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农药学试卷(1)(2)答案

最新农药学试卷(1)(2)答案

最新农药学试卷(1)(2)答案
最新农药学试卷(1)(2)答案

农药学期末考试题答案

一.概念(20分)

1. IPM:它将作物一有害生物一有益生物一中生物等视同为同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各组分之间,对各自的生存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2. 现代农药:在保障人类健康和合理生态平衡前提下,使有益生物得到有效保护,有害生物得到较好的控制,以促进现代农业向可持续农业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有机物质可以统称~。

3.相对毒力指数:T:相对毒力指数,B:标准药剂的致死中量(或浓度),A:供试药剂的致死中量(或浓度)

B

T = ——× 100

A

4. Henderson-Tilton公式:防效={1-(Ta/Tb)×(Cb/Ca)}×100%

Ta:处理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

Tb:处理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

Ca:对照区防治后存活的个体数量

Cb:对照区防治前存活的个体数量

5. 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

相对防治效果= —————————————————×100%

对照区病情指数(%)

6. 安全性指数(K):用来衡量农药是否容易产生药害

药剂防治病虫害所需要最低浓度

K = ——————————————————

植物对药剂能忍受的最高浓度

K值越大,药剂对植物越不安全,容易产生药害

K值越小,越安全,不产生药害

7.剂型:原药经过加工因形态及用途不同而区分为各种剂型。

制剂:在一种农药剂型中按其有效成分含量、用途不同等可生产很多种产品。

8.表明活性剂: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合物,它溶于液体,特别是水中,在低浓度时也能在液体或气体表面或其他界面上定向吸收,式表面张力或界面张力显著降低。

9.缓释剂:利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使农药贮存于加工品种,然后在特定时间内,农药有效成分从加工中有控制缓慢释放出来的农药剂型。种衣剂:含有农药黏结剂的悬浮状粉状或液体剂型,可加水稀释,处理种子后能黏着在种子表面形成牢固的药膜。

10.共毒系数(CTC)=(混剂的实际毒力指数 /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100。

二.填空(17分)

1.可持续发展

2.无机及天然物利用时期、广泛应用有机合成农药的乐观时期、新型

农药发展时期

3.保护剂、治疗剂、铲除剂和内吸剂

4.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残留毒性。生理选择性和生态选择性

6.从以下助剂种类中选择5种即可(填充剂、湿润剂、乳化剂、溶剂、分散剂、粘着剂、稳定剂、

增效剂、渗透剂、成膜剂、解毒剂等)

7.粉剂、颗粒剂、微粒剂、粉粒剂、烟剂、缓释剂、片剂等

8.作用机制,没有交互抗性,增效作用,比例、持效期适当,具有负交互抗性

9.杀螨特、克螨特、苯丁锡(托尓克)和哒螨酮(速螨酮)等

三.简答题(33分)

1.IPM的技术特点:防与治,强调预防为主;多种防治方法,强调首先挖掘和利用无公

害,低成本的农业生物防治等自然挖害因素;IPM是控害而不是灭害。化学防治是不

得已才采用,做到合理用药或减少农药的副作用;其是多种防治技术的合理搭配,灵

活运用,而不是多种 ;防治的累加凑合,要实现优化、简化和动态的规范化。

2.毒力、毒性和药效:①农药的毒性:指农药对人、畜等产生毒害的性能;②农药的药效:衡

量效力大小的指标之一;③农药的毒力:衡量药剂对有害生物作用大小的指标之一。④农药的

毒性与毒力有时是一致的。⑤农药的毒力由性质决定的;⑥测定条件不同。

3.答:图1,是以剂量数值为横坐标轴,死亡百分率为纵坐标轴,作成的非对称的“S”型曲线(这

是由于生物群体中,个体对药剂敏感性的差别成常态分布,即大部分个体的敏感性趋向于接近群

体内个体敏感性的平均值,小部分表现较高或较低的敏感性);图2:如果将剂量数值转换成对

数值,曲线则变成对称的“S”型曲线,图3:如果再将死亡百分率换算成几率值,则剂量反应曲

线变成为直线,称为对数-几率值直线。

4.答:冲洗法、排毒法、洗药法、抵抗法、摘除法、解毒剂、调节剂等等。

5.答:把田间看成是一个巨大的有毒环境,进行扫荡式喷雾;即不符合靶标的田间分布型,也没有

必要使雾粒伸入到田间每一个角落;费力、又花工、不安全、易中毒、浪费大、效果差;其中70~

90%的农药在田间起不到除虫治病的作用,流失在水域中,而且严重地污染了环境。

6.答:相加作用:表示为1 + 1 = 2 ;

增效作用:表示公式为:1+1 > 2;

拮抗作用:表达式为:1+1> 2;

强化作用:表达式:1+0 > 1。

四.问答题(30分)

(一) 何为农药的科学使用?(15分)

答:农药的科学使用:是建立在对农药特性、剂型特点、防治对象和保护对象的生物学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的全面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选定适当农药和剂型,确定合理使用方法和施药时期来实现的。

1.了解农药特性: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与应用、毒性与应用、生物活性特点与应用

2.掌握剂型特点

3.掌握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规律:

4.与施药有关的环境因素:

5.施药方法的选择:根据农药及制剂的特点,防治对象的生物学特性及为害规律,以

及环境条件,选择最有效的施药方法。

(二)敌敌畏和马拉硫磷属于哪一类杀虫剂,说明各自的杀虫作用特点?并阐述这一大类杀虫剂的特点?(15分)

答:属与有机磷类。

敌敌畏:具有强的熏蒸、胃毒和触杀作用。可用于棉、果、蔬菜、烟等作物防治斜纹夜蛾、黄守瓜、菜虫、蚜虫、跳甲尺蠖等。

马拉硫磷:具胃毒、触杀和熏蒸作用。用来防治蚜虫和红蜘蛛。

有机磷杀虫剂的特点:

1.理化性质:大多数品种受热易发生分解作用、存在异构体,其性质差别显著。

2.药效高、作用方式多种多样:对螨类和害虫均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具有多种杀虫作用方式,

杀虫范围广;品种对天敌伤害小;久效磷、乐果持效期短;有些内吸剂持效期较长,容易造成人畜残毒问题。

3.在生物体内易于降解为无毒物:大多数杀虫效果好的品种在人畜体内能够转化成无毒的磷酸

化合物;个别药剂产生药害。

4.效期有长有短:品种间差异较大:几小时、几天、几个月不等。

5.作用机制:抑制体内神经中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或胆碱酯酶(ChE)的活性,破坏了正常

的神经冲动传导。

2001级《农药学》期末考试参考答案(2004年5月)

一、名词解释 (20分):

1.保护性杀菌剂:防御素,在病原菌未接触到寄主或侵入寄主之前,将药剂施于寄主植物,可能受害的部位,以保护或防御农作物不受病菌侵袭。

2.植物性杀菌剂:指从植物中提取某些杀菌成分,作为保护作物免受病原菌侵害的药剂。

3.病原物的多基因抗药性:病原物可以同时或先后对不同类型的农药产生不同的抗药性基因突变而表现多重抗药性。其中各个基因的突变及其调节的生化

机制是独立的,互不干扰,这就是~。。

4.有害生物的共适应:是指选择作用和抗性基因同改善抗性有害作用的其它基因的整合作用。

5.农用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杀灭、或促进、抑制等调节生长发育的功能。它在低浓度时卸能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6.前适应学说:认为在昆虫种群中,本来就有含抗性基因的个体,这些少数个体对杀虫剂的抵抗性较强,由于使用杀虫剂,种群中大量敏感个体被杀死而这些

抗性个体存活下来,繁殖后代;经过如此重复,若干代后种群演化成抗性群体。

因此杀虫剂在抗性形成过程中起着将抗性个体选择出来的作用,也可以说起着

将敏感个体淘汰的作用;

7.敏感度基数:敏感种群或敏感品系的LD50

抗性指数:来表示抗性程度,抗性指数(倍数)=抗性昆虫的LD

/敏感昆虫

50

的LD

50

8.负交互抗性:与交互抗性相反,对某种药剂有抗性的害虫种群,对另外一种药剂反而敏感性加大,称负交互抗性。。

9.昆虫的生理抗性:主要包括表皮穿透率降低,分隔作用,脂肪体等惰性部位贮存杀虫剂的能力增强,排泄作用增强以及靶标部位敏感度降低。

10.病原菌的实际抗药性:是指生产上出现可见的抗药性,即自然界病原群体中抗药病原物已成为致病主体,正常的化学防治明显失效。生产上一般所讲的

抗药性,实际上就是指的实际抗药性。

二.填空(15分):

1.___(1)杀真菌剂___、_(2)_杀细菌剂___、_(3)_杀病毒剂___ 和__(4)化学诱抗剂

___。

2.: (5)化学保护、 (6)化学治疗和 (7)化学免疫。

3.:__(8)田间喷药__、_(9)_种苗消毒____、_(10)_土壤消毒___ 和 __(11)烟雾法__等。(涂

抹、灌根、树干灌药、包扎法等)

4.__(12)_膜结构受破坏___、_(13)_改变膜的透性__ 和 ___(14)对细胞膜组分甾醇的破

坏。

5.(15)对菌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16)对菌体内能生成的影响、和(17)对代谢物

质的生物合成及其功能的影响。

6.(18)保护(19)碱式硫酸铜和(20)多硫化钙。(21)比重(22)波美比重

计。

7. (23)有机硫类杀菌剂。

8.(24)乙霉威(或万霉灵)。

9.(25)0.4 。

10. (26)氟吗啉、(27)治疗

11.甾醇。

12.(29)福美双或多菌灵,

13.(30)厚孢轮枝菌(线虫必克)

三.简答题(30分):

(一)从化合物的角度来阐明杀菌剂对病原菌的直接作用?(6分)

1.化学作用:杀菌剂分子中的某些功能团与病菌体内的酶源形成蛋白等产生非可逆性结合。

2.物理作用:烃类或卤代烃类杀菌剂具有较高的脂溶性,易溶于细胞膜的脂质蛋白,改变膜的

正常功能。

3.代谢过程受到干扰:还有一些药剂其化学结构与病菌体内某些代谢中的基本物质类似,施代

谢过程受到干扰。

(二)说出5种有机硫杀菌剂,并说明这一类杀菌剂的作用特点?(6分)

代森锰锌、安泰生、威百亩、福美双、克菌丹、灭菌丹、敌克松等该类药剂多为保护性杀菌剂

(1).杀菌范围广、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2).对作物安全,一般不会对作物造成药害,低浓度下可刺激作物生长,对人、畜毒性低。

(3).作用机制复杂,不易诱发病原菌抗性的产生和发展。

(4).与其它杀菌剂可混性好。

(四)种衣剂的功能?(6分)

种衣剂作为种子包衣处理的专用剂型,它还具有下列功能:

第一,促使良种标准化、丸粒化、商品化。

第二,综合防治病、虫、鸟、鼠害(保护、驱避作用)及缺素症。

第三,提高产量20%~40%,改进产品质量。

四.问答题(35分):

(一)什么是化学治疗,说明不同类型的特点。(10分)

1.表层化学治疗:有多数病菌主要附在植物的表面。可用具有渗透性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2.内吸化学治疗:这是把药剂引入植物体内进行的治疗,当内部化学治疗剂进入植物体组织后,有的可直接起防病作用,有的需要转化。转化有两种途径:

(1)杀菌剂进入植物体后,作用于病菌。

(2)杀菌剂进入植物组织后,影响植物代谢。

A.减弱病菌的致病性。

B.增强植物抗病性。

C.通过影响植物代谢过程而提高抗病力。

3. 外部化学治疗:在果树或森林病害的防治中,有一种可称为“外科治疗”的方法。

(二)、影响病原物抗药群体形成的因素(10分)

1.病原群体中潜在的抗药性基因

2.抗药性遗传特征

3.药剂作用机制

4.适合度

5.病害循环:植物地上部位发生病害可继续侵染繁殖,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抗药群体。

而在植物地下部位发生病害,抗药群体则不易形成或形成较慢。

6.农业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凡是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的作物栽培措施和气候条

件,易使抗药病原群体形成。

(三)害虫抗性的治理对策?(15分)

在影响抗性发展的诸多因子中,最主要的是,①药剂的选择压,②停止用药后抗性个体的适合度和③敏感个体迁入后的稀释作用。以下几种策略和途径是有效的。

(1)预防抗药性的产生:

(2)在敏感的虫期进行防治

(3)适当提高防治指标与“高杀死”策略相结合。

(4)换用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

(5)应用增效剂

(6)杀虫剂的合理混用和轮用,

①混用的每种药剂之间无交互抗性,如有增效作用则更好,

②对每种杀虫剂的抗性在遗传学上是单因子,使其产生功能隐性;

③双基因的个体在群体中是很少的

④群体中一部分免受药剂处理

⑤杀虫剂的具有同等的残效期。

(7)嵌镶式防治

①应用一种杀虫剂的嵌镶式防治 (图A),

②应用二种或几种不相关的杀虫剂的嵌镶式防治(图B)

③应用二种或几种不相关的杀虫剂进行嵌镶式交替防治(图C)

成分含量

80% 50% 40% 30% 10% 5% 1% 稀释浓度

倍×10-6 ×10-6 ×10-6 ×10-6 ×10-6 ×10-6 ×10-6 ×10-6 100 1000000 8000 5000 4000 3000 1000 500 100 200 5000 4000 2500 2000 1500 500 250 50 300 3300 2666 1666 1333 1000 333 166 33 400 2500 2000 1250 1000 750 250 125 25 500 2000 1600 1000 800 600 200 100 20 600 1666 1333 833 666 500 166 83 16.6 700 1428 1142 714 571 428 142 71 14.2 800 1250 1000 625 500 375 125 62 12.5 900 1111 888 555 444 333 111 55 11.1 1000 1000 800 500 400 300 100 50 10 1500 666 533 333 266 200 66 33 6.6 2000 500 400 250 200 150 50 25 5 3000 333 266 166 133 100 33 16 3.3 4000 250 200 125 100 75 25 12 2.5 5000 200 160 100 80 60 20 10 2 10000 100 80 50 40 30 10 5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