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存虚拟化基本知识

内存虚拟化基本知识

内存虚拟化基本知识
内存虚拟化基本知识

内存虚拟化基本知识

在管理内存资源之前,应当了解 ESX/ESXi 是如何虚拟化和使用这些内存资源的。

VMkernel 管理所有的计算机内存。(一种例外情况是在 ESX 中分配给服务控制台的内存。)VMkernel 会将这种受管计算机内存的一部分拿来自己使用。剩余的内存可供虚拟机使用。虚拟机将计算机内存用于两个用途:

每个虚拟机均需要有自己的内存,且 VMM 需要一些内存和动态开销内存用于其代码和数据。

虚拟内存空间划分为块,每个块通常为 4 KB,块也称为页。物理内存也划分为块,每个块通常也是 4 KB。当物理内存占满时,不在物理内存中的虚拟页的数据将存储到磁盘上。ESX/ESXi 还提供对大页 (2 MB) 的支持。

虚拟机内存

每个虚拟机均会根据其配置大小消耗内存,还会消耗额外开销内存以用于虚拟化。

内存过载

对于每个正在运行的虚拟机,系统会为虚拟机的预留(如果有)和虚拟化开销预留物理内存。

由于 ESX/ESXi 主机使用内存管理技术,因此虚拟机可以使用的内存大于物理机(主机)可用的内存。例如,您有一个内存为 2 GB 的主机,其上运行四个虚拟机,每个虚拟机的内存为 1 GB。这种情况下,内存会过载。

过载有一定的意义,因为通常情况下有些虚拟机负载较轻,而有些虚拟机负载较重,相对活动水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差异。

为了改善内存利用率,ESX/ESXi 主机将闲置虚拟机的内存转移给需要更多内存的虚拟机。使用“预留”或“份额”参数可优先向重要的虚拟机分配内存。如果这部分内存未使用,可以用于其他虚拟机。

内存共享

许多工作负载存在跨虚拟机共享内存的机会。

例如,几个虚拟机可能正在运行同一客户机操作系统的多个实例,加载了相同的应用程序或组件,或包含公用数据。ESX/ESXi 系统使用专用的分页共享技术安全地消除了内存页的冗余副本。

采用内存共享,由多个虚拟机组成的工作负载消耗的内存通常要少于其在物理机上运行时所需的内存。因此,系统可以高效地支持更高级别的过载。

内存共享保存的内存量取决于工作负载特性。许多几乎相同的虚拟机的工作负载可能释放 30% 以上的内存,而有较大差异的工作负载可以节省的内存少于 5%。

基于软件的内存虚拟化

ESX/ESXi 通过添加附加级别的地址转换来虚拟化客户机物理内存。

1 每个虚拟机的 VMM 保持了从客户机操作系统的物理内存页到基础计算机上物理内存页的映射。(VMware将基础主机物理页称为“计算机”页,将客户机操作系统的物理页称为“物理”页。)每个虚拟机均有连续的可寻址物理内存空间,该空间从零开始。每个虚拟机使用的服务器上的基础计算机内存不一定是连续的。

2 VMM 侦听对客户机操作系统内存管理结构进行操作的虚拟机指令,以便虚拟机不会直接更新处理器上的实际内存管理单元 (MMU)。

3 ESX/ESXi 主机将虚拟-计算机页映射保持在卷影页表中,该表与 VMM 所维护的物理-计算机映射保持同步。

4 卷影页表由处理器的分页硬件直接使用。

内存试题

实训四内存、硬盘的参数认知任务目标 掌握内存、硬盘的性能参数; 了解内存的功能和分类; 了解硬盘的分类及结构; 任务准备 计算机一台; 能连接互联网; 任务操作 (1)、知识阅读(资料文件夹下的CPU和主板) 1、内存的工作原理; 2、内存; 3、内存简介; 4、如何识别内存条; 5、内存条的发展; 6、DDR; 7、从外观区别DDR和DDR2,DDR3; 8、怎么识别内存型号。 9、常见的三大硬盘“形态”;

10、揭秘泰国洪水如何成为硬盘涨价替罪羊; 11、硬盘厂商情何以堪创见2TB U盘研发成功; 12、MHDD使用方法图解; 13、固态硬盘; 14、再吹就成SSD 厂家最爱4大硬盘关键词; 15、蓝光光驱; (2)、习题 内存部分 1、在计算机中, Cache 又称为:( D )。 A:存储器B:高速存储器C:高速缓冲存储器D:缓冲存储器 2、关机后,其中的程序和数据都不会丢失的内存是( D )。 A:硬盘B:软盘C:RAM D:ROM 3、下列设备中,响应CPU访问速度最快的是:( C )。 A:硬盘B:软盘C:内存储器D:光盘 4、内存存取时间的单位是(C) A:毫秒B:秒C:纳秒D:分 5、DDRIII内存的工作电压为:( D ) A:3.3v B:2.5v C:2.3v D:1.5v 6、我们一般所说的内存是指ROM( B ) A:对B:错 7、双通道内存技术是与主板芯片组有关的技术与内存本身无关

的技术。( B ) A:对B:错 8、ROM是随机存储器,RAM是只读存储器?( B 说反了) A:对B:错 9、内存主要是指随机存取存储器,断电后数据将会丢失。( A) A:对B:错 多选题: 10、内存的性能指标有(DC ) A:接口类型B:内存条的大小C:内存的容量D:内存颗粒的速度 11、随机存储器RAM可分为哪两种类型的存储器:(AB) A:SRAM B:DRAM C:DDRAM D:SDRAM 简答: 12、内存条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SRAM RAM SDRAM同步动态、随机储存器,3.3V/168引脚DRAM DDRAM 2.5V/184线, DDRⅡ 1.8V 240线 DDRⅢ 1.5V 240线 13、简述内存条选购要点? 品牌,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复习过程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1. 内存管理方法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虚地址、地址变换、内存分配和回收、内存扩充、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2.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2.1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内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M和 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内

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内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内存。 2.2 分区式存储管理 为了支持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分区式存储管理。分区式存储管理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其余的分区由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占用一个或几个分区。分区式存储管理虽然可以支持并发,但难以进行内存分区的共享。 分区式存储管理引人了两个新的问题:内碎片和外碎片。 内碎片是占用分区内未被利用的空间,外碎片是占用分区之间难以利用的空闲分区(通常是小空闲分区)。 为实现分区式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应维护的数据结构为分区表或分区链表。表中各表项一般包括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及状态(是否已分配)。

分区式存储管理常采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内存紧缩(compaction)。 2.2.1 固定分区(nxedpartitioning)。 固定式分区的特点是把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小的连续分区。分区大小可以相等:这种作法只适合于多个相同程序的并发执行(处理多个类型相同的对象)。分区大小也可以不等:有多个小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以及少量的大分区。根据程序的大小,分配当前空闲的、适当大小的分区。 优点:易于实现,开销小。 缺点主要有两个:内碎片造成浪费;分区总数固定,限制了并发执行的程序数目。 2.2.2动态分区(dynamic partitioning)。 动态分区的特点是动态创建分区:在装入程序时按其初始要求分配,或在其执行过程中通过系统调用进行分配或改变分区大小。与固定分区相比较其优点是:没有内碎

服务器虚拟化基础知识

服务器虚拟化基础知识:如何虚拟化? 关于服务器虚拟化的概念,各个厂商有自己不同的定义,然而其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即它是一种方法,能够通过区分资源的优先次序并随时随地能将服务器资源分配给最需要它们的工作负载来简化管理和提高效率,从而减少为单个工作负载峰值而储备的资源 虚拟机(VM)是支持多操作系统并行运行在单个物理服务器上的一种系统,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底层硬件使用。在虚拟机中,中央处理器芯片从系统其它部分划分出一段存储区域,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运行在“保护模式”环境 虚拟机,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出来的电脑,这个虚拟出来的电脑和真实的电脑几乎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他的硬盘是在一个文件中虚拟出来的,所以你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设置,而不用担心对自己的电脑造成损失,因此可以用来做试验什么的,呵呵,差不多就是这样了,不知道我说的能明白不^_^,简单说就是一句话,虚拟出来的电脑,你干什么都行。现在说一下虚拟机的软件,主要是两中,Virtual PC 和VMware。软件的选择也是有门道滴,嘿嘿,简单来说,VPC的设置很简单,一路next就行了,VM设置相对麻烦一些,不过也不是麻烦很多,但是VM拥有更好的性能,可以说和真实的电脑性能完全一样,还可以用桥接的方式和现在的电脑互连^_^,可以研究的东西就更多了,呵呵

虚拟机概念详解 比较通俗的回答(适合没有电脑基础的朋友) 虚拟机,顾名思义就是虚拟出来的电脑,这个虚拟出来的电脑和真实的电脑几乎完全一样,所不同的是他的硬盘是在一个文件中虚拟出来的,所以你可以随意修改虚拟机的设置,而不用担心对自己的电脑造成损失,因此可以用来做试验什么的,呵呵,差不多就是这样了,不知道我说的能明白不^_^,简单说就是一句话,虚拟出来的电脑,你干什么都行。现在说一下虚拟机的软件,主要是两中,Virtual PC 和VMware。软件的选择也是有门道滴,嘿嘿,简单来说,VPC的设置很简单,一路next就行了,VM设置相对麻烦一些,不过也不是麻烦很多,但是VM拥有更好的性能,可以说和真实的电脑性能完全一样,还可以用桥接的方式和现在的电脑互连^_^,可以研究的东西就更多了,呵呵 比较专业的回答(适合有一点电脑基础的朋友) 在一台电脑上将硬盘和内存的一部分拿出来虚拟出若干台机器,每台机器可以运行单独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干扰,这些“新”机器各自拥有自己独立的CMOS、硬盘和操作系统,你可以像使用普通机器一样对它们进行分区、格式化、安装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操作,还可以将这几个操作系统联成一个网络。在虚拟系统崩溃之后可直接删除不影响本

计算机内存发展史

计算机内存发展史 内存是电脑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CPU 可通过数据总线对内存寻址。历史上的电脑 主板上有主内存,内存条是主内存的扩展。 以后的电脑主板上没有主内存,CPU完全依 赖内存条。所有外存上的内容必须通过内存 才能发挥作用。 在计算机诞生初期并不存在内存条的概 念,最早的内存是以磁芯的形式排列在线路 上,每个磁芯与晶体管组成的一个双稳态电路作为一比特(BIT)的存储器,每一比特都要有玉米粒大小,可以想象一间的机房只能装下不超过百k字节左右的容量。后来才出线现了焊接在主板上集成内存芯片,以内存芯片的形式为计算机的运算提供直接支持。那时的内存芯片容量都特别小,最常见的莫过于 256K×1bit、1M×4bit,虽然如此,但这相对于那时的运算任务来说却已经绰绰有余了。一、内存条的诞生 内存芯片的状态一直沿用到286初期,鉴于它存 在着无法拆卸更换的弊病,这对于计算机的发展造成 了现实的阻碍。有鉴于此,内存条便应运而生了。将 内存芯片焊接到事先设计好的印刷线路板上,而电脑 主板上也改用内存插槽。这样就把内存难以安装和更 换的问题彻底解决了。 在80286主板发布之前,内存并没有被世人所重 视,这个时候的内存是直接固化在主板上,而且容量 只有64 ~256KB,对于当时PC所运行的工作程序 来说,这种内存的性能以及容量足以满足当时软件程 序的处理需要。不过随着软件程序和新一代80286硬件平台的出现,程序和硬件对内存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速度并扩大容量,内存必须以独立的封装形式出现,因而诞生了“内存条”概念。 在80286主板刚推出的时候,内存条采用了SIMM(Single In-lineMemory Modules,单边接触内存模组)接口,容量为30pin、256kb,必须是由8 片数据位和1 片校验位组成1 个bank,正因如此,我们见到的30pin SIMM一般是四条一起使用。自1982年PC进入民用市场一直到现在,搭配80286处理器的30pin SIMM 内存是内存领域的开山鼻祖。 随后,在1988 ~1990 年当中,PC 技术迎来另一个发展高峰,也就是386和486时代,此时CPU 已经向16bit 发展,所以30pin SIMM 内存再也无法满足需求,其较低的内存带宽已经成为急待解决的瓶颈,所以此时72pin SIMM 内存出现了,72pin SIMM支持32bit快速页模式内存,内存带宽得以大幅度提升。72pin SIMM内存单条容量一般为 512KB ~2MB,而且仅要求两条同时使用,由于其与30pin SIMM 内存无法兼容,因此这个时候PC业界毅然将30pin SIMM 内存淘汰出局了。

动态内存管理知识总结

1.标准链接库提供四个函数实现动态内存管理: (1)分配新的内存区域: void * malloc(size_t size); void *calloc(size_t count , size_t size); (2)调整以前分配的内存区域: void *realloc(void *ptr , size_t size); (3)释放以前分配的内存区域: void free(void *ptr); 2.void * malloc(size_t size); 该函数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空间大小不小于size 个字节。但分配的空间中的内容是未知的。该函数空间分配失败则返回NULL。 3.void *calloc(size_t count , size_t size); 该函数也可以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分配不少于count*size个字节的内存空间。即可以为一个数组分配空间,该数组有count个元素,每个元素占size个字节。而且该函数会将分配来的内存空间中的内容全部初始化为0 。该函数空间分配失败则返回NULL。 4. 以上两个分配内存空间的函数都返回void * (空类型指针或无类型指针)返回的指针值是“分配的内存区域中”第一个字节的地址。当存取分配的内存位置时,你所使用的指针类型决定如何翻译该位置的数据。以上两种分配内存空间的方法相比较,calloc()函数的效果更好。原因是它将分配得来的内存空间按位全部置0 。 5. 若使用上述两种分配内存的函数分配一个空间大小为0 的内存,函数会返回一个空指针或返回一个没有定义的不寻常指针。因此绝不可以使用“指向0 字节区域”的指针。 6. void *realloc(void *ptr , size_t size); 该函数释放ptr所指向的内存区域,并分配一个大小为size字节的内存区域,并返回该区域的地址。新的内存区域可以和旧的内存区域一样,开始于相同的地址。且此函数也会保留原始内存内容。如果新的内存区域没有从原始区域的地址开始,那么此函数会将原始的内容复制到新的内存区域。如果新的内存区域比较大,那么多出来部分的值是没有意义的。 7. 可以把空指针传给realloc()函数,这样的话此函数类似于malloc()函数,并得到一块内存空间。如果内存空间不足以满足内存区域分配的请求,那么realloc()函数返回一个空指针,这种情况下,不会释放原始的内存区域,也不会改变它的内容。 8. void free(void *ptr); 该函数释放动态分配的内存区域,开始地址是ptr,ptr的值可以是空指针。若在调用此函数时传入空指针,则此函数不起任何作用。 9. 传入free() 和realloc()函数的指针(若不为空指针时)必须是“尚未被释放的动态分配内存区域的起始地址”。否则函数的行为未定义。Realloc()函数也可以释放内存空间,例如:Char *Ptr = (char *)malloc(20); 如只需要10个字节的内存空间,且保留前十个字节的内容,则可以使用realloc()函数。 Ptr = Realloc(ptr,10); // 后十个字节的内存空间便被释放

内存管理

第八章内存管理 1.地址捆绑 输入队列:在磁盘上等待调入内存以便执行的进程形成了输入队列 捆绑是从一个地址到另一个地址的映射。 编译时:如果在编译时就知道进程将在内存中的驻留地址,那么就可生成绝对代码 加载时:如果在编译时并不知到进程将驻留在何处,那么编译器就必须生成可重定位代码执行时:如果进程在执行时可以从一个内存段转移到另一个内存段,那么捆绑必须延迟到执行时才进行 2.逻辑地址(相对地址,虚拟地址):CPU所生成的地址or 用户程序中使用的地址 物理地址(内存地址,绝对地址):内存单元所看到的地址 编译时和加载时的地址捆绑生成相同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运行时不同 重定位寄存器(relocation register)即基址寄存器(base register) 内存管理单元(MMU):运行时实现从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map)的硬件设备 3.动态加载 ①所有的子程序只有在调用时才被加载 ②提高内存空间使用率,不用的子程序绝不会被装入内存 ③如果大多数代码需要处理异常情况时是非常有用的。 ④不需要操作系统的特别支持,通过程序设计实现。操作系统可能会为程序员提供实现动态装入的库函数。 4.动态链接库 ①动态链接直到执行时才进行链接。 ②利用动态链接,在映象中为每个库函数引用(library-routine reference)包含一个占位程序(stub)。占位程序是一小段代码,它指明了怎样定位驻留在内存中的库函数或函数不在内存中时怎样装入库。占位程序执行时,它检查所需的函数(routine)是否已经在内存中。如果没有,就把函数装入内存。或者以另外一种方式,占位程序用函数地址取代自身并执行这个函数。这样,下一次到达这段代码时,可以直接执行库函数(library routine)而无需动态

内存基础知识

内存基础知识学习笔记 紧接着上个星期的硬件学习,在了解了硬盘的一定基础知识之后,转战内存。但发现内存的知识要比硬盘的知识要多得多,因此这次笔记只对RAM里的DRAM的一些相关知识做一些整理。 什么是内存: 内存(Computer memory)是一种利用半导体技术做成的电子装置,用来储存资料。电子电路的资料是以二进制的方式储存,存储器的每一个储存单元称为记忆元。内存可以根据储存能力与电源的关系可以分为以下两类:易失性存储器(挥发性内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非挥发性内存) 分类 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指的是当电源供应中断后,存储器所储存的资料便会消失的存储器。主要有以下的类型: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 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访问存储器) SRAM(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静态随机访问存储器) 非易失性存储器 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是指即使电源供应中断,存储器所储存的资料并不会消失,重新供电后,就能够读取内存资料的存储器。主要有以下的类型: 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PROM(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电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Flash memory(快闪存储器) 下面主要整理了DRAM的相关资料。 DRMA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是一种半导体内存,主要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电容内储存电荷的多寡来代表一个二进制位元(bit)是1还是0。DRAM的结构可谓是简单高效,每一个bit只需要一个晶体管(起开关作用)加一个电容。但是电容不可避免的存在漏电现象,如果电荷不足会导致数据出错,因此电容必须被周期性的刷新(预充电),这也是DRAM的一大特点。而且电容的充放电需要一个过程,刷新频率不可能无限提升(频障),这就导致DRAM的频率很容易达到上限,即便有先进工艺的支持也收效甚微。 频率: 通常大家所说的DDR-400、DDR2-800、DDR3-1600等,其实并非是内存的真正频率,而是业界约定俗成的等效频率,这些DDR1/2/3内存相当于老牌SDR内存运行在400MHz、800MHz、1600MHz时的带宽,因此频率看上去很夸张,其实真正的内核频率都只有200MHz。内存有三种不同的频率指标,它们分别是核心频率、时钟频率和有效数据传输频率。核心频率即为内存Cell阵列(Memory Cell Array,即内部电容)的刷新频率,它是内存的真实运行频率;时钟频率即I/O Buffer(输入/输出缓冲)的传输频率;而有效数据传输频率就是指数据传送的频率(即等效频率)。

DRAM与内存基础概念 (1)

SDRAM与内存基础概念 一、SDRAM内存模组与基本结构 我们平时看到的SDRAM都是以模组形式出现,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式呢?这首先要接触到两个概念:物理Bank与芯片位宽。 PC133时代的168pin SDRAM DIMM 1、物理Bank 传统内存系统为了保证CPU的正常工作,必须一次传输完CPU在一个传输周期内所需要的数据。而CPU在一个传输周期能接受的数据容量就是CPU数据总线的位宽,单位是bit (位)。当时控制内存与CPU之间数据交换的北桥芯片也因此将内存总线的数据位宽等同于CPU数据总线的位宽,而这个位宽就称之为物理Bank(Physical Bank,下文简称P-Bank)的位宽。所以,那时的内存必须要组织成P-Bank来与CPU打交道。资格稍老的玩家应该还记得Pentium刚上市时,需要两条72pin的SIMM才能启动,因为一条72pin -SIMM 只能提供32bit的位宽,不能满足Pentium的64bit数据总线的需要。直到168pin-SDRAM DIMM上市后,才可以使用一条内存开机。下面将通过芯片位宽的讲述来进一步解释P-Bank 的概念。 不过要强调一点,P-Bank是SDRAM及以前传统内存家族的特有概念,在RDRAM中将以通道(Channel)取代,而对于像Intel E7500那样的并发式多通道DDR系统,传统的P-Bank 概念也不适用。 2、芯片位宽 上文已经讲到SDRAM内存系统必须要组成一个P-Bank的位宽,才能使CPU正常工作,那么这个P-Bank位宽怎么得到呢?这就涉及到了内存芯片的结构。每个内存芯片也有自己的位宽,即每个传输周期能提供的数据量。理论上,完全可以做出一个位宽为64bit的芯片来满足P-Bank的需要,但这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在成本和实用性方面也都处于劣势。所以芯片的位宽一般都较小。台式机市场所用的SDRAM芯片位宽最高也就是16bit,常见的则是8bit。这样,为了组成P-Bank所需的位宽,就需要多颗芯片并联工作。对于16bit芯片,需要4颗(4×16bit=64bit)。对于8bit芯片,则就需要8颗了。以上就是芯片位宽、芯片数量与P-Bank的关系。P-Bank其实就是一组内存芯片的集合,这个集合的容量不限,但这个集合的总位宽必须与CPU数据位宽相符。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一个系统只有一

两种常见的内存管理方法:堆和内存池

两种常见的内存管理方法:堆和内存池 本文导读 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一些数据,例如,串口接收的数据,ADC采集的数据。若需将数据存储在内存中,以便进一步运算、处理,则应为其分配合适的内存空间,数据处理完毕后,再释放相应的内存空间。为了便于内存的分配和释放,AWorks提供了两种内存管理工具:堆和内存池。 本文为《面向AWorks框架和接口的编程(上)》第三部分软件篇——第9章内存管理——第1~2小节:堆管理器和内存池。 本章导读 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一般存放在内存中,只有当数据需要参与运算时,才从内存中取出,交由CPU运算,运算结束再将结果存回内存中。这就需要系统为各类数据分配合适的内存空间。 一些数据需要的内存大小在编译前可以确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全局变量或静态变量,这部分数据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均有效,在编译时就为这些数据分配了固定的内存空间,后续直接使用即可,无需额外的管理;一类是局部变量,这部分数据仅在当前作用域中有效(如函数中),它们需要的内存自动从栈中分配,也无需额外的管理,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一部分数据的内存从栈中分配,因此,需要确保应用程序有足够的栈空间,尽量避免定义内存占用较大的局部变量(比如:一个占用数K内存的数组),以避免栈溢出,栈溢出可能破坏系统关键数据,极有可能造成系统崩溃。 一些数据需要的内存大小需要在程序运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不能在编译前确定。例如,可能临时需要1K内存空间用于存储远端通过串口发过来的数据。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对内存空间进行动态管理的能力,在用户需要一段内存空间时,向系统申请,系统选择一段合适的内存空间分配给用户,用户使用完毕后,再释放回系统,以便系统将该段内存空间回收再利用。在AWorks中,提供了两种常见的内存管理方法:堆和内存池。9.1 堆管理器

vmware网络虚拟化学习知识汇总题库完整编辑

NSX 中的以下哪种集中安全保护形式负责提供统一恶意软件、防病毒和自检服务(正确) 在讨论新数据中心的设计时,您被要求确保某些特定网络相互隔离。如果不能使用VLAN,您需要更多地购买以下哪种硬件?(正确) NSX Edge 服务网关支持多种路由协议。以下哪些是NSX Edge 服务网关支持的路由协议?(请选择两项。)(正确) 如果未完全实现网络虚拟化,需要针对新计算机配置以下哪些物理网络配置任务?(请选择两项。)(正确)

您的经理要求您确定,与不使用VLAN 的网络设计相比,在使用VLAN 的网络设计中可以减少哪些硬件。以下哪几项符合条件?(请选择两项) 虚拟网络连接环境中可能使用了各种不同的技术。连接到Virtual Distributed Switch 的虚拟机可能需要与NSX 逻辑交换机上的虚拟机进行通信。利用以下哪项功能,可以在逻辑交换机上的虚拟机和分布式端口组上的虚拟机之间建立直接以太网连接?(正确) 您即将完成数据中心的配置文档,并且需要介绍与不支持中继或标记VLAN 的虚拟交换机上行链路相连接的物理交换机端口。这些端口是哪几种类型?(正确) 通过以下哪种物理网络连接设备,不同IP 子网的不同网段上的计算机可以相互进行通信?(正确)

实施第三方NSX 安全服务所采用的是以下哪种方法? 使用以下什么术语可以标识单台NSX 逻辑交换机? NSX 执行的其中一项主要功能是更新路由表和逻辑接口。以下哪个NSX 组件负责执行此任务? 推荐使用的NSX Controller 节点的最小数量是多少 NSX 逻辑路由器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是什么?(请选择两项。)

操作系统第五版答案第7章内存管理

第7章内存管理 复习题: 7.1.内存管理需要满足哪些需求? 答:重定位、保护、共享、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 7.2.为什么需要重定位进程的能力? 答:通常情况下,并不能事先知道在某个程序执行期间会有哪个程序驻留在主存中。 此外还希望通过提供一个巨大的就绪进程池,能够把活动进程换入和换出主存,以便使处理器的利用率最大化。在这两种情况下,进程在主存中的确切位置是不可预知的。 7.3.为什么不可能在编译时实施内存保护? 答:由于程序在主存中的位置是不可预测的,因而在编译时不可能检查绝对地址来确保保护。并且,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允许在运行时进行地址的动态计算(例如,通过计算数组下标或数据结构中的指针)。因此,必须在运行时检查进程产生的所有存储器访问,以便确保它们只访问了分配给该进程的存储空间。 7.4.允许两个或多个进程访问进程的某一特定区域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许多进程正在执行同一程序,则允许每个进程访问该程序的同一个副本要比让每个进程有自己单独的副本更有优势。同样,合作完成同一任务的进程可能需要共享访问同一个数据结构。 7.5.在固定分区方案中,使用大小不等的分区有什么好处? 答:通过使用大小不等的固定分区:1.可以在提供很多分区的同时提供一到两个非常大的分区。大的分区允许将很大的进程全部载入主存中。2.由于小的进程可以被放入小的分区中,从而减少了内部碎片。 7.6.内部碎片和外部碎片有什么区别? 答:内部碎片是指由于被装入的数据块小于分区大小而导致的分区内部所浪费的空间。外部碎片是与动态分区相关的一种现象,它是指在所有分区外的存储空间会变成越来越多的碎片的。 7.7.逻辑地址、相对地址和物理地址间有什么区别? 答:逻辑地址是指与当前数据在内存中的物理分配地址无关的访问地址,在执行对内存的访问之前必须把它转化成物理地址。相对地址是逻辑地址的一个特例,是相对于某些已知点(通常是程序的开始处)的存储单元。物理地址或绝对地址是数据在主存中的实际位置。 7.8.页和帧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在分页系统中,进程和磁盘上存储的数据被分成大小固定相等的小块,叫做页。 而主存被分成了同样大小的小块,叫做帧。一页恰好可以被装入一帧中。 7.9.页和段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分段是细分用户程序的另一种可选方案。采用分段技术,程序和相关的数据被划分成一组段。尽管有一个最大段长度,但并不需要所有的程序的所有段的长度都相等。习题: 7.1. 2.3节中列出了内存管理的5个目标,7.1节中列出了5中需求。请说明它们是一致 的。 答: 重定位≈支持模块化程序设计; 保护≈保护和访问控制以及进程隔离; 共享≈保护和访问控制; 逻辑组织≈支持模块化程序设计; 物理组织≈长期存储及自动分配和管理.

常见内存型号基础知识介绍

DDR=DoubleDataRate双倍速率同步固态随机处理器 严格的说DDR应该叫DDRSDRAM,人们习惯称为DDR,部分初学者也常看到DDRSDRAM,就 认为是SDRAM。DDRSDRAM是 DoubleDataRateSDRAM的缩写,是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 器的意思。DDR内存是在SDRAM内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仍然沿用 SDRAM生产体系,因此对 于内存厂商而言,只需对制造普通SDRAM的设备稍加改进,即可实现DDR内存的生产,可有 效的降低成本。 什么是DDR1? 有时候大家将老的存储技术DDR称为DDR1,使之与DDR2加以区分。尽管一般是使用DDR, 但DDR1与DDR的含义相同。 DDR1规格 DDR-200:DDR-SDRAM记忆芯片在100MHz下运行DDR-266:DDR-SDRAM记忆芯片在133MHz 下运行DDR- 333:DDR-SDRAM记忆芯片在166MHz下运行DDR-400:DDR-SDRAM记忆芯片在200MHz下运行(JEDEC制定的DDR最高规格)DDR-500:DDR-SDRAM记忆芯片在250MHz下运 行(非JEDEC制定的DDR规格)DDR-600:DDR-SDRAM记忆芯片在 300MHz下运行(非JEDEC 制定的DDR规格)DDR-700:DDR-SDRAM记忆芯片在350MHz下运行(非JEDEC制定的DDR规格) 什么是DDR2? DDR2/DDRII(DoubleDataRate2)SDRAM是由JEDEC(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进行开 发的新生代内存技术标准,它与上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同是采用了 在时钟的上升/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内存却拥有两倍于上一代DDR 内存预读取能力(即:4bit数据读预取)。换句话说,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4倍外部总 线的速度读/写数据,并且能够以内部控制总线4倍的速度运行。 此外,由于DDR2标准规定所有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而不同于目前广泛应用 的TSOP/TSOP-II封装形式,FBGA封装可以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电气性能与散热性,为DDR2 内存的稳定工作与未来频率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回想起DDR的发展历程,从第一代应 用到个人电脑的 DDR200经过DDR266、DDR333到今天的双通道DDR400技术,第一代DDR 的发展也走到了技术的极限,已经很难通过常规办法提高内存的工作速度;随着Intel最新 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前端总线对内存带宽的要求是越来越高,拥有更高更稳定运行频率的DDR2内存将是大势所趋。 什么是DDR3? DDR3是针对Intel新型芯片的一代内存技术(但目前主要用于显卡内存),频率在800M 以上,和DDR2相比优势如下: (1)功耗和发热量较小:吸取了DDR2的教训,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减小了能耗和发热量,

内存基础知识——内存中的Bank

也许有的朋友在购买内存后发现:为什么明明在商家那里可以使用,而在自己的电脑里就不能使用了呢?其实这里面就涉及到内存Bank的问题,今天将为大家深入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内存Bank分为物理Bank和逻辑Bank。 1.物理Bank 传统内存系统为了保证CPU的正常工作,必须一次传输完CPU在一个传输周期内所需要的数据。而CPU在一个传输周期能接收的数据容量就是CPU数据总线的位宽,单位是bit(位)。内存与CPU之间的数据交换通过主板上的北桥芯片进行,内存总线的数据位宽等同于CPU数据总线的位宽,这个位宽就称之为物理Bank(Physical Bank,简称P-Bank)的位宽。以目前主流的DDR系统为例,CPU与内存之间的接口位宽是64bit,也就意味着CPU 在一个周期内会向内存发送或从内存读取64bit的数据,那么这一个64bit的数据集合就是一个内存条Bank。目前绝大多数的芯片组都只能支持一条内存包含两个物理Bank。不过以前有不少朋友都认为,内存的物理Bank是由面数决定的:即单面内存条则包含一个物理Bank,双面内存则包含两个。其实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一条内存条的物理Bank是由所采用的内存颗粒的位宽决定的,各个芯片位宽之和为64bit就是单物理Bank;如果是128bit就是双物理Bank。读到这里,大家也应该知道,我们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增加这种类型内存的容量。第一种就是通过增加每一个独立模块的容量来增加Bank的容量,第二种方法就是增加Bank的数目。由于目前内存颗粒位宽的限制,一个系统只有一个物理Bank已经不能满足容量的需要。所以,目前新一代芯片组可以支持多个物理Bank,最少的也能支持4个物理Bank。对于像Intel i845D这种支持4个Bank的芯片组来说,我们在选购内存时就要考虑一下插槽数与内存Bank 的分配问题了。因为如果选购双Bank的内存,这意味着在Intel i845D芯片组上我们最多只能使用两条这样的内存,多了的话芯片组将无法识别。这里我建议大家最好根据自己的主板所提供的内存插槽数目来选购内存,如果主板只提供了两个内存插槽,那就不必为内存是单Bank还是双Bank而担心了。而如果主板提供了4个内存插槽(同一种规格),那么应该尽量购买单Bank或大容量双Bank的内存,以免给日后升级留下不必要的麻烦。 2.逻辑Bank 逻辑Bank的英文全称为Logical Bank,简称L-Bank。如果将物理Bank说成是内存颗粒阵列的话,那么逻辑Bank可以看做是数据存储阵列。不过与物理Bank不同,SDRAM与DDR内存的逻辑Bank并不完全一样,所以我将分开来简单介绍一下。 简单地说,SDRAM的内部是一个存储阵列(图1),因为如果是管道式存储,就很难做到随机访问了。阵列就如同表格一样,将数据“填”进去。因此逻辑Bank我们可以看成是一张逻辑二维表,在此表中内存的数据是以位(bit)为单位写入一个大的矩阵中,每个单元我们称为CELL,只要指定一个行(Row),再指定一个列(Column),就可以准确地定位到某个CELL,里面每个单元都可以存储数据,而且每个单元的存储空间相同——因为实际上与物理Bank每个单元具体存储数据量相同。这个具体的单元存储数据量即为逻辑Bank的位宽(实际上内存芯片的位宽就是逻辑Bank的位宽),一般有4bit、8bit和16bit等几种。如果你认为不好理解的话,那么你可以用硬盘操作中的簇与扇区的关系来理解内存中的存储形式——扇区是硬盘中的最小存储单元(相当于内存中的存储体),而一个簇则包含多个扇区(相当于逻辑Bank中的存储单元),数据的交换都是以一个簇为单位进行。由于工艺上的原因,这个阵列不可能做得太大,所以一般内存芯片中都是将内存容量分成几个阵列来制造,也就是说内存芯片中存在多个逻辑Bank,随着芯片容量的不断增加,逻辑Bank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主板芯片组本身设计时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只允许对一个逻辑Bank进行操作,而不是主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操作系统内存管理 1. 内存管理方法 内存管理主要包括虚地址、地址变换、内存分配和回收、内存扩充、内存共享和保护等功能。 2. 连续分配存储管理方式 连续分配是指为一个用户程序分配连续的内存空间。连续分配有单一连续存储管理和分区式储管理两种方式。 2.1 单一连续存储管理 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内存被分为两个区域:系统区和用户区。应用程序装入到用户区,可使用用户区全部空间。其特点是,最简单,适用于单用户、单任务的操作系统。CP /M和DOS 2.0以下就是采用此种方式。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易于管理。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例如对要求内存空间少的程序,造成内存浪费;程序全部装入,使得很少使用

的程序部分也占用—定数量的内存。 2.2 分区式存储管理 为了支持多道程序系统和分时系统,支持多个程序并发执行,引入了分区式存储管理。分区式存储管理是把内存分为一些大小相等或不等的分区,操作系统占用其中一个分区,其余的分区由应用程序使用,每个应用程序占用一个或几个分区。分区式存储管理虽然可以支持并发,但难以进行内存分区的共享。 分区式存储管理引人了两个新的问题:内碎片和外碎片。 内碎片是占用分区内未被利用的空间,外碎片是占用分区之间难以利用的空闲分区(通常是小空闲分区)。 为实现分区式存储管理,操作系统应维护的数据结构为分区表或分区链表。表中各表项一般包括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大小及状态(是否已分配)。 分区式存储管理常采用的一项技术就是内存紧缩

(compaction)。 2.2.1 固定分区(nxedpartitioning)。 固定式分区的特点是把内存划分为若干个固定大 小的连续分区。分区大小可以相等:这种作法只适合于多个相同程序的并发执行(处理多个类型相同的对象)。分区大小也可以不等:有多个小分区、适量的中等分区以及少量的大分区。根据程序的大小,分配当前空闲的、适当大小的分区。 优点:易于实现,开销小。 缺点主要有两个:内碎片造成浪费;分区总数固定,限制了并发执行的程序数目。 2.2.2动态分区(dynamic partitioning)。 动态分区的特点是动态创建分区:在装入程序时按其初始要求分配,或在其执行过程中通过系统调用进行分配或改变分区大小。与固定分区相比较其优点是:没有内碎片。但它却引入了另一种碎片——外碎片。动态分区的分区分配就是寻找某个空闲分区,其大小需大于或等于程序的要求。

内存条的分类和区别

内存条的分类和区别 内存条之间的种类的区别,本质上是速度不同,越新的内存种类速度越快。然后,为了保证不插错,物理插槽也有不同。 下图是DDR三代内存的外观上的不同的对比。 1、DDR1代,最高到533。 2、DDR2代,最高到1066。 3、DDR3代,最高到2400左右。 4、DDR4代,从2400开始起步。 内存主要看主频1代DDR266,DDR333,DDR400. 2代DDR533, DDR667,DDR800。 3代DDR1033,DDR1066,DDR1333等 内存条种类之间的区别 DDR2与DDR的区别与DDR相比,D DR2最主要的改进是在内存模块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可以提

供相当于DDR内存两倍的带宽。这主要是通过在每个设备上高效率使用两个DRAM核心来实现的。作为对比,在每个设备上DDR内存只能够使用一个DRAM核心。技术上讲,DDR2内存上仍然只有一个DRAM核心,但是它可以并行存取,在每次存取中处理4个数据而不是两个数据。与双倍速运行的数据缓冲相结合,DDR2内存实现了在每个时钟周期处理多达4bit的数据,比传统DDR内存可以处理的2bit数据高了一倍。DDR2内存另一个改进之处在于,它采用FBGA封装方式替代了传统的TSOP方式。然而,尽管DDR2内存采用的D RAM核心速度和DDR的一样,但是我们仍然要使用新主板才能搭配DDR2内存,因为DDR2的物理规格和DDR是不兼容的。首先是接口不一样,DDR2的针脚数量为240针,而DDR内存为184针;其次,DDR2内存的VDIMM电压为1.8V,也和DD R内存的2.5V不同。 DDR2的定义: DDR2(Double Data R ate 2) SDRAM是由JEDEC(电子设备工程联合委员会)进行开发的新生代内存技术标准,它与上一代DDR内存技术标准最大的不同就是,虽然同是采用了在时钟的上升/下降延同时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方式,但DDR2内存却拥有两倍于上一代DDR内存预读取能力(即:4bit数据读预取)。换句话说,DDR2内存每个时钟能够以4倍外部总线的速度读/写数据,并且能够以内部控制总线4倍的速度运行。此外,由于DDR2标准规定所有DDR2内存均采用FBGA封装形式,

虚拟化的优缺点

1 引言 随着网络维护管理模式由分散式粗放型向集中式精细化管理模式迈进,铁通公司提出了“强化支撑能力,加强网络集中化管理,在集中化维护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核心机房的联合值守和非核心机房的无人值守”的目标。 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资的前提下实现网管集中的目标,同时满足降低网络维护成本,达到维护出效率,节能减排的指标要求,是我们在网管集中工作中重点关注和努力的方向。由于铁通陕西分公司部分网管未搭建统一的集中化平台,制约了网管集中及维护管理模式集中化推进工作的整体实施,通过搭建虚拟化平台,实现了网管集中化维护管理的要求。 2 现有网管集中技术的缺陷及弊端 2.1技术落后、效率低下 既有网管接入方式主要采取将放置在机柜中的几十台工作站终端逐个接人KVM,通过KVM终端盒接入显示器,通过显示器进行切换分别进入不同的工作站终端进行维护操作。 从以下流程中可以看到。运维人员在处理一个区域的告警信息时无法看到其他区域的告警信息,只有在处理完这个区域的告警信息后才能处理下一个区域的信息,那么排在后面检查的区域告警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且随着业务系统的增加,维护人员需要管理的系统越来越多,这种轮询检查的方式将越来越成为制约维护效率提升的瓶颈。 2.2网管终端设备数量多维护成本居高不下。 几十台网管终端占据机房机柜资源,大量的终端清扫、部件维护和更换等在增加维护人员工作量的同时也增加了维护成本。同时新增系统时需增加网管终端

及机柜,受机房条件制约性很大。不算人工工作量,仅终端维修费支出每年平均在6.8万元。 2.3带来耗电量及运营成本的增加 从维护成本支出上计算,每台工作站终端按250W 能耗计算,在不考虑空调等耗电量的情况下,每年需要消耗近20万度电。 2.4系统架构分散使得管理难度、网管系统安全隐患增大。 由于系统架构分散,无备用终端,一旦故障,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对网络正常运行形成潜在威胁。 3 虚拟机技术介绍 计算机虚拟技术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虚拟化技术可以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允许用户在一台服务器上同时运行多个操作系统,并且应用程序都可以在相互独立的空间内运行而互不影响,从而显著提高计算机的工作效率。虚拟化能在虚拟机技术(Virtual Machine Monitor)中,不再对底层的硬件资源进行划分,而是部署一个统一的Host系统。 在Host系统上,加装了Virtual Machine Monitor,虚拟层作为应用级别的软件而存在,不涉及操作系统内核。虚拟层会给每个虚拟机模拟一套独立的硬件设备。包含CPU、内存、主板、显卡、网卡等硬件资源,在其上安装所谓的Guest操作系统。最终用户的应用程序,运行在Guest操作系统中。 虚拟可支持实现物理资源和资源池的动态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特别是针对那些平均需求远低于需要为其提供专用资源的不同负载。这种虚拟机运行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优势。

内存管理

一、概述 1、设计目的 (1)了解多道程序系统中,多个进程并发执行的内存资源分配。 (2)模拟可变分区存储管理算法实现分区管理的最佳适应分配算法 (3)利用最佳适应算法动态实现内存分配与回收 (3)通过实现最佳算法来进一步了解动态分区模式的优缺点。 (4)掌握最佳适应分配算法,深刻了解各进程在内存中的具体分配策略。 2、开发环境 PC机 WINDOWS环境 Visual C++6.0 for Windows 二、实验基本原理 1、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之循环首次适应算法分配的概念: 分区存储管理是给内存中的进程划分适当大小的存储区,以连续存储各进程的程序和数据,使各进程能并发地执行。循环首次适应分配算法扫描整个未分配区表或链表,从空闲区中挑选一个能满足用户进程要求的最小分区进行分配。 2、关于循环首次适应的一些基本原理: 在可变分区模式下,在系统初启且用户作业尚未装入主存储器之前,整个用户区是一个大空闲分区,随着作业的装入和撤离,主存空间被分成许多分区,有的分区被占用,而有的分区时空闲的。为了方便主存空间的分配和去配,用于管理的数据结构可由两张表组成:“已分配区表”和“未分配区表”。在“未分配表中”将空闲区按长度递增顺序排列,当装入新作业时,从未分配区表中挑选一个能满足用户进程要求的分区进行分配。这时从已分配表中找出一个空栏目登记新作业的起始地址和占用长度,同时修改未分配区表中空闲区的长度和起始地址。当作业撤离时已分配区表中的相应状态变为“空”,而将收回的分区登记到未分配区表中,若有相邻空闲区再将其连接后登记。 三、数据结构设计 1、内存块 struct mem {

int pr_num; //进程号 char * start_addr; //起始地址 int size; //大小 struct mem * next; //指向下一个内存块}; 2、程序流程图 2.1、整体程序流程图 2.2、内存分配流程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