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古诗词鉴赏——表现手法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的常见思想感情。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表现手法分类

表现手法的样式多而凌乱,如果没有规律地去记,就会因为对类型掌握不全面而影响到准确判断,影响到答题效果。在此,将常见手法归为三类,便于记忆的同时,也方便了审题和答题。(详细解析见附录)

1.修辞手法常考的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问等。

2.抒情手法包括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借古讽今等。

3.描写手法主要有白描,细节描写,虚实(虚实结合、想象与联想),动静(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观察景物的角度(远近高低),景物特点(形、声、色)等。

考点2

抒情手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直观而痛快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李清照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是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所以要特别注意概括景物的特点。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芭蕉残荷、梧桐细雨、飞蓬浮萍、鸿雁闲鹤、长亭短亭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这些景物也就不再是纯粹的自然之物了,而是承载传递了人们极为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的意象。

如《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之情。

【注意】

(1)“借景抒情”与“触景生情”的区别:

“借景抒情”是先有情,缘情而选景,是有我之境,物皆著我颜色。“触景生情”是先见景,自然景物的变化触发了作者的联想,引起和触动了作者内在的思想感情。

(2)“借景抒情”与“寓情于景”的区别:

“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寓情于景”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

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也叫咏物抒怀,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抱负和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

如虞世南的《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三四句借蝉声远传的独特感受,道出了蕴含的真理,也就是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颂和高度自信。

③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寄托自己的情感或讽喻当朝。

例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④用典抒情

用典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用典能够更含蓄、洗练、委婉地表达情感,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

理解用典,首先要熟悉典故来源,其次要理解典故与作者的关系(或是自比,或是对比衬托),在此基础上,才可能理解作者借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意。

例:王勃《滕王阁序》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贾谊、梁鸿等典故;杜牧《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李商隐《锦瑟》中“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考点3

描写手法

(1)衬托对比

①衬托

衬托分为正衬与反衬。

正衬用相同或相似的事物来衬托。如李白的“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极高的天台衬天姥山之高。

反衬用相反的事物来衬托。如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李煜《望江南》一词云:“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以昔日游上苑时“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的繁华美丽景象反衬出羁留汴梁的亡国之君内心的无限悲怆:乐只在梦中。

②对比

对比是把相反的两事物或事物的两个相反方面放在一起形成反差,进而表现某种情感或意境。比如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昔日的繁盛与今日的凄凉形成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

对比与反衬的区别是,对比没有主次之分,而反衬是用次要事物衬托主要事物。

(2)虚实相生

诗词中的“实”指客观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实物实景,即眼前之景。“虚”指作者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来的虚象,虚景。包括鬼怪世界,仙府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往昔未来,如《江城子·一毛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想象对方活动。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3)动静结合

①以动(声)衬静。如王籍《入若耶溪》“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动静结合。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4)细节白描

①细节描写更加具体、生动、鲜明地反映人或物的外在特征及内在本质,增强作品感染力。往往从人物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入手描摹。例如崔颢的《长干曲(其一)》“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都是细节描写的经典之作。

②白描用最精炼的语言粗笔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不事雕琢。如马致

远的《天净沙·秋思》。鲁迅说,“白描却没有秘诀。如果要说有,也不过是和障眼法反一调: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作文秘诀》)

(5)色彩对照色彩对照包括明暗对比,冷暖搭配等,如《沁园春·长沙》。

(6)视角变化苏轼《题西林壁》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观察事物

的角度有远近、高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变化,层次也可以由远及近,由上到下。

如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考点4

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神奇,化抽象为具体,使意象更加生动。

(2)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

(3)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反问加强语气;启发思考。

(5)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考点5

解题三步法

答题步骤:

1.明手法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依据。

3.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基本思路为【叙——析——评】,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当然,当考生不肯定为哪种手法的时候,可以将第一步和第二步调换顺序,先解析句子含

义再总结手法。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蝶恋花·出塞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

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

答:

【答案】①以情相问,以景作答;②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词的抒情效果【叙】。

作者心情沉重,他自我叩问:如果有人问我对理想的情意有多深?那就去看看深山中的夕阳

与深秋中的细雨。此句以景作答【析】。③“深山”、“夕阳”、“秋雨”三个意象连用,悲凉

凄冷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评】。

【解析】解题第一步,判断划线句的表现手法。此题虽属于大角度设题,但是句不离篇,

我们不能将句子孤立看待。本词上片写凄凉之景,下片抒写自己的报国志向无法实现的幽怨

之情。片末以情想问,却以景作答,可以确定答题切入点为情景关系。这是以景结情的手法;

同时化抽象的情感为形象之景,使情与景、形与意融为一体。

第二步,结合划线句的内容,阐述什么样的景,融入了怎样的情。

第三步,阐释情与景交融这种手法使情感表达得更深切的妙处。

【例题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

【宋】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

凭栏手撚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①撚(niǎn):持取,捻弄。

“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中人物怎

样的感情变化?

答:

【答案】这两句词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叙】。(答“动作描写”也可)用“撚花”“放花”两个细致的动作描写【析】,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

变化【评】。

【解析】此题大角度设题。第一步,词的下片由写景而转为写人,通过“撚”“放”的

动作描写,把主人公爱花,惜花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故确定其所用手法为细节描写(动

作描写)。

第二步,“手捻花枝”到“放花无语”,主人公自然、看似无意的动作,却是出自于内

心一种敏锐深微的感动。

第三步,该细节描写表达出了撚花人内心的情感,当其“捻”起花枝时,是何等爱花的

深情,当其“放”下花枝时又是何等惜花的无奈。

【例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明①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②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写抒情有什么特点?

答:

【答案】运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叙】,描写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春雨绵绵,大地上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析】。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感叹【评】。

【解析】第一步,此题命题角度较大,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题干,初步将目标定在抒情手法和修辞手法上。“桃李笑”、“荒冢愁”,既有拟人又有对比。

第二步,结合首联内容解析,将对比鲜明的两种画面再现出来。

第三步,手法为内容服务,这里考虑对主题即作者思想情感的作用。

四、课堂运用

【基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春日秦国怀古

【晚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销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销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

答:

【答案】诗人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叙】。通过描述眼前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的凄凉情景【析】,表达了作者对唐王朝强盛不再、国势衰微的悲慨【评】。

【解析】第一步,该题设题的角度较小,可以将要考虑的手法范围缩小至情景关系。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的荒凉之景,后两句表达怀古伤今之情。可见诗人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第二步,再结合诗句及作者情感进行赏析。结合诗句,回答是什么景触动了作者怎样的情。

第三步,阐释手法对主旨的作用。

【巩固】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②,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答:

【答案】①对比【叙】:以“有声”与“无声”对比,近写声觉,远写视觉【析】,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评】。②对偶(动静结合)【叙】: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析】;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淡雅(或幽静、清新)【评】。

【解析】第一步,此题设题角度大。“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写景手法考虑,有声与无影形成对比;从画面描写考虑,既有听觉又有视觉,既有动又有静,故而可得出手法为对比、动静结合或对偶。

第二步,分别举例鉴赏两种手法的使用。

第三步,考虑技巧对画面意境的效果。

【拔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南宋】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

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请从画面描写的角度,对“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两句加以赏析。

答:

【答案】诗人运用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的手法【叙】,写出了天水相连辽阔深远,沙

鸥飞翔其间的美丽景象,有动有静【析】,使画面生动、意境悠远,与作者“悠然”的情感

自然相融【评】。

【解析】第一步,题目已经提示了答题的切入点——景物描写,尾联写景有动有静,故

确定其手法为动静结合。

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何为动,何为静。

第三步,动静结合能使景物更美,意境更丰富。结合诗句评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

课程小结

进行古诗词手法的鉴赏,要做到:

(1)细读题干,注意辨析不同的说法。

(2)鉴赏表达技巧,注意和具体的诗词形象、语言和诗词内容主旨等结合起来;

(3)注意表达技巧具有多样性,要根据题干要求,选取具体技巧作答;

(4)注意回答技巧时要具体、完善,特别是要结合诗词的具体诗句来分析。

课后作业

1、

琅琊溪①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

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答:

【答案】三、四句实写山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

的曲折【析】。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表达了作者面对美丽春

景的喜悦心情。

【解析】第一步,由题目可知,此题从小角度设题,切入点为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赏

析对象为三、四句。

第二步,结合诗句解析,流水、水中落花是作者所见实景,此为实;由此引发的作者关

于溪源远近的联想,是虚写。

第三步,分析该手法的表达效果,写出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美丽景色,表达

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2、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答: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

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

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清瘦”

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

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

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

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第二问,理解

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3、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

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课后评价

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之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初三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的方法》公开课教案_3

初三专题复习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第一课时 一、复习目标 1、从诗词的题材入手,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进行相关题型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二、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导入:自从古诗词鉴赏题进入了我们语文中考的范围,我们深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开始系统地学习一下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二)了解<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考点的要求: 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体悟作者情感。 2、从遣词炼字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 3、理解常用的表达技巧。 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我市命题方向:主要是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初步理解和概括。 (三)让同学们浏览一下内容情感类题的常见题型 (2010) 农家望晴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22.在《农家望晴》和《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2009) 湖上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21.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2分) (四)识记答题技巧 【答题技巧】 1、从诗词的题材入手去辨析。

2、分析标题、从标题的关键词中提取作者的情感信息。 3、注意分析诗词中的意象。 4、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性格和写作背景。 5、看表达技巧 (五)明确本节课的复习目标 1、从诗词的题材入手,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进行相关题型的训练,掌握答题技巧。 (老师板书:题材情感) (六)了解诗词的题材类型:1、田园诗 2、写景诗 3、送别诗 4、咏史诗 5、边塞诗 6、行旅诗 7、咏物诗 8、闺怨诗 (七)齐声读前四类题材诗歌的主要内容,老师引导同学们用记关键词的方法来识记: 田园诗:描写田园风光、生活及感受。 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 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 咏史诗:针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迹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老师板书:田园诗写景诗送别诗咏史诗) (八)出示四首课内学过的诗歌,分别是《归园田居》其三《钱塘湖春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山坡羊潼关怀古》,请同学们判定这四首诗分别属于哪类题材,并且说出判定的依据。 (九)给同学充足的朗读和思考的时间,然后指名同学逐一判定,说依据。在判定了诗歌的题材后,要追问同学们: 不同题材的诗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同学们思考作答后,老师明确: 《归园田居》其三田园诗 1、田园诗表达的情感: 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又如:《饮酒》其五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诗意点与主问题】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教学策略与手段】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课前准备】PPT 【教学流程】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一、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教师配乐范读诗歌: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诵读提示: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小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应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 3、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诗歌,其他学生点评。 4、全班学生齐读。 小结:在诵读中体验,在诗歌的韵律美和语言美中欣赏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最直接的诗歌鉴赏方法。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苏轼称赞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本诗即是“诗中有画”的代表作。既然说“诗中有画”,

古诗词鉴赏八大模式

古诗词鉴赏题八大模式 满分答题公式 在平时的考试中,古诗词鉴赏有以下几种模式,每种模式相应的答题规则都是不一样的。在此放出古诗词鉴赏八大模式的满分答题公式,希望可以对大家在语文考试中有所帮助!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 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步骤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步骤③“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②)。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步骤③: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

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

高二暑假语文 “古诗词表现手法赏析” 学生姓名授课日期 教师姓名授课时长 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也有人称之为表达技巧),可以从抒情方式、修辞方法、描写手法等三个方面入手。 该知识点是古诗词鉴赏中最常出现的考点,必然会有一道题目与之相关,考生务必引起重视,难度一般,需要一定的鉴赏水平,赋分在3-5分左右。 知识点一:抒情方式 一、叙事抒情:通过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抒发作者的内心感受。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暗示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家,表达抗金复国的决心。 二、直抒胸臆:表达诗人面对人、事、物所产生的富有哲理的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如元稹的

《菊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了喜爱菊花的原因,抒发了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讴歌和赞美之情。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失意和苦闷之情。 三、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尽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滚滚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前两句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出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唐朝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花自落”“鸟空啼”,强调了春山一路山花烂漫、鸟语婉转的佳境却“无人”来欣赏,以乐写哀,以闹写寂,写出了诗人对时代的感慨。 四、用典抒情: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 【《考试说明》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设想】 1、在理解诗歌字词句的基础上,进一步鉴赏诗歌中的形象,表达技巧,以及思想内容。 2、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师适当介绍一些鉴赏诗歌的常识,然后结合具体例子强化训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篇鉴赏古代诗歌考点阐释: 一、考点解析: 我们通常所说的古诗鉴赏,据《考试说明》规定,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鉴赏;二是评价。鉴赏又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鉴赏其形象(包括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2、鉴赏其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比喻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还包括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描绘形象、表达情感、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3、鉴赏其表达技巧(赏析表达技巧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修辞技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塑造人物形象时,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的诗歌)等。)。那么评价的又是什么呢?是诗歌的思想(感情)内容。(简析作品的政治意义、思想意义、人生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指出局限性)。从2002年高考起,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即由原来的判断选择变为语言表达。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既能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初步鉴赏”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高考所选择的诗歌材料应会比较浅显,学生能初步读懂。经过我们平时的训练,大多数同学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基本了解,但在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准确、规范地解答主观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试题难度不大,按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备考训练,应该是不难解答的,但事实却不然,在阅卷中我们发现,仍然有为数不少的同学作答失误。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案教学设计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鉴赏浅 易的古代诗词”的内容,的要求,有助于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对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无裨益。 那么,的考点,应该怎样地复习,有哪些对应的复习策略? <考试大纲>诗词鉴赏考点要求:1、作品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应该弄清楚“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要求的内涵:“”意味着难度不会太大;“鉴赏”意味着不同于的阅读,即:要在理解古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从诗词鉴赏的角度,对主题、形象、情感、语言等赏析;“浅易的”意味着所选篇目会短小、易懂,如五绝、七绝等。基于理解,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阶段可注意三。 一、课本内容,打实基础 要培养起的古诗词鉴赏能力,学好课内的古诗词。与的古诗词学习相比,要能多读成诵,无误地理解作品内容,还要能有意 识的用鉴赏的眼光去品赏作品,并把鉴赏的知识在课本中点划圈钩,以便日后复习。 学好课内的古诗词,是鉴赏能力的基础,是对有代表性的作品要把握。比方类似下面的古诗词,就很值得在学习时细细地品读,并记录、积累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和文化。 古诗分类: 古体诗(古风):古诗、楚辞体、乐府诗、歌行体。《长歌行》 诗绝句《江南春》《泊秦淮》 近体诗(格律诗)起承转合

(五言、七言)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黄鹤楼》 1、按音律分婉约派:代表李清照《醉花阴》 词:有单双调之分,都有词牌。 豪放派:代表苏轼《江城子》“苏辛” 曲:《天净沙秋思》(小令) 叙事诗《石壕吏》 2、按表达分抒情诗《春望》《月夜》《泊秦淮》《江城子》 哲理诗《长歌行》《论诗》 山水田园诗《过故人庄》《滁洲西涧》 战争边塞诗《使至塞上》《凉州词》 怀古咏史诗《赤壁》 3、按题材内容分写景抒情诗《浣溪沙山下兰牙短浸溪》 咏物言志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即事感怀诗《泊秦淮》 赠友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送友人》 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①山水田园诗: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 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②战争边塞诗: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③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往往以历史典故为题材,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的感慨。 ④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⑤咏物言志诗:以某一物为描写,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手法。 ⑥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⑦赠友送别诗:直接抒写离别之情,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重在写离愁别恨,重在劝勉、鼓励、安慰,兼而有之。 例如:七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公开课教案_5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我也可以这样做(做练习:我学、我练、我提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学生背诵诗词 二、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古诗源远流长,浩如烟海,许多优秀的古诗词曲过目成诵,脍炙人口,美不胜收。这是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我们的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而更为重要的是,它是语文中考的考点和难点之一。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进行“古诗词鉴赏”的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三、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 / 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五、古诗词鉴赏知多少? 由学生简要地讲讲自己平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六、鉴赏知识的“盘点”与“内存”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常用词汇: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常用词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 3、送别诗常用词汇: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常用词汇: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常用词汇: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常用词汇: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常用词汇: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8、哲理诗常用词汇: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歌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常用词汇: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

初中古诗词分类及赏析复习课教案

初中古诗词分类及赏析复习课教案 复习目的 了解设题特点。 掌握古诗鉴赏基本术语,熟悉各类题型,提高解题能力。 复习重点 古诗鉴赏须知的术语。 各类题型示例及训练。 复习方法 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复习过程 一、导入 诗词曲的赏析,今年已成为中考题型之一。它是我们初步欣赏文学作品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类试题的做法,希望能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那么中考诗词赏析的基本考点有哪些呢? 二、分析考点 【例1】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查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 【例2】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问)结合对具体诗句的理解,说说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色? (考查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例3】(05年广州课改区)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考查对诗歌语言的品析) 考点归纳 1、诗词曲的思想内容、情感倾向; 2、诗词曲所运用的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3、诗词曲的名句赏析、语言品味。 三、答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4】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 2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如: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完整版)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

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只需一字,尽得风流) 教学目标: 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 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 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 精选习题,归纳总结,掌握运用。 课前作业: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问: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顾文炜《苦吟》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大家说得都没错。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PPT】何为炼字 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可以使“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 二、寻 了解了炼字的概念之后,现在我们来看一些诗句,请大家找出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字。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祁)动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形容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数量词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诗歌语言,揣摩诗歌中的词语,体会诗歌炼字炼词的妙处,领会它在诗歌中的作用。 2.感知诗歌内容,理解诗中人、事、物、景的特点,扩写细化诗歌所描述的画面,阐明诗歌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即体会诗歌主旨,明白作者情感、态度等。 教学难点:诗词的写作技法鉴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名篇佳作卷帙浩繁,在中华文明中蔚为壮观。今天,让我们一起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再次接受美的洗礼。 说到古诗词,同学们都耳熟能详,特别是课文中的诗词,多数同学能背会写,甚至有人在作文中还会引用,一些千古名句更是信手拈来。比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二、赏析指导 (一)品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了却”“可怜”分别是什么意思?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问: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 “潮平”,;

“风正”,。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二)说画面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问:这首诗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又叫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1、用典 (1)用事:借古抒怀,借历史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场态度等。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加深诗词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

盛今衰的感慨。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啼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连用了蜀帝化鸟,庄周化蝶,鲛人珠泪,蓝田烟玉四个典故,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理想追求如同幻影,人生旅途遗恨重重,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四个典故,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形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 ----------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答题模式与规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悟作者情思,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 1、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 1、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少年时童真,善良,简朴. 中年封建,穷,悲观,保守是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 别里科夫是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是沙俄时期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盲目地维护着腐朽沙俄政府制定的种种落后体制、规定,却不知自身已被套上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物之形象三种类型。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偏重抒情的诗歌)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修订稿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 习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教案 中安街道一中肖植竹 复习目标: 1、明确中考考点 2、熟悉常考题型 3、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初步鉴赏浅易的古诗词,鉴赏诗词的语言、形象和表达技巧。 2、评价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情感。 教学难点: 1、句子画面描写,鉴赏用词之妙。 2、品析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优秀的诗人和精美的诗作数不胜数。作为一个在诗歌之国的中学生,我们不仅要背诵积累大量的好的古诗词,而且要学会欣赏古诗词,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为古代文化的传承尽力。这不,近些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都涉及到古诗词的赏析,今天,我们就针对古诗词的赏析作一次梳理和复习。(板书:古诗词赏析) 二、出示中考古典诗歌鉴赏题目特点 1.重在语言品味、内容理解、情感把握; 2.题型以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3.以《考标》中的34首古诗为主,涉及各种主题。 三、师生探讨 (一)写什么。 1.把握意象。2.体会意境。 例: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发挥你的想象,并用自己的语言将“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画面描绘出来。(提示:借助知识经验,找出意象;理解诗歌大意;分析意境。) 注意步骤: 1、找出描写到的主要景物。 2、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 3、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描述出来。 4、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 (二)怎样写 1、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鉴赏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切入点。 3、掌握鉴赏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组织答案。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教学难点: 解题的思路与准确的表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归纳法 教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顾教材内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明确诗歌的人物形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诗人形象) 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让同学们初步感知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分类 二、鉴赏分析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通过学生分析诗歌,教师补充说明,让学生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即一、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二、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三、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同时明确答题三步骤: (1)步骤一: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人物形象特点(身份、性格),即一句话“盖帽” (2)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特征(如有表现手法,

也可概括) (3)步骤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含的作者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通过明确诗歌中人物形象三种做题方法以及答题三步骤,进而突出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这一教学重点。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试分析人物形象 闺意献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①张水部,张籍。朱庆馀曾得到张籍的赏识,而张籍又乐于推荐提拔后辈。因而朱庆馀在临应考前作这首诗献给他,借以征求意见。 ②舅姑,公婆 诗歌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请简要分析。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参) 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注】然: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三、高考实战演练 找到近几年的各省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体型,加强做题,进而突破训练学生解题思路与准确表述的教学难点。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古诗词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古诗词,充分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朗诵古诗词的水平。 2.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三、教学难点 古诗词的积累 四、教学方法 思考活动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 ppt课件,古诗音乐材料

七、教学过程 1.在活动中,充分感受古诗的美,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同学们!刚才你们欣赏了几段优美的音乐,你发现这些歌曲有什么共同点?(歌词都是古诗)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而中华古诗文又是我国古代珍贵的文化瑰宝。老师相信,多年的学校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 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倘佯在中华古诗文的长河中,来个古诗词知识大比拼,你们说怎么样?老师知道为了今天的竞赛同学们在课下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希望大家团结协作、积极动脑、踊跃发言,因为你们才是这课堂的主人。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自己小队争得荣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用掌声鼓励我们自 己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老师准备了6幅画,每幅画都对应着一首很有名的古诗。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来,并朗诵出来,有没有兴趣试一试?请看大屏幕! 2.主实践,互动感知 第一关。古诗万花筒 A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