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

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

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
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

普惠金融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论述,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传统金融存在金融排斥现象,使得特殊人群、弱势群体被排斥在金融之外,而普惠金融是消除“金融排斥”,实现“金融深化”的有效路径,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公平性,特别是针对贫困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也能公平地获得金融服务,这和传统金融的“金融排斥”现象截然相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福建9地市为例,选取福建省9个市州2012年—2017年样本数据,运用普惠金融指数模型测算出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从普惠金融整体层面、各维度和分市州三个方向分析、探索福建省的普惠金融中介效应,最后提出改善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福建省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从2010年以来的居民人均收入变动情况(见图1)可以看出,福建省居民整体收入的快速增长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几个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其中,2010年福建省居民收入最高的城市是厦门市(29253.14元),最低的是宁德市(16815元)。到2017年,居民收入最高的城市是厦门市(46630元),比最低的南平市(22980元)高出23650元,2017年居民人均收入的极差是2010年的1.90倍,可见福建9地市之

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基于普惠金融指数模型,根据福建省9个地市(包含厦门)2012年至2017年的72个样本数据,测算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福建省普惠金融水平处于较好水平,地区间差距较大且呈加剧趋势,但发展趋势良好。从普惠金融各维度看,金融服务渗透性和使用性维度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效果,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完善福建省普惠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指数模型 IFI 指数 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1X-2019(2)-0016-04

■ 祁先文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1)

图1 福建省2010年以来的居民人均收入变动情况

普惠金融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

因此,未来福建省发展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是,应提高发

达城市的辐射功能,扩大辐射面积,带动普惠金融的快速发

展,从“普”字出发,使所有人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保

证能有效参与到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去,进而完成全社会共同

富裕、均衡发展,以“惠”字为目标,强调金融对普通人特

别是贫困弱势群体的支持,发挥金融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的作用。

二、福建省普惠金融水平的测度

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可以从量化的角度更精确地对普惠金融发展进行评价。近年来,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对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普惠金融全球合作伙伴(GPFI)2012年发布了《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并随后进行了扩充,该指标体系纳入了供给方数据和需求方数据,包括金融服务的使用情况、可得性和质量三个维度,共形成了19类、35项指标。世界银行(World Bank)从2011年开始每三年一次从需求端开展普惠金融调查(Global Findex),涉及17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884个指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从2009年开始每年一次从供给端做金融服务可得性调查(Financial Access Survey),目前已覆盖2004年—2016年涉及189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11个指标。经合组织(OECD)分别于2010年和2015年从需求端衡量金融素养水平,评估成年人的金融知识、金融行为和金融态度,是G20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中“金融知识”指标的数据来源。普惠金融联盟(AFI)的工作组从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使用情况的5项指标,构建了普惠金融核心指标(Core Set of Financial Inclusion Indicators)。

(一)普惠金融指标的选取

本文从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出发,选取金融服务渗透性、金融服务使用性和金融服务深化度三个维度,选择8个指标来建立普惠金融指数测度体系(见表1)。

(二)普惠金融指数的构建

本文在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即IFI指数)时,由于选取的指标属性差距较大,如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测算结果偏差较大,故参考了2010年由Mandira Sarma提出的变异系数法赋权进行改进,测算步骤如下:

1.划分维度,选取的测度指标主要有普惠金融的广度和深度,共3个维度、8个指标(见表1)。

2.利用Sarma提出的变异系数法对以上各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因为各指标的量纲不同,要经过相关的标准化处理后才能进行统一的计算。本文避免了以往文献中等权重赋权的弊端,通过变异系数法对将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后进行处理,确保了各指标在IFI指数中的差异。

3.利用Sarma提出的变异系数法赋权重的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将各指标的平均值(i=1,2,3,..,n)计算出,本文共选取了的8个指标,所以n=8;

将各指标的标准差计算出;

其次,求出变异系数;

再次,将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最后,将求出的各指标权重进行标准化处理,算法式:

,其中为第i

个准度的实际值,为

最大值,

为最小值。的取值范围为

[0,1],则的取值范围为

[0,],的值越大,表示普惠金融越发达。

4.通过标准化的欧式距离公式计算 IFI 指数:

在本文中,普惠金融指数(IFI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1],当IFI的取值为0和1时,分别表示金融完全排斥和完全普惠金融,并且IFI的取值越接近1时说明普惠金融的水平越高,

表1 普惠金融指数测度指标体系

维度指标计算公式单位

金融服务渗透性

银行金融机构的

地理密度

金融机构数量/地区面积个/千平方公里

银行金融机构的

人口密度

金融机构数量/地区人口数个/十万人

金融服务使用性

贷款余额水平贷款余额/地区生产总值无

人均贷款余额贷款余额/地区人口数万元/人

存款余额水平存款余额/地区生产总值无

人均存款余额存款余额/地区人口数万元/人

金融服务深化度

保费收入水平保费收入/地区生产总值无

人均保费保费收入/度地区人口数万元/人

普惠金融

相反,IFI的取值越趋于0时说明普惠金融水平越低。

(三)数据来源

本文中福建省各州市的人口数据、面积数据、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存贷款余额数据均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年鉴》(2013—2017年),指标体系中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来自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统计,福建省各州市保费收入数据来自万得数据库(Wind)统计。

(四)结果分析

1.普惠金融测度指标的统计性描述。本文搜集了福建省现辖福州、泉州、三明、南平、龙岩、漳州、宁德、莆田以及副省级城市厦门市2012年-2017年共6年的数据作为计

算样本,运用Sarma提出的变异系数法计算IFI指数,并对选取的8个指标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2.普惠金融指数测度结果分析。由表3可知,总体看来,福建省普惠金融指数排序依次是厦门、福州、泉州、莆田、漳州、三明、宁德、龙岩、南平。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福建省普惠金融指数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内陆州市。根据福建省近6年的情况来看,厦门市的普惠金融指数值最高,其均值大于0.5,按照国际标准,厦门市的普惠金融处于高水平阶段,排名第一,福州市和泉州市排名第二、第三位,且均值大于0.2,按照国际标准普惠金融处于中等水平阶段,其余6个州市普惠金融指数小于0.2,普惠金融处于低等阶段。

根据福建省各地市2012年—2017年普惠金融指数增长

幅度(见图2),各州市均处于波动上升式状态,其中宁德增长幅度最大,达到了19.71%,漳州、南平的增长也均超过了15%,这同时说明普惠金融在这些地区正在蓬勃发展。各地市的普惠金融指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如厦门、福州增长较快,而龙岩、南平等增长较慢。

三、发展普惠金融的建议

(一)宏观层面需健全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目前,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并出台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但关于普惠金融相关的法律规范却迟迟没有出台,普惠金融的主体及权限也未明确。为了加快推进普惠金融,福建省应健全普惠金融的相关政策支持体系,培育典型综合实验区,集中出台鼓励政策,如发展以政府出资为主的融资担保机构或基金、完善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协调、均衡布

表2 福建省普惠金融测度指标的描述性统计

指标最大值

()

最小值

()

平均值

()

标准差

()

变异系数

()

权重

()

银行金融机构

的地理密度

0.413680.018450.092060.10696 1.161820.23864银行金融机构

的人口密度

2.33894 1.01421 1.516280.353680.233250.04791贷款余额水平 2.013710.60243 1.018050.429600.421980.08667人均贷款余额218531.022513

3.8868067.5551310.320.753810.15483存款余额水平 2.345220.74862 1.138120.467860.411080.84436人均存款余额246441.6926600.3076265.8456667.050.743020.15262保费收入水平0.046750.005580.025740.009250.359390.07382人均保费4995.727.372061537.811205.920.784180.16107

表3 福建省各市州普惠金融指标(IFI)测度结果及排名

年份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均值涨幅IFI排名厦门0.5841 0.6631 0.7292 0.8350 0.8934 0.9414 0.7744 10.08%1

福州0.3671 0.4044 0.3775 0.4935 0.5414 0.5580 0.4570 9.40%2

泉州0.2196 0.2506 0.2942 0.2986 0.3139 0.3124 0.2815 7.53%3

莆田0.1253 0.1470 0.1484 0.1765 0.1874 0.1960 0.1634 9.60%4

漳州0.0732 0.0919 0.0906 0.1248 0.1335 0.1424 0.1094 15.09%5

三明0.0804 0.1018 0.1117 0.1213 0.1333 0.1297 0.1131 10.43%6

宁德0.0674 0.0797 0.0888 0.0574 0.1140 0.1204 0.0880 19.71%7

龙岩0.0625 0.0786 0.0881 0.0982 0.1119 0.1132 0.0921 12.90%8

南平0.0341 0.0433 0.0524 0.0566 0.0635 0.0708 0.0534 15.92%9

均值0.1793 0.2067 0.2201 0.2513 0.2769 0.2872

图2 福建省各市州2012年—2017年普惠金融指标(IFI)增长幅度

普惠金

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从而满足各类主体对金融的需求,更加有效地发挥普惠金融对弱势群体服务的优势和作用。

(二)中观层面需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和服务

福建省近年来金融业整体水平发展较快,金融规模不断扩大,绿色金融和数字金融体系深入发展,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比较优势,但也存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均的普遍现象。因此,首先应加快完善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信社改制和加强行业管理,增加金融机构在乡镇一级的机构数量(包括自然村),可以通过增设新的网点、ATM 机和助农取款点等方式加快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其次,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特点明确发展定位,积极落实国家和政府各项政策,结合自身特点,推动金融机构设立普惠、扶贫、三农金融事业部,发挥在制定惠农服务战略和创新宜农金融产品中的牵头带动作用,提供如存取款、小额信贷等基本的金融服务,特别是满足贫弱群体碎片化的金融需求。加快构建政策型融资担保体系,发挥保险机构的比较优势,通过在乡镇一级增设公司网点,增加对农产品的保险种类和覆盖率,特别是开发适合特殊群体的小额人身保险,从而有效提高抵抗重大疾病的能力,减轻农民负担。

(三)微观层面需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福建省多数农村经济欠发达,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金融服务资源向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地区,大型、国有企业和高净值客户集中的趋势明显,对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小微企业、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不够,多数农村金融产品还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和一般汇兑业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在农村地区的覆盖率不高,票据、担保、证券和国债等金融工具稀缺。发展普惠金融需要因地制宜提高金融服务对各类群体的覆盖率,探索具有福建特色的“山地、沿海普惠金融模式”,建设农村产权要素市场,规范农村产权交易行为,为集中交易流转提供更完善的服务网络和抵押配套措施。开展支农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推进农村“两权”

抵押贷款,创新林权抵押贷款、林权按揭贷款,解决好森林培育经营“短融长投”的问题。实现乡镇银行物理网点和行政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标准化升级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全国样板”。引入民间资本,建立小额贷款公司促进微型金融发展,引入村级担保模式有效解决单户林农抵押难的现状。加快县域金融信息化建设,实现部分市(县)金融IC 卡“闪付”全覆盖和“开放式”电子现金应用。健全全省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搭建以“数据库+网络”为核心的“福建省中小企业和农户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强金融启蒙教育,将惠民政策、金融基础知识、理财知识、风险意识、消费者维权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新媒体渠道宣传,提高广大群众获得和使用金融产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庞智强、仇菲菲:《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的灰关联分析》[J],统计应用,2007.8。

[2]王恩明:《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8。

[3]王云:《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金融教育研究,2013.4。

[4]祝伟萍:《我国中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东方文化周刊,2014.18。

[5]张晓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6.17。

作者简介:祁先文(1983-),男,汉族,青海西宁人,大学本科,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李亚奇校 对:LYQ

金融论文:论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论普惠金融发展的困境与对策 发展普惠金融既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举措,也是脱贫攻坚阶段充分发挥金融核心作用,变“输血”为“造血”的重要抓手。金融机构在辖区内增设分支机构与营业网点,鼓励和支持发展各类新型金融组织,以传统金融业为主体、多类新型金融组织为补充,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的现代金融体系实现了正规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乡镇广覆盖。各类地方金融机构作为银行融资渠道的有益补充,不仅给金融领域注入了新的力量,也对满足民生金融服务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覆盖面有待扩大 1.农村金融基础设施比较薄弱。从金融机构布局看,多数网点规划布局于经济相对繁荣发达的城市中心区和县城驻地,农村银行、社区银行相对欠缺。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金融机构数量较多,而经济比较落后的乡镇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则较少。 2.金融机构服务弱势群体的内生动力不足。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竞争还不充分,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等少数金融机构仍处于市场垄断地位,农民贷款的议价能力较弱,

利率普遍较高。 3.小额金融供给不够。据调查,农民需要借款的农民占比达到33.6%,但获得借款的农户占有借款需求的农户比重仅为16.6%。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各金融机构处于资产安全考虑,普遍优先保证中型以上企业需求,小微企业“挤出”趋势明显。 (二)普惠金融发展缺乏紧密的合作与沟通机制 金融部门在发展普惠金融的同时,人社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推出了针对弱势群体的帮扶政策性贷款,但由于部门之间还没有建立紧密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又加之普惠金融涉及的主体和客体较多,这就导致在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时容易出现政策冲突、措施重叠等问题。没有建立把农村丰富的资金转化为信贷投入的有效机制,在农业生产中农民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明显不足,农业保险深度和广度有待提升;因重大自然灾害形成的巨额信贷损失缺乏风险分散渠道和补偿制度安排,银行、证券、保险各类金融机构不能全面、合理地规划利用金融资源,以实现普惠金融效用的最大化。

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_焦瑾璞

我国普惠金融现状及未来发展 焦瑾璞1 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也称作“金融包容”或“包容性金融”,最早由联合国在2005年提出。上世纪90 年代以来,普惠金融问题逐渐受到国际普遍关注。国际上先后成立了普惠金融联盟(AFI)、二十国集团普惠金融专家组(FIEG)、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GPFI)等机构,着力于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从国际上普惠金融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看,最初重点关注的是银行信贷可获得性,有时将保险业纳入范畴,但较少涉及证券业。但是,近年国际组织开始着眼于“宽内涵”、“多维度”的普惠金融,广泛涵盖支付、存款、贷款、保险、养老金和证券市场领域,包括建立普惠金融指标评估体系,实现金融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手机银行、银行代理,发展小额存款、小额贷款、小额保险,降低国际汇款成本,完善征信和支付体系,加强金融诚信体系建设,推进数字化金融创新,探索发展气候指数、风险创投和创业板市场,以及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和金融消费者教育等,视角越来越广泛。 我国引入普惠金融概念虽相对较晚,但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积极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注重发展民生金融,不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2013 年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发展普惠金融”。 近年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积极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取得了突出的工作成效。据世界银行调查,我国普惠金融状况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部分领域甚至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账户普及率高于中高收于国家平均6.7个百分点,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全国共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56亿个,其中,农村地区人均账户数1.65 1焦瑾璞,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学术委员、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局长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篇一:2015年普惠金融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 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 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588A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a917355273.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

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588A97←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优惠价:¥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http:///R_JinRongTouZi/97/PuHuiJinRongHangYeXianZhu angYuF 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2015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普惠金融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普惠金融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17355273.html, 关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 作者:潘功胜 来源:《大众理财顾问》2015年第12期 当前,普惠金融不仅是一个研究热点,也是一项重要的政策取向。“发展普惠金融”不仅仅是金融问题、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对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服务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步,但仍是中国金融的薄弱环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 1 普惠金融的本质 普惠金融的概念是在2003年12月由联合国提出的,随后,在2005年联合国倡议的“国际小额信贷年”活动中,“普惠金融”的概念获得广泛使用。在此后至今的近10年间,普惠金融日益发展成全球范围内的一项重要金融实践。普惠金融旨在建立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强调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完善市场机制,为弱势群体提供平等享受基本金融服务的机会与权利,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因此,普惠金融的本质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题中之意:一是所有家庭和企业都能以合理成本获得金融服务;二是金融服务具有竞争性,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三是金融机构稳健运行,要求内控严密及接受市场监督和审慎监管;四是金融业可持续发展,确保能够长期提供金融服务。 2 发展普惠金融需厘清的几个误区 普惠金融目前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发展普惠金融涉及面广,情况复杂,针对如何发展普惠金融,金融业界和理论界尚存争议,有一些认识论上的问题亟须厘清。 2.1过度强调普惠金融的社会性 容易把普惠金融等同于政策性金融甚至第二财政,过度强调社会性,忽视市场原则和可持续性。普惠金融固然主要针对弱势群体,少不了各种政府性资金和社会捐赠支持,但这并不等于忽略财务可持续性。从国际实践看,20世纪70年代普惠金融发展的早期,世界银行等组织在亚非拉国家大量“微贷项目”,都有过资金使用低效浪费、腐败丛生的惨痛教训。比如,印度以捐赠和政府支持为主的开发性银行,由于过度强调政策性,一度沦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优惠利率贷款被村庄权势人物挪用,真正需要支持的贫困人群得不到贷款。早期的孟加拉乡村银行也经历过“慈善”金融的失败。大量案例使国际社会形成共识,微型金融、普惠金融不能单纯依靠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同样应以发挥市场作用为主,走保本微利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2相对忽视普惠金融的风险 容易把普惠金融等同于过高的融资满意度,对风险相对忽视。普惠金融也是金融,而且主要是针对风险承担能力较差的弱势群体,交易成本也比较高,风险实际更大。如果不顾条件,

普惠金融体系与和谐金融建设的思考

普惠金融体系与和谐金融建设的思考 在统筹、协调的基础上,做到公平一致、对每一方的利益都要做到兼顾,其中包括金融供给方的利益,这就是和谐金融的核心原则。而普惠金融体系是和谐金融的一种,与和谐金融原则更是密不可分。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我国金融领悟的学习进步很有帮助,与此同时更是对我国科学发展观的一种落实,所以,对普惠金融体系与和谐金融的建设也成了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标签:普惠金融和谐金融建设 一、普惠金融体系建设中需重视的几个问题 近些年,普惠金融体系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日渐升高,并得到了相关实践。普惠金融的早型例子可以追溯到1993年:我国于1993年开始试办的小额信贷也是普惠金融的典型案例。我国的相关试办地点早已显现出小额信贷在我国的市场不仅广阔,而且其生命力极强。但是,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普惠金融体系的相关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1.金融服务的定位异化 金融改革逐渐向商业化靠近,我国的金融服务也逐渐走向了定位异化。资金的特性导致资金的流向呈现了由农村流向小型城市,再由小型城市流向大型城市的现象。金融服务的对象也以大项目,大客户为主。相对的,中小企业、农民等占我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群体则无法得到相关服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确实情况严重,甚至有的贫困地区出现金融服务“真空”的现象。金融机构“嫌贫爱富”的特点,导致了我国经济发育的不平衡,同时扩大了各地区发展的两级化,造成马太效应。虽然我国近些年对这种情况进行了政策补给,中央银行对弱势企业,贫困地区,相关人群进行了一定的扶持等等,但是由于贫困群体贷款的风险大,管理成本较高等一系列原因制衡了金融的均衡配置。 2.小额信贷机构服务客户单一 现阶段,我国的小额信贷都针对农村的贫困人口为主。但是现在我国贫困人口的分布已经不仅是在农村,在我国基尼系数增大的背景下,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城市也出现了贫困人口,他们也需要小额信贷服务。与此同时,我国很多微小企业面临着融资方面的一些较大问题,并且,微小企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就业率的增加都是有益处的。这类型企业所需资金金额小,流动系数高,对贷款期限以及贷款利率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几乎与小额信贷的契合度达到了百分之百。但是,他们却不在小额信贷的服务范围内。小额信贷客户的单一性对机构的分散风险性能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小额信贷机构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 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报告篇一: 2015 年普惠金融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 1588A9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 https://www.doczj.com/doc/a917355273.html, 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 1 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一、基本信息报告名称: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 1588A97←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 ¥ 648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网上阅读:

http:///R_JinRongTouZi/97/PuHuiJinRongHangYeXianZhu angYuF aZhanQianJing.html 温馨提示: 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通过加大政策引导扶持、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健全金融基础设施,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的、有效的金融服务,并确定农民、小微企业、城镇低收入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其他特殊群体为普惠金融服务对象。 《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普惠金融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普惠金融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2 《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普惠金融行业企业准确把握普惠金融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 2015 年中国普惠金融行业现状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普惠金融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普惠金融行业发展趋势,洞悉普惠金融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第一章普惠金融行业发展概述分析 1.1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专题报告

推动普惠金融牧区实践,践行草根银行社会责任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普惠金融实践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以下简称“银行”)于2009年4月开业,下辖4家支行,160名员工,是全国首家进驻少数民族自治县域的村镇银行,呼伦贝尔第一家村镇银行。银行位于大兴安岭西麓高纬度(北纬49.14度)的巴尔虎草原,地处祖国北疆高寒地区(冬季气温最低达到零下40-50℃),服务范围覆盖鄂温克旗和陈巴尔虎旗两旗4万平方公里、5万余群众。截至2013年末,银行资产7亿元,累计发放贷款9亿元,平均单户贷款8.64万元,涉牧比例94%。 几年来银行先后荣获鄂温克旗、呼伦贝尔市、自治区及全国二十余项奖励及荣誉,且为2012年度监管评级二级单位。2013年,先后荣获自治区、市两级“五一劳动奖状”;第三届中国农村金融“十大品牌创新产品”称号;内蒙古银行业协会全区金融机构“最佳社会绩效特殊贡献网点奖”;中国银行业协会“微型创业奖之2013年度微型金融机构奖”(该奖全国唯一);呼伦贝尔市银行业“文明规范示范服务单位”奖、“2013年中国服务县域经济十佳村镇银行”以及金融时报“年度最佳村镇银行”等称号。

普惠金融模式 成立五年来,银行立足“草根”定位,秉承“办牧民信赖的好银行”的使命,倡导普惠金融理念,推动普惠金融实践,支持牧区建设,帮助牧民致富。为更好地践行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银行结合牧区特点,创新性地提出“第一牧贷”、“马背银行”、“塔拉金融”的三大品牌战略的概念,并向国家商标注册主管机构提交品牌注册登记申请。“第一牧贷”以适应牧民生产生活规律为特色,组建专业牧贷团队,研发专业牧贷产品,打造国内第一支专业的牧贷队伍;“塔拉金融”(塔拉译为草原),象征草根银行、草根金融,以“塔拉微贷”微小企业贷款产品为切入点,陆续建立塔拉微金融理论研究学社、成立塔拉大讲堂;同时,银行还打出了创建全国第一家“马背银行”的口号,成立了全国银行业机构中首个员工马队,更加贴近基层牧民。 银行遵循“关注两个维度,开展两种创新,坚持一个保护”的普惠金融模式,注重服务群体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通过产品和服务两种创新模式(两个创新),坚持开展牧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探索符合牧民需求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打造牧区普惠金融文化,为牧民及牧区微型创业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提升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 1、两个维度:客户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银行始终围绕目标客户群体(牧民及牧区微型创业者),推进牧区客户覆盖的广度和深度。银行将机构设立于偏远的少数民族集聚的旗、镇地区,

普惠金融风险防控思考认识

普惠金融风险防控思考认识 目前,各大中型商业银行都已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普惠金融发展速度加快、服务群体增大、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增加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大大缓解了小微企业、“三农”、创业创新、脱贫攻坚等领域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广大社会公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在具体实践操作中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特别是风险防控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一是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不完善。普惠金融服务的群体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低、融资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一旦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或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很容易陷入生存困境。目前,我国虽然有政府增信、贷款担保等措施,但总体来看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尚不完善,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业务需面对较大的风险。 二是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风险大。当前,普惠金融需求主体普遍存在缺乏传统金融服务的信用记录、缺乏抵押品或合格的保证人、交易金额偏小,难以甄别还款来源等问题,银行很难对其信用状况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和评价,导致商业银行向其提供金融服务的不确定性及风险增大,进而产生基础金融服务不充分及“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

三是客户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难以准确评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欠规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难以确定,银行很难通过财务报表和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和风险状态做出准确的评估,而其他渠道又无法获得相关的信息或获取信息的难度太大。即使能获得相对准确的客户信息,难以使用大中型企业的标准和方法对普惠金融客户进行评估,对银行风险评估等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四是客户管理难度大,成本高。普惠金融服务的客户群体广泛、数量众多、地域分散,流动性强,而商业银行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工作人员相对较少,难以对所有的客户开展细致有效的尽职调查,后续的维护和管理的难度更大,需要投入很多的业务资源,时间长、成本高。五是普惠金融生态脆弱。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金融法治环境亟待改善、金融知识普及程度不够等问题也影响着商业银行普惠金融业务的健康发展。 普惠金融的发展从根本上离不开风险控制,从长远来看只有有效的风险控制才能规范和促进普惠金融健康发展,既让金融服务惠及广泛的社会大众,又能将成本和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形成良性循环。具体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提升金融科技水平是风险防控的关键。普惠金融客户结构复杂,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仅凭借普通的风险控制措施是难以奏效的,必须依靠科技手段来进行管理。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使得金融服务的边际成本大大降低,这使得为

【银行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xxxx—2020年)

【银行规划】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xxxx—2020年)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 (xxxx—2020年)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普惠金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普惠金融。xxxx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为推进普惠金融发展,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增强所有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特制订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出服务主体多元、服务覆盖面较广、移动互联网支付使用率较高的特点,人均持有银行账户数量、银行网点密度等基础金融服务水平已达到国际中上游水平,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普惠金融服务不均衡,普惠金融体系不健全,YYY体系不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商业可持续性有待提升。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借鉴国际经验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与改进重点领域金融服务相结合,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使最广大人民群众公平分享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基本原则。 健全机制、持续发展。建立有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薄弱环节金融服务的政策支持,提高精准性与有效性,调节市场失灵,确保普惠金融业务持续发展和服务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机会平等、惠及民生。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让所有阶层和群体能够以平等的机会、合理的价格享受到符合自身需求特点的金融服务。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均衡布局、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防范风险、推进创新。加强风险监管,保障金融安全,维护金融稳定。坚持监管和创新并行,加快建立适应普惠金融发展要求的法制规范和监管体系,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在有效防范风险基础上,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适度降低服务成本。对难点问题要坚持先试点,试点成熟后再推广。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和区域平衡出发,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优先解决欠发达地区、

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2018年第3期 征 信 N。.3 2018总第 230 期 CRED IT REFERENCE Serial N O.230 【特别关注】 黒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周海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黑龙江哈尔滨150036 $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在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大力推动金融知识宣传与 普及、加强普惠金融品牌建设等方面积极作为,推动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全面提升银行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针对面临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议当地银行系统及相关金融机构更好地发挥金融政策的正向导向作用,促进金融服务的大众化,引导金融业实施更具针对性的举措,努力推进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和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发展,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服务-国际经验-金融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 -747X(2018)03 -0015 -05 当前,普惠金融作为国家金融发展战略的重要 组成部分,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全面推进阶段。随着 国际化金融的不断加快,普惠金融成为我国金融发 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他国家也越来越受到 重视。针对普惠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几年的规划要 求,国务院结合国际环境及国内情况于2016年印发 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从国 家层面确立普惠金融的实施战略,提出到2020年我 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的总体目 标。2016年以来,按照黑龙江省委和省政府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针对普惠金融的 服务理念与相关金融机构展开了一系列的探讨和交 流,制定了有助于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措施,在全省 范围内,普惠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正在稳步推进,整 体呈现出良好的局面。 一、黑龙江省普惠金融发展情况 (一)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推进金融产品创 新,促进融资模式转变,引导信贷资金投入方向,向精准扶贫及小微企业倾斜 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联合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制定了《黑龙江省金融扶贫信息 对接共享工作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针对精准扶 贫,积极开展相关评估工作。有效利用扶贫再贷款 政策工具,促进黑龙江省28个贫困县关于扶贫再贷 款的发放及使用,齐心协力支持贫困县摆脱贫困境 遇,拉动当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帮扶贫困户早日 脱贫。截至2017年6月,涉农再贷款数额高达140. 3亿元左右,涉及扶贫再贷款大约为41.5亿元,就黑龙江全省来说,涉及扶贫贷款同比增长大约为 32.1%,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联合相关管 理部门、金融机构共同对民营企业进行走访,走访民 营企业共计130多户,有效帮扶小微企业破解融资 难题,大力支持小微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对小微 企业的贷款情况进行统计,截至2017年6月,黑龙 江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大约为2671.3亿元,同比 增长大约为13.2%,与全部贷款增速相比,高出3.9 个百分点。 (二)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对相关产业和 服务对象的金融扶持力度 黑龙江逐步拓展助农取款服务点使用功能,全 省助农取款服务点迅速增多,目前达到1. 53万多 收稿日期=2017-12-22 作者简介:周海(1967—),男,山东蓬莱人,高级经济师,硕士,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副行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理论与金融监管。 ?15?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XX县位于XX省西南部,XX市中部,其县域特征主要表现为:一是县域偏小。该县面积984平方公里,占我省25个欠发达县总面积4.49万平方公里的2.2%,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小县,呈现土地偏少、发展空间有限的县域特性;二是人口偏少。该县总人口11.2万人,仅占我省25个欠发达县人口总数1017万人的1.1%,县域人口相对偏少,且以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主。三是村庄偏散。全县人口分布在168个行政村、842个自然村,自然村村均人口仅有90多人,100人以下自然村占50%左右,最小的自然村只有1户。四是总量偏小。除木制玩具外,特色产业不明显且制造产业税收贡献度不高。因此,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XX县因地制宜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 概括来说:以山区为主的弱势地区,以农民和留守人员为主的弱势群体,以农业为主的弱势产业在XX普遍存在。如何防止弱势地区、弱势群体、弱势产业(以下简称三个弱势)金融服务进一步边缘化、贫弱化,最大限度实现金融服务普惠式发展,已成为XX金融业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人行XX县支行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推进三权抵押贷款,涉农信贷不断扩大 一是深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以生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为载体,深入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年初以来,新增生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担保组织3家,累计发放生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104笔,1410万元。截至11月末,全县林权抵押贷款余额4.39亿元,比年初新增4484万元,完成新增任务的114.97%。二是稳步推进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结合县域农村扶贫改革试验工作,积极推动完善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确权、发证、登记等相关配套机制建设。截至11月末,全县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3987万元,比年初新增769万元,完成年度新增任务的109.86%。三是大力推进农房抵押贷款。今年8月,我支行创新思路,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村镇、信用社)发放了全国首批农房流转使用权抵押贷款(2笔,共60万元),开辟了民宿、农家乐等经营主体的新融资渠道,有效促进了美丽乡村、民宿经济发展。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8月28日)、新华社等多家主流媒体对《XXXX农房使用权可抵押》进行了报道。现已成功发放农房流转使用权抵押贷款4笔,120万元。辖内9家金融机构均开办了农房抵押贷款业务,截至11月末,全县农房抵押贷款余额4.26亿元,比年初新增10004万元,完成年度新增任务的100.04%。

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普惠金融发展的思考 普恵金融的缘起与内涵 1. 普惠金融的缘起。金融的本质职能在于服务实体经济,金融通过对资源的跨期、跨区域、跨行业的优化配置,提高了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进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了社会整体福利水平。对于盈利能力强、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其交易成本低,违约风险小,易于受到银行的青睐,该类客户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城镇地区,金融资源的供给自然会向这些区域集聚;而那些缺乏有效抵押物、违约风险高的客户则易于被银行拒绝,从而失去平等受益金融服务所带来改善经济状况的机会,这类人群主要为分布于偏远地区的贫困农民,若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必然导致农村资金非农化,造成这些地区金融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和普遍的金融排斥。 20世纪早期的实践主要是以“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服务的方式来开展,并且更多的是以慈善性质或无偿捐助方式来实现对贫困群体的资助,注重援助的社会福利性而忽视了其盈利性和财务可持续性, 结果导致大量的小额信贷机构因为资金的枯竭而倒闭。同时世界许多国家还出现了所谓的援助性贫困陷阱,援助性信贷善意的初衷并未能结出改善贫困的丰硕果实。于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开始对这种现象进行反思,认为这种不计成本的援助性金融并不是解决

低收人者贷款难的最佳途径,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帮助穷人的首要前提是其可持续发展,一旦失去该前提援助的意义有限,也就是金融机构在帮助穷人的同时应注重其盈利性,两者都不能偏废。于是,“普惠金融” 这种包容性的金融服务理念应运而生。 普惠金融的内涵。普惠金融,译自英文“In-clusive Finance",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在宣传国际小额信贷年时提出,其基本含义为: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姜丽明等,2014)。普惠金融提倡为全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的盈利水平和财务可持续性,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平等性。金融作为现代社会最核心的经济要素,是一种稀缺性资源,社会个体对金融资源的占有程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创造财富的能力和改善经济状况的可能性,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应通过设计一套正义的制度来保障,这关乎整个社会公平的实现气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金融资源的配置倾向于富有者,那些有融资需求却缺乏足够抵押的低收入者不能获得正规金融服务,结果必然会加剧贫富分化。针对这种不平等情况,普惠金融提倡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而不受身份或经济条件的制约. 盈利性。普惠金融开始注重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控制信贷风险等手段提高业务的盈利性,因为适当的盈利水平是普惠金融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对盈利性的合理追求并不违背普惠金融的初衷,反

最新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我国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普惠金融概念最早源于联合国2005 小额信贷国际年,彰显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等内涵,引入我国后很快进入国内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政策实践范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将发展普惠金融作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使金融服务惠及所有市场主体和社会群体,是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体现了共享发展的新理念,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普惠金融在我国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不断深化,着力破解实践探索中出现的难题,并研究可行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我国推进普惠金融面临的突出问题 ( 一) 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结构性排斥有待全面化解 在各国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中,普遍都存在结构性排斥问题,我国突出表现为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服务缺失、中小企业融资难、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弱势群体受到金融排斥。近年来,我国小额信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但市场化程度不够,发展深度不足,商业性机构发展不到位,公益性机构发展政策缺乏,成为我国建设普惠金融体系面临的突出问题。金融服务覆盖不均衡,呈现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与农村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大客户与小散客户的二元结构特征,而这种二元结构充分反映了我国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的结构性排斥问题,即越是需要金融支持的主体,获得金融服务反而越困难。在政策激励不足的情况下,出于利润最大化的内在要求,商业性金融机构更青睐于大中型企业和城市优质客户,而不愿投向小散和低端客户,因此贫困地区更容易受到排斥。普惠金融应具有全面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特征,要使所有拥有金融需求的人都平等地

享受金融服务,使金融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 二) 民间借贷与信用借贷并存,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有待根除 民间借贷属于非正式金融,主要受地缘、血缘关系影响,受社交关系支配,受潜规则主导,与现代信用借贷截然相对。民间借贷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但负面影响也很明显,其无序地滋生蔓延势必影响现代信用借贷的正常发展,并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目前,我国许多农民只是在存取款时才与金融机构发生联系,通过贷款解决所需资金问题并非农民首选,而是更愿意选择非正式的民间借贷。从个体借款来源看,农民更倾向于向亲朋邻里借款,之后才是银行贷款,而部分农户甚至首选高利贷借款。这说明我国的普惠金融整体建设仍相当滞后,导致农民利用传统的以社交关系网络为依托借钱的意识较强烈,而通过正式渠道、使用现代金融手段的意识不强。而这种情况在贫困地区表现更为明显,甚至民间高利贷在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中仍旧存在。由于高利贷存在利滚利等加重负担的滚雪球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贫困,而这是与现代金融发展相违背的。民间借贷对普惠金融的驱逐,本质上是一种选择性排斥,根源在于金融服务供给缺失和陈旧观念的影响。 ( 三) 输血型借贷主导而造血型借贷不足,金融供给侧导向有待改善 科学合理的普惠金融制度不仅能授之以鱼,而且能授之以渔。当前,我国个体借贷的主要用途包括: 首选购房和新建、修建房屋等安居型用途; 其次是购买生产资料、扩大生产经营等财富增长型目的; 最后是教育、医疗及婚丧嫁娶等生活型、应急型支出。城镇居民借款的主要用途是购买住房,而住房也是农村居民集中支付中的重要内容。此外,受传统观念及其他因素影响,近年来农村婚嫁费用急剧攀升,尤其是男方需要提供的彩礼费用居高不下,在很多地区甚至超过住房

普惠金融政策背景及发展现状

模块一:普惠金融政策背景及发展现状(3课时) 一、普惠金融的政策背景及发展现状解析 (一)普惠金融的界定、政策背景 1.普惠金融基本特征与关键要素 2.普惠金融参与主体及重点服务对象 3.经济社会及金融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4.普惠金融监管体系重点监管指标(“两增两控”等) (二)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1.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与比较 2.政府、传统金融与新型金融服务提供者的作用 3.金融科技的发展与监管 (三)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 1.国务院关于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 2.银行普惠金融 3.保险证券层面 4.新型机构层面 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汽车金融、金融租赁、融资租赁、融资担保机构等 5.金融监管层面 6.中央及地方政府层面 二、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赋能 1.带动金融科技,科技巨头冲击传统银行 阿里系、腾讯系、京东系、百度系、万达金融等 2.金融科技背景下银行面临的冲击及新尝试 【案例】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具体案例以现场授课为准) 模块二: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信贷商业模式比较分析与经验借鉴(3课时) 一、商业银行与互金公司信贷商业模式比较分析 1.经营模式对比 2.客户群体的广泛性与普惠性分析 【案例】网商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业务模式解析 【案例】微众银行面向中小微企业的线上流动资金贷款 3.信贷产品比较分析 (1)银行方 (2)互金平台:场景分期、供应链金融、现金贷等 【案例】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京东白条;“微粒贷”等 4.风控措施 (1)银行:传统抵质押、保证等强担保 (2)互金平台:信用、平台担保、场景风控、资金闭环、金融科技风控 【案例】蚂蚁金服的大数据金融风控 5.参与主体及参与模式 (1)银行方(2)互金平台(3)银行与互金平台的合作模式 二、如何运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客户营销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普惠金融工作总结 篇一: 发展普惠金融发展普惠金融践行“中国梦”普惠金融的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权利。安徽宿州宿州农商行成立于201X年12月12日,宗旨就是服务“三农”经济、服务小微企业。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行截至201X年3月底,存款达1 4.4亿元,贷款达 10.4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 6.2亿元,占比近60%,小微贷款余额 7.6亿元,占比近70%,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 1.7亿元。占比近17%。为服务本地小微企业和促进“三农”经济发展尽了绵薄之力,让现代金融改革发展的成果能够更好地惠及“三农”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弱势群体,在实现全民共同富裕、复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中国梦”上躬身践行。现将宿州农商行在发展普惠金融工作中的些许做法总结报告如下: 一、机构设立下沉,普惠金融惠及城乡“三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几大国有银行加大撤点减人等改革力度,造成目前县域和农村极端缺乏金融机构,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增加了难度。我行从创设之始就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把在县域及农村增设物理营业网点当作是普惠金融工作的头等大事。我行成立于201X年12月12日,当年便设立埇桥区支行,201X年设立泗县支行,201X年灵璧县支行、萧县支行、砀山县支行先后开业,201X年蕲县支行已经试运营,同时朱仙庄支行、符离支行目前都已经完成装修,预计都将在201X年上半年开设营业,另外又在泗县草沟镇、萧县黄口镇、砀山李庄镇规划选址,201X年下半年至201X年我行至少还将有3个乡镇设立营业网点。县域及乡镇营业网点的设立,极大地延长了我行发展普惠

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

《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发布 创新性互联网金融是综合性普惠金融阶段的重要内容 日前,由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携手哈佛商业评论杂志、宜信公司等机构共同撰写的《2014中国普惠金融实践报告》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发布。报告指出,新兴金融业态的蓬勃发展倒逼传统金融业态和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源投入互联网金融创新,而创新性互联网金融,是综合性普惠金融阶段的重要内容,它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使更多的人享受到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以及互联网财富管理的便利。 据介绍,该报告以普惠金融的基本理论为依托,以其他国家普惠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为借鉴,将中国近年来的普惠金融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系统梳理了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起源、发展脉络和运行现状,着重探究当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报告共分为五部分,包括普惠的概念与概述、普惠金融的全球实践、普惠金融的中国探索、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中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战略与对策等内容。 所谓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financialsystem),是2005年之后才由联合国提出的一个概念,其基本含义是:能够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报告指出,自上世纪90年代初之后,经过约15年的探索,普惠金融在中国获得了重要发展。而随着互联网和IT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与大规模普及,中国普惠金融在最近几年获得了爆炸式发展,迅速造就了普惠金融的繁荣与乱象。 随着中国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络和使用人群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催生了人们对金融服务的大量新需求,金融业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与挑战,互联网金融急速发展。

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

普惠金融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全面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重要论述,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传统金融存在金融排斥现象,使得特殊人群、弱势群体被排斥在金融之外,而普惠金融是消除“金融排斥”,实现“金融深化”的有效路径,强调的是金融服务的公平性,特别是针对贫困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也能公平地获得金融服务,这和传统金融的“金融排斥”现象截然相反。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福建9地市为例,选取福建省9个市州2012年—2017年样本数据,运用普惠金融指数模型测算出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从普惠金融整体层面、各维度和分市州三个方向分析、探索福建省的普惠金融中介效应,最后提出改善和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福建省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从2010年以来的居民人均收入变动情况(见图1)可以看出,福建省居民整体收入的快速增长仍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几个发展速度较快的城市。其中,2010年福建省居民收入最高的城市是厦门市(29253.14元),最低的是宁德市(16815元)。到2017年,居民收入最高的城市是厦门市(46630元),比最低的南平市(22980元)高出23650元,2017年居民人均收入的极差是2010年的1.90倍,可见福建9地市之 福建省普惠金融发展实践与思考 摘 要:本文基于普惠金融指数模型,根据福建省9个地市(包含厦门)2012年至2017年的72个样本数据,测算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结果表明:福建省普惠金融水平处于较好水平,地区间差距较大且呈加剧趋势,但发展趋势良好。从普惠金融各维度看,金融服务渗透性和使用性维度对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效果,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完善福建省普惠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指数模型 IFI 指数 福建省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1X-2019(2)-0016-04 ■ 祁先文 (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 青海西宁 810001) 图1 福建省2010年以来的居民人均收入变动情况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最新进展_戴宏伟概要

DOI:10.14110/https://www.doczj.com/doc/a917355273.html,-37-1059/d.2014.05.022 2014 年 5 月理论学刊May. 2014 第5期总第243期Theory Journal No. 5 Ser. No. 243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与最新进展* 戴宏伟,随志宽 (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2206) 〔摘要〕普惠金融体现一种公平观念,特别强调对农村地区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迫切要求我国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普惠金融体系。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状况显著改善,但是依然 面临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各个层面的挑战: 宏观层面,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不健全; 中观层面,金融基础设施和相关服 务不完善; 微观层面,供给主体有待多元化,公益性小额信贷被忽视。我国应直面挑战,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系统; 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适度竞争; 拓宽小额信贷资金来源,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 明确提出,普惠金融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重视,最新发展重点主要体现在村镇银行、互联 网金融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上。 〔关键词〕普惠金融; 小额信贷; 村镇银行; 互联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909(2014)05-0048-06 农村金融不仅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现代农村经济的中心。农村金融一直是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薄弱环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资 金短缺、金融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加剧了城乡二元结构,扩大了收入差距,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任重而道远。普惠金融体系的提出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2005年是“国际小额信贷年”,联合国提出了普惠金融概念,即构建一个全方位、有效惠及社会各个阶层和群体的金融体系。传 统金融是“嫌贫爱富”的,而普惠金融则体现了一种公平观念,让每个人都拥有享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参与经济建设,并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祉。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是使被传统金融所忽视的城乡 低收入群体、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均可以享受到有效的金融服务,改变大规模弱势群体被排斥在金融服务之外的现状,使社会绝大多数人从金融发展中获益,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化,我国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趋势。正规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覆盖面低,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获得所需金融服务,这部分人或组织通常只能以比较高昂的代价获得有限且不具有可持续性的金融服务,并导致他们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当中。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迫切要求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普惠金融体系,把被边缘化的群体纳入金融服务范围,将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小额信贷纳入到正规金融体系中,改善农村地区金融供给不足的状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可 持续的金融服务体系。 一、普惠金融发展的国内外述评 国外对于普惠金融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随着实践的发展,产生了大量关于普惠金融理论的研究成果。国内则是由焦瑾璞于2006年最早出的,相比国外,国内对普惠金融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1.关于普惠金融方面。普惠金融组织的经营有双重目标,即社会发展目标和财务可持续目标,与传统的仅强调社会目标的补贴贷款机构和仅强调财务 *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经济刺激计划的陷阱、财政风险及其应对策略”(项目编号:12YJA790008)、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课题“金融产业优化支持山东省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 2014007) 的阶段性成果。 4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