加强美育,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非同再现性思维的新颖而独特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破旧立新,别出心裁。它是反映学生智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二、数学美育的教学功能 1.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数学美的欣赏教育,可以变抽象的高深的数学知识以形象化、具体化展现在学生面前,赋数学予灵活性,使枯燥的知识“活”起来,自然地也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接近它,接受它,到最终热爱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求数学知识的愿望,产生发现数学真理的灵感。

数学美的表现探析

数学美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数学内容看,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等;从数学的方法及思维看,有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等;从狭义美学意义上看,有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 (一)语言美 数学有着自身特有的语言———数学语言,其中包括: 1 数的语言——符号语言 关于“∏”,《九章算术》如斯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面对“√2”这一差点被无理的行为淹没的无理数,我们一直难以忘怀那位因发现“边长为1的正方形,其对角线长不能表示成整数之比”这一“数学悖论”而被抛进大海的希帕索斯(公元前五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成员)。还有sin?、∞等等,一个又一个数的语言,无不将数的完美与精致表现得淋漓尽致。 2形的语言——视角语言 从形的角度来看——对称性(“中心对称”、“轴对称”演绎了多少遥相呼应的缠绵故事);比例性(美丽的“黄金分割法”分出的又岂止身材的绝妙配置?);和谐性(如对数中:对数记号、底数以及真数三者之间的关联与配套实际上是一种怎样的经

典的优化组合!);鲜明性(“最大值”、“最小值”让我们联想起——“山的伟岸”与“水的温柔”,并深切地感悟到:有山有水的地方,为何总是人杰地灵的内在神韵……)和新颖性(一个接一个数学“悖论”的出现,保持了数学乃至所有自然科学的新鲜与活力)等等。 (二)简洁美 爱因期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 在数学中,像欧拉公式这样形式简洁、内容深刻、作用很大的定理还有许多。比如:圆的周长公式:C=2πR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 =。 正弦定理:ΔABC的外接圆半径R,则

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对小学数学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新课程改革提倡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容,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那么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呢?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就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将信息技术自然地、恰如其分地融合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运用到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中,其目的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局限,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在教学中用其它教学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能够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既要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更要有利于学生自由、自主性地“学”,两者和谐地统一。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要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对数学产生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形成是学习积极性的根本所在,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学习动力最重要的源泉,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无异是在作一种苦役,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引出他们的注意,促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思考问题,积极进行探索创新。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它能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生动有趣的动画效果,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我在讲解“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时,开课我就用故事导入:淘淘和笑笑分苹果,他们应该怎样分分得苹果一样多呢?同时电脑出示4个苹果,同学们马上会回答每人2个。课件用动画演示4个苹果变成2个苹果,我接着问:又该怎样分呢?学生会回答每人1个。课件演示2个苹果再变成1个苹果,我又问该怎样分?学生的回答是每人一半。这时我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那么一半在数学中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内容——分数。板书课题。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调作用,解决教师用语言或其他方式难以讲清,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讲解“圆的面积”一课时体会很深。圆面积的推导公式是这一课的重点,也是这一课的难点,我在课前利用电脑把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制作成课件,形象生动的剪拼,把圆分割成相等的两部分,先

浅谈数学中的美 李敬敏

浅谈数学中的美李敬敏 发表时间:2013-04-19T09:17:45.403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3年3月供稿作者:李敬敏[导读] 严密。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既是数学的特点,又是数学所追求的目的。 河北省安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李敬敏 当下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在减弱,我想与我们的数学教师对现成的教案迷信、对教材的迷信、对程式化教学模式的迷信、对高分片面的追求从而造成数学课死气沉沉、缺乏活力不无关系。其实数学教育既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情感的双向交流过程。而获得美的感受是这个互动过程的动力源泉。 一、数学语言的美 对数学语言存在 “严密”、“准确”、 “情感”、 “风趣”四方面的美,要把握及应用得当,可增强教学语言的穿透力,还可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教育者要提高水平必须设法使它们和谐统一。 1,严密。数学逻辑的严密性,既是数学的特点,又是数学所追求的目的。恩格斯说:“数学以确定的完全现实的材料作为自己的对象,不过它考察一对象时完全弃其具体内容和本质的特点。”尽管数学概念本身以及它的结论、方法都是反映现实世界的,但它仍是在纯粹形式下进行研究的。因此,数学的教学语言力求做到“严谨简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语言不可模棱两可,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严密的逻辑结构是数学美的一个表现。 2,准确。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该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因此,作为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首先必须有个透彻的了解。例如,“对应角相等”与“角对应相等”,“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这类语言就缺乏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来授课,不能用自己生造的土话或方言来表达概念、性质、定理等。比如,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准确。初中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样板,他们对学生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益处的。 3,情感。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亲切,富有情绪。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许多专家也认为: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对人的成功而言,情感智力比通常的心智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其他任何语言所无法替代的。 4、风趣。数学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他们需要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具体地说,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又如,我在讲授“线段的黄金分割”时,介绍了人体中有许多黄金分割的例子,如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使学生大开眼界,学习兴趣倍增。 二、数学形式美 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形式的简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简单性是美的特征,也是数学所要求的,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杂乱无章的自然现象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再用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然后反过来又解释更多现象,这正是我们数学的威力美的体现。 世界上存在着何其多的三角形,形式之多令人难以想象,然而三角形面积公式12 ah(a为底边,h为底边上的高)适用于任何三角形,以次还能推出所有多边形的面积。形式多么简单,而应用如此之广泛。 众所周知,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数学已渗透到了各个领域,数学影响并促进了其它科学的发展,不但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要应用数学,而且像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甚至考古学等社会科学也要用到数学,同样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在中学数学中也是俯首可拾的。 例如: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我们可以测量树木、建筑物等的高度;利用微积分,我们可以求得物体运动任一时的速度;利用对数计算,我们可以预测2014年我国的人口数等等……举一些数学广泛应用的实例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对称的美 对称就是整体各部分间的相称与相适应。对称是形式美的要求,它给人们一种圆满的匀称的美感。尽管数学早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但归根结底,数学来自于生产实践,来自于现实世界。因为我们的自然界本身是对称的、和谐的、有规律的,所以反映到数学上即表现为数学的对称性。 数学中的对称性处处可见:古希腊欧几里德的《几何原理》建立了一个美妙的平面几何体系,两千多年来获得了多少的赞叹,以致一些大科学家称它为“雄伟的建筑”。几何中的中心对称、轴对称、镜像对称,多能给人以舒适美观之感、呈现着对称性。当然其它还有很多,像函数和反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y=x对称等等。 总之,数学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对美的感受,而且要培养学生对美的事物的情绪体验。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简练、概括、精确,富于形象化、理想化,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必须把握住教学语言的 “严密”、“准确”、 “情感”、 “风趣”,教育过程中使简单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对称性和谐统一,增强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使得优秀的数学文化,变得美丽动人,从而启发学生去观察、联想,去发现问题,以至耐心执着地去解决问题,这样数学教学会变得生气勃勃、有血有肉、光彩照人。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指出:“哪里有数学,哪里就有美。”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其完整的结构、对称的图形、合理的布局、简洁的形式,无不体现出美的因素。数学教学虽然重在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数学思维,但也不可忽视美的渗透与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环境和意志品质,并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帮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美,学会欣赏数学中的美,并不断地去表现和创造数学的美,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巧妙展现——感知数学美 美到处都有,对于小学生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数学中,同样处 处蕴含着美的因素,如数的美、形体美、对称美、统一美、简洁美等。但是,这些美没有像美术作品那样外显,小学生很难感受和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蕴涵的美的因素,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把蕴涵在教材中的美,采取直观的手段展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让学生发现美,感知美,享受美。 1感受数学算式的规律美。爱因斯坦说过:“这个世界可以由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的 公式组成。”算式虽然只是由10个阿拉伯数字组成,但却展示了数学的规律美。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揭示算式的规律美,就能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享受数学的美。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三位数》后,教师先出示四道算式: 1×1= 11×11= 111×111= 1111×1111= 11111×11111= 111111×111111= 1111111×1111111= 学生通过刚才发现的规律,很快地写出了正确的答案。然后教师将所有的算式板书在一起,再次引导学生对发现的规律进行一次回顾,让学生感受算式的规律美。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无处不在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美无处不在 作者英子指导教师王彩凤 [摘要]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领会数学之美,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美的知识和进行数学审美教学是很必要的。 美的基本要素特征是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这些基本特征融入数学的内容之 中,形成了有别于其他科学的数学美的基本特征,即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因直观而显的亲近愿学;因简洁而简单对称和谐,因统一而和谐抽象,不独立;因奇异而有趣味、有收获;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意志品质,形成主动学习的 学习机制。 [关键词] 数学之美; 数学教学; 美的体验 “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之一是使学生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1)因此,新数学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要关注数学中的美学属性,使学生在了解和感受数学美的同时,培养起对数学的良好情感和提高对数学的直觉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数学之美 数学中没有明显地提到善和美,但善和美不能和数学完全分离。因为美的主要形式就是秩序性、均衡性、确定性,这些恰好就是数学所要研究的范畴。所以数学和美不是没有关系的。数学中的美如美酒,如甘泉,自古以来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古希腊的学者认为球形是最完美的形体;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勾股定理,他为直角三角形具有这种简明、和谐的美而赞叹;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美是数的和谐”;中世纪的伟大学者、艺术家达·芬奇从另一方面感受到了数学美,他认为“黄金分割是美的原则”。爱因斯坦12 岁时,得到了一本欧几里德几何教科书,它的严谨、明澈和确定,给爱因斯坦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罗素在学习欧几里德几何时,感到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他像初恋一样地入了迷,没有想到世界上还会有这样有 趣的东西。数学美比比皆是,正如人们常说的:“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或艺术美。正如英国数理哲学家罗素所说:“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具有至高的美,是一种冷而严 格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微弱的方面,这种美没有绘画或音乐的那样华丽装饰;它可以纯净到崇高 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仍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可见数学美是一种完全和谐的美,抽象形式的美。经历过数学美的体验的数学家们认识到了数学美的价值,对它的存在性以及价值作了深入的探讨,如欧拉、庞加莱等都对数学中美的存在作过论述。数学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自然美在数学中的反映。美感,这是人们的一种愉悦感,是心灵上需要的某种适应性。而数学家对美的感受则着眼于数学的方法和理论,正入数学家庞加莱所说:“数学家们非常重视他们的方法和理论是否优美,这并非华而不实的作风。”数学方法与理论中的美,就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和谐与对称,恰到好处的平衡,一句话,那就是井然有序,统一协调,从而使我们对整体以及细节都能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而无论是和谐、平衡,还是统一、协调,都是直觉的结论,因此,“数学美可以说是带有一定主观感情色彩的精致直觉。”数学美主要表现在其直观性、简洁性、统一性和奇异性。一般美的形象性、情感性、新颖性和功利性都融于数学之中。 1、直观性 事实上,数学美不是抽象得难以捉摸的东西,其中的数学图形、符号、公式、结构关系等美学形体可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直接感知。同时,数学之美重在过程之美。张奠宙教授认为“数学美,乃探究之美,对于每个学过数学的人来说,都是深有感触的,一道数学题目的解决,一个定理的发现,一个猜想的证明,是多么令人激动与陶醉啊!于枯燥之中见新奇,于迷茫之中得豁朗,这就是数学美的直观魅力所在。”【2】比如,“七巧板”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智力拼图游戏,被西方称为“东方魔板”。它是由七块几何图形组成的,这七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用它以各种不同的巧妙方法可以拼成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如较复杂的几何图形、建筑物、风景、人物,汉字等。儿童玩七巧板的过程,既是益智活动过程,又是数学对象的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在国家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在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一直在努力尝试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与学融合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模式。在此过程中我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整合中,如何认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的内涵?我们能切切实实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做些。 1、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的融合 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切创造发明活动最直接的动力。依据顾泠沅的情意原理“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师与学习者的感情交流,是促进认知和发展的支柱和动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其好奇心是十分重要的。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概念、规律,复杂的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2、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融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我在讲授一次函数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一次函数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一次函数应用的广泛性,增强了学生学习一次函数的兴趣和信心。 3、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融合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三、信息技术与融合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为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依据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这一新的教学结构去探究新的教学模式,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切入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兴趣—自主学习—创造”的教学模式,即:激发兴趣、自主实践、创造迁移。教学过程要经历“观察”和“思维”两大基本层次,实现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其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是:总之,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教学现代化的一种体现形式,它不仅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质量,而且能培养中学生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数学美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探究 一、利用数学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的抽象与严谨常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甚至敬而远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坚定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应遵循的数学原则之一,就是美的体验原则,也就是进行数学美的教育,即寓教于美,在美的享受中使其心灵得到亲切感,产生求知热情,形成学习的自觉性。 二、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 数学学科的严谨与缜密和数学的和谐统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追求数学的和谐统一美,对培养学生严谨缜密的思维习惯、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及正确地应用数学方法都有很大的帮助。 数学是从需要中产生的,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规律形成了数学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公式等,尽管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但其内容、空间形式及数量关系却总以一定的“形”存在着,有了这种“形”就可以感知它,就可以通过抽象思维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不仅如此,数学教学更重要的任务是获得这些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发现数学和运用数学,是比数学本身更为重要、宝贵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而从数学教学目的看,也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陶冶个性品质的关键。数学思维问题是数学教学核心问题,充分揭露了数学思维过程是数学教学的指导原则。 通过数学教育可以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利用数学美,培养学生的發散思维 大量事实证明,追求数学美,能推动数学的发展,要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就必须充分发掘数学中美的因素,使学生通过追求数学美,发挥想象能力,增强创新能力。一个人要想进行开创性的工作,就必须破除原有的、不合理的定势思维,增强发散思维,数学中的类比、猜想都是一种发散思维。比如,在最初的很长时间内,人们也一直以为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是畅通无限的,然而后来发现这种似乎万能的积分对狄里克雷函数却失灵了,这种特殊的现象给积分带来了新的生机,它促使人们开始创立新的积分,以便能解决更广一类函数的积分问题,这也说明了数学的奇异美包含了人们所意想不到的科学事实。 四、利用数学美,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数学家、物理学家魏尔曾说过:“我的工作总是努力把美和真联系起来,而当我必须做出选择时,我则通常选择美。”魏尔的话表明了数学活动中应以美的

方案-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一、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现状分析 1.教师的美育渗透意识不足 让美育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具有创新的教学思想。只有数学教师认可了美育的作用,才能让美育出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但是,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师队伍当中,大部分教师虽然接触到美育的概念,但并没有重视美育的作用,也不愿意将美育引入自己的课堂中。传递数学学科知识,是这些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唯一目标;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表现。教师对于美育的重视度不足,大大影响了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2.传统教学制度的影响 虽然教学改革已经在我国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传统 观念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十分深刻。受到传统教育观点的影响,小学一直在追求学生升学率的提升,关注学生的升学率,必然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的 者将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使得教师只能本着提高小学生学习成绩的目标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渗透。 3.教师渗透美育的方法单一 将美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标志。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落实,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难。教师要将美育成功地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就需要开发更多的教学方法,在开发创新的教学方法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实现,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一些教师想加强自身的课堂教学创新,但苦于没有正确的方法。一部分教师只会在讲解几何知识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审视数学知识的美,无法将美育与其他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结合,造成了美育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方法过于单一。 二、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 将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 的必然方向,更是满足小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我们就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方法进行几点阐述: 1.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学形象美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教学的直观性,是进行美育渗透与实施的重要手段,也是让小学生的感知水平得以提高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讲,一部分知识还是十分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中 到快乐,让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美。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最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直观化的手段。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电教设备开展教学,促进学生融入形象化的数学课堂中。 2.利用操作活动加强美育的渗透 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与好动性强的成长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融入学习中,这样有利于小学生发现数学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美。通过动手操作,小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与发现者,会大大提高其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成就感。因此,要将美育落实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开展更多的 活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改变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成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举措。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可以帮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乐趣、增长见识、开发潜能,让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开放 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老师,就必须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量地加入和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目前,在科技进步的带动下,很多新设备以及新技术被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这种 基于信息化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学习以及掌握知识提供了很大便利,学习兴趣 也大大提高。因此,加大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力度是很有必 要的,这也是新时期老师能否有效提升自身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关键。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以往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中,小学生常常被动地吸纳老师教授的数学知识,而一旦遇到问题也会直接向老师寻求答案。这种方式 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是长此以往下去,就会让小学生养成惰性思维, 不愿意主动去探求、思考以及学习,这对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然而,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则不同,老师会更多地引导和鼓励小学生进行自主学 习与思考,并利用信息技术在生本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以及求知欲,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意识与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小学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有助于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用到转化的思维方式,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黑板教学中,就算老师为讲述转化的内 涵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但是最终的效果仍无法满足预期。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加入则 很好地缓解了这一现象。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图表以及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来为学生理 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提供有力支撑,生动形象的将那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展示给学生,从 而进一步培养和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3.有助于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在过去,很多小学生在课下复习数学知识时,常常会无从下手,再加上有些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 没有很好地理解老师讲授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后复习时效果极差,同时也不能有效 解决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的信息技术,如PPT等,就 可以通过下载老师分享的PPT课件回顾课上所讲内容,之后再向同学或者老师请教, 使他们获得更好的课后复习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数学美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美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薛桂兰 (山西矿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大同) 内容摘要:美无处不在,把生活中的美贯穿在教学中,不仅能使呆板冷峻的数学符号充满活力,使枯燥抽象的数学公式变得生机勃发,而且也使学生心灵受到美的陶冶,精神得到美的享受,同时,也为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了一份和谐、一分愉悦。 关键词:美 美育 数学美 中图分类号:G63215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939(2001)01-0091-02 在人们的心目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实际上,数学也有它的可欣赏性——数学美。数学美是一种朴素的美,它没有华丽的词语,更没有迷人的画面。如果能从审美的角度欣赏数学,可以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感受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动态中体会到内在情感活动的起伏与变化,让学生领会美、体验美、热爱美,使学生心灵受到启迪,精神得到升化,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知识,接受数学思想,掌握数学方法,达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的目的。 一、简洁美 数学符号把数学内容扼要地表现出来,具有准确性、概括性、简洁性和条理性。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味数学表达和推理的简洁美。例如: ①引入极坐标系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一于公式 Θ=ep 1-eco sΗ 之中,这个公式简洁明了,其中,Θ、e、p、Η和谐共处,随e的变化而表示不同的二次曲线。 ②e ix=co sx+sinx,当x=Π时,得e iΠ=-1+0它是联系5个重要常数-1,0,i,Π,e的纽带,它集代数数0,-1,i 与超越数e、Π于一体,的确妙极了。 ③∫f(x)d x这一简洁的符号表达了积分概念的丰富思想,刻画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因此,有些数学家把微积分比作“美女”。 ④∫b a f(x)d x=F(x) b a,充分体现了积分是微分的无限积累。 ⑤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有几十个之多,如果一个个平铺直叙地讲解,既费时间又很烦人。而当把它们归结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一句话就简明而准确地概括了几十个三角公式。这时学生会从心底迸发出一种对美的享受的快感。 二、对称美 现实世界中处处有对称。对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几何的中心对称、轴对称和镜面对称都给人以美感。其中波浪滚滚的正余弦曲线,欲达不能的渐近线;翩翩起舞的玫瑰线,它们在和谐中,动静结合,很富有诗意。代数中多项式方程虚根的成对出现,函数与其反函数关于y=x轴对称,无不呈现出对称美。而天安门、天坛由于设计建造的对称使得它们更加美丽壮观。在解题过程中,如果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并展示习题中包含的对称性,将会引导学生获得奇妙的解题途径。例如: ①在高等数学中,各种运算和其逆运算的对称美,如导数dy dx =f′(x)与微分dy=f′(x)dx。 ②a、b、c∈R+且不全为零,则 2(a3+b3+c3)>a2(b+c)+b2(a+c)+c2(a+b) ③已知xyzt=1,则 1 1+x+xy+xyz + 1 1+y+yz+yzt + 1 1+z+zx+zx t + 1 1+t+tx+txy =1 ②、③两式展现出代数式的对称美。 ④杨辉三角形构形完美(整体结构上是正三角形),它不仅体现了对称美和规则美,还描述了知识的规律性,其中包含许多奇妙的特点和丰富的内容,启发人们进行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 三、统一美 解析几何中的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平面几何中的圆幂定理(相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切割线定理、公切线长定理);微积分中的各种代换(如不定积分的万能代换)均体现了统一美。 数学公式多且符号抽象,记公式是学生头痛的问题,通过对公式之间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许多公式具有内在的和谐统一。例如: ①立体几何中的柱体、锥体、台体以至球体,它们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地写成: V= 1 6 h(S1+S0+S2) 其中h为高,S1和S2分别为上下底面面积,S0为中截面面积。这一个公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能给人以美的感受。 ②三角函数的三倍角公式和结果可以统一起来表示为: ? 1 9 ?

浅谈数学中的美

毕业论文(函授) 浅谈数学中的美 年级:13届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二零一三年四月 院系数学系专业数学教育 年级 xx级数学(xx)班姓名 xx 题目浅谈数学中的美 指导教师 评语

指导教师 (签章) 评阅人 评语 评阅人 (签章)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 年月日 浅谈数学中的美 【摘要】: 自然的终极秘密是用一种我们还不能阅读的语言书写的,数学为这种原

文提供了注释。其中数学美感和审美能力是进行一切数学研究和创造的基础。数学追求的目标是:从混沌中找出秩序,使经验升华为规律,将复杂还原为基本。数学的无穷无尽的诱人之处还在于,它里面最棘手的悖论也能盛开出魅力的理论之花。数学美的魅力是诱人的,数学美的力量是巨大的,数学美的思想是神奇的。 数学具有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等特征,但数学美却蕴藏于它所有的抽象符号、严格语言、演绎体系中。英国著名数学家B-A-W-罗素(1872—1970)曾说过:“数学,如果正确的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不是投合我们天性的微弱的方面。这种美虽然没有音乐或绘画的那些华丽的装饰,但是它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数学就是这样一门“既美而真”的学科。 【关键词】: 美;空间;二进制;黄金分割;杨辉三角; 【正文】: 一、简洁美 简洁美是数学的重要标志。数学的语言是最简洁的语言,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自然的客观规律,这正是数学最迷人的所在。

爱因斯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认同。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正是数学的这种简洁性,使人们更快更准确的把握理论的精髓,促进自身学科的发展,也使数学学科具有了很强的通用性。目前数学已经成为了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所有科学的语言和工具。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简洁美所导致的“真正的进步”,以二进位数制的建立为例来进行分析。二进位制渊源已久。作为一种系统的研究,莱布尼兹最早认为建立这样一种数制的可能性。他认为在二进位数制中,只需使用0和1这样两个数字就可表示出所有数量。他指出,1表示统一,0表示无。于是他推论道:只用0和1就可以把所有的数字都表现出来。这种记数法对于电子计算机是特别适用的。因为,在计算机中可以很方便地用一个特别按钮的“开”和“关”来分别对应数字“1”和“0”。进而,又只需适当增加按钮的数量,我们就可用按钮的组合来表示任何一个二进制数。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个构想。毫不夸张的说,没有数学的简洁,就没有现在这个互联网络四通八达、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界。 数学中有个非常漂亮的公式,那就是欧拉公式。这个式子把数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摘要】美育教育可以打破小学数学教育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美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难于落实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素质不高、教材编排上存在的缺陷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美育进行合理定位。 【关键词】美育教育数学教育美育原则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而美育则是培养学生认识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1]。前者是抽象、严谨而又理性的,后者却是形象、生动和感性的。因此,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美育与数学相差万里、风马牛不相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美育似乎成为对付应试教育的唯一的法宝,将美育渗透到数学中去更是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笔者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同时兼任美术教学,对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美育有着深厚的情感,特与大家交流。 一、美育对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音乐、体育、美术这些艺术类学科,凭借其学科特点为美育提供了丰厚的沃土,成为美育的主战场。 (一)美育将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插上“形象”的翅膀 数学用数字、符号、图形这样的语言来精确地描绘现实世界。虽从我们学习数学知识的第一天起,哪怕是最简单的数字“1”也是从众多的具体事物“一个桃子,一张桌子,一匹马,一座山,一堆沙子,一筐苹果”中抽象得来的。如果没有这些生动具体的形象做基础,数字概念是无法建立的。这与中学数学那种用概念解释概念的情况相比,其形象性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小学数学中的绝大多数知识是由此获得的。而美育作为一种形象性教育,始终把“形象”作为教育的起点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因此,美育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必将为“抽象”的数学内容插上“形象”的翅膀,使数学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美育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谈谈数学的美学特征

谈谈数学的美学特征 什么是美?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自然的能动活动及其在现实中的实现或对象化。美可分为感性美和理性美,美是一切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与美学无关。事实上,这是一种偏见。德国诗人诺瓦利说:“纯数学是一门科学,同时也是一门艺术。”古希腊数学家普洛克拉斯也说:“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可见,数学中存在着美。 什么是数学美呢?数学美是一种人的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思维结构的呈现,它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美妙的声音,没有动感的画面,它却是一种独特的美。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徐利治教授说:“作为科学语言的数学,具有一般语言文字与艺术所共有的美的特点,即数学在其内容结构上和方法上也都具有自身的某种美,既所谓数学美。”数学美的含义是丰富的,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和谐美、奇异美。 数学具有简洁美。 数学的简洁性并不是指数学内容本身简单,而是指数学表达形式和数学理论体系的结构简洁。例如:人们用0到9十个数字加上位置计数法可以表示任意大的数;复杂的地图用简洁的四色表示,只有数学能提出并解决这个问题;莱布尼茨用“”这一简捷的符号表达了积分概念的丰富的思想,刻画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因此,有些数学家把微积分比作“美女”。 数学具有对称美。 对称是最能给人以美感的一种形式。从古希腊的时代起,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在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德国数学家魏尔说:“美和对称紧密相关。”数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对称如:数的对称,包括整数、有理数等;形的对称,包括直线、圆、正多边形等;式的对称,包括对称矩阵、求导与积分等。现实生活中,建筑、宫殿、园林就很好的应用了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具有统一美。 统一性是指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共同规律所呈现出来的和谐、协调、一致。数学美中的统一性在数学中有很多体现,例如:数的概念从自然数、分数、负数、无理数,扩大到复数,经历了无数次坎坷,范围不断扩大了,在数学及其他学科的作用也不断地增大;几何中的圆幂定理是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的统一形式。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量的方面的属性和规律的数学概念、定理、公式及法则等也必然是相互联系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处于一个统一体系中。数学美的统一性正体现了数学知识的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 数学具有和谐美。 所谓和谐即雅致,如果把数学比作一座殿堂,那么和谐性是其主要建筑特色,无论从局部或整体来看,都让人体会到平衡协调、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美感。“黄金分割比”是最能体现数学的和谐美,黄金分割比在许多艺术作品中、在建筑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维纳斯的美被所有人所公认,她的身材比也恰恰是黄金分割比;达芬奇称黄金分割比为“神圣比例”,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生活中也常常利用黄金分割如:小康型购物价格公式、合理睡眠时间、饮食饮水问题等等。可见数学的和谐美无处不在。 数学具有奇异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